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681A -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681A
CN107534681A CN201680022986.XA CN201680022986A CN107534681A CN 107534681 A CN107534681 A CN 107534681A CN 201680022986 A CN201680022986 A CN 201680022986A CN 107534681 A CN107534681 A CN 107534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quipment
processing device
message processing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29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681B (zh
Inventor
菅谷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212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2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34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6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92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e.g. acknowledgement by energy bur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无线传输路径。该信息处理设备设置有控制单元。利用所述控制单元,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被设置为执行控制,由此,在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时,如果所述数据中的一些数据未送达,则控制单元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利用所述控制单元,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被设置为还执行控制,由此,在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时,如果不存在未送达的数据,则控制部不发送接收确认。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设备。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和用于使用无线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存在用于使用无线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已经提出了使用无线局域网(LAN)在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方法。
在使用无线LAN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源的设备从发送目的地的设备接收到接收确认(例如,确认(ACK))。这允许源设备确定目的地设备对所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完成。此外,接收到接收确认使得源设备能够从其缓冲器中丢弃曾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数据。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公开了用于聚合多个数据项并在单个突发(burst)中发送聚合数据的帧聚合技术。对于帧聚合的数据发送序列,提供技术来识别在接收到对发送的多个数据项的单个接收确认(块ACK(BACK))之后要重传的数据。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用于将数据在单个突发中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设备的技术(例如,用于多个用户的帧聚合的技术)。还提出了将多用户帧聚合技术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技术。然后,这些技术用于通过将寻址到多个用户的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乘以系数来复用信号。
还提出了其中在稳定连接的传输网络(例如,有线传输网络)上交换识别未送达数据的未送达通知(否定确认(NACK))的序列。
例如,提出了用于在从发送源到发送目的地的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返回NACK以使传输的数据被重传的技术(例如,参见PTL 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 JP 2005-260939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源设备在接收到接收确认(ACK)之后识别出数据接收完成。因此,如果尚未接收到接收确认(ACK),则源设备根据预定的过程向到目的地设备重传数据。然而,在即使目的地设备已经正确接收到数据,而源设备没有接收到接收确认(ACK)的情况下,源设备开始重传数据。
作为另一示例,如果通过帧聚合没有接收到包括多个数据项的BACK,则可能发生由源设备重传目的地设备已经正确接收到的所有数据项。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要的数据重传不必要地占用无线传输路径达延长的时间段,从而潜在地使得难以有效地使用无线传输路径。
在使用未送达通知(NACK)的情况下,而源设备未收到未送达通知,则所涉及的数据被丢弃。因此,如果源设备未能接收到由目的地设备仍然发送的未送达通知(NACK),则数据被丢弃。这引起了数据可能永远不会到达目的地设备的可能性。
多用户帧聚合技术涉及使得源设备在向多个目的地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数据之后向多个目的地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对接收确认的请求(BACK请求),使得源设备将从每个目的地设备接收到接收确认(ACK)。源设备需要在每次数据发送后接收接收确认(ACK)。这可能延长从多个目的地设备收集接收确认所需的时间,这潜在地使得难以有效地使用无线传输路径。
另外,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未送达通知(NACK)被用作重传请求。重传请求继续进行,直到数据发送源的设备接收到表示成功数据接收的ACK为止。这延长了数据发送和接收所需的时间,这潜在地使得难以有效地使用无线传输路径。
鉴于上述情况而构想出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有效地使用无线传输路径。
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的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用于与该设备一起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执行不发送接收确认的控制。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不发送接收确认。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如果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可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请求。这提供了如果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另一设备发送对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请求的效果。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如果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之后未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构成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第一未送达数据,如果从所述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新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可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包括关于第一未送达数据的信息的对所述新数据的重传请求。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如果在重传请求的发送之后未从另一设备发送与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第一未送达数据),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新数据,并且如果在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另一设备发送包括关于第一未送达数据的信息的对新数据的重传请求。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可以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控制部可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请求。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如果在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请求。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可以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所述聚合数据可以发往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这提供了由此接收到形成聚合数据并发往多个设备的多个数据项的效果。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所述控制部可以以从所述另一设备通知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后退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定时。这提供了以从由另一设备通知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后退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向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定时的效果。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即使配置为保持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部不具有至少一个预定空闲空间,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执行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控制。这提供了即使用于保持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部不具有至少一个预定空闲空间也将重传请求发送到另一设备的效果。
还是根据第一方面,在与所述另一设备交换发送请求和发送确认之后验证了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是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之后,所述控制部可以执行所述控制。这提供了在与所述另一设备交换发送请求和发送确认之后验证了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是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之后,执行所述控制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用于与该设备一起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向目的地设备发送了组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并且如果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执行向所述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项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控制。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如果聚合数据被发送到目的地设备并且如果从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将数据项中与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集中发送到所述设备。
还是根据第二方面,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可以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所述控制部在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使用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发送请求向所述设备通知所述发送定时。这提供了设置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和在发送聚合数据之前使用发送请求向所述设备通知该发送定时的效果。
还是根据第二方面,在向多个设备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时,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可以基于比所述多个设备的数量更少的数量来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当向多个设备发送聚合数据时,基于比所述多个设备的数量更少的数量来设置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
还是根据第二方面,在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高于阈值的信号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执行将所有所述聚合数据作为未送达数据进行重传的控制。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在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高于阈值的信号之后,所有聚合数据作为未送达数据而被重传。
还是根据第二方面,即使未接收到重传请求,所述控制部在基于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上也可以保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所述聚合数据。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即使未接收到重传请求,在基于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上也保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聚合数据。
还是根据第二方面,如果未接收到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可以向所述设备发送要向所述设备发送的其他聚合数据。这提供了如果未接收到重传请求则向所述设备发送要向其发送的其他聚合数据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用于与该系统一起使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如果发往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数据被发送到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如果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则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二信息处理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如果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不发送接收确认。这提供了如下效果:如果发往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数据被发送到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如果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则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二信息处理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并且如果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不发送接收确认。
