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0190A -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 Google Patents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0190A
CN107600190A CN201711062585.XA CN201711062585A CN107600190A CN 107600190 A CN107600190 A CN 107600190A CN 201711062585 A CN201711062585 A CN 201711062585A CN 107600190 A CN107600190 A CN 107600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tercarriage
mixture
vehicle body
cross beam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625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多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625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0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0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0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和车架主体,所述前车体通过SPR和MIG焊接成型。所述前车体设有前支架,所述前车体通过前支架进一步连接前悬架、前轮胎、前制动器、前电机、前减速器和前冷凝器;所述前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纵板和4个连接底板,所述前车体通过所述连接纵板和连接底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所述后车体设有后支架,所述后车体通过后支架进一步连接后悬挂、后轮胎、后制动器;所述后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方板,所述后车体通过所述连接方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本发明公开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在合适部位选用适合材料,提供最优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实现整车的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主推产品,其具有零排放、起步快、加速性能好、涉水可起步等优点。然而,尽管电动车技术具有以上优点,但受限于电池技术和整车集成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小型市场开发阶段。系能源汽车作为行业发展趋势,各主机厂很重视该领域的技术演进和升级。
轻量化作为电动车发展的必然方向之一,选用合适的材料、新型的工艺、合理的结构是轻量化发展的主流趋势。轻量化零部件的研发和电动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具体落实上述主流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和车架主体,所述前车体通过SPR和MIG焊接成型,其中:
所述前车体设有前支架,所述前车体通过前支架进一步连接前悬架、前轮胎、前制动器、前电机、前减速器和前冷凝器;所述前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纵板和4个连接底板,所述前车体通过所述连接纵板和连接底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
所述后车体设有后支架,所述后车体通过后支架进一步连接后悬挂、后轮胎、后制动器;所述后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方板,所述后车体通过所述连接方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架主体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并且具有十字形结构,所述车架主体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为5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架主体还设有高强度钢,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采用FDS、SPR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填充防腐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体还设有前端模块、前车体上部和前车体下部;所述前端模块采用PP材料和长玻纤材料注塑成型;所述前车体上部包括前保、大灯固定结构、上纵梁、上横梁和减震塔,所述前保具有凸字形结构,所述前保采用挤压型材结构,所述上横梁分别设置于位于两侧的减震塔外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体下部包括冷凝器支板、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所述冷凝器支架具有N字形结构;所述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均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所述前后连接横梁用于同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转向机连接横梁具有门字形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上纵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纵钢板,所述纵钢板设有若干螺栓孔,上述螺栓孔通过M10螺栓与上纵梁相连接,上述螺栓孔还通过M10螺栓与前支架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螺栓孔的直径为11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车体下部还设有稳定杆、纵拉杆、纵拉杆衬套支架以及稳定杆支架,通过螺栓同时连接稳定杆支架和纵拉杆衬套支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车体设有后纵梁和后横梁,所述后纵梁设置于后横梁的两端端部,所述后纵梁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所述后车体还设有弹簧上座,所述弹簧上座通过螺栓与后纵梁的下端端部相连接。
本发明公开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合适部位选用适合材料,从而提供最优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实现整车的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架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前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纵梁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和图5C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前保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前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后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7,分别示出了所述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的具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包括前车体100、后车体200和车架主体300,所述前车体100通过SPR(自锁铆接)和MIG(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成型。
所述前车体100设有前支架,所述前车体100通过前支架进一步连接前悬架、前轮胎、前制动器、前电机、前减速器和前冷凝器;所述前车体100还设有2个连接纵板和4个连接底板,所述前车体100通过所述连接纵板和连接底板与车架主体300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车体200设有后支架,所述后车体200通过后支架进一步连接后悬挂、后轮胎、后制动器;所述后车体200还设有2个连接方板,所述后车体200通过所述连接方板与车架主体300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架主体300优选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所述车架主体300具有十字形结构,以便提升主要受力面的强度。其中,所述车架主体300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为5mm。其中,所述车架主体300的铝合金型材之间采用MIG、TIG或者CMT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相连接。其中,所述车架主体300还设有高强度钢,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采用FDS、SPR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相连接。其中,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填充防腐胶,防止异种材料之间发生电偶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前车体100还设有前端模块、前车体上部和前车体下部;其中,所述前端模块采用PP材料和长玻纤材料注塑成型;其中,所述前车体上部包括前保、大灯固定结构、上纵梁、上横梁和减震塔,所述前保具有凸字形结构,所述前保优选采用图5B所述挤压型材结构(图5A和图5C作为次优选择),所述上横梁分别设置于位于两侧的减震塔外侧,所述上横梁用于提升整车扭转刚度;
其中,所述前车体下部包括冷凝器支板、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其中,所述冷凝器支架具有N字形结构,尽可能地实现轻量化;其中,所述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均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以保证连接强度;其中,所述前后连接横梁用于同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实现连接枢纽的作用;其中,所述转向机连接横梁具有门字形结构,以便连接机械转向机。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纵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纵钢板;其中,所述纵钢板设有若干螺栓孔,上述螺栓孔通过M10螺栓与上纵梁相连接,上述螺栓孔还通过M10螺栓与前支架相连接。其中,上述螺栓孔的直径为11mm。
