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434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434A
CN107615434A CN201680028161.9A CN201680028161A CN107615434A CN 107615434 A CN107615434 A CN 107615434A CN 201680028161 A CN201680028161 A CN 201680028161A CN 107615434 A CN107615434 A CN 107615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earing portion
operating shaft
contac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81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434B (zh
Inventor
篠原彰弥
篠原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734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3841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615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9/00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 G05G9/02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 G05G9/04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in which movement in two or more ways can occur simultaneously
    • G05G9/047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in which movement in two or more ways can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by hand about orthogonal axes, e.g. joysti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2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36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9/00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 G05G9/02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 G05G9/04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in which movement in two or more ways can occur simultaneously
    • G05G9/047Manually-actuated control mechanisms provided with one single controll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two or more controlled members, e.g. selectively,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in different independent ways, movement in each individual way actuating one controlled member only in which movement in two or more ways can occur simultaneously the controlling member being movable by hand about orthogonal axes, e.g. joysticks
    • G05G2009/04703Mounting of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2009/04707Mounting of controlling member with ball joi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5/00Springs
    • H01H2235/01Spiral sp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突设有在上端具有轴承部(12)的轴承体(11)的基座(10);具有下端面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部的操作轴(31)、从操作轴向基座延伸的至少一个操作脚部(35)的操作杆(30);具有在操作轴转动时通过操作脚部可移动的可动触点(28)、固定触点(24),配置在基座的上表面且由操作脚部使可动触点相对于固定触点开闭的至少一个触点机构(20)。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特别是能够多方向操作的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可多方向操作的开关,例如具有多方向开关组件及开关模块(参照专利文献1)。而且,所述多方向开关组件及开关模块如图46所示,利用促动器102驱动开关模块101、101’。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787716号说明书
但是,在所述多方向开关组件及开关模块中,所述促动器102以导向销102c为中心,利用万能接头组装有内部控制部102a及外部控制部102b。因此,所述多方向开关组件具有零件数量及组装工序数多、组装耗时、生产性低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数量及组装工序数少、生产性高的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方面的开关具有:基座,其突设有在上端具有轴承部的轴承体;操作杆,其具有(弯曲面形状、例如弯曲凹状、球面凸状或球面凹状的)端面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部的操作轴、从所述操作轴向所述基座延伸的至少一个操作脚部;至少一个触点机构,其具有在操作轴转动时通过所述操作脚部可移动的可动触点、固定触点,配置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并且由所述操作脚部使所述可动触点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开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通过转动操作杆的操作轴,能够由从所述操作轴延伸的操作脚部直接驱动触点机构。