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01923B - 承载索组件 - Google Patents

承载索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01923B
CN107901923B CN201711102192.7A CN201711102192A CN107901923B CN 107901923 B CN107901923 B CN 107901923B CN 201711102192 A CN201711102192 A CN 201711102192A CN 107901923 B CN107901923 B CN 107901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arrier cable
rope
carrier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21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01923A (zh
Inventor
陈武亮
张海燕
祃智源
佟舟
刘英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1021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01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01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2/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1B7/00 - B61B11/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索组件,包括:基座和承载索,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承载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处,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相连,且第二连接点在承载索的轴向上相对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与基座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承载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承载索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承载索与重锤的连接方式采用浇铸套筒与重锤相连接,承载索与重锤连接处检查不便,无法实时了解连接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连接处发生损坏之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不仅为承载索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麻烦,而且一旦连接处损坏或断裂,将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承载索组件,所述承载索组件维护方便,安全性能较高,可以防止承载索的承载处疲劳损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包括:基座和承载索,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所述承载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处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上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可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与基座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为3-8mm,设定为观察缝H。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所述基座包括:承重件和承重梁,所述承重件用于承载所述承载索的载荷,且所述第一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件上,所述承重梁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第二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梁上。
可选地,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重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连接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梁上具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梁的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承载索位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承重件之间的部分设有夹板组,所述夹板组夹设在所述承载索上。
可选地,所述夹板组邻近所述承重梁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组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夹板,相邻所述夹板止抵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承重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件的固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可选地,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固定孔的后端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浇铸紧固件,所述浇铸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承载索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浇铸紧固件包括:锁盘、浇铸套筒和套筒球面座,所述锁盘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并沿所述承载索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锁盘的一侧表面止抵接触所述承重件,所述浇铸套筒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所述浇铸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承载索的外周壁之间固定,所述套筒球面座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且所述套筒球面座设在所述锁盘与所述浇铸套筒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混凝土空心管,所述混凝土空心管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承载索组件;
10:基座;11:承重件;111:浇铸紧固件;1111:锁盘;
1112:浇铸套筒;1113:套筒球面座;112:混凝土空心管;
12:承重梁;121:通孔;13:连接杆;
20:承载索;21:夹板组;H:观察缝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承载索组件100包括:基座10和承载索20,基座10悬空在地面上放置在地坑内为承载索20提供拉紧力,且基座10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一般间隔开布置,承载索20承受拉力且一端与基座10相连。
其中,承载索20上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对应第一连接处设置,第二连接点对应第二连接处设置,且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固定相连,基座10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对承载索20施加作用力,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且第二连接点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处沿承载索20的轴线发生移动,一般而言,可移动的范围较小。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之间不承受作用力,当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发生脱离时,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产生一定量的移动位移,然后,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固定相连,此时,观察缝的宽度H减小至等于零,此时基座10通过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对承载索20施加作用力。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相连支撑承载索20的作用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可移动相连作为承载索20的二次保护装置,当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损坏脱离时,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相连观察缝消失,承担基座10对承载索20的作用力,防止承载索20与基座10脱离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保证承载索组件100正常运行,双重保护可以提升承载索2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了承载索20的安全性。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即观察缝的宽度(如图2所示H的高度)为3-8mm,也就是说,在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脱离后,承载索20沿轴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后,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固定相连,承载索20移动的距离控制在3mm至8mm之间。
