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2194B -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32194B CN107732194B CN201710933234.5A CN201710933234A CN107732194B CN 107732194 B CN107732194 B CN 107732194B CN 201710933234 A CN201710933234 A CN 201710933234A CN 107732194 B CN107732194 B CN 1077321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 phosphate
- graphene
- source
-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所述方法为:(1)将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先将草酸加入溶解,再加入钒源反应;(3)加入锰源、磷源、锂源和有机碳源,反应,冷冻干燥;(4)烧结,冷却,即成。本发明材料组装的电池,2.5~4.5V,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克容量高达147.1mAh/g,5C循环30圈,保持率高达96.7%,说明本发明正极材料导电性能良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优异;本发明方法简单,周期短,反应温度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石油等主要天然资源的逐渐消耗,能源危机的到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无污染的的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由两个能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化合物分别作为正、负极而构成。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出来,而在负极中嵌入;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中脱嵌出来,而在正极中嵌入。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无污染,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的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其它便携式电器中应用。
磷酸铁锂是一种商业化应用的过渡金属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具有安全环保,循环稳定、价格低廉等特点。但是,磷酸铁锂的电压平台为3.4V,能量密度仅为578Wh/kg,而磷酸锰锂具有与磷酸铁锂相似的理论容量(170mAh/g),而磷酸锰锂的电压平台为4.1V,可以提供高达700Wh/kg的能量密度。此外,磷酸锰锂的工作平台与目前商业化的电解液相匹配,几乎达到了商业化电解液窗口内所能提供的最大的能量密度。然而,磷酸锰锂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导电率较低,大大阻碍了磷酸锰锂的应用,再加上磷酸锰锂在充放电过程中,LiMnPO4与MnPO4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体积变化大,影响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磷酸钒锂具有NASICON(钠快离子导体)结构,因此,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具备更优越的倍率性能,但其电子导电率同样较低。
石墨烯具有优越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导电率,相对于裂解碳,能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导电性能。但是,石墨烯往往与主材料结合不紧密,包覆不均匀,因此,石墨烯的优势难以完全发挥(K.Zhang, J.T.Lee, P.Li, B.Kang, J.H.Kim, G.R.Yi, J.H.Park, NanoLett,15(2015)6756-6763)。
CN104577123A公开了一种空心多孔的磷酸锰锂的合成方法,先通过锂源、磷源合成磷酸锂,再加入锰源使其分散在溶剂中,进行溶剂热反应。但是,溶剂热反应对设备要求高,成本大,不适用于扩大生产。
CN103928680A公开了一种片状磷酸锰锂/石墨烯的合成方法,通过有机溶剂回流法合成磷酸锰锂,再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喷雾干燥得到最终的产物。但是,其电化学性能较差,0.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仅为95.3mAh/g。
CN105514376A公开了一种纳米磷酸锰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先合成晶粒生成抑制剂,再加入原料,通过调控溶剂的沸点使用回流反应,得最终产物。但是,其流程过于复杂,周期太长。
CN104300110A公开了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以MnV2O6·4H2O、LiH2PO4以及复合碳源为原料,通过控制元素比例,以酒精为分散介质进行喷雾干燥,得前驱体粉末,再将粉末在保护性气体下烧结,得最终产物。但是,其放电比容量较低,0.1C和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8mAh/g、121.9mAh/g。
CN103560245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V2O5和NH4H2PO4加入到石墨烯-氢氧化锂浆中混合分散均匀,干燥后经预烧结和高温煅烧制得。但是,其制备工艺繁琐,需先制备单层石墨烯-氢氧化锂浆料,不利于推广使用。
CN102386410A公开了一种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氧化石墨与去离子水超声,然后加入还原剂进一步超声,再加入合成磷酸钒锂的原料或其前驱体,水浴搅拌后继续超声,然后干燥研磨,再热处理得到最终产物。但是,其倍率性能欠佳,3~4.8V放电时,1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仅为110mAh/g。
CN103515605A公开了一种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先制备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将该悬浮液溶于草酸和五氧化二钒的水溶液中,随后再加入锂源和磷源,搅拌、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再经过短暂的热处理,置于微波炉中反应,得到最终产物。但是,其倍率性能较差,在5C,2.5~4.2V下,放电比容量仅为85mAh/g。
CN103346319A公开了一种金属掺杂磷酸锰锂/石墨烯/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石墨烯分散在含锰源、掺杂金属源、磷源和还原剂的溶液中,超声分散,再将含有锂源的另一溶液滴加入上述溶液中,放于反应釜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再进行球磨包碳,热处理后得到最终产物。但是,溶剂热反应要求设备耐高温高压,成本高昂,且其流程复杂,溶剂热后需进一步球磨包碳,周期较长。
CN106684368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磷酸锰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氢氧化锂溶于混合溶剂中,依次加入硫酸锰、氧化石墨烯,再经过超声、搅拌、保温,加入磷酸,转至反应釜进行第一次水热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第二次水热反应,得到的前驱体与葡萄糖混合后再进行热处理,得到最终产物。但是,其流程过于复杂,需要进行两次水热反应,周期较长,水热反应对设备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且其电化学性能较差,5C放电比容量仅为103.4mAh/g。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子电导率和离子导电率高,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效应小,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稳定性的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流程简单,周期短,反应温度低,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石墨烯/碳的质量分数为7~15%(更优选7.5~12.0%),其中,石墨烯的含量为石墨烯/碳的1~70%(更优选10~50%)。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得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先将草酸加入步骤(1)所得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钒源,搅拌反应,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
