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9836A -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9836A
CN107529836A CN201680022507.4A CN201680022507A CN107529836A CN 107529836 A CN107529836 A CN 107529836A CN 201680022507 A CN201680022507 A CN 201680022507A CN 107529836 A CN107529836 A CN 107529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knee
region
averagely
elon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25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智章
饭田健二
安井基泰
伊东汐理
中井宙
中井一宙
宰川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29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8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102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 A61F5/0123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for the kn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6Knee or 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6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et or legs; Corn-pads; Corn-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102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 A61F5/0104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without articulation
    • A61F5/0106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without articulation for the knees
    • A61F5/0109Sleeve-like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2Orthopaedic cors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有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中,关节用支撑体部(200)包含:包含用于向身体的关节部位赋予穿着压力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110A)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中央区域(110);相对于中央区域(110)位于轴向的一端侧的一端侧区域(112);相对于中央区域(110)位于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区域(114),穿着压力赋予区域(110A)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的平均穿着压力,关节用支撑体部(200)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110A)以外的区域包含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112C,114C)。另外,本发明的膝用支撑体(100)中,膝支撑部(10)的平均穿着压力A高于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的平均穿着压力B。

Description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多种膝用支撑体。
例如,作为穿戴操作容易、能重点地对与疼痛对应的适当的位置进行压迫、固定、保温等、可利用简单的制造工序制作的膝支撑体,已知有下述的膝支撑体:在被覆膝盖骨周围的部位,分别地编织设置具有不同的伸长性的多个区域,前述部位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具有比该部位以外的区域低的伸长性的低伸长性区域(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即使反复进行膝的伸展和弯曲时也能不错位而保持合身的状态的支撑体,已知有下述的膝用支撑体,其是主要构成部分由弹性原材料形成的膝用支撑体,由包含支撑体前面上部构件、支撑体前面下部构件及支撑体后面部构件的构件构成支撑体主体,前述支撑体前面上部构件包含膝盖骨区域,将前述支撑体前面上部构件的纵向的伸长率记为A1,将前述支撑体前面上部构件的横向的伸长率记为B1,将支撑体后面部构件的纵向的伸长率记为A2,将支撑体后面部构件的横向的伸长率记为B2时,A1>B1,并且A2<B2(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2)。
另外,作为压迫膝盖韧带、并且保持膝盖骨从而将膝关节良好地固定的紧缩(compression)支撑体,已知有下述的紧缩支撑体,其具有由伸缩性原材料形成且可穿戴于膝部的形态的主体,且在主体上设置伸缩性低于上述主体的低伸缩区域,通过上述低伸缩区域与主体的伸缩性的差异来支撑膝关节部及周围肌肉和肌腱,作为低伸缩区域,具有为压迫膝盖韧带而以包围膝盖骨的下部的大致U字型设置在主体正面的正面悬吊区域,上述低伸缩区域具有将由树脂形成的低伸缩性材料固定于主体而成的结构(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3)。
另外,作为追随膝关节部四周的皮肤的移动、不易错位、并且穿戴性良好的膝关节用支撑体,已知有下述的膝关节用支撑体,将主体的距膝关节中心上下10cm以内的部位形成为套筒状,主体的前面部由在纵向上模量低且伸缩性高的原材料构成,在主体的距膝关节中心10cm以上的部位的至少前面上部设置切口,跨越该切口地设置可调节主体的周向的压迫力的构件(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4)。
另外,作为具有适度的穿着压力性、而且系的过紧时也不疼痛、而且膝的弯曲运动性良好的膝支撑体,已知有下述的膝关节用支撑体,其具有位于上下的用于防止滑落的绷紧部、膝关节皿部、围成束袖带状的X字型部和其他部分的针织物部,膝关节皿部是穿着压力最弱的针织物,围成束袖带状的X字型部是压迫性针织物,其他部分的针织物部由使膝关节容易进行弯曲伸展的缓冲针织物形成(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0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9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37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16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541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关于膝用支撑体,期望进一步提高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的支撑感及合身感。
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膝用支撑体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膝的膝支撑部、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及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并且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时,支撑感及合身感特别地提高。
此外,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还发现,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时,虽然支撑感及合身感提高,但有时会损害膝用支撑体对膝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以下,也称为“动作追随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对膝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动作追随性)优异的膝用支撑体。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优异的膝用支撑体。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被穿戴于关节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可减轻皮肤应力(stress)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手段如下所述。
第1方式是下述<25>所述的膝用支撑体。
第2方式是下述<29>所述的膝用支撑体。
第3方式是下述<33>所述的膝用支撑体。
第4方式是下述<1>所述的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
第1方式的范围、第2方式的范围、第3方式的范围、及第4方式的范围中的至少2种范围可具有重复部分。另外,第1~第4方式的各种特征可适当组合。
<1>衣物,其是具有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
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包含:包含用于向身体的关节部位赋予穿着压力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中央区域;相对于前述中央区域位于前述轴向的一端侧的一端侧区域;和,相对于前述中央区域位于前述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区域,
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前述一端侧区域和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
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的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包含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
<2>如<1>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是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
<3>如<2>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前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4>如<2>或<3>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凹凸针织物包含浮线针织组织。
<5>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对于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
沿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前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6>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对于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
沿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前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沿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前述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1N/mm2~0.5N/mm2
<7>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前述轴向的伸长率>前述周向的伸长率。
<8>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一端侧区域和前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
<9>如<8>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一端侧区域和前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还包含前述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更高的区域,
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和前述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更高的区域沿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周向配置。
<10>如<2>~<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支撑体部中,将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前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
<11>如<10>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时,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前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前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前述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时,通过前述条件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前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中央区域被穿戴于膝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或脚趾关节。
<13>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中央区域被穿戴于膝关节。
<14>如<13>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前述一端侧区域和前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B。
<15>如<14>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A与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XB≥0.8kPa。
<16>如<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为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关于前述凹凸针织物区域,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前述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17>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以5kg的力沿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与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前述中央区域时,前述中央区域的拉长率为180%~280%。
<18>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及前述中心XX与前述中心X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19>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为2.6kPa以上。
<20>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以在从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及以在从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
前述测定范围X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前述测定范围X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前述测定范围X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21>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以在从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及以在从前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
前述测定范围X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前述测定范围X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前述测定范围X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22>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23>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还包含:
从前述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前述中央区域的相反侧的一端侧罗纹口部;及从前述另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前述中央区域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罗纹口部。
<24>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衣物还具有用于将前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一部分固定于身体的一部分的固定带。
<25>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前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前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和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
关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和前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前述轴向的伸长率>前述周向的伸长率。
<26>如<25>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0.8kPa。
<27>如<25>或<26>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1.0kPa。
<28>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29>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前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前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和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
关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和前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30>如<29>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0.8kPa。
<31>如<29>或<30>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1.0kPa。
<32>如<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区域R至少包含以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为中心的宽度为100mm的范围。
<33>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前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前述腿的相对于前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前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和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
以5kg的力沿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前述膝支撑部时,前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
该<33>涉及的膝用支撑体优选为<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即,优选的是,<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中,以5kg的力沿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前述膝支撑部时,前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
<34>如<33>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及前述位置X与前述位置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35>如<25>~<34>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为0.1kPa以上。
<36>如<25>~<35>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为2.6kPa以上。
<37>如<25>~<36>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1的关系,
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前述平均穿着压力B2。
<38>如<25>~<37>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8kPa,
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0.8kPa。
<39>如<25>~<38>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1.0kPa,
前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1.0kPa。
<40>如<25>~<39>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膝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60mm~200mm,
前述大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30mm~200mm,