上述结构的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不仅可以防止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的移动距离过小,导致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随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的损坏而损坏,而且可以防止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的移动距离过大,增加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接触瞬间的相互作用力,防止因第二连接点对第二连接处的冲击作用过大造成第二连接处的损坏。
再者,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检测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提供参考,例如,当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之间的观察缝减小时,则说明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之间发生了相对搓动,应当尽快通知维修人员对第一连接点进行检修并加固,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可以长期受力,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不能长期受力,只起提示报警作用。3-8mm的间距,不仅可以防止距离过小导致的检测难度加大,还能防止因距离过大导致的误差增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承重件11悬空在地面上放置在地坑中,承重梁12连接在承重件11上,且承重梁12与承重件11之间可以设有一定的观察缝,其中,第一连接处设在承重件11上,第二连接处设在承重梁12上。
将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分别设在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上,不仅可以为承载索20与基座10的连接提供方便,还能防止第一连接处损坏之对第二连接处造成损坏,提升了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分别独立承载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间隔开设置,可以为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移动提供空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承载索20承受的拉力(如图1所示的F为承载索20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承重梁12位于承重件11的上方其中,与承载索20拉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为上,与承载索20拉应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由于承载索20的承受的拉力与承载索20的轴线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承重梁12和承重件11在承载索20的轴线上间隔开设置,且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之间的承载索20承受的拉应力,从承重件11指向承重梁12。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承载索20承受向上的拉应力,承载索20的后端与承重件11相连,承重梁12设在承重件11的上方。
将承重梁12设在承重件11的上方,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之间的间隙容易观测,为检测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的可靠性提供了方便,而且可以降低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的维护成本,再者,相对于悬空而言,承重梁12不易被侵蚀,稳定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进一步地,基座10还包括:沿承载索20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两个连接杆13均与承载索20平行布置,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承重梁12,另一端连接承重件11,具体而言,承重件11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设置在承载索20的相对两侧,承重梁12上设有沿定位孔的轴向贯穿承重梁12的连接孔,连接杆13的一端插接在定位孔内,另一端插接在连接孔内。
其中, 利用连接杆13连接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不仅可以提升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的连接稳定性,还能降低基座10的制作成本,且连接杆13的抗拉强度大于承载索20承受的拉应力,防止第一连接处与第一连接点脱离第二连接处和第二连接点承载时,连接杆13损坏导致承重梁12与承重件11脱离,进而提升第二连接点和第二连接处配合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方的一个实施例,承重梁12上具有通孔121,通孔121沿承载索20的轴向贯穿承重梁12,通孔121的内直径大于承载索20的外直径,承载索20穿过通孔121并固定在承重件11上,承载索20位于承重件11与承重梁12之间的部分设有夹板组21,夹板组21夹设在承载索20上,夹板组21与承重梁12之间设有观察缝。
承载索2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连接承重件11,当第一连接点和第一连接处脱离时,承载索20相对于通孔121沿承载索20的轴向移动,此时承重梁12的通孔121相当于第二连接处,承载索20上的夹板组21相当于第二连接点,夹板组21邻近承重梁12的一端与承重梁1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夹板组21靠近承重梁12直至与承重梁12止抵,夹板组21与承重梁12配合支撑承载索20。
利用夹板组21夹紧承载索20形成第二连接点,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夹板组21夹紧承载索20的稳定性较强,而且夹板组21的可调节性能较好,可根据承载索20的需要调节夹板组21的位置与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夹板组21包括沿承载索20的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夹板,多个夹板加持承载索20可以提升夹板组21加持承载索20的强度,进而提升第二连接点与第二连接处的配合稳定性,且相邻夹板止抵接触,由此可以防止相邻夹板相互搓动导致承载索20相对于承重梁12发生滑动,有利于提升承载索20与夹板组21配合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1上形成有沿承载索20的轴向贯穿承重件11的固定孔,一般而言,固定孔设在承重件11的横截面的中心位置,可以提升承重件11的稳定性和固定孔的强度,承载索20穿过固定孔并固定在固定孔内。
通过在承重件11上设置固定孔,不仅可以为承载索20连接承重件11提供方便,提升了承载索组件100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承载索20与承重件11的连接稳定性,即提升了第一连接点与第一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承载索20从承重件11上脱离。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承载索20承受的拉力方向上,固定孔的后端与承载索20之间设有浇铸紧固件111,承载索20承受的拉力与承载索20的轴向平行,在承载索20的轴线上,与承载索20拉应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为上方,与承载索20拉应力相反的方向为下方,由于承重梁12位于承重件11的上方,固定孔邻近承重梁12的一端为上方,远离承重梁12的一端为下方,浇铸紧固件111设在固定孔的下方(如图1所示的下方,图1中承载索20的受到向上的拉力作用),浇铸紧固件111用于将承载索20固定在固定孔内。
其中,浇铸紧固件111包括:锁盘1111、浇铸套筒1112和套筒球面座1113,如图1所示,锁盘1111形成为沿承载索20周向延伸的环形,锁盘1111套设在承载索20上,且锁盘1111的外直径大于固定孔的内直径,锁盘1111的一侧表面止抵接触承重件11,浇铸套筒1112套设在承载索20上,浇铸套筒1112的内周壁与承载索20的外周壁之间固定,可以利用套筒连接件与浇铸套筒1112固定连接承载索20与浇铸套筒1112,套筒球面座1113套设在承载索20上,且套筒球面座1113设在锁盘1111与浇铸套筒1112之间,套筒球面座1113朝向锁盘111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利用套筒球面座1113调节承载索20与锁盘1111之间的连接角度,可以提升承载索20与锁盘1111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可以降低浇铸套筒1112对承载索20的损伤,有利于提升浇铸紧固件111与承载索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利用浇铸紧固件111连接承重件11与承载索20,浇铸紧固件111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以为承载索组件100的维护提供方便,而且浇铸紧固件111连接承载索20的强度较大,可以防止承载索20与承重件11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固定孔的内壁面与承载索20之间设有混凝土空心管112,混凝土空心管112沿固定孔的轴向延伸并套设在承载索20上,通过在固定孔与承载索20之间设置混凝土空心管112,一方面可以提升承载索20与固定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承载索20沿固定孔的轴向滑动,另一方面,混凝土空心管112可以隔绝承载索20与固定孔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侵蚀承载索20,进而可以延长承载索20的使用寿命。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承载索组件100包括:基座10和承载索20,基座10包括:承重件11和承重梁12,承重梁12和承重件11之间通过连接杆13相连,连接杆13的抗拉强度大于承载索20承受的拉应力,承重梁12上设有通孔121,承重件11上设有固定孔,承载索20穿过通孔121并固定在固定孔内,固定孔与通孔121之间的承载索20上设有夹板组21,夹板组21与承重梁12之间的距离为3-8mm,承载索20与固定孔远离承重件11的一端通过浇铸紧固件111。
