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2806A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2806A
CN107532806A CN201580079693.0A CN201580079693A CN107532806A CN 107532806 A CN107532806 A CN 107532806A CN 201580079693 A CN201580079693 A CN 201580079693A CN 107532806 A CN107532806 A CN 107532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ramework
outdoor unit
fan
sid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9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所敬英
中岛诚治
东井上真哉
田村直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2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具备:在侧面形成有吸入口(4a、4b)且在上表面形成有吹出口(10)的箱体形状的框体(2);设置在框体(2)的上部侧的内部并将从吸入口(4a、4b)吸入的外部气体从吹出口(10)排出的风扇(12);以及沿吸入口(4a、4b)设置在框体(2)的内部的热交换器(5),热交换器(5)由在框体(2)的上部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5a)和在框体(2)的下部配置的下部热交换器(5b)构成,在俯视观察下,框体(2)的纵横方向上的宽度不同,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比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由风扇的旋转产生的气流通过热交换器的向上吹出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向上吹出型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中,使由风扇的旋转产生的气流通过热交换器,由此进行外部气体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为了使室外机的能力增加,优选使热交换器的容积增加或者使由风扇产生的风量增加,但是如果使热交换器的容积增加,则室外机的设置面积增加。
以往,存在维持室外机的设置面积并使热交换器的容积增加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在沿纵横方向宽度不同的箱体形状的框体的上部的四个侧面配置热交换器,由此维持设置面积并使热交换器的容积增加。此外,在热交换器中通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被均匀化而使偏流消失,能降低机内压损及风扇噪音。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45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在框体宽度沿纵横方向不同的室外机中,在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存在热交换器与风扇的距离差,因此在热交换器中通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变得不均匀。尤其是在热交换器与风扇的距离短的短边方向上,热交换器的通过风速增大,通风阻力增加,存在机内压损增大的课题。而且,通过风扇从框体的侧面的吸入口向内部吸入的风的速度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上偏斜,因此即将由风扇吸入之前的流动紊乱而在叶片周围产生能量损失,存在导致风扇噪音的增大及消耗电力的增加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考虑以上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实现风扇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具备:箱体形状的框体,所述框体在侧面形成有吸入口,且在上表面形成有吹出口;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部侧的内部,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外部气体从所述吹出口排出;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沿所述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热交换器由在所述框体的上部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和在所述框体的下部配置的下部热交换器构成,在俯视观察下,所述框体的纵横方向上的宽度不同,所述框体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比所述框体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由于框体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比框体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因此不增加室外机的设置面积就能够确保风扇接近的框体的上部的风路,从框体的侧面的吸入口向内部吸入的风的速度分布能够实现均匀化,因此能够实现风扇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框体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的图。
图3a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动作的图。
图4a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是说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纵剖面的图。
图5a是图5的C-C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的D-D剖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风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纵剖面的图。
图7a是图7的C-C剖面示意图。
图7b是图7的D-D剖面示意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设置例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设置例的主视图。
图9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框体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
图10a是图10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0b是图10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0c是图10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1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框体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
图12a是图1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2b是图12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2c是图12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框体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
图14a是图1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4b是图1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4c是图14的C-C剖面示意图。
图14d是图14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的图。
图15a是图15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5b是图15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a的放大图。
图17是使图15a的剖面示意图与图15b的剖面示意图重合的图。
图18是图15a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的图。
图19a是图19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9b是图19的B-B剖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9a的放大图。
图21是使图19a的剖面示意图与图19b的剖面示意图重合的图。
图22是图19a的说明图。
图2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将框体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
图24a是图24的A-A剖面示意图。
图24b是图2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纵剖面的图。
图25a是图25的D-D剖面示意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纵剖面的图。
图26a是图26的D-D剖面示意图。
图2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设置例的立体图。
图2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设置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且,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上下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是正面观察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状态下的方向。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将框体2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利用一部分虚线表示室外机1的内容物。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通过在室内机(未图示)与室外机1之间使制冷剂循环来构成制冷循环。室外机1具备:构成外廓的框体2;收纳在框体2的内部的单元内设备3;热交换器5;以及鼓风机30。
