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9833A -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9833A
CN107849833A CN201680041580.6A CN201680041580A CN107849833A CN 107849833 A CN107849833 A CN 107849833A CN 201680041580 A CN201680041580 A CN 201680041580A CN 107849833 A CN107849833 A CN 107849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element
wall
functional layer
section ba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15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9833B (zh
Inventor
A.库格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i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i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i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in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 E01F8/02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staining vegetation or for accommodating plants ; Embankment-type or crib-type noise barriers; Retaining walls specially adapted to absorb or reflect noise
    • E01F8/021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staining vegetation or for accommodating plants ; Embankment-type or crib-type noise barriers; Retaining walls specially adapted to absorb or reflect noise with integral support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 E01F8/0005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used in a wall type arrangement
    • E01F8/0011Plank-like elements

Abstract

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具有支柱(2,92,102,112),其中,分别在两个相邻的支柱(2,92,102,112)之间保持有多个相叠地布置的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侧(4)。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形状稳定的基体(5,35,45),该基体通过上侧(6)、下侧(7)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上侧(6)和下侧(7)的侧来形成。在基体(5,35,45)处在功能侧(3,33,43,73,83,93,103)处固定有植物的功能层(9)。壁(1)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10)。设置有灌溉装置(11),该灌溉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供应至功能层(9)。

Description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Feinstaubbelastung)的壁以及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隔音壁由竖直支柱构建,在所述竖直支柱之间分别布置有多个相叠地布置的消声元件。这种隔音壁例如由文件WO 2015/021999 A1已知。
也已知的是,使用苔藓来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文件WO 2010/133203 A1公开了一种防音元件,该防音元件具有起承载作用的型材,在所述型材处固定有适合于苔藓生长的面。防音元件具有用于适合于苔藓生长的面的灌溉设备。在此,用于灌溉设备的耗费是相对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即,创造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该壁简单地构建并且可快速且简单地装配。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说明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该功能元件简单地构建并且可快速且简单地装配。
该任务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来解决。关于功能元件,该任务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来解决。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具有支柱,在所述支柱之间分别布置有多个相叠地布置的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在此,支柱优选地近似竖直地布置。然而,支柱也可斜倾地布置。功能元件具有形状稳定的基体,该基体通过上方承载型材、下方承载型材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上方承载型材和下方承载型材的连接元件来形成。在基体的至少一个功能侧处固定有植物的功能层。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植物的功能层的灌溉,设置成,该壁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并且灌溉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引导至功能层。由此实现简单的构建。在此,收集装置可设置成用于多个功能元件,并且所收集的水可被传递到各个功能元件处。然而也可设置成,每个功能元件具有收集装置。有利地,可完全取消附加的灌溉装置或仅仅在需要的情况下例如通过给收集装置填充以水或浇灌功能层来进行附加的灌溉,从而该壁本身在没有耗费的器件的情况下足以进行灌溉。功能元件的基体有利地构造为盒或框架。通过使基体形状稳定地构造,在基体的内部空间中不需要承载结构或类似物,从而内部空间完全作为功能空间来供使用,例如用于针对功能层的衬底层和/或用于防音措施。
植物的功能层有利地是苔藓层。然而也可使用由其它植物、例如景天构成的层作为功能层。植物的功能层结合细微粉尘。同时CO2被结合,从而空气品质得到改进。此外,植物的功能层促使声音降低。
