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786A - 偏振板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786A
CN107664786A CN201710618557.5A CN201710618557A CN107664786A CN 107664786 A CN107664786 A CN 107664786A CN 201710618557 A CN201710618557 A CN 201710618557A CN 107664786 A CN107664786 A CN 107664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ilm
thermoplastic resin
polarization plates
bond layer
ri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8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786B (zh
Inventor
久米悦夫
羽场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64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6Hard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难以产生因热冲击导致的偏振膜的裂纹(破裂)的偏振板。提供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第1粘接剂层和偏振膜,在将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设为R1t[MPa·mm3]、将第1粘接剂层的刚性设为R1a[MPa·mm3]、将偏振膜的刚性设为Rp[MPa·mm3]时,R1t×R1a×Rp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刚性R1t为(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mm])3,刚性R1a为(第1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MPa])×(第1粘接剂层的厚度[mm])3,刚性Rp为(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偏振膜的厚度[mm])3

Description

偏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偏振板具有利用粘接剂在偏振膜的单面或双面贴合包含热塑性树脂的保护膜的构成。偏振膜由于通常为将由聚乙烯醇系树脂等构成的膜以高拉伸倍率进行拉伸后的膜,因而对开裂、裂纹(破裂)的耐性较低。凭借保护膜的贴合,偏振膜的耐久性提高,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偏振膜容易产生裂纹等。
偏振膜的裂纹不仅在对包含偏振膜的偏振板进行切断加工时等对偏振膜施加机械性冲击时(专利文献1)可能产生,而且在偏振板的使用中所暴露的周围环境的急剧温度变化(热冲击)的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29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5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产生因热冲击导致的偏振膜的裂纹(破裂)的偏振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板。
[1]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第1粘接剂层和偏振膜,将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设为R1t[MPa·mm3]、将上述第1粘接剂层的刚性设为R1a[MPa·mm3]、将上述偏振膜的刚性设为Rp[MPa·mm3]时,下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1t×R1a×Rp (I)
此处,刚性R1t由下述式(Ia)表示,刚性R1a由下述式(Ib)表示,刚性Rp由下述式(Ic)表示,
刚性R1t=(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mm])3 (Ia)
刚性R1a=(第1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MPa])×(第1粘接剂层的厚度[mm])3 (Ib)
刚性Rp=(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偏振膜的厚度[mm])3 (Ic)。
[2]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1粘接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3]如[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依次包含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上述第1粘接剂层、上述偏振膜、第2粘接剂层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
[6]如[5]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将上述第2粘接剂层的刚性设为R2a[MPa·mm3]、将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设为R2t[MPa·mm3]时,下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p×R2a×R2t (II)
此处,刚性R2a由下述式(IIa)表示,刚性R2t由下述式(IIb)表示,
刚性R2a=(第2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MPa])×(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mm])3 (IIa)
刚性R2t=(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mm])3 (IIb)。
[7]如[5]或[6]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2粘接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8]如[7]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9]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由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10]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由聚烯烃系树脂或纤维素酯系树脂构成。
[11]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和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均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
[12]如[5]~[11]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上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和上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为相位差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难以产生因热冲击导致的偏振膜的裂纹(破裂)的偏振板。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偏振板的构成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本发明的偏振板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和偏振膜10。如图1所示,偏振板可以由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和偏振膜10形成。如图2所示,偏振板可以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
通常,与第1粘接剂层15的表面相接触地层叠第1热塑性树脂膜21,与偏振膜10的表面相接触地层叠第1粘接剂层15。另外,通常,与第2粘接剂层25的表面相接触地层叠第2热塑性树脂膜22,与偏振膜10的表面相接触地层叠第2粘接剂层25。
偏振板可以还具备层叠于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2热塑性树脂膜22或偏振膜10上的其他层。其他层例如可列举:相位差板、反射层、半透射反射层、光扩散层、聚光板、增亮膜、粘合剂层等。偏振板可以具备2层以上的其他层。其他层可以使用粘接剂、粘合剂而层叠于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2热塑性树脂膜22或偏振膜10上。其他层可以兼作第1热塑性树脂膜21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
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醚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其中,优选选用如(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那样,光学透明性优异、保持适度的润湿性和凝聚力、与基材的粘接性也优异、而且具有耐候性和耐热性等、在加热、加湿的条件下不产生浮起、剥离等问题的粘合剂。在(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中,将具有甲基、乙基、丁基等碳数为20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含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以下的方式配合的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有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系”是指,选自丙烯酸系和甲基丙烯酸系中的至少一方。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而言也是同样的。
粘合剂层在偏振板等上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在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粘合剂组合物而制备涂敷液,将其直接涂敷至偏振板上的方式;事先在剥离膜上形成粘合剂层,将其转贴至偏振板上的方式;等等。粘合剂层的厚度根据其粘接力等进行确定,1~50μm左右的范围是适当的。
粘合剂层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由玻璃纤维、玻璃微珠、树脂珠、金属粉、其他无机粉末等构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盐系化合物等。
(2)刚性之积
本发明的偏振板在将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刚性设为R1t[MPa·mm3]、将第1粘接剂层15的刚性设为R1a[MPa·mm3]、将偏振膜10的刚性设为Rp[MPa·mm3]时,下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1t×R1a×Rp(I)。
通过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能够抑制因热冲击导致的偏振膜10的裂纹(破裂)。从更有效地抑制裂纹的观点出发,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优选为1.0×10-7(MPa·mm3)3以上,更优选为1.5×10-7(MPa·mm3)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10-7(MPa·mm3)3以上。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通常为5×10-6(MPa·mm3)3以下,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优选为2×10-6(MPa·mm3)3以下。
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刚性R1t由下述式(Ia)表示,
刚性R1t=(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厚度[mm])3 (Ia)。
第1粘接剂层15的刚性R1a由下述式(Ib)表示,
刚性R1a=(第1粘接剂层15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MPa])×(第1粘接剂层15的厚度[mm])3 (Ib)。
偏振膜10的刚性Rp由下述式(Ic)表示,
刚性Rp=(偏振膜10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偏振膜10的厚度[mm])3 (Ic)。
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和厚度、第1粘接剂层15的储藏弹性模量和厚度的测定方法依照后述的实施例的项的记载。