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技术提供了允许有效地使用无线传输路径的效果。上述有利效果并不是本公开的限制。根据随后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图1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通信系统10构成的无线网络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2]
图2是示出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请求发送(RTS)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4]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允许发送(CTS)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5]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无确认请求(NAQ)(重传请求)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6]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聚合数据帧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数据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7]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帧中的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的设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8]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示意图。
[图9]
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0]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1]
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2]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3]
图13是示出实施例中的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4]
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15]
图15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6]
图16是示出作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一部分的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7]
图17是示出作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一部分的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的另一流程图。
[图18]
图18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9]
图19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网络分配向量(NAV)设置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0]
图20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接收处理的过程的另一流程图。
[图21]
图21是示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2]
图22是示出汽车导航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3]
图23是示出无线接入点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用于实现本技术的优选模式(以下称为实施例)。说明将按以下标题给出:
1.实施例(在省略接收确认的情况下执行重传控制的示例)
2.应用
1.实施例
(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1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通信系统10构成的无线网络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中,四个信息处理设备100至103组成形成无线网络的通信系统10。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至103各自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固定或移动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固定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LAN)系统的接入点或基站。例如,移动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话、蜂窝电话或平板终端。
假定信息处理设备100至103各自具有支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下的无线LAN标准(诸如IEEE 802.11ax下的无线LAN标准之类)的通信功能。或者,无线保真(Wi-Fi)、Wi-Fi Direct或Wi-Fi CERTIFIED Miracast规范(技术规范名称:Wi-FiDisplay)可被用于无线LAN。在另一替代方案中,可以使用一些其他合适的通信方法来执行无线通信。
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构成网络,其中多个设备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彼此无线地进行通信,以便互连(例如,组成网状网络或自组织(ad-hoc)网络)。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在IEEE 802.11s下的网状网络中使用。
作为另一示例,通信系统10可以构成由接入点(主站)和从属设备(从站)组成的网络。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3充当接入点,则信息处理设备100至102可以用作该接入点(信息处理设备103)的从属设备。
在图1中,可以无线地彼此直接通信的设备被示出为通过虚线连接。具体地,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与信息处理设备101和103进行通信。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与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进行通信。信息处理设备102可以与信息处理设备101和103进行通信。信息处理设备103可以与信息处理设备100、101和102进行通信。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了说明的目的,将分别描述源设备(发送侧设备)的操作和目的地设备(接收侧设备)的操作。将要注意,两种设备类型的功能可被并入到单个设备中,或者两种设备类型中的任一种的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提供。
由本技术的实施例处理的系统配置不限于上述内容。例如,虽然图1示出了由四个信息处理设备组成的典型通信系统,但是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多个信息处理设备彼此连接的方式不限于任何上述连接模式。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具有以与任何上述任何连接模式不同的方式彼此连接的多个设备的网络。
(信息处理设备的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信息处理设备101至103的功能配置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功能配置大致相同,因此将不再进一步讨论。
信息处理设备100包括中央处理部110、用户输入部120、用户输出部130、信号处理部140和无线通信部200。
中央处理部110通过控制其组件来操作信息处理设备100。例如,充当中央处理单元(CPU)的中央处理部110使信息处理设备100在操作系统(OS)的控制下操作。
用户输入部120用于获取不同的数据。例如,用户输入部120由用于输入用户的指令的操作构件(例如,键盘、触摸面板等)构成。作为另一示例,用户输入部120可以包括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成像元件以及用于获取音频数据的音频记录元件。
用户输出部13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数据。例如,用户输出部130包括用于显示视觉图像信息的显示单元、用于向用户提供诸如语音和音乐之类的信息的扬声器以及用于输出诸如振动之类的感觉的输出设备。
信号处理部140执行不同的信号处理。例如,信号处理部140将从用户输入部120输入的信息或从用户输出部130输出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或符合预定通信协议的信号)。
无线通信部200具有基于预定无线通信协议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无线通信部200包括接口210、发送缓冲器部220、接收缓冲器部230、通信控制部240、无线信号处理部250、天线元件控制部260、天线261和262以及无线信号分析部270。
通信控制部240包括聚合部(数据组合部)241、多用户(MU)组合部242、定时控制部243、访问控制部244、NAQ分析部245、多用户(MU)分离部246、数据分离部247、控制部248和NAQ生成部249。
与信号处理部140连接的接口210是从用户输入部120输入信息并向用户输出部130输出信息的接口。
发送缓冲器部220是保持要由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到其他设备的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缓冲器。
聚合部(数据组合部)241聚合在预定发送单元中的多个数据项用于在单个突发中发送。
通过使用与设备中的每一个设备正交的参数来复用数据,多用户(MU)组合部242组合发往作为不同(发送)目的地的其他设备的数据。
定时控制部243基于预定通信协议来设置用于信号发送的定时,从而控制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定时。
访问控制部244以如下方式基于预定无线通信协议进行访问控制:访问尝试不与通过无线传输路径从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相冲突。
无线信号处理部250以无线通信的预定信号格式处理信号,以便将无线发送的数据信息和诸如NAQ(重传请求、未送达通知等)之类的控制信息发送到无线通信介质上。
天线元件控制部260与多个天线元件连接,并且以如下方式控制各个天线元件:每个元件与每个不同的目的地设备正交。
天线261和262是与天线元件控制部260和无线信号处理部250连接的一组天线。这些天线被提供以将无线信号输出到介质上。
无线信号分析部270提取经由无线通信介质发送的预定信号,并根据提取的信号分析预定数据信息和诸如NAQ帧(NAQ信号)之类的控制信息。NAQ帧是用于做出重传请求的信号。稍后将参照图5更详细地讨论NAQ帧。
如果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是NAQ帧,则NAQ分析部245分析接收到的信息以从中提取重传控制参数。
多用户(MU)分离部246接收发往多个不同(发送)目的地的多用户数据项,并且执行处理,以从按如下方式复用发送的数据项中仅提取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多个数据项中的每一个与相对应的用户正交。
当聚合在突发中的多个数据项被发送时,数据分离部247将聚合数据分离为单独的数据单元,并且确定每个数据单元是否被接收到。
接收缓冲器部230是保持从其他设备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数据的缓冲器。
控制部248控制通信控制部240的组件。例如,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接收到的数据中存在任何未送达的数据,则控制部248向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请求。如果在接收到的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的数据,则控制部248执行不发送接收确认的控制。可以使用NAQ帧做出发送请求,并且可以使用确认(ACK)来给出接收确认。如果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控制部248可以执行向另一设备发送未送达数据重传请求的控制。
如果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是多个数据项的聚合,并且如果在聚合数据中存在任何未送达的数据,则控制部248可以向另一设备发送对聚合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请求。
作为另一示例,在从曾向其发送了多个数据项的聚合的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后,控制部248执行向目的地设备发送数据项中与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控制。例如,控制部248基于接收到的重传请求(NAQ帧)来确定要重传的数据,并且从发送缓冲器部220获取重传数据。控制部248按需将获取的重传数据输出到聚合部(数据组合部)241。同时,控制部248从接收到的数据中识别未送达的数据,以创建NAQ信息(用于生成NAQ帧的信息)。
NAQ生成部249根据已知要被发送的数据来识别未送达的数据(未送达数据),并以NAQ帧的形式创建关于未送达数据的信息。
(请求发送(RTS)帧的结构示例)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RTS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RTS帧是当向目的地设备做出发送请求时由源设备向目的地设备发送的发送请求帧。如果在随后的数据帧发送中不存在未送达的数据,则RTS帧还用作通知ACK帧将不被发送的信号。
图3所示的RTS帧可以按新帧格式提供,所述新格式服从与现有通信协议序列共存或并行使用。然而,对于该实施例,现有的RTS帧可以用于控制目的。
RTS帧由帧控制字段301、持续时间字段302、接收器地址(RA)字段303、发送器地址(TA)字段304、序列号字段305和循环冗余校验(CRC)字段306组成。
帧控制字段301保持指示这是新的RTS帧的信息。图7示出了帧控制字段301中包括的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的描述示例。
持续时间字段302保持指示RTS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例如,在该帧中保持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从发送RTS帧直到接收到NAQ帧的时间。
RA字段303保持指示发送目的地的设备的地址的信息。
TA字段304保持指示发送源的设备的地址的信息。
序列号字段305保持指示发送数据的序列号(即,图6中所示的序列控制字段336中保持的号码)的信息。如果发送数据是组合(聚合)数据,则序列号字段305保持指示组合数据中的第一数据项的序列号的信息(即,图6中的序列控制字段336中保持的号码)。
CRC字段306保持用于错误检测的信息。
上述元素是实例。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元素。
(允许发送(Clear-to-Send)(CTS)帧的结构示例)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CTS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CTS帧是由目的地设备向源设备发送以确认发送的用于对发送的确认的帧。如果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CTS帧还用作通知ACK帧将不被发送的信号。
可以按新帧格式来提供图4所示的CTS帧,所述新格式服从与现有通信协议序列共存或并行使用。然而,对于该实施例,现有的CTS帧可以用于控制目的。
CTS帧由帧控制字段311、持续时间字段312、RA字段313、TA字段314、序列号字段315和CRC字段316组成。这些元素对应于图3所示的RTS帧中的具有相同名称的元素。将要注意到,持续时间字段312保持指示从发送CTS帧的时间直到接收到NAQ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持续时间字段312或者可以保持指示随后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的信息。这允许自身设备向周围设备通知其处于接收状态。