框体2具有由上表面、下表面及四个侧面构成的箱体形状,在俯视观察下纵横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在短边方向的宽度中,上部比下部长。
另外,在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分别形成有吸入口4a,在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也形成有吸入口4b。
热交换器5是进行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的结构,由相互独立的上部热交换器5a和下部热交换器5b构成。并且,上部热交换器5a沿着在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形成的吸入口4a而设置于框体2的内部,下部热交换器5b沿着在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形成的吸入口4b而设置于框体2的内部。
在框体2的上部的未形成吸入口4b的侧面上设有上部侧面板6a,在框体2的下部的未形成吸入口4b的侧面上设有下部侧面板6b。并且,侧面板6(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的总称)为挡风材料,以避免气流向室外机1的内部通过。
另外,在框体2的角部设有用于保持框体2的构造的L字型的(或实施了L字倒角的)支柱7,侧面板6通过螺纹紧固或嵌入等而固定于支柱7。
需要说明的是,侧面板6相当于本发明的“挡风板”。
在框体2的上表面设有顶板8和喇叭口11,顶板8覆盖上部热交换器5a的上端且形成有吹出口10,喇叭口11以包围吹出口10的方式设置在顶板8的上表面,且具有与吹出口10连通的开口部。并且,在喇叭口11的开口部设有圆形形状的保护件18,该保护件18由呈格子状配置的横档构成以闭塞喇叭口11的开口部。
另外,在框体2的下表面设有载置单元内设备3(的一部分)及下部热交换器5b的底板9。
单元内设备3具备压缩机、电磁阀、传热管(制冷剂管)等构成制冷循环的制冷循环设备、以及对制冷循环设备及鼓风机30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控制设备。
如图2所示,鼓风机30具备:以沿室外机1的高度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旋转的风扇12;以及驱动连结的风扇12旋转的风扇电机(驱动部)13。而且,风扇电机13由电机支承件14支承。鼓风机30在框体2的内部,沿轴线A方向且相对于单元内设备3偏向上方配置。即,鼓风机30(风扇12)设置在框体2的(相比下部侧靠上的)上部侧。
风扇12是具有与轴线A同轴配置的凸台15和在凸台15的外周部设置的多个(在该例子中为4个)叶片16的螺旋桨式风扇,且面向吹出口10地设置。各叶片16在凸台15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风扇电机13配置在风扇12的下方。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的图,图3a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而得到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3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及图3b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
如图3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热交换器5a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上部热交换器”,上部热交换器5a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上部热交换器”。
另外,如图3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C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具有平板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3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3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相对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下部侧面板6b的外表面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与下部热交换器5b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的外表面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动作的图,图4a是图4的A-A剖面示意图,图4b是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为向上吹出型,通过风扇12的旋转而产生的风(气流)Va1、Va2、Vb如图4所示从框体2的侧面的吸入口4a、4b进入框体2的内部,从框体2的内部通过吹出口10向框体2的外部流出。在此,风Va1是在上部热交换器5a中沿短边方向通过的风,风Va2是在上部热交换器5a中沿长边方向通过的风,风Vb是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
需要说明的是,风(气流)相当于本发明的“外部气体”。
风在进入框体2的内部时通过配置热交换器5的部分,由此,在风与通过热交换器5的传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且,在配置有侧面板6的部分,能阻止风从框体2的侧面向框体2的内部流入。
并且,在接近风扇12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中通过的风Va1、Va2与在远离风扇12的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相比,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17上从较宽范围向框体2的内部流入。
因此,在配置有接近风扇12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上游区域中,与配置有远离风扇12的下部热交换器5b的下游区域相比,从框体2的侧面的吸入口4a、4b向框体2的内部吸入的风的速度分布(以下,称为吸入风速分布)的偏斜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减小。
图5是说明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纵剖面的图,图5a是图5的C-C剖面示意图,图5b是图5的D-D剖面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是与风扇52的轴线A0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50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5a是包含风扇52的轴线A0的长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包含风扇52的轴线A0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以往,图5a所示的长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1的外表面与风扇52的轴线A0的距离X0比图5b所示的短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1的外表面与风扇52的轴线A0的距离Y0长。即,风扇52的叶片与上部热交换器51的短边方向上的距离比长边方向上的距离短。其结果是,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上部热交换器51的通过风速中,短边方向上的风V0a1比长边方向上的风V0a2快,上部热交换器51的通过风速存在偏斜。
另外,由于风扇52的叶片与上部热交换器51的短边方向上的距离比长边方向上的距离短,因此在短边方向上通过上部热交换器51的风V0a1与在长边方向上通过上部热交换器51的风V0a2相比,向风扇52的叶片的内周侧流入。风扇52的内周侧是力矩小且叶片的效率低的部位,因此从短边方向吸入的风V0a1的送风效率比从长边方向吸入的风V0a2的送风效率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内部的风的流动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从吸入口4b流入且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的一部分的风Vb1朝向上方的吹出口10流动,风Vb的一部分的风Vb2在室外机1的下表面即底板9上行进,沿着与下部热交换器5b相邻或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朝向上方的吹出口10流动。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纵剖面的图,图7a是图7的C-C剖面示意图,图7b是图7的D-D剖面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7a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长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b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1中,图7a所示的长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与风扇的轴线A的距离X比图7b所示的短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与风扇的轴线A的距离Y长,但距离Y比距离Y0长。这样,由于短边方向上的距离Y接近长边方向上的距离X,因此与以往相比,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能够实现热交换器5的通过风速的均匀化。需要说明的是,距离X与距离X0相同。
另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接近风扇12的上部热交换器5a构成四个侧面的框体2的上部的纵宽Lb比远离风扇12的下部热交换器5b构成一个侧面的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
