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060B -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060B
CN107664060B CN201710629186.0A CN201710629186A CN107664060B CN 107664060 B CN107664060 B CN 107664060B CN 201710629186 A CN201710629186 A CN 201710629186A CN 107664060 B CN107664060 B CN 107664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engine
water
cooling system
tub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9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060A (zh
Inventor
泷泽啄雄
曾我太一
浅野宽人
松本康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R&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6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18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liquid-to-air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8Cooling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2Engine out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01P2060/045Lubricant cooler for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42Mounting or support of tensio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63Finally actuated member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16H2007/0865Pulle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3Circular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2)包括:第一通道(11),其将散热器(8)与发动机的水套的套入口(7)连通;第二通道(13),其将所述水套的套出口(12)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第三通道(16),其将所述第二通道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部分连通。为了允许准确地检测发动机水套中循环的冷却水温度,水温传感器(72)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位于所述套出口和分支有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部分中间的部分中。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技术领域中,已知将水温传感器放置在发动机主体中形成的水套的出口的下游。例如,参见US2006/0042566A1。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内部限定通向散热器的通道和旁通散热器的通道二者的通道形成构件附接于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水出口,并且水温传感器设置在通道形成构件的其中这两个通道从其彼此分支的部分中。
然而,当在通向散热器的通道和绕过散热器的通道从其彼此分支的分支部分中设置水温传感器时,因为分支部分处的水流状态会根据冷却水是正流入散热器中还是水流正旁通散热器而变化,所以不能视情形来确保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当冷却水没有从水套流入散热器中时,保持在散热器中并且具有相对低温的冷却水会向回流向分支部分,使得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会低于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的实际温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此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允许无论冷却系统的操作条件如何都准确检测冷却水温。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来实现此目的,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套(6),其形成在内燃机的主体(5)上;第一通道(11),其将散热器(8)与所述水套的套入口(7)连通;第二通道(13),其将所述水套的套出口(12)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水泵(1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用于将冷却水供给到所述套入口;第三通道(16),其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部分(66)分支,以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部分连通;流量控制阀(17),其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中,用于控制冷却水通过所述散热器的流动;以及水温传感器(72),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位于所述套出口和分支出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一部分之间的部分中。
因为在位于第二通道的分支部分和套出口中间的第二通道的部分中设置了水温传感器,所以即使当流过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会变化时,水温传感器所处部分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模式或流量的改变可被最小化。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腔体(57),其形成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侧面上,所述腔体与所述套出口和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中形成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以及通道形成构件(60),其包括管部分(61)和封盖部分(62),所述封盖部分(62)形成在所述管部分的端部处并且附接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侧面,以便闭合所述腔体并且联合地限定腔室,所述管部分在内部限定所述第二通道的与所述腔室直接连通的部分。
