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7689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7689A
CN107797689A CN201710684530.6A CN201710684530A CN107797689A CN 107797689 A CN107797689 A CN 107797689A CN 201710684530 A CN201710684530 A CN 201710684530A CN 107797689 A CN107797689 A CN 107797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layer
connection wiring
display device
detecting electrode
inorganic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45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7689B (zh
Inventor
平贺健太
秋元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797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7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7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0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the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body o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SOI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组装有触摸传感器,能够防止可靠性下降。显示装置具有: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绝缘表面上的多个配线;覆盖多个配线的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上的发光元件;覆盖发光元件的第一无机绝缘层;在第一无机绝缘层上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第一无机绝缘层上的覆盖第一检测电极的有机绝缘层;在有机绝缘层上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有机绝缘层上的覆盖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无机绝缘层;将第一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和将第二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的另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本说明书公开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触摸传感器的配线构造。
背景技术
通过触摸在画面中显示的图标等的图像而进行操作的电子设备正在普及。这样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显示装置也被称为触摸面板(或触摸屏)。在触摸面板中,采用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作为静电电容式的触摸传感器,有检测也被称为Tx电极和Rx电极的一对传感器电极间的静电容量的变化作为输入信号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以往的触摸面板具有使触摸传感器面板和显示面板重合的构造。但是,使两个面板重合的构造中,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成为问题。例如,在被称为柔性显示器的那样的弯曲或弯折的显示装置中,使触摸传感器面板和显示面板重合的构造成为阻碍柔软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公开了一种将触摸传感器的功能做入到显示面板内的构造。例如,公开了在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也称为“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中,以夹着作为密封膜设置的无机绝缘膜的方式配置有第一检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极,将触摸传感器设置在面板内的被称为内嵌(in-cell)型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050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想要在显示面板中组装触摸传感器时,会需要与检测电极连接的配线,配线层的数量会增加。显示面板中,需要利用密封层保护显示元件,因此,在将检测电极与配线连接、者或将与检测电极连接的配线与端子电极连接时,需要不使密封层的密封性能劣化地设置连接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绝缘表面上的多个配线;覆盖多个配线的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上的发光元件;覆盖发光元件的第一无机绝缘层;在第一无机绝缘层上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第一无机绝缘层上的覆盖第一检测电极的有机绝缘层;在有机绝缘层上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有机绝缘层上的覆盖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无机绝缘层;将第一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和将第二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的另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的多个配线;覆盖多个配线的层间绝缘层;在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排列有包含发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覆盖像素区域的密封层;在像素区域上在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和在与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将第一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和将第二检测电极和多个配线中包含的另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密封层包含:有机绝缘层;设置在有机绝缘层的下层侧的第一无机绝缘层;和设置在有机绝缘层的上层侧的第二无机绝缘层,第一检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极中的一者配置在有机绝缘层的上层侧,另一者配置在有机绝缘层的下层侧,两者夹着有机绝缘层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像素区域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A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表示连接部的截面图。
图9B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表示端子电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个不同的形态实施,不应被限定解释为以下例示的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在附图中,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有时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是只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与针对已出现的图进行过说明的部分同样的要素,有时会标注同一符号(或者在数字之后附加有a、b等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对各要素附记的“第一”、“第二”的文字是为了便于区别各要素而使用的标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没有其他的意思。