即,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因此,风扇12周围的空间(框体2的上部的风路)扩大,风扇12的轴线A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实现均匀化,因此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实现均匀化。
另外,以往如图5b所示,由于风扇52的叶片与上部热交换器51的短边方向上的距离比长边方向上的距离短(即,Y0<X0),因此在短边方向上通过上部热交换器51的风V0a1与在长边方向上通过上部热交换器51的风V0a2相比,偏向风扇52的叶片的内周侧地流入。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7b所示,由于风扇12的轴线A与短边方向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Y比距离Y0长,因此与以往相比,在短边方向上通过上部热交换器5a的风Va1容易被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外周侧吸引。
另外,如图7a及图7b所示,由于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1的一部分的风Vb2在室外机1的下表面即底板9上行进而沿着下部侧面板6b朝向上方流动,因此在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相比靠内侧配置有下部侧面板6b的外表面的部位中,风Vb2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流入,风扇12的径方向的风速分布实现均匀化。
综合上述效果,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如下阐述本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一例:在10马力的大楼用室外机的动作条件下,通过将短边方向扩大为风扇12直径的105%至110%,能得到风扇12的消耗电力8%的降低及噪音1.5dB的降低的改善效果。
通过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接近风扇12的框体2的上部的纵宽Lb比远离风扇12的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因此如果使底板9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与框体2的纵宽一致,则不增加室外机1的设置面积就能够确保风扇12周围的空间(框体2的上部的风路),因此能够实现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而且,与以往相比扩大的框体2的上部的纵宽也可以利用于风扇12直径的增加,能够实现室外机1的大风量化。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设置例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设置例的主视图。
进一步阐述设置室外机1时的优点。
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被用于实现大容量(日语:大能力),设置在大楼及店铺等建筑物屋顶的例子较多。如图8a所示,当考虑在设有向上方突出的梁24的屋顶配置的例子时,通过将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设置成在俯视观察下与梁24的长边方向垂直,从而如图8b所示上部热交换器5a向梁24的上部空间突出。因此,能够将以往无法使用的梁24的上部空间灵活用作室外机1的设置区域,能够有效地灵活利用屋顶的空间。
另外,如图8b所示,当在被分隔的梁24之间设置2台室外机1时,能够扩宽面对的室外机1的间隔,因此室外机1相互之间不会争夺从吸入口4a吸入的风,能够减小风扇12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9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将框体2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图10a是图10的A-A剖面示意图,图10b是图10的B-B剖面示意图,图10c是图10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0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0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a及图10b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而且,图10c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0b及图10c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框体2的下部配置的下部热交换器5b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10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0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U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具有平板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10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10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与下部热交换器5b面对的侧面板6外表面的横向的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相对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侧面板6的外表面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如图10c所示,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中,上部热交换器5a2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下部热交换器5b的外表面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的外表面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而且,在短边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个侧面中,侧面板6与上部热交换器5a1以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对齐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接近风扇12的上部热交换器5a构成四个侧面的框体2的上部的纵宽Lb比远离风扇12的下部热交换器5b构成一个侧面的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因此,风扇12周围的空间(框体2的上部的风路)扩大,风扇12的轴线A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实现均匀化,因此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实现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10c所示,由于下部热交换器5b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因此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与在上部热交换器5a2中通过的风Va1相比,朝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因此,在热交换器5中通过而上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能够沿短边方向实现均匀化。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比,由于将下部热交换器5b的外表面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因此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而朝向风扇12的气流的流量比在室外机1的下表面上行进而流动的气流多。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流动的气流增加,能够使风扇12即将吸入之前的流动更加均匀化而降低紊乱,能够降低风扇噪音。
实施方式3.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及2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及2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1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将框体2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图12a是图12的A-A剖面示意图,图12b是图12的B-B剖面示意图,图12c是图12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2a及图12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2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2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a及图12b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而且,图12c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2c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下部侧面板6b所配置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12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2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U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具有平板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12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12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与下部热交换器5b面对的侧面板6的横向的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相对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侧面板6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如图12c所示,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中,上部热交换器5a2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下部热交换器5b的外表面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的外表面配置于框体2的内侧。