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7842A - 油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油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7842A
CN107847842A CN201680028563.9A CN201680028563A CN107847842A CN 107847842 A CN107847842 A CN 107847842A CN 201680028563 A CN201680028563 A CN 201680028563A CN 107847842 A CN107847842 A CN 107847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oil eliminator
air
main body
discharge ope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85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7842B (zh
Inventor
凑郎
凑一郎
川浪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29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787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29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78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29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758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29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73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4441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8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7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7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7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 B01D46/003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including coalescing mean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 with collecting, dra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6Filtration; Moisture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油分离器具备:壳体;以及过滤器部,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在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排出。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入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过滤器出口,其用于供穿过了过滤器部的清洁空气流出。排气口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

Description

油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穿过了设备的空气所含有的油分与空气分离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卡车、公共汽车、建筑机械等车辆利用从与发动机直接连结的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来对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系统进行控制。该压缩空气含有大气中所含有的水分、用于对压缩机内进行润滑的油分。若含有该水分、油分的压缩空气进入各系统内,则导致生锈、橡胶构件(O形密封圈等)的膨润,成为工作不良的原因。因此,在压缩机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分的空气干燥器。
在空气干燥器设置有去除水分的干燥剂和对油分进行捕捉的过滤器。该空气干燥器进行去除从压缩机输送来的压缩空气内的水分的除湿作用和使吸附到干燥剂的水分向外部排出的再生作用。
在干燥剂的再生时从空气干燥器排出的空气中也与水分一起含有油分。因此,有时考虑环境负荷而在空气干燥器的排液口设置有油分离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油分离器在壳体内设置有含有水分和油分的空气要碰撞的碰撞材料,通过使空气与碰撞材料碰撞,使空气所含有的水分和油分分离。分离出的油分被回收于油分离器内,去除了油分的清洁空气向外部释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1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剂的再生利用被空气干燥器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等。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清洁空气从油分离器排出之际,排出声音变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清洁空气的排出声音的油分离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形态中,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备:壳体,其设置有: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排出;以及过滤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入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过滤器出口,其用于供穿过了所述过滤器部的清洁空气流出。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
在另一形态中,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备:主体,其设置有: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排气口,其供清洁空气排出;过滤器部,其收纳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的过滤器;以及排液积存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该排液积存部与所述主体一起覆盖所述过滤器部,用于积存从压缩空气分离出的排液。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主体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口能够在所述主体分别开口地设置。所述主体中的设置有所述排气口的部分与设置有所述进气口的部分不同。
在又一形态中,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备: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排出;过滤器部,其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排液积存部,其用于积存从压缩空气分离出的排液;透光部,能够透过该透光部视觉辨认所述排液积存部的内部;以及保护罩,其用于保护所述透光部。
再者,在另一形态中,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具备:过滤器,其用于对含有油分的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以及收容部,其收容所述过滤器。在所述收容部设置有:过滤器入口,其用于使压缩空气流入所述过滤器;以及过滤器出口,其用于供穿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清洁空气流出。所述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过滤器入口的开口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油分离器的第1实施方式中该油分离器所适用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图1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图1的油分离器的过滤器出口附近而成的放大图。
图4是放大图1的油分离器的排气口附近而成的放大图。
图5是一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6是另一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油分离器的在第2实施方式中油分离器所适用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主体的构造的图10中的9-9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构造的图9中的10-10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图7的油分离器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14是表示设置于油分离器的外螺纹部的引导部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油分离器的构造的17-17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油分离器的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油分离器的保护罩的安装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8的油分离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油分离器的保护罩的安装构造的一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油分离器的保护罩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油分离器的保护罩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油分离器的滤水杯的透光部的一变形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油分离器的滤水杯的透光部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26是第5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设置于图26的油分离器的过滤器壳体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28是针对油分离器的一变形例表示局部截面的剖视图。
图29是针对油分离器的另一变形例表示该油分离器所适用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0是针对油分离器的又一变形例表示其截面的图。
图31是一变形例的过滤器部的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3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主视图。
图34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俯视图。
图35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仰视图。
图36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右侧视图。
图37是图31的过滤器部的图33中的37-37线剖视图。
图38是另一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0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41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后视图。
图42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43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仰视图。
图44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右侧视图。
图45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左侧视图。
图46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图42中的46-46线剖视图。
图47是图38的油分离器的图42中的47-47线剖视图。
图48是又一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9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0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51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后视图。
图52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53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仰视图。
