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3001B - 高尔夫球杆杆身 - Google Patents

高尔夫球杆杆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3001B
CN107803001B CN201710791634.7A CN201710791634A CN107803001B CN 107803001 B CN107803001 B CN 107803001B CN 201710791634 A CN201710791634 A CN 201710791634A CN 107803001 B CN107803001 B CN 107803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layer
reinforcing layer
shaf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16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3001A (zh
Inventor
中村拓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3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3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3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3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10Non-metallic sh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0/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gol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0/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gol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 A63B60/002Resonance frequency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0/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gol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 A63B60/42Devices for measuring, verifying, correcting or customising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ol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e.g. measuring the maximum torque a batting shaft can withst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2/00Application of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to the sporting activity ; particular sports involving the use of balls and clubs, bats, rackets, or the like
    • A63B2102/32Gol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9/00Characteristics of used materials
    • A63B2209/02Characteristics of used materials with reinforcing fibres, e.g. carbon, polyamide fibres
    • A63B2209/023Long, oriented fibres, e.g. wound filaments, woven fabrics, m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实现轻量化、强度高且对球的捕捉力良好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在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杆身中,与细端Tp相隔16英寸的地点P16上的EI值设为E16,地点P1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16,与细端Tp相隔6英寸的地点P6上的EI值设为E6,地点P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6。杆身6中,E16为2.4kgf·m2以上,E6为2.7kgf·m2以下,E16/E6为0.95以上、1.50以下,E6/T6为1.9以下,E16/T16为3.0以上。在以地点P1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上,配置有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30t/mm2以上40t/mm2以下的纤维的高弹性局部补强层。

Description

高尔夫球杆杆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杆杆身。
背景技术
所谓的碳杆身可获得轻量性与高强度。通常,该杆身中,杆身整体的厚度变小而确保轻量性,同时细端(tip end)部分的厚度变大而确保强度。通过轻量的杆身,挥杆变快。
出于更进一步的附加价值的目的,有人提出了一种对杆身的刚度分布进行了设计的杆身的方案。
日本专利特开第2011-9231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抗弯刚度分布具有第1极大值与第2极大值的杆身。第1极大值位于距离细端250~350mm处的范围,第2极大值位于距离细端400~600mm处的范围。日本专利特开第2009-291405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开第2005-152613号公报所记载的发明也限定了抗弯刚度分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11-92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2009-291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第2005-152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人们发现,以往的杆身中,虽然杆头速度增大,但是捕捉力差。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向下挥杆中且离击球比较近的时机点,杆身的挠回(bending return)不足。其结果是出现挥杆延迟的状态,捕捉力恶化,击球变为右曲球(slice)。为了消除该挥杆延迟,虽然考虑了在杆身的全长上配置高弹性的预浸料(prepreg),以提高抗弯刚度,但是这种情况下,杆身强度容易降低。
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后结果发现,新的结构可以在维持高强度的同时还改善捕捉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其能够实现轻量化,强度高,对球的捕捉力良好。
解决课题的手段
优选地,杆身由多个纤维增强层形成。该杆身具备细端与粗端(butt end)。与所述细端相隔16英寸的地点P16上的EI值设为E16(kgf·m2)。所述地点P1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16(mm)。与所述细端相隔6英寸的地点P6上的EI值设为E6(kgf·m2)。所述地点P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6(mm)。
E16为2.4(kgf·m2)以上。E6为2.7(kgf·m2)以下。E16/E6为0.95以上、1.50以下。E6/T6为1.9以下。E16/T16为3.0以上。在以所述地点P1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30(t/mm2)以上40(t/mm2)以下的纤维的高弹性局部补强层。
优选地,在以所述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包含玻璃纤维的玻璃局部补强层。
优选地,所述玻璃局部补强层配置在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内侧。
优选地,最内层为所述玻璃局部补强层。
优选地,在以所述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10(t/mm2)以下的沥青(pitch)系碳纤维的低弹性局部补强层。