而且,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个侧面中,下部侧面板6b与上部热交换器5a1配置在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下部侧面板6b的外表面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1的外表面配置于框体2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及2同样,接近风扇12的上部热交换器5a构成四个侧面的框体2的上部的纵宽Lb比远离风扇12的下部热交换器5b构成一个侧面的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因此,风扇12周围的空间(框体2的上部的风路)扩大,风扇12的轴线A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在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上实现均匀化,因此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实现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12c所示,由于下部热交换器5b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因此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与在上部热交换器5a2中通过的风Va1相比,朝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因此,在热交换器5中通过而上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能够沿短边方向实现均匀化。
另外,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的一部分的风Vb1在放置压缩机等单元内设备3的底板9上行进而沿着下部侧面板6b朝向上方流动。因此,通过将下部侧面板6b比上部热交换器5a1偏向内侧配置,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的一部分的风Vb1与在上部热交换器5a1中通过的风Va1相比,朝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2相比,在热交换器5中通过而上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能够沿短边方向实现均匀化。
实施方式4.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3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将框体2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图14a是图14的A-A剖面示意图,图14b是图14的B-B剖面示意图,图14c是图14的C-C剖面示意图,图14d是图14的D-D剖面示意图。
图14a及图14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4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4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a及图14b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而且,图14c及图14d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14c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长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4d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下部热交换器5b及侧面板6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4中,如图14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2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俯视观察具有大致倒J字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长边方向的两个面及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14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14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下部侧面板6b的长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与之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如图14d所示,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中,上部热交换器5a2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下部热交换器5b的外表面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的外表面配置于框体2的内侧。而且,如图14c所示,在室外机1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面中,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与下部热交换器5b以外表面在长边方向上对齐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4中,如图14c所示,下部热交换器5b相比上部热交换器5a2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因此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与在上部热交换器5a2中通过的风Va1相比,朝向风扇12的叶片16的内周侧。因此,在热交换器5中通过而上升的气流的风速分布能够沿短边方向实现均匀化,风扇12即将吸入之前的流动实现均匀化而降低紊乱,能够降低风扇噪音。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需要说明的是,在长边方向上,上部热交换器5a至风扇12的轴线A为止的距离长,在被风扇12吸入之前,在上部热交换器5a中通过的风Va2与在下部热交换器5b中通过的风Vb沿风扇12的径向混合(即,均匀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仅沿短边方向扩大框体宽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于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与仅配置于一个侧面的实施方式1~3相比,下部热交换器5b的搭载容积增多。因此,能够增加容量,并利用气流的通过面积的扩宽而能够实现室外机1的低压损化,能够削减送风所需的动力。
实施方式5.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4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的图,图15a是图15的A-A剖面示意图,图15b是图15的B-B剖面示意图,图16是图15a的放大图,图17是使图15a的剖面示意图与图15b的剖面示意图重合的图,图18是图15a的说明图。
图15a及图15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5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5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图18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
如图15~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与实施方式4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形状,其他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5中,如图15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2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俯视观察具有大致倒J字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及短边方向的两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5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15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15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下部侧面板6b的长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与之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5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如图16所示,上部热交换器5a1由沿框体2的长边方向配置的第一直线部20、沿框体2的短边方向配置的第二直线部21、以及第一直线部20与第二直线部21之间的角部22构成,第一直线部20与第二直线部21所成的角度23为钝角。而且,关于上部热交换器5a2也与上部热交换器5a1相同。
