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4124A -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4124A
CN107574124A CN201710248850.7A CN201710248850A CN107574124A CN 107574124 A CN107574124 A CN 107574124A CN 201710248850 A CN201710248850 A CN 201710248850A CN 107574124 A CN107574124 A CN 107574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v1
irpex lacteus
schizophyllum commune
dietary fiber
scf1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88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4124B (zh
Inventor
孙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488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4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4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4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4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4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发酵土豆渣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新菌株——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 PCV1]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SCF1],及利用其降解转化土豆渣合成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耙齿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29。一种裂褶菌SCF1,属于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30。该方法是先将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接入含有土豆渣、麸皮及无机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结束后对发酵液灭活,灭活后再接入所述的裂褶菌SCF1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终产物匀浆处理,获得活性膳食纤维产品。

Description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发酵土豆渣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新菌株——白囊耙齿菌[Irpexlacteus PCV1]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SCF1],及利用其降解转化土豆渣合成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72年Trowell等在测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时,将膳食纤维定义为: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随着人们对膳食纤维研究深化,其定义不断被完善。1999年11月2日,在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AACC)年会上,膳食纤维被定义为: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类似物质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及相关植物物质。因膳食纤维具有其它营养成分无法代替的功能,被称为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矿物质六大营养素之外的人体第七营养素。近年来国际食品结构朝着纤维食品的方向调整,膳食纤维类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美、英、德、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欧美,高纤维类食品的年销售量已超过300亿美元,日本、美国的消费需求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人体每天膳食纤维摄取量为每1 000卡路里14g膳食纤维,或女性每天摄取25g膳食纤维,男性每天摄取38g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DF(Dietary Fiber)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200以上)经β-1,4葡萄糖苷键缩合而成的高分子戍聚糖或已聚糖的复杂混合物,依据其溶解特性可将其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F)。可溶性膳食纤维指既能溶解于水,又能吸水膨胀,并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膳食纤维,包括葡聚糖、果胶、树胶、藻胶、豆胶、琼脂和羟甲基纤维素等;不溶性膳食纤维指不能溶解于水又不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膳食纤维,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膳食纤维具有以下特性:高持水性、膨润性、吸附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发酵作用、溶解性与粘性。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发现:西欧各国出现的文明病(心脏病、胆结石、大肠癌、糖尿病、高血压、便秘等),在非洲大陆土著居民中几乎没有,进而研究发现这主要与日常摄取的膳食纤维量有关。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率先开放膳食纤维及膳食纤维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八十年代已有系列的膳食纤维食品问世。西方一些国家陆续将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原料应用于食品工业,多种添加膳食纤维的高纤维食品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美、日近年来已将膳食纤维食品作为预防大肠癌、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等疾病的主要食品。
我国近些年来,人们的膳食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中城市特别是发达的城市,已出现了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象,加上过多摄取高脂肪、高糖类食物,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硬化、便秘、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这些疾病不仅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在中青年人群中也增加,甚至少年儿童的成人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虽然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纤维摄人量的不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在膳食纤维研究与开发上起步较晚,一些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但我国膳食纤维来源广阔,数量很大,所以我国膳食纤维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膳食纤维用途广泛,目前膳食纤维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焙烤食品上的应用:用于增强焙烤食品(如面包)的面团结构特性。在面包中加入膳食纤维可明显改善面包蜂窝状组织和口感,还可增加和改善面包色泽。同时可用于饼干、方便食品、馒头及米粉等面食制品中;②在饮料上的应用:将膳食纤维用乳酸杆菌发酵处理后制成乳清料,或添加到软凝乳、干酪或牛奶甜食中;也可将膳食纤维用于多种碳酸饮料如高纤维豆乳等;还可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混合制成第二代“双维饮料”;③在休闲食品上的应用:在经挤压膨化或油炸的休闲食品中添加膳食纤维,可以改变小食品的持油保水性,增加其纤维的含量,提高其保健性能;④在保健食品上的应用:因为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以及胆固醇、通便等功能作用,因此膳食纤维被用于添加到这些特殊病人的食物中;⑤还有人研究将膳食纤维应用于冰激凌中。
膳食纤维大多是不溶性的,只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才是人体能够吸收的。已有研究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不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通过膨胀促进肠道产生机械蠕动来调节肠道功能,防止便秘,保持大肠健康。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则更多的发挥代谢功能,如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水平,降低心脏病的危险,缓解糖尿病症状,抑制肿瘤,改善肠道微生物。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比不溶性膳食纤维更强的生理功能。
活性膳食纤维是指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比较高的膳食纤维,并且膳食纤维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越高说明该膳食纤维的生物活性越高,其所具有的生理功能越强。
活性膳食纤维经医学验证,主要有以下重要的生理功能:
1活性膳食纤维调整肠胃功能(整肠作用)
活性膳食纤维能使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的时间缩短,一般在大肠内的滞留时间约占总时间的97%,食物纤维能使物料在大肠内的移动速度缩短40%,并使肠内菌群发生变化,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从而预防便秘,静脉瘤,痔疮和大肠癌等,并预防其它合并症状。