图54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右侧视图。
图55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左侧视图。
图56是图48的变形例的油分离器的图50中的56-56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对将油分离器适用于搭载到车辆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压缩机1的下游设置有将从压缩机1输送的压缩空气中的油分和水分去除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在压缩空气干燥系统设置有从压缩空气去除油分和水分的空气干燥器2。在空气干燥器2内设置有干燥剂2a。空气干燥器2进行使压缩空气穿过干燥剂2a而去除水分、油分的加载运转、以及将捕捉到干燥剂2a的水分、油分向外部排出而使干燥剂2a再生的卸载运转。空气干燥器2将利用加载运转从压缩空气去除了油分和水分的空气即干燥压缩空气向系统罐6送出。系统罐6向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各系统供给压缩空气。若系统罐6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则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阀2b被打开而进行卸载运转。若排气阀2b被打开,则干燥压缩空气从系统罐6向空气干燥器2供给,流入到空气干燥器2的干燥压缩空气向与加载运转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由此,捕捉到干燥剂2a的水分、油分被去除。去除后的水分和油分与空气一起被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排出。将此时从空气干燥器2排出来的空气称为吹扫空气。
另外,在压缩空气干燥系统中,在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连接有油分离器5。油分离器5经由连接软管2d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连接。
油分离器5将含有油分和水分的吹扫空气气液分离成含有油分和水分的液体即排液和清洁空气。油分离器5将分离出的清洁空气从排出口5c排出。另外,油分离器5将分离出的排液贮存于该壳体5a内。
接着,参照图2,详细论述油分离器5。油分离器5的壳体5a具备主体10和滤水杯30。主体10具备进气口16和具有排出口5c的排气口17。排出口5c是直径(内径)D10的圆形状。
主体10形成为圆筒状。主体10的第1端被封闭。在主体10的第2端设置有开口部11。在主体10的内周面且是开口部11侧设置有内螺纹12。
滤水杯30形成为圆筒状。滤水杯30的第1端具有底部。在滤水杯30的第2端设置有开口部31。在滤水杯30的内侧设置有作为贮存排液的空间的贮存部32。在滤水杯30的开口部31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33。通过主体10的内螺纹12和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螺纹结合,滤水杯30被固定于主体10。油分离器5以将主体10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且将滤水杯30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被固定于车辆侧,在滤水杯30贮存排液。所贮存的排液从设置于滤水杯30的未图示的排液口排出。此外,所贮存的排液也能够通过从主体10卸掉滤水杯30而从开口部31丢弃。
在主体10的底部固定有过滤器部40。过滤器部40具备作为过滤器收容部的过滤器壳体41、收容到过滤器壳体41的内侧的过滤器42、以及过滤器盖43。
在主体10的内侧且在其底部的径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环状突部13。在环状突部13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14。另外,过滤器壳体41形成为圆筒状。在过滤器壳体41的第1端部设置有顶部53。在过滤器壳体41的第2端部设置有开口部54。在顶部53的径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向过滤器壳体41的外侧突出的环状突部51。在环状突部51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52。通过主体10的内螺纹14和过滤器壳体41的外螺纹52进行螺纹结合,过滤器部40被固定于主体10。
在过滤器壳体41的周壁部55形成有多个第1通气孔5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壁部55形成有多列由沿着周向形成的多个第1通气孔56构成的列。在顶部53的中央且由环状突部51包围的部分设置有过滤器出口57。过滤器出口57具有使过滤器壳体41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多个第2通气孔58。
过滤器盖43设置为对过滤器壳体41的开口部54进行封闭。在过滤器盖43形成有多个排出孔44。过滤器42收容于由过滤器壳体41和过滤器盖43形成的空间。过滤器42具有供压缩空气穿过的许多细孔。过滤器42由例如具有许多气泡的海绵(聚氨酯泡沫)、对金属的线材、金属箔等金属材料进行成形而成的构件且具有许多细孔的构件(压缩铝)、玻璃纤维等构成。
从过滤器壳体41的第1通气孔56流入到过滤器42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与过滤器42碰撞而被气液分离。被过滤器42分离出的排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在过滤器42内朝向铅垂方向下方流动,经由排出孔44向贮存部32落下。另外,被过滤器42分离出的清洁空气经由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从过滤器部40排出。
另外,主体10的进气口16经由连接软管2d(参照图1)与空气干燥器2连接。进气口16与朝向主体10的开口部11延伸的第1通路18连接。
第1通路18与滤水杯30的贮存部32连接。第1通路18随着朝向贮存部32去而阶段性地或连续地扩径。该第1通路18和滤水杯30的贮存部32作为供经由进气口16流入来的压缩空气膨胀的第1膨胀室34发挥功能。通过压缩空气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压缩空气内的油分和水分易于凝聚。
主体10的排气口17将被过滤器部40气液分离出的清洁空气向外部释放。排气口17与第2通路19连接。第2通路19形成为大致L字状,该第2通路19由与过滤器出口57连接的小通路21和设置于小通路21与排气口17之间的小通路22构成。小通路21沿着滤水杯30的轴向延伸。小通路22沿着与小通路21所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第2通路19作为供压缩空气膨胀的第2膨胀室23发挥功能。此外,将位于过滤器壳体41的前段的空间设为第1膨胀室34,将位于过滤器壳体41的后段的空间设为第2膨胀室23,虽然过滤器壳体41内的空间与第1膨胀室34和第2膨胀室23相比膨胀效果低,但具有使空气膨胀的功能。详细而言,穿过第1通气孔56而被压缩后的空气在过滤器壳体41内的空间膨胀。
在第2通路19的朝向排气口17的小通路22设置有第1多孔板61、第2多孔板62、以及配置于第1多孔板61与第2多孔板62之间的消声器65。在第1多孔板61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1贯通孔63。另外,在第2多孔板62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第2贯通孔64。消声器65具有供压缩空气穿过的许多细孔,由例如具有许多气泡的海绵(聚氨酯泡沫)、对金属的线材、金属箔等金属材料进行成形而成的构件且具有许多细孔的构件(压缩铝)等构成。另外,消声器65既可以是与过滤器42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
第1多孔板61配置于过滤器出口57侧,通过夹在形成于第2通路19的内侧面的台阶部25与消声器65之间而被固定。第2多孔板62配置于排气口17侧。第2多孔板62通过挡圈66与在第2通路19的内侧面形成的槽部28嵌合而相对于主体10防脱。
接着,参照图3和图4,详细论述第2通路19的结构。
如图3所示,设置于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形成为具有直径D1的截面圆形状。第2通气孔58也可以在顶部53等间隔地形成,也可以随机地形成。在第2通气孔58的数量是L个时,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是“π[(D1)/2]2·L”。
此外,排气口17是大致直径D10的截面圆形状,因此,其开口面积S10成为“π[(D10)/2]2”。该排气口17的开口面积S10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开口面积S10>开口面积S1)。
如图4所示,设置于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是直径D2的截面圆形状,直径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直径D2>直径D1)。另外,在第1贯通孔63的数量是M个时,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是“π[(D2)/2]2·M”,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开口面积S2>开口面积S1)。此外,排气口17的开口面积S10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大(因而,开口面积S10>开口面积S2>开口面积S1)。另外,第1贯通孔63的个数(M个)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个数(L个)少(个数M<个数L)。
另外,设置于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是直径D3的截面圆形状。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小(因而,直径D3<直径D1<直径D2)。此外,第2贯通孔64的深度L1比直径D3大。另外,第2贯通孔64既可以等间隔地形成,也可以随机地形成。在第2贯通孔64的数量是N个时,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S3是“π[(D3)/2]2·N”。第2贯通孔64的个数(N个)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个数(L个)多(因而,个数N>个数L>个数M)。另外,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S3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小(开口面积S2>开口面积S3>开口面积S1)。
接着,参照图2对油分离器5的作用进行说明。若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阀2b被打开而进行卸载运转,则含有油分和水分的排液与吹扫空气一起向油分离器5排出。吹扫空气所含有的排液是雾状或液状。含有排液的吹扫空气从进气口16向油分离器5内流入。
吹扫空气通过从进气口16向第1膨胀室34流入而膨胀。此外,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后的吹扫空气的压力维持在比大气压大的值。膨胀后的吹扫空气经由过滤器壳体41的第1通气孔56向过滤器部40内流入。流入到过滤器部40内的吹扫空气一边反复进行与细孔的壁面之间的碰撞、细孔内的压缩空气彼此的碰撞(摩擦),一边在过滤器42内穿过。由此,吹扫空气被分离成排液和去除了排液的清洁空气。分离出的排液向贮存部32落下。分离出的清洁空气朝向过滤器出口57。此时,清洁空气通过向过滤器壳体41内流入,暂且膨胀,但随着朝向开口面积较小的过滤器出口57,被压缩。
清洁空气由于在过滤器出口57的多个第2通气孔58穿过而被整流。由此,能够抑制第2通路19内的紊流的产生,因此,由紊流的产生造成的噪音被降低。另外,清洁空气在穿过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而被压缩之后,在第2膨胀室23(第2通路19)内膨胀。
清洁空气的流动沿着第2通路19的朝向弯曲,朝向第1多孔板61。另外,在清洁空气沿着第2通路19流动时,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设置于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比形成于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因此,随着从过滤器出口57朝向第1多孔板61,清洁空气的流速降低。通过清洁空气的流速如此地降低,能够减小在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从排气口17排出为止的期间内产生的排出声音。
另外,流速降低后的清洁空气的流动在第1多孔板61的跟前被压缩,从即将穿过第1贯通孔63之前到刚刚穿过之后使流速暂时变化。在消声器65是由压缩铝等金属构成的多孔质材的情况下,清洁空气与细孔的内壁面之间的碰撞、或细孔内的清洁空气的流动的碰撞被反复进行。由此,清洁空气的振动被降低而噪音的产生被抑制。在消声器65是由例如海绵等具有气泡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多孔质材的情况下,通过清洁空气和气泡的内壁面之间的碰撞、或气泡内的清洁空气的流动的碰撞被反复进行,声音被吸收。
设置于比消声器65靠排气口17侧的位置的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S3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小。因此,与第2多孔板62具有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大的开口面积的情况相比,清洁空气难以从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排出,因此,清洁空气在消声器65内循环。如此,即使清洁空气的流速在第1多孔板61的跟前降低,也通过使清洁空气在消声器65内循环,从而消声器65与清洁空气之间的碰撞、细孔内的清洁空气彼此的碰撞的机会增加,能够提高使噪音降低的效果(静音效果)。
另外,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比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小。因此,与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比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清洁空气从第2贯通孔64分散地排出。通过如此分散地排出,能够降低随着清洁空气的排出而产生的噪音。
