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91930A - 跨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91930A CN107891930A CN201710904292.5A CN201710904292A CN107891930A CN 107891930 A CN107891930 A CN 107891930A CN 201710904292 A CN201710904292 A CN 201710904292A CN 107891930 A CN107891930 A CN 1078919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stening part
- distribution
- mud guard
- lamp
- lamp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4—Rear ligh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62J11/1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 B62J11/19—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wi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乘型车辆,其包括配置在挡泥板(32)上方的尾灯(35)和照亮牌照(38)的牌照灯(37)。尾灯(35)的灯座(55)包括:壳体部(61),所述壳体部保持并收纳光源(51);灯底座部(62),所述灯底座部与所述壳体部(61)成一体并且所述牌照灯(37)安装于其上;上方紧固部(65),所述上方紧固部在未插置所述挡泥板(32)的状态下紧固在车架(2)上;和紧固在所述挡泥板(32)上的下方紧固部(64)。向所述牌照灯(37)供电的第一配线(71)在不贯通所述挡泥板(32)的状态下在从所述挡泥板(32)与所述灯底座部(62)之间通过的同时延伸到比所述挡泥板(32)高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EP2557025A1公开了一种作为跨乘型车辆的一个示例的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配置在后轮上方的后端下盖。该后端下盖是与阻挡砂砾和其它飞散物的挡泥板对应的部件。后端下盖包括盖基部和后翼子板。
在EP2557025A1的图5和图7中,示出了牌照灯安装于其上的灯底座是与挡泥板(后端下盖)和尾灯分开的部件并且安装在挡泥板上。挡泥板安装在车架上。尾灯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地固定在挡泥板的两个紧固壁上。灯底座和尾灯因此经由挡泥板安装在车架上。
此外,在EP2557025A1的图5中,示出了牌照灯的配线在灯底座与挡泥板之间的空间中向上延伸。在EP2557025A1的图9中,示出了牌照灯的配线向上穿过插入孔,从而沿上下方向贯通挡泥板。
对于EP2557025A1,灯底座、尾灯和前照灯的重量以及由于这些重量而引起的载荷(振动等)施加至挡泥板(后端下盖)。挡泥板因此必须被制成为高强度的。然而,这引起挡泥板的重量增加。
另外,对于EP2557025A1,灯底座和前照灯分别安装在挡泥板上并且这种布置因此在组装便利性方面不好。此外,牌照灯的配线必须穿过挡泥板的插入孔且因此难以排布配线。
发明人因此考虑利用尾灯减小施加至挡泥板的载荷。
存在尾灯在未插置挡泥板的状态下安装在车架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灯底座安装在尾灯上来减小施加至挡泥板的载荷。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灯底座必须仍安装在尾灯上。因此就组装便利性而言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乘型车辆,对于该跨乘型车辆,能降低挡泥板所需的强度,能提高组装便利性,并且牌照灯的配线的排布容易。通过根据如下所述的跨乘型车辆来实现本目的。
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跨乘型车辆,所述跨乘型车辆包括:车架;后轮,所述后轮在车辆侧视图中配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包括在车辆侧视图中配置在所述车架与所述后轮之间的部分和配置在所述后轮的后方的部分;尾灯,所述尾灯配置在所述挡泥板的上方;牌照灯,所述牌照灯照亮配置在所述挡泥板的后方的牌照;和第一配线,所述第一配线向所述牌照灯供电,其中,所述尾灯包括光源、灯座和透明盖,所述光源向后方发光,所述灯座是与所述挡泥板分开的部件并且保持和收纳所述光源,所述透明盖是与所述灯座分开的部件,配置在所述光源的后方,并且透过所述光源的光,所述灯座包括壳体部、灯底座部、上方紧固部和下方紧固部,所述壳体部向后方开口并且保持和收纳所述光源,所述灯底座部与所述壳体部成一体并且所述牌照灯安装于其上,所述上方紧固部在未插置所述挡泥板的状态下紧固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下方紧固部配置在所述挡泥板的后方并且紧固在所述挡泥板上,并且所述第一配线在不贯通所述挡泥板的状态下在从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灯底座部之间通过的同时延伸到比所述挡泥板高的位置。
对于本布置结构,牌照灯安装于其上的灯底座部不是与挡泥板成一体,而是与尾灯的壳体部成一体。尾灯的上方紧固部在未插置挡泥板的状态下安装在车架上。灯底座部和牌照灯的重量以及由于这些重量而引起的载荷因此经由尾灯传递到车架。因此能降低挡泥板所需的强度并且能减轻挡泥板的重量。
此外,灯底座部与尾灯的壳体部成一体并且因此灯底座部和壳体部不必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由此能提高跨乘型车辆的组装便利性。另外,向牌照灯供电的第一配线在不贯通挡泥板的状态下在从挡泥板与灯底座部之间通过的同时延伸到比挡泥板高的位置。第一配线的排布因此与第一配线贯通挡泥板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对上述跨乘型车辆增加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所述灯座还包括牌照底座部,所述牌照底座部与所述壳体部成一体并且所述牌照安装于其上。
对于本布置结构,不仅灯底座部而且牌照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也与尾灯的壳体部成一体。因此能减小从牌照和牌照底座部施加至挡泥板的载荷。因此能进一步减轻挡泥板的重量。
所述跨乘型车辆还包括骑车者坐于其上的车座,所述车架包括配置在所述车座的下方的左右一对下框架和在所述后轮的上方从所述一对下框架中的一者延伸到所述一对下框架中的另一者的后横向部件,并且所述第一配线从所述后横向部件后方的空间通过。
