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8559B -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8559B
CN107848559B CN201680045354.5A CN201680045354A CN107848559B CN 107848559 B CN107848559 B CN 107848559B CN 201680045354 A CN201680045354 A CN 201680045354A CN 107848559 B CN107848559 B CN 107848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steering wheel
adjustment lever
hole
adjus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3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8559A (zh
Inventor
黑川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48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8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8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在调节杆(17a)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非圆形部(41),两个非圆形部(41)配置在位移侧支架(13a)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a)的内侧。而且,能保持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非圆形部(41)的上下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伸缩用长孔(16a)的上下方向内表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间隙(44a、44b),比能调节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非圆形部(41)的上下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伸缩用长孔(16a)的上下方向内表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间隙(43a、43b)小。由此,实现能够顺利调节解锁状态的方向盘的位置,且能够提高锁定状态的方向盘的支承刚性感的构造。

Description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调节用于使例如汽车转向的方向盘的前后位置或者上下位置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转向装置构成为如图12所示,将方向盘1的旋转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1对拉杆4、4,对前车轮赋予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在轴向插通了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下,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转向柱6。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其他万向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
在上述这样的转向装置中,以往已知根据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图示的构造中,为了构成倾斜机构,利用配置在宽度方向(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整体中都相同)的倾斜轴12,将固定在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10的上部前端部相对于车身11支承为能摇动位移。另外,在转向柱6的轴向中间部下表面设置有位移侧支架13,并且以将该位移侧支架13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的状态设置有固定侧支架14。而且,分别在该固定侧支架14形成有在上下方向长的倾斜调节用长孔15,在位移侧支架13中与这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形成有在轴向(前后方向)长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而且,在宽度方向将该倾斜调节用长孔15和该伸缩调节用长孔16插通的状态下,插入有调节杆17。另外,与其相匹配地,转向轴5和转向柱6为能伸缩的构造。在图示的构造中,通过使伸缩调节用长孔16成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从而能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而且,通过操作设置在调节杆17的一端部的未图示的调节柄,调节利用固定侧支架14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位移侧支架13的力,使得能够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
参照图13、14,说明包括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构造。
转向柱6使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8的前部、与配置在前侧的内柱19的后部能滑动地嵌合,使全长能伸缩。其中,例如在通过将轻合金压铸成型而制造的外柱18的前部设置有狭缝20,使该前部的内径能弹性地扩大缩小。另外,在从左右两侧夹着该狭缝20的部分设置有左右1对被夹持板部21、21,利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构成位移侧支架13。另外,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长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另外,设置在固定侧支架14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22、22配置在从左右两侧夹持位移侧支架13的部分,并且在这两个支承板部22、22形成有以倾斜轴12(参照图12)为中心的部分圆弧状的在上下方向长的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而且,在这个两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和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调节杆17在宽度方向插通。
进一步,分别在调节杆17的轴向一端部设置有调节柄23,在轴向另一端部设置有螺母24,在靠近轴向中间部一端部分设置有推力轴承25和驱动侧凸轮26与被驱动侧凸轮27构成的凸轮装置28,构成基于调节柄23的摇动将两个支承板部22、22的内侧面间的间隔扩大缩小的锁定机构。上述这样的调节杆17能够沿着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升降,但不会随着调节柄23的摇动而旋转。
在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时,使调节柄23向预定方向(一般而言为下方)摇动,使驱动侧凸轮26向解锁方向旋转。而且,缩小凸轮装置28的轴向尺寸,扩大被驱动侧凸轮27与螺母24的间隔。其结果是,两个支承板部22、22的内侧面与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下降或丧失,同时,外柱18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展,该外柱18的前端部内周面与内柱19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面压下降。在该状态下,调节杆17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和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内运动的范围内,能够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
为了将方向盘1保持在期望位置,使该方向盘1移动至该期望位置后,使调节柄23向相反方向(一般而言为上方)摇动。由此,使驱动侧凸轮26向切换至锁定状态时的旋转方向即锁定方向旋转。而且,扩大凸轮装置28的轴向尺寸,缩小两个支承板部22、22的内侧面间的间隔。在该状态下,这两个支承板部22、22的内侧面与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上升,同时,外柱18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收缩,该外柱18的前端部内周面与内柱19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面压上升,能够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
顺便提及,在具有上述这样的构成的以往构造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在能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和能保持该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下,在调节杆17的外周面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的内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图14夸张示出的上下方向间隙29a、29b。另外,图示省略,但在调节杆17的外周面、与倾斜调节用长孔15的内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前后方向间隙。若这样存在上下方向间隙29a、29b和该前后方向间隙,则能够顺利进行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和上下位置的调节。
但是,在锁定状态下,由于外柱18实际上能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进行与上下方向间隙29a、29b或者前后方向间隙的大小相应的位移,因此,方向盘1的支承刚性感下降,有可能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为了实现能够顺利进行解锁状态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且能够提高锁定状态下的所述方向盘在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支承刚性感的构造而发明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转向柱、位移侧支架、第一通孔、固定侧支架、1对第二通孔、调节杆、1对按压部、扩大缩小机构。
转向柱设置于在端部固定方向盘的转向轴的周围,将该转向轴支承为旋转自如。
所述位移侧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柱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通孔以将该位移侧支架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于所述位移侧支架。
所述固定侧支架具有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所述位移侧支架的状态设置的1对支承板部,被固定在车身侧。
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两支承板部的互相匹配的部分。
所述调节杆以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宽度方向插通的状态设置。