(3)在步骤(2)所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中,加入锰源、磷源、锂源和有机碳源,搅拌反应,冷冻干燥,得黑色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黑色前驱体粉末在保护性气氛下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浊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1~4mg/mL。氧化石墨烯悬浊液中,若氧化石墨烯含量过低,则不能体现石墨烯作为包覆碳的优越性,若氧化石墨烯含量过高,则溶液过于粘稠,不利于后续原料的均匀混合。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浊液与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20(更优选1:2.2~17.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15~35%(更优选20~3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和/或二甲基甲酰胺。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甲酰胺都具有很强的极性,故有机溶剂的添加能使氧化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分散得更为均匀,使其在后续的制备过程中与主材料的结合更加紧密。氧化石墨烯的分散程度与后续颗粒大小紧密相关,分散得越好,则石墨烯的包覆程度越好,更有利于抑制颗粒的长大,并形成良好的导电层。且有机溶剂的添加能抑制Mn2+的水解,进一步稳定溶胶凝胶体系。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为20~40kHz,时间为2~6h。超声更有利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保证了氧化石墨分散的均匀性。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钒源与草酸的摩尔比为1:1.5~3.0。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草酸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5~0.20mol/L(更优选0.07~0.15mol/L)。在所述的浓度条件下,更有利于草酸与钒离子生成VOC2O4。若草酸浓度过高,则草酸残余过多,降低了pH值,对产物的形貌产生影响;若草酸浓度过低,不能形成完整的络合物,对多孔结构的形成不利。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和/或偏钒酸铵。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15~45min。通过加热使五氧化二钒迅速溶解,形成草酸氧钒溶胶,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锰源中锰元素、磷源中磷元素、锂源中锂元素、有机碳源与钒源中钒元素的摩尔比为:1:4:4:1~4:2(更优选1:4:4:2~3:2)。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锰源为乙酸锰、乙酰丙酮锰或草酸锰,及其水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所述锰源为乙酸锰及其水合物。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磷源为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磷酸锂、磷酸二氢锂、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或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磷源中含有锂时,可兼作锂源。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锂源为草酸锂、磷酸二氢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碳酸锂、磷酸锂、乙酸锂或硝酸锂,及其水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当锂源中含有磷时,可兼作磷源。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有机碳源为柠檬酸、草酸或抗坏血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碳源即可作为还原剂还原钒,其烧结后残留的碳还可与石墨烯一起形成碳包覆,共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1~3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0~-20℃(更优选-40~-30℃),真空度为10~60Pa(更优选30~50Pa),时间为8~36h(更优选10~20h)。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烧结的温度为650~750℃(更优选680~740℃),时间为8~12h。高温烧结可稳定材料结构,优化循环性能。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保护性气氛为氮气、氩气或氩/氢混合气,所述的氩/氢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为5~10%。本发明所使用的保护性气氛为高纯气体,纯度≥99.9%。
本发明的原理是:通过形成草酸氧钒的胶体,并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形成分散良好的溶胶体系,再加入锰源、磷源、锂源、有机碳源等,形成了稳定的溶胶凝胶体系,石墨烯在有机溶剂水溶液中分散均匀,有利于石墨烯在后续的过程中实现均匀包覆;溶胶凝胶体系可以使上述物料在分子水平上混合,有效的减小产物的粒径;通过热处理后,氧化石墨烯得以完全还原,而有机碳源进一步分解提供碳源,进一步增加导电性。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中多孔结构能带来以下有益效果:1)多孔结构能够增大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充放电过程中更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提高放电比容量及倍率性能;2)多孔结构能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增加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3)多孔结构能使碳包覆的更均匀,一次颗粒二次颗粒均能有碳层包覆,从而提高电化学性能;4)多孔结构限制了磷酸钒锂和磷酸锰锂材料的颗粒生长,从而得到纳米级别的磷酸钒锂和磷酸锰锂复合材料,由于磷酸锰锂材料是一种绝缘体,将磷酸锰锂材料纳米化,能够更好的提高磷酸锰锂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产品形貌尺寸均匀,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所述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
(2)将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组装成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克容量可高达147.1mAh/g;在2.5~4.5V,5C下循环30圈,保持率可高达96.7%;在2.5~4.5V下,从0.2C倍率开始,每循环10次变化1次倍率,在0.2C、0.5C、1C、2C、5C、10C倍率下,各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7.1mAh/g、149.2mAh/g、148.6 mAh/g、141.1 mAh/g、131 mAh/g、116.3 mAh/g,说明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包覆均匀,导电性能良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优异;