(无确认请求(NAQ)(重传请求)帧的结构示例)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各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NAQ(重传请求)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NAQ帧是当请求重传未送达数据时由目的地设备向源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帧。NAQ帧也可以被认为是通知存在未送达的数据的未送达通知帧。
NAQ帧由帧控制字段321、持续时间字段322、RA字段323、TA字段324、序列号字段325、序列位图字段326和CRC字段327组成。
帧控制字段321保持指示这是NAQ帧的信息。图7示出了帧控制字段321中包括的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的描述示例。
持续时间字段322保持指示NAQ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例如,NAQ帧的持续时间可以是从重传未送达数据的时间直到重传的未送达数据被接收到为止。通常,持续时间可被设置为从NAQ帧被发送的时间直到下一个NAQ帧被接收到为止。
RA字段323保持指示目的地设备的地址的信息。
TA字段324保持指示源设备的地址的信息。
序列号字段325保持指示接收到的第一数据项的序列的信息。
序列位图字段326保持指示被请求重传的数据的序列号的信息(例如,以位图格式描述序列号和位关系的信息)。
CRC字段327保持用于错误检测的信息。
上述元素是示例。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元素。
(聚合数据帧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数据帧的结构示例)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聚合数据帧和MPDU数据帧的结构示例的示意图。聚合数据帧表示数据帧的聚合。
图6示出了其中多达n个的聚合MAC协议数据单元(A-MPDU)子帧330、341和342被组合以构成单个突发的示例。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每个子帧单元构成一个数据序列。
子帧可被形成为聚合寻址到相同目的地的多个数据项(子帧)的数据帧。子帧也可被形成为聚合寻址到不同目的地的多个数据项(子帧)的数据帧。
在图6的下部中示出了在同一图的上部示出为聚合的数据帧的每个子帧中的数据帧(MPDU数据帧)的结构示例。
MPDU数据帧由帧控制字段331、持续时间/标识符(ID)字段332、地址1字段333、地址2字段334、地址3字段335、序列控制字段336、地址4字段337、服务质量(QoS)控制字段338、帧主体字段339和帧校验序列(FCS)字段340组成。
帧控制字段331保持指示这是数据帧的信息。
持续时间字段332保持指示数据帧的持续时间的信息。
例如,地址1字段333、地址2字段334、地址3字段335和地址4字段337保持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源设备的地址以及识别构成网络单元的基本服务集的标识符。
例如,序列控制字段336保持数据帧的序列号。
例如,QoS控制字段338保持指示服务质量的参数。
帧主体字段339保持包括实际用户数据的信息。
FCS字段340保持用于错误检测的信息。
(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的设置示例)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帧中的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的设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7中分别示出了图3中的RTS帧、图4中的CTS帧以及图5中的NAQ帧中的帧控制字段301、311和321中包括的类型字段和子类型字段描述示例。
帧种类字段351指示图3中指示的RTS帧的名称、图4中的CTS帧的名称和图5中的NAQ帧的名称。
类型字段352指示在每个帧的帧控制字段301、311和321中包括的类型字段中描述的信息。
子类型字段353指示在每个帧的帧控制字段301、311和321中包括的子类型字段中描述的信息。
描述字段354指示新定义的内容。
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RTS帧,在类型字段352中描述“01”,并且在子类型字段353中描述“0011”。对于图4所示的CTS帧,在类型字段352中描述“01”,并且在子类型字段353中描述“0100”。对于图5所示的NAQ帧,在类型字段352中描述“01”,并且在子类型字段353中描述“0101”。
假设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中发送和接收数据。例如,如果从信息处理设备100向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数据,则信息处理设备102不能直接从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信号,并且不能识别无线传输路径被占用。然而,在从信息处理设备101接收到CTS帧后,信息处理设备102可以识别在接收到的CTS帧的(在图4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12中描述的时段期间要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2在该持续时间内不进行发送。
作为另一示例,当信息处理设备100向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数据时,信息处理设备102不能直接从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信号。然而,在从信息处理设备101接收到NAQ帧后,信息处理设备102可以识别在接收到的NAQ帧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中描述的时段期间发送和接收重传数据。这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2在重传的持续时间内不进行发送。
此外,假设信息处理设备103以如下方式将各个数据项分别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100、101和102:发往这些设备的数据项当被发送时被聚合和复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2不能直接从彼此接收信号。这提高了接收确认和重传请求当被发送时可能彼此相冲突的可能性。然而,在从另一设备(可以从所述另一设备直接接收信号)接收到信号(例如,CTS帧或NAQ帧)时,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2可以识别其中要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时段。这允许每个信息处理设备在该时段期间避免从其他设备获得传输。
(通信示例)
下面参照图8至图14描述在多个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示例。首先参照图8至图11说明在两个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示例。接下来参照图12至图14说明在一方的一个设备与另一方的多个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8至图11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1是数据发送的源并且信息处理设备100是数据发送的目的地的示例。图12至图14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1是数据发送的源并且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是数据发送的目的地的示例。
(聚合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示意图。图8中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0在正确接收到所有聚合数据后不返回接收确认(ACK)并且在部分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到的情况下返回描述未送达数据的序列号的重传请求(NAQ)的示例。
当信息处理设备101(源)向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发送聚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403)时,信息处理设备101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RTS帧401。RTS帧401包括保持发送所有数据所需的持续时间t1的持续时间字段302(在图3中示出)。
信息处理设备100确定接收到的RTS帧401是否描述自身设备地址。如果确定RTS帧401描述了自身设备地址,则信息处理设备100确定在持续时间字段302中描述的持续时间内是否可以接收到数据。如果确定在持续时间字段302中描述的时间内可以接收到数据,则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包括描述数据接收所需的持续时间t2的(在图4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12的CTS帧402。
在从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到CTS帧402后,信息处理设备101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聚合数据(403)。
在从信息处理设备101接收到聚合数据403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确定所有数据是否被正确地接收到。如果确定所有聚合数据403被正确地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0此后不返回ACK(接收确认)。
另一方面,如果聚合数据403的一部分或全部未被正确地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NAQ帧404。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在发送NAQ帧404之前在NAQ帧404的(在图5中示出的)序列位图字段326中描述需要重传的数据的序列号(未送达数据)。
优选地,可以在NAQ帧404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中描述重传所需的持续时间t3,以便向另一设备通知数据将被重传到自身设备。
在从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到NAQ帧404后,信息处理设备101基于NAQ帧404中的序列位图字段326来识别未送达数据,并重传这样识别出的未送达数据405。
信息处理设备100进一步确定重传数据(未送达数据405)是否被正确地接收到。如果确定重传数据(未送达数据405)被正确地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0此后将不返回NAQ帧。这终止了这一系列序列。
如果重传数据(未送达数据405)未被正确地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NAQ帧406。随后的处理流与发送NAQ帧404时相同,并且因此将不被进一步讨论。
可能会发生信息处理设备101未能从信息处理设备100接收到NAQ帧404。鉴于这种可能性,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将发送的数据(聚合数据403)保持在其发送缓冲器部(相当于图2所示的发送缓冲器部220)中,直到由标准预先确定的重传次数被超过为止。
以上述方式,每个设备的控制部可以与另一设备交换发送请求和发送确认,以验证数据从另一个设备发送到自身设备。在验证之后,控制部可以在省略接收确认的情况下使用NAQ帧执行重传控制。
如果在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可以设置要从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的NAQ帧的定时。在发送聚合数据之前,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可以使用RTS帧向信息处理设备100通知发送定时。如果NAQ帧未被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可以向信息处理设备100连续发送要发送到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其他聚合数据。
(聚合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中的子图“a”示出了使用NAQ帧做出对聚合数据的接收确认的示例。具体地,图9中的子图“a”的例子示出了,在信息处理设备101(源)的发送缓冲器部中保持有聚合的多个数据项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源)未能接收从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发送的NAQ帧。
图9中的子图“b”示出了相对于同一图中的子图“a”的比较示例,该比较示例涉及使用块确认(BACK)来做出对聚合数据的接收的确认。具体地,图9中的子图“b”的示例示出了,在信息处理设备101(源)的发送缓冲器部中保持有聚合的多个数据项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源)未能接收从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发送的BACK。
如图9中的子图“b”所示,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1首先在其间交换RTS帧和CTS帧(421和422)。然后,在完成从信息处理设备101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第一聚合数据423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应该向信息处理设备101返回BACK 424。此时,信息处理设备101未能接收到BACK 424。在图9中,中空十字(×)指示接收已经失败的状态。
如上所述,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BACK 424,则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整个第一聚合数据423(第一聚合数据425)。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接收到所有重传数据(第一聚合数据425)的信息处理设备100在应该关于第一聚合数据425返回BACK的时间点返回BACK426。
接收BACK 426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第二聚合数据427。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基于RTS帧421设置的持续时间t8已经过去。因此,如果其他设备不知道信息处理设备100连续地接收数据,则信息处理设备100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发送的干扰。
例如,当信息处理设备101(源)发送第二聚合数据427但是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未能接收到发送的数据的一部分时,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使用BACK 428给出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的通知。在通知之后,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由BACK 428识别的未送达数据429。
当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未送达数据429并且信息处理设备100正确地接收到所发送的未送达数据429时,信息处理设备100将BACK 430返回到信息处理设备101,从而指示所有数据被正确地接收到。
通过接收BACK 430,信息处理设备101识别出一系列序列已被正确地完成。
如图9中的子图“a”所示,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1首先在其间交换RTS帧和CTS帧(411和412)。信息处理设备101继续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第一聚合数据413。将会注意到,在图9中的子图“a”的示例中,信息处理设备100未能接收到第一聚合数据413的一部分并且因此返回NAQ帧414。然而,假设信息处理设备101未能接收到NAQ帧414。
在这种情况下,未能接收到NAQ帧414的信息处理设备101确定第一聚合数据413被正确地发送并且因而发送第二聚合数据415。
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基于第二聚合数据415的序列号识别出发送的内容不是第一聚合数据413中的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而是第二聚合数据415的发送。这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0识别出NAQ帧414未能到达信息处理设备101。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指示第一聚合数据413的一部分未被接收到的NAQ帧416。
假设信息处理设备100也未能接收图9中的子图“a”中所示的第二聚合数据415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生成用于识别上次发送的第一聚合数据413中的未送达数据以及此次发送的第二聚合数据415中的未送达数据的NAQ信息。信息处理设备100将包括NAQ信息的NAQ帧416返回给信息处理设备101。
