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1198A - 输注器 - Google Patents

输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1198A
CN107921198A CN201680039968.2A CN201680039968A CN107921198A CN 107921198 A CN107921198 A CN 107921198A CN 201680039968 A CN201680039968 A CN 201680039968A CN 107921198 A CN107921198 A CN 107921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upper attachment
attachment
lifting unit
infu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99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1198B (zh
Inventor
赵炳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7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4358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72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6575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72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954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W&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21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1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flexible, e.g. independent bags
    • A61M5/1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flexible, e.g. independent bags pressurised by contraction of elastic reservo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flexible, e.g. independent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79Masses, volumes, levels of fluids in reservoirs, flow rates
    • A61M2205/3389Continuous level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输注器。更详细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升降部(30)的输注器,在所述升降部(30)中央配备有升降部上部开口(31),在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卡扣结合有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在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下侧卡扣结合有上部连接件(50),在所述上部连接件(50)内侧配备有内侧杆(60),且在其之间配备柔性的膨胀部件(70),从而密封并固定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与所述内侧杆(60)。

Description

输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输注器。
背景技术
输注器(balloon infuser)也称为输注泵(balloon infusion pump)或便携注入泵(PIP;portable infusion pump),尤其是一种为了以一定的速度持续注入诸如抗癌剂的注入量与注入速度重要的药物而使用的一次性药物注入器具。一般结合另外的速度调节器具使用。
输注器具有对外部因素安全卫生、携带简便、不需要另外的电源、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优点,从而使得需要持续注入药物的患者在不需住院的情况下进行门诊治疗,因而其研究和需求正在增加。
但是,现在使用的普通的输注器存在如下问题。
气囊的膨胀程度取决于内侧包含的内容物的量,因而难以准确设置内容物的量。因此,从用户立场而言,需要通过目视观察气囊的膨胀程度,并以估测的方式估计输注器内存留多少内容物,且消耗了多少内容物。虽然存在在外部外壳印刷有弧形刻度线,气囊的末端指向弧形的刻度线而告知用户存留内容物的量的输注器,但由于气囊根据收缩程度,末端的曲率多样地变形,因而难以准确指示,因此无法消除这种问题。
并且,为了保持内容物定量排出而使用多个部件的情况下,密封也重要,因而使用了粘合剂,这也成为问题。粘合剂的使用不仅使制造工序变得困难提高制造单价,而且在卫生方面自然也不可取。
由于利用气囊的收缩力来排出内容物,因而在气囊几乎完全收缩且内容物所剩无几的状态下,存留的内容物难以完全排出。因此,在在气囊内侧存留剩余内容物或在排出流路上存留一部分内容物的状态下便结束使用并被丢弃。如此未能排出的内容物存留的空间称为所谓无效区(dead space),这种无效区在普通的输注器中存在相当部分。无效区的存在给用户造成经济负担。
US 2014-0155829
CN 10293525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研发的。
旨在提出一种输注器,所述输注器可以准确地指示输注器内侧存留的内容物的量,无需粘合剂便能够坚固结合,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无效区的量。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注器,包括:上部罩10,其标记有由直线形刻度构成的刻度线13;下部罩20,其固定于所述上部罩10的下侧;柔性的膨胀部件70,其位于所述上部罩10内侧并容纳内容物;及升降部30,其随着所述膨胀部件70的膨胀程度而升降,在其一面上具备刻度指示线34,所述刻度指示线34指示所述刻度线13。
并且,优选地,还包括: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其结合在位于所述升降部30上侧的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上部连接件5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内侧杆6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罩20的下部开口21;下部连接件9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及外侧杆8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连接件90。
并且,优选地,所述膨胀部件70以密封的方式覆盖所述内侧杆60,而且,在所述外侧杆80内配备有中空部88,所述内侧杆60插入于所述中空部88内,从而根据滑动运动而进行升降。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外侧杆80的中央配备有与所述下部开口21连通的注入用开口81,所述注入用开口81通过注入口82与所述中空部88连通,在所述中空部88配备有多个注入口83、84,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由所述膨胀部件70自外部密封,若向所述注入用开口81注入内容物,则注入的内容物通过所述注入口82流入所述中空部88,然后通过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流出到所述膨胀部件70内侧,从而使所述膨胀部件70膨胀的同时,使所述内侧杆60上升。
