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8766B -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8766B
CN107768766B CN201710880060.0A CN201710880060A CN107768766B CN 107768766 B CN107768766 B CN 107768766B CN 201710880060 A CN201710880060 A CN 201710880060A CN 107768766 B CN107768766 B CN 107768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olant liquid
power battery
mixtur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00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8766A (zh
Inventor
何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00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冷却液,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5份、纳米硫酸钡7‑15份、丙二醇33‑41份、石墨尾矿5‑12份、邻硝基苯酚钠11‑19份、氯铂酸3‑7份、水45‑55份。将石墨尾矿粉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加热搅拌,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煅烧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搅拌,在密封条件中、55‑6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静置再在5‑1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即得。本发明的冷却液用于动力电池冷却,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可加快动力电池模组的热量释放。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起动的起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动力电池作为化学电能的载体,是众多器件、装置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器件、装置的使用性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获得高的性能/空间比,动力电池组往往排列比较紧密。但是这样会造成动力电池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热无法顺利和快速的排出,导致动力电池温度急剧上升,长时间工作在较高的温度下,将缩短电池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性能;电池箱内温度场的长久不均匀分布将造成各动力电池模块、单体性能的不均衡,进而影响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现有冷却液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但是冷却效果不好,且使用量高,系统维护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5份、纳米硫酸钡7-15份、丙二醇33-41份、石墨尾矿5-12份、邻硝基苯酚钠11-19份、氯铂酸3-7份、水45-5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电池用冷却液,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2-4份、纳米硫酸钡9-13份、丙二醇35-39份、石墨尾矿7-10份、邻硝基苯酚钠13-17份、氯铂酸4-6份、水48-52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电池用冷却液,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3份、纳米硫酸钡11份、丙二醇37份、石墨尾矿8份、邻硝基苯酚钠15份、氯铂酸5份、水50份。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
2)将石墨尾矿粉碎、过150-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5-7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2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
3)将混合物A在保护气氛中、420℃的温度下煅烧3-4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搅拌3.5-3.7h,制得混合物C;
5)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5-6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2h,静置30min后再在5-1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8-2h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保护气氛选自氦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搅拌转速为420-450r/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5)中,55-60℃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5-10℃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冷却液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氯铂酸对石墨尾矿进行处理后,再与其它原料混合经超声处理后制得的冷却液,用于动力电池冷却,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可加快动力电池模组的热量释放,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提升电池模组系统的冷却效率或空间紧凑性。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原料简单,性能稳定且效果极显著,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kg、纳米硫酸钡7kg、丙二醇33kg、石墨尾矿5kg、邻硝基苯酚钠11kg、氯铂酸3kg、水45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15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氦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2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5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5℃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h,静置30min后再在5℃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8h即得。其中,55℃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5℃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28%。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5kg、纳米硫酸钡15kg、丙二醇41kg、石墨尾矿12kg、邻硝基苯酚钠19kg、氯铂酸7kg、水55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氮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4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5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7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6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2h,静置30min后再在1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h即得。其中,60℃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10℃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25%。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2kg、纳米硫酸钡9kg、丙二醇35kg、石墨尾矿7kg、邻硝基苯酚钠13kg、氯铂酸4kg、水48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6℃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9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氩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5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4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6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45%。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4kg、纳米硫酸钡13kg、丙二醇39kg、石墨尾矿10kg、邻硝基苯酚钠17kg、氯铂酸6kg、水52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6℃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9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氩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5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4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6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48%。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3kg、纳米硫酸钡11kg、丙二醇37kg、石墨尾矿8kg、邻硝基苯酚钠15kg、氯铂酸5kg、水50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6℃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9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氩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5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4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6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56%。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5kg、纳米硫酸钡8kg、丙二醇34kg、石墨尾矿6kg、邻硝基苯酚钠12kg、氯铂酸3.5kg、水46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15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氦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2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5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5℃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h,静置30min后再在5℃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8h即得。其中,55℃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5℃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30%。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4.5kg、纳米硫酸钡14kg、丙二醇40kg、石墨尾矿11kg、邻硝基苯酚钠18kg、氯铂酸6.5kg、水53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2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氮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4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5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7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6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2h,静置30min后再在1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2h即得。其中,60℃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10℃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32%。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2.5kg、纳米硫酸钡10kg、丙二醇36kg、石墨尾矿8kg、邻硝基苯酚钠14kg、氯铂酸4.5kg、水49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6℃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9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氩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5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4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6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48%。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包括以下原料: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3.5kg、纳米硫酸钡12kg、丙二醇38kg、石墨尾矿9kg、邻硝基苯酚钠16kg、氯铂酸5.5kg、水51kg。
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将石墨尾矿粉碎、过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6℃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9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在氩气保护下、420℃的温度下煅烧3.5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以440r/min的搅拌转速搅拌3.6h,制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50%。
对比例1
除不含有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邻硝基苯酚钠外,其余原料与工艺与实施例5一致。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6%。
对比例2
除不含有氯铂酸外,其余原料与工艺与实施例5一致。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少3%。
对比例3
除不含有石墨尾矿外,其余原料与工艺与实施例5一致。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1%。
对比例4
将各原料直接混合,在密封条件中、5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h,静置30min后再在8℃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9h即得。其中,58℃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8℃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其各原料与实施例5中采用的原料及分量一致。
将制得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应用在动力电池液体冷却系统中。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及其余冷却条件相同的过程中,使用本实施例制备的冷却液比普通冷却液可使动力电池组的温度下降多出1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1-5份、纳米硫酸钡7-15份、丙二醇33-41份、石墨尾矿5-12份、邻硝基苯酚钠11-19份、氯铂酸3-7份、水45-5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2-4份、纳米硫酸钡9-13份、丙二醇35-39份、石墨尾矿7-10份、邻硝基苯酚钠13-17份、氯铂酸4-6份、水48-5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3份、纳米硫酸钡11份、丙二醇37份、石墨尾矿8份、邻硝基苯酚钠15份、氯铂酸5份、水50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铂酸与其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氯铂酸溶液;
2)将石墨尾矿粉碎、过150-200目筛,然后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升温至75-78℃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处理1.8-2h,过滤去除滤液,取沉淀物,再经洗涤、干燥制得混合物A;
3)将混合物A在保护气氛中、420℃的温度下煅烧3-4h,冷却后得到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与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纳米硫酸钡、丙二醇、邻硝基苯酚钠、水混合搅拌3.5-3.7h,制得混合物C;
5)将混合物C在密封条件中、55-6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1.2h,静置30min后再在5-10℃的温度下超声处理1.8-2h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保护气氛选自氦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搅拌转速为420-45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用冷却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55-60℃时的超声功率为400W,5-10℃时的超声功率为600W。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冷却液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CN201710880060.0A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7768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060.0A CN107768766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0060.0A CN107768766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766A CN107768766A (zh) 2018-03-06
CN107768766B true CN107768766B (zh) 2019-11-26