所述两个按压部在该调节杆的两端部设置在从所述两个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所述扩大缩小机构将该按压部间的间隔扩大缩小。
另外,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为在应该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方向即位置调节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另外,该位置调节方向在利用伸缩机构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在情况下是前后方向,在利用倾斜机构调节该方向盘的位置的情况下是上下方向。
此外,在扩大缩小所述扩大缩小机构时,所述调节杆旋转。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所述调节杆具有间隙调整部。
另外,该间隙调整部配置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
而且,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锁定状态)下使所述调节杆旋转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方向(宽度方向)的间隙,比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使所述调节杆旋转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小。
在实施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作为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采用具有能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的装置。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孔为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伸缩调节用长孔)。而且,所述调节用长孔为所述第一通孔。
在实施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作为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可以采用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功能的装置。
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孔为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孔(倾斜调节用长孔)。而且,所述调节用长孔为所述第二通孔。
在实施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体而言,所述间隙调整部可以包括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另外,在实施所述发明的情况下,例如,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另外,在实施所述发明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另外,在实施所述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在所述非圆形部的外周面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者长圆形)。
另外,在实施所述发明的情况下,例如,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而且,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为所述非圆形部。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作为该凸部,可以采用与该凸部的外周面的所述调节杆的中心轴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具有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中心轴偏心的中心轴的圆弧状的要素。
另外,在实施上述这样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情况下,具体而言,所述间隙调整部可以包括曲柄部,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能够顺利调节解锁状态下的方向盘的位置,且提高锁定状态下的所述方向盘的支承刚性感。
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在锁定状态下比解锁状态下小。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基于存在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之间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的存在,所述调节杆能够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向所述位置调节方向顺利位移。另一方面,由于在锁定状态下,所述间隙比解锁状态下小,因此,所述调节杆能够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减小向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的距离。其结果是,所述方向盘的支承刚性感提高,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驾驶者感到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与图14同样的图,图(A)示出解锁状态,图(B)示出锁定状态。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用于示出调节杆的非圆形部的外周面与伸缩调节用长孔的配置关系的图,图(A)示出解锁状态,图(B)示出锁定状态。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用于说明非圆形部与伸缩调节用长孔的关系的其他例子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1同样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用于说明非圆形部与伸缩调节用长孔的关系的其他例子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与图2同样的图。
图1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转向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侧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具体构造的局部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方向盘
2:转向齿轮单元
3:输入轴
4:拉杆
5:转向轴
6、6a:转向柱
7:万向接头
8:中间轴
9:万向接头
10:壳体
11:车身
12:倾斜轴
13、13a:位移侧支架
14:固定侧支架
15:倾斜调节用长孔
16、16a:伸缩调节用长孔
17、17a、17b、17c、17d、17e、17f、17g、17i:调节杆
18、18a:外柱
19、19a:内柱
20、20a:狭缝
21、21a:被夹持板部
22:支承板部
23:调节柄
24、24a、24b:螺母
25、25a、25b:推力轴承
26、26a:驱动侧凸轮
27、27a:被驱动侧凸轮
28、28a:凸轮装置
29a、29b:上下方向间隙
30:电动马达
31:外轴
32:内轴
33:隆起部
34:底部
35:安装板部
36:脱离胶囊
37、37a:头部
38:按压板
39:接合凸部
40:驱动侧接合凸部
41、41a、41b、41c、41d、41e、41f:非圆形部
42:圆筒面部
43a、43b:上下方向间隙
44a、44b、44c、44d:上下方向间隙
45a、45b:曲柄部
46:外螺纹部
47:一个轴部
48:一个倾斜连续部
49:偏心轴部
50:另一个倾斜连续部
51:另一个轴部
52:上下方向间隙
53:非圆形树脂部
54、54a、54b、54c:偏心凸部
55a、55b:上下方向间隙
56:上下方向间隙
57:上下方向间隙
58a、58b、58c、58d:前后方向间隙
5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转向装置由于与图12记载的转向装置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参照图12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基本的构造,之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将方向盘1(参照图12)的旋转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经由齿条小齿轮机构,推拉左右1对拉杆4、4并对车轮赋予转向角。
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轴5在轴向插通了圆筒状的转向柱6(6a)的状态下,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转向柱6(6a)。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万向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其他万向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另外,为了对转向轴5赋予转向辅助力,在转向柱6的前方设置有作为动力源的电动马达30。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具体构造。在后端部支承固定方向盘1的转向轴5通过使设置在后侧(图12的右侧)的外轴31的前端部、与设置在前侧(图12的左侧)的内轴32的后端部花键接合,从而能调节外轴31的前后位置。而且,利用未图示的单列深槽型等滚珠轴承,将这样的转向轴5在将外柱18a与内柱19a(能伸缩地)组合为望远镜状的转向柱6a的内侧仅能旋转地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内柱19a的外周面中与外柱18a的内周面嵌合的部分的圆周方向多个部位(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5个部位),以向外径侧突出的状态形成有隆起部33、33。
在转向柱6a(内柱19a)的前端部固定有壳体10(参照图12),该壳体10的上部前端部利用配置在宽度方向的倾斜轴12,相对于未图示的车身以能以该倾斜轴12为中心的上下方向摇动的状态被支承。另外,在该壳体10内配置有构成电动辅助机构的包括未图示的蜗杆和蜗轮的蜗杆式减速器等。而且,基于作用在内轴32的力矩,利用固定在壳体10的电动马达30对蜗杆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对转向轴5赋予有转向辅助力。
利用以上的构成,基于以倾斜轴12为中心的摇动位移,能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并且基于转向轴5和转向柱6a的伸缩,能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而且,为了将该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在转向柱6a的一部分,将截面近似コ形的位移侧支架13a利用焊接而结合固定在该转向柱6a的上方,并且在车身侧支承有固定侧支架14。具体而言,位移侧支架13a是配设在上下方向的板状部件,包括:下端部被焊接在转向柱6a的外周面的1对被夹持板部21a、21a;在宽度方向将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a、21a的上端部边缘彼此连续的底部34。另外,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a、21a形成在前后方向长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另外,在外柱18a,在前部上端部的圆周方向隔离的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在前后方向长的1对狭缝20a、20a,能将该前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大缩小。而且,两个被夹持板部21a、21a从左右两侧夹着这两个狭缝20a、20a。
