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69222B - 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69222B CN107969222B CN201711000417.8A CN201711000417A CN107969222B CN 107969222 B CN107969222 B CN 107969222B CN 201711000417 A CN201711000417 A CN 201711000417A CN 107969222 B CN107969222 B CN 1079692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harvesting
- cylinder
- harvester
- machin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收割机,其能够平衡地支承收割搬送部,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收割搬送部的升降动作。本发明的收割机具备收割玉米的穗状体并将玉米的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部(5),收割搬送部(5)具备收割部(12)和搬送部(13),收割部(12)位于机体(4)的前方且横跨机体(4)的左右宽度,搬送部(13)与收割部(12)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4),收割机具备横跨搬送部(13)与机体(4)而设置的升降用的第一缸(77)和横跨收割搬送部(5)与机体(4)而设置的升降用的第二缸(7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现有的收割机。本文献所记载的收割机中具备收割作物并将作物朝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部,收割搬送部具备位于机体的前方且横跨机体的左右宽度的收割部、与收割部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的搬送部和一个收割搬送部升降用的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9094号公报
近年来,为了提高收割效率,有收割搬送部大型化的倾向。在上述现有的收割机中,因为仅具有一个收割搬送部升降用的缸,所以在使收割搬送部大型化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收割搬送部的支承平衡变得不稳定,或是使升降动作时的收割搬送部产生晃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平衡地支承收割搬送部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收割搬送部的升降动作的收割机。
本发明的收割机具备收割作物并将作物朝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部,
所述收割搬送部具备:
收割部,其位于机体的前方且横跨所述机体的左右宽度;
搬送部,其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
所述收割机具备:
升降用的第一缸,其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升降用的第二缸,其横跨所述收割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根据本发明,利用横跨搬送部与机体而设置的升降用的第一缸和横跨收割搬送部与机体而设置的升降用的第二缸,能够将收割搬送部稳定地支承于机体侧。另外,通过第一缸及第二缸的伸缩动作,能够稳定地进行收割搬送部相对于机体的升降动作。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平衡地支承收割搬送部,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收割搬送部的升降动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二缸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根据本结构,因为将第一缸和第二缸两者横跨搬送部与机体而设置,所以能够利用第一缸和第二缸两者将收割搬送部的搬送部稳定地支承于机体侧,并且能够利用第一缸和第二缸两者稳定地进行搬送部相对于机体的升降动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搬送部的底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架,
所述第一缸和所述第二缸两者横跨所述支承架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根据本结构,利用被第一缸和第二缸平衡地支承的支承架,能够稳定地进行包含搬送部在内的收割搬送部的支承和升降动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支承架比所述搬送部更向侧方突出,
所述第一缸在所述搬送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承架连结,
所述第二缸与所述支承架的突出部连结。
根据本结构,因为搬送部大多相对于机体的左右中心偏向左右一侧设置,所以通过将第一缸配置于搬送部的底部,并且例如将第二缸配置在比搬送部更向左右另一侧突出的部位,使第一缸和第二缸经由支承架对搬送部的支承平衡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设置有比所述搬送部更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一缸与所述搬送部的底部连结,
所述第二缸与所述突出部连结。
根据本结构,因为搬送部大多相对于机体的左右中心偏向左右一侧设置,所以通过将第一缸配置在搬送部的底部,并且例如将第二缸配置在比搬送部更向左右另一侧突出的部位,使第一缸和第二缸对搬送部的支承平衡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缸支承所述搬送部的底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缸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根据本结构,因为将第一缸配置在搬送部的底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缸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所以第一缸和第二缸对搬送部的支承平衡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机体的前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架,
