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7482U - 一种水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7482U
CN219197482U CN202223127004.5U CN202223127004U CN219197482U CN 219197482 U CN219197482 U CN 219197482U CN 202223127004 U CN202223127004 U CN 202223127004U CN 219197482 U CN219197482 U CN 219197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jacket
side portion
stopper
cooling liqui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70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国
江武
李孟林
何炎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70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7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7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7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水套本体具有多个相邻布置的缸孔,水套本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和水套流道,所述水套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套挡塞,所述水套挡塞的顶部与水套流道的顶部之间具有第一流道,从而能够引导冷却液向缸孔的上方流动;当冷却液经过水套挡塞时会被引导至第一流道内,进而冷却液流向缸孔上方的位置,使缸孔上方降温效果更好,从而缸孔上下温差更小,使缸孔冷却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水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燃烧膨胀时会散发出大量热量,而过多的热量会导致缸孔变形过大、拉缸等故障。对此,通常会在发动机的缸孔周围设置缸体水套,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会带走部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从而降低缸孔周围的温度。发动机水套对缸体冷却会存在不均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水套结构无法满足发动机缸体冷却均匀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套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水套本体具有多个相邻布置的缸孔,水套本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和水套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套挡塞,所述水套挡塞的顶部与水套流道的顶部之间具有第一流道,从而能够引导冷却液向缸孔的上方流动。
可选地,所述水套挡塞过盈配合安装于水套流道的安装孔中。
可选地,所述水套本体由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组成,水套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的连接处、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上对应各中间缸孔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进口位于水套本体的排气侧部分且对应第一缸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水套本体进气侧部分且对应最后一个缸孔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水套挡塞包括第一挡塞和第二挡塞,所述第一挡塞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塞的高度,两个第一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的连接处,四个第二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上对应各中间缸孔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进气侧部分上的第二挡塞与排气侧部分上的第二挡塞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水套挡塞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挡塞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挡塞的直径。
可选地,相邻缸孔之间设置有连通水套本体排气侧部分和进气侧部分的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为V形结构,V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水套流道的上方位置。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出口安装有温控模块,温控模块能够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冷却液的流量。
本申请的水套结构,其有益效果是,冷却液经过水套本体上的冷却液进口进入水套流道后,由于水套流道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套挡塞,水套挡塞顶部与水套流道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流道,从而当冷却液经过水套挡塞时会被引导至第一流道内,进而冷却液流向缸孔上方的位置,使缸孔上方降温效果更好,从而缸孔上下温差更小,使冷却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套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水套本体;11、进气侧部分;12、排气侧部分;2、冷却液进口;3、冷却液出口;4、缸孔;5、附件出水口;6、第一挡塞;7、第二挡塞;8、第一流道;9、第二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1,水套本体1具有多个相邻布置的缸孔4,水套本体1上设有冷却液进口2、冷却液出口3和水套流道,所述水套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套挡塞,所述水套挡塞的顶部与水套流道的顶部之间具有第一流道,从而能够引导冷却液向缸孔4的上方流动。水套本体1的缸孔4数量根据发动机缸体的数量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水套本体1具有四个缸孔4。当冷却液经过水套挡塞时会被引导至第一流道8内,进而冷却液更接近缸孔上方的位置,使缸孔上方降温效果更好,从而缸孔上下温差更小,使冷却更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挡塞过盈配合安装于水套流道的安装孔中,从而使冷却液经过水套挡塞时均能够被引导至第一流道8内,提高对缸孔4上侧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挡塞的直径可以小于所述水套流道的宽度,使冷却液的一部分能继续沿着水套挡塞的两侧流动,从而对缸孔4的下侧进行冷却,而另一部分的冷却液被引导至第一流道8内实现对缸孔4上侧的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本体1由进气侧部分11和排气侧部分12组成,水套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11和排气侧部分12的连接处、进气侧部分11和排气侧部分12上对应各中间缸孔4的部分。这样每个缸孔4均对应设置有水套挡塞,水套挡塞沿水套本体1环绕设置,从而冷却液向上流动后对各个缸孔4上方进行冷却,提高缸孔4冷却均匀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进口2位于水套本体1的排气侧部分且对应第一缸孔4的位置,所述冷却液出口3位于水套本体1进气侧部分且对应最后一个缸孔4的位置。当冷却液由通过冷却液进口2进入水套本体1之后,会形成两条冷却液流,第一条是排气侧水流,另一侧为进气侧水流,分别对水套本体1的两侧进行冷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挡塞包括第一挡塞6和第二挡塞7,所述第一挡塞6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塞7的高度,两个第一挡塞6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11和排气侧部分12的连接处,四个第二挡塞7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11和排气侧部分12上对应各中间缸孔4的位置。排气侧水流会依次经过两个第二挡塞7和一个第一挡塞6然后流至冷却液出口3流出,而进气侧水流会依次经过一个第一挡塞6和两个第二挡塞7流至冷却液出口3流出,由于第一挡塞6高度大于第二挡塞7高度,从而冷却液流经过第一挡塞6的压降大于经过第二挡塞7的压降,从而冷却液在排气侧部分12的压力大于进气侧部分11的压力,提高冷却速度。