并且,优选地,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与所述下部开口21为相同的形状,且是以180度相反方向形成的开口,结合于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的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结合于所述下部开口21的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为相同的部件,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与所述下部连接件90为相同的部件。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中,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与所述内侧杆60之间,以没有粘合剂且密封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下部开口21中,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与所述下部连接件9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下部连接件90与所述外侧杆80之间,从而以没有粘合剂且密封的方式结合。
并且,优选地,所述内侧杆60的上部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结合,所述内侧杆60的内壁体65、66、67的形状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外壁体55、56、57的形状相应,
而且,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内壁体65、66、67与所述外壁体55、56、57之间。
并且,优选地,所述内壁体65、66、67中任一个内壁体66与所述外壁体55、56、57中与之相应的任一个外壁体56,相对于其他内壁体65、67及其他外壁体55、57倾斜,在所述外壁体55、56、57中另一个外壁体57上,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8,且所述突出部58对所述膨胀部件70施加压力。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中,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沿边界以放射状分别配备各一对,在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上,沿外周缘以放射状配备有上部连接件卡钩42及升降部支撑部43,在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在所述升降部支撑部43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升降部安置部43a。
并且,优选地,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卡钩42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向下侧的移动,所述升降部安置部43a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的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向上侧的移动。
并且,优选地,在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上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在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肩部53,所述上部连接件卡钩42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向下侧的移动,所述上部连接件肩部53位于所述升降部安置部43a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向上侧的移动。
并且,优选地,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包括:位于所述中空部88中央的一对上部注入口83;及位于所述中空部88下侧的一对下部注入口84。
并且,优选地,所述上部注入口83的高度与所述膨胀部件70的最大膨胀状态下的中央的高度相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准确地指示输注器内侧存留的内容物的量。采用称为升降部的独立构件,在升降部末端具备刻度指示线,在外部外壳上印刷直线形的刻度线,且使得升降部与气囊的膨胀或收缩同步而进行升降,因而可以向用户告知存留的内容物的准确的量。
并且,即便没有另外的粘合剂便能够坚固固定。进一步地,连接件与连接件夹持件为相同的部件,可以在同时生产后,在上部及下部仅变换方向即可制造,从而可以降低制造单价。
仅通过注塑部件的简单卡扣结合,也能够制作坚固的成品,从而工序容易,制作时间减少,不良率显著降低。
并且,减小了无效区,从而输注器包含的内容物的使用量增加,可以为用户提供经济上的利益,医生可以预测准确的药物量并进行处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中注入内容物之前的剖面立体图,以图10为基准时,图3a是在A-A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3b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中注入内容物期间,或注入内容物后使用期间,使用到中间程度时的剖面立体图,以图10为基准时,图3b是在A-A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3c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中完全注入内容物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以图10为基准时,图3c是在A-A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4为图3a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以图10为基准时,图4是在A-A观察的剖面图。
图5是图3b的“B”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4相同,图5是在图10的A-A观察的剖面图。
图6为在图3a的“A”部分放射状移动90度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当以图10为基准时,图6是在C-C观察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上部罩10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下部罩2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升降部3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也是与之相同的形状。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上部连接件5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下部连接件90也是与之相同的形状。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内侧杆6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膨胀部件7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如以后所述,膨胀部件70为可膨胀的柔性材料,因而注意其形状可能会变得不同。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外侧杆80的立体图。为了说明,一同图示了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5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输注器,为了说明,省略了升降部30及上部罩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作为医疗器具的输注器。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以人体为直接对象的治疗方法。
下面,“内容物”应理解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中注入的药液等医用流体。