在抑制偏振膜10的裂纹(破裂)的方面,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偏振板在将第2粘接剂层25的刚性设为R2a[MPa·mm3]、将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刚性设为R2t[MPa·mm3]时,可以进一步满足下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p×R2a×R2t (II)。
从抑制裂纹的观点出发,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优选为1.0×10-7(MPa·mm3)3以上,更优选为1.5×10-7(MPa·mm3)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10-7(MPa·mm3)3以上。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通常为5×10-6(MPa·mm3)3以下,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优选为2×10-6(MPa·mm3)3以下。
第2粘接剂层25的刚性R2a由下述式(IIa)表示,
刚性R2a=(第2粘接剂层25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MPa])×(第2粘接剂层25的厚度[mm])3 (IIa)。
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刚性R2t由下述式(IIb)表示,
刚性R2t=(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厚度[mm])3 (IIb)。
第2粘接剂层25的储藏弹性模量和厚度、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拉伸弹性模量和厚度的测定方法依照后述的实施例的项的记载。
(3)偏振膜
偏振膜10可以为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吸附取向有二向色性色素的膜。构成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经皂化后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例示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乙酸乙烯酯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可以为80.0~100.0摩尔%的范围,优选为90.0~100.0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98.0~100.0摩尔%的范围。若皂化度小于80.0摩尔%,则偏振板的耐水性和/或耐湿热性有可能下降。
皂化度是指,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中包含的乙酸基(乙酰氧基:-OCOCH3)经皂化工序而转化为羟基的比例以单元比(摩尔%)进行表示的值,由下述式进行定义。
皂化度(摩尔%)=100×(羟基的数量)/(羟基的数量+乙酸基的数量)。皂化度可以依据JIS K 6726(1994)求出。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500~8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也可以依据JIS K 6726(1994)求出。平均聚合度小于100的情况下,难以得到理想的偏振性能,大于10000的情况下,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恶化,有可能难以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膜。
偏振膜10中含有(吸附取向)的二向色性色素可以为碘或二向色性有机染料。二向色性有机染料的具体例包括:红(red)BR、红LR、红R、粉(pink)LB、品红(rubin)BL、枣红(bordeaux)GS、天蓝LG、柠檬黄、蓝(blue)BR、蓝2R、藏青(navy)RY、绿(green)LG、紫(violet)LB、紫B、黑(black)H、黑B、黑GSP、黄(yellow)3G、黄R、橙(orange)LR、橙3R、猩红(scarlet)GL、猩红KGL、刚果红(Congo Red)、艳紫(Brilliant Violet)BK、超级蓝(SupraBlue)G、超级蓝GL、超级橙(Supra orange)GL、直接天蓝(Direct Sky Blue)、直接耐晒橙(Direct Fast Orange)S、耐晒黑(Fast black)。二向色性色素可以单独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二向色性色素优选为碘。
偏振膜10可以经如下工序进行制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利用二向色性色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由此使二向色性色素吸附的工序;对吸附有二向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交联处理的工序;以及,在交联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为将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而成的树脂膜。制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熔融挤出法、溶剂流延法之类的公知的方法。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向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之后进行。在染色之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交联处理之前或在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单轴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沿单轴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为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为在溶液中进行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利用二向色性色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的方法例如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向色性色素的水溶液(染色溶液)中的方法。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之前预先实施在水中的浸渍处理(溶胀处理)。
在使用碘作为二向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含有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而进行染色的方法。
该染色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水通常为0.01~1重量份。另外,碘化钾的含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水通常为0.5~20重量份。染色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二向色性有机染料作为二向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包含水溶性的二向色性有机染料的染色水溶液中浸渍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而进行染色的方法。染色水溶液中的二向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水通常为1×10-4~10重量份,优选为1×10-3~1重量份。该染色水溶液可以含有硫酸钠等无机盐作为染色助剂。染色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左右。
利用二向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交联处理可以通过将经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中来进行。交联剂的适宜的例子为硼酸,也可以使用硼砂之类的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其他交联剂。交联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中的交联剂的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水通常为2~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在使用碘作为二向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中的碘化钾的量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水通常为0.1~15重量份,优选为5~12重量份。含交联剂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
对于交联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经交联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中来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1~40℃左右。
在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得到偏振膜10。干燥处理可以为利用热风干燥机的干燥、通过与热辊接触而进行的干燥、利用远红外线加热器的干燥等。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左右,优选为50~90℃。
偏振膜10的厚度例如为2~50μm。从增大偏振膜10的刚性Rp的观点出发,其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偏振膜10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
从增大偏振膜10的刚性Rp的观点出发,偏振膜10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3000MPa以上,更优选为4000MPa以上。该拉伸弹性模量通常为7000MPa以下。从增大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乃至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观点出发,偏振膜10的刚性Rp优选为4500MPa·mm3以上。
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刚性Rp优选为6500MPa·mm3以下。
(4)热塑性树脂膜
构成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为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
构成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热塑性树脂各自优选为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热塑性树脂。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各自可以为包含选自上述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单层结构的膜,也可以为由利用不同热塑性树脂或相同热塑性树脂构成的2层以上形成的多层结构的膜。
聚酯系树脂为具有酯键的除上述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通常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体构成。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二价的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多元醇可以使用二价的二元醇,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适宜的聚酯系树脂的例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包含单体单元经由碳酸酯基键合的聚合物的工程塑料,是具有高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为: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的被称作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对波长依赖性进行了改良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可以列举包含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更具体的例子包括: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进行聚合的树脂的总称。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聚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是无规共聚物);和将它们利用不饱和羧酸、其衍生物进行改性后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优选使用利用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作为环状烯烃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以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要单体的聚合物,优选为其中共聚有少量的其他共聚单体成分的共聚物。该共聚物通常可以将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的单官能单体组合物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共存下进行聚合而得到。另外,也可以使第三单官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共聚。