1.1防止便秘
活性膳食纤维使食物在肠内通过的时间缩短,大肠内容物粪便的量相对增加,有助于大肠的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达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1.2改善肠内菌群的作用
活性膳食纤维能改善肠内群菌,增强有益菌繁殖并且抑制肠内有害菌的繁殖。
1.3缓和由有害物所导致的中毒和腹泻
当肠道有活性膳食纤维存在时可缓和中毒程度,提高消化道酶的活性和对营养成分正常的消化、吸收。
1.4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活性膳食纤维在消化道中可防止小的粪石形成,减少此类物质在阑尾内的蓄积,从而减少细菌侵袭阑尾的机会,避免阑尾炎的发生。
2活性膳食纤维降血压作用
李卫红等研究表明,活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患者的体质指数及血压。活性膳食纤维降血压机理可能是活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功能,故它能与肠道中的钠、钾粒子进行交换,促进尿液和粪便中大量排出钾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钠/钾比,直接产生降低血压的作用。陈永红等试验证实,每日增加17g活性膳食纤维,收缩压和舒张压可分别降低1.15mmHg和1.65mmHg。
3活性膳食纤维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活性膳食纤维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密切相关。法国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活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呈负相关;经常摄入活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体重,并具有降血压、载脂蛋白B(apo B)、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最近一些研究发现,活性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食物中每增加10g活性膳食纤维,冠心病发病率降低14%,冠心病死亡相对危险度降低27%。另外,有研究发现,高活性膳食纤维量摄取可有效预防中风。
4活性膳食纤维降血糖作用
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活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呈反比。日本学者以从红藻中提取富含藻胶活性膳食纤维饲养糖尿病小鼠时发现,以每天5%红藻胶灌胃三周后能明显降低小鼠胰岛素抵抗,升高血浆中脂联素。Panahi等发现口服燕麦活性膳食纤维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浓度约19.6%。还有研究发现,每天摄入10g活性膳食纤维,病人餐后30分钟血糖峰值明显降低。
5活性膳食纤维对肿瘤预防作用
英国学者通过研究各种活性膳食纤维与肿瘤发生之间关系,发现活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生率呈反比。Jansen等研究发现,源于各种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活性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胰腺癌发生率,且活性膳食纤维摄入量明显与胰腺癌发生率呈反比。Maria等发现活性膳食纤维与肿瘤发生成反比。
6活性膳食对肥胖的预防作用
活性膳食纤维取代饮食中可利用的能量和营养素;活性膳食纤维增加咀嚼动作,这能够限制食物的摄人量并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由此引起胃膨胀,增加饱腹感;活性膳食纤维降低小肠的吸收效率。因此,作为推动健康计划行动的一部分,饮食中增加活性膳食纤维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公众健康计划来预防肥胖。
7活性膳食纤维其它生理功能
除上面所述功能外,某些活性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的能力。这一功能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可能与人体衰老有关。
目前,膳食纤维产生技术大多基于对已具有较好生理功能的膳食纤维原料食物来源的提取,如从水果、蔬菜、谷物等成品中以分离,纯化的方法获取。国际上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往往在提取、加工的过程中,采取高新技术对天然膳食纤维进行多功能转化,以改变天然膳食纤维中部分组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使天然膳食纤维新增或强化原来很弱的功能特性。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挤压蒸煮技术、气流膨化技术、局部爆炸技术、湿热处理技术、酸热处理技术、酶处理技术及微生物发酵法等。
只有经过活化处理的膳食纤维,才具备足够的生理活性物质,作为功能性因子应用;否则只能作为无能量填充剂称之为普遍膳食纤维,其可溶性膳食纤维极少。但是,目前国内所开发的膳食纤维品种大多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甚少,只能作为无能量填充剂,不能称之为活性膳食纤维。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目前开发膳食纤维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对原料选择性强,由于强调膳食纤维的功能性使这类技术的原料只能是果蔬、谷物、食物块茎等,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之后产生的以木质纤维素为主的大量原料无法利用。其结果是在加工膳食纤维的同时又导致了食物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且以废水形式排放于环境,对资源利用率极低。利用这类技术产生的膳食纤维生理活性功能有限,活性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甚少。
其二,存在着需要采用理化技术改性增强天然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导致生产过程能耗高、易形成二次污染等弊病。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活性膳食纤维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木质纤维素的难降解性及降解微生物的特殊性,这一技术至今还未能很好的实破,在我国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活性膳食纤维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而本发明突破了这一难关,利用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解决了上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白囊耙齿菌[Irpexlacteus PCV1]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SCF1]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可以获得高活性、用途广泛的活性膳食纤维。本发明先将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接入含有土豆渣、麸皮及无机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结束后对发酵液灭活,灭活后再接入所述的裂褶菌SCF1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终产物匀浆处理,获得活性膳食纤维产品。所生产的活性膳食纤维产品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以及很强的生理功能,该活性膳食纤维产品在食品、保健品的生产上可以广泛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的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 PCV1],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耙齿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29;
所述白囊耙齿菌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57~58mm,白色,絮状;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稍厚壁,具简单分隔,常见分隔和分枝,宽1.8~7.9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 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断)
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72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25℃~28℃培养5~7天;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淀粉15g~20g,碘液2mL~3mL;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筛选得到的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25℃~28℃培养5~7天,所述的土豆渣培养基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100g/60g;最后从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中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有所述的淀粉降解菌筛选方法:配置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平板,挑取菌株斜面种,接入平板,放置25℃~28℃培养箱培养,培养5~7天后,测定菌株生长圈和透明圈的大小,比较不同菌株降解淀粉的特性;
所述的有效降解土豆渣菌株的筛选:100g打浆后的湿土豆渣加50g~60g水,按照5%~10%的接种量加入真菌菌种,25℃~28℃培养5~7天,检测培养体系液化、淀粉降解、纤维素降解状况。
一种裂褶菌SCF1,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SCF1],属于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30;
