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3707B - 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23707B CN107923707B CN201680046935.0A CN201680046935A CN107923707B CN 107923707 B CN107923707 B CN 107923707B CN 201680046935 A CN201680046935 A CN 201680046935A CN 107923707 B CN107923707 B CN 1079237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lifting device
- temperature area
- drying oven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to or from conveyors of the suspended, e.g. trolley, type
- B65G47/6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to or from conveyors of the suspended, e.g. trolley, type for art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F26B15/1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the objects or batches of materials being carried by trays or racks or receptacles, which may be connected to endless chains or bel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3—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干燥炉的高温区域的空气向炉外泄漏而能够提高干燥炉的热效率的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工件(W)的第一升降设备(20)(第二升降设备(70))设置于对工件(W)进行干燥的干燥炉(1),具备: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其以能够在输入位置(91)或输出位置(94)与高温区域(92)之间升降的方式对工件(W)进行输送,其中,所述输入位置(91)是将工件(W)输入至干燥炉(1)的位置,所述输出位置(94)是将工件(W)从干燥炉(1)输出的位置,所述高温区域(92)形成为比输入位置(91)以及输出位置(94)靠上方,在所述高温区域(92)对工件(W)进行干燥;以及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76)),其将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支承为能够升降;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76))处于干燥炉(1)内、且延伸设置至高温区域(9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中设置的工件的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如专利文献1所示,使用从工件的输入口至输出口的输送路径遍及全长地大致水平的平型炉、以及中间部分的输送路径相对于工件的输入口以及输出口设置于较高位置的山型炉。
然而,由于平型炉的输送路径遍及全长地大致水平,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干燥炉内部的高温空气容易从输入口以及输出口向炉外逸散(从输入口以及输出口产生的热损失较大),从而干燥炉的热效率较差。
另外,由于山型炉的中间部分的输送路径相对于工件的输入口以及输出口设置于较高的位置,因此,虽然干燥炉内部的高温空气难以从输入口以及输出口向炉外逸散,但需要在中间部分与输入口以及输出口之间设置倾斜部分。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与平型炉相比,倾斜部分的炉长更长,干燥炉整体增大。
因此,如专利文献2所示,开发了如下干燥炉:相对于工件的输入口以及输出口将干燥炉的中间部分的输送路径设置于较高的位置,并且利用升降设备使工件升降至该输送路径。
专利文献2的干燥炉中所使用的升降设备的干燥室内的升降机使搭载有输送滑轨的状态的干燥用托盘台车升降至设置于上层的输送轨道,该输送滑轨在辊式输送机上搭载并输送涂装生产线的汽车车身。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04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788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2的升降设备中,将升降机(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的支柱设置于干燥室外,因此,需要在干燥室中供升降机(升降装置)移动的部分设置狭缝(间隙)。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干燥炉的高温区域的空气容易从干燥室的狭缝(间隙)向炉外逸散(干燥室内部的热损失较大),从而干燥炉的热效率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干燥炉的高温区域的空气向炉外泄漏而能够提高干燥炉的热效率的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法进行说明。
即,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升降设备是设置于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的工件的升降设备,其中,所述升降设备具备:升降装置,其以能够在输入位置或输出位置与高温区域之间升降的方式对所述工件进行输送,其中,所述输入位置是将所述工件输入至干燥炉的位置,所述输出位置是将所述工件从干燥炉输出的位置,所述高温区域形成为比所述输入位置以及所述输出位置靠上方,在所述高温区域对所述工件进行干燥;以及支柱,其将所述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所述支柱处于所述干燥炉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高温区域。
在上述结构中,升降装置在延伸设置至干燥炉内的高温区域的支柱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升降设备的基础上,具备对所述升降装置的上限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具备:升降部,其通过一端部在所述高温区域与所述升降装置抵接而进行升降;以及检测部,其在所述干燥炉外对所述升降部的另一端部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
