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9358A -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9358A
CN107949358A CN201680050916.5A CN201680050916A CN107949358A CN 107949358 A CN107949358 A CN 107949358A CN 201680050916 A CN201680050916 A CN 201680050916A CN 107949358 A CN107949358 A CN 107949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tic fibers
piece
defibering
absorber
paper pul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0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9358B (zh
Inventor
茂木知之
加藤优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49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9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解纤工序,将带状的合成纤维片和带状的纸浆纤维片利用解纤机构进行解纤;和混合积纤工序,将通过该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和纸浆纤维进行混合积纤,上述解纤工序将上述合成纤维片以层叠多层的状态与上述纸浆纤维片一同进行解纤。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具有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层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作为液体保持部的吸收体,有包括短纤维的纸浆纤维与长纤维的合成纤维的混合层的吸收体。该混合层在吸收体的液体吸收方面起到各种良好的作用。
例如,在薄型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薄型化带来穿着舒适感提高,并且包括混合层的吸收体会实现在表面材料侧不使液体扩散的高精度高速吸收。这是由于在将混合层配置在肌肤面侧、将不含合成纤维的纸浆纤维层配置在非肌肤面侧的情况中,混合层利用作为长纤维的合成纤维的弹性成为比纸浆纤维层密度低的层,而在两层之间产生纤维的疏密梯度造成的。被高精度且高速吸收的液体由纸浆纤维层的毛细管力而被扩散,在吸收体的非肌肤面侧的较广的区域被吸收保持。由此,能够使使用者实际感受到通过薄型化带来的穿着舒适感的提高,并且实际感受到肌肤干爽感、无液体渗漏的可靠的吸收。此外,因疏落的结构中的合成纤维的弹性,即使较薄,吸收体的肌肤侧也柔软且具有缓冲性而给肌肤以优异的触感。通过合成纤维的特性,即使液体侵入,混合层的疏落的结构亦被维持,由此这样的作用得以持续。
此前,提案有若干将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混合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方法:使用从合成纤维的片得到的解纤丝,将该合成纤维的解纤丝与片纸浆用分梳辊进行短纤维化并混合。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将用第一解纤机解纤后的合成纤维暂时储存,之后,将其与用另外的第二解纤机解纤后的纸浆纤维混合。还记载有在将该混合物向积纤(纤维堆积)机传送的供给壳体中,将壳体形状设为规定的形状,或将大气导入用风门(Damper)设定为完全打开。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方法:将纸浆纤维坯料卷片与合成纤维坯料卷片重叠并导入解纤装置的方法、预先将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以规定比例混入而制作混合坯料卷片并导入解纤机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以规定比例对混合的网片进行解纤。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将同种纤维片层叠多层的层叠体的解纤方法中,层叠体的最下方的片以比其它层叠片慢的速度向纤维化装置传送,以抑制解纤时的块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15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59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22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570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2-15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如下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该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解纤工序,其将带状的合成纤维片和带状的纸浆纤维片利用解纤机构进行解纤;和混合积纤工序,其将通过该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进行混合积纤,上述解纤工序将上述合成纤维片以层叠多层的状态与上述纸浆纤维片一同进行解纤。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在适当地参照所附附图,并通过下文的记载会变得更加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所优选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实施解纤工序的合成纤维片的供给机构、纸浆纤维片的供给机构和解纤机构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所优选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中,将实施混合积纤工序的混合积纤机构与图1所示的解纤机构一同表示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利用缝隙实施合成纤维片坯料卷的层叠的层叠机构的概略构成图,图3的(A)是俯视图,图3的(B)是侧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折叠实施合成纤维片坯料卷的层叠的层叠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构成图。
图5是表示使用图4所示的层叠机构折叠合成纤维片的工序的图,图5的(A)是表示作为从图4的层叠机构的上方观察上述折叠工序的状态的示意性顶视图,图5的(B)是表示作为从图4的层叠机构的侧方观察上述折叠工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此外,图5的(B)中的(i)是示意性地表示进料夹持辊前侧的合成纤维片的折叠状态的局部放大图,(ii)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进料夹持辊后的合成纤维片的扭转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与纸浆纤维片进行层叠而向解纤机构供给的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合成纤维被解纤片的形成过程中的封合一体化的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混合积纤工序中形成多层积纤体的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混合积纤工序中形成多层积纤体的工序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形成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的混合积纤体的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不提高制造成本而能够将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以期望的比率有效地进行均匀混合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现有的吸收体的混合层中,需要将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以期望的比率均匀地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混合层。但是,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不同,在制造过程中,有时每个纤维种类会各自聚集,因此,不容易实现上述的均匀地混合。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利用分梳辊的合成纤维的短纤维化中,难以得到上述低密度的混合层,故而并不优选。若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分别解纤后的纤维在管道内汇合,则纤维长度比较长的合成纤维有可能在被解纤后至飞散至管道内汇合部期间,纤维彼此碰撞并缠绕而形成聚集体,因此难以均匀混合。例如有如图10所示,使用2个解纤机构701、702,并与之配合将管道830分为两股的装置。若分别以解纤机构701、702将合成纤维片1、纸浆纤维片2解纤为合成纤维1A、纸浆纤维2A,并在管道830的汇合地点833使之混合,则至此会形成合成纤维1A的聚集体1G且其会逐渐变大。该聚集体1G的形成成为积纤体不均匀的原因,阻碍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均匀混合层的形成。此外,分别的解纤会随之增设设备因此设备负担高。为了以现有的设备进行均匀混合,优选将合成纤维片与纸浆纤维片由一个解纤机一起进行解纤并直接进行混合、积纤。
