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355A - 噪声对策部件 - Google Patents

噪声对策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355A
CN107710355A CN201680035958.1A CN201680035958A CN107710355A CN 107710355 A CN107710355 A CN 107710355A CN 201680035958 A CN201680035958 A CN 201680035958A CN 107710355 A CN107710355 A CN 107710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rts
core components
scope
snap fastener
noise cou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355B (zh
Inventor
安西祐贵
中村达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10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噪声对策部件包括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以及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卡合机构。卡合机构具有卡合部以及被卡合部,并且卡合机构构成为通过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相卡合而能够固定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若通过卡合机构固定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则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在形成环状的磁芯的状态下由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保持。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当使卡合部和被卡合部进行卡合时,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结束前相抵接,且在该抵接之后,结束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

Description

噪声对策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5年6月19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5-123872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噪声对策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使噪声电流衰减而安装在电线上的噪声对策部件,已知有具备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以及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的噪声对策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若使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相抵接,则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将形成环状的磁芯。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在由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形成环状的磁芯的状态下保持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
下列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噪声对策部件(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噪声吸收部件。)中,第一芯部件容纳在第一壳体部件中,第二芯部件容纳在第二壳体部件中。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设置具有弹性卡止片的卡扣式卡合机构。若使弹性卡止片和被卡合部相卡合,则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通过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而使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相互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045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欲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当弹性卡止片到达了与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时,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会彼此抵接。此外,如上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在即使受到某种程度的外力卡合机构中的卡合状态也不会被解除的情况下,只要不施加某种程度以上大小的力,弹性卡止片便不会产生变形。
如果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则在直至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为止,都将产生阻碍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的阻力。不过,当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阻力会急剧下降。尤其是,如果采用使弹性卡止片牢固地卡合于被卡合部这样的结构,则如上所述的阻力会增大。由此,阻力为最大时的阻力与阻力急剧下降时的阻力之差将会变大。
因此,如果操作者欲施加具有超过阻力的大小的力而使卡合机构变为卡合状态,则当如上所述的阻力急剧下降时,来自操作者的力便会完全作用在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上。所以,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会产生强劲的碰撞。其结果为,由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的碰撞而产生的冲击会传递到操作者的指尖,从而对操作者施加额外的载荷。