所述第一缸的后端部及所述第二缸的后端部支承于所述前架。
根据本结构,因为在位于机体的前部的前架上支承第一缸和第二缸两者,所以从第一缸和第二缸传递的收割搬送部的载荷经由前架平衡地传递到机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收割部将玉米的穗状体作为所述作物收割,
所述搬送部将收割的所述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
所述收割部具备将收割的所述穗状体横向搬送而集中的绞龙,
所述搬送部具备:
壳体,其在前表面设置有接收从所述绞龙搬送来的所述穗状体的入口;
环状转动式的搬送装置,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壳体的下部侧作为搬送路径;
所述收割机具备将所述收割部的底板部的后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底板部的前端部连接的下导向部件。
根据本结构,在从收割部向搬送部转移穗状体时,由下导向部件从绞龙朝向后方搬送的穗状体被通过下导向部件顺畅地引导到搬送部的壳体内的下部。因此,能够避免穗状体散落在绞龙与壳体之间。而且,即使没有将绞龙与壳体的下部之间的落差确保得很大,也能够利用下导向部件将穗状体从绞龙顺畅地引导到壳体内,因此能够将搬送部的前端部的高度设定得很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下导向部件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
根据本结构,穗状体在越过前后方向中间部后,在下导向部件的倾斜上自然地滚落,顺畅地引导到搬送部的壳体的入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下导向部件具备所述收割部侧的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壳体侧的第二导向部件。
根据本结构,利用收割部侧的第一导向部件和壳体侧的第二导向部件,能够分别进行拆装等,所以与例如下导向部件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下导向部件的维护更为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搬送装置中的前侧的旋转体能够沿所述搬送部的搬送方向改变位置,
所述第二导向部件追随所述旋转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位置。
形成在搬送装置的环状旋转体与第二导向部件之间的搬送路径的起始端部开口如果过宽,则搬送装置对穗状体的拨入效率降低,如果过窄,则穗状体容易产生堵塞。
根据本结构,因为第二导向部件与搬送装置中的前侧的旋转体一起改变位置,所以即使在通过改变前侧的旋转体的位置而对搬送装置的环状旋转体的张力进行了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形成在搬送装置的环状旋转体与第二导向部件之间的搬送路径的起始端部开口保持为预先设定的一定的大小。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收割部与所述入口之间,在所述下导向部件的上方,具备将所述穗状体朝向下方侧引导的上导向部件。
根据本结构,即使穗状体要向绞龙的上方飞出,该穗状体也被上导向部件引导而向下导向部件等落下,顺畅地向搬送部搬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上导向部件中的导向面的后端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体。
根据本结构,因为能够利用板状体的弹性变形使碰到上导向部件的穗状体的力量减弱,所以可以将穗状体顺畅地引导到搬送路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收割部在后部具有将收割的所述作物排出的开口,
所述搬送部在前部具有与所述开口连结的入口,将收割的所述作物朝向后方搬送,
在所述收割部的后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比所述开口的宽度宽的第一连结框体,
在所述搬送部的前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比所述入口的宽度宽且与所述第一连结框体连结的第二连结框体。
根据本结构,收割部侧的第一连结框体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收割部的开口的范围内且比该开口的宽度宽,搬送部侧的第二连结框体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搬送部的入口的范围内且比该入口的宽度宽,收割部侧的第一连结框体与搬送部侧的第二连结框体彼此连结。由此,收割部经由第一连结框体、第二连结框体与搬送部牢固地连结,收割部很难相对于搬送部产生扭曲等,能够使收割部平衡且稳定地支承于搬送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在所述第一连结框体的宽度内具备将所述开口与所述入口连接的导向部。
根据本结构,因为具有将收割部的开口与搬送部的入口连接的导向部,所以收割的作物很难从收割部与搬送部之间朝向机外散落。而且,因为导向部位于第一连结框体的宽度内,所以能够利用第一连结框体恰当地保护导向部免受从左右外侧接近的障碍物等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连结框体具备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连结的左右的侧壁和将所述左右的侧壁彼此连接的横架。