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30mm~200mm。
<41>如<25>~<40>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以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大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
前述测定范围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前述测定范围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前述测定范围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42>如<25>~<41>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以前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大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前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
前述测定范围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前述测定范围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前述测定范围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43>如<25>~<42>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至少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前述膝支撑部、及前述小腿侧支撑部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被连续地制造的。
<44>如<25>~<43>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至少前述大腿侧支撑部、前述膝支撑部、及前述小腿侧支撑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45>如<25>~<44>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前述筒型的支撑体主体还包含:
从前述大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前述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大腿侧罗纹口部;以及,
从前述小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前述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小腿侧罗纹口部。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方式及第2方式,可提供一种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对膝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动作追随性)优异的膝用支撑体。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优异的膝用支撑体。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被穿戴于关节部位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可减轻皮肤应力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以下,也称为“衣物”)。
附图说明
【图1】为从侧方观察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的状态而得到的概略图。
【图2】为从腘窝部侧观察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的状态而得到的概略图。
【图3】为表示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未被穿戴于腿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为表示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未被穿戴于腿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5】为表示试验例1中的传感器在人体模型上的安装位置的照片,是从人体模型的腿的正面(膝盖骨的侧)拍摄的照片。
【图6】为表示试验例1中的传感器在人体模型上的安装位置的照片,是从人体模型的腿的斜后侧拍摄的照片。
【图7】为表示按照其右侧与左侧重叠的方式将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平放的情形的概念图。
【图8】为表示沿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拉长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的情形的概念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支撑体的正面图。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支撑体的背面图。
【图11】为图10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即,凹凸针织物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1的A-A线端面图。
【图13】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另一具体例的支撑体的背面图。
【图14】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又一具体例的支撑体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第4方式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另外,本说明书中,“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轴向”是指将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形状维持为筒形状时的筒形状的轴向。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轴向”简称为“轴向”。本说明书中的“轴向”是在膝用支撑体的技术领域中有时被称为“纵向”的方向,也可以称为腿插入至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周向”是指维持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形状的筒形状时的周向。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本说明书中的“周向”是在膝用支撑体的技术领域中有时被称为“横向”的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腿的膝盖骨侧称为“正面”或“前面”,有时将腿的腘窝部(所谓的膝关节后侧)侧称为“背面”或“后面”。
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从膝盖骨观察时的股关节侧的方向称为“上”,将从膝盖骨观察时的踝侧的方向称为“下”。
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而得到的值(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值)称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有时将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1而得到的值(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的值)称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有时将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2而得到的值(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的值)称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
〔第1方式及第2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1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膝的膝支撑部;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关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
对于第1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而言,优选的是,上述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第2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膝的膝支撑部;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关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膝用支撑体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膝的膝支撑部;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并且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时(即,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高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时),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对于腿的支撑感及合身感特别地提高。
其原因虽不明确,但考虑是以下原因:通过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从而使得穿戴了该膝用支撑体的穿戴者具有在被膝支撑部支撑的膝中以高于实际的平均穿着压力A的穿着压力被支撑的感觉(即,错觉)。
此外,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的研究还发现,在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时,虽然支撑感及合身感提高,但有时会损害膝用支撑体对膝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以下,也称为“动作追随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即使在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满足下述(1)和(2)中的至少一方,也可改善作为穿戴者的体感的动作追随性。
(1)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为下述关系: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
(2)通过上述(1)所示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因此,对于第1方式及第2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而言,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并且,对膝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动作追随性)也优异。
本说明书中,所谓“平均穿着压力”,是指穿着压力(由支撑体主体带来的勒紧压)的平均值。
关于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在后文中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即,第1方式及第2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以下相同。)而言,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换言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而言,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超过0。
作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8kPa以上,更优选为1.0kPa以上,特别优选为1.2kPa以上。
另一方面,作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从通过抑制过度的压迫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5kPa以下,更优选为3.3k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k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8kPa,特别优选为2.5kPa。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伸长率”,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伸长率。
“伸长率”是指通过下述式1算出的值。
伸长率(%)=(L20/L0)×100…式1
〔式1中,L0是指初始(即非伸长时)的夹持间隔,具体而言,为15mm。L20是指施加了20N的拉伸负荷的状态(即伸长时)下的夹持间隔。〕
对于用于测定伸长率的拉伸试验而言,将膝用支撑体的一部分以15mm的夹持宽度及15mm的夹持间隔固定于拉伸试验机,以15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
另外,对于拉伸试验而言,在难以对膝用支撑体的一部分实施的情况下,也可从膝用支撑体切出30mm见方的试验片,对切出的试验片实施。另外,也可制作与膝用支撑体为相同结构(相同编织)30mm见方的试验片,对制作的试验片实施拉伸试验。
使试验次数为5次,从5次测定值中去掉最大值及最小值,由剩余的3个测定值求出平均值,采用该平均值作为“伸长率”。
拉伸试验的装置可使用普通的拉伸试验机,例如,可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的拉力试验机“AGS-X 1kN”。
对于第1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的区域R而言,如上所述,满足下述关系:上述轴向的伸长率>上述周向的伸长率。换言之,对于第1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而言,上述轴向的伸长率相对于上述周向的伸长率的比率(以下,也记为“比率〔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超过1。由此,动作追随性提高。
作为比率〔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从进一步提高动作追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4以上。
另一方面,作为比率〔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从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3.8以下,特别优选为3.2以下。
另外,对于第1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的区域R而言,上述轴向的伸长率及上述周向的伸长率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关系,从进一步提高动作追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100的关系,更优选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200的关系,进一步优选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250的关系。
作为第1方式及第2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的区域R的上述轴向的伸长率,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0%以上。
本说明书中,只记载为“伸长率”时,是指轴向(纵向)的伸长率和周向(横向)的伸长率这两方。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即,第1方式及第2方式涉及的膝用支撑体。以下相同。)的更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平均穿着压力B为0kPa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舒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kPa以上。
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更优选为0.5k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kPa以上。
平均穿着压力A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舒适性的观点考虑,平均穿着压力A优选为1.5kPa以上,更优选为2.0k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6kPa以上。
对平均穿着压力A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通过抑制过度的压迫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的观点考虑,平均穿着压力A优选为10.0kPa以下,更优选为8.0kPa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对腿的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的关系,更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8kPa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1.0kPa的关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对腿的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0.8kPa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1.0kPa的关系。
本实施方式中,从特别地提高对腿的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
优选的是,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的关系,并且,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的关系,
更优选的是,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8kPa的关系,并且,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0.8kPa的关系,
特别优选的是,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1.0kPa的关系,并且,平均穿着压力A与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1.0kPa的关系。
平均穿着压力B1为0kPa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舒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kPa以上。
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1,更优选为0.5k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kPa以上。
平均穿着压力B2为0kPa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舒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1kPa以上。
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2,更优选为0.5k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kPa以上。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而言,优选的是,以5kg的力沿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膝支撑部时,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
通过使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以上,从而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变得容易进行膝关节的弯曲伸展。
通过使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280%以下,从而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可维持对膝的高支撑感。
此处,膝支撑部的拉长率是指膝支撑部的拉长状态尺寸(即,进行了上述的拉长操作之后的膝支撑部的长度)相对于膝支撑部的自然状态尺寸(即,进行上述的拉长操作之前的膝支撑部的长度)的比例(%)。
此处,参照图7,对膝支撑部的自然状态尺寸进行说明,参照图8,对膝支撑部的拉长状态尺寸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以膝用支撑体的右侧与左侧重叠的方式将膝用支撑体平放的情形的概念图。
在测定自然状态尺寸时,首先,如图7所示,以膝用支撑体100的右侧与左侧重叠的方式、并且以位置X和位置Y被配置在两端部的方式将膝用支撑体100平放在水平的桌上。接下来,在该膝用支撑体100上,放置350mm×350mm×5mm的亚克力板(未图示;例如Mitsubishi Chemical Corp.制ACRYLITE EX-001),在该状态下测定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将测得的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作为自然状态尺寸L101。
图8为表示沿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增大的方向拉长膝用支撑体的情形的概念图。
在测定拉长状态尺寸时,首先,准备沿相互间的距离变长的方向相对移动的用于测定拉长状态尺寸的一对L字型臂。将上述一对L字型臂(未图示)插入到膝用支撑体100的内部空间中,将一方的L字型臂的突出部配置在位置X,并且,将另一方的L字型臂的突出部配置在位置Y。接下来,使一方的L字型臂与另一方的L字型臂沿相互间的距离变长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沿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以5kg的力从内部将膝支撑部10用力拉长。测定已被用力拉长的状态的位置X与位置Y的距离,作为拉长状态尺寸L102。
需要说明的是,图7及图8所示的膝用支撑体100的详细情况在后文中说明(参照图1~图4)。
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例如可使用大竹工作所制的“新砝码式尺寸测定器(短袜用)”测定。
上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的上限更优选为260%,特别优选为240%。
上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的方式中,针对位置X、位置Y、及位置X与位置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优选的是,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并且,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关于周向的伸长率的测定方法,如上文所述。