有利地,收集装置构造为雨收集沟槽。在此,雨收集沟槽的侧壁尤其形成向下漏斗形地逐渐变小的横截面。雨收集沟槽可简单地集成在基体的上侧处。在此,收集装置有利地沿着上方功能元件的上侧延伸。在此,收集装置可设置为贯通的雨收集沟槽,该雨收集沟槽在支柱上延伸。尤其在带有较少雨量时可通过在雨收集沟槽的至少一个部位处将雨收集沟槽填充以水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整个壁的灌溉。然而也可设置成,收集装置分别仅仅布置在上方功能元件中的一个的上侧处并且被壁的支柱打断。由此实现简单的构建。雨收集沟槽的沟槽形状结合功能元件的相应地设计的下侧允许功能元件沿垂直于通过支柱撑开的平面的方向的形状配合的连接。
可设置成,在所有功能元件的上侧处布置有收集装置。下方功能元件的上侧没有暴露于雨,从而收集装置此处可为无功能的,只要收集装置没有侧向地延伸出去超过基体。当在所有功能元件处构造有收集装置时,所有功能元件可相同地构造。由此实现简单的构建,并且同时使壁的建立变得简单,因为所有待装配的功能元件是相同的。上方功能元件的多余的收集的水有利地从灌溉装置传递到一个或多个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处。为了可收集大量的水,尤其设置成,收集装置侧向地突起超过功能元件。有利地,收集装置超过功能元件的纵向侧的突出尺寸(Überstand)在此从上向下增加。由此可实现所有功能层的均匀灌溉。
当连接上方承载型材和下方承载型材的连接元件是功能元件的背离功能侧的纵向侧时,得出一种简单的设计。由此,纵向侧形成功能元件的背壁。该壁有利地是防噪音壁,并且在功能元件的背离功能层的侧处形成空心空间。已显示出,通过在背离功能侧的侧处的附加的空心空间实现改进的防噪音作用,因为声音在衬底层上进入到空心空间中、在纵向侧处被反射并且被衬底层进一步减弱。也可设置成,连接上侧和下侧的纵向侧是功能侧。也可在相对而置的纵向侧处设置有两个功能侧。
然而也可设置成,上侧和下侧通过至少一个在支柱处伸延的横向侧相互连接。基体在该情况下有利地构造为框架,例如类似地窗框架。这样的基体有利地由挤压型材或挤拉成型的型材构建。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可直接集成到型材中。框架可在一个或两个纵向侧处具有功能层。
有利地,收集装置侧向地伸出超过功能侧和基体。在此,收集装置有利地从功能侧出发斜倾地向上伸延,从而声音斜倾地向下相对地面被反射。由此使隔音得到改进。特别有利地,在收集装置的下侧处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吸收声音的层有利地粘接到收集装置处。然而其它的固定也可为有利的。带有如下形状稳定的框架的收集装置的构建尤其可为有利的,在该框架中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并且该框架的上侧用于收集雨水。
有利地,该壁包括遮阳装置。通过遮阳装置减少植物的功能层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的干透(Austrocknung)。有利地,遮阳装置至少部分地通过收集装置来形成。遮阳装置可例如通过雨收集装置的倾斜的侧壁来形成,所述侧壁突起超过功能元件的纵向侧。通过倾斜的侧壁的超过功能元件的纵向侧的延长,同时使所收集的雨水量增大。附加地,也可设置有用于雨收集沟槽的遮阳部,该遮阳部例如可构造为对雨收集沟槽在其中间区域中进行遮盖的顶盖,以便保护雨收集沟槽免于由于太阳照射的干透。
优选地,在遮阳装置处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在此,遮阳装置有利地从基体出发斜倾地向上伸延。吸收声音的层有利地相应于在上面对于收集装置所描述的吸收声音的层来构造和固定。
有利地,下方功能元件具有用于雨水的流出沟槽。在此,流出沟槽有利地集成到基体的下方承载型材中。经由流出沟槽可将从功能层中洗掉的、经结合的细微粉尘清除到下水道系统中。也可设置成,雨水可经由流出沟槽向下流出到地面中。
有利地,功能元件的下方承载型材伸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的上方承载型材中,并由此使上方功能元件沿至少一个相对于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的方向进行定位。由此,经由承载型材可同时实现功能元件彼此的简单的定位。由此得出简单的构建。在此,在上方承载型材与下方承载型材之间可布置有收集装置的区段,该收集装置的轮廓有利地相应于承载型材的轮廓。
为了实现改进的灌溉或较大的或较小的太阳照射,可设置成,功能层相对于垂线倾斜地布置在壁处。在此优选地,整个功能元件相对于垂线倾斜地布置。这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壁的支柱的斜倾位置来实现。然而也可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功能元件斜倾地布置在支柱处。在此,功能元件相对于支柱的倾斜能够是可调整的。该调整可手动地进行。然而也可设置成例如取决于太阳照射和/或雨量进行自动调节。可设置成,所有功能元件是可共同调节的。然而也可为有利的是,对于每个功能元件可单个地调整倾斜。
可为有利的是,该壁具有开口,空气可流动通过所述开口。这些开口可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来形成,即替代各个功能元件仅仅将带有功能元件的外部尺寸的框架布置在壁处。也可设置成,该壁通过各个相互分离的壁区段来形成,所述壁区段分别相对于壁的纵向方向倾斜,从而在朝向壁的俯视图中得出壁的百叶窗状的伸延。该壁区段可例如相对于道路边缘斜置。在此,例如每个壁区段可通过两个支柱以及布置在这两个支柱之间的功能元件来形成。在功能元件彼此的百叶窗状的斜置的情况下,在功能元件之间也形成开口,空气可流动通过所述开口。由此,使功能层藉由细微粉尘负载的空气的流入得到改进,并由此使细微粉尘负载减小。
有利地,该壁具有用于加热功能层的加热设备。植物的功能层在低温的情形中、尤其在冰点的范围内是没有活性的。为了在低温的情形中也实现细微粉尘负载的减小,设置成,在低温的情形中加热功能层。在此,该加热仅仅进行直到以下温度,在该温度下功能层是有活性的,尤其加热直到稍稍超过冰点的温度。加热设备有利地通过织物材料形成。这种织物在低电流流动的情况下被稍微加热。织物材料有利地布置在功能层与衬底层之间,从而实现功能层的有效加热。用于加热设备的运行的能量能够以有利的设计通过光伏来获取。为此,一个或多个光伏元件有利地布置在壁处、尤其布置在收集装置或遮阳装置处。
当多个功能元件形成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时,得出有利的构建。该壁可例如安置在道路处或铁道处。然而也可设置成,单独地使用各个功能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功能元件可固定在存在的防噪音壁处、例如固定在道路或铁道处。在其它元件处的、例如在房屋立面(Fassade)处的、在护栏处的、在隧道壁处或类似物处的固定也可为有利的。通过使功能元件具有形状稳定的基体并由此是本身承载的并且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从而不必设置到水供给部处的联接,使得各种使用方案是可行的。功能元件减小细微粉尘负载并且同时改进防音。附加地,存在的壁、房屋立面或类似物的形象得到改进。
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功能层的承载结构,藉由该承载结构使功能层保持在基体处。有利地,衬底层保持在基体中,在该衬底层处布置有功能层。衬底层有利地用于所收集的雨水的存储及传递。通过将功能层布置在衬底层处,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功能层的灌溉。已显示出,衬底层也促使噪音降低,从而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同时用作防噪音壁。有利地,衬底层本身形成用于功能层的承载结构并且固定功能层的位置。在此,衬底层可由多个层构成,这些层可不同地构建。在此,衬底层尤其在内部的、相对于功能层间隔开的层中不必是形状稳定的,而是也可由松散物或类似物构成,该松散物或类似物通过适当的器件保持在位置中。然而也可设置成,设置有附加的或备选的用于功能层的承载结构。例如植物的功能层可直接被施覆在承载结构、例如无纺布或类似物上。格栅或类似物也可设置为承载结构,其可布置在功能层的背离衬底层的侧处。