另外,清洁空气通过反复进行消声器65内的碰撞而被扩散。形成于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的个数比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个数多,因此,扩散后的清洁空气从各第2贯通孔64排出,消声器65内的压力过量地变大的情况被抑制。穿过了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的清洁空气从排气口17向外部排出。
排气口17的排出口5c的开口面积S10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另外,在从过滤器出口57到排气口17的第2通路19中,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S2和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S3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大。因此,在穿过第1多孔板61时等虽然有时局部地流速变大,但作为整体,清洁空气的流速随着朝向排气口17而降低。若空气的流速变大,则排出声音呈指数函数地变大,因此,第2通路19内的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小清洁空气的排出声音。
另外,从进气口16流入了的吹扫空气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在经由第1通气孔56向过滤器部40流入时被压缩。被过滤器42分离出的清洁空气从过滤器部40向由第2通路19构成的第2膨胀室23流入从而再次膨胀,穿过第1多孔板61从而被再次压缩。通过如此多次反复进行由膨胀和压缩构成的循环,压缩空气(或清洁空气)的脉动被抑制。因此,也能够抑制随着脉动而产生的噪音。
而且,空气即使在第2膨胀室23内膨胀,清洁空气的流动也被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以及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整流化。因此,在第2通路19的下游侧且在排气口17的跟前,紊流的产生被抑制,随着紊流而产生的噪音被降低。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获得以下的优点。
(1)排气口17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大,因此,清洁空气的流速随着从过滤器出口57朝向排气口17而降低。由此,能够减小在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从排气口17排出为止的期间内产生的排出声音。
(2)在第2通路19设置有第1多孔板61和第2多孔板62。因此,穿过了过滤器42的清洁空气被第1贯通孔63和第2贯通孔64整流而向排气口17排出。由此,排气口17附近的紊流的产生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随着紊流而产生的噪音。另外,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和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大。因此,清洁空气的流速随着从过滤器出口57朝向第1多孔板61侧而降低。由此,能够减小清洁空气的排出声音。
(3)在过滤器出口57设置有多个第2通气孔58,第1多孔板61具有多个第1贯通孔63,该多个第1贯通孔63具有比第2通气孔58的直径大的直径(内径)。因此,能够使清洁空气的流速在第1多孔板61与过滤器出口57之间降低。如此,清洁空气在从过滤器出口排出之前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减小清洁空气从排气口17排出时的排出声音。
(4)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比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大。另外,在第1多孔板61与第2多孔板62之间设置有消声器65。因此,能够使清洁空气在配置到第1多孔板61与第2多孔板62之间的消声器65中循环。因此,能够提高消声器65的静音效果。
(5)在第2多孔板62形成的第2贯通孔64的直径(内径)比在第1多孔板61形成的第1贯通孔63的直径(内径)小。因此,第2多孔板62具有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小的开口面积,但通过增多第2贯通孔64的数量,能够使清洁空气分散地排出。因此,抑制紊流的产生的效果被提高,能够抑制随着紊流的产生而产生的噪音。
(6)在进气口16与过滤器42之间设置有第1膨胀室34,在过滤器出口57与排气口17之间设置有第2膨胀室23。因此,从进气口16流入了的压缩空气首先通过向第1膨胀室34流入而膨胀,从作为过滤器入口的第1通气孔56流入过滤器42。另外,在穿过过滤器42从过滤器出口57排出之际,清洁空气被压缩。压缩后的清洁空气通过流入第2膨胀室23而再次膨胀。如此从进气口16流入了的压缩空气在膨胀后被压缩,再次膨胀,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和清洁空气的脉动,抑制随着脉动而产生的噪音。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第1实施方式也能够以以下那样的形态实施。
·只要排气口17的排出口5c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大即可,也可以是除了圆形状以外的形状。
·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和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也可以不是截面圆形状。在该情况下,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由第1贯通孔63的开口面积乘以个数(M个)来算出。另外,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由第2贯通孔64的开口面积乘以个数(N个)来算出。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第1多孔板61形成的第1贯通孔63的数量比在第2多孔板62形成的第2贯通孔64的数量少。然而,在由于清洁空气穿过消声器65而获得充分的静音效果的情况下,第1贯通孔63的数量也可以是在第2多孔板62形成的第2贯通孔64的数量以上。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比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大。然而,在即使无法获得消声器65内的清洁空气的循环效果、也能够充分地降低噪音的情况下,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是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以下。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第1多孔板61与第2多孔板62之间设置有消声器65,也可以将其省略。只要存在至少第1多孔板61和第2多孔板62,就能够提高清洁空气的整流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比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大,并且,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比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直径D3<直径D1<直径D2)。不过,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和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关系。也可以例如使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比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且比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小(直径D1<直径D3<直径D2)。另外,也可以使第2贯通孔64的直径D3与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相同、或比第1贯通孔63的直径D2大(直径D1<直径D2=直径D3、或直径D1<直径D2<直径D3)。直径D1~D3的关系可根据油分离器5的结构等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第2通路19设置有第1多孔板61和第2多孔板62,但既可以设置有仅一个多孔板,也可以省略多孔板。即使是这些情况下,只要至少排气口17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大,就能够降低清洁空气的排出声音。
·如图5所示,油分离器5的过滤器出口也可以设置于过滤器壳体的周壁部。该油分离器5具备作为壳体的主体110和滤水杯130。在滤水杯130设置有将排液排出的排液口159。主体110具有进气口116和排气口117,并且,具备使从进气口116流入了的压缩空气膨胀的第1膨胀室134。在主体110隔着罩111固定有过滤器部140。过滤器部140具备过滤器壳体141、过滤器142、以及过滤器盖143。在过滤器壳体141的顶部形成有多个作为过滤器入口的通气孔156,在过滤器壳体141的周壁部贯通形成有作为过滤器出口的通气孔158。即、过滤器出口也可以未必形成于过滤器壳体的顶部。通气孔158沿着过滤器壳体14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此外,在图5中示出在排气口117侧没有设置多孔板的形态,但也可以在图5的油分离器5设置多孔板。不管多孔板的有无,排气口117的开口面积比由多个通气孔158构成的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从进气口116流入了的压缩空气在第1膨胀室134内膨胀了之后,从过滤器壳体141的通气孔156流入过滤器部140。被过滤器142分离出的排液从过滤器盖143的排出孔144向贮存部132流下。分离出的清洁空气穿过在过滤器壳体141的周壁部形成的各通气孔158而经由滤水杯130与过滤器部140之间的空间朝向排气口117。如此,通过使排气口117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至少在清洁空气从过滤器出口朝向排气口117流动时流速降低。因此,能够降低随着清洁空气的排出而产生的噪音。
·在第1实施方式和上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油分离器5内设置有第1膨胀室34、134和第2膨胀室23,但在从空气干燥器2输送的压缩空气的脉动未被估计在内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这些膨胀室中的1个以上。
·如图6所示,油分离器的壳体也可以是长方体状的。壳体具备:壳体170,其具有开口;以及盖171,其对壳体170的开口进行密封。壳体170具有进气口172和排气口173。在壳体170的底部设置有将排液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液口。在壳体170内设置有具有孔182的分隔壁181。壳体170的内部被分隔壁181划分成进气口172侧的第1膨胀室183和排气口173侧的第2膨胀室184。另外,在分隔壁181形成有使排液能够在第1膨胀室183与第2膨胀室184之间穿过的连通孔185。在分隔壁18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碰撞板186、187。在各碰撞板186、187分别形成有狭缝188、189。另外,在各碰撞板186、187的下端分别形成有使排液能够穿过的连通孔191、192。另外,在第1膨胀室183的比碰撞板186、187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194。过滤器194由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过滤器4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与进气口172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有开设了多个孔的多孔板193。而且,在第2膨胀室184的比碰撞板186、187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在两侧安装有开设有多个孔的多孔板195、196的过滤器197。优选前段的多孔板195的开口面积比后段的多孔板196的开口面积大。过滤器出口是在排气口173侧的多孔板196形成的多个孔198,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是全部的孔198的总面积。排气口173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全部的孔198)的开口面积大。如此,如此使排气口173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至少在清洁空气从过滤器出口朝向排气口173流动时清洁空气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降低清洁空气的排出声音。另外,能够利用多孔板195对清洁空气进行整流,而降低随着紊流产生的排出声音。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贯通孔64的深度L1比直径D3大。由此,能够期待对压缩空气进行整流而静音化的效果。同样地,也可以使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深度比该直径D1大。另外,也可以使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深度比该直径D2大。这样,也能够期待对压缩空气进行整流而静音化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油分离器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基本的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附图中,也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分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重复的说明。