所述跨乘型车辆还包括向所述尾灯供电的第二配线,并且所述第一配线和所述第二配线从所述后横向部件后方的空间通过。
所述跨乘型车辆还包括骑车者坐于其上的车座,所述车架包括配置在所述车座下方的左右一对下框架和在所述后轮的上方从所述一对下框架中的一者延伸到所述一对下框架中的另一者的后横向部件,所述挡泥板还包括紧固在所述车架上的中间紧固部,并且所述挡泥板的所述中间紧固部和所述灯座的所述上方紧固部紧固在所述后横向部件上。
对于本布置结构,挡泥板的中间紧固部和灯座的上方紧固部紧固在同一部件、也就是车架的后横向部件上。因此,与挡泥板的中间紧固部和灯座的上方紧固部紧固在分开的部件上的情况相比,能减少车架的部件数目。由此能进一步提高跨乘型车辆的组装便利性。
所述灯座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配线保持在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灯座之间的下保持部。
所述灯座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配线保持在比所述尾灯的光源高的位置处的上保持部。
对于本布置结构,保持第一配线的上保持部设置在尾灯处。上保持部将第一配线保持在比尾灯的光源高的位置处。第一配线因此能被引导到高位并且第一配线的一部分能配置在比挡泥板高的位置处。
所述跨乘型车辆还包括向所述尾灯供电的第二配线,并且所述上保持部除保持所述第一配线以外还保持所述第二配线。
对于本布置结构,尾灯的上保持部不仅保持向牌照灯供电的第一配线,而且保持向尾灯供电的第二配线。因此能在可靠地保持第一配线和第二配线的同时减少保持部的数目。此外,能使尾灯轻量化,这是因为能减少保持部的数目。
所述上保持部从所述灯座的上方紧固部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上方紧固部包括支承所述第一配线的上表面。
对于本布置结构,第一配线不仅由灯座的上保持部保持,而且由灯座的上方紧固部的上表面支承。由此能进一步降低第一配线相对于灯座的移动量。上方紧固部紧固在车架上并且因此与灯座的其它部分相比相对于车架移动的可能性低。上保持部从这种稳定的上方紧固部向上延伸。因此能可靠地限制第一配线相对于车架的移动。
所述灯座的上方紧固部包括供将所述灯座紧固在所述车架上的螺栓插入其中的贯通孔,所述灯座的所述下方紧固部包括供将所述灯座紧固在所述挡泥板上的螺栓插入其中的贯通孔,并且所述上方紧固部的贯通孔和所述下方紧固部的贯通孔沿相互不同的方向贯通所述灯座。
对于本布置结构,两个螺栓分别插入上方紧固部的贯通孔和下方紧固部的贯通孔中。上方紧固部和下方紧固部由此紧固在车架上。此外,上方紧固部的贯通孔和下方紧固部的贯通孔沿相互不同的方向贯通灯座。灯座由此在多个方向上被紧固并且因此能提高灯座相对于车架的紧固强度。
所述灯座还包括所述牌照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并且所述牌照底座部以在车辆后视图中与所述下方紧固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方紧固部的后方。
对于本布置结构,紧固在挡泥板上的灯座的下方紧固部在车辆后视图中与牌照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重叠。牌照底座部配置在下方紧固部的后方。下方紧固部因此在车辆后视图中由牌照底座部隐藏。将下方紧固部紧固在挡泥板上的螺栓因此在车辆后视图中由牌照底座部隐藏。螺栓和下方紧固部由此受到牌照底座部保护。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元件、特征、步骤、特性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踏板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该踏板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车架、挡泥板、尾灯和牌照灯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车架、挡泥板、尾灯和牌照灯的左侧视图。
图5是示出车架、挡泥板、尾灯和牌照灯的俯视图。
图6是尾灯的透视图。
图7是从已从其移除透明盖的尾灯的后方看去的视图。
图8是示出沿车辆中央的尾灯的竖直剖面的剖视图。
图9是从尾灯的前方看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基于以二轮摩擦托1在水平面上向前直行(其中转向手柄8配置在直行位置)的基准姿势坐在踏板摩托车1上的面向前方的骑车者的视点定义。左右方向对应于车辆宽度方向(踏板摩托车1的宽度方向)。车辆中央WO(参照图2)对应于从头管3的中心线通过且与后轮Wr的旋转中心垂直的竖直平面。除非给出特别提示,否则在下文中将说明处于基准姿势的踏板摩托车1。除非给出特别提示,否则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指踏板摩托车1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踏板摩托车1的左侧视图。图2是踏板摩托车1的俯视图。在图1中,使用粗虚线表示车架2。
如图1所示,作为跨乘型车辆的一个示例的踏板摩托车1包括使用外盖17覆盖的车架2。车架2包括向后方和上方延伸的头管3、从头管3向后方和下方延伸的下框架4和从下框架4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框架5。框架2还包括与一对下框架5连接的前横向部件6和在前横向部件6的后方与一对下框架5连接的后横向部件7。一对下框架5分别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左右两侧。前横向部件6配置在前轮Wf与后轮Wr之间,而后横向部件7配置在后轮Wr的上方。
踏板摩托车1包括由骑车者操纵的转向手柄8和可旋转地支承前轮Wf的前叉9。转向手柄8与作为前轮支承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前叉9联接。转向手柄8和前叉9可围绕与头管3的中心线对应的转向轴线相对于车架2枢转。当转向手柄8被操纵时,前轮Wf连同转向手柄8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枢转。踏板摩托车1由此转向。
踏板摩托车1包括可相对于车架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摆动单元11。摆动单元11包括产生使踏板摩托车1行驶的动力的发动机12和将发动机12的动力传递到后轮Wr的驱动机构13。摆动单元11经由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枢转轴14安装在车架2上。后轮Wr由摆动单元11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后轮Wr和摆动单元11可相对于车架2围绕枢转轴14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后减振器15的上端部安装在车架2上且后减振器15的下端部安装在摆动单元11的后端部上。
