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734C -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734C
CN1079734C CN95121413A CN95121413A CN1079734C CN 1079734 C CN1079734 C CN 1079734C CN 95121413 A CN95121413 A CN 95121413A CN 95121413 A CN95121413 A CN 95121413A CN 1079734 C CN1079734 C CN 10797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ylinder
arm member
gear
central axis
push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1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15A (zh
Inventor
大日向吉治
高桥靖宏
野口芳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7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7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L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MANIFOLDING, DUPLICATING OR PRINTING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PURPOSES; ADDRESSING MACHINES OR LIKE SERIES-PRINTING MACHINES
    • B41L13/00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 B41L13/04Stencilling apparatus for office or other commercial use with curved or rotary stencil carrier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它通过包括与版简体10同轴的齿轮22,由绕版简体的中心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26可转动地支承且与齿轮22啮合的齿轮24、以及由绕与版简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偏倚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18支承并与内推辊一起转动且与齿轮24啮合的齿轮28在内的齿轮系,使内推辊与版筒体同步转动。通过设置把转动力矩从版筒体10传递给臂部件26的离合器86,或设置向臂部件26施加转动力矩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96,控制内推辊对挠性版简体的推出作用,以获得一定浓度的孔版印刷物。

Description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具体涉及一种其版筒体具有可透过油墨的挠性周壁,在印刷时版筒体的挠性周壁在印刷部处被内推辊从内侧局部推出的那种结构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的内推辊的动作机构及控制其动作的方法。
在本案申请人以前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9年第204781号公报中,已提出了基本结构如下的一种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它包括具有可透过油墨的挠性周壁的版筒体、从外侧与版筒体的周壁靠近相对的背衬辊、以及在内侧与版筒体的周壁接触并有选择地将该周壁的与背衬辊相对的部分向着背衬辊推出的内推辊,该内推辊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偏倚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支承,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因此,当臂部件位于其摆动轴线周围的第1摆动位置时,内推辊正好与版筒体的周壁内切或与版筒体的周壁分离,而当臂部件位于其摆动轴线周围的第2摆动位置时,内推辊将版筒体周壁的与背衬辊相对的部分向着背衬辊推出,版筒体周壁的周围卷装有孔版原纸,当版筒体周壁的一部分由内推辊推向背衬辊且版筒体与背衬辊向反方向转动时,通过从版筒体的内侧对送入版筒体和背衬辊的相对部分之间的夹入区的片材供给油墨,按孔版原纸的穿孔图像进行孔版印刷。此外,本案申请人还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0年第225078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该印刷机根据与上述相同的基本结构,对版筒体中可透过油墨的挠性周壁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还有,本案申请人在以前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1年第254984号中又提出了如下一种轮转式孔版印刷机,这是在上述的基本构造之上,再通过齿轮系使内推辊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地作转动,使内推辊不是仅依靠经过油墨层与版筒体周壁摩擦接触而作连带转动,而是使内推辊以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的规定转速比作明确转动,使内推辊对版筒体周壁的括板(スキ-ジ)作用的大小程度稳定,同时,通过此时经齿轮系对内推辊的作用力,使臂部件与内推辊一起从上述第1摆动位置移动至第2摆动位置。