根据本结构,通过设置具备左右的侧壁和将左右的侧壁彼此连接的横架的第一连结框体,与例如仅利用方管等单纯的结构部件构成第一连结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一连结框体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将所述搬送部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收割部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连结的连结部通过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左右的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结构,能够灵活使用形成在导向部与一个侧壁之间的空间,紧凑地配置将搬送部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与收割部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连结的连结部。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将所述搬送部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收割部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连结的连结部通过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左右的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结构,因为在收割部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中以贯通一个侧壁的状态配置副轴,并利用副轴将连结部与侧部传递装置连动连结,所以与例如以不贯通侧壁的状态配置副轴的情况相比,能够紧凑地配置副轴。而且,因为将一个侧壁兼用于支承副轴,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副轴,并且能够削减用于支承副轴的专用的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连结部具备设置于所述副轴的端部的弹簧式的扭矩限制器。
根据本结构,因为将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弹簧式的扭矩限制器设置在副轴的端部,所以能够利用紧凑地配置的扭矩限制器,抑制经由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传递过度的扭矩。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
所述连结部具备环状旋转体和向所述环状旋转体施加张紧力的轮体,
向所述轮体施加作用力并且能够调整所述作用力的弹簧相对于所述一个侧壁设置在与所述空间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因为将环状旋转体的张紧力的调整用的弹簧隔着一个侧壁设置在与导向部所在的空间相反的一侧,所以弹簧与导向部彼此不干涉地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收割机整体的左侧面图。
图2是表示收割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收割搬送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表示收割搬送部的支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收割搬送部的支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左侧面图。
图6是从左侧面观察的表示收割部、搬送部、下导向部件、上导向部件等的周边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收割部、搬送部、第一连结框体、第二连结框体等的俯视图。
图8是从右侧面观察的表示收割部、搬送部、第一连结框体、第二连结框体等的剖视图。
图9是从左侧面观察的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4:机体
5:收割搬送部
12:收割部
13:搬送部
17:绞龙
21:开口
22:入口
23:壳体
24:搬送装置
25:前侧的旋转体
35:第一连结框体
36:侧壁
37:横架
40:导向部
41:第二连结框体
43:支承架
51:底板部
52:突出部
53:前架
54:底板部
55:下导向部件
56:前后方向中间部
57:第一导向部件
58、158:第二导向部件
60:上导向部件
62:导向面
63:板状体
64:空间
65:第一动力传递装置
66:第二动力传递装置
67:连结部
68:侧部传递装置
69:副轴
70:侧壁部
71:扭矩限制器
72:环状旋转体
73:轮体
74:弹簧
77:第一缸
78:第二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中,将图1及图2所示的箭头F的朝向设为“前”,将图1及图2所示的箭头B的朝向设为“后”,将图2所示的箭头L的朝向设为“左”,将图2所示的箭头R的朝向设为“右”。
如图1、图2等所示,玉米收割机(“收割机”的一个例子)具有能够自走的机体4和收割搬送部5,机体4支承于由左右一对前轮1及左右一对后轮2构成的行驶装置3,收割搬送部5收割玉米的穗状体(“作物”的一个例子)并将玉米的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
如图1、图2等所示,在机体4上具备脱粒装置6、谷粒存储部7、排出部8、卸谷装置9、驾驶部10等,脱粒装置6对从收割搬送部5搬送来的带苞叶的穗状体进行脱粒处理(剥去苞叶并获取谷粒),谷粒存储部7能够存储由脱粒装置6分离的玉米的谷粒,排出部8排出由脱粒装置6分离的玉米的苞叶和芯部等夹杂物,卸谷装置9能够将存储于谷粒存储部7的谷粒朝向外部排出,驾驶部10供搭乘者进行驾驶操作。在机体4的下部具备组装成框状的车体框架11。车体框架11支承于行驶装置3。
如图1~图8所示,收割搬送部5具备收割部12和搬送部13,收割部12位于机体4的前方且横跨机体4的左右宽度,搬送部13与收割部12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4。
〔关于收割部〕
图1~图8所示的收割部12将玉米的穗状体作为作物收割。如图1、图2等所示,收割部12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分禾器14。收割部12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四列导入路径。在收割部12,每个导入路径具备左右一对收割辊15和位于收割辊15的上部的左右一对环状搬送链16。
如图1、图2、图4~图8所示,收割部12具备将收割的穗状体横向搬送而集中的绞龙17。绞龙17具备第一旋转轴18、筒部件19和左右一对螺旋状的按压体20,筒部件19与第一旋转轴18一体旋转,左右一对螺旋状的按压体20安装于筒部件19的外周部,按压穗状体。
如图4~图8所示,收割部12在后部具有将收割的穗状体排出的开口21。如图6的箭头A1所示,收割部12将绞龙17的下部侧作为穗状体的搬送路径。绞龙17通过绕第一旋转轴心P1转动而利用按压体20按压穗状体,一边将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一边将其汇聚到开口21。被绞龙17集中的穗状体通过开口21向搬送部13侧输送。
〔关于搬送部〕
图1~图8所示的搬送部13将收割的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如图4~图8所示,搬送部13在前部具有与收割部12的开口21连结的入口22。