(3)本发明方法为首次公开的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流程简单,避免了水热法、模板法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及复杂的反应步骤,周期短,反应温度低,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XRD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0.2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在5C倍率下的循环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在0.2C、0.5C、1C、2C、5C、10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石墨烯购于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高纯气体纯度≥99.9%;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通过常规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所述正极材料的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经碳硫仪检测,石墨烯/碳的质量分数为10.60%,其中石墨烯的含量为石墨烯/碳的47.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与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的标准卡片吻合,结晶性良好,且未见其他明显杂峰,说明只含有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纯相。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所述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将44mL质量浓度为3.2mg/mL的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106mL体积分数30%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置于超声振荡器中,在20kHz下,超声分散2h,得15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先将1.9005g二水合草酸(15mmol)加入步骤(1)所得15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0.9185g五氧化二钒(5mmol),在70℃下,搅拌反应15min,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
(3)在步骤(2)所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中,加入1.2378g四水乙酸锰(5mmol)、2.0996g磷酸二氢锂(20mmol)、3.1500g一水合柠檬酸(15mmol),于80℃下,搅拌反应3h,于-34℃,50Pa下,冷冻干燥12h,得黑色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黑色前驱体粉末在高纯氩气气氛下,于700℃烧结10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电池的组装:称取0.08g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加入0.01g乙炔黑作为导电剂和0.01g聚偏氟乙烯作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混合均匀后涂于铝箔上制成正极片,在真空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以PE、PP的复合膜为隔膜,1mol/L LiPF6/DMC:EC(体积比1:1)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
如图3所示,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7.4 mAh/g。
如图4所示,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5C倍率下,循环30圈,保持率可高达96.7%。
如图5所示,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从0.2C倍率开始,每循环10次变化1次倍率,在0.2C、0.5C、1C、2C、5C、10C倍率下,各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7.1mAh/g、149.2 mAh/g、148.6 mAh/g、141.1 mAh/g、131 mAh/g、116.3 mAh/g,0.5C及1C放电比容量甚至高过0.2C,说明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包覆均匀,导电性能良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优异。
实施例2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所述正极材料的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经碳硫仪检测,石墨烯/碳的质量分数为11.10%,其中石墨烯的含量为石墨烯/碳的27.02%。
经检测,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与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的标准卡片吻合,结晶性良好,且未见其他明显杂峰,说明只含有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纯相。
经检测,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所述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将42.3mL质量浓度为2.0mg/mL的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157.7mL体积分数25%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水溶液中,置于超声振荡器中,在20kHz下,超声分散2h,得20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先将1.9005g二水合草酸(15mmol)加入步骤(1)所得20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1.1698g偏钒酸铵(10mmol),在65℃下,搅拌反应30min,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
(3)在步骤(2)所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中,加入1.2378g四水乙酸锰(5mmol)、2.0996g磷酸二氢锂(20mmol)、2.6418g抗坏血酸(15mmol),于80℃下,搅拌反应3h,于-33℃,47Pa下,冷冻干燥14h,得黑色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黑色前驱体粉末在高纯氩气气氛下,于740℃烧结8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电池的组装:称取0.08g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加入0.01g乙炔黑作为导电剂和0.01g聚偏氟乙烯作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混合均匀后涂于铝箔上制成正极片,在真空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以PE、PP的复合膜为隔膜,1mol/L LiPF6/DMC:EC(体积比1:1)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6.8mAh/g。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5C倍率下,循环30圈,保持率可高达96.7%。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从0.2C倍率开始,每循环10次变化1次倍率,在0.2C、0.5C、1C、2C、5C、10C倍率下,各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8mAh/g、146.0mAh/g、145.2 mAh/g、140.1mAh/g、129.8mAh/g、113.4mAh/g,说明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包覆均匀,导电性能良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优异。
