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7257B -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7257B
CN106337257B CN201610521018.5A CN201610521018A CN106337257B CN 106337257 B CN106337257 B CN 106337257B CN 201610521018 A CN201610521018 A CN 201610521018A CN 106337257 B CN106337257 B CN 106337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band
guide
band
drafting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1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7257A (zh
Inventor
W·斯莫克
阿明·布伦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337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7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7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7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牵伸纤维带(2)的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依次设置的轧辊对(3、4、5),这些轧辊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下方轧辊(6a‑6c)和至少一个上方轧辊(7a‑7d),其中所述纤维带(2)引导穿过各轧辊对(3、4、5)之间,所述牵伸机构还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8、9、10),所述纤维带(2)借助所述纤维带引导器进行引导,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1)之前,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1)之后。按本发明,在两个轧辊对(3、4、5)之间和/或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在第一轧辊对(3)之前设置有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因此从侧面对所述纤维带(2)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牵伸纤维带的牵伸机构,其具有至少三个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轧辊对。这些轧辊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下方轧辊和至少一个上方轧辊,其中纤维带引导穿过各轧辊对之间。此外该牵伸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借助它对纤维带进行引导,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牵伸机构之前,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牵伸机构之后。
背景技术
处于运行状态的牵伸机构目前具有羊毛漏斗,其设置在轧辊对之后。该羊毛漏斗在此将铺开的纤维带结合成具有近似圆形横截面的纤维束,因此能够小心地将纤维束存放在罐子中并且以适当的形式用于后继加工。此外,该牵伸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轧辊对之前的引导器,其包括两个表面,其中这些表面限定了纤维带的宽度并且将纤维带导入牵伸机构中。这些表面尤其限定了纤维带,使得纤维带引导穿过轧辊对之间。
由CH 697 916 B1已知例如一种具有至少三个轧辊对的牵伸机构,它包括设置在输出轧辊对之后的羊毛漏斗。借助羊毛漏斗将铺开的羊毛带结合成纤维束,其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横截面。
由DE 10 2008 049 363 A1同样已知一种具有至少三轧辊对的牵伸机构。该牵伸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轧辊对之前的引导元件,其能够具有导向片。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充分地将纤维带引导到轧辊对正前方和/或轧辊对之间的区域中。通过牵伸的加速可能会正好在轧辊对之间引起纤维带的不洁引导,所述牵伸是通过轧辊对的不同旋转速度产生的。从而会影响纤维带的质量,因为牵伸机构中的纤维带可能会执行侧面运动,这可能会导致纤维带宽度不同的牵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牵伸机构,借助它从侧面引导牵伸机构中的纤维带,从而构成稳定的牵伸。
此目的通过具有独立专利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牵伸机构得以解决。
建议了一种用来牵伸纤维带的牵伸机构,其具有至少三个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轧辊对。每个轧辊对均包括至少一个下方轧辊和至少一个上方轧辊,其中纤维带引导穿过各轧辊对之间。这些下方轧辊和上方轧辊在此构成为圆柱形,并且其轴向轴线能够相互平行地设置。此外,每个轧辊对均具有夹持线,其设置在下方轧辊和上方轧辊的接触位置上并且沿轴向方向在下方轧辊和上方轧辊的外罩面上延伸。纤维带引导穿过夹持线之间,因此在轧辊对旋转时一起拉动纤维带。
