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0489B -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0489B
CN107690489B CN201680033102.0A CN201680033102A CN107690489B CN 107690489 B CN107690489 B CN 107690489B CN 201680033102 A CN201680033102 A CN 201680033102A CN 107690489 B CN107690489 B CN 107690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unnel
fibrous nonwoven
fibrous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31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0489A (zh
Inventor
W·斯莫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69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0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D01G15/46Doffing or like 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fibres from carding elements; Web-dividing apparatu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尤其在并条机、梳理机或精梳机处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带有:沿x方向细长地构造的输入侧(2),在所述输入侧处所伸展的并且由各个纤维构造的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和沿z方向与所述输入侧(2)间隔开的输出侧(3),在所述输出侧处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作为纤维带从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排出;输出开口(4),所述输出开口布置在所述输出侧(3)处;以及至少一个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布置的用于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导引面(5a、5b),以便将流入到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朝所述输出开口(4)的方向进行导引。根据本发明,于在输入侧(2)与输出开口(4)之间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导引元件(6、12),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限制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x方向和/或沿y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其中,所述导引元件(6、12)如下地布置,使得其在通过所述导引面(5a、5b)朝所述输出开口(4)的方向换向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之后防止所述纤维至少沿x方向的碰撞。

Description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尤其在并条机、梳理机(Karde)或精梳机
Figure GDA0002803599560000011
处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织物漏斗。非织造织物漏斗具有沿x方向细长地构造的输入侧,在所述输入侧处所伸展的(ausgebreitete)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沿z方向与输入侧间隔开的是输出侧,在所述输出侧处,纤维非织造织物作为纤维带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排出。在输出侧处布置有输出开口。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为纤维非织造织物布置有至少一个导引面,以便将流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朝输出开口的方向进行导引。
背景技术
由DE10230433A1已知用于形成带的纺织机的非织造织物漏斗。非织造织物漏斗具有退圈开口
Figure GDA0002803599560000012
通过所述退圈开口将纤维带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排出。相对于退圈开口的两侧布置有碰撞和/或导引面,其中,纤维非织造织物通过碰撞和/或导引面从两个侧朝退圈开口折叠。在两个碰撞面之间布置有分级面。在这种非织造织物漏斗中不利的是,从这两个碰撞和/或导引面流动到退圈开口的纤维非织造织物能够滑动经过退圈开口并且于在对置的碰撞和/或导引面之上的弯路(Bogen)之后才达到退圈开口中。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一部分由此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如下部分共同作用,所述部分来自相应对置的碰撞和/或导引面。这两个部分由此互相在流入到输出开口中方面被阻碍。纤维非织造织物由此不受控地行进到退圈开口中,由此使得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用于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导引元件,所述导引元件改善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
所述任务通过非织造织物漏斗来解决。
提出的是用于尤其在并条机、梳理机或精梳机处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织物漏斗,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具有沿x方向细长地构造的输入侧,在所述输入侧处所伸展的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在沿z方向与输入侧间隔开的输出侧处,纤维非织造织物作为纤维带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排出。在输出侧中布置有输出开口。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导引面,以便将流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朝输出开口的方向进行导引。优选地,在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布置有两个导引面,其分别相邻于输出开口。所述两个导引面引起实际上的漏斗功能。例如所述两个导引面能够朝输出开口一起延伸(laufen),由此碰上到导引面上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朝输出开口的方向得到换向(umgeleitet)。被压缩成纤维带的纤维非织造织物通过输出开口离开非织造织物漏斗。