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1848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1848U
CN203221848U CN 201320173262 CN201320173262U CN203221848U CN 203221848 U CN203221848 U CN 203221848U CN 201320173262 CN201320173262 CN 201320173262 CN 201320173262 U CN201320173262 U CN 201320173262U CN 203221848 U CN203221848 U CN 203221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system
pipeline
electric heater
warm braw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732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732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21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1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18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其包括:水泵、电加热器、三通阀、及膨胀水箱;所述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所述三通阀具有一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入口结合所述电加热器的芯部以接收来自电加热器的芯部的液体,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膨胀水箱,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车载空调的箱体,所述车载空调的箱体通过管路提供所述暖风供应系统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可以在有效供暖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到汽车的发动机等部件,进而提高汽车的使用性能及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供暖,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温室效应、能源的日益短缺等问题,如何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目前蓄电池技术的制约,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通常差强人意,无法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混合动力车是目前汽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混合动力的优势在于无论是强混还是弱混,其都可以实现燃油模式,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但是,混合动力车处于纯电动车的模式时,车内的暖风供应系统则不能直接利用冷却水。目前混合动力车处于纯电动模式时采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加热空气的方法,即通过电加热一个电阻,通过风流带走电阻表面的热量;另一种是采用加热循环水的方法,采用水换热式暖风芯体接收循环水的热量。但是,这两种方式均会产生水蒸气,进而水蒸气会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而且,其也会影响整车续航里程,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供暖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保护发动机、提高发动机及汽车寿命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其包括:水泵、电加热器、三通阀、及膨胀水箱;所述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所述三通阀具有一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入口结合所述电加热器的芯部以接收来自电加热器芯部的液体,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膨胀水箱,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车载空调的箱体,所述车载空调的箱体通过管路提供所述暖风供应系统的出风口。
在上述暖风供应系统中,所述三通阀为单向三通阀。
在上述暖风供应系统中,所述电加热器为PTC电热片。
在上述暖风供应系统中,所述水泵为电动水泵。
在上述暖风供应系统中,所述膨胀水箱及连接于膨胀水箱与三通阀之间的管路所处的位置均比上述电加热器所处的位置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暖风供应系统中,其主要通过水泵将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液提供至电加热器处,再由电加热器对上述冷却液进行加热,同时,其通过三通阀的第二出口将来自电加热器的芯部的冷却液引导至车载空调的箱体,且通过三通阀的第一出口及与第一出口连接的管路将电加热器的芯部产生的水蒸气等引至膨胀水箱。所以,车载空调的箱体通过管路的出风口即可提供混合动力汽车所需的暖风,而且,电加热器所产生的水蒸气等废气可通过三通阀及管路引至膨胀水箱,进而被排出上述暖风供应系统,所以可以减少水蒸气等废气对发动机的影响,从而以有效保护发动机、提高发动机及汽车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主要包括:水泵1、电加热器2、三通阀3、膨胀水箱4。水泵1用于将来自发动机5的冷却液输送至电加热器2。水泵1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5,水泵1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电加热器2。三通阀3具有一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入口结合电加热器2的芯部以接收来自电加热器2的芯部的液体,其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膨胀水箱4,其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车载空调6的箱体。即三通阀3将被电加热器2加热后的液体的一部分引导至车载空调6,车载空调6的鼓风机吹出的风即可被加热为热风,进而车载空调6的箱体通过管路提供的出风口即可提供用户所需的暖风;三通阀3的第一出口及与第一出口连接的管路将电加热器2所接的管路带来的水蒸气等废气引导至膨胀水箱4内。
膨胀水箱4可通过膨胀水箱4的阀门把热空气排出,进而减少空气对系统内零部件的腐蚀,尤其是减少对发动机5的影响,所以暖风供应系统可以提高膨胀水箱4、电加热器2等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一方面,暖风供应系统的管路内的空气被三通阀3及膨胀水箱4引导出暖风供应系统后,三通阀3的第二出口引导至车载空调6内的空气大大减少,这样可以提高冷却液的热交换能力,提高暖风供应系统的加热效果。膨胀水箱4的阀门起到双向阀的作用,在发动机5工作时,当管路内的气压达到膨胀水箱4阀门的开启压力时,膨胀水箱4的阀门自动开启,以将气体排到大气中去。当车辆停车或冷却系统冷下来等情况使得整个管路内部出现真空或低压时,膨胀水箱4的阀门反向开启,进而使外界大气冲到膨胀水箱4内,给膨胀水箱4内部水位提供压力,实现给膨胀水箱4补水的效果。优选地,三通阀3为单向三通阀3,以避免与三通阀3连接的管路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带来的负面影响。电加热器2可以采用PTC电热片,其加热效果好,且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暖风供应系统包括膨胀水箱4、水泵1 (即M)、PTC、三通阀3,上述各部件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组成水循环管路。膨胀水箱4的作用是为循环水路添水及排气,采用常用的膨胀水箱4即可。水泵1为电动水泵1,其有利于通过电路控制水泵1的开启,便于操作,在用户开启采暖的时候,电动水泵1工作,为循环水路里的水提供动力,构成循环回路。
暖风回路包括由发动机5提供的冷却液,冷却液经PTC加热后,再通过暖风进水管流入空调6箱体的暖风芯体内,冷却液再通过暖风出水管回流到发动机5。同时,冷却液在空调6内是的鼓风机吹出的为热风,进而可以给用户提供暖气。而且,PTC加热后的水蒸气可通过管路引导至膨胀水箱4。