第三单官能单体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除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丙烯酸酯类;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2-(1-羟基乙基)丙烯酸甲酯、2-(羟甲基)丙烯酸乙酯和2-(羟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羟烷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等不饱和酸类;氯苯乙烯和溴苯乙烯等卤代苯乙烯类;乙烯基甲苯和α-甲基苯乙烯等取代苯乙烯类;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马来酸酐和柠康酸酐等不饱和酸酐类;苯基马来酰亚胺和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不饱和酰亚胺类。第三单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不同的多种。
可以使多官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共聚。多官能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九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十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将乙二醇或其低聚物的两末端羟基利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单体;将丙二醇或其低聚物的两末端羟基利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单体;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将二元醇的羟基利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单体;将双酚A、双酚A的环氧烷加成物或它们的卤取代物的两末端羟基利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单体;将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利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进行酯化而成的单体、以及使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环氧基开环加成于它们的末端羟基而成的单体;使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环氧基开环加成于琥珀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它们的卤取代物等二元酸和它们的环氧烷加成物等而成的单体;(甲基)丙烯酸芳酯;二乙烯苯等芳香族二乙烯基化合物。其中,优选使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进一步为进行共聚物所具有的官能团间的反应而被改性后的树脂。其反应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的甲酯基与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羟基之间的高分子链内脱甲醇缩合反应、丙烯酸的羧基与2-(羟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羟基之间的高分子链内脱水缩合反应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80~120℃的范围。为了将(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调整至上述范围,通常采用对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与丙烯酸酯系单体的聚合比、各自的酯基的碳链长或其具有的官能团的种类、或者相对于单体总体的多官能单体的聚合比进行适当选择的方法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公知的添加剂。公知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润滑剂、抗粘连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良剂、表面活性剂等。
从制成膜的制膜性、膜的耐冲击性等观点出发,(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含有作为冲击性改良剂的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此处所指的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是指,将以丙烯酸酯为主体的弹性聚合物作为必要成分的粒子,可以举出:实质上仅由该弹性聚合物构成的单层结构的粒子;以该弹性聚合物作为1层的多层结构的粒子。该弹性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丙烯酸烷基酯为主要成分且共聚有可与其共聚的其他乙烯基单体和交联性单体的交联弹性共聚物。成为弹性聚合物的主要成分的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烷基的碳数为1~8左右的丙烯酸烷基酯,尤其优选使用具有碳数为4以上的烷基的丙烯酸酯。可与该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他乙烯基单体可以列举在分子内具有1个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类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腈之类的乙烯基氰化合物等。另外,交联性单体可以列举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聚合性碳-碳双键的交联性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的烯基酯、二乙烯苯等。
另外,可以将由不包含橡胶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形成的膜与由包含橡胶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形成的膜的层叠物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
纤维素酯系树脂为纤维素中的羟基的至少一部分被乙酸酯化的树脂,可以为一部分被乙酸酯化、一部分被其他酸所酯化的混合酯。纤维素酯系树脂优选为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乙酰基纤维素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三乙酰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
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可以为用于保护偏振膜10的保护膜,可以为兼具相位差膜等的光学功能的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可以为未经拉伸的膜,也可以为沿单轴或双轴等进行拉伸后的膜。例如,将包含上述材料的热塑性树脂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或者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由此可以形成赋予了任意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可以在与偏振膜10相反侧的面具有表面处理层(涂布层)。表面处理层的具体例包括防眩层、硬涂层、防反射层、光扩散层、防污层、抗静电层。
构成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热塑性树脂与构成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热塑性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偏振板的实施方式可举出:
1)构成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热塑性树脂与构成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热塑性树脂相同,该热塑性树脂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的偏振板;
2)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由聚烯烃系树脂或纤维素酯系树脂构成的偏振板。
1)的实施方式的适宜一例为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均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偏振板。
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盐系化合物等。
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厚度例如为5~200μm。从增大这些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R1t、R2t的观点出发,这些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上。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这些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160μm以下,更优选为1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μm以下。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厚度与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增大膜的刚性R1t、R2t的观点出发,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500MPa以上,更优选为700MPa以上。该拉伸弹性模量通常为7000MPa以下。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增大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乃至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观点出发,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刚性R1t、R2t优选为900MPa·mm3以上。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刚性Rp优选为4000MPa·mm3以下,更优选为5000MPa·mm3以下。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刚性R1t、R2t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粘接剂层
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可以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热固化性粘接剂或水系粘接剂形成,从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一方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更优选两方的粘接剂层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该情况下,第1粘接剂层15、第2粘接剂层25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可以由同种的粘接剂形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粘接剂形成。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为在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的作用下发生固化的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粘接剂负责第1热塑性树脂膜21与偏振膜10的粘接、第2热塑性树脂膜22与偏振膜10的粘接。