如图17所示,上部热交换器5a以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的偏离沿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变化的方式配置。即,上部热交换器5a相对于框体2的下部在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上倾斜,第一直线部20相对于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倾斜,第二直线部21也相对于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倾斜。
如果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的距离如图18所示,则与实施方式1~4相比,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的角部22的外表面的距离XR缩短。因此,风扇12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沿风扇12的旋转方向实现均匀化,上部热交换器5a的通过风速能够更加均匀化,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更加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实施方式6.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5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的图,图19a是图19的A-A剖面示意图,图19b是图19的B-B剖面示意图,图20是图19a的放大图,图21是使图19a的剖面示意图与图19b的剖面示意图重合的图,图22是图19a的说明图。
图19a及图19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19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19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图22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
如图19~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与实施方式5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形状,其他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6中,如图19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包括2个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热交换器5a1、5a2,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19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俯视观察具有大致倒J字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及短边方向的两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19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1和与之面对的上部侧面板6a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如图19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下部侧面板6b的长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与之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6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如图20所示,上部热交换器5a1由沿框体2的长边方向配置的第一直线部20、沿框体2的短边方向配置的第二直线部21、以及第一直线部20与第二直线部21之间的角部22构成,第一直线部20与第二直线部21所成的角度23为钝角。而且,关于上部热交换器5a2也与上部热交换器5a1相同。
如图21所示,上部热交换器5a以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的偏离仅沿长边方向变化的方式配置。即,上部热交换器5a相对于框体2的下部仅在长边方向上倾斜,第一直线部20与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平行。
如果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的距离如图22所示,则与实施方式1~4相比,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的角部22的外表面的距离XR缩短。因此,风扇12与上部热交换器5a的距离沿风扇12的旋转方向实现均匀化,上部热交换器5a的通过风速能够更加均匀化,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更加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在此,如图18所示,由于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1、5a2的外表面的距离X2短,因此如果如实施方式5那样相互面对的上部热交换器5a在短边方向上倾斜,则短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通过风速增加。因此,这会妨碍上部热交换器5a的风速的均匀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6中,通过如图22所示使上部热交换器5a不在短边方向上倾斜而仅在长边方向上倾斜,能确保从风扇12的轴线A至上部热交换器5a的外表面的距离X2,防止短边方向上的上部热交换器5a的通过风速的增加。由此,上部热交换器5a的风速能够更加均匀化,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实施方式7.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6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6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23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将框体2的上表面拆卸后的立体图,图2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横剖面及纵剖面的图,图24a是图24的A-A剖面示意图,图24b是图2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24a及图24b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垂直地剖切框体2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24a是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示意图,图24b是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4a及图24b中,为了表示风扇12与热交换器5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出风扇12。
如图23及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特征在于,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不为2个而为1个。
在本实施方式7中,如图24a所示,框体2的上部的侧面由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上部侧面板6a、以及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支柱7构成。上部热交换器5a俯视观察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以构成框体2的上部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24b所示,框体2的下部的侧面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下部侧面板6b构成。下部热交换器5b俯视观察具有大致倒J字状,以构成框体2的下部的四个侧面中的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及短边方向的两个侧面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7的室外机1的框体2的上部及下部的框体宽度如后所述与室外机1的内部风路相关联,因此由构成风路的部件来规定。即,在构成框体2的侧面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下部热交换器5b、上部侧面板6a及下部侧面板6b处,框体宽度由上述构件的外表面长度或相互面对的构件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彼此的距离不作为框体宽度。
如图24a所示,在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上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上部热交换器5a和与之面对的侧面板6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纵宽Lb由上部热交换器5a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
如图24b所示,在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中,横宽la与纵宽lb的长度不同,横宽la是框体2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框体宽度,纵宽lb是框体2的下部的短边方向的框体宽度。
框体2的下部的剖面的横宽la由下部侧面板6b的长边方向的外表面长度来定义,纵宽lb由下部热交换器5b和与之面对的下部侧面板6b的短边方向的外表面彼此的距离来定义。
在本实施方式7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中,其特征在于,横宽La、la比纵宽Lb、lb长,纵宽Lb比纵宽lb长。需要说明的是,横宽La与横宽la相同。
实施方式1~6的上部热交换器5a沿风扇12的旋转方向被分割为两部分,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7的上部热交换器5a如图24a所示沿风扇12的旋转方向17一体形成。在热交换器5被分割的情况下,在由热交换器5包围的区域与未由热交换器5包围的区域,风速分布沿风扇12的旋转方向产生偏斜,因此,通过一体形成,上部热交换器5a的风速能够更加均匀化。其结果是,在风扇12的旋转方向上吸入风速分布能够更加均匀化,能够实现可谋求风扇12的噪音降低及热交换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
