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135B - 阴阳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阴阳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3135B
CN107453135B CN201710357839.4A CN201710357839A CN107453135B CN 107453135 B CN107453135 B CN 107453135B CN 201710357839 A CN201710357839 A CN 201710357839A CN 107453135 B CN107453135 B CN 107453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ale
shielding case
shell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78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3135A (zh
Inventor
田中泰弘
早坂畅
竹下祐平
大野纮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5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抑制插拔力的减轻和松动的阴阳连接器。在阴连接器(1)中设置有:阴端子(10);内壳(20B),保持阴端子(10);外壳(20A),在与内壳(20B)之间能够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与内壳(20B)一体化的筒状的一个屏蔽壳(30A);弹性部件(80),在外壳(20A)和内壳(20B)之间使弹性力发生。在阳连接器(2)设置有:阳端子(110);壳体(120),保持阳端子(110);筒状的另一个屏蔽壳(130),与壳体(120)一体化。并且,一个屏蔽壳(30)伴随着连接器插入,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与另一个屏蔽壳(130)抵靠,并且连接器嵌合后通过弹性部件(80)的弹性力按压到另一个屏蔽壳(130)。

Description

阴阳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阳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在相互嵌合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中,通过在其各自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上设置金属制的筒状屏蔽壳,从而抑制噪声侵入到屏蔽壳的内侧的端子、电线。关于这种阴阳连接器例如被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3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1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以往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之间,各自的屏蔽壳通过在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垂直方向一者的外周面侧与另一者的内周面侧相互接触,从而进行电气连接。因此,各自的屏蔽壳在嵌合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时,边在相互间滑动边自身被嵌合。另外,在该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之间,关于阴端子和阳端子本来也边相互滑动边被嵌合。具备像这样的嵌合构造的阴阳连接器可以抑制连接器嵌合后的松动,另一方面,在被嵌合时需要施加大的插入力。另外,这表示在拆下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之间时需要很大的拔出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具备锁定杆,该锁定杆将一者的连接器壳体在连接器嵌合方向向另一者的连接器壳体按压时,通过在嵌合时使用锁定杆从而使插入力减轻。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设置有抑制连接器嵌合后的松动的构造。该抑制构造具备:各自的连接器的壳体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的倾斜面;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在各自的倾斜面侧彼此相互抵接的状态下,将一者的连接器的壳体向另一者的连接器的壳体按压。在一者的连接器中,设置有能够向连接器嵌合方向相对移动的外壳和内壳的双分割构造的壳体,并且在外壳和内壳之间配置弹性部件,构成为将内壳向另一者的连接器的壳体按动。并且,在该一者的连接器中,内壳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连接器嵌合方向前进而变小的方式倾斜。另外,另一者的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器嵌合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连接器嵌合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连接器插拔时减轻插拔力,且抑制连接器嵌合后的松动的阴阳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将以下内容作为特征。在第一连接器设置有:能够在相互间插入并且相互嵌合的阴端子和阳端子中的一个端子;内壳,保持所述一个端子;外壳,在与所述内壳之间能够向连接器的插拔相对移动;筒状的第一屏蔽壳,与所述内壳一体化;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相对于连接器嵌合后的所述内壳或者所述第一屏蔽壳中的至少一个,朝向对方连接器使弹性力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作用。在作为所述对方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设置有:所述阴端子和所述阳端子中的另一个端子;壳体,保持所述另一个端子;筒状的第二屏蔽壳,与所述壳体一体化。所述第一屏蔽壳随着插入连接器而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壳抵靠,并且在连接器嵌合后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弹性力按压到所述第二屏蔽壳。