以往,在油分离器中,若决定排气口的位置,则进气口的位置也确定。另一方面,作为与进气口连接的连接对象的空气干燥器的位置因作为安装对象的车辆不同而不同。因此,由于空气干燥器等连接对象的位置,将向进气口连接的连接软管引绕而安装等连接对象与油分离器之间的连接软管的安装作业、油分离器向车辆的安装作业较烦杂。此外,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与搭载到车辆的空气干燥器连接的油分离器,在安装于其他安装对象的油分离器中也大致通用。
以下,参照图7~图13对将油分离器适用于搭载到车辆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压缩机1的下游设置有去除从压缩机1输送的压缩空气中的油分和水分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在压缩空气干燥系统设置有从压缩空气去除油分和水分的空气干燥器2。在空气干燥器2内设置有干燥剂2a。空气干燥器2进行使压缩空气穿过干燥剂2a而去除水分、油分的加载运转、以及穿过将被捕捉到干燥剂2a的水分、油分向外部排出而使干燥剂2a再生的卸载运转。空气干燥器2将利用加载运转从压缩空气去除了油分和水分后的空气即干燥压缩空气向系统罐6送出。系统罐6向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各系统供给压缩空气。若系统罐6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则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阀2b被打开而进行卸载运转。若排气阀2b被打开,则干燥压缩空气被从系统罐6向空气干燥器2供给,流入到空气干燥器2的干燥压缩空气向与加载运转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由此,捕捉到干燥剂2a的水分、油分被去除。去除了的水分和油分与空气一起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排出。将从该空气干燥器2排出的空气称为吹扫空气。
在压缩空气干燥系统设置有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油雾的第1油雾分离器7和第2油雾分离器8。两个油雾分离器7、8设置于压缩机1与空气干燥器2之间。第1油雾分离器7设置于比第2油雾分离器8靠压缩机1侧(上游)的位置。在第1油雾分离器7与第2油雾分离器8之间设置有防止从第2油雾分离器8向第1油雾分离器7的倒流的止回阀9。在第2油雾分离器8与空气干燥器2之间设置有防止从空气干燥器2向第2油雾分离器8的倒流的止回阀9。
油雾分离器7具有过滤器7a,通过使压缩空气穿过过滤器7a,对从压缩机1送出的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油雾进行捕捉。油雾分离器7具备积存再生用压缩空气的再生用罐,若系统罐6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则油雾分离器7的排气阀7b被打开而干燥压缩空气从再生用罐向油雾分离器7供给。由此,捕捉到过滤器7a的油雾被去除。去除了的油雾与空气一起从油雾分离器7的排液口7c排出。将从该油雾分离器7排出的空气称为吹扫空气。
另外,油雾分离器8具有过滤器8a,通过使压缩空气穿过过滤器8a,对从压缩机1送出的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油雾进行捕捉。油雾分离器8分别具备积存再生用压缩空气的再生用罐,若系统罐6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则油雾分离器8的排气阀8b被打开而干燥压缩空气从再生用罐向油雾分离器8供给。由此,捕捉到过滤器8a的油雾被去除。去除了的油雾与空气一起从油雾分离器8的排液口8c排出。将从该油雾分离器8排出的空气称为吹扫空气。
另外,在压缩空气干燥系统中,在油雾分离器7的排液口7c、油雾分离器8的排液口8c、以及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连接有油分离器5。油分离器5经由与第1油雾分离器7的排液口7c连接的连接软管7d与第1油雾分离器7连接。另外,油分离器5经由与第2油雾分离器8的排液口8c连接的连接软管8d与第2油雾分离器8连接。并且,油分离器5经由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连接的连接软管2d与空气干燥器2连接。
油分离器5对含有油分和水分的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将分离出的清洁空气从排出口5c排出。另外,油分离器5将含有从压缩空气分离出的油分和水分的液体即排液贮存于其壳体5a内。
接着,参照图8~图13详细论述油分离器5。
如图8所示,油分离器5的壳体5a具备:圆筒状的主体10;以及作为排液积存部的滤水杯30,其安装于主体10。在主体10的外周安装有用于将主体10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车辆的安装构件70。在主体10的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安装构件70的安装槽15。安装构件70具有:安装部71,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10;以及固定部76,其固定于车辆。安装部71具有:圆环部72,其形成为圆环状;以及紧固部73,其利用螺栓74和螺母75将圆环部72紧固。固定部76被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车辆。因而,主体10能够在安装部71处360°地变更位置。
如图9所示,主体10具备3个进气口16和1个排气口17。进气口16设置为能够在主体10的侧壁的四方中的三方分别开口。此处的“四方”是指将360°分割成4份而成的90°的各范围的方向。各进气口16只要是各范围内,就也可以设置于任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有两个油雾分离器7、8和1个空气干燥器2,因此,3个进气口16全部开口。并且,与第1油雾分离器7的排液口7c连接的连接软管7d、与第2油雾分离器8的排液口8c连接的连接软管8d、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连接的连接软管2d分别与各进气口16连接。此外,各连接软管7d、8d、2d的连接目标的最佳目标从各进气口16选择。
排气口17设置于主体10的侧壁的四方中的没有设置进气口16的一方。在排气口17设置有排出口5c。
如图10所示,主体10的第1端被封闭,在第2端具有开口部11。在主体10的内周面且开口部11侧设置有内螺纹12。
接着,参照图11~图13对主体10、过滤器部40、滤水杯30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1所示,通过使过滤器部40的外螺纹52与主体10的内螺纹14螺纹结合,将过滤器部40安装于主体10。接下来,通过使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螺纹结合,将滤水杯30安装于主体10。
此外,在更换过滤器42之际,从主体10拆卸滤水杯30,然后从主体10拆卸过滤器部40。并且,从过滤器壳体41拆卸过滤器盖43,更换过滤器42。此外,也可以更换过滤器部40自身。
在此,详细论述主体10、滤水杯30的组装。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滤水杯30的设置有外螺纹33的部分的顶端设置有从设置有外螺纹33的部分延伸的引导部30a。因此,在使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的部分的顶端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部分的顶端接触之前、引导部30a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部分接触,能够相对于主体10对滤水杯30进行引导。
引导部30a的顶端外周角部30b被切削成角度θ。因此,能够降低引导部30a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接触时的钩挂。
另外,引导部30a的轴向上的长度A比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轴向上的长度B大。因此,在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的部分的顶端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部分的顶端接触之前、引导部30a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部分的整体接触。即、一边使引导部30a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整体接触,一边使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相对于主体10的内螺纹12开始螺纹结合,因此,能够提高引导功能。
接着,参照图8对油分离器5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将安装构件70安装于油分离器5的主体10的外周。并且,通过使主体10相对于安装构件70旋转,选择被设置于主体10的排气口17相对于安装构件70的位置。由此,能够选择排气口17相对于安装构件70所固定的车辆的位置。使螺栓贯穿于固定部76而将安装到该主体10的状态的安装构件70固定于车辆。
接下来,选择易于安装的位置而分别将第1油雾分离器7的连接软管7d、第2油雾分离器8的连接软管8d、空气干燥器2的连接软管2d与设置于固定到车辆的油分离器5的主体10的3个进气口16连接。
接着,参照图10对油分离器5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阀2b被打开而进行卸载运转,则含有油分和水分的排液与压缩空气一起向油分离器5输送。另外,若油雾分离器7、8的排气阀7b、8b被打开,则含有油雾的排液与压缩空气一起经由各连接软管7d、8d、2d向油分离器5输送。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排液是雾状或液状。含有排液的压缩空气从各进气口16流入油分离器5内。
压缩空气通过从3个进气口16流入第1膨胀室34而膨胀。此外,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了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维持在比大气压大的值。膨胀了的压缩空气经由过滤器壳体41的第1通气孔56流入过滤器部40内。流入到过滤器部40内的压缩空气一边反复进行与细孔的壁面之间的碰撞、细孔内的压缩空气彼此的碰撞(摩擦)一边在过滤器42内穿过。由此,压缩空气被分离成排液和去除了排液的清洁空气。分离出的液状的排液向贮存部32落下。分离出的清洁空气朝向过滤器出口57。在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而被压缩了之后,在第2膨胀室23(第2通路19)内膨胀。穿过了第2通路19的清洁空气从排气口17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油分离器5能够相对于车辆选择排气口17的朝向,而且,能够从3个进气口16选择易于安装各连接软管7d、8d、2d的进气口。因而,无论车辆的种类如何,都能够容易地进行油分离器5的安装作业。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优点。
(7)3个进气口16分别设置于主体10的侧壁,排气口17设置于主体10的侧壁中的没有设置进气口16的部分。即、在主体10中,设置有排气口17的部分与设置有进气口16的部分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由于车辆的种类而不同的油雾分离器7、8和空气干燥器2的位置而使与油雾分离器7、8和空气干燥器2连接的连接软管7d、8d、2d连接于易于安装的进气口16。因而,不管车辆的种类,容易进行油分离器5的安装作业。
(8)进气口16设置于主体10的侧壁的四方中的三方,排气口17设置于主体10的侧壁的四方中的剩余一方。因此,能够从主体10的侧壁的四方中的三方选择进气口16相对于排气口17的位置,能够增大进气口16彼此的间隔,因此,容易进行油分离器5的安装作业。
(9)在安装构件70的安装部71处主体10能够旋转,因此,能够使主体10相对于安装构件70旋转来选择排气口17的位置,能够进一步从三方选择进气口16的位置。
(10)主体10和滤水杯30利用内螺纹12和外螺纹33固定。因此,通过使滤水杯30相对于主体10向螺纹方向旋转,能够使滤水杯相对于主体10容易地拆装。
(11)在外螺纹33的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引导部30a,因此,在外螺纹33的部分的顶端与内螺纹12的部分的顶端接触之前、引导部30a与内螺纹12的部分接触。因此,能够使外螺纹33相对于内螺纹12的位置容易地对准,进而,能够将滤水杯30容易地安装于主体10。
(12)引导部30a的轴向上的长度A比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轴向上的长度B大。因此,一边使引导部30a相对于主体10的内螺纹12整体接触,一边使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相对于主体10的内螺纹12开始螺纹结合,因此,能够提高引导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将其适当变更而成的以下的形态实施。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0a的顶端外周角部30b设为角度θ的倒角,但如图14所示,引导部30a的顶端外周角部30b也可以设为圆弧的半径R的倒角。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设置有内螺纹12,在滤水杯30设置有外螺纹33,但也可以在主体10设置外螺纹、在滤水杯30设置内螺纹,以将滤水杯30组装于主体10的外周。在该情况下,在主体10的设置有外螺纹的部分的顶端设置引导部。
·在第2实施方式中,滤水杯30的引导部30a的长度A比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轴向上的长度B大。然而,通过具有引导部30a,只要获得引导功能,也可以将引导部30a的长度A设定得与主体10的内螺纹12的轴向上的长度B相同或比该长度B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滤水杯30设置有引导部30a,但只要无需引导功能,就也可以省略引导部30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构件70安装于主体10而将油分离器5固定于车辆,但也可以将油分离器5的主体10直接固定于车辆。
