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6813A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6813A
CN104786813A CN201410029656.6A CN201410029656A CN104786813A CN 104786813 A CN104786813 A CN 104786813A CN 201410029656 A CN201410029656 A CN 201410029656A CN 104786813 A CN104786813 A CN 10478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deck
suspension
hybrid vehicle
electrical motor
driv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96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6813B (zh
Inventor
赵自强
刘长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296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6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该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包括前舱钣金和前副车架,前舱内设有发动机、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加热器、变速器和支撑组件,加热器设在发动机上面,且加热器邻近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加热器具有与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的加热器进水口和适于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的加热器出水口,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水水管适于与暖风芯体的出口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且降低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及具有该前舱的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集合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性能。然而如何解决混合动力汽车的采暖和系统散热成为了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布置的重要问题,相关技术中,采暖系统增加加热模块,提高纯电动模式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可选的采暖模块包括风暖型和水暖型,水暖型加热模块在前舱的布置存在布置位置不合理,造成暖风管路长等问题,以致导致采暖效率降低,维修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合理且质量分布均匀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前舱的混合动力汽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包括前舱钣金和前副车架,所述前舱内设有发动机、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加热器、变速器和支撑组件,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发动机上面,且所述加热器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的加热器进水口和适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的加热器出水口,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水水管适于与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前舱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分别与发动机和暖风芯体相连形成水路循环,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将被循环水带到加热器内,并经过加热器后通入暖风芯体用于供暖,从而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通过在发动机与暖风芯体串联加热器的方式,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供暖风芯体的供暖时,可以采用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便于提高汽车内的舒适度,且降低能源损耗。此外,加热器设在发动机上,且加热器邻近空调器的暖风芯体,使循环水路的路线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加热器、暖风芯体及发动机之间的水路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暖风芯体的供暖效率,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出水管上设有电动水泵。由此,在发动机出水管上增加设置了电动水泵,使在发动机未启动未开始对驾驶室供热时,启动电动水泵,打开加热器对驾驶室供热,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室的舒适性,方便汽车的使用。或发动机启动但未开始对驾驶室供热或供热效果不佳时,无需启动电动水泵,打开加热器即可。且在汽车停止运行时,通过加热器供热,降低了能源损耗,节能减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后内侧。由此,使得冷却水管连接线路短,热损失减小,有利于循环水加热效率,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舱内还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相连,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的进口。由此,采用水冷的形式实现了对电动机及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提高了对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效率,便于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的快速降温,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舱内还设有膨胀壶,所述膨胀壶的开口连接在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之间。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使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快速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水箱下横梁上,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邻近所述散热器的出口,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邻近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由此,散热器直接连接电动机控制器,实现了对电动机控制器的水冷散热时,水管连接路短且优化,散热性能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使管路连接稳定,故障率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机的外壳和所述变速器的外壳一体形成。由此,简化了电动机和变速器的结构,便于电动机和变速器的配合和装配,提高了电动机和变速器的配合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顶部后侧以便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前舱钣金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的安装空间,所述电动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右侧,所述变速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并位于所述变速器上面,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变速器上面且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后部,且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前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悬置、左悬置、右悬置和悬置上拉杆,所述前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所述左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上,所述右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上,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悬置通过前