此处,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屏蔽壳与所述第二屏蔽壳将其中的一个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一锥形面,并且将其中的另一个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和所述第二锥形面伴随着插入连接器而抵靠。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锥形面以所述外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第二锥形面以所述内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锥形面和所述第二锥形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抵靠对象的对方的锥形面隆起的隆起部。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一个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锥形面,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另一个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至少一个向所述锥形面隆起的隆起部,所述第一屏蔽壳与所述第二屏蔽壳使所述锥形面和所述隆起部伴随着连接器插入而抵靠。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另一个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沿着连接器插拔方向在连接器插入方向侧延伸。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阴阳连接器是使各自的屏蔽壳抵靠的构造,由于在连接器嵌合时没有伴随着像以往那样的屏蔽壳之间的滑动,所以能够减轻在连接器嵌合时的插入力。另外,该阴阳连接器在拆下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时,由于没有伴随着屏蔽壳之间的滑动,所以减轻拔出力。像这样,该阴阳连接器能够减轻连接器插拔时的插拔力。进而,该阴阳连接器能够通过弹性部件从而保持屏蔽壳之间的抵靠状态,并且能够通过该弹性部件抑制连接器嵌合后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产生松动。因此,该阴阳连接器能够减轻在连接器插拔时的插拔力,并且抑制连接器嵌合后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X1-X1线的剖视图。
图4是从开口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X2-X2线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的内部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的内壳和屏蔽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开口侧观察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X3-X3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的壳体和屏蔽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开口侧观察变形例的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4是变形例的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变形例的阴连接器的内部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变形例的阴连接器的内壳和屏蔽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变形例的阳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变形例的阳连接器的内部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变形例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 阴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2、4 阳连接器(第二连接器)
10 阴端子
20 阴壳体
20A 外壳
20B 内壳
20B2 保护部
27 轴部
30、30B 屏蔽壳
31 第一锥形面
31a 隆起部
32B 端部
35B 隆起部
50 电线
80 弹性部件
110 阳端子
120 阳壳体(壳体)
120a 保护部
130、130B 屏蔽壳
131 第二锥形面
132B 端部
132B1 锥形面
150 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阴阳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概要后,根据附图对其实施方式的具体例子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器,设置有能够在相互间插入并且相互嵌合的阴端子和阳端子中的一个端子;第二连接器设置有该阴端子和阳端子中的另一个端子。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将自身插入对方连接器从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将阴端子和阳端子进行物理且电气地连接。另一方面,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通过将自身从对方的连接器拔出从而消除阴端子和阳端子的物理且电气地连接。该插入方向(嵌合方向)和拔出方向是相互相反的方向。以下,将其插入方向称为“连接器插入方向”,将其嵌合方向称为“连接器嵌合方向”,将其拔出方向称为“连接器拔出方向”。这些各个方向都是表示自身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朝向。另外,在不指定这些双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将其称为“连接器插拔方向”。
在该阴阳连接器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保持该一个端子的内壳;外壳,在与该内壳之间,能够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筒状的第一屏蔽壳,与内壳一体化;弹性部件,配置在外壳和内壳之间,相对于连接器嵌合后的内壳或者第一屏蔽壳中的至少一个,朝向对方连接器使弹性力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作用。另外,在第二连接器还设置有:保持另一端子的壳体;与该壳体一体化的筒状的第二屏蔽壳。
在该阴阳连接器中,第一屏蔽壳以伴随着连接器的插入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与第二屏蔽壳抵靠,并且,连接器嵌合后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向第二屏蔽壳按压的方式构成。这样,该阴阳连接器将各自的屏蔽壳随着连接器插入而相互抵靠,由于不是像以往那样,使内周面侧和外周面侧边滑动边使屏蔽壳相互嵌合,所以能够减轻连接器嵌合时的插入力。进而,由于该阴阳连接器能够将各自的屏蔽壳在连接器嵌合后相互按压,所以能够确保各自的屏蔽壳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并且能够抑制在各自的屏蔽壳之间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产生连接器嵌合后的松动。
此处,各自的屏蔽壳可以例如将各自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彼此抵靠,还可以在各自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抵靠部。但优选的是,各自的屏蔽壳为了使相互的电气连接状态良好,具有抵靠部。例如,各自的屏蔽壳以如下方式构成:将其中的一者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一锥形面,并且将其中的另一者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二锥形面,伴随着连接器的插入使第一锥形面和第二锥形面抵靠。更具体而言,作为一个抵靠部的第一锥形面,以外周面的相对于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小的方式倾斜。并且,作为另一个抵靠部的第二锥形面,以内周面的相对于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由此,在各自的屏蔽壳中,连接器嵌合后第一锥形面像楔子那样侵入到第二锥形面。因此,在该阴阳连接器中,在连接器嵌合后的屏蔽壳之间,能够抑制连接器插拔方向产生松动,并且还能够抑制在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方向产生松动。