此外,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相碰撞时所产生的声音(以下也称为碰撞音。)和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所产生的声音(以下也称为卡合音。)几乎同时产生。因此,即使操作者欲通过卡合音来确认卡合机构已切实成为卡合状态,也难以分辨是仅听到了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的碰撞音,还是同时听到了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的碰撞音和卡合机构中的卡合音。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希望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所产生的冲击,还可容易确认碰撞音的噪声对策部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噪声对策部件具有: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以及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相抵接而能够形成环状的磁芯,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构成为,能够将第一芯部件容纳在第一壳体部件中,且能够将第二芯部件容纳在第二壳体部件中,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设置有卡合机构,卡合机构具有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并且卡合机构构成为,通过使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相卡合而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固定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若通过卡合机构将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相互固定,则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在形成环状的磁芯的状态下由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保持,从而能够将电线设置在该环状的磁芯的内周侧,并且,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在要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在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之前彼此抵接,并且卡合机构在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相抵接后成为卡合状态。
根据如上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在要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在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之前彼此抵接。因此,在该时刻作用有阻碍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的阻力。所以,通过该阻力能够抑制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发生猛烈地碰撞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因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的相抵接而产生冲击的情况。并且,卡合机构在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相抵接后成为卡合状态。不过,在该阶段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已经抵接。因此,与在该阶段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相碰撞的情形不同,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因此,即使在操作者施加某种程度以上大小的力而要使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的情形下,强劲的冲击也不会传递到操作者的指尖。由此,能够抑制对操作者施加额外的载荷。
此外,在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相抵接时所产生的碰撞音和在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所产生的卡合音产生在具有时间差的时刻。因此,在操作者欲通过声音来确认卡合机构切实已成为卡合状态的情形下,只要确认在听到第一芯部件与第二芯部件的碰撞音之后是否从卡合机构听到了卡合音即可。由此,能够容易通过声音对是否已成为卡合状态进行确认。
附图说明
图1A是噪声对策部件的立体图。图1B是噪声对策部件的分解图。
图2A是噪声对策部件的俯视图。图2B是噪声对策部件的左视图。图2C是噪声对策部件的主视图。图2D是噪声对策部件的右视图。图2E是噪声对策部件的后视图。图2F是噪声对策部件的仰视图。
图3是示出将噪声对策部件安装到支撑部件等安装对象部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处于2个芯部件在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之前的阶段已彼此抵接的状态的噪声对策部件的主视图。图4B是由图4A中IVB-IVB线所示出的切断部位的剖视图。图4C是由图4A中IVC-IVC线所示出的切断部位的剖视图。图4D是将图4C中所示的IVD部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噪声对策部件;1A…分割部件;2…电线;3…磁芯;
3A…芯部件;5…壳体;5A…壳体部件;11…卡合机构;13…卡合部;
15…被卡合部;21…固定部;21A…通孔;23…树脂部;25…金属部;
27…凸起;31…弹性按压片;33…孔;35…孔;37…凹部;39…爪;
41…固定件;43…固定对象部位;45…孔;A1…第一范围;
A2…第二范围;A3…第三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列举例示的实施方式对上述噪声对策部件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根据需要而利用一并标注在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各方向进行说明。不过,上述各方向只是为了简要说明构成噪声对策部件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规定的方向而已。在实际利用噪声对策部件时,使噪声对策部件朝向哪个方向是任意的。因此,例如,即使在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由于与重力的关系而与竖直方向不一致的状态下使用噪声对策部件也无妨。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为了使流动于电线2的噪声电流衰减而将噪声对策部件1安装在电线2的外周。噪声对策部件1具备磁芯3和壳体5。磁芯3是铁氧体制成。壳体5是聚酰胺树脂制成。磁芯3形成为环状。壳体5构成为能够容纳磁芯3。磁芯3由成对的2个芯部件3A、3A构成。2个芯部件3A、3A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一个芯部件3A相当于本公开所述的第一芯部件的一例,另一个芯部件3A相当于本公开所述的第二芯部件的一例。壳体5由成对的2个壳体部件5A、5A构成。2个壳体部件5A、5A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一个壳体部件5A相当于本公开所述的第一壳体部件的一例,另一个壳体部件5A相当于本公开所述的第二壳体部件的一例。一个芯部件3A容纳在一个壳体部件5A中,另一个芯部件3A容纳在另一个壳体部件5A中。由此,构成呈相同结构的2个分割部件1A、1A。