在本说明书中,在某个部件或区域位于其他的部件或区域之“上(或下)”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定,不仅包含位于其他的部件或区域的直接上方(或直接下方)的情况,而且也包含位于其他的部件或区域的上方(或下方)的情况,即,也包含在其他的部件或区域的上方(或下方)在某个部件或区域与其他的部件或区域之间包含另外的构成要素的情况。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截面视图中,相对于基板的一个主面,将配置像素区域、触摸传感器的一侧作为“上方”来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显示装置100在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102的一个主面上配置有像素区域104和触摸传感器108。在像素区域104配置多个像素106。多个像素106在像素区域104中例如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触摸传感器108与像素区域104重叠地配置。换句话说,触摸传感器108以与多个像素106重叠的方式配置。触摸传感器108中,多个检测电极107呈矩阵状配置,各自在行方向或列方向上连接。此外,在此,像素106和触摸传感器108是示意性地表示,其大小关系不限于图1的记载。
显示装置100具有:输入视频信号等的第一端子区域112a;和输入输出触摸传感器108的信号的第二端子区域112b。第一端子区域112a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配置在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102的一个主面的一个端部。第一端子区域112a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中,沿着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102的端部排列有多个端子电极。第一端子区域112a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多个端子电极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4连接。驱动电路110将视频信号输出到像素106。驱动电路110附设在基板102的一个主面或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4上。
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102由玻璃、塑料(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丙烯酸酯等)等材料构成。在基板102的材质为塑料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基板薄板化而对显示装置100赋予挠性。即,通过使用塑料基板作为基板102,能够提供柔性显示器。
在像素区域104和触摸传感器108之上可以设置有包含偏振片的偏光板116。例如,偏光板116由呈现圆偏振性的偏振片构成。偏光板116由包含偏振片的薄膜基材形成。通过与像素区域104重叠地设置偏光板116,能够防止显示画面的映入(镜面化)。
此外,虽然在图1中被省略,但是像素106包括显示元件和电路元件。触摸传感器108优选为静电电容式,由第一检测电极(Tx配线)和第二检测电极(Rx配线)构成。在像素区域104与触摸传感器108之间设置有层间绝缘层,使得像素区域104与触摸传感器108不会相互电短路。
图2是表示像素区域104和配置在其上的触摸传感器108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像素区域104在基板102上包含设置电路元件的电路元件层122和设置显示元件的显示元件层124。在显示元件层124之上设置有包含触摸传感器用的检测电极的密封层126。密封层126设置成在以观察者侧的主面为上时,覆盖像素区域的上侧的面。
电路元件层122包含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使设置在不同层的配线绝缘。层间绝缘层包含至少一层的无机层间绝缘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间绝缘层。无机层间绝缘层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有机层间绝缘层由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等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电路元件层122包含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电容器和电阻等无源元件、以及将这些元件连接的配线,它们以埋设在层间绝缘层中的方式设置。
显示元件层124中,作为显示元件,使用发光元件或通过电压的施加而表现出电光效应的元件等。在作为发光元件使用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显示元件层124包括区别为阳极和阴极的电极、含有有机EL材料的有机层、和将在俯视时相邻的有机EL元件间分离的绝缘性的间隔壁层。有机EL元件与电路元件层122的晶体管电连接。
密封层126具有多个绝缘膜层叠的构造。在图2中,作为密封层126,具有第一无机绝缘层128、有机绝缘层130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层叠的构造。密封层126通过将不同的原材料组合而成的层叠构造,提高了密封性能。例如,具有如下构造:即使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包含缺陷,通过有机绝缘层130填埋该缺陷部分,并进一步设置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也能够弥补由该缺陷引起的密封性能的劣化。此时,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可以按照覆盖像素区域104的整个面和像素区域104的外侧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可以按照覆盖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更外侧的区域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外周端部可以不必一致。
密封层126在内部包含构成触摸传感器108的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中的至少一者或两者。第一检测电极134以在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第二检测电极140以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第一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例如,可以为与像素的排列对应地沿着列方向的方向。在该情况下,作为第二方向,可以为沿着像素的行方向的排列的方向。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分别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多个第一检测电极134构成的一组也称为第一检测电极图案,将由多个第二检测电极140构成的一组也称为第二检测电极图案。此外,在图2中,只是表示出了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的一部分,这些检测电极在像素区域104的大致整体排列配置有多个。
这样的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以至少夹着构成密封层126的有机绝缘层130的方式配置。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由有机绝缘层130绝缘。即,第一检测电极134配置在有机绝缘层130的一个面侧,第二检测电极140配置在有机绝缘层130的与一个面相对的另一个面侧。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通过以夹着有机绝缘层130的方式配置而被绝缘,在两个检测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容量。触摸传感器108通过检测在第一检测电极134与第二检测电极140之间产生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判別有无触摸。
