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543B -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7543B
CN107817543B CN201711221218.XA CN201711221218A CN107817543B CN 107817543 B CN107817543 B CN 107817543B CN 201711221218 A CN201711221218 A CN 201711221218A CN 107817543 B CN107817543 B CN 107817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microprism
coating
opt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212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7543A (zh
Inventor
李刚
余洋
张毅
于振江
顾春红
罗维德
张彦
唐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Exci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Exci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Exci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Exci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212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7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7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7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7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7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2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 G02B5/124Reflex reflectors cube corner, trihedral or triple reflector type plural reflecting elements forming part of a unitary plate or shee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棱镜反光膜。为了解决现有反光膜在外界环境中反光亮度较低和刮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实际应用在外界环境中时反光亮度高、无刮伤,并且解决了微棱镜反光膜设置传统密封层无法实现高反射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背景技术
微棱镜逆反射材料利用立体角微棱镜单元被折射率较低的介质包围或者被覆有反射结构单元时,通过全反射、镜面反射等光学原理,将大部分入射光沿发射光源的方向反射回去,是一种具有高反光亮度的新型反光膜。广泛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牌,交通安全设施等领域,可起到明显的安全警示作用。
当反射膜外表面暴露于外界潮湿、脏、有硬物等环境中时,会发生水珠凝结、吸污、刮伤等现象,这些现象会使入射光发生折射、吸收等光学作用,从而减少或者改变入射光的路径,吸收入射光的射出光线或反射光线,减少到达反光层的入射光,使反光膜的反光效果严重被削弱。中国专利201710100341.X(公开日为2017.05.10)揭示了一种凸起结构,使其能够将露水、霜等细微水珠迅速引导凝结在亲水层,并快速凝结为大滴水珠并从反光膜表面流下,消除了细微水珠对反光膜的不良影响。
但是上述凸起和凹陷结构的疏水表面,同样容易沉积赃污,而且无法避免此外表层在反光膜存储、运输、再加工及使用过程中被刮伤的现象。
常见的提高反射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微棱镜立方结构上镀上金属反射层,另一种是在立方结构单元下面设置一层密封层或白色反射层,从而形成一空气层,使光线形成内部全反射。但是上述在微棱镜单元镀金属反射层的方法会存在镀层不均,不容易把控厚度的现象,从而浪费原材料。在立方结构单元下面设置一层密封层或者白色反射层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所有入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的现象或者无法实现高光线反射率,从而浪费部分光线,同时整体反射亮度提高不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以解决传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反光膜在外界环境中反光亮度较低和易被刮伤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实际应用在外界环境中时反光亮度高、不会被刮伤,并且解决了微棱镜反光膜设置传统密封层无法实现高反射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对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防污抗刮伤涂层,第二光学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层;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所述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粘结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对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防污抗刮伤涂层,第二光学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层;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密封层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的上表面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粘结层和剥离层。
所述微棱镜反光膜又称为微棱镜逆反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对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防污抗刮伤涂层,第二光学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层;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密封层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的上表面粘合;剥离层粘合在粘结层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具有防污和抗硬化刮伤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选自立方体角棱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包括若干个立方体角棱镜阵列结构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的横截面为倒等边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材料选自含有氟原子的丙烯酸树脂、含有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氟原子或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可紫外光固化。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氟原子或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在紫外光固化成型后具有高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氟原子的丙烯酸树脂选自氟化丙烯酸酯、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氟化甲基丙烯酸酯、氟化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选自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甲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材料优选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具有足够低的表面能和较高的硬度,形成疏水、疏油和抗刮伤的表面,从而使得环境中的水、矿物油、赃污液体等滴落在涂层表面的时候会形成球珠状滚落,进而不会铺展开,同时保护产品不受到外界硬物刮伤。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厚度为1μm-10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3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厚度优选为2μm-8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80μm-3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厚度最优选为3μm-6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最优选为150μm-250μm。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材料最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的厚度为30μm-120μm。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的厚度优选为50μm-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结构层的厚度最优选为60μm-86μm。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层结构层的材料包括树脂,所述树脂选自热固型、热塑型或者UV型交联树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热塑型树脂选自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热固型树脂选自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UV固化型树脂选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层结构的材料优选为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微棱镜层结构的材料最优选为聚氨酯丙烯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层为金属涂层,所述金属涂层选自铝涂层、银涂层、铜涂层、或钛涂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涂层优选为铝涂层、或银涂层的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涂层最优选为铝涂层、银涂层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为10nm-100nm,所述密封层的厚度为20μm-80μ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20nm-90nm,所述密封层的厚度最优选为25μm-60μ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厚度最优选为70nm-90nm,所述密封层的厚度最优选为25μm-50μ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涂层最优选为铝涂层、银涂层的组合,铝涂层的厚度为30-40nm,银涂层的厚度为40-50nm。