优选地,所述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在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外侧。
优选地,所述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在与最外层邻接的半径方向位置。
发明效果
可获得能够实现轻量化、强度高且对球的捕捉力良好的高尔夫球杆杆身。
附图说明
[图1]图1显示配备有第1实施方式的杆身的高尔夫球杆。
[图2]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3]图3是第2实施方式(实施例11)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4]图4是第3实施方式(实施例12)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5]图5是第4实施方式(实施例13)的杆身的展开图。
[图6]图6是显示EI值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7]图7是显示3点抗弯强度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8]图8是显示冲击吸收能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9]图9是测定冲击吸收能中获得的波形的一个例子。
符号说明
2:高尔夫球杆
4:杆头
6:杆身
8:握把
s1~s9:预浸料片材(层)
Tp:杆身的细端
Bt:杆身的粗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宜地结合附图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申请中,“轴向”是指杆身轴向。在本申请中,“区域”是指轴向上的区域。在本申请中,“半径方向”是指杆身的半径方向。在本申请中,“内侧”是指半径方向上的内侧。在本申请中,“外侧”是指半径方向上的外侧。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高尔夫球杆2。高尔夫球杆2具有杆头4、杆身6与握把8。在杆身6的细端部上,安装有杆头4。在杆身6的粗端部上,安装有握把8。杆头4具有中空结构。杆头4是木质型。高尔夫球杆2是一号木杆(driver)(1号木)。
如后文所述,根据本发明,获得了捕捉力良好的高尔夫球杆。杆长越长,则杆头倾向于越难还原。因此,杆长越长,本发明的效果越显著。从该角度考虑,高尔夫球杆2的长度优选为43英寸以上,更优选为44英寸以上,更优选为45英寸以上。从容易挥杆的角度考虑,高尔夫球杆2的长度优选为48英寸以下,更优选为47英寸以下。从飞行距离的角度考虑,优选杆头4为木质型高尔夫球杆杆头。优选地,高尔夫球杆2是木质型高尔夫球杆。
另外,高尔夫球杆2的长度是以R&A(Royal and Ancient Golf Club of SaintAndrews;全英高尔夫球协会)规定的高尔夫球规则“附属规则II球杆的设计”的“1球杆”中的“1c长度”的记载为基准测得。该长度的测定是将球杆放置在水平面上,使相对于该水平面的角度为60度的平面与底部相触而进行。该杆长的测定法称为60度法。
在图1中,双向箭头Ls所表示的是杆身长度。杆身长度Ls是细端Tp与粗端Bt之间的距离。该距离沿轴向测得。如下所述,本发明可控制挥杆中的杆身的弯挠(bending)。杆长越长,则杆身越容易实现弯挠,故而本发明的效果显著。从该角度考虑,杆身6的长度优选为42英寸以上,更优选为43英寸以上,更优选为44英寸以上。从容易挥杆的角度考虑,杆身6的长度优选为47英寸以下,更优选为46英寸以下,更优选为45英寸以下。从飞行距离的角度考虑,优选杆头4为木质型高尔夫球杆杆头。优选地,高尔夫球杆2是木质型高尔夫球杆。
如图1所示,杆身6具有细端Tp与粗端Bt。高尔夫球杆2中,细端Tp位于杆头4的内部。高尔夫球杆2中,粗端Bt位于握把8的内部。
杆身6的尖端部插入杆头4的插鞘(hosel)孔中。在杆身6中,插入插鞘孔中的部分的轴长通常为25mm以上、70mm以下。
杆身6是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叠体。杆身6由多个纤维增强层形成。杆身6是所谓的碳杆身。杆身6是管状体。
杆身6通过使经卷绕的预浸料片材(prepreg sheet)固化而成形。在典型的预浸料片材中,纤维实质上朝一个方向取向。这种预浸料也被称为UD预浸料。“UD”是单方向(uni-direction)的简称。也可以使用非UD预浸料的预浸料。例如,预浸料片材中包含的纤维也可以被编织。
上述预浸料片材具有纤维与树脂。该树脂也被称为基体树脂。典型地,该纤维是碳纤维。典型地,该基体树脂是热固性树脂。
杆身6通过所谓的片材卷绕(sheet winding)制法而制造。在预浸料中,基体树脂处于半固化状态。杆身6通过将预浸料片材卷绕且固化而成。
基体树脂既可以是热固性树脂,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作为典型的基体树脂,可列举出环氧树脂。从杆身强度的角度考虑,优选基体树脂是环氧树脂。
作为纤维,可列举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和碳化硅纤维。也可以并用这些纤维的2种以上。从杆身强度的角度考虑,优选纤维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
图2是构成杆身6的预浸料片材的展开图(层叠构成图)。
杆身6由多枚片材构成。杆身6由从第1片材s1到第9片材s9的9枚片材构成。该展开图从杆身的半径方向内侧开始依次显示构成杆身的片材。这些片材从位于展开图中上侧的片材依次被卷绕。在该展开图中,附图的左右方向与杆身轴向一致。在该展开图中,附图的右侧为杆身的细端Tp侧。在该展开图中,附图的左侧为杆身的粗端Bt侧。
该展开图不仅显示了各片材的卷绕顺序,还显示了各片材在杆身轴向上的配置。例如,在图2中,第1片材s1的端部位于细端Tp。
在本申请中,使用了术语“层”与术语“片材(sheet)”。“层”是卷绕后的称呼。与此相对地,“片材”是卷绕前的称呼。“层”通过将“片材”卷绕而形成。即,被卷绕的“片材”形成“层”。另外,在本申请中,层与片材使用相同的符号。例如,由片材s1形成的层为层s1。
杆身6具有直层(straight layer)与偏置层(bias layer)。杆身6不具有环层(hoop layer)。在本申请的展开图中,各片材上记载有纤维的取向角度Af。该取向角度Af是相对于杆身轴向的角度。
杆身6具有2层偏置层(bias layer)。杆身6具有2层以上的直层。
被记为“0°”的片材构成直层。构成直层的片材也被称为直片材。
直层是上述角度Af实质上为0°的层。由于卷绕时的误差等,通常上述角度Af无法完全为0°。通常,在直层中,绝对角度θa为10°以下。绝对角度θa是指上述取向角度Af的绝对值。例如,“绝对角度θa为10°以下”是指角度Af为-10°以上、+10°以下。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直片材是片材s1、片材s4、片材s5、片材s6、片材s7、片材s8和片材s9。
偏置层与杆身的抗扭刚度和抗扭强度高度相关。优选地,偏置片材包括在与纤维的取向彼此相反方向上倾斜的2枚片材s2、片材s3。从抗扭刚度的角度考虑,偏置层的绝对角度θa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25°以上,进一步优选40°以上。从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的角度考虑,偏置层的绝对角度θa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50°以下。
在杆身6中,构成偏置层的片材是第2片材s2和第3片材s3。片材s2也被称为第1偏置片材。片材s3也被称为第2偏置片材。如上所述,在图2中,每枚片材上均记载有上述角度Af。角度Af中,加号(+)和减号(-)表示偏置片材的纤维在彼此相反方向上倾斜。在本申请中,构成偏置层的片材也被简称为偏置片材。片材s2和片材s3构成后述的复合体片材。
在图2中,片材s3的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片材s2的纤维倾斜方向相同。但是,片材s3被翻过来贴附在片材s2上。其结果,片材s2的角度Af与片材s3的角度Af变为彼此相反的方向。考虑到该角度,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片材s2的角度Af被记为+45度,片材s3的角度Af被记为-45度。
杆身6不具有环层。杆身6也可以具有环层。优选地,环层中的上述绝对角度θa相对于杆身轴线实质上设为90°。但是,因为卷绕时的误差等,有时会出现纤维的取向相对于杆身轴向不能完全成为90°。通常,在环层中。上述角度Af为-90°以上、-80°以下或者80°以上、90°以下。换言之,通常,在环层中,上述绝对角度θa为80°以上、90°以下。
由1枚片材形成的层的数量不受到限制。例如,片材的片数(ply number)为1时,该片材在周向上卷绕1周。片材的片数为1时,该片材在杆身的周向的所有位置处均形成1层。
例如,片材的片数为2时,该片材在周向上卷绕2周。片材的片数为2时,该片材在杆身的周向的所有位置处均形成2层。
例如,片材的片数为1.5时,该片材在周向上卷绕1.5周。片材的片数为1.5时,该片材在0~180°的周向位置上形成1层,且在180°~360°的周向位置上形成2层。
