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066B -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5066B
CN107465066B CN201710417866.6A CN201710417866A CN107465066B CN 107465066 B CN107465066 B CN 107465066B CN 201710417866 A CN201710417866 A CN 201710417866A CN 107465066 B CN107465066 B CN 107465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unit
twisted
wire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78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5066A (zh
Inventor
间渕实良
筑地信人
何·凡思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65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5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电线上拉单元,该电线上拉单元上拉至少两个电线;和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与电线上拉单元相邻地设置,并且将至少两个电线卡夹和绞合在一起。电线上拉单元包括电线悬挂部件,该电线悬挂部件悬挂和上拉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电线绞合单元包括:卡夹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的第一卡夹部件;卡夹至少两个电线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卡夹部件;相同方向旋转部件,该相同方向旋转部件使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具有时间差地在相同方向上旋转;和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该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改变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现有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6-112404),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的绞合 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线束布设在车辆中,以电连接安装在车辆中的装置。各个 线束具有多个子线束。通过将子线束组合从而适于期望的电路图案而 制造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线束。子线束的一个实例是双绞线(绞合线)。
如图27A和27B所示,通过将两个电线101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 合线102。例如,JP-A-2008-277032(参见下文)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 这样的绞合线102的现有装置。在JP-A-2008-277032中公开的绞合线 制造装置(电线绞合装置)包括:工作台;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用 于将两个电线的一端部保持在工作台上;电机,该电机用于使保持单 元绕着装置的轴线旋转;旋转保持单元,其中一对单线保持单元并排 布置,各个单线保持单元以电线能够绕着其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单线 的另一端部;可移动保持单元,该可移动保持单元设置成能够沿着装 置的轴线移动;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使可移动保持单元沿着装 置的轴线移动;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可移动保持单元的 移动速度等。
以上现有技术具有这样的问题:由于将绞合线102制造成长的直 线形态,所以为了制造绞合线102,需要在水平方向上确保长于或等于 电线101的长的装置安装空间。另一个问题是:为了取出制造的绞合 线102,工人需要麻烦地走到绞合线102的远端所在的位置,这意味着 低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人想出了通过使电线在中间U型回转 而在传统情况中所需的空间的1/2长度的空间中制造绞合线的构想。但 是发明人发现了有时电线的U型回转部不能正确地绞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能够正确地绞合电线的U型回转部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 法。
为解决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在条目(1)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方面提供 了一种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 置,该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
电线上拉单元,该电线上拉单元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和
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与所述电线上拉单元相邻地设置, 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卡夹和绞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电线上拉单元包括电线悬挂部件,该电线悬挂部件悬 挂并且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所述U型回转部位于所 述两个电线的中部处;并且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单元包括:
第一卡夹部件,该第一卡夹部件卡夹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
第二卡夹部件,该第二卡夹部件卡夹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另一端 部;
相同方向旋转部件,该相同方向旋转部件使所述第一卡夹部件和 所述第二卡夹部件具有时间差地在相同方向上旋转;和