另外,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位移侧支架13a的状态,设置有固定侧支架14。该固定侧支架14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35;从该安装板部35向下方垂下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22、22。而且,固定侧支架14利用安装板部35被支承为在二次碰撞时能够经由1对脱离囊36、36,相对于车身向前方脱离。具体而言,在安装板部3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在后端部边缘开口的1对切除槽,利用未图示的结合部件使固定在车身的各脱离囊36、36与该各切除槽接合。另外,在个两支承板部22、22形成有以倾斜轴12为中心的部分圆弧状的、在上下方向长的1对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另外,这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可以不是部分圆弧状,形成为在上下方向长的矩形。
而且,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和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调节杆17a在宽度方向插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该调节杆17a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的右端部)所形成的头部37与另一个(图1的右方)支承板部22之间的部分,从该另一个支承板部22依次配置有按压板38、推力轴承25a。
另一方面,在与调节杆17a的轴向一端部(图1的左端部)所形成的外螺纹部拧合的螺母24a、与一个(图1的左方)支承板部22之间部分,从该一个支承板部22侧依次配置有被驱动侧凸轮27、驱动侧凸轮26、调节柄2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按压板38与被驱动侧凸轮27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部。
被驱动侧凸轮27与驱动侧凸轮26一起,构成相当于本发明的扩大缩小机构的凸轮装置28。另外,被驱动侧凸轮27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用于插通调节杆17a的中心孔(未图示),整体为近似矩形板状。另外,在被驱动侧凸轮27的外侧面(图1的左侧面),形成有在周向为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这样的被驱动侧凸轮27在将调节杆17a的靠近轴向一端部分插通在中心孔的状态下,以能相对于该调节杆17a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被外嵌。
另外,在被驱动侧凸轮27的内侧面设置有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接合凸部(未图示)。而且,通过使该接合凸部与一个支承板部22所形成的倾斜调节用长孔15接合,阻止被驱动侧凸轮27相对于一个支承板部22相对旋转。
另一方面,驱动侧凸轮26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用于插通调节杆17a(以不压入的程度松缓插通)的中心孔(未图示),整体为近似圆轮板状。另外,在驱动侧凸轮26的内侧面(图1的右侧面)形成有在周向为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另外,在驱动侧凸轮26的外侧面设置有从该外侧面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驱动侧接合凸部(未图示)。这样的驱动侧凸轮26以将中心孔间隙嵌合在调节杆17a的靠近轴向一端部分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组装在该调节杆17a。另外,在该状态下,使驱动侧接合凸部与设置在调节柄23的基端部的接合凹部(未图示)接合。这样,驱动侧凸轮26能与该调节柄23一体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调节柄23的基端部在调节杆17a的轴向一端部,以该调节柄23与该调节杆17a能一体旋转的状态结合固定。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a的靠近轴向两端部分的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相当于本发明的间隙调整部的,截面形状为如图2所示的椭圆形的1对非圆形部41、41。具体而言,调节杆17a具有:在轴向一端部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部(未图示);与该外螺纹部相比设置在轴向另一侧的一个非圆形部41;设置在该一个非圆形部41的轴向另一侧的外周面的圆筒面部42;设置在该圆筒面部42的轴向另一侧的另一个非圆形部41;设置在轴向另一端部的头部3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两个非圆形部41、41配置在两个被夹持板部21a、21a的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另外,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两个非圆形部41、41的任意一个的构成。
具体而言,配置调节杆17a,使得在能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非圆形部41、41的长轴的方向,与相对于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车身的前后方向,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的旋转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另外,在这样的状态下,构成驱动侧凸轮26的驱动侧凸轮面的凸部在轴向与构成被驱动侧凸轮27的被驱动侧凸轮面的凹部对置,凸轮装置28的轴向尺寸收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在锁定状态下,非圆形部41、41的长边方向与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垂直的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a。即,在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状态时,随着调节柄23的摇动(旋转),驱动侧凸轮26和调节杆17a以自身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45°。这样,构成驱动侧凸轮26的驱动侧凸轮面的各凸部越过构成被驱动侧凸轮27的被驱动侧凸轮面的各凸部(成为与各凸部对置的状态),凸轮装置28的轴向尺寸扩展。另外,随着调节杆17a的旋转,两个非圆形部41、41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从图2(A)所示的状态移动至图2(B)所示的状态(在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45°)。另外,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下的两个非圆形部41、41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图2所示的构成,例如可以是图3所示的构成。
另外,在图2(A)所示的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41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各尺寸为L43a、L43b的1对上下方向间隙43a、43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这两个上下方向间隙43a、43b彼此的尺寸相等(L43a=L43b)。但是,也可以使这两个上下方向间隙43a、43b的尺寸不同。这样的上下方向间隙根据与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构造的关系来适当设定。
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41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长轴方向两端部边缘)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各尺寸为L44a、L44b的1对上下方向间隙44a、44b。
而且,锁定状态下的上下方向间隙44a、44b的尺寸之和即L44a+L44b,比解锁状态的上下方向间隙43a、43b的尺寸之和即L43a+L43b小(L44a+L44b<L43a+L43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虽然在锁定状态下存在上述这样的上下方向间隙44a、44b(L44a>0、L44b>0),但也可以采用使该上下方向间隙44a、44b为零的构成。即,在锁定状态下,也可以采用使非圆形部41、41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抵接的构成。
根据具有以上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能够顺利进行解锁状态下的方向盘的前后位置调节,且提高锁定状态下的方向盘的上下方向的支承刚性感。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锁定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41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间隙44a、44b之和(L43a+L43b),比在解锁状态下的两个上下方向间隙43a、43b之和(L44a+L44b)小(L44a+L44b<L43a+L43b)。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基于两个上下方向间隙43a、43b的存在,调节杆17a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能够在前后方向顺利位移。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由于上下方向间隙44a、44b比两个上下方向间隙43a、43b小,因此,调节杆17a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能够减小能在上下方向位移的距离。其结果是,方向盘1的支承刚性感提高,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驾驶者感到的不适感。
此外,非圆形部41、41在调整杆17a的轴向至少设置在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范围即可,优选的是,从加工性的观点而言,如图1(B)所示,至少设置在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和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范围即可。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转向装置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的以往构造和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大致相同。下面,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具体构造。