如图2A~图2F所示,在壳体5设置有四组卡合机构11、11、11、11。各卡合机构11具有卡合部13和供卡合部13卡合的被卡合部15。在各壳体部件5A设置有2个卡合部13、13和2个被卡合部15、15。当对2个分割部件1A、1A进行相互固定时,使4个卡合部13、13,13、13分别与4个被卡合部15、15、15、15相卡合。通过卡合部13与被卡合部15相卡合,而使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
若将2个分割部件1A、1A相互固定,则2个芯部件3A、3A将形成环状的磁芯3。2个芯部件3A、3A由2个壳体部件5A、5A保持。由此,能够将电线2设置在磁芯3的内周侧。此外,当将电线2设置在磁芯3的内周侧时,可以在将电线2配置在处于分割状态的2个分割部件1A、1A之间后,再将2个分割部件1A、1A相互固定。或者,也可以在将处于分割状态的2个分割部件1A、1A彼此固定后再插入电线2。
在各壳体部件5A设置有具备通孔21A的固定部21。固定部21包括树脂部23和金属部25。树脂部23一体成形在壳体部件5A上。金属部25固定于树脂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25由形成为管状的钢铁制成的金属套环构成。通过由金属套环形成上述通孔21A,而构成将通孔21A形成在金属部25的结构。
在固定部21中,于树脂部23设置有凸起27。凸起27形成为圆柱形,并向与通孔21A的贯穿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此外,在各壳体部件5A形成有4个弹性按压片31、31、31、31。在各壳体部件5A,形成有4个孔33、33、33、33,各孔33形成在从三个方向包围各弹性按压片31的位置上。各弹性按压片31中的未被孔33所围的一端连接设置在壳体部件5A上。并且,在各壳体部件5A形成有4个孔35、35、35、35。
如图3所示,可利用固定件41(本实施方式中为螺栓以及螺母。)将如上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43(本实施方式中为由金属板构成的支撑部件。)。即,使设置在固定件41上的轴部(省略图示。)穿过固定部21所具有的通孔21A,从而能够将固定件41以及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43上。
因此,与未设置如上所述的固定部21的噪声对策部件1不同,可容易地将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43上。此外,与在除电线2以外的固定对象部位上未进行固定的噪声对策部件1不同,能够稳定地保持将噪声对策部件1配置在固定对象部位附近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部25形成有通孔21A。因此,与在树脂制成的部位形成通孔21A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通孔21A内周面的耐磨损性和通孔21A周围的刚性。因此,即使固定件41所具有的轴部为金属制成,与在树脂制成的部位形成通孔21A的情形相比,也能够抑制由于和轴部之间的摩擦而使通孔21A的内周面受到磨损的情况。此外,还能够抑制由于受到来自轴部的力而使通孔21A的内周面产生变形的情况。
在固定对象部位43形成有供固定件41所具有的轴部穿过的孔(省略图示。)、以及供凸起27插入的孔45。因此,当将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43时,例如,可先将凸起27插入孔45中从而进行粗略定位。然后,通过以凸起27为中心转动噪声对策部件1,而使固定部21的通孔21A和固定对象部位43的孔的位置相一致。之后,插入固定件41的轴部,从而能够使噪声对策部件1和固定对象部位43的相对位置适当化。
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步骤将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43,例如,也可以先将固定件41的轴部插入固定部21的通孔21A和固定对象部位43的孔而进行粗略定位。该情形下,通过以固定件41的轴部为中心转动噪声对策部件1,而将噪声对策部件1转动到凸起27可嵌入孔45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噪声对策部件1和固定对象部位43的相对位置适当化。
因此,无论通过哪个步骤使噪声对策部件1和固定对象部位43的相对位置适当化,与未设置凸起27的情形相比,都会提高将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在适当位置时的操作性。
此外,在将噪声对策部件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43时,将向图3中的箭头F1所示的方向对固定件41施加转矩。此时,存在会处于暂时地也向相同方向对固定部21施加转矩的状态的情况。不过,在上述情形下,通过由凸起27承受转矩,而能够抑制对卡合机构11施加额外的载荷。因此,与未设置凸起27的情形相比,能够在扭紧固定件41时抑制在卡合机构11附近产生应变的情况。由此,能够使卡合机构11按照设计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在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之间产生间隙,或抵接位置发生偏离。由此,能够稳定地确保磁芯3的阻抗特性。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壳体部件5A在绕以电线2的贯穿方向为轴线的轴的周向上具有第一范围A1、第二范围A2、以及第三范围A3。这些范围中,第一范围A1是设置有卡合机构11的范围。此外,第二范围A2是设置有固定部21的范围。第三范围A3是处于第一范围A1与第二范围A2之间的范围。上述的孔33以及孔35形成在第三范围A3。所以,由此构成为使得各壳体部件5A在第三范围A3的刚性低于在第一范围A1以及第二范围A2的刚性。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而使得向图3中箭头F1所示的方向施加转矩,并向相同方向对固定部21也施加转矩时,即使对壳体部件5A施加有载荷,壳体部件5A将易于在刚性较低的第三范围A3产生变形。因此,如上所述的结构还具有抑制在第二范围A2产生变形的效果,由此,能够抑制在卡合机构11附近产生应变的情况。因此,能够使卡合机构11按照设计而发挥作用,并能够抑制在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之间产生间隙。此外,还能够抑制一个芯部件3A和另一个芯部件3A相抵接的位置发生偏离。由此,能够稳定地确保磁芯3的阻抗特性。
即使仅采用如上所述的凸起27和如上所述的刚性较低的第三范围A3中的任一者,也会相应地发现具有抑制在卡合机构11附近产生应变的效果。因此,只要可估量对固定部21施加的转矩不会变得过大,那么也可以仅采用如上所述的凸起27和如上所述的刚性较低的第三范围A3中的任意一者。此外,当对固定部21施加的转矩有可能变得过大时,优选采用如上所述的凸起27和如上所述的刚性较低的第三范围A3二者。
如图4A~图4D所示,在芯部件3A形成有凹部37,在壳体部件5A形成有爪39。爪39构成为,通过钩挂在凹部37中,而使容纳在壳体部件5A中的芯部件3A不会从壳体部件5A脱落。