输出开口的量度、尤其直径在此优选地确定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压缩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于在输入侧与输出开口之间的区域中布置有导引元件,所述导引元件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x方向按份额的(anteilige)运动。纤维非织造织物(如果其来自导引面)的运动的限制防止了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其它的部分的不利的共同作用。尤其在两个导引面(其相应与输出开口相邻)的情况下,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相应的导引面的部分由于导引元件基本上防止了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相应其它的部分发生相互影响。相应的部分尤其没有在前面互相碰撞,这会引起在纤维非织造织物中的各个纤维的不规则的布置。导引元件在此是在纤维压缩的工艺中的另外的元件。纤维非织造织物首先碰到至少一个导引面上,从该处使得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朝输出开口的方向进行导引。导引元件形成一种限制,从而纤维非织造织物较受控地、优选地在没有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不同的方向的部分彼此相撞的情况下流入到输出开口中。纤维非织造织物到输出开口中的导入得到改善,这提高了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
导引元件在此如下地布置,使得其在通过所述导引面朝所述输出开口的方向换向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之后防止所述纤维至少沿x方向的碰撞。导引元件由此后置于实际上的压缩单元,所述压缩单元在此通过导引面形成。纤维非织造织物由此才被压缩并且此后通过导引元件至少在沿x方向的运动方面得到限制。
附加地或备选地能够将另外的导引元件布置于在输入侧与输出开口之间的区域中,借助于所述另外的导引元件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y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在非织造织物漏斗中能够发生的是,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在yz平面中在输出开口之上实施回环(Schleife)。回环在此弯折(knickt…ein)并且不受控地流动到输出开口中。借助于所述另外的导引元件能够将回环沿相反的方向、尤其离开输出开口地进行导引,在该处更多空间可供使用,在所述空间中回环能够进行伸展。接下来,回环引导到输出开口中。由此防止了纤维非织造织物发生弯折。利用限制沿y方向的运动的附加的导引元件还能够平衡路径差。路径差如下产生,即到输出开口中的直接的路径短于经由导引面并且此后才引导到输出开口中的路径。由此防止了在纤维带之内的形变(Verzug)。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导引元件沿正交于x和z方向定向的y方向与输出开口错开布置。导引元件由此没有直接在输出开口之上布置。由此尤其防止了导引元件本身妨碍纤维非织造织物到输出开口中的直接的流入。此外能够在纤维非织造织物碰上到导引面上时构造出旋涡,所述旋涡实施在输出开口周围的弯路。旋涡尤其构造在xy平面中。通过导引元件沿y方向的移位使得所述导引元件布置在旋涡的边缘处。导引元件由此切向作用于所述旋涡,这提高了导引元件的作用。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得到提高。
此外有利的是,导引元件包括碰撞元件,所述碰撞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面向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面的侧,在所述侧处至少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撞开(abprallen)。作为碰撞元件构造的导引元件以简单的方式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沿x方向的运动。碰撞元件对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呈现为一种障碍,在所述碰撞元件处所述部分撞开和/或所述部分的运动得到限制。在此,碰撞元件能够例如具有两个侧,所述两个侧面向相应的导引面。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由相应的导引面朝输出开口的方向换向,则纤维非织造织物获得沿x方向的运动分量。沿x方向的运动分量在此如下定向,使得纤维非织造织物从相应的导引面朝输出开口汇聚
Figure GDA0002803599560000041
纤维非织造织物此后碰到碰撞元件上或碰到碰撞元件的至少一个侧上并且在该处撞开。碰撞元件此后将纤维非织造织物导引到输出开口中。通过碰撞元件防止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从相应的导引面朝输出开口流动的部分相碰。由此防止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各个部分的打结(Verknoten)以及防止了在纤维非织造织物中的各个纤维的混乱的布置。
同样有利的是,碰撞元件棱镜形地构造。这呈现出简单的、能够简单地制造的形状。
有利地,碰撞元件具有沿z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由此能够将碰撞元件的形状与纤维非织造织物到纤维带的过程相匹配。纤维带品质由此得到提高。
此外有利的是,碰撞元件在其x伸展范围(Ausdehnung)方面逐渐变细地构造。尤其如果碰撞元件朝输出开口逐渐变细地构造,则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由x方向来自导引面的部分如下地由碰撞元件撞开,使得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朝输出开口的方向被换向。纤维非织造织物到输出开口中的流入如此得到支持,这提高纤维带的品质。
同样有利的是,碰撞元件在其y伸展范围方面逐渐变细地构造。尤其如果碰撞元件离开输出开口地逐渐变细地构造,则减少了碰撞元件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如下部分的影响,所述部分直接地、也就是说没有碰到导引面上地流入到输出开口中。由此提高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
同样有利的是,碰撞元件的至少一个侧(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撞开)直地和/或凹入地构造。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的部分能够平行地布置。此后能够使用碰撞元件的直的侧,以便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平行的部分以相同的程度来转向,这又引起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平行的、此后朝输出开口的方向流的部分。但是还能够可行的是,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的部分没有处于彼此平行,也就是说具有以一定的程度不同的方向。尤其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在碰上到导引面上之后彼此离开地行进,则碰撞元件的凹入的侧能够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平行。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此后又平行地行进到输出开口中,这改进了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