从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优选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为可以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的作用下发生阳离子聚合而发生固化的成分。借助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聚合固化而呈现粘接力。
(5-1)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
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可以列举环氧化合物(A1)。
环氧化合物是指,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化合物(A1)。
环氧化合物(A1)可以举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含环氧基聚合物(A1-3)、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A1-4)等。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选自由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含环氧基聚合物(A1-3)和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A1-4)组成的组中的2种以上的环氧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含环氧基聚合物(A1-3)的例子中的X和/或Y具有“芳环和环氧基”的化合物不包括在此处的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中。同样地,后述的含环氧基聚合物(A1-3)中的X和/或Y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不包括在此处的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A1-4)中。
上述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为具有芳环的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酚、甲酚、丁基苯酚等一元酚或双酚A、双酚F等双酚衍生物、或它们的环氧烷加成物的单或聚缩水甘油醚化物;环氧酚醛清漆树脂(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儿茶酚等具有2个以上酚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单或聚缩水甘油醚化物;苯二甲醇、苯二乙醇、苯二丁醇等具有2个以上醇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多元酸芳香族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酯;苯甲酸的缩水甘油酯、甲基苯甲酸、萘甲酸的缩水甘油酯等;氧化苯乙烯、烷基化氧化苯乙烯、乙烯基萘的环氧化物等氧化苯乙烯类或二乙烯苯的二环氧化物等。
其中,从固化性和粘接性的观点出发,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优选包含多官能芳香族环氧化合物,更优选包含3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化合物。另外,从固化性和粘接性的观点出发,芳香族环氧化合物(A1-1)优选环氧当量为80~500。
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包含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低粘度化方面有利。另外,包含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从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也是有利的。
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更优选包含下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化1]
上述式(III)中,Z表示碳数为1~9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或二价脂环式烃基,该亚烷基中的亚甲基可以经选自氧原子、-CO-O-、-O-CO-、-SO2-、-SO-或-CO-中的二价基团取代。二价脂环式烃基的典型例子有亚环戊基、亚环己基。
上述式(III)中Z为亚烷基的化合物是亚烷基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其具体例包括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3-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其中,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低粘度化的观点和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上述式(III)中Z为亚烷基的化合物优选为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之类的上述式(III)中的Z为碳数3~10的支链的亚烷基的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含环氧基聚合物(A1-3)。包含含环氧基聚合物(A1-3)在提高与基材的密合性方面有利。含环氧基聚合物(A1-3)为包含来自选自由下述式(IV)所示的单体(IV)和下述式(V)所示的单体(V)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具有包含于X和/或Y的环氧基的聚合物。
[化2]
[化3]
具体来说,可以举出:1)将单体(IV)的1种进行聚合而成的均聚物、
2)将单体(IV)的2种以上进行聚合而成的共聚物、
3)将单体(V)的1种进行聚合而成的均聚物、
4)将单体(V)的2种以上进行聚合而成的共聚物、
5)将单体(IV)的1种以上和单体(V)的1种以上进行聚合而成的共聚物、
6)它们中2种以上的混合物。
1)和2)的聚合物中,1种或2种以上的单体(IV)的X包含环氧基。3)和4)的聚合物中,1种或2种以上的单体(V)的Y包含环氧基。5)的聚合物中,单体(IV)的X和/或单体(V)的Y包含环氧基。
上述式(IV)中的X表示氢原子、或者可以部分地经选自由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羟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官能团取代的碳数为1~7的烷基、碳数为1~7的烷氧基、碳数为6~12的芳基、碳数为6~12的芳氧基或碳数为6~10的脂环式烃基。
碳数为1~7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正己基、2-己基、3-己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正庚基、2-庚基、3-庚基、异庚基、叔庚基等。其中,从粘接剂层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碳数为1~4的烷基。
碳数为1~7的烷氧基可以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叔戊氧基、正己氧基、2-己氧基、3-己氧基、环己氧基、4-甲基环己氧基、正庚氧基、2-庚氧基、3-庚氧基、异庚氧基、叔庚氧基等。其中,从粘接剂层的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碳数为1~4的烷基。
碳数为6~12的芳基可以举出苯基、甲基苯基、萘基等。碳数优选为6~10。
碳数为6~12的芳氧基可以举出苯氧基、甲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碳数优选为6~10。
碳数为6~10的脂环式烃基可以举出环己基、甲基环己基、降冰片基、联环戊基、联环辛基、三甲基联环庚基、三环辛基、三环癸基、螺辛基、螺联环戊基、金刚烷基、异冰片基等。
上述式(IV)中,X的一部分经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取代时的单体(IV)例如可以列举下述式(IVa)、(IVb)和(IVc)所示的单体。
[化4]
(式中,R4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m表示1~6的整数。)
[化5]
(式中,R5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n表示1~6的整数。)
[化6]
(式中,R6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s表示1~6的整数。)。
上述式(V)中的R1表示氢原子、甲基或卤素原子。Y表示可以经选自由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羟基和羧基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官能团取代的碳数为1~7的烷基、碳数为6~12的芳基或碳数为6~10的脂环式烃基。
上述卤素原子可以举出氟、氯、溴、碘等。碳数为1~7的烷基、碳数为6~12的芳基和碳数为6~10的脂环式烃基的具体例与式(IV)中的X同样。
上述式(V)中,Y的一部分经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取代时的单体(V)例如可以列举下述式(Va)、(Vb)和(Vc)所示的单体。
[化7]
(式中,R1与上述式(V)相同,R7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t表示1~6的整数。)
[化8]
(式中,R1与上述式(V)相同,R8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p表示1~6的整数。)
[化9]
(式中,R1与上述式(V)相同,R9表示氢原子或碳数为1~6的烷基,q表示1~6的整数。)。
从兼顾偏振膜10与第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1、22之间的粘接强度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低粘度化的观点出发,含环氧基聚合物(A1-3)的基于凝胶色谱(GPC)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500000,更优选为6000~100000。
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A1-4)。单官能脂肪族环氧化合物(A1-4)可以举出脂肪族醇的缩水甘油醚化物、烷基羧酸的缩水甘油酯等,其具体例包括: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仲丁基苯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碳数12和13混合烷基缩水甘油醚、醇的缩水甘油醚、脂肪族脂肪醇的单缩水甘油醚、高级脂肪酸的缩水甘油酯等。
环氧化合物(A1)可以包含不属于上述(A1-1)~(A1-4)中任一者的阳离子固化性的环氧化合物。
其中,从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环氧化合物(A1)优选包含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和/或含环氧基聚合物(A1-3),优选包含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和含环氧基聚合物(A1-3)。环氧化合物(A1)中的脂肪族二缩水甘油基化合物(A1-2)和含环氧基聚合物(A1-3)的合计含量在环氧化合物(A1)100重量份中优选为40~100重量份,更优选为50~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60~100重量份。
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除环氧化合物(A1)以外的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可以举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乙烯基醚化合物(A3)、环状内酯化合物(A4)、环状缩醛化合物(A5)、环状硫醚化合物(A6)、螺环原酸酯(スピロオルトエステル)化合物(A7)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含环氧基聚合物(A1-3)的例子中的X和/或Y具有“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不包括在此处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中。
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为具有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其具体例包括:3,7-双(3-氧杂环丁基)-5-氧杂壬烷、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苯、1,2-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乙烷、1,3-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甲基]丙烷、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基)醚、1,4-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丁烷、1,6-双(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己烷、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氯甲基)氧杂环丁烷等。