转向柱6与上述的以往构造同样,使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8的前部、与配置在前侧的内柱19的后部能滑动地嵌合,使全长能伸缩。其中,例如在通过将铝合金等轻合金压铸成型而制造的外柱18的前部设置有狭缝20,使该前部的内径能弹性地扩大缩小。另外,在从左右两侧夹着该狭缝20的部分设置有左右1对被夹持板部21、21,利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构成位移侧支架13。另外,在这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形成有在前后方向长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另外,设置在固定侧支架14的左右1对支承板部22、22配置在从左右两侧夹持位移侧支架13的部分,并且在这两个支承板部22、22形成有以倾斜轴12(参照图12)为中心的部分圆弧状的在上下方向长的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而且,在这个两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和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调节杆17b在宽度方向插通。另外,该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可以不是部分圆弧状,形成为在上下方向长的矩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与调节杆17b的轴向一端部所形成的外螺纹部46拧合的螺母24b、与一个(图4的左方)支承板部22之间部分,从该一个支承板部22依次配置有按压板38a、推力轴承25b。
另一方面,在调节杆17b的轴向另一端部所形成的头部37a、与另一个(图4的右方)支承板部22之间的部分,从该另一个支承板部22侧配置依次有被驱动侧凸轮27a、驱动侧凸轮26a、调节柄23。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按压板38a与被驱动侧凸轮27a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部。
被驱动侧凸轮27a与驱动侧凸轮26a一起,构成相当于本发明的扩大缩小机构的凸轮装置28a。另外,被驱动侧凸轮27a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用于插通调节杆17b的中心孔(未图示),整体为近似矩形板状。另外,在被驱动侧凸轮27a的外侧面(图4的右侧面),形成有在周向为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另一方面,在被驱动侧凸轮27a的内侧面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接合凸部39。这样的被驱动侧凸轮27a在将调节杆17b的靠近轴向另一端部分插通在中心孔的状态下,以能相对于该调节杆17b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被外嵌。另外,在该状态下,将被驱动侧凸轮27a的接合凸部39配置在另一个支承板部22所形成的倾斜调节用长孔15的内侧。这样,阻止被驱动侧凸轮27a相对于另一个支承板部22旋转。
另一方面,驱动侧凸轮26a由烧结金属制成,具有用于插通调节杆17b(以不压入的程度松缓插通)的中心孔(未图示),整体为近似圆轮板状。另外,在驱动侧凸轮26a的内侧面(图4的左侧面)形成有在周向为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另外,在驱动侧凸轮26a的外侧面设置有从该外侧面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驱动侧接合凸部40。这样的驱动侧凸轮26a以将中心孔间隙嵌合在调节杆17b的靠近轴向另一端部分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组装在该调节杆17b。另外,在该状态下,使驱动侧接合凸部40与设置在调节柄23的基端部的接合凹部(未图示)接合。这样,驱动侧凸轮26a能与该调节柄23一体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调节柄23的基端部在调节杆17b的轴向另一端部,以该调节柄23与该调节杆17b能一体旋转的状态结合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辅助调节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时的操作,利用弹簧59将外柱18(位移侧支架13)向上方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b的轴向中间部的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相当于本发明的间隙调整部的1对曲柄部45a、45b。具体而言,调节杆17b从轴向一端侧依次包括:外螺纹部46、一个轴部47、一个倾斜连续部48、偏心轴部49、另一个倾斜连续部50、另一个轴部51、头部37a。
外螺纹部46形成于调节杆17b的轴向一端部外周面。
一个轴部47的截面形状是圆形,轴向一端部边缘与外螺纹部46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
一个倾斜连续部48以越朝向轴向另一侧,越向从一个轴部47离开的方向倾斜的状态设置。一个倾斜连续部48的轴向一端部边缘与一个轴部47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
偏心轴部49的截面形状是圆形,中心轴以相对于一个轴部47的中心轴偏心的状态设置。偏心轴部49的轴向一端部边缘与一个倾斜连续部48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
另一个倾斜连续部50以越朝向轴向另一侧,越向从一个偏心轴部49离开的方向倾斜的状态设置。另一个倾斜连续部50的轴向一端部边缘与偏心轴部49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
另一个轴部51的截面形状是圆形,与一个轴部47设置为同轴。另一个轴部51的轴向一端部边缘与另一个倾斜连续部50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
头部37a以将轴向一侧面与另一个轴部51的轴向另一端部边缘连续的状态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利用一个轴部47的靠近轴向另一端部分、一个倾斜连续部48、偏心轴部49的靠近轴向一端部分,构成一个曲柄部45a。
另一方面,利用偏心轴部49的靠近轴向另一端部分、另一个倾斜连续部50、另一个轴部51的靠近轴向一端部分,构成另一个曲柄部45b。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两个曲柄部45a、45b配置在两个被夹持板部21、21的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的内侧。
具体而言,配置调节杆17b,使得在能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构成曲柄部45a、45b的偏心轴部49相对于一个轴部47和另一个轴部51的偏心方向,与相对于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a的旋转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在锁定状态下,构成曲柄部45a、45b的偏心轴部49与伸缩调节用长孔16、16的配设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a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a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a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i。即,在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状态时,随着调节柄23的摇动(旋转),驱动侧凸轮26a和调节杆17b以自身的中心轴(一个轴部和另一个轴部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45°。这样,构成驱动侧凸轮26a的驱动侧凸轮面的凸部越过构成被驱动侧凸轮27a的被驱动侧凸轮面的凸部(成为与凸部对置的状态),凸轮装置28a的轴向尺寸扩展。另外,随着调节杆17b的旋转,构成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偏心轴部49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从图4(A)所示的状态移动(旋转)至图4(B)所示的状态。
另外,在图4(A)所示的解锁状态下,在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之间存在上下方向间隙52、5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如上所述将弹簧59、外柱18(位移侧支架13)向上方作用,在图4(A)所示的解锁状态下,在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不存在间隙。
另一方面,在图4(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在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偏心轴部49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之间不存在间隙。换言之,在图4(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偏心轴部49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另外,在图4(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在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也不存在间隙。换言之,在图4(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抵接。
即,锁定状态下的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比解锁状态下的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采用的构成是: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下的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不存在间隙。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下的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上下方向间隙。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锁定状态下,如图4(B)所示,在两个曲柄部45a、45b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不存在间隙(或存在比锁定状态下的间隙小的间隙)。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节杆17a同样,在调节杆17c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1对非圆形部41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c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的2个部位位置,在覆盖这两个位置的状态下外嵌固定有1对非圆形树脂部53。而且,调节杆17c中外嵌固定有这两个非圆形树脂部53的部分为两个非圆形部4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两个非圆形树脂部53的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而且,配置有调节杆17c,使得在能调节图5(A)所示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a的长轴方向,与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a的长边方向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有调节杆17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a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长轴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抵接。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锁定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a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长轴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图6(B)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隙44c、44d。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节杆17a同样,在调节杆17d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1对非圆形部41b。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d的轴向中间部的轴向隔离的2个部位位置中,在该调节杆17d的径向成为相反的2个部位位置形成1对偏心凸部54、54。