有利地,在基体的上方承载型材和下方承载型材处布置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固定衬底层。在此,保持件有利地布置在基体的内部空间中。当至少一个保持件构造在挤压型材、挤拉成型的型材或有棱的板材处时,得出简单的构造。由此,保持件可简单地且经济地制成,并且同时提高功能元件的稳定性。在此,保持件可通过单独的型材形成或构造在总归存在的型材处,所述型材有利地形成基体。在此,型材可由塑料、尤其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或由金属、尤其由铝构成。
衬底层有利地被划分成多个区段。各个区段可有利地单个地替换。由此可使用于衬底层的各个区域的替换的耗费保持成较小。有利地,功能层本身固定在衬底层处,尤其向内生长到该衬底层中。由于将衬底层及由此同样功能层划分成多个区段,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功能层的不同的区域的不同的种植。
为了防止所收集的雨水过快地通过整个衬底层向下流动,从而仅仅使功能元件的下方区域被灌溉,有利地设置成,灌溉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闭锁层,所述至少一个闭锁层阻止水从功能元件的上侧穿通至下侧。有利地,设置有至少一个蓄水器,所述至少一个蓄水器临时存储所收集的雨水。有利地,蓄水器与衬底层处于接触中,从而衬底层可从蓄水器中吸出水,并且将其输送到处于蓄水器之上的区域中。有利地,闭锁层构造在蓄水器处。蓄水器有利地沟槽形地构造,并且沟槽的底部形成闭锁层。
附图说明
在下面根据附图来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的透视图示,
图2示出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的功能元件的透视图示,
图3示出图2中的功能元件的收集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示出功能元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示出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的一种实施例的透视视图,其中,收集装置未示出,
图6示出图5中的带有收集装置的壁的透视视图,其中,支柱未示出,
图7示出穿过图6中的壁的剖面,
图8示出图6中的壁的功能元件的透视视图,
图9示出朝图6中的壁的收集装置的局部透视俯视图,
图10示出穿过图8中的功能元件的剖面,
图11示出图10中的在上方承载元件的区域中的局部放大图示,
图12示出图10中的在下方承载元件的区域中的局部放大图示,
图13和14示出穿过功能元件的实施例的剖面,
图15和16示出针对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7示出朝向壁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1。在实施例中,壁1同时也用作为防噪音壁。壁1由支柱2构建,所述支柱彼此以有规律的间距布置。支柱大约竖直地取向并且锚固在地面中。有利地,支柱2构造为I形载体。功能元件3保持在支柱2之间。在此,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功能元件3分别相叠地布置。如果支柱2构造为I形载体,则功能元件3有利地伸到I形载体的纵向槽中,并由此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支柱2处。功能元件3在所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具有略长的、矩形的外形。壁1安置在道路30处。为了减小尤其在交通繁忙的道路处以高浓度出现的细微粉尘,功能元件3具有功能层9,该功能层布置在面向道路30的侧处。功能层9是植物的功能层,在本实施例中,是苔藓层。然而也可使用其它的例如由景天(Sedum)构成的植物的功能层9。植物的功能层9结合来自空气的细微粉尘。同时,功能层9促使二氧化碳的结合。也显示出,通过功能层9进行噪音降低。为了对功能层9进行灌溉,壁1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10。收集装置10布置在壁1的上侧处、也就是说布置在壁1的在装入位置下布置在上方的侧处。然而,收集装置10也可侧向地伸出超过功能层9。
图2详细地示出功能元件3的设计。特别有利地,所有功能元件3相同地构造,从而产生壁1的简单的制造和简单的构建。如图2所示出的,功能元件3具有基体5,该基体形状稳定地构造。基体5具有布置在功能元件3的上侧处的上方承载型材6、布置在功能元件3的下侧处的下方承载型材7、以及连接上方承载型材6和下方承载型材7的纵向侧8。纵向侧8形成功能元件9的背离道路30的背侧。该上侧是在装入位置下布置在上方的侧,并且该下侧是在装入位置下布置在下方的侧。在背离纵向侧8的、面向道路30的侧处,功能元件3具有功能侧4,在该功能侧处布置有功能层9。在本实施例中,基体5不延伸到功能层9的区域中。由此,基体5在横截面中具有近似C形的外形。相邻于上方承载型材6,在基体5中布置有上方保持件17。相邻于下方承载型材7设置有下方保持件18。在基体5中布置有衬底层13,该衬底层在基体5的厚度的大部分上以及基本上在其整个高度上延伸。衬底层13保持在保持件17和18之间。保持件17和18由基体5固定并且具有桥接部27,所述桥接部大约竖直向下或向上伸。衬底层13伸到保持件17,18的各两个桥接部27之间。
收集装置10构造为雨收集沟槽20,在该雨收集沟槽的底部中设置有灌溉开口12,通过该灌溉开口所收集的雨水可逾越到在基体5的内部空间中布置在灌溉开口12下方的衬底层13中。灌溉开口12可例如圆形地或略长地构造。有利地,适当地选择灌溉开口12的数量和大小。如图2所示出的,衬底层13在本实施例中被两个闭锁层14打断。其它数量的闭锁层14也可为有利的。在本实施例中,闭锁层14在支柱2之间水平地伸延。闭锁层14阻止水从上方承载型材6穿通衬底层13至下方承载型材7。闭锁层14构造在横截面中大约H形的型材处。在本实施例中,闭锁层14是不透水的。型材的中间的桥接部形成闭锁层14,该闭锁层阻止雨水在朝着下侧17的方向上通流(Durchfluss)。侧向的桥接部贴靠在衬底层14的外侧处并且连同中间的桥接部形成蓄水器21,衬底层13中的雨水可被收集在该蓄水器中。闭锁层14的侧向的桥接部的上棱边形成溢流棱边23和24,经由所述溢流棱边可使多余的雨水向下流走。在此,溢流棱边24相邻于功能层9布置,并且溢流棱边23相对于纵向侧8有间距。溢流棱边23和24关于相关联的闭锁层14的位置确定了多少水可被收集在蓄水器21中。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蓄水器21。然而,其它数量的蓄水器21也可为有利的。有利地,与衬底层13相匹配地适当地选择蓄水器21和闭锁层14的数量和间距。在此,下方蓄水器21构造在下方保持件18处。衬底层13的每个区段以其下方区域伸到蓄水器21中。由此,可使存储在蓄水器21中的水由衬底层13向上抽吸。闭锁层14彼此的竖直间距有利地如此选择,使得衬底层13中的毛细作用足够大,以将水抽吸直到近似至处于其上的闭锁层14,以便实现功能层9的均匀润湿。
有利地,衬底层13的各个通过闭锁层14相互分离的区段可单个地替换。为此,衬底层13的处于溢流棱边24或桥接部27后方的各个区段可被拉出并且通过衬底层13的新的区段来替换。也可为有利的是,将衬底层13备选地或附加地划分成多个彼此并排的区段,这些区段可单个地替换。在衬底层13划分成多个区段的情况下,可行的是通过衬底层13的不同种植的区段的组合来以简单的方式将不同的功能层9、例如不同的苔藓进行组合。