PTC设置在暖风回路上,在发动机5停机状态下启动PTC,该PTC能够加热暖风回路中的冷却液。空调6内的暖风芯体从冷却液获取热能并与提供到驾驶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空气,实现空调6采暖功能。更优选地,膨胀水箱4及连接于膨胀水箱4与三通阀3之间的管路所处的位置均比上述电加热器2所处的位置高。由于水蒸气通常是由低处往高处走,所以,膨胀水箱4及连接于膨胀水箱4与三通阀3之间的管路均处于电加热器2的上方时,更有利于收集来自PTC所接的管路的水蒸气等废气,以进一步的减少汽车供暖时对发动机5等部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暖风供应系统所在的混合动力汽车处于燃油模式时,其可直接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的余热提供暖风,当汽车处于纯电动模式时,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极低,则通过所述暖风供应系统即可将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液利用起来以提供用户所需的暖风。其可减少水蒸气等废气对发动机等汽车部件的影响。而且,其可充分利用发动机冷却液的余热以降低能耗,且其加热效率高、持续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电加热器、三通阀、及膨胀水箱;
所述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
所述三通阀具有一入口、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所述入口结合所述电加热器的芯部以接收来自电加热器的芯部的液体,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膨胀水箱,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车载空调的箱体,所述车载空调的箱体通过管路提供所述暖风供应系统的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为单向三通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为PTC电热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为电动水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水箱及连接于膨胀水箱与三通阀之间的管路所处的位置均比上述电加热器所处的位置高。
CN 201320173262 2013-04-09 2013-04-09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1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3262 CN203221848U (zh) 2013-04-09 2013-04-09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3262 CN203221848U (zh) 2013-04-09 2013-04-09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1848U true CN203221848U (zh) 2013-10-02

Family

ID=4924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7326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1848U (zh) 2013-04-09 2013-04-09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2184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1933A (zh) * 2014-09-18 2014-12-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加热管理系统
CN107284188A (zh) * 2017-06-29 2017-10-2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客车暖风装置
CN107298005A (zh) * 2017-08-17 2017-10-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采暖循环系统
CN113135082A (zh) * 2021-04-13 2021-07-2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供暖系统的除气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1933A (zh) * 2014-09-18 2014-12-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加热管理系统
CN107284188A (zh) * 2017-06-29 2017-10-2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客车暖风装置
CN107284188B (zh) * 2017-06-29 2023-07-14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客车暖风装置
CN107298005A (zh) * 2017-08-17 2017-10-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动车采暖循环系统
CN113135082A (zh) * 2021-04-13 2021-07-2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供暖系统的除气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9838B (zh) 一种强混合动力汽车加热系统
CN10366091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2632790B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控制系统
CN111845269B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利用功能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7955255U (zh) 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3496319B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温度调控装置
CN202685908U (zh) 电动汽车整车散热系统
CN20322184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暖风供应系统
CN202231122U (zh)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智能热管理系统
CN208827529U (zh)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104890500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10719987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膨胀水箱共享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109263433A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温度控制系统
CN111873752A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
CN203766487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208855418U (zh) 利用整车余热的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2667068U (zh) 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控制系统
CN112373294A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204354802U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20795525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水冷增程器余热回收暖风系统
CN20552354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CN113602055B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39206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204345980U (zh) 一种汽车空调循环系统及其辅助加热器水路
CN20897070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平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