在上述结构中,对在高温区域与升降装置抵接而升降的升降部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由此进行对升降装置的上限位置的检测。即,借助升降部而间接地进行对升降装置的上限位置的检测。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升降设备的基础上,所述工件在由工件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输入至所述输入位置,所述升降装置具备使所述工件在所述输入位置停止的第一停止装置,所述第一停止装置由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并且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高温区域使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能够在高温区域进行动作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进行输入位置处的工件的停止。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升降设备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停止装置具备:卡止部,其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抵接部,其与所述卡止部抵接而使所述卡止部进行动作,由此将所述卡止部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的卡止解除;以及限制部,其对所述卡止部的动作进行限制。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卡止部对工件支承部件的卡止而进行工件的停止,通过抵接部与卡止部的抵接而进行工件的停止的解除。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输送系统是设置于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的工件的输送系统,其中,所述输送系统具备:第一升降设备,其形成为比将所述工件输入至干燥炉的输入位置靠上方,且将所述工件上升输送至对所述工件进行干燥的高温区域;输送设备,其在所述高温区域对由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升输送来的工件进行输送;以及第二升降设备,其将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工件下降输送至从干燥炉输出的输出位置,所述第一升降设备以及所述第二升降设备具备:升降装置,其对所述工件进行升降输送;以及支柱,其将所述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所述支柱处于所述干燥炉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高温区域。
在上述结构中,升降装置在延伸设置至干燥炉内的高温区域的支柱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输送系统的基础上,所述输送装置对由工件支承部件支承的工件进行输送,所述第二升降设备的升降装置具备第二停止装置,该第二停止装置使所述工件在从所述输送设备接收所述工件的工件接收位置停止,所述第二停止装置由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并且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高温区域使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能够在高温区域进行动作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进行工件接收位置处的工件的停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将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的支柱延伸设置至干燥炉内的高温区域,由此将支柱整体设置于干燥炉内,因此,无需在干燥室中使升降装置移动的部分设置狭缝(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干燥炉的高温区域的空气向炉外泄漏(干燥室内部的热损失减小),从而能够提高干燥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系统(升降设备)的干燥炉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第一升降机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升降机的俯视图。
图6(a)是第一升降机上升至高温区域时的第一停止装置的主视图,图6(b)是第一升降机下降至输入位置时的第一停止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上限位置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8(a)是第二升降机上升至高温区域时的第二停止装置的主视图,图8(b)是第二升降机下降至输出位置时的第二停止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设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系统10(升降设备20、40)的干燥炉1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设置有输送系统10(升降设备20、40)的干燥炉1对涂装后的汽车车身等工件W进行干燥。在干燥炉1中干燥的工件W以其上端部悬吊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状态而被支承。工件支承部件80在其上部具有多个引导辊81(图4),并构成为能够在悬吊有工件W的状态下行进。
干燥炉1由干燥室3形成,该干燥室3由近似倒U字形状的箱体构成。干燥室3构成为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壁部4和第二壁部5,它们设置于干燥室3的两端;以及长方体状的干燥室主体6。第一壁部4、第二壁部5以及干燥室主体6的内部形成为中空状。
干燥室3在第一壁部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工件W输入至干燥炉1内的输入口90(输入位置91)。干燥室3在第二壁部5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工件W从干燥炉1输出的输出口93(输出位置94)。干燥室3在载置于第一壁部4以及第二壁部5的上部的干燥室主体6内设置有用于对工件W进行干燥的高温区域92。即,高温区域92形成为比输入口90(输入位置91)以及输出口93(输出位置94)更靠上方。干燥室主体6(高温区域92)保持为足以使工件W干燥的高温气氛(例如190℃)。另外,第一壁部4以及第二壁部5从其上部至下部分段地(例如,中温区域、中低温区域、低温区域)保持有温度区域。
在干燥室3内形成有用于对由工件支承部件80悬吊的状态的工件W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K。输送路径K构成为包括:在第一壁部4的内部形成于输入口90(输入位置91)与高温区域92之间的路径;在干燥室主体6内部形成于高温区域92的路径;以及在第二壁部5的内部形成于输出口93(输出位置94)与高温区域92之间的路径。
在干燥炉1中,利用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将由工件支承部件80悬吊的状态的工件W从输入口90输入并在输入位置91进行交接。在输入位置91交接后的工件W在由工件支承部件80悬吊的状态下从输入位置91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对于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的工件W,在由工件支承部件80悬吊的状态下一边在高温区域92内对其进行输送、一边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工件W被从高温区域92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在输出位置94,交接至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并从输出口93输出。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系统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输送系统10用于沿输送路径K对由工件支承部件80支承的工件W进行输送。输送系统10在干燥炉1(干燥室3)的内部沿输送路径K而设置。输送系统10构成为主要包括第一升降设备20(“升降设备”的一例)、输送设备60以及第二升降设备70(“升降设备”的一例)。
首先,对第一升降设备20进行说明。
第一升降设备20将工件W从输入位置91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第一升降设备20处于干燥室3的第一壁部4的内部、且从输入位置91设置至高温区域92。第一升降设备20在输入位置91接收由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输送的工件W。第一升降设备20将接收到的工件W在由工件支承部件80支承的状态下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第一升降设备20具备第一升降机21(“升降装置”的一例)、第一支柱22、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检测位置”的一例)以及第一下限位置检测装置24。