由此,可更有效地同时实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进行容易性和对膝的高支撑感。
此处所谓的“周向的伸长率”,是膝支撑部中的部分的伸长率,是一片布料的伸长率。
与此相对,上述的“膝支撑部的拉长率”是膝支撑部整体的拉长率,而且是两片布料(右侧及左侧)的拉长率。
另外,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即,下肢)的包含膝的部分。
膝用支撑体的轴向长度为下述的长度是合适的:在穿戴时,膝用支撑体的上端在股关节以下,膝用支撑体的下端在踝以上。
以下,说明从更有效地发挥支撑感提高、合身感提高、及动作追随性提高的效果的观点进行了考虑的、膝支撑部、大腿侧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的各自的长度的优选的范围。
膝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例如,后述的图3及图4中的轴向长度L10)可适当设定,但从更有效地发挥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60mm~200mm。
大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例如,后述的图3及图4中的轴向长度L12)可适当设定,但从更有效地发挥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mm~200mm。
小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例如,后述的图3及图4中的轴向长度L14)可适当设定,但从更有效地发挥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mm~200mm。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轴向长度是指非伸长时的轴向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包含上述的区域R。
如上所述,区域R是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并且是满足下述(1)及(2)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
(1)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
(2)通过上述(1)所示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区域R可以是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一部分的区域,也可以是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全部区域(整体)。
区域R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一部分的区域时,区域R可以是大腿侧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也可以是小腿侧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也可以是大腿侧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与小腿侧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的组合(其中,不包括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全部区域的情况)。
区域R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一部分的区域时,区域R优选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分别被分割成伸长率不同的多个区域时的一部分的区域。此处所谓“分割”,可以是周向的分割(即,产生2个以上长条状的部分的分割),也可以是轴向的分割(即,产生2个以上筒形状的部分的分割),优选为周向的分割。
区域R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一部分的区域时,区域R优选包含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
区域R优选至少包含以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为中心的宽度为100mm的范围(例如,后述的图4中的范围Y1和范围Y2)。由此,动作追随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对于膝用支撑体而言,针对以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例如,后述的图3中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大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例如,后述的图4中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例如,后述的图4中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优选测定范围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T1的周向的伸长率和测定范围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更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
另外,对于膝用支撑体而言,针对测定范围X1、测定范围T1、及测定范围S1,通过上述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测定范围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测定范围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更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
另外,优选至少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连续地制造的。由此,与分别单独地制造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然后将它们缝合的情况相比,能发挥下述这样的效果:不会产生因由接缝形成的突起部所造成的违和感,穿戴时的合身感进一步提高。此外,若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连续地制造的,则也能发挥容易确保伸长率这样的效果。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形状是具有至少2个开口部的筒形状即可,对其他方面没有特别限制。
对于将筒型的支撑体主体压平而成为大致平面形状时的平面视图中的形状而言,在轴向上,可以为对称,也可以为非对称,另外,在周向上,可以为对称,也可以为非对称。上述平面视图中的形状可以为大致长方形,也可以是一部分弯曲的形状。
筒型的支撑体主体中包含的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的边界线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弯曲,还可以是波浪线状。
另外,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的针织组织可一体地编织,也可并非一体地编织。
筒型的支撑体主体还可以在该针织组织的一部分具有孔、狭缝。
另外,至少着眼于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的整体的结构时,从确保上述的穿戴时的合身感及伸长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此处,所谓无缝结构,是指即不存在轴向的接缝(例如,用于通过缝合而形成筒形状的接缝)也不存在周向的接缝(例如,用于将各部分缝合的接缝)的一体型的结构。
无缝结构的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的整体例如可通过利用圆形针织连续地制造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而形成。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主体(优选为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方)可包含后述的第4方式中的凹凸组织区域。关于筒型的支撑体主体包含凹凸组织区域时的凹凸组织区域的优选的方式,可参照第4方式。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主体优选还包含从大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大腿侧罗纹口部、及从小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小腿侧罗纹口部。由此,可更有效地抑制支撑体主体的穿戴错位(例如,滑落)、翻卷。
筒型的支撑体主体包含大腿侧罗纹口部及小腿侧罗纹口部时,大腿侧罗纹口部及小腿侧罗纹口部可分别通过缝合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连接,也可分别通过圆形针织而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一同被连续地制造。
从确保上述的穿戴时的合身感及伸长率的观点考虑,大腿侧罗纹口部及小腿侧罗纹口部优选分别通过圆形针织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一同被连续地制造。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优选大腿侧罗纹口部、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小腿侧支撑部、及小腿侧罗纹口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另外,从抑制膝用支撑体滑落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在上述大腿侧罗纹口部的内面(即,与腿相对的面。以下相同。)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树脂层(例如硅橡胶层)。树脂层例如可通过印刷形成。树脂层也可设置在小腿侧罗纹口部的内面。
此外,膝用支撑体也可具有支撑体主体以外的其他构件。
作为其他构件,可举出例如被设置在与膝的侧面对应的位置、通过适度地控制膝的移动从而保护膝的棒状的支持构件(支柱);用于将支撑体主体固定在腿上或用于提高支撑感的固定带;口袋、标签等。它们可与支撑体主体分离而配置,或通过缝在支撑体部等而以一体的形式进行配置。其他构件的支撑体主体中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
这些中,尤其是,通过在大腿侧罗纹口部的表面(相对于与腿相对的面而言为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固定带,从而能更有效地抑制膝用支撑体的滑落。固定带优选具有调整对腿的勒紧力的构件(例如,粘扣带(hook-and-loop fastener)、带扣(buckle)、侧开扣(siderelease buckle)、线活动调节扣(wire adjuster)等)。
另外,作为其他构件,可在支撑体主体的针织组织的表面上施加树脂。作为施加树脂的方法,可举出喷雾、转印(例如,热转印)、树脂含浸、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轮转印刷、热压接、粘接等。作为树脂,优选弹性树脂(例如,聚氨酯树脂等)。
膝用支撑体可单独穿戴,也可在施加湿布、绷带等之后,重叠穿戴。
<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不受以下的具体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对各附图共有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为从侧方观察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的状态而得到的概略图。
图2为从腘窝部侧观察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的状态而得到的概略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由筒型的支撑体主体100形成,被穿戴于腿101的包含膝101A的部分而被使用。
支撑体主体100包含膝支撑部10、大腿侧支撑部12、及小腿侧支撑部14。
支撑体主体100还包含从大腿侧支撑部12观察可见被配置在膝支撑部10的相反侧的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从小腿侧支撑部14观察可见被配置在膝支撑部10的相反侧的小腿侧罗纹口部15。
膝支撑部10、大腿侧支撑部12、小腿侧支撑部14、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分别具有筒型形状,它们进行一体化而形成了筒型形状的支撑体主体100。
膝支撑部10是支撑膝101A及膝关节后侧101D的部分,大腿侧支撑部12是支撑腿101的相对于膝101A更靠近大腿侧的部分101B的部分,小腿侧支撑部14是支撑腿101的相对于膝101A更靠近小腿侧的部分101C的部分。
大腿侧罗纹口部13是从大腿侧支撑部12观察可见位于膝支撑部10的相反侧(详细而言,支撑体主体100的大腿侧的端部)的部分,小腿侧罗纹口部15是从小腿侧支撑部14观察可见位于膝支撑部10的相反侧(详细而言,支撑体主体100的小腿侧的端部)的部分。
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具有防止穿戴时的支撑体主体100的滑落及翻卷的功能。
支撑体主体100中,各部分的边界线在外观上并不必须明确。即使在各部分的边界线在外观上不明确的情况下,各部分的边界线也可通过各部分的伸长率的差异来区别。
另外,支撑体主体100中,大腿侧罗纹口部13、大腿侧支撑部12、膝支撑部10、小腿侧支撑部14、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连续地制造的,它们的整体的结构成为无缝结构。由此,成为穿戴时的合身感特别优异的支撑体。
但支撑体主体100也可通过将大腿侧罗纹口部13缝合于大腿侧支撑部12、并且将小腿侧罗纹口部15缝合于小腿侧支撑部14而制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该一个例子,也可预先作为以单独的构件的形式分别地制造各部分,接下来,通过将各部分缝合而制造支撑体主体。
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膝支撑部10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0kPa。
此外,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膝支撑部10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12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kPa。
此外,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膝支撑部10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小腿侧支撑部14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0kPa。
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的各自的优选范围如上文所述。
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膝支撑部10的周向的伸长率小于大腿侧支撑部12的周向的伸长率及小腿侧支撑部14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另外,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膝支撑部10的轴向的伸长率小于大腿侧支撑部12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小腿侧支撑部14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的测定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如下所述地测定。
首先,在后述的人体模型M1的腿的10个位置(位置P1~P10),安装穿着压力测定用的传感器。
图5及图6为表示传感器在人体模型M1上的安装位置的照片。
图5为从正面(膝侧)拍摄人体模型M1的腿(左腿)而得到的照片,图6为从腿的斜后侧拍摄而得到的照片。
详细而言,位置P1~P10为以下的位置。
位置P1…以位置P2为基准的大腿侧70mm的位置(即,以位置P3为基准的大腿侧100mm的位置)
位置P2…以位置P3为基准的大腿侧30mm的位置
位置P3…膝(膝盖骨)的中心
位置P4…以位置P3为基准的小腿侧30mm的位置
位置P5…以位置P4为基准的小腿侧70mm的位置(即,以位置P3为基准的小腿侧100mm的位置)
位置P6、P10…分别为从位置P2至位置P4的范围内的腿的侧面侧
位置P7…相对于位置P1的腿的内侧
位置P8…从位置P2至位置P4的范围内的腘窝部侧
位置P9…相对于位置P5的腿的内侧
作为人体模型M1,使用
位置P1的周长为405mm、
位置P2的周长为370mm、
位置P3的周长为360mm、
位置P4的周长为346mm、
位置P5的周长为367mm的FRP(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制的人体模型(例如,(株)七彩制,制品名“MD-20A”)。
按照膝支撑部覆盖位置P2、P3、P4、P6、P8、及P10、大腿侧支撑部覆盖位置P1及P7、小腿侧支撑部覆盖位置P5及P9的方式将本实施方式的膝用支撑体穿戴于人体模型M1的腿的包含膝的部分。
接下来,通过被安装于各位置的穿着压力测定用的传感器测定位置P1~P10的穿着压力。
求出位置P1、P5、P7、及P9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
求出位置P1及P7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1。
求出位置P5及P9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2。
求出位置P2、P3、P4、P6、P8、及P10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A。
另外,对于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而言,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及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这两方。
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该一个例子,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及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作为支撑体主体100的材质,可举出聚酯、聚丙烯、聚氨酯、聚烯烃、聚烯烃系弹性体、聚酰胺、人造丝(rayon)、丙烯酸(acrylic)、铜氨丝(CUPRA)、乙酸酯(acetate)、PRO-MIX、芳族聚酰胺(aramid)、聚硅氧烷等化纤;棉、羊毛、绢、麻、人造丝(rayon)等天然纤维;天然橡胶;聚氯乙烯;等等。
其中,优选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烯烃、聚烯烃系弹性体、聚硅氧烷、或天然橡胶,从长期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烯烃、或聚烯烃系弹性体。
作为支撑体主体100的纺纱,可举出单丝;复丝;被覆有聚氨酯或橡胶的SCY(Single Covering Yarn,单包覆纱);被覆有聚氨酯或橡胶的DCY(Double Covering Yarn,双包覆纱);等等。
作为支撑体主体100的针织组织,可举出:螺旋褶针织组织(spiral tuck knittedstructure)、网眼针织组织(mesh knitted structure)、立体针织组织(three-dimensionally knitted structure)、经平针织组织(tricot knitted structure)、纬平针织组织(plain knitted structure)、罗纹针织组织(ribbing knitted structure)、蕾丝针织组织(lace knitted structure)、镶嵌针织组织(inlay knitted structure)、cutboss针织组织(cut boss knitted structure)、桂花针织组织(moss stitch knittedstructure)、罗纹针织组织(rib knitted structure)、双罗纹针织组织(interlockknitted structure)、浮线针织组织(float knitted structure)、防脱散针织组织(non-run knitted structure)、及组合2种以上形成这些针织组织的编织方法而形成的针织组织等等。
作为平均穿着压力高的膝支撑部10的针织组织,优选螺旋褶针织组织、网眼针织组织、经平针织组织、纬平针织组织、罗纹针织组织(ribbing knitted structure)、镶嵌针织组织、cut boss针织组织、桂花针织组织、罗纹针织组织(rib knitted structure)、双罗纹针织组织、或组合2种以上形成这些针织组织的编织方法而形成的针织组织。
作为平均穿着压力低的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的针织组织,优选螺旋褶针织组织、网眼针织组织、立体针织组织、蜂巢针织组织(honeycomb weave knittedstructure)、纬平针织组织、罗纹针织组织(ribbing knitted structure)、防脱散针织组织、蕾丝针织组织、或组合2种以上形成这些针织组织的编织方法而形成的针织组织。
作为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的针织组织,优选罗纹针织组织(ribbing knitted structure)或防脱散针织组织。
可在支撑体主体100的针织组织的表面上施加树脂。
作为施加树脂的方法,可举出喷雾、转印(例如,热转印)、树脂含浸、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轮转印刷、热压接、粘接等。作为树脂,优选弹性树脂。
另外,支撑体主体100可包含针织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
作为其他组织,可举出包含氯丁橡胶的组织、包含氯丁橡胶层叠体的组织等。
关于支撑体主体100的材质、纺纱、及针织组织,可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11-13078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936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37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166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54126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已知的材质、纺纱、及针织组织。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支撑体主体100的大小的一例及支撑体主体100的伸长率的优选方式。
图3为表示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未被穿戴于腿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为表示具体例涉及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未被穿戴于腿的状态的背面图。
更详细而言,图3为通过将具体例涉及的支撑体主体的前面侧与后面侧重叠、从而使支撑体主体的形状成为大致平面形状时的正面图(显示前面侧、即膝盖骨侧的图),图4为此时的背面图(显示后面侧、即腘窝部侧的图)。
对于膝支撑部10的轴向长度L10而言,如上所述,优选为60mm~200mm,更优选为80mm~180mm。
对于大腿侧支撑部12的轴向长度L12而言,如上所述,优选为30mm~200mm,更优选为30mm~150mm。
对于小腿侧支撑部14的轴向长度L14而言,如上所述,优选为30mm~200mm,更优选为30mm~150mm。
大腿侧罗纹口部13的轴向长度L13优选为10mm~80mm,更优选为20mm~70mm。
小腿侧罗纹口部15的轴向长度L15优选为10mm~80mm,更优选为10mm~60mm。
支撑体主体100(整体)的轴向长度优选为140mm~760mm,更优选为180mm~620mm。
膝支撑部10的平均周长优选为100mm~300mm,更优选为150mm~280mm。