所述裂褶菌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69~70mm,白色,絮状,隆起,气生菌丝发达;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薄壁到稍厚壁,具锁状联合,具分枝,宽1.4~4.2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所述的裂褶菌SCF1,所述的裂褶菌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 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断)
所述的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72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60g~8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培养3~5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菌株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一种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有:
发酵液总糖测定:准确量取5mL发酵液悬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 HCl 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50mL,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总糖含量。
一种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所述的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菌种培养:由冻干管或沙土管保存菌株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7~9天,进行菌种活化;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2)液体菌种培养:将斜面菌种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自然pH,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时间为2d~3d,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3)发酵培养:
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100g/60g,麸皮为1.0g~1.5g/100g湿土豆渣;
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
按照5%~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中培养,pH为5.0~6.0,发酵培养温度为25℃~28℃,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培养时间为4d~5d,培养结束后灭菌,按照5%~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中培养,pH为5.0~6.0,发酵培养温度为25℃~28℃,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培养时间为3d~4d;
(4)产品收集:
1)将发酵液匀质化,灭菌后装瓶,10g活性膳食纤维/300mL封装,即可得到预产品;
2)将发酵液过滤、烘干,即可得到活性膳食纤维干品。
一种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所述的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下步骤:
在上述步骤(1)之前有如下步骤:
(1)按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制备方法制备白囊耙齿菌PCV1;
(2)按所述的裂褶菌SCF1制备方法制备裂褶菌SCF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廉价的土豆渣为发酵培养基原料,以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为生产菌株,生产的高活性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①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均属于白腐菌,可以克服木质纤维素的难降解性。白腐菌是一类奇特的丝状真菌,它可以直接入侵木材质的细胞腔内,释放降解木质素和其它木质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的酶,导致木材腐烂成白色海绵状团块,故而得名。白腐菌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最有效、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白腐菌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同时,还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因而最适合分解突然的木质纤维素物资。白腐菌的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且对降解底物具有非专一性机制,可以利用米糠、土豆渣、红薯渣、麸皮、豆腐渣等物质中的木质纤维素作为培养基,因此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②白囊耙齿菌是我国药用菌种的一种,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治疗尿少,浮肿,腰痛,血压升高等症,具抗炎活性,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如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增强体液免疫反应等。裂褶菌是食药兼用菌种,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还可以抗菌、抗肿瘤。裂褶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③该方法生产的活性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产量,可达35g/L以上;④该方法生产的活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达20%以上,故活性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强的生理功能;⑤与现有的生产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相比,本发明更加科学、安全、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的测试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按下述标准方法测试:
纤维素的检测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配方:A液:15g CuSO4·5H2O溶于1000mL水;B液:50g酒石酸钾钠、54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将A、B液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在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进一步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在沸水浴条件下,斐林试剂会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生成Cu2O红色沉淀。
土豆渣含水量测定:一定量的湿土豆渣,置于105℃烘箱中烘至半干,再取出置于60℃烘箱中烘干,得到土豆渣干样,换算后得到含水量。含水量(%)=(样品湿重-样品干重)/样品湿重×100%。
淀粉含量测定:取质量为w1烘干后的土豆渣固体,加一定量的水,用高温淀粉酶处理后,烘干恒重,得到剩余的残渣质量为w2。淀粉含量(%)=(w1-w2)/w1×100%。
总膳食纤维检测方法:
(1)研磨后样品1.00g于500mL干净的烧瓶中,加入40mL水,沸水浴半小时(糊化)加入1mL高温淀粉酶,振荡混合后沸水浴半小时,再加入1mL糖化酶,沸水浴15分钟;加入1mL蛋白酶,沸水浴15分钟,趁热用已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用10mL热水洗涤滤渣,得到滤渣A和滤液B,注意保留待用。
(2)可溶性膳食纤维检测:另取一空瓶装入50mL水,1mL高温淀粉酶和1mL糖化酶和1mL蛋白酶作为空白样;将水解后滤液B和空白样都加入200mL无水乙醇,静置6~12小时,促使沉淀生成。用干净、恒重过的砂芯漏斗(m1)过滤,20mL80%乙醇冲洗一次,20mL丙酮冲洗一次,乙醇、丙酮回收;漏斗置于105℃烘4小时,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得m2。计算m1、m2之差即为沉淀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滤液B沉淀质量-空白样沉淀质量)×100%。
(3)不溶性膳食纤维检测:滤渣A尽量完全转移入原来所用的平底烧瓶中,然后按照测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0g无水亚硫酸钠,4mL石油醚(沸程60~90℃,消泡);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将平底烧瓶内容物全部移入漏斗(M1)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再用20mL丙酮洗涤一次;把残渣连漏斗放在105℃的烘箱中烘4小时至恒重,称得质量M2。计算:X=(M2-M1)×100%,式中:X为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为砂芯漏斗质量;M2为砂芯漏斗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
总膳食纤维检测: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和。
纤维素含量测定:取烘干后恒重样品0.5g,加中性洗涤剂,除去淀粉等杂质,过滤,得残渣,再加入72%H2SO4,水解得到木质素和纤维素,测定还原糖含量换算后得到纤维素含量。
可利用总糖含量测定:采用DNS法测定土豆渣中糖含量。准确称取0.5g土豆渣,放在锥形瓶中,加20mL的水,加淀粉酶沸水浴1小时,将淀粉水解,再加入6mol/L HCl 10mL,蒸馏水1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100mL,过滤取滤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即为稀释1000倍的总糖水解液,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可溶性糖含量。