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相连,所述左悬置通过左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相连,所述右悬置通过右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相连,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顶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悬置支撑所述变速器的前部,所述左悬置支撑所述电动机的左部,所述右悬置和所述悬置上拉杆分别支撑所述发动机的右部,且所述悬置上拉杆高于所述右悬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的车身左纵梁上设有电动机控制器支架,所述电动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电动机控制器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左纵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设在所述前舱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所述机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机械压缩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且位于所述前舱的右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前舱内设有加热器,加热器分别与发动机和暖风芯体相连形成水路循环,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将被循环水带到加热器内,并经过加热器后通入暖风芯体用于供暖,从而不仅可以快速的降低发动机的热量,而且还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通过在发动机与暖风芯体串联加热器的方式,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供暖风芯体的供暖时,可以采用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便于提高汽车内的舒适度,且降低能源损耗。此外,加热器设在发动机上,且加热器邻近空调器的暖风芯体,使循环水路的路线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加热器、暖风芯体及发动机之间的水路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暖风芯体的供暖效率,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所述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设在所述前副车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系统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制动操纵模块,液压制动控制模块,所述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右纵梁的后内侧,所述制动操纵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前围板上,所述液压制动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左纵梁的前外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舱钣金11;右侧轮包111;右纵梁112;前围板113;左纵梁114;前副车架12;前横梁121;右边梁122;
发动机20;空气滤清器21;空气滤清器21的进气口211
电动机30;电动机控制器31;线束32;
变速器40;
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悬置上拉杆54;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60;
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ESC)71;制动操纵模块(BOU)72;液压制动控制模块(ACM)73;
加热器81;电动压缩机82;机械压缩机83;发动机出水管84;加热器出水口水管85;发动机进水水管86;暖风芯体87;电动水泵88;
散热器90;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膨胀壶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包括前舱钣金11和前副车架12,所述前舱内设有发动机20、电动机30、电动机控制器31、加热器81、变速器40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发动机20、电动机30及变速器40,电动机30和发动机20分别与变速器40相连。加热器81设在发动机20上面,且加热器81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87,加热器81具有加热器进水口(即如图2所示加热器81右端的接口)和加热器出水口(即如图2所示加热器81左端的接口),其中,加热器进水口与发动机20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加热器出水口适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发动机20的发动机进水水管86适于与暖风芯体87的出口相连。换言之,发动机20的发动机出水管84与加热器81的加热器进水口相连,发动机20的发动机进水水管86与暖风芯体87的出口相连,加热器81的加热器出水口通过加热器出水口水管85与暖风芯体87的进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前舱内设有加热器81,加热器81分别与发动机20和暖风芯体87相连形成水路循环,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将被循环水带到加热器81内,并经过加热器81后通入暖风芯体87用于供暖,从而可以将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87,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通过在发动机20与暖风芯体87串联加热器81的方式,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供暖风芯体87的供暖时,可以采用加热器81进行加热,以便于提高汽车内的舒适度,且降低能源损耗。此外,加热器81设在发动机20上,且加热器81邻近空调器的暖风芯体,使循环水路的路线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加热器81、暖风芯体87及发动机20之间的水路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暖风芯体87的供暖效率,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水路循环的效率,以便于是发动机20快速降温,以及使暖风芯体87快速供暖,在发动机的发动机出水管84上设有电动水泵88,由此,在发动机出水管84上增加设置了电动水泵88,使在发动机20未启动未开始对驾驶室供热时,启动电动水泵88,打开加热器81对驾驶室供热,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室的舒适性,方便汽车的使用。或发动机20启动但未开始对驾驶室供热或供热效果不佳时,无需启动电动水泵,打开加热器即可。且在汽车停止运行时,通过加热器81供热,降低了能源损耗,节能减排。
有利地,加热器81布置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后内侧。
加热器81布置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后内侧,加热器81串联在发动机小循环冷却管路中。即发动机的发动机出水管84连接加热器81的进水口,在发动机出水管84上增加设置了电动水泵88,加热器出水口水管85再连接空调的暖风芯体87,暖风芯体87的出水口再连接发动机进水水管86,优点在于:该处布置加热器81,使得冷却水管连接线路短,热损失减小,有利于循环水加热效率,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20设在所述前舱的右侧(即如图1所示的向右的一侧),变速器40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即如图1所示的向左的一侧),电动机30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且电动机30位于变速器40的上面(即如图1所示向上的方向),电动机控制器31设在变速器40上面,且电动机控制器31位于电动机30前面。由此,提高了前舱的空间利用率,使各部件在前舱内稳定放置。使前舱的质量分布均匀且温度场平衡,组合了电驱动系统和燃油驱动系统,降低了汽车的能耗,节能环保,降低了成本。此外还便于发动机20和电动机30的动力集成,以及便于变速器40的动力输出,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电动机控制器31设在前舱的左侧的后部,而将电动机30设在前舱的左侧的前部,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有利地,如图1和图3所示,电动机30设在前舱的左后侧,而电动机控制器31设在电动机30的前面。换言之,电动机30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后部,且电动机控制器31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前部。由此,便于电动机控制器31和汽车的动力总成的装配,且便于电动机控制器31的维护。