在接收到NAQ帧416后,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基于包括在NAQ帧416中的NAQ信息来重传第一未送达数据417和第二未送达数据418。假设第一未送达数据417是第一聚合数据413中的未送达数据并且第二未送达数据418是第二聚合数据415中的未送达数据。
在正确接收到重传数据(即,第一未送达数据417和第二未送达数据418)后,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通过此后不返回NAQ帧来终止这一系列序列。
如果重传数据(即,第一未送达数据417和第二未送达数据418)未被正确地接收到,则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对应于未送达数据的NAQ帧419和420。
NAQ帧中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描述了关于其中要重传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段的信息。例如,NAQ帧416中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描述了关于其中要重传和接收数据的持续时间t6的信息。接收NAQ帧416因此使得另一设备能够根据包括在NAQ帧416中的持续时间t6(即,重传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段)来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AV)。在接收到NAQ帧416之后,另一设备不从自身设备进行发送。
(聚合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图10中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未能接收到从信息处理设备101(源)发送的RTS帧的示例。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101在发送聚合数据435之前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RTS帧431。这里假定信息处理设备100未能正确地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431。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未能正确地接收到RTS帧431,信息处理设备100不返回CTS帧432。
在没有从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CTS帧432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RTS帧433。
假设信息处理设备100正确地接收到重传的RTS帧433。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CTS帧434。从该点起的序列与图9中的子图“a”中示出的示例中相同,因此将不再进一步讨论。
(聚合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图11中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1(源)未能接收到从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发送的CTS帧的示例。
首先,信息处理设备101在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聚合数据455之前发送发往信息处理设备100的RTS帧451。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正确地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451,并因此作为响应而返回CTS帧452。
然而,假设信息处理设备101未能接收到从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的CTS帧452。在CTS帧452未被正确地接收到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确定CTS帧452未被返回。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RTS帧453而不发送聚合数据455。RTS帧的重传允许继续聚合数据455的发送序列。
在RTS帧453被重传的情况下,响应于通知聚合数据455是可接收的,信息处理设备100返回CTS帧454。从该点起的序列与图9中的子图“a”所示的示例中相同,因此不再进一步讨论。
如上所述,可能发生以下情况:在NAQ帧的发送之后,信息处理设备100不发送与NAQ帧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第一未送达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部248接收发往自身设备的新数据。如果在接收到的数据中存在未送达的数据,则信息处理设备100可向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针对包括关于第一未送达数据的信息的数据的NAQ帧。
(发往多个设备的聚合数据的通信示例)
图12和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其他示意图。图12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1向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发送聚合数据的示例。图13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1向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发送聚合数据的比较示例。
首先将参照图13做出以下描述。
在将聚合数据489发送到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之前,信息处理设备101向这些设备发送RTS帧485。响应于RTS帧485,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分别发送CTS帧486、487和488。
CTS帧486、487和488各自设置有仅信息处理设备101的地址,并且因此在它们之间没有区别。为此,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可被布置成同时发送CTS帧。
信息处理设备101继续向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发送聚合数据489。
图13中的比较示例示出了无论何时接收到数据,始终返回ACK以确认接收。因此,需要信息处理设备101分别发送块确认请求(BAR)490、492和494,以便识别各自返回要由信息处理设备101接收的ACK的信息处理设备。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1在向多个设备发送聚合数据489之后立即向信息处理设备100发送BAR 490并且具有从其返回的ACK 491。信息处理设备101然后向信息处理设备102发送BAR 492并且具有从其返回的ACK 493。信息处理设备101还向信息处理设备103发送BAR 494并且具有从其返回的ACK 495。以这种方式,信息处理设备101最终需要从所涉及的所有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收集ACK。
在图13所示的比较示例中,如上所述,一个设备可以聚合发往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的数据,但是设备接收对聚合数据的ACK需要时间。
接下来将参照图12做出以下描述。
在图12中的示例中,与图13所示的比较示例中一样,RTS帧471和CTS帧472至474被交换,以便识别多个目的地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然而,本技术的实现不限于这种设备识别模式。可以使用某一其他合适的方法来预先识别聚合数据所发往的多个设备。
因此,CTS帧472至474被从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返回到信息处理设备101。信息处理设备101继续向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发送聚合数据475。
在图12中的示例中,与图13中的比较示例一样,数据475被示出为在时间轴的方向上聚合。或者,可以使用某一其他合适的聚合技术来使数据项彼此正交地聚合。例如,可以在频率轴的方向上聚合数据项。在另一替代方案中,数据项在被聚合之前可以各自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而被加权因子加权。
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具有在RTS帧471的(在图3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02中描述的多个NAQ返回定时(持续时间t10)。例如,一个或多个NAQ返回定时可以被设置为与聚合数据要发送到的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的数量保持一致。
图12中的示例示出了持续时间t10被设置为其内可以返回两个NAQ帧的时段。也就是说,图12中的示例是其中分别接收到从多个设备返回的NAQ帧的示例。鉴于图12中的示例涉及设置其内可以返回两个NAQ帧的持续时间t10,可以可替代地设置其内可以返回少于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的NAQ帧的另一持续时间。例如,如果存在三个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则允许设置其内可以返回一个或两个NAQ帧的持续时间。另一个示例可以涉及将其内允许返回如下值个的NAQ帧的持续时间设置,所述值范围从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的数量的一半到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的数量减1。作为另一示例,可以返回的NAQ帧的数量可以根据可以返回NAQ帧的可能性的程度而变化。
图12中的示例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2各自正确地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聚合数据,但是信息处理设备103未能正确地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3在由RTS帧471预先通知的NAQ返回定时t10内向信息处理设备101返回NAQ帧480。
优选地,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中的每一个可以以避免与从其他设备返回的NAQ帧发生冲突的方式返回其自己的NAQ帧。因此,信息处理设备103例如可以通过在预定时间范围内从最后(last)NAQ发送定时随机后退(back off)来设置定时,并且在该定时发送NAQ帧。这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3避免其NAQ帧与从其他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2)返回的NAQ帧之间的冲突。
可以在NAQ帧480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中描述其中要接收重传数据的持续时间t11。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可以向其他设备通知其将要接收发往该设备的重传数据。
在已经从信息处理设备103接收到NAQ帧480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1仅重传在NAQ帧480中描述了其序列号的数据(未送达数据482)。在这种情况下,鉴于信息处理设备101向其他设备发送未送达数据482,除了信息处理设备103之外的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和102)丢弃所发送的未送达数据482,使得仅信息处理设备103接收未送达数据482。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3已经正确地接收到从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的未送达数据482,则信息处理设备103不返回NAQ帧。这提高了传输路径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3未能正确地接收到从信息处理设备101重传的未送达数据482,则信息处理设备103返回NAQ帧483。
如上所述,仅在未正确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才请求重传。这缩短了分别接收ACK帧所需的时间。
当在NAQ帧返回定时不做出重传请求时,信息处理设备101确定数据传输已经成功。然而,鉴于将在计算出的定时(在所述定时可以重传与预定重传计数一样多的NAQ帧)做出的重传请求,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优选地将目标数据保持在其发送缓冲器部中达预定时间段。例如,前一个NAQ帧的持续时间字段中描述的定时可以用允许经过由标准预先确定的最大重传计数的定时来代替。
如上所述,当聚合数据被发送到多个设备时,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可以基于比所配置的多个设备的数量更小的数量来设置NAQ帧发送定时。此外,信息处理设备103的控制部可以通过从传送自信息处理设备101的NAQ帧发送定时后退来设置用于向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NAQ帧的定时。
(NAQ帧的检测示例)
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中在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流的另一示意图。图14示出了其中正确检测到从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同时返回的NAQ帧的示例。图14中的示例还示出了通常由于来自另一设备的干扰而未被正确接收到的NAQ帧仍然被检测到。
例如,假设由信息处理设备102返回NAQ帧507的定时与由信息处理设备103返回NAQ帧506的定时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1在NAQ帧返回定时t12内检测到高于阈值的接收电场强度,则信息处理设备101确定NAQ帧被接收到(508)。由于此时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已经做出重传请求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信息处理设备101向所述多个设备重传上次发送的聚合数据505。换句话说,信息处理设备101发送聚合数据512。
也就是说,通过重传发往所有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0、102和103)的聚合数据512,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将聚合数据512发送到对于其存在未送达数据的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
在接收到聚合数据512后,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确定先前未送达的数据现在被正确地接收到。在正确接收到所有数据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不返回NAQ帧。这完成了接收处理。
如上所述,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在NAQ帧的发送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高于阈值的信号,则信息处理设备101的控制部可以执行将所有聚合数据作为未送达数据来重传的控制。
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1能够分离来自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的NAQ帧信号,则信息处理设备101可以分离NAQ帧以识别未送达数据并且仅重传未送达数据。
如上所述,在发往多个设备的聚合数据被发送的情况下,定义了用于接收重传请求NAQ帧的协议来代替用于分别从每个设备接收ACK帧的协议。这提高了传输路径利用的效率。
(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示例)
下面描述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操作示例。基于用于在多个信息处理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的无线通信协议来执行这些操作。
(信息处理设备(源)的操作示例(数据发送的示例))
图15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5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0充当数据发送源的示例。下面参照图2说明图15的示例。
首先,控制部248获取接口210的状态(步骤S701)。控制部248然后确定是否正在接收发送的数据(步骤S702)。如果未接收到发送的数据,则控制部248返回到步骤S701。
如果正在接收发送的数据(步骤S702),则控制部248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器部220中(步骤S703)。控制部248继续获取发送缓冲器部220中的发送的数据的数据属性(类别)(步骤S704)。作为数据属性(类别)获取的内容可以包括例如根据IEEE 802.11e的优先级控制系统(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优先级、聚合的可用性以及生存时间(TTL)。