第一升降机21将悬吊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状态的工件W从输入位置91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第一升降机21构成为主要包括第一支承部25、第一驱动部31以及第一停止装置36。
第一支承部25是对悬吊有工件W的状态的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支承的部分。第一支承部25构成为能够使工件支承部件80沿第一支柱22进行升降。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支承部25构成为主要包括第一支承部件26以及第一臂部件27。
第一支承部件26是对悬吊有工件W的状态的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支承的部件。第一支承部件26沿输入口90(输入位置91)处的工件W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支承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工件W正交的方向)而形成为长条状。如图4所示,第一支承部件26在其下部设置有对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进行引导的导轨28。第一支承部件26借助导轨28而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支承。另外,第一支承部件26在其上部设置有供后述的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的升降部45抵接的抵接体29。抵接体29是棒状的部件。抵接体29构成为:在第一升降机21上升时,与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的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的一端部(下端部)抵接,在抵接的状态下能够将抵接部件47向上方推顶。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臂部件27是对第一支承部件26进行支承的部件。第一臂部件27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第一臂部件27的一端部借助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升降链34而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支柱22。第一臂部件27在支承于第一支柱22的部分设置有辊30,辊30因升降链34的转动而转动,由此使得第一臂部件27沿第一支柱22进行升降。第一臂部件27的另一端部相对于第一支柱22大致垂直地突出,并在其前端部对第一支承部件26进行支承。第一臂部件27在其下端部设置有用于保护第一下限位置检测装置24以免受到热的影响的遮蔽板53。
第一驱动部31是将第一支承部25驱动成能够升降的部分。第一驱动部31使得第一支承部25的第一臂部件27沿第一支柱22进行升降。第一驱动部31构成为主要包括:驱动单元32,其设置于第一支柱22的下端部;从动单元33,其设置于第一支柱22的上端部;以及升降链34,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架设于驱动单元32与从动单元33之间。
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32的转动轴32B将形成该驱动单元32的主体的单元框架32A贯通。轴承单元32C以及链轮32D与转动轴32B嵌合,并且在该转动轴32B的一端部设置有马达32E。单元框架32A(轴承单元32C以及链轮32D)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内。马达32E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外。
如图3所示,从动单元33的转动轴33B轴支承于形成该从动单元33的主体的单元框架33A。链轮33C与转动轴33B嵌合。从动单元33(单元框架33A、转动轴33B以及链轮33C)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外。
升降链34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如图1及图3所示,升降链34沿第一支柱22构成为环状,其一端架设于驱动单元32的链轮32D,其另一端架设于从动单元33的链轮33C。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停止装置36用于使从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接收到的工件W在输入位置91停止。第一停止装置36设置于第一支承部25的导轨28。第一停止装置36与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突出的突出部82(图4)卡合,由此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而使得支承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工件W在输入位置91停止。
第一停止装置36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内,并构成为能够在高温区域92进行动作。因此,第一停止装置36的各部件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第一停止装置36构成为主要包括装置主体37、卡止臂38(“卡止部”的一例)、弹性部件39(“限制部”的一例)、臂检测开关40、以及在第一进给器62的进给器框架64设置的固定引导件66(“抵接部”的一例)。
装置主体37是构成第一停止装置36的主要部分,其设置为与第一支承部25的导轨28正交。装置主体37在其一部分对第一支承部25的导轨28进行夹持。
卡止臂38是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部分。如图6所示,卡止臂38轴支承于在装置主体37设置的第一转动轴41。卡止臂38因其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与固定引导件66抵接而被向下方按压,由此使得卡止臂38以第一转动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卡止臂38因固定引导件66的抵接而以机械方式进行动作。在第一停止装置36中,通过使卡止臂38在包含高温区域92的干燥炉1(干燥室3)内进行动作而进行工件支承部件80的卡止。因此,需要能够使卡止臂38进行动作的、耐热性即使在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驱动源。然而,这种驱动源的成本较高,若使用这种驱动源,则装置整体的成本会提升。因此,在第一停止装置36中,由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卡止臂38,能够不使用气缸等驱动源地使卡止臂38进行动作。另外,卡止臂38设置为其另一端部与臂检测开关40抵接。
弹性部件39对卡止臂38的转动进行限制。弹性部件39设置于装置主体37与卡止臂38的一端部之间。弹性部件39因与固定引导件66的抵接而在卡止臂38转动的方向(下方)的相反方向上对卡止臂38进行限制。由弹性部件39形成对卡止臂38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部件,从而难以受到在干燥炉1内产生的焦油等的影响。