如图2或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舱内还设有散热器90,散热器90的出口与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进水口相连,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电动机30的冷却进水口,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散热器90的进口,换言之,参照图2,散热器9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91与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进水口相连,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92与电动机30的冷却进水口相连,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通过第三管路93与散热器90的进口相连。由此,采用水冷的形式实现了对电动机及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提高了对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效率,便于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的快速降温,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前舱还具有前舱水箱下横梁,散热器90设在所述前舱内的前舱水箱下横梁上,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进水口(即如图2所示电动机控制器31前侧的接口)邻近散热器90的出口(即如图2所示散热器90左端的接口),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出水口(即如图2所示电动机控制器31后侧的接口)邻近电动机30的冷却进水口(即如图2所示电动机30下侧的接口),由此,散热器90直接连接电动机控制器31,实现了对电动机控制器31的水冷散热时,水管连接路短且优化,散热性能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使管路连接稳定,故障率低。
有利地,散热器90具有两个出口和两个入口,散热器90的两个出口中的一个与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进水口相连,且散热器90的两个出口中的另一个出口与发动机循环水入口相连,散热器90的两个入口中的一个与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相连,且散热器90的两个入口中的另一个与发动机循环水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前舱内还设有膨胀壶94,膨胀壶94的开口连接在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与散热器90的进口之间。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器90的散热效果,使电动机30和电动机控制器31快速散热。
具体而言,电动机30及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90,散热器9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91与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进水口相连,电动机控制器31的冷却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92与电动机30的冷却进水口相连,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通过第三管路93与散热器90的进口相连,膨胀壶94的开口连接在电动机30的冷却出水口与散热器90的进口之间。优点在于,散热器90直接连接电动机控制器31,电动机控制器31直接连接电动机30,实现了优先对电动机控制器31的水冷散热,最大的发挥冷却水的能力,使水管连接短且优化,提高了散热性能。
如图1或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动机30位于变速器40的顶部后侧以便在电动机30与前舱钣金11之间限定出位于电动机30前面的安装空间,电动机控制器31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由此,使电动机30的位置布置合理,便于安装电动机控制器31,从而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装配效率,以及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如图1或图3所示,变速器40上端的电动机30外径尺寸小于下端变速器40的外径尺寸,使得电动机30前部与前舱钣金11之间形成一处空间,可以用于布置电动机30的电动机控制器31。
有利地,如图2所示,电动机30的电动机控制器31,布置在电动机30的前部,便于电动机30与电动机控制器31之间的线束32的连接,可缩短了线束的长度,节省成本。
如图2所示,电动机30的电动机控制器31布置在电动机30的前部,电动机30及电动机控制器31均采用水冷散热方式,这种布置形式可以缩短散热管路的长度,节省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机30的外壳与变速器40的外壳一体形成。由此,简化了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的结构,便于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的配合和装配,提高了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的配合精度。
进一步地,电动机30的外壳与变速器40的外壳一体形成的壳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20相连。由此,便于汽车的装配和拆卸,提高了汽车的装配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时间,且便于汽车的维护。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和悬置上拉杆54。其中,前悬置51设在前副车架12的前横梁121上,左悬置52设在前副车架12的左边梁(未示出)上,右悬置53设在前副车架12的右边梁122上,悬置上拉杆54设在前舱钣金11上。由此,通过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和悬置上拉杆54将动力总成稳定的安装在前舱内,降低汽车的震动,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具体而言,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以及悬置上拉杆54用于支撑动力总成,其中,前悬置51和左悬置52用于支撑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一体形成的外壳,右悬置53和悬置上拉杆54用于支撑发动机2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前悬置51通过前悬置支架(未示出)与前副车架12的前横梁121相连,左悬置52通过左悬置支架(未示出)与前副车架12的左边梁相连,右悬置53通过右悬置支架(未示出)与前副车架12的右边梁122相连,悬置上拉杆54设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顶端。换言之,前副车架12的前横梁121上设有前悬置支架,前悬置51通过前悬置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12的前横梁121上;前副车架12的左边梁上设有左悬置支架,左悬置52通过左悬置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12的左边梁上;前副车架12的右边梁122上设有右悬置支架,右悬置53通过右悬置支架安装在前副车架12的右边梁122上;悬置上拉杆54之间安装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顶端。由此,便于安装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和悬置上拉杆54,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装配效率,且提高了前舱内各部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前悬置51、左悬置52、右悬置53及悬置上拉杆54设在前舱内,用于支撑动力总成,降低动力总成的震动,使汽车安全舒适。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前悬置51支撑变速器40的前部,左悬置52支撑电动机30的左部,右悬置53和悬置上拉杆54分别支撑发动机20的右部,且悬置上拉杆54高于右悬置53。由此,使发动机20、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组成的动力总成稳定的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降低了车身震动,提高了舒适性。