由此,可按高度紧凑和经济的方式来形成毗连分支部分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腔室从与所述套出口连通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二端是细长的,并且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与所述腔室的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的部分连通,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邻定位。
由此,可按高度紧凑和经济的方式来形成毗连分支部分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部分,并且有助于将水温传感器定位。特别地,水温传感器可设置在内燃机的主体的十分易触及的部分中。
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部分可形成有凹陷(64),所述凹陷(64)与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连通。
冷却水能够从腔室经由凹陷流入限定在管部分中的第二通道中,使得流入第二通道中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可被最小化。另外,因存在凹陷,流入第二通道中的冷却水中的干扰可被最小化,使得水温传感器能够以高度准确方式检测从水套流出的冷却水。
由所述管部分限定并且面对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的开口端部在横向上是细长的。
由此使得冷却水能够从腔体平稳流向第二通道,并且该部分中的压力损失可被最小化。腔体的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部相对的部分应该被正确地配置,以确保这些优点。
所述水温传感器可由所述封盖部分支撑并且延伸穿过所述封盖部分的所述凹陷。
由此,可简化用于水温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所述管部分可从所述封盖部分总体向上延伸。
根据该布置,允许可被供给到第二通道的汽化冷却水沿着由管部分所限定的第二通道的部分向上行进。因此,防止汽化冷却水保留在包围水温传感器的部分中,使得水温传感器能够一直测量液体冷却水,而非汽化冷却水。
所述管部分可包括从所述封盖部分大体线性延伸的底端部分和从所述底端部分沿着弯曲路径向着所述散热器延伸的自由端部分,所述管部分的所述底端部分的线性部分比所述腔体中的冷却水路径长,在所述腔体中的所述冷却水路径中,冷却水从所述套出口行进到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开口端部。
由此,允许冷却水在第二通道的上游部分中线性流动,使得第二通道中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可被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带张紧器(76),所述带张紧器(76)包括:支撑构件(77),其由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枢转支撑;带轮(78),其由所述支撑构件的自由端能旋转地支撑并且接合所述内燃机的辅助带;偏置构件(79),其将所述带轮向着所述辅助带推动;以及张紧器侧标记(80),其附加至所述支撑构件的部分,其中,封盖部分侧标记(81)附加至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张紧器侧标记相对的部分,使得可通过比较这两个标记的位置来确定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角位置。
由此,工人可在不需要任何额外组件部分的情况下,容易地确定支撑构件的角位置。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气缸体(21),其形成有所述套入口和所述套出口;以及气缸盖(22),其附接于所述气缸体,并且所述水套包括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气缸盖水套(25)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排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入口连通,所述气缸盖水套(25)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中并且与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连通,所述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进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出口和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
因为套出口直接由气缸体形成,所以可简化围绕套出口的通道的布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体进气侧水套包括沿着毗连所述套出口的气缸孔的周向延伸的弓形通道,并且所述管部分的底端部分的线性部分在毗连所述套出口的所述气缸孔的径向和切向之间的中间方向上延伸。
由此,从套出口排放的冷却水可按最小阻力和/或最小干扰流动。
所述水温传感器可被配置成向所述内燃机的控制单元(100)供应指示冷却水温度的信号。
由此,可按高度准确方式来执行发动机控制,使得发动机性能可被最大化和/或燃料经济性可被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了实施本发明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通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主体的正视图,其例示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通道结构;
图3是发动机主体的立体图,其例示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通道结构;
图4是发动机主体的剖视图;
图5是通道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通道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通道形成构件和毗连的带张紧器的立体图;
图8是通道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9A示出了当流量控制阀打开时通向散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分支部分中的冷却水流动;以及
图9B示出了当流量控制阀闭合时通向散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分支部分中的冷却水流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燃机1设置有冷却系统2,冷却系统2通过与诸如冷却水的冷却介质交换热来冷却内燃机1。冷却系统2包括冷却水通道系统3,冷却水通过冷却水通道系统3进行循环。冷却水通道系统3包括:水套6,其形成在发动机主体5中;第一通道11,其将位于发动机主体5前方的散热器8与水套6的套入口7连通;第二通道13,其将水套6的套出口12与散热器8连通;以及水泵15,其设置在第一通道11中,用于将冷却水从散热器8传送到套入口7。