从抑制褶皱等卷绕不良的角度考虑,不优选宽度过宽的片材。从该角度考虑,1枚偏置片材的片数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从卷绕工序的操作效率的角度考虑,1枚偏置片材的片数优选为1以上。
从抑制褶皱等卷绕不良的角度考虑,不优选宽度过宽的片材。从该角度考虑,1枚直片材的片数优选为4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从卷绕工序的操作效率的角度考虑,1枚直片材的片数优选为1以上。所有的直片材中,上述片数也可以为1。
在全长片材中,容易产生卷绕不良。从抑制卷绕不良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在所有的全长直片材中,1枚片材的片数为2以下。所有的全长直片材中,上述片数也可以为1。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中,根据纤维的取向角度,来将片材和层进行分类。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根据杆身轴向的长度,来将片材和层进行分类。
在本申请中,配置在杆身轴向的大致整体上的层被称为全长层。在本申请中,配置在杆身轴向的大致整体上的片材被称为全长片材。被卷绕的全长片材形成了全长层。
从细端Tp沿轴向相隔20mm的地点设为Tp1,从细端Tp到地点Tp1为止的区域设为第1区域。另外,从粗端Bt沿轴向相隔100mm的地点设为Bt1,从粗端Bt到地点Bt1为止的区域设为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给杆身性能带来的影响是限定的。从该角度考虑,全长片材也可以不存在于上述第1区域和上述第2区域中。优选地,全长片材从细端Tp延伸至粗端Bt。换言之,全长片材优选配置在杆身轴向的整体上。
在本申请中,在杆身轴向上局部配置的层称为局部层或者局部补强层。在本申请中,“局部补强层”与“局部层”同义。在本申请中,在杆身轴向上局部配置的片材称为局部片材或者局部补强片材。被卷绕的局部片材形成了局部层。局部片材的轴长比全长片材的轴长短。优选地,局部片材的轴长为杆身全长的一半以下。
在本申请中,作为直层的全长层称为全长直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全长直层为层s5、层s6和层s7。全长直片材为片材s5、片材s6和片材s7。
在本申请中,作为直层的局部层称为局部直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局部直层为层s1、层s4、层s8和层s9。局部直片材为片材s1、片材s4、片材s8和片材s9。
在本申请中,使用粗端局部层这一术语。作为该粗端局部层,可列举出粗端局部直层和粗端局部偏置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未设有粗端局部层。此外,也可设置粗端局部层。
在本申请中,使用细端局部层这一术语。细端局部层(细端局部片材)与细端Tp之间的轴向距离Dt(参见图2)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距离Dt为0mm。
作为该细端局部层,可列举出细端局部直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细端局部直层为层s1、层s4、层s8和层s9。细端局部直片材为片材s1、片材s4、片材s8和片材s9。细端局部层提高杆身6的尖端局部的强度。
使用图2所示的片材,通过片材卷绕制法来制作杆身6。
以下,对这样的杆身6的制造工序进行示意说明。
[杆身制造工序的概略]
(1)裁剪工序
在裁剪工序中,将预浸料片材裁剪为所期望的形状。通过该工序,可以切割出图2所示的各片材。
裁剪也可以通过裁剪机完成。裁剪也可以通过手工作业完成。手工作业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切刀(cutter knife)。
(2)粘合工序
在粘合工序中,制作上述3个复合体片材。
在粘合工序中,也可以使用加热或加压。更优选地,将加热与加压并用。在后述的卷绕工序中,复合体片材的卷绕作业中,可能产生片材的偏移。该偏移降低了卷绕精度。加热和加压提高了片材间的粘接力。加热和加压抑制了卷绕工序中片材之间的偏移。
(3)卷绕工序
在卷绕工序中,备有卷轴。典型的卷轴为金属制。该卷轴上涂布有离型剂。进一步地,该卷轴上涂布有带粘合性的树脂。该树脂也被称为粘性树脂(tacking resin)。在该卷轴上卷绕有被裁剪的片材。通过该粘性树脂,可以容易地将片材端部贴合在卷轴上。
片材按展开图所记载的顺序进行卷绕。越是位于展开图上侧的片材越是先被卷绕。上述贴合所涉及的片材在复合体片材的状态下进行卷绕。
通过该卷绕工序,得到卷绕体。该卷绕体是将预浸料片材卷绕在卷轴的外侧而成的。卷绕例如通过在平面上滚动卷绕对象物而实现。该卷绕既可以通过手工作业完成,也可以使用机械完成。该机械被称为卷板机。
(4)带绕包(tape wrapping)工序
在带绕包工序中,将带卷绕在上述卷绕体的外周面。这种带也被称为绕包带。该带在被施加拉力的同时被卷绕。通过该带,可以对卷绕体施加压力。这种压力降低了空隙(void)。
(5)固化工序
在固化工序中,对实施了带绕包之后的卷绕体进行加热。通过该加热,固化基体树脂。在该固化过程中,暂且使基体树脂流动化。通过该基体树脂的流动化,可以排出片材之间或片材内的空气。通过绕包带的压力(紧固力),促进该空气的排出。通过该固化,获得固化层叠体。
(6)卷轴的拉拔工序和绕包带的除去工序
在固化工序后,实施卷轴的拉拔工序与绕包带的除去工序。从提高绕包带的除去工序的效率的角度考虑,优选在卷轴的拉拔工序后实施绕包带的除去工序。
(7)两端切割工序
在该工序中,固化层叠体的两端部被切割。通过该切割,使细端Tp的端面和粗端Bt的端面变平坦。
另外,为了便于容易理解,在本申请的所有展开图中,显示了两端切割后的片材。实际上,在裁剪时的基准做法中,会考虑两端切割。即,实际上,附加实施两端切割的局部的基准做法,完成裁剪。
(8)研磨工序
在该工序中,研磨固化层叠体的表面。在固化层叠体的表面上,存在螺旋状的凹凸。该凹凸是绕包带的痕迹。通过研磨,使该凹凸消失,表面变平滑。优选地,在研磨工序中,实施整体研磨与尖端局部研磨。
(9)涂装工序
对研磨工序后的固化层叠体进行涂装。
通过以上工序,获得杆身6。杆身6轻量且强度优异。
从杆身的细端局部的强度的角度考虑,细端局部层的轴长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为150mm以上。从杆身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细端局部层的轴长优选为550mm以下,更优选为400mm以下,更优选为300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碳纤维强化预浸料和玻璃纤维强化预浸料。作为碳纤维,可列举PAN系和沥青系。
在本申请中,使用下述用语。
与细端Tp相隔16英寸的地点也被称为P16。
所述地点P16中,EI值也被称为E16(kgf·m2)。
所述地点P16中,杆身厚度也被称为T16(mm)。杆身厚度是指杆身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半径方向距离。换言之,杆身厚度为[(杆身外径-杆身内径)/2]。
与细端Tp相隔6英寸的地点也被称为P6。
所述地点P6中,EI值也被称为E6(kgf·m2)。
所述地点P6中,杆身厚度也被称为T6(mm)。
在本申请中,以地点P1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也被称为RG16。以地点P1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是指,从距离细端Tp12英寸的地点到距离细端Tp20英寸的地点为止的区域。优选地,区域RG16是以地点P16为中心的±3英寸的区域。更优选地,区域RG16是以地点P16为中心的±2英寸的区域。更优选地,区域RG16是以地点P16为中心的±1英寸的区域。
在本申请中,以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也被称为RG6。以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是指,从距离细端Tp2英寸的地点到距离细端Tp10英寸的地点为止的区域。优选地,区域RG6是以地点P6为中心的±3英寸的区域。更优选地,区域RG6是以地点P6为中心的±2英寸的区域。更优选地,区域RG6是以地点P6为中心的±1英寸的区域。
在本申请中,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30(t/mm2)以上40(t/mm2)以下的纤维的局部层也被称为高弹性局部补强层。该纤维优选为碳纤维。优选地,高弹性局部补强层是碳纤维强化层。优选地,该碳纤维是PAN系碳纤维。
在本申请中,包含玻璃纤维的局部层也被称为玻璃局部补强层。玻璃局部补强层是玻璃纤维强化层。优选地,玻璃局部补强层是直层。
在本申请中,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10(t/mm2)以下的沥青系碳纤维的局部层也被称为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低弹性局部补强层是沥青系碳纤维强化层。优选地,低弹性局部补强层是直层。
已知,以往的杆身中,虽然通过轻量化提高杆头速度,但是击球容易变为右曲球。可推定,由于杆头速度变快,故而从向下挥杆的开始到击球为止的时间变短,其结果是,击球面不能完全还原。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本发明是有效的。