臂检测开关40设置于装置主体37。臂检测开关40通过卡止臂38的另一端部与之抵接而检测出卡止臂38对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的突出部82进行了卡止。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柱22将第一升降机21支承为能够升降。具体而言,第一支柱22将第一支承部25的第一臂部件27支承为能够升降。第一支柱22处于干燥炉1(干燥室3)内、且从输入位置91延伸设置至高温区域92。即,第一支柱22以被覆盖的状态而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的内部。因此,第一支柱22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
如图1、图3以及图7所示,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对第一升降机21在高温区域92的位置(上限位置)进行检测。如图7所示,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构成为主要包括:在高温区域92与第一升降机21抵接而进行升降的升降部45;以及在干燥炉1外对升降部45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部49。
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对第一升降机21在高温区域92的位置(上限位置)进行检测,因此,原本需要在干燥炉1(干燥室3)内配备能够在高温区域92进行位置检测的、耐热性即使在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检测部(检测装置)。然而,这种检测部(检测装置)的成本较高,若使用这种检测装置,则装置整体的成本会提升。因此,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利用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外的检测部49对一边与第一升降机21抵接一边上升的升降部45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由此间接地对第一升降机21的位置(上限位置)进行检测。具体而言,与使得升降部45上升至高温区域92的第一升降机21抵接,从而与第一升降机21的上升联动地使升降部45上升。而且,利用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外的检测部49对与第一升降机21的上升联动地上升的升降部45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由此,借助升降部45的升降位置而间接地对第一升降机21在高温区域92的位置(上限位置)进行检测。
如图7所示,升降部45构成为主要包括圆筒部件46、抵接部件47以及弹性部件48。
圆筒部件46是形成升降部45的主体部分的管状的部件。圆筒部件46插通于第一升降机21进行升降的位置的上方的干燥室主体6。插通于弹性部件48的抵接部件47与弹性部件48一起插通于圆筒部件46。
抵接部件47是一端形成为锐角状的棒状的部件。抵接部件47的一端部(下端部)与第一升降机21的抵接体29抵接,并且利用检测部49对该抵接部件4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进行检测。利用弹性部件48对抵接部件47朝下方施力,从而该抵接部件47以与第一升降机21的抵接体29抵接的方式被按压而上升。
检测部49构成为包括检测开关50以及检测装置51。
检测开关50是与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接触的部分,且设置于抵接部件47的升降位置。检测开关50与抵接部件47接触并被向上方推顶而成为接通状态(ON状态)。
检测装置51是对检测开关50的接通状态(ON状态)进行检测的装置。检测装置51对检测开关50的接通状态(ON状态)进行检测,由此将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未图示)发送。该控制装置接收来自检测装置51的检测信号,由此检测出第一升降机21已上升至规定位置。
另外,检测部49构成为包括多个检测部49a、49b、49c。检测部49a、49b、49c以规定的间隔而配置于规定的位置。例如,检测部49a设置于:使得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在第一升降机21上升至从高速行进切换为低速行进的位置时与检测开关50接触的位置。检测部49b设置于:使得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在第一升降机21上升至从低速行进切换为超低速行进的位置时与检测开关50接触的位置。检测部49c设置于:使得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在第一升降机21上升至从超低速行进切换为停止状态的位置时与检测开关50接触的位置。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下限位置检测装置24对从高温区域92下降至输入位置91的第一升降机21的输入位置91处的位置(下限位置)进行检测。第一下限位置检测装置24构成为包括由线性传感器等构成的多个检测部24a、24b、24c。检测部24a、24b、24c以规定的间隔而配置于规定的位置。例如,检测部24a设置于:当第一升降机21下降至从高速行进切换为低速行进的位置时能够对第一升降机21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24b设置于:当第一升降机21下降至从低速行进切换为超低速行进的位置时能够对第一升降机21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24c设置于:当第一升降机21上升至从超低速行进切换为停止状态的位置时能够对第一升降机21进行检测的位置。
接下来,对输送设备60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输送设备60对在高温区域92进行干燥的工件W进行输送。输送设备60在干燥室3的干燥室主体6的内部沿高温区域92延伸设置。输送设备60在高温区域92的一端部位置61从第一升降设备20接收被上升输送来的工件W。而且,输送设备60对接收到的工件W在由工件支承部件80支承的状态下沿高温区域92进行输送。输送设备60具备第一进给器62以及输送机67。
当由输送机67接收由第一升降机21上升输送来的工件W时,第一进给器62将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工件支承部件80从第一升降机21向输送机67推出。第一进给器62构成为主要包括:将工件支承部件80推出的推杆63;进给器框架64,其对推杆63进行支承;以及缸单元65,其对推杆63进行驱动。推杆63以及进给器框架64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内,且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缸单元65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外。
另外,如图6所示,在进给器框架64设置有与卡止臂38的抵接部分42抵接的固定引导件66。
输送机67对悬吊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状态的工件W沿高温区域92进行输送。输送机67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内,且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
接下来,对第二升降设备7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二升降设备70将工件W从高温区域92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第二升降设备70处于干燥室3的第二壁部5的内部、且从高温区域92设置至输出位置94。第二升降设备70在高温区域92的另一端部位置68接收由输送机67输送来的工件W。第二升降设备70将接收到的工件W在由工件支承部件80悬吊的状态下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且将该工件W交接至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第二升降设备70具备第二升降机71(“升降装置”的一例)、第二支柱76、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检测装置”的一例)以及第二下限位置检测装置77。