踏板摩托车1包括骑车者坐于其上的鞍型车座16。图1示出车座16设置有骑车者坐于其上的主座16a和乘客坐于其上的连座16b。车座16可以用于一个人。车座16配置在头管3的后方。车座16配置在一对下框架5的上方。车座16可由一对下框架5直接支承或可由一对下框架5间接支承。例如在车座16的下方配置有储存供给到发动机12的燃料的燃料箱。
外盖17包括配置在转向手柄8的前方和后方的手柄盖18、配置在头管3的前方的前盖19和分别配置在前盖19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前侧盖20。在前轮Wf的上方配置有前翼子板21。外盖17还包括分别配置在一对下框架5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下侧盖22和配置在一对下侧盖22的下端部之间的下盖23。
外盖17包括配置在头管3的后方的前内盖24和配置在前内盖24的后方的后内盖25。外盖17还包括配置在一对下框架5的上方的踏脚板28和配置在踏脚板28的上方的板盖29(参见图2)。外盖17在前后方向上在前内盖24与后内盖25之间限定骑车者的脚和腿配置于其中的放脚空间26。前内盖24对应于配置在骑车者的腿的前方的护腿板。
骑车者的脚放置在外盖17的平坦面27上。平坦面27可以是没有任何凹凸的平坦的表面或可以是设置有不会妨碍放脚的凹部或凸部(例如,约1至2cm的凹部或凸部)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正交于车辆中央WO的平坦面27的竖直剖面从该竖直剖面的右端水平地延伸到该竖直剖面的左端。平坦面27的竖直表面的各部分配置在相同高度处。
外盖17包括分别配置在一对下框架5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后侧盖30、配置在一对后侧盖30之间的后盖31以及配置在后轮Wr的上方和后方的挡泥板32。后侧盖3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车座16的下方。后盖31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后侧盖30的后方。相当于后翼子板的挡泥板32在侧视图中从后侧盖30向后方和下方延伸。
踏板摩托车1包括向前方发光的前照灯33和按照骑车者的操作而闪光的两个前闪光灯31。踏板摩托车1还包括向后方发光的尾灯35、按照骑车者的操作而闪光的两个后闪光灯36以及配置在挡泥板32的后方的照亮牌照38的牌照灯37。前照灯33和前闪光灯34比车座16配置在更前方。尾灯35、后闪光灯36和牌照灯37比后轮Wr的前端配置在更后方。
现在将说明阻挡从后轮Wr向上方飞散的砂砾和其它飞散物的挡泥板32。
图3是示出车架2、挡泥板32、尾灯35和牌照灯37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示出车架2、挡泥板32、尾灯35和牌照灯37的左侧视图。图5是示出车架2、挡泥板32、尾灯35和牌照灯37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挡泥板32包括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后轮Wr与车架2之间的上护板40和从上护板40向后方和下方延伸的后护板41。如图3所示,挡泥板32还包括从上护板40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方紧固部42、从后护板41向上方延伸的中间紧固部43以及在比中间紧固部43更靠后方的位置处从后护板41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方紧固部44。
如图5所示,上护板40在俯视图中与下框架5、后横向部件7和后轮Wr重叠。上护板40配置在下框架5和后横向部件7的下方。上护板40配置在后轮Wr的上方。后护板41在俯视图中与后轮Wr重叠。后护板41的后端部41r配置在后轮Wr的后方。
如图3所示,后护板41包括在前照灯35的灯座55安装在挡泥板32上的状态下在踏板摩托车1的后视图中位于灯座55的右侧、左侧和下侧的背面45、从背面45向前方凹进的凹部46以及从背面45向后方突出的突起47。中间紧固部43和后方紧固部44从凹部46的底面向上方延伸。灯座55嵌入凹部46中。突起47配置在比凹部46更靠后方和下方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突起47配置在牌照38的前方。突起47与牌照38的前表面的下部接触以支承牌照38。
如图3所示,前方紧固部42比中间紧固部43和后方紧固部44配置在更前方。中间紧固部43比后方紧固部44配置在更前方。中间紧固部43配置成比前方紧固部42和后方紧固部44高。后方紧固部44配置成比前方紧固部42低。一对前方紧固部42分别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左右两侧。中间紧固部43和后方紧固部44与车辆中央WO重叠。如下所述,后方紧固部44紧固在尾灯35的灯座55上。
一对前方紧固部4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一对撑条48的外侧。一对撑条48是车架2的一部分。一对撑条48分别焊接在一对下框架5上。一对撑条48配置在一对前方紧固部42之间。每个前方紧固部42都通过螺栓B1和螺母固定在撑条48上。
如图4所示,中间紧固部43配置在后横向部件7的下方支承部50的后方。下方支承部5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比下框架5更靠后方和下方的位置处。中间紧固部43从其后方与下方支承部50重叠。在此状态下,中间紧固部43通过两对螺栓B2和螺母N2(参见图8)紧固在下方支承部50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中间紧固部4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中间紧固部43的两个贯通孔H2a。下方支承部5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下方支承部50的两个贯通孔H2b。中间紧固部43的两个贯通孔H2a分别配置在下方支承部50的两个贯通孔H2b的后方。螺栓B2的轴部从后方插入中间紧固部43的贯通孔H2a和下方支承部50的贯通孔H2b中。两个螺母N2配置在下方支承部50的前方。中间紧固部43和下方支承部50在前后方向上由两对螺栓B2和螺母N2夹紧。中间紧固部43和下方支承部50由此被固定。
现在将说明尾灯35。
图6是尾灯35的透视图。图7是从已从其移除透明盖的尾灯35的后方看去的视图。图8是示出沿车辆中央WO的尾灯35的竖直剖面的剖视图。图9是从尾灯35的前方看去的视图。
尾灯35是包括尾灯部和后闪光灯部的后灯单元。如图6所示,尾灯35包括按照电力的供给而发光的三个光源51和52、保持三个光源51和52的灯座55以及配置在三个光源51、52和灯座55的后方的三个透明盖53和54。