大腿侧支撑部12的平均周长优选为100mm~400mm,更优选为150mm~350mm。
小腿侧支撑部14的平均周长优选为100mm~350mm,更优选为100mm~300mm。
大腿侧罗纹口部13的平均周长优选为180mm~350mm,更优选为200mm~320mm。
小腿侧罗纹口部15的平均周长优选为100mm~350mm,更优选为120mm~300mm。
此处,轴向长度及平均周长为下式表示的值。
轴向长度=(轴向的最大长度+轴向的最小长度)/2
平均周长=(最大周长+最小周长)/2
另外,对于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中的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关系和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R而言,优选至少包含以从膝支撑部10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图4中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30为中心、且宽度为100mm的范围(图4中的范围Y1及范围Y2)。特别优选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的全部均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关系和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针对以膝支撑部10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测定范围X1未图示)、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30上且为大腿侧支撑部12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测定范围T1未图示)、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30上且为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测定范围S1未图示),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优选测定范围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T1的周向的伸长率和测定范围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更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
另外,对于支撑体主体100而言,针对测定位置X1、测定位置T1、及测定位置S1,通过上述条件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优选测定范围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T1的轴向的伸长率和测定范围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更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
另外,支撑体主体100(优选为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中的至少一方)可包含后述的第4方式中的凹凸组织区域。关于支撑体主体100包含凹凸组织区域时的凹凸组织区域的优选方式,可参照第4方式。
〔第3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3方式的膝用支撑体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膝的膝支撑部;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腿的相对于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
以5kg的力沿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膝支撑部时,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
通过使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以上,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变得容易进行膝关节的弯曲伸展。
通过使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280%以下,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可维持对膝的高支撑感。
对于第3方式的膝用支撑体而言,除了下述方面之外,是与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膝用支撑体同样的膝用支撑体:膝支撑部的拉长率被限定为180%~280%;未被限定为满足上述的“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关系”;以及,未被限定为上述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第3方式的膝用支撑体的优选方式也与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膝用支撑体的优选方式同样。
关于上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的测定方法及优选的范围,也如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项中所说明的那样。
第3方式的膝用支撑体中,优选的是,针对位置X、位置Y、及位置X与位置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在,并且,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关于周向的伸长率的测定方法,如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项中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可更有效地同时实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进行容易性和对膝的高支撑感。
〔第4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4方式的衣物是具有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
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包含:包含用于向身体的关节部位赋予穿着压力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中央区域;相对于中央区域位于轴向的一端侧的一端侧区域;和,相对于中央区域位于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区域,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
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包含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
第4方式中,所谓身体的关节部位,是指在使关节弯曲时位于关节的外侧的部位,并且是指覆盖腱及韧带中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部位。
通过第4方式的具有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以下,也称为“支撑体部”)的衣物,将支撑体部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穿戴于关节部位。而且,作为穿戴了该衣物的穿戴者的体感,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所接触的关节部位,可得到优异的支撑感及合身感。
其原因虽不明确,但考虑是以下原因:通过使上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从而在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支撑的关节部位,由于错觉而得到以比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实际的穿着压力更高的穿着压力被支撑的感觉。另外,通过向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与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的穿着压力赋予穿着压力差,从而可将支撑体部(的一部分)紧贴于关节的一个部位,可提高合身感。
另外,通常,存在支撑体部的穿着压力越高,皮肤应力越强的倾向。此处,所谓皮肤应力,是指皮肤受到的内部应力及外部应力。
在向支撑体部的整体赋予穿着压力时,赋予的穿着压力成为外在刺激,穿戴者在支撑体部的整个穿戴区域感受到皮肤应力。因此,尤其是,在长时间穿戴支撑体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皮肤应力的减轻。然而,通过在支撑体部的仅一部分配置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可减轻平均穿着压力低的区域(例如,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的皮肤应力。
另外,第4方式的衣物中的支撑体部可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包含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由此,可减轻皮肤应力。认为皮肤应力减轻的效果是由凹凸组织的柔软性(例如厚度方向的柔软性)所带来的效果。尤其是,关节部位的周围(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所适用的部分)包含比关节部位柔软的皮肤组织,耐受皮肤应力的耐性差。在该关节部位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应用凹凸组织区域对减轻皮肤应力是有效的。
如上所述,通过第4方式的衣物,可使得以往难以同时实现的支撑感及合身感的提高、和皮肤应力的减轻得以同时实现。
第4方式中,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可以是中央区域的整体,也可以是一部分。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为中央区域的一部分时,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尺寸可根据想要提高支撑感的区域适当调整。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优选为中央区域中的包含使关节弯曲时位于关节的外侧的覆盖肌腱和韧带中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关节部位)的区域。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长度优选为中央区域的全周长度(详细而言,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部分的全周长度)的1/3以上的长度。
另外,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轴向长度优选为中央区域的轴向长度的1/3以上的长度。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至少覆盖关节部位即可,可根据关节部位的形状适当设计。作为其形状,可举出例如大致圆形状、大致椭圆形状、大致长方形状等。另外,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边界线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弯曲,还可以为波浪线状。此外,也可在边界线的周围具有饰边结构。
第4方式中,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为中央区域的一部分时,优选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轴向的伸长率高于中央区域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轴向的伸长率。
第4方式中,所谓凹凸组织区域,是包含作为具有凹凸形状的组织的凹凸组织的区域。
作为凹凸组织区域中包含的凹凸组织,可举出针织组织(以下,也称为“针织”)、机织组织(以下,也称为“机织”)、树脂片材(例如,膜等)等。这些中,作为凹凸组织,优选使用针织、机织,更优选使用针织。另外,作为凹凸组织区域,可使用单一的凹凸组织,也可将多种凹凸组织组合使用。
这些中,作为包含凹凸组织的凹凸组织区域,优选包含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包含凹凸机织的凹凸机织区域、或包含凹凸针织物和凹凸针织的凹凸组织区域,更优选包含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
关于包含凹凸组织的凹凸组织区域的优选方式(例如,尺寸、支撑体部中的配置、各种物性值等),与后述的包含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优选方式同样,可适当地将优选方式组合而使用。
所谓凹凸针织物区域,是包含作为具有凹凸形状的针织组织的凹凸针织物的区域。凹凸针织物区域可被配置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整个区域,也可被配置在一部分。另外,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中包含的凹凸针织物,可以是单一的凹凸针织物,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凹凸针织物。
凹凸针织物区域被配置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的一部分时,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尺寸优选为能感觉到凹凸针织物与皮肤接触的程度的尺寸。
具体而言,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面积,穿戴时的拉伸的状态下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面积优选为4cm2以上,更优选为6cm2以上。
另外,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长度优选为支撑体部的全周长度(详细而言,横穿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全周的长度)的1/6以上的长度,更优选为1/3以上的长度。
此处,所谓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长度,在凹凸针织物区域在周向上分割而被配置时,是指沿周向不重复地拼凑时的总周向长度。
可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配置多个凹凸针织物区域。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配置多个凹凸针织物区域时,其配置没有特别限制。
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形状及与相邻的区域的边界线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从设计性的观点考虑,它们可适当设计。
第4方式中,支撑体部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凹凸组织区域(例如,凹凸针织物区域)。支撑体部也可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凹凸组织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他区域)。
除了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和凹凸组织区域之外,还包含其他区域时,其他区域可由机织、树脂片材、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凹凸组织区域不同的针织组织等构成。其中,从减轻皮肤应力的观点考虑,优选针织组织或机织,更优选使用了弹力纱(elastic yarn)的针织组织。其中,对于其他区域的组织而言,以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平均穿着压力低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的方式适当选择。
第4方式的衣物可以是仅由关节用支撑体部形成的衣物(即,支撑体),也可以是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作为衣物的一部分的衣物。
此处,作为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作为衣物的一部分的衣物,可举出短裹腿(spats)、紧身裤(tights)(例如,运动紧身裤(sport tights)、压缩裤(compressiontights)、医疗用紧身裤(medical tights))、紧身短裤(girdles)、连裤袜、绑腿(leggings)、踩脚裤(stirrup pants)、暖腿袜(leg warmers)等下装(例如,运动用或内衣用等的下装);内衣、衬衫、抗压衣(compression shirts)等上装;短袜;手套;指套;绷带;等等。
作为关节部位中的关节,可举出膝关节、肘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距小腿关节、距下关节、颈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等。
作为穿戴支撑体部的中央区域的关节,从疼痛缓和的观点考虑,优选膝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更优选膝关节。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具有由3根以上的骨构成这样的共同点。
通过利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赋予穿着压力从而压迫关节部位时,使关节中的骨的配置适当,可将位于关节的周围的关节部位以外的部位控制为容易移动。由此,产生缓和疼痛的效果。
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是具有比其他的关节更广泛的可动范围的关节。对于这些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而言,容易由于肌肉的衰退而导致骨的配置破坏,因此,将支撑体穿戴于这些关节、赋予支撑感是特别有用的。
尤其是对于膝关节而言,由于在步行时支撑人体的体重,因而容易承受大的负荷,骨的配置容易破坏。因此,在将支撑体部的中央区域穿戴于膝关节的情况下,可特别有效地发挥第4方式的效果。
另外,第4方式的衣物中,优选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满足凹凸针织物区域>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关系。由此,动作追随性进一步提高。
认为该动作追随性提高的效果是由于下述原因而带来的效果:通过向穿着压力赋予区域赋予穿着压力从而使支撑体部紧贴于关节部位、防止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以及,凹凸针织物区域比穿着压力赋予区域更容易伸缩。
通常,在进行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时,与肌肉的移动相应地,位于关节的上下的皮肤的形状发生变化,由于该形状变化,导致在支撑体部产生扭曲或松弛。穿戴者由于因支撑体部的扭曲或松弛而导致的穿戴感的不适,而感受到皮肤应力。
然而,对于第4方式的衣物而言,通过使支撑体部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从而可使支撑体部稳定地穿戴于关节部位,可防止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
此外,对于第4方式的衣物而言,通过使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包含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的伸缩性高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轴向的伸缩性,可减小因皮肤的形状的变化而导致的支撑体部的变形应变。结果,可改善支撑体部的扭曲、松弛,可减轻皮肤应力。尤其是,在进行使关节弯曲伸展等大的活动时,发挥优异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4方式中的伸长率按照与第1方式中的伸长率同样的方式而进行测定。
凹凸针织物区域中的凹凸针织物优选包含浮线针织组织。凹凸针织物中的浮线针织组织比浮线针织组织以外的针织组织容易伸缩。认为包含浮线针织组织的凹凸针织物柔软的原因在于,即使在穿戴时凹凸针织物区域拉长时,也会在凹凸针织物中的浮线针织组织中留有拉长余地(即,凹凸)。该拉长余地与皮肤接触时,赋予柔软感。另外,从凹凸针织物的制造容易性的观点考虑,也优选通过配置浮线针织组织从而形成凹凸针织物。作为成为凹凸针织物的基础的针织组织,可使用第1方式中的针织组织,这些针织组织中包含浮线针织组织的方式是优选方式。
另外,凹凸针织物区域中的凹凸针织物优选通过弹力纱而被编织,上述凹凸针织物更优选为包含使用了弹力纱的浮线针织组织的凹凸针织物。通过使用弹力纱,从而可使得凹凸针织物更柔软。
作为弹力纱,可举出聚氨酯、聚烯烃系弹性体、天然橡胶、聚硅氧烷等。其中,从弹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聚氨酯、聚烯烃系弹性体、天然橡胶。此处,作为弹力纱的优选材质,与第1方式中的优选的材质含义相同。另外,作为弹力纱,也可使用第1方式中的纺纱。
从利用圆形针织一体地制造支撑体部时的制造适合性也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沿轴向配置浮线针织组织。
另外,凹凸针织物区域优选具有长条状的凹部。
不言自明,此处所谓的长条状,是平面视图中的凹部的形状。
凹凸针织物区域中,尤其是凹部的底部分,具有容易拉长的性质。因此,具有长条状的凹部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具有容易沿该凹部的宽度方向拉长的性质。因此,通过使凹凸针织物区域具有长条状的凹部,从而使得凹凸针织物区域整体变得容易拉长,因而动作追随性进一步提高。
凹凸针织物区域优选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凹部。
优选的是,凹凸针织物区域具有多个长条状的凹部,对于这些多个凹部中的各个凹部而言,长度方向与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周向大致平行。
该情况下,长条状的凹部的宽度方向与支撑体部的轴向对应。因此,凹凸针织物区域变得容易沿支撑体部的轴向拉长,因而动作追随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凹凸针织物区域具有多个具有上述长度方向的长条状的凹部时,利用圆形针织制造支撑体部时的制造适合性也优异,从这方面考虑也是有利的。详细而言,通过圆形针织制造支撑体部时,通过利用浮线针织跳过1个以上的周向的针织线圈而进行针织,可容易地制造上述长条状的凹部(即,其长度方向与支撑体部的周向大致平行的长条状的凹部)。
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优选的是,沿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上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上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时,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柔软性更优异,结果,可进一步减轻皮肤应力。
此处,所谓弹性模量,是表示变形的难易度的指标,是弹性变形中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常数。弹性模量的数值可利用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弹性模量的值小时,表示在穿戴时凹凸针织物区域拉长的情况下,凹凸针织物恢复至拉长前的形状的应力小,可以说对皮肤的负荷小。
从利用圆形针织制造支撑体部时的制造适合性也优异的观点考虑,轴向的弹性模量优选不足0.1N/mm2
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优选的是,沿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沿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1N/mm2~0.5N/mm2