第二升降机71将悬吊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状态的工件W从高温区域92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第二升降机71构成为主要包括第二支承部72、第二驱动部73以及第二停止装置74。
第二支承部72以及第二驱动部73的结构与第一升降机21的第一支承部25以及第一驱动部31的结构相同。
第二停止装置74用于使从输送机67接收到的工件W在高温区域92的另一端部位置68停止。如图8所示,第二停止装置74设置于第二支承部72的导轨75。第二停止装置74与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突出的突出部82卡合,由此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并使得由工件支承部件80支承的工件W在高温区域92的另一端部位置68停止。第二停止装置74构成为主要包括装置主体37、卡止臂38(“卡止部”的一例)、弹性部件39(“限制部”的一例)、臂检测开关40、以及在第二进给器78的进给器框架79设置的固定引导件66A(“抵接部”的一例)。第二停止装置74的各部件由耐热性即使在高温区域92的高温气氛下也较高的部件形成。第二停止装置74与第一停止装置36相同,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部分由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并能够不利用气缸等驱动源地使卡止臂38进行动作。
装置主体37是构成第二停止装置74的主要部分,且设置为与第二支承部72的导轨28正交。装置主体37在其一部分对第二支承部72的导轨28进行夹持。
卡止臂38是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部分。卡止臂38构成为包括卡止臂主体38A以及主体驱动臂38B。
卡止臂主体38A是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的突出部82卡合的部分。卡止臂主体38A轴支承于在装置主体37设置的第一转动轴41。卡止臂主体38A的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与主体驱动臂38B抵接而被向下方按压,由此使得该卡止臂主体38A以第一转动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卡止臂主体38A设置为其另一端部与臂检测开关40抵接。
主体驱动臂38B用于使卡止臂主体38A转动。主体驱动臂38B轴支承于:设置于装置主体37且是设置于与第一转动轴41不同的位置的第二转动轴41A。主体驱动臂38B的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A与后述的固定引导件66A抵接而被向下方按压,由此使得主体驱动臂38B以第二转动轴41A为中心进行转动。主体驱动臂38B以第二转动轴41A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使得其另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B与卡止臂主体38A的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抵接而将卡止臂主体38A向下方按压。
这样,卡止臂38的因固定引导件66A的抵接而转动的主体驱动臂38B与卡止臂主体38A抵接,由此使得卡止臂38以机械方式进行动作。
弹性部件39对卡止臂主体38A的转动进行限制。弹性部件39设置于装置主体37与卡止臂主体38A的一端部之间。弹性部件39因与主体驱动臂38B的抵接而在卡止臂主体38A转动的方向(下方)的相反方向上对卡止臂主体38A进行限制。对卡止臂主体38A的转动进行限制的部件由弹性部件39形成,从而难以受到在干燥炉1内产生的焦油等的影响。
另外,在输出位置94设置有第二进给器78,该第二进给器78用于在将从第二升降机71下降输送的工件W交接至设置于干燥炉1外的输送设备(未图示)时,将对工件W进行支承的工件支承部件80从第二升降机71向该输送设备拉出。在第二进给器78的进给器框架79设置有与卡止臂38的主体驱动臂38B的抵接部分42A抵接的固定引导件66A。
关于第二支柱76、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以及第二下限位置检测装置77,由于它们的结构与第一支柱22、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以及第一下限位置检测装置24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下来,对第一停止装置36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b)所示,当第一升降机21在输入位置91接收工件W时,为了使工件支承部件80在输入位置91停止,第一停止装置36将卡止臂38保持为水平状态。由此,成为卡止臂38能够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的突出部82卡合的状态。此时,卡止臂38的转动被弹性部件39限制,因此,保持水平状态不变地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当第一升降机21将工件W从输入位置91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时,卡止臂38也因弹性部件39的限制而保持为水平状态(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位置)。
如图6(a)所示,当第一升降机21将工件W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92时,第一停止装置36的卡止臂38的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与固定引导件66抵接而被向下方按压。由此,卡止臂38以第一转动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使得其另一端部向上方弹起,由此将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的突出部82的卡合解除(将工件支承部件80的卡止解除)。
这样,在第一停止装置36中,使卡止臂38的一端部与固定引导件66抵接,由此使得卡止臂38以机械方式进行动作。
接下来,对第二停止装置74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当第二升降机71从输送机67接收工件W时,为了使工件支承部件80在高温区域92的另一端部位置68停止,第二停止装置74将卡止臂主体38A保持为水平状态。由此,形成为卡止臂主体38A能够与工件支承部件80的引导辊81的突出部82卡合的状态。此时,卡止臂主体38A的转动被弹性部件39限制,因此,保持水平状态不变地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当第二升降机71将工件W从高温区域92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时,卡止臂主体38A也因弹性部件39的限制而保持为水平状态(对工件支承部件80进行卡止的位置)。
如图8(b)所示,当第二升降机71将工件W下降输送至输出位置94时,第二停止装置74的主体驱动臂38B的一端部的抵接部分42B与固定引导件66抵接而被向上方推顶,该固定引导件66设置在配置于输出位置94的第二进给器78的进给器框架79。由此,主体驱动臂38B以第二转动轴41A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将卡止臂主体38A的一端部向下方按压。卡止臂主体38A与主体驱动臂38B的转动(下压)联动地以第一转动轴41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卡止臂主体38A的另一端部向上方弹起而将工件支承部件80的卡止解除。
这样,在第二停止装置74中,使主体驱动臂38B的一端部与固定引导件66抵接,由此使得卡止臂主体38A以机械方式进行动作。
接下来,对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的动作与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的动作相同,因此将其说明省略。