以下,将该阴阳连接器的具体例子的一个用图1至图12来表示。以下,将第一连接器作为阴连接器进行说明,并且将第二连接器作为阳连接器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在该阴连接器设置有第一锥形面,在阳连接器设置有第二锥形面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1至图3的符号1、2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
阴连接器1具备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型为阴型的端子(阴端子)10、以及将该阴端子10保持在内侧的阴壳体20(图4至图8)。进而,该阴连接器1具备与该阴壳体20一体化的屏蔽壳30。另外,该阴连接器1还具备抑制在与阳连接器2之间液体浸入的密封部件40。在该阴连接器1中,阴端子10在相同的朝向上,并列地配置两个。另一方面,阳连接器2具备: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型为阳型的端子(阳端子)110;将该阳端子110保持在内侧的阳壳体120;与该阳壳体120一体化的屏蔽壳130(图9至图12)。在该阳连接器2中,阳端子110在相同的朝向上,并列地配置两个。
阴端子10具有相对于阳端子110物理且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相对于电线50物理且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2(图7)。阳端子110与阴端子10同样地具有相对于阴端子10物理且电气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1;相对于电线150物理且电气连接的电线连接部112(图11)。在该例示中,阳端子110的端子连接部111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形成为与轴线方向一致的圆柱状,阴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与该形状一致的圆筒状。另外,各自的电线连接部12、112以能够将各自的电线50、150向连接器拔出方向拉出的方式形成。该例示的电线连接部12、112通过铆接等压接从而将电线50、150的末端的芯线51、151固定。
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分别成形为规定的形状。该例示的阴壳体20和阳壳体120如后面详细描述的那样,具有使两端开口的筒状的罩、以及在该罩的内部保持端子的端子保持体。罩将其内部空间作为端子的收纳室使用,在该内部空间将端子保持体一体化的状态下进行配置。在该罩中,连接两端的开口的筒轴方向是连接器插拔方向,在其内部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对方连接器侧的端部)配置有端子连接部11(111),并且在其内部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配置有电线连接部12(112)。罩内部的端子保持体以能够配置这样的端子的方式形成。
具体而言,阴壳体20为外壳20A和内壳20B的双分割构造(图5)。
外壳20A构成之前示出的罩,成形为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在该例示中,成形为方筒状。
内壳20B具有收纳各自的阴端子10的端子收纳部21(图6和图8)。其端子收纳部21成形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在其内部分别形成有每个阴端子10的收纳室(省略图示)。该例示的端子收纳部21成形为方筒状。另外,在该例示的收纳室收纳有: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和与该电线连接部12连接的电线50的末端。
阴端子10和电线50从端子收纳部21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侧(具体而言,屏蔽壳30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因此,电线50从其屏蔽壳30的开口向外部被拉出。该开口被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成形的屏蔽连接体60闭塞(图7)。屏蔽连接体60由嵌入其开口的至少一个成形体构成,具有使各自的电线50插通的贯通孔。另外,该屏蔽连接体60保持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编组55,并且将该编组55相对于屏蔽壳30进行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编组55通过覆盖各自的电线50从而抑制噪声侵入,呈筒状且网眼状被编入。在该屏蔽连接体60配置有密封部件70,以抑制从屏蔽连接体60侧的液体向端子收纳部21的内部浸入。该密封部件70设置在每一个电线50。
进而,内壳20B在端子收纳部21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在每一个阴端子10都并列配置有两个作为之前示出的端子保持体的端子保持部22(图7以及图8)。该端子保持部22成形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从该端子收纳部21的开口沿筒轴方向延伸。并且,该端子保持部22经由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将其内部与端子收纳部21的收纳室连通。因此,在该例示的端子保持部22中,将端子连接部11收纳并且保持在其内部。在该端子保持部22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安装有使两端开口的筒状的盖部件23(图7)。阳端子110经由其盖部件23和端子保持部22的开口被插入,且与该插入进行一起插入到阴端子10的端子连接部11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端子收纳部21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除了与端子保持部22的连通部分外被闭塞。
另外,在该内壳20B还设置有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部24(图5、图7和图8)。并且,在该筒状部24设置有密封部件40的保持部25。关于该筒状部24和保持部25,在后面详细描述。
在阴壳体20中,外壳20A和内壳20B分别具有卡止部,通过由各自的卡止部构成的卡止机构26从而将外壳20A和内壳20B相互固定(图4)。该例示的内壳20B相对于外壳20A从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沿着筒轴方向插入到内部。卡止机构26通过伴随着其插入动作将各自的卡止部彼此卡止,从而使外壳20A和内壳20B一体化。例如,该卡止机构26使一个卡止部形成为爪形状,使另一个卡止部形成为爪部卡住的形状。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卡止机构26中,将爪形状的卡止部26a设置在内壳20B的端子收纳部21的外壁面,将该爪部卡住的卡止部26b设置在外壳20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省略外壳20A的卡止部26b的图示。在该例示中,将该卡止机构26设置在两个位置。