但是,一般而言,合成纤维片的克重压倒性地小于纸浆纤维片的克重(例如10倍左右的克重差),因此,即使如专利文献3那样同时解纤,也难以提高合成纤维的比率而将两种纤维以期望的混合比均匀混合。为了设为期望的混合比,如专利文献3和4那样使用专用的坯料卷材料的方法在原材料成本、操作、管理等方面有可能较大地阻碍生产率,并不优选。此外,提高每个合成纤维片的克重的做法在无纺布制造设备能力(梳棉机处理能力、热处理能力等)方面困难。加之,若增加克重则合成纤维片厚度变得非常厚,因此,有可能将其卷成坯料卷(卷状的卷状物)时的卷长变短,坯料卷的替换(所谓接纸)增加,较大地阻碍生产率。
这样的因合成纤维片与纸浆纤维片的片克重不同而引起的混合比率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5所示的现有的解纤技术中未受到关注。
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能够不提高制造成本而高效地将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以期望的比率进行均匀混合。
以下参照图1~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所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带状的合成纤维片1和带状的纸浆纤维片2进行解纤的工序(以下称为解纤工序C1)和将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B进行混合积纤的工序(以下称为混合积纤工序C2)。
在解纤工序C1中,合成纤维片1以层叠多层的状态与纸浆纤维片2一同进行解纤。通过将合成纤维片1形成为层叠状态能够实现高克重化。由此,能够提高合成纤维片1的解纤量(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使在混合积纤工序C2中的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进行混合积纤成为可能。即,能够不需要进行用于设定期望的混合比率的特别的片原料的制作或设备的增设等,通过使用现有的合成纤维片1而提高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在后面叙述这样为了任意地提高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而对合成纤维片1进行层叠的工序的详细情况。另外,在合成纤维片1中,在特意区分层叠前后的状态的情况下,将层叠多层的状态的纤维片称为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将层叠前的状态的纤维片称为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因而,合成纤维片即包括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也包括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设为“将合成纤维片层叠多层的状态”是指形成“合成纤维被解纤片”,“层叠状态的合成纤维片”是指“合成纤维被解纤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工序C1和混合积纤工序C2连续地进行,在两工序之间,不存在将解纤后的纤维从暂时储存部进行气动运输的工序。因此,将高克重化了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与纸浆纤维片2一同进行解纤,以便在解纤后立刻混合。即,上述两个片被同时解纤。此处所说的“同时解纤”是指以不将通过解纤得到的上述2种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暂时储存而是能够立即开始混合,保持该状态移送至混合积纤工序C2的程度,处于时间上、空间上较近的关系的状态的解纤。例如,可以由一个解纤机构对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这2种片进行解纤。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使用1个解纤机构,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与纸浆纤维片2层叠而一起进行解纤的方式。此外,如果不层叠,可以列举在混合积纤工序C1的上游侧使用1个解纤机构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与纸浆纤维片2在较近的位置进行解纤的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合成纤维、纸浆纤维的片状物作为原料。该片状物在制造工序中的原料的操作性(作业性)方面优异,能够避免导入制造工序以前的防止纤维飞散等的管理的复杂度。并且,在片状物解纤时,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在管道内易成为飞散状态,且保持该状态移送至混合积纤工序C2,因此混合性高。此外,如上所述因为没有从暂时储存部的气动运输,所以在纤维不聚集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的飞散混合,就此点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对均匀的混合也做出了贡献。
对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与该制造方法所优选使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一同进行详细叙述。
图1和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所优选使用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0。吸收体的制造装置100依序配置有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50、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解纤机构70、混合积纤机构80。
上述解纤工序C1利用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50、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和解纤机构70实施。此外,混合积纤工序C2利用混合积纤机构80实施。通过各机构的合作,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不被暂时储存而连续地实施解纤工序C1和混合积纤工序C2。
首先,以下对实施解纤工序C1的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50、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和解纤机构70进行说明。
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50实现合成纤维片1的高克重化,并调整通过解纤机构70的解纤量使其成为期望的量。
具体而言,供给机构50具有:从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形成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层叠机构51;和控制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速度的送料机构58。在层叠机构51的上游侧,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以卷成卷状的状态设置于坯料卷卷出机(未图示),按照送料机构58的片输送速度被卷出。另外,虽没有图示,但是优选具有在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接近终端时能够继续供给接下来的新的另外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接纸机构。例如可以列举配置另外的坯料卷卷出机,利用能够检测上述终端的传感器或检测现在正在运转的坯料卷卷出机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卷径的传感器,及时地送出新的另外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或利用熔断封合装置使旧合成纤维片坯料卷的终端部与新合成纤维片坯料卷的前端部接合等。
层叠机构51是从1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形成层叠多层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机构。由此实现供给至解纤机构70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高克重化。即,利用层叠机构51的层叠能够将解纤得到的合纤纤维1A调整至相对于纸浆纤维2A的期望的比率。
另外,通过层叠形成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1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进行的方法,也可以是层叠多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而进行的方法。但是,据认为使用多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时因在输送方向上的层叠偏差等而在各坯料卷之间会产生纸耗尽的时间的偏差等。因此,考虑到对解纤机构70的片供给量的变动、接纸的复杂度,优选从1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形成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此时,从形成后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高克重化、解纤量的增加的观点出发,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优选为比纸浆纤维片2的宽度宽,且优选根据层叠数决定宽度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利用层叠机构51的层叠方法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利用图1以及图3(A)和(B)所示的层叠机构52的层叠方法、利用图4以及图5(A)和(B)所示的层叠机构57的层叠方法等。