如图7所示,若第一升降机21从输入位置91上升至高温区域92,则在第一升降机21的第一支承部25(第一支承部件26)设置的抵接体29与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的升降部45(抵接部件47的下端部)抵接。若第一升降机21进一步上升,则抵接部件47被抵接体29向上方推顶而上升。而且,抵接部件47的上端部与检测部49a的检测开关50接触。由此,检测部49a的检测开关50变为接通状态(ON状态),对第一升降机21上升至从高速行进切换为低速行进的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
同样地,若第一升降机21进一步上升、且抵接部件47进一步被抵接体29向上方推顶而使得检测部49b的检测开关50成为接通状态(ON状态),则检测出第一升降机21已上升至从低速行进切换为超低速行进的位置,若使得检测部49c的检测开关50成为接通状态(ON状态),则检测出第一升降机21已上升至从超低速行进切换为停止状态的位置。
这样,在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中,使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一边与抵接体29抵接一边上升,并对上升的抵接部件47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间接地对第一升降机21的上限位置进行检测。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支承为能够升降的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76)延伸设置至干燥炉1内的高温区域92,从而将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76)整体以被覆盖的状态而设置于干燥炉1的内部,因此,无需在干燥室3中使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移动的部分设置狭缝(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干燥炉1的高温区域92的空气向炉外泄漏(干燥室3内部的热损失减小),从而能够提高干燥炉1的热效率。能够将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以及第一支柱22(第二支柱76)收纳于干燥炉1内,因此,能够使干燥炉1主体实现小型化。因此,能够削减干燥炉1的设置空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在高温区域92借助与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抵接而升降的升降部45的升降位置的检测而间接地进行第一升降机21(第二升降机71)的上限位置的检测,因此,无需将检测部49设置于高温区域92。因此,能够以常温的规格而构成检测部49,从而能够削减装置整体的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第一停止装置36以及第二停止装置74,从而无需用于使第一停止装置以及第二停止装置74进行动作的动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设备20以及第二升降设备70对悬吊于工件支承部件80的状态的工件W进行升降输送,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一支柱22以及第二支柱76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的内部,也可以是第一升降设备20以及第二升降设备70对工件W在载置于载置台等的状态下进行升降输送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在第一升降设备20以及第二升降设备70这2处部位进行工件W的升降,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升降设备的支柱设置于干燥炉1(干燥室3)的内部,也可以利用1处部位的升降设备进行工件W的升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棒状的部件构成与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的升降部45的抵接部件47抵接的抵接体29,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在第一升降机21上升时与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的抵接部件47抵接而在抵接的状态下将抵接部件47向上方推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由板状的部件构成抵接体29。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抵接体29而是直接与第一升降机21的第一支承部25(第一支承部件26)抵接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弹性部件48对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23(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85)的抵接部件47向下方施力,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对抵接部件47向下方施力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利用气缸等动力源对抵接部件47向下方施力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干燥炉
10 输送系统
20 第一升降设备(升降设备)
21 第一升降机(升降装置)
22 第一支柱(支柱)
23 第一上限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
36 第一停止装置(停止装置)
38 卡止臂(卡止部)
39 弹性部件(限制部)
45 升降部
49 检测部
66 固定引导件(抵接部)
70 第二升降设备(升降设备)
71 第二升降机(升降装置)
74 第二停止装置(停止装置)
76 第二支柱(支柱)
85 第二上限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
91 输入位置
92 高温区域
94 输出位置
W 工件
Claims (5)
1.一种升降设备,其是设置于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的工件的升降设备,
所述升降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设备具备:
升降装置,其以能够在输入位置或输出位置与高温区域之间升降的方式对所述工件进行输送,其中,所述输入位置是将所述工件输入至干燥炉的位置,所述输出位置是将所述工件从干燥炉输出的位置,所述高温区域形成为比所述输入位置以及所述输出位置靠上方,在所述高温区域对所述工件进行干燥;
支柱,其将所述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以及
检测装置,其对所述升降装置的上限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支柱处于所述干燥炉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高温区域,
所述检测装置具备:
升降部,其通过一端部在所述高温区域与所述升降装置抵接而进行升降;以及
检测部,其在所述干燥炉外对所述升降部的另一端部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在由工件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被输入至所述输入位置,
所述升降装置具备使所述工件在所述输入位置停止的第一停止装置,
所述第一停止装置由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并且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高温区域使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停止装置具备:
卡止部,其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