基于获取的数据属性(类别),控制系统248参考可用的协议(步骤S705)。控制部248然后确定用于交换NAQ帧的序列是否可用(步骤S706)。例如,要快速发送的数据优选地使用ACK帧而不依靠聚合来发送。对于要快速发送的数据,控制部248确定用于交换NAQ帧的序列不可用。例如,要及时发送的数据可以是紧急数据或紧急呼叫(诸如用于报告生命危险的数据)。紧急呼叫通常构成关于人或动物的生命的信息(例如,报告心脏病发作的信息或指示人已经倒下的信息)。对于仅需要常规发送的普通内容(例如,图像或音频内容),确定用于交换NAQ帧的顺序是可用的。
如果用于交换NAQ帧的序列是可用的(步骤S706),则控制部248基于NAQ(重传请求)来设置访问控制处理(步骤S707)。然后执行第一数据发送处理(步骤S720)。稍后将参照图16详细讨论第一数据发送处理。
如果用于交换NAQ帧的序列不可用(步骤S706),则控制部248设置常规的访问控制处理(步骤S708)。然后执行第二数据发送处理(步骤S709)。第二数据发送处理是常规的数据发送处理,并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讨论。
(信息处理设备(源)的操作示例(数据发送的示例))
图16和图17是示出作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一部分的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图15中示出的步骤S720的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248获取关于用作数据发送的目的地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属性信息(步骤S721)。控制部248确定数据发送目的地是否可以使用基于重传请求(NAQ)的接收确认(步骤S722)。也就是说,确定目的地是否可以使用基于NAQ的通信控制。这里假定关于用作数据发送的目的地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属性信息在涉及参数交换的初步关联之后被控制部248保持。
如果数据发送目的地不能使用基于重传请求(NAQ)的接收确认(步骤S722),则控制部248发送保持在发送缓冲器部220中的发送数据的数据帧(步骤S734)。
如果数据发送目的地可以使用基于重传请求(NAQ)的接收确认(步骤S722),则控制部248获取可发送的数据长度(步骤S723)。控制部248继续从发送缓冲器部220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724)。
如果此时要使用聚合,则控制部248确定在所获取的发送数据之后的发送数据是否也可以被聚合(步骤S725)。如果确定接下来的发送数据也可以被聚合(步骤S725),则控制部248获取紧随其后的数据(步骤S724),从而重复聚合处理。
在聚合处理结束时(或者当没有进一步的数据可以被聚合时)(步骤S725),发送数据突发被创建(步骤S726)。控制部248然后确定是否要将数据发送到多个设备(步骤S727)。如果确定要将数据发送到多个设备(步骤S727),则控制部248再次获取可发送的数据长度并创建发往另一个设备的数据(步骤S724至S726)。
当完成构成单个发送突发的数据的创建(步骤S727)时,控制部248设置返回重传请求(NAQ)的定时(步骤S728)。例如,定时可被设置为图8所示的持续时间t1。在要将数据发送到多个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返回定时(步骤S728)。例如,定时可被设置为图12所示的持续时间t10。
在数据发送之前,发送RTS帧(步骤S729)。控制部248继续确定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是否接收到CTS帧(或者是否检测到预定信号)(步骤S730)。如果确定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接收到CTS帧(步骤S730),则发送数据帧(步骤S734)。
如果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未接收到CTS帧(步骤S730),则控制部248使重传计数增加1(步骤S731),以确定预定的重传计数是否被超过(步骤S732)。如果确定预定的重传计数被超过(步骤S732),则控制部248确定数据发送目的地未识别数据发送,向用户通过该结果(步骤S733),并终止第一数据发送处理。例如,用户输出部130可被布置为输出数据发送目的地未识别数据发送的通知(例如,通过显示消息或给出对该结果的语音输出)(步骤S733)。
如果在经过预定时间段后接收到来自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的指示拒绝NAQ的信号而代替CTS帧(步骤S730),则控制部248可以返回到图15所示的步骤S708,然后继续常规的数据发送。
在数据帧的发送之后(步骤S734),控制部248等待接收NAQ帧或者在预定时间段(NAQ返回定时)内检测超过预定接收电场强度的能级(步骤S741、S744和S745)。如果NAQ帧被接收到(步骤S741),则控制部248在获得未送达数据(步骤S743)之前获取包括在接收到的NAQ帧中的关于未送达数据的信息(步骤S742)。
如果在NAQ返回定时(步骤S744)内检测到超过预定接收电场强度的能级(步骤S745),则控制部248获取所有最近发送的数据(步骤S746)。如果,如图14所示,从多个设备(信息处理设备102和103)做出重传请求,则检测到超过预定接收电场强度的能级。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48向每个设备发送所有最近发送的数据。
然后,控制部248确定重传计数是否被超过(步骤S747)。在这种情况下,验证数据单元已被发送的次数。如果重传计数未被超过(步骤S747),则控制部248设置下一个NAQ返回定时(步骤S748),并重传数据(步骤S749)。
如果重传计数被超过(步骤S747),则控制部248向用户通知发送数据失败(例如,通过显示消息或给出对该结果的语音输出)(步骤S750),并丢弃来自发送缓冲器部220的发送数据(步骤S755)。
如果在NAQ返回定时结束之前未检测到NAQ帧或预定能级(步骤S744),则控制部248暂时确定目的地信息处理设备已经完成了数据接收(步骤S751)。控制部248然后确定下一个序列的发送数据是否可发送(步骤S752)。如果确定下一个序列的发送数据是可发送的(步骤S752),则控制部248不间断地过渡到第一数据发送处理(步骤S753)。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在图16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替代的,当前处理可以与图16中的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并行执行。
如果下一个序列的发送数据不存在或不可发送(步骤S752),则控制部248确定是否已经到了丢弃数据的预定时间(步骤S754)。如果确定预定时间已经到达(步骤S754),则保持在发送缓冲器部220中的发送数据被丢弃(步骤S755)。顺便提及,步骤S741至S743、S748和S749构成了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用于发送控制的过程的示例。
(信息处理设备(目的地)的操作示例(数据接收的示例))
图18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8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0是(数据发送的)目的地的示例。下面参照图2说明图18中的示例。
首先,控制部248确定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是否被接收到(步骤S761)。如果确定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未被接收到(步骤S761),则控制部248终止数据接收处理的操作。
如果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被接收到(步骤S761),则控制设备248识别出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将要被发送,并设置用于NAQ返回的定时(步骤S762)。例如,控制部248可以基于在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的(在图3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02中描述的信息来设置NAQ返回定时。
控制部248继续确定对应于发往自身设备的RTS帧的数据是否可以被接收到(步骤S763)。如果确定数据接收是不可能的(步骤S763),则控制部248终止数据接收处理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48可以向发送源通知数据接收是不可能的。
如果数据接收被确定为可能(步骤S763),则控制部248向充当RTS帧的发送源的信息处理设备返回CTS帧(步骤S764)。
控制部248然后临时设置用于要发送的数据的NACK序列号(步骤S765),并接收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基于在接收到的RTS帧的(在图3中示出的)序列号字段305中描述的序列号来设置要发送的数据的NACK序列号。
当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被接收到时(步骤S766),控制部248将接收到的数据放入接收缓冲器部230中(步骤S767)。控制部248确定数据是否被正确地接收(步骤S768)。例如,控制部248可以基于附在接收到的数据后面的循环冗余码(CRC)来确定数据是否被正确地接收。
如果确定数据被正确地接收(步骤S768),则控制部248取消正确接收的数据的NACK序列号(步骤S769)。如果数据未被正确地接收(步骤S768),则未被正确接收的数据的序列号被保留为未交付信息。
如果在此时聚合数据继续(步骤S770),则控制部248返回到步骤S765并继续进行数据接收。
如果聚合数据完成(步骤S770),则控制部248确定(步骤S771)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发往多个设备(即,数据是否包括发往任何其他设备的数据)。如果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发往多个设备的(步骤S771),则控制部248设置用于NAQ返回的后退值(步骤S772)。
控制部248然后获取关于NAQ返回定时的信息(步骤S773)。控制部248确定NAQ返回时间是否已经到达(步骤S774)。如果确定NAQ返回时间已经到达(步骤S774),则控制部248确定(步骤S775)是否存在未送达的数据(即,NACK序列号是否正被保持)。
如果确定不存在未送达数据(步骤S775),则控制部248创建包括重传请求的NAQ帧(步骤S776),并发送NAQ帧(步骤S777)。
如果不存在未送达数据(步骤S775),则控制部248终止数据接收处理的操作而不发送NAQ帧。顺便提及,步骤S765至S777构成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不发送接收确认的控制过程的示例。
(信息处理设备(另一设备)的操作示例(NAV设置的示例))
图19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NAV设置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9示出了其中信息处理设备100是不在数据发送或接收中涉及的设备(作为另一设备)的示例。下面参照图2说明图19中的示例。
首先,控制部248确定发往另一设备的CTS帧是否被接收到(步骤S781)。如果确定发往另一设备的CTS帧未被接收到(步骤S781),则控制部248确定发往另一设备的NAQ帧是否被接收到(步骤S782)。如果确定发往另一设备的NAQ帧未被接收到(步骤S782),则控制部248终止NAV设置处理的操作。
如果确定发往另一设备的CTS帧被接收到(步骤S781),则控制部248获取在发往所述另一设备的CTS帧的(在图4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12中描述的信息(数据接收完成时间)(步骤S783)。类似地,如果发往另一设备的NAQ帧被接收到(步骤S782),则控制部248获取在发往所述另一设备的NAQ帧的(在图5中示出的)持续时间字段322中描述的信息(数据接收完成时间)(步骤S783)。
控制部248基于获取的信息(数据接收完成时间)来继续设置NAV(步骤S785)。也就是说,控制部248将NAV设置为直到所获取的数据接收完成时间的时段。
控制部248然后确定NAV设置时间是否已经过去(步骤S785)。如果确定NAV设置时间尚未过去(步骤S785),则控制部248返回到步骤S781。如果NAV设置时间已经过去(步骤S785),则控制部248取消NAV设置(步骤S786)。
以这种方式,控制部248可以执行访问控制以阻止发送操作,直到基于发往另一设备的CTS帧或NAQ帧的NAV设置被取消为止。
如上所述,在从位于附近的另一设备接收到描述重传请求返回定时的数据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部248执行在重传请求返回定时期间不发送信号的控制。
(与发送目的地的处理能力一致地做出重传请求的示例)
下面描述了其中与目的地设备(接收设备)的处理能力一致地做出重传请求的示例。
图20是示出由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执行的数据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20示出图18所示的示例的变型,其中步骤S790替代图18中的步骤S768。由此与图18中相同的步骤被给予相同的标号,并且其说明在下面被省略。
在现有的无线LAN系统的情况下,已经接收到数据的目的地设备通过向源设备返回用于确认接收的ACK来向源设备通知数据接收完成。在例如在发送聚合数据时使用BACK的情况下,目的地设备返回关于所发送的聚合数据当中的正确接收的数据的信息。
例如,在使用BACK的情况下,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预先交换诸如缓冲器大小信息之类的参数,以便识别在ACK被返回之前可以接收的信息量。然后仅在通过参数交换获得的缓冲器大小内发送聚合帧。
在现有的无线LAN通信协议下,不可能明确地指定被目的地设备(接收设备)请求重传的数据。对于涉及使用BACK的技术,只有关于未送达数据的信息被返回。这意味着不能以反映目的地设备的状态的方式请求重传。
在使用BACK的情况下,需要在数据发送之前交换诸如缓冲器大小之类的参数。在不依赖ACK的情况下不能发送多个数据项。不可能根据目的地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缓冲器大小来执行利用BACK并且涉及动态改变参数的控制。
在图20的示例中,从目的地设备返回特定的重传请求允许反映目的地设备的处理状态的通信控制。在源设备未被预先通知目的地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缓冲器大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向源设备返回反映目的地设备的处理能力的重传请求。
源设备根据来自目的地设备的重传请求来重传数据。源设备根据目的地设备的需要来执行重传处理,并且在发送时识别目的地设备的处理能力。
具体地,在图20的示例中,可以按反映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的状态的方式来调整请求重传的数据量。例如,在聚合数据被发送的情况下,源设备在不预先指定缓冲器大小的情况下发送数据。如果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的接收缓冲器部230溢出,则信息处理设备100(目的地)可以请求重传所有数据。
也就是说,在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步骤S766)后,控制部248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器部230中(步骤S767)。控制部248确定数据是否被正确地接收以及接收缓冲器部230是否具有空闲空间(步骤S79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48可以确定接收缓冲器部230是否具有大于预定量的空闲空间。
如果确定数据被正确地接收并且接收缓冲器部230具有空闲空间(步骤S790),则控制部248转到步骤S769。如果数据未被正确地接收或者如果接收缓冲器部230没有空闲空间(步骤S790),则控制部248转到步骤S770。也就是说,如果接收缓冲器部230溢出,例如,控制部248在不取消NACK序列的情况下请求数据重传。
如上所述,如果用于保持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部230不具有大于预定量的空闲空间,则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控制部248可以执行向另一个设备发送NAQ帧的控制。
在图20的示例中,在如上所述利用BACK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处理能力向源设备明确地通知重传请求。这使得可以传送反映信息处理设备100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与BACK处理相关的参数。还可以在不预先向源设备通知信息处理设备100的接收缓冲器部230的大小的情况下从源设备发送聚合数据,这简化了与BACK相关的处理。
对要求重传的数据的明确通知允许信息处理设备100动态地改变要存储在接收缓冲器部230中的信息量。这使得可以有效地使用接收缓冲器部230。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只要基于帧聚合的数据发送的执行被预先识别,就不会在数据接收完成时返回接收确认(ACK)。另一方面,如果数据未被正确接收,则重传请求(NAQ)被返回。
目的地设备预先知道用于接收重传请求(NAQ)的定时。在未能接收到在该定时之后发送的数据时(或者如果发送的数据的一部分具有错误),目的地设备请求仅重传未送达数据。例如,可以使用发送请求(RTS帧)来获取用于接收重传请求(NAQ)的定时。
考虑到可能未能从目的地设备接收到重传请求(NAQ),源设备可以保留发送的数据,直到要达到预定的重传计数的预定时间点为止。也就是说,源设备可以在基于重传请求(NAQ)发送定时建立的预定时间段上保持发送的数据。这实现了提供接收多个重传请求(NAQ)(在其后所保留的数据被丢弃)的机会的通信协议。
给定用于允许多个设备请求重传的帧聚合技术,重传请求的序列被这些目的地设备用来在预定时间间隔期间向源设备返回重传请求(NAQ)。