如图3~图8等所示,搬送部13具备壳体23和环状转动式的搬送装置24,壳体23在前表面设置有接收从绞龙17搬送来的穗状体的入口22,搬送装置24收纳于壳体23,将壳体23的下部侧作为搬送路径。如图6的箭头A2所示,搬送装置24将壳体23的下部侧作为穗状体的搬送路径。
如图1、图5、图6、图8所示,搬送装置24具备作为从动轮体的前侧的旋转体25、作为驱动轮体的后侧的旋转体26、卷绕于前侧的旋转体25与后侧的旋转体26的环状转动链27和沿环状转动链27的周部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的搬送体28等。
如图6所示,搬送装置24的前侧的旋转体25能够沿搬送部13的搬送方向改变位置。图6所示的实线表示将旋转体25的位置调整到前侧的情况,图6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将旋转体25的位置调整到后侧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壳体23的侧面设置有沿搬送部13的搬送方向较长的多个长孔29。搬送部13具备第一安装部件30和第二安装部件31,第一安装部件30支承前侧的旋转体25,使前侧的旋转体25绕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旋转轴心P2转动自如,第二安装部件31固定于第一安装部件30。前侧的旋转体25的第二旋转轴32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件30的凸台部33上。通过在壳体23的长孔29的规定部位紧固由螺栓等构成的紧固部件34,从而将第一安装部件30固定在壳体23上。
〔关于第一连结框体〕
如图3~图8所示,在收割部12的后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开口21的范围内且宽度比开口21宽的第一连结框体35。
如图3、图4、图7等所示,第一连结框体35具备与收割部12的后部连结的左右的侧壁36、将左右的侧壁36彼此连接的上下一对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架37和将上下的横架37连接的左右一对沿纵向延伸的纵架38等。左右的侧壁36分别在上部具有折回部39。
如图6所示,在第一连结框体35的宽度内具备将开口21和入口22连接的倒U形的导向部40。导向部40配置在左右的侧壁36之间。
〔关于第二连结框体〕
如图3~图8所示,在搬送部13的前部具备第二连结框体41,第二连结框体41与第一连结框体35连结,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入口22的范围内,并且宽度比入口22宽。
如图3等所示,第二连结框体41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载置架42、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架43、将载置架42和支承架43连接的左右一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后纵架44、第二后纵架45、固定于载置架42的前表面的左右一对爪部49和固定于支承架43的后部的安装部件50。
如图4~图8等所示,使第一连结框体35的上部的横架37在第二连结框体41中跨过爪部49而载置在载置架42的上表面。然后,将第一连结框体35的下部的横架37利用螺栓连结在第二连结框体41的安装部件50上。由此,将第一连结框体35和第二连结框体41连结,从而将收割部12和搬送部13连结。
如图3~图6、图8所示,在搬送部13的前部的底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架43。支承架43比搬送部13更向侧方突出。在支承架43上设置有比搬送部13更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52。在机体4的前部,作为车体框架11的一部分,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架53。
〔关于下导向部件〕
如图3、图6等所示,收割搬送部5具备将收割部12的底板部54的后端部与壳体23的底板部51的前端部连接的下导向部件55。下导向部件5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56在侧视下向上方突出成弯曲状。下导向部件55具备收割部12侧的第一导向部件57和壳体23侧的第二导向部件58。
如图3、图6等所示,第一导向部件57与倒U形的导向部40的下端部连结。第二导向部件58固定于第二安装部件31。利用第一导向部件57和倒U形的导向部40,构成前后开口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被插入到左右的侧壁36之间。
如图6所示,第二导向部件58追随旋转体25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位置。具体而言,通过改变壳体23的长孔29中的紧固部件34的紧固位置,能够沿搬送部13的搬送方向调整第一安装部件30、前侧的旋转体25、第二安装部件31、第二导向部件58相对于壳体23的位置。
〔关于上导向部件〕
如图6所示,在收割搬送部5,在收割部12与搬送部13的入口22之间,在下导向部件55的上方,具备朝向下方侧引导穗状体的上导向部件60。上导向部件60固定在导向部40的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导向部件60连结支承于导向部40内。上导向部件60具备刚性体61,刚性体61由在侧视下弯曲成大致L形的板部件构成。在上导向部件60中的导向面62的后端,具备例如由树脂制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体63。板状体63利用螺栓连结在刚性体61的下端部附近的部位。
〔关于第一动力传递装置、第二动力传递装置、侧部传递装置〕
如图7所示,将搬送部13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与收割部12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连结的连结部67通过导向部40与左右的侧壁36中的一个侧壁36之间的空间64。从图2、图7可以理解,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连结部67配置在机体4的右部侧。
从发动机(未图示)传递到搬送部13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的动力被传递到连结部67、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利用该传递的动力驱动绞龙17、收割辊15及环状搬送链16这些收割部12侧的装置。