在纤维带的行进方向中,第一轧辊对称为输入轧辊对,第二轧辊对称为中间轧辊对,第三轧辊对称为输出轧辊对。为了产生纤维带的牵伸,这三个轧辊对具有不同的、尤其从输入轧辊对一直升至输出轧辊对的旋转速度。因此在输入轧辊对和中间轧辊对之间形成了第一牵伸区,并且在中间轧辊对和输出轧辊对之间设置有第二牵伸区。例如该中间轧辊对的旋转速度是输入轧辊对的旋转速度的两倍大,因此纤维带在第一牵伸区中以两倍的速度进行牵伸。此外,该输出轧辊对的旋转速度是中间轧辊对的旋转速度的三倍大,因此纤维带在第二牵伸区中以三倍的速度进行牵伸。因此,纤维带在牵伸机构中以六倍的速度进行延伸。在此能够改变旋转速度,从而使牵伸因子与特殊的要求相匹配。
此外该牵伸机构还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借助它对纤维带进行引导,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牵伸机构之前,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牵伸机构之后。
按本发明,在两个轧辊对之间设置有第三纤维带引导器,因此从侧面对所述纤维带进行引导。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三纤维带引导器也能够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第一轧辊对之前,尤其设置在输入轧辊对之前。因此对于宽度与轧辊对宽度类似的纤维带来说,能够阻止纤维带从侧面从轧辊外罩面区域滑到轧辊的端面区域中。在此区域中不再对纤维带进行牵伸,因为它不再按规定地被夹持线一起拉动和/或加速,因此在纤维带中出现了不规则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的危险是,一部分纤维带完全从纤维带上松脱并且沉积在牵伸机构中,这可能会妨碍牵伸机构的功能并且影响纤维带的质量。因此,第三纤维带引导器可靠地使纤维带引导穿过轧辊对之间。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牵伸机构包括传感器,借助所述传感器能够识别所述纤维带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纤维带的位置能够例如借助一个或多个光栅记录在牵伸机构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牵伸能够例如借助电磁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砑光辊对进行测量。在牵伸时,例如对纤维带的厚度进行测量,并且从中计算出牵伸情况。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牵伸机构包括控制单元,借助所述控制单元能够评估所述传感器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此包括纤维带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控制单元为此包括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并且与传感器相连。因此例如能够计录该牵伸情况,从而随后能够评估纤维带的质量。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牵伸机构包括执行器,借助所述执行器能够控制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从而能够改变所述纤维带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借助执行器能够例如推移纤维带引导器,因此同样能够一起推移该纤维带。由于纤维带能够例如相对于轧辊对在其轴向方向推移,所以纤维带能够接触轧辊的外罩面的其它区域。轧辊表面的磨损例如能够借助此措施减少。同样能够调节纤维带引导器,以适应纤维带宽度的变化。
此外还能在牵伸情况没那么强的纤维带位置上暂时提高单个轧辊对的旋转速度,以便在此位置上对纤维带进行更强地牵伸。因此平衡了具有不同牵伸情况的位置,并且纤维带更有规则。执行器为此为具有驱动器、尤其是电动机,其使轧辊对旋转。
还有利的是,所述纤维带引导器包括带式引导器、屏蔽元件和/或羊毛漏斗。借助带式引导器能够压缩扩展的纤维带的宽度,并且横向于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进行定位,使得它在优选的位置在轧辊对、尤其是引导穿过输入轧辊对之间。
通过轧辊及其表面的旋转能够产生气流,在此气流中空气将轧辊的大多设置有轮廓的外罩面一起带走。该气流沿圆周方向围绕着轧辊移动,并且分别从上方从上方轧辊碰到铺开的纤维带,并且从下方从下方轧辊碰到铺开的纤维带。气流在此碰到纤维带上并且偏转至纤维带的边缘区域,其中这种气流将纤维带相互拉开。尤其在边缘区域上将一部分纤维带从复合物中松开,因而纤维带在该处松开。如果纤维带引导器包括屏蔽元件,则能阻止纤维带的边缘区域通过气流松开,这对纤维带的质量有利。这些屏蔽元件阻止了,存在的气流沿纤维带的边缘区域的方向引导纤维并且这些气流引起纤维带的边缘区域的松脱。
借助羊毛漏斗将铺开的纤维带结合成纤维束,其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横截面。由此能够节省位置且小心地将纤维带存储放在储备容器、尤其是罐子中。此外,纤维带还具有对于再加工有利的形状。
本发明另一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至少第一纤维带引导器沿所述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之后,并且包括带式引导器。带式引导器构成为具有两个导向面的纵长基体,其中这些导向面螺旋线状地设置在基体上。在此,这些导向面在基体上构成反向的螺旋线。一个螺旋线能够构成为右旋的,而另一个螺旋线能够构成为左旋的。此外,这样构成的螺旋线还能这样设置,即这两个导向面之间的间距持续地变小。此外还能扭动该带式引导器的基体,因此纤维带在这两个螺旋线状的导向面的间距更小或更大的位置通过带式引导器行进。因此,相应或多或少地沿横向方向朝行进方向对该纤维带进行压缩。