乙烯基醚化合物(A3)可以举出脂肪族或脂环式的乙烯基醚化合物,其具体例包括:正戊基乙烯基醚、异戊基乙烯基醚、正己基乙烯基醚、正辛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正十二烷基乙烯基醚、硬脂基乙烯基醚、油烯基乙烯基醚等碳数为5~20烷基或烯基醇的乙烯基醚类;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3-羟基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等含羟基乙烯基醚类;环己基乙烯基醚、2-甲基环己基乙烯基醚、环己基甲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等具有脂肪族环或芳香族环的一元醇的乙烯基醚类;甘油单乙烯基醚、1,4-丁二醇二乙烯基醚、1,6-己二醇二乙烯基醚、新戊二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二乙烯基醚、季戊四醇四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二乙烯基醚、三羟甲基丙烷三乙烯基醚、1,4-二羟基环己烷单乙烯基醚、1,4-二羟基环己烷二乙烯基醚、1,4-二羟基甲基环己烷单乙烯基醚、1,4-二羟基甲基环己烷二乙烯基醚等多元醇的单或多乙烯基醚类;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单乙烯基醚等聚亚烷基二醇单或二乙烯基醚类;缩水甘油基乙烯基醚、乙二醇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他乙烯基醚类。
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优选包含环氧化合物(A1)以外的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其中,从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包含环氧化合物(A1)和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中的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优选包含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的含量在环氧化合物(A1)和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即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中,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上(例如40重量份以上)。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含量在环氧化合物(A1)和其他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即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中,通常为90重量份以下,从加快刚UV照射后的固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7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将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包括40~70重量%(优选为45~65重量%)的环氧化合物(A1)和30~60重量%(优选为35~55重量%)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
环氧化合物(A1)与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相比具有固化开始的相对更快的倾向,另一方面,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与环氧化合物(A1)相比,在固化的开始以后的固化的进行相对更快,因而为了快速开始固化,并且之后也进行快速的固化由此导致可形成充分储藏弹性模量的固化物层,期望环氧化合物(A1)和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的使用量为上述范围。
(5-2)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
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含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由此,可以利用由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导致的阳离子聚合使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在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的作用下,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引发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聚合反应。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在光下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即便混合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保存稳定性、作业性也优异。可用作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的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的作用下产生阳离子种、路易斯酸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芳香族重氮鎓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之类的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
芳香族重氮鎓盐例如可以举出:
苯重氮鎓六氟锑酸盐、
苯重氮鎓六氟磷酸盐、
苯重氮鎓六氟硼酸盐。
芳香族碘鎓盐例如可以举出:
二苯基碘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
二(4-壬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
芳香族锍盐例如可以举出:
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
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
三苯基锍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4,4’-双[二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双六氟锑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7-[二(对甲苯基)锍基]-2-异丙基噻吨酮六氟锑酸盐、
7-[二(对甲苯基)锍基]-2-异丙基噻吨酮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4-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六氟磷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六氟锑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对甲苯基)锍基二苯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铁-芳烃络合物例如可以举出: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锑酸盐、
枯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三(三氟甲磺酰基)甲烷化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上述之中,尤其芳香族锍盐在300nm附近的波长区域也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因而固化性优异,能够提供具有高刚性、良好粘接强度的粘接剂层,因此是优选的。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的含量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通常为0.1~10重量份,优选为0.5~8重量份,更优选为1~6重量份。通过含有0.1重量份以上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可使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充分固化。由此,可提高粘接剂层的刚性。另一方面,若其量过多,则固化物中的离子性物质增加由此固化物的吸湿性升高,有可能降低偏振板的耐久性能,因此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的量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通常设为10重量份以下。
(5-3)敏化剂(C)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含有敏化剂(C)。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在例如300nm附近或比其更短的波长区域显示极大吸收,对其附近的波长的光发生感应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引发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的阳离子聚合,但是为了对比其更长的波长的光也发生感应,敏化剂(C)优选在比380nm更长的波长区域显示极大吸收。该光敏剂(C)优选使用蒽系化合物。
蒽系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
9,10-二甲氧基蒽、
9,10-二乙氧基蒽、
9,10-二丙氧基蒽、
9,10-二异丙氧基蒽、
9,10-二丁氧基蒽、
9,10-二戊氧基蒽、
9,10-二己氧基蒽、
9,10-双(2-甲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2-乙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2-丁氧基乙氧基)蒽、
9,10-双(3-丁氧基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异丙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丁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戊氧基蒽、
2-甲基或2-乙基-9,10-二己氧基蒽。
通过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中含有敏化剂(C),与不含该敏化剂(C)的情况相比,可提高粘接剂的固化性。通过使敏化剂(C)的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可显现这样的效果。另一方面,若敏化剂(C)的含量过多,则有可能产生在低温保管时发生析出等问题,因而其量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优选设为2重量份以下。另外,从维持偏振板的中性灰的观点出发,减少光敏剂的含量是有利的,例如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优选使敏化剂(C)的量为0.1~0.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0.3重量份的范围。
根据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构成,有时不含有敏化剂(C)是有利的。例如,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在将其整体量设为100重量%时包含40~70重量%(优选为45~65重量%)的环氧化合物(A1)和30~60重量%(优选为35~55重量%)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的情况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即便实质上不含有敏化剂(C),也可以显示良好的固化性。实质上不含有是指:敏化剂(C)的含量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为0~0.01重量份。通过实质上不含有敏化剂(C),能够抑制偏振板的着色,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偏振板的中性灰。
(5-4)敏化助剂(D)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含有敏化助剂(D)。敏化助剂(D)优选为萘系光敏化助剂。
萘系光敏化助剂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