·也可以在第2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5的滤水杯30设置用于将积存到贮存部32的排液排出的排液口。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的侧壁设置有3个进气口16,也可以将4个以上的进气口设置于四方中的三方。即、在设置4个以上的进气口时,在四方中任一方设置多个进气口。这样的话,能够一边选择最佳的进气口的位置一边将4个以上的连接软管与油分离器连接。
·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为具备两个油雾分离器7、8和1个空气干燥器2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但也可以设为具备1个油雾分离器和1个空气干燥器2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在该情况下,分别选择油分离器5的最佳位置的进气口16并将油雾分离器的连接软管和空气干燥器2的连接软管与该进气口16连接。此外,选择3个进气口16中的两个进气口16来使用,因此,剩余1个进气口16通过与未图示的封闭构件嵌合而封闭。
·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进气口16设置有对主体10的侧壁的360°范围进行4分割而成的90°的各范围内的位置,但也可以将进气口16彼此的间隔设为任意的角度。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的侧壁设置有全部的进气口16,但也可以将至少1个进气口16设置于主体10的上壁。
·另外,只要在空气干燥器2的上游无需油雾的去除,就也可以设为具备1个空气干燥器2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在该情况下,选择油分离器5的最佳的位置的进气口16来连接空气干燥器2的连接软管。此外,选择使用3个进气口16中的1个进气口16,因此,剩余两个进气口16通过与未图示的封闭构件嵌合而封闭。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油分离器的第3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基本的结构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附图中,也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分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往的油分离器中,利用连接到壳体的排液口的排放软管内的排液的位置来确认壳体内的排液的量。在确认该排液的量时,将排放软管的顶端部拆卸而使大气流入排放软管内,从而使积存到壳体内的排液与排放软管内的排液的高度一致。如此,必须操作排放软管而不方便。此外,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与搭载到车辆的空气干燥器连接的油分离器,在安装于其他安装对象的油分离器中也大致通用。
以下,参照图15~图17对将油分离器适用于搭载到车辆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和图16所示,油分离器5的壳体5a具备:圆筒状的主体10;以及作为排液积存部的滤水杯30,其安装于主体10。在主体10的外周安装有用于将主体10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车辆的安装构件70。在主体10的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安装构件70的安装槽15。安装构件70具有:安装部71,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主体10;以及固定部76,其固定于车辆。安装部71具有:圆环部72,其形成为圆环状;以及紧固部73,其利用螺栓74和螺母75将圆环部72紧固。固定部76被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车辆。因而,主体10能够在安装部71处360°地变更位置。
在主体10的外周安装有保护滤水杯30的保护罩80。保护罩80相对于滤水杯30的整周而言局部开口。保护罩80在俯视时呈大致半圆状,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开口。保护罩80具备由板材构成的罩构件81和3个安装螺栓82。在罩构件81的上部隔开90°的间隔配置有使各安装螺栓82嵌插的3个贯通孔81a。期望的是罩构件81是具有从路面等飞来的石头等不贯穿的强度的材质,特别优选是金属制的。
在主体10的外周的安装槽15的下部设置有供安装螺栓82安装的4个安装部24。4个安装部24隔开90°的间隔地配置。在安装部24分别设置有与安装螺栓82螺纹结合的内螺纹26。即、选择4个安装部24中的3个安装部24,罩构件81被3个安装螺栓82固定于主体10。因而,保护罩80能够相对于主体10每90°地选择位置。此外,罩构件81的3个贯通孔81a、3个安装螺栓82、4个安装部24作为使保护罩80在主体10的周向上旋转的旋转构件发挥功能。
主体10具备进气口16和排气口17。进气口16与连接于空气干燥器2的排液口2c的连接软管2d连接。在排气口17设置有排出口5c。
如图17所示,主体10的第1端被封闭,在第2端具有开口部11。在主体10的内周面且开口部11侧设置有内螺纹12。
滤水杯30由可透光的材料形成为圆筒状。特别优选是滤水杯30由透明的材质、例如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丙烯等树脂形成,以便能够视觉辨认被积存到内部的排液的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水杯30的整体是透光部。滤水杯30的第1端具有底部。在滤水杯30的第2端具有开口部31。在滤水杯30的内侧设置有作为贮存排液的空间的贮存部32。在滤水杯30的开口部31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33。通过主体10的内螺纹12和滤水杯30的外螺纹33螺纹结合,滤水杯30被固定于主体10。保护罩80的罩构件81具有涵盖从主体10的安装部24到滤水杯30的底部的长度。
在滤水杯3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贮存到贮存部32的排液排出的排出阀35。即、在滤水杯30的底部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36。在该贯通孔36嵌插有嵌插构件37。嵌插构件37具备与滤水杯30的底部内侧密合的圆盘状的密闭部37a和嵌插于贯通孔36的圆筒状的嵌插部37b。在嵌插部37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37c。在滤水杯3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圆盘状的固定构件38,该圆盘状的固定构件38与嵌插构件37的外螺纹37c螺纹结合而被固定于滤水杯30。在固定构件38的中央设置有内螺纹38a。通过将固定构件38与嵌插构件37螺纹结合而紧固,嵌插构件37和固定构件38被固定于滤水杯30。在固定构件38的嵌插部37b安装有排出阀35。
油分离器5以将主体10配置于铅垂方向上方、且将滤水杯30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的状态固定于车辆侧,排液贮存于滤水杯30。所贮存的排液通过打开设置于滤水杯30的底部的排出阀35而向外部排出。
接着,参照图15,对油分离器5相对于车辆的安装进行说明。
在将油分离器5安装于车辆之前,将安装于油分离器5的保护罩80的位置与油分离器5的安装于车辆的位置相对应地变更。将3个安装螺栓82从各安装部24拆卸,使罩构件81的贯通孔81a与想要安装的安装部24对准,使3个安装螺栓82与各安装部24螺纹结合。例如,以覆盖油分离器5的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的方式使保护罩80安装于油分离器5。此外,也可以将油分离器5安装于车辆后变更保护罩80相对于油分离器5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周向上相对于车辆的位置被安装构件70变更了,也能够以90°间隔变更保护罩80的位置。
空气干燥器2的连接软管2d与设置于固定到车辆的油分离器5的主体10的进气口16连接。
接着,参照图17对油分离器5的作用进行说明。
压缩空气通过从进气口16流入第1膨胀室34而膨胀。此外,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了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维持在比大气压大的值。膨胀了的压缩空气经由过滤器壳体41的第1通气孔56流入过滤器部40内。流入到过滤器部40内的压缩空气反复进行与细孔的壁面之间的碰撞、细孔内的压缩空气彼此的碰撞(摩擦)一边在过滤器42内穿过。由此,压缩空气被分离成排液和去除了排液的清洁空气。分离出的液状的排液向贮存部32落下。分离出的清洁空气朝向过滤器出口57。在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而被压缩了之后,在第2膨胀室23(第2通路19)内膨胀。穿过了第2通路19的清洁空气从排气口17向外部排出。
通过上述设置,贮存到作为滤水杯30的内部的贮存部32的排液的量能够通过从没有设置保护罩80的部分观察滤水杯30来确认。另外,随着车辆的行驶而从路面飞来的石头等从行进方向前方飞来,因此,即使石头等飞来,也通过使其与保护罩80碰撞,来防止其与滤水杯30碰撞,能够保护滤水杯30。因而,能够具备直接确认可排液的量的滤水杯30。另外,即使油分离器5相对于车辆的周向的位置被变更,也能够变更保护罩80相对于油分离器5的周向的位置,因此,能够维持由保护罩80进行的保护。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优点。
(13)能够利用整体是透光部的滤水杯30观察滤水杯30的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所积存的排液的量。另外,该滤水杯30被保护罩80保护,因此,替代金属制而采用作为可透光的材质的树脂等,因此,即使滤水杯30的强度降低,也能够防止由从路面等飞来的石头等导致的滤水杯30的破损。
(14)能够在主体10的周向上变更保护罩80的开口部分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保护罩80的没有开口的部分与滤水杯30的石头易于从路面等飞来的位置对准来保护滤水杯30、同时从保护罩80的开口部分经由整体是透光部的滤水杯30确认排液的量。
(15)在滤水杯30设置有排出阀35,因此,不将滤水杯30主体10拆卸,就能够经由排出阀35将滤水杯30中的排液向外部排出。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8~图20对油分离器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保护罩覆盖滤水杯的整体这点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8和图20所示,油分离器5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整体是透光部的滤水杯30。油分离器5具备安装于滤水杯30的有底圆筒状的保护罩90。保护罩90覆盖滤水杯30的整周。保护罩90与滤水杯30的外形相应地成形,与滤水杯30的外形一致。优选保护罩90是金属制的。
在保护罩90设置有多个窗91。这些窗91是沿着保护罩90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且隔开间隔地设置。这些窗91在周向上具有能够观察被贮存到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的量的程度的宽度。
如图19和图20所示,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滤水杯30的底部的中央设置有贯通孔36。在该贯通孔36嵌插有嵌插构件37。在滤水杯3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固定构件38,该固定构件38与嵌插构件37的外螺纹37c螺纹结合而固定于滤水杯30。另外,在保护罩90的底部的中央设置有与滤水杯30的贯通孔36中心轴线相同的贯通孔92。嵌插构件37从滤水杯30的内侧嵌插于滤水杯30的贯通孔36和保护罩90的贯通孔92。固定构件38通过从保护罩90的外侧与嵌插构件37螺纹结合而被紧固,将滤水杯30和保护罩90固定。因而,保护罩90被固定于滤水杯30。在该固定构件38安装有排出阀35。
通过上述设置,贮存到作为滤水杯30的内部的贮存部32的排液的量能够经由保护罩90的窗91观察滤水杯30来确认。另外,通过使随着车辆的行驶而从路面飞来的石头等与保护罩90碰撞而防止其与滤水杯30碰撞,能够保护滤水杯30。因而,能够具备可直接确认排液的量的滤水杯30。另外,即使油分离器5相对于车辆的周向的位置被变更,保护罩90也设置于滤水杯30的整周,因此,能够与油分离器5相对于车辆的方向没有关系地保护滤水杯30。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第3实施方式的(13)和(15)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优点。
(16)能够利用覆盖滤水杯30的整体的保护罩90可靠地保护滤水杯30,能够从设置于保护罩90的窗91确认整体是透光部的滤水杯30中的排液的量。
(17)在滤水杯30设置有贯通孔36,在保护罩90设置有贯通孔92,因此,能够无需安装于滤水杯的安装构造。另外,滤水杯30和保护罩90能够利用分体的嵌插构件37和固定构件38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将其适当变更而成的以下的形态实施。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保护罩80的贯通孔81a和安装部24隔开90°的间隔地设置,但如果想细微地变更保护罩80相对于主体10的位置,也可以隔开比90°窄的间隔设置安装部24。另外,贯通孔81a的数量和安装部24的数量的组合分别能够任意地变更。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将保护罩80的贯通孔81a的间隔与安装部24的间隔设为等间隔。然而,只要保护罩80的贯通孔81a的间隔和安装部24的间隔与保护罩80和安装部24彼此的位置能被组合,就也可以是与等间隔不同的任意的间隔。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利用嵌插构件37和固定构件38将排出阀35设置于滤水杯30的底部。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利用嵌插构件37和固定构件38将保护罩90固定于滤水杯30。然而,也可以在滤水杯30的底部直接固定固定构件。例如,如图21所示,使滤水杯30的底部具有厚度,在该滤水杯30的底部设置贯通孔36。并且,在该贯通孔36设置内螺纹36a。固定构件39与该滤水杯30的底部的内螺纹36a螺纹结合。固定构件39具备:圆盘状的密闭部39a,其与滤水杯30的底部外侧密合;以及圆筒状的圆筒部39b,其与内螺纹36a螺纹结合。在圆筒部39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39c。通过使固定构件39与内螺纹36a螺纹结合而紧固,固定构件39固定于滤水杯30。在固定构件39安装有排出阀35。在圆筒状的保护罩90的情况下,保护罩90被固定构件39固定于滤水杯30。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滤水杯30和保护罩90之外,还通过使用固定构件39,不在滤水杯30的内侧使用构件,就能够将保护罩90固定于滤水杯30。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在保护罩90设置有狭缝状的窗91。然而,保护罩90的窗并不限于狭缝状,是能够视觉辨认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的量的形状即可。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以沿着周向和径向排列配置圆状的窗93。窗的排列方法可任意地变更。