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该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改变所述第一 卡夹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夹部件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例如,作为条目(2),所述电线悬挂部件形成为圆形辊,凹部形 成在所述圆形辊的全周上用以悬挂所述U型回转部;并且所述卡夹竖 直位置改变单元包括:一对齿条,该一对齿条根据所述圆形辊的所述 凹部的周向长度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小齿轮,该小齿轮与所述一对 齿条啮合。
为解决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在条目(2)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方面提供 了一种能够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的绞合线制 造方法,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包括:
电线中间部悬挂步骤,将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悬挂在 电线悬挂部件上,所述U型回转部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中部处;
电线端部卡夹步骤,分别通过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卡夹 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电线上拉步骤,在所述U型回转部悬挂于所述电线悬挂部件上的 状态下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和
电线绞合步骤,在进行所述电线上拉步骤之后将所述至少两个电 线绞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步骤包括:
第一步骤,使所述第一卡夹部件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第二步骤,在进行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向上改变所述第一卡夹部 件的位置并且向下改变所述第二卡夹部件的位置;和
第三步骤,在进行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第二卡夹部件在与 所述规定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这里没有描述具有以上特征的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并且将以实 施例的形态描述。
根据在条目(1)和(3)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方面,因为绞合线制 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以上述方式配置或执行,所以该绞合线制造 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提供了能够正确地绞合电线的U型回转部的优 点。此外,由于利用了中部处的U型回转的电线,制造中的绞合线的 长度是在传统情况下制造的绞合线的长度的1/2,所以该绞合线制造装 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提供了能够减小机器的安装空间的优点。而且, 由于制造的绞合线的端部互相靠近,所以该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 制造方法提供了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工人的负担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 率的优点。
除了在条目(1)中记载的优点之外,在条目(2)中记载的绞合 线制造装置还提供了下面的优点。由于电线悬挂部件成形为圆形辊并 且在其全周上形成有凹部,所以不仅能够将电线的中部、U型回转部 容易地悬挂于电线悬挂部件,而且能够使如此悬挂的U型回转部的曲 率半径等于凹部的曲率半径。这提供了不在U型回转部中形成尖锐的 弯曲部的优点。此外,由于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包括一对齿条和与 一对齿条啮合的小齿轮,所以卡盘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稳定地移动,这 提供了能够正确地绞合电线的U型回转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概要构造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下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线绞合单元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处于电线已经绞合在一起的状态的电线绞合单元及其周边 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线拉出单元的概要构造图。
图6A和6B是从由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并且 图6C是从由图5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具体地,图6A 示出上段的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图6B示出下 段的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并且图6C示出第一 半电线容纳单元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的端部。
图7A和7B是示出电线上拉单元的各个电线上拉机构的侧视图和 前视图。
图8A和8B是示出两个电线的中间部悬挂于电线上拉机构的状态 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图9A和9B分别是从由图8中的箭头C和D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 图;具体地,图9A示出适当状态,并且图9B示出电线互相相交的不 适当状态。
图10是示出图7A和7B所示的电线上拉机构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变形的电线上拉机构的前视图。
图12是示出电线的中间部悬挂在装接于变形的电线上拉机构的 本体的电线悬挂部件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对应于图12的前视图。
图14A和14B示出第一端卡夹部件、第二端卡夹部件和电线端部 分离板;具体地,图14A示出卡夹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4B示出卡夹 之后的状态。