下面为了说明,以图3a至3c为基准,将图的上方称为上侧,将图的下方记述为下侧。并且,为了说明,以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中心轴为基准,将朝向中心的方向称为内侧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外侧方向。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1.整体结构的说明
如图1的(a)至(d)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根据上部罩10的形态而能够有多样的实施例。
图1的(a)及(c)为近似四方柱的形状,图1的(b)和(d)为近似三角柱的形状。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四方或三角之外的近似多边形柱的形状或圆柱形状。
在图1的(c)和(d)中,沿上下方向存在把持槽16,以便用户容易把持,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上的稳定性。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分解立体图。虽然作为一个示例图示了图1的(a)的情形,但在其他形态下,只有上部罩10与下部罩20的形态相异,内侧的部件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包括上部罩10、升降部3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上部连接件50、内侧杆60、膨胀部件70、外侧杆80、下部连接件90、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在最下侧配置有下部罩20。
上部连接件50和下部连接件90可以使用相同的构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和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构件。由此,可以使制造变得容易,降低制造单价。
上部罩10和下部罩20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输注器的外观。在上部罩10印刷有刻度线13,随着升降部30的升降,升降部30的刻度指示线34进行升降并指示出刻度线13,从而能够说明准确的内容物的量。
在升降部3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和上部连接件50结合。通过卡扣结合而坚固地固定,而没有粘合剂。
在下部罩20的下部开口21也一样,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和下部连接件90通过卡扣结合进行固定,且没有粘合剂。
在上部连接件50与下部连接件90之间,配备有内侧杆60、外侧杆80及膨胀部件70。
内侧杆60由上部连接件50固定于升降部30。
外侧杆80由下部连接件90固定于下部罩20。
随着输注器中注入内容物,膨胀部件70膨胀,内侧杆60及结合于内侧杆60的升降部30上升(图3c)。相反,随着内容物流出,膨胀部件70收缩,内侧杆60及结合于内侧杆60的升降部30下降(图3a)。
下面对各个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2.构成要素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7至图14,依次说明上部罩10、下部罩20、升降部3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上部连接件50、内侧杆60、膨胀部件70、外侧杆80。
图7图示上部罩10。
上部罩1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构成,以便用户能够看到升降部30。由此,用户可以知晓在上部罩10内侧升降的升降部30指示出刻度线13的哪个刻度。
在上部罩10的上部面配备有牵挂部11,从而将输注器放置于另外的置物架,使得用户可以便利地使用。
在上部罩10的侧部一面印刷有刻度线13。刻度线13沿上下方向指示出内容物的容量,且下侧的刻度线间隔可以大于上侧的刻度线间隔。升降部30的刻度指示线34指示的刻度线13的数字意味着内容物的容量。
为了上部罩10与下部罩20的结合,阶梯式形成的端部14沿着上部罩10的末端外周配备。结合时,下部罩20的端部24位于上部罩10的端部14。
结合槽15位于端部14中的一部分位置。下部罩10的结合凸起25插入于结合槽15并坚固固定。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图示了上部罩10为近似四方柱的形状,具备4个结合槽15的情形,但如图1的(b)、(d)所示,当为近似三角柱的形状时,具备3个结合槽,当为四方或三角之外的多边形柱时,具备不同个数的结合槽。当为圆柱形状时,优选地,结合槽沿着上部罩外周位于2个以上的位置以便结合。
图8图示下部罩20。
在下部罩20的中央内侧配备有下部开口21。通过下部开口21,用户能够接近注入用开口81,可以通过下部开口21注入内容物,或向用户定量供应内容物。
以沿下部开口21边界以放射状向上侧突出的方式配备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以面对面的方式分别配备各一对的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但其位置及个数可以变更。
在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的上侧末端,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22a。
在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22a的内侧面,配备有向内侧下方的倾斜面。在倾斜面的下侧末端面,向外侧形成有台阶,从而当插入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时,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的卡钩沿着该倾斜面移动的时候向内侧卡扣结合。因此,限制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的向上侧的移动。
另一方面,为了这样的结合,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22a需要向左右稍微移动,从而在外侧配备有安置部间隔空间22b。
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位于相对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移动90度的部分。当将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插入下部开口21时,如图5所示,下部罩安置部103a位于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上侧。因此,限制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的向下侧的移动。
由这样的卡扣结合,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相对于下部罩20的向上侧的移动及向下侧的移动分别由下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所限制,因而即使不使用诸如粘合剂的追加的构件,也可以坚固地固定。
图9图示升降部30。
根据内容物的量,内侧杆60以固定于下部罩20的外侧杆80为基准进行升降,由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及上部连接件50,固定于内侧杆60的升降部30进行升降。
即,升降部30与内容物的量相应地升降,因此,刻度指示线34可以在刻度线13上指示出内容物的量是多少。
刻度指示线34位于升降部30的末端一侧。刻度指示线34为直线形,可以准确地指示出印刷于也是直线形的刻度线13上的内容物的量。
为了这样的功能,升降部30应坚固地固定于上部杆60,为此,在位于升降部30上部的升降部上部开口31,以沿着其边界以放射状的方式,配备有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无需使用粘合剂等的情形下,坚固地固定升降部3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上部连接件50及上部杆60。