在该阴壳体20中,屏蔽壳30与内壳20B一体化(图7和图8)。
屏蔽壳30是用于噪声对策而设置的,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图8)。由于该屏蔽壳30相对于内壳20B的端子收纳部21等被一体化,所以与该端子收纳部21的形状一致成形为方筒状。另外,该屏蔽壳30在与阳连接器2嵌合完成后,相对于该阳连接器2的屏蔽壳130进行物理并且电气地连接。
屏蔽壳30相对于内壳20B在将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侧和内周侧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环状的露出面露出的状态下被一体化。作为该露出面,至少设置作为与阳连接器2的屏蔽壳130的接点部而被利用的部件(以下,称作“电气连接面”)。所谓的电气连接面是相当于之前示出的抵靠部的部分。在该例示的屏蔽壳30中,使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锥状,将其外周侧的锥形面(第一锥形面)31用作电气连接面。该第一锥形面31以其锥状部分的外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小的方式倾斜。在该例示的屏蔽壳30中,关于比第一锥形面31更靠近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外周面也从内壳20B露出,将该环状的露出面用作密封侧露出面32。在该例示的屏蔽壳30中,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相对于其密封侧露出面32向内部侧收缩。因此,第一锥形面31被设置在比其密封侧露出面32更靠近内部侧。
此处,第一锥形面可以将其环状的壁面作为接点,还可以将从其环状的壁面隆起的至少一个隆起部作为接点。在该例示的第一锥形面31在四个位置设置有隆起部31a(图7以及图8),将这些用作接点。
该例示的屏蔽壳30在其外周面设置有第一锥形面31和密封侧露出面32,另一方面,以在其内周面覆盖端子收纳部21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在将自身的内周面与端子收纳部21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一体化。在该阴连接器1中,关于内壳20B和屏蔽壳30的一体化,可以使相互嵌合等进行,还可以通过内壳20B相对于屏蔽壳30的镶嵌成形来进行。在该例示中,使用镶嵌成形。
该屏蔽壳30在其内部插通有阴端子10或者/以及电线50的状态下被配置,可以抑制噪声侵入到该阴端子10或者/以及电线50。该例示的屏蔽壳30通过相对于如上所述的端子收纳部21的位置关系,从而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以及与该电线连接部12连接的电线50的末端被收纳在内部。
该屏蔽壳30在连接器拔出方向侧具有与密封侧露出面32连接的环状的连接壁面33(图6和图8)。之前示出的内壳20B的筒状部24相对于其连接壁面33且遍及周方向地接触。因此,该筒状部24成形为方筒状。在该例示中,由于在屏蔽壳30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侧露出面32,在相同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接壁面33,所以在屏蔽壳30的外侧配置有筒状部24。也就是说,该例示的屏蔽壳30在相对于筒轴方向的垂直方向,介于内部侧的端子收纳部21和外部侧的筒状部24之间。如之前所示的那样,该例示的内壳20B通过镶嵌成形与屏蔽壳30一体化。在该镶嵌成形时,为了形成内壳20B而注入的合成树脂材料经由例如设置在屏蔽壳30的贯通孔34(图8)填充到屏蔽壳30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形成端子收纳部21和筒状部24。
密封部件40用于抑制液体浸入到被嵌合的阴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2中的屏蔽壳30、130之间的接点部。因此,该密封部件40具有筒状的密封部41,该筒状的密封部41介于内壳20B或者屏蔽壳30、与阳壳体120或者屏蔽壳130之间(图6和图7)。该例示的密封部41通过将内周面侧紧密结合在屏蔽壳30的密封侧露出面32,将外周面侧紧密结合在阳壳体120的内周面,抑制液体浸入到屏蔽壳30、130间的接点部。
该密封部件40被内壳20B保持。因此,在该内壳20B设置有如之前所示那样的保持部25(图7)。该保持部25设置在筒状部24的相对于筒轴方向的垂直方向侧并且与屏蔽壳30的连接壁面33对置的相反侧的壁面。在该例示中,在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方向相互对置的位置在各三个位置设置有保持部25。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40设置有保持在该保持部25的被保持部42(图5、图6以及图7)。该例示的被保持部42与各自的保持部25的位置一致地被配置。在该例示中,在作为空间、槽形成的保持部25嵌入到被保持部42等,且通过该保持部25保持被保持部42。
在该例示的阴连接器1中,在外壳20A和内壳20B以及屏蔽壳30之间形成有使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开口的筒状的空间S(图6)。阳连接器2边从其开口插入到筒状的空间S边与阴连接器1嵌合。该例示的空间S形成为方筒状。
该例示的阳连接器2如之前所示的那样,具备阳端子110和阳壳体120以及屏蔽壳130。
阳壳体120具有端子收纳部121和端子保持部122(图9至图12)。
端子收纳部121成形为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在其内部分别形成每一个阳端子110的收纳室121a(图9)。在该收纳室121a收纳有阳端子110的端子连接部111。该端子收纳部121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兼作之前的罩的一部分(罩部),插入到阴连接器1的方筒状的空间S。因此,该例示的端子收纳部121成形为与该空间S的形状一致的方筒状。在该罩部的内周面,在连接器嵌合后,紧密结合有密封部件40的密封部41的外周面侧。
在端子保持部122成形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配置在端子收纳部121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该端子保持部122在其内部分别形成有每一个阳端子110的收纳室(省略图示),在该收纳室收纳有阳端子110的电线连接部112和与电线连接部112连接的电线150的末端。在该收纳室,阳端子110的被保持部113(图11)被嵌合,并且被保持。
屏蔽壳130是用于噪声对策而设置的,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与筒轴方向一致并且使两端开口的筒状(图9至图12)。由于该屏蔽壳130相对于阳壳体120被一体化,所以成形为与该阳壳体120的形状一致的方筒状。
该屏蔽壳130配置在阳壳体120的内部,并且使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从阳壳体120突出。在该例示的屏蔽壳130的内部,在插通状态下配置有阳端子110或者/以及电线150,抑制噪声侵入到该阳端子110或者/以及电线150。该例示的屏蔽壳130在内部收纳有阳端子110和电线150的末端。因此,阳壳体120以端子收纳部121的收纳室121a和端子保持部122的收纳室被配置在屏蔽壳130的内部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以端子收纳部121和端子保持部122的各自的筒状的外周侧被配置在屏蔽壳130的外部的方式形成。在该例示中,通过使阳壳体120和屏蔽壳130一体化,从而实现这样的阳壳体120和屏蔽壳130的相互间的配置。在该阳连接器2中,可以使阳壳体120和屏蔽壳130嵌合等并一体化,还可以通过阳壳体120相对于屏蔽壳130的镶嵌成形从而一体化。