图3表示显示装置100的平面图。图3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的配置。为了方便说明,图3中,相对于纸面将上下方向表示为Y方向,将左右方向表示为X方向。
在图3中,多个第一检测电极134在Y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检测电极140在X方向延伸。在此,将多个第一检测电极134的一组作为第一检测电极图案138,将多个第二检测电极140的一组作为第二检测电极图案144。
此外,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的形状是任意的。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可以为长方形(带状),也可以具有如图3所示将菱形的电极连接而成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将长方形(带状)或菱形连续配置而成的形状的检测电极,能够提高触摸传感器108的检测灵敏度。
第一检测电极图案138和第二检测电极图案144配置在与像素区域104重叠的区域。换句话说,第一检测电极和第二检测电极以至少与像素106的一部分(设置在像素中的发光元件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在使像素区域104显示图标等的图像的同时,通过触摸传感器108来感知触摸的有无。
第一检测电极134与在像素区域104的外侧设置的第一连接配线136电连接。第一连接配线136与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对应地设置的配线119电连接。第一连接配线136向基板102的设置端子区域112的端部延伸,进而弯曲而向连接部115延伸。配线119与在第二端子区域112b排列的各个端子电极113对应地配设有多根。多个配线119从与第一连接配线136连接的连接部向第二端子区域112b延伸。即,通过第一连接配线136和配线119,将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电连接。
第二检测电极140与在像素区域104的外侧设置的第二连接配线142电连接。第二连接配线142从像素区域104向基板102的一个侧边延伸,进而弯曲而沿着该一个侧边向第二端子区域112b延伸。第二连接配线142与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对应地设置、且从与第二连接配线142连接的连接部向第二端子区域112b延伸的多个配线119电连接。即,通过第二连接配线142和配线119,将第二检测电极140和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电连接。第二连接配线142可以配设在基板102上的与配置驱动电路110b的区域重叠的区域。通过将第二连接配线142和驱动电路110b重叠地配置,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此外,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113沿着基板102的端部排列有多个。配线119与各端子电极113对应地设置。配线119从端子电极113向基板102的内侧区域延伸。相对于第一连接配线136和第二连接配线142,与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端子电极113连接的配线119至少夹着一层的层间绝缘层而配置在下层侧。第一连接配线136及第二连接配线142与配线119在连接部115连接。在连接部115,第一连接配线136及第二连接配线142与下层侧的配线119,通过在连接部115设置在绝缘层中的接触孔186电连接。
在基板102上设置有将像素区域104包围的开口区域120。换句话说,基板102上的层间绝缘层包含至少一层的无机层间绝缘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间绝缘层,基板102上的层间绝缘层具有:无机层间绝缘层和有机层间绝缘层层叠的层叠区域;和有机层间绝缘层被除去而无机层间绝缘层留存的开口区域。开口区域120的详细情况将通过后述的像素区域104的截面构造来说明。第一连接配线136和第二连接配线142从像素区域104起,穿过该开口区域120之上而被引出至基板102的周缘部。
第二端子区域112b经由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4与触摸传感器控制部109连接。即,由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得到的检测信号,通过第一连接配线136和第二连接配线142以及配线119,传送到第二端子区域112b,经由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4输出到触摸传感器控制部109。
图3表示第一连接配线136及第二连接配线142与配线119的连接部配置在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附近的例子。另一方面,图4表示连接部115的另一方式。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e向基板102的设置端子区域112的端部延伸。多个配线119的一部分沿着设置端子区域112的基板102的端部延伸到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e。在多个配线119a与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e的交叉部,经由接触孔186a~186e连接。连接部115a中,沿着基板102的侧边设置有接触孔186a~186e。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h向基板102的一侧端部延伸。多个配线119的一部分沿着该一侧端部延伸到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h。在多个配线119b与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h的交叉部,经由接触孔186f~186m连接。连接部115b中,沿着基板102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接触孔186f~186m。在连接部115a、115b中,设置在层间绝缘层中的接触孔186a~186m均配置在开口区域120的外侧。多个配线119是埋设在层间绝缘层中的下层侧的配线,因此,能够比第一连接配线136和第二连接配线142更微细化。因此,能够使引出到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配线区域的宽度变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构成触摸传感器108的第一检测电极图案138和第二检测电极图案144设置在基板102上。通过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外接作为其他部件而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因此,能够实现显示装置100的薄型化。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以埋设在密封层126中的方式,或者以与密封层126接触的方式设置。通过该结构,在第一检测电极134与第二检测电极140之间形成静电容量,因此电介质层由密封层126的一部分代替,因此显示装置100能够进一步薄型化。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截面构造。图5示意性地表示像素区域104和位于像素区域104的外侧的周边区域118的截面构造。该截面构造对应于沿着图3所示的X1-X2线的构造。
如图5所示,在基板102上设置有像素区域104和周边区域118。周边区域118包含开口区域120和驱动电路110b。像素区域104包含晶体管146、有机EL元件150、第一电容元件152和第二电容元件154。将这些元件的详细情况示于图6。
如图6所示,有机EL元件150与晶体管146电连接。晶体管146通过被施加于栅极的视频信号,来控制在源极-漏极间流动的电流,通过该电流来控制有机EL元件150的发光亮度。第一电容元件152用于保持晶体管146的栅极电压,第二电容元件154用于调节在有机EL元件150中流动的电流量。此外,第二电容元件154并不是必需的结构,可以省略。