如果碰撞元件的至少一个直的侧与z方向具有在25°与70°之间、尤其在35°与60°之间、优选地45°的角度,则这随之带来附加的优点。借助于所述角度能够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的运动从x方向沿z方向换向、尤其换向到输出开口中。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能够根据入射角度等于出射角度这种原理在所述至少一个直的侧处转向。同样,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仅仅沿x方向运动的部分能够沿z方向换向。如果例如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在碰上到导引面上之后离开输出开口运动,则碰撞元件的侧的较高的角度能够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沿z方向换向、尤其换向到输出开口中。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在低的(flachen)角度下朝输出开口的方向流动,则能够应用较小的角度。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正好沿x方向从导引面换向,则与z方向具有45°的角度的直的侧能够得到应用。借助于所述角度使纤维带沿z方向进行换向,这引起排出的纤维带的平行的纤维。这提高纤维带的品质。
此外有利的是,导引元件包括流动元件,以便将空气流动导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以便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x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借助于空气流动能够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的运动细致地(schonend,有时称为小心仔细地)进行限制并且尤其沿z方向换向到输出开口中。此外还能够使所导入的空气流动的强度、尤其空气速度和/或空气流密度发生变化。在较高的生产速度的情况下,例如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以较高的速度导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则能够将较强的空气流动借助于流动元件来导入,以便继续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x方向运动的部分可靠地限制和/或换向。流动元件能够构造为喷嘴,所述喷嘴联接到可调节的空气压力源处。空气流动在此离开流动元件并且优选地朝输出开口的方向指向,从而空气流动通过输出开口连同纤维带又排出。借助于流动元件能够同样对纤维带通过输出开口的排出进行支持。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导引元件具有顶部元件,以便将在导引元件的区域中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导引经过导引元件。利用顶部元件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细致地导引经过导引元件。纤维非织造织物由此没有通过导引元件本身被分开和/或在其直接的运动、尤其直接引导到输出开口中的这种运动方面受到妨碍。顶部元件能够在此还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y方向按份额的运动。
同样有利的是,导引元件包括摆动元件,所述摆动元件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沿y方向的按份额的运动。尤其能够将摆动元件除了碰撞元件外布置在非织造织物漏斗中,从而非织造织物漏斗具有两个导引元件。摆动元件能够在此围绕摆动轴摆动,由此所述摆动元件的定向能够改变。摆动轴能够于在输入侧与碰撞元件之间的区域中伸延。摆动元件能够在纤维非织造织物借助于非织造织物漏斗被压缩期间摆动,从而摆动元件能够摆入到纤维非织造织物中和/或能够摆动离开。由此能够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沿y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借助于摆动元件较强或较弱地限制。这能够例如当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速度增加或减少时是有利的。此外能够使摆动元件摆动离开纤维非织造织物(例如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已经到达了其最终速度,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以其流动通过非织造织物漏斗)。尤其如果回环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已经伸展到自由的空间中,则摆动元件能够摆动离开。回环在此本身保持稳定。由此减少了摆动元件到纤维非织造织物上的制动作用。
附加地或备选地有利的是,顶部元件包括摆动元件。这简化了非织造织物漏斗的设计。顶部元件能够在这种构造方案方面首先如下地沿y方向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使得构造出回环。如果构造有回环,则所述摆动元件能够如下摆动,使得顶部元件将纤维非织造织物例如导引经过碰撞元件。
也有利的是,摆动元件围绕沿x方向、围绕沿y方向和/或围绕沿z方向伸延的摆动轴能够摆动。由此能够引进进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定向。例如,能够在沿x方向定向的摆动轴的情况下,摆动元件摆动到纤维非织造织物中或摆动离开纤维非织造织物。摆动元件尤其能够如下摆动,使得其不影响纤维非织造织物(例如当摆动元件平行于纤维非织造织物定向时)。
摆动元件能够例如以球铰接件布置在摆动轴处,从而利用球铰接件使得摆动元件围绕至少两个摆动轴能够摆动。由此能够更好地引进纤维非织造织物利用摆动元件的定向。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摆动元件沿x方向、沿y方向和/或沿z方向能够移位。尤其在此使摆动轴移位,从而不仅摆动元件的定向,而且摆动元件的位置能够改变。如果例如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在不同的时间上在不同的部位处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则能够将摆动元件相应于纤维非织造织物地进行再定位。此外能够将摆动元件完全地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移位出来。
摆动元件能够沿y方向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引出来(herausgezogen)。尤其摆动元件离开上面描述的回环地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引出来。如果非织造织物漏斗具有覆盖部,则摆动元件还能够经过覆盖部地从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引出来。这当达到进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最终速度并且纤维非织造织物在非织造织物漏斗中已经构造了稳定的回环时是有利的。
摆动元件能够围绕摆动轴手动地或借助于驱动器、例如借助于伺服马达或液压的和/或气动的装置来摆动。
附加地或备选地,摆动元件还能够可固定,从而其在非织造织物漏斗运行期间不可摆动。