此处,屏蔽壳130相对于该阳壳体120,在将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侧和内周侧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环状的露出面露出的状态下被一体化。作为该露出面,至少设置电气连接面。该电气连接面是相对于阴连接器1的屏蔽壳30的电气连接面(第一锥形面31)物理并且电气连接的部位。在该例示的屏蔽壳130中,使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形成为锥形面,将该端部的内周侧的锥形面(第二锥形面)131用作电气连接面(图10至图12)。该第二锥形面131以其锥状部分的内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该第二锥形面131可以将该环状的壁面作为接点,还可以将从该环状的壁面隆起的至少一个隆起部作为接点。该例示的第二锥形面131将环状的壁面作为接点。在该例示的屏蔽壳130中,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相对于形成屏蔽壳130的大部分的主体部132的内周面向外部侧缓缓扩大。因此,第二锥形面131设置在比该主体部132的内周面更靠近外部侧。
在例示的阳壳体120通过镶嵌成形与屏蔽壳130一体化。在其镶嵌成形时,为了形成阳壳体120而注入的合成树脂材料经由例如设置在屏蔽壳130的贯通孔133(图12)填充到屏蔽壳130的内部和外部。填充到内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端子收纳部121的收纳室121a侧和端子保持部122的收纳室侧。另一方面,填充到外部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端子收纳部121和端子保持部122的各自的筒状的外周侧。
阳端子110和电线150从该屏蔽壳130中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侧(具体而言,屏蔽壳130的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因此,电线150从其屏蔽壳130的开口向外部被拉出。该开口被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成形的屏蔽连接体160闭塞(图11)。屏蔽连接体160由嵌入其开口的至少一个成形体构成,具有使各自的电线150插通的贯通孔。另外,该屏蔽连接体160保持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编组155,并且将该编组155相对于屏蔽壳130进行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编组155通过覆盖各自的电线150从而抑制噪声的侵入,呈筒状且网眼状被编入。在该屏蔽连接体160配置有密封部件170,以抑制从屏蔽连接体160侧的液体向端子收纳部121的内部浸入。该密封部件170设置在每一个电线150。
在该阴阳连接器中,通过伴随着连接器插入使第一锥形面31侧和第二锥形面131侧在相互的连接器插入方向抵靠,从而在各自的屏蔽壳30、130之间进行物理并且电气地连接。在该例示中,使第一锥形面31的四个隆起部31a朝向作为抵靠对象的第二锥形面131隆起,使该隆起部31a与第二锥形面131接触。因此,第一锥形面31和第二锥形面131以各自大致平行的方式(换言之,具有大致同等的倾斜角)形成。
但是,在该阴阳连接器中,为了保持连接器嵌合后的第一锥形面31侧和第二锥形面131侧之间的抵靠状态,设置该抵靠状态的保持机构。并且,在该阴阳连接器中,利用该保持机构,还抑制阴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2之间的连接器嵌合后发生松动。
在该阴阳连接器中,为了设置兼作该松动抑制机构的保持机构,在阴连接器1中,以外壳20A和内壳20B向连接器插拔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在该外壳20A和内壳20B之间,为了控制该相对移动的方向,还设置引导机构(省略图示)。
进而,在该阴连接器1中,在外壳20A和内壳20B之间配置弹性部件80(图5),相对于连接器嵌合后的内壳20B使弹性力朝向阳连接器2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作用。在该例示中,在内壳20B的方筒状的筒状部24的四个角落,各设置有一根向连接器拔出方向突出的轴部27。并且,在该四个角落,轴部27插通到内部,并且,作为弹性部件80各设置有一个相对于该轴部27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伸缩的盘簧。
弹性部件80最迟在连接器嵌合后(也就是说,最迟在第一锥形面31侧和第二锥形面131侧抵靠后),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一端与筒状部24卡止,并且,连接器拔出方向侧的另一端与外壳20A的内壁面卡止,以在外壳20A和内壳20B之间压缩的方式配置。因此,在该阴阳连接器中,由于在连接器嵌合后,通过第二锥形面131侧按动第一锥形面31侧而发生的弹性部件80的弹性力,从而第一锥形面31侧按压到第二锥形面131侧,所以能够保持连接器嵌合后的第一锥形面31侧和第二锥形面131侧之间的抵靠状态。进而,在该阴阳连接器中,由于伴随着该屏蔽壳30、130之间的抵靠状态的保持,能够抑制其间的连接器插拔方向以及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方向发生松动,所以还能够抑制阴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2之间在该方向发生松动。
如以上所示的那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成为各自的屏蔽壳30、130抵靠(在该例示中,第一锥形面31侧和第二锥形面131侧抵靠)的构造,连接器嵌合时不会如以往那样伴随屏蔽壳30、130之间的滑动,所以能够减轻连接器嵌合时的插入力。另外,由于该阴阳连接器在阴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2之间拆下时,未伴随屏蔽壳30、130之间的滑动,所以拔出力被减轻。像这样,在该阴阳连接器中能够减轻连接器插拔时的插拔力。因此,该阴阳连接器由于可以不设置像以往那样的辅助插拔力的杠杆机构,所以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使体积小型化。
进而,在该阴阳连接器中,由于未伴随屏蔽壳30、130之间的滑动,所以即使在第一锥形面31侧、第二锥形面131侧实施便宜的镀覆(镀锡等),也能够抑制该镀覆的剥落,保持屏蔽壳30、130之间的电气的连接状态。因此,该阴阳连接器能够降低该镀覆所需要的成本。
另外,该阴阳连接器具备兼作阴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2之间的松动抑制机构的,屏蔽壳30、130之间的抵靠状态的保持机构。因此,该阴阳连接器在输入有振动等外力的时候,连接器嵌合状态也能维持按照设计的状态,所以能够分别保持阴端子10和阳端子10之间、以及屏蔽壳30、130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因此,该阴阳连接器能够维持将阴阳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本来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屏蔽壳30、130从而确保屏蔽性能。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中,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各自的屏蔽壳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锥形面,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使相互的锥形面彼此抵靠。因此,在各自的屏蔽壳中,在最低限度确保配置于内部的端子、电线等的配置空间的基础上,设置这样的锥形面。因此,在将像屏蔽壳30那样的外周面作为锥形面(第一锥形面31)的屏蔽壳中,必须确保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端面所形成的内周缘的大小为最小的配置空间(配置端子等所需要的最低限的空间)量以上。因此,阴阳连接器从径向的体积这一观点而言,有实现小型化的余地。