在基板102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基底绝缘层156。晶体管146设置在基底绝缘层156上。晶体管146包含半导体层158、栅极绝缘层160和栅极电极162层叠的构造。半导体层158由非晶硅或多晶硅或者氧化物半导体等形成。源极漏极配线164隔着第一绝缘层166设置在栅极电极162的上层。在源极漏极配线164的上层设置有作为平坦化层的第二绝缘层168。
第一绝缘层166和第二绝缘层168为层间绝缘层。第一绝缘层166为无机层间绝缘层的一种,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第二绝缘层168为有机层间绝缘层的一种,由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等有机绝缘材料形成。层间绝缘层从基板102侧起按照第一绝缘层166、第二绝缘层168的顺序层叠。通过将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68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66的上层,能够填埋由晶体管146等引起的凹凸,使表面平坦化。
在第二绝缘层168的上表面设置有有机EL元件150。有机EL元件150具有与晶体管146电连接的像素电极170和有机层172及对置电极174层叠的构造。有机EL元件150为双端子元件,通过控制像素电极170与对置电极174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发光。在第二绝缘层168上,以覆盖像素电极170的周缘部且使内侧区域露出的方式设置有间隔壁层176。对置电极174设置在有机层172的上表面。有机层172从与像素电极170重叠的区域设置到间隔壁层176的上表面部。间隔壁层176由有机树脂材料形成,用于覆盖像素电极170的周缘部,并且在像素电极170的端部形成平滑的台阶。作为有机树脂材料,可使用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等。
有机层172由含有有机EL材料的单层或多个层形成。有机层172使用低分子类或高分子类的有机材料形成。在使用低分子类的有机材料的情况下,有机层172除了包括含有有机EL材料的发光层以外,还包括以夹着该发光层的方式形成的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等。例如,有机层172可以为由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夹着发光层的构造。另外,有机层172除了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以外,还可以适当附加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EL元件150具有使由有机层172发出的光向对置电极174侧放射的所谓的顶部发光型的构造。因此,像素电极170优选具有光反射性。像素电极170除了由铝(Al)、银(Ag)等光反射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以外,还具有由空穴注入性优异的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形成的透明导电层与光反射性的金属层层叠的构造。
对置电极174为了使由有机层172发出的光透过,由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导电性的ITO或IZO等的透明导电膜形成。为了提高载流子注入性,可以在对置电极174与有机层172的界面设置有含有锂等碱金属或镁等碱土金属的层。
第一电容元件152使用栅极绝缘层160作为电介质膜,形成在半导体层158与第一电容电极178重叠的区域。另外,第二电容元件154使用设置在像素电极170与第二电容电极180之间的第三绝缘层182作为电介质膜,由像素电极170和与像素电极重叠地设置的第二电容电极180形成。第三绝缘层182由氮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
在有机EL元件150的上层设置有密封层126。密封层126是为了防止水分等渗入有机EL元件150而设置的。密封层126具有从有机EL元件150侧起,第一无机绝缘层128、有机绝缘层130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层叠的构造。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由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通过溅射法、等离子体CVD法等形成这些无机绝缘材料的覆膜。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以0.1μm~10μm、优选0.5μm~5μm的厚度形成。
此外,如后述的图8所示,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为了使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区域露出,优选在基板102的整个面上成膜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图案化,或者在成膜时使用掩模(在成膜面设置有开口部的金属掩模等),使得至少在第二端子区域12b不形成绝缘膜。
有机绝缘层130优选由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等形成。有机绝缘层130以1μm~20μm、优选2μm~10μm的厚度设置。有机绝缘层130通过旋涂等涂布法、使用有机材料源的蒸镀法来成膜。有机绝缘层130优选以覆盖像素区域104,并且端部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密封的方式,形成在包含像素区域104的规定区域内。例如,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轮廓部)优选设置在像素区域104与开口区域120之间、或者与开口区域120重叠的位置。因此,有机绝缘层130优选在通过涂布法在基板102的整个面上成膜之后,通过蚀刻将外周区域除去,或者通过使用在被蒸镀面开口的掩模的蒸镀法(掩模蒸镀)、喷墨印刷、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预先形成为规定的图案。
此外,虽然在图6中被省略,但是在密封层126的上表面,如图1所示,设置有偏光板116。偏光板116除了包含偏振片以外,还可以适当包含彩色滤光片层、遮光层。
触摸传感器108的第一检测电极134设置在第一无机绝缘层128与有机绝缘层130之间,第二检测电极140设置在有机绝缘层130与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之间。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为了使从有机EL元件150出射的光透过,优选由透明导电膜形成。作为透明导电膜的一种的ITO或IZO的覆膜通过溅射法制作。另外,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也可以使用银纳米线通过印刷法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检测电极134的上层形成有有机绝缘层130,因此,即使在形成构成第一检测电极134的透明导电膜之后附着有异物,也能够利用有机绝缘层130覆盖该异物。由此,能够防止形成在有机绝缘层130上的第二检测电极140与第一检测电极134短路。另外,在有机绝缘层130的上层(第二检测电极140的上层)设置有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因此,能够维持作为密封层126的功能。
在图5中,位于像素区域104的外侧的周边区域118中包含的驱动电路110b中,设置有晶体管148a、148b。例如,晶体管148a为n沟道型晶体管,晶体管148b为p沟道型晶体管。由这样的晶体管形成驱动电路。
开口区域120设置在像素区域104与驱动电路110b之间。开口区域120包含贯通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184。开口部184沿着像素区域104的至少一边设置。优选开口部184以包围像素区域104的方式设置。第二绝缘层168由开口部184分断为像素区域104侧和驱动电路110b侧。另外,间隔壁层176也在开口部184被分断。换句话说,在开口部184,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68和间隔壁层176被除去。第三绝缘层182和设置在间隔壁层176的上表面的对置电极174沿着开口部184的侧面和底面设置。
