CN203110878U -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0878U
CN203110878U CN 201320050455 CN201320050455U CN203110878U CN 203110878 U CN203110878 U CN 203110878U CN 201320050455 CN201320050455 CN 201320050455 CN 201320050455 U CN201320050455 U CN 201320050455U CN 203110878 U CN203110878 U CN 203110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rrangement
heating
module
drain pipe
fluid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04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勇波
林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504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0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0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08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室;加热模块容纳于所述储液室且将所述储液室密封;三通模块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三通模块包括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以及可与第一出液管或第二出液管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室的出液口连通;以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模块和三通模块电连接,用于当所述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工作。该加热装置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不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汽车保有量飞速提高,燃油消耗与日俱增。然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枯竭,替代清洁能源研究未有重大突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增长与能源危机、环境保护形成尖锐矛盾。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其中,混合动力技术既节能环保,技术上又较成熟,易于产业化,成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合动力车在电动模式下时,发动机关闭,无法为暖风循环水提供热量,因此需要另外一套加热装置为整车提供暖风。目前主要依靠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实现该功能。PTC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由高压进行供电加热,低压控制加热模块。PTC加热装置串联到暖风水循环中,对经过的冷却水进行加热。
在燃油模式下,PTC加热装置不工作,发动机冷却水只是流经PTC加热装置再进入暖风芯体;在电动模式下,发动机冷却水经过PTC加热装置加热后在进入暖风芯体。但是在燃油模式下,如果车辆处于比较恶劣的工况时,发动机水温可以达到120℃左右。当如此高温度的水经过PTC加热装置,会导致PTC加热装置的控制模块区域温度也很高,从而严重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一步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不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室;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容纳于所述储液室且将所述储液室密封;
三通模块,所述三通模块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储液室的外部,所述三通模块包括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以及可与第一出液管或第二出液管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室的出液口连通;
以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控制模块且位于所述储液室的外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模块和三通模块电连接,用于当所述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工作。
优选的,所述三通模块还包括三通阀和位于三通阀内的阀芯体,三通阀分别与所述进液管、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隔板,以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放置室和所述储液室,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优选的,所述三通模块位于所述放置室内。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放置室远离所述隔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放置室远离所述隔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加热模块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之间的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暖风加热系统,所述暖风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散热器以及依次连通的暖风芯体、发动机和泵体,所述泵体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包括上述的暖风加热系统,以及用于根据车辆的工作模式以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车辆控制模块,所述车辆控制模块与暖风加热系统的加热装置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所述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工作,而当所述进液管与第二出液管连通时,循环液体不会经过加热装置的储液室,通过加热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循环液体便可以快速地流出所述加热装置,使得加热装置的内部温升较小,内部温度可以满足加热装置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环境要求,因此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不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壳体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分一种工作模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分另一种工作模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在燃油模式下的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在电动模式下的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暖风加热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室21,其中第一壳体1上设有通孔,便于控制模块7的电气连接;
加热模块3,所述加热模块3容纳于所述储液室21且将所述储液室21密封,即通过加热模块3使得所述储液室21与所述空腔的其他部分进行隔离,也使得所述储液室21中的液体不会流到所述空腔的其他部分中,所述空腔的其他部分指的是所述空腔不包括所述储液室21的部分;
三通模块4,所述三通模块4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三通模块包括第一出液管42、第二出液管43以及可与第一出液管42或第二出液管43连通的进液管41,所述进液管41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连通,第一出液管42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211连通,第二出液管43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与所述储液室的出液口212连通,其中第一出液管42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211的外边缘密封配合,第二出液管43与所述储液室的出液口212的外边缘也是密封配合,以防止液体从第一出液管42向所述储液室21流动时或液体从所述储液室21向第二出液管43流动时,液体溢出到所述储液室21的外部;
以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控制模块7,所述控制模块7分别与加热模块3和三通模块4电连接,用于当所述进液管41与第一出液管42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3工作。其中所述液体可以是水,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可流动的、且经加热温度升高的介质。
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当所述进液管41与第一出液管42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3工作,而当所述进液管41与第二出液管43连通时,循环液体不会经过加热装置的储液室,通过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循环液体便可以快速地流出所述加热装置,使得加热装置的内部温升较小,内部温度可以满足加热装置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环境要求,因此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不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热模块3包括与所述储液室21密封配合的固定板31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1下方的加热片32,所述加热片32位于所述储液室21内,通过所述加热片32对所述储液室2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内的隔板22,以在所述第二壳体2内形成放置室23和所述储液室21,即放置室23和所述储液室21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空腔内,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设置于所述隔板22上,从而便于三通模块4与所述储液室21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三通模块4位于所述放置室23内,使得所述第二壳体2内的布置更加紧凑,能减少加热装置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和进液口5设置于所述放置室23远离所述隔板22的侧壁上,即所述放置室23与第二壳体2共用的侧壁上,使得三通模块4分别与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和进液口5的连接更加方便,从而简化加热装置的装配过程。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4-7 所示,所述三通模块4还包括三通阀44和位于三通阀44内的阀芯体45,三通阀44分别与所述进液管41、第一出液管42和第二出液管43连接,即所述进液管41和第一出液管42的连通区域以及所述进液管41和第二出液管43的连通区域均位于三通阀44内,当阀芯体45位于所述进液管41和第一出液管42的连通区域中时,即阻止进液管41和第一出液管42的连通,使得所述进液管41和第二出液管43通过三通阀44进行连通,那么当阀芯体45位于所述进液管41和第二出液管43的连通区域中时,即阻止进液管41和第二出液管43的连通,使得所述进液管41和第一出液管42通过三通阀44进行连通。优选的,进液管41、第一出液管42和第二出液管43均为橡胶管。
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混合动力车上时,在燃油模式下,发动机工作,冷却水经过发动机后温度升高,能给提供暖风所需热量。此时所述进液管41与第二出液管43连通,如图4和图6所示,冷却水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流经路径为: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三通模块的进液管41-第二出液管43-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虽然热水也通过加热装置了,但是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时间较短,而且通过橡胶管进行隔热之后,热水的散热量小,使得加热装置的内部温升较小,满足加热装置的电子元器件使用环境要求。