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具备设置于收割部12的侧部的侧部传递装置68和贯通一个侧壁36且将连结部67与侧部传递装置68连接的副轴69。副轴69支承于一个侧壁36和收割部12的侧壁部70。
如图7、图8所示,连结部67具备设置于副轴69的端部的弹簧式的扭矩限制器71。连结部67具备链式的环状旋转体72和向环状旋转体72施加张紧力的轮体73。
另外,在连结部67,向轮体73施加作用力并且能够调整作用力的弹簧74相对于一个侧壁36设置于与空间64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轮体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中转部件75的自由端部,所述中转部件75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轴支承轴心P3摆动。弹簧74的一端部被卡挂支承在中转部件75的枢轴支承轴心P3与轮体73之间。弹簧74的另一端部连结于调整螺栓机构76。通过对调整螺栓机构76进行调整,来改变弹簧74的弹簧长度,由此,调整从弹簧74向轮体73施加的作用力。
〔关于第一缸和第二缸〕
如图1、图3~图6、图8所示,为了使收割搬送部5相对于机体4升降,具备升降用的液压式的第一缸77和升降用的液压式的第二缸78。如果使第一缸77及第二缸78伸长,则收割搬送部5绕升降轴心P4相对于机体4上升,另一方面,如果使第一缸77及第二缸78缩短,则收割搬送部5绕升降轴心P4相对于机体4下降。
如图4、图5等所示,第一缸77和第二缸78两者横跨支承架43和机体4的前架53而设置。
第一缸77横跨搬送部13和机体4而设置。第一缸77连结于搬送部13的底部。第一缸77支承搬送部13的底部中的与第二缸78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具体而言,第一缸77在搬送部13的底部连结于支承架43。
第一缸77的前端部经由由一对板部件构成的第一后托架79以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前横轴心P5转动的状态连结于支承架43。第一缸77的后端部支承于前架53。进一步来说,第一缸77的后端部经由由一对板部件构成的第一前托架80以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后横轴心P6转动的状态连结于前架53。
如图4、图5等所示,第二缸78横跨收割搬送部5与机体4而设置。进一步来说,第二缸78横跨搬送部13与机体4而设置。第二缸78连结于支承架43的突出部52。第二缸78的前端部经由由一对板部件构成的第二后托架81以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前横轴心P5转动的状态连结于支承架43的突出部52。
第二缸78的后端部支承于前架53。进一步来说,第二缸78的后端部经由由一对板部件构成的第二前托架82以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后横轴心P6转动的状态支承于前架53。
如图4所示,相对于机体4的左右中心C1,搬送部13的左右中心C2偏向左右一侧。因此,将第一缸77配置在相对于搬送部13的左右中心C2偏向左右一侧的部位,另一方面,将第二缸78配置在与机体4的左右中心C1相比偏向左右另一侧的部位。由此,利用第一缸77及第二缸78平衡地支承收割搬送部5,使搬送部13难以产生扭曲。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对改变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而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其他实施方式除了下面说明的事项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组合多个各其他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说明的各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二缸78横跨搬送部13与机体4而设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缸78也可以横跨收割部12与机体4而设置。
(2)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搬送部13的底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架43,并且第一缸77和第二缸78两者横跨支承架43与机体4而设置,但是不限于此。第一缸77和第二缸78中的至少任一者也可以安装于除支承架43以外的部件。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支承架43比搬送部13更向侧方突出,第一缸77在搬送部13的底部与支承架43连结,第二缸78与支承架43的突出部52连结,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缸77也可以连结于除支承架43以外的部件。再如,第二缸78也可以与支承架43中的突出部52以外的部位连结。再如,第一缸77及第二缸78两者也可以都支承于搬送部13的底部。另外,也可以在支承架43上设置向与突出部5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其他突出部,将第一缸77与该其他突出部连结。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缸77支承搬送部13的底部中的与第二缸78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缸77也可以支承搬送部13的底部中的与第二缸78所在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部分。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机体4的前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架53,第一缸77的后端部及第二缸78的后端部支承于前架5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缸77的后端部及第二缸78的后端部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支承于除前架53以外的部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下导向部件55的前后方向中间部56在侧视下向上方突出成弯曲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下导向部件:前后方向中间部在侧视下向上方突出成角状以形成倒L形。