·另外,也可以由电线保护带那样的带材形成保护罩。电线保护带是粘合剂附加于海绵原材料而成的带状物。此外,也可以省略粘合剂。例如,如图23所示,将带材100直接卷绕于滤水杯30,在有些部位,在带材100与带材100之间设置有间隙101。并且,利用该间隙101来视觉辨认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的量。这样的话,作为保护罩自身的带材100能够直接卷绕,因此,无需用于固定滤水杯30的保护罩的构件。此外,也可以在滤水杯30的底部附近的外周面设置有防止带材100的落下的突条部102。
·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中,在油分离器5采用了整体是透光部的滤水杯30。然而,也可以在油分离器5采用在局部设置有透光部的滤水杯。例如,如图24所示,油分离器5具备无法视觉辨认内部的例如金属制的滤水杯30。在滤水杯30的侧面,在周向上隔开90°的间隔设置有4个贯通孔131。在贯通孔131嵌合固定有有底圆筒状的透过部120。透过部120由可透光的材料形成。透过部120具备:圆筒部121,其要嵌合固定于贯通孔131;以及圆盘部122,其与滤水杯30的外周面抵接。使用者能够经由圆盘部122视觉辨认滤水杯30的内部。在主体10安装有局部设置有开口部的保护罩80。保护罩80设定为涵盖透过部120的长度。优选贯通孔131设置于贮存到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的量成为满量的跟前。在该情况下,优选一经由透过部120在滤水杯30的内部看到排液,就将排液排出。此外,透过部120的个数、配置可任意地变更。
·另外,如图25所示,油分离器5具备无法视觉辨认内部的例如金属制的滤水杯30。在滤水杯30设置有将滤水杯30的底部和侧面部相连的连接软管125。连接软管125相当于透光部。在滤水杯30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123,连接有连接软管125的第1端。在滤水杯30的侧面部设置有贯通孔124,连接有连接软管125的第2端。贮存到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从第2端流入连接软管125。连接软管125内的排液的液面与滤水杯30的内部的排液的液面一致。连接软管125由可透光的材料形成。使用者能够通过观察连接软管125,来确认排液的量。在主体10安装有在局部设置有开口部的保护罩80。保护罩80设定为涵盖连接软管125的长度。优选滤水杯30的侧面部的贯通孔124的位置设定于包括想要看到排液的量的位置在内的高度。
·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中,在滤水杯30的底部设置有排出阀35。然而,只要能够将滤水杯30从主体10拆卸,将滤水杯30内的排液放掉,就也可以省略排出阀35。
(第5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油分离器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基本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附图中也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分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往的油分离器中,从进气口流入的空气在穿过过滤器时,易于取最短距离的路径作为从上述入口侧的贯通孔到上述出口侧的贯通孔的路径。因此,在过滤器中,在以该最短距离的路径为中心的区域中进行水分和油分与空气之间的气液分离,另一方面存在几乎不进行气液分离的未使用区域。在未使用区域较大的过滤器中,为了确保恒定的油水分去除性能,不得不增大过滤器自身。其结果,就导致油分离器的大型化、能够贮存排液的空间的体积的缩小化。
以下,参照图26~图27对将油分离器适用于搭载到车辆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26,详细论述油分离器5。
在过滤器壳体41的周壁部55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多个第1通气孔56。这些第1通气孔56与使压缩空气向过滤器壳体41内流入的过滤器入口59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壁部55形成有多列由沿着周向形成的多个第1通气孔56构成的列。在顶部53的中央且由环状突部51包围的部分设置有过滤器出口57。过滤器出口57具有作为贯通孔的多个第2通气孔58。第2通气孔58将过滤器壳体41的内侧和外侧连通。
优选相对于过滤器入口59的1个第1通气孔56的开口面积而言的过滤器42的细孔个数是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细孔个数能够基于根据通过例如扫描型电子显微镜、透过型电子显微镜进行的观察而获得的图像以目视进行数数、利用激光扫描型显微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等来测定。通过将相对于第1通气孔56的开口面积而言的过滤器42的细孔个数设为上述范围,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同时提高压缩空气与细孔的内壁之间的碰撞的机会而易于使压缩空气与油分和水分气液分离。
第2贯通孔64的深度比其直径大。若如此设置,则压缩空气穿过第2贯通孔64而被整流,能够抑制排出声音的产生。
接着,参照图27,详细论述过滤器壳体41。
在过滤器壳体41的周壁部55形成的第1通气孔56具有直径D4。第1通气孔56沿着周壁部55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在图27中,第1通气孔56在周向上每20°地形成,由多个第1通气孔56构成的列形成有3列,但第1通气孔56的数、间隔、第1通气孔56的列的数量能够变更。若将第1通气孔56的个数设为N′个,则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S11是“π[(D4)/2]2·N′”。
在过滤器出口57形成的第2通气孔58具有直径D1。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比第1通气孔56的直径D4小。第2通气孔58等间隔地形成于圆形状的过滤器出口57。若将第2通气孔58的个数设为M′个,则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S12是“π[(D1)/2]2·M′”。该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S12比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S11小。
接着,参照图26和图27对油分离器5的作用进行说明。若空气干燥器2的排气阀2b被打开而进行卸载运转,则含有油分和水分的排液与吹扫空气一起从空气干燥器2向油分离器5输送。吹扫空气所含有的排液是雾状或液状。含有排液的吹扫空气从进气口16向油分离器5内流入。
吹扫空气通过从进气口16流入第1膨胀室34而膨胀。此外,在第1膨胀室34内膨胀了的吹扫空气的压力维持在比大气压大的值。膨胀了的吹扫空气经由过滤器壳体41的第1通气孔56朝向过滤器壳体41的径向内侧流入过滤器部40内。此时,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2比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S11小(S12<S11),因此,与开口面积S11、S12相同的情况相比,过滤器壳体41内的压力升高。即、在过滤器42内,与开口面积S11、S12相同的情况和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S11比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S12小的情况相比,压缩空气难以取得从过滤器入口59到过滤器出口57的最短路径,在过滤器42内循环。因此,压缩空气不仅在过滤器42内且包括从过滤器入口59到过滤器出口57的最短路径在内的中心部穿过,也在过滤器42的角部穿过,因此,过滤器42的未使用区域被缩小。如此,通过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过滤器42与压缩空气碰撞的机会升高,因此,提高过滤器42的去除性能。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器。另外,过滤器入口59的第1通气孔56的直径D4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D1>D2),因此,与过滤器入口59的第1通气孔56的直径D4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小的情况相比,刚刚穿过第1通气孔56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延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的时间。
由于过滤器42与压缩空气之间的碰撞、压缩空气彼此的碰撞(摩擦),吹扫空气被分离成排液和去除了排液的清洁空气。尤其是,从不同的第1通气孔56分别流入的压缩空气朝向径向内侧流动,因此,能够促进压缩空气彼此的碰撞或摩擦。分离出的排液向贮存部32落下。分离出的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清洁空气穿过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而被压缩了之后,在第2膨胀室23(第2通路19)内膨胀。
清洁空气的流动沿着第2通路19的延伸方向弯曲,经由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流入消声器65。穿过消声器65的清洁空气经由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从排气口17向外部排出。
如此,进气口16经由第1通路18与滤水杯30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方面,排气口17经由过滤器部40与滤水杯30的贮存部32连通。因此,即使是由于搭载有油分离器5的车辆的振动而贮存到贮存部32的排液摇晃、或溅起来的情况下,排液也不会直接流入排气口17。因此,能够在贮存部32中省略为了抑制排液向排气口17的流入而设置的未贮存空间、或将该未贮存空间设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增大排液的最大贮存量相对于贮存部32的容积的比例。
另外,在过滤器出口57设置有多个第2通气孔58,因此,与例如过滤器出口由一个开口面积较大的贯通孔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附着到过滤器42的排液流入第2通路19。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获得以下的优点。
(18)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小,因此,与这些开口面积相同的情况以及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比过滤器入口59的开口面积大的情况相比,压缩空气难以取得从过滤器入口59到过滤器出口57的最短路径,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的时间变长。通过如此延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的时间,压缩空气取得除了从过滤器入口59到过滤器出口57的最短路径以外的路径而遍布到过滤器42的角部,因此,过滤器42的未使用区域缩小。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过滤器42。
(19)在过滤器出口57形成有多个第2通气孔58。因此,能够抑制附着到过滤器42的水分和油分向比过滤器出口57靠下游的位置且清洁空气流动的第2通路19流入。
(20)过滤器入口59的第1通气孔56的直径D4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大,因此,与过滤器入口59的第1通气孔56的直径D4比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D1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压缩空气刚刚穿过过滤器入口59之后的流速降低。因此,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滞留的时间变长,与这些直径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
(21)流入到油分离器5的压缩空气从设置于过滤器壳体41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第1通气孔56朝向过滤器壳体41的径向内侧流入。另外,压缩空气在过滤器42内循环了之后,从设置于过滤器壳体41的第1端部的第2通气孔58排出。因而,从不同的第1通气孔56流入来的压缩空气易于在过滤器42内碰撞,因此,能够提高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油分的回收率。
(22)排气口17经由过滤器42与贮存部32连通。因此,贮存到贮存部32的排液在由于施加到油分离器5的振动等而溅起来时,不会直接流入排气口17。因此,即使是排液的贮存量变多的情况等,也能够抑制来自排气口17的排液的流出。
(23)过滤器42的细孔个数(网眼的粗细)是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缩空气的循环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以以下那样的形态实施。