图15图示出使用图1和2所示的带供给单元执行的盘带步骤 (taping step)。
图16图示出使用带供给单元执行的带缠绕过程。
图17是图示出使用带供给单元执行的带缠绕过程的另一个图。
图18是图示出使用带供给单元执行的带缠绕过程的又一个图。
图19是当从由箭头E所示的方向观看图18时得到的视图。
图20是图示出使用带供给单元执行的带缠绕过程的再一个图。
图21A-21C图示出通过图1-4所示的电线绞合单元执行的电线绞 合步骤。
图22A-22C是图示出通过电线绞合单元执行的电线绞合步骤的另 一组图。
图23是示出在由图21A-21C以及22A-22C所示的电线绞合步骤 中使用的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的示意图。
图24图示出通过图1所示的绞合线排出单元执行的绞合线排出步 骤。
图25是图示出绞合线排出步骤的另一个图。
图26是图示出绞合线排出步骤的再一个图。
图27A和27B用于描述绞合线的现有的制造;图27A示出两个直 电线并排布置,并且图27B示出制造的绞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 的绞合线制造装置,该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电线上拉单元和电线绞合 单元。电线上拉单元包括电线悬挂部件,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 悬挂在该电线悬挂部件的中间,并且电线上拉单元上拉该至少两个电 线。电线绞合单元包括: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其分别卡夹 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同方向旋转部件,该相同方向 旋转部件使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具有时间差地在相同方向上 旋转;和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该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改变第一 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 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概要构造图。图2是图1所示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 的下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线绞合单元4及其周边的放大 图。图4是处于电线已经绞合在一起的状态的电线绞合单元4及其周 边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线拉出单元2的概要构造图。图6A 和6B是从由图5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并且图6C是从 由图5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图。
图7A和7B示出电线上拉单元3的各个电线上拉机构19。图8A 和8B示出两个电线的中间部悬挂在电线上拉机构19上的状态。图9A 和9B分别是从由图8中的箭头C和D所示的方向观看的视图。图10-13 示出电线上拉机构19的变形例。图14A和14B示出第一端卡夹部件、第二端卡夹部件和电线端部分离板。
图15-20图示出使用图1和2所示的带供给单元5执行的盘带步 骤。图21A-21C以及图22A-22C图示出通过电线绞合单元4执行的电 线绞合步骤。图23是示出在由图21A-21C以及22A-22C所示的电线绞 合步骤中使用的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的示意图。图24-26图示出由图 1所示的绞合线排出单元6执行的绞合线排出步骤。
<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构造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如图1所示,作为用于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4和27B)的装置 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包括:电线拉出单元2、电线上拉单元3、电线绞 合单元4、带供给单元5、绞合线排出单元6、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控 制单元(未示出)和使得能够将各个单元安装在规定位置处的框架7。
在绞合线制造装置1中采用的制造过程包括:电线拉出步骤、电 线中间部悬挂步骤、电线端部卡夹步骤、电线上拉步骤、电线绞合步 骤、盘带步骤和绞合线排出步骤。
<绞合线102>
如图4所示,各个绞合线102具有与图27B所示的绞合线102(现 有制造)相同的结构,并且通过将两个电线101绞合在一起而制造。 虽然在实施例中将两个电线101绞合在一起,但是可以将三个以上的 电线101绞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将具有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的四个 电线绞合在一起。
<电线拉出单元2>
如图1和2所示,当从工人的角度观看时,电线拉出单元2设置 在装置的深侧。如此设置的电线拉出单元2构造成能够将要绞合在一 起的若干电线101拉出到电线绞合单元4侧。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电线拉出单元2包括上段的电线 拉出单元8、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以及框 架11。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构造成能够拉出要绞合在一起的两个电 线101中的一个电线。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构造成能够拉出要绞合 在一起的两个电线101中的一个电线。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设置成 使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和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的下部(稍后描述) 摆动。框架11设置成使得能够将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下段的电线 拉出单元9和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设置在规定位置处。下面将更加 详细地描述以上的单元和部件。
<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