这两个偏心凸部54、54分别具有比调节杆17d中设置有这两个偏心凸部54、54的部分的外周面的曲率大的曲率,且具有相对于调节杆17d的中心轴O17d偏心的中心轴O54
而且,调节杆17d中形成有两个偏心凸部54、54的部分为截面形状近似椭圆形的两个非圆形部41b。
而且,配置调节杆17d,使得在能调节图7(A)所示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b的长轴方向(在调节杆17d的径向形成有两偏心凸部54、54的方向),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图7(A)的左右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7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图7(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b的长边方向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有调节杆17d。另外,在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两个偏心凸部54、54的形状(相对于调节杆17d的中心轴的偏心量、突出量)互不相同。另外,也可以采用仅设置有两个偏心凸部54、54的任意一个的构造。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节杆17a同样,在调节杆17e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1对非圆形部41c。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e的轴向中间部的轴向隔离的2个部位位置的圆周方向的1个部位位置形成偏心凸部54a。
该偏心凸部54a具有比调节杆17e中设置有该偏心凸部54a的部分的外周面(除了该偏心凸部54a的部分的外周面)的曲率大的曲率,且具有相对于调节杆17e的中心轴O17e偏心的中心轴O54a
而且,调节杆17e中设置有偏心凸部54a的部分为两个非圆形部41c。
而且,配置调节杆17e,使得在能调节图8(A)所示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c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a的方向,与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图8(A)的左右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8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图8(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使两个非圆形部41c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a的方向、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图8(B)的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e。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解锁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c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存在1对上下方向间隙55a、55b。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c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在两个非圆形部41c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上下方向间隙55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解锁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c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上下方向间隙55b。但是,也可以采用不设置该上下方向间隙55b的构造。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6实施方式]
参照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节杆17a同样,在调节杆17f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1对非圆形部41d。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f的轴向中间部的轴向隔离的2个部位位置的圆周方向的1个部位位置形成偏心凸部54b。
该偏心凸部54b具有比调节杆17f中设置有该偏心凸部54b的部分(除了该偏心凸部54b的部分)的外周面的曲率大的曲率,且具有相对于调节杆17f的中心轴O17f偏心的中心轴O54b
而且,调节杆17f中设置有偏心凸部54b的部分为两个非圆形部41d。
而且,配置调节杆17f,使得在能调节图9(A)所示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d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b的方向,与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9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图9(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使两个非圆形部41d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b的方向、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图9(B)的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f。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在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上下方向间隙56。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未设置有用于辅助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时的操作的构造(例如图4的弹簧59),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由于重力的影响而向下方下垂,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
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抵接。
以上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解锁状态下,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参照图1)由于重力的影响而向下方下垂,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但从图9(A)所示的解锁状态移动至图9(B)所示的锁定状态时,由于两个非圆形部41d的外周面中,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抵接的部分是相对于调节杆17f的中心轴(旋转中心)O17f没有偏心的部分,因此,抵接的部分不会在上下方向位移。所以,即使使调节杆17f旋转,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也不会在上下方向位移。其结果是,在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状态时,不会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7实施方式]
参照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适用于例如为了辅助调节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时的操作,具有将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参照图1)向上方作用的机构(例如图4所示的弹簧59等)的构造。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节杆17a同样,在调节杆17g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1对非圆形部41e。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节杆17g的轴向中间部的轴向隔离的2个部位位置的圆周方向的1个部位位置形成偏心凸部54c。
该偏心凸部54c具有比调节杆17g中设置有该偏心凸部54c的部分(除了该偏心凸部54c的部分)的外周面的曲率大的曲率,且具有相对于调节杆17g的中心轴O17g偏心的中心轴O54c
而且,调节杆17g中设置有偏心凸部54c的部分为两个非圆形部41e。
而且,配置调节杆17g,使得在能调节图10(A)所示的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e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c的方向,与相对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图10(A)的左右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在图10(B)所示的锁定的状态下,使两个非圆形部41e中形成有偏心凸部54c的方向、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配设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g。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在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之间存在上下方向间隙57。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未设置有用于辅助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时的操作的构造(例如图4的弹簧59),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向上方压起,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抵接。