图1以及图3(A)和(B)所示的层叠机构52中,将送出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沿着输送方向分切而形成多个合成纤维片带13,将多个合成纤维片带13重合并层叠。该层叠机构52包括分切辊53和与之相对配置的砧辊54、将分切后的片在上下方向扩幅并进行输送轨道改变(track shift,变轨)的多个扩幅辊55、使层叠状态稳定化的一对进料夹持辊56、56。分切辊53是在辊轴方向上隔开多个间隔配置有沿着辊的周面方向配置的分切刀53A的辊。
若向该分切辊53与砧辊54之间供给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则利用分切刀53A,在该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沿着输送方向(长度方向)的切口。即形成多条合成纤维片带13。
扩幅辊55以彼此在上下隔开间隔的方式对分切而形成的多条合成纤维片带13进行扩幅。接着,使用相对片输送方向倾斜大致45度的转向杆等机构进行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的轨道改变,进而层叠多条合成纤维片带13。最后,利用进料夹持辊56、56对层叠状态的合成纤维片带13加压使其层叠状态稳定化,进而形成向解纤机构70送料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
根据利用该层叠机构52的层叠方法,能够对层叠片数无限制地通过改变分切辊53的分切刀53A的个数而任意地进行设定。
另一方面,在图4以及图5(A)和(B)所示的层叠机构57中,将送出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在宽度方向上折叠并层叠。该层叠机构57具体而言,具有梯形的倾斜引导件571、垂直引导件574~577、一对进料夹持辊56、56。垂直引导件574~577是以从合成纤维片的上方和下方将片挤压成峰谷形状的位置关系交替地配置的板状的机构。垂直引导件574、576的组配置为从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上方将该片挤压成谷折(凹折)形状,垂直引导件575、577的组配置为从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下方将该片挤压成山折(凸折)形状。此外,分为上下的垂直引导件的各组的高度配置为相互在其上下方向上有一部分重叠。
在该方式中,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首先沿着倾斜引导件571的倾斜面572被输送,并且,沿着倾斜引导件571的两侧缘部573、573被折弯。进而,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利用垂直引导件574~577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实施沿着输送方向的山折、谷折。由此,被折叠的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片的面配置为相对于向倾斜引导件571输送的片的面垂直(图5(B)(i)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通过直接连接于未图示的驱动源(电动机)的进料夹持辊56、56的旋转动作,对片进行加压,使通过折叠的层叠状态稳定化,形成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该层叠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折叠2次以上,也可以折回1次。折回1次是以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为轴折回。该折回次数能够根据上述的垂直引导件的配置个数适当设定。
接着,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在进料夹持辊56与后述的送料机构58之间扭转为与纸浆纤维片2平行(图5(B)(ii)的局部放大图),送给解纤机构70。
根据利用该层叠机构57的层叠方法,能够一次制造出多个层叠状态而为优选。此外,不需要分切装置等,仅设置引导件就能够进行层叠化,因此,能够比上述的层叠机构52节省空间。
送料机构58如图1所示,控制利用层叠机构51形成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速度。其是与后述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中的送料机构61和62独立的机构。即,送料机构58不与送料机构61和62连动,仅对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送料速度进行适当地控制。
具体而言,送料机构58具有相对的一对辊58A、58B,至少一个辊,例如辊58A具有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旋转的结构。辊58A、辊58B是夹持式的辊。作为上述驱动装置,可以列举例如伺服电机。从防止与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产生滑动的观点出发,优选辊58A、辊58B两者利用驱动装置而旋转。该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辊58A、辊58B,也可以用驱动装置驱动一个辊而用齿轮等传递机构向另一个辊传递驱动。此外,从进一步防止与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产生滑动的观点出发,辊58A、辊58B也可以在其表面遍及整周形成轴向的槽,使其难以滑动。另外,送料机构58也可以在辊58A、辊58B以外,还具有辅助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输送的辊。
也可以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利用送料机构58对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单独进行送料控制,而对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一起进行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控制。例如,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那样在伴随驱动装置(未图示)的辊91A、91B之间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进行层叠并控制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的方法。图6的情况中,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送料速度与纸浆纤维片2的送料速度相同。
但是,从对解纤而得到的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混合比进行调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送料机构58、61和62分别单独地对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量与纸浆纤维片2的送料量的控制独立而自如地进行设定改变。即,相对于用解纤机构70得到的纸浆纤维2A的供给量,送料机构58能够与利用层叠机构51的合成纤维片的高克重化一并,自如地对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进行调整。例如,能够用送料机构58对在利用层叠机构51的高克重化中不能完全调整好的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进行微调整、和进行使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增加至通过层叠的高克重化以上的调整等。
通常,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克重大多是纸浆纤维片2的克重的约十分之一以下。使用此种原材料时,若欲不层叠而用一个合成纤维片提高供给速度并调整至期望的混合比率,则有可能在合成纤维的比率高时供给速度变得过大,利用解纤机构的合成纤维片的解纤状态恶化。与此相对,通过使用利用层叠而形成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仅通过少许提高送料速度,就能够使利用解纤机构70的解纤而得到的合成纤维1A的供给量接近纸浆纤维2A的供给量而调整至期望的混合比率,且能够防止解纤不良的产生,就该方面而言优选。换言之,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供给量的差量不是仅由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的层叠(高克重化)来补偿,还能够通过该层叠和送料速度的上升的组合来达成补偿。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纤工序的前工序优选具有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合成纤维片1的各层间实施封合一体化的工序。作为实施其的机构,优选层叠机构50的进料夹持辊56、56具有上述封合一体化的功能。由此,能够在使形成为层叠状态的合成纤维片1(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各层间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解纤。