从使捕捉力良好的角度考虑可知,将地点P16的抗弯刚度E16设定为2.4(kgf·m2)以上是有效的。推测产生该效果的理由在于向下挥杆中的杆身的动作。
向下挥杆中,首先积蓄屈腕挥杆(cock)(手腕弯屈)直接往下挥球杆。接着,释放该屈腕挥杆的同时,实施手腕转动(wrist turn)。即,进入屈腕挥杆释放局面。该屈腕挥杆释放局面中,屈腕挥杆释放的同时击球面还原,迎接击球。如果充分完成击球面转动(faceturn),击球时击球面成直角(square),则不会出现右曲球等侧旋(side spin),获得大的飞行距离。如果击球面转动(face turn)不充分,则击球时击球面打开(open),产生右曲球。由于该右曲球,飞行距离降低。另外,在击球面转动过量的情况下,击球时击球面闭合(close),出现左曲球(hook)。该左曲球也将使飞行距离降低。
向下挥杆的初期阶段中,杆身中握把附近出现大的弯曲变形。向下挥杆中产生大的弯曲变形的局部在本申请中也被称为弯曲点(bending point)。随着向下挥杆的进行,出现挠回,弯曲点逐渐向细端侧移动。
迎来屈腕挥杆释放局面的是向下挥杆中离击球较近的时机点。迎来屈腕挥杆释放局面可认为是向下挥杆的后半程。因此可认为,屈腕挥杆释放局面中,上述弯曲点比较偏向细端移动。
在该屈腕挥杆释放局面中,出现屈腕挥杆的释放与杆头转动(head turn),杆头上产生大的加速度。因此,容易产生朝向杆头延迟方向的杆身的弯挠,挠回延迟。结果,变为挥杆延迟的状态,击球面在不能完全还原的状态下迎来击球。
推测为了改善该状况,优选提高屈腕挥杆释放局面中的弯曲点附近的抗弯刚度。基于该推测,提高抗弯刚度E16后,获得良好的捕捉力。该效果也被称为E16效果。
从改善捕捉力角度考虑,E16优选为2.4(kgf·m2)以上,更优选为2.6(kgf·m2)以上,更优选为2.8(kgf·m2)以上。E16过大的情况下,杆身的弯挠不足,杆头速度可能降低。从该角度考虑,E16优选为4.2(kgf·m2)以下,更优选为4.0(kgf·m2)以下,更优选为3.8(kgf·m2)以下。
距离细端Tp6英寸的地点P6离细端Tp近。通过抑制该地点P6中的刚度E6,杆身6的细端部向挥杆进行方向弯挠,杆头容易还原。该效果也被称为E6效果。该E6效果与上述E16效果产生协同效应。通过该协同效应,可进一步使捕捉力变好。
从捕捉力的角度考虑,E6优选为2.7(kgf·m2)以下,更优选为2.6(kgf·m2)以下,更优选为2.5(kgf·m2)以下。E6过小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杆身的细端局部的强度不足。从该角度考虑,E6优选为1.8(kgf·m2)以上,更优选为2.0(kgf·m2)以上,更优选为2.2(kgf·m2)以上。
为了提高上述协同效应,优选E16大且E6小。即,优选E16/E6大的一方。从该角度考虑,E16/E6优选为0.95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更优选为1.15以上。E16/E6过大的情况下,E16容易变得过大,E6容易变得过小。从该角度考虑,E16/E6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下。
如上所述,T6(mm)是地点P6上的杆身厚度。从强度的角度考虑,T6优选为1.10mm以上,更优选为1.20mm以上,更优选为1.30mm以上。从防止过大的E6的角度考虑,T6优选为1.80mm以下,更优选为1.70mm以下,更优选为1.60mm以下。
杆身6中,优选确保区域RG6中的强度且抑制E6。从捕捉力与高强度兼得的角度考虑,E6/T6优选为1.9以下,更优选为1.85以下。E6/T6过小的情况下,E6容易变得过小,或T6容易变得过大。从该角度考虑,E6/T6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70以上。
如上所述,T16(mm)是地点P16中的杆身厚度。从轻量性的角度考虑,T16优选为1.40mm以下,更优选为1.30mm以下,更优选为1.20mm以下。从强度的角度考虑,T16优选为0.60mm以上,更优选为0.70mm以上,更优选为0.80mm以上。
杆身6中,优选维持轻量性且提高E16。从高E16与轻量性兼得的角度考虑,E16/T16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1以上,更优选为3.2以上。E16/T16过大的情况下,E16容易变得过大,或T16容易变得过小。从该角度考虑,E16/T16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3以下,更优选为4.1以下。
优选地,在区域RG1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高弹性局部补强层。该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补强纤维是拉伸弹性模量为30(t/mm2)以上40(t/mm2)以下的纤维。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片材s4为高弹性局部补强层。该高弹性局部补强层s4配置为包括细端Tp、地点P6与地点P16。高弹性局部补强层提高区域RG16的刚度。高弹性局部补强层增强区域RG16。从该角度考虑,该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也被称为16英寸区域补强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片材s4为16英寸区域补强层。
通过该高弹性局部补强层,可以维持轻量性且提高E16。为了提高E16,高弹性局部补强层只要配置在区域RG1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即可。例如,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也可以仅配置在区域RG16中的一部分。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设置区域也可以不一定包括P16。如果在区域RG16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高弹性局部补强层,则可以产生提高E16的效果。
作为高弹性局部补强层(16英寸区域补强层)的配置的形态,可列举出以下的(a1)~(a9)。另外,地点P12是指与细端Tp相隔12英寸的地点,地点P20是指与细端Tp相隔20英寸的地点。
(a1)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6更靠粗端侧。
(a2)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与地点P6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6更靠粗端侧。
(a3)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6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6更靠粗端侧。
(a4)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6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6与地点P20之间。
(a5)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6与地点P20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6与地点P20之间。
(a6)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2与地点P16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2与地点P16之间。
(a7)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2与地点P16之间,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6更靠粗端侧。
(a8)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0与地点P16之间。
(a9)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高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6与地点P12之间。
从提高E16的角度考虑,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中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30(t/mm2)以上,更优选为31(t/mm2)以上,更优选为33(t/mm2)以上。从强度的角度考虑,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中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40(t/mm2)以下,更优选为38(t/mm2)以下,更优选为36(t/mm2)以下。