4-甲氧基-1-萘酚、
4-乙氧基-1-萘酚、
4-丙氧基-1-萘酚、
4-丁氧基-1-萘酚、
4-己氧基-1-萘酚、
1,4-二甲氧基萘、
1-乙氧基-4-甲氧基萘、
1,4-二乙氧基萘、
1,4-二丙氧基萘、
1,4-二丁氧基萘。
通过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中含有萘系光敏化助剂等敏化助剂(D),相比于不含有敏化助剂(D)的情况,可提高粘接剂的固化性。通过使敏化助剂(D)的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的含量为0.1重量份以上,可显现这样的效果。另一方面,若敏化助剂(D)的含量过多,则有可能产生在低温保管时发生析出等问题,因而其量相对于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
(5-5)其他成分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可以列举: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多元醇类、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增塑剂、消泡剂、流平剂、色素、有机溶剂等。
(5-6)粘接剂层的厚度、储藏弹性模量和刚性
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的固化后的厚度例如为0.01~20μm。从增大这些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这些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这些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第1粘接剂层15的厚度与第2粘接剂层25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过度减小粘接剂层的厚度,则容易发生在粘接剂层中的气泡混入、密合性和耐久性的下降。
从增大粘接剂层的刚性R1a、R2a的观点出发,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优选为100MPa以上,更优选为2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Pa以上,特别优选为500MPa以上。该拉伸弹性模量通常为3000MPa以下。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增大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乃至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观点出发,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的刚性R1a、R2a优选为1×10-8MPa·mm3以上,更优选为5×10-7MPa·mm3以上。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等观点出发,刚性Rp优选为5×10-3MPa·mm3以下,更优选为3×10-4MPa·mm3以下。第1粘接剂层15和第2粘接剂层25的刚性R1a、R2a相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6)偏振板的制造
通过使用上述的粘接剂(优选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在偏振膜10的一个面上粘接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由此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偏振板。如果使用上述的粘接剂在偏振膜10的一个面粘接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在另一面粘接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则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偏振板。
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偏振板而言,将粘接剂的涂布层形成于偏振膜10和/或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的粘接面,经由该涂布层将偏振膜10与第1热塑性树脂膜21贴合后,如果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则可以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未固化的粘接剂的涂布层固化,由此进行制造。对于图2所示的偏振板也是同样的。粘接剂的涂布层的形成可以使用例如:刮刀、线棒、模涂布机、逗号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各种涂敷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一边将偏振膜10和第1热塑性树脂膜21以两者的粘接面为内侧的方式连续地进行供给,一边使粘接剂在它们之间流延。在制造包含第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1、22的偏振板时,在偏振膜10上的第1热塑性树脂膜21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贴合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依次进行。
在偏振膜10与第1和/或第2热塑性树脂膜21、22的粘接之前,可以对热塑性树脂膜的粘接面和/或偏振膜10的粘接面实施皂化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处理、投锚涂布处理、火焰处理等易粘接处理。
用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只要可产生紫外线、电子射线、X射线等即可。特别优选使用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例如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强度没有特别限制,对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优选为0.1~3000mW/cm2。若小于0.1mW/cm2,则反应时间过长,若大于3000mW/cm2,则有可能由于从灯辐射的热和粘接剂的聚合时的发热,从而产生粘接剂的黄变、偏振膜10的劣化。
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进行设定使得以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之积的形式表示的累积光量为10~5000mJ/cm2
若小于10mJ/cm2,则来自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的活性种的产生不充分,所得粘接剂层的固化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若上述累积光量大于5000mJ/cm2,则照射时间变得非常长,对生产率提高不利。
对于按照以上方式所得的偏振板而言,在图1所示的由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和偏振膜10形成的偏振板的情况下,从抑制偏振膜10的裂纹的观点和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要求吻合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10~200μ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25~130μm的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25μm~110μm的厚度。此处所指的厚度与偏振板是否具备除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和偏振膜10以外的其他层无关,是指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和偏振膜10的合计厚度。图2所示的由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形成的偏振板的情况下,从抑制偏振膜10的裂纹的观点和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要求吻合的观点出发,偏振板优选具有15~400μ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40~200μm的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40~180μm的厚度,特别优选具有40~150μm的厚度。此处所指的厚度与偏振板是否具备除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以外的其他层无关,是指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的合计厚度。
偏振板通常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于面板。偏振板为由第1热塑性树脂膜21、第1粘接剂层15、偏振膜10、第2粘接剂层25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22形成的偏振板的情况下,可以是第1热塑性树脂膜21与面板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也可以是第2热塑性树脂膜22与面板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例如,在第2热塑性树脂膜22与面板经由粘合剂层而层叠的情况下,上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值优选大于上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值。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以下,表示使用量或含量的份和%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重量基准。
热塑性树脂膜、偏振膜和粘接剂层的厚度、热塑性树脂膜和偏振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以及粘接剂层的储藏弹性模量依据下述的方法进行测定。
(1)热塑性树脂膜和偏振膜的厚度
从膜裁出MD长度为50mm×TD长度为总宽的带状的试验片。接着,使用株式会社尼康制的数字千分尺“MH-15M”在膜宽度方向上以100mm间隔测定膜的厚度。将所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设为厚度[mm]。
(2)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
从热塑性树脂膜裁出MD长度100mm、TD长度20mm的长方形的试验片。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Autograph AG-1S试验机”]的上下卡具以卡具的间隔为5cm的方式夹持上述试验片的MD长度方向两端部,在80℃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5mm/分钟沿MD长度方向拉伸试验片,根据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初始的直线的斜率算出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
(3)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
从偏振膜裁出MD长度(透射轴方向的长度)100mm×TD长度(吸收轴方向的长度)20mm的长方形的试验片。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AutographAG-1S试验机”]的上下卡具以卡具的间隔为5cm的方式夹持上述试验片的MD长度方向(透射轴方向)两端部,在80℃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5mm/分钟沿MD长度方向(透射轴方向)拉伸试验片,根据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初始的直线的斜率算出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MPa]。
(4)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
在厚度50μm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单面上,使用涂敷机[第一理化株式会社制的棒涂机],利用棒涂器#18涂敷粘接剂组合物使得干燥后厚度为25μm。接着,利用FusionUV Systems公司制的“D Bulb”,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RH的大气中照射紫外线使得UV波长区域UVA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测定器:利用Fusion UV公司制UV Power PuckII得到的测定值)后,在温度25℃、相对湿度60%RH的大气中于黑暗状态下静置48小时,从而使粘接剂固化。将其裁切成5mm×30mm的尺寸,剥离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而得到了粘接剂的固化膜。使用IT Instrument Control公司制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VA-220”,以卡具的间隔2cm将该固化膜以其长边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夹持,将拉伸和收缩的频率设为1Hz、升温速度设为3℃/分钟,求出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