通过使上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的值不足0.1N/mm2,从而可减轻皮肤应力。而且,上述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1N/mm2以上时,合身感进一步提高。另外,上述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1N/mm2以上时,可抑制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此外,上述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5N/mm2以下时,可进一步减轻皮肤应力。
轴向和周向的弹性模量不同的针织物可通过适当调整浮线针织的针织线圈的跳过个数而制造。
本说明书中,轴向的弹性模量是指针对以测定对象区域(例如凹凸针织物区域)的中心位置(即,为周向的中心且为轴向的中心的位置)为测定中心的、测定宽度(即,周向长度)为15mm的范围而测得的值。
本说明书中,轴向的弹性模量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来测定。此处,拉伸负荷的方向为支撑体部的轴向。
上述轴向的弹性模量的测定中,以15mm的夹持宽度及15mm的夹持间隔将凹凸针织物区域的一部分固定于拉伸试验机,以15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使其伸长,读取伸长200%的时间点的弹性模量,将其作为测定值。
另外,对于拉伸试验而言,在难以对凹凸针织物区域的一部分实施时,也可从凹凸针织物区域切出30mm见方的试验片,对切出的试验片实施。另外,对于拉伸试验而言,也可制作由与凹凸针织物区域为相同编织的凹凸针织物得到的30mm见方的试验片,对制作的试验片实施。
使试验次数为5次,从5次测定值中除去最大值及最小值,由剩余的3个测定值求出平均值,采用该平均值作为“沿轴向伸长200%时的轴向的弹性模量”。
拉伸试验的装置可使用通常的拉伸试验机,例如,可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的拉力试验机(autograph)“AGS-X 1kN”。
另外,本说明书中,周向的弹性模量是指,除了使拉伸负荷的方向为支撑体部的周向以外,按照与轴向的弹性模量同样的方式而测得的值。
关节的弯曲伸展动作使关节附近的皮肤伸长。因此,通过使用在关节附近的皮肤的伸长方向上伸缩性高的针织物,从而动作追随性进一步提高。
例如,关节附近的皮肤的在轴向伸长的程度大于在周向伸长的程度时,优选凹凸针织物区域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关系。
另一方面,关节附近的皮肤的在周向伸长的程度大于在轴向伸长的程度时,优选凹凸针织物区域满足周向的伸长率>轴向的伸长率的关系。
此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分别是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伸长率。
第4方式中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比率〔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优选范围与第1方式中的区域R的比率〔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的优选范围同样。
第4方式中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的伸长率的优选范围与第1方式中的区域R的轴向的伸长率的优选范围同样。
第4方式的衣物中,从进一步减轻皮肤应力的观点考虑,优选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更优选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即,两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特别优选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在相同半周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是,筒型的支撑体部中,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更进一步优选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分别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
此处,所谓前面侧,是指筒型的支撑体部中的以前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关节用支撑体的使关节弯曲伸展时的外侧;为膝用支撑体时,是膝盖骨侧),所谓后面侧,是指筒型的支撑体部中的剩余的半周侧(关节用支撑体的使关节弯曲伸展时的内侧;为膝用支撑体时,是膝盖骨侧)。以下相同。
第4方式的衣物中,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优选两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和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高的区域(以下,也称为“区域M”),凹凸针织物区域和区域M配置在周向的方式是优选的。
由此,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优选两方)中,通过凹凸针织物区域,可同时实现皮肤应力减轻、和由区域M所带来的穿戴时的稳定感提高(详细而言,一定程度的穿着压力提高)。
从减轻皮肤应力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凹凸针织物区域和区域M均为通过弹力纱编织成的针织物。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部中,凹凸针织物区域位于后面侧,区域M位于前面侧的方式是优选方式。对于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区域而言,与各自的前面侧(不包含关节部位)相比,因关节的弯曲伸展而导致的皮肤的伸缩的程度大。因此,在将包含作为伸长性更高的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应用于后面侧时,对改善穿戴错位是有效的。而且,通过在各自的前面侧配置区域M,能更有效地提高穿戴时的稳定感。
在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的上述方式中,也可应用前述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面积、周向长度、配置、形状的优选方式。
从赋予穿戴时的稳定感的观点考虑,区域M的周向长度更优选为支撑体部的全周长度(详细而言,横穿区域M的全周的长度)的1/3以上的长度。
此处,所谓区域M的周向长度,在区域M在周向上分割而被配置时,是指沿周向不重复地拼凑时的总周向长度。
另外,区域M的轴向长度优选为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的轴向长度的1/3的区域以上。
此处所谓区域M的轴向长度,在区域M在轴向上分割而被配置时,是指沿轴向不重复地拼凑时的总轴向长度。
在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中可配置多个区域M。在上述至少一方中配置多个区域M时,其配置没有特别限制。区域M的形状、及与相邻的区域的边界线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的上述方式中,支撑体部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上述方式中,支撑体部可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以外的区域(其他区域)。
除了包含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之外,还包含其他区域时,其他区域可由下述材料构成:机织;树脂片材;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凹凸针织物区域、及区域M不同的针织组织;等等。
其中,从减轻皮肤应力的观点考虑,优选针织组织或机织,更优选使用了弹力纱的针织组织。其中,对于其他区域的组织而言,以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平均穿着压力低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的方式适当选择。
另外,第4方式中,从进一步降低皮肤应力的观点考虑,还优选以下列举的方式。
在关节附近的皮肤在轴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周向的伸长程度、且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另外,在关节附近的皮肤在轴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周向的伸长程度、且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在关节附近的皮肤的在轴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周向的伸长程度、且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关系、以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关系。
在关节附近的皮肤在周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轴向的伸长程度、且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另外,在关节附近的皮肤在周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轴向的伸长程度、且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在关节附近的皮肤的在周向的伸长程度大于在轴向的伸长程度、且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关系、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关系。
优选的方式可根据关节的种类而适当应用。
此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分别是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伸长率。
第4方式的衣物中的支撑部的优选方式与第1方式中的膝用支撑体的优选方式同样。
第4方式中的一端侧区域、中央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分别与第1方式中的大腿侧支撑部、膝支撑部、及小腿侧支撑部对应。
另外,第4方式中的前面侧与第1方式中的膝盖骨侧对应,第4方式中的后面侧与第1方式中的腘窝部侧对应。
例如,第4方式中的中央区域被穿戴于膝关节时(即,第4方式中的支撑体部为膝用支撑体时),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B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的关系,更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0.8kPa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0kPa的关系。
另外,第4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B1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的关系,更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0.8kPa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1.0kPa的关系。
另外,第4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支撑感及合身感的观点考虑,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B2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2≥0.8kPa的关系,特别优选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2≥1.0kPa的关系。
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平均穿着压力XB1、及平均穿着压力XB2的优选范围分别与第1方式中的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的优选范围同样。
另外,第4方式中,从进一步提高动作追随性的观点考虑,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的伸长率优选为150%以上。
另外,以5kg的力沿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中央区域时,中央区域的拉长率优选为180%~280%。
通过使中央区域的拉长率为180%以上,从而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变得容易进行关节的弯曲伸展。
通过使中央区域的拉长率为280%以下,从而作为穿戴者的体感,可维持高支撑感。
关于拉长率,如在第1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另外,第4方式中的中央区域的拉长率的更优选范围与第1方式中的膝支撑部的拉长率的优选范围同样。
另外,针对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及中心XX与中心X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由此,可更有效地同时实现关节的弯曲伸展的进行容易性及支撑感。
另外,针对以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以在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及在以在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测定范围X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X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测定范围X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的关系,结果,支撑感及合身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针对测定范围XX1、测定范围XT1、及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上述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优选测定范围X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X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测定范围X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由此,变得容易满足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的关系,结果,支撑感及合身感进一步提高。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形状为具有至少2个开口部的筒形状即可,对其他方面没有特别限制。
对于将筒型的支撑体部压平而成为大致平面形状时的平面视图中的形状而言,在轴向上,可以为对称,也可以为非对称,另外,在周向上,可以为对称,也可以为非对称。上述平面视图中的形状可以为大致长方形,也可以是一部分弯曲的形状。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形状可根据适用的关节的形状而适当选择。
筒型的支撑体部中包含的各区域的边界线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弯曲,还可以为波浪线状。另外,各区域的针织组织可一体地编织,也可并非一体地编织。
筒型的支撑体部还可以在该针织组织的一部分具有孔、狭缝。
筒型的支撑体部的整体的结构优选为无缝结构。关于无缝结构,如第1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无缝结构的筒型的支撑体部可通过利用圆形针织连续地制造该支撑体部而形成。
另外,筒型的支撑体部优选还包含从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中央区域的相反侧的一端侧罗纹口部、及从另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中央区域的相对侧的另一端侧罗纹口部。由此,可更有效地抑制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翻卷。
筒型的支撑体部包含一端侧罗纹口部和另一端侧罗纹口部时,一端侧罗纹口部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可分别地通过缝合而与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连接,也可分别地通过圆形针织与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一同被连续地制造。
从确保上述的穿戴时的合身感及伸长率的观点考虑,一端侧罗纹口部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分别地通过圆形针织与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一同连续地制造是优选的一种方式。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一端侧罗纹口部、一端侧区域、中央区域、另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是优选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端侧罗纹口部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中的至少一方可以是缠绕在身体上而成为筒型的结构。另外,一端侧罗纹口部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可以附带固定带等(例如,粘扣带等)。
另外,从抑制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的观点考虑,优选在至少一端侧罗纹口部的内面(即,与身体相对的面。以下相同。)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树脂层(例如硅橡胶层)。树脂层例如可通过印刷形成。树脂层可设置在另一端侧罗纹口部的内面。
此外,第4方式的衣物可具有支撑体部以外的其他构件。
作为其他构件,可举出例如棒状的支持构件(支柱);用于将支撑体部的一部分固定于身体的一部分或用于提高支撑感的固定带;口袋、标签等。它们可与第4方式的支撑体部分离而配置,或通过缝在支撑体部等而以一体的形式进行配置。其他构件可被配置在支撑体部的任意部位。
另外,作为其他构件,可向支撑体部的针织组织的表面施加树脂。作为施加树脂的方法,可举出喷雾、转印(例如,热转印)、树脂含浸、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轮转印刷、热压接、粘接等。作为树脂,优选弹性树脂。
这些中,通过在一端侧罗纹口部的表面(相对于与身体相对的面而言为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固定带,能更有效地改善支撑体部的穿戴错位。固定带优选具有调整对身体的一部分的勒紧力的构件(例如,粘扣带、带扣、侧开扣、线活动调节扣等)。
第4方式的衣物可单独穿戴,也可在施加湿布、绷带等之后,重叠穿戴。
<第4方式的具体例>
以下,参照图9~图12,对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支撑体进行说明,但第4方式的衣物不限于该具体例。
图9及图10分别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具有直线的形状的关节用支撑体)的正面图(前面图)及背面图(后面图)。
更详细而言,图9为通过将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的前面侧与后面侧重叠、从而使关节用支撑体的形状成为大致平面形状时的正面图(表示前面侧的图),图10为此时的背面图(表示后面侧的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200(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由下述部分构成:
关节用支撑体200的轴向的中央区域110,
相对于中央区域110位于轴向的一端侧的一端侧区域112,
相对于中央区域110位于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区域114,
从一端侧区域112观察可见被配置在中央区域110的相反侧的一端侧罗纹口部113,和
从另一端侧区域114观察可见被配置在中央区域110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
中央区域110由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和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构成。该具体例中,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的整体成为用于向关节部位赋予穿着压力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但第4方式不限于该一个例子,也可以是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的仅一部分成为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对于通过将第4方式中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前面侧与后面侧重叠从而使第4方式中的关节用支撑体部成为大致平面形状时的平面视图中的整体形状而言,可以与图9~10所示的关节用支撑体200同样地为大致长方形,也可以为对应于关节的形状而弯曲的形状。另外,只要发挥第4方式的效果即可,针织物也可并非一体编织而成的,可在针织物的一部分具有孔、狭缝。
另外,第4方式中的关节用支撑体部可在施加湿布、绷带等之后穿戴。
对于第4方式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长度而言,只要是至少覆盖关节部位的长度即可,优选为中央区域的全周长度的1/3以上的长度。
另外,对于第4方式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轴向长度而言,只要是至少覆盖关节部位的长度即可,优选为中央区域的轴向长度的1/3以上的长度。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112和另一端侧区域114的平均穿着压力。由此,关节用支撑体200的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
穿着压力赋予区域(该例中为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优选通过以低伸长性的网眼针织组织为主体的针织组织而进行编织。
中央区域中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也可用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同样的针织组织进行编织而成,对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制。
中央区域中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可由机织、树脂片材、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不同的针织组织等构成。其中,优选针织组织、机织,更优选为使用了弹力纱的针织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例中,“前面侧”与“后面侧”的区别是为了便于说明筒型的支撑体部中的周向的位置而进行的区别。因此,对于筒型的支撑体部而言,并不必须物理性地分割成前面侧和后面侧。
一端侧区域112由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2A和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构成。
另一端侧区域114由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4A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构成。