由使用蜡和弹簧构件作为启动装置的恒温阀17组成的流量控制阀设置在第一通道11的位于散热器8和水泵15之间的部分中,使得当冷却水温度低时阻碍从散热器8流出冷却水而当冷却水温度高时允许从散热器8流出冷却水。另选地,恒温阀17可由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进行调节的流量控制阀组成。第三通道16将第二通道13的一部分(分支部分66)与恒温阀17的一部分连通,使得当冷却水温度低时从第二通道13抽出的冷却水导向水泵15的入口端而当冷却水温高时阻碍从第二通道13抽出的冷却水到达水泵15。
因此,当冷却水温度高时,从水套6排放的冷却水被传送到散热器8,然后再次被传送回到水套6。当冷却水温度低时,从水套6排放的冷却水被传送到第三通道16,被传送回到水套6,而不经过散热器8。
如图2至图4所示,发动机主体5包括气缸体21,气缸体21在其中限定四个气缸孔19,并且气缸盖22附接于气缸体21的上端。在例示实施方式中,发动机主体5横向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其排气侧面向前并且其进气侧面向后。水套6包括: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其形成在气缸体21的排气侧;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其形成在气缸体21的进气侧;以及气缸盖水套25,其形成在气缸盖22中并且与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连通。套入口7与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直接连通,并且套出口12与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直接连通。因此,从套入口7引入的冷却水依次传递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气缸盖水套25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之后从套出口12排放。
如图1所示,冷却水通道系统3还包括:加热器31,其用于加热舱;加热器供应通道32,其连接在加热器31和气缸盖水套25之间并且设置有热流量控制阀41;加热器排放通道33,其连接在加热器31和第一通道11的位于恒温阀17和水泵15之间的部分之间;第一旁通通道35和第二旁通通道36,其以相互并联的关系连接在加热器供应通道32和加热器排放通道33之间;第三旁通通道37,其连接在第一通道11的位于水泵15和套入口7之间的部分和加热器排放通道33之间;以及空气扫气通道38,其连接在气缸盖水套25和第二通道13之间。
在第一旁通通道35中设置ATF冷却器42,使得流过第一旁通通道35的冷却水与流过ATF冷却器42的ATF交换热。在第二旁通通道36中,高压EGR阀43、通风通道44和低压EGR阀45以从加热器供应通道32侧起的次序设置,并且流过第二旁通通道36的冷却水与流过对应部分或装置的EGR气体和吹漏气交换热。在第三旁通通道37中,油冷却器47和低压EGR冷却器48以从第一通道11侧起的次序设置,并且流过第三旁通通道37的冷却水与流过对应部分或装置的润滑油和EGR气体交换热。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通道11的一部分形成在气缸体21中。第一通道11和第三通道16之间的连接部分(特别地,毗连恒温阀17的部分)、第一通道11和加热器排放通道33之间的连接部分和水泵15至少部分由气缸体21形成。
如图4所示,在气缸体21中沿着气缸孔19的外周缘部分形成连续的弓形通道52。弓形通道52敞口于气缸体21和气缸盖22之间的紧固表面处,并且与气缸盖水套25连通。还与弓形通道52连通的套出口12形成在气缸体的右端(图4中的左端侧)。分隔弓形通道52的第一塞53插入弓形通道52的相对于气缸排方向远离套出口12的一端中。分隔弓形通道52的第二塞54插入弓形通道52的与套出口12相邻的部分中,并且在气缸体21的排气侧。因此,第一塞53和第二塞54将弓形通道52分成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车辆的亲侧)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车辆的后侧)。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沿着相对于气缸排方向的气缸体21的端部部分并且延伸到该端部部分,并且与从气缸体21的端部部分延伸的套出口12连通。
在气缸体21的右端的套出口12周围,环形肋56背离端面伸出。环形肋56的自由端限定齐平表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是细长的腔体57限定在环形肋56内部。套出口12敞口于腔体57的后端部分,并且腔体57的另一(前)端连接到第三通道16。第三通道16形成在气缸体21中以便从腔体57的前端向下延伸,并且联接到形成在气缸体21中的第一通道11的一部分。
通道形成构件60紧固于环形肋56的自由端。如图4至图6所示,通道形成构件60包括管部分61和盘状封盖部分62,盘状封盖部分62与管部分61的端部一体联接。封盖部分62被配置成闭合腔体57,并且借助密封构件沿着环形肋56的伸出自由端的周缘部分紧固于环形肋56的伸出自由端。腔体57、封盖部分62和管部分61形成第二通道13在套出口12侧的部分。
封盖部分62侧的管部分61的开口端部在相对于腔体57的纵向方向上设置腔体57的中间部分中或者设置在腔体57的后端和前端之间。具有凹形配置的凹陷64形成在封盖部分62的与腔体57的后端部分相对的部分中。凹陷64向着管部分61延伸,并且凹陷64的底部部分连接到管部分61的内周缘表面,连接在管部分61的开口端部。凹陷64与管部分61的内周缘表面协作,以形成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细长圆形开口端部。更具体地,凹陷64将管部分61的开口端部向后延伸。由腔体57的后部部分和封盖部分62的后部部分限定的空间与管部分61的内部协作地形成第二通道13的一部分。由腔体57的前部部分和封盖部分62的前部部分限定的空间形成分支部分66,第三通道16在分支部分66处从第二通道13分支。
管部分61具有底端部分61A和自由端部分61B,底端部分61A直接从封盖部分62延伸,自由端部分61B相对于管部分61的主要部分弯曲并且向前延伸到散热器8侧。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从封盖部分62线性延伸,背离气缸体21(向右)且背离套出口12(向前)。由于底端部分61A向前向右倾斜延伸时,所以封盖部分62处的管部分61的开口端部正对着套出口12,使得从套出口12排放并且导向管部分61中的水流的弯曲角度可被最小化。换句话讲,可以使从套出口12经由凹陷64流向管部分61的冷却水的流动管线是高度线性的。
沿着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的中线,冷却水通过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的线性部分行进的距离比冷却水行进通过腔体57的距离长得多。腔体57在沿着底端部分61A的中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被给定为从套出口12的开口端部到封盖部分62处的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的开口端部的距离。结果,从套出口12延伸到管部分的弯曲自由端部分61B的线性通道延伸以使得流入管部分61中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最小化。
另外,相对于沿着毗连套出口12的气缸孔19的周向延伸的弓形通道52,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的线性部分在毗连套出口12的气缸孔19的径向和切向之间的中间方向上延伸。由此,从套出口12排放的冷却水可按最小阻力和/或最小干扰流动。