具体而言,例如,设为使进料夹持辊56、56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为凹凸的压花辊。即,如图7所示,压花辊在其周面具有多个凸部56A,使用该压花辊,利用多个凸部56A,将基于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形成为层叠状态的片(例如,分切并层叠得到的片或通过折叠而层叠得到的片、或者使多个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层叠得到的片。即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以点状热压接而形成多个压花部(被压接的部分)。在多个压花部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层叠得到的片封合一体化。或者,将进料夹持辊56、56设为平辊(未图示),在一对平辊之间,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11层叠得到的片整体热压接而封合一体化。
此处所说的“封合一体化”指,利用热压接的合成纤维彼此的临时封合,使合成纤维以不熔融但使其软化的程度的温度压接。即,是以低于合成纤维的熔点的温度的封合一体化,是在被封合的部分,合成纤维的纤维状态没有被膜化而得到维持的一体化。另外,作为该封合状态的一个标准是:剥离被封合的部分时的被剥下部分成为不是材料断裂而是层间剥离(界面剥离)的状态。若详细叙述,则构成合成纤维片1的合成纤维在被封合的部分(压花部)以不失去作为纤维的形态的状态,比在压花部的周边区域的合成纤维密集地聚集。合成纤维在压花部密集地聚集的状态能够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等将压花部和其周边区域放大进行观察而进行确认。以电子显微镜确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合成纤维的纤维状态没有被膜化而得到维持的一体化,因此,能够逐根确认在压花部的合成纤维。
实施这样的一体化而形成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片整体的伸长率下降。但是,由于纤维状态被维持,所以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的本来的弹性依旧被保留。
该片整体的伸长率下降能够解决解纤时的如下那样的问题,进而抑制解纤不良。由此,能够实现利用送料机构58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送料稳定化,此外,能够实现高速送料。
上述问题是:通常,合成纤维被片1具有容易拉伸且容易断裂的性质,因此,在解纤时,不是以纤维单位,而是产生片的一部分被撕裂后那样的小片。该小片为解纤不良片。该解纤不良片是发生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的供给不均匀的原因,结果是,与纸浆纤维2A的混合变得不均匀,进而成为阻碍均匀混合的主要原因。此时,有可能无法利用得到的吸收体中的混合层体现出期望的吸收性能。
与此相对,通过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封合一体化带来的伸长率下降会抑制解纤时的片拉伸,进而抑制解纤不良片的产生。因而,上述封合一体化会抑制通过层叠形成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解纤不均匀,有助于均匀混合。此举能够实现利用送料机构58的高速送料。即,封合一体化能够实现以更良好的解纤状态任意控制使用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合成纤维的供给增加量等。
通过这样封合一体化,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整体的伸长率(表观伸长率)下降,因此,能够使用包含各种伸长率的合成纤维的片作为原料。即,没有对材料的限制,选择的范围广。
此外,如上所述纤维状态得到维持,因此,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的本来的弹性依旧被保留。因此,利用解纤而得到的合成纤维1A的弹性,能够形成与纸浆纤维2A的低密度的混合层,且能够赋予该混合层缓冲性。即,即使为了抑制解纤不良片的产生而伸长率下降,也能够维持得到的吸收体的品质不下降。
就上述伸长率(表观伸长率)的下降的作用的观点而言,在利用压花辊封合一体化时,优选为压花部的节距越小越好。具体而言,上述节距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上限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进而优选为5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mm以上且5mm以下。此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尤其优选为利用平辊在片整个面封合一体化。
另一方面,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是将纸浆纤维片2向解纤机构70供给的机构。能够由通常使用的各种装置构成。在图1中,具有控制纸浆纤维片2向解纤机构70的送料速度的2组送料机构61、61和送料机构62、62。具体而言,能够使用与送料机构58相同的装置。另外,供给机构60除上述2组送料机构以外,也可以具有辅助纸浆纤维片2的输送的辊。
上述2组送料机构除接纸时以外,还设为彼此交替地运转。即,设为将2个纸浆纤维片21、22的卷状坯料卷(未图示)配置于制造线,能够交替地向解纤机构70送料。利用例如送料机构61、61将一个纸浆纤维片21向解纤机构70送料,在接近其终端时,利用送料机构62、62使另一个纸浆纤维片22追随上述终端而接纸。这样的接纸能够利用通常使用的方法实施。例如,可以列举在如图1所示的方式中,用传感器(未图示)检测一个纸浆纤维片21的终端,基于该检测,送料机构61、61停止,接着送料机构62、62工作将另一个纸浆纤维片22送向解纤机构70的方法。另外,为了回收使用完毕的旧纸浆纤维片21,在打开利用送料机构61、61的夹持之际,为了防止纸浆纤维片21被引入解纤机构70,优选在接纸完成后送料机构61、61反向旋转,使纸浆纤维片21的前端远离解纤机构70。此外,作为其它的方式,可以列举利用能够检测上述终端的传感器(未图示)或检测正在运转中的坯料卷卷出机的纸浆纤维片21的坯料卷的卷径的传感器(未图示),及时地将新的另外的纸浆纤维片22的坯料卷送出。仅在该接纸期间,上述2组送料机构同时运转。
解纤机构70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分别进行解纤,得到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解纤机构70具有例如壳体71和配置于壳体71内来刮擦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的端部的旋转刀72。
在壳体71配置有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的取入开口部73和解纤后的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混合体的排出开口部74。在壳体71内,在旋转刀72的上方具有空间75。在空间75设为随着旋转刀72的旋转方向F1,使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从取入开口部73向排出开口部74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被混合并从排出开口部74向后述的利用混合积纤机构80的混合积纤工序C2移送。另外,图1所示的箭头P1表示空气流的流动方向,表示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A1和纸浆纤维2A的主要的飞散方向,为了方便,省略纤维本身。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入开口部73由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的取入开口部73A和纸浆纤维片2的取入开口部73B构成。取入开口部73A和取入开口部73B配置于比排出开口部74靠上游侧。在该上游侧,从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各自不聚集而容易立即被混合的观点出发,优选取入开口部73A与取入开口部73B位于尽可能近的位置。例如,取入开口部73A与取入开口部73B的间距在壳体71的外表面优选为300mm以内,更优选为200mm以内,进而优选为100mm以内。由此,解纤工序C1与混合积纤C2连续地进行。
或者,也可以设为设置1个取入开口部73,从该取入开口部73将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一起取入至壳体71内。该情况下,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辊91A、91B之间层叠后被取入至壳体71内,并保持层叠状态进行解纤。此外,也可以不进行层叠,以能够插入取入开口部73的程度使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接近并取入至壳体71内,以该状态进行解纤。
在以上的使用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50、纸浆纤维片2的供给机构60和解纤机构70的解纤工序C1中,将已有的合成纤维片1高克重化,并进行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和纸浆纤维片2的同时解纤。而且,被高克重化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与纸浆纤维片2独立而被送向解纤机构70,可以自如地控制解纤量。加之,如果是将被高克重化的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层叠得到的层彼此封合一体化,则能够抑制解纤不良片的产生并抑制解纤不均匀。
由此,能够弥补合成纤维片1与纸浆纤维片2的克重差,将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进行供给。此外,通过同时解纤,不需要暂时储存而立即开始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混合,连续地移送至作为下一个工序的混合积纤工序C2。此举能够使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均匀混合。
接着,对实施混合积纤工序C2的混合积纤机构80进行说明。