如图10所示,对于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而言,除了其周向两端部之外,通过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构成。
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也同样地,除了其周向两端部之外,通过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构成。
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的整体是通过弹力纱而编织成的。
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凹凸针织物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凹凸针织物是通过使用了弹力纱的包含浮线针织的网眼针织而编织成的。
一端侧区域112中,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以外的区域(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的一部分及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2A)成为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的区域。
另一端侧区域114中,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以外的区域(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的一部分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4A)成为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的区域。
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均为沿周向配置凹凸针织物区域和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的区域而成的方式的一例。
通过这些构成,从而在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中同时实现了:由凹凸针织物区域所带来的皮肤应力减轻;和,由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的区域所带来的穿戴时的稳定感提高。
在一端侧区域112中,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的区域成为轴向的伸长率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轴向的伸长率低的区域。
在另一端侧区域114中,轴向的弹性模量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并且、轴向的伸长率比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轴向的伸长率低。
图11为图10中的由点划线所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即,凹凸针织物的放大图),图12为图11的A-A线端面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具有包含多个凹部202及多个凹部210的凹凸结构。不言自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中,相对于多个凹部202及多个凹部210的底,多个凹部202及多个凹部210以外的部分相对地构成凸部。需要说明的是,图11及图12中,仅对一部分的凹部标注符号202或210。
凹部202在平面视图中具有长条状。凹部202的长条状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的周向大致平行。
长条状的凹部202对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拉长容易性(尤其是轴向的拉长容易性)有贡献。
凹部210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圆形状。凹部210的深度比凹部202的深度浅。凹部210的直径比凹部202的宽度小。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而言,通过不仅具有凹部202而且还具有凹部210,从而可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拉长容易性和强度。
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凹凸形状也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凹凸形状同样。
第4方式中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凹凸形状不限于该具体例。
例如,虽然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具有2种凹部(凹部202及凹部210),所述2种凹部分别存在多个,但对于第4方式中的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也可仅具有1种凹部,所述1种凹部存在多个。
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而言,分别地,轴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而言,分别地,周向的弹性模量成为0.1N/mm2~0.5N/mm2
因此,通过关节用支撑体200,能在减轻皮肤应力的同时,抑制穿戴错位。
另外,对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而言,分别地,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
另外,对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该例中为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而言,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另外,对于穿着压力赋予区域(该例中为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而言,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通过这些构成,从而可使关节用支撑体200实现优异的动作追随性。
另外,关节用支撑体200中,一端侧罗纹口部113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具有防止穿戴时的关节用支撑体200的穿戴错位及翻卷的功能。
另外,关节用支撑体200中,一端侧罗纹口部113、一端侧区域112、中央区域110、另一端侧区域114、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连续地制造的,它们的整体的结构成为无缝结构。由此,成为穿戴时的合身感特别优异的制品。
但第4方式的衣物不限于该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将圆形针织与圆形针织以外的组织缝合而进行并用从而编织成的。
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中央区域110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一端侧区域112和另一端侧区域114的平均穿着压力XB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0kPa。
此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中央区域110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一端侧区域112的平均穿着压力XB1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0kPa。
此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中央区域110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另一端侧区域114的平均穿着压力XB2满足下述关系: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2〕>0kPa。
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1〕、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2〕、平均穿着压力XA、平均穿着压力XB、平均穿着压力XB1、及平均穿着压力XB2的各自的优选范围如上文所述。
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中央区域110的周向的伸长率小于一端侧区域112的周向的伸长率及另一端侧区域114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另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中央区域110的轴向的伸长率小于一端侧区域112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另一端侧区域114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另外,关节用支撑体200中,对于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而言,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及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这两方。
但第4方式不限于该一个例子,在一端侧区域及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及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关于关节用支撑体200的材质、纺纱、及针织组织,分别可参见前述的支撑体主体100(第1方式的具体例)的材质、纺纱、及针织组织。
关于关节用支撑体200的尺寸,可根据穿戴关节用支撑体200的关节的种类而适当设定。
例如,将关节用支撑体200作为穿戴于膝关节的膝用支撑体使用时,关节用支撑体200的尺寸的优选范围与前述的支撑体主体100的尺寸的优选范围同样。
另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针对以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测定范围XX1未图示)、以在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一端侧区域112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测定范围XT1未图示)、及以在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的中心的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测定范围XS1未图示),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测定范围X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X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测定范围X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另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针对测定位置XX1、测定位置XT1、及测定位置XS1,通过上述条件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测定范围X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测定范围XT1的轴向的伸长率和测定范围X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另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以5kg的力沿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与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的中心X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中央区域110时,中央区域110的拉长率成为180%~280%。
另外,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0而言,针对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的中心XY、及中心XX与中心X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在,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成为0%~80%。
以上,对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200进行了说明,但第4方式的衣物不限于该具体例。
图13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另一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202的背面图。
如图13所示,关节用支撑体202中,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112D,凹凸针织物区域112D的周向长度成为一端侧区域112的全周长度的约1/6的长度(即,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的周向长度的约1/3的长度)。
另外,关节用支撑体202中,在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中不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
除了这些方面之外,关节用支撑体202的构成与关节用支撑体200的构成同样。
如图13(关节用支撑体202)所示,凹凸针织物区域并不必须包含在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这两方中,包含在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的一部分中即可。从皮肤应力降低的观点考虑的优选方式是凹凸针织物区域被包含在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中的至少一方中的方式,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是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长度为全周长度的1/6以上的长度的方式(例如,关节用支撑体200及关节用支撑体202)。
图14为示意性地表示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又一具体例的关节用支撑体204的背面图。
如图14所示,关节用支撑体204具有用于将一端侧罗纹口部113固定于身体的一部分的固定带120。该固定带120的一端部与一端侧罗纹口部113的背面侧的表面(相对于与身体相对的面而言为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连接。固定带120具有粘扣带(未图示),由此,能以可拆装方式将固定带120的至少另一端部固定于一端侧罗纹口部113的背面侧的表面的一部分。
在使用关节用支撑体204时,例如,首先,将关节用支撑体204穿戴于包含关节部位的身体的一部分,接下来,从一端侧罗纹口部113之上缠绕固定带120,接下来,以可拆装方式将固定带120的至少另一端侧固定于一端侧罗纹口部113的背面侧的表面的一部分。由此,可更有效地抑制关节用支撑体204的穿戴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关节用支撑体204而言,在一端侧罗纹口部113的背面侧的表面的一部分连接有固定带120的一端部,但也可将固定带的一端部固定于一端侧罗纹口部113的前面侧。
另外,关节用支撑体204的固定带是具有粘扣带的例子,除了粘扣带以外,也可使用带扣、侧开扣、线活动调节扣等。
另外,作为第4方式的衣物的具体例,还可举出组装了上述关节用支撑体200作为支撑体部的衣物(短裹腿、紧身裤(例如,运动紧身裤、压缩裤、医疗用紧身裤)、紧身短裤、连裤袜、绑腿、踩脚裤、暖腿袜等下装(例如,运动用或内衣用等的下装);内衣、衬衫、抗压衣等上装;短袜;手套;指套;绷带;等等)。
以下,利用试验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的试验例。
<试验例1>
试验例1为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
作为试验例1,使用作为具有与上述的支撑体主体100同样的构成的膝用支撑体的样品1,进行了关于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及各部的伸长率、与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关系的试验。
作为比较,针对作为市售的膝用支撑体的比较样品a~d,也分别进行了同样的试验。
以下,示出详细内容。
(样品1的试验)
-样品1的详细内容-
如上所述,样品1中,大腿侧罗纹口部13、大腿侧支撑部12、膝支撑部10、小腿侧支撑部14、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连续地制造的。此时,膝支撑部10的针织组织以低伸长性的网眼针织组织为主体,大腿侧支撑部12和小腿侧支撑部14的针织组织均以中伸长性的网眼针织组织为主体。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的针织组织均为防脱散针织组织。
样品1中的膝支撑部10、大腿侧支撑部12、小腿侧支撑部14、大腿侧罗纹口部13、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的材质均为尼龙及聚氨酯。
样品1的非伸长时的尺寸如下所述。
·膝支撑部10…轴向长度为130mm,平均周长为220mm
·大腿侧支撑部12…轴向长度为50mm,平均周长为208mm
·小腿侧支撑部14…轴向长度为45mm,平均周长为195mm
·大腿侧罗纹口部13…轴向长度为30mm,平均周长为280mm
·小腿侧罗纹口部15…轴向长度为20mm,平均周长为240mm
-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及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的测定-
针对样品1,按照前述的“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的测定方法”,测定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平均穿着压力B1、及平均穿着压力B2。
作为人体模型M1,使用了20多岁(20's)的男性标准尺寸人体模型((株)七彩制,制品名“MD-20A”)。人体模型MD-20A的尺寸如作为人体模型M1的尺寸而已经说明的那样。
作为穿着压力测定装置,使用了具有穿着压力测定用的传感器的AMI TechnoCo.,Ltd.制的接触压测定器“AMI3037-10”。
传感器在人体模型M1的位置P1~P10的贴合分别按照既定的处理方法(“衣服压·体压等的接触压测定器/接触压·血流测定系统AMI Techno Co.,Ltd.”,[在线(online)],AMI Techno Co.,Ltd.,[2015年3月20日检索],网络<http://www.ami-tec.co.jp/>)进行。
具体而言,使用“AMI3037-10”专用的覆盖胶带(cover tape)“SB-PTB”,在上述位置P1~P10贴附传感器。接下来,使用装置附带的注射器插入空气,以使得传感器厚度成为0.5mm。
需要说明的是,“AMI3037-10”中,传感器被称为“气包(air packs)”。
将样品1笔直地提拉而穿戴于安装了位置P1~P10的人体模型M1的腿。此时,使得样品1的膝支撑部10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人体模型M1的位置P3重叠,并且,使得位置P1~P10的传感器全部被样品1隐藏。将该穿戴状态作为初始位置。
接下来,向初始位置的样品1赋予内翻应变(inversion strain),使得以样品1的膝侧部分为基准,从上方观察时,样品1的大腿侧部分(即,从腹股沟侧向小腿侧观察。以下相同。)沿顺时针方向扭转。此时,使赋予的内翻应变的量成为能维持样品1覆盖全部传感器的状态、并且在手离开样品1的状态下能维持样品1不移动的状态的最大的量。将向样品1赋予了上述内翻应变的穿戴状态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将样品1恢复至初始位置,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向初始位置的样品1赋予外翻应变,使得以样品1的膝侧部分为基准,从上方观察时,样品1的大腿侧部分沿逆时针方向扭转。此时,使赋予的外翻应变的量成为能维持样品1覆盖全部的传感器的状态、并且在手离开样品1的状态下能维持样品1不移动的状态的最大的量。将向样品1赋予了上述外翻应变的穿戴状态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将样品1恢复至初始位置,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通过使样品1沿上下方向伸长从而赋予伸长应变。使赋予的伸长应变的量成为可维持在手离开样品1的状态下样品1不移动的状态的最大的量。将向样品1赋予了上述伸长应变的穿戴状态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将样品1恢复至初始位置,维持50秒~60秒。
接下来,利用“AMI3037-10”测定位置P1~P10的穿着压力。
求出位置P1、P5、P7、及P9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
求出位置P1及P7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1。
求出位置P5及P9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B2。
求出位置P2、P3、P4、P6、P8、及P10的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穿着压力A。
此外,通过从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从而求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
此外,通过从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1,从而求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
此外,通过从平均穿着压力A减去平均穿着压力B2,从而求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
将平均穿着压力A、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及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示于下述表1。
-伸长率(%)的测定-
针对样品1中的以膝支撑部10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30上且为大腿侧支撑部12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30上且为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测定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
伸长率(%)的测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如上文所述。
将测定结果示于下述表1。
-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评价-
以4名成年男性和1名成年女性总计5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关于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的感官评价。
详细而言,使各受试者穿戴样品12天左右,穿戴后,听取各受试者关于支撑感、合身感、及对膝的弯曲伸展动作的追随性(动作追随性)的评价。
基于听取的评价结果,按照以下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支撑感的评分方法--
5分…明显感觉到支撑感。
4分…相对地感觉到支撑感。
3分…不能说有没有支撑感。
2分…不太能感觉到支撑感。
1分…完全感觉不到支撑感。