在图2中也示意性地画入加热设备31,该加热设备可设置成用于加热功能层9。在低温下、尤其在冰点之下,如苔藓或类似物之类的植物是没有活性的或几乎没有活性。为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也实现细微粉尘负载的有效减小,可设置有加热设备31,以便将功能层加热至以下温度,在该温度下植物是有活性的。加热设备有利地布置在功能层9与衬底层13之间。加热设备有利地是织物,该织物在小电流穿过织物的情况下得到加热。为了提供所需要的电压设置有电压源32,该电压源的布置和设计在图2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所需要的电能能够以特别有利的设计通过光伏元件来提供,所述光伏元件布置在壁1的上侧处,尤其布置在遮阳元件19处。然而,加热设备31也可联接到其它的电压源32处。
在上方承载型材6处构造有收集装置10。灌溉开口12连同衬底层13、蓄水器21和闭锁层14形成用于功能层9的灌溉装置11。
如图2示意性地表明的,在雨收集沟槽20处可构造有遮阳装置19。遮阳装置19可通过侧向地伸出超过基体5和功能层9的板材来形成,该板材处于相对雨收集沟槽20的倾斜的侧壁的延长部中,或可相对于该延长部倾斜,并且该板材至少部分地遮蔽功能层9。优选地,遮阳装置19布置在功能侧4上方。在相对而置的纵向侧8处有利地未设置遮阳装置19。在此,遮阳装置19可捕获雨水并且将其导引至雨收集沟槽20。遮阳装置19由此形成收集装置10的一部分。
如图2示出的,承载型材6和7由有棱的板材25形成。保持件17和18有利地形成为优选地由铝或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构成的挤压型材(Strangpressprofil)或挤拉成型的型材(pultrudiertes Profil)。然而,承载型材6和7也可为挤压型材或挤拉成型的型材。纵向侧8通过板材29来形成。在板材29与衬底层13之间构造有空心空间15。在本实施例中,衬底层13相对于形成纵向侧8的板材29具有以下间距,该间距在衬底层13的每个部位处大小相同。空心空间15用于改进防噪音特性。为了在壁1的结构宽度小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大的衬底层13,纵向侧8处的板材29也可贴靠在衬底层13处。
在功能层9处,基体5具有开口,该开口在功能元件3的功能侧4的大部分上延伸。功能层9、即苔藓层由此可自由接近地安放在布置在基体5的内部中的衬底层13上。然而也可设置成,功能层9被宽网眼的网或格栅或带有大开孔(Lochung)的孔板材来遮盖,以便改进功能层9的固定和/或以便遮蔽功能层9并且避免功能层9的过度干燥。在下方保持件18处,相邻于衬底层13在桥接部27处构造有保持件18处的溢流棱边23,经由该溢流棱边保持件18处的所收集的水可离开衬底层13流动到流出沟槽22中。在本实施例中,流出沟槽22构造在下方保持件18处。然而,流出沟槽22也可构造在下方承载型材7处。
如图2示出的,雨收集沟槽20的侧壁的倾斜大约相应于下方承载型材7的侧壁的倾斜。由此,功能元件3可如此相叠地堆叠,使得上方功能元件3的下方承载型材7分别伸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3的构造在上方承载型材6处的收集装置10中。承载型材6和7由此促使功能元件3彼此沿垂直于功能层9的方向的形状配合的定位。承载型材6和7由此形成槽-弹簧-型材。
图3详细地示出用于雨水的收集装置10的设计。功能元件3的上方承载型材6在其上侧处具有两个漏斗形地相对彼此倾斜的侧壁26。侧壁26的间距在此向下减小。侧壁26连同底部28形成雨收集沟槽20。在底部28处有利地设置有大量灌溉开口12。遮阳装置19如此布置,使得打到遮阳装置19上的雨流到雨收集沟槽20中。由此,遮阳装置19形成收集装置10的一部分。相对于收集装置10和灌溉装置11附加地,也可设置有尤其通过功能层6的附加的浇灌(Gießen)或通过将水充入到雨收集沟槽20中所实现的主动灌溉。优选地,为了进行主动灌溉,将水例如从布置在壁1的下侧处的水盆中向上泵送至收集装置10。在此,也可将水供应给一些或所有另外的处于其下的收集装置10。多余的水有利地被向下导引并且收集在水盆中。
有利地,在遮阳装置19的下侧处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16,该吸收声音的层在图3中示意性示出。由于遮阳装置19的倾斜,声音在遮阳装置19处可在朝着道路30的方向上(图1)反射。通过吸收声音的层16可进一步改进壁1的防音特性。吸收声音的层16可例如粘结或以其它适当的方式固定在遮阳装置19处。也可设置成,遮阳装置19根据箱盒的类型来构建,层16的吸收声音的材料保持在该箱盒中。吸收声音的层16可例如是多孔垫或类似物。吸收声音的层16的每个其它的设计也可为有利的。
图4示出功能元件33的一种实施例。在此,功能元件33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功能元件3的设计。功能元件33与功能元件3的区别在于基体35的构建。功能元件33具有基体35,该基体构造为类似于窗框架的、闭合的、大约矩形的框架。基体35由上方承载型材36和下方承载型材37构建,它们经由两个侧杆柱38相互连接。侧杆柱38在功能元件33的横向侧39处伸延。在此,侧杆柱38在已装入的状态下相邻于支柱2布置并且有利地部分地在支柱的容纳部中伸延。支柱2有利地由侧向地敞开的I形载体形成,并且侧杆柱38至少部分地在I形载体中伸延。功能层9可布置在基体35中或布置在基体35上。有利地,功能层9在此布置在衬底层13处,该衬底层保持在基体35中。有利地,用于衬底层13的保持件17和18集成到承载型材36和37中。收集装置10、遮阳装置19和/或流出沟槽22也可有利地集成到承载型材36和37中。功能元件33的承载型材36,37和侧杆柱38有利地构造为挤压型材或挤拉成型的型材。在此,挤压型材可有利地由铝或由玻璃纤维增强的(GFK)或碳纤维增强的(CFK)塑料构成。
图5示出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41的一种实施例。壁41具有两个支柱2,六个功能元件43相叠地布置在这两个支柱之间。支柱2构造为I形型材,并且功能元件43在支柱2的槽形纵向侧中受引导。功能元件43分别具有上方承载型材6和下方承载型材7。在此,在所有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元件。在此,功能元件43的下方承载型材7分别伸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43的上方承载型材6中。如图6示出的,承载型材6和7形成沿垂直于壁41的平面的方向的形状配合的连接。承载型材6和7根据槽-弹簧-型材的类型来构造。这也可在图6中看出。图6示出没有前方支柱2的壁41。在图6中示出用于收集壁41的雨水的收集装置50。收集装置50在图5中未示出。收集装置50包括大量捕获元件51至57。两个捕获元件51布置在上方功能元件43处。两个捕获元件52设置在上方功能元件43的下侧处。捕获元件53至57分别布置在处于所述前方功能元件下方的功能元件43的下侧处。
如图6也示出的,针对每个功能元件43分别设置有三个闭锁层44。在此,下方闭锁层44相邻于下方承载型材7布置。功能元件43的各个通过闭锁层44分离的区段62可有利地单个地替换。
如图7示出的,上方捕获元件51相对于功能元件43的基体45的外侧具有突出尺寸a。处于所述捕获元件51下方的捕获元件52具有突出尺寸b,处于所述捕获元件52下方的捕获元件53具有突出尺寸c,处于所述捕获元件53下方的捕获元件54具有突出尺寸d,处于所述捕获元件54下方的捕获元件55具有突出尺寸e,处于所述捕获元件55下方的捕获元件56具有突出尺寸f且下方捕获元件57具有突出尺寸g。如图7示出的,突出尺寸a至g从捕获元件51直到捕获元件57连续地增加。由此,在下方捕获元件57中仍可充分地收集雨水。下方捕获元件57布置在壁41的下侧处,并且有利地用于将所收集的且从功能层9中由雨冲刷出的细微粉尘供应给下水道系统(Kanalisation)。为此,在壁41的下侧处构造有流出沟槽42,该流出沟槽将所收集的水有利地供应给下水道系统。捕获元件51至56在该处布置有功能层9的壁41的侧处同时形成用于功能层9的遮阳部。