还有利的是,所述带式引导器的所述基体在所述牵伸机构中支承在轴承中,因此所述基体能够围绕着轴向轴线旋转。例如能够借助促动器执行基体的旋转。同样带式引导器也能够沿横向方向朝纤维带的行进方向推移,因此这两个导向面在此方向上一起拉动纤维带。
还有利的是,带式引导器具有用来手动调节、尤其是围绕其轴向轴线扭转基体的刻度盘。该刻度盘在纤维数据(例如纤维总数、纤维细度、纤维带总重(ktex,Ne等)、单个纤维重量和/或纤维带的数量)的基础上发出调节命令。因此对于不同的纤维位置来说,能够选择带式引导器的最佳调节,尤其是围绕其轴向轴线对基体进行扭转。
此外还有利的是,带式引导器具有例如借助促动器进行的自动调节,因此在纤维数据(例如纤维总数、纤维细度、纤维带总重(ktex,Ne等)、单个纤维重量和/或纤维带的数量)的基础上,使基体围绕其轴向轴线扭转。因此能够自动地进入不同的纤维点,因此总是能够选择带式引导器的最佳调节,尤其是围绕其轴向轴线地对基体进行扭转。
本发明的额外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沿所述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之后,并且包括羊毛漏斗。羊毛漏斗具有结构纵长的输入侧和输出侧,铺开的纤维带在此输入侧进入羊毛漏斗中,纤维带以缩小的横截面在此输出侧上排出。在输出侧上设置有输出孔,纤维带通过此输出孔从羊毛漏斗中排出。此外,羊毛漏斗还具有至少两个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之间的、与输出孔相邻的漏斗面,其中这两个漏斗面具有至少一个阶梯。借助这种羊毛漏斗,能够小心地减少该铺开的纤维带的横截面。排出的纤维带的均匀性得以提高。排出的纤维带尤其能够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横截面,因此纤维带能够小心地存放在罐子中。
还有利的是,在羊毛漏斗中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它限制了进入的纤维带在其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借助导向元件阻止了,纤维带的不同部位在流经羊毛漏斗时交叉,这对排出的纤维带的质量不利。
此外还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三纤维带引导器具有至少两个屏蔽元件,它们沿纤维带的行进方向设置在轧辊对之前并且横向于纤维带的行进方向与纤维带间隔开来,使得纤维带引导穿过屏蔽元件之间。借助这些屏蔽元件,不会对纤维带产生不利影响,即屏蔽元件朝纤维带无接触地隔开设置。但这些屏蔽元件阻止了气流,此气流沿纤维带的边缘的方向流动,并且阻止了纤维带的边缘区域的松脱。因此从侧面对该纤维带进行引导。
还有利的是,屏蔽元件借助一部段伸入轧辊对的楔形间隙中。因此同样还中断了气流,该气流是由于周围气流一起拉动此纤维带自身而形成的,其随后流向轧辊对。这种气流在轧辊对上朝外沿轧辊的端侧方向偏转。该气流在此集中在此楔形间隙中。借助伸入楔形间隙中的部段,阻止这种气流在轧辊对上偏转到端侧的方向上。这种气流可能再次松开纤维带的边缘,因此可能会降低纤维带的质量。
如果屏蔽元件能够平行于轧辊对的轴线进行推移,则屏蔽元件之间间距能够改变,这同样有利。同样能够调节屏蔽元件,以适应纤维带的不同宽度。例如如果借助第一纤维带引导器减少了纤维带的宽度,则同样能够减少屏蔽元件的间距,因为屏蔽元件又再次往纤维带的边缘推近。因此,还进一步阻止了纤维带的边缘的松脱。屏蔽元件在此能够由执行器推移,因此能够足够快速地实现所述匹配。例如一旦传感器能够记录纤维带的宽度的变化,则执行器在纤维带的期望位置上改变了屏蔽元件的间距,因此能够基本上无时间延迟地改变纤维带的宽度。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具有三个轧辊对和三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构成为带式引导器的第一纤维带引导器;
图3在剖视图中示出了构成为羊毛漏斗的第二纤维带引导器;
图4在剖视图中示出了另一纤维带引导器,其构成为具有导向元件的羊毛漏斗;
图5示出了图1的纤维带的剖开线A-A的剖视图,其具有第三纤维带引导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具有三个轧辊对3、4、5和三个纤维带引导器8、9、10的牵伸机构1。这三个轧辊对3、4、5在此包括输入轧辊对3、中间轧辊对4和输出轧辊对5。各自的轧辊对3、4、5还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下方轧辊6a-6c以及至少一个上方轧辊7a-7d。这些轧辊对3、4、5具有旋转方向DR1,它示例性地在输入轧辊对3上示出。下方轧辊6a和上方轧辊7a的旋转方向在此反向地定向,从而带动在输入轧辊对3之间引导穿过的纤维带2。纤维带2在其行进方向LR中通过牵伸机构1传输,因此它在输入轧辊对3之后引导穿过中间轧辊对4之间。中间轧辊对4的下方轧辊6b和上方轧辊7b在此具有与下方轧辊6a和上方轧辊7a相同的旋转方向DR1。但是,下方轧辊6b和上方轧辊7b的旋转速度也可大于下方轧辊6a和上方轧辊7a的旋转速度。通过旋转速度的偏差,加快了通过中间轧辊对4的纤维带2的速度,从而对纤维带进行牵伸。随后,纤维带2沿其行进方向LR抵达输出轧辊对5。它包括下方轧辊6c以及上方轧辊7c、7d。这些旋转方向也与输入轧辊对3的旋转方向DR1相同。但输出轧辊对5同样能够具有比中间轧辊对4更高的旋转速度,因此纤维带2再次加速度并因此再次被牵伸。因此,纤维带2的总牵伸由输入轧辊对3和中间轧辊对4之间以及中间轧辊对4和输出轧辊对5之间的单个牵伸构成。
此外,牵伸机构1还至少包括这三个纤维带引导器8、9、10。在此,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包括带式引导器。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在此沿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输入轧辊对3之前。借助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在牵伸机构1中出现的纤维带2能够在朝向输入轧辊对3的位置中定向,因此纤维带2在特定的位置引导穿过牵伸机构1。在此,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能够设置在输入轧辊对3的正前方,因此能够更精确地确定此位置,纤维带2在此位置引导穿过牵伸机构。