构成密封层126的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配置在开口部184。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延伸到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的外侧。由此,在有机绝缘层130的外侧区域中,形成第一无机绝缘层128与第二无机绝缘层132接触的构造。换句话说,有机绝缘层130具有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且端部不露出的构造。通过该构造,能够防止水分等从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渗入。此外,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只要在像素区域104的外侧即可,但是通过使该端部与开口部184重叠,能够在开口区域120设置由有由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一绝缘层166、第三绝缘层182、对置电极174、第一无机绝缘层128、第二连接配线142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层叠的区域。通过这样的层叠构造,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这样,在周边区域118,利用开口部184将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68和间隔壁层176分断,并以覆盖开口部184的侧面和底面的方式配设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第三绝缘层182和对置电极174,由此形成密封构造。第三绝缘层182在开口部184的底部以与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第一绝缘层166密接的方式设置。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68和间隔壁层176由无机材料的层夹着,由此能够防止水分从基板102的端部渗入像素区域104。设置有将第二绝缘层168和间隔壁层176分离的开口部184的区域,能够作为水分阻隔区域发挥作用,能够将其构造称为“水分阻隔构造”。
与第二检测电极140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142穿过开口区域120配设在驱动电路110b上。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配线142从像素区域104向基板102的一个侧边延伸,并沿着该一个侧边延伸,以与第二端子区域112b连接。
在第二连接配线142向第二端子区域112b延伸的延伸部,设置有绝缘层。在第二连接配线142的下层侧,从基板102侧起设置有基底绝缘层156、栅极绝缘层160、第一绝缘层166、第二绝缘层168、第三绝缘层182。虽然在这些绝缘层中也有像基底绝缘层156那样可省略的绝缘层,但是至少作为平坦化层设置的第二绝缘层168设置在第二连接配线142的下层侧,由此,与驱动电路110b的配线绝缘。在第二绝缘层168上,第二连接配线142以被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的方式配设。由此,第二连接配线142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保护。
图7表示与图3所示的Y1-Y2线对应的截面构造。在图7中,也表示出了像素区域104和周边区域118。周边区域118包含开口区域120。在开口区域120中,在开口部184,具有由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一绝缘层166、第三绝缘层182、对置电极174、第一无机绝缘层128、第二检测电极140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层叠的区域。与第一检测电极134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136沿着第一无机绝缘层128的上表面配设,穿过开口区域120,延伸到基板102的端部侧。
在第一连接配线136向第二端子区域112b延伸的延伸部,设置有绝缘层。在第一连接配线136的下层侧,与第二连接配线142同样地,从基板102侧起设置有基底绝缘层156、栅极绝缘层160、第一绝缘层166、第二绝缘层168和第三绝缘层182。在第二绝缘层168上,第一连接配线136以被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的方式配设。由此,第一连接配线136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保护。第一连接配线136以被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的方式配设。由此,第一连接配线136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保护。
将图3所示的端子区域112和连接部115的详细情况示于图8、图9A和图9B。图8表示端子电极113和连接部115的平面图,将与图中所示的A1-A2线对应的截面构造表示在图9A中,将与B1-B2线对应的截面构造表示在图9B中。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参照图8、图9A和图9B进行说明。
在第二端子区域112b中,端子电极113a~113d沿着基板102的端部排列,与各端子电极对应地设置有配线119a~119d。端子电极113a~113d与配线119a~119d电连接。配线119a~119d从端子电极113a~113d延伸到连接部115。与配线119a~119d的排列对应地配设有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b、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b。
端子电极113a~113d例如与源极漏极配线164由相同的导电层形成。端子电极113a~113d与源极漏极配线164同样由上层的绝缘层覆盖。例如,端子电极113a~113d由作为上层的绝缘层的第二绝缘层168和第三绝缘层182覆盖。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以不覆盖端子电极113a~113d的方式设置。即,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端部配置在比基板102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以不覆盖端子电极113a~113d的方式设置。即,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端部配置在比基板102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
在端子电极113a~113d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4连接的连接部,端子电极113a~113d的上表面部通过上层的绝缘层被除去的开口部188a~188d露出。开口部188a~188d是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与设置在第三绝缘层182的开口部重叠的区域。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的开口端和第三绝缘层182的开口部的开口端可以一致,也可以如图9B所示,第三绝缘层182的开口部的开口端配置在比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的开口端靠内侧的位置。如图9B所示,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的侧端部,被由无机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三绝缘层182覆盖,由此,能够防止水分等从第二绝缘层168的开口部的侧端部渗入。
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设置在包含开口区域120在内的基板102的除一部分以外的大致整个面。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端部,在第二端子区域112b的区域中,位于不到基板102的端部的内侧区域、且位于比端子电极113a~113d靠内侧的区域,使得开口部188a~188d不被掩埋。这在第一端子区域112a中也是同样。在端子电极113a~113d通过开口部188a~188d露出的部分,设置有氧化物导电膜171a~171d。氧化物导电膜171a~171d例如与形成像素电极170的导电层由相同的层形成。氧化物导电膜171a~171d并不是必需的结构,但是优选为了保护端子电极113a~113d的表面并防止由氧化引起的接触电阻的增加而设置。