(制造例1: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制备)
将表1所示的阳离子固化性成分(A)和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混合后,进行脱泡,制备了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的粘接剂1和2。表1中的各成分的配合量的单位为“份”。
[表1]
表1所示的各成分的细节如下所述。
[1]环氧化合物A1-1: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的特殊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157S20”、
[2]环氧化合物A1-2: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上述式(III)中Z=-CH2C(CH3)2CH2-的化合物]、
[3]环氧化合物A1-3:使由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25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75份构成的单体组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重均分子量15000的含环氧基聚合物(GMA-MMA共聚物)、
[4]氧杂环丁烷化合物A2-1: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OXT-221”(化学名:3-乙基-3-[(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
[5]阳离子聚合引发剂(B):Sanapro株式会社制的“CPI-110P”(化学名:三芳基锍六氟磷酸盐、有效成分:100%)。
(制造例2:偏振膜1的制作)
连续地传送kuraray制的聚乙烯醇膜(株式会社kuraray制的“PE6000”),以滞留时间为31秒的条件浸渍于20℃的由纯水构成的溶胀浴中(溶胀工序)。之后,使从溶胀浴拉出的膜以滞留时间122秒浸渍于碘化钾/水为2/100(重量比)的包含碘的30℃的染色浴中(染色工序)。
接着,使从染色浴拉出的膜以滞留时间70秒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为12/4.1/100(重量比)的56℃的交联浴中,接着,以滞留时间13秒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为9/2.9/100(重量比)的40℃的交联浴(交联工序)。染色工序和交联工序中,利用在浴中的辊间拉伸进行纵向单轴拉伸。以原材膜为基准的总拉伸倍率为5.5倍。
接着,使从交联浴拉出的膜以滞留时间3秒浸渍于5℃的由纯水构成的清洗浴后(清洗工序),以滞留时间190秒导入80℃的干燥炉进行干燥(干燥工序),得到了偏振膜1。偏振膜1的厚度为25μm。
(制造例3:偏振膜2的制作)
除了使用kuraray制的聚乙烯醇膜(株式会社kuraray制的“PE3000”)作为原材膜以外,与制造例2同样地制作了偏振膜2。偏振膜2的厚度为12μm。
<实施例1:偏振板1的制作>
准备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的“technolloy S001”、含紫外线吸收剂)和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的相位差膜“ZEONOR”。在上述各膜的单面,使用粘接剂涂敷装置涂敷粘接剂1而形成粘接剂层,经由该粘接剂层在偏振膜1的一个面上贴合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在另一面上贴合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接着,从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使得UV波长区域UVA的累积光量达到约350mJ/cm2(测定器:利用FusionUV公司制UV Power PuckII得到的测定值)从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了偏振板1。偏振板1的层构成为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实施例2:偏振板2的制作>
使用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不含紫外线吸收剂)代替上述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偏振板2。从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偏振板2的层构成为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实施例3:偏振板3的制作>
使用上述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代替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膜,使用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代替上述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膜,以及第2热塑性树脂膜与偏振膜1的贴合使用粘接剂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偏振板3。从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偏振板3的层构成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由粘接剂2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比较例1:偏振板4的制作>
使用粘接剂2作为形成第1粘接剂层和第2粘接剂层的粘接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了偏振板4。从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偏振板4的层构成为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2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由粘接剂2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比较例2:偏振板5的制作>
使用第3(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的“technolloy S001”、含紫外线吸收剂)代替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第1热塑性树脂膜,以及使用第4(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不含紫外线吸收剂)代替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第2热塑性树脂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了偏振板5。从第4(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偏振板5的层构成为第3(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第4(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比较例3:偏振板6的制作>
使用偏振膜2代替偏振膜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作了偏振板6。从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偏振板6的层构成为第1(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2/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2粘接剂层/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2热塑性树脂膜)。
(5)粘接剂层(固化后)的厚度
对于所制作的偏振板,使用超薄切片机(microtome)[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的“Ultramicrotome EM UC6rt”]制作了截面观察用样品。对于所得到的截面观察用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Japan Electronic Datum公司制的JSM-5510型]进行观察,求出了粘接剂层的厚度。
构成偏振板的热塑性树脂膜、偏振膜和粘接剂层的厚度、热塑性树脂膜和偏振膜(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以及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汇总于表2。
[表2]
另外,偏振板的构成、以及构成偏振板的各膜和粘接剂层的基于上述式(Ia)、(Ib)、(Ic)、(IIa)、(IIb)的刚性汇总于表3。
[表3]
(耐热冲击性的评价)
将上文中制作的偏振板裁切成170mm(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110mm(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在所得到的偏振板样品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偏振板样品贴合于玻璃板。对贴合于玻璃板的偏振板样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heat shock试验)。冷热冲击试验如下进行:将贴合于玻璃板的偏振板样品在-30℃保持1小时,接着升温至70℃并保持1小时,将上述操作设为1个周期,重复进行合计100个周期的上述操作,由此进行冷热冲击试验。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而言,各准备5个偏振板样品,使用这些偏振板样品进行了5次冷热冲击试验。耐热冲击性的评价如下进行:对在试验后的偏振膜上观察到裂纹(破裂)的样品数相对于总样品数(5)的比例进行计数,由此进行耐热冲击性的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上述式(I)和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的值一起示于表4。
[表4]
<实施例4:偏振板7的制作>
使用粘接剂涂敷装置在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不含紫外线吸收剂)上涂敷粘接剂1而形成粘接剂层,经由该粘接剂层贴合了偏振膜1。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不含紫外线吸收剂)侧照射紫外线使得UV波长区域UVA的累积光量达到约350mJ/cm2(测定器:由FusionUV公司制UV Power PuckII得到的测定值)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了偏振板7。偏振板7的层构成为第2(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
<实施例5:偏振板8的制作>
使用粘接剂涂敷装置在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的相位差膜“ZEONOR”)上涂敷粘接剂1而形成粘接剂层,经由该粘接剂层贴合了偏振膜1。从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侧照射紫外线使得UV波长区域UVA的累积光量达到约350mJ/cm2(测定器:由FusionUV公司制UV Power PuckII得到的测定值)而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了偏振板7。偏振板7的层构成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粘接剂1构成的第1粘接剂层/偏振膜1。
偏振板的构成以及构成偏振板的各膜和粘接剂层的基于上述式(Ia)、(Ib)、(Ic)、(IIa)、(IIb)的刚性汇总于表5。
[表5]
进行与上述的耐热冲击性的评价同样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
[表6]
符号说明
10偏振膜、15第1粘接剂层、21第1热塑性树脂膜、22第2热塑性树脂膜、25第2粘接剂层。

Claims (12)

1.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包含第1热塑性树脂膜、第1粘接剂层和偏振膜,
将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设为R1t、将所述第1粘接剂层的刚性设为R1a、将所述偏振膜的刚性设为Rp时,下述式(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1t×R1a×Rp (I)
此处,刚性R1t由下述式(Ia)表示,刚性R1a由下述式(Ib)表示,刚性Rp由下述式(Ic)表示,
刚性R1t=(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第1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3 (Ia),