混合积纤机构80如图2所示,作为实施混合积纤工序C1的机构,将利用解纤机构70解纤而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与空气流一同混合并堆积,形成与期望的形状的模具相配的积纤体3。
例如混合积纤机构80包括:在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作为堆积部的多个积纤用凹部81的旋转筒82;和朝向旋转筒82的外周面以飞散状态供给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的管道83及遮罩84,将通过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堆积在积纤用凹部81而形成积纤体3。此外,混合积纤机构80包括将从积纤用凹部81脱模而成的积纤体3的上下表面用包覆片92包覆的包覆机构(未图示)。另外,可以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等的吸收体所使用的其它的材料与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一同供给到管道83内,使其堆积在积纤用凹部81而形成积纤体3。
以下对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旋转筒82为圆筒形,在图中的箭头A方向以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对应的圆周速度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被旋转驱动。在旋转筒8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制造的积纤体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积纤用凹部81、81、…。在积纤用凹部81进行积纤而成的积纤体3除一次性尿布以外,例如可用于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因此,上述积纤用凹部81的形状可根据吸收体的形状来确定。即,以在吸收体的需要的部位制作厚度方向的凸部及凹部、吸收体的俯视下的缩细形状等的方式确定上述积纤用凹部81的形状。
在旋转筒82连接有未图示的吸气风扇,通过该吸气风扇的作用将旋转筒82内的所分隔的空间B维持为负压。通过该空间B的负压,在管道83内产生从解纤机构70的排出开口部74周边向旋转筒82的积纤用凹部81的空气流。随着该空气流,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以飞散状态混合,并且堆积在位于空间B的位置的积纤用凹部81。因此,各积纤用凹部81的至少底面部由网板等构成,具有多个细孔。在各积纤用凹部81在通过维持为负压的空间的期间,该网板的细孔发挥作为抽吸孔的功能。空间B位于旋转筒82的被管道83覆盖的部分的内侧。空间B使通过被管道83覆盖的部分的积纤用凹部81产生强的吸引力,从而使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的混合物堆积在积纤用凹部81,或使管道83内产生输送该混合物的空气流。为了在积纤用凹部41内一边稳定地保持堆积物或者吸收体一边进行输送,可以将空间C维持在负压,该情况下,将空间B维持为其负压的程度高于空间C。
管道83构成为具有与覆盖旋转筒8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遮罩84连接的一个端部83a和与解纤机构70连接的另一端部83b,通过来自位于空间B上方的积纤用凹部41的抽吸,如上述那样在管道83和遮罩84内产生朝向旋转筒82的外周面流动的空气流。另外,遮罩84可以与管道83形成为一体而作为管道83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与管道83分体地形成。
合成纤维1A和纸浆纤维2A通过在解纤机构70同时解纤,成为被混合至向管道83供给之时的程度的状态。此外,如上所述,通过利用供给机构50中的合成纤维片1的高克重化,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成为期望的比率。此外,在高克重化之外,通过进行送料速度的控制、封合一体化等,可抑制解纤不均匀,高精度地达成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的混合供给。
由此,在利用混合积纤机构80的混合积纤工序C2中,能够将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均匀混合而形成积纤体3。
积纤体3除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的混合层以外,能够将仅纸浆纤维2A的层等进行层叠而形成多层的片。多层的形成能够利用通常所使用的方法适当地制成。例如,可以以另外的旋转筒制成仅纸浆纤维2A的层,而在后续工序中进行层叠。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的旋转筒82进行多层的积纤。具体而言,通过如下工序进行。如图8所示,首先,使纸浆纤维片2以其CD中心线M1与解纤机构70的CD中心线M2对齐的方式送入,与此相对,使合成纤维被解纤片12以偏倚在CD方向的任意一侧(OP(Operator操作员)侧或DR(Drive驱动)侧)的方式送入。由此,在管道83和遮罩84的CD方向上形成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T1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流动的区域T2。在相当于在管道83和遮罩84内形成的2个区域的边界部的位置设置分隔板85A,并且该分隔板85A形成为随着向积纤用凹部81去而扭转大致90度的形状,由此,在旋转筒82的旋转方向上的混合积纤工序C2的上游侧仅纸浆纤维飞散,在下游侧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飞散并在积纤用凹部81依序堆积而分别形成层,进而形成在厚度方向具有多个层的积纤体。由此,堆积在积纤用凹部81的积纤体的厚度方向能够形成多个层。使用该积纤体形成将纸浆的层和合成纤维及纸浆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层叠的吸收体。此时,虽未图示,但在积纤用凹部81的底部侧(旋转筒82的内侧)形成纸浆纤维层,在其上形成合成纤维和纸浆纤维的混合层。另外,上述的CD是“正交方向(Cross Direction)”的缩写,是与片的输送方向即MD(机械方向(MachineDirection))正交的方向。
或者,也可以是在上述的旋转筒82通过折叠方式形成多个层的工序。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也可以代替图8所示的分隔板85A而设置不扭转的分隔板85B,由此,在积纤用凹部81,在CD方向上清晰地形成仅堆积纸浆纤维的部分和堆积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的部分。即,分隔板85A以没有扭转的形状在管道83和遮罩84内的CD方向上以划分为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T1和纸浆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流动的区域T2的状态配置至旋转筒82为止,与该2个区域对应,在积纤用凹部81形成纸浆纤维层3A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层3B。由此,在CD方向上形成上述2层并排的积纤体3。在这样得到的积纤体3脱模到包覆片92后,用包覆机构将包覆片连同积纤体3的一半一起折回而将纸浆纤维层3A与混合纤维层3B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来形成积纤体,进而能够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层的积纤体。使用该积纤体,形成纸浆的层与合成纤维及纸浆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层叠的吸收体。
利用混合积纤机构80的混合积纤工序C2中得到的积纤体3被用作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具体而言,保持于积纤用凹部81的积纤体3在到达旋转筒82的空间D的位置之时,将积纤体3在无纺布或纸等的长条的包覆片92上脱模,用该包覆片92包覆积纤体3的上下表面进而得到吸收体。将吸收体以1个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长度预先切断。另外,积纤体3的脱模能够利用未图示的加压机构将空间D维持为正压而进行。进一步,也可以与空间D的正压一同,通过从包覆片92的输送带93侧利用抽吸机94进行抽吸而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有效地形成合成纤维1A与纸浆纤维2A以期望的比率而均匀混合的混合层,得到包含该混合层的吸收体。此外,该均匀混合能够不需要增设特别的设备或制作、管理特别的原料,能够抑制生产成本而进行。
得到的吸收体能够组装于吸收性物品使用。该吸收性物品主要是用于吸收保持尿、经血等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作为吸收性物品,包括例如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护垫(阴道分泌物护垫)、失禁垫等,但不限于这些物品,广泛地包括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吸收性物品典型来讲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该吸收体是由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形成的吸收体。吸收性物品还可以具有与该吸收性物品的具体用途相应的各种部件。例如吸收性物品是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的情况下,能够在正面片上的左右两侧部配置一对或二对以上的立体护翼。