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的结构与下部罩20的下部开口21、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22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的结构相同,只有安装方向为180度相反方向(即,上下相反)。由此,可以在上部及下部全部利用作为相同部件的连接件夹持件及连接件,因而可以降低制造单价,实现制造的便利性。
只是,与如同下部罩20的安置部间隔空间22b以凹陷而向一侧突出的形状的方式(在图8中,向上侧突出的形状)相反,升降部30的安置部间隔空间32b为向外侧凹陷的形状。
在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的下侧末端,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由此,当使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在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中向下方结合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上部连接件卡钩42安置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的上侧,从而防止上部连接件40独立于升降部30而向下侧移动的现象。
另一方面,当使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在升降部上部开口31向下方结合时,升降部支撑部43位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的下端。由此,防止上部连接件40独立于升降部3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
由这样的结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相对于升降部30的向上侧的移动及向下侧的移动全部被限制,因此,即使不使用诸如粘合剂的追加的构件,也被坚固地固定,升降部30和上部连接件40一起升降。
图10图示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结构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相同,但如图2所示,在制造输注器时,只有其安装方向相反。
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插入于升降部30的升降部上部开口31。
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开口41位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中央。
以沿着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外面以放射状的方式配备有上部连接件卡钩42和升降部支撑部43。优选地,以面对面的方式分别配备各一对的上部连接件卡钩42和升降部支撑部43。
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外面虽然为竖直的,但在内面配备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内侧突出,且半径从上部向下部越来越小。倾斜面的上侧末端面向外侧形成台阶,从而如图6所示,可以插入上部连接件50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即,当将上部连接件50朝向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从下侧向上侧插入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沿着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倾斜面移动的时候向内侧卡扣结合。由此,防止上部连接件50独立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向下侧移动的现象。
另一方面,为了这样的结合,上部连接件卡钩42在与上部连接件50结合时需要稍微左右移动,因而在其内侧配备有安置部间隔空间42a。
在升降部支撑部43的下侧末端,配备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升降部安置部43a。
升降部支撑部43,如前面所述,在防止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独立于升降部3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的同时,防止上部连接件50独立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
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在升降部安置部43a碰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的下端而防止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独立于升降部3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的情形下,升降部安置部43a位于上部连接件50的上部连接件肩部53的上部,防止上部连接件50独立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
图11图示上部连接件50。如前面所述,下部连接件90结构与上部连接件50的结构相同。不过,如图2所示,在制造输注器时,其安装方向为相反方向。
上部连接件50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下侧插入,上部连接件开口51位于上部中央,在这里插入内侧杆60。
形成上部连接件开口51的外周缘,如图4所示,可以区分为第一上侧外壁体55、第二上侧外壁体56及第三上侧外壁体57,且突出部58位于此处。下面将各个的构成与结合结构一同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部连接件50的外周缘上侧,配备有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的上侧为向外侧倾斜的形状,从而使得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倾斜面在与其相遇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移动。
如图6所示,当将上部连接件50朝向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从下侧向上侧插入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沿着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倾斜面移动的时候,向内侧卡扣结合。防止上部连接件50独立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向下侧移动的现象。
在上部连接件50的外周面下侧,配备有向外侧突出规定间隔的上部连接件肩部53。如图4所示,上部连接件肩部53位于升降部支撑部43a下侧,从而防止上部连接件50独立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向上侧移动的现象。
图12图示内侧杆60。
内侧杆60的下部由上部连接件50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坚固地固定于升降部30。内侧杆60是根据内容物的量而升降的情形下使升降部30升降的部件。
在内侧杆60的上部与上部连接件50之间,坚固地固定有柔性的膨胀部件70。
内侧杆60的中下部的主体69在外侧杆80内的空间以根据滑动运动而升降的方式被引导。为此,优选主体69的形状与外侧杆80的中空部88形状相应,特别是为了顺畅的引导,优选配备有一个以上的突出部。在图12及图14中,图示了4个突出部及与之相应的中空部88,但其个数或形状为何种均无妨。
在内侧杆60的上部,配备有第一上侧内壁体65、第二上侧内壁体66及第三上侧内壁体67。根据内壁体65、66、67的形态及构成,限制内侧杆60相对于升降部30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坚固的固定。下面将各个的构成与结合结构一同进行详细说明。
在内侧杆60的上部中央,配备有圆筒形中空体61,其穿过上部连接件开口51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开口41而达到升降部上部开口31。