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的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的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的材料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微棱镜反光膜中,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5μm-6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20μm-80μm。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5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优选为25μm-65μm。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的厚度最优选为20μm-4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最优选为25μm-50μm。
所述粘结层的材料选自压敏胶。
进一步的,所述压敏胶选自树脂类或橡胶类压敏胶中的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类压敏胶选自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类压敏胶优选为丙烯酸酯、聚氨酯中的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树脂类压敏胶最优选为丙烯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类胶黏剂选自丁腈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层的材料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层的材料最优选为聚丙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材层的第一光学面制备防污抗刮伤涂层;
(2)在基材层的第二光学面上制备微棱镜结构层;
(3)在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表面制备金属反射层,将步骤(2)中的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
(4)密封层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的上表面粘合,剥离层与粘结层的下表面粘合。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的防污抗刮伤涂层采用溶剂涂覆法或者凹版涂覆法制备。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用下述方法制备:将含有氟原子或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涂布于基材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随后用紫外光照射,使含有氟原子或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固化,得到防污抗刮伤涂层。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微棱镜结构的制备方法为浇铸成型,或者是通过涂层预涂覆或者挤出流延涂覆的方式,在预成型的涂层表面通过结构辊压复制微结构。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制备的方法为气相沉积或者化学沉积法。
进一步的,防污抗刮伤涂层的材料选自含有氟原子丙烯酸树脂、含有硅原子的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组合,厚度为2-8μm;基材层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80-300μm;微棱镜结构层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的材料选自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厚度为50-100μm;金属反射层的材料选自铝涂层、银涂层中的一种或组合,厚度为20-90nm;密封层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5-60μm;粘结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或聚氨酯压敏胶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厚度为10-50μm;剥离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厚度为25-65μm。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1-3和实施例12-15。
进一步的,防污抗刮伤涂层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3-6μm;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150-250μm;微棱镜结构层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60-86μm;金属反射层的材料为铝涂层、银涂层的组合,总厚度为70-90nm,铝涂层的厚度为30-40nm,银涂层的厚度为40-50nm;密封层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5-50μm;粘结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20-40μm;剥离层的材料为聚丙烯,厚度为25-50μm。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2-3和实施例14-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暴露于外界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当光线进入反光膜后,光线在防污抗刮伤涂层作用下可避免潮湿、脏、有硬物的影响,以及表面保护层的破坏,实现逆反射性高(逆反射性可以用逆反射系数表示,逆反射系数越高,逆反射性越好)、无刮伤的优点;利用金属反射层,实现回光率高,从而大大提高光线利用率,同时提高整体反射亮度,并且制备工艺简单,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的剖视图;
图2为对比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10、基材层11、微棱镜结构层12、金属反射层13、密封层14、粘结层15和剥离层16。
所述基材层11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对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防污抗刮伤涂层10,第二光学面上设置有微棱镜层12;所述密封层14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密封层14的第一光学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13,微棱镜结构层12紧压在金属反射层13上,密封层14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15的上表面粘合;剥离层16粘合在粘结层15的下表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材层的第一光学面制备防污抗刮伤涂层;
(2)在基材层的第二光学面上制备微棱镜结构层;
(3)在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表面制备金属反射层,将步骤(2)中的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
(4)密封层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的上表面粘合,剥离层与粘结层的下表面粘合。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的防污抗刮伤涂层采用溶剂涂覆法或者凹版涂覆法制备。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用下述方法制备:将紫外光固化防污抗刮伤树脂涂布于基材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随后用紫外光照射,使防污抗刮伤的紫外光固化树脂层固化,得到防污抗刮伤涂层。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微棱镜结构的制备方法是浇铸成型,或者是在预成型的涂层表面复制微结构,或者热压结构,或者挤出结构。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金属反射层的制备的方法为气相沉积或者化学沉积法。
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采用下述方法检测主要性能。
防污性:对于防污性能通常以表面能进行表征,因此通过测定反光膜表面与去离子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来表征表面能。使用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测试,根据液滴法测量接触角,在液滴法中,将2毫米直径的净化水液滴至于防污抗刮伤涂层的表面上,并测量防污抗刮伤涂层表面和纯水、正十六烷之间的接触角。接触角越大,说明防污性越好。
抗刮性:将微棱镜反光膜固定,防污抗刮伤涂层的表面向上,使用钢丝绒摩擦头与防污抗刮伤涂层的表面进行接触摩擦,其中在上方放置500g重砝码,匀速向左、右拉动上增亮膜样品,重复2个循环,观察增亮膜样品的刮伤程度。评价等级:优>差。