具体而言,因变速器40的外壳与电动机30的外壳一体化的原因,及变速器40上端集成的电动机30占用了上部空间的原因,导致左悬置52和右悬置53位置下移,固定在副车架上,使得发动机20、电动机30和变速器40的装配体上部摆动量大,需要设置悬置上拉杆54,用于限制动力总成装配体的前后摆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身左纵梁(未示出)上设有电动机控制器支架(未示出),电动机30的电动机控制器31通过所述电动机控制器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左纵梁上。由此,提高了电动机30的电动机控制器31的稳定性,方便电动机控制器31控制电动机30。此外还便于安装电动机控制器31,提高了电动机控制器31的安装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电动压缩机82和机械压缩机83,加热器81和电动压缩机82和机械压缩机83分别设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换言之,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加热系统和空调制冷系统,其中,空调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器81,加热器81设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后内侧,且加热器81为PCT水加热器;空调制冷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82和机械压缩机83,电动压缩机82和机械压缩机83设在所述前舱内。具体而言,汽车正常运行时,可以由发动机20对汽车的驾驶室进行供热,而在发动机20未对驾驶室供热时,可以通过加热器81对驾驶室进行供热。由此,在发动机20未启动未开始对驾驶室供热时,打开加热器81对驾驶室供热,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室的舒适性,方便汽车的使用。且在汽车停止运行时,通过加热器81供热,降低了能源损耗,节能减排。
进一步地,加热器81布置在前舱钣金11的右侧轮包111的后内侧,该处布置加热器81,有利于加热器81的装配和维修,提高了装配和维修方便性。
有利地,机械压缩机83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电动压缩机82安装在发动机的后部。
进一步地,由于电动压缩机82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容易增加汽车的震动,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动压缩机82通过安装支架(未示出)安装在发动机20上。由此,降低了汽车的震动,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再进一步地,电动压缩机82和机械压缩机83,通过安装支架(未示出)安装在发动机20上,即前舱右侧,可平衡电动机控制器31的质量,使前舱质量分布均匀。
有利地,电动压缩机82,在发动机未启动时,通过电动压缩机82对驾驶室制冷,提高了汽车驾驶室的舒适性,降低能源损耗,节能环保。
有利地,机械压缩机83,在发动机启动时,通过机械压缩机83对驾驶室制冷,可以保证汽车怠速及电池包电量不足时,对驾驶室持续制冷的能力,提高了驾驶室的舒适性。
有利地,电动压缩机82优先采用动力电池包供电,在动力电池包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动力电机发电或由升压DC升压低压电供电动压缩机使用。由此,降低能源损耗,节能环保。
如图3所示,所述发动机20上连接有空气滤清器21,且空气滤清器21的进气口211固定在水箱上横梁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前舱内设有加热器81,加热器81分别与发动机20和暖风芯体87相连形成水路循环,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将被循环水带到加热器81内,并经过加热器81后通入暖风芯体87用于供暖,从而不仅可以快速的降低发动机20的热量,而且还可以将发动机20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提供给暖风芯体87,以便于对汽车进行供暖,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且通过在发动机20与暖风芯体87串联加热器81的方式,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供暖风芯体87的供暖时,可以采用加热器81进行加热,以便于提高汽车内的舒适度,且降低能源损耗。此外,加热器81设在发动机20上,且加热器81邻近空调器的暖风芯体,使循环水路的路线短,热量损失小,提高了加热器81、暖风芯体87及发动机20之间的水路循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暖风芯体87的供暖效率,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此外,将发动机20、电动机30、变速器40集成在前舱内,并对前舱的元件进行合理布置。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的空间利用不充分,质量分布不均,温度场不平衡及安全性欠佳的问题。成功地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联到传统燃油车驱动系统,使汽车节能环保。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60,电子助力转向系统60设在前副车架12上。由此,通过电动控制汽车的转向,使汽车可以快速转向,提高了汽车的灵敏度和安全性。且方便汽车的使用。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该汽车的制动系统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ESC)71,制动操纵模块(BOU)72,液压制动控制模块(ACM)73,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ESC)71设在前舱钣金11的右纵梁112的后内侧,制动操纵模块(BOU)72设在前舱钣金11的前围板113上,液压制动控制模块(ACM)73设在前舱钣金11的左纵梁114的前外侧。由此,使汽车可以快速制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钣金和前副车架,所述前舱内设有发动机、电动机、电动机控制器、加热器、变速器和支撑组件,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发动机上面,且所述加热器邻近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所述加热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出水口相连的加热器进水口和适于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系统的暖风芯体的进口相连的加热器出水口,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水水管适于与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出水管上设有电动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后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内还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相连,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内还设有膨胀壶,所述膨胀壶的开口连接在所述电动机的冷却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前舱内的水箱下横梁上,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进水口邻近所述散热器的出口,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的冷却出水口邻近所述电动机的冷却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外壳和所述变速器的外壳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变速器的顶部后侧以便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前舱钣金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的安装空间,所述电动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右侧,所述变速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并位于所述变速器上面,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变速器上面且位于所述电动机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后部,且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设在所述前舱的左侧的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悬置、左悬置、右悬置和悬置上拉杆,所述前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上,所述左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上,所述右悬置设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上,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通过前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相连,所述左悬置通过左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边梁相连,所述右悬置通过右悬置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的右边梁相连,所述悬置上拉杆设在所述前舱钣金的右侧轮包的顶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支撑所述变速器的前部,所述左悬置支撑所述电动机的左部,所述右悬置和所述悬置上拉杆分别支撑所述发动机的右部,且所述悬置上拉杆高于所述右悬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身左纵梁上设有电动机控制器支架,所述电动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电动机控制器支架安装在所述车身左纵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机械压缩机设在所述前舱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前部,所述机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后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所述机械压缩机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上且位于所述前舱的右侧。