在凹部37内的于爪39的周围存在作为游隙的空间。芯部件3A能够在该游隙的范围内相对于壳体部件5A位移。如图4A以及图4B等所示,上述弹性按压片31抵接着芯部件3A。因此,在上述游隙的范围内,在使得2个芯部件3A、3A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位移的状态下保持着2个芯部件3A、3A。
由于形成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要使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时,如图4D所示,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在卡合部13卡合于被卡合部15之前相抵接。然后,当从该状态进一步使分割部件1A、1A相互按压时,2个芯部件3A、3A不会从彼此抵接的位置产生位移。不过,2个壳体部件5A、5A会因弹性按压片31进行弹性变形而产生位移,其结果为,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
在2个芯部件3A、3A彼此抵接的时刻,如图4D所示,卡合部13处于在使被卡合部15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的状态。在卡合部13与被卡合部15之间作用有阻碍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这样的阻力。因此,与芯部件3A、3A在上述阻力不产生作用后立即相抵接的情形不同,能够抑制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发生猛烈地碰撞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因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相抵接而产生冲击的情况。
此外,卡合机构11在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相抵接后成为卡合状态,而在该阶段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已相抵接。因此,与构造成使2个芯部件3A、3A在该阶段相互碰撞的噪声对策部件不同,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因此,即使在操作者施加某种程度以上大小的力而使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的情形下,因芯部件3A、3A的抵接而产生的强劲冲击也不会传递到操作者的指尖。由此,能够抑制对操作者施加额外的载荷。
此外,在一个芯部件3A与另一个芯部件3A相抵接时所产生的碰撞音和在卡合机构11成为卡合状态时所产生的卡合音产生在具有时间差的时刻。因此,在操作者欲通过声音来确认卡合机构11已切实地成为卡合状态的情形下,只要确认在听到芯部件3A、3A的碰撞音之后是否从卡合机构11听到了卡合音即可,从而可容易地通过声音来确认已成为卡合状态。
以上通过列举例示性实施方式对噪声对策部件进行了说明,不过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即,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组卡合机构11,不过,设置几组相当于卡合机构11的结构是任意的。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个固定部21,不过,设置几个相当于固定部21的结构是任意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壳体5由聚酰胺树脂制成的示例,不过也可以由其他树脂材料形成壳体5。作为其他树脂材料可以使用例如ABS树脂,聚丙烯树脂、或各种工程塑料类等。此外,还示出了由钢铁制成的金属套环构成金属部25的示例,不过也可以使用除钢铁以外的金属材料。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噪声对策部件1的安装对象物例示了电线2,不过该电线2也可以为电力线、通信线中的任一者。所有被认为有噪声电流传播的部件均可以作为上述噪声对策部件1的安装对象。
此外,由以上所说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可知,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还可以具备以下列举的结构。
首先,在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中,可以在至少一个壳体部件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在通过固定件将噪声对策部件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时供设置于该固定件的轴部穿过的通孔。
首先,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可构成如下,即,通过固定件将噪声对策部件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固定部,固定部具有通孔,在固定件设置有轴部,并使轴部穿过通孔。
根据这样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使设置于固定件的轴部穿过固定部所具有的通孔,从而可利用固定件将固定件以及噪声对策部件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因此,与未设置如上所述的固定部的噪声对策部件不同,通过利用具有轴部的固定件(例如、螺钉、螺栓、铆钉、销等。)可容易地将噪声对策部件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此外,与在除电线以外的固定对象部位上未进行固定的噪声对策部件不同,能够稳定地保持将噪声对策部件配置在固定对象部位附近的状态。
此外,在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中,固定部可包括树脂部和金属部,树脂部可一体成形在壳体部件上,金属部可固定于树脂部,并可在金属部形成有通孔。
根据这样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在金属部形成有通孔。因此,与在树脂制成的部位上形成通孔的情形相比,能够提高通孔内周面的耐磨损性和通孔周围的刚性。因此,即使固定件所具有的轴部为金属制成,与在树脂制成的部位上形成通孔的情形相比,也能够抑制由于和轴部之间的摩擦导致通孔内周面产生磨损的情况。此外,能够抑制由于受到来自轴部的力而使通孔的内周面产生变形的情况。
此外,在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中,可在固定部设置有凸起,凸起可向与通孔的贯穿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根据这样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在固定对象部位设置有供上述凸起嵌入的孔或凹部。然后,使凸起嵌入该孔或凹部。由此,能够对噪声对策部件和固定对象部位进行粗略定位。然后,保持着使凸起嵌入到孔或凹部的状态而对噪声对策部件和固定对象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容易地使设置在固定对象部位的孔或凹部与固定部所具有的通孔相重合。此外,使固定件所具有的轴部插入设置在固定对象部位的孔或凹部并插入固定部所具有的通孔。这样,在通过该固定件将固定部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时,凸起会抑制固定部以轴部为中心而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进行转动。因此,与未设置如上所述的凸起的情形相比,能够在安装操作时效率良好地进行固定部的定位操作。此外,能够抑制在安装操作时以及安装后固定部以轴部为中心而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进行转动的情况。