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边缘和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抵接。
以上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在解锁状态下,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参照图1)向上方压起,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边缘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抵接,但从图10(A)所示的解锁状态移动至图10(B)所示的锁定状态时,由于两个非圆形部41e的外周面中,与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下表面抵接的部分是相对于调节杆17g的中心轴(旋转中心)O17g没有偏心的部分,因此,抵接的部分不会在上下方向位移。所以,即使使调节杆17g旋转,外柱18a和位移侧支架13a也不会在上下方向位移。其结果是,在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状态时,不会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第8实施方式]
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调节杆17i在轴向2个部位位置包括1对非圆形部41f。
具体而言,在调节杆17i的靠近轴向两端部分的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相当于本发明的间隙调整部的,截面形状为如图11所示的椭圆形的1对非圆形部41f。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两个非圆形部41f配置在构成固定侧支架14(参照图1)的两个支承板部22、22所形成的1对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内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将两个非圆形部41f配置在构成位移侧支架13a(参照图1)的两个被夹持板部21a、21a所形成的1对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调节杆17i中配置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配置有调节杆17i,使得在能调节图11(A)所示的方向盘1(参照图12)的位置的状态(解锁状态)下,两个非圆形部41f的长轴方向,与相对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配设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本发明的位置调节方向),向从解锁状态移动至能保持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时的驱动侧凸轮26(参照图1)的旋转方向(图11的顺时针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一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在能保持图11(B)所示的方向盘1的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下,使两个非圆形部41f的长轴方向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配设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后方向)一致,对凸轮装置28的构成进行了设计(限制驱动侧凸轮26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27的相对位移量),并且配置调节杆17i。即,在从解锁状态移动至锁定状态时,随着调节柄23(参照图1)的摇动(旋转),驱动侧凸轮26和调节杆17i以自身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45°。这样,构成驱动侧凸轮26的驱动侧凸轮面的凸部越过构成被驱动侧凸轮27的被驱动侧凸轮面的凸部(成为与凸部对置的状态),凸轮装置28的轴向尺寸扩展。另外,随着调节杆17i的旋转,两个非圆形部41f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内侧,从图11(A)所示的状态移动至图11(B)所示的状态(在图1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45°)。另外,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下的两个非圆形部41f相对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图11所示的状态,例如也可以将两个非圆形部41f的长轴方向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45°左右的状态下设置。
另外,在解锁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f的外周面的前端部边缘和后端部边缘、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各尺寸为L58a、L58b的1对前后方向间隙58a、58b。
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在两个非圆形部41f的外周面的前端部边缘和后端部边缘(长轴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各尺寸为L58c、L58d的1对前后方向间隙58c、58d。
而且,锁定状态下的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c、58d的尺寸之和即L58c+L58d,比解锁状态下的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a、58b的尺寸之和即L58a+L58b小(L58c+L58d<L58a+L58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锁定状态下也存在上述这样的前后方向间隙58c、58d(L58c>0、L58d>0)。但是,也可以采用使这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c、58c为零的构成。即,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锁定状态下,使两个非圆形部41f的外周面的短轴向两端部边缘(图11(B)的左右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抵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前后方向间隙58a、58b的大小相等。但是,也可以使该各前后方向间隙58a、58b的大小不同。
根据具有以上这样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能够顺利进行解锁状态下的方向盘的上下位置调节,且提高锁定状态下的方向盘的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感。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锁定状态下,使存在于两个非圆形部41f的外周面的前后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个两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前后方向间隙58c、58d之和(L58c+L58d),比解锁状态下存在于两个非圆形部41f的外周面的前后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a、58b之和(L58a+L58b)小(L58c+L58d<L58a+L58b)。因此,在解锁状态下,基于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a、58b的存在,调节杆17a能够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内侧在上下方向顺利位移。另一方面,在锁定状态下,由于前后方向间隙58c、58d比两个前后方向间隙58a、58b小,因此,能够减小调节杆17a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内侧能在前后方向位移的距离。其结果是,方向盘1在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感提高,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驾驶者感到的不适感。
另外,在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使调节杆17i中配置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的部分,成为具有使两个非圆形部41f在圆周方向旋转90°的椭圆形的非圆形部(未图示)。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将该非圆形部以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的状态配置。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与该第1实施方式同样,方向盘1在上下方向的支承刚性感提高,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驾驶者感到的不适感。即,通过同时采用在两个伸缩调节用长孔16a、16a的内侧配置非圆形部的构造;在两个倾斜调节用长孔15、15的内侧配置两个非圆形部41f的构造,从而能够提高方向盘1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感。
另外,图示省略,但作为非圆形部41f,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构造。另外,也可以取代该非圆形部41f,采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曲柄部45a、45b这样的间隙调整部。
其他构造和作用效果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间隙调整部的构造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构造。即,可以采用使能保持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与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量,比能调节该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与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移量小的各种构造。换言之,作为间隙调整部的构造,可以采用各种构造,使得能保持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存在于间隙调整部与调节用长孔(伸缩调节用长孔或者倾斜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之间的,与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比能调节该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该方向的间隙小。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适当组合来实施。即,如果将第1至第7实施方式的构造与第8实施方式的构造组合实施,则能够提高方向盘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感。