再如,也可以是这样的下导向部件:前后方向中间部在侧视下笔直地朝斜后下方倾斜。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下导向部件55具备收割部12侧的第一导向部件57和壳体23侧的第二导向部件58,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下导向部件55也可以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搬送装置24中的前侧的旋转体25能够沿搬送部13的搬送方向改变位置,第二导向部件58追随旋转体25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下导向部件55中的第二导向部件158也可以以不能改变位置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3。在该情况下,第二导向部件158与前侧的旋转体25分开支承。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搬送装置24中的前侧的旋转体25也可以不能沿搬送部13的搬送方向改变位置。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上导向部件60中的导向面62的后端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体6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体63。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收割部12与入口22之间,在下导向部件55的上方具备朝向下方侧引导穗状体的上导向部件6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上导向部件60。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将收割部12的底板部54的后端部与壳体23的底板部51的前端部连接的下导向部件55,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下导向部件55。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连结框体35的宽度内具备将开口21与入口22连接的导向部4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导向部40。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连结框体35具备与收割部12的后部连结的左右的侧壁36和将左右的侧壁36彼此连接的横架37,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侧壁36、横架37。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搬送部13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与收割部12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连结的连结部67通过导向部40与左右的侧壁36中的一个侧壁36之间的空间6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这样的连结部67也可以通过除空间64以外的部位。
(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具备设置于收割部12的侧部的侧部传递装置68和贯通一个侧壁36且将连结部67与侧部传递装置68连接的副轴69,并且副轴69支承于一个侧壁36和收割部12的侧壁部7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不贯通一个侧壁36的方式的副轴69。
(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结部67具备设置于副轴69的端部的弹簧式的扭矩限制器7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这样的扭矩限制器71也可以不设置于副轴69。
(1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连结部67具备环状旋转体72和向环状旋转体72施加张紧力的轮体73,向轮体73施加作用力并且能够调整作用力的弹簧74相对于一个侧壁36设置于与空间64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例如,这样的弹簧74可以设置于空间64,或是设置于完全不同的部位。
(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连结部67配置于机体4的右部侧,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动力传递装置65、第二动力传递装置66、连结部67也可以配置于机体4的左部侧。
(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收割部12的后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包含开口21的范围内且比开口21的宽度宽的第一连结框体35,在搬送部13的前部具备连结于第一连结框体35、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包含入口22的范围内且比入口22的宽度宽的第二连结框体4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第一连结框体35、第二连结框体41。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上述玉米收割机以外,也能够利用于收割稻子、大豆、荞麦等作物的各种收割机。
Claims (17)
1.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割作物并将作物朝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部,
所述收割搬送部具备:
收割部,其位于机体的前方且横跨所述机体的左右宽度;
搬送部,其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
所述收割部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所述搬送部的宽度宽,并且相对于所述搬送部以向左右方向一方侧偏向的状态连结,
所述收割机具备:
升降用的第一缸,其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升降用的第二缸,其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在所述搬送部的底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架,
在所述支承架设有从所述搬送部的侧方向所述左右方向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一缸与所述第二缸双方横跨所述支承架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所述第一缸在所述搬送部的底部连结于所述支承架,
所述第二缸连结于所述突出部。
2.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割作物并将作物朝向后方搬送的收割搬送部,
所述收割搬送部具备:
收割部,其位于机体的前方且横跨所述机体的左右宽度;
搬送部,其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连结,且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
所述收割部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比所述搬送部的宽度宽,并且相对于所述搬送部以向左右方向一方侧偏向的状态连结,
所述收割机具备:
升降用的第一缸,其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升降用的第二缸,其横跨所述搬送部与所述机体而设置;
设置有从所述搬送部的侧方向所述左右方向一方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一缸与所述搬送部的底部连结,
所述第二缸与所述突出部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缸支承所述搬送部的底部中的与所述第二缸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体的前部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架,
所述第一缸的后端部及所述第二缸的后端部支承于所述前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部将玉米的穗状体作为所述作物收割,
所述搬送部将收割的所述穗状体朝向后方搬送,
所述收割部具备将收割的所述穗状体横向搬送而集中的绞龙,
所述搬送部具备:
壳体,其在前表面设置有接收从所述绞龙搬送来的所述穗状体的入口;
环状转动式的搬送装置,其收纳于所述壳体,将所述壳体的下部侧作为搬送路径;
所述收割机具备将所述收割部的底板部的后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底板部的前端部连接的下导向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向部件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在侧视下朝向上方突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向部件具备所述收割部侧的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壳体侧的第二导向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装置中的前侧的旋转体能够沿所述搬送部的搬送方向改变位置,
所述第二导向部件追随所述旋转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位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割部与所述入口之间,在所述下导向部件的上方,具备将所述穗状体朝向下方侧引导的上导向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导向部件中的导向面的后端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体。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部在后部具有将收割的所述作物排出的开口,
所述搬送部在前部具有与所述开口连结的入口,将收割的所述作物朝向后方搬送,
在所述收割部的后部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所述开口的范围内且比所述开口的宽度宽的第一连结框体,
在所述搬送部的前部具备与所述第一连结框体连结、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包含所述入口的范围内且比所述入口的宽度宽的第二连结框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结框体的宽度内具备将所述开口与所述入口连接的导向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框体具备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连结的左右的侧壁和将所述左右的侧壁彼此连接的横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搬送部侧的第一动力传递装置与所述收割部侧的第二动力传递装置连结的连结部通过所述导向部与左右的所述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之间的空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设置于所述收割部的侧部的侧部传递装置和贯通所述一个侧壁且将所述连结部与所述侧部传递装置连接的副轴,
所述副轴支承于所述一个侧壁和所述收割部的侧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备设置于所述副轴的端部的弹簧式的扭矩限制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备环状旋转体和向所述环状旋转体施加张紧力的轮体,
向所述轮体施加作用力并且能够调整所述作用力的弹簧相对于所述一个侧壁设置在与所述空间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8992A JP6715744B2 (ja) | 2016-10-25 | 2016-10-25 | 収穫機 |
JP2016-208992 | 2016-10-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69222A CN107969222A (zh) | 2018-05-01 |