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获得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的效果,并且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相比在径向的体积小型化。该阴阳连接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样,具备相互嵌合的阴阳任一个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分别具备筒状的屏蔽壳。各自的屏蔽壳中的一者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作为具有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锥形面而形成。与此相对,各自的屏蔽壳中的另一者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作为至少具有一个朝向对方的锥形面隆起的隆起部而形成。并且,各自的屏蔽壳以伴随着连接器插入使锥形面和隆起部抵靠的方式而形成。像这样,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仅任何一者的屏蔽壳具有锥形面即可,由此,能够实现径向的体积的小型化。以下,对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的一个例子进行具体地说明。
图13以及图14的符号3表示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中的阴连接器。虽然本变形例的阴连接器3在形状、配置存在稍微差异,但是由与实施方式的阴连接器1同样的构成部件构成。因此,此处,除了本变形例的要点的构成部件(屏蔽壳30B)外,附上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阴连接器3具备:端子(阴端子)10,在相同朝向上并列有两个;阴壳体20,由外壳20A和内壳20B的双分割构造形成;屏蔽壳30B,通过镶嵌成形等与该阴壳体20(内壳20B)一体化;以及密封部件40,该阴连接器3构成为朝向后述的对方的屏蔽壳130B的弹性部件80的弹性力对于该屏蔽壳30B作用(图14)。
屏蔽壳30B与实施方式的屏蔽壳30同样,形成为方筒状,在其内部在插通状态下配置有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和电线50的末端(图15)。该屏蔽壳30B具有方筒状的主体部31B;设置在比该主体部31B更靠近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方筒状的端部32B(图16)。该屏蔽壳30B在将其端部32B的外周侧作为环状的露出面32B1露出的状态下与内壳20B一体化(图15和图16)。但是,该端部32B沿着连接器插拔方向向连接器插入方向侧延伸,并没有成为像实施方式的屏蔽壳30那样的锥面状。
虽然在该屏蔽壳30B中,其环状的露出面32B1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屏蔽壳30的电气连接面,但是未将该露出面32B1与屏蔽壳130B直接抵靠,而是将设置在该露出面32B1的多个凹槽等的隆起部35B(图13至图16)与屏蔽壳130B抵靠。隆起部35B是从露出面32B1向径方向的外侧隆起的部位,在阴连接器3和阳连接器4的嵌合完成后,以与屏蔽壳130B的后述锥形面132B1抵接的方式形成。该例示的隆起部35B在露出面32B1的四个角落各设置一个。
此处,该例示的隆起部35B从屏蔽壳30B的内周面侧向外周面侧推出,在其内周面侧设置有凹部35B1(图16)。在使内壳20B相对于屏蔽壳30B一体成形的时候,使合成树脂材料流入到该隆起部35B的内周面侧的凹部35B1中。在内壳20B中,通过其凹部35B1中的合成树脂材料,从而形成对应该凹部35B1的形状的隆起部20B1(图16)。因此,在阴连接器3中,通过该凹部35B1中的隆起部20B1,从而能够提高屏蔽壳30B和内壳20B之间的接合强度。
在该屏蔽壳30B中,为了能够向其内部配置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12和电线50的末端,设定主体部31B和端部32B的各自的内部的空间的大小。该屏蔽壳30B通过在能够配置电线连接部12等的范围内使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变小,从而能够实现径向的体积的小型化。特别是,由于该屏蔽壳30B未将端部32B形成为实施方式的屏蔽壳30那样的锥面形状,沿着连接器插拔方向延伸,所以与该屏蔽壳30相比更能实现径向的体积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阴连接器中,在比屏蔽壳30B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更靠近连接器插入方向侧配置有密封部件40。
图17的符号4表示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的阳连接器。虽然本变形例的阳连接器4在形状、配置存在稍微差异,但是由与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2同样的构成部件构成。因此,此处,除了本变形例的要点的构成部件(屏蔽壳130B)外,附上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阳连接器4具备:端子(阳端子)110,在相同朝向上并列有两个;阳壳体120;以及屏蔽壳130B,通过镶嵌成形等与该阳壳体120一体化(图17)。
屏蔽壳130B与实施方式的屏蔽壳130同样,形成为方筒状,在其内部在插通状态下配置有阳端子的110和电线150的末端(图17)。该屏蔽壳130B具有方筒状的主体部131B;设置在比该主体部131B更靠近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方筒状的端部132B(图18)。该屏蔽壳130B在将其端部132B的内周侧作为环状的露出面露出的状态下与阳壳体120一体化(图17以及图18)。
在该屏蔽壳130B中,与实施方式的屏蔽壳130B同样,使其端部132B形成为锥形面状,将其端部132B的内周侧的锥形面132B1(图17以及图18)作为电气连接面使用。该例示的端部132B以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和外周缘的大小伴随着向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