--合身感--
5分…明显感觉到合身感。
4分…相对地感觉到合身感。
3分…不能说有没有合身感。
2分…不太能感觉到合身感。
1分…完全感觉不到合身感。
--动作追随性--
5分…动作追随性良好。
4分…动作追随性较好。
3分…不能说有没有动作追随性。
2分…不太能感觉到动作追随性。
1分…完全感觉不到动作追随性。
接下来,对于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分别算出5名受试者的总分,分别作为支撑感总分、合身感总分、及动作追随性总分。
此外,将支撑感总分、合身感总分、及动作追随性总分的总和作为综合分。
将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样品a~d的试验)
对于作为膝用支撑体市售品的比较样品a~d(详细情况在后文中说明),分别与样品1的试验同样地操作,实施试验。
比较样品a~d中的各测定在与样品1中的测定位置相同的位置实施。其中,不言自明,对于在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具有容膝孔(knee hole)的比较样品,位置P3的穿着压力未用于平均穿着压力A的计算。
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1中,“N.D.”表示无评价结果(无数据,No Data)。
表1中,比较样品a~d如下所述。
比较样品a…Alcare Co.,Ltd.制的“OA SEAMLESS PRO”(M-L尺寸)
比较样品b…3M Company制的“FUTURO(注册商标)膝用支撑体”(M尺寸)
比较样品c…TOMMIE COPPER公司制的“TOMMIE COPPER膝支撑体”(M尺寸)
比较样品d…PIP Co.,Ltd.制的“PRO-FIT(注册商标)膝用”(M尺寸)
如表1所示,对于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超过0kPa(即,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均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大腿侧支撑部和小腿侧支撑部的各自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的样品1而言,支撑感、合身感、及动作追随性均优异。
与此相对,对于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为0kPa以下的比较样品d而言,支撑感及合身感低。
另外,对于大腿侧支撑部不满足轴向的伸长率>周向的伸长率、大腿侧支撑部的轴向的伸长率不足150%的比较样品a~c而言,动作追随性低。
<试验例2>
试验例2为第1方式及第2方式的具体例。
本说明书中,为了确保穿着压力测定的客观性,将用于穿着压力测定的人体模型限定为作为20多岁男性标准尺寸人体模型的人体模型M1。
试验例2中,为了确认使用了人体模型M1的穿着压力测定的客观性,对于人体模型M1,穿戴尺寸不同的3种膝用支撑体(下述样品1~3),测定各种情况下的穿着压力。
穿着压力测定与试验例1中的穿着压力测定同样地进行。
·样品1…试验例1中使用的样品1。预想尺寸(assumed size)为M尺寸。拉长状态尺寸为205mm。
·样品2…除了将拉长状态尺寸变更为185mm以外,与样品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样品。预想尺寸为XS尺寸。
·样品3…除了将拉长状态尺寸变更为225mm以外,与样品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样品。预想尺寸为XL尺寸。
此处,所谓拉长状态尺寸,是指按照下述方式测定的膝用支撑体(支撑体主体)的横向长度(即,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
首先,通过将筒型的支撑体主体的前面侧与后面侧重叠,从而使支撑体主体的形状成为大致平面形状(参见图7)。分别夹持已成为大致平面形状的支撑体主体的横向的一端整体和另一端整体,向横向施加5N的拉伸力,使支撑体主体沿横向伸长(参见图8)。测定伸长的支撑体主体的横向长度,将该横向长度作为拉长状态尺寸。
穿着压力测定的结果是,对于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而言,在样品2(预想XS尺寸)中为2.3kPa,在样品1(预想M尺寸)中为1.5kPa,在样品3(预想XL尺寸)中为1.2kPa。
如上所述,确认了因尺寸差异而导致的穿着压力的差异不太大。具体而言,3种膝用支撑体(下述样品1~3)中,均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进而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0.8kPa的关系,进而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kPa的关系)。
因此,确认了使用特定的尺寸的人体模型M1,能客观地测定各种尺寸的膝用支撑体的穿着压力。
<试验例3>
试验例3为第3方式的具体例。
对于试验例1中使用的样品1,利用前述的测定方法,测定膝支撑部的拉长率。膝支撑部的拉长率的测定使用大竹工作所制的“新砝码式尺寸测定器(短袜用)”进行。将结果示于表2。
另外,对于样品1中的位置X、位置Y、及位置X与位置Y的中间位置,分别利用前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周向的伸长率。将结果示于表2。
-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的评价-
以4名成年男性及1名成年女性总计5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关于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的感官评价。
详细而言,使各受试者穿戴支撑体12天左右,穿戴后,听取各受试者关于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的评价。
基于听取的评价结果,按照以下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将结果示于表2。表2中,“N.D.”是指无测定数据(无数据,No Data)。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也再次示出了试验例1中的穿着压力差、支撑感、及合身感。
--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的评分方法--
5分…明显感觉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
4分…相对地感觉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
3分…不能说有没有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
2分…不太能感觉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
1分…完全感觉不到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
【表2】
如表2所示,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超过0kPa(即,满足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的关系)、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的样品1与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不足180%的比较样品a~c相比,膝关节的弯曲伸展的容易性优异。
对于比较样品d而言,虽然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但穿着压力差〔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为0kPa以下,因此,支撑感及合身感差。
<试验例4>
试验例4为第4方式的具体例。
作为试验例4,制作作为具有与上述的关节用支撑体200同样的构成的关节用支撑体的样品4。
样品4中,一端侧罗纹口部113、一端侧区域112、中央区域110、另一端侧区域114、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是通过圆形针织连续地制造的。
此时,中央区域110的针织组织以包含浮线针织和集圈针织(tuck knitting)的低伸长性的网眼针织组织为主体,一端侧区域112及另一端侧区域114的针织组织均以中伸长性的网眼针织组织为主体。
一端侧区域112中,使得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的大致整面成为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使得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2A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同样,另一端侧区域114中,使得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的大致整面成为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使得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4A的轴向的弹性模量高于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轴向的弹性模量。此处,将位于使关节弯曲时的外侧的大致半周的量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大致半周的量作为后面侧。另外,样品4中,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的面积大致相同。
使一端侧罗纹口部113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的针织组织均为防脱散针织组织。另外,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及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中的凹部均为通过利用浮线针织跳过1个以上的周向的针织线圈,组合集圈针织而进行编织,从而形成的针织组织。另外,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即,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可通过改变浮线针织及集圈针织的编织而分别编织。
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即,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84%,中央区域的后面侧110B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11%。
使样品4的非伸长时的尺寸与试验例1的样品1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样品4中的一端侧罗纹口部113、一端侧区域112、中央区域110、另一端侧区域114、及另一端侧罗纹口部115分别与样品1中的大腿侧罗纹口部13、大腿侧支撑部12、膝支撑部10、小腿侧支撑部14、及小腿侧罗纹口部15对应。
(穿着压力的测定)
将人体模型M1变更为以下的圆木杆,按照以下方式变更测定位置,除此之外,与试验例1同样地操作,测定样品4的穿着压力。
详细而言,分别在圆木杆的下述传感器安装位置(位置XP1~XP5)处安装传感器。将样品4穿戴于安装了传感器的圆木杆。此时,对于圆木杆的位置XP1~XP5的传感器,使其分别与样品4的以下的位置重合(参见下述的“圆木杆中的传感器安装位置与样品4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圆木杆-
形状及尺寸…圆周的长度为374mm的圆柱形状
材质…杉
加工…依次实施切削、研磨、油漆加工、及研磨
-圆木杆中的传感器安装位置(5处)-
圆木杆中的位置XP1…基准位置
圆木杆中的位置XP2…位置XP1的上方100mm的位置
圆木杆中的位置XP3…位置XP2的正对面
圆木杆中的位置XP4…位置XP1的下方100mm的位置
圆木杆中的位置XP5…位置XP4的正对面
-圆木杆中的传感器安装位置与样品4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圆木杆中的位置XP1…样品4中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中央区域的前面侧110A)的中心XX
圆木杆中的位置XP2…样品4中的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2A的中心
圆木杆中的位置XP3…样品4中的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2B(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的中心XT
圆木杆中的位置XP4…样品4中的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114A的中心
圆木杆中的位置XP5…样品4中的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114B的中心XS(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
将位置XP1中的穿着压力的测定值作为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kPa)。
将位置XP2中的穿着压力的测定值和位置XP4中的穿着压力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平均穿着压力(kPa)。
将位置XP3中的穿着压力的测定值和位置XP5中的穿着压力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平均穿着压力(kPa)。
接下来,通过下式,测定穿戴时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伸长率(%)。
穿戴时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伸长率(%)=(穿戴于圆木杆时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长度/穿戴于圆木杆前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长度)×100
表3中分别示出穿戴时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周向伸长率(%)、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kPa)、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kPa)、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的平均穿着压力(kPa)、及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及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平均值(kPa)。
【表3】
如表3所示,样品4中,确认了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因此,对于样品4而言,在穿戴于关节时,支撑感及合身感优异。
另外,样品4由于包含凹凸针织物区域,因而皮肤应力减轻的效果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与在周向上以大致半周的量将2种针织组织组合而成的样品4不同,在未在周向上以大致半周的量将2种针织组织组合而成的针织物的情况下,该平均穿着压力的测定方法可通过面积平均(area average)而求出。
具体而言,测定各针织组织的面积中心的穿着压力(P11、P12、P13)。另外,基于前述的自然状态尺寸的测定方法测定各针织组织的面积(A1、A2、A3)。使用这些值,用以下的式子可求出平均穿着压力(kPa)。
平均穿着压力=(P11*A1+P12*A2+P13*A3)/(A1+A2+A3)
另外,在包含在轴向周向上比穿着压力测定的传感器小的组织的情况下,可通过制作比传感器大的筒型的组织样品,进行穿着压力测定,从而测定穿着压力的准确值。
(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的测定)
分别测定以下述表4所示的轴向伸长率使样品4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伸长时的轴向弹性模量。
使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为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一端侧)的轴向弹性模量与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另一端侧)的轴向弹性模量的平均值。
将结果示于表4。
【表4】
轴向伸长率(%) 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N/mm2)
80 0.03
100 0.02
150 0.03
200 0.04
如表4所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在轴向伸长率在80~200%的范围内时不足0.1N/mm2
由此,即使在穿戴时凹凸针织物区域拉长至200%,也仍存拉长余地(即,凹凸),由此表明,可合适地维持减轻皮肤应力的效果。认为直到该轴向伸长率达到临界伸长率为止,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在支撑体部中使用包含单一的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时,将该凹凸针织物区域中的轴向弹性模量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
另外,支撑体部中使用包含编织不同的凹凸针织物的2种以上的凹凸针织物区域时,求出各区域中的轴向弹性模量,将它们的面积平均值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
另外,在计算一端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与另一端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轴向弹性模量的平均值时,在各区域的面积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它们的面积而进行计算。
(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的测定)
测定以200%的周向伸长率使样品4的凹凸针织物区域伸长时的周向弹性模量。
使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为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一端侧)的周向弹性模量与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另一端侧)的周向弹性模量的平均值。
结果,确认了以200%的周向伸长率进行伸长时的周向弹性模量为0.35N/mm2,在0.1N/mm2~0.5N/mm2的范围内。另外确认了上述周向弹性模量被包含在上述范围内的针织物均存在合身感优异的倾向。
由此表明,样品4的合身感提高、穿戴错位抑制、及皮肤应力减轻的各效果优异。
在上述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的测定中,在支撑体部中使用包含单一的凹凸针织物的凹凸针织物区域时,将该凹凸针织物区域中的周向弹性模量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
另外,支撑体部中使用包含编织不同的凹凸针织物的2种以上的凹凸针织物区域时,求出各区域中的周向弹性模量,将它们的面积平均值作为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
另外,在计算一端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与另一端侧的凹凸针织物区域的周向弹性模量的平均值时,在各区域的面积不同的情况下,考虑它们的面积而进行计算。
(关于穿戴错位的感官试验(穿戴试验))
以4名成年男性及2名成年女性总计6名受试者为对象,进行关于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配置的感官试验。
首先,使受试者以向后方式穿戴样品42天左右。此处,所谓向后,是指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一端侧)与大腿的前侧相对,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另一端侧)与小腿的前侧相对的朝向。
接下来,使受试者以向前方式穿戴样品42天左右。此处,所谓向前,是指凹凸针织物区域112C(一端侧)与大腿的后侧相对,凹凸针织物区域114C(另一端侧)与小腿的后侧(即,胀小腿侧)相对的朝向。
然后,听取受试者关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及以向前方式穿戴时的样品4的穿戴错位的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使受试者以向前方式或向后方式穿戴样品4时,在样品4中,均为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一端侧区域和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
基于听取的评价结果,按照以下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穿戴错位的评分方法--
5分…以向前方式穿戴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相比,穿戴错位改善。
4分…以向前方式穿戴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相比,穿戴错位某种程度改善。
3分…以向前方式穿戴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相比,穿戴错位很难说是否改善。
2分…以向前方式穿戴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相比,穿戴错位某种程度变差。
1分…以向前方式穿戴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相比,穿戴错位变差。
针对6名受试者的试验结果为,5分为2人,4分为2人,3分为1人,2分为1人,1分为0人。
由此可知,以向前方式穿戴时(即,凹凸针织物区域与大腿及小腿的后侧相对时),与以向后方式穿戴时(即,凹凸针织物区域与大腿及小腿的前侧相对时)相比,存在穿戴错位被改善的倾向。
通过参照将日本专利申请2015-087593及日本专利申请2016-020145的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通过参照被并入的程度与具体且分别地记载的情况的程度相同。

Claims (45)

1.衣物,其是具有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其中,
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包含:包含用于向身体的关节部位赋予穿着压力的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中央区域;相对于所述中央区域位于所述轴向的一端侧的一端侧区域;和,相对于所述中央区域位于所述轴向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区域,
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穿着压力高于所述一端侧区域和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
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的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以外的区域包含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是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及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所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凹凸针织物包含浮线针织组织。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对于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
沿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所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对于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而言,