实施方式8.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7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7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纵剖面的图,图25a是图25的D-D剖面示意图。
图25a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5a所示,本实施方式8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特征在于,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中,在沿短边方向相互偏离的位置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之间设置中间板25。
如图25a所示,在室外机1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中,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外表面在短边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下部热交换器5b比上部热交换器5a偏向框体2的内侧配置。并且,在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之间设有防止气流从室外机1的外部向内部通过的中间板25。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板2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挡风板”。
如本实施方式8那样,如果将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配置在相互偏离的位置,则在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的接合(接缝)处产生间隙,产生未通过热交换器5却通过该间隙的气流。
因此,通过在上下分割的上部热交换器5a与下部热交换器5b之间设置中间板25以消除从间隙的泄漏,从而能够确保室外机1的热交换量。
实施方式9.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但是省略与实施方式1~8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8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图2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纵剖面的图,图26a是图26的D-D剖面示意图,图2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设置例的立体图,图2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的设置例的主视图。
图26a是与风扇12的轴线A方向平行地剖切框体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是包含风扇12的轴线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9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1是框体2的角部的支柱7从顶板8至底板9沿纵向(铅垂方向)连续的结构,如图26a所示,其特征在于,底板9的短边方向的宽度lc比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
在如图27a所示设置于大楼等的屋顶的梁24附近的情况下,通过梁24遮挡向下部热交换器5b的流入,热交换性能可能会下降。
因此,通过使底板9的短边方向的宽度lc比框体2的下部的纵宽lb长,以及如图27b所示在设置室外机1时在梁24与下部热交换器5b之间能够形成间隙,因此能够避免遮挡在放置于下部热交换器5b的梁24的高度以下的部分通过的风Vb2,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而且,能够简化框体2的构造,能够将支柱7沿高度方向汇总成一个部件。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且组装容易。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机,2框体,3单元内设备,4a吸入口,4b吸入口,5热交换器,5a上部热交换器,5a1上部热交换器,5a2上部热交换器,5b下部热交换器,6侧面板,6a上部侧面板,6b下部侧面板,7支柱,8顶板,9底板,10吹出口,11喇叭口,12风扇,13风扇电机,14电机支承件,15凸台,16叶片,17(风扇的)旋转方向,18保护件,20第一直线部,21第二直线部,22(上部热交换器的)角部,23角度,24梁,25中间板,30鼓风机,50框体,51上部热交换器,52风扇。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室外机具备:
箱体形状的框体,所述框体在侧面形成有吸入口,且在上表面形成有吹出口;
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部侧的内部,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外部气体从所述吹出口排出;及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沿所述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框体的内部,
所述热交换器由在所述框体的上部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和在所述框体的下部配置的下部热交换器构成,
在俯视观察下,
所述框体的纵横方向上的宽度不同,
所述框体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比所述框体的上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
所述框体的上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是与所述框体的下部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相同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
所述下部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短边方向的一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在所述一个侧面配置有所述上部热交换器和所述下部热交换器,
该下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相比该上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在与所述一个侧面相对的侧面配置有所述上部热交换器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上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并防止风的通过,
该挡风板的外表面相比该上部热交换器的外表面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在所述上部热交换器与所述下部热交换器之间设有防止风的通过的第二挡风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上部热交换器由俯视观察为L字状的第一上部热交换器及第二上部热交换器构成,
所述第一上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上部热交换器分别包括:
沿所述框体的长边方向配置的第一直线部;
沿所述框体的短边方向配置的第二直线部;及
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之间的角部,
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第二直线部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上部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框体的下部的长边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上部热交换器一体形成,且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部的四个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下部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三个侧面。
CN201580079693.0A 2015-05-14 2015-05-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Pending CN107532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3947 WO2016181560A1 (ja) 2015-05-14 2015-05-14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2806A true CN107532806A (zh) 2018-01-02

Family

ID=57248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9693.0A Pending CN107532806A (zh) 2015-05-14 2015-05-14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2327B2 (zh)
EP (1) EP3296651B1 (zh)
JP (1) JP6359183B2 (zh)
CN (1) CN107532806A (zh)
WO (1) WO20161815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799A (zh) * 2022-05-05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992799B (zh) * 2022-05-05 2024-06-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458B2 (ja) * 2017-03-15 2021-06-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D858737S1 (en) * 2017-03-16 2019-09-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ropeller fan