其中,浇铸紧固件111包括:锁盘1111、浇铸套筒1112和套筒球面座1113,锁盘1111套设在承载索20上,锁盘1111的一侧表面止抵接触承重件11,浇铸套筒1112套设在承载索20上,浇铸套筒1112的内周壁与承载索20的外周壁之间固定,套筒球面座1113套设在承载索20上,且套筒球面座1113设在锁盘1111与浇铸套筒1112之间,套筒球面座1113朝向锁盘1111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承载索20的外周壁与固定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混凝土空心管11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索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
承载索,所述承载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处对应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对应的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处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可移动,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为3-8mm;
所述基座包括承重件和承重梁,所述承重件用于承载所述承载索的载荷,且所述第一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件上,所述承重梁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第二连接处设在所述承重梁上,所述承重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件的固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承重梁位于所述承重件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
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重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连接杆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上具有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贯穿所述承重梁的通孔,所述承载索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承重件,且所述承载索位于所述承重梁与所述承重件之间的部分设有夹板组,所述夹板组夹设在所述承载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组邻近所述承重梁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处的可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组包括沿所述承载索的轴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夹板,相邻所述夹板止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索承受的拉力方向上,所述固定孔的后端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浇铸紧固件,所述浇铸紧固件用于将所述承载索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紧固件包括:
锁盘,所述锁盘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并沿所述承载索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锁盘的一侧表面止抵接触所述承重件;
浇铸套筒,所述浇铸套筒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所述浇铸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承载索的外周壁之间固定;
套筒球面座,所述套筒球面座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且所述套筒球面座设在所述锁盘与所述浇铸套筒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壁面与所述承载索之间设有混凝土空心管,所述混凝土空心管沿所述固定孔的轴向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承载索上。
CN201711102192.7A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索组件 Active CN107901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2192.7A CN107901923B (zh)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索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2192.7A CN107901923B (zh)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索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1923A CN107901923A (zh) 2018-04-13
CN107901923B true CN107901923B (zh) 2024-02-06

Family

ID=6184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2192.7A Active CN107901923B (zh) 2017-11-10 2017-11-10 承载索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9019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4095A1 (de) * 1993-09-21 1995-03-22 Steurer, Johann Kuppelbare Seilklemme
CN101837784A (zh) * 2009-12-23 2010-09-22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往复式索道承载索固定装置
CN105923548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基于挖机实现索道集材装置
DE102015213036A1 (de) * 2015-07-13 2017-01-19 Leibniz-Institut für Ostseeforschung Warnemünde Endkörper für ein Tragseil
CN207466649U (zh) * 2017-11-10 2018-06-08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索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4095A1 (de) * 1993-09-21 1995-03-22 Steurer, Johann Kuppelbare Seilklemme
CN101837784A (zh) * 2009-12-23 2010-09-22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往复式索道承载索固定装置
DE102015213036A1 (de) * 2015-07-13 2017-01-19 Leibniz-Institut für Ostseeforschung Warnemünde Endkörper für ein Tragseil
CN105923548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基于挖机实现索道集材装置
CN207466649U (zh) * 2017-11-10 2018-06-08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索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01923A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1893B1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교량지지용 탄성받침
CN211774554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结构
KR102435340B1 (ko) 탈부착이 용이한 방재용 가설교량 난간
JP4641514B2 (ja) 構造物の移動制限装置
CN107901923B (zh) 承载索组件
CN112761059A (zh) 独柱墩桥梁防主梁横向移位、侧滑和倾覆的装置
CN113774785A (zh) 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KR101093573B1 (ko) 유지 보수형 스페리컬 교좌장치
CN107130576B (zh) 一种可拆卸的液压插销升降系统
KR20060131587A (ko) 조립식 강관주 연결부의 보강 장치
JP2019108658A (ja) 連結構造体
KR101414280B1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스페리칼 받침
CN207466649U (zh) 承载索组件
US6178706B1 (en) Movement limiting device for bridge bearing
KR101032740B1 (ko) 교량의 교좌장치
KR101488790B1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분리형 교량 받침장치
KR101205930B1 (ko) 리프팅 러그 시편
CN214271678U (zh) 一种分级减震摩擦摆快换支座
CN210946499U (zh) 一种桥梁用弹簧阻尼双控式预应力锚具
CN209162622U (zh) 一种悬臂梁桥的防落梁结构
CN112499436A (zh) 一种增设电梯钢井道的多自由度弱连接节点
KR101794473B1 (ko) 차량 리프트 상판
CN214828550U (zh) 一种内爬塔吊钢梁预埋件装置
KR20160109284A (ko) 교량용 탄성 받침
JP3176929U (ja) 構造物の支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