还有利的是,摆动元件在其中间中具有最大的宽度并且朝侧变狭长地构造。由此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上加强了沿y方向的限制作用。用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的回环形成能够由此得到加强。
有利地,摆动元件在沿x方向中间的区域中具有突起部。突起部通过中间的布置优选地布置于在输出开口之上的区域中。突起部与输出开口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取决于沿摆动元件的z方向的布置和突起部的长度。借助于突起部尤其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在沿y方向的运动方面进行限制。这种部分尤其通过突起部防止了沿y方向撞到导引元件上、优选地到碰撞元件上。此外,能够利用突起部迫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进行回环,所述回环沿y方向构造并且引导离开导引元件。由此防止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所述部分在输出开口之上的弯折(Abknicken)。
此外,摆动元件和/或突起部平衡了如下路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同的部分必须经过所述路径到输出开口中。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直接流入到输出开口中的部分必须总共经过比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例如首先碰到导引面上的部分小的路径。
通过回环形成来平衡这种路径差。这引起较好的纤维带品质。借助于突起部能够同样实现这种效果。尤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必须实施经由突起部的绕路(Umweg)。所述绕路平衡所述路径差。
附加地或备选地,突起部还能够布置在顶部元件处。这种构造方案能够节约材料和制造成本。
突起部能够在此与摆动元件和/或顶部元件构造成一件式。这简化了制造工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带有作为碰撞元件构造的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
图2示出带有碰撞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所述碰撞元件具有两个在一角度下汇聚的侧,
图3示出带有碰撞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其中,所述两个侧凹入地构造,
图4示出朝带有碰撞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俯视图,
图5示出带有碰撞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侧向的剖面视图,
图6示出带有碰撞元件和顶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
图7示出带有碰撞元件和两个分级部(Abstufung)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
图8示出带有喷嘴作为流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
图9示出带有碰撞元件和摆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侧向的剖面视图,
图10示出带有碰撞元件和摆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另外的侧向的剖面视图,
图11示出朝带有摆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俯视图,
图12示出带有碰撞元件和摆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以及
图13示出带有碰撞元件、摆动元件和在所述摆动元件处布置的突起部的非织造织物漏斗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带有沿x方向细长地构造的输入侧2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剖面视图。在此没有示出的纤维非织造织物通过输入侧2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与输入侧2沿z方向间隔开的是输出侧3。在输出侧3中构造有输出开口4,通过所述输出开口使压缩成纤维带的纤维非织造织物从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排出。输出开口4优选地构造有圆的横截面。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布置有两个导引面5a、5b,所述两个导引面构造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实际上的漏斗功能。沿x方向伸展的纤维非织造织物通过输入侧2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至少纤维非织造织物的边缘区域碰到导引面5a、5b上并且从该处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换向,在该处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作为纤维带离开非织造织物漏斗1。
在输入侧2与输出开口4之间布置有导引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导引元件构造为碰撞元件6。碰撞元件6此外在这两个导引面5a、5b之间布置。此外,碰撞元件6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个侧7a、7b,所述两个侧与导引面5a、5b相对指向。碰撞元件6优选地布置在覆盖部8处,所述覆盖部在至少一个侧处沿y方向(参见图4)封闭非织造织物漏斗1。
如已经在上面描述的那样,纤维非织造织物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引面5a、5b处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换向。沿x方向伸展的并且首先仅仅沿z方向运动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至少部分、尤其边缘区域借助于碰上到导引面5a、5b上来获得沿x方向的运动。碰上到导引面5a上的部分获得沿x方向朝输出开口4的运动并且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碰上到导引面5b上的部分获得相反于x方向朝输出开口4的运动。碰撞元件6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相应的导引面5a、5b的部分的沿x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在此,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的部分优选地碰撞到碰撞元件6的侧7a上。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b的部分反之优选地碰撞到碰撞元件6的侧7b上。尤其借助于碰撞元件6防止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的部分在前面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b的部分相碰。
这种相碰会引起在排出的纤维带中的各个纤维的混乱的或不想要的和不规则的布置。在这种纤维带中的纤维品质较小,这利用在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导引元件来防止。
