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818B - 盘式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818B
CN107709818B CN201680035729.XA CN201680035729A CN107709818B CN 107709818 B CN107709818 B CN 107709818B CN 201680035729 A CN201680035729 A CN 201680035729A CN 107709818 B CN107709818 B CN 107709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ad
brake disc
gravity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818A (zh
Inventor
长田贵仁
中村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68Brake cali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16Brake cali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 F16D2121/04Fluid pressure acting on a piston-type actuator, e.g. for liq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4Attachment of linings
    • F16D69/0408Attachment of li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ne li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盘式制动装置具有:制动钳、按压制动盘的内垫及外垫、按压内垫的活塞、以及按压外垫的爪部。内垫具有按压制动盘时与制动盘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外垫具有按压制动盘时与制动盘接触的第三面、以及与第三面相反一侧的第四面。第四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孔。至少一个第一孔及至少一个第二孔在制动盘的轴向上将内垫投影于外垫时,使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与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偏离而配置。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施加制动力的盘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设置于机动车等车辆的盘式制动装置具有:跨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外周侧而形成的制动钳、从制动钳的内侧(inner)按压制动盘的内垫(内侧的摩擦垫)、从制动钳的外侧(outer)按压制动盘的外垫(外侧的摩擦垫)、按压内垫的活塞、以及按压外垫的爪部而构成(专利文献1)。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一种技术,其在活塞与内垫之间设置垫板,并且在该垫板之中与活塞抵接的部位设有切口,由此,调整活塞相对于内垫的表面压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2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认为通过调整垫板切口的形状,能够调整内垫与活塞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抵接面的重心位置)。但是,由于需要设有切口的垫板,相应地可能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生产率(生产容易性)的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的盘式制动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具有:跨越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外周侧而形成的制动钳、按压所述制动盘的内垫及外垫、按压所述内垫的活塞、按压所述外垫的爪部,所述内垫具有:在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外垫具有:在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三面、以及与该第三面相反一侧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在所述制动盘的轴向上将所述内垫投影于所述外垫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偏离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从成为衬板侧的外侧(图1的左侧)观察内垫的侧视图。
图3是从成为底板侧的内侧(图1的右侧)观察内垫的侧视图。
图4是从图2中的IV-IV方向观察的内垫的剖视图。
图5是从成为衬板侧的内侧(图1的右侧)观察外垫的侧视图。
图6是从成为底板侧的外侧(图1的左侧)观察外垫的侧视图。
图7是从图5中的VII-VII方向观察的外垫的剖视图。
图8是将外垫的第二孔投影于内垫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9是将内垫的第一孔投影于外垫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基于比较例的内垫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基于比较例的外垫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将外垫的第二孔投影于内垫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14是将内垫的第一孔投影于外垫而表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基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
图1至图9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中,制动盘1与车轮(未图示)一起旋转。被称为载体的安装部件2位于制动盘1的附近,并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位(未图示)。安装部件2在制动盘1的轴向(图1、4、7的左右方向、图2、3、5、6、8、9的纸面内外方向,在本申请中称为制动盘轴向)跨越制动盘1的外周侧而形成。
安装部件2具有一对腕部(未图示)、支承部2A、以及加固梁2B而构成。各腕部在制动盘1的旋转方向(图1、4、7的纸面内外方向、图2、3、5、6、8、9的左右方向,在本申请中称为制动盘旋转方向、制动盘切线方向、或者制动盘周向)分离地跨越制动盘1的外周,在制动盘1的轴向上延伸。各腕部经由滑动销(未图示),在制动盘轴向上可滑动地支承制动钳3。
支承部2A为了使各腕部的基端侧(图1的右端侧)一体化而连接并设置,在成为制动盘1的内侧的位置上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位。加固梁2B在成为制动盘1的外侧的位置上将各腕部的前端侧相互连结。由此,安装部件2的各腕部在制动盘1的内侧,通过支承部2A而一体地连结,并且在外侧,通过加固梁2B而一体地连结。