JP2018189330A (ja) * 2017-05-10 2018-1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9210759A (zh) * 2018-10-22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器和空调
DE102020215477A1 (de) * 2020-12-08 2022-06-0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Wärmeübertrager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Wärmeübertragervorr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4565A (ja) * 2002-02-28 2003-09-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CN1664453A (zh) * 2004-03-03 2005-09-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7163017A (ja) * 2005-12-13 2007-06-28 Toyo Kiyaria Kogyo Kk 熱交換ユニット
US20090084131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Nordyne Inc. Air Conditioning Units with Modular Heat Exchangers, Inventories, Buildings, and Methods
CN103925742A (zh) * 2014-04-18 2014-07-16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换热模块、换热装置和热源单元
CN203980499U (zh) * 2014-01-10 2014-12-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204329670U (zh) * 2014-12-11 2015-05-1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模块、换热装置以及热源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9176A (ja) * 1982-01-28 1983-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ツト
JP4109813B2 (ja) 2000-01-14 2008-07-0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KR100438105B1 (ko) * 2000-01-14 2004-07-02 도시바 캐리어 가부시키 가이샤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 유닛
JP2003279076A (ja) 2002-03-20 2003-10-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20030036366A (ko) 2003-03-15 200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JP4368647B2 (ja) 2003-09-29 2009-11-1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2006145128A (ja) * 2004-11-22 2006-06-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15333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EP3270068A1 (en) 2009-07-28 2018-01-17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unit
JP5611605B2 (ja) * 2010-01-28 2014-10-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EP2354683A3 (en) 2010-01-28 2013-04-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5401563B2 (ja) 2010-02-15 2014-01-2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チリングユニット
JP5500725B2 (ja) * 2010-06-30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本イトミック ヒートポンプ式の熱源機
JP2013079735A (ja) * 2011-09-30 2013-05-02 Daikin Industries Ltd 室外機及び冷凍装置
JP2013130330A (ja) * 2011-12-21 2013-07-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熱交換器
JP2013130329A (ja) * 2011-12-21 2013-07-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3199864U (ja) 2012-09-28 2015-09-17 トレイ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エアコン室外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4565A (ja) * 2002-02-28 2003-09-10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CN1664453A (zh) * 2004-03-03 2005-09-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7163017A (ja) * 2005-12-13 2007-06-28 Toyo Kiyaria Kogyo Kk 熱交換ユニット
US20090084131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Nordyne Inc. Air Conditioning Units with Modular Heat Exchangers, Inventories, Buildings, and Methods
CN203980499U (zh) * 2014-01-10 2014-12-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CN103925742A (zh) * 2014-04-18 2014-07-16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换热模块、换热装置和热源单元
CN204329670U (zh) * 2014-12-11 2015-05-1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模块、换热装置以及热源单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2799A (zh) * 2022-05-05 2022-09-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992799B (zh) * 2022-05-05 2024-06-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22327B2 (en) 2021-06-01
EP3296651B1 (en) 2022-10-12
EP3296651A1 (en) 2018-03-21
US20180156475A1 (en) 2018-06-07
WO2016181560A1 (ja) 2016-11-17
JP6359183B2 (ja) 2018-07-18
JPWO2016181560A1 (ja) 2017-12-14
EP3296651A4 (en)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594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7532806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106287987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US20190063782A1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CN203940543U (zh) 风机及室外机
CN105546648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2829514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7990883U (zh) 冷库风幕机
CN103776203A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108917004A (zh) 空调器
JP613966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016464A (zh) 风管式室内机及其出风风道结构
CN103370578A (zh) 空气调节机
WO2019159668A1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2008267727A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109340915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599923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838234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878623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6514400U (zh) 空调柜机
CN10595330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装置
WO2012172727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008619A (ja)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調システムの筐体
CN102829515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7614981A (zh) 制冷循环装置用室外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