·如图28所示,油分离器5也可以具备安装到主体10的加热器78。在图28中,加热器78设置于主体10的头顶部。加热器78在从空气干燥器2输送的吹扫空气的温度是0℃以下等低温时工作而对主体10进行加热。由此,能够使在主体10形成的进气口16和排气口17同时升温,因此,能够防止由进气口16和排气口17的冻结导致的堵塞。
·如图29所示,也可以在将空气干燥器2和油分离器5连接的连接软管2d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加热器79。加热器79在从空气干燥器2输送的吹扫空气的温度成为0℃以下等低温时工作而对吹扫空气进行加热。由此,能够防止由连接软管2d的冻结导致的堵塞。
·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5的过滤器出口也可以设置于图5所示那样的油分离器5的过滤器壳体的周壁部。
·如图30所示,油分离器的壳体也可以是长方体状的。多孔板193与过滤器出口相对应。多孔板193的开口面积比进气口172的开口面积小。因此,能够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194中循环而使油的去除性能提高。而且,在第2膨胀室184的比碰撞板186、187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197,该过滤器197在两侧安装有开设有多个孔198的多孔板195和开设有多个孔199的多孔板196。后段的多孔板196的开口面积比前段的多孔板195的开口面积小。因此,能够使压缩空气在过滤器197中循环而使油的去除性能提高。
·油分离器5的壳体也可以是除了具备主体、滤水杯以及过滤器壳体的结构、以及具备壳体和盖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也可以由设置有例如进气口和排气口的滤水杯和对滤水杯的开口进行封闭的盖构成。
·过滤器出口57的开口面积也可以比第1多孔板61的开口面积和第2多孔板62的开口面积中的至少一个小。若如此设置,则能够期待使压缩空气的流速降低而静音化的效果。另外,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直径也可以比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直径和第2多孔板62的第2贯通孔64的直径中的至少一个小。即使如此,也能够期待使压缩空气的流速降低而静音化的效果。
·过滤器入口59的第1通气孔56的深度也可以比其直径D4大。此外,“深度”是从过滤器壳体41的外周面朝向内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相当于过滤器壳体41的周壁部的板厚。另外,过滤器出口57的第2通气孔58的深度也可以比其直径D1大。而且,第1多孔板61的第1贯通孔63的深度也可以比其直径大。若如此设置,则能够期待对压缩空气进行整流而静音化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油分离器5的气液分离用的过滤器部40(滤筒)也可以是图31~图37所示那样的形状。图31是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过滤器部40的立体图,图32是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过滤器部40的立体图。另外,图33是过滤器部40的主视图,图34是过滤器部40的俯视图,图35是过滤器部40的仰视图,图36是过滤器部40的右侧视图,图37是图33中的37-37线的剖视图。此外,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地表示,因此省略。右侧视图与左侧视图相同地表示,因此省略。
·油分离器5的主体10也可以是图38~图47所示那样的形状。滤水杯30具有透光性。图38是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油分离器5的立体图,图39是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油分离器5的立体图。在主体10的第1端且封闭了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器安装部85和恒温器安装部86。加热器安装部85具有用于插入加热器的孔部。在恒温器安装部86安装有对加热器进行控制的恒温器。另外,图40是油分离器5的主视图,图41是油分离器5的后视图,图42是油分离器5的俯视图,图43是油分离器5的仰视图,图44是油分离器5的右侧视图,图45是油分离器5的左侧视图。而且,图46是图42中的46-46线处的剖视图,图47是图42中的47-47线处的剖视图。
·油分离器5的保护罩80也可以是图48~图56所示那样的形状。图48是从正面·平面·右侧面侧观察油分离器5的立体图,图49是从背面·底面·左侧面侧观察油分离器5的立体图。图50是油分离器5的主视图,图51是油分离器5的后视图,图52是油分离器5的俯视图,图53是油分离器5的仰视图,图54是油分离器5的右侧视图,图55是油分离器5的左侧视图。图56是图50中的56-56线处的剖视图。
·油分离器5的壳体也可以是除了主体、滤水杯和过滤器壳体、或、壳体和盖以外的结构。也可以由设置有例如进气口和排气口的滤水杯和对滤水杯的开口进行封闭的盖构成。
·油分离器5的构造只要能够将从空气干燥器2排出来的含有油分和水分的吹扫空气气液分离成作为含有油分和水分的液体的排液和清洁空气,就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中,对利用油分离器5去除从空气干燥器2输送的吹扫空气所含有的排液的形态、以及利用油分离器5去除从压缩机1输送的压缩空气所含有的油分和水分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态。即、油分离器5也可以与除了压缩机以外的排出含有油分的气体的设备连接,将从该设备排出的油分去除。
·过滤器部40只要是能够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的结构,就也可以是具备除了由上述的材料构成的过滤器42的以外的结构。既可以是例如在过滤器壳体41内具备挡板的结构,也可以是使压缩空气与挡板碰撞来进行气液分离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其他实施方式中,将油分离器5适用于搭载到车辆(汽车)的压缩空气干燥系统,但只要是具备对含有油分的空气(气体)进行气液分离的功能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系统。也可以将油分离器适用于例如、电车、船舶、航空器等除了汽车以外的移动体。另外,也可以将油分离器适用于除了移动体以外的空压系统。

Claims (24)

1.一种油分离器,其具备:
壳体,其设置有: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排出;以及
过滤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入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过滤器出口,其用于供穿过了所述过滤器部的清洁空气流出,
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从所述过滤器出口到所述排气口的通路设置有具有多个贯通孔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过滤器出口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径比所述多孔板的贯通孔的内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多孔板是第1多孔板,所述多个贯通孔是第1贯通孔,在所述通路设置有第2多孔板,该第2多孔板配置于比该第1多孔板靠所述排气口侧的位置,该第2多孔板具有多个第2贯通孔,在所述第1多孔板与所述第2多孔板之间设置有消声器,并且,所述第1多孔板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第2多孔板的开口面积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第2贯通孔的内径比所述第1贯通孔的内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过滤器出口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并且,在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过滤器部之间设置有第1膨胀室,在所述过滤器出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2膨胀室。
7.一种油分离器,其具备:
主体,其设置有: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排气口,其供清洁空气排出;
过滤器部,其收纳有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的过滤器;以及
排液积存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该排液积存部与所述主体一起覆盖所述过滤器部,用于积存从压缩空气分离出的排液,
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主体设置有至少两个,
所述进气口能够在所述主体分别开口地设置,
所述主体的设置有所述排气口的部分与设置有所述进气口的部分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进气口在所述主体设置有至少3个,
所述进气口能够在所述主体的侧壁的四方中的三方分别开口地设置。
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壁的四方中的没有设置所述进气口的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该油分离器具备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具有:安装部,其构成为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以及固定部,其构成为固定于油分离器的安装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主体具备内螺纹和与该内螺纹螺纹结合的外螺纹中的任一者,
所述排液积存部具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中的另一者,
利用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将所述主体和所述排液积存部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该油分离器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从设置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延伸,在与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时,该引导部对所述外螺纹进行引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引导部的长度比内螺纹的长度大。
13.一种油分离器,其具备:
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
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排出;
过滤器部,其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
排液积存部,其用于积存从压缩空气分离出的排液;
透光部,能够透过该透光部视觉辨认所述排液积存部的内部;以及
保护罩,其用于保护所述透光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保护罩相对于所述排液积存部的整周局部开口,所述油分离器具备使所述保护罩在所述排液积存部的周向上旋转的旋转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透光部是所述排液积存部的整体,
所述保护罩构成为安装于所述排液积存部,该保护罩覆盖所述排液积存部的整周并设置有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排液积存部的底部和所述保护罩的底部设置有中心轴线相同的贯通孔,
该油分离器具备:嵌插构件,其能够嵌插于所述贯通孔;以及固定构件,其构成为与该嵌插构件螺纹结合而将所述排液积存部和所述保护罩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排液积存部的底部和所述保护罩的底部设置有贯通孔,
在所述排液积存部的贯通孔设置有内螺纹,
该油分离器具备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构成为嵌插于所述贯通孔,并且与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而将所述排液积存部和所述保护罩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在所述固定构件设置有将积存到所述排液积存部的排液排出的排出阀。
19.一种油分离器,其具备:
过滤器,其用于对含有油分的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以及
收容部,其用于收容所述过滤器,
在所述收容部设置有:过滤器入口,其用于使压缩空气向所述过滤器流入;以及过滤器出口,其用于供穿过了所述过滤器的清洁空气流出,
所述过滤器出口的开口面积比所述过滤器入口的开口面积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过滤器出口具有多个贯通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过滤器入口具有多个贯通孔,
所述过滤器入口的贯通孔的直径比所述过滤器出口的贯通孔的直径大。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所述过滤器入口的贯通孔设置于筒状的所述收容部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所述过滤器出口的贯通孔设置于所述收容部的轴向上的第1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该油分离器具备:
进气口,其用于供压缩空气流入;以及
排气口,其用于供清洁空气流出,
所述过滤器介于所述排气口与贮存部之间,该贮存部贮存被所述过滤器分离出的排液。
24.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中,
相对于所述过滤器入口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而言的所述过滤器的细孔个数是10个以上且50个以下。