因此,可得到零件数量及生产工序数少、生产性高的开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方式及其他目的和特征由与关于附图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以下描述可明了。在该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3是在与图2不同的位置将图1所示的开关剖切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开关拆下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基座及罩的剖面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触点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触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5所示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5所示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的开关安装有操作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拆下罩的状态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图4所示的开关的动作前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图4所示的开关的动作后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从图15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从图17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19所示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从图19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从图23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开关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26是图23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图26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图27所示的基座的剖面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图26所示的触点机构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触点机构的剖面立体图;
图31是图26所示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操作杆的剖面立体图;
图33是图26所示的罩的剖面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从图34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6是图34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图36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图37所示的基座的剖面立体图;
图39是图36所示的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40是图39所示的操作杆的剖面立体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从图41所示的开关拆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图43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图44所示的基座的剖面立体图;
图46是专利文献1的多方向开关组件及开关模块的立体图。
标记说明
10:基座
11:轴承体
12:轴承部
12b:轴承部
12c:轴承部
13:导向槽
14:支承座部
15:环状肋
16a:切口部
16b:切口部
16c:切口部
18:卡止突起
19:定位突部
20:触点机构
21:常开固定触点端子
22:常开固定触点
23:常闭固定触点端子
24:常闭固定触点
25:可动触点端子
26:立起片
26a:卡止槽
26b:卡止槽
27:可动接触片
28:可动触点
29:反转弹簧
29a:自由端部
30:操作杆
31:操作轴
32:插入孔
33:卡合爪部
34:球面凹部
34b:球面凸部
34c:圆柱状凸部
35:操作脚部
36:操作突起
37:防脱肋
38:限位肋
40:螺旋弹簧
41:压接销
50:罩
51:操作孔
52:限位突起
53:嵌合突起
54:卡止部
55:分隔壁
60:操作体
61:卡合臂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继续本发明的说明之前,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参照标记。
参照图1~图4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开关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附图所示的构成进行说明时,使用“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术语及包含这些术语的其他术语,但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附图来容易理解实施方式。因此,这些术语不限于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实际使用时的方向的术语,不应由这些术语来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
如图1~图1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作为一例,为能够向四方向操作的开关。
所述开关至少由基座10、一组触点机构20、操作杆30构成。即,该开关具有:突设有在上端具有轴承部12的轴承体11的基座10;具有下端面可转动地支承在轴承部12的操作轴31、从操作轴31向基座10延伸的至少一个操作脚部35的操作杆30;具有在操作轴转动时通过操作脚部35可移动的可动触点28、固定触点24,配置在基座10的上表面且由操作脚部35使可动触点28相对于固定触点24开闭的至少一个触点机构20。
作为更具体例,如图5所示,所述开关大致由基座10、四组触点机构20、操作杆30、螺旋弹簧40、压接销41及罩50构成。另外,基座10、操作杆30、罩5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