在本实施例中,碰撞元件6具有x伸展范围,所述x伸展范围等于输出开口4的直径。然而碰撞元件6还能够较狭长或较宽、尤其输出开口4的x伸展范围的0.25倍至4倍。
此外,碰撞元件6还能够沿z方向直到输入侧2处地或超出所述输入侧地构造。还可想到碰撞元件6的z伸展范围,其相应于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z伸展范围的0.1倍。
另外的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从此处起,具有相同的或至少一个类似的作用的相同的特征没有附加地进行阐述。然而这些特征继续维持与在图1中一样的附图标记。
导引元件通过碰撞元件6构造。侧7b以角度α向导引面5b倾斜。侧7a在此有利地相对于z方向具有相同的角度α,但能够还是不同的。侧7a在此向导引面5a倾斜。角度α处在25°与70°之间、尤其在35°与60°之间、优选地是45°。
如果例如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的部分具有引导离开输出开口4的按份额的运动,则角度α是有利的。尤其由导引面5a、5b的相邻于输出开口4的扁平的区域能够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从输入侧2的方向流入的部分又朝输入侧2的方向撞开。然而一般而言,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具有由沿x方向以及沿z方向的运动构成的叠加。由导引面5a、5b换向的部分能够因而倾斜地经由输出开口4以及离开所述输出开口地运动。因此,纤维非织造织物的这种部分碰到碰撞元件6的相应的侧7a、7b上,其具有角度α。侧7a、7b一方面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的运动并且另一方面将所述部分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进行转向。
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沿x方向运动,则能够例如设置45°的角度α。所述部分此后以90°从x方向沿z方向进行换向,并且尤其换向到输出开口4中。
图3示出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另外的备选的实施例。碰撞元件6的侧7a、7b凹入地构造。在凹入的侧7a、7b处能够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进行换向。
此外,还能够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仅仅平行地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在侧7a、7b处转向。能够例如发生,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由导引面5a、5b换向的部分彼此离开地行进。凹入的侧7a、7b由此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具有聚焦作用。由此尤其全部支持纤维非织造织物的进入,这提高纤维带的品质。
在图4中示出带有碰撞元件6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俯视图。非织造织物漏斗1在至少一个侧处沿y方向以覆盖部8来关闭。在覆盖部8处有利地布置有导引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碰撞元件6布置在覆盖部8处。碰撞元件6沿y方向与输出开口4错开布置。碰撞元件6的侧7a、7b凹入地构造,但能够还直地构造。侧7a、7b的凹入的形状有利地支持导入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此外,碰撞元件6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沿x方向的运动。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借助于碰撞元件6防止了在输出开口4旁边从旁边经过地流动到导引面5a、5b的相应其它的区域中。尤其在侧7a、7b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发生撞开并且借助于侧7a、7b换向到输出开口4中。
在本实施例中,碰撞元件6直接联接到输出开口4处。然而还可行的是,碰撞元件6以一区域处于输出开口4之上。同样可行的是,碰撞元件6与输出开口4沿y方向间隔开,也就是说在俯视图中在输出开口4与碰撞元件6之间具有缝隙。
带有碰撞元件6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侧向的剖面附图于在图5中的实施例中示出。非织造织物漏斗1沿y方向在至少一个侧上以覆盖部8来关闭。导引面5a梯形地、尤其沿z方向朝输入侧2逐渐变细地构造。
在覆盖部8处布置有碰撞元件6。在本剖面附图中,碰撞元件6三角形地构造。碰撞元件6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变宽。由此,碰撞元件6直接在输出开口4之前具有最大的限制作用。
碰撞元件6在本实施例中联接到输出开口4处。如已经在图4中描述的那样,还可行的是,碰撞元件6以一区域到达到输出开口4之上。此外,碰撞元件6还能够与输出开口4间隔开,从而在这两者之间构造有缝隙。
在图6中示出带有构造为碰撞元件6的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另外的备选的实施例。其中,碰撞元件6具有顶部元件9,所述顶部元件突出超过侧7a、7b并且相对于xy平面倾斜。经由顶部元件9将由输入侧2的方向流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经由碰撞元件6来导引。由此尤其防止了碰撞元件6本身妨碍了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的直接的(尤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没有由导引面5a、5b换向的部分)流入。这提高排出的纤维带的品质。
在图7中示出带有构造为碰撞元件6的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附加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碰撞元件6在对置于输出开口4的端部处具有倾斜部10,所述倾斜部相对于xy平面倾斜。
附加地或备选地,导引面5a、5b能够分别具有分级部11a、11b。在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碰上到导引面5a、5b上之后,所述部分经由相应的分级部11a、11b滑动。由此,使得纤维非织造织物较均匀地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来导引。
在图8中示出带有作为导引元件的构造为喷嘴12的流动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另外的实施例。借助于喷嘴12和没有示出的可调节的空气压力源能够将空气流动引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一方面,这种空气流动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沿x方向的运动。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来自导引面5a、5b的部分在喷嘴12的x范围中碰到通过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射束上。所述空气射束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的运动。另一方面,空气射束将纤维非织造织物导向到输出开口4中。