此外,本说明书所说明的噪声对策部件可构成为,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在绕以电线的贯穿方向为轴线的轴的周向上具有第一范围、第二范围、以及第三范围,在第一范围设置卡合机构,在第二范围设置固定部,第三范围设置在第一范围与第二范围之间,并且在第三范围形成孔,通过在第三范围形成孔,而使壳体部件在第三范围的刚性低于在第一范围以及第二范围的刚性。
根据这样构成的噪声对策部件,在利用固定部进行噪声对策部件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的固定时,当从固定件侧对固定部施加有载荷时,与第一范围以及第二范围相比,壳体部件更容易在第三范围产生变形。因此,假设即使壳体部件在第三范围产生了变形,也会抑制壳体部件在第一范围产生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壳体部件的变形影响到由卡合机构进行的卡合的情况。

Claims (5)

1.一种噪声对策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芯部件和第二芯部件;以及
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
所述第一芯部件和所述第二芯部件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一芯部件和所述第二芯部件相抵接而能够形成环状的磁芯;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芯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中,且能够将所述第二芯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中,
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设置有卡合机构,
所述卡合机构具有卡合部以及被卡合部,并且所述卡合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相卡合而使所述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固定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
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若通过所述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相互固定,则所述第一芯部件和所述第二芯部件在形成所述环状的磁芯的状态下由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保持,从而能够将电线设置在该环状的磁芯的内周侧,
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在要使所述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芯部件和所述第二芯部件在所述卡合机构成为卡合状态之前彼此抵接,并且所述卡合机构在所述第一芯部件和所述第二芯部件相抵接后成为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通过固定件将所述噪声对策部件固定在固定对象部位,
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通孔,
在所述固定件设置轴部,
所述轴部穿过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树脂部和金属部,
所述树脂部一体成形在所述壳体部件上,
所述金属部固定于所述树脂部,
在所述金属部形成有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设置凸起,所述凸起向与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对策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在绕以所述电线的贯穿方向为轴线的轴的周向上具有第一范围、第二范围、以及第三范围,
在所述第一范围设置所述卡合机构,
在所述第二范围设置所述固定部,
所述第三范围设置在所述第一范围与所述第二范围之间,
在所述第三范围形成孔,
所述噪声对策部件构成为,通过在所述第三范围形成所述孔,而使所述壳体部件在所述第三范围的刚性低于在所述第一范围以及所述第二范围的刚性。
CN201680035958.1A 2015-06-19 2016-06-15 噪声对策部件 Active CN107710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3872A JP6606681B2 (ja) 2015-06-19 2015-06-19 ノイズ対策部材
JP2015-123872 2015-06-19
PCT/JP2016/067834 WO2016204188A1 (ja) 2015-06-19 2016-06-15 ノイズ対策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355A true CN107710355A (zh) 2018-02-16
CN107710355B CN107710355B (zh) 2020-02-28

Family

ID=5754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958.1A Active CN107710355B (zh) 2015-06-19 2016-06-15 噪声对策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1150B2 (zh)
EP (1) EP3312854B1 (zh)
JP (1) JP6606681B2 (zh)
CN (1) CN107710355B (zh)
WO (1) WO2016204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07116B4 (de) 2018-03-26 2020-02-06 Schlemmer Holding GmbH Kabelaufnahmevorrichtung, Kabelbaum und Verfahren
JP7509413B2 (ja) 2020-08-18 2024-07-02 株式会社オーツカ光学 レンズ保持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113549A1 (en) * 2021-06-28 2023-01-04 Valeo eAutomotive France SAS A magnetic core device and a power conver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6127A (ja) * 1999-03-30 2000-10-13 Murata Mfg Co Ltd コア装着用ケース及びノイズ吸収装置
US6335672B1 (en) * 1998-12-23 2002-01-01 L.L. Culmat Lp Holder for ferrite noise suppressor
CN201788781U (zh) * 2010-08-19 2011-04-06 河北华整实业有限公司 磁饱和电抗器用阻尼环