如图5和图6A-6C所示,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构造成能够以作 为中间部105(参见图27A)的U型回转部106在电线绞合单元4(参 见图1和2)侧露出的方式容纳要绞合在一起的两个电线101中的一个 电线。更具体地,上段的电线拉出单元8包括: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 12,各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用于容纳电线101的从U型回转部 106到一端部103的部分;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各个第二半电 线容纳单元13用于容纳电线101的从U型回转部106到另一端部104 的部分。
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均具有位于U 型回转部106露出的一侧的一端部12a和13a,以及位于与一端部12a 和13a相反的一侧(即,远离U型回转部106)的另一端部12b和13b。 另一端部12b和13b位于一端部12a和13a的下方。
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具有:上侧电 线容纳管12c和13c(第一电线容纳管),其中包括各个一端部12a和 13a;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第二电线容纳管),其中包括各个 另一端部12b和13b;以及中间电线容纳管12e和13e,其分别位于上 侧电线容纳管12c和13c与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之间。从而,各 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以将管在其长度 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方式形成。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各个第一半 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可以以将槽状部件在其长 度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方式形成。采用各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 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的分割结构来容纳各种线长。
如图5所示,以上侧电线容纳管12c和13c以及中间电线容纳管 12e和13e从水平方向以小角度倾斜(即,它们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形 成和设置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下侧电线 容纳管12d和13d形成和设置成基本竖直地延伸。
装接于电线101的一端部103和另一端部104的端子金属件108 (参见图27A和27B)容纳在各个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内。虽 然为了方便起见,在图中(例如,图5和图6A-6C中)示出了小数量 的电线101(这使得下面的问题看起来不严重),但是实际上,几十个 电线101和端子金属件108容纳在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第二半电 线容纳单元13中。在该情况下,当仅拉出一个电线101时,如果已经 容纳在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中的端子金属件108互相纠缠,则 可能阻碍拉出。在该实施例中,采取措施以防止这样的纠缠。即,设置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稍后描述),以通过使下侧电线容纳管12d 和13d摆动而防止这样的纠缠。
<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
如图5和图6A-6C所示,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以与上段的电线 拉出单元8相同的方式构成。更具体地,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构造 成能够以作为中间部105(参见图27A)的U型回转部106在电线绞合 单元4侧露出的方式容纳要绞合在一起的两个电线101中的另一个电 线(参见图1和2)。更具体地,下段的电线拉出单元9包括:第一半 电线容纳单元14,各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用于容纳电线101的从 U型回转部106到一端部103的部分;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各 个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用于容纳电线101的从U型回转部106到另 一端部104的部分。
各组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均具有位 于U型回转部106露出的一侧上的一端部14a和15a以及位于与一端 部14a和15a相反的一侧上(即,远离U型回转部106)的另一端部 14b和15b。另一端部14b和15b位于一端部14a和15a的下方。
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具有:上侧电 线容纳管14c和15c(第一电线容纳管),其中包括各个一端部14a和 15a;下侧电线容纳管14d和15d(第二电线容纳管),其中包括各个 另一端部14b和15b;以及中间电线容纳管14e和15e,其分别位于上 侧电线容纳管14c和15c与下侧电线容纳管14d和15d之间。从而,各 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以将管在其长度 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方式形成。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各个第一半 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可以以将槽状部件在其长 度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方式形成。采用各个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 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的分割结构来容纳各种线长。
如图5所示,上侧电线容纳管14c和15c以及中间电线容纳管14e 和15e从水平方向以小角度倾斜(即,它们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和 设置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以。下侧电线 容纳管14d和15d形成和设置成基本竖直地延伸。