附加地,流动元件、尤其喷嘴12能够具有顶部元件,以便如在图6中描述的那样将纤维非织造织物导引经过喷嘴12。
在图9中示出带有碰撞元件6和摆动元件13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侧向的剖面视图。导引面5a锥状地沿z方向逐渐变细地构造。通过输入侧2使得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并且在输出侧3处又排出。压缩成纤维带的纤维非织造织物通过输出开口4又从非织造织物漏斗1排出。在输入侧2与输出开口4之间布置有碰撞元件6。所述碰撞元件相对于输出开口4沿y方向错开布置。在碰撞元件6与输入侧2之间此外布置有摆动元件13。所述摆动元件在摆动轴14处能转动地布置。摆动元件13能够沿摆动方向xSR摆动。摆动方向xSR在此在yz平面中布置,由此处于垂直于x方向。摆动方向xSR通过摆动元件13围绕沿x方向伸延的摆动轴14的摆动来构造。如果摆动元件13例如摆动离开覆盖部8,则进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较强地受到影响。尤其,纤维非织造织物在进入之后被导引离开覆盖部8。纤维非织造织物在此实施离开覆盖部8指向的回环并且此后才流到输出开口4中。在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输出开口4中之前,纤维非织造织物能够以在更上面描述的方式与碰撞元件6相互作用。借助于本实施例,对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首先沿y方向在摆动元件13处并且接着沿x方向在碰撞元件6处的运动进行限制。
备选地,摆动元件13还能够长于在此示出地构造,从而其在此处示出的位置中到达直到输出开口4和碰撞元件6之上。这能够加强沿y方向的限制作用。
此外,在碰撞元件6与摆动轴14之间的间距能够减小和/或增大。例如,摆动轴14能够直接布置在碰撞元件6之上。摆动轴14还能够沿z方向在覆盖部处移位。
附加地或备选地,摆动元件13能够布置在碰撞元件6的沿y方向与覆盖部8间隔开的前侧处。
此外,摆动轴14还能够完全地布置在覆盖部8中。这引起了在摆动元件13摆回时(如果摆动元件13由此平行于z方向布置)平地布置在覆盖部中。摆动元件13此后可以说形成覆盖部8的一部分。
这具有的优点是,摆动元件13在这种摆回的位置中绝不再影响进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尤其如果摆动元件13的沿y方向的限制作用不再需要,则能够使所述摆动元件摆回,其中,所述摆动元件此后在覆盖部中平地进行布置。
在图10中示出带有摆动元件13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另外的实施例。出于简单性原因放弃了阐述起相同作用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摆动轴14沿y方向伸延地构造。摆动元件13由此能够沿摆动方向ySR摆动。
在图11中示出朝带有摆动元件13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俯视图。在此还应该相较于其它图仅仅出于简单性原因引进了重要的区别。在本实施例中,摆动轴14沿z方向伸延地布置。由此,摆动元件13以摆动方向zSR能够摆动。摆动元件13在xy平面中摆动。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在不平行于覆盖部8进入的、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情况下,摆动元件13能够匹配这样倾斜进入的纤维非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漏斗1此外具有在此没有示出的导引元件。导引元件如在其它图中那样例如作为碰撞元件6和/或作为喷嘴12来构造。
在图12中示出带有碰撞元件6和摆动元件13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剖面视图。图12具有尤其相较于图7相同的或至少起类似作用的特征,所述特征出于简单性原因没有再次进行阐述。在此应该仅仅引进重要的区别。
在输入侧2的区域中布置有摆动元件13连同摆动轴14。摆动元件13在此布置在输入侧2与碰撞元件6之间。摆动元件15的侧凸状地构造,但能够例如还附加地或备选地直地和/或凹入地构造。
此外,摆动元件13能够在其x伸展范围方面比在此示出的那样宽或狭长地构造。还能够将在摆动元件15的侧与摆动轴14之间的间距较大或较小地构造。摆动元件13由此较长。
摆动轴14能够同样沿z方向移位。例如能够将摆动轴14进一步朝碰撞元件6的方向移位。如果摆动轴14和由此还有摆动元件13直接联接到碰撞元件6处,则摆动元件13类似于顶部元件9(参见图6)地起作用。然而此后摆动元件13仅仅向上能够摆动离开碰撞元件6。
借助于摆动元件13使得进入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在其沿y方向的运动方面受到限制。尤其,在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中的部分在摆动元件13处被换向并且在沿y方向的运动方面受到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在边缘处的部分首先在摆动元件13处被偏转开并且在其运动方面受到限制,并且此后在导引面5a、5b处朝输出开口4的方向被换向。如果纤维非织造织物在其x伸展范围方面宽于摆动元件13,则摆动元件13仅仅影响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局部。尤其,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在边缘处的部分仅仅碰到导引面5a、5b上并且朝碰撞元件6的方向被换向,其中,所述部分在碰撞元件6处在其沿x方向的运动方面能够受到限制。纤维非织造织物由此具有如下区域,所述区域仅仅借助于摆动元件13沿y方向、借助于碰撞元件6沿x方向或借助于这两个元件6、13沿x和y方向受到限制。
在图13中示出带有碰撞元件6、摆动元件13和在所述摆动元件处布置的突起部16的非织造织物漏斗1的剖面视图。在此又应该出于简单性原因仅仅对与前述实施例的重要的区别进行阐述。
摆动元件13于在其x伸展范围的中间中的区域中具有突起部16。所述突起部朝中间加长摆动元件13。在本视图中将z伸展范围在摆动元件13的中间中通过突起部16增大。突起部16优选地平衡路径地起作用。纤维带的经由导引面5a、5b流到输出开口中的部分必须经过比纤维带的布置在中间中并且直接流到输出开口中的部分长的路径。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在中间中的部分总是首先流动通过输出开口4。取决于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速度和非织造织物漏斗的伸展范围,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在边缘处的部分总是较迟地流到输出开口4中。这引起在纤维非织造织物中的各个纤维互相的形变。借助于突起部16使得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中间的部分以绕路来导引。尤其,构造出离开摆动元件13的回环。所述绕路、尤其回环平衡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同的部分的路径差。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同的部分由此同时流到输出开口4中。纤维带品质由此得到提高。
借助于突起部16的形状,能够使纤维非织造织物的不同的部分的要经过的路径得到改变。
通过摆动轴14使得摆动元件13连同突起部16能够摆动。由此,能够例如在纺纱机(Spinnereimaschine)的连续运行期间影响纤维带。例如能够在运行期间使纤维带在摆动元件13周围的部分所必须经过的路径发生改变,以便实现排出的纤维带的理想的品质匹配。