在圆筒形中空体61的放射状外侧,在与第一上侧内壁体65之间配备有内壁体间隔空间61a。
若向输注器内侧注入内容物,则在后面记述的膨胀部件70膨胀的同时,由内容物压力,内侧杆60从外侧杆80上升。
由此,由上部连接件50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而固定于内侧杆60的升降部30一起上升,且由升降部30的上升,刻度指示线34上升,从而指示出刻度线13。
图13图示膨胀部件70。
图13所示的膨胀部件70的形状为内容物未注入状态的形状(图3a),如果注入内容物,则柔性属性的膨胀部件70膨胀(图3b、图3c)。
如图3b及图3c所示,膨胀部件7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由内侧杆60和外侧杆80固定,因而中央部分会膨胀或收缩。
膨胀部件70为柔性即足够,但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硅胶,可以使膨胀及收缩力良好,提高卫生性。
特别地,虽然在下面的结合结构说明中将会说明,但膨胀部件70位于上部连接件50与内侧杆60之间,从而以密封的方式结合,而没有粘合剂,同样地,膨胀部件70位于下部连接件90与外侧杆80之间,从而以密封的方式结合,而没有粘合剂。
图14图示外侧杆80。
外侧杆80的下部由下部连接件90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而固定于下部罩20,特别是与内容物的量无关地坚固固定于下部罩20。
在外侧杆80的下部与下部连接件90之间,固定有柔性的膨胀部件70。
外侧杆80的中空部88如前面所述,以内侧杆60进行升降的方式进行引导。为此,中空部88的形状与内侧杆60的主体69形状相应。
注入用开口81位于外侧杆80的下部中央。若内容物通过注入用开口81注入,则在其内侧穿过更窄直径的注入口82,到达中空部88(参照图3a至图3c及图5)。
在中空部88的外面,分别配备有一对上部注入口83和下部注入口84。通过上部注入口83及下部注入口84,中空部88内侧的内容物注入到膨胀部件70内侧,并使膨胀部件70膨胀。
上部注入口83位于中空部88的中央,下部注入口84接近中空部88下侧末端配置,使无效区减小,后面将对其进行叙述。
在外侧杆80的下部,配备有第一下侧内壁体85、第二下侧内壁体86及第三下侧内壁体87。由内壁体85、86、87的形态及构成,限制外侧杆80相对于下部罩20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坚固的固定。下面将各个的构成与结合结构一同进行详细说明。
在注入用开口81的放射状外侧,在第一下侧内壁体85之间,配备有内壁体间隔空间81a。
3.无粘合剂的坚固的结合结构
医疗器具的特性上,优选最大限度不使用粘合剂。但是,如前面在背景技术中所述,在诸如输注器那样具有复杂结构的医疗器具中,难以在保持内容物密封的情形下不使用粘合剂。本发明人根据以下将要说明的结构,解决了这种问题。
制造时,制造者将包围内侧杆60和外侧杆80的膨胀部件70的上端及下端一部分分别推入上部连接件50及下部连接件90后,使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安置于上部连接件50及下部连接件90。以这种方式,结合内部部件来制造,而不使用另外的粘合剂。
另一方面,在此,为了制造的便利性,说明了卡扣结合方式,但还提出不使用粘合剂的例如利用螺纹的螺母方式等。
参照图4至图6,详细说明各个连接结构。
图4为图3a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当以图10为基准时,是在A-A观察的剖面图。
图5是图3a的“B”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4一样,是在图10的A-A观察的剖面图。下部连接件90的结合结构与上部连接件50的结合结构实质上相同,但只追加图示了外侧连接件80固有的构成要素。
图6为在图3a的“A”部分放射状移动90度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当以图10为基准时,是在C-C观察的剖面图。需要注意的是,图3a至图3c也是,当以图10为基准时,在C-C观察的剖面立体图。
将要说明图4的上部连接件50的结合结构。
从中心向外侧,结合有内侧杆60、膨胀部件70、上部连接件5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升降部30。将它们,对于彼此,均限制上侧移动及下侧移动,而不没有另外的粘合剂。
柔性的膨胀部件70在内侧杆60的外侧,覆盖内侧杆60直至实质上达到内侧杆60上部的高度。在膨胀部件70的外侧,配备有上部连接件50直至比膨胀部件70高的位置。
内侧杆60的内壁如图4中用虚线区分的部分所示,可以区分为第一上部内壁体65、第二上部内壁体66及第三上部内壁体67。与第一上部内壁体65和第三上部内壁体67相比,第二上部内壁体66为相对地更向内侧倾斜的形状。
这种形状也可以在膨胀部件70外侧的上部连接件50中确认,第一上部外壁体55、第二上部外壁体56及第三上部外壁体57的内侧面的倾斜度与第一上部内壁体65、第二上部内壁体66及第三上部内壁体67的外侧面的倾斜度实质上类似。
如此,使内壁体65、66、67与外壁体55、56、57的倾斜度类似之后,在其之间插入柔性的膨胀部件70,从而膨胀部件70发挥诸如O-环的作用,可以帮助内容物的密封,且实现根据摩擦力的坚固的固定。
在第三上部外壁体57的下侧配备有突出部58。突出部58的突出的高度小于膨胀部件70的厚度。虽然内壁体65、66、67分别配置于与外壁体55、56、57相应的位置,但在与突出部58相应的内侧杆60的位置,没有与之相应的形态。
即,突出部58如“70a”所示,在压迫柔性的膨胀部件70的情形下,使得膨胀部件70本身被固定。
另一方面,上部连接件50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也相对于升降部30坚固地固定。如图10及图11所示,上部连接件50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是以两个种类的结构体一对对地方式具备的,并且由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固定。
如图4所示,如果察看图10的A-A方向,则上部连接件50由于上部连接件肩部53挂接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升降部安置部43a,因而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由于升降部安置部43a卡在升降部30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因而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6所示,如果察看图10的C-C方向,则上部连接件50由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卡在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上部连接件卡钩42,因而向下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由于上部连接件卡钩42卡在升降部30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因而向下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通过这种方式,向上侧和下侧的移动均受到限制,上部连接件50、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升降部30也坚固地固定,而没有粘合剂。
另一方面,不仅固定坚固,本发明还具有可由制造者容易地实现部件组装的追加的优点。
如图4所示,就将上部连接件50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下侧向上方插入而言,是容易的。并且,就将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从升降部30的下侧向上方插入而言,也是容易的。
如图6所示,当使上部连接件50从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下方插入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的倾斜面与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倾斜面相接。如果制造者进一步施加力,则被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52推动的上部连接件卡钩42利用卡钩间隔空间42a,而在向外侧张开的情形下,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52越过上部连接件卡钩42而进行卡扣结合。