抵接部,其与所述卡止部抵接而使所述卡止部进行动作,由此将所述卡止部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的卡止解除;以及
限制部,其对所述卡止部的动作进行限制。
4.一种输送系统,其是设置于对工件进行干燥的干燥炉的工件的输送系统,
所述输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系统具备:
第一升降设备,其将所述工件上升输送至高温区域,该高温区域形成为比将所述工件输入至干燥炉的输入位置靠上方,且对所述工件进行干燥;
输送设备,其在所述高温区域对由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升输送来的工件进行输送;以及
第二升降设备,其将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来的工件下降输送至从干燥炉输出的输出位置;
所述第一升降设备以及所述第二升降设备具备:
升降装置,其对所述工件进行升降输送;以及
支柱,其将所述升降装置支承为能够升降;
所述支柱处于所述干燥炉内、且延伸设置至所述高温区域,
所述第一升降设备还具备对所述升降装置的上限位置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具备:
升降部,其通过一端部在所述高温区域与所述升降装置抵接而进行升降;以及
检测部,其在所述干燥炉外对所述升降部的另一端部的升降位置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对由工件支承部件支承的工件进行输送,
所述第二升降设备的升降装置具备第二停止装置,该第二停止装置使所述工件在从所述输送设备接收所述工件的工件接收位置停止,
所述第二停止装置由对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卡止的机械式的卡止机构构成,并且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高温区域使所述工件支承部件进行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71610 | 2015-09-01 | ||
JP2015171610A JP6561697B2 (ja) | 2015-09-01 | 2015-09-01 | 昇降設備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
PCT/JP2016/073372 WO2017038400A1 (ja) | 2015-09-01 | 2016-08-09 | 昇降設備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23707A CN107923707A (zh) | 2018-04-17 |
CN107923707B true CN107923707B (zh) | 2019-10-01 |
Family
ID=5818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6935.0A Active CN107923707B (zh) | 2015-09-01 | 2016-08-09 | 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51354B2 (zh) |
JP (1) | JP6561697B2 (zh) |
CN (1) | CN107923707B (zh) |
WO (1) | WO20170384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04283A (zh) * | 2018-07-18 | 2018-11-30 | 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药物制粒装置 |
CN109556391B (zh) * | 2018-12-29 | 2024-01-30 | 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燥窑车自动装卸机构 |
CN111071785B (zh) * | 2019-12-31 | 2021-05-04 | 东莞市慧江平成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涂装线自动移载机设备 |
CN112361749B (zh) * | 2020-11-17 | 2022-04-29 | 浙江宸业晶体纤维有限公司 | 一种烘干效率高的纤维板用烘干设备 |
CN115727656A (zh) * | 2021-08-30 | 2023-03-03 | 科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板件烤箱的炉门调整方法及其装置 |
TWI783654B (zh) * | 2021-08-30 | 2022-11-11 | 科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板件烤箱的爐門調整方法及其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54054A (en) * | 1972-12-18 | 1974-12-10 | R Conn | Car wash control apparatus |
WO2002028720A1 (en) * | 2000-10-02 | 2002-04-11 | Stork Food & Dairy Systems B.V. | Aseptic filling device |
JP2010070372A (ja) * | 2008-09-22 | 2010-04-02 | Tsubakimoto Chain Co | レール接続機構 |
JP2010159126A (ja) * | 2009-01-08 | 2010-07-22 | Tsubakimoto Chain Co | 水平搬送装置 |
CN201702094U (zh) * | 2010-05-20 | 2011-01-12 | 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身烘干用新型输送机 |
DE102010014489B3 (de) * | 2010-04-10 | 2011-05-26 |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 Transportgestell zum Fördern eines Gegenstandes durch eine Trocknungsanlage, Verfahren zum Trocknen einer Beschichtung auf einem Gegenstand und Verwendung eines Transportgestells hierzu |
CN102116835A (zh) * | 2009-11-06 | 2011-07-06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探测装置以及衬底运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62925A (en) * | 1985-12-09 | 1987-05-05 | Ppg Industries, Inc. | Horizontal press bending of heat softened glass sheets |
US4944383A (en) * | 1989-01-03 | 1990-07-31 | Prmg, Inc. | Furnace charger apparatus |
IT1260039B (it) * | 1992-02-24 | 1996-03-28 | Metodo di transito per piccoli oggetti all'interno di camere di trattamento, e suoi mezzi attuatori | |
JP2500919B2 (ja) | 1993-09-30 | 1996-05-2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塗装装置 |
JP3253052B2 (ja) * | 1996-03-08 | 2002-02-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DE19809555A1 (de) * | 1998-03-05 | 1999-09-09 | Luekon Paul Luescher Werke Ag | Vertikalfördervorrichtung für in einem Stapel aufeinanderliegende Objekte, Durchlaufofen mit einer solchen Vertikalfördervorrichtung sowie einen Träger für eine solche Vertikalfördervorrichtung |