Family

ID=6126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0060.0A Active CN107768766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876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725A (zh) * 2010-12-14 2012-02-29 深圳车仆汽车用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发动机冷却液
KR20160134125A (ko) * 2015-05-14 2016-1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6785222A (zh) * 2017-02-17 2017-05-31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恒温控制的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3725A (zh) * 2010-12-14 2012-02-29 深圳车仆汽车用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发动机冷却液
KR20160134125A (ko) * 2015-05-14 2016-1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6785222A (zh) * 2017-02-17 2017-05-31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恒温控制的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766A (zh)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112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282A (zh) 一种大单晶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174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14600B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5932269B (zh) 喷雾燃烧热解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4201324B (zh) 一种模板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方法
CN10620713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94167A (zh) 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4411B (zh) 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0693B (zh) 一种高容量纳米晶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及其高压合成方法
CN111009646A (zh) 一种具有包覆层的高倍率类单晶型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93458B (zh) 一种磷酸亚铁及其制备方法、磷酸亚铁锂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4576A (zh) 一种镍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CN105742624A (zh) 一种中空多孔级次微纳结构球形镍锰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005134A (zh)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
CN104134792B (zh) 一种高电压高钴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427A (zh) 一种三元正极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5806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铝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282906B (zh) 微纳结构的钛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9254A (zh) 一种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68766B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45494A (zh) 二次锂离子电池亚微米铋-碳负极复合材料的液相合成方法
CN102082265B (zh) 一种自动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
Liu et al. Uniformly sodium ions doped LiNi0. 84Co0. 11Mn0. 05O2 cathode material with high performanc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75485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9

Address after: Room 209, block B, No. 109, Lijia Road,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Xuan Ding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Room 451, Central (Hunan)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Exhibition and Trade Center, No. 369, North Xiangjiang Road, Qingzhuhu Street,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nan Xiang Xu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