沿行进方向LR在牵伸机构1之后且尤其在输出轧辊对5之后设置有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它例如包括羊毛漏斗,它将铺开的且在此已牵伸的纤维带或纤维羊毛结合成纤维带2,该纤维带基本上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之后,结合的纤维带2能够存储在此处未示出的罐子中。
此外,牵伸机构1还包括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其在此实施例中设置在中间轧辊对4和输出轧辊对5之间并且设置在输出轧辊对5的正前方。备选地,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也能够设置在输入轧辊对3和中间轧辊对4之间,和/或设置在输入轧辊对3的前方。
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在此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屏蔽元件(出于透视原因在此只看到其中一个),因此从侧面对纤维带2进行引导。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尤其阻止了纤维带2的扩展,其方式是:通过下方轧辊6c和上方轧辊7c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从上方和下方抵达纤维带2并且在该处沿纤维带2的边缘的方式偏转。气流因此从纤维带2的内部区域沿纤维带2的边缘的方向进行定向。气流在这些边缘上带动纤维带2的单个部位,从而对纤维带2进行扩展。在下方轧辊6c和上方轧辊7c的旋转速度变高的情况下,同样形成了更强的气流。在超过了气流的特定阈值时,甚至会在其边缘上松开纤维带2,因此经牵伸的纤维带2的质量不再能满足再加工的要求。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阻止了气流,其从纤维带2的内部区域沿纤维带2的边缘的方向进行定向,因此阻止了纤维带2在其边缘上的扩展和/或松脱。
此外,所述牵伸机构1还包括传感器11a-11c,借助所述传感器能够记录所述纤维带2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传感器11a-11c在此能够沿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各纤维带引导器8、9、10之前,因此在测量纤维带2的位置和/或牵伸之后,能够借助未示出的执行器来调节纤维带引导器8、9、10,使得能够直接地改变位置和/或牵伸情况。例如如果纤维带2的位置不能被传感器11a正确地识别出来,则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能够直接地进行调节,从而平衡此位置错误。这些传感器11a-11c在此能够与此处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相连,其评估传感器11a-11c的数据并且相应地控制同样在此未示出的执行器。
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参见图1)的透视图。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在此实施例中构成为带式引导器,其包括纵长的基体12和两个导向面13a、13b。这两个导向面13a、13b构成两个反向定向的螺旋线,因此它们沿圆周方向在基体12的周围聚集。这两个导向面13a、13b之间的间距尤其持续地缩小。纤维带2(参见图1)引导穿过这两个导向面13a、13b之间。
借助轴承14,该基体12沿旋转方向DR2围绕着轴向轴线支承着。基体12沿两个旋转方向DR2可旋转(左转和右转),因此导向面13a、13b的区域能够转向纤维带2,此纤维带相互间具有更大或更小的间距。借助基体12的旋转能够使导向面13a、13b相对于纤维带2扭转,因此纤维带2被引导经过基体12以及导向面13a、13b之间,这些导向面13a、13b在此具有更小或更大的间距。因此能够引导此纤维带并且尤其与其宽度相匹配。
在图3中示出了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参见图1)的剖视图,其构成为羊毛漏斗。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具有结构纵长的输入侧15,纤维带2(参见图1)在此输入侧进入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中。纤维带2在输出侧16通过输出孔17排出。如果纤维带2从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中排出,则它具有缩小的横截面,铺开的纤维带2尤其变成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横截面的纤维带2。
此外,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在输入侧15和输出侧16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漏斗面18a、18b。如果纤维带2从输入侧15的方向碰到漏斗面18a、18b,则纤维带2沿输出孔17的方向改道。在此,纤维带2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阶梯19a、19b滑动,其设置在漏斗面18a、18b中。借助该阶梯19a、19b,使纤维带2从漏斗面18a、18b至输出孔17的流动更均匀,因此改善排出的纤维带2的质量。漏斗面18a、18b还具有角度α,其优选对于两个漏斗面18a、18b来说都是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