优选地,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玻璃局部补强层。该玻璃局部补强层的补强纤维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通常为7(t/mm2)以上、8(t/mm2)以下。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片材s1为玻璃局部补强层。玻璃局部补强层s1是最内层。玻璃局部补强层s1配置于从细端Tp到地点P6为止的范围。玻璃局部补强层s1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
通过该玻璃局部补强层,可以在抑制E6使细端部变软的同时,还提高强度。玻璃局部补强层只要配置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即可。例如,玻璃局部补强层也可以仅配置在区域RG6中的一部分。玻璃局部补强层的设置区域也可以不一定包括P6。如果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玻璃局部补强层,则可以抑制E6且产生提高强度的效果。
作为玻璃局部补强层的配置的形态,可列举出以下(b1)~(b8)。另外,地点P2是指与细端Tp相隔2英寸的地点,地点P10是指与细端Tp相隔10英寸的地点。
(b1)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6更靠粗端侧。
(b2)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0更靠粗端侧。
(b3)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
(b4)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也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
(b5)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
(b6)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6更靠粗端侧。
(b7)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0与地点P6之间。
(b8)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玻璃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2之间。
玻璃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低。因此,玻璃局部补强层有助于减小E6。另外,玻璃纤维虽然拉伸强度不高,但是有助于提高冲击吸收能。通过提高该冲击吸收能,在实际的击打中,直到破坏为止的能量增大。结果,实际使用中,杆身强度提高。
从抑制E6且提高冲击吸收能的角度考虑,玻璃局部补强层优选配置在半径方向的内侧。从该角度考虑,优选玻璃局部补强层配置在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内侧。从相同的角度考虑,更优选杆身6的最内层为玻璃局部补强层。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杆身6的最内层为玻璃局部补强层s1。
优选地,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10(t/mm2)以下的沥青系碳纤维的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补强纤维是拉伸弹性模量为10(t/mm2)以下的沥青系碳纤维。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片材s8为低弹性局部补强层。该低弹性局部补强层s8配置在与构成最外层的片材s9邻接的径方向位置。换言之,该低弹性局部补强层s8配置在最外层s9的更靠内侧处。该低弹性局部补强层s8只覆盖于最外层(构成最外层的片材)s9。低弹性局部补强层s8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
通过该低弹性局部补强层,可以在抑制E6使细端部变软的同时,还提高强度。低弹性局部补强层只要配置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任意一处即可。例如,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也可以仅配置在区域RG6中的一部分。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设置区域也可以不一定包括P6。如果在区域RG6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低弹性局部补强层,则可以产生抑制E6且提高强度的效果。
通过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与玻璃局部补强层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抑制E6且提高强度的效果。
作为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配置的形态,可列举出以下(c1)~(c8)。
(c1)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置细端Tp,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6更靠粗端侧。
(c2)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10更靠粗端侧。
(c3)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也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
(c4)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也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
(c5)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10之间。
(c6)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2与地点P6之间,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比地点P6更靠粗端侧。
(c7)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10与地点P6之间。
(c8)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细端侧的端部位于细端Tp,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粗端侧的端部位于地点P6与地点P2之间。
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中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的下限值并无特别的限定。从购买的容易性的角度考虑,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中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5(t/mm2)以上,更优选为8(t/mm2)以上,更优选为9(t/mm2)以上。
从抑制E6且提高冲击吸收能的角度考虑,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优选配置在半径方向的外侧。从该角度考虑,优选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在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外侧。从该角度考虑,优选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在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外侧。从相同的角度考虑,更优选杆身6的最外层的1层内侧为低弹性局部补强层。换言之,优选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在与最外层邻接的半径方向位置。即,如果除去最外层(构成最外层的片材),优选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位于半径方向的最外侧。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也采用这种构成。
在图2中,双向箭头Ft1所表示的是玻璃局部补强层的轴长。从提高冲击吸收能的角度考虑,长度Ft1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为150mm以上。从杆身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长度Ft1优选为300mm以下,更优选为250mm以下,更优选为200mm以下。
在图2中,双向箭头Ft2所表示的是高弹性局部补强层(16英寸区域补强层)的轴长。从促进弯挠、使捕捉力变得更好的角度考虑,长度Ft2优选为300mm以上,更优选为350mm以上,更优选为400mm以上。在长度Ft2过大的情况下,刚度变高的区域过分变广,变得难以获得上述E16效果。从该角度和杆身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长度Ft2优选为550mm以下,更优选为500mm以下,更优选为450mm以下。