还原糖测定:采用DNS法测定土豆渣中还原糖含量。准确称取0.5g土豆渣,放在100mL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约2mL)调成糊状,然后加入40mL蒸馏水,混匀,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混。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还原糖含量。
实施例1: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24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24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25℃培养5天;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淀粉15g,碘液2mL;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筛选得到的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25℃培养5天,所述的土豆渣培养基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最后从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中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淀粉降解菌筛选方法:配置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平板,挑取菌株斜面种一小块,接入平板中央,放置25℃培养箱培养,培养5天后,测定菌株生长圈和透明圈的大小,比较不同菌株降解淀粉的特性。
所述的有效降解土豆渣菌株的筛选:100g打浆后的湿土豆渣加50g水,按照10%的接种量加入真菌菌种,25℃培养5天,检测培养体系液化、淀粉降解、纤维素降解状况。
实施例2: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36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48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50g,葡萄糖25g,琼脂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25℃培养6天;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为马铃薯250g,葡萄糖25g,琼脂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淀粉20g,碘液3mL;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筛选得到的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25℃培养6天,所述的土豆渣培养基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60g;最后从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中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淀粉降解菌筛选方法:配置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平板,挑取菌株斜面种一小块,接入平板中央,放置25℃培养箱培养,培养6天后,测定菌株生长圈和透明圈的大小,比较不同菌株降解淀粉的特性。
所述的有效降解土豆渣菌株的筛选:100g打浆后的湿土豆渣加60g水,按照10%的接种量加入真菌菌种,25℃培养6天,检测培养体系液化、淀粉降解、纤维素降解状况。实施例3: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培养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培养72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25g,葡萄糖23g,琼脂23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28℃养7天;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为马铃薯225g,葡萄糖23g,琼脂23g,,自来水1000mL,自然pH,淀粉18g,碘液2.5mL;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筛选得到的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28℃培养7天,所述的土豆渣培养基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5g;最后从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中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淀粉降解菌筛选方法:配置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平板,挑取菌株斜面种一小块,接入平板中央,放置28℃培养箱培养,培养7天后,测定菌株生长圈和透明圈的大小,比较不同菌株降解淀粉的特性。
所述的有效降解土豆渣菌株的筛选:100g打浆后的湿土豆渣加55g水,按照10%的接种量加入真菌菌种,28℃培养7天,检测培养体系液化、淀粉降解、纤维素降解状况。实施例4:一种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24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24小时,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高糖)中,培养3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菌株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即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6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发酵液总糖测定:准确量取5mL发酵液悬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 HCl 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50mL,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总糖含量。
实施例5:一种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36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48小时,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中,培养4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25g,葡萄糖23g,琼脂23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即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25g,葡萄糖7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发酵液总糖测定:准确量取5mL发酵液悬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 HCl 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50mL,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总糖含量。
实施例6:一种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培养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培养72小时,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中,培养5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50g,葡萄糖25g,琼脂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即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50g,葡萄糖8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发酵液总糖测定:准确量取5mL发酵液悬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 HCl 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50mL,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总糖含量。
实施例7: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菌种培养:由冻干管或者沙土管保存菌株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
(2)液体菌种培养:将斜面菌种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自然pH,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
(3)发酵培养:
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麸皮为1.0g/100g湿土豆渣;1L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渣667g,麸皮10g,自来水333mL。
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
按照5%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5.0,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5℃,搅拌转速控制为150r/min,培养时间为4d,培养结束后灭菌,按照5%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接入裂褶菌SCF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5.0,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5℃,搅拌转速控制为150r/min,培养时间为3d。
(4)产品收集:
1)将发酵液匀质化,灭菌后装瓶(10g活性膳食纤维/300mL)封装,即可得到预产品。
2)将发酵液过滤、烘干,即可得到活性膳食纤维干品。
实施例8: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菌种培养:由冻干管或者沙土管保存菌株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