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从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向前(在腔体57的纵向方向上背离套出口12)向上延伸。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的末端端部经由软管或管道连接到散热器8。空气扫气通道38的端部连接到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优选地,空气扫气通道38在相对高的位置连接到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空气扫气通道38可由在气缸盖22和通道形成构件60之间连接的软管等形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封盖部分62的传感器安装孔71形成在封盖部分62的后部部分中。水温传感器72插入并且支撑在传感器安装孔71中。水温传感器72可以是本身已知的温度传感器,诸如热敏电阻器。来自水温传感器72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100(图1),控制单元100用于基于来自水温传感器72的信号来控制空燃比、点火正时、散热器风扇速度等。
如图4所示,水温传感器72延伸穿过凹陷64,并且水温传感器72的顶端处的检测部分72A设置在腔体57的后端部分中。更具体地,水温传感器72的检测部分72A设置在腔体57中的直接面对套出口12的位置处。水温传感器72布置在第二通道13的比分支部分66更靠近套出口12侧的部分中。另外,水温传感器72设置在腔体57中的比分支部分66和管部分61的开口端部更靠近套出口12的位置处。
如图7所示,用于对附件带75施加预定张力的带张紧器76设置在气缸体21的右端面21B上。附件带75围绕设置在曲轴(图中未示出)上的曲柄带轮和设置在水泵15的传动轴上的带轮(图中未示出)穿行。附件带75可另外围绕诸如交流发电机的附件装置的附件带轮穿行。带张紧器76包括:支撑构件77,其底端能旋转地支撑在气缸体21的右端面21B上;空转带轮78,其被支撑构件77的自由端能旋转地支撑并且接合附件带75;以及偏置装置79,其设置在气缸体21和支撑构件77之间,以在预定旋转方向上推动支撑构件77。
支撑构件77设置有被气缸体21枢转支撑的轴部分77A、从轴部分77A径向延伸的支撑臂77B。空转带轮78由支撑臂77B的自由端能旋转地支撑。支撑构件77设置在通道形成构件60下方。
张紧器侧标记80附加在面向上的支撑臂77B的底端部分。张紧器侧标记80由例示实施方式中的肋组成,但还可由诸如凹口、凹槽和喷漆标记的任何可见标记组成。
封盖侧标记81设置在位于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下方的封盖部分62的外表面的下边缘部分中,以便对应于张紧器侧标记80。张紧器侧标记80由例示实施方式中的设置有凹口81A的凸出81B组成,但可由诸如凹口、凹槽和喷漆标记的任何可见标记组成。可用封盖侧标记81和张紧器侧标记80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支撑臂77B的角位置。
工人可通过用肉眼确认相对于封盖侧标记81的张紧器侧标记80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带张紧器76的支撑臂77B的角位置。当附件带75拉伸时,支撑臂77B的角位置初始位置发生改变。
由于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从封盖部分62背离气缸体21(向右)延伸,因此在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和气缸体21的端面21B之间形成空间,使得从上方可见到设置在封盖部分62的下边缘部分上的封盖侧标记81。如图8所示,凹陷84形成在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的外周缘表面的前部下部分中。凹陷84是出于允许工人从内燃机1前方和上方向下看内燃机1以方便观察张紧器侧标记80和封盖侧标记81的目的而设置的。凹陷84的大小形成为使得将站在发动机室前方的工人的双眼相连的虚线没有被管部分61的底端部分61A挡住。
以下,将描述如上所述配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冷却系统2的操作模式。当冷却水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恒温阀17截断第一通道11和散热器8之间的连通。在这种状态下,冷却水在水泵15的作用下循环通过第一通道11、水套6、第二通道13和第三通道16,并返回第一通道11。另一方面,当冷却水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恒温阀17致使第一通道11和散热器8彼此连通。在这种状态下,冷却水在水泵15的作用下流动通过第一通道11、水套6、第二通道13和散热器8,并返回第一通道11。
在与套出口12连接的第二通道13中,由于水温传感器72被设置得比分支部分66或第二通道13和第三通道16之间的接头更靠近套出口12,因此即使当流入散热器8中的冷却水的流量改变时,流过水温传感器72所处部分的冷却水的流动状况改变也被最小化。
如图9A所示,在允许冷却水流入散热器8中的状态下,从套出口12流出的冷却水经过腔体57的后部部分并且被传送到管部分61。此时,由于冷却水的一部分在流向管部分61之前经过凹陷64,因此冷却水沿着大体笔直路径从套出口12流向管部分61,使得第二通道13中的压力损失被最小化。
为封盖部分62中形成的凹陷64与腔体57的后端联合地形成空间,使得该空间相对于在套出口12和管部分61之间延伸的冷却水线性路径横向偏移并且水温传感器72设置在该凹陷64,所以水温传感器72没有干扰冷却水的流动,并且压力损失被最小化。另外,由于管部分61从封盖部分62侧向上延伸到管部分61的自由端部分61B侧,因此即使当通过冷却水蒸发而产生的蒸汽进入腔体57的限定第二通道13的部分时,蒸汽也沿着向上延伸的路径导向散热器8。因此,蒸汽没有停留在水温传感器72所处的部分中,使得防止水温传感器72测量与冷却水的液体部分相对的蒸汽的温度。
如图9B所示,当防止冷却水流入散热器8中时,冷却水从套出口12经由腔体57的后部部分和分支部分66通向第三通道16。由于在面对套出口12的区域中形成凹陷64,因此通向腔体57的后端和封盖部分62的通道被扩张,使得允许冷却水从套出口12经由第二通道13的上游端部部分平稳地流向腔体57的前部部分,并且由腔体57和封盖部分62所限定的空间中的压力损失被最小化。
如图9A和图9B所示,无论是否有冷却水在散热器8中循环,水温传感器72都设置在一直有冷却水流动的位置处。因此,无论散热器8中的冷却水的流动状况如何,水温传感器72都能够准确地检测冷却水的温度。
此外,如图9B所示,即使在禁止了冷却水流向散热器8并且被散热器8冷却的冷却水向回流动的情况下,从散热器8向回流动的冷却水被冷却水的主要流动向着分支部分66和第三通道16推动,并且被防止流向水温传感器72所处的腔体57的后端。因此,防止水温传感器72检测到的温度受到从散热器8向回流动的冷却水的干扰。
由于通道形成构件60紧固于气缸体21并且第二通道13连同第二通道13和第三通道16之间的接头(分支部分66)由腔体57的一部分与通道形成构件60协同地形成,所以第二通道13可以按简单且紧凑二者的方式形成。另外,由于水温传感器72由通道形成构件60支撑,因此在安装水温传感器72时涉及的工作得以简化。
虽然已经依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环形肋56设置在气缸体21的端面21B上,并且通过使由环形肋56包围的气缸体21的部分凹进来形成腔体57。然而,可省去环形肋56,使得腔体57仅仅是通过将气缸体21的端面21B凹进来形成的。