并且,当使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从升降部30的下方插入时,与上部连接件卡钩42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的倾斜面相接。如果制造者进一步施加力,则被上部连接件卡钩42推动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利用安置部间隔空间32b,在向外侧张开的情形下,上部连接件卡钩42越过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而进行卡扣结合。
另一方面,这种结合关系及根据其的优点也还可以直接应用于外侧杆80、膨胀部件70、下部连接件90、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下部罩20。图5图示了这种情形。
外侧杆80的内壁可以区分为第一下部内壁体85、第二下部内壁体86及第三下部内壁体87,且第二下部内壁体66为向内侧倾斜的形状。这种形状也可以在下部连接件90中,在第一下部外壁体95、第二下部外壁体96及第三下部外壁体97中确认。根据这种形态的组合,可以实现坚固的固定。在第三下部外壁体97的下侧,配置有突出部98,从而如“70b”所示,压迫柔性的膨胀部件70。
并且,下部连接件90由于下部连接件肩部93挂接于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的下部罩安置部103a,因而向下侧的移动受到限制,上部连接件夹持件100由于下部罩安置部103a卡在下部罩100的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103,因而向上侧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图10的C-C方向上,限制下部连接件90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向下侧移动的原理也相同。
通过这种方式,向上侧和下侧的移动均受到限制,从而被坚固地固定。
根据前述的方法,从制造者立场上,制造容易,一旦完成制造,即使不使用另外的粘合剂等,也能够进行坚固的固定且不可能被解体。
4.无效区减小效果
如图3b及图3c所示,上部注入口83位于中空部88的中央,下部注入口84以接近中空部88下侧末端的方式配置。如此构成注入口83、84,是为了减小无效区。
随着存在于膨胀部件70内侧的内容物以向外侧流出的方式供应,膨胀部件70内侧的内容物量逐渐减少,而由于输注器特性上,如果膨胀部件70内侧只存留少量内容物,则收缩力减少,从而无法好好地流出到外部而被丢弃,因而形成无效区。
因此,通过使上部注入口83位于中央,从而膨胀部件70在横向中心线上受到最大限度的收缩力来帮助内容物流出,下部注入口84位于下侧末端,从而帮助没有受到膨胀部件70的横向收缩力并向下方沉下去的内容物流出。
5.另一实施例的说明
参照图1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相比,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升降部30的结合方式及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与下部罩20的结合方式不同。用另外的附图标记标识图中不同的部分。
在前面说明的实施例中,下部罩20的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存在一对,但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取代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23而配备有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插入部23',在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插入部23'中央,配备有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插入槽23a'。
在下部连接件100的下部罩安置部103a的中央,配备有下部罩插入凸起103a',其插入于下部连接件夹持件插入槽23a'并牢固地结合。
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升降部30也一样,在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升降部安置部43a上配备有升降部插入凸起43a',其插入于未图示的升降部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插入槽。
通过这种结构,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形成更牢固的结合结构。
以上参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便会理解,在不超出以下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多样地修订及变更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输注器,包括:
上部罩(10),其标记有由直线形刻度构成的刻度线(13);
下部罩(20),其固定于所述上部罩(10)的下侧;
柔性的膨胀部件(70),其位于所述上部罩(10)内侧并容纳内容物;及
升降部(30),其随着所述膨胀部件(70)的膨胀程度而升降,在其一面上具备刻度指示线(34),所述刻度指示线(34)指示所述刻度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器,其中,还包括:
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其结合在位于所述升降部(30)上侧的升降部上部开口(31);
上部连接件(5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
内侧杆(60),其结合于所述上部连接件(50);
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罩(20)的下部开口(21);
下部连接件(9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及
外侧杆(80),其结合于所述下部连接件(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膨胀部件(70)以密封的方式覆盖所述内侧杆(60),而且,
在所述外侧杆(80)内配备有中空部(88),所述内侧杆(60)插入于所述中空部(88)内,从而根据滑动运动而进行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在所述外侧杆(80)的中央配备有与所述下部开口(21)连通的注入用开口(81),
所述注入用开口(81)通过注入口(82)与所述中空部(88)连通,
在所述中空部(88)配备有多个注入口(83、84),
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由所述膨胀部件(70)自外部密封,
若向所述注入用开口(81)注入内容物,则注入的内容物通过所述注入口(82)流入所述中空部(88),然后通过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流出到所述膨胀部件(70)内侧,从而使所述膨胀部件(70)膨胀的同时,使所述内侧杆(60)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与所述下部开口(21)为相同的形状,且是以180度相反方向形成的开口,
结合于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的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结合于所述下部开口(21)的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为相同的部件,
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与所述下部连接件(90)为相同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在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中,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50)与所述内侧杆(60)之间,从而以没有粘合剂且密封的方式结合,