其制造方法可以列举各种方法。作为其一例,能够采用日本特开2008-1615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3606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日本特开平6-7095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2623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日本特开2010-1045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3113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制造方法。
关于生理用卫生巾,使该吸收体介于透液性的正面片用连续片与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用连续片之间,对正面片和背面片在吸收体的四周进行封合,切断形成为独立的吸收性物品。根据需要以在正面片的肌肤侧形成立体褶裥、或者在吸收性物品的侧部形成翼部的方式固定各部件。
关于短裤型尿布,使切断前的吸收体介于透液性的正面片用连续片与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用连续片之间,切断为1个吸收性物品所用的长度而形成吸收性主体。接着,将吸收性主体固定在构成短裤型尿布的腹侧部和背侧部的外装片用连续片,将外装片在宽度方向折叠并且接合而形成独立的短裤型尿布。在外装片上以伸长状态固定丝状弹性部件,由此形成腰部褶裥。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固定腿部、腰部褶裥用的弹性部件,在正面片的肌肤侧形成立体褶裥。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解纤工序,将带状的合成纤维片和带状的纸浆纤维片利用解纤机构进行解纤;和混合积纤工序,将通过该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和纸浆纤维进行混合积纤,
上述解纤工序将上述合成纤维片以层叠多层的状态与上述纸浆纤维片一同进行解纤。
<2>
根据上述<1>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解纤工序以分别独立地控制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向上述解纤机构的送料和上述纸浆纤维片向上述解纤机构的送料的方式进行。
<3>
根据上述<1>或<2>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层叠通过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在宽度方向上折叠来进行。
<4>
根据上述<1>或<2>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层叠通过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在输送方向分切而形成多条合成纤维片带,并使该多条合成纤维片带重合而形成。
<5>
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解纤工序的前工序包括将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各层之间封合一体化的工序。
<6>
根据上述<5>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以低于合成纤维的熔点的温度进行上述封合一体化。
<7>
根据上述<5>或<6>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在周面具有多个凸部的压花辊,利用上述多个凸部形成多个点状的压花部,来进行上述封合一体化。
<8>
根据上述<7>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压花部的节距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上限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进而优选为5mm以下。
<9>
根据上述<7>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压花部的节距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进而优选为1mm以上且5mm以下。
<10>
根据上述<5>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利用平辊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整个面进行上述封合一体化。
<11>
根据上述<5>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封合了的部分,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合成纤维的纤维状态没有被膜化而得到维持。
<12>
根据上述<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解纤工序中,用1个解纤机构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和上述纸浆纤维片这两种片进行解纤。
<13>
根据上述<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解纤工序与上述混合积纤工序之间,不存在将解纤后的纤维从暂时储存部进行气动运输的工序。
<14>
根据上述<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解纤工序中,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与上述纸浆纤维片同时被解纤。
<15>
根据上述<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和上述纸浆纤维片一起进行向上述解纤机构的送料控制。
<16>
根据上述<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解纤机构包括壳体和旋转刀,该旋转刀配置于该壳体内来刮擦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和上述纸浆纤维片的端部。
<17>
根据上述<16>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壳体配置有用于取入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及上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和用于排出通过上述解纤得到的上述合成纤维与上述纸浆纤维的混合体的排出开口部。
<18>
根据上述<17>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取入开口部包括用于取入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和用于取入上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
<19>
根据上述<18>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与上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的间距优选为300mm以内,更优选为200mm以内,进而优选为100mm以内。
<20>
根据上述<17>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从上述取入开口部,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和上述纸浆纤维片一起被取入在上述壳体。
<21>
根据上述<1>至<2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混合积纤工序中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包括在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积纤用凹部的旋转筒和管道的混合积纤机构,将通过上述解纤得到的上述合成纤维和上述纸浆纤维堆积在上述积纤用凹部而形成积纤体,其中,上述管道将通过上述解纤得到的上述合成纤维和上述纸浆纤维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进行供给。
<22>
根据上述<21>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与上述合成纤维和上述纸浆纤维一同供给至上述管道内,并使其堆积在上述积纤用凹部而形成积纤体。
<23>
根据上述<21>或<22>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将上述纸浆纤维片以其CD中心线与上述解纤机构的CD中心线对齐的方式送入,将形成为层叠状态的上述合成纤维片以偏倚在CD方向的任意一侧的方式送入,在上述管道和上述遮罩的CD方向,以分隔板作为边界部形成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流动的区域,
上述分隔板形成为随着向积纤用凹部去而扭转大致90度的形状,由此,仅纸浆纤维飞散到上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的混合积纤工序的上游侧,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飞散到下游侧,并依序堆积在上述积纤用凹部而分别形成层,形成在厚度方向具有多个层的积纤体。
<24>
根据上述<23>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上述分隔板以没有扭转的形状,在上述管道和上述遮罩的CD方向上以划分为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流动的区域的状态配置至上述旋转筒为止,与该2个区域对应,在上述积纤用凹部形成纸浆纤维层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在CD方向上形成上述2层并排的积纤体,
将上述积纤体脱模到包覆片后,通过用包覆机构将包覆片连同积纤体的一半一起折回的方式将纸浆纤维层和混合纤维层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来形成积纤体,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层的积纤体。