如图7所示,三个光源51和52包括配置在车辆中央WO处的中央光源51以及分别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侧方光源52。中央光源51是尾灯35的光源。侧方光源52是后闪光灯36的光源。中央光源51和侧方光源52全都是电灯泡。中央光源51和侧方光源5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LED。
中央光源51插入沿前后方向贯通灯座55的壳体部61的中央孔61c。中央光源51的发光部配置在中央孔61c的后方。各侧方光源52插入沿车辆宽度方向贯通灯座55的壳体部61的侧方孔61s。各侧方光源52的发光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应侧方孔61s的外侧。三个光源51和52收纳在由灯座55和三个透明盖55限定的光源收纳室内。
如图6所示,三个透明盖53和54包括配置在中央光源51的后方的中央透明盖53和分别配置在一对横向光源52的后方的左右一对侧方透明盖54。一对侧方透明盖54分别配置在中央透明盖53的左右两侧。每个侧方透明盖54都包括配置在相应侧方光源52的后方的一部分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侧方光源52的外侧的部分。中央透明盖53和侧方透明盖54是与灯座55分开的部件并且安装在灯座55上。
如图8所示,灯座55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体化部件。灯座55包括配置在三个透明盖53和54的前方的上基座56和配置在上基座56的下方的下基座57。下基座5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上基座56短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比上基座56长。下基座57配置在挡泥板32的后方。下基座57与挡泥板32的凹部46嵌合。
灯座55包括配置在三个透明盖53和54的前方的壳体部61、牌照灯37安装于其上的灯底座部62和牌照38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63。灯座55还包括紧固在车架2上的左右一对上方紧固部65和紧固在挡泥板32上的左右一对下方紧固部64。
壳体部61保持三个光源51和52。壳体部61包括收纳中央光源51的发光部的中央壳体部61a。中央壳体部61a包括向后方开口的U形竖直截面。灯底座部62配置成比壳体部61低。牌照底座部63配置成比灯底座部62低。上方紧固部65从壳体部61向前方突出。下方紧固部64从牌照底座部63向前方突出。
灯底座部62包括从壳体部61向后方延伸的上表面62u、从上表面62u的左右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面62s以及从上表面62u的后缘向下方延伸的背面62b。如图7所示,灯底座部62包括在灯底座部62的背面62b开口的两个贯通孔H3和在灯底座部62的背面62b开口的配线孔62h。配线孔62h配置在两个贯通孔H3之间。
如图8所示,牌照灯37从后方与灯底座部62的背面62b重叠。将牌照灯37固定在灯底座部62上的两个螺栓B3分别从前方插入灯底座部62的两个贯通孔H3中。牌照灯37通过两个螺栓B3固定在灯底座部62上。向牌照灯37供电的第一配线71插入配线孔62h中。
牌照灯37包括按照电力的供给而发光的光源68、收纳光源68的灯罩69和将光源68的光透过至灯罩69下方的透光窗70。透光窗70在灯罩69的下表面处露出。光源68的光从透光窗70向下方照射。透光窗70配置在牌照38的上方。因此,当光源68发光时,牌照38被光源68的光照射。光源68是LED。光源68可以改为是电灯泡。
如图7所示,牌照底座部63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背面63b。牌照底座部63的背面63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牌照灯37长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壳体部61短。牌照38的前表面的上部被安置在牌照底座部63的背面63b上。在此状态下,牌照38由两对螺栓B3(参见图4)和螺母N4(参见图4)固定在牌照底座部63上。两个螺栓B4分别插入沿前后方向贯通牌照底座部63的左右一对贯通孔H4中。贯通孔H4在牌照底座部63的背面63b开口。贯通孔H4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槽。
如图8所示,一对下方紧固部64嵌合至挡泥板32的凹部46。下方紧固部64的末端部分由凹部46的底面支承。一对下方紧固部64分别配置在挡泥板32的一对后方紧固部44的左右两侧。后方紧固部44配置在灯座55的内部。后方紧固部44在后视图和侧视图中被灯座55隐藏(参见图4)。下方紧固部64由两对螺栓B5和螺母N5紧固在后方紧固部44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灯座55的一对下方紧固部64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分别贯通一对下方紧固部64的两个贯通孔H5。如图8所示,两个螺母N5安装在挡泥板32的一对后方紧固部44上。螺母N5是弹簧螺母,各自都包括向下方开口的U形板。灯座55的两个贯通孔H5分别与两个螺母N5的内螺孔重叠。螺栓B5的轴部插入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和螺母N5的内螺孔中。下方紧固部64由此固定在后方紧固部44上。
如图6所示,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配置在牌照底座部63的贯通孔H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将下方紧固部64固定在后方紧固部44上的螺栓B5的头部配置在牌照底座部63的前方。在车辆后视图中,螺栓B5的头部被牌照底座部63隐藏。类似地,在车辆后视图中,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被牌照底座部63隐藏。由此改善了踏板摩托车1的美观性。
如图8所示,上方紧固部65配置在比三个光源51和52高并且更在前方的位置处。上方紧固部65被安置在后横向部件7的上方支承部49上。上方支承部49配置在比后横向部件7的下方支承部50高并且更在前方的位置处。上方支承部49在侧视图中配置在下框架5的上方。一对上方紧固部65由两对螺栓B6和螺母N6紧固在上方支承部49上。
具体地,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被安置在后横向部件7的上方支承部49上。各上方紧固部65包括沿上下方向贯通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a。上方支承部49包括沿上下方向贯通上方支承部49的两个贯通孔H6b。一对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a分别配置在上方支承部49的两个贯通孔H6b的上方。螺栓B6的轴部从上方插入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a和上方支承部49的贯通孔H6b中。螺栓B6的轴部附接在配置于上方支承部49下方的螺母N6上。上方紧固部65由此固定在上方支承部49上。