KR100616293B1 (ko) * | 1999-11-11 | 2006-08-28 | 동경 엘렉트론 주식회사 | 기판처리장치 및 기판처리방법 |
DE29921643U1 (de) * | 1999-12-09 | 2001-04-19 | Rehm Anlagenbau GmbH + Co., 89143 Blaubeuren | Heizvorrichtung |
CN1926249B (zh) * | 2004-03-18 | 2011-04-27 |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 双室型热处理炉 |
ES2380888T3 (es) * | 2005-07-22 | 2012-05-21 | Eisenmann Ag | Instalación de tratamiento de superficies con una estación de elevación, y estación de elevación con rodillos de guiado no cilíndricos |
JP2008178803A (ja) | 2007-01-24 | 2008-08-07 | Tsubakimoto Chain Co | 自動車ボディ乾燥ブース用昇降機構 |
JP5007804B2 (ja) * | 2007-03-20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熱処理装置 |
DE102007024791B4 (de) * | 2007-05-26 | 2011-10-06 | Eisenmann Ag |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Gegenständen, insbesondere von lackierten Fahrzeugkarosserien |
DE102011103729A1 (de) * | 2011-05-31 | 2012-12-06 | Eisenmann Ag | Vorrichtung zum Fördern von Gegenständen |
-
2015
- 2015-09-01 JP JP2015171610A patent/JP65616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09 US US15/752,710 patent/US103513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09 CN CN201680046935.0A patent/CN107923707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09 WO PCT/JP2016/073372 patent/WO20170384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54054A (en) * | 1972-12-18 | 1974-12-10 | R Conn | Car wash control apparatus |
WO2002028720A1 (en) * | 2000-10-02 | 2002-04-11 | Stork Food & Dairy Systems B.V. | Aseptic filling device |
JP2010070372A (ja) * | 2008-09-22 | 2010-04-02 | Tsubakimoto Chain Co | レール接続機構 |
JP2010159126A (ja) * | 2009-01-08 | 2010-07-22 | Tsubakimoto Chain Co | 水平搬送装置 |
CN102116835A (zh) * | 2009-11-06 | 2011-07-06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探测装置以及衬底运送方法 |
DE102010014489B3 (de) * | 2010-04-10 | 2011-05-26 |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 Transportgestell zum Fördern eines Gegenstandes durch eine Trocknungsanlage, Verfahren zum Trocknen einer Beschichtung auf einem Gegenstand und Verwendung eines Transportgestells hierzu |
CN201702094U (zh) * | 2010-05-20 | 2011-01-12 | 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身烘干用新型输送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61697B2 (ja) | 2019-08-21 |
US10351354B2 (en) | 2019-07-16 |
CN107923707A (zh) | 2018-04-17 |
US20180257874A1 (en) | 2018-09-13 |
WO2017038400A1 (ja) | 2017-03-09 |
JP2017048950A (ja) | 2017-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23707B (zh) | 升降设备以及输送系统 | |
CN205169663U (zh) | 一种升降滚床台车输送系统 | |
RU2017135286A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нтроля шин в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м процессе и установке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шин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 |
KR20080066558A (ko) | 물품 반송 장치와 물품 위치 오차 검출 방법 | |
CN106586529B (zh) | 一种适用于翅片组装的传输定位装置和自动传输系统 | |
US20150136568A1 (en) | Conveyor system provided with plurality of carriers | |
JP2014219257A (ja) | タイヤ試験機用コンベア | |
CN202657670U (zh) | 一种输送装置 | |
US20060032728A1 (en) | Apparatus for removing vehicle from vehicle assembly conveyor system | |
CN109095086B (zh) | 一种用于全自动配药设备的配液输送系统及输送方法 | |
CN114084576B (zh) | 一种钢坯输送方法 | |
CN106583141A (zh) | 一种高效率试剂涂片机 | |
CN214987967U (zh) | 一种传送带装置 | |
CN206203294U (zh) | 一种快速定位式自动传送装置 | |
CN102782826A (zh) | 用于输送衬底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8778933A (zh) | 一种用于移动沿着前进方向不断前进的物品的设备 | |
CN207275723U (zh) | 一种用于单晶硅棒自动检测线上下料缓存的装置 | |
CN115480124A (zh) | 一种打键机 | |
KR101310131B1 (ko) | 무한 구동 매체를 구비한 반송 시스템과 여기에서의 물품 전달 방법 | |
KR20100087573A (ko) | 트레이 이송장치 | |
CN210426900U (zh) | 传送机构和质谱检漏设备 | |
CN103662625B (zh) | 橡胶片材制造装置以及橡胶片材提升装置 | |
CN220998261U (zh) | 一种输料装置 | |
JPH1087047A (ja) | 搬送装置 | |
CN110455192A (zh) | 一种瓷片尺寸检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