图4示出了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的另一实施例,其构成为羊毛漏斗并且具有引导元件20。此外,在此应该只阐述与图3的主要区别。
在该输入侧15和输出孔17之间设置有导向元件20。它设置得与输出孔17邻接,即导向元件20没有嵌入输出孔17的横截面中。如果纤维带从漏斗面18a、18b沿输出孔17的方向流入,则该导向元件20还限制了纤维带2的运动。因此例如阻止了,来自漏斗面18a的那部分纤维带2越过输出孔17流动,以及与从漏斗面18b沿输出孔17的方向流动的那部分纤维带2交互作用。因此,提高了该排出的纤维带的质量。附加地或备选地,导向元件20能够具有顶盖元件,因此来自输入侧15的那部分纤维带能够小心地引导越过导向元件20。
在图5中示出了图1的纤维带2的剖开线A-A的剖视图,其具有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下方轧辊6c以及上方轧辊7c。纤维带2引导穿过这两个轧辊之间。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在此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屏蔽元件22a、22b,它们在横向方向上朝纤维带2相互具有间距21。这两个屏蔽元件22a、22b能够借助未示出的执行器沿纤维带2的横向方向推移,因此能够改变间距21。那么有利的是,改变纤维带2的宽度,使得屏蔽元件22a、22b能够与纤维带2的宽度相匹配。
这些屏蔽元件22a、22b阻止了气流的朝外流动,此气流通过下方轧辊6c以及上方轧辊7c的旋转产生并且碰到纤维带2上。因此,阻止了纤维带2的边缘区域的松脱。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即使它们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在专利权利要求框架内的变体与特征的组合同样是可能的。
参考标记清单
1 牵伸机构
2 纤维带
3 输入辊对
4 中间轧辊对
5 输出轧辊对
6 下方轧辊
7 上方轧辊
8 第一纤维带引导器
9 第二纤维带引导器
10 第三纤维带引导器
11 传感器
12 基体
13 导向面
14 轴承
15 输入侧
16 输出侧
17 输出孔
18 漏斗面
19 阶梯
20 导向元件
21 间距
22 屏蔽元件
LR 行进方向
DR 旋转方向

Claims (13)

1.一种用来牵伸纤维带(2)的牵伸机构,所述牵伸机构具有至少三个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依次设置的轧辊对(3、4、5),这些轧辊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下方轧辊(6a-6c)和至少一个上方轧辊(7a-7d),其中所述纤维带引导穿过各轧辊对(3、4、5)之间,所述牵伸机构还具有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8、9、10),所述纤维带(2)借助所述纤维带引导器进行引导,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1)之前,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1)之后,其特征在于,在两个轧辊对(3、4、5)之间和/或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在第一轧辊对(3)之前设置有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因此从侧面对所述纤维带(2)进行引导,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8)包括带式引导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纤维带引导器构成为具有两个螺旋导向面(13a、13b)的纵长基体(12),其中所述两个螺旋导向面(13a、13b)设置在所述基体(12)上,其中所述基体(12)能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1)包括传感器(11),借助所述传感器能够识别所述纤维带(2)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1)包括控制单元,借助所述控制单元能够评估所述传感器(11)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机构(1)包括执行器,借助所述执行器能够控制至少一个纤维带引导器(8、9、10),从而能够改变所述纤维带(2)的位置和/或牵伸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引导器(8、9、10)包含带式引导器、屏蔽元件和/或羊毛漏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13a、13b)在所述基体(12)上构成反向的螺旋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的螺旋线为右旋的和左旋的螺旋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引导器的所述基体(12)在所述牵伸机构(1)中支承在轴承(14)中,因此所述基体(12)能够围绕着轴向轴线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所述牵伸机构(1)之后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纤维带引导器(9)包括羊毛漏斗,所述羊毛漏斗具有结构纵长的输入侧(15)和输出侧(16),铺开的所述纤维带(2)在所述输入侧进入羊毛漏斗中,纤维带(2)以缩小的横截面在所述输出侧上排出,并且具有设置在所述输出侧(16)上的输出孔(17),还具有在所述输入侧(15)和所述输出侧(16)之间的、与所述输出孔(17)相邻的至少两个漏斗面(18a、18b),其中这两个漏斗面(18a、18b)具有至少一个阶梯(19a、19