如图9A所示,配线119a~119d和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b、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b分别经由接触孔186a~186d连接。接触孔186a~186d形成在由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67中的贯通孔、设置在第三绝缘层182中的贯通孔和设置在第一无机绝缘层128中的贯通孔形成的开口部重叠的区域。在端子电极113a~113d的下层,层叠有基底绝缘层156、栅极绝缘层160和第一绝缘层166。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b和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b,在连接部115在下层侧设置有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在上层侧设置有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等对水分的阻隔性高的绝缘膜。第一连接配线136a、136b和第二连接配线142a、142b被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由此,在周边区域118被绝缘,能够防止由水分等的影响造成的腐蚀。另外,接触孔186a~186d,如图3所示配置在开口区域120的外侧,因此,成为如下构造:即使在第一无机绝缘层128中设置有贯通孔,水分也不会渗入到密封层126的内侧。
在密封层126中,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如图5和图7所示,,没有配置在比开口区域120靠外侧的位置。即,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位于比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接触孔186的内侧。由此,构成密封层126的有机绝缘层130的端部成为即使通过形成接触孔186的区域也不会露出到外部的构造,能够防止水分等的渗入。由此,密封层126能够防止密封性能劣化。
如图9A所示,通过形成为将与第一检测电极134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136和与第二检测电极140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142引出到构成密封层126的有机绝缘层130的外侧而与下层侧的配线(例如,与源极漏极电极由相同的层形成的配线)连接的构造,能够使电连接可靠。换句话说,与第一检测电极134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136和与第二检测电极140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142,在开口区域120的外侧,由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密封至到达连接部115的区域,由此,能够提高触摸传感器的可靠性。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隔着有机绝缘层130设置,由此,即使在残留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短路。另外,与第一检测电极134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136和与第二检测电极140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142分别以被第一无机绝缘层128和第二无机绝缘层132夹着的方式设置,且在基板102上被向不同的方向引出,由此,两配线被绝缘。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可靠地防止构成触摸面板的检测电极和配线的短路。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检测电极134和第二检测电极140夹着有机绝缘层130而被设置在密封层126内,因此,能够实现显示装置100的薄型化。这样的构造即使在基板102为由有机树脂材料形成的片状的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能够实现内置有触摸面板的柔性显示器。
符号说明
100···显示装置;102···基板;104···像素区域;106···像素;107···检测电极;108···触摸传感器;109···触摸传感器控制部;110···驱动电路;112···端子区域;113···端子电极;114···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15···连接部;116···偏光板;118···周边区域;119···配线;120···开口区域;122···电路元件层;124···显示元件层;126···密封层;128···第一无机绝缘层;130···有机绝缘层;132···第二无机绝缘层;134···第一检测电极;136···第一连接配线;138···第一检测电极图案;140···第二检测电极;142···第二连接配线;144···第二检测电极图案;146···晶体管;148···晶体管;150···有机EL元件;152···第一电容元件;154···第二电容元件;156···基底绝缘层;158···半导体层;160···栅极绝缘层;162···栅极电极;164···源极漏极配线;166···第一绝缘层;168···第二绝缘层;170···像素电极;171···氧化物导电膜;172···有机层;174···对置电极;176···间隔壁层;178···第一电容电极;180···第二电容电极;182···第三绝缘层;184···开口部;186···接触孔;188···开口部。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
所述绝缘表面上的多个配线;
覆盖所述多个配线的层间绝缘层;
所述层间绝缘层上的发光元件;
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无机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上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
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上的覆盖所述第一检测电极的有机绝缘层;
在所述有机绝缘层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
所述有机绝缘层上的覆盖所述第二检测电极的第二无机绝缘层;
将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和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和
将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和所述多个配线中的另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排列有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区域,
所述多个配线向所述端子区域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经由所述多个配线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分别经由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中的接触孔与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和另一个配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端部在所述基板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的端部靠内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所述接触孔靠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被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夹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间绝缘层包含至少一层的无机层间绝缘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具有:所述无机层间绝缘层和所述有机层间绝缘层层叠的层叠区域;和所述有机层间绝缘层被除去而所述无机层间绝缘层留存的开口区域,