如在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的情况中一样,装接于电线101 的一端部103和另一端部104的端子金属件108(参见图27A和27B) 容纳在各个下侧电线容纳管12d和13d内。虽然为了方便起见,在图 中(例如,图5和图6A-6C中)示出了小数量的电线101(这使得下面的问题看起来不严重),但是实际上,几十个电线101和端子金属 件108容纳在第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4和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5中。 在该情况下,当仅拉出一个电线101时,如果已经容纳在下侧电线容 纳管14d和15d中的端子金属件108互相纠缠,则可能阻碍拉出。在 该实施例中,采取措施以防止这样的纠缠。即,设置电线容纳管摆动 装置10(稍后描述),以通过使下侧电线容纳管14d和15d摆动而防 止这样的纠缠。
<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
如图5所示,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包括例如能够在水平方向上 扩张和收缩的两个筒部16和17。电线容纳管摆动装置10构造成能够 经由筒部16和17使下侧电线容纳管12d-15d以适当周期摆动。电线容 纳管摆动装置10设置成通过使下侧电线容纳管14d和15d摆动而防止 已经容纳在下侧电线容纳管12d-15d中的端子金属件108之间的纠缠。 (如果能够防止这样的纠缠,可以采用其它装置)。
<电线拉出步骤>
如图1和2所示,在电线拉出步骤中,进行如下操作:保持两个 电线101的U型回转部,并且将它们的第一半部分和第二半部分从第 一半电线容纳单元12和14以及第二半电线容纳单元13和15拉出。 在完成将电线101拉出到电线绞合单元4侧之后,开始下一步骤的操 作。
<电线上拉单元3>
如图1和2所示,电线上拉单元3设置成上拉多对电线101。电 线上拉单元3包括:单元本体18;设置在单元本体18的前侧的电线上 拉机构19和电线悬挂部件20;以及设置在单元本体18的后侧的上拉 驱动单元21。
<电线上拉机构19>
如图2以及图7A和7B所示,各个电线上拉机构19具有大致成 型为像矩形棱柱并且向前(即,朝着工人侧)延伸的本体。旋转轴50 (稍后描述)分别从电线上拉机构19的本体的左右侧部突出。电线悬 挂部件20装接于电线上拉机构19的本体的末端。各个旋转轴50设置有传递钩51(稍后描述)。
<电线悬挂部件20>
如图2和7所示,电线悬挂部件20用作已经在电线拉出步骤中被 拉出的两个电线101的U型回转部106悬挂在其上的部件。在该实施 例中,电线悬挂部件20成形为像圆形辊。电线悬挂部件20的整个周 边形成有凹部22,该凹部22用于使U型回转部106不容易从电线悬 挂部件20脱出。
<上拉驱动单元21>
如图1和2所示,上拉驱动单元21包括电机(未示出)、链23 等。以如下方式配置上拉驱动单元21:当启动电机时,单元本体18在 竖直方向上移动(即,电线上拉机构19和电线悬挂部件20在竖直方 向上移动)。
<电线中间部悬挂步骤>
如图8A和8B所示,在电线中间部悬挂步骤中,进行将已经从电 线拉出单元2拉出的两个电线101的U型回转部悬挂在电线悬挂部件 20上的操作。如图9A和9B所示,以U型回转部106在该处不互相相 交(即,一个U型回转部106在该处不越过另一个U型回转部106)的方式将两个电线101悬挂在电线悬挂部件20上。这是因为如果U型 回转部106在该处互相相交,则绞合节距变化。
为了防止绞合节距变化(混乱),下面的变形例是有效的。将参 考图10-13简要描述电线上拉机构19的变形例。
<电线上拉机构19的变形例>
如图10-13所示,变形的电线上拉机构19A包括设置在电线上拉 机构19A的本体的上方的电线按压部件24和设置在电线上拉机构19A 的本体的下方的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
<电线按压部件24>
如图10-13所示,电线按压部件24具有旋转轴24a、平板24b和 按压部24c。电线按压部件24设置成在已经将U型回转部106悬挂于 电线悬挂部件20的凹部22之后从上方按压U型回转部106。电线按 压部件24在当上拉电线101时防止电线101脱出或松动方面是有效的。
<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
如图10-13所示,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具有旋转轴25a、平板25b 和分离部25c。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设置成以U型回转部106不互相 相交的方式将U型回转部106悬挂在电线悬挂部件20的凹部22上。 分离部25c形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分离U型回转部106。电线中间部 分离板25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当使用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时,防止 电线101互相相交,从而使绞合节距保持恒定。
能够说将第二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6设置在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 的下方是有效的。第二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6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分离 电线101。电线按压部件24和电线中间部分离板25(及第二电线中间 部分离板26)设置成当电线101被绞合在一起时远离电线101(该特 征未在任何图中示出)。
<电线上拉步骤>
参考图1-3,电线上拉步骤是在各对电线101中的U型回转部106 悬挂于电线悬挂部件20上的状态下上拉各对电线101中的U型回转部 106的步骤,并且分为:第一上拉步骤,在电线端部卡夹步骤(稍后描 述)之前将电线悬挂部件20向上移动到适当高度;和第二上拉步骤, 在电线端部卡夹步骤之后将电线悬挂部件20进一步向上移动,从而将 适当的张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将电线上拉步骤分为两个子步骤仅仅 是一个实例。假设在图2、4和21A所示的状态下,给予了两个电线101适当的张力。
<电线绞合单元4>
如图1-4所示,电线绞合单元4设置成对各对电线101进行绞合 和卡夹。电线绞合单元4与电线上拉单元3相邻地设置。电线绞合单 元4包括成组的第一端卡夹部件27、第二端卡夹部件28和相同方向旋 转部件29。
<第一端卡夹部件27、第二端卡夹部件28、和相同方向旋转部件 29>
如图2和3所示,第一端卡夹部件27构造成能够卡夹两个电线 101的一端部。同样地,第二端卡夹部件28构造成能够卡夹两个电线 101的另一端部。相同方向旋转部件29构造成能够使第一端卡夹部件 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在相同方向上旋转。
通过电线绞合单元4执行的步骤包括电线端部卡夹步骤和电线绞 合步骤。
<电线端部卡夹步骤>
如图2和3所示,在电线端部卡夹步骤中,进行分别通过第一端 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卡夹各对电线101的一端部103和 另一端部104的操作。