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羊毛漏斗中在所述输入侧(15)和所述输出孔(1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元件(20),其限制了进入的纤维带(2)在其横向方向上的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纤维带引导器(10)包括至少两个屏蔽元件(22a、22b),其沿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设置在轧辊对(3、4、5)之前并且横向于所述纤维带(2)的行进方向(LR)与纤维带间隔开来,使得所述纤维带(2)引导穿过屏蔽元件(22a、22b)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元件(22a、22b)借助一部段伸入所述轧辊对(3、4、5)的楔形间隙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元件(22a、22b)能够平行于所述轧辊对(3、4、5)的轴线进行推移,因此所述屏蔽元件(22a、22b)之间的间距(21)能够改变。
CN201610521018.5A 2015-07-07 2016-07-05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Active CN106337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10980.8 2015-07-07
DE102015110980.8A DE102015110980A1 (de) 2015-07-07 2015-07-07 Streckwerk mit mehreren Faserbandführ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7257A CN106337257A (zh) 2017-01-18
CN106337257B true CN106337257B (zh) 2020-11-13

Family

ID=5636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1018.5A Active CN106337257B (zh) 2015-07-07 2016-07-05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15486B1 (zh)
CN (1) CN106337257B (zh)
DE (1) DE102015110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1597B4 (de) 2017-01-27 2019-09-26 Terrot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Maschenware
DE102017122318A1 (de) 2017-09-26 2019-03-28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dichtereinrichtung
DE102018118923A1 (de) * 2018-08-03 2020-02-0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Abstimmen einer Vliesdüse auf ein Faserband
CN113235176B (zh) * 2021-05-24 2022-11-25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用牵伸辊及纺丝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7830A (en) * 1937-02-23 1940-01-23 Saco Lowell Shops Drafting mechanism for rovings, slivers, and the like
US3007211A (en) * 1954-04-09 1961-11-07 Estirajes Balmes S A Drawing mechanisms for textile machines
CH359073A (de) * 1958-06-04 1961-12-15 Whitin Machine Works Vorrichtung zur Verfestigung des Faserbandes bei Spinnereimaschinen
CN101654819A (zh) * 2008-08-19 2010-02-24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在纺纱间准备机上的设备
CN101748526A (zh) * 2008-12-19 2010-06-23 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372915A (zh) * 1929-08-23
BE475145A (fr) * 1946-09-09 1947-09-04 Jose Mateu Termens Perfectionnements auf mecanismes d'etirage des metiers a filer
GB894044A (en) * 1959-09-14 1962-04-18 Tmm Research Ltd Improvements in drafting systems in textile speed frames
DE4227492A1 (de) * 1992-08-20 1994-02-24 Fritz Stahlecker Faserband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Streckwerke von Spinnereimaschinen