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使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任意一方非圆形部41为上述的第8实施方式的非圆形部41f的构造。即,形成于调节杆的靠近轴向一端部分的一个间隙调整部构造为:配置在伸缩调节用长孔的内侧的、锁定状态下的一个间隙调整部与伸缩调节用长孔的上下方向两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的间隙(间隙的总和),能够比解锁状态下的该方向的间隙小。另一方面,形成于调节杆的靠近轴向另一端部分的另一个间隙调整部构造为:配置在倾斜调节用长孔的内侧的、锁定状态下的另一个间隙调整部与倾斜调节用长孔的前后方向两面之间存在的前后方向的间隙(间隙的总和),能够比解锁状态下的该方向的间隙小。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利用设置在调节杆的2个部位位置的非圆形部,能够提高锁定状态下的、该方向盘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支承刚性感。
另外,本发明的非圆径部在外径可以包含直线部,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形状。
并且,作为扩大缩小按压部间的间隔的扩大缩小机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凸轮装置,例如可以是利用螺钉的拧紧机构。
本申请基于2015年11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216127,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文。

Claims (44)

1.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转向柱,设置于在端部固定方向盘的转向轴的周围,将该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承;
位移侧支架,固定设置在该转向柱的一部分;
第一通孔,以将该位移侧支架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于该位移侧支架;
固定侧支架,具有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所述位移侧支架的状态设置的1对支承板部,所述固定侧支架被固定在车身侧;
1对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互相匹配的部分;
调节杆,以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宽度方向插通的状态设置;
1对按压部,在该调节杆的两端部设置在从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扩大缩小机构,将该按压部间的间隔扩大缩小,
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为在应该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方向即位置调节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
在将所述扩大缩小机构扩大缩小时所述调节杆旋转,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杆具有间隙调整部,
所述间隙调整部配置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比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小,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并且
与所述凸部的外周面的所述调节杆的中心轴垂直的虚拟平面相关的截面形状是具有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中心轴偏心的中心轴的圆弧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
所述第一通孔是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一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功能,
所述第二通孔是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6.如权利要求1、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9.如权利要求1、2、5、7、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曲柄部,该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曲柄部,该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15.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转向柱,设置于在端部固定方向盘的转向轴的周围,将该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承;
位移侧支架,固定设置在该转向柱的一部分;
第一通孔,以将该位移侧支架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于该位移侧支架;
固定侧支架,具有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所述位移侧支架的状态设置的1对支承板部,所述固定侧支架被固定在车身侧;
1对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互相匹配的部分;
调节杆,以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宽度方向插通的状态设置;
1对按压部,在该调节杆的两端部设置在从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扩大缩小机构,将该按压部间的间隔扩大缩小,
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为在应该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方向即位置调节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
在将所述扩大缩小机构扩大缩小时所述调节杆旋转,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杆具有间隙调整部,
所述间隙调整部配置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比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小,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曲柄部,该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
所述第一通孔是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一通孔。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功能,
所述第二通孔是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二通孔。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22.如权利要求19、20、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24.如权利要求19、20、21、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27.如权利要求19、20、21、23、25、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3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31.一种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
转向柱,设置于在端部固定方向盘的转向轴的周围,将该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承;
位移侧支架,固定设置在该转向柱的一部分;
第一通孔,以将该位移侧支架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于该位移侧支架;
固定侧支架,具有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所述位移侧支架的状态设置的1对支承板部,所述固定侧支架被固定在车身侧;
1对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互相匹配的部分;
调节杆,以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宽度方向插通的状态设置;
1对按压部,在该调节杆的两端部设置在从所述1对支承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扩大缩小机构,将该按压部间的间隔扩大缩小,
将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至少一个通孔设置为在应该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方向即位置调节方向上长的调节用长孔,
在将所述扩大缩小机构扩大缩小时所述调节杆旋转,所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杆具有间隙调整部,
所述间隙调整部配置在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侧,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比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间隙调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调节用长孔的内表面的与所述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隙小,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所述非圆形部包括外嵌固定在所述调节杆的外周面的树脂部分。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
所述第一通孔是在前后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一通孔。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具有能调节所述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功能,
所述第二通孔是在上下方向长的长孔,
所述调节用长孔是所述第二通孔。
34.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能保持所述方向盘的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中的所述位置调节方向的尺寸,比与该位置调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
36.如权利要求31、32、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非圆形部的与所述调节杆的轴向垂直的虚拟平面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
39.如权利要求31、32、35、37、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4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42.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将该调节杆中在轴向与该凸部匹配的部分设置为所述非圆形部。
4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曲柄部,该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4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所述间隙调整部包括曲柄部,该曲柄部包含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