JP2012104556A (ja) * 2010-11-08 2012-05-31 Kitagawa Ind Co Ltd ノイズ対策部品
CN103238191A (zh) * 2010-10-21 2013-08-07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094U (zh) * 1986-08-05 1988-02-22
JP3045426B2 (ja) 1992-06-04 2000-05-29 住吉重工業株式会社 立体駐艇場
US5900796A (en) * 1997-02-26 1999-05-04 Fair-Rite Products Corporation Electric noise suppressor
JPH11214941A (ja) * 1998-01-22 1999-08-06 Nec Corp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03198177A (ja) * 2001-12-27 2003-07-11 Kitagawa Ind Co Ltd 雑音電流吸収具
JP4071221B2 (ja) * 2004-06-21 2008-04-02 Tdk株式会社 電力線搬送信号入出力装置
JP4073897B2 (ja) * 2004-07-07 2008-04-09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JP4160592B2 (ja) * 2005-11-29 2008-10-01 Tdk株式会社 ノイズ吸収装置
JP5927441B2 (ja) * 2011-11-17 2016-06-01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ライトクランプ
JP5887604B2 (ja) * 2011-11-17 2016-03-16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ライトクランプ
JP2013201377A (ja) * 2012-03-26 2013-10-03 Panasonic Corp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6111439B2 (ja) * 2012-07-11 2017-04-12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対策部品
US20150208519A1 (en) * 2012-09-19 2015-07-23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Ferrite clamp
JP6080110B2 (ja) * 2013-06-28 2017-02-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JP6156179B2 (ja) * 2014-02-19 2017-07-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クラン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5672B1 (en) * 1998-12-23 2002-01-01 L.L. Culmat Lp Holder for ferrite noise suppressor
JP2000286127A (ja) * 1999-03-30 2000-10-13 Murata Mfg Co Ltd コア装着用ケース及びノイズ吸収装置
CN201788781U (zh) * 2010-08-19 2011-04-06 河北华整实业有限公司 磁饱和电抗器用阻尼环
CN103238191A (zh) * 2010-10-21 2013-08-07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JP2012104556A (ja) * 2010-11-08 2012-05-31 Kitagawa Ind Co Ltd ノイズ対策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11061A (ja) 2017-01-12
JP6606681B2 (ja) 2019-11-20
US10381150B2 (en) 2019-08-13
EP3312854A4 (en) 2019-02-27
US20180158590A1 (en) 2018-06-07
EP3312854A1 (en) 2018-04-25
CN107710355B (zh) 2020-02-28
EP3312854B1 (en) 2020-03-18
WO2016204188A1 (ja)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0355A (zh) 噪声对策部件
CN103982575B (zh) 具有防止轴落下功能的电磁制动器、电动机以及机械设备
CN104632950B (zh) 盘式制动衬块和盘式制动装置
US7625164B2 (en) Lock nut system
US9028185B2 (en) Plastic product with insert
EP2213205B1 (en) Seating furniture unit
CN106415047B (zh) 具有用于改善的噪声降低的衰减装置的电磁制动器或离合器装置
CA2537611C (en) Lock nut system
US7163089B2 (en) Pad clip of disc brake apparatus
CN104662323A (zh) 盘式制动器
WO2008149120A3 (en) Fastener
GB2435499A (en) Lock nut system
CN101438075A (zh) 带有防护隔板的盘式制动器
MY138041A (en) Electromagnetic fuel injection valv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18064014A3 (en) Bushing for brake caliper guide rod fasteners
DE102015211176A1 (de) Vorrichtung zur Detektion einer Abnutzung eines Bremsbelags einer Scheibenbremse
CN102725469B (zh) 盘形制动拴圆筒锁及钥匙组合
EP1708308A3 (fr) Connecteur multicontacts
ITTO940637A1 (it) Rotore di un magnete di accensione.
WO2008060635A3 (en) Offset suspension bushing
CN107850235A (zh) 常闭电磁阀
WO2010051997A3 (de) Sattelscheibenbremse, insbesondere für nutzfahrzeuge, sowie sattel und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einer solchen bremse
WO2002066854A8 (en) sEAF SPRING, AN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PROVIDED WITH A LEAF SPRING
CA2620695A1 (en) A shim and a subassembly including a shim and backing plate
US20020189911A1 (en) Spring for retracting and retaining a pad in a caliper type disc brak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