DE59802227D1 (de) * 1997-09-08 2002-01-10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z.b. karde, strecke od. dgl., zum führen und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DE10214955B9 (de) * 2002-04-04 2017-06-29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JP2009030180A (ja) * 2007-07-24 2009-02-12 Murata Mach Ltd ドラフト装置のコンデンサ、及び紡績機
DE102007045707A1 (de) 2007-09-24 2009-04-02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Kämmmaschine mit Kämmköpfen mit einem allen Kämmköpfen zugeordneten Streckwerk
CH707076A1 (de) * 2012-10-12 2014-04-15 Rieter Ag Maschf Streckwerk mit Abschirmelement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7830A (en) * 1937-02-23 1940-01-23 Saco Lowell Shops Drafting mechanism for rovings, slivers, and the like
US3007211A (en) * 1954-04-09 1961-11-07 Estirajes Balmes S A Drawing mechanisms for textile machines
CH359073A (de) * 1958-06-04 1961-12-15 Whitin Machine Works Vorrichtung zur Verfestigung des Faserbandes bei Spinnereimaschinen
CN101654819A (zh) * 2008-08-19 2010-02-24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在纺纱间准备机上的设备
CN101748526A (zh) * 2008-12-19 2010-06-23 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牵伸机构的凝集单元和横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5486A1 (de) 2017-01-11
CN106337257A (zh) 2017-01-18
DE102015110980A1 (de) 2017-01-12
EP3115486B1 (de)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7257B (zh) 具有多个纤维带引导器的牵伸机构
CS216816B2 (en) Facility for spinning with open end
JPS6330412B2 (zh)
US20160033252A1 (en) Measuring Roller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a Fiber Composite
CZ298758B6 (cs) Dopřádací zařízení
EP2333137B1 (en) Fiber bundle concentrat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US481942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predetermined yarn quality at a textile machine, especially at a friction spinning apparatus
JP2018538452A (ja) ニットウェアを製造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889064B2 (ja) 精紡機に設けられた集束装置を備えたドラフト機構
JPS642690B2 (zh)
US4823545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EP2151514B1 (en) Fiber bundle collect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
EP2921577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3786069B2 (ja) 紡機の繊維束集束装置
JP2016030887A (ja) 空気紡績された糸を製造する方法
ITMI20061653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glieria
JP3826864B2 (ja)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CN111465728B (zh) 用于纺纱机的具有集聚机构的牵伸装置
JP2021066993A (ja) 紡績機のドラフト装置用の集束装置、ならびに集束装置用のドラフト装置
US9873960B2 (en) Textile machine with variable tension draft
EP2865795A1 (en) Draf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US20190153629A1 (en) Drafting Device of a Textile Machine
CN106460252B (zh) 纺纱准备机
US20170081789A1 (en) Channel Plate Adapter and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with a Channel Plate Adapter
US4697409A (e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