在所述下部开口(21)中,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下部连接件夹持件(100)与所述下部连接件(90)通过卡扣结合以没有粘合剂的方式结合,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下部连接件(90)与所述外侧杆(80)之间,从而以没有粘合剂且密封的方式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内侧杆(60)的上部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结合,
所述内侧杆(60)的内壁体(65、66、67)的形状与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外壁体(55、56、57)的形状相应,而且,
所述膨胀部件(70)位于所述内壁体(65、66、67)与所述外壁体(55、56、5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内壁体(65、66、67)中任一个内壁体(66)与所述外壁体(55、56、57)中与之相应的任一个外壁体(56),相对于其他内壁体(65、67)及其他外壁体(55、57)倾斜,
在所述外壁体(55、56、57)中另一个外壁体(57)上,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58),且所述突出部(58)对所述膨胀部件(70)施加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在所述升降部上部开口(31)中,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及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沿边界以放射状分别配备各一对,在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上,沿外周缘以放射状配备有上部连接件卡钩(42)及升降部支撑部(43),
在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卡钩(32)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内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在所述升降部支撑部(43)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升降部安置部(43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安置部(32a)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卡钩(42)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向下侧的移动,所述升降部安置部(43a)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支撑部(33)的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40)的向上侧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在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上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在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下部末端,配备有向外侧突出的上部连接件肩部(53),
所述上部连接件卡钩(42)位于所述上部连接件夹持件紧固部(52)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向下侧的移动,所述上部连接件肩部(53)位于所述升降部安置部(43a)下方,从而限制所述上部连接件(50)的向上侧的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多个注入口(83、84)包括:
位于所述中空部(88)中央的一对上部注入口(83);及
位于所述中空部(88)下侧的一对下部注入口(8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注器,其中,
所述上部注入口(83)的高度与所述膨胀部件(70)的最大膨胀状态下的中央高度相应。
CN201680039968.2A 2015-07-08 2016-05-17 输注器 Active CN107921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97208A KR101743588B1 (ko) 2015-07-08 2015-07-08 벌룬 인퓨저
KR1020150097207A KR101765755B1 (ko) 2015-07-08 2015-07-08 승하강 샤프트를 포함하는 벌룬 인퓨저
KR1020150097206A KR101695454B1 (ko) 2015-07-08 2015-07-08 스냅 결합 방식의 벌룬 인퓨저
KR10-2015-0097206 2015-07-08
KR10-2015-0097207 2015-07-08
KR10-2015-0097208 2015-07-08
PCT/KR2016/005210 WO2017007123A1 (ko) 2015-07-08 2016-05-17 벌룬 인퓨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1198A true CN107921198A (zh) 2018-04-17
CN107921198B CN107921198B (zh) 2020-11-10

Family

ID=5768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9968.2A Active CN107921198B (zh) 2015-07-08 2016-05-17 输注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4319B2 (zh)
EP (1) EP3320930B1 (zh)
JP (1) JP6507428B2 (zh)
CN (1) CN107921198B (zh)
WO (1) WO20170071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720A (zh) * 2019-06-21 2019-08-2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手术室输血袋保温加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52055T3 (es) * 2016-02-15 2021-09-10 Rockfield Medical Devices Ltd Estación de acoplamiento para un dispositivo de alimentación enteral
KR102049701B1 (ko) * 2019-08-22 2020-01-08 이지희 발룬타입의 약액주입기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5631A (en) * 1974-02-04 1975-07-22 Alza Corp Liquid infusion unit
US4201207A (en) * 1973-03-26 1980-05-06 Alza Corporation Bladder for liquid dispenser
US4318400A (en) * 1980-01-18 1982-03-09 Alza Corporation Medical infusor
CN1030021A (zh) * 1987-06-18 1989-01-04 株式会社日硝 输液器
CN2158718Y (zh) * 1993-04-14 1994-03-16 北京市石景山区升华应用技术研究所 持续注入器
CN1211453A (zh) * 1997-06-19 1999-03-24 李荣奎 医药注入器
CN1236325A (zh) * 1997-12-24 1999-11-24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封闭的移动式泵
KR20070027675A (ko) * 2007-02-13 2007-03-09 주식회사 우영메디칼 약액 정량주입 밸브