<25>
一种吸收体,是由上述<23>或<24>中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得到的,且该吸收体由纸浆纤维层和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层叠而成。
<26>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上述吸收体是由上述<1>~<2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
<27>
一种吸收性物品,上述<26>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是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护垫和失禁垫中的任一者。
对本发明与其实施方式一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规定就并不将本发明限定在说明的任意的细节部分中,认为应当在不违背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示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广义的解释。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9月2日在日本进行了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73323的优先权,在此参照其并将其内容作为本说明书记载的一部分进行引用。
符号说明
1 合成纤维片
11 合成纤维片坯料卷
12 合成纤维被解纤片
1A 合成纤维
2 纸浆纤维片
2A 纸浆纤维
3 积纤体
50 合成纤维片1的供给机构
51、52、57 层叠机构
58 送料机构
60 纸浆纤维片的供给机构
70 解纤机构
80 混合积纤机构
100 吸收体的制造装置

Claims (27)

1.一种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纤工序,其将带状的合成纤维片和带状的纸浆纤维片利用解纤机构进行解纤;和
混合积纤工序,其将通过该解纤得到的合成纤维和纸浆纤维进行混合积纤,
所述解纤工序将所述合成纤维片以层叠多层状态与所述纸浆纤维片一同进行解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纤工序以分别独立地控制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向所述解纤机构的送料和所述纸浆纤维片向所述解纤机构的送料而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层叠通过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在宽度方向上折叠来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层叠以如下方式进行:将合成纤维片坯料卷在输送方向分切而形成多条合成纤维片带,并使该多条合成纤维片带重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纤工序的前工序包括将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各层之间封合一体化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低于合成纤维的熔点的温度进行所述封合一体化。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在周面具有多个凸部的压花辊,利用所述多个凸部形成多个点状的压花部,来进行所述封合一体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花部的节距为1mm以上20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平辊在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整个面进行所述封合一体化。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封合了的部分,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合成纤维的纤维状态没有被膜化而得到维持。
11.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封合了的部分,构成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合成纤维以不失去作为纤维的形态的状态下,比所述封合了的部分的周边区域的合成纤维密集地聚集。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纤工序中,用1个解纤机构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和所述纸浆纤维片这两种片进行解纤。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纤工序与所述混合积纤工序之间,不存在将解纤后的纤维从暂时储存部进行气动运输的工序。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解纤工序中,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与所述纸浆纤维片被同时解纤。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和所述纸浆纤维片一起进行向所述解纤机构的送料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纤机构包括壳体和旋转刀,所述旋转刀配置于所述壳体内来刮擦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和所述纸浆纤维片的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配置有:
用于取入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和所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和
用于排出通过所述解纤得到的所述合成纤维与所述纸浆纤维的混合体的排出开口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入开口部包括用于取入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和用于取入所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与所述纸浆纤维片的取入开口部的间距为300mm以内。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取入开口部,将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和所述纸浆纤维片一起取入所述壳体。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积纤工序中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包括在外周面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积纤用凹部的旋转筒和管道的混合积纤机构,将通过所述解纤得到的所述合成纤维和所述纸浆纤维堆积在所述积纤用凹部而形成积纤体,所述管道将所述通过解纤得到的所述合成纤维和所述纸浆纤维以飞散状态向该旋转筒的外周面进行供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工序:将高吸水性聚合物的颗粒与所述合成纤维和所述纸浆纤维一同供给至所述管道内,并堆积在所述积纤用凹部而形成积纤体。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纸浆纤维片以其CD中心线与所述解纤机构的CD中心线对齐的方式送入,将形成为层叠状态的所述合成纤维片以偏倚在CD方向的任意一侧的方式送入,在所述管道和所述遮罩的CD方向,以分隔板作为边界部形成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流动的区域,
所述分隔板形成为随着向积纤用凹部去而扭转大致90度的形状,由此,仅纸浆纤维飞散到所述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的混合积纤工序的上游侧,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飞散到下游侧,并依次堆积在所述积纤用凹部而分别形成层,形成在厚度方向具有多层的积纤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所述分隔板以没有扭转的形状,在所述管道和所述遮罩的CD方向上以划分为仅纸浆纤维流动的区域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流动的区域的状态配置至所述旋转筒为止,与该2个区域对应,在所述积纤用凹部形成纸浆纤维层和纸浆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在CD方向上形成所述2层并排的积纤体,
使所述积纤体脱模到包覆片后,通过用包覆机构将包覆片连同积纤体的一半一起折回,将纸浆纤维层和混合纤维层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来形成积纤体,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层的积纤体。
25.一种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是由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由纸浆纤维层和合成纤维与纸浆纤维的混合纤维层层叠而成。
26.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液性的正面片;
不透液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和