在要绞合在一起的电线101的数量比实施例中(两个)大的情况 下,可以使用电线端部分离板30,如图14所示。电线端部分离板30 形成为这样的板状形状:在第一端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 的附近的电线101的布置能够通过分离而被调整成规定布置。(在绞 合电线101时,去除电线端部分离板30)。电线端部分离板30的使用 提供了这样的优点:能够在电线101适当地布置并且防止绞合节距混 乱的状态下将电线101绞合在一起。
<电线绞合步骤>
如图2-4所示,在电线绞合步骤中,启动相同方向旋转部件29, 并从而使第一端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在相同方向上旋转。 将两个电线101绞合在一起,直到在规定范围中形成绞合部107,这意 味着绞合的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绞合的同时形成防松带绕组TP(稍后描述)。
<带供给单元5>
如图1-4所示,用于形成带绕组TP的带供给单元5与电线绞合单 元4相邻地设置。带供给单元5包括:用于供给防松带31的带供给装 置32;用于将防松带31贴合到各对电线101的规定位置处的带贴合单 元33;和用于在各对电线101的缠绕期间辅助防松带31的剩余部分的 贴合的贴合辅助单元34。
<带供给装置32>
如图2和15所示,带供给装置32是所谓的带分配器,并且构造 成能够从并排布置的环状的带主体35供给具有规定长度的防松带31。
<带贴合单元33>
如图2-4所示,使用装接于框架7的一对装接板36设置带贴合单 元33。带贴合单元33包括:两对旋转轴37;第一U型杆38,该第一 U型杆38可旋转地装接于两对旋转轴37中的一对;第二U型杆39, 该第二U型杆39可旋转地装接于两对旋转轴37中的另一对;和驱动 单元(未示出),该驱动单元用于使第一U型杆38和第二U型杆39 旋转地移动(由图16中的点划线表示)。
第一U型杆38和第二U型杆39分别设置于工人侧和工人侧的相 反侧。
第一U型杆38在能够设定(例如,吸入或吸收)工人已经从带供 给装置32引出的带31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贴合块40,并且当第一U 型杆38和第二U型杆39旋转时,防松带31的一部分能够贴合到(即, 抵接)一对电线101的在一端部103和另一端部104附近的规定位置处。
另一方面,第二U型杆39在这样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按压块41: 当贴合防松带31时,该多个按压块41能够防止电线101由于贴合块 40的推力而被推开。按压块41设置有各自的缓冲部件42。
<贴合辅助单元34>
如图2-4所示,在实施例中,带贴合单元33还能够用作贴合辅助 单元34。装接于第一U型杆38的贴合块40用作贴合辅助单元34的 第一辅助部件43。第一辅助部件43形成在能够随着一对电线101旋转 而推动装接于规定位置的防松带31(即,使带31保持与电线101接触) 的位置处。在实施例中,第二U型杆39的贴合块40不用做贴合辅助 单元34的第一辅助部件43。在贴合块40用作第一辅助部件43的情况 下,将贴合块40称为第二辅助部件。
<盘带步骤>
下面将参考图15-20描述用带供给单元5执行的盘带步骤。如从 以上构造的描述所理解地,在该步骤中,将防松带31缠绕在电线101 的一端部103和另一端部104的附近的规定位置处。盘带步骤包括: 带供给步骤、带贴合步骤和贴合辅助步骤;随着将电线101绞合在一 起,防松带31通过电线101的旋转缠绕在电线101上。防松带31的 缠绕防止各对电线101的松开。
如图15所示,在带供给步骤中,从带供给装置32供给具有规定 长度的防松带31。如图16所示,工人直接握持防松带31,并且使其 例如吸收在贴合块40上(各个防松带31被设置成粘合层向上并且非 粘合层吸收在贴合块40上)。防松带31被松动地吸收到不掉落的程 度。
在带贴合步骤中,贴合块40和按压块41沿着图16所示的弧状的 点划线移动到图17所示的位置,从而将各对电线101的规定部分夹在 相应的贴合块40与按压块41之间。此时,防松带31的部分贴合于各 对电线101的上述规定位置处。然后,如图18所示,按压块41返回 它们的初始位置。(还能够在不使按压块41返回到它们的初始位置的 情况下移动到下一个步骤)。
如图18和19所示,在贴合辅助步骤中,保持与两个电线101的 规定位置相邻的各个贴合块40用作贴合辅助单元34的第一辅助部件 43。相同方向旋转部件29在该时刻启动,从而利用电线101的绞合而 缠绕防松带31。由于第一辅助部件43用于随着两个电线101旋转而推 动防松带31(使防松带31保持与两个电线101接触),所以将防松带 31确实地缠绕在两个电线101上,如图20所示。带绕组TP如此形成 的状态如图4和20所示。
利用带供给单元5,随着将各对电线101绞合在一起,使用各对 电线101的旋转将防松带31缠绕在各对电线101上(即,形成带绕组 TP)。不用说,上述带供给单元5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的绞合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21A-21C至图23描述有效的绞合方式。在电线绞合 步骤中,按顺序顺次执行以下的第一至第四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使第一端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中的 一个(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端卡夹部件28)在规定方向上旋转。结果, 在电线悬挂部件20的一侧形成绞合部107(参见图21B)。然后,在 第二步骤中,使第二端卡夹部件28的位置向上移动,并且使第一端卡 夹部件27的位置向下变化。结果,悬挂于电线悬挂部件20上的U型 回转部106的位置从第一步骤中的位置变化。换句话说,非绞合部109 的位置移动(参见图21C和22A)。
在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采用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44来改 变第一端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44是电线绞合单元4的一部分。卡夹竖直位置 改变单元44包括:一对齿条45,其根据电线悬挂部件20(凹部22) 的周向长度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与一对齿条45啮合的小齿轮46;和驱 动机构(未示出)。由于非绞合部109的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在稍后 的步骤中将非绞合部109确实地绞合在一起。
随后,在第三步骤中,使第一端卡夹部件27在规定方向(即,在 与第二端卡夹部件28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结果。在电线 悬挂部件20的另一侧形成绞合部107(参见图22B)。最终,在第四 步骤中,第一端卡夹部件27和第二端卡夹部件28的位置返回它们的 初始位置。结果,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步骤中形成的具有相同长度的绞 合部107设置于电线悬挂部件20的两侧。
<绞合线排出单元6>