本发明不受限于所示出的和描述的实施例。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改型方案与即使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特征的组合一样可行。
附图标记列表
1 非织造织物漏斗
2 输入侧
3 输出侧
4 输出开口
5 导引面
6 碰撞元件
7 碰撞元件的侧
8 覆盖部
9 顶部元件
10 倾斜部
11 分级部
12 喷嘴
13 摆动元件
14 摆动轴
15 摆动元件的侧
16 突起部
α 角度
xSR 摆动方向
ySR 摆动方向
zSR 摆动方向。

Claims (12)

1.用于在并条机或梳理机处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带有:沿x方向细长地构造的输入侧(2),在所述输入侧处伸展的并且由各个纤维构造的纤维非织造织物进入到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和沿z方向与所述输入侧(2)间隔开的输出侧(3),在所述输出侧处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作为纤维带从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排出;输出开口(4),所述输出开口布置在所述输出侧(3)处;以及至少一个在输入侧(2)与输出侧(3)之间布置的用于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导引面(5a、5b),以便将流入到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朝所述输出开口(4)的方向进行导引,其特征在于,在输入侧(2)与输出开口(4)之间的区域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导引元件(6、12),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元件限制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沿x方向和/或沿y方向按份额的运动,其中,所述导引元件(6、12)如下地布置,使得其在通过所述导引面(5a、5b)朝所述输出开口(4)的方向换向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之后防止所述纤维至少沿x方向的碰撞;
其中,所述导引元件为碰撞元件,该碰撞元件的两侧(7a、7b)凹入地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元件(6、12)沿正交于x和z方向定向的y方向与所述输出开口(4)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元件(6、12)为碰撞元件(6),所述碰撞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面向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面(5a、5b)的侧(7a、7b),在该侧处至少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撞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6)棱镜形地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6)在其x伸展范围方面朝所述输出开口(4)地和/或在其y伸展范围方面离开所述输出开口(4)地逐渐变细地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6)的两侧(7a、7b)凹入地构造,在所述至少一个侧处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的部分撞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6)的至少一个侧(7a、7b)与z方向具有在25°与70°之间的角度(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碰撞元件(6)具有顶部元件(9),以便将在所述碰撞元件(6)的区域中进入到所述非织造织物漏斗(1)中的纤维非织造织物来导引经过所述碰撞元件(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元件(6)和/或所述顶部元件(9)包括摆动元件(13),所述摆动元件限制所述纤维非织造织物沿y方向的按份额的运动并且所述摆动元件(13)在摆动轴(14)处能够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元件(13)围绕沿x方向、围绕沿y方向和/或围绕沿z方向伸延的摆动轴(14)能够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元件(13)和/或所述摆动轴(14)沿x方向、沿y方向和/或沿z方向能够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织造织物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元件(13)在其中间具有最大的宽度并且朝两侧变窄地构造,和/或在所述摆动元件(13)和/或所述顶部元件(9)的沿x方向中间的区域中布置有突起部。
CN201680033102.0A 2015-04-30 2016-04-20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Active CN107690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06808.7A DE102015106808A1 (de) 2015-04-30 2015-04-30 Vliestrichter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lieses mit einem Leitelement
DE102015106808.7 2015-04-30
PCT/EP2016/058681 WO2016173893A1 (de) 2015-04-30 2016-04-20 Vliestrichter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lieses mit einem leit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0489A CN107690489A (zh) 2018-02-13
CN107690489B true CN107690489B (zh) 2021-04-27

Family

ID=5585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3102.0A Active CN107690489B (zh) 2015-04-30 2016-04-20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289125B8 (zh)
CN (1) CN107690489B (zh)
BR (1) BR112017021544B1 (zh)
DE (1) DE102015106808A1 (zh)
WO (1) WO20161738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118923A1 (de) * 2018-08-03 2020-02-0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Abstimmen einer Vliesdüse auf ein Faserband
CN108866694A (zh) * 2018-08-28 2018-11-23 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273A (en) * 1911-12-11 1912-03-05 Whitin Machine Works Heilman combing-machine.