具体来说,源设备留出其中要安排多个重传请求(NAQ)返回定时的时间段。每个目的地设备以从最后返回定时随机后退的方式来设置其自己的重传请求(NAQ)返回定时,并相应地向源设备返回重传请求(NAQ)。
重传请求(NAQ)返回定时可以被布置在反映所涉及的目的地设备的数量的可变后退范围内。也就是说,在涉及许多目的地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多的发送机会。
鉴于多个重传请求可能相互冲突的可能性,源设备可以在预定的重传请求返回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超过预定水平的信号时重传所有数据。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现了用于在不依赖接收确认的情况下执行重传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也就是说,在通过帧聚合发送多个数据项的情况下,目的地设备在接收到所发送的数据后不通过返回接收确认(ACK)来终止其序列。在数据接收之后存在未送达数据的情况下,目的地设备在预定定时(时间间隔)返回重传请求(NAQ)。如果所有数据都被接收到,则目的设备不返回重传请求(NAQ)。在经过预定时间段之后,源设备丢弃来自其发送缓冲器部的数据。
如果利用发往多个设备的聚合的通信序列,则为源设备提供用来接收多个重传请求(NAQ)的定时。这使得可以有效地从多个目的地设备接收重传请求(NAQ)。
如上所述,如果传输路径的状态令人满意,则本实施例允许在数据发送之后省略接收确认(ACK)。这缩短了返回ACK所需的时间,并且使得能够有效地利用无线传输路径。
在发送聚合数据时,不返回接收确认(ACK)。这防止在未能接收到接收确认(ACK)时冗余地重传所有数据。这种实践提高了传输路径利用的效率。
在发送连续聚合的数据项的情况下,可以在重传请求(NAQ)中集中描述关于要重传的数据的信息。这简化了与重传控制有关的处理。
对于在可能发生重传的预定时间段内保留的发送数据,即使重传请求的接收失败,也可以重传所述数据。
在将聚合数据项发送到多个设备的情况下,不需要向每个设备做出BACK请求或者单独与之交换BACK以进行接收确认。交换所需的时间因此是不必要的,这提高了传输路径利用的效率。
在返回针对发往多个设备的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NAQ)时,每个目的地设备可以相对于重传请求(NAQ)返回定时来设置其后退时间。这允许多个目的地设备适当地返回其重传请求(NAQ)。
如果重传请求(NAQ)在被返回时彼此重叠,则源设备可以重传所有数据。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可以有效地执行重传,而不将未送达数据重传到特定的单独设备。
基于包括在重传请求(NAQ)中的持续时间信息,外围设备可以按防止重传的数据项在被接收时相互冲突的方式来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AV)。
提供了用于识别重传请求(NAQ)的专用的帧类型和帧子类型。这使得用于仅返回未送达数据重传请求(NAQ)的数据交换序列能够与用于返回接收确认(ACK)的现有数据交换序列共存。
提供了用于识别除现有RTS和CTS帧之外的新的RTS和CTS帧的帧类型和子帧类型。这使得可以将本实施例的通信协议应用于现有的无线系统。
实施本技术的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与各种领域的设备结合使用。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用于在车辆上使用的无线设备(例如,汽车导航系统、智能电话)。作为另一示例,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用于在教育领域中使用的学习设备(例如,平板终端)。作为另一示例,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用于在农业领域中使用的无线设备(例如,家畜管理系统的终端)。类似地,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用于在诸如运动和医疗之类的领域中使用的无线设备。
2.应用
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信息处理设备100可被以如下形式实现: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膝上型PC、移动游戏终端或数字照相机之类的移动终端;诸如电视机、打印机、数字扫描仪或网络存储装置之类的固定终端;或者诸如汽车导航系统之类的车载终端。信息处理设备100还可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机器型通信(MTC)终端,诸如智能电表、自动售货机、远程监视设备或销售点(POS)终端之类。信息处理设备100还可以按要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由单个管芯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的形式实现。
或者,信息处理设备100可被实现为可被提供有路由器功能或可能未被提供有路由器功能的无线LAN接入点(还已知为无线基站)。作为另一替代,信息处理设备100可被实现为移动无线LAN路由器。作为另一替代,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是要安装在这种设备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由单个管芯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2-1.第一应用
图2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天线开关914、天线915、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片上系统(SoC)。处理器901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用于存储要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将诸如存储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之类的外部设备与智能电话900相连的接口。
摄像头906可以具有用于生成拍摄图像的成像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907例如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例如包括检测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显示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图像的屏幕。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3通过支持诸如IEEE 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至少一种来执行无线LAN通信。在基础设施模式下,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在诸如ad hoc(自组织)模式或Wi-Fi Direct(直连)模式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下,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与另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在Wi-Fi Direct模式下,与ad hoc模式下不同,两个通信终端之一充当接入点。在这些终端之间直接发生通信。通常,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射频(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是集成用于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了无线LAN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3还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近场通信、近距离通信系统或蜂窝通信。天线开关914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中的(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个电路中切换天线91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15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那些天线元件),并且被无线通信接口91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图21中的示例不限制如何配置智能电话900。或者,智能电话900可以具有多个天线(例如,一个用于无线LAN、一个用于近距离通信系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4。
总线917使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和辅助控制器919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在图中由虚线部分地指示的馈线向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块提供电力。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激活智能电话900的最小功能。
在图2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上面参照图2讨论的通信控制部240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接口913来实现。上述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来实现。
通过使处理器901在应用级别执行接入点功能,智能电话900可以作为无线接入点(软件AP)操作。或者,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功能。
2-2.第二应用
图2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系统920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系统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天线开关934、天线935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例如是控制汽车导航系统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的CPU或SoC。存储器922包括用于存储要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的RAM和ROM。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到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系统920的位置(例如,以纬度、经度和海拔)。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端子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在车辆侧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之类。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加载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上存储的内容。输入设备929例如包括检测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具有显示来自导航功能或来自正在再现的内容的图像的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扬声器931输出来自导航功能或来自正在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通过支持诸如IEEE 802.11a、802.11b、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至少一种来执行无线通信。在基础设施模式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在诸如ad hoc模式或Wi-Fi Direct模式之类的直接通信模式下,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与另一设备直接进行通信。通常,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集成用于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除了无线LAN系统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诸如近场通信、近距离通信系统或蜂窝通信。天线开关934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中切换天线93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35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无线通信接口93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图22中的示例不限制如何配置汽车导航系统920。或者,汽车导航系统920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系统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4。
电池938经由在图中由虚线部分地指示的馈线向图22所示的汽车导航系统920的各块供给电力。电池938还存储从车辆侧馈给的电力。
在图22所示的汽车导航系统920中,上面参照图2讨论的通信控制部240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接口933来实现。上述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处理器921来实现。
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作为上述信息处理设备100进行操作,提供到由驾驶车辆的用户保持的终端的无线连接。
本公开的技术可按包括上述汽车导航系统920、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中的至少一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的形式实现。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发动机转数或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侧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2-3.第三应用
图2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无线接入点950的示意性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接入点950包括控制器951、存储器952、输入设备954、显示设备955、网络接口957、无线通信接口963、天线开关964和天线965。
控制器951可以例如是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器951激活无线接入点950的因特网协议(IP)层和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访问限制、路由、加密、防火墙和日志管理)。存储器95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要由控制器95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路由表、加密密钥、安全设置和日志)。
输入设备954例如包括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用户所做出的操作。显示设备955包括显示无线接入点950的工作状态的LED灯。
