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套筒灌浆连接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上、下段预制混凝土柱或墙的连接技术。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在连接竖向布置的上、下段预制混凝土柱或墙(统称“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需要在下段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端面预留用于连接的插接钢筋,通过与上段预制构件相应位置的空心钢筋套筒互相连接后,使用水泥基灌浆料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方法如下:先单独制作上、下段预制构件。其中,下段预制构件设有伸出混凝土端面的插接钢筋,上段预制构件的底部设有与该插接钢筋相匹配的空心钢筋套筒,同时将下段预制构件的插接钢筋与上段预制构件的空心钢筋套筒一一对应插接。空心钢筋套筒朝向侧方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浆孔和灌浆孔,在上、下段预制构件对应搭接后,通过空心钢筋套筒的灌浆孔向空心钢筋套筒内部注入高强度、微膨胀的灌浆料,使钢筋与套筒间填充灌浆料,并通过灌浆料的微膨胀特性,使得空心钢筋套筒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较大的正应力,并使得插接钢筋产生摩擦力,并传递轴向应力。
上、下段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方法具体可以分为联通腔灌浆连接和座浆法灌浆连接。一般更多选用联通腔灌浆方式(也称“压力灌浆”)。即选择其中一空心钢筋套筒的灌浆孔进行灌浆,并将其他的灌浆孔全部封堵,且将上、下段预制构件之间的联通腔边缘进行封堵;而后对灌浆孔灌入高强度、微膨胀的灌浆料,待灌浆料从出浆孔出浆后,封堵出浆口,这种工法在完成灌浆作业后,容易存在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各密封腔室之间的封堵不佳,导致灌浆完成后,钢筋套筒内的液面下降,造成灌浆不密实,引起安全隐患。第二类问题是,联通腔灌浆速度过快,导致内部空气无法及时排除,空气被挤压至联通腔的四个角落,造成接缝的四角无灌浆料,后续需人工用灌浆枪进行补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套筒灌浆连接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存在空气未充分排除的问题,同时简化了补浆过程,改善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套筒灌浆连接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其适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上段预制构件和下段预制构件两部分,上段预制构件与下段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接缝联通腔;其中,下段预制构件设有若干伸出混凝土端面表面的插接钢筋,上段预制构件与下段预制构件的插接钢筋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空心钢筋套筒,所述插接钢筋和空心钢筋套筒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所述空心钢筋套筒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出浆口和灌浆口;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下段预制构件的插接钢筋和上段预制构件的空心钢筋套筒对应插接;
步骤2,设置若干导气软管,该若干导气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接缝联通腔的四角,另一端引出所述接缝联通腔并沿竖直方向贴设于所述上段预制构件的侧面,且该导气软管的另一端高于所述空心钢筋套筒的上端面;
步骤3,选择其中一空心钢筋套筒的灌浆口进行作为注浆口,并将其他的灌浆口封堵;
步骤4,向注浆口注入灌浆料,待钢筋套筒的出浆孔出浆后,分别封堵出浆孔,在此过程中,可根据导气软管的液面实时变化,监控灌浆进程;直到导气软管的液面高于钢筋套筒上端面200mm~300mm,停止注浆,并将该注浆口封堵;
步骤5,利用导气软管与钢筋套筒的液面高度差,进行压力补浆,直至各导气软管的液面趋于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若干导气软管包括至少四个,并对应设置于所述联通接缝腔的四角。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接缝联通腔的边沿通过封堵料进行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灌浆料的作业温度为5℃~30℃。
作为一种优选,灌浆料在使用之前需经过搅拌步骤和静置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导气软管中的液面高于钢筋套筒的上端面,使得接缝联通腔的内外存在液面高度差,进而产生压力差;灌浆料在压力作用下对接缝联通腔进行填充,使得填充效果更好,且通过灌浆料的微膨胀特性,使得钢筋套筒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较大的正应力,并使得插接钢筋产生摩擦力,并传递轴向应力。
2、在进行灌浆作业时,导气软管从上、下段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联通腔的四角引出,其一端连通灌浆缝,另一端用胶带固定于上段预制构件的侧面,整体设置在预制构件外面,灌浆过程中,可以根据导气软管中的液面实时变化,判断灌浆进程和灌浆速度;通过监控各导气软管中的液面高度,可判断钢筋套筒内部是否已经灌注密实。
3、当下段预制构件上端灌浆区域的封堵料封堵不严时,在钢筋套筒内的灌浆料拌合物发生流入接缝联通腔内,致使钢筋套筒内的灌浆料发生下降时,位于导气软管内的灌浆料将自动进行补充,而不影响结构性能。