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轮转式孔版印刷机,该印刷机是在如上所述的用一系列齿轮使内推辊以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的规定转速比作转动,从而将内推辊对版筒体周壁所起的括板作用的大小程度可靠地设定为希望的值的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种经内推辊同步转动用齿轮系传递的力的传递进行控制,能对使臂部件与内推辊一起从所述第1摆动位置移向所述第2摆动位置的力进行任意控制,并能对因臂部件向所述第2摆动位置移动而使内推辊将版筒体周壁的一部分向着与之相对的背衬辊推出的程度进行任意控制;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如上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可更可靠地对经所述齿轮系传递的力的传递进行控制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以及在如上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其内推辊的推出强度在整个内推辊的长度方向可控制为更均匀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再有,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在如上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基础之上,提供一种在由内推辊推出版筒体的动作控制方面特别合适的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方案是在如同上述在先方案中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那样的结构基础之上,即,内推辊经过包括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中心轴线与版筒体同步转动的第1齿轮、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地支承并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以及,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偏倚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支承成可绕着与内推辊的中心轴线一致的自身的中心轴线与内推辊一起转动的状态并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的第3齿轮这样3个齿轮的驱动齿轮系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地转动的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的基础之上,使支承所述第3齿轮的所述臂部件的摆动轴线相对包括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内推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位于所述第2齿轮的中心轴线的相反一侧,并设置对支承所述第2齿轮的所述臂部件在绕其摆动轴线的与所述版筒体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摆动方向施加作用力的臂部件施力装置。此外,在此基础之上,再设置限制所述第2齿轮和所述第3齿轮的轴间距离增大到规定的啮合轴间距离以上的装置,或者,在所述内推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所述第3齿轮使其成一对,且与此对应,所述第1和第2齿轮及支承该第2齿轮的臂部件也分别设一对,并设置把这一对臂部件互相刚性连接的连接装置,以使该对臂部件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它们自身的摆动轴线成一体地作摆动;再有,本发明的方案是,在如上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控制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的动作,使其施力作用在印刷开始时暂时性加强。
现参照图1对上述的内推辊动作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又,因为图1与图解式示出本发明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即图2的局部相对应,因此,关于图1中的各部分在整个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构成中所占的位置或其配置等的问题,请参照图2和图4及与它们对应的侧视图即图3和图5。
在图1中,10是版筒体,12是其具有油墨透过性的挠性周壁。该油墨透过性的挠性周壁是由线材编织成的网状材料或开设有多个小孔的薄板形长方形片材卷成圆筒体而构成的,虽然在片材的卷绕始点和终点部分有不位于圆筒形状位置处的部分,但就整体来说,是以通过图上点Oa的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中心轴线的圆筒体。因此,图1是从圆筒状版筒体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所看到的本发明轮转式孔版印刷机重要部分的主视图,Oa是版筒体12的中心轴线。14是从外侧与版筒体周壁12靠近相对的背衬辊。当进行印刷时,版筒体10与背推辊14如图中所示,互相向相反方向,即版筒体10向逆时针方向而背衬辊14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版筒体10内设有在内侧与其周壁12接触、将该周壁的一部分有选择地推向背衬辊14的内推辊16。内推辊16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平行偏倚的第1摆动轴线Ob作摆动的臂部件18支承,并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Oc作转动。又,臂部件18如下面将介绍的图3所示,是一对臂部件,在其两端部扛持着内推辊16。