为了提高上述E16效果,优选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不配置在比区域RG16更靠粗端侧的局部。从该角度考虑,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优选不存在于比地点P22更靠粗端侧的区域,更优选不存在于比地点P21更靠粗端侧的区域,更优选不存在于比地点P20更靠粗端侧的区域。另外,地点P22是指与细端Tp相隔22英寸的地点,地点P21是指与细端Tp相隔21英寸的地点。
在图2中,双向箭头Ft3所表示的是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轴长。从提高冲击吸收能的角度考虑,长度Ft3优选为50mm以上,更优选为100mm以上,更优选为150mm以上。从杆身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长度Ft3优选为300mm以下,更优选为250mm以下,更优选为200mm以下。
本发明的杆身即使轻量,也仍可以捕捉力良好且强度高。因此,本发明的效果在轻量的杆身中也显著。从该角度考虑,杆身重量优选为68g以下,更优选为67g以下,更优选为66g以下,更优选为65g以下,更优选为64g以下,更优选为63g以下,更优选为62g以下。从设计自由度的角度考虑,杆身重量优选为40g以上,更优选为50g以上,更优选为55g以上。
以下表1和表2显示可使用的预浸料的例子。这些预浸料市售可得。
[表1]
表1可使用的预浸料的例子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161
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是根据JIS R7601:1986“碳素纤维试验方法”测得的值。
[表2]
表2可使用的预浸料的例子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171
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是根据JIS R7601:1986“碳素纤维试验方法”测得的值。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阐明本发明的效果,但是,本发明不因由于这些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而受到限定性的解释。
[实施例1]
与上述杆身6的制造工序同样地,获得实施例1的杆身。实施例1的层叠构成设为如图2所示。实施例1中,在各片材中使用以下材料。
·第1片材s1:三菱丽阳公司制造的“GE352H-160S”
·第2片材s2:三菱丽阳公司制造的“HRX350C-110S”
·第3片材s3:三菱丽阳公司制造的“HRX350C-110S”
·第4片材s4:东丽公司制造的“17045G-10”
·第5片材s5:三菱丽阳公司制造的“MRX350C-100S”
·第6片材s6:三菱丽阳公司制造的“MRX350C-100S”
·第7片材s7:东丽公司制造的“3225S-15”
·第8片材s8:日本石墨纤维公司(日本グラファイトファイバー社)制造的“E1026A-09N”
·第9片材s9:东丽公司制造的“3225S-10”
在所获得的杆身上安装一号木杆用杆头和握把,获得实施例1所涉及的高尔夫球杆。杆头使用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制造的“SRIXON Z545一号木杆”的杆头(杆面倾角(LOFT):10.5°)。
实施例1的规格与评价结果分别表示于下述表3~表8。从容易比较的角度考虑,在以下表3~表8中,所有的表中均记载了实施例1的规格和评价结果。
另外,在以下表3~表8中,区域RG6中的玻璃局部补强层的使用的有无以○或者×表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另外,在以下表3~表8中,区域RG6中的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使用的有无以○或者×表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
[实施例2-3和比较例1-2]
除了适当选择图2的层叠构成中使用的预浸料及它们的尺寸并将其设定为表3所示的规格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2-3和比较例1-2。这些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3。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33(t/mm2)的预浸料。与此相对地,在比较例1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24(t/mm2)的预浸料。在实施例2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30(t/mm2)的预浸料。在实施例3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40(t/mm2)的预浸料。在比较例2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46(t/mm2)的预浸料。
[实施例4-5和比较例3-4]
除了适当选择图2的层叠构成中使用的预浸料及它们的尺寸并将其设定为表4所示的规格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4-5和比较例3-4。这些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4。该表4中,厚度T6发生变化。
[实施例6-8和比较例5]
除了适当选择图2的层叠构成中使用的预浸料及其尺寸并将其设定为表5所示的规格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6-8和比较例5。这些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5。该表5中,厚度T16发生变化。
[实施例9-10和比较例6-7]
除了适当选择图2的层叠构成中使用的预浸料及其尺寸并将其设定为表6所示的规格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9-10和比较例6-7。这些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6。该表6中,厚度T6和厚度T16发生变化。
[比较例8-10]
除了适当选择图2的层叠构成中使用的预浸料及其尺寸并将其设定为表7所示的规格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比较例8-10。这些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7。
在比较例8中,图2的片材s1从玻璃局部补强层换为采用碳纤维补强的局部层。该碳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4(t/mm2)。
在比较例9中,图2的片材s1从玻璃局部补强层换为采用碳纤维补强的局部层。该碳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4(t/mm2)。除此之外,在比较例9中,图2的片材s8从低弹性局部补强层换为采用拉伸弹性模量为24(t/mm2)的PAN系碳纤维补强的局部层。该PAN系碳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4(t/mm2)。
在比较例10中,作为图2的片材s4,使用纤维弹性模量为24(t/mm2)的预浸料,厚度T16调大。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层叠构成如图3所示。除了在片材s1与片材s8之间更换层叠顺序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11。结果,在实施例11中,玻璃局部补强层设为外侧(与最外层s9邻接的位置),低弹性局部补强层设为内侧(最内层)。实施例11的规格和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8。
[实施例12]
实施例12的层叠构成如图4所示。除了将玻璃局部补强层的层叠顺序从第1片材s1变更为第4片材s4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12。结果,在实施例12中,玻璃局部补强层位于片材s3(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与片材s5(最内侧的全长直层)之间。实施例12的规格和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8。
[实施例13]
实施例13的层叠构成如图5所示。除了将低弹性局部补强层的层叠顺序从第8片材s8变更为第5片材s5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13。结果,在实施例13中,低弹性局部补强层位于片材s4(高弹性局部补强层)与片材s6(最内侧的全长直层)之间。实施例13的规格和评价结果表示于下述表8。