在捕获元件51至57的下侧处也可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16,如图7中示意性地针对捕获元件51所示出的。吸收声音的层16优选地布置在壁41的以下侧处,在该侧处也布置有功能层9。
为了对功能层9进行主动灌溉,有利地设置有蓄水器,水从该蓄水器中泵送至壁41的上侧、尤其泵送到上方捕获元件51中。优选地将下方捕获元件57设置为蓄水器。有利地,下方捕获元件57可为此盆形地构造。然而,用于主动灌溉的蓄水器的其它的构造方案也可为有利的。通过使所收集的水为了进行主动灌溉被向上泵送,形成回路。也可设置成,水被泵送到另外的捕获元件52至56中的一些或所有捕获元件中。
如图8在功能元件43的实施例处所示出的(在该功能元件的上侧处布置有捕获元件55),各两个捕获元件55经由雨收集沟槽60相互连接。这也可在图9中看到。雨收集沟槽60被放入到上方承载型材6中并且由有棱的板材构造。功能元件43由此可相同地构造并且仅仅通过分别相叠地布置的功能元件43与布置在壁41的上侧和下侧处的捕获元件51至57之间的这一设计来区别。
图8也示出三个闭锁层44的布置。这三个闭锁层44彼此以竖直间距h布置。在此有利地,上方承载型材6与处于其下的闭锁层44之间的间距以及相叠地布置的闭锁层44之间的间距h是相同的。间距h可例如处于10cm至1m的范围中、尤其处于15cm至50cm的范围中,例如处在大约20cm中。如图8也示出的,在功能元件43的横向侧处相邻于功能层9在两个侧处分别布置有加固杆柱46。在图8中可看到加固杆柱46中的仅仅一个。加固杆柱46连接上方承载型材6和下方承载型材7,并且连同承载型材6和7以及连同纵向侧8形成功能元件43的基体45。如图8也示出的,相邻于闭锁层44分别设置有溢流部47,蓄水器48布置在该溢流部下方。在下面更详细地阐释溢流部47和蓄水器48的设计。
如图9示出的,在支柱2与功能元件43之间设置有中间层49,所述中间层可用于使功能元件43无间隙地固定在支柱2处。在图9中示例性地示出捕获元件51。另外的捕获元件52至57有利地相同地构造并且分别与雨收集沟槽60单件式制成,该雨收集沟槽将两个布置在一个高度上的捕获元件51至57连接。雨收集沟槽60在形状和大小方面有利地大约相应于上方承载型材6的上侧并且被放入到该上方承载型材中。雨收集沟槽60具有开口12。相应的开口12设置在处于其下的承载型材6中,从而聚集在雨收集沟槽60中的雨水可流动到基体45的内部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雨收集沟槽60不是构造在上方承载型材6处,而是单独地并且单件式地与捕获元件构造。
如图10示出的,功能元件43具有上方保持件67和下方保持件68。上方保持件67在基体45中相邻于上方承载型材6布置,并且下方保持件68在基体45中相邻于下方承载型材7布置。衬底层13在保持件67和68之间延伸。在此,保持件67和68相对于功能层9具有水平的间距,也就是说相对于功能层9移回到基体45中。在闭锁层44处,在面向功能层9的侧处分别构造有竖直的桥接部61,该桥接部具有溢流棱边64。竖直的桥接部61连同溢流部47形成蓄水器21。衬底层13的区段分别伸到蓄水器21中,从而使得所收集的水可由衬底层13从蓄水器21中向上抽吸。相应的蓄水器21也构造在下方保持件68处。桥接部61相对于功能层9具有水平的间距i。由此桥接部61的材料不与功能层9产生接触。当桥接部61由金属构成时,这尤其被视为有利的。衬底层13延伸到桥接部61与功能层9之间的区域中,从而功能层9有利地近似在功能元件43的整个高度上布置在衬底层13处。
在桥接部61处构造有溢流棱边64,经由该溢流棱边水可从蓄水器21中流动到衬底层13的相邻于功能层9布置的区域中。溢流部47构造为弯曲的、倾斜地布置的板材,该板材在向上伸的、布置在空心空间15中的纵向棱边处形成溢流棱边63。水也可经由溢流棱边63从蓄水器21中流出。经由溢流棱边63和64相对于闭锁层44的竖直的间距,可调整在蓄水器21中待收集的水量。在溢流部47的下方,蓄水器48布置在形成于衬底层13与纵向侧8之间的空心空间15中。蓄水器48有利地构造为弯曲的板材并且存储溢流的水,以便使水缓慢地给出到衬底层13的处于该蓄水器下方的区域处。为此,蓄水器48有利地具有大量未示出的开口。经由闭锁层44以及溢流部47、63和64实现衬底层13从上向下的瀑布状灌溉。在保持件68处构造有溢流棱边64,通过该溢流棱边使水可流动到下方承载型材7中。最下方的功能元件43的下方承载型材7有利地形成流出沟槽42。经由有利地同样具有开口的流出沟槽42使水给出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43的上方承载型材6中。也可设置成,流出沟槽在衬底层13的下方区域的侧向布置。
如图10也示出的,衬底层13被划分成三个相叠而置的区段62。区段62可有利地具有5cm至20cm的高度。有利地,衬底层13也沿纵向方向被划分成多个区段。衬底层13的每个区段62在其上侧处以及在其下侧处分别具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缝口58,闭锁层44的溢流棱边64或保持件67或68接合到该缝口中。由此,区段62可单个地取出并且通过衬底层13的新的区段62来替换。为此,新的区段62联结在溢流棱边64或保持件67或保持件68处。
在本实施例中,在衬底层13与功能层9之间设置有示意性地示出的加热设备31,该加热设备有利地构造为织物材料。加热设备31经由图10中示意性示出的、布置在捕获元件55的上侧处的光伏元件34来供给以能量。在本实施例中,仅仅在面向功能层9的捕获元件55处布置有光伏元件34。然而,根据所需要的面积也可在相对而置的捕获元件55上布置有光伏元件34。在另外的捕获元件51至54和56,57上、尤其在没有通过处于其上的捕获元件51至56遮蔽的区域中也可布置有光伏元件34。加热设备31将在其中功能层9没活性的温度的情形中的功能层9加热到在其中功能层9有活性的温度上。加热设备31也可经由电池、蓄电池、电网或其它的适当的能量源来供给以能量。能量源、尤其至少一个光伏元件34也可设置成用于给灌溉装置11、尤其灌溉装置11的电泵供给以能量。
如图11示出的,雨收集沟槽60与捕获元件55单件式地由有棱的板材构造。上方承载型材6由板材25构造,并且保持件67在本实施例中同样构造为有棱的板材。板材例如通过铆钉相互连接。开口12延伸穿过雨收集沟槽60、上方承载型材6以及上方保持件67,从而所收集的水可渗入到衬底层13中。在上方承载型材6处固定有板材29,该板材形成纵向侧8。如图12示出的,下方承载型材7也由有棱的板材25形成,在该板材处固定有保持件68和板材29。由此得出在横截面中大约C形的框架。相邻于功能层9,承载型材6和7通过空心型材、在本实施例中四棱形型材相互连接,该空心型材形成加固杆柱46。板材25和29连同加固杆柱46形成形状稳定的基体45。
捕获元件51至57的长度和角度有利地与功能元件43的位置相匹配。可为有利的是,在捕获元件51至57上、尤其在上方捕获元件51上布置有光伏元件。光伏元件可尤其被用于为功能层的附加的主动灌溉提供能量。
图13示出功能元件73的一种实施例,该功能元件与功能元件43通过布置在空心空间15中的蓄水器78的设计来区别。在本实施例中,蓄水器78根据图13与溢流部59单件式地构造,该溢流部联接到蓄水器21处。溢流部59具有溢流棱边63,经由该溢流棱边水可流动到蓄水器78中。蓄水器78沟槽形地构造并且相对于衬底层13具有间距。来自蓄水器78的水可通过开口在蓄水器78中的适当的布置而到达至衬底层13或直接流动到处于其下的蓄水器78中或流动到所属的溢流部59中并且从该处流动到相关联的蓄水器21中。由此也可实现整个衬底层13的瀑布状灌溉。溢流部59连同蓄水器78通过在横截面中大约Z形弯曲的板材形成。