如上所述,因为臂部件18的摆动轴线Ob位于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平行偏倚的位置,所以,当臂部件18如图1所示位于第1摆动位置时,内推辊16正好与版筒体的周壁12内切,但当臂部件18来到从第1摆动位置绕着摆动轴线Ob稍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后的第2摆动位置时,内推辊16即移至图中假想线所示位置,与此同时,将版筒体周壁12的与背衬辊14相对的部分向着该背衬辊如图中假想线所示那样推出。
20是转动式支承版筒体10的版筒体支承轴,当然具有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一致的中心轴线。绕着该中心轴线Oa设有与版筒体10的转动同步转动的第1齿轮22。又,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该齿轮22与版筒体10的一部分成一体地设在版筒体上,但在本发明实施时,齿轮22未必一定要与版筒体10一体形成,此外,当齿轮22作为与版筒体10不是同一个构件构成时,除了齿轮22固定在版筒体10上并与版筒体10一体转动那样的实施例之外,也可以是如下的实施例,即,齿轮22虽装在版筒体支承轴20上,但可相对版筒体支承轴20作转动,以与版筒体10的转动速度不同的转动速度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地作转动。
设有与齿轮22啮合的第2齿轮24。齿轮24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一致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26支承,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Od转动。臂部件26如上所述绕着与版筒体10的中心轴线0a一致的摆动轴线作摆动,因此可以如后面将说明的图4和图5所示,臂部件26可围绕版筒体支承轴20转动地由该支承轴20支承。
还设有其中心轴线与内推辊16的中心轴线Oc一致的第3齿轮28。该齿轮28与内推辊16相连结,以便与内推辊16一起转动,因此,如后面将说明的图4和图5所示,可以被支承成固定在支承内推辊的内推辊支承轴30上的状态。该第3齿轮28与第2齿轮24啮合。
另外,如图1清楚所示,第2齿轮24的中心轴线Od相对通过臂部件26的摆动轴线即版筒体10的中心轴线Oa和内推辊16的中心轴线Oc的假想平面S1,位于与臂部件18的摆动轴线Ob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一旦版筒体10向箭头方向转动,则齿轮22与它同步地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与齿轮22啮合的齿轮24在图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齿轮24啮合的齿轮28在图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内推辊16与齿轮28一体转动。在这种通过齿轮系进行的版筒体10和内推辊16的联动关系中,现为了简化,就齿轮22与版筒体10成一体同时转动的实施例来看,由于版筒体与内推辊的直径比和齿轮系的增速比之间的关系,沿着齿轮系的力的传递方向不同。
即,当上述直径比与上述增速比相等时,齿轮系在任何方向都未产生实质性的驱动力的传递。
当上述增速比大于上述直径比时,因为内推辊16的外周面比版筒体周壁12更快地向前进方向移动,所以内推辊16的转动受到版筒体周壁的制动作用,通过齿轮系,产生从齿轮22向着齿轮28的力的传递。即,在齿轮24和齿轮22的齿接触线P1处,齿轮24从齿轮22受到与连接摆动轴线Oa和中心轴线Od的假想平面S2垂直方向的力F1(该F1是作用于互相啮合的齿面间的力的沿节圆线切线方向的分力,下面的F8也一样)。(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三维机构作为图1所示的二维机构进行说明,将接触线P1、假想平面S2等表达为接触点P1、假想线S2等。)作用于接触点P1的力F1在齿轮24的中心Od处相当于力F2。力F2垂直于假想线S2,若齿轮22的节圆半径为R1,齿轮24的节圆半径为R2,则力F2的大小为F1 ×R1/(R1+R2)。作用于齿轮24的中心Od的力F2可以分解为沿连接齿轮24中心Od和齿轮28中心Oc的假想线S3方向的力F3,以及在臂部件26内沿假想线S2起作用的力F4,力F4由作用于臂部件26内的应力支承。
力F3从齿轮24沿假想线S3作用于齿轮28,在齿轮28的中心Oc处产生作用于假想线S3的延长线上的力F5(F5=F3)。该力F5可以分解为沿着连接摆动中心Ob和齿轮28中心Oc的假想线S4起作用的力F6,以及从齿轮28的中心(即内推辊16的中心)Oc指向内推辊16和版筒体12的接触点P2的力F7,力F6由作用于臂部件18内的应力支承,所以内推辊16通过力F7从内侧将版筒体周壁12向半径方向的外侧推出。
随着转矩从齿轮24至齿轮28的传递,在齿轮28上受到沿两者啮合的节圆线的切线方向的力F8的作用。若齿轮24由普通轴承支承并呈可轻轻转动状态,则该力F8的大小与力F1的大小大致相等。因为力F8产生与其大小和齿轮28的节圆半径的积相等的绕点Ob的转矩,所以,若令齿轮28的节圆半径为R3(未图示)、点Oc和Ob之间的距离为L(未图示),则力F8的作用大致等于在F5上加上了F8×R3/L这样大小的力。该力的增加部分与力F5可分解为力F6和力F7一样,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与此相应地,力F7方向的力增大,使内推辊16向半径方向外方推版筒体周壁12的力增大。
再有,因为在齿轮24和齿轮28的啮合点P3处,存在在两齿轮齿面之间接触处的接触角,因此,当产生沿两齿轮节圆切线方向的力F8时,与此相对应,F8的大小乘上压力角的正切(tan)大小的力F9在图示的方向对齿轮28起作用。该力F9也加在力F5上,与这种力F5的增大部分相当地,使内推辊16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出版筒体周壁12的力增大。