[表3]
表3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01
[表4]
表4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11
[表5]
表5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21
[表6]
表6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31
[表7]
表7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41
[表8]
表8实施例的规格与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1399372990000251
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实打试验]
惯用右手的10名实验者进行实打。10名实验者的差点(handicap)为10~20之间。球使用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制造的“SRIXONZ-STAR”。各实验者使用各高尔夫球各进行10次打击。
该实打试验中,测量杆头速度、飞行距离射程和落下地点左右位置。飞行距离射程是指球落下地点的飞行距离。落下地点左右位置是指落下地点偏离目标方向的距离。向右偏移的情况设为正值,向左偏移的情况设为负值。因此,落下地点左右位置为正值的情况是指捕捉力差、右曲球击球。另外,落下地点左右位置为负值的情况是指捕捉力过剩、左曲球击球。从抑制右曲球且提高飞行距离的角度考虑,优选捕捉力好的,但是捕捉力过剩的情况下,飞行距离降低。因此,落下地点左右位置越接近0,越理想。全员所获得的所有打击(shot)的平均值表示于上述表3~表8。
[EI(抗弯刚度)]
图6概要地显示了抗弯刚度EI的测定方法。EI使用INTESCO制2020型(最大负荷500kg)的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得。通过第1支撑点T1与第2支撑点T2,从下方支撑杆身6。在维持该支撑的同时,从上方对测定点T3施加负荷Fz。负荷Fz的方向为垂直方向向下。点T1与点T2之间的距离为200mm。测定点T3的位置是将点T1与点T2之间进行二等分的位置。测定施加负荷Fz时的挠曲量(deflection amount)H。负荷Fz通过压头R1来施加。压头R1的前端是将曲率半径定为5mm的圆筒面。压头R1向下方的移动速度为5mm/分。在负荷Fz1达到20kgf(196N)的时间点,结束压头R1的移动,测定此时的挠曲量H。挠曲量H为垂直方向上的点T3的位移量。EI值通过下式算出。
EI(kgf·m2)=Fz×L3/(48×H)
其中,Fz为最大负荷(kgf),L为支撑点间距离(m),H为挠曲量(m)。最大负荷Fz为20kgf,支撑点间距离L为0.2m。
[3点抗弯强度]
图7显示其3点抗弯强度试验的测定方法。该3点抗弯强度基于SG式3点抗弯强度试验测得。该试验由日本的制品安全协会制定。测定点对A点与AB中间点进行测定。A点由上述试验确定,是距离细端Tp间隔175mm的地点。AB中间点是由上述试验规定的A点与B点之间的中间点,是距离细端Tp间隔350mm的地点。A点离地点P6近,包括在区域RG6中。AB中间点离地点P16近,包括在区域RG16中。
如图7所示,在2个支撑点e1、e2中从下方支撑杆身6,并且在负荷点e3中通过压头22从上方向下方施加负荷F。在压头22的前端部,装载有硅橡胶24。负荷点e3的位置是将支撑点e1与支撑点e2二等分的位置。负荷点e3为测定点。上述跨度(span)S为300mm。测定杆身6破损时的负荷F的值(峰值)。在上图3~图8中,其测定值以将实施例1的值定为100%的百分率表示。
[冲击吸收能]
图8显示冲击吸收能的测定方法。以悬臂弯曲方式进行冲击试验。作为测定装置50,使用米仓制作所制造的落锤型冲击试验机(IITM-18)。将从杆身的前端Tp到50mm为止的前端部固定于固定治具52。在距离固定端100mm的位置,从1500mm上方,使600g的锤W发生碰撞。锤W上安装有加速计54。加速计54通过AD变换器56与FFT分析仪58连接。通过FFT处理,获得测量波形。通过该测定,测量位移D与冲击弯曲负荷L,算出直到显示出破坏为止的冲击吸收能。该值表示于上述表3~表8。
图9是测得的波形的一个例子。其波形是显示位移D(mm)与冲击弯曲负荷L(kgf)之间的关系的图示。在该图9的图示中,(阴)影线表示的局部的面积表示冲击吸收能Em(J)。
如表3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3捕捉力好,飞行距离也大。在比较例1中,区域RG16中配置的局部补强层的纤维弹性模量低,E16/T16小。因此,捕捉力差,飞行距离降低。在比较例2中,区域RG16中配置的局部补强层的纤维弹性模量高,E16/T16大。因此,捕捉力变得过剩,飞行距离降低。
如表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5的A点强度虽然不同,但是捕捉力和飞行距离良好。在比较例3中,厚度T6和E6小,E16/E6大。因此,捕捉力变得过剩。在比较例4中,厚度T6大,E6过大。因此,杆身重量大,杆头速度降低。
如表5所示,在实施例6~实施例8中,虽然通过T16和杆身重量的不同等而使杆头速度不同,但是捕捉力良好。在比较例5中,T16小,E16小,E16/E6和E16/T16也小。因此,捕捉力差,AB中间点的强度也低。
如表6所示,在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虽然通过杆身重量的不同等而使杆头速度不同,但是捕捉力良好。在比较例6中,E16/E6大,捕捉力过剩。在比较例7中,E16/E6小,捕捉力差。
如表7所示,在比较例8中,由于无玻璃局部补强层,故而冲击吸收能小。在比较例9中,由于无玻璃局部补强层和低弹性局部补强层,故而冲击吸收能更小。在比较例10中,T16大,杆身重量大。另外,E16/T16小。因此,杆头速度和飞行距离降低。
如表8所示,在实施例11中,由于玻璃局部补强层配置于外侧,并且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于内侧,故而冲击吸收能有些低。在实施例12中,由于玻璃局部补强层向外侧移动,故而冲击吸收能比实施例1低。在实施例13中,由于低弹性局部补强层向内侧移动,故而冲击吸收能比实施例1低。
如上所述,实施例比比较例评价高。本发明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所描述的杆身可以用于所有的高尔夫球杆。

Claims (10)

1.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
由多个纤维增强层形成;
具备细端与粗端;
与所述细端相隔16英寸的地点P16上的EI值设为E16、所述地点P1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16、与所述细端相隔6英寸的地点P6上的EI值设为E6、所述地点P6上的杆身厚度设为T6时,其中,所述E16和E6的单位为kgf·m2,所述T16和T6的单位为mm,
E16为2.4kgf·m2以上,
E6为2.7kgf·m2以下,
E16/E6为0.95以上、1.50以下,
E6/T6为1.9以下,
E16/T16为3.0以上;
在以所述地点P1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上,配置有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30t/mm2以上、40t/mm2以下的纤维的高弹性局部补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上,配置有包含玻璃纤维的玻璃局部补强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局部补强层配置于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内侧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最内层为所述玻璃局部补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地点P6为中心的±4英寸的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处上,配置有包含拉伸弹性模量为10t/mm2以下的沥青系碳纤维的低弹性局部补强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于比将杆身厚度二等分的半径方向位置更靠外侧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弹性局部补强层配置于与最外层邻接的半径方向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E16/E6为1.05以上、1.4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E6/T6为1.5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E16/T16为4.5以下。