在安装部件2的内侧设有将内侧的摩擦垫即内垫11在制动盘轴向上进行引导的一对衬垫导板(未图示)。各衬垫导板例如作为在制动盘轴向上延伸的、截面为コ状(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的凹槽而形成,隔着内垫11分离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一侧与另一侧。并且,在各衬垫导板经由例如衬垫弹簧(未图示)分别嵌合(插入)内垫11的各耳部14、15。
另一方面,在安装部件2的外侧也设有将外侧的摩擦垫即外垫21在制动盘轴向上进行引导的一对衬垫导板(未图示)。上述各衬垫导板也与内侧的衬垫导板相同,例如作为在制动盘轴向上延伸的、截面为コ状(截面大致为U字形状)的凹槽而形成,隔着外垫21而分离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并且,在各衬垫导板经由例如衬垫弹簧(未图示),分别嵌合(插入)外垫21的各耳部24、25。
制动钳3可(经由滑动销)在制动盘轴向上移动(滑动位移)地安装于安装部件2。制动钳3在制动盘轴向上跨越制动盘1的外周侧而形成。制动钳3具有内脚部4、桥接部5、以及外脚部6而构成。
内脚部4设置于制动盘轴向的一侧即内侧。作为桥接的桥接部5在安装部件2的各腕部间跨越制动盘1的外周侧,从内脚部4向制动盘轴向的另一侧即外侧延伸设置。外脚部6从桥接部5的前端侧即外侧向制动盘1的径向(图1~9的上下方向,在本申请中称为制动盘径向)内向(图1~9的下方)延伸,成为前端侧形成分叉状的爪部7。爪部7与外垫21的底板23(不插入垫板等介入部件)直接抵接。爪部7在进行制动操作时(制动时)将外垫21向制动盘1的外侧侧面(图1的左侧侧面)按压。
在制动钳3的内脚部4设有例如成为单镗的一个气缸8。在气缸8内可滑动地插入活塞9。在进行制动操作时,从外部向气缸8内供给制动液压。另外,在内脚部4向制动盘旋转方向突出而一体地设有一对销安装部(未图示)。上述各销安装部经由滑动销,将制动钳3整体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2的各腕部。
活塞9作为有底筒状体而形成,可滑动地插入内脚部4的气缸8内。活塞9的成为其前端侧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11的底板13(不插入垫板等介入部件)直接抵接。活塞9在进行制动操作时,将内垫11向制动盘1的内侧侧面(图1的右侧侧面)按压。
即,活塞9在从外部向气缸8内供给制动液压时,以此时的液压力,在制动盘轴向上向制动盘1侧产生滑动位移,将内垫11向制动盘1的一侧面(内侧侧面)侧按压。此时,制动钳3受到来自制动盘1的按压反作用力,由此,制动钳3整体相对于安装部件2的腕部,向内侧产生滑动位移,爪部7将外垫21向制动盘1的另一侧面(外侧侧面)侧按压。由此,能够向制动盘1、进而车轮施加制动力。
接着,除了图1以外,还参照图2~9,针对摩擦垫即内垫11及外垫2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2~4表示了内垫11,图5~7表示了外垫21。此外,图8表示了在内垫11于制动盘轴向上投影的外垫21的贯通孔26、27,图9表示了在外垫21于制动盘轴向上投影的内垫11的贯通孔16、17。需要说明的是,内垫11与外垫21除了内垫11的贯通孔16、17的位置与外垫21的贯通孔26、27的位置不同以外,其他都为相同的结构(例如,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宽度尺寸)。
内垫11与外垫21在制动盘1的轴向两侧面对置而配置。内垫11及外垫21可在制动盘轴向上移动地安装于安装部件2。内垫11通过活塞9按压制动盘1,外垫21通过爪部7按压制动盘1。即,内垫11从成为制动钳3内侧的内侧(制动盘轴向的一侧)按压制动盘1,外垫21从成为制动钳3外侧的外侧(制动盘轴向的另一侧)按压制动盘1。
如图2~4所示,内垫11具有作为与制动盘1的表面(轴向一侧面)摩擦接触的摩擦材料的衬板12、以及设置于与该衬板12在制动盘轴向的相反一面的底板(背板)13而构成。在该情况下,衬板12与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底板13粘接(接合)。
底板13例如由金属或树脂(合成树脂)等形成,将分别形成了凸形状的、作为突出部的耳部14、15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而设置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的侧缘部。各耳部14、15经由衬垫弹簧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嵌入)安装部件2的衬垫导板。各耳部14、15在进行车辆的制动操作时,接收旋转力矩(制动力矩)。即,各耳部14、15构成了将衬板12从制动盘1所接收的旋转力矩向安装部件2的衬垫导板传递的力矩传递部。
另外,一对贯通孔16、17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而设置于底板13。各贯通孔16、17以内垫11(底板13)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对称(将通过中央、与Y轴平行的线作为轴的线对称)地进行配置。另外,各贯通孔16、17作为在制动盘轴向上贯通的圆形孔而形成。各贯通孔16、17是在粘接衬板12与底板13时、即按压衬板12而与底板13压接时用来排出衬板12内的气体的孔(以下称为排气孔)。
如图4所示,在粘接了衬板12与底板13的状态下,衬板12的一部分成为突出部12A、12B而进入(挤入)各贯通孔16、17内。在该情况下,衬板12的突出部12A、12B的端面12A1、12B1比底板13的侧面13A更位于制动盘1侧。由此,使衬板12的突出部12A、12B的端面12A1、12B1与底板13的侧面13A具有台阶。
因此,按压内垫11的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11的底板13的侧面13A中、形成了各贯通孔16、17的部位不接触,而是与离开各贯通孔16、17的部位接触。即,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11的底板13的接触部位是在图3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这样,内垫11作为设置于与制动盘1不接触的一侧的面(底板13的侧面13A)的第一孔而具有一对(两个)贯通孔16、17。
另一方面,如图5~7所示,外垫21也与内垫11相同,具有作为与制动盘1的表面(轴向另一侧面)摩擦接触的摩擦材料的衬板22、以及设置于与该衬板22在制动盘轴向的相反一面的底板(背板)23而构成。在该情况下,衬板22与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底板23粘接(接合)。
外垫21的底板23也与内垫11的底板13相同,例如由金属或树脂(合成树脂)等形成,将分别形成了凸形状的、作为突出部的耳部24、25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而设置于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两侧的侧缘部。各耳部24、25经由衬垫弹簧分别可滑动地插入(嵌入)安装部件2的衬垫导板。各耳部24、25在进行车辆的制动操作时,接收旋转力矩(制动力矩)。即,各耳部24、25构成了将衬板22从制动盘1接收的旋转力矩向安装部件2的衬垫导板传递的力矩传递部。
另外,一对贯通孔26、27在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分离而设置在底板23。各贯通孔26、27以外垫21(底板23)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对称(将通过中央、与Y轴平行的线作为轴的线对称)地进行配置。另外,各贯通孔26、27作为在制动盘轴向上贯通的圆形孔而形成。各贯通孔26、27是在粘接衬板22与底板23时、即按压衬板22而与底板23压接时的衬板22内的排气孔。