所述基座10为平面方形的板状体,在其上表面中央突设有轴承体11。所述轴承体11在其上端部设有球面形状的轴承部12。在所述轴承部12的基部,沿轴心方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基座10的导向槽13。所述导向槽13在配置有将所述轴承体11成形的成形模具的型芯的部位形成。另外,在所述轴承体11的外周面,沿着轴心方向一体成形有多个截面大致扇形的支承座部14。因此,在所述支承座部14、14之间配置有所述导向槽13。
另外,所述基座10沿着其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形成有环状肋15。在所述环状肋15设有用于分别组装后述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可动触点端子25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的切口部16a、16b、16c。特别是,在所述切口部16c形成有用于将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向所述切口部16c的相对的相对面压入的压入槽。另外,所述基座10在相对的外侧面突设有一对卡止突起18、18。而且,所述基座10在其下表面的角部突设有定位突部19(图6)。
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触点机构20由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可动触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27构成。
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将常开固定触点22固定、例如铆接固定在其中央部。另外,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将其一端部弯曲而形成压入部21a,将其另一端部弯曲而形成为端子部21b。
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在其中央部的两侧端面突设有压入突起23a。另外,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将其一端部弯曲,并且将常闭固定触点24固定、例如铆接固定,将另一端部弯曲而形成为端子部23b。
可动触点端子25将其中央部的两侧缘部以相对的方式弯起而形成有一对立起片26、26。所述立起片26、26在相对的外侧面形成有卡止槽26a、26b。另外,所述可动触点端子25将其一端部弯曲而形成压入部25a,并且将其另一端部弯曲而形成为端子部25b。
可动接触片27为平面长方形的导电性薄板件,在其一端部固定、例如铆接固定有可动触点28,并且从其一端部切出反转弹簧29。所述反转弹簧29为大致桶侧面形状,并且向板厚方向弯曲。另外,所述可动接触片27在其另一端部设有卡合孔27a。
而且,如图5所示,在所述基座10的端子孔17a、17b分别压入并组装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的压入部21a及可动触点端子25的压入部25a。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将可动接触片27的卡合孔27a的开口缘部卡止在设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25的立起片26的卡止槽26a中。接着,将反转弹簧29的自由端部29a卡止在设于剩余的另一所述立起片26的卡止槽26b。由此,可动触点28与常开固定触点22可接触、分离地相对。
另外,在设于所述基座10的切口部16c的压入槽压入并组装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的压入突起23a。由此,所述可动触点28和常闭固定触点24可接触、分离地相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四组触点机构20以所述基座10的轴承体11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另外,所述触点机构20能够将其构成部件全部从所述基座10的上方组装。因此,通过使所述基座10以轴承体11为中心旋转,能够由自动组装机将所述触点机构20连续地组装到所述基座10上。
如图5所示,所述操作杆30具有截面大致方形的操作轴31,在该操作轴31的上端面设有插入孔32。在所述插入孔32插入有螺旋弹簧40及压接销41。另外,所述操作轴31在其外侧面的上方端部分别突设有卡合爪部33。
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轴31在其下端面具有可与所述轴承体11的球面形状的轴承部12面接触的球面凹部34。而且,所述操作轴31从其下方端部将至少一个、作为一例为四个操作脚部35向斜下方例如均等地延伸(图9、图10)。所述操作脚部35在其自由端部的下表面突设有操作突起36。另外,所述操作脚部35在其下表面基部设有可与所述轴承部12的环状基部弹性卡合的防脱肋37(图3)。另外,在相邻的所述操作脚部35、35之间一体地设有用于防止误操作的限位肋38(图4)。
而且,如图12所示,通过将操作杆30的球面凹部34嵌合到所述基座10的轴承部12,防脱肋37与所述轴承部12的环状基部弹性卡合而防止脱落,以单触方式进行组装。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晃动的发生。另外,所述操作脚部35的操作突起36压接在可动接触片27上,并且所述防脱肋37与导向槽13嵌合。另外,如图13所示,限位肋38与所述基座10的支承座部14抵接而可限位地相对。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罩50为具有可与所述基座10嵌合的平面形状的箱形状。另外,所述罩50在其顶面设有平面方形的操作孔51。在所述操作孔51的角部分别设有限位突起52。而且,所述罩50在其开口缘部突设有分别与所述基座10的切口部16a、16b、16c嵌合的嵌合突起53。另外,所述罩50在相对的外侧面设有可卡止在所述基座10的卡止突起18的一对大致U形的卡止部54。接着,如图6所示,所述罩50在内部空间,在相邻的内侧面架设分隔壁55而设置。所述分隔壁55作为加强件起作用,提高所述罩50的刚性。
如图2所示,在组装有所述触点机构20及操作杆30的所述基座10上覆盖所述罩50。而且,在设于所述基座10的环状肋15的切口部16a、16b、16c嵌合所述罩50的嵌合突起53。另外,将所述罩50的卡止部54卡止在所述基座10的卡止突起18上。由此,操作杆30从所述罩50的操作孔51可操作地突出。
另外,所述罩50的分隔壁55配置在将可接触、分离地相对的所述常闭固定触点24及所述可动触点28从内部空间分隔开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触点开闭时产生的电弧及伴随于此的尘埃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所述操作杆30,也可以例如如图11及图12所示地,将操作体60的一对卡合臂部61、61卡合在操作轴31的卡合爪部3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螺旋弹簧40的弹簧力施力的压接销41压接在操作体60上。因此,在所述操作体60不产生晃动,不会脱落。
接着,对所述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在操作杆30操作前,操作杆30的操作突起36与可动接触片27抵接。而且,可动触点28虽与常闭固定触点24接触,但从常开固定触点22离开。