以上的解析前提是,对于上述的直径比和增速比,使增速比大于直径比,因此,版筒体12造成的制动力影响到内推辊16的转动,当与上述增速比大于上述直径比的条件相反,上述直径比大于上述增速比,在版筒体转动、内推辊16因与版筒体周壁12接触而产生从版筒体12一侧被向前进方向驱动的状态时,图1中的力F1的方向变反向,一点不会产生使内推辊对版筒体周壁向径向外侧推压的力。为了介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置对臂部件在与版筒体10的绕摆动轴线Oa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摆动方向施加作用力的臂部件施力装置,保证与力F3相当的力与上述直径比和上述增速比无关地成为受控制的任意大小。这样,若由如上所述的臂部件施力装置提供取代力F3的力,则通过将臂部件施力装置提供的取代力F3的力调节为任意的大小,可以任意控制由内推辊16将版筒体周壁12向半径方向外侧推出的程度,因此,内推辊16和版筒体周壁12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专门从孔版印刷中的括板效果的观点出发进行设定,即,上述直径比和增速比之间的关系,可以任意设定为使内推辊16的外周面相对版筒体周壁12的内周面以任意的相对速度前进,或者,设定为使两者之间不产生相对速度,或者,使内推辊16的外周面相对版筒体周壁12的内周面相对延迟。
这样,通过用上述臂部件施力装置适当控制施加于臂部件的作用力的大小,即能利用不论版筒体的转动速度如何,内推辊周边相对版筒体周壁的相对速度也始终保持一定,由内推辊施加于版筒体周壁的括板作用的强度也保持一定的内推辊同步机构,随时适当控制内推辊对版筒体的推出程度。
因为在齿轮24和齿轮28之间如上所述,沿连接两齿轮中心Od和Oc的假想线S3作用有在两齿轮啮合部处的压力角引起的使两齿轮相分离的力F9,所以,当两齿轮的啮合压力角大且啮合齿面间的摩擦系数小时,两齿轮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相对偏倚,有可能使两齿轮的啮合变浅甚至脱开,若产生这样的啮合不稳定,则印刷图像的浓度可能产生不均匀。关于这一点,若设置限制齿轮24和齿轮28的轴间距离使其不致增大到规定啮合轴间距离以上的装置,则能可靠抑制两齿轮向啮合脱开方向的相对偏倚,虽然存在上述的力F9,仍可实现孔版印刷机的可靠动作和稳定的印刷浓度。
因此,此外,若进行控制,使印刷开始时作用于上述臂部件的上述臂部件施力装置的施加力的大小暂时性增大,则能与开始印刷时印刷浓度总嫌不足这一孔版印刷的特性相对应地,使内推辊在印刷开始时暂时性地更有力地推压在版筒体周壁上,实现从开始印刷时起就立即以规定浓度进行的孔版印刷。
附图简介:
图1:对本发明的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中的发明要部即内推辊操作机构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第1状态说明图。
图2:示出本发明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之一实施例的图解式图的主视图。
图3示示出本发明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的侧面的图解式图的侧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图解式图的主视图。
图5:示出图4所示轮转式孔版印刷装置的侧面的图解式图的侧视图。
图6:示出图2所示实施例之一变形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解式图的主视图。
图7:图6所示实施例的图解式图的侧视图。
图8:示出图2所示实施例之又一变形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解式图的主视图。
图9:图8所示实施例的图解式图的侧视图。
以下参照图2-图9,对本发明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这些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内推辊的动作机构相当于图1所示的机构。图3和图5分别是图2和图4所示装置的图解式图的侧视图,是对于按本发明装入的臂部件施力装置的结构示出的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此外,图6-图9与图2-图5相对应,是这些图所示实施例的结构局部变更后的其他实施例的图。在这些图中,与图1所示部分对应的部分由与图1中的相同符号进行标示,但是,图3和图5中的版筒体10的转动相位与图2图4中的错开180°,同样地,图7和图9中的版筒体10的转动相位也与图6和图8中的错开180°。
在图3-图5中,10是版筒体,12是其具油墨透过性的挠性周壁。该透油墨的挠性周壁是把线材编织成的网状或开有多个小孔的薄板状的长方形片材的两侧边缘沿着一对圆板部件32的周边以着座状态卷绕成圆筒状而构成的,片材的卷绕始边安装在沿圆筒体的一条母线横跨在一对圆板部件32之间的横木34上,片材的卷绕终边部分呈自由插入一对圆板部件32的外周面和横木34之间的空隙部内的状态,或者呈再在该插入状态由弹簧施加推力的状态。这样的版筒体的结构可以与上述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9年第204781号公报及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0年第225078号公报所示的一样,并不是本发明的要点。14是从外侧与版筒体的周壁12接近相对的背衬辊。在背衬辊14上,在当它与版筒体10同步但与版筒体向相反方向转动时与版筒体的横木34相遇的位置,开设有从外周面切入的横槽36。在版筒体10内,设有从内侧与其周壁12接触,把该周壁的局部有选择地向着背衬辊14推出的内推辊16。内推辊16由绕着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平行偏倚的摆动轴线Ob作摆动的臂部件18支承,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Oc转动。臂部件18如图4和图5所示设有一对,内框38由回转式支承版筒体10的版筒体支承轴20支承在版筒体10内的空间内,臂部件从内框38由臂部件支承轴40支承成可绕摆动轴线Ob摆动的状态。又,版筒体支承轴20由未图示的孔版印刷装置的外框支承成非转动式。背衬辊14也通过背衬辊支承轴42由上述外框支承。
围绕着版筒体中心轴线Oa,设有与版筒体的转动同步转动的第1齿轮2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齿轮22与构成版筒体两端部的一对圆板部件32分别一体构成,与版筒体一起转动。
与齿轮22啮合的第2齿轮24通过绕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Oa一致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26,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Od转动地被支承着。齿轮22和臂部件26都设有一对,一对臂部件26通过其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版筒体支承轴20上。