如图7所示,在粘接了衬板22与底板23的状态下,衬板22的一部分成为突出部22A、22B而进入(挤入)各贯通孔26、27内。在该情况下,衬板22的突出部22A、22B的端面22A1、22B1比底板23的侧面23A更位于制动盘1侧。由此,使衬板22的突出部22A、22B的端面22A1、22B1与底板23的侧面23A具有台阶。
因此,按压外垫21的制动钳3的爪部7与外垫21的底板23的侧面23A中、形成了各贯通孔26、27的部位不接触,而是与离开各贯通孔26、27的部位接触。即,制动钳3的爪部7与外垫21的底板23的接触部位为在图6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这样,外垫21作为设置于与制动盘1不接触的一侧的面(底板23的侧面23A)的第二孔而具有一对(两个)贯通孔26、27。
并且,如图8、9所示,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11投影于外垫21时,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图心、中心)Ki、Ki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图心、中心)Ko、Ko偏离。即,在将内垫11及外垫21安装于安装部件2的状态下,分别设置各贯通孔16、17、26、27,从而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11投影于外垫21时(或者将外垫21投影于内垫11时),重心Ki、Ko偏离(不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以实线表示了内垫11(的底板13),以双点划线表示了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11与外垫21进行投影时的外垫21的各贯通孔26、27。另一方面,图9以实线表示了外垫21(的底板23),以双点划线表示了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外垫21与内垫11进行投影时的内垫11的各贯通孔16、17。
在实施方式中,根据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偏离,能够将内垫11和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的接触面积(图3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图中心位置、中心位置)Li与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图6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图中心位置、中心位置)Lo调整至希望的位置。由此,在实施方式中,在内垫11与活塞9之间、以及外垫21与爪部7之间不必设置垫板等介入部件,能够将内垫11与活塞9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以及外垫21与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调整至希望的位置。
在此,将分别连接设置于内垫11两侧的耳部14、15及设置于外垫21两侧的耳部24、25的方向定义为X轴,将内垫11的底板13的平面中及外垫21的底板23的平面中与X轴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换言之,将制动盘旋转方向的轴作为X轴,将制动盘径向的轴作为Y轴。在该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相对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在Y轴方向上偏离。
更具体而言,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比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更位于Y轴方向上制动钳3的桥接部5侧(在图8、9中为上侧)。由此,能够使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与内垫1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在Y轴方向上靠近。其结果是,能够使外垫21的衬板22的磨损与内垫11的衬板12的磨损具有相同的趋势。
基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接着,针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车辆的制动操作时,通过向制动钳3的气缸8供给制动液压,使活塞9向制动盘1产生滑动位移,由此将内垫11向制动盘1的一侧面按压。此时,由于制动钳3受到来自制动盘1的按压反作用力,制动钳3整体相对于安装部件2的腕部,向内侧产生滑动位移,制动钳3的爪部7将外垫21向制动盘1的另一侧面按压。
由此,内垫11及外垫21能够将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1在其间从轴向两侧牢固地挟持,能够向制动盘1施加制动力。并且,在解除制动操作时,停止向气缸8供给液压,由此,将内垫11与外垫21与制动盘1分离,再次恢复为非制动状态。
进行上述的制动操作时,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相对于内垫11的底板13的侧面13A,在图3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进行接触。即,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形成了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部位不接触,而是与进入各贯通孔16、17内的衬板12的突出部12A、12B(的端面12A1、12B1)具有间隙地对置。
另一方面,制动钳3的爪部7相对于外垫21的底板23的侧面23A,在图6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进行接触。即,爪部7与形成了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部位不接触,进入各贯通孔26、27内的衬板22的突出部22A、22B(的端面22A1、22B1)与爪部7具有间隙地对置。
在该情况下,如图8及图9所示,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与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11与外垫21重合的状态下相互偏离(不一致)。因此,根据该偏离量,能够将内垫1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图3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i与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图6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o调整至希望的位置。
例如,图10及图11表示了比较例。其中的图10表示了比较例的内垫11′,图11表示了比较例的外垫21′。比较例的内垫11′除了底板13′的贯通孔16′、17′的位置不同以外,其它都与实施方式的内垫11相同。比较例的外垫21′除了底板23′的贯通孔26′、27′的位置不同以外,其它都与实施方式的外垫21相同。因此,在比较例中,对于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主要部件,在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上添加“′”进行表示。