图14示出功能元件83的一种实施例,该功能元件在两个纵向侧处具有功能层9。衬底层13在功能元件83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设置有闭锁层84,在其端部处分别布置有垂直竖立的桥接部81。桥接部81的上侧形成溢流棱边85。桥接部81连同闭锁层84形成蓄水器21。桥接部81相对于功能层9分别具有间距。在本实施例中,上方承载型材6和下方承载型材7通过总共四个布置在功能元件83的垂直伸延的棱边处的加固杆柱46来连接,所述加固杆柱在图14中以虚线来表明。加固杆柱46有利地构造为空心型材、尤其带有矩形横截面的空心型材。在此,横向杆柱46的宽度大约相应于桥接部81相对于相邻的功能层9的间距i。由此,实现简单且紧凑的构建,并且防止功能层8与桥接部81的材料产生接触。
图15示出壁91的一种实施例,该壁由支柱92以及在支柱92之间延伸的功能元件93构建。功能元件93和支柱92在此倾斜地布置。功能层9相对于垂线S在角度α下伸延。角度α有利地在结构上通过支柱92的斜倾位置来固定地预设。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元件93如此倾斜,使得功能层向上指向。然而,朝相反方向的倾斜(如此,使得功能层向下指向)也可为有利的。
图16示出壁101的一种实施例,该壁由垂直布置的支柱102构建,在所述支柱处布置有功能元件103。功能元件103相对于支柱102在角度β下伸延。有利地,角度β是可调整的,从而功能元件103的功能层9可适当地取向。在此,角度β可对于所有功能元件103是共同的或对于每个功能元件103是可单个调整的。但是如图16示出的,功能元件103也可被带到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功能层9斜倾地向下指向。这可尤其是有利的,以便实现在下雨时衬底层13的改进的灌溉或以便保护功能层9免于太阳。功能元件13的调节可由手来进行或自动地通过相应的驱动器来进行。
图17示出壁111的一种实施例,该壁由各个壁区段114构建。每个壁区段114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柱112,在所述支柱之间保持有功能元件113。功能元件113可相应于前述实施例的功能元件来构造。壁111布置在道路30处并且具有纵向方向115,该纵向方向平行于道路30伸延。各个壁区段114相对于纵向方向115以角度γ倾斜。在此,支柱112分别相邻于道路30布置并且其它的支柱112相对于道路30以较大的间距布置。由此在俯视图中得出百叶窗状的布置。由此,在各个壁区段114之间形成开口116,空气可流动通过所述开口。通过开口116来改进功能层9藉由细微粉尘负载的空气的流入。然而,通过斜倾位置可得出声音降低的劣化。相对于开口116附加地或备选地,各个功能元件可通过框架来替换,所述框架实现藉由空气的自由通流,以便改进相邻的功能层9的流入。
有利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可如此打开,使得植物的功能层9可替换。在此,功能层9可在其边缘处被推移到承载型材6和7的下方并且为了进行替换而在承载型材6,7的下方被拉出。
在所有实施例中,衬底层13可由多个不同的层构建。在此,衬底层13的所有层可为形状稳定的并且例如构造为无纺布(Vlies)、垫或类似物。然而也可设置成,衬底层13至少部分地通过松散物来形成,该松散物通过适当的器件如格栅、网或类似物保持在其位置中。特别优选的是,衬底层13被划分成多个区段62,所述区段可单个地替换,并且所述区段以简单的方式允许衬底层13的区段62的不同的种植,例如为了与不同区域中的太阳照射相匹配。各个区段62可例如具有10x10cm的尺寸。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带有至少两个支柱(2,92,102,112),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柱之间保持有多个相叠地布置的用于减小所述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其中,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减小所述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侧(4),其中,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形状稳定的基体(5,35,45),所述基体通过上方承载型材(6)、下方承载型材(7)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上方承载型材(6)和所述下方承载型材(7)的连接元件来形成,其中,在所述基体(5,35,45)处在所述功能侧(3,33,43,73,83,93,103)处固定有植物的功能层(9),其中,所述壁(1,41,91,101,111)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10),并且其中,设置有灌溉装置(11),所述灌溉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供应至所述功能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0)构造为雨收集沟槽(20),所述雨收集沟槽的侧壁(26)形成向下漏斗形地逐渐变小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0)沿着上方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的上侧(6)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91,101,111)是防噪音壁,并且在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93,103)的背离所述功能层(9)的侧处形成空心空间(1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0)侧向地伸出超过所述功能侧(4),并且在所述收集装置(10)的下侧处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1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91,101,111)包括遮阳装置(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19)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收集装置(10)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阳装置(19)的下侧处布置有吸收声音的层(1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用于雨水的流出沟槽(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的下方承载型材(7)伸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的上方承载型材(6)中,并且由此所述上方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沿至少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处于其下的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9)相对于垂线倾斜地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壁(1,41)具有用于加热所述功能层(9)的加热设备(31)。