4、可通过导气软管内的灌浆料向联通腔内补充灌浆料;由于导气软管设置在接缝联通腔的四角,根据每一个导气软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进行压力补浆,无需使用灌浆枪等工具进行专门补浆,有效解决接缝联通腔四个角落由空气压缩聚集导致的灌浆死角,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套筒灌浆连接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柱的连接施工状态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墙的连接施工状态图;
图4为图3中B-B向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申请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或上、下段预制构件可为预制混凝土柱或预制混凝土墙。本实施例以预制混凝土柱的上、下段预制构件的连接过程为例,对本发明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内容对应参见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作业过程如下。
1、灌浆料准备工作:
灌浆料拌和水应采用饮用水,采用其他水时,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环境温度应符合灌浆料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温度过高时,可能会迅速削弱灌浆料的工作性能,拌合物流动度降低并加快凝结硬化,降低灌浆料强度;温度过低时,则造成灌浆料凝固缓慢,强度停止增长。因此,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5℃时,应采取降温或加热措施。降温措施可采用将灌浆料置于温度较低的房间直到搅拌前或采用冰水拌合灌浆料等方法;加热措施包括:将灌浆料置于温暖房间内直到搅拌前,或采用电热器等取暖设备加热等。
2、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的搅拌及测试:
按产品规定的比例,称取灌浆料干粉和水。先加入70%灌浆料,搅拌约1-2min之后,将剩余30%料加入,并搅拌均匀。一般情况搅拌约3~5min,搅拌均匀后,静置约2min以消除气泡。拌制浆料过程及拌制成浆料后,均应防止异物混入,并应及时清洗搅拌器具等,禁止凝固或即将凝固的浆料混入拌制的浆料中。
灌浆施工中每工作班应检查灌浆料拌合物初始流动度不少于1次,灌浆料强度检验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验收及施工控制要求。不同环境温度下,浆料的流动度与室温条件指标存在差异,但现场条件拌制的灌浆料的流动度必须满足灌浆作业的要求;每班生产开始时,应记录料温和水温,测试浆料的流动度,当现场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重新测量浆料的流动度。当流动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不应通过加水或加灌浆料干粉来改变流动度,而应重新拌合。
3、上、下段预制柱子的制作:
在浇注下段预制柱子6时,将下段预制柱子6钢筋的上端伸出于下段预制柱子的混凝土端面。
在浇注上段预制柱子3之前,在上段预制柱子3的底部分别预埋与下段预制柱子3伸出钢筋相对的分别设置有出浆孔4和灌浆孔5的空心钢筋套筒2,并将上段预制柱子3的每根钢筋的下端一一对应地伸入于各个空心钢筋套筒2中。并且,从上、下段预制构件3、6之间的接缝联通腔7的四角分别引出4根导气软管1,导气软管1的一端连通接缝联通腔7,另一端用胶带固定于上段预制柱子的侧面。
4、灌浆施工:
选择一根空心钢筋套筒2的灌浆孔5作为连通区域的灌浆口,选择空心钢筋套筒2的出浆孔4及导气软管1作为连通区域的出浆孔4(排气孔),导气软管1应伸入接缝联通腔7里面10~20mm。采用封堵料8对接缝联通腔7进行有效封堵,避免灌浆过程中漏浆现象。灌浆过程中不得更换灌浆孔5,且需连续灌注,不得断料,严禁从出浆孔4进行灌浆,灌浆压力通常采用1MPa。
通过灌浆口,注入高强度、微膨胀的灌浆料,直至空心钢筋套筒2的出浆孔4出浆后,分别封堵出浆孔4。灌浆过程中,可以根据导气软管1中的液面实时变化,判断灌浆进程和灌浆速度。继续注浆,直至4个导气软管1中的液面高度均高于钢筋套筒2上端面一段距离(200mm~300mm),停止注浆,并封堵灌浆口。
灌浆料宜在加水后30min内用完,剩余的拌合物不得再次添加灌浆料、水后混合使用。在构件灌浆完成5~10min时,应对所有套筒进行检查,取下排浆孔的橡胶堵头,检查孔内灌浆料位置,所有出浆口均应出浆,灌浆料上表面应高于孔下缘至少5mm。检查完后封堵各钢筋套筒2的出浆孔4和灌浆孔5。
在灌浆结束一段时间后,由于浆液收缩、连通腔封堵不严、漏浆等原因可能造成浆料损失,此时,可以利用导气软管1与灌浆套筒中浆料的液位差所形成的压力,对联通腔区域进行补浆,补偿接缝联通腔7中损失的灌浆料,从而保证灌浆的饱满、密实。整个灌浆过程中,导气软管1的浆料液面先逐渐上升,直至液面高度高于钢筋套筒2上端面200mm~300mm,然后液面回落至一定高度,回落后的最终液面高度仍高于钢筋套筒2上端面一段距离,证明联通腔区域灌浆饱满、密实,这个灌浆过程合格。
5、养护:
灌浆完成后,环境温度在灌浆料工作温度区间内时,24小时内采用专用机具对构件进行固定和保护,不得受到冲击或振动;当温度较低时,保护时间适当延长。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将构件灌浆部位加热到5℃以上并采取包裹棉被等方式保温3天以上,防止套筒和联通腔内灌浆料结冰。灌浆料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达到35MPa并确保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方可拆除预制构件的临时支撑及进行上部结构吊装与施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施工的混凝土构件由预制混凝土柱更换为预制混凝土墙。具体参见图3、图4所示。预制混凝土墙分为上段预制墙体8和下段预制墙体9。
在应用于预制混凝土墙时的区别点在于,当预制墙体的长度较长时,需要将接缝联通腔7进行分仓,并采用分段灌浆。此时导气软管1的位置对应设置于不同段接缝联通腔7的四角,并分别重复实施例一中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过程。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套筒灌浆连接的联通腔导气及压力补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