如图8所示,向牌照灯37供电的第一配线71从牌照灯37向前方延伸。第一配线71插入沿前后方向贯通灯底座部62的配线孔62h中。第一配线71在上下方向上从灯座55的壳体部61与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之间通过。第一配线71还在上下方向上从灯座55的壳体部61与后横向部件7之间通过。第一配线71延伸到比后横向部件7和中央光源51高的位置。
第一配线71由设置于灯座55处的下保持部67和上保持部66保持。向尾灯35和后闪光灯36供电的第二配线72由上保持部66保持。亦即,上保持部66保持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两者。
下保持部67将第一配线71保持在挡泥板32与灯座55之间。下保持部67配置在牌照灯37与中央光源51之间的一定高度处。下保持部67配置在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的后方。下保持部67在中间紧固部43的后方与之分离。如图9所示,下保持部67限定沿上下方向贯通下保持部67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开口的U形沟槽。第一配线71嵌入下保持部67的沟槽中。第一配线71由此由下保持部67保持。
上保持部66从右侧的上方紧固部65(图9中在左侧的上方紧固部65)向上方延伸。如图8所示,上保持部66比设置在右侧的上方紧固部65中的贯通孔H6a配置在更后方。上保持部66限定沿车辆宽度方向贯通上保持部66并且向上开口的U形沟槽。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嵌入上保持部66的沟槽中。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由此由上保持部66保持。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还由右侧的上方紧固部65的上表面保持。
如图9所示,第二配线72是通过将多条配线捆束在一起而形成的线束。第二配线72包括与中央光源51连接的中央配线73和分别与一对侧方光源52连接的一对侧方配线74。第二配线72还包括包围中央配线73和一对侧方配线74的外管75以及与中央配线73和一对侧方配线74连接的连接器76。
中央配线73的一侧端部和侧方配线74的一侧端部配置在外管75的外部。中央配线73的一侧端部附接在中央配线51上。侧方配线74的一侧端部附接在侧方光源52上。中央配线73的一侧端部和侧方配线74的一侧端部配置在壳体部61的后方。中央配线73的另一侧端部和侧方配线74的另一侧端部附接在连接器76上。
如图8所示,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沿上下方向从后横向部件7的后方通过。如图5所示,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在俯视图中与后横向部件7重叠。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沿车辆宽度方向从右侧的下框架5的上方通过。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在俯视图中在右侧的下框架5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配线72的连接器76与电源如电池或发电机等连接。类似地,第一配线71与电源如电池或发电机等连接。
如上所述,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牌照灯37安装于其上的灯底座部62不是与挡泥板32成一体而是与尾灯35的壳体部61成一体。尾灯35的上方紧固部65在未插置挡泥板32的状态下安装在框架2上。灯底座部62和牌照灯37的重量以及由于这些重量而引起的载荷因此经由尾灯35传递到车架2。因此能降低挡泥板2所需的强度并且能减轻挡泥板32的重量。
此外,灯底座部62与尾灯35的壳体部61成一体并且因此灯底座部62和壳体部61不必分别安装在车架2上。由此能提高踏板摩托车1的组装便利性。另外,向牌照灯37供电的第一配线71在不贯通挡泥板32的状态下在从挡泥板32与灯底座部62之间通过时延伸到比挡泥板32高的位置。第一配线71的排布因此与第一配线71贯通挡泥板32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不仅灯底座部62而且牌照38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63也与尾灯35的壳体部61成一体。因此能减小从牌照38和牌照底座部63施加至挡泥板32的载荷。因此能进一步减轻挡泥板32的重量。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和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紧固在同一部件、也就是车架2的后横向部件7上。因此,与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和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紧固在分开的部件上的情况相比,能减少车架2的部件数目。由此能进一步提高踏板摩托车1的组装便利性。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保持第一配线71的上保持部66设置在尾灯35处。上保持部66将第一配线71保持在比尾灯35的三个光源51和52高的位置处。第一配线71因此能被引导到高位并且第一配线71的一部分能配置在比挡泥板32高的位置处。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尾灯35的上保持部66不仅保持向牌照灯37供电的第一配线71,而且保持向尾灯35供电的第二配线72。因此能在可靠地保持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的同时减少保持部的数目。此外,能使尾灯35轻量化,这是因为能减少保持部的数目。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配线71不仅由灯座55的上保持部66保持,而且由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的上表面支承。由此能进一步减小第一配线71相对于灯座55的移动量。上方紧固部65紧固在车架2上并且因此与灯座55的其它部分相比相对于车架2移动的可能性低。上保持部66从这种稳定的上方紧固部65向上延伸。因此能可靠地限制第一配线71相对于车架2的移动。