13.一种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元件,其中,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减小所述细微粉尘负载的功能侧(4),其中,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形状稳定的基体(5,35,45),所述基体通过上方承载型材(6)、下方承载型材(7)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上侧(6)和所述下侧(7)的连接元件来形成,其中,在所述基体(5,35,45)处在所述功能侧(3,33,43,73,83,93,103)处固定有植物的功能层(9),其中,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具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装置(10),并且其中,设置有灌溉装置(11),所述灌溉装置将所收集的雨水供应至所述功能层(9)。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所述功能层(9)的承载结构,藉由所述承载结构使所述功能层(9)保持在所述基体(5,35,45)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衬底层(13)保持在所述基体(5,35,45)中,在所述衬底层处布置有所述功能层(9),其中,所述衬底层(13)有利地形成用于所述功能层(9)的承载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5,35,45)的上方承载型材(6)以及下方承载型材(7)处布置有保持件(17,18,67,68),所述保持件固定所述衬底层(13)。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13)划分成多个区段(62),所述区段可单个地替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11)具有至少一个闭锁层(14),所述至少一个闭锁层阻止水从所述功能元件(3,33,43,73,83,93,103)的上方承载型材(6)穿通至所述下方承载型材(7)。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11)具有至少一个蓄水器(21,48,78)。
CN201680041580.6A 2015-07-16 2016-07-16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49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09275.8A DE102015009275A1 (de) 2015-07-16 2015-07-16 Wand und Funktionselement zur Verringerung der Feinstaubbelastung
DE102015009275.8 2015-07-16
PCT/EP2016/001247 WO2017008914A1 (de) 2015-07-16 2016-07-16 Wand und funktionselement zur verringerung der feinstaubbelas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9833A true CN107849833A (zh) 2018-03-27
CN107849833B CN107849833B (zh) 2020-03-20

Family

ID=5641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15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49833B (zh) 2015-07-16 2016-07-16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3322855B1 (zh)
CN (1) CN107849833B (zh)
DE (1) DE102015009275A1 (zh)
DK (1) DK3322855T3 (zh)
HK (1) HK1246376A1 (zh)
HU (1) HUE046626T2 (zh)
PL (1) PL3322855T3 (zh)
SI (1) SI3322855T1 (zh)
WO (1) WO20170089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492A (zh) * 2021-04-12 2021-06-15 金丽美 一种马路除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7103650U1 (de) 2017-06-20 2017-07-30 Stadtkultur Gmbh Büro Für Urbane Kulturinformationsanlagen Begrünungsfliese
CN110063169B (zh) * 2019-04-28 2023-11-24 武汉市安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绿化墙结构
DE202020000276U1 (de) * 2020-01-23 2021-04-26 Ed. Züblin Aktiengesellschaft Begrüntes Funktionsmodul, Gebäude und Lärmschutzwan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4353A1 (de) * 1981-05-06 1983-01-13 Behrens, Wolfgang, 2833 Groß Ippener Pflanzenkultur, insbesondere zum begruenen von schalldaemmwaenden
JPH08199577A (ja) * 1995-01-27 1996-08-06 Kajim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壁面の緑化装置
JP3184895B2 (ja) * 1993-02-05 2001-07-09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緑化防音壁
CN1570282A (zh) * 2004-04-26 2005-01-26 刘银生 生态声屏障
KR100797771B1 (ko) * 2007-08-31 2008-01-24 (주)다산컨설턴트 집수기능을 구비한 친환경적인 울타리형 방음벽
KR101008967B1 (ko) * 2010-03-04 2011-01-17 주식회사 예경산업개발 식생 방음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방음벽 구조
CN202039302U (zh) * 2010-12-24 2011-11-16 东南大学 生态声屏障
CN102409625A (zh) * 2011-08-22 2012-04-11 四川融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隔音墙
CN204455884U (zh) * 2015-01-06 2015-07-08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合式绿化隔音屏障
CN104762892A (zh) * 2015-04-20 2015-07-08 三峡大学 一种可持续蓄水供水生态声屏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31447U1 (de) * 1985-11-07 1986-01-02 Menzel, Hans-Claus, Dr., 7000 Stuttgart Vegetationswand