网络接口957是用于将无线接入点95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958的有线通信接口。网络接口957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有线通信网络958可以是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之类的LAN,或是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接口963支持诸如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IEEE 802.11ac和IEEE 802.11ad之类的无线LAN标准中的至少一种。充当接入点的无线通信接口963为邻近终端提供无线连接。通常,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是集成用于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单芯片模块。天线开关964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中的多个电路中切换天线96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65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无线通信接口96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在图23所示的无线接入点950中,上面参照图2讨论的通信控制部240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接口963来实现。上述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使用控制器951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的细节基本上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发明事项。类似地,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到的发明事项基本上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具有相同名称的实施例的细节相对应。然而,这些实施例和其他示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技术还可以使用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变型来实现,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即可。
上面结合实施例讨论的过程可被解释为构成具有一系列这样的过程的方法。此外,这些过程可被解释为形成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一系列这样的过程的程序,或者解释为构成存储这样的程序的记录介质。例如,记录介质可以是压缩盘(CD)、迷你盘(MD)、数字通用盘(DVD)、存储器卡或蓝光盘(注册商标)。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有利效果仅是本公开的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根据对本公开的阅读,其他优点将变得清楚。
本技术可被优选如下配置。
(1)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执行不发送接收确认的控制。
(2)
如在上面的段落(1)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请求。
(3)
如在上面的段落(1)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之后未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构成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第一未送达数据,如果从所述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新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包括关于第一未送达数据的信息的对所述新数据的重传请求。
(4)
如在上面的段落(1)至(3)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并且
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请求。
(5)
如在上面的段落(1)至(4)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并且
所述聚合数据发往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
(6)
如在上面的段落(5)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另一设备通知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后退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定时。
(7)
如在上面的段落(1)至(6)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即使配置为保持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部不具有至少一个预定空闲空间,所述控制部也执行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控制。
(8)
如在上面的段落(1)至(7)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与所述另一设备交换发送请求和发送确认之后验证了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是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之后,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控制。
(9)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向目的地设备发送了组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并且如果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执行向所述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项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控制。
(10)
如在上面的段落(9)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所述控制部在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使用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发送请求向所述设备通知所述发送定时。
(11)
如在上面的段落(10)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向多个设备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时,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基于比所述多个设备的数量更少的数量来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
(12)
如在上面的段落(11)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高于阈值的信号时,所述控制部执行将所有所述聚合数据作为未送达数据进行重传的控制。
(13)
如在上面的段落(10)至(12)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即使未接收到重传请求,所述控制部在基于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上也保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所述聚合数据。
(14)
如在上面的段落(9)至(13)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未接收到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设备发送要向所述设备发送的其他聚合数据。
(15)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
第二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如果发往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数据被发送到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如果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则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二信息处理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并且
如果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不发送接收确认。
(16)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过程: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不发送接收确认。
(17)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过程:如果向目的地设备发送了组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并且如果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向所述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项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
(18)
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程序: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不发送接收确认。
[标号列表]
10 通信系统
100至103 信息处理设备
110 中央处理部
120 用户输入部
130 用户输出部
140 信号处理部
200 无线通信部
210 接口
220 发送缓冲器部
230 接收缓冲器部
240 通信控制部
241 聚合部
242 MU组合部
243 定时控制部
244 访问控制部
245 NAQ分析部
246 MU分离部
247 数据分离部
248 控制部
249 NAQ生成部
250 无线信号处理部
260 天线元件控制部
261和262 天线
270 无线信号分析部
900 智能电话
901 处理器
902 存储器
903 存储装置
904 外部连接接口
906 摄像头
907 传感器
908 麦克风
909 输入设备
910 显示设备
911 扬声器
913 无线通信接口
914 天线开关
915 天线
917 总线
918 电池
919 辅助控制器
920 汽车导航系统
921 处理器
922 存储器
924 GPS模块
925 传感器
926 数据接口
927 内容播放器
928 存储介质接口
929 输入设备
930 显示设备
931 扬声器
933 无线通信接口
934 天线开关
935 天线
938 电池
941 车载网络
942 车辆侧模块
950 无线接入点
951 控制器
952 存储器
954 输入设备
955 显示设备
957 网络接口
958 有线通信网络
963 无线通信接口
964 天线开关
965 天线

Claims (18)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执行不发送接收确认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未送达数据的重传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在发送所述重传请求之后未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构成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第一未送达数据,如果从所述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新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包括关于第一未送达数据的信息的对所述新数据的重传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并且
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部分或全部的重传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具有由所述另一设备组合以形成聚合数据的多个数据项,并且
所述聚合数据发往包括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在内的多个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另一设备通知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后退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定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即使配置为保持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的接收缓冲器部不具有至少一个预定空闲空间,所述控制部也执行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重传请求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与所述另一设备交换发送请求和发送确认之后验证了发往自身设备的所述数据是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之后,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控制。
9.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控制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如果向目的地设备发送了组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并且如果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执行向所述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项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的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所述控制部在发送所述聚合数据之前使用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发送请求向所述设备通知所述发送定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向多个设备发送所述聚合数据时,如果在所述聚合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所述控制部基于比所述多个设备的数量更少的数量来设置要从所述设备发送的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检测到接收电场强度高于阈值的信号时,所述控制部执行将所有所述聚合数据作为未送达数据进行重传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即使未接收到重传请求,所述控制部在基于重传请求的发送定时而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上也保持发送到所述设备的所述聚合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如果未接收到重传请求,则所述控制部向所述设备发送要向所述设备发送的其他聚合数据。
15.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和
第二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如果发往第二信息处理设备的数据被发送到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并且如果从第二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则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二信息处理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并且
如果从第一信息处理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一信息处理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第二信息处理设备不发送接收确认。
1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过程: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不发送接收确认。
1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过程:如果向目的地设备发送了组合多个数据项的聚合数据,并且如果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到对所述聚合数据的重传请求,则向所述设备集中发送所述数据项中与所述重传请求相对应的未送达数据。
18.一种用于使计算机以如下方式执行控制的程序:如果从另一设备接收到发往自身设备的数据,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存在未送达数据,则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对所述数据的重传请求,并且如果在所述数据中不存在未送达数据,则不发送接收确认。
CN201680022986.XA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7534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1293.0A CN113132064A (zh)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0552 2015-04-27