具体的,水套挡塞6与水套顶面距离10毫米,水套挡塞7与水套顶面距离20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侧部分11上的第二挡塞7与排气侧部分12上的第二挡塞7对称设置。这样设置便于水套本体1的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套挡塞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挡塞6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挡塞7的直径。水套挡塞为圆柱体便于加工,且第一挡塞6直径小于第二挡塞7直径使经过的冷却液压降更大,从而加速流动。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缸孔4之间设置有连通水套本体1排气侧部分12和进气侧部分11的第二流道9。这样排气侧部分12的冷却液能通过第二流道9进入进气侧部分11,使水套本体1内部形成迷宫式结构,便于两侧冷却液的流动,增强缸间的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9为V形结构,V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水套流道的上方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出口3安装有温控模块,温控模块能够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冷却液的流量。温控模块包括进水口、位于温控模块内部的球阀以及出水口,温控模块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温度,且温控模块能够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自动控制球阀的启闭。当缸体水套内的冷却液温度低于控制温度时,减小阀门的开度,可迅速提高缸体水套的冷却液温度,当缸体冷却液温度高于控制温度时,加大阀门的开度,增大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对缸体能够高效冷却,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缸内燃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进口2下方设置有附件出水口5。进入冷却液进口2的部分冷却液经附件出水口5对附件进行冷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也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套结构,包括水套本体,水套本体具有多个相邻布置的缸孔,水套本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和水套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流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套挡塞,所述水套挡塞的顶部与水套流道的顶部之间具有第一流道,从而能够引导冷却液向缸孔的上方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挡塞过盈配合安装于水套流道的安装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本体由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组成,水套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的连接处、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上对应各中间缸孔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口位于水套本体的排气侧部分且对应第一缸孔的位置,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水套本体进气侧部分且对应最后一个缸孔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挡塞包括第一挡塞和第二挡塞,所述第一挡塞的高度大于第二挡塞的高度,两个第一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的连接处,四个第二挡塞分别位于进气侧部分和排气侧部分上对应各中间缸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部分上的第二挡塞与排气侧部分上的第二挡塞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挡塞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挡塞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挡塞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缸孔之间设置有连通水套本体排气侧部分和进气侧部分的第二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为V形结构,V形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水套流道的上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出口安装有温控模块,温控模块能够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冷却液的流量。
CN202223127004.5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水套结构 Active CN219197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7004.5U CN2191974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水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7004.5U CN2191974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水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7482U true CN21919748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7004.5U Active CN2191974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水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7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29154U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с головкой цилиндров,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ой с выхлоп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варианты)
JP3669275B2 (ja) 内燃機関のegrガス冷却装置
US9624816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US4889079A (en) Cylinder head cooling structure for water-cooled multicylinder engine
US7770548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cylinder head
US7625257B1 (e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ngine of an outboard motor
JPS61255247A (ja) 液冷式シリンダヘツド
KR101795167B1 (ko) 배기매니폴드 및 egr쿨러 일체형 실린더헤드
KR102552019B1 (ko) 엔진의 냉각장치
US856737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40200444A1 (en) Cylinder head structur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60138521A1 (en) Cylinder block
JP2011127499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冷却構造
CN219197482U (zh) 一种水套结构
KR101977340B1 (ko) 엔진 통합 내장형 크랭크 케이스 벤틸레이션 시스템
JP4998339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03035325U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JP4157714B2 (ja) エンジンの熱交換器
JPH10115251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KR100309383B1 (ko) 시험용엔진의인터쿨러냉각장치
CN218325042U (zh) 发动机缸盖水套及发动机
CN1076435C (zh) 内燃机水冷却系统
KR200190850Y1 (ko) 선박엔진의 익스팬션 탱크
KR100303516B1 (ko) 수냉식냉각장치
JPH0723687B2 (ja) 多気筒空冷エンジンのヘッド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