CN201680028563.9A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 Active CN107847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4170.0A CN112588025A (zh)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和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2937A JP6567871B2 (ja) 2015-05-20 2015-05-20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15102938A JP6567872B2 (ja) 2015-05-20 2015-05-20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15-102938 2015-05-20
JP2015-102940 2015-05-20
JP2015-102937 2015-05-20
JP2015102939A JP6675833B2 (ja) 2015-05-20 2015-05-20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2015-102939 2015-05-20
JP2015102940A JP6567323B2 (ja) 2015-05-20 2015-05-20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PCT/JP2016/065088 WO2016186213A1 (ja) 2015-05-20 2016-05-20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170.0A Division CN112588025A (zh)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和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7842A true CN107847842A (zh) 2018-03-27
CN107847842B CN107847842B (zh) 2020-12-22

Family

ID=5732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170.0A Pending CN112588025A (zh)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和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CN201680028563.9A Active CN107847842B (zh)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4170.0A Pending CN112588025A (zh) 2015-05-20 2016-05-20 油分离器和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12588025A (zh)
DE (1) DE112016002270T5 (zh)
WO (1) WO20161862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1983A (zh) * 2018-11-08 2021-08-24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吹扫气体污染消除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8037A1 (en) * 2017-04-24 2018-11-01 Ing. Enea Mattei S.P.A. Oil separator for a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assembly comprising said separator
CN107029481A (zh) * 2017-06-21 2017-08-11 上海昶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样品气的油雾粉尘过滤装置
CN107424597B (zh) * 2017-09-06 2023-05-12 无锡市拓发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安全型集油式消音器
US11167237B2 (en) * 2019-07-17 2021-11-09 Dekker Vacuum Technologies, Inc. Air/oil separator
CN116078066B (zh) * 2023-01-04 2024-04-26 宁波新佳行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大流量干燥过滤组合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84751C (fi) * 1988-09-02 1992-01-10 Jeven Oy Tilluftsanordning.
EP0947232A2 (en) * 1997-12-19 1999-10-06 Chiara Perazzo Oil removing filter with associated pressure valve for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s
US20070089382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and Filter Therefor
CN203532006U (zh) * 2013-08-27 2014-04-09 常州华尔澜工具有限公司 柴油机消声器
CN104001382A (zh) * 2014-05-23 2014-08-27 苏州锟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油水分离器
CN104302878A (zh) * 2012-02-27 2015-01-21 纳薄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3617U (ja) * 1982-12-10 1984-06-25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油冷式回転圧縮機の油分離器
CN200980980Y (zh) * 2006-11-10 2007-11-28 尤瑞典 压缩空气用的气、液分离过滤器
CN201136462Y (zh) * 2007-12-27 2008-10-22 潍坊万德朗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加强型倒车喇叭
US8517183B2 (en) * 2009-05-04 2013-08-27 Cummins Filtration Ip, Inc. No filter no run fluid filtration system
CN102072511B (zh) * 2010-12-15 2012-12-19 成都盛尔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分离器
JP2012197733A (ja) * 2011-03-22 2012-10-18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ドレンポット油排出器およびドレンポット
CN202117822U (zh) * 2011-06-22 2012-01-18 南充市攀峰滤清器有限公司 带防护装置的油水分离器
CN202597911U (zh) * 2012-04-16 2012-12-1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折页式卡箍支架结构
CN104349829B (zh) * 2012-05-10 2016-02-17 纳薄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
CN202732177U (zh) * 2012-06-05 2013-02-13 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燃气过滤器安装支架
CN202690196U (zh) * 2012-06-20 2013-01-23 江西江隆汽车消声器有限公司 汽车主消声器安装架
JP6236596B2 (ja) * 2013-02-26 2017-11-29 ナブテス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03273013U (zh) * 2013-05-21 2013-11-06 佛山市科威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制冷剂汇流管用的免烧焊固定夹座
DE112014003414T5 (de) * 2013-07-23 2016-04-28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Ölabscheider
CN203671031U (zh) * 2014-01-02 2014-06-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路固定卡箍
CN203727163U (zh) * 2014-03-13 2014-07-2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汽车及其消声器吊挂
CN104454108A (zh) * 2014-11-25 2015-03-25 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后处理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84751C (fi) * 1988-09-02 1992-01-10 Jeven Oy Tilluftsanordning.
EP0947232A2 (en) * 1997-12-19 1999-10-06 Chiara Perazzo Oil removing filter with associated pressure valve for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s
US20070089382A1 (en) * 2005-10-26 2007-04-26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and Filter Therefor
CN104302878A (zh) * 2012-02-27 2015-01-21 纳薄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
CN203532006U (zh) * 2013-08-27 2014-04-09 常州华尔澜工具有限公司 柴油机消声器
CN104001382A (zh) * 2014-05-23 2014-08-27 苏州锟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空气油水分离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1983A (zh) * 2018-11-08 2021-08-24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吹扫气体污染消除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7842B (zh) 2020-12-22
WO2016186213A1 (ja) 2016-11-24
DE112016002270T5 (de) 2018-02-15
CN112588025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7842A (zh) 油分离器
US11420137B2 (en) Efflu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ir brake charging system
JP6247278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及びエア系統
CN105688518A (zh) 油分离器
US10583382B2 (en) Efflu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air brake charging system
KR102024022B1 (ko) 응축기 리시버 드라이어 냉매 필터
KR20140090986A (ko) 필터 장치 및 필터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탱크를 환기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13031798A (ja) エアドライヤ装置用キャッチタンク
JP2013032089A (ja) エアドライヤ装置用キャッチタンク装置
JP6567323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7102581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3272938B2 (ja) 圧縮空気の油・水分除去装置
JP6493780B2 (ja) 車両のオイルキャッチタンク
JP6519146B2 (ja) 車両のオイルキャッチタンク
JP7235823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12154086B (zh) 用于车辆空气制动器充气系统的排放物处理装置和方法
JP6567871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6955593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11602014A (zh) 用于装备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制冷剂流体回路的接收器/干燥器
JP6675833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EP3894291B1 (en) Efflu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air brake charging system
JP6519145B2 (ja) 車両のオイルキャッチタン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abtesco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abtesco Automotive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