而且,若转动所述操作杆30,在图13中向跟前侧倾斜,则倾斜的操作脚部35的操作突起36将可动接触片27压下。所述操作突起36的操作点超过将卡止槽26a和卡止槽26b连接的基准线(未图示)的话,由反转弹簧29的弹力而使可动接触片27瞬间地弹性变形、反转。因此,可动触点28从常闭固定触点24瞬间地切换到常开固定触点22(图14)。
接着,若对所述操作杆30的负荷消除,则利用可动接触片27的弹力将所述操作脚部35压回。因此,操作突起36的操作点超过将卡止槽26a和卡止槽26b连接的基准线的话,利用反转弹簧29的弹力而使可动接触片27回归到原始形状。其结果,可动触点28从常开固定触点22离开且与常闭固定触点24接触,由此回归到原始状态。
另外,在相邻的所述操作脚部35、35之间设置的限位肋38与轴承体11的支承座部14抵接而可限位地相对。因此,若使操作杆30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则所述限位肋38与所述支承座部14抵接而进行限位,使操作杆30不能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进一步转动,故而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误操作。
另外,在所述开关中,设于操作脚部35的下表面基部的防脱肋37与轴承体11的导向槽13嵌合且进行引导(图12)。因此,具有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操作杆30的误操作的优点。
如图15及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为适用于组装有一组触点机构20的开关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操作杆30的误操作,所述操作杆30的圆弧状的限位肋38与所述轴承体11的截面圆弧状的支承座部14抵接而可限位地相对。因此,若使所述操作杆30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则所述限位肋38与所述支承座部14抵接而进行限位,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误操作。
另外,在操作脚部35的下面基部设置的防脱肋37与轴承体11的导向槽13嵌合并进行引导(图16)。因此,具有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操作杆30的误操作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为在轴承体11的两侧并列设有触点机构20、20,在操作杆30上使一对操作脚部35、35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9~图2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为在平面正八边形的基座10上覆盖平面正八边形的箱形的罩50而形成的壳体内,以轴承体11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有八组触点机构20(图21)。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罩50的顶面设有平面圆形的操作孔51(图19)。另外,端子部21b、23b、25b形成为可分别插通印刷基板(未图示)的通孔的形状(图20)。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如图22所示,通过以具有球面形状的轴承部12的轴承体11为中心操作操作杆30,能够检测八方向的操作。因此,具有可得到通用性开关的优点。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23~图33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为可向四方向操作的开关。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5所示,由设于基座10的弯曲凹面形状例如球状凹面形状的轴承部12b支承操作杆30的球面凸部34b。
即,如图26所示,所述基座10是平面方形的板状体,在其上表面中央突设有轴承体11。所述轴承体11在其上端面中央设有球状凹面形状的轴承部12b。另外,轴承体11在其上端面缘部等间距地突设有四个防脱肋11a。而且,在所述防脱肋11a的基部,沿轴心方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基座10的导向槽13(图28)。所述导向槽13在配置有将所述轴承体11成形的成形模具的型芯的部位形成。
如图27所示,所述基座10沿其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形成有环状肋15。在所述环状肋15设有用于分别组装后述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可动触点端子25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的切口部16a、16b、16c。
特别是,在切口部16a、16b的两侧角部分别设有收纳部16d。所述收纳部16d在将后述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及可动触点端子25组装到基座10时,能够将由后述的压入突起21c、25c(图29)切出的树脂屑收纳。另外,在切口部16c的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有压入槽16e、16f(图28)。在所述压入槽16e、16f可压入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的压入突起23a及卡止突起23c。
如图29所示,所述触点机构20由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可动触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27构成。
特别是,在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及可动触点端子25的两侧端面分别突设有压入突起21c及25c。
另外,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在其中央部的两侧端面分别突设有压入突起23a及卡止突起23c。而且,如图30所示,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对弯曲的一端部实施突出加工而形成有所述常闭固定触点24。另外,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将其另一端部弯曲而形成为端子部23b。
如图26所示,所述操作杆30具有截面大致方形的操作轴31,在该操作轴31的上端面设有插入孔32。在所述插入孔32插入有螺旋弹簧40及压接销41。另外,所述操作轴31在其外侧面的上方端部分别突设有卡合爪部33。
而且,如图32所示,所述操作轴31在其下端面具有可与所述轴承体11的球状凹面形状的轴承部12b面接触的球面凸部34b。
另外,所述操作轴31在其下方端部一体成形有大致圆板状的连接部39。4个操作脚部35从所述连接部39的外周面向侧方等间距地延伸。所述操作脚部35在其自由端部的下表面突设有操作突起36。