中心轴线与内推辊16的中心轴线Oc一致的第3齿轮28设置成与内推辊16一起转动。齿轮28也设有一对,由一对臂部件18经内推辊支承轴30可转动地支承,即,在支承内推辊16的内推辊支承轴30的两端部,相对该轴的转矩传递关系固定地安装着齿轮28。因此,一对齿轮28通过内推辊支承轴30,与内推辊16一体转动。一对齿轮28与各自对应的齿轮24啮合。
在版筒体的横木34上设有安装孔版原纸顶端部的夹子44,穿设有孔的孔版原纸S,其前边缘部如图3所示由夹子44保持在横木34上,以此状态沿着版筒体周壁12的周面卷绕直至其后端部。版筒体12和背衬辊14通过未图示的连动机构,向着相反的转动方向,即在图2看,版筒体10向逆时针方向,而背衬辊14向顺时针方向,互相同步地被转动驱动。在图4和图5中,设于构成版筒体两端部的一对圆板部件32周面上的齿轮的齿形部分46是该连动机构的一部分。
当版筒体10和背衬辊14从图2所示状态分别稍许向箭头方向转动,转成背衬辊14的未设有横槽36的外周面与版筒体的周壁12相对的状态时,在版筒体周壁12尚未由内推辊16向径向外侧推出的状态下,在两者之间进行印刷时,在版筒体10和背衬辊14之间,留有夹入印刷用纸的夹入区用的约数毫米的微小空隙。为了从图2左方向该空隙供给印刷用纸,设有包括给纸托盘48、给纸辊50、给纸导轨52和54、形成于这些给纸导轨之间的给纸通道56、检测该给纸通道内是否供给有印刷用纸的给纸传感器58等的给纸机构。这些给纸机构有种种结构,是公知技术,并非本发明要点。
在上述夹入区内,在版筒体周壁12的一部分由内推辊16向着背推辊14推向径向外侧的状态下,当版筒体10和背推辊14分别向图2和图4所示箭头方向转动时,由上述给纸机构供给的印刷用纸被夹入卷装在版筒体周壁12上的孔版原纸S和背衬辊14之间,由设在版筒体内部的未图示的油墨供给机构供应给内推辊16外周面上的一薄层油墨,通过透油墨的版筒体周壁12,再穿过孔版原纸S的穿孔部,移至印刷用纸上,进行孔版印刷,这种结构与上述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9年第204781号和1990年第225078号公报所记载的一样。经过孔版印刷的印刷用纸再经过用排纸导轨60、62图解式示出的排纸导向机构,被送至排纸托盘64上。
当进行如上所述的孔版印刷时,为了避免在横木34附近内推辊16与横木34碰撞,并且,为了在孔版原纸的始端和终端附近不供给不必要的油墨,而仅在除孔版原纸的始端和终端之外的实质性印刷区实现由内推辊16使版筒体周壁12向径向外侧的推出,在内推辊支承轴30的两端部分安装有可转动的一对辊66,与此相对应,在一对圆板部件32上设有作用于辊66的凸轮68。通过该凸轮68和辊66的结合,从图2和图4示出的凸轮68的轮部形状可清楚看出,内推辊16在横木34附近保持在不越过与版筒体12的自然圆筒形状的内周面而向版筒体周壁推出的位置,而在其他部分则向外偏移,把版筒体周壁12适当向径向外侧推出。
在臂部件18的自由端部设有钩部70,设有与它钩合的钩形端部72的挺杆74可绕枢轴76转动地由内框38支承。内框38内设有螺线管78,其动作铁心80的端部通过枢轴82与挺杆74的另一端枢动连结。挺杆74由于压缩螺旋弹簧84的作用而始终受到绕枢轴76的在图2和图4中为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当位于图2和图4所示的摆动位置且辊66位于凸轮凸轮68的隆起部之上时,不论何时,挺杆74也会以钩形端部72接受设于臂部件18端部的钩部70,其后即使辊66离开凸轮68的隆起部,也能使内推辊16保持位于版筒体周壁12的自然圆筒形内周面内的状态。而仅在向螺线管78内通电时,挺杆74绕枢轴76向图2和图4中顺时针方向摆动,其钩形端部72与钩部70脱开,从而允许臂部件18绕枢动轴线Ob向图2和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到此为止所述的结构,除了臂部件18的摆动中心Ob相对包括版筒体10的中心轴线Oa和内推辊16的中心轴线Oc的上述假想平面S1,与齿轮24的中心轴线Od位于相反的一侧这一点之外,与上述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1年第254984号公报所述的均相同。
在上述公知的结构基础之上,根据本发明,为了达到参照图1说明过的作用和效果,在图2和图3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设有通过版筒体10的转动,向臂部件26传递大小受控制的转动力矩的电磁离合器86。电磁离合器86设有一对,通过向与一对臂部件26的摆动轴线同心地安装其上的环状螺线管88通电,离合器用摩擦部件93即以与电流强度相应大小的力推压与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同心地以转矩传递关系设于版筒体的轮毂部90上的圆板92,通过版筒体的转动将大小受控制的绕摆动轴线的转矩施加于臂部件26。通过该离合器86的选择性动作,把与上述的力F2相当的力经臂部件26施加于齿轮24的轴,因此,不论内推辊16对版筒体周壁12施加的括板作用的方向和强度如何设定,都能对内推辊16对版筒体周壁12的推出量及推出力的大小进行适当控制,这一点与在前面参照图1进行的说明是一样的。
图4和图5是把本发明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的第2实施例以与图2和图3同样的要点示出的图。在图4和图5中,与图2和图3所示部分对应的部分用与这些图中符号相同的符号进行标示。在本实施例中,对臂部件26施加绕其摆动轴线Oa的、从图4看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矩的动作,是通过使直线运动执行元件96作用于与臂部件26一体构成的臂部94而进行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96的一端与臂部94的顶端部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形成于内框38上的突耳部97上。通过由这样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对臂部件26施加大小受适当控制的转动力矩,则不论内推辊16对版筒体周壁12的括板作用的方向及大小如何设定,都能对内推辊16对版筒体周壁12的向径向外侧推出的大小及强度进行适当的控制,这一点与上面参照图1进行的说明是一样的。此外,也可以不用拉伸力可适当控制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而使用拉伸力设定为规定值的拉伸螺旋弹簧那样的弹簧装置。