(2)液体菌种培养:将斜面菌种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自然pH,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
(3)发酵培养:
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麸皮为1.0g/100g湿土豆渣;1L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渣667g,麸皮10g,自来水333mL。
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
按照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5.5,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5℃,搅拌转速控制为150r/min,培养时间为4d,培养结束后灭菌,按照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接入裂褶菌SCF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5.5,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5℃,搅拌转速控制为150r/min,培养时间为3d。
(4)产品收集:
1)将发酵液匀质化,灭菌后装瓶(10g活性膳食纤维/300mL)封装,即可得到预产品。
2)将发酵液过滤、烘干,即可得到活性膳食纤维干品。
实施例9: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菌种培养:由冻干管或者沙土管保存菌株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
(2)液体菌种培养:将斜面菌种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自然pH,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
(3)发酵培养:
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麸皮为1.0g/100g湿土豆渣;1L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渣667g,麸皮10g,自来水333mL。
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
按照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6.0,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8℃,搅拌转速控制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5d,培养结束后灭菌,按照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接入裂褶菌SCF1培养基中培养,pH控制为6.0,发酵培养温度控制为28℃,搅拌转速控制为200r/min,培养时间为4d。
(4)产品收集:
1)将发酵液匀质化,灭菌后装瓶(10g活性膳食纤维/300mL)封装,即可得到预产品。
2)将发酵液过滤、烘干,即可得到活性膳食纤维干品。
各项检测方法:
纤维素的检测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配方:A液:15g CuSO4·5H2O溶于1000mL水;B液:50g酒石酸钾钠、54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将A、B液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在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进一步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在沸水浴条件下,斐林试剂会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生成Cu2O红色沉淀。
土豆渣含水量测定:一定量的湿土豆渣,置于105℃烘箱中烘至半干,再取出置于60℃烘箱中烘干,得到土豆渣干样,换算后得到含水量。含水量(%)=(样品湿重-样品干重)/样品湿重×100%。
淀粉含量测定:取质量为w1烘干后的土豆渣固体,加一定量的水,用高温淀粉酶处理后,烘干恒重,得到剩余的残渣质量为w2。淀粉含量(%)=(w1-w2)/w1×100%。
总膳食纤维检测方法:
(1)研磨后样品1.00g于500mL干净的烧瓶中,加入40mL水,沸水浴半小时(糊化)加入1mL高温淀粉酶,振荡混合后沸水浴半小时,再加入1mL糖化酶,沸水浴15分钟;加入1mL蛋白酶,沸水浴15分钟,趁热用已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用10mL热水洗涤滤渣,得到滤渣A和滤液B,注意保留待用。
(2)可溶性膳食纤维检测:另取一空瓶装入50mL水,1mL高温淀粉酶和1mL糖化酶和1mL蛋白酶作为空白样;将水解后滤液B和空白样都加入200mL无水乙醇,静置6~12小时,促使沉淀生成。用干净、恒重过的砂芯漏斗(m1)过滤,20mL80%乙醇冲洗一次,20mL丙酮冲洗一次,乙醇、丙酮回收;漏斗置于105℃烘4小时,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得m2。计算m1、m2之差即为沉淀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滤液B沉淀质量-空白样沉淀质量)×100%。
(3)不溶性膳食纤维检测:滤渣A尽量完全转移入原来所用的平底烧瓶中,然后按照测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0g无水亚硫酸钠,4mL石油醚(沸程60~90℃,消泡);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将平底烧瓶内容物全部移入漏斗(M1)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再用20mL丙酮洗涤一次;把残渣连漏斗放在105℃的烘箱中烘4小时至恒重,称得质量M2。计算:X=(M2-M1)×100%,式中:X为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为砂芯漏斗质量;M2为砂芯漏斗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
总膳食纤维检测: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和。
纤维素含量测定:取烘干后恒重样品0.5g,加中性洗涤剂,除去淀粉等杂质,过滤,得残渣,再加入72%H2SO4,水解得到木质素和纤维素,测定还原糖含量换算后得到纤维素含量。
实施例10:一种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所述的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还包括有如下步骤:
(1)按实施例1至3制备白囊耙齿菌PCV1;
(2)按实施例4至6制备裂褶菌SCF1。
以下按实施例7至9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
实施例11:500L搅拌式发酵罐
将冻干管保存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将活化好的斜面菌种白囊耙齿菌PCV1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摇瓶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50L种子罐装入30L种子罐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1L发酵罐液体种子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自来水1000mL),灭菌、降温后,按照10%的接种量接入摇瓶液体种子(3L摇瓶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2d结束。500L发酵罐装入300L发酵罐发酵培养基(即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麸皮为1.0g/100g湿土豆渣;1L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渣667g,麸皮10g,自来水333mL),灭菌、降温后,将培养好的50L种子罐中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移入500L发酵罐中,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4d结束。培养结束后发酵液灭菌,作为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备用。
将冻干管保存菌株裂褶菌SCF1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将活化好的斜面菌种裂褶菌SCF1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摇瓶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50L种子罐装入30L种子罐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1L发酵罐液体种子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自来水1000mL),灭菌、降温后,按照10%的接种量接入摇瓶液体种子(3L摇瓶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2d结束。将培养好的50L种子罐中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移入500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3d结束。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液中总膳食纤维的含量为35.5g/L,活性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0.3%。
总膳食纤维检测方法:
(1)研磨后样品1.00g于500mL干净的烧瓶中,加入40mL水,沸水浴半小时(糊化)加入1mL高温淀粉酶,振荡混合后沸水浴半小时,再加入1mL糖化酶,沸水浴15分钟;加入1mL蛋白酶,沸水浴15分钟,趁热用已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用10mL热水洗涤滤渣,得到滤渣A和滤液B,注意保留待用。
(2)可溶性膳食纤维检测:另取一空瓶装入50mL水,1mL高温淀粉酶和1mL糖化酶和1mL蛋白酶作为空白样;将水解后滤液B和空白样都加入200mL无水乙醇,静置6~12小时,促使沉淀生成。用干净、恒重过的砂芯漏斗(m1)过滤,20mL80%乙醇冲洗一次,20mL丙酮冲洗一次,乙醇、丙酮回收;漏斗置于105℃烘4小时,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得m2。计算m1、m2之差即为沉淀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滤液B沉淀质量-空白样沉淀质量)×100%。