如图1所示,设置成排出绞合线102(绞合完成的电线102)的绞 合线排出单元6以分离地装接于框架7的顶部和电线上拉机构19的方 式与电线上拉单元3相邻地设置。绞合线排出单元6包括成对的绞合 线临时放置钩47和用于将绞合完成的电线102传送到各对绞合线临时 放置钩47的绞合线传送机构48。
<成对的绞合线临时放置钩47>
如图1和24所示,成对的绞合线临时放置钩47设置在各个电线 上拉机构19的上方(在它们的电线悬挂部件20的上方)。更具体地, 板状的钩安装部件49装接于框架7的顶部,并且成对的绞合线临时放 置钩47从板状的钩安装部件49的前表面突出。各对绞合线临时放置 钩47成形为像具有向下弯曲的自由端部的大致L状杆。规定数量(例 如,一批)绞合完成的电线102能够悬挂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各对绞 合线临时放置钩47。
<绞合线传送结构48>
如图1和24所示,各个绞合线传送结构48构造成能够将绞合完 成的电线102传送到相应的一对绞合线临时放置钩47。在该实施例中, 各个绞合线传送结构48包括一对旋转轴50、一对传送钩51、和传送 致动部件52。
<一对旋转轴50和一对传送钩51>
如图1、7A和7B所示,一对旋转轴50分别从电线上拉机构19 的本体的左右侧部突出。一对旋转轴50是筒状的和可旋转的,并且设 置有各自的传送钩51。在该实施例中,一对传送钩51成形为使得绞合 完成的电线102能够通过它们被钩挂和拾起。
<传送致动部件52>
如图1和24所示,传送致动部件52构造成能够使一对传送钩51 旋转。更具体地,传送致动部件52包括:装接于钩安装部件49的支 撑部52a;从支撑部52a向下延伸的一对平板52b;和分别装接于一对 平板52b的底端的一对盘状(辊状)的钩接触部52c。一对钩接触部52c 分别设置在一对传送钩51的端部与它们进行接触的位置处。
<绞合线排出过程>
下面将参考图24-26描述通过绞合线排出单元6执行的绞合线排 出过程。
如图24所示,当电线上拉机构19的本体在绞合完成的电线102 悬挂于电线悬挂部件20的情况下通过电线上拉单元3向上移动时(取 消绞合完成的电线102的端部的卡夹),传送钩51的后端部逐渐接近 传送致动部件52。在传送钩51的后端部与传送致动部件52进行接触 之后,如图25所示,传送钩51绕着旋转轴50旋转。在该过程期间, 绞合线102由传送钩51拾起。
随着电线上拉机构19的本体持续向上移动,如图26所示,通过 传送钩51将绞合线102排出到,即,放置在绞合线临时放置钩47上。 例如,当已经将规定数量的绞合线102排出到绞合线47时,工人将绞 合线102捆束并且将它们封装到可重复使用的装运箱内。从而完成一 批绞合线102的制造。
<绞合线制造装置1和绞合线制造方法的优点>
如以上参考图1至图27B所描述以及从以上部分<有效的绞合方式 >所理解地,通过采用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44,根据该实施例的绞合 线制造装置1和绞合线制造方法提供了能够正确地绞合各对电线101 的U型回转部(非绞合部109)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配置或执行为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像 在现有情况中一样)而且在竖直方向上也能够确保绞合线102的制造 所需的空间,能够使得整个装置长度比现有情况短得多。
由于根据实施例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和绞合线制造方法配置或执 行为在一端部103和另一端部104互相靠近地设定的情况下制造各个 绞合线102,所以制造的绞合线102的端部也互相靠近。从而,与现有 情况中不同,工人不需要麻烦地走到绞合线的远端所在的位置,这很 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人的负担。
不用说,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 改。

Claims (3)

1.一种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置,该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
电线上拉单元,该电线上拉单元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和
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与所述电线上拉单元相邻地设置,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卡夹并绞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电线上拉单元包括电线悬挂部件,该电线悬挂部件悬挂并且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所述U型回转部位于所述两个电线的中部处;并且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单元包括:
第一卡夹部件,该第一卡夹部件卡夹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
第二卡夹部件,该第二卡夹部件卡夹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另一端部;
相同方向旋转部件,该相同方向旋转部件使所述第一卡夹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夹部件具有时间差地在相同方向上旋转;和
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该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改变所述第一卡夹部件和所述第二卡夹部件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电线悬挂部件形成为圆形辊,在所述圆形辊的全周上形成有凹部,用于悬挂所述U型回转部;并且
其中,所述卡夹竖直位置改变单元包括:
一对齿条,该一对齿条根据所述圆形辊的所述凹部的周向长度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
小齿轮,该小齿轮与所述一对齿条啮合。
3.一种通过将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而制造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方法,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包括:
电线中间部悬挂步骤,将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U型回转部悬挂在电线悬挂部件上,所述U型回转部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中部处;
电线端部卡夹步骤,通过第一卡夹部件和第二卡夹部件分别卡夹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电线上拉步骤,在所述U型回转部悬挂于所述电线悬挂部件上的状态下上拉所述至少两个电线;和