图6-图9是与图2-图5相对应、将图2-图5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作了变更后的其他实施例的图。在图6-图9中,与图2-图5所示部分对应的部分用与图2-图5中的相同符号作标示。在图6-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对齿轮24和齿轮28的轴间距离增大到该两齿轮之间啮合时的规定啮合轴间距离以上进行限制的装置,这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跨设在齿轮24的轴和齿轮28的轴之间的连杆98构成。连杆98是细长板状的构件,其两端部分别设有容纳齿轮24和齿轮28的轴的一部分的孔,通过以齿轮24和齿轮28的轴的一部分穿过这两个孔的状态将连杆98跨设在这两个齿轮的轴部之间,即使如参照图1已说明过的那样,因作用于齿轮24和齿轮28之间的驱动转矩引起的力F8及两齿轮啮合处压力角,而在两齿轮之间产生在使它们互相分离方向起作用的力F9,两齿轮之间的啮合轴间距离也因连杆98而不会增大到所规定的规定值以上,两齿轮的啮合可维持稳定。又,与这连杆的孔结合的齿轮24和齿轮28的轴部可以是各齿轮转动部分的任意部分,也可以设置成齿轮的齿的外周的一部分能收容在连杆的孔内的状态。连杆98上的这些孔或者至少其中的1个开设成允许两齿轮向相互靠近方向相对移动的长孔,或者开设成与该长孔相当的大直径的松孔,以便不妨碍由力F8产生力F9的作用。
此外,在图6-图9中,连杆98与这些图中的其他构成部件一样是多少图解性地示出的,连杆部件98为了其装配的方便,可以做成将沿包括通过其两端的轴承孔中心的两条轴线在内的一个平面一分为二的部件用螺钉拧合的结构,或者,做成将由通过各轴承孔中心的面把两端部分割成的圆弧部件用螺钉拧合,以便在装配时能将其两端的各轴承孔开放的结构。使端部有轴承孔的这种连杆的轴承孔在装置装配时可开放的如上所述的拼合紧固结构,在发动机的连杆等中本身是公知的结构,所以为避免附图的复杂化,在图中未示出其详细结构。另外,鉴于上述的作用,也可以取代连杆98,采用跨设在两齿轮轴间的环形链。
再有,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一对齿轮24的一对臂部件26通过与它一体构成的臂部100及将这一对臂部100互相刚性连结的棒部件102,以及,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一对齿轮24的一对臂部件26及与其一体构成的臂部94通过把这对臂部94互相刚性连接的棒部件102,互成一体地绕其摆动轴线Oa作摆动,因此,从该一对齿轮24经齿轮28施加于内推辊两端部的推压力可以相等,内推辊在其长度方向均匀推出。

Claims (10)

1.一种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具有:可绕中心轴线转动地被支承并具有由油墨透过性的挠性片材构成的圆筒状周壁部的版筒体;可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配置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被支承,且在其圆筒状外周面和所述版筒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夹送应进行印刷的片材的夹入区的背衬辊;从所述版筒体的径向内侧与该版筒体的周壁部抵靠、把该周壁部的一部分向着所述背衬辊向径向外侧推出的内推辊;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版筒体同步转动的第1齿轮;由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可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被支承、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以及,由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偏倚的摆动轴线作摆动的臂部件支承成可绕与所述内推辊的中心轴线一致的自身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推辊一起转动的状态,且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的第3齿轮,所述内推辊与所述版筒体的转动作同步转动,其特征在于,支承所述第3齿轮的所述臂部件的摆动轴线相对包括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内推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平面,位于所述第2齿轮的中心轴线的相反一侧,并设有对支承所述第2齿轮的所述臂部件在绕其摆动轴线、与所述版筒体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摆动方向施加作用力的臂部件施力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是在支承所述第2齿轮的所述臂部件和所述版筒体之间起作用的离合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是在支承所述第2齿轮的所述臂部件和静止框体之间起作用的直线运动执行元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限制所述第2齿轮和第3齿轮的轴间距离增大到规定的啮合距离以上的限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齿轮在所述内推辊的两端部设有一对,与此相对应,所述第1、第2及支承该第2齿轮的臂部件也分别设有一对,并设有将该对臂部件互相刚性连接、以使该对臂部件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摆动轴线作一体摆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齿轮在所述内推辊的两端部设有一对,与此相对应,所述第1、第2及支承该第2齿轮的臂部件也分别设有一对,并设有将该对臂部件互相刚性连接、以使该对臂部件绕着与所述版筒体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摆动轴线作一体摆动。