CN101213113A (zh) * 2005-07-20 2008-07-02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1321650A (zh) * 2005-12-01 2008-12-10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流动分配器
CN102574496A (zh) * 2009-10-30 2012-07-11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0315A (en) * 1986-11-26 1992-06-09 501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Pressurized fluid dispenser
JP2568589B2 (ja) 1987-10-27 1997-01-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警報発信器
WO1991012835A1 (fr) 1990-02-28 1991-09-05 Tsukada Medical Research Co., Ltd. Injecteur continu de solution medicamenteuse equipe d'un ballon
US5178610A (en) * 1990-07-05 1993-01-12 Nissho Corporation Liquid infusion device
US5354278A (en) * 1992-04-17 1994-10-11 Science Incorporated Fluid dispenser
JP3568849B2 (ja) 1999-12-02 2004-09-22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薬液持続注入器具
JP2003111839A (ja) * 2001-10-02 2003-04-15 Daiken Iki Kk 充填補助機能を備えた薬液注入装置
JP2007082893A (ja) * 2005-09-26 2007-04-05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薬液注入装置用バルーン
EP2039381B1 (en) 2006-07-11 2013-09-04 Tsukada Medical Research Co., Ltd. Continuous drug solution infusion device
JP5127173B2 (ja) * 2006-07-12 2013-01-23 株式会社東海 燃料電池用カートリッジのコネクタ
KR100893780B1 (ko) 2007-04-11 2009-04-20 최상식 멀티챔버 풍선타입의 휴대용 의약품 주입장치
US20140155829A1 (en) 2012-11-30 2014-06-05 Seik Oh Disposable ambulatory infusion pump having telescopic housing
CN102935252A (zh) 2012-11-30 2013-02-20 广东康尔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囊式自动输液器
KR101535947B1 (ko) 2015-02-12 2015-07-13 (주)이노테크 약액 주입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1207A (en) * 1973-03-26 1980-05-06 Alza Corporation Bladder for liquid dispenser
US3895631A (en) * 1974-02-04 1975-07-22 Alza Corp Liquid infusion unit
US4318400A (en) * 1980-01-18 1982-03-09 Alza Corporation Medical infusor
CN1030021A (zh) * 1987-06-18 1989-01-04 株式会社日硝 输液器
CN2158718Y (zh) * 1993-04-14 1994-03-16 北京市石景山区升华应用技术研究所 持续注入器
CN1211453A (zh) * 1997-06-19 1999-03-24 李荣奎 医药注入器
CN1236325A (zh) * 1997-12-24 1999-11-24 巴克斯特国际有限公司 封闭的移动式泵
CN101213113A (zh) * 2005-07-20 2008-07-02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1321650A (zh) * 2005-12-01 2008-12-10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流动分配器
KR20070027675A (ko) * 2007-02-13 2007-03-09 주식회사 우영메디칼 약액 정량주입 밸브
CN102574496A (zh) * 2009-10-30 2012-07-11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720A (zh) * 2019-06-21 2019-08-20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手术室输血袋保温加压装置
CN110141720B (zh) * 2019-06-21 2021-04-27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手术室输血袋保温加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0930A1 (en) 2018-05-16
US20180200427A1 (en) 2018-07-19
CN107921198B (zh) 2020-11-10
US10864319B2 (en) 2020-12-15
EP3320930A4 (en) 2019-02-20
EP3320930B1 (en) 2021-03-03
JP6507428B2 (ja) 2019-05-08
JP2018520825A (ja) 2018-08-02
WO2017007123A1 (ko) 2017-01-12
US20190201616A9 (en)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4568U (zh) 输注套件
CN107921198A (zh) 输注器
CN103221082B (zh) 泵模块、泵基础模块和泵系统
CN106999703B (zh) 双材料y形连接器
CN105979982B (zh) 输液泵盒以及被构造成有助于盒移除的盒接口
CN102803808A (zh) 阴连接器、阳连接器、连接构造、送液回路、以及医疗用容器
CN106620944A (zh) 提供导管抗扭结性的导管适配器
CN107007475A (zh) 用于饮水瓶的饮用吸嘴和瓶盖
CN205658984U (zh) 医疗装置的包装件、包装件套件、组件和组合件
CN102573752B (zh) 盖、使用该盖的营养剂用容器以及营养剂供给组件
US20170151385A1 (en) Drip chamber for administering a medical fluid
US10610670B2 (en) Catheter fixture
KR20150000228U (ko) 유축기 또는 젖꼭지와 비닐팩을 연결하는 커넥터
US20120191074A1 (en) Reduced sized programmable pump
CN202822355U (zh) 带止液膜的输液过滤器
CN205556047U (zh) 一种小型灵芝口服液快速灌装装置
CN101843940B (zh) 自动液控启闭输液器及其液控启闭机构和液控启闭阀
CN110536670A (zh) 与用于容纳流体的容器一起使用的奶嘴
CN106178193A (zh) 凸轮式输液速度自动调节机构
CN103041468B (zh) 一种防回血的输液器滴斗及防回血输液器
TW202039016A (zh) 藥物混合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包括該裝置的藥物混合設備
JP2017038803A (ja) 圧力測定部を有する血液回路
CN205108565U (zh) 一种非悬挂式的静脉输液器
WO2020153271A1 (ja) スタイレット装置
CN103961769B (zh) 一次性自闭式安全输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30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Cyber card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W&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