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螺栓B5和螺栓B6分别插入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和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中。上方紧固部65和下方紧固部64由此紧固在车架2上。此外,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和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沿相互不同的方向贯通灯座55。灯座55由此在多个方向上被紧固并且因此能提高灯座55相对于车架2的紧固强度。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紧固在挡泥板32上的灯座55的下方紧固部64在车辆后视图中与牌照38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63重叠。牌照底座部63配置在下方紧固部64的后方。下方紧固部64因此在车辆后视图中被牌照底座部63隐藏。将下方紧固部64紧固在挡泥板32上的螺栓B5因此在车辆后视图中被牌照底座部63隐藏。螺栓B5和下方紧固部64由此能受到牌照底座部63的保护。
其它优选实施方式
尽管上面已经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种变更是可以的。
例如,后闪光灯36不必与尾灯35成一体,其可以是独立于尾灯35的部件。
牌照37安装于其上的牌照底座部63不必与灯座55的壳体部61成一体。
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中的至少一者不必从后横向部件7的后方通过。例如,第一配线71可从后横向部件7的前方或沿其侧方通过,或可插入沿上下方向贯通后横向部件7的贯通孔中。第二配线72同样如此。
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和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中的至少任一者可紧固在不同于后横向部件7的部件上。
挡泥板32的中间紧固部43可配置在后横向部件7的下支承部50的前方而不是后方。
保持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的上保持部66可从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向下方延伸。亦即,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不必由上方紧固部65的上表面支承。
上保持部66可保持第一配线71和第二配线72中的仅一者。
可从灯座55省略上保持部66和下保持部67中的至少一者。
灯座55的下方紧固部64不必在车辆后视图中被牌照底座部63隐藏。亦即,下方紧固部64在车辆后视图中可以是可见的。
跨乘型车辆不限于作为动力源的一个示例的发动机12可相对于车架2摆动的踏板式摩托车,而可以是动力源固定在车架2上的弯梁式摩托车。此外,跨乘型车辆不限于摩托车,而可以是包括不少于3个车轮的车辆、全地形车辆或雪地车。
上述布置结构中的两个以上布置结构可进行组合。
Claims (11)
1.一种跨乘型车辆(1),包括:
车架(2);
后轮(Wr),所述后轮在车辆侧视图中配置在所述车架(2)的下方;
挡泥板(32),所述挡泥板包括在车辆侧视图中配置在所述车架(2)与所述后轮(Wr)之间的部分和配置在所述后轮(Wr)的后方的部分;
尾灯(35),所述尾灯配置在所述挡泥板(32)的上方;
牌照灯(37),所述牌照灯照亮配置在所述挡泥板(32)的后方的牌照(38);和
第一配线(71),所述第一配线向所述牌照灯(37)供电;
其中,所述尾灯(35)包括光源(51)、灯座(55)和透明盖(53,54),所述光源向后方发光,所述灯座是与所述挡泥板(32)分开的部件并且保持和收纳所述光源(51),所述透明盖是与所述灯座(55)分开的部件,配置在所述光源(51)的后方,并且透过所述光源(51)的光,
所述灯座(55)包括
壳体部(61),所述壳体部向后方开口并且保持和收纳所述光源(51),
灯底座部(62),所述灯底座部与所述壳体部(61)成一体并且所述牌照灯(37)安装于其上,
上方紧固部(65),所述上方紧固部在未插置所述挡泥板(32)的状态下紧固在所述车架(2)上,和
下方紧固部(64),所述下方紧固部配置在所述挡泥板(32)的后方并且紧固在所述挡泥板(32)上,并且
所述第一配线(71)在不贯通所述挡泥板(32)的状态下在从所述挡泥板(32)与所述灯底座部(62)之间通过的同时延伸到比所述挡泥板(32)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灯座(55)还包括牌照底座部(63),所述牌照底座部与所述壳体部(61)成一体并且所述牌照(38)安装于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还包括:车座(16),骑车者坐在所述车座上;
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配置在所述车座(16)下方的左右一对下框架(5)和在所述后轮(Wr)的上方从所述一对下框架(5)中的一者延伸到所述一对下框架(5)中的另一者的后横向部件(7),并且
所述第一配线(71)从所述后横向部件(7)后方的空间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还包括:第二配线(72),所述第二配线向所述尾灯(35)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配线(71)和所述第二配线(72)从所述后横向部件(7)后方的空间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还包括:车座(16),骑车者坐在所述车座上;
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配置在所述车座(16)下方的左右一对下框架(5)和在所述后轮(Wr)的上方从所述一对下框架(5)中的一者延伸到所述一对下框架(5)中的另一者的后横向部件(7),
所述挡泥板(32)还包括紧固在所述车架(2)上的中间紧固部(43),并且
所述挡泥板(32)的所述中间紧固部(43)和所述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紧固在所述后横向部件(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灯座(55)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配线(71)保持在所述挡泥板(32)与所述灯座(55)之间的下保持部(6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灯座(55)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配线(71)保持在比所述尾灯(35)的光源(51)高的位置处的上保持部(6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还包括:第二配线(72),所述第二配线向所述尾灯(35)供电;