在电动模式下,发动机关闭,冷却水处于低温状态,无法提供暖风所需热量。此时所述进液管41与第一出液管42连通,如图5和图7所示,冷却水在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流经路径为: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三通模块的进液管41-第一出液管42-储液室进液口211-储液室出液口212-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冷却水经加热模块3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进入暖风芯体,为整车提供暖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密封配合,实现加热装置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隔离,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7固定在加热模块3上,使得所述加热装置的内部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7与加热模块3之间的隔热层(图上未示出),即控制模块7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上,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控制模块7之间,防止加热模块3的加热片32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控制模块7 ,以避免对所述控制模块7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的暖风加热系统,如图8所示,所述暖风加热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加热装置、散热器81以及依次连通的暖风芯体82、发动机83和泵体84,所述泵体84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连接,所述暖风芯体82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连接,所述散热器81与发动机83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所述混合动力车上述的暖风加热系统,以及用于根据车辆的工作模式以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车辆控制模块,所述车辆控制模块与暖风加热系统的加热装置电连接。
当车辆在燃油模式下,车辆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模块3不工作,发动机工作,冷却水经过发动机后温度升高,能给提供暖风所需热量。此时所述进液管41与第二出液管43连通,如图4和图6所示,冷却水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流经路径为: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三通模块的进液管41-第二出液管43-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虽然热水也通过加热装置了,但是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时间较短,而且通过橡胶管进行隔热之后,热水的散热量小,使得加热装置的内部温升较小,满足加热装置的电子元器件使用环境要求。
当车辆在电动模式下,发动机关闭,冷却水处于低温状态,无法提供暖风所需热量。此时所述进液管41与第一出液管42连通,如图5和图7所示,冷却水在在加热装置的内部流经路径为: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三通模块的进液管41-第一出液管42-储液室进液口211-储液室出液口212-加热装置的出液口6。车辆控制模块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模块3工作,冷却水经加热模块3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进入暖风芯体82,为整车提供暖风。
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当所述进液管41与第一出液管42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3工作,而当所述进液管41与第二出液管42连通时,循环液体不会经过加热装置的储液室,通过加热装置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循环液体便可以快速地流出所述加热装置,使得加热装置的内部温升较小,内部温度可以满足加热装置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环境要求,因此不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不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室;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容纳于所述储液室且将所述储液室密封;
三通模块,所述三通模块位于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储液室的外部,所述三通模块包括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以及可与第一出液管或第二出液管连通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出液管分别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室的出液口连通;
以及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控制模块且位于所述储液室的外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加热模块和三通模块电连接,用于当所述进液管与第一出液管连通时,控制加热模块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模块还包括三通阀和位于三通阀内的阀芯体,三通阀分别与所述进液管、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隔板,以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放置室和所述储液室,所述储液室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模块位于所述放置室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放置室远离所述隔板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密封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加热模块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之间的隔热层。
9.一种暖风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加热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散热器以及依次连通的暖风芯体、发动机和泵体,所述泵体与所述加热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散热器与发动机连通。
10.一种混合动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暖风加热系统,以及用于根据车辆的工作模式以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车辆控制模块,所述车辆控制模块与暖风加热系统的加热装置电连接。
CN 201320050455 2013-01-30 2013-01-30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0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0455 CN203110878U (zh) 2013-01-30 2013-01-30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0455 CN203110878U (zh) 2013-01-30 2013-01-30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0878U true CN203110878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045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0878U (zh) 2013-01-30 2013-01-30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08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3932A (zh) * 2014-10-30 2015-03-11 温玉友 加热装置
CN104786813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7438528A (zh) * 2015-04-14 2017-12-05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空调系统
CN107487156A (zh) * 2017-09-20 2017-12-19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6813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4786813B (zh) * 2014-01-22 2018-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4403932A (zh) * 2014-10-30 2015-03-11 温玉友 加热装置
CN107438528A (zh) * 2015-04-14 2017-12-05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空调系统
CN107487156A (zh) * 2017-09-20 2017-12-19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90284U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包冷却与加热系统
CN102632790B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控制系统
CN203110878U (zh)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CN103094640A (zh) 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CN204289553U (zh) 一种水冷电池包
CN110539667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5742754A (zh) 一种电池包液体冷却/加热系统试验装置
CN109361035B (zh) 一种喷淋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109301386B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冷却系统
KR102587588B1 (ko) 냉각수 히터
CN20322184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CN205355204U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05655669B (zh) 用于电池温度调节的控制器
CN20454767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水暖加热器
CN20795525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水冷增程器余热回收暖风系统
CN10550930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热用的ptc水加热器
CN203374417U (zh) 气化循环式汽车发动机预热器
CN113306452B (zh) 增程式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11230638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
CN20531926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3978653U (zh) 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
CN104121083A (zh) 提高汽车发动机散热冷却效率的系统
CN208062212U (zh) 集成式热管理套件
AU2019303989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210026954U (zh) 一种集成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