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所述吸收体是由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体。
2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是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护垫和失禁垫中的任一者。
CN201680050916.5A 2015-09-02 2016-09-02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949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3323 2015-09-02
JP2015-173323 2015-09-02
PCT/JP2016/075758 WO2017038963A1 (ja) 2015-09-02 2016-09-02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9358A true CN107949358A (zh) 2018-04-20
CN107949358B CN107949358B (zh) 2021-05-18

Family

ID=58188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0916.5A Active CN107949358B (zh) 2015-09-02 2016-09-02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82129B2 (zh)
CN (1) CN107949358B (zh)
WO (1) WO20170389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79945B (en) * 2017-10-03 2022-06-22 Kao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JP6982453B2 (ja) * 2017-10-03 2021-12-1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663893B2 (ja) * 2017-10-03 2020-03-1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GB2574987B (en) * 2017-10-03 2022-07-27 Kao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body
JP6591136B2 (ja) * 2017-10-03 2019-10-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620138B2 (ja) * 2017-11-28 2019-12-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RU2750537C1 (ru) * 2017-11-28 2021-06-29 Као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компонент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JP7029997B2 (ja) * 2018-03-29 2022-03-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6934485B2 (ja) * 2019-04-02 2021-09-15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片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4852Y (zh) * 1992-07-16 1993-06-0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纸纤不织布高分子吸水层的制造装置
CN1620275A (zh) * 2000-12-20 2005-05-25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薄的高容量吸湿结构和制造该结构的方法
JP2006345980A (ja) * 2005-06-14 2006-12-28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897903A (zh) * 2003-12-18 2007-01-1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具有高渗透性的可拉抻吸收性复合材料
JP200708982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3442672A (zh) * 2011-03-25 2013-12-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WO2015046162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34852Y (zh) * 1992-07-16 1993-06-02 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纸纤不织布高分子吸水层的制造装置
CN1620275A (zh) * 2000-12-20 2005-05-25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薄的高容量吸湿结构和制造该结构的方法
CN1897903A (zh) * 2003-12-18 2007-01-17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具有高渗透性的可拉抻吸收性复合材料
JP2006345980A (ja) * 2005-06-14 2006-12-28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08982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3442672A (zh) * 2011-03-25 2013-12-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体及吸收性物品
WO2015046162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2129B2 (ja) 2020-11-11
WO2017038963A1 (ja) 2017-03-09
CN107949358B (zh) 2021-05-18
JP2017047212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9358A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US10022936B2 (en) Composite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566522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US202100524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EP1293187A1 (en) Ultra-thin absorbing sheet body,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provided with ultra-thin absorbing sheet body a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ultra-thin absorbing sheet body
KR20070048213A (ko) 확장가능한 흡수 코어 및 흡수 물품
CN102458336A (zh) 用于提供弹性幅的方法
JPH0148147B2 (zh)
US2014015585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laminates containing additive matter
CN103906490A (zh)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US20190314221A1 (en) Pulpless absorbent core and method of core forming
JP2015016361A (ja) 個人用衛生用品を製造する製造機械
JP2008161525A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JP3719975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N108778211A (zh) 用于折叠吸收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03228433A (zh)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装置
JP6952561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591136B2 (ja) 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JP6620271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60383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KR20190136757A (ko) 다층 스펀레이스 부직포 제조 방법, 장치 및 다층 스펀레이스 부직포를 이용한 마스크팩
JP2004351803A (ja) シート状吸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2018191213A1 (en) Absorbent cores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cores
JP2018102772A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