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的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开始时,使由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施加于所述臂部件的作用力暂时性增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的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开始时,使由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施加于所述臂部件的作用力暂时性增强。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的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开始时,使由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施加于所述臂部件的作用力暂时性增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转式孔版印刷机中的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开始时,使由所述臂部件施力装置施加于所述臂部件的作用力暂时性增强。
CN95121413A 1994-12-08 1995-12-08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7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1072/94 1994-12-08
JP33107294 1994-12-08
JP09432695A JP3379614B2 (ja) 1994-12-08 1995-03-28 版胴押出し制御可能な中押しローラ同期系を有する輪転式孔版印刷機及び版胴押出し制御方法
JP094326/95 1995-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5A CN1135415A (zh) 1996-11-13
CN1079734C true CN1079734C (zh) 2002-02-27

Family

ID=2643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1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9734C (zh) 1994-12-08 1995-12-08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03260A (zh)
EP (1) EP0715961B1 (zh)
JP (1) JP3379614B2 (zh)
CN (1) CN1079734C (zh)
DE (1) DE6950291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2178A (en) * 1996-07-02 1998-07-21 Tohoku Ricoh Co., Ltd. Stencil printer
JP3798193B2 (ja) * 1999-08-02 2006-07-1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JP2001113812A (ja) * 1999-10-21 2001-04-24 Riso Kagaku Corp 多胴輪転式孔版印刷機
JP3827902B2 (ja) * 1999-12-28 2006-09-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EP2002978B2 (en) * 2007-06-14 2024-01-17 Komori Corporation Liquid transfer member pressing forc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otary stencil printing plate liquid coating machine
EP2014466A3 (en) * 2007-06-14 2010-12-15 Komori Corporation Liquid transfer member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otary stencil printing plate liquid coating machine
EP2002977A3 (en) * 2007-06-14 2010-04-07 Komori Corporation Liquid transfer member pressing force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otary stencil printing plate liquid coating machine
JP5180006B2 (ja) * 2008-08-22 2013-04-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輪転式孔版印刷機の同期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9664606B (zh) * 2019-02-18 2024-04-26 东莞市文彩纸品有限公司 上光机
CN113699712B (zh) * 2021-08-10 2022-05-27 浙江鑫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快干提花交织面料退浆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1847A1 (de) * 1990-01-31 1991-08-01 Planeta Druckmaschinenwerk Ag Kurvengetriebe
DE4101813A1 (de) * 1990-01-31 1991-08-01 Planeta Druckmaschinenwerk Ag Schwinganlagenantrieb