首先,对图10与图3进行比较,比较例的内垫11′的贯通孔16′、17′与实施方式的内垫11的贯通孔16、17相比,位于Y轴方向上与桥接部5侧相反的一侧(在图10中为下侧)。在该情况下,比较例的内垫1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图10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i′与实施方式的内垫1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相比,位于Y轴方向上桥接部5侧(在图10中为上侧)。这样,通过调节贯通孔16、17、16′、17′的位置,能够将重心位置Li、Li′调节至希望的位置。
在此,将成为内垫11、11′的衬板12、12′与制动盘1的接触面的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作为Mi,将通过该重心位置Mi的、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a-a。另外,将通过基于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即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11的底板13的抵接面的重心Li、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b1-b1。此外,将通过基于比较例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即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11′的底板13′的抵接面的重心Li′、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b2-b2。
在该情况下,当进行制动操作时(制动时),内垫11、11′从制动盘1向衬板12、12′侧、在线段a-a的位置受到反作用力。与之相对,实施方式的内垫11在线段b1-b1的位置受到来自活塞9的按压负载。另一方面,比较例的内垫11′在线段b2-b2的位置受到来自活塞9的按压负载。
在此,当将基于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即线段b1-b1)和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i(即线段a-a)的距离d1与基于比较例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即线段b2-b2)和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i(即线段a-a)的距离d2进行比较时,能够使实施方式的距离d1小于比较例的距离d2(d1<d2)。
并且,实施方式的内垫11中,距离d1减小的量,能够使来自制动盘1侧的反作用力与来自活塞9侧的反作用力接近,该减小的量,能够使衬板12的磨损在Y轴方向上为均匀的趋势。与之相对,比较例的内垫11′中,距离d2增大的量,使来自制动盘1侧的反作用力与来自活塞9侧的反作用力乖离,例如,可能会使衬板12′中Y轴方向的桥接部5侧(图的上侧)加快磨损。因此,实施方式的内垫11与比较例的内垫11′相比,能够抑制衬板12的不均匀磨损。
接着,对图11与图5进行比较,比较例的外垫21′的贯通孔26′、27′与实施方式的外垫21的贯通孔26、27相比,位于Y轴方向上与桥接部5侧相反的一侧(在图11中为下侧)。在该情况下,比较例的外垫2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在图11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o′与实施方式的外垫21和活塞9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相比,位于Y轴方向上桥接部5侧(在图11中为上侧)。这样,通过调节贯通孔26、27、26′、27′的位置,能够将重心位置Lo、Lo′调节至希望的位置。
在此,将成为外垫21、21′的衬板22、22′与制动盘1的接触面的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作为Mo(=Mi),将通过该重心位置Mo、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a-a。另外,将基于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即通过爪部7与外垫21的底板23的抵接面的重心Lo、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c1-c1。此外,将基于比较例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即通过爪部7与外垫21′的底板23′的抵接面的重心Lo′、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c2-c2。
在该情况下,当进行制动操作时(制动时),外垫21、21′从制动盘1向衬板22、22′侧、在线段a-a的位置受到反作用力。与之相对,实施方式的外垫21在线段c1-c1的位置受到来自爪部7的按压负载。另一方面,比较例的外垫21′在线段c2-c2的位置受到来自爪部7的按压负载。
在此,将基于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即线段c1-c1)和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o(即线段a-a)的距离e1与基于比较例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即线段c2-c2)和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o(即线段a-a)的距离e2进行比较,能够使实施方式的距离e1小于比较例的距离e2(e1<e2)。
并且,实施方式的外垫21中,距离e1减小的量,能够使来自制动盘1侧的反作用力与来自爪部7侧的反作用力接近,该减小的量能够使衬板22的磨损在Y轴方向上为均匀的趋势。与之相对,比较例的外垫21′中,距离e2增大的量使来自制动盘1侧的反作用力与来自爪部7侧的反作用力乖离,例如,可能会使衬板22′中Y轴方向的桥接部5侧(图的上侧)加快磨损。因此,实施方式的外垫21与比较例的外垫21′相比,能够抑制衬板22的不均匀磨损。
这样,在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的位置与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的位置,能够将内垫11的接触面积(图3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i、以及外垫21的接触面积(图6中画有点图案的部位)的重心位置Lo调节至希望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因为不需要在内垫11与活塞9之间、以及外垫21与爪部7之间设置具有切口的垫板等介入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生产容易性)。