沿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所述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不足0.1N/mm2
沿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和周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以200%的伸长率使其伸长时,所述另一个方向的弹性模量为0.1N/mm2~0.5N/mm2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的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轴向的伸长率及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所述轴向的伸长率>所述周向的伸长率。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一端侧区域和所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所述一端侧区域和所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还包含所述轴向的弹性模量比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更高的区域,
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和所述轴向的弹性模量比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更高的区域沿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的周向配置。
10.如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筒型的支撑体部中,将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所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和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包含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时,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所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所述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所述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包含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时,通过所述条件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所述轴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后面侧的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前面侧。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中央区域被穿戴于膝关节、肘关节、手指关节、或脚趾关节。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中央区域被穿戴于膝关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与所述一端侧区域和所述另一端侧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B。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A与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XB≥0.8kPa。
16.如权利要求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由凹凸组织形成的凹凸组织区域是由凹凸针织物形成的凹凸针织物区域,
关于所述凹凸针织物区域,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所述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以5kg的力沿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与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所述中央区域时,所述中央区域的拉长率为180%~280%。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及、所述中心XX与所述中心X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19.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中央区域的平均穿着压力XA为2.6kPa以上。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以在从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及以在从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
所述测定范围X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所述测定范围X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所述测定范围X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中,将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半周侧作为前面侧,将剩余的半周侧作为后面侧时,
针对以所述穿着压力赋予区域的中心X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X1、以在从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T1、及以在从所述中央区域的后面侧的中心X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另一端侧区域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X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
所述测定范围X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所述测定范围X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所述测定范围X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中,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还包含:
从所述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相反侧的一端侧罗纹口部;及从所述另一端侧区域观察可见被配置在所述中央区域的相反侧的另一端侧罗纹口部。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所述衣物还具有用于将所述筒型的关节用支撑体部的一部分固定于身体的一部分的固定带。
25.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所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所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和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
关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和所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及周向的伸长率满足下述关系:所述轴向的伸长率>所述周向的伸长率。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0.8kPa。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1.0kPa。
28.如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29.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所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所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和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
关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和所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R,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而测得的轴向的伸长率为150%以上。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0.8kPa。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膝用支撑体,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1.0kPa。
32.如权利要求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区域R至少包含以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为中心的宽度为100mm的范围。
33.膝用支撑体,其被穿戴于腿的包含膝的部分,其具有筒型的支撑体主体,所述支撑体主体包含:支撑所述膝的膝支撑部;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大腿侧的大腿侧支撑部;以及,支撑所述腿的相对于所述膝更靠近小腿侧的小腿侧支撑部,
所述膝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和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
以5kg的力沿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与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的距离变长的方向拉长所述膝支撑部时,所述膝支撑部的拉长率为180%~280%。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及所述位置X与所述位置Y的中间位置的合计3个点,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3个测定值均被包含在100%~250%的范围内,3个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80%。
35.如权利要求25~34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为0.1kPa以上。
36.如权利要求25~35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为2.6kPa以上。
37.如权利要求25~36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1,
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所述平均穿着压力B2。
38.如权利要求25~37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0.8kPa,
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0.8kPa。
39.如权利要求25~38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1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1≥1.0kPa,
所述平均穿着压力A与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平均穿着压力B2满足下述关系:平均穿着压力A-平均穿着压力B2≥1.0kPa。
40.如权利要求25~39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
所述膝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60mm~200mm,
所述大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30mm~200mm,
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轴向长度为30mm~200mm。
41.如权利要求25~40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以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大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周向的伸长率时,
所述测定范围X1的周向的伸长率低于所述测定范围T1的周向的伸长率及所述测定范围S1的周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42.如权利要求25~41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针对以所述膝支撑部中的相当于膝盖骨的中心的位置X为中心的测定范围X1、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大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T为中心的测定范围T1、及以在从相当于腘窝部的中心的位置Y沿轴向延伸的延长线上且为所述小腿侧支撑部中的轴向的中心的位置S为中心的测定范围S1,分别通过夹持宽度为15mm、夹持间隔为15mm、且拉伸负荷为20N的条件下的拉伸试验测定轴向的伸长率时,
所述测定范围X1的轴向的伸长率低于所述测定范围T1的轴向的伸长率及所述测定范围S1的轴向的伸长率中的任一者。
43.如权利要求25~42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至少所述大腿侧支撑部、所述膝支撑部、及所述小腿侧支撑部是通过圆形针织而被连续地制造的。
44.如权利要求25~43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至少所述大腿侧支撑部、所述膝支撑部、及所述小腿侧支撑部的整体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45.如权利要求25~44中任一项所述的膝用支撑体,其中,所述筒型的支撑体主体还包含:
从所述大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所述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大腿侧罗纹口部;以及,
从所述小腿侧支撑部观察可见被配置在所述膝支撑部的相反侧的小腿侧罗纹口部。
CN201680022507.4A 2015-04-22 2016-04-22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Pending CN1075298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7593 2015-04-22
JP2015-087593 2015-04-22
JP2016020145 2016-02-04
JP2016-020145 2016-02-04
PCT/JP2016/062827 WO2016171272A1 (ja) 2015-04-22 2016-04-22 関節用サポーター部を備える衣類、及び膝用サポー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836A true CN107529836A (zh) 2018-01-02

Family

ID=5714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2507.4A Pending CN107529836A (zh) 2015-04-22 2016-04-22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4101B2 (zh)
EP (1) EP3287027B1 (zh)
JP (2) JP6401384B2 (zh)
CN (1) CN107529836A (zh)
CA (1) CA2983089A1 (zh)
TW (1) TW201707660A (zh)
WO (1) WO20161712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513A (zh) * 2018-05-08 2018-11-20 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坐立可穿戴式疲劳缓解装置
CN112912039A (zh) * 2018-11-10 2021-06-04 史托科设计公司 用于稳定人体关节构造的服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1757B2 (ja) 2017-06-26 2023-07-03 バイスクルアールディー・リミテッド 検出可能部分を持つ二環式ペプチドリガンドおよびその使用
TWI625708B (zh) * 2017-09-12 2018-06-01 謝志堅 套筒防盜吊牌
WO2019212417A1 (en) * 2018-05-02 2019-11-0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Brace for a body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10699838B (zh) * 2019-09-02 2023-01-06 李志文 一种袜子的立体纹理织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8988U (ja) * 1995-03-31 1995-12-05 株式会社テロスジャパン サポータ
JP2011130784A (ja) * 2009-12-22 2011-07-07 Alcare Co Ltd 膝サポーター
WO2011090194A1 (ja) * 2010-01-22 2011-07-28 興和株式会社 膝関節サポーター
US20140316312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Medi Gmbh & Co. Kg Compressive circular knit for pulling over an articulated extrem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8037A (en) 1988-09-16 1990-03-13 Ross Michael R Suspension prosthetic sleeve for rigorous activity
JPH11200119A (ja) * 1998-01-16 1999-07-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運動機能性に優れたウエア
JP4151925B2 (ja) 1998-10-14 2008-09-17 アルケア株式会社 膝関節用サポーター
EP1204390B1 (en) 1999-03-01 2004-08-11 Ossur HF Multiple section orthotic or prosthetic sleeve of varying elasticity
JP2007009362A (ja) 2005-06-30 2007-01-18 Mizuno Corp 膝用サポーター
JP4964443B2 (ja) * 2005-08-22 2012-06-27 サン エース株式会社 膝関節用サポータ
JP4906443B2 (ja) * 2006-08-31 2012-03-28 花王株式会社 保持具
JP5133797B2 (ja) 2008-07-03 2013-01-30 ジュピター有限会社 コンプレッションサポーター
JP5297170B2 (ja) * 2008-12-02 2013-09-25 ピップ株式会社 膝用サポーター
JP5749713B2 (ja) * 2009-06-05 2015-07-15 クロッパー,ディーン 膝痛を軽減する、および/または運動パフォーマンスのレベルを高めるための装置
TWI533814B (zh) * 2010-01-22 2016-05-21 Kowa Co Elbow support belt
JP2013104138A (ja) 2011-11-11 2013-05-30 Molten Corp 膝関節サポ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8988U (ja) * 1995-03-31 1995-12-05 株式会社テロスジャパン サポータ
JP2011130784A (ja) * 2009-12-22 2011-07-07 Alcare Co Ltd 膝サポーター
WO2011090194A1 (ja) * 2010-01-22 2011-07-28 興和株式会社 膝関節サポーター
US20140316312A1 (en) * 2013-04-18 2014-10-23 Medi Gmbh & Co. Kg Compressive circular knit for pulling over an articulated extremit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513A (zh) * 2018-05-08 2018-11-20 合肥德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坐立可穿戴式疲劳缓解装置
CN112912039A (zh) * 2018-11-10 2021-06-04 史托科设计公司 用于稳定人体关节构造的服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4101B2 (en) 2020-12-15
EP3287027A1 (en) 2018-02-28
JP6401384B2 (ja) 2018-10-10
US20180133045A1 (en) 2018-05-17
CA2983089A1 (en) 2016-10-27
JP6731983B2 (ja) 2020-07-29
TW201707660A (zh) 2017-03-01
WO2016171272A1 (ja) 2016-10-27
EP3287027A4 (en) 2018-12-05
EP3287027B1 (en) 2021-07-28
JP2018184702A (ja) 2018-11-22
JPWO2016171272A1 (ja)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9836A (zh) 具有关节用支撑体部的衣物、及膝用支撑体
JP3737759B2 (ja) 下肢部サポート用被服
JP5964366B2 (ja) 圧迫衣服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261053B2 (ja) 創傷ケア物品
JP6568958B2 (ja) 膝用サポーター及び衣類
WO2017199520A1 (ja) 筒状包帯
KR20110086796A (ko) 의류
CN102271544B (zh) 医疗用或运动用服装
JP2006312789A (ja) テーピング効果を有するニット製肌着、靴下、ふくらはぎサポータ、スパッツ及びタイツ類
KR101540906B1 (ko) 임산부용 압박스타킹
US11980529B2 (en) Cylindrical bandage
JP3185734U (ja) 5本指加圧ソックス
PL187238B1 (pl) Wyrób korygujący i obciskający, zwłaszcza pończocha elastyczna lub trykot
JPWO2010050539A1 (ja) 衣類
JP2010077574A (ja) 下肢用衣料
CN107242614A (zh) 一种髂胫束加固压缩运动裤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72825A (ja) 衣類
JP2018150654A (ja) 膝用サポーター
JP3200496U (ja) アレルギー性皮膚炎用のチューブ状包帯
JP2021155860A (ja) ボトム衣料
JP2018154951A (ja) 肘用サポーター及び衣類
KR20200037942A (ko) 활동성이 뛰어난 군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522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