逆反射系数测试:逆反射系数测试设定观测角度为0.5°,入射角度为15°,测试方法按照JT-T689交通行业标准测试。逆反射系数越高,逆反射性越好。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棱镜反光膜,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10、基材层11、微棱镜结构层12、金属反射层13、密封层14、粘结层15与剥离层16。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4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15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酯丙烯酸酯,厚度为8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银涂层,厚度为7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PET,厚度为25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2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乙烯,厚度为25μm。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3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5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7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和银涂层,厚度分别为30nm、40nm,依次设置在密封层14的第一光学面的表面上;密封层14的材料为PET层,厚度为5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25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丙烯,厚度为25μm。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6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188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86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和银涂层,厚度分别为40nm、50nm,依次设置在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的表面上;密封层14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3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丙烯,厚度为50μm。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厚度为5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8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醚丙烯酸酯,厚度为5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银涂层,厚度为1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6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厚度为1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65μm。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甲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厚度为2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氯乙烯,厚度为15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环氧丙烯酸酯,厚度为10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银涂层,厚度为10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5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丙烯,厚度为60μm。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丙烯酸酯,厚度为1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30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氯乙烯,厚度为3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厚度为1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为8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压敏胶,厚度为4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乙烯,厚度为20μm。
实施例7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厚度为50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12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不饱和聚酯,厚度为5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银涂层,厚度为6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25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厚度为5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氯乙烯,厚度为80μm。
实施例8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5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为35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9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厚度为2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氯乙烯,厚度为2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丁腈橡胶压敏胶,厚度为1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60μm。
实施例9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厚度为10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为10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苯乙烯,厚度为6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钛涂层,厚度为8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5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厚度为6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50μm。
实施例10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丙烯酸酯,厚度为8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125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乙烯,厚度为75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铜涂层,厚度为3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为5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5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厚度为25μm。
实施例11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3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15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环氧树脂,厚度为7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厚度为3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5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25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丙烯,厚度为25μm。
实施例12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氟化丙烯酸酯、氟化甲基丙烯酸酯、氟化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厚度为2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8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醚丙烯酸酯,厚度为5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铝涂层,厚度为2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6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厚度为1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65μm。
实施例13
防污抗刮伤涂层10的材料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甲基丙烯酸官能化硅氧烷,厚度为8μm;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300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环氧丙烯酸酯,厚度为100μm;金属反射层13的材料为银涂层,厚度为80nm;密封层14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4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厚度为5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65μm。
实施例14
如实施例2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基材层的厚度为150μm,微棱镜结构层的厚度为60μm,粘结层的厚度为20μm。
实施例15
如实施例3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其中密封层的厚度为25μm,粘结层的厚度为40μm。
对比例1
如图2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基材层11、微棱镜结构层12、白色反射膜层13、粘结层14与剥离层15。基材层1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厚度为188μm;微棱镜结构层12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12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厚度为75μm;白色反射膜层14为白色PET反射膜,厚度为50μm;粘结层15的材料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厚度为50μm;剥离层16的材料为聚乙烯,厚度为50μm。