另外,所述连接部39与4个所述操作脚部35对应,且在所述操作轴31的基部等间距地分别设有大致方形的嵌合孔39a。所述嵌合孔39a具有可将所述基座10的防脱肋11a嵌合的大小。另外,所述嵌合孔39a在其内周面的角部中的与所述操作轴31的下方端部邻接的角部设有卡合突部39b。所述卡合突部39b与所述球面凸部34b连续,形成有同一球面。
另外,在设于同一嵌合孔39a内的一对卡合突部39b、39b之间,沿轴心方向形成有导向槽39c。所述导向槽39c形成在配置有将所述卡合爪部33成形的成形模具的型芯的部位。
而且,如图25所示,通过在所述基座10的轴承部12b载置操作杆30的球面凸部34b,防脱肋11a与卡合突部39b弹性卡合,以单触方式进行组装。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晃动的发生。另外,所述操作脚部35的操作突起36压接在可动接触片27上。
如图26所示,罩5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为具有可与所述基座10嵌合的平面形状的箱形状。而且,所述罩50在其顶面设有平面方形的操作孔51。在所述操作孔51的角部分别设有限位突起52。其中,如图33所示,所述操作孔51的内侧面形成为朝向内侧、末端扩宽的倾斜面。这是为了使成形时的模具的脱模操作容易。
由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34~图40所示,第六实施方式为可双向操作的开关,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而且,第六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所示,利用在基座10的轴承体11设置的弯曲凹面形状例如截面半圆槽形状的轴承部12c支承在操作杆30设置的圆柱状凸部34c。
如图37及图38所示,所述基座10为平面方形的板状体,在其上表面突设有平面方形的轴承体11。所述轴承体11在其上端面中央设有截面半圆槽形状的轴承部12c。另外,轴承体11在其上端面角部突设有4个防脱肋11a。而且,在所述防脱肋11a的基部,沿着轴心方向而形成有贯通所述基座10的导向槽13。所述导向槽13形成在配置有将所述轴承体11成形的成形模具的模芯的部位。
如图35、36所示,所述触点机构20由常开固定触点端子21、常闭固定触点端子23、可动触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27构成。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36所示,所述操作杆30具有截面大致方形的操作轴31,在该操作轴31的上端面设有插入孔32。在所述插入孔32中插入有螺旋弹簧40及压接销41。另外,所述操作轴31在其外侧面的上方端部分别突设有卡合爪部33。
而且,如图39所示,所述操作轴31在其下端面具有可与所述轴承体11的轴承部12c面接触的圆柱状凸部34c。另外,所述操作轴31在其下方端部设有两个操作脚部35、35。所述操作脚部35、35向与所述圆柱状凸部34c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向斜下方延伸。所述操作脚部35在其自由端部的下表面突设有操作突起36(图40)。
而且,如图35所示,若将所述操作杆30的圆柱状凸部34c嵌合到所述基座10的轴承部12c,则防脱肋11a与所述圆柱状凸部34c的直线状基部弹性卡合,以单触方式进行组装。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晃动的发生。另外,所述操作脚部35的操作突起36压接在可动接触片27。
如图41~图45所示,第七实施方式是能够双向操作的开关。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2所示,将操作杆30的操作脚部35、触点机构20、20沿着所述操作脚部35的延伸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由于其他方面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大致相同,故而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具有可得到细长的开关的优点。
另外,作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例如也可以在基座10上仅组装一个触点机构20。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最后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一方面,即使在基座的安装位置被限定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杆的操作脚部向所希望的方向延伸,能够任意地选择操作方向。因此,可得到设计的自由度大的通用性开关。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和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接触的接触面也可以构成为弯曲面形状。例如,除了将所述轴承部和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形成为弯曲凸状面和弯曲凹状面的组合之外,也能够形成为球面凸状面和球面凹状面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和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接触的接触面为球面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为球面凸形状,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有与所述球面凸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球面凹部。
根据本方面,操作轴的球面凹部与具有球面凸形状的轴承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状态并且将所述操作轴向多方向转动,故而能够操作多个触点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在所述球面凹部的外周缘部设有与所述球面凸形状的所述轴承部的环状基部弹性卡合的防脱肋。
根据本方面,能够以单触式将操作杆组装在轴承体上。因此,可得到组装性良好、生产性更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不同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在所述操作轴上设置限位肋,在将所述操作轴向规定方向(例如可操作的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肋与在所述轴承体的外周面设置的支承座部抵接而进行限位。