其中,所述上保持部(66)除保持所述第一配线(71)以外还保持所述第二配线(7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上保持部(66)从所述灯座(55)的上方紧固部(65)向上方延伸,并且
所述上方紧固部(65)包括支承所述第一配线(71)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灯座(55)的所述上方紧固部(65)包括贯通孔(H6a),将所述灯座(55)紧固在所述车架(2)上的螺栓(B6)插入该贯通孔中,
所述灯座(55)的所述下方紧固部(64)包括贯通孔(H5),将所述灯座(55)紧固在所述挡泥板(32)上的螺栓(B5)插入该贯通孔中,并且
所述上方紧固部(65)的贯通孔(H6a)和所述下方紧固部(64)的贯通孔(H5)沿相互不同的方向贯通所述灯座(5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型车辆(1),其中,所述灯座(55)还包括牌照底座部(63),所述牌照(38)安装在所述牌照底座部上,并且
所述牌照底座部(63)以在车辆后视图中与所述下方紧固部(64)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下方紧固部(64)的后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6553A JP2018058455A (ja) | 2016-10-04 | 2016-10-04 | 鞍乗型車両 |
JP2016-196553 | 2016-10-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91930A true CN107891930A (zh) | 2018-04-10 |
CN107891930B CN107891930B (zh) | 2019-10-18 |
Family
ID=5995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04292.5A Active CN107891930B (zh) | 2016-10-04 | 2017-09-29 | 跨乘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05637B1 (zh) |
JP (1) | JP2018058455A (zh) |
CN (1) | CN107891930B (zh) |
TW (1) | TWI63952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0788A (zh) * | 2018-09-14 | 2020-03-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0418B (zh) * | 2018-08-15 | 2023-07-14 | 肖远 | 电动滑板车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43149A (ja) * | 1983-12-29 | 1985-07-2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前カウリング取付構造 |
JPH11171079A (ja) * | 1997-12-15 | 1999-06-29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ベルト自動変速機冷却装置 |
CN201026939Y (zh) * | 2007-02-14 | 2008-02-27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灯组合结构 |
CN201026940Y (zh) * | 2007-02-15 | 2008-02-27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二合一牌照灯挡泥板 |
CN201040551Y (zh) * | 2007-03-30 | 2008-03-26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灯 |
US20100244493A1 (en) * | 2009-03-31 | 2010-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lamp assembly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EP2557025A1 (en) * | 2011-08-11 | 2013-02-13 | Honda Motor Co., Ltd. | Back part structure of body i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CN203623854U (zh) * | 2012-08-30 | 2014-06-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的后部结构 |
CN104203737A (zh) * | 2012-03-21 | 2014-12-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乘型车辆 |
CN104554557A (zh) * | 2013-10-22 | 2015-04-29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坐型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29921A (ja) * | 2004-04-23 | 2005-12-02 | Yamaha Motor Co Ltd | 線状部材保持構造 |
JP5246431B2 (ja) * | 2009-08-31 | 2013-07-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15223902A (ja) * | 2014-05-27 | 2015-12-14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TWM494108U (zh) * | 2014-09-05 | 2015-01-21 |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 車體線承托組件 |
-
2016
- 2016-10-04 JP JP2016196553A patent/JP2018058455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9-21 EP EP17192462.4A patent/EP3305637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1 TW TW106132392A patent/TWI639529B/zh active