实施例3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所述正极材料的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经碳硫仪检测,石墨烯/碳的质量分数为7.9%,其中石墨烯的含量为石墨烯/碳的12.65%。
经检测,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与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的标准卡片吻合,结晶性良好,且未见其他明显杂峰,说明只含有磷酸锰锂和磷酸钒锂纯相。
经检测,本发明实施例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所述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
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将23.5mL质量浓度为1.26mg/mL的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76.5mL体积分数20%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置于超声振荡器中,在40kHz下,超声分散4h,得10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先将1.9005g二水合草酸(15mmol)加入步骤(1)所得10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0.9185g五氧化二钒(5mmol),在80℃下,搅拌反应20min,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
(3)在步骤(2)所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中,加入1.2378g四水乙酸锰(5mmol)、2.3006g磷酸二氢铵(20mmol)、2.0403g二水合乙酸锂(20mmol)、3.1500g一水合柠檬酸(15mmol),于70℃下,搅拌反应2h,于-30℃,49Pa下,冷冻干燥10h,得黑色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黑色前驱体粉末在高纯氩气气氛下,于700℃烧结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电池的组装:称取0.08g本发明实施例所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加入0.01g乙炔黑作为导电剂和0.01g聚偏氟乙烯作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分散剂,混合均匀后涂于铝箔上制成正极片,在真空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以PE、PP的复合膜为隔膜,1mol/L LiPF6/DMC:EC(体积比1:1)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的扣式电池。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5.3mAh/g。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5C倍率下,循环30圈,保持率可高达95.3%。
经检测,所组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内,从0.2C倍率开始,每循环10次变化1次倍率,在0.2C、0.5C、1C、2C、5C、10C倍率下,各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5.3mAh/g、144.2mAh/g、143 mAh/g、135mAh/g、125mAh/g、110mAh/g,说明本发明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包覆均匀,导电性能良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优异。
Claims (7)
1.一种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悬浊液加入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得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先将草酸加入步骤(1)所得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溶解,再加入钒源,搅拌反应,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
(3)在步骤(2)所得草酸氧钒/石墨烯混合溶液中,加入锰源、磷源、锂源和有机碳源,搅拌反应,冷冻干燥,得黑色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所得黑色前驱体粉末在保护性气氛下烧结,随炉冷却至室温,得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
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浊液中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1~4mg/mL;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浊液与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20;所述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的体积分数为15~35%;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和/或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石墨烯/碳均匀的包覆在正极材料的表面,所述正极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堆积形成均一的多孔结构,孔径为50~250nm;石墨烯/碳的质量分数为7~15%,其中,石墨烯的含量为石墨烯/碳的1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超声分散的频率为20~40kHz,时间为2~6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钒源与草酸的摩尔比为1:1.5~3.0;所述草酸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5~0.20mol/L;所述钒源为五氧化二钒和/或偏钒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15~45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锰源中锰元素、磷源中磷元素、锂源中锂元素、有机碳源与钒源中钒元素的摩尔比为:1:4:4:1~4:2;所述锰源为乙酸锰、乙酰丙酮锰或草酸锰,及其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磷源为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磷酸锂、磷酸二氢锂、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或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锂源为草酸锂、磷酸二氢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碳酸锂、磷酸锂或硝酸锂,及其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碳源为柠檬酸、草酸或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1~3h;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0~-20℃,真空度为10~60Pa,时间为8~36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烧结的温度为650~750℃,时间为8~12h;所述保护性气氛为氮气、氩气或氩/氢混合气,所述的氩/氢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浓度为5~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3234.5A CN10773219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33234.5A CN10773219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2194A CN107732194A (zh) | 2018-02-23 |