US5136943A (en) * 1989-12-20 1992-08-11 Planeta - Druckmaschin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Drive for multi-color rotary printing press having more than six printing uni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15799B (de) * 1971-06-22 1974-06-10 Zimmer Peter Siebdruckmaschine
JP2876210B2 (ja) * 1988-02-09 1999-03-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輪転式孔版印刷装置
JP2807890B2 (ja) * 1989-02-28 1998-10-0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輪転式孔版印刷装置
JP2870660B2 (ja) * 1990-03-06 1999-03-1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JP3025361B2 (ja) * 1992-02-07 2000-03-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のブレード式スキージ装置
JP3364865B2 (ja) * 1993-11-12 2003-01-0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画像左右位置調節手段を備えた孔版印刷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943A (en) * 1989-12-20 1992-08-11 Planeta - Druckmaschin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Drive for multi-color rotary printing press having more than six printing units
DE4101847A1 (de) * 1990-01-31 1991-08-01 Planeta Druckmaschinenwerk Ag Kurvengetriebe
DE4101813A1 (de) * 1990-01-31 1991-08-01 Planeta Druckmaschinenwerk Ag Schwinganlagenantrie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502918T2 (de) 1998-12-17
DE69502918D1 (de) 1998-07-16
JP3379614B2 (ja) 2003-02-24
EP0715961A1 (en) 1996-06-12
JPH08207417A (ja) 1996-08-13
US5603260A (en) 1997-02-18
EP0715961B1 (en) 1998-06-10
CN1135415A (zh) 1996-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34C (zh)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US5163594A (en) Opposed arm web accumulator
JP2876210B2 (ja) 輪転式孔版印刷装置
CN1075001C (zh) 轮转式孔版印刷机及其版筒体推出控制方法
JP2807890B2 (ja) 輪転式孔版印刷装置
US5085532A (en) Multiple ribbon mandril for multiple print head printers
US4222511A (en) Low noise burster
US1286331A (en) Paper-web-control device for reel-fed rotary printing-machines.
EP0239650B1 (en) Intermittent feeding apparatus for a continuous sheet
DE3403733C2 (zh)
EP0930260B1 (fr) Dispositif et module d'alimentation pour matériau en bande
DE4113390A1 (de) Thermodrucker
EP0829442A1 (en) Device for spacing turns of thread for weft feeders
FR2766472A1 (fr) Dispositif de secours en cas de rupture de bande de papier dans une machine rotative a imprimer en fonctionnement
WO1998051601A1 (de) Aufwickelvorrichtung für papierbahnen und verfahren zum aufwickeln von papierbahnen
JPH02210048A (ja) 経編機の反転緯糸マガジンへの緯糸供給装置
JP4219479B2 (ja) 輪転機の折り機用紙ウェブ切断装置
DE19712690A1 (de) Transmissionsvorrichtung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4010586C1 (en) Wire or cable storage device - comprises two aligned drums rotatable about horizontal axis, with transfer device in between, plus feed and control units
CN1401479A (zh) 交换鼓型轮转机
JP2678826B2 (ja) ウェブの巻取り装置
EP1155827B1 (de) Antrieb eines Anlegers für eine Bogen verarbeitende Maschine
US6212964B1 (en) Flexible link variable stroke apparatus
AT314976B (de) Aufnahme- oder Wiedergabegerät
US773517A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unwinding of rolls of pa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