- 2017-09-29 CN CN201710904292.5A patent/CN1078919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43149A (ja) * | 1983-12-29 | 1985-07-2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の前カウリング取付構造 |
JPH11171079A (ja) * | 1997-12-15 | 1999-06-29 | Suzuki Motor Corp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ベルト自動変速機冷却装置 |
CN201026939Y (zh) * | 2007-02-14 | 2008-02-27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灯组合结构 |
CN201026940Y (zh) * | 2007-02-15 | 2008-02-27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二合一牌照灯挡泥板 |
CN201040551Y (zh) * | 2007-03-30 | 2008-03-26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尾灯 |
US20100244493A1 (en) * | 2009-03-31 | 2010-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lamp assembly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
EP2557025A1 (en) * | 2011-08-11 | 2013-02-13 | Honda Motor Co., Ltd. | Back part structure of body i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CN104203737A (zh) * | 2012-03-21 | 2014-12-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跨乘型车辆 |
CN203623854U (zh) * | 2012-08-30 | 2014-06-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的后部结构 |
CN104554557A (zh) * | 2013-10-22 | 2015-04-29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坐型车辆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0788A (zh) * | 2018-09-14 | 2020-03-2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CN110920788B (zh) * | 2018-09-14 | 2021-08-1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3860A (zh) | 2018-04-16 |
JP2018058455A (ja) | 2018-04-12 |
TWI639529B (zh) | 2018-11-01 |
CN107891930B (zh) | 2019-10-18 |
EP3305637B1 (en) | 2019-11-13 |
EP3305637A1 (en) | 2018-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9252A (zh) | 车辆 | |
JP5371643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 |
JP5460526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 |
JP2009179242A (ja) | 車両の後部灯火装置 | |
CN107891930B (zh) | 跨乘型车辆 | |
ES2901985T3 (es) | Vehícul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 |
JP2014046763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 |
EP2138392B1 (en) | Motorcycle with a flasher unit | |
EP2974949B1 (en) | Saddle type vehicle | |
JP5196238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配線保持構造 | |
JP4848550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外装構造 | |
CN104554557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N110949575B (zh) | 跨骑型车辆 | |
US10150363B2 (en) | Scooter-type vehicle | |
CN101830259A (zh) |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 | |
US7744260B2 (en) | Straddle type vehicle having rear cover and l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light unit | |
CN111902334A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5624200B2 (ja) |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 |
EP2138390B1 (en) | Lamp and motorcycle | |
JP6244285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4554530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A2752077C (en) | Wiring structure of rear combination light | |
CN104554525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N112550535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内罩紧固结构 | |
JP2013086538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