刚性R1a=(第1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第1粘接剂层的厚度)3 (Ib),
刚性Rp=(偏振膜的透射轴方向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偏振膜的厚度)3 (Ic),
所述刚性的单位为MPa·mm3,所述储藏弹性模量和所述拉伸弹性模量的单位为MPa,所述厚度的单位为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粘接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依次包含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所述第1粘接剂层、所述偏振膜、第2粘接剂层和第2热塑性树脂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将所述第2粘接剂层的刚性设为R2a、将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刚性设为R2t时,下述式(II)所示的刚性之积为5.0×10-8(MPa·mm3)3以上,
刚性之积=Rp×R2a×R2t (II)
此处,刚性R2a由下述式(IIa)表示,刚性R2t由下述式(IIb)表示,
刚性R2a=(第2粘接剂层的80℃时的储藏弹性模量)×(第2粘接剂层的厚度)3 (IIa),
刚性R2t=(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80℃时的拉伸弹性模量)×(第2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3 (IIb),
所述刚性的单位为MPa·mm3,所述储藏弹性模量和所述拉伸弹性模量的单位为MPa,所述厚度的单位为mm。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2粘接剂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包含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由选自由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纤维素酯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由聚烯烃系树脂或纤维素酯系树脂构成。
11.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均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构成。
12.如权利要求5~11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第1热塑性树脂膜和所述第2热塑性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为相位差膜。
CN201710618557.5A 2016-07-28 2017-07-26 偏振板 Active CN107664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799 2016-07-28
JP2016-148799 2016-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786A true CN107664786A (zh) 2018-02-06
CN107664786B CN107664786B (zh) 2021-03-16

Family

ID=6112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8557.5A Active CN107664786B (zh) 2016-07-28 2017-07-26 偏振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03209B2 (zh)
KR (2) KR20180013750A (zh)
CN (1) CN107664786B (zh)
TW (1) TWI7649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57406A (ko) * 2021-08-31 2024-05-02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복수층 구조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45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10890A (zh) * 2008-01-08 2010-1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CN10223439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聚乙烯系树脂制膜
CN103858158A (zh) * 2011-10-14 2014-06-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粘接剂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170202A (ja) * 2012-10-12 2014-09-18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717571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39003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9952A (ja) * 2001-11-01 2003-05-14 Sekisui Chem Co Ltd 偏光板
JP2004029367A (ja) 2002-06-26 2004-01-29 Nitto Denko Corp 切断加工性に優れた光学部材と切断方法
JP2005272756A (ja) * 2004-03-26 2005-10-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64332B2 (ja) 2011-01-07 2015-08-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KR101442667B1 (ko) * 2011-02-10 2014-09-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표시장치
JP5964628B2 (ja) * 2012-03-26 2016-08-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49280B2 (ja) * 2012-07-27 2016-07-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027850B2 (ja) * 2012-10-26 2016-1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096582B2 (ja) * 2013-04-19 2017-03-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240905A (ja) * 2013-06-12 2014-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249820B2 (ja) * 2014-02-27 2017-12-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KR20150113646A (ko) * 2014-03-31 2015-10-0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편광판을 구비한 화상표시장치
JP6601056B2 (ja) * 2014-09-12 2019-11-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CN107076907B (zh) * 2014-09-29 2020-04-14 株式会社Adeka 光固化性胶粘剂以及使用该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偏振板、层叠光学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597531B (zh) * 2014-09-30 2017-09-01 Nitto Denko Corp A polarizing film, a polarizing film with an adhesive layer,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045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10890A (zh) * 2008-01-08 2010-1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CN10223439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聚乙烯系树脂制膜
CN103858158A (zh) * 2011-10-14 2014-06-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粘接剂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170202A (ja) * 2012-10-12 2014-09-18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717571A (zh) * 2014-12-22 2016-06-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39003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62795A (ko) 2023-05-09
CN107664786B (zh) 2021-03-16
KR20180013750A (ko) 2018-02-07
TW201812351A (zh) 2018-04-01
TWI764913B (zh) 2022-05-21
JP7403209B2 (ja) 2023-12-22
JP2018025772A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4490B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2533135B (zh) 光固化性粘合剂组合物、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光学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95786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19232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其中的偏振板
CN107076907A (zh) 光固化性胶粘剂以及使用该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偏振板、层叠光学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74943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4428701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842860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8351459A (zh) 偏振板和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23256B (zh) 层叠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5745560A (zh) 偏光板、制造该偏光板的方法、和包含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3597049A (zh) 塑料制膜或片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CN104272149A (zh)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CN103874942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KR102394679B1 (ko) 편광판
TW201930931A (zh) 偏光板、偏光板載膜層壓板、偏光板載膜層壓板的製造方法、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以及用於偏光片的保護層的活化能束硬化組成物
CN106257313B (zh) 带保护膜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4285168B (zh) 偏振板
CN107407761A (zh) 附带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7664786A (zh) 偏振板
CN107664785A (zh) 偏振板
CN103858030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8603963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7090259A (zh) 光固化性胶粘剂、以及使用其的偏振板及层叠光学构件
CN109416430A (zh) 偏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