电线绞合步骤,在进行所述电线上拉步骤之后将所述至少两个电线绞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步骤包括:
第一步骤,使所述第一卡夹部件在规定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第二步骤,在进行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向上改变所述第一卡夹部件的位置并且向下改变所述第二卡夹部件的位置;和
第三步骤,在进行所述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第二卡夹部件在与所述规定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
CN201710417866.6A 2016-06-06 2017-06-06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465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2404A JP6356731B2 (ja) 2016-06-06 2016-06-06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JP2016-112404 2016-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066A CN107465066A (zh) 2017-12-12
CN107465066B true CN107465066B (zh) 2019-06-18

Family

ID=6054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7866.6A Active CN107465066B (zh) 2016-06-06 2017-06-06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6731B2 (zh)
CN (1) CN107465066B (zh)
MX (1) MX20170073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678B (zh) * 2018-10-15 2020-04-24 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夹紧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0647B2 (ja) * 1999-07-23 2005-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電線製造装置
JP2003036752A (ja) * 2001-07-24 2003-02-07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への止水剤浸透方法
JP2003217371A (ja) * 2002-01-23 2003-07-3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ツイストペア電線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JP4120479B2 (ja) * 2003-06-03 2008-07-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電線製造装置
FR2918919B1 (fr) * 2007-07-17 2013-03-29 Eurocopter Franc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coller la coiffe metallique d'un bord d'attaque d'une voiture
JP2009231157A (ja) * 2008-03-25 2009-10-08 Yazaki Corp ツイスト線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JP5738719B2 (ja) * 2011-08-31 2015-06-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JP6434205B2 (ja) * 2013-09-06 2018-12-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7007367A (es) 2018-09-10
JP2017220321A (ja) 2017-12-14
CN107465066A (zh) 2017-12-12
JP6356731B2 (ja)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2001B (zh)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CN207467892U (zh) 一种可快速缠绕的电缆绕线架
CN105375235B (zh) 扁平编织线自动裁线压着机
CN103646727B (zh) 提高通信电缆绝缘性能和绕包质量的缆芯二次绕包方法
CN107465066B (zh)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CN107394680A (zh) 多股导线对接夹紧工具以及导线对接夹紧套件
EP2615051A3 (en) Wire bundling device and wire bundling method
JP2008262729A (ja)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N110054034B (zh) 自动充电装置、自动充电装置控制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6169339B (zh) 绞合电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电线制造方法
CN106785748A (zh) 自体缠绕组合式线状单元
US20180088294A1 (en) Method of sz stranding flexible micromodules
CN108100754A (zh) 一种倒盘机
CN107424838A (zh) 一种工字型磁芯排线装置
CN207867965U (zh) 一种框式绞线机
CN107464636B (zh) 绞线制造装置和绞线制造方法
CN208889474U (zh) 一种用于生产网络变压器的电动理线装置
CN201765885U (zh) 同心式绞线设备
CN110713068B (zh) 田间试验规划收线器
JP3596348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695026B (zh) 一种复合电缆生产用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7117606B (zh) 一种汽车多芯线束的自动束紧设备
TW201625906A (zh) 具防止排線彎折之動態測試機及其測試設備
CN108657876A (zh) 一种线缆绕卷收集装置
CN106205881A (zh) 带供给单元和卷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