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端部与所述开口区域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孔配置在比所述开口区域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分别穿过所述开口区域延伸到所述接触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绝缘层含有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包含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和氧化铝膜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的多个配线;
覆盖所述多个配线的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具有绝缘表面的基板上排列有包含发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
覆盖所述像素区域的密封层;
在所述像素区域上在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检测电极和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检测电极;
将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和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配线;和
将所述第二检测电极和所述多个配线中包含的另一个配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配线,
所述密封层包含:有机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的下层侧的第一无机绝缘层;和设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的上层侧的第二无机绝缘层,
所述第一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检测电极中的一者配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的上层侧,另一者配置在所述有机绝缘层的下层侧,两者夹着所述有机绝缘层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着所述基板的端部排列有多个端子电极的端子区域,
所述多个配线向所述端子区域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经由所述多个配线与所述端子电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分别经由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中的接触孔与所述多个配线中的一个配线和另一个配线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包含至少一层的无机层间绝缘层和至少一层的有机层间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所述无机层间绝缘层和所述有机层间绝缘层层叠的层叠区域;和所述有机层间绝缘层被除去的开口区域,
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端部与所述开口区域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层中,所述有机绝缘层的端部与所述开口区域重叠,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开口区域靠外侧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孔配置在比所述层间绝缘层的所述开口区域靠外侧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配线和所述第二连接配线被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夹着。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绝缘层为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无机绝缘层为氮化硅膜、氮氧化硅膜和氧化铝膜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CN201710684530.6A 2016-08-30 2017-08-1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797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7854 2016-08-30
JP2016167854A JP6706999B2 (ja) 2016-08-30 2016-08-30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7689A true CN107797689A (zh) 2018-03-13
CN107797689B CN107797689B (zh) 2021-01-08

Family

ID=61243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4530.6A Active CN107797689B (zh) 2016-08-30 2017-08-1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86558B2 (zh)
JP (1) JP6706999B2 (zh)
KR (1) KR101939479B1 (zh)
CN (1) CN10779768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489A (zh) * 2018-03-30 2020-11-1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3287368A (zh) * 2019-01-17 2021-08-2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3475099A (zh) * 2019-04-26 2021-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静电型换能器以及静电型换能器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7178B2 (ja) * 2016-07-07 2021-0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592918B2 (en) * 2017-01-20 2023-02-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827332B2 (ja) * 2017-02-01 2021-0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42602B2 (ja) * 2017-10-19 2021-09-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095646A (ja) * 2017-11-24 2019-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JP6917873B2 (ja) * 2017-11-24 2021-08-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09648B1 (ko) * 2017-12-14 2022-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JP6983084B2 (ja) * 2018-02-07 2021-12-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8646483B (zh) * 2018-04-26 2021-08-2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53547B2 (en) * 2018-07-12 2023-05-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KR102552618B1 (ko) * 2018-07-27 2023-07-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고성능 필름형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0113437A (ja) * 