(3)不溶性膳食纤维检测:滤渣A尽量完全转移入原来所用的平底烧瓶中,然后按照测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0g无水亚硫酸钠,4mL石油醚(沸程60~90℃,消泡);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将平底烧瓶内容物全部移入漏斗(M1)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再用20mL丙酮洗涤一次;把残渣连漏斗放在105℃的烘箱中烘4小时至恒重,称得质量M2。计算:X=(M2-M1)×100%,式中:X为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为砂芯漏斗质量;M2为砂芯漏斗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
总膳食纤维检测: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和。
验证例1:获得本发明菌种白囊耙齿菌PCV1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72小时,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培养5天,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这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培养5天,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入淀粉15g,碘液2mL。
所述的淀粉降解菌筛选方法:配置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平板,挑取菌株斜面种一小块,接入平板中央,放置25℃培养箱培养,培养5天后,测定菌株生长圈和透明圈的大小,比较不同菌株降解淀粉的特性。
所述的有效降解土豆渣菌株的筛选:100g打浆后的湿土豆渣加50g水,按照10%的接种量加入真菌菌种,25℃培养5天,检测培养体系液化、淀粉降解、纤维素降解状况。
纤维素的检测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配方:A液:15g CuSO4·5H2O溶于1000mL水;B液:50g酒石酸钾钠、54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将A、B液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在碱性条件下,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进一步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在沸水浴条件下,斐林试剂会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生成Cu2O红色沉淀。
土豆渣含水量测定:一定量的湿土豆渣,置于105℃烘箱中烘至半干,再取出置于60℃烘箱中烘干,得到土豆渣干样,换算后得到含水量。含水量(%)=(样品湿重-样品干重)/样品湿重×100%。
淀粉含量测定:取质量为w1烘干后的土豆渣固体,加一定量的水,用高温淀粉酶处理后,烘干恒重,得到剩余的残渣质量为w2。淀粉含量(%)=(w1-w2)/w1×100%。
总膳食纤维检测方法:
(1)研磨后样品1.00g于500mL干净的烧瓶中,加入40mL水,沸水浴半小时(糊化)加入1mL高温淀粉酶,振荡混合后沸水浴半小时,再加入1mL糖化酶,沸水浴15分钟;加入1mL蛋白酶,沸水浴15分钟,趁热用已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用10mL热水洗涤滤渣,得到滤渣A和滤液B,注意保留待用。
(2)可溶性膳食纤维检测:另取一空瓶装入50mL水,1mL高温淀粉酶和1mL糖化酶和1mL蛋白酶作为空白样;将水解后滤液B和空白样都加入200mL无水乙醇,静置6~12小时,促使沉淀生成。用干净、恒重过的砂芯漏斗(m1)过滤,20mL80%乙醇冲洗一次,20mL丙酮冲洗一次,乙醇、丙酮回收;漏斗置于105℃烘4小时,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得m2。计算m1、m2之差即为沉淀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滤液B沉淀质量-空白样沉淀质量)×100%。
(3)不溶性膳食纤维检测:滤渣A尽量完全转移入原来所用的平底烧瓶中,然后按照测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0g无水亚硫酸钠,4mL石油醚(沸程60~90℃,消泡);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将平底烧瓶内容物全部移入漏斗(M1)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再用20mL丙酮洗涤一次;把残渣连漏斗放在105℃的烘箱中烘4小时至恒重,称得质量M2。计算:X=(M2-M1)×100%,式中:X为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为砂芯漏斗质量;M2为砂芯漏斗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
总膳食纤维检测: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和。
纤维素含量测定:取烘干后恒重样品0.5g,加中性洗涤剂,除去淀粉等杂质,过滤,得残渣,再加入72%H SO,水解得到木质素和纤维素,测定还原糖含量换算后得到纤维素含量。
可利用总糖含量测定:采用DNS法测定土豆渣中糖含量。准确称取0.5g土豆渣,放在锥形瓶中,加20mL的水,加淀粉酶沸水浴1小时,将淀粉水解,再加入6mol/L HCl 10mL,蒸馏水1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100mL,过滤取滤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即为稀释1000倍的总糖水解液,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可溶性糖含量。
还原糖测定:采用DNS法测定土豆渣中还原糖含量。准确称取0.5g土豆渣,放在100mL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约2mL)调成糊状,然后加入40mL蒸馏水,混匀,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混。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还原糖含量。
所述的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 PCV1],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耙齿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29。
所述白囊耙齿菌PCV1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57~58mm,白色,絮状;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稍厚壁,具简单分隔,常见分隔和分枝,宽1.8~7.9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所述的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囊耙齿菌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 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断)
验证例2:获得本发明菌种裂褶菌SCF1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培养72小时,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中,培养3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高糖):即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6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发酵液总糖测定:准确量取5mL发酵液悬液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 HCl 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水解毕,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 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50mL,用于总糖测定。取1mL反应液,适当稀释后,加入DNS显色,对照标准曲线,换算后得到总糖含量。
所述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SCF1],属于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30。
所述裂褶菌SCF1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69~70mm,白色,絮状,隆起,气生菌丝发达;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薄壁到稍厚壁,具锁状联合,具分枝,宽1.4~4.2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所述的一种裂褶菌SCF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裂褶菌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 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断)
验证例3:500L搅拌式发酵罐
将冻干管保存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将活化好的斜面菌种白囊耙齿菌PCV1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摇瓶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50L种子罐装入30L种子罐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1L发酵罐液体种子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自来水1000mL),灭菌、降温后,按照10%的接种量接入摇瓶液体种子(3L摇瓶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2d结束。500L发酵罐装入300L发酵罐发酵培养基(即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麸皮为1.0g/100g湿土豆渣;1L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土豆渣667g,麸皮10g,自来水333mL),灭菌、降温后,将培养好的50L种子罐中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移入500L发酵罐中,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4d结束。培养结束后发酵液灭菌,作为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备用。