CN107969222B true CN107969222B (zh) | 2022-09-20 |
Family
ID=6201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00417.8A Active CN107969222B (zh) | 2016-10-25 | 2017-10-24 | 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15744B2 (zh) |
CN (1) | CN1079692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6487B (zh) * | 2018-07-10 | 2022-11-29 | 摩洛阿拉特里有限责任公司 | 挖掘犁 |
JP7169944B2 (ja) * | 2019-06-27 | 2022-11-11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74332U (zh) * | 1984-10-22 | 1986-05-20 | ||
JPH083236Y2 (ja) * | 1989-12-06 | 1996-01-31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
JPH06153662A (ja) * | 1993-07-28 | 1994-06-03 | Iseki & Co Ltd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穀稈搬送装置 |
JP2001218520A (ja) * | 2000-02-09 | 2001-08-14 | Seirei Ind Co Ltd | コンバインの引起変速装置 |
WO2013089074A1 (ja) * | 2011-12-16 | 2013-06-20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
US8826635B2 (en) * | 2013-02-06 | 2014-09-09 | Deere & Company | Combine harvester with feederhouse arrangement |
JP2014193116A (ja) * | 2013-03-28 | 2014-10-09 | Kubota Corp |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
JP2014233225A (ja) * | 2013-05-31 | 2014-12-1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収穫機 |
JP6275004B2 (ja) * | 2014-09-02 | 2018-02-0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収穫機 |
-
2016
- 2016-10-25 JP JP2016208992A patent/JP671574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24 CN CN201711000417.8A patent/CN10796922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69222A (zh) | 2018-05-01 |
JP6715744B2 (ja) | 2020-07-01 |
JP2018068146A (ja) | 2018-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6202786B2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harvester belt pickup | |
US6948300B1 (en) | Wide pickup header for a round baler | |
US6640527B2 (en) | Center feed finger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header | |
CN107258209A (zh) |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 |
US12052951B2 (en) | Remotely adjustable row divider for a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 |
CN107969222B (zh) | 收割机 | |
CN111480458B (zh) | 收割机 | |
JP2019180319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4033670A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駆動構造 | |
CN213638913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14068586A (ja) | コンバイン | |
US11659786B2 (en) | Harvest head having a device to remove grains from the plants to be harvested and a device to transfer the grains to a feeder and to a discharge tube | |
CN214545689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7266487B2 (ja) | 収穫機 | |
CN211090684U (zh) | 收割机 | |
EP3941184B1 (en) | Floating floor assembly of a header | |
CN210042795U (zh) | 一种联合收割机 | |
JP3425678B2 (ja) |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 |
JP2838698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装置 | |
JPH06189619A (ja) | コンバイン刈取部の株元搬送装置 | |
JP2017051165A (ja) | 収穫機 | |
KR20160068129A (ko) | 베일러 | |
CN114642117A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8252030A (zh) | 收割机 | |
CN117202776A (zh) | 收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