2019-01-11 2020-07-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1259405B2 (en) * 2020-04-30 2022-02-22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imited. Transmission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089821A1 (ja) * 2021-11-22 2023-05-25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54A (zh) * 2007-07-31 2010-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295759A1 (en) * 2009-05-20 2010-11-25 Hitachi Display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02473369A (zh) * 2009-07-28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配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140145979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034946A1 (en) * 2012-03-12 2015-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CN104471736A (zh) * 2012-07-31 2015-03-25 索尼公司 具有防湿密封件的显示单元
CN104517991A (zh) * 2013-08-30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US20160026315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60154499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ing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3558A (ja) * 2009-07-16 2011-02-03 Sharp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2099290A (ja) * 2010-10-29 2012-05-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5180979A (ja) * 2012-07-31 2015-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1980234B1 (ko) * 2012-10-30 2019-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00716B1 (ko) * 2014-08-26 2019-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239861B1 (ko) * 2014-11-26 2021-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341352B1 (ko) * 2015-04-08 2021-12-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54A (zh) * 2007-07-31 2010-06-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295759A1 (en) * 2009-05-20 2010-11-25 Hitachi Displays,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02473369A (zh) * 2009-07-28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配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150034946A1 (en) * 2012-03-12 2015-0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CN104471736A (zh) * 2012-07-31 2015-03-25 索尼公司 具有防湿密封件的显示单元
US20140145979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517991A (zh) * 2013-08-30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US20160026315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60154499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ing senso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文彬: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计与制作",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489A (zh) * 2018-03-30 2020-11-1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1937489B (zh) * 2018-03-30 2023-07-0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3287368A (zh) * 2019-01-17 2021-08-20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3287368B (zh) * 2019-01-17 2024-02-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3475099A (zh) * 2019-04-26 2021-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静电型换能器以及静电型换能器单元
CN113475099B (zh) * 2019-04-26 2023-06-0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静电型换能器以及静电型换能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36761A (ja) 2018-03-08
KR101939479B1 (ko) 2019-01-16
KR20180025171A (ko) 2018-03-08
US10186558B2 (en) 2019-01-22
US20180061900A1 (en) 2018-03-01
CN107797689B (zh) 2021-01-08
US10727283B2 (en) 2020-07-28
JP6706999B2 (ja) 2020-06-10
US20190115396A1 (en)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7689A (zh) 显示装置
CN107527931A (zh) 显示装置
EP3327786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O2018142739A1 (ja) 表示装置
KR101980962B1 (ko) 표시 장치
CN107393942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2018112859A (ja) 表示装置
JP7119180B2 (ja) 表示装置
CN107871763A (zh) 触摸式传感器及带触摸式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8549506A (zh) 显示装置
KR101959623B1 (ko) 표시 장치
JP2020068074A (ja) 表示装置
JP2019045767A (ja) 表示装置
JP6815173B2 (ja)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表示装置
US10564462B2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80046511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