在实施方式中,将用来调整内垫11及外垫21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Lo的第一及第二孔作为粘接衬板12、22与底板13、23时、成为该衬板12、22内的排气孔的贯通孔16、17、26、27。在此,贯通孔16、17、26、27本来就设置于内垫11及外垫21。因此,相对于内垫11及外垫21,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一及第二孔。由此,基于该方面,也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根据实施方式,构成为,使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相对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在Y轴方向上偏离。由此,根据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与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在Y轴方向的偏离,能够将内垫11和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与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在Y轴方向上调整至希望的位置。
根据实施方式,构成为,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与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相比,位于在Y轴的方向(图1~9的上下方向)上制动钳3的桥接部5侧(图1~9的上侧)。在此,爪部7将桥接部5侧作为基端侧,在Y轴方向且远离桥接部5的方向(图1~9的下方)上延伸。因此,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与内垫11和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相比,易于在Y轴方向上偏向于桥接部5侧。
与之相对,通过使各贯通孔26、27的重心Ko、Ko比各贯通孔16、17的重心Ki、Ki更位于桥接部5侧,能够将外垫21与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调整至远离桥接部5侧的方向。由此,能够使外垫21和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o与内垫11和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Li在Y轴方向上接近(进而使之一致)。其结果是,能够使外垫21的衬板22的磨损与内垫11的衬板12的磨损具有相同的趋势。
接着,图12至图14表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使活塞与内垫的底板的抵接面(接触面积)的重心、爪部与外垫的底板的抵接面(接触面积)的重心、以及内垫及外垫的衬板与制动盘的接触面(接触面积)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主要部件使用相同的标记,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内垫31除了底板32的贯通孔33、34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板13的贯通孔16、17的位置不同以外,其它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垫11相同。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内垫31的贯通孔33、34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贯通孔16、17的与桥接部5相反的一侧(下侧)、且比较例的贯通孔16′、17′的桥接部5侧(上侧)。
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垫41也是除了底板42的贯通孔43、44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底板23的贯通孔26、27的位置不同以外,其它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垫21相同。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外垫41的贯通孔43、44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贯通孔26、27及比较例的贯通孔26′、27′的桥接部5侧(上侧)。
在该情况下,第二实施方式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为,当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31投影于外垫41时,使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33、34的重心(图心、中心)Ki、Ki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43、44的重心(图心、中心)Ko、Ko偏离。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以实线表示了内垫31(的底板32),以双点划线表示了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31与外垫41进行了投影时的外垫41的各贯通孔43、44。另一方面,图14以实线表示了外垫41(的底板42),以双点划线表示了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外垫41与内垫31进行了投影时的内垫31的各贯通孔33、34。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当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31投影于外垫41时,使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43、44的重心Ko、Ko比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33、34的重心Ki、Ki更位于Y轴方向上制动钳3的桥接部5侧(在图13、14中为上侧)。除此以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31投影于外垫41时,还使内垫31与活塞9(的开口端面9A)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图心位置、中心位置)Li、外垫41与爪部7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图心位置、中心位置)Lo、以及成为内垫31及外垫41的衬板12、22与制动盘1的接触面的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i、Mo在Y轴方向上一致。
换言之,将通过制动盘接触面的重心位置Mi、Mo、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a-a,将通过活塞9(的开口端面9A)与内垫31的底板32的抵接面的重心Li、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b-b,将通过爪部7与外垫41的底板42的抵接面的重心Lo、并与X轴平行的线作为线段c-c。在该情况下,配置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33、34与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43、44,从而在制动盘轴向上将内垫31投影于外垫41时,各线段a-a、b-b、c-c一致。
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如上所述,利用内垫31及外垫41,使各线段a-a、b-b、c-c一致,其基本的作用与基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没有特别的差异。