另外,例示实施方式的水套6的配置仅仅是示例,并且可酌情进行改变。例如,套入口7可设置在气缸体进气侧水套26中,并且套出口12可设置在气缸体排气侧水套24中。另外,设置在冷却系统2中的ATF冷却器42、高压EGF阀43、通风通道44和低压EGR阀45、低压EGR冷却器48等并非本发明不可缺少的,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酌情被省去和取代。

Claims (12)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
水套,所述水套形成在内燃机的主体上;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散热器与所述水套的套入口连通;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水套的套出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用于将冷却水供给到所述套入口;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分支,以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部分连通;
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中,用于控制冷却水通过所述散热器的流动;
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位于所述套出口和分支出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一部分中间的部分中;
腔体,所述腔体形成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侧面上,所述腔体与所述套出口和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中形成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以及
通道形成构件,所述通道形成构件包括管部分和封盖部分,所述封盖部分形成在所述管部分的端部处并且附接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侧面,以便闭合所述腔体并且联合地限定腔室,所述管部分在内部限定所述第二通道的与所述腔室直接连通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腔室从与所述套出口连通的第一端到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二端是细长的,并且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与所述腔室的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的部分连通,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邻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与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由所述管部分限定并且面对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的开口端部在横向上是细长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水温传感器由所述封盖部分支撑并且延伸通过所述封盖部分的所述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管部分从所述封盖部分总体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管部分包括从所述封盖部分大体线性延伸的底端部分和从所述底端部分沿着弯曲路径向着所述散热器延伸的自由端部分,所述管部分的所述底端部分的线性部分比所述腔体中的冷却水路径长,在所述腔体中的所述冷却水路径中,冷却水从所述套出口行进到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带张紧器,所述带张紧器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枢转支撑;带轮,所述带轮由所述支撑构件的自由端能旋转地支撑并且接合所述内燃机的辅助带;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将所述带轮向着所述辅助带推动;以及张紧器侧标记,所述张紧器侧标记附加至所述支撑构件的一部分,其中,封盖部分侧标记附加至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张紧器侧标记相对的部分,使得能通过比较这两个标记的位置来确定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角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包括: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形成有所述套入口和所述套出口;以及气缸盖,所述气缸盖附接于所述气缸体,并且所述水套包括气缸体排气侧水套、气缸盖水套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排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入口连通,所述气缸盖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中并且与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连通,所述气缸体进气侧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进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出口和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形成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侧面上,所述腔体与所述套出口和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中形成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以及通道形成构件,所述通道形成构件包括管部分和封盖部分,所述封盖部分形成在所述管部分的端部处并且附接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侧面,以便闭合所述腔体并且联合地限定腔室,所述管部分在内部限定所述第二通道的与所述腔室直接连通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气缸体进气侧水套包括沿着毗连所述套出口的气缸孔的周向延伸的弓形通道,并且所述管部分的底端部分的线性部分在毗连所述套出口的所述气缸孔的径向和切向之间的中间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水温传感器被配置成向所述内燃机的控制单元供应指示冷却水温度的信号。
CN201710629186.0A 2016-07-29 2017-07-28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Active CN107664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0779 2016-07-29