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在阴连接器3和阳连接器4嵌合完成后,以隆起部35B和锥形面132B1相互抵靠的方式形成(图19)。另一方面,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在连接器插入时,优选的是尽可能避免与端部32B(除隆起部35B外的部分)的锥形面132B1的接触。因此,屏蔽壳130B将主体部131B中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设定如下。该主体部131B的内周缘以比屏蔽壳30B的端部32B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大,并且,比各自的隆起部35B的径方向的外侧部分小的方式形成。因此,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在插入连接器时,尽可能回避与端部32B(除隆起部35B的部分)的锥形面132B1的接触,并且在阴连接器3和阳连接器4的嵌合完成后,能够使隆起部35B和锥形面132B1相互抵靠。此时,各自的隆起部35B通过弹性部件80的弹性力从而向锥形面132B1按压。另外,在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中,防止隆起部35B向主体部131B的内部进入,在隆起部35B和锥形面132B1相互抵靠的状态下完成连接器的嵌合。因此,在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中,尽可能回避端部32B(除隆起部35B的部分)与锥形面132B1的接触,并且能够回避隆起部35B和主体部131B之间的滑动、端部32B和主体部131B之间的滑动,所以能够抑制连接器插拔时的插拔力的增加、镀覆脱落。
此处,在该阴阳连接器中,为了保护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优选的是与实施方式同样,使阴壳体20(内壳20B)和阳壳体120如下成形。在内壳20B设置有覆盖屏蔽壳30B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即,端部32B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的保护部20B2(图19和图20)。另外,在阳壳体120设置有覆盖屏蔽壳130B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即,端部132B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面)的保护部120a(图19)。因此,在阴连接器3和阳连接器4之间,回避屏蔽壳30B的隆起部35B与屏蔽壳130B在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并且回避锥形面132B1与屏蔽壳30B在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端面的接触。因此,在该阴阳连接器中,从这一角度来说也能够实现各自的屏蔽壳30B、130B的保护。
如以上所述,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由于在插拔连接器时未伴随着屏蔽壳30B、130B之间的滑动,所以能够减轻连接器嵌合时的插入力、连接器拔出时的拔出力。因此,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由于可以不设置以往那样的辅助插拔力的杠杆机构,所以能够削减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使体积小型化。
进而,由于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能够抑制隆起部35B、锥形面132B1的镀覆的脱落,所以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能够降低该镀覆所需要的成本,并且保持屏蔽壳30B、130B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
另外,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具备兼作阴连接器3和阳连接器4之间的松动抑制机构的,屏蔽壳30B、130B之间的抵靠状态的保持机构(利用弹性部件80的弹性力的机构)。因此,该阴阳连接器与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同样,由于耐振动性能优越,能够保持阴端子10和阳端子110之间以及屏蔽壳30B、130B之间的电气连接状态,所以能够维持将阴阳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本来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屏蔽壳30B、130B确保屏蔽性能。
另外,由于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如之前所示的那样能够使屏蔽壳30B的径向的体积小型化,所以通过与该屏蔽壳30B一致并决定对方的屏蔽壳130B的径向的体积,从而能够关于该屏蔽壳130B使径向的体积小型化。因此,本变形例的阴阳连接器能够使径向的体积比实施方式的阴阳连接器还小型化。

Claims (6)

1.一种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设置有:阴端子和阳端子中的一个端子,所述阳端子能够插入所述阴端子并且与所述阴端子相互嵌合;内壳,保持所述一个端子;外壳,在与所述内壳之间能够向连接器插拔方向相对移动;筒状的第一屏蔽壳,与所述内壳一体化;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上的对方连接器地将弹性力作用于连接器嵌合后的所述内壳或者所述第一屏蔽壳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作为所述对方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设置有:所述阴端子和所述阳端子中的另一个端子;壳体,保持所述另一个端子;筒状的第二屏蔽壳,与所述壳体一体化,
所述第一屏蔽壳伴随连接器插入而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壳抵靠,并且在连接器嵌合后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弹性力按压到所述第二屏蔽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将其中一者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一锥形面,并且将其中另一者的自身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第二锥形面,所述第一锥形面侧和所述第二锥形面侧伴随着连接器插入而抵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形面以所述外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外周缘的大小随着向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小的方式倾斜,并且所述第二锥形面以所述内周面的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内周缘的大小随着向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前进而变大的方式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锥形面和所述第二锥形面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作为抵靠对象的对方的锥形面隆起的隆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一个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具有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倾斜的锥形面,
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另一个在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至少具有一个朝向所述锥形面隆起的隆起部,