表1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提供的微棱镜反光膜的主要性能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1486437340000141
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射膜中的防污抗刮伤涂层有助于避免潮湿、脏、硬物等对光线入射和反射效率的影响,以及表面保护层的破坏,得到逆反射系数高、无刮伤的反光膜。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微棱镜反射膜中的金属反射层可实现高逆反射性,从而大大提高光线利用率,同时提高反射膜整体的反射亮度,并且制备工艺简单,节约了生产成本。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3和实施例12-15提供的微棱镜反射膜的综合性能较好,在观测角固定为0.5°,入射角为15°时,逆反射系数至少为112.9RA/cd·lx-1·m-2,抗刮伤性为优,去离子水接触角至少为112°,正十六烷接触角至少为65°;特别的,实施例2-3和实施例14-15提供的微棱镜反射膜的综合性能更好,在观测角固定为0.5°,入射角为15°时,逆反射系数至少为114.7RA/cd·lx-1·m-2,抗刮伤性为优,去离子水接触角至少为114°,正十六烷接触角至少为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微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所述微棱镜结构层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选自立方体角棱镜结构;
所述防污抗刮伤涂层的材料为氟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3-6μm;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150-250μm;微棱镜结构层中的立方体角棱镜结构紧密排列,微棱镜结构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厚度为60-86μm;金属反射层的材料为铝涂层、银涂层的组合,总厚度为70-90nm,铝涂层的厚度为30-40nm,银涂层的厚度为40-50nm;密封层的材料为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25-5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粘结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反光膜依次包括防污抗刮伤涂层、基材层、微棱镜结构层、金属反射层、密封层、粘结层和剥离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棱镜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对面;第一光学面上设置防污抗刮伤涂层,第二光学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层;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密封层的第一光学面上镀有金属反射层,微棱镜结构层紧压在金属反射层上,密封层的第二光学面与粘结层的上表面粘合;剥离层粘合在粘结层的下表面上。
CN201711221218.XA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Active CN107817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1218.XA CN107817543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21218.XA CN107817543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7543A CN107817543A (zh) 2018-03-20
CN107817543B true CN107817543B (zh) 2021-03-16

Family

ID=61604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21218.XA Active CN107817543B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75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1594A (zh) * 2018-04-28 2018-11-0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膜及其连续贴合生产设备
CN109760343A (zh) * 2019-01-18 2019-05-17 上海浩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25063A (zh) * 2019-03-07 2019-07-19 淮南市新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矿反光衣用抗污染遮光反光条
CN110010032A (zh) * 2019-03-07 2019-07-12 淮南市新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矿反光衣用抗污染遮光自发光复合反光条
CN111308594A (zh) * 2020-04-02 2020-06-19 瑞年新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度pet反光薄膜
CN115521722B (zh) * 2022-09-12 2023-12-01 福建省同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反光膜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69101U (zh) * 2012-06-08 2013-01-16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涂鸦反光膜
CN104834037A (zh) * 2015-05-28 2015-08-12 福建省晋江市夜光达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虹彩动态微棱镜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6515500U (zh) * 2016-10-20 2017-09-22 上海翊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度反光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6892A (en) * 1985-11-21 1991-10-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otally internally reflecting thin, flexible film
KR101768929B1 (ko) * 2010-09-30 2017-08-17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함불소 중합성 수지, 그것을 사용한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형 조성물 및 그 경화물
CN203773080U (zh) * 2014-03-18 2014-08-13 晋江联兴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CN106094081A (zh) * 2016-07-29 2016-11-09 成都科比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反光膜
CN10609408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成都科比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功能好的反光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69101U (zh) * 2012-06-08 2013-01-16 浙江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涂鸦反光膜
CN104834037A (zh) * 2015-05-28 2015-08-12 福建省晋江市夜光达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虹彩动态微棱镜反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6515500U (zh) * 2016-10-20 2017-09-22 上海翊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亮度反光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7543A (zh)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7543B (zh) 一种微棱镜反光膜
CN111308594A (zh) 一种高亮度pet反光薄膜
US9158038B2 (en) Antireflection film,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transmissive member
US6771335B2 (en) Light diffusion sheet
CN1040694C (zh) 柔性立方角逆向反光薄片
KR100380677B1 (ko) 재귀성반사시트및재귀성반사성능을갖는물품
JP4340321B1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デバイス
CN108047979A (zh) 一种反光膜
US20100028682A1 (en)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US20090004478A1 (en) Flexible hardcoat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KR101920523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090297773A1 (en) Optical film having non-spherical particles
CN105739163A (zh) 液晶显示模块和包括液晶显示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KR20070011579A (ko) 방오성 광학 경질 코팅
KR102255973B1 (ko) 저탄성률 층을 포함하는 재귀반사성 시트류
JP2007272208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光拡散板、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145703A1 (ja) 防汚性表面構造体及び自動車部品
CN2874533Y (zh) 抗刮聚光片
US20100108056A1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module
CN104204868A (zh) 侧光型背光装置及光扩散性构件
KR20220058545A (ko) 차열 필름
KR102637067B1 (ko) 광학 접착제
WO2022025067A1 (ja) 照明装置用導光部材、照明装置および建築部材
CN112201157B (zh) 盖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5481B (zh) 硬涂膜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