将冻干管保存菌株裂褶菌SCF1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进行菌种活化;将活化好的斜面菌种裂褶菌SCF1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摇瓶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H为自然,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2d,搅拌转速为150r/min。50L种子罐装入30L种子罐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1L发酵罐液体种子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自来水1000mL),灭菌、降温后,按照10%的接种量接入摇瓶液体种子(3L摇瓶液体种子),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2d结束。将培养好的50L种子罐中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移入500L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基为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培养过程中控制培养温度为25℃,搅拌转速为100r/min,控制pH为5.5,培养3d结束。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液中总膳食纤维的含量为35.1g/L,活性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0.7%。
总膳食纤维检测方法:
(1)研磨后样品1.00g于500mL干净的烧瓶中,加入40mL水,沸水浴半小时(糊化)加入1mL高温淀粉酶,振荡混合后沸水浴半小时,再加入1mL糖化酶,沸水浴15分钟;加入1mL蛋白酶,沸水浴15分钟,趁热用已恒重的砂芯漏斗过滤,用10mL热水洗涤滤渣,得到滤渣A和滤液B,注意保留待用。
(2)可溶性膳食纤维检测:另取一空瓶装入50mL水,1mL高温淀粉酶和1mL糖化酶和1mL蛋白酶作为空白样;将水解后滤液B和空白样都加入200mL无水乙醇,静置6~12小时,促使沉淀生成。用干净、恒重过的砂芯漏斗(m1)过滤,20mL80%乙醇冲洗一次,20mL丙酮冲洗一次,乙醇、丙酮回收;漏斗置于105℃烘4小时,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得m2。计算m1、m2之差即为沉淀质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滤液B沉淀质量-空白样沉淀质量)×100%。
(3)不溶性膳食纤维检测:滤渣A尽量完全转移入原来所用的平底烧瓶中,然后按照测定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溶液,再加0.50g无水亚硫酸钠,4mL石油醚(沸程60~90℃,消泡);电炉加热,5~10min内使其煮沸,移至电热板上,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将平底烧瓶内容物全部移入漏斗(M1)中,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沸水分3~5次洗涤残渣;再用20mL丙酮洗涤一次;把残渣连漏斗放在105℃的烘箱中烘4小时至恒重,称得质量M2。计算:X=(M2-M1)×100%,式中:X为样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M1为砂芯漏斗质量;M2为砂芯漏斗及样品中纤维的质量。
总膳食纤维检测: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和。
本发明专利方法生产活性膳食纤维获得的发酵液进行小鼠肠道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经口灌胃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受试样品给予时间7天,观察期内小鼠生长正常,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亦无动物死亡;且利用微生物发酵土豆渣生产活性膳食纤维获得的发酵液具有明显促进肠道蠕动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敏, 孙
<120>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130>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495
<212> DNA
<213> 白囊耙齿菌PCV1
<400> 1
gagctcagat tgtcaaatga ttgtctcggc aaggagacgg ttcgaagcat gaacaccata 60
aatacttcaa caccacagcg cagataatta tcacactgaa ggcgatccgt aagattcacg 120
ctaatgcatt tcagaggagt cgaccgacaa gggccgacac aacctccaag tccaagcccg 180
ctaaaccttc attacaaaaa tttaggggtt gagaatacca tgagactcaa acaggcatac 240
tcctcggaat accaaggagt gcaaggtgcg ttcaaagatt cgatgattca ctgaattctg 300
caattcacat tacttatcgc atttcgctgc gttcttcatc gatgcgagag ccaagagatc 360
cgttgctgaa agttgtatat aaatgtgtta tacacagttg acattctata actgaagcgt 420
ttgtagtaaa acataagaaa gaaaaacggc ttgttcaacc gaagacctct cgcgagatcc 480
tggaagcttc cacca 495
<210> 2
<211> 567
<212> DNA
<213> 裂褶菌SCF1
<400> 2
tcgctagtct cagtcaagag acggttagaa gcagactcct attgaaactg actaggtcag 60
ccccgagatg gtcaacgacg tagaaattat cacatcggag acgcgatccc gcaagggaaa 120
tccgctaata catttaagag gagctggctc cgttaggctc cagcagacct ccacttccaa 180
gccactctcg agaccgaagt caaaagaggg ttgatggtat ttaatgacac tcaaacaggc 240
atgcccctcg gaataccaaa gggcgcaagg tgcgttcaaa gattcgatga ttcactgaat 300
tctgcaattc acattactta tcgcatttcg ctgcgttctt catcgatgcg agagccaaga 360
gatccgttgt cgaaagttgt attaactttt tagggtctgt caagaccatg attacattcg 420
ttaacatact ttaaggtgtg aggtagacgt agtcaaccgc cgcccgtgaa ggctttggga 480
ctacataagg tgcacaggat cagaacaaga tgaacttgtt tgattcgtta atgatccttc 540
cgcaggttca cctacggaaa ccttgtt 567

Claims (8)

1.一种白囊耙齿菌PCV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 PCV1],属于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耙齿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29;
所述白囊耙齿菌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57~58mm,白色,絮状;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稍厚壁,具简单分隔,常见分隔和分枝,宽1.8~7.9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72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中,25℃~28℃培养5~7天;所述的淀粉降解选择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淀粉15g~20g,碘液2mL~3mL;筛选出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然后将筛选得到的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接种于土豆渣培养基中,25℃~28℃培养5~7天,所述的土豆渣培养基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100g/60g;最后从降解淀粉能力强的几株真菌中筛选得到降解土豆渣能力强的菌株白囊耙齿菌PCV1;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4℃保存。
4.一种裂褶菌SCF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SCF1],属于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的菌种,该菌种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6年07月06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30;