CN107732194B true CN107732194B (zh) | 2020-06-05 |
Family
ID=6120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33234.5A Active CN107732194B (zh) | 2017-10-10 | 2017-10-10 |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321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82811B (zh) * | 2018-05-10 | 2021-02-05 | 中南大学 | 一种磷酸锰锂/氟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860539B (zh) * | 2018-12-19 | 2021-05-28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一种复合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6319A (zh) * | 2013-07-04 | 2013-10-09 | 河北工业大学 | 一种金属掺杂磷酸锰锂/石墨烯/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916840A (zh) * | 2015-05-08 | 2015-09-1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三维多孔分级碳修饰lmp-lvp/c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91441B2 (en) * | 2010-09-07 | 2014-04-08 |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 Graphene-enhanc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batteries |
CN102623708A (zh) * | 2012-04-12 | 2012-08-01 | 上海智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锂离子电池正极用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10-10 CN CN201710933234.5A patent/CN1077321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46319A (zh) * | 2013-07-04 | 2013-10-09 | 河北工业大学 | 一种金属掺杂磷酸锰锂/石墨烯/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916840A (zh) * | 2015-05-08 | 2015-09-1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三维多孔分级碳修饰lmp-lvp/c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 novel LiFePO4/graphene/carbon composite as a performance-improved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Chang Su;《Electrochimica Acta》;20120113;第64卷;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32194A (zh) | 2018-0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8772C (zh) | 高密度超微复合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140489B (zh) | 一种钛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铁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56485B (zh) | 一种三维分级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52718B (zh) | 一种LiMnxFe1‑xPO4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72497B (zh) | 锂离子电池Co2SnO4/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09119624B (zh) | 一种磷酸钛锂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339992B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7204428A (zh) | 一种磷酸钒锂包覆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的方法 | |
CN103000888A (zh) |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MnPO4-Li3V2(PO4)3/C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26273B (zh) | 一种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5428648A (zh) | 一种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1826617A (zh) |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5236486A (zh) | 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五氧化二钒空心微球及制备方法 | |
CN111029560A (zh) | 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10538A (zh) | 石墨烯/碳包覆磷酸锰锂‑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3000874A (zh) | 一种碳包覆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887583A (zh) | 一种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61744A (zh) | 一种多孔钒锰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989653B (zh) | 超微球颗粒连接的锂离子电池用球形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52040A (zh) |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681814B (zh) | 一种具有多孔星形形貌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085854B (zh) | 一种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32194B (zh) | 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石墨烯/碳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83698B (zh) | 导电改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14094060A (zh) | 一种核壳结构的高电压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1 Address after: No. 2, Industrial Avenue, Xiaokou Town, Taihe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236600 Patentee after: Anhui Weiji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Yuelu District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83 Changsha Lushan Road No. 154 Patentee befo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