进一步的,所述前车体下部还设有稳定杆、纵拉杆、纵拉杆衬套支架以及稳定杆支架,通过螺栓同时连接稳定杆支架和纵拉杆衬套支架,以便提高稳定杆和纵拉杆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后车体200设有后纵梁和后横梁,所述后纵梁设置于后横梁的两端端部,所述后纵梁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以提升结构强度。其中,所述后车体200还设有弹簧上座,所述弹簧上座通过螺栓与后纵梁的下端端部相连接。其中,所述后车体200还设有后减震器和后减震器支架,所述后减震器支架设置于后纵梁的外侧。其中,所述后车体200还设有后横向稳定杆,所述后横梁具有几字形下沉机构以便安装后横向稳定杆。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所公开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不仅能够通过多元素混合设计实现连接功能,而且解决了异种材料之间的连接技术,在合适部位选用适合材料,从而提供最优的轻量化解决方案,实现整体的模块化和轻量化设计。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体、后车体和车架主体,所述前车体通过SPR和MIG焊接成型,其中:
所述前车体设有前支架,所述前车体通过前支架进一步连接前悬架、前轮胎、前制动器、前电机、前减速器和前冷凝器;所述前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纵板和4个连接底板,所述前车体通过所述连接纵板和连接底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
所述后车体设有后支架,所述后车体通过后支架进一步连接后悬挂、后轮胎、后制动器;所述后车体还设有2个连接方板,所述后车体通过所述连接方板与车架主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采用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型并且具有十字形结构,所述车架主体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还设有高强度钢,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采用FDS、SPR或者螺栓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型材之间填充防腐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还设有前端模块、前车体上部和前车体下部;所述前端模块采用PP材料和长玻纤材料注塑成型;所述前车体上部包括前保、大灯固定结构、上纵梁、上横梁和减震塔,所述前保具有凸字形结构,所述前保采用挤压型材结构,所述上横梁分别设置于位于两侧的减震塔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下部包括冷凝器支板、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所述冷凝器支架具有N字形结构;所述下纵梁、稳定杆连接横梁、前后连接横梁和转向机连接横梁均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所述前后连接横梁用于同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转向机连接横梁具有门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纵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纵钢板,所述纵钢板设有若干螺栓孔,上述螺栓孔通过M10螺栓与上纵梁相连接,上述螺栓孔还通过M10螺栓与前支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栓孔的直径为11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下部还设有稳定杆、纵拉杆、纵拉杆衬套支架以及稳定杆支架,通过螺栓同时连接稳定杆支架和纵拉杆衬套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体设有后纵梁和后横梁,所述后纵梁设置于后横梁的两端端部,所述后纵梁具有矩形和十字结构;所述后车体还设有弹簧上座,所述弹簧上座通过螺栓与后纵梁的下端端部相连接。
CN201711062585.XA 2017-11-02 2017-11-02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Pending CN107600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2585.XA CN107600190A (zh) 2017-11-02 2017-11-02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62585.XA CN107600190A (zh) 2017-11-02 2017-11-02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0190A true CN107600190A (zh) 2018-01-19

Family

ID=61085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62585.XA Pending CN107600190A (zh) 2017-11-02 2017-11-02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01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797A (zh) * 2020-10-09 2021-01-05 徐丹凤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检测力度可调节式轮胎耐磨性检测装置
CN114670926A (zh) * 2022-04-11 2022-06-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腹板式车架总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4567U (zh) * 2009-05-31 2010-07-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US20140138941A1 (en) * 2012-11-20 2014-05-22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Modular Vehicle Chassis Frame
CN105691462A (zh) * 2016-01-15 2016-06-22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电动车及其装配方法
CN205854277U (zh) * 2016-07-29 2017-01-04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身和车辆
CN205930921U (zh) * 2016-07-22 2017-02-0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端框架和汽车
CN207535990U (zh) * 2017-11-02 2018-06-26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4567U (zh) * 2009-05-31 2010-07-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US20140138941A1 (en) * 2012-11-20 2014-05-22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Modular Vehicle Chassis Frame
CN105691462A (zh) * 2016-01-15 2016-06-22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电动车及其装配方法
CN205930921U (zh) * 2016-07-22 2017-02-0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端框架和汽车
CN205854277U (zh) * 2016-07-29 2017-01-04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车身和车辆
CN207535990U (zh) * 2017-11-02 2018-06-26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797A (zh) * 2020-10-09 2021-01-05 徐丹凤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检测力度可调节式轮胎耐磨性检测装置
CN114670926A (zh) * 2022-04-11 2022-06-2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腹板式车架总成
CN114670926B (zh) * 2022-04-11 2023-08-0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腹板式车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CN110203284B (zh)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
JP2019518652A (ja) 車両
CN102971203A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安装结构
CN112278080B (zh) 前悬架装置
CN212637655U (zh) 一种边梁式越野车车架
CN207535990U (zh)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N107600190A (zh)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CN207617795U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组件
CN114013507A (zh) 一种非框式型材铸造的铝前副车架
CN111017035B (zh) 活顶车辆的车身结构
CN107585211A (zh) 一种轿车组合式车架
CN20597147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前横梁结构
CN204801979U (zh)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CN213057209U (zh) 一种车辆底盘纵臂安装结构
CN211995854U (zh) 具有加强支架的副车架结构
CN201305086Y (zh) 变截面大弯梁车架结构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10126555U (zh) 铝合金前副车架
CN107776671A (zh) 一种汽车车架总成
JP2022151482A (ja) 部品統合型リアロア及び車体フレーム
CN208198032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020180243A1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CN206813100U (zh) 一种汽车车架总成
CN110962933A (zh) 一种框形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206, No. 999, Qingfeng South Road, Tongx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Patentee after: Unite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6, No. 999, Qingfeng South Road, Tongx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Patentee befor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after: Room 206, No. 999, Qingfeng South Road, Tongx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Patentee after: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6, No. 999, Qingfeng South Road, Tongx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Patentee befor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