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配置各贯通孔33、34、43、44,使各线段a-a、b-b、c-c一致。由此,能够抑制外垫41的衬板22与内垫31的衬板12双方的不均匀磨损。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伴随不均匀磨损的刹车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为内垫11具有两个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外垫21具有两个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内垫例如也可以为设有一个第一孔的结构,或者为设有三个以上的结构。另外,外垫例如也可以为设有一个第二孔的结构,或者为设有三个以上的结构。此外,第一孔的个数与第二孔的个数也可以不同。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是相同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及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其截面是圆形的孔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第一孔及第二孔也可以为具有椭圆形(日文:楕円形)、椭圆形(日文:小判形)、矩形、C字形、U字形、J字形、部分圆环状(日文:欠円環状)等非圆形截面的孔。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成为第一孔的各贯通孔16、17将内垫11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对称(将通过中央、与Y轴平行的线为轴的线对称)地进行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另外,以成为第二孔的各贯通孔26、27也将外垫21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为中心,对称(将通过中央、与Y轴平行的线作为轴的线对称)地进行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非对称地配置多个第一孔及/或多个第二孔。
即,多个第一孔及/或多个第二孔也可以隔着摩擦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在制动盘径向及/或制动盘旋转方向上偏离而配置。此外,当第一孔及/或第二孔为一个孔时,也可以使该一个孔的中心(重心、图心)从摩擦垫在制动盘旋转方向的中央向制动盘径向及/或制动盘旋转方向偏离。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将第一孔及第二孔作为粘接衬板12、22与底板13、23时成为衬板12、22内的排气孔的贯通孔16、17、26、2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孔及第二孔作为与排气孔不同的孔进行设置。在该情况下,第一孔及第二孔可以作为贯通底板的贯通孔,也可以作为具有底部的有底凹孔(有底孔)。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构成为在制动钳3的内脚部4设有一个活塞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为在制动钳的内脚部设有两个活塞的双镗结构,也可以为在制动钳的内脚部设有三个以上活塞的结构。这一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此外,各实施方式为例示,当然也可以对以不同的实施方式表示的结构进行部分上的置换或组合。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生产容易性)。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装置,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所述的方式。即,作为第一方式,具有:跨越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外周侧而形成的制动钳、按压所述制动盘的内垫及外垫、按压所述内垫的活塞、以及按压所述外垫的爪部,所述内垫具有: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所述外垫具有: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三面、以及与该第三面相反一侧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构成为,在所述制动盘的轴向上将所述内垫投影于所述外垫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偏离而配置。因此,根据第一孔的重心与第二孔的重心的偏离,能够将内垫和活塞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抵接面的重心位置)与外垫和爪部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抵接面的重心位置)调整至希望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因为在内垫与活塞之间、以及外垫与爪部之间不需要设有切口的垫板等介入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作为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内垫具有: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衬板、以及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底板,所述外垫具有:形成所述第三面的第二衬板、以及形成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底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作为在分别粘接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第二衬板与所述第二底板时该第一及第二衬板内的排气孔。在此,因为该排气孔本来就设置于内垫及外垫,所以,不需要相对于内垫及外垫,重新设置第一及第二孔。基于这一方面也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作为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中,构成为,当将分别设置于内垫及外垫的两侧、接收旋转力矩的各耳部进行连接的方向定义为X轴,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底板的所述第二及第四面中与X轴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时,使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偏离。由此,根据第一孔的重心与第二孔的重心在Y轴方向上的偏离,能够将内垫和活塞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与外垫和爪部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在Y轴方向上调整至希望的位置。