所述裂褶菌具有如下形态特征: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快,28℃黑暗条件下7天,菌落直径69~70mm,白色,絮状,隆起,气生菌丝发达;菌落背面米色,无水溶性色素;营养菌丝壁光滑,薄壁到稍厚壁,具锁状联合,具分枝,宽1.4~4.2μm;培养状态下不产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褶菌SCF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裂褶菌具有如下分子生物学特征: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定该菌株的基因序列如下: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包括18S rRNA片段,ITS1、5.8SrDNA、ITS2的全序列及28S区序列片段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裂褶菌SCF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湖北神农架土壤用无菌水分别按10-2~10-6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48小时,挑出单菌落溶于10mL的无菌水中,分别制成10-2~10-6梯度浓度的菌液,各吸取0.15mL~0.20mL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28℃培养24~72小时,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60g~80g,自来水1000mL,自然pH;培养3~5天,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总糖的含量,筛选得到糖利用率高的菌株裂褶菌SCF1;菌株用固体斜面培养基4℃保存。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裂褶菌SCF1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固体菌种培养:由冻干管或沙土管保存菌株移接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7~9天,进行菌种活化;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琼脂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2)液体菌种培养:将斜面菌种挑取小菌块接种于液体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液体种子培养基即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自然pH,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时间为2d~3d,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所述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250g,葡萄糖20g~2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
(3)发酵培养:
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土豆渣中渣水比为100g/50g~100g/60g,麸皮为1.0g~1.5g/100g湿土豆渣;
裂褶菌SCF1发酵培养基: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
按照5%~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白囊耙齿菌PCV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培养基中培养,pH为5.0~6.0,发酵培养温度为25℃~28℃,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培养时间为4d~5d,培养结束后灭菌,按照5%~10%的接种量将生长良好的裂褶菌SCF1种子液接入白囊耙齿菌PCV1发酵结束后灭菌的发酵液中培养,pH为5.0~6.0,发酵培养温度为25℃~28℃,搅拌转速为150r/min~200r/min,培养时间为3d~4d;
(4)产品收集:
1)将发酵液匀质化,灭菌后装瓶,10g活性膳食纤维/300mL封装,即可得到预产品;
2)将发酵液过滤、烘干,即可得到活性膳食纤维干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下步骤:
在权利要求7步骤(1)之前有如下步骤:
(1)按所述的白囊耙齿菌PCV1制备方法制备白囊耙齿菌PCV1;
(2)按所述的裂褶菌SCF1制备方法制备裂褶菌SCF1。
CN201710248850.7A 2017-04-17 2017-04-17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Active CN107574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8850.7A CN107574124B (zh) 2017-04-17 2017-04-17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8850.7A CN107574124B (zh) 2017-04-17 2017-04-17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4124A true CN107574124A (zh) 2018-01-12
CN107574124B CN107574124B (zh) 2018-06-08

Family

ID=6104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8850.7A Active CN107574124B (zh) 2017-04-17 2017-04-17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41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7062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广西民族大学 白耙齿菌的降血脂应用
CN114196554A (zh) * 2022-01-27 2022-03-18 山东农业大学 一株裂褶菌及其在降解果园废弃树枝中的应用
CN116096392A (zh) * 2021-06-15 2023-05-09 金秉天 白囊耙齿菌菌丝体培养物以及包含其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036A (zh) * 2010-11-21 2011-07-13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一种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花生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06387924A (zh) * 2016-08-26 2017-02-15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036A (zh) * 2010-11-21 2011-07-13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一种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花生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06387924A (zh) * 2016-08-26 2017-02-15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地碱蓬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GUO WU ET AL.: "DIETARY FIBER PRODUCTION FROM SWEET POTATO RESIDUE BY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THE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US Schizophyllum commune", 《BIORESOURCES》 *
刘平等: "采用裂褶菌固体发酵红薯渣获取膳食纤维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裘纪莹等: "发酵法制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7062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广西民族大学 白耙齿菌的降血脂应用
CN116096392A (zh) * 2021-06-15 2023-05-09 金秉天 白囊耙齿菌菌丝体培养物以及包含其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组合物
CN114196554A (zh) * 2022-01-27 2022-03-18 山东农业大学 一株裂褶菌及其在降解果园废弃树枝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4124B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5762B (zh) 一种铁皮石斛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8869A (zh) 用食用菌菌丝体或子实体制备保健食品的方法
CN105815641A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综合酵素液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2429163A (zh) 一种苦荞麦红曲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72411B (zh) 一种黑米保健饮料的制作方法
CN104585825B (zh) 一种山药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3653A (zh) 一种山楂香蕉蜜酒的酿造方法
CN103923797B (zh) 一种富含异麦芽低聚糖的低度黄酒的酿造方法
CN106173652A (zh) 红薯益生菌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54775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纯菌发酵生产橄榄茶醋饮料的方法
CN106010852A (zh) 苦荞格瓦斯保健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70318A (zh) 一种利用糙米酵素和大豆多糖制备香蕉夹心馅的方法
CN107574124B (zh) 白囊耙齿菌与裂褶菌发酵制备活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03271155B (zh) 一种提高益生菌活菌数的方法
CN106993808B (zh) 一种有机柠檬酵素保健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70326B (zh) 草莓发酵汁的制备方法
CN105520064B (zh) 一种无添加剂全籽粒绿豆营养主食及其生产方法
CN105647737B (zh) 一种木耳菌黑蒜酒
CN104450414A (zh) 保健型马铃薯发酵酒的制作方法
CN107574109A (zh) 一种火龙果皮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71882A (zh) 一种樱桃莲子保健酒的酿造方法
CN107692241A (zh) 一种具有减脂纤体功能的红薯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7514A (zh) 一种富含乳酸菌的护肝果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61270A (zh) 一种富含壳寡糖的木瓜果醋的发酵制备方法
CN105661399A (zh) 一种蓝莓复合粉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