根据本方面,在将操作轴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操作轴的限位肋与轴承体的支承座部抵接,对所述操作轴进行限位。因此,能够防止操作杆的误操作,可得到安全性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为弯曲凹面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的所述弯曲凹面形状为球状凹面形状,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置与所述球状凹面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球面凸部。
根据本方面,操作轴的球面凸部与具有球状凹面形状的轴承部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状态且将所述操作轴向多方向转动,故而能够操作多个触点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所述轴承部的所述弯曲凹面形状为截面半圆槽形状,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置与所述截面半圆槽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圆柱状凸部。
根据本方面,由于在操作轴的下端面设有圆柱状凸部,故而接触面积大,可进行稳定的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不同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在所述轴承体上端中的所述轴承部的外周缘部设置与所述球面凸部的环状基部弹性卡合的防脱肋。
根据本方面,能够以单触方式将操作杆组装到轴承体上。因此,可得到组装性良好、生产性更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面中,在所述轴承体上端中的所述轴承部的外周缘部设置与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直线状基部弹性卡合的防脱肋。
根据本方面,能够以单触方式将操作杆组装到轴承体上。因此,可得到组装性良好、生产性更高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不同方面,也可以在上述方式中还设有与所述基座嵌合的罩,在所述罩的顶面设置所述操作杆可操作地突出的操作孔,并且在所述操作孔的开口缘部设置限位突起,在将所述操作杆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时,限位突起与所述操作杆抵接而进行限位。
根据本方面,在将操作杆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操作时,所述操作杆与设于操作孔的开口缘部的限位突起抵接,对所述操作杆进行限位。因此,能够防止操作杆的误操作,可得到安全性更高的开关。
另外,通过将上述各方面或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方面或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组合,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另外,可将方面或实施方式彼此组合、或者将实施例彼此组合、或者将方面或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组合,并且也能够将不同方面或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组合。
本发明参照附图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地记载,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明了各种变形或修正。应理解为,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有不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偏离,则也包含于其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开关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操作杆显然也可以具有三个、五个或七个操作脚部。

Claims (11)

1.一种开关,其具有:
基座,其突设有在上端具有轴承部的轴承体;
操作杆,其具有下端面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部的操作轴、从所述操作轴向所述基座延伸的至少一个操作脚部;
至少一个触点机构,其具有在操作轴转动时通过所述操作脚部可移动的可动触点、固定触点,配置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并且由所述操作脚部使所述可动触点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轴承部和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接触的接触面为球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轴承部为球面凸形状,
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置与所述球面凸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球面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球面凹部的外周缘部设置防脱肋,该防脱肋弹性卡合在所述球面凸形状的所述轴承部的环状基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操作轴设置限位肋,在将所述操作轴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肋与在所述轴承体的外周面设置的支承座部抵接而进行位置限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轴承部为弯曲凹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轴承部的所述弯曲凹面形状为球状凹面形状,
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置与所述球状凹面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球面凸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轴承部的所述弯曲凹面形状为截面半圆槽形状,
在所述操作轴的所述下端面设置与所述截面半圆槽形状的所述轴承部面接触的圆柱状凸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轴承体上端的所述轴承部的外周缘部设置防脱肋,该防脱肋弹性卡合在所述球面凸部的环状基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轴承体上端的所述轴承部的外周缘部设置防脱肋,该防脱肋弹性卡合在所述圆柱状凸部的直线状基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基座嵌合的罩,
在所述罩的顶面设置所述操作杆可操作地突出的操作孔,并且在所述操作孔的开口缘部设置限位突起,在将所述操作杆向规定方向以外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限位突起与所述操作杆抵接而进行位置限制。