DE3812394A1 (de) * 1988-04-14 1989-11-02 Wolfgang Behrens Laermschutzwand
JPH05112913A (ja) * 1991-10-23 1993-05-07 Nippon Steel Corp 緑化植物栽培部を有する防音パネル
DE202009007311U1 (de) 2009-05-20 2010-09-23 K. Schütte GmbH Lärmschutzelement
DE102010018586A1 (de) * 2010-04-27 2011-10-27 Helix Pflanzen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werkes und ein Bauwerk aus technischen und pflanzlichen Komponenten
NL1038277C2 (nl) * 2010-09-30 2012-04-02 Bbd Internat B V Werkwijze en stelsel voor het met plantenbakken en/of panelen bedekken van een structuur zoals een wand of dak, alsmede bevestigingsmiddelen, bakken en panelen als deel van een dergelijk stelsel, alsmede een geluidsscherm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 stelsel.
DE202011002337U1 (de) * 2011-02-01 2011-05-05 Eurolam Gmbh Lamellenkonstruktion
EP3036375B1 (de) 2013-08-14 2018-05-16 Ed. Züblin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ldämmwand mit vertikalpfosten und einer vielzahl von dämmelemente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4353A1 (de) * 1981-05-06 1983-01-13 Behrens, Wolfgang, 2833 Groß Ippener Pflanzenkultur, insbesondere zum begruenen von schalldaemmwaenden
JP3184895B2 (ja) * 1993-02-05 2001-07-09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緑化防音壁
JPH08199577A (ja) * 1995-01-27 1996-08-06 Kajim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壁面の緑化装置
CN1570282A (zh) * 2004-04-26 2005-01-26 刘银生 生态声屏障
KR100797771B1 (ko) * 2007-08-31 2008-01-24 (주)다산컨설턴트 집수기능을 구비한 친환경적인 울타리형 방음벽
KR101008967B1 (ko) * 2010-03-04 2011-01-17 주식회사 예경산업개발 식생 방음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방음벽 구조
CN202039302U (zh) * 2010-12-24 2011-11-16 东南大学 生态声屏障
CN102409625A (zh) * 2011-08-22 2012-04-11 四川融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隔音墙
CN204455884U (zh) * 2015-01-06 2015-07-08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合式绿化隔音屏障
CN104762892A (zh) * 2015-04-20 2015-07-08 三峡大学 一种可持续蓄水供水生态声屏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492A (zh) * 2021-04-12 2021-06-15 金丽美 一种马路除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322855T3 (pl) 2020-03-31
WO2017008914A1 (de) 2017-01-19
EP3322855A1 (de) 2018-05-23
EP3322855B1 (de) 2019-09-11
CN107849833B (zh) 2020-03-20
HK1246376A1 (zh) 2018-09-07
DK3322855T3 (da) 2019-12-09
HUE046626T2 (hu) 2020-03-30
DE102015009275A1 (de) 2017-01-19
SI3322855T1 (sl)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833A (zh) 用于减小细微粉尘负载的壁以及功能元件
AU700617B2 (en) Plant protection device with foldable waterproof plant protection curtain
US20080302403A1 (en) Lightweight tent
CN206658691U (zh) 一种节水栽培葡萄架
JP4877974B2 (ja) 垂直面の緑化装置
KR101779010B1 (ko) 빗물 저장형 벤치 화분
KR100982559B1 (ko) 계단식 옹벽에 설치되는 친환경 화단
US7146996B1 (en) Lightweight shelter
CN109457712A (zh)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9473107U (zh) 城市墙体垂直生态绿化节水设备
CN205232935U (zh) 一种用于立体绿化的外墙排水结构
US922645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ertical hanging plant container
CN207512769U (zh) 一种垂直绿化挡土墙
JP5075026B2 (ja) 保水部材、潅水構造体及びこの潅水構造体の保水性ブロックへの給水方法
CN206835735U (zh) 一种岩石斜坡绿化装置
CN207167256U (zh) 一种葡萄种植支架
JP2006241812A (ja) 環境温度低減装置
JP2008067607A (ja) 屋根緑化用樹脂トレイおよび屋根緑化構造
JP2012254023A (ja) 貯水排水基盤材とそれを用いた緑化構造体
CN211597418U (zh) 一种绿化房屋建筑用屋面板结构
CN213961099U (zh) 一种竹荪种植用种植大棚
CN108901469A (zh) 一种供蔬菜栽培的社区道路棚架系统
CN209443560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方形可植草生态井盖
CN207091874U (zh) 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
CN208029367U (zh) 一种盐碱地排盐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63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