JP2015-090552 2015-04-27
PCT/JP2016/051785 WO2016174884A1 (ja) 2015-04-27 2016-01-22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1293.0A Division CN113132064A (zh)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681A true CN107534681A (zh) 2018-01-02
CN107534681B CN107534681B (zh) 2021-05-11

Family

ID=5719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1293.0A Pending CN113132064A (zh)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201680022986.XA Active CN107534681B (zh)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1293.0A Pending CN113132064A (zh) 2015-04-27 2016-01-22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666394B2 (zh)
EP (1) EP3291507B1 (zh)
JP (2) JPWO2016174884A1 (zh)
CN (2) CN113132064A (zh)
PH (1) PH12017501924A1 (zh)
WO (1) WO2016174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0221B2 (ja) * 2016-03-28 2020-03-11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および当該システムに係るデータ転送方法
WO2018190270A1 (ja) * 2017-04-14 2018-10-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42458B (zh) * 2017-11-24 2020-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85704A (zh) * 2020-05-22 2020-08-25 湖南盈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代替模拟输出的数字通信方法
US20230254482A1 (en) * 2020-06-09 2023-08-1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15987456A (zh) * 2022-12-21 2023-04-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Miracast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4838A2 (en) * 1995-01-19 1997-11-05 Starburst Communications Corp. Network multicasting method using arq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US6574668B1 (en) * 2000-01-25 2003-06-03 Cirrus Logic, Inc.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US20050249231A1 (en) * 2003-11-25 2005-11-10 Asif Kha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liable distribution of media over a network
US20090257377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CN101120555B (zh) * 2005-02-16 2011-1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87383A (en) 1994-03-11 1995-09-13 Motorola Ltd Notification by energy burst of messages with unacceptable quality
JPH10215294A (ja) * 1997-01-30 1998-08-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フレーム再送方法
CN1187935C (zh) 2000-04-06 2005-02-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点传播传送方法及多点传播传送系统与移动台及基地台
JP2001333134A (ja) * 2000-05-23 2001-11-30 Nec Microsystems Ltd 自動再送要求方式における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908490B2 (ja) * 2000-08-03 2007-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サービスにおける再送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再送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JP2004260658A (ja) * 2003-02-27 2004-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lan装置
JP2004350088A (ja) 2003-05-23 2004-12-09 Nec Corp 無線局の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JP2005057373A (ja) * 2003-08-07 2005-03-03 Ntt Docomo Inc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JP2005086398A (ja) * 2003-09-08 2005-03-31 Tm T & D Kk 情報伝送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447148B2 (en) * 2003-10-28 2008-11-04 Ntt Docomo,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scalable and reliable multicast in TDMA/TDD systems using feedback suppression techniques
JP4005974B2 (ja) * 2004-01-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GB2412038B (en) 2004-03-10 2006-04-19 Toshiba Res Europ Ltd Packet format
JP2006191279A (ja) * 2005-01-05 2006-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CN1832391A (zh) * 2005-03-11 2006-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设备
WO2006109105A1 (en) 2005-04-12 2006-10-19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multicast packets over a local area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US7586930B2 (en) * 2005-05-10 2009-09-08 Harris Corporation Multicast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WO2007007383A1 (ja) * 2005-07-08 2007-01-18 Fujitsu Limited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情報通信方法
EP1981197A4 (en) * 2006-01-31 2011-03-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RADIO RECEP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012789A1 (en) 2006-07-26 2008-01-31 Inspiair Ltd. Method for reduced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reduced latency and increased range and handoff performance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tting stations
US8897193B2 (en) * 2006-08-01 2014-1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cast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o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JP4790544B2 (ja) * 2006-08-31 2011-10-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リレー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制御方法及びリレー局装置
JP2008227642A (ja) * 2007-03-09 2008-09-25 Hitachi Ltd 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055246A (ja) 2007-08-24 2009-03-1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78642B2 (ja) * 2007-10-02 2013-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共通チャネルの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210895B2 (ja) * 2008-02-20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及び基地局
JP2009282627A (ja) 2008-05-20 2009-12-03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無線検針システム
EP2173054A1 (en) 2008-10-06 2010-04-07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blocks
ES2638191T3 (es) * 2008-10-28 2017-10-19 Fujitsu Limited Dispositivo de estación base inalámbrico que utiliza comunicación HARQ coordinada, dispositivo terminal inalámbrico,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y método de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JP6241818B2 (ja) 2013-06-28 2017-12-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295829B2 (ja) 2014-05-26 2018-03-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4838A2 (en) * 1995-01-19 1997-11-05 Starburst Communications Corp. Network multicasting method using arq techniques for preventing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
US6574668B1 (en) * 2000-01-25 2003-06-03 Cirrus Logic, Inc.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US20050249231A1 (en) * 2003-11-25 2005-11-10 Asif Kha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liable distribution of media over a network
CN101120555B (zh) * 2005-02-16 2011-12-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路径控制装置、通信路径控制方法及通信系统
US20090257377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ing buffer size for repea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87662A1 (en) 2020-09-10
CN113132064A (zh) 2021-07-16
US11277228B2 (en) 2022-03-15
EP3291507A4 (en) 2019-01-02
JP2020167711A (ja) 2020-10-08
JP7081623B2 (ja) 2022-06-07
US10666394B2 (en) 2020-05-26
PH12017501924A1 (en) 2018-03-19
CN107534681B (zh) 2021-05-11
EP3291507A1 (en) 2018-03-07
EP3291507B1 (en) 2023-12-13
US20180062792A1 (en) 2018-03-01
WO2016174884A1 (ja) 2016-11-03
JPWO2016174884A1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4681A (zh)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1630933B (zh) 在nr v2x中由ue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45A (zh) Ue信息的报告方法、车辆网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TW201238294A (en) System for efficient recovery of node-B buffered data following MAC layer reset
CN106688277A (zh) 在时隙化信道调频网络中的有效集中式资源和调度管理
JP7060050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2554560B1 (ko)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ES2900663T3 (es)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y procedimiento de comunicación
CN107432038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JP2022079756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029039A (zh) 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0337835A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747435B2 (ja) 送信制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受信制御装置及び受信制御方法
TW201540020A (zh) 裝置、程式及方法
CN108476554A (zh)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29038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710808A (zh) 通信控制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6423591B2 (ja) 基地局、通信処理装置、送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2216326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69423A1 (zh) 拆分推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142901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8765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packet deletion on basis of lower layer transmission result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91624B2 (en) Wireless access establish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