JP2016150779A JP6371807B2 (ja) 2016-07-29 2016-07-29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060A CN107664060A (zh) 2018-02-06
CN107664060B true CN107664060B (zh) 2019-11-05

Family

ID=6101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9186.0A Active CN107664060B (zh) 2016-07-29 2017-07-28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1293B2 (zh)
JP (1) JP6371807B2 (zh)
CN (1) CN1076640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3093B2 (ja) * 2018-01-10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KR20190142954A (ko) * 2018-06-19 2019-12-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써모스탯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각 시스템
JP7219132B2 (ja) * 2019-03-19 2023-02-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通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4538B2 (ja) * 1994-08-31 2000-10-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2000274244A (ja) * 1999-03-19 2000-10-03 Nidec Tosok Corp エンジンの冷却水制御装置
JP4448747B2 (ja) * 2004-08-31 2010-04-14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DE102007011673A1 (de) * 2007-03-09 2008-09-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mittelregl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5227205B2 (ja) * 2009-01-28 2013-07-03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EP2541014A4 (en) * 2010-02-26 2018-03-2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184754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装置
JP5530998B2 (ja) * 2011-11-21 2014-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ウォータアウトレット構造
CN104185727B (zh) * 2012-03-16 2017-07-14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温度检测装置的保持结构和具有该保持结构的内燃机
JP6131920B2 (ja) * 2014-07-28 2017-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JP6225931B2 (ja) * 2015-02-20 2017-1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04646399U (zh) * 2015-02-27 2015-09-1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CN105697120B (zh) * 2016-03-22 2018-11-0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量匹配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1293B2 (en) 2018-12-25
JP2018017227A (ja) 2018-02-01
US20180030880A1 (en) 2018-02-01
CN107664060A (zh) 2018-02-06
JP6371807B2 (ja)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060B (zh)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CN104736810B (zh) 内燃发动机
CN107035505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US9212620B2 (en) Coolant jacket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
WO2014129139A1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US884447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water outlet structur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947574A (zh) 具有用于关机冷却和/或暖机冷却的冷却剂汇流排的内燃机
KR20060003533A (ko) 자동차의 에어 인테이크 시스템
JP2002339749A (ja) 水冷式内燃機関
JP2781665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1473112B (zh) 具有集成的冷却水通道的机油供给模块
JP5122418B2 (ja) 内燃機関
JP4985210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及びヒータ配管構造
JP2018123742A (ja) 内燃機関
CN106150745B (zh) 汽缸盖
US6267087B1 (en) Water-cooled engine
EP2634386A1 (en) Structure of oil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lift of engine valve
JP2022529904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を伴う燃焼機関
US20170198627A1 (en) A water-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9197482U (zh) 一种水套结构
CN109209596A (zh) 水冷发动机
KR20190062803A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JP6911363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01560905B (zh) 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KR20040031794A (ko) 수냉식 엔진 오일 냉각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