CN201680045354.5A 2015-11-02 2016-10-26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Active CN107848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6127 2015-11-02
JP2015-216127 2015-11-02
PCT/JP2016/081750 WO2017077919A1 (ja) 2015-11-02 2016-10-26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8559A CN107848559A (zh) 2018-03-27
CN107848559B true CN107848559B (zh) 2020-09-22

Family

ID=5866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354.5A Active CN107848559B (zh) 2015-11-02 2016-10-26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7064B2 (zh)
EP (1) EP3318466A4 (zh)
JP (1) JP6658766B2 (zh)
CN (1) CN107848559B (zh)
WO (1) WO2017077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0029A1 (de) * 2015-01-08 2016-07-14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adaptierbarer Schwenklagerung
JP6609208B2 (ja) * 2016-03-23 2019-11-2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7104881B2 (ja) * 2018-05-08 2022-07-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673600B2 (en) * 2018-11-29 2023-06-1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7327093B2 (ja) * 2019-11-12 2023-08-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9094A (ja) * 2004-02-27 2005-09-08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位置調整装置の支持構造
JP2013047060A (ja) * 2011-08-29 2013-03-07 Jtekt Corp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818427A (zh) * 2014-03-14 2014-05-28 施立平 全封闭无间隙方向盘可倾式转向机构
CN104097679A (zh) * 2014-08-08 2014-10-1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4077769U (zh) * 2014-08-08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4279597U (zh) * 2014-11-27 2015-04-22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主动安全的汽车转向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13164B (en) * 1982-01-15 1985-07-17 Ford Motor Co Mounting for a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JPH01147780U (zh) * 1988-03-29 1989-10-12
US5730465A (en) * 1995-09-11 1998-03-24 Nastech Europe Limited Adjustable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clamping mechanism
US6139057A (en) * 1999-02-04 2000-10-3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eering column
FR2810956B1 (fr) * 2000-06-29 2002-10-11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Ensemble du type comprenant une colonne de direction et une structure de support,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JP3645164B2 (ja) 2000-09-28 2005-05-11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チルト機構
FR2837771B1 (fr) 2002-03-26 2004-08-13 Faurecia Ind Ensemble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 et vehicule muni d'un tel ensemble
US20060131864A1 (en) * 2004-12-20 2006-06-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eering column collapse guidance system
KR101062339B1 (ko) * 2006-06-07 2011-09-05 주식회사 만도 틸트 앤 텔레스코픽 조향장치
EP2105369A2 (en) 2008-03-25 2009-09-30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9227181A (ja) * 2008-03-25 2009-10-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03792B2 (ja) * 2008-04-18 2013-06-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601901B2 (en) 2008-06-24 2013-12-10 Nsk Ltd. Telescopic steering column apparatus
JP5595807B2 (ja) 2010-06-30 2014-09-24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5723226B2 (ja) * 2011-06-07 2015-05-2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69045B2 (ja) * 2014-02-21 2018-08-0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602182B1 (ko) * 2014-12-18 2016-03-11 주식회사 만도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JP6403336B2 (ja) * 2015-04-21 2018-10-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9094A (ja) * 2004-02-27 2005-09-08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位置調整装置の支持構造
JP2013047060A (ja) * 2011-08-29 2013-03-07 Jtekt Corp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818427A (zh) * 2014-03-14 2014-05-28 施立平 全封闭无间隙方向盘可倾式转向机构
CN104097679A (zh) * 2014-08-08 2014-10-1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4077769U (zh) * 2014-08-08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
CN204279597U (zh) * 2014-11-27 2015-04-22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主动安全的汽车转向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58766B2 (ja) 2020-03-04
JPWO2017077919A1 (ja) 2018-04-26
US10597064B2 (en) 2020-03-24
CN107848559A (zh) 2018-03-27
EP3318466A4 (en) 2018-08-22
US20180237052A1 (en) 2018-08-23
EP3318466A1 (en) 2018-05-09
WO2017077919A1 (ja)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8559B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EP3130525B1 (en) Steering wheel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JP573745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および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47622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アウタコラム及び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065109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083936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0292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6026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上下位置調節装置
JP640333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8202963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0075639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4863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7986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237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US11511788B2 (en) Steering column and steering device
JP3233908U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197007A5 (zh)
JP653688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047669A5 (zh)
JP640602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JP641864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5044488A (ja)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