18.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转向系统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所述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设在所述前副车架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系统为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制动操纵模块,液压制动控制模块,所述电子混合动力汽车稳定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右纵梁的后内侧,所述制动操纵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前围板上,所述液压制动控制模块设在前舱钣金的左纵梁的前外侧。
CN201410029656.6A 2014-01-22 2014-01-22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Active CN10478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9656.6A CN104786813B (zh) 2014-01-22 2014-01-22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9656.6A CN104786813B (zh) 2014-01-22 2014-01-22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6813A true CN104786813A (zh) 2015-07-22
CN104786813B CN104786813B (zh) 2018-04-20

Family

ID=5355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9656.6A Active CN104786813B (zh) 2014-01-22 2014-01-22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68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030A (zh) * 2017-06-22 2017-10-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乘客舱采暖模拟方法
CN108656916A (zh) * 2017-03-27 2018-10-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悬置结构
CN110126647A (zh) * 2019-05-24 2019-08-16 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结构
CN110861479A (zh) * 2018-08-09 2020-03-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7545A1 (en) * 2004-05-24 2005-11-24 Ziehr Lawrence P Dual compressor HVAC system
CN202163299U (zh) * 2011-08-09 2012-03-14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202716724U (zh) * 2012-08-14 2013-02-06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冷却系统
CN203110878U (zh) * 2013-01-30 2013-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CN103273837A (zh) * 2013-06-14 2013-09-04 东风汽车公司 车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22035U (zh) * 2013-04-16 2013-10-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7545A1 (en) * 2004-05-24 2005-11-24 Ziehr Lawrence P Dual compressor HVAC system
CN202163299U (zh) * 2011-08-09 2012-03-14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202716724U (zh) * 2012-08-14 2013-02-06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用冷却系统
CN203110878U (zh) * 2013-01-30 2013-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暖风加热系统及混合动力车
CN203222035U (zh) * 2013-04-16 2013-10-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3273837A (zh) * 2013-06-14 2013-09-04 东风汽车公司 车用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6916A (zh) * 2017-03-27 2018-10-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动机悬置结构
CN107292030A (zh) * 2017-06-22 2017-10-2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乘客舱采暖模拟方法
CN110861479A (zh) * 2018-08-09 2020-03-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结构
CN110126647A (zh) * 2019-05-24 2019-08-16 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结构
CN110126647B (zh) * 2019-05-24 2024-03-08 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6813B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22035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1431289B (zh) 牵引辅助供电一体式变流装置
CN102089172A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101997101B (zh) 电池单元、车辆和用于冷却电池单元的方法
WO2018000944A1 (zh) 一种电动矿山自卸车
CN108081910B (zh) 一种空调安装架组件、空调器组件和汽车
CN104786813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103390761A (zh) 具有集成歧管块的燃料电池用氢供应系统
CN102431429B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的布置形式
CN105416035A (zh) 一种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110154733A (zh)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车
CN206494000U (zh) 一种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的底盘布置结构
CN107458469B (zh) 电动汽车的前舱
CN113787920A (zh)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104786825A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前舱
CN203651449U (zh) 横流式汽车散热器系统安装结构
CN202573780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散热器
CN205468511U (zh) 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213108959U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机舱布置结构及车辆
CN101492035A (zh) 汽车智能水冷节能器
CN210555124U (zh) 安装组件及汽车
JP2002067705A (ja) パラレルハイブリッド電気トラック
CN202480829U (zh) 大中型机动车外配制冷装置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JP3178965U (ja) 電気自動車の温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