CN201710791634.7A 2016-09-09 2017-09-05 高尔夫球杆杆身 Active CN107803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6358A JP6822023B2 (ja) 2016-09-09 2016-09-09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2016-176358 2016-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3001A CN107803001A (zh) 2018-03-16
CN107803001B true CN107803001B (zh) 2020-11-17

Family

ID=6155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1634.7A Active CN107803001B (zh) 2016-09-09 2017-09-05 高尔夫球杆杆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5592B2 (zh)
JP (1) JP6822023B2 (zh)
KR (1) KR102377591B1 (zh)
CN (1) CN10780300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592A (zh) * 2009-05-12 2012-05-16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杆身强化装置
CN103041552A (zh) * 2011-10-12 2013-04-17 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高尔夫球杆杆身
CN103961857A (zh) * 2013-02-01 2014-08-06 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高尔夫挥杆的击球时间的提取方法
KR101464586B1 (ko) * 2013-04-24 2014-11-24 여준철 골프채 샤프트용 테이프, 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골프채
CN104582800A (zh) * 2012-08-31 2015-04-2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高尔夫球杆用杆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0493B2 (ja) * 1996-10-30 2006-08-1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2000051413A (ja) 1998-08-07 2000-02-22 Tsuruya Kk ゴルフクラブ
US20040142760A1 (en) * 2003-01-22 2004-07-22 Neal Haas Low torque composite golf shaft
US20050090326A1 (en) 2003-10-28 2005-04-2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Golf club shaft
JP2005152613A (ja) 2003-10-28 2005-06-1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5080886B2 (ja) 2007-07-23 2012-11-21 ダンロップ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5260151B2 (ja) 2008-06-05 2013-08-14 ブリヂストン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ゴルフクラブ
JP5499630B2 (ja) 2009-10-28 2014-05-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5828759B2 (ja) * 2011-12-29 2015-12-09 ダンロップ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6182829B2 (ja) 2012-05-29 2017-08-2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JP5927044B2 (ja) * 2012-05-31 2016-05-25 ダンロップ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8592A (zh) * 2009-05-12 2012-05-16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杆身强化装置
CN103041552A (zh) * 2011-10-12 2013-04-17 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高尔夫球杆杆身
CN104582800A (zh) * 2012-08-31 2015-04-29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高尔夫球杆用杆身
CN103961857A (zh) * 2013-02-01 2014-08-06 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高尔夫挥杆的击球时间的提取方法
KR101464586B1 (ko) * 2013-04-24 2014-11-24 여준철 골프채 샤프트용 테이프, 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골프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71598A1 (en) 2018-03-15
KR20180028913A (ko) 2018-03-19
JP6822023B2 (ja) 2021-01-27
JP2018038717A (ja) 2018-03-15
US10265592B2 (en) 2019-04-23
CN107803001A (zh) 2018-03-16
KR102377591B1 (ko)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942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575673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KR101917886B1 (ko) 골프 클럽 샤프트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골프 클럽
JP584852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JP5855360B2 (ja)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
US8936516B2 (en) Golf club shaft
JP5852837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JP5191563B1 (ja)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JP5756732B2 (ja) ゴルフクラブ
US9757625B2 (en) Golf club
US20120165113A1 (en) Golf club shaft
CN107551500B (zh) 高尔夫球杆
US9795847B2 (en) Golf club
US9993705B2 (en) Golf club shaft
CN109200554B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CN107684708B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CN107803001B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JP630316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
JP6166141B2 (ja)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
JP6682927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シャフト
US9713753B2 (en) Golf club sha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9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Japan's Hyogo central flank Bang town 3 chome 6 No. 9

Applicant after: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Japan's Hyogo central flank Bang town 3 chome 6 No. 9

Applicant before: Dunlop Sport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