作为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中,构成为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在所述Y轴的方向上比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更位于所述制动钳的桥接侧。在此,爪部将桥接侧作为基端侧,在Y轴方向且远离桥接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外垫和爪部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与内垫和活塞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相比,易于在Y轴方向上偏向桥接侧。
与之相对,通过使第二孔的重心比第一孔的重心更位于桥接侧,能够将外垫与爪部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调整在远离桥接侧的方向。由此,能够使外垫和爪部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与内垫和活塞的接触面积的重心位置在Y轴方向上靠近(进而使之一致)。其结果是,能够使外垫的衬板的磨损与内垫的衬板的磨损具有相同的趋势。
作为第五方式,在第三方式中,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从而在所述制动盘的轴向上将所述内垫投影于外垫时,使通过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活塞的抵接面的重心且与X轴平行的线、通过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爪部的抵接面的重心且与X轴平行的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三面各自的重心且与X轴平行的线一致。由此,能够抑制外垫的衬板与内垫的衬板双方的不均匀磨损。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伴随不均匀磨损的刹车声。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只是用来方便理解本发明,而非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其等同内容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另外,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或者起到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述的各结构主要部件可以进行任意组合或省略。
本申请基于2015年6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5-131325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2015年6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5-131325号专利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在内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作为整体都包含在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动盘;3制动钳;5桥接部(桥接);7爪部;9活塞;11,31内垫;12衬板;13,32底板;13A,32A侧面(不接触一侧的面);14,15耳部;16,17,33,34贯通孔(第一孔);21外垫;22衬板;23,42底板;23A,42A侧面(不接触一侧的面);24,25耳部;26,27,43,44贯通孔(第二孔);a,b,c平行的线。

Claims (5)

1.一种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制动钳,其跨越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外周侧而形成;
内垫及外垫,其按压所述制动盘;
活塞,其按压所述内垫;
爪部,其按压所述外垫;
所述内垫具有: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一面、以及与该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
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孔,
所述外垫具有:当按压所述制动盘时与该制动盘接触的第三面、以及与该第三面相反一侧的第四面,
所述第四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在所述制动盘的轴向上将所述内垫投影于所述外垫时,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偏离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垫具有:
第一衬板,其形成所述第一面;
第一底板,其形成所述第二面;
所述外垫具有:
第二衬板,其形成所述第三面;
第二底板,其形成所述第四面;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是在分别粘接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第二衬板与所述第二底板时用来排出该第一及第二衬板内的气体的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将对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垫及所述外垫的两侧、且接收旋转力矩的各耳部进行连接的方向定义为X轴,将所述第一底板的所述第二面及所述第二底板的所述第四面中与所述X轴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在所述Y轴的方向上偏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的重心在所述Y轴的方向上,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的重心更位于所述制动钳的桥接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从而在所述制动盘的轴向上将所述内垫投影于所述外垫时,使通过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活塞的抵接面的重心且与所述X轴平行的线、通过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爪部的抵接面的重心且与所述X轴平行的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一面及第三面的各自的重心且与所述X轴平行的线一致。
CN201680035729.XA 2015-06-30 2016-06-21 盘式制动装置 Active CN107709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1325 2015-06-30
JP2015-131325 2015-06-30
PCT/JP2016/068320 WO2017002657A1 (ja) 2015-06-30 2016-06-21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818A CN107709818A (zh) 2018-02-16
CN107709818B true CN107709818B (zh) 2019-09-13

Family