BE372915A (zh) * 1929-08-23
FR1091368A (fr) * 1953-01-20 1955-04-12 Casablancas High Draft Co Ltd Perfectionnements aux guide-mèche pour mécanismes d'étirage de fibres textiles
DE2946722C2 (de) * 1979-11-20 1983-10-20 Taškentskoe special'noe konstruktorskoe bjuro tekstil'nych mašin, Taškent Faserbandverdichter für Einrichtungen zum ringlosen Spinnen
CS277117B6 (en) * 1990-08-21 1992-11-18 Vyzk Ustav Bavlnarsky Apparatus for the withdrawal of carded fibrous web from a carding device doffing cylinder
DE19618642B4 (de) * 1996-05-09 2007-07-1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liestrichter
DE19909040B4 (de) * 1998-04-16 2017-05-24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am Ausgang einer Strecke
DE19945319B4 (de) * 1999-09-22 2010-01-14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liestrichter
DE10230433A1 (de) 2002-07-06 2004-01-2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liestrichter für bandbildende Textilmaschinen, Satz von Vliestrichtern und dessen Verwendung
DE10323757A1 (de) * 2003-05-22 2004-12-09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Vlies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sowie Textilmaschine
CN201077880Y (zh) * 2007-09-12 2008-06-25 郭昆盛 并条机的喇叭口
CN203429309U (zh) * 2010-11-30 2014-02-12 拉卡什米机械厂有限公司 具有停止运动装置的织物引导设备
CN202054952U (zh) * 2011-04-21 2011-11-30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纤维网收拢压缩装置
DE102011053811A1 (de) * 2011-09-21 2013-03-21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Unterbrechung der Garnherstell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DE102013110915A1 (de) * 2013-10-01 2015-04-02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verdichter zum Glätten bzw. Kompaktieren eines Faserbandes in einer Wickelmaschine, Wickel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ckel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7021544A2 (pt) 2018-07-10
EP3289125B1 (de) 2021-11-17
CN107690489A (zh) 2018-02-13
BR112017021544B1 (pt) 2022-02-01
WO2016173893A1 (de) 2016-11-03
EP3289125B8 (de) 2021-12-22
DE102015106808A1 (de) 2016-11-03
EP3289125A1 (de)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489B (zh) 用于压缩纤维非织造织物的带有导引元件的非织造织物漏斗
DK168949B1 (da) Apparatur til frembringning af fibre, især mineralfibre ud fra en smelte
US10851478B2 (en) Air-jet type spinning device
KR102504358B1 (ko) 의장사 제조 장치
JP2007505227A (ja) 空気精紡法によって粗紡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1518949B1 (en) Air vortex spinning machine with special fibre introductions passages
CN106337257B (zh)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EP2369044B1 (e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US10597799B2 (en) Air-jet type spinning device
BE1012608A3 (nl) Spuitmondstuk voor een weefmachine.
JP2003268636A (ja) 糸搬送通路と糸案内面とを備えた繊維処理機械
JP2007505226A (ja) 空気精紡法によって粗紡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練条機・粗紡機組み合わせ体
JP5456956B2 (ja) ノズル装置、それを用いた薬液の付与方法及び薬液
TWI827596B (zh) 用以處理絲線之裝置及方法
CN104822869A (zh) 用于监控纬纱的装置和方法
CN110791844B (zh) 根据纤维带调整纤维网喷嘴的方法
EP2369042A2 (e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US20230287606A1 (en) Interlacing nozz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yarns with knots and method for interlacing yarns
JP2016145443A (ja) 繊維織物を集めるための織物漏斗
JP2020073742A (ja) 星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ノズルおよび方法
US4240188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interlacing multifilament yarns
CN112342648A (zh) 空气纺纱装置及纤维引导部件
JPS6311455B2 (zh)
SU51054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 волокнистых лент с помощью волокно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JP4979425B2 (ja) スプライスヘッドおよび糸継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