CN201680028161.9A 2015-08-31 2016-08-09 开关 Active CN107615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1071 2015-08-31
JP2015-171071 2015-08-31
JP2016025117A JP6686498B2 (ja) 2015-08-31 2016-02-12 スイッチ
JP2016-025117 2016-02-12
PCT/JP2016/073491 WO2017038411A1 (ja) 2015-08-31 2016-08-09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434A true CN107615434A (zh) 2018-01-19
CN107615434B CN107615434B (zh) 2019-12-03

Family

ID=5828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8161.9A Active CN107615434B (zh) 2015-08-31 2016-08-09 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6329B2 (zh)
JP (1) JP6686498B2 (zh)
CN (1) CN107615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6463B1 (ja) * 2017-01-24 2018-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4735U (ja) * 1984-08-28 1986-03-2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ボ−ドスイツチ
JPH0231038U (zh) * 1988-08-22 1990-02-27
EP0949555A2 (en) * 1998-04-10 1999-10-13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imited Input device for use in a computer system
CN201498418U (zh) * 2009-03-26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8943A (en) * 1969-12-01 1971-08-10 Illinois Tool Works Actuator assembly for toggle switch
GB1327040A (en) * 1969-12-10 1973-08-15 Cav Ltd Gear change switch
JPS5933640U (ja) * 1982-08-27 1984-03-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型レバ−スイツチ
FR2599185B1 (fr) * 1986-05-22 1988-11-10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Manipulateur analogique a orientations privilegiees
JP2001035318A (ja) 1999-07-19 2001-02-09 Fujitsu General Ltd 多方向性ラバースイッチ
JP3910361B2 (ja) * 2000-12-26 2007-04-2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
DE10151603C1 (de) 2001-10-18 2003-03-20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Mehrwege-Schalteranordnung, sowie Schalterbaustein
JP2004171851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4735U (ja) * 1984-08-28 1986-03-2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ボ−ドスイツチ
JPH0231038U (zh) * 1988-08-22 1990-02-27
EP0949555A2 (en) * 1998-04-10 1999-10-13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imited Input device for use in a computer system
CN201498418U (zh) * 2009-03-26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434B (zh) 2019-12-03
US20180082809A1 (en) 2018-03-22
US10276329B2 (en) 2019-04-30
JP2017050268A (ja) 2017-03-09
JP6686498B2 (ja)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1561B2 (ja) コネクタ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CN105378882B (zh) 触点机构及使用其的触发开关、电动工具
WO2015076122A1 (ja) 多接点型端子
CN102725911B (zh) 速接端子装置
JP2747980B2 (ja) 軸直角移動コネクタ
CN107615434A (zh) 开关
KR20060050647A (ko) 속결단자장치
JP686158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250261A (ja) 複合操作入力装置
WO2020129442A1 (ja) 操作装置
JP7300890B2 (ja) 端子台
WO2017038411A1 (ja) スイッチ
JP5534504B2 (ja)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5131611B2 (ja) ポゴピン式圧接型コネクタ
JP5060271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JP6535599B2 (ja) 端子装置
KR100549028B1 (ko) 스위치 장치
JP2024035382A (ja) コネクタ
JP6776037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054504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JP2012069468A (ja) 丸形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TWI725214B (zh) 可變電阻器用開關裝置
EP2757567A1 (en) Push button switch
CN2884428Y (zh) 磁盘驱动器面板的多点按键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