ID=5760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729.XA Active CN107709818B (zh) 2015-06-30 2016-06-21 盘式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1568B2 (zh)
JP (1) JP6419966B2 (zh)
CN (1) CN107709818B (zh)
DE (1) DE112016002994T5 (zh)
WO (1) WO20170026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1142A1 (de) * 2019-06-05 2020-12-1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Zentriermechanismus mit einem Bremskolben einer Scheibenbremse
CN114701468B (zh) * 2022-03-29 2023-05-12 淄博爱科工矿机械有限公司 失速智能保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89454A (fr) * 1960-11-10 1962-04-06 Dba Sa Perfectionnements aux freins à disque
US4220223A (en) * 1978-08-01 1980-09-02 Kelsey Hayes Co. Sliding caliper disc brake friction pad assemblies
GB8705659D0 (en) * 1987-03-10 1987-04-15 Ferodo Ltd Disc brake pads
US4887696A (en) * 1988-11-30 1989-12-1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Disc brake
DE4126339C2 (de) * 1991-08-09 2002-04-04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Schwimmsattel-Teilbelagscheibenbremse für Hochleistungsfahrzeuge
JPH0565929A (ja) * 1991-09-05 1993-03-19 Toyota Motor Corp デイスクブレーキキヤリパ
JP3792805B2 (ja) * 1996-10-18 2006-07-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2106614A (ja) * 2000-09-28 2002-04-10 Aisin Seiki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
JP2009097600A (ja) * 2007-10-16 2009-05-07 Advics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鳴き止め用シム
JP5454352B2 (ja) * 2010-05-20 2014-03-26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5894821B2 (ja) * 2012-03-15 2016-03-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14141995A1 (ja) 2013-03-12 2014-09-1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パッドおよびキャリパ装置
JP5751288B2 (ja) 2013-06-27 2015-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及び、一対のブレーキパッド
JP5855615B2 (ja) * 2013-09-06 2016-02-09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6189718B2 (ja) * 2013-11-07 2017-08-30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及び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ITUB20156084A1 (it) * 2015-12-02 2017-06-02 Campagnolo Srl Pastiglia per freno a disco di bicicletta e freno a disco comprendente tale pastigl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02657A1 (ja) 2018-02-15
WO2017002657A1 (ja) 2017-01-05
DE112016002994T5 (de) 2018-03-15
CN107709818A (zh) 2018-02-16
US10801568B2 (en) 2020-10-13
US20180195568A1 (en) 2018-07-12
JP6419966B2 (ja)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7236A (zh) 具有减少的轴向尺寸的盘式制动钳
CN103047325B (zh) 静止用机械式盘型制动器
CN101761595B (zh) 气缸装置及盘式制动器
CN107709818B (zh) 盘式制动装置
CN105051397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卡钳
EP2813727A1 (en) Caliper brake device
JP6723218B2 (ja)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から離れるようパッドを移動させるデバイスを備えたアッセンブリ
US20100000827A1 (en) Disc brake device
US4350229A (en) Disc brake having a slidably supported caliper
CN101793298A (zh) 盘式制动器
CN102900790A (zh) 盘式制动器
JP2007010136A (ja) シリンダ装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およびマスタシリンダ
CN110199137A (zh) 盘式制动器
CN110892170B (zh) 制动卡钳与至少一个衬垫的组件
JP6567926B2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7192572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18007194A3 (de)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JP5544263B2 (ja) ブレーキパッド
CN104482079A (zh) 一种独立摩擦块制动闸片
EP1608885B1 (en) Caliper of a disc brake
CN215567546U (zh) 一种缸径可变式制动钳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437122U (zh) 一种防偏磨制动闸片结构
CN104981621B (zh) 离合器盘
CN107076230A (zh) 制动设备和附接构件
JP5542515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キャリパ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7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