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使所述锥形面和所述隆起部伴随着连接器插入而抵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阴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壳和所述第二屏蔽壳中的另一个的自身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侧的端部沿着连接器插拔方向在连接器插入方向侧延伸。
CN201710357839.4A 2016-05-20 2017-05-19 阴阳连接器 Active CN107453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1879 2016-05-20
JP2016-101879 2016-05-20
JP2017019948A JP6480485B2 (ja) 2016-05-20 2017-02-06 雌雄コネクタ
JP2017-019948 2017-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135A CN107453135A (zh) 2017-12-08
CN107453135B true CN107453135B (zh) 2019-06-28

Family

ID=60475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7839.4A Active CN107453135B (zh) 2016-05-20 2017-05-19 阴阳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80485B2 (zh)
CN (1) CN107453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4420B2 (ja) * 2017-08-28 2020-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機器直付用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781231B2 (ja) * 2018-10-24 2020-11-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86568B2 (ja) * 2018-10-26 2020-11-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コネクタ
JP2020068166A (ja) * 2018-10-26 2020-04-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WO2020150399A1 (en) * 2019-01-15 2020-07-23 Royal Precision Products, Llc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internal spring component
JP6929893B2 (ja) * 2019-04-18 2021-09-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雄端子及び嵌合コネク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1606A (en) * 1955-01-18 1957-08-21 Albert & J M Anderson Mfg Co Readily detachable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s
JP200818167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Fujikura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01156624Y (zh) * 2008-02-15 2008-11-26 瞿金良 密封型快插自锁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447617A (zh) * 2008-12-31 2009-06-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连接器
CN101478098A (zh) * 2008-12-31 2009-07-0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01488608A (zh) * 2007-10-24 2009-07-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和锁定结构
CN201466409U (zh) * 2009-05-19 2010-05-12 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859937A (zh) * 2009-03-30 2010-10-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8683U (ja) * 1982-02-08 1983-08-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S58120579U (ja) * 1982-02-10 1983-08-17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H07335316A (ja) * 1994-06-06 1995-12-2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3271178B2 (ja) * 1995-03-03 2002-04-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金属シールドの接続構造
JP2006147305A (ja) * 2004-11-18 2006-06-0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2006164632A (ja) * 2004-12-03 2006-06-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4822743B2 (ja) * 2005-05-30 2011-11-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2006024963B4 (de) * 2005-05-30 2013-04-18 Yazaki Corp. Verbinder vom Hebeltyp
JP6129714B2 (ja) * 2013-10-25 2017-05-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編組シールドの端末処理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1606A (en) * 1955-01-18 1957-08-21 Albert & J M Anderson Mfg Co Readily detachable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s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8181677A (ja) * 2007-01-23 2008-08-07 Fujikura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1488608A (zh) * 2007-10-24 2009-07-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和锁定结构
CN201156624Y (zh) * 2008-02-15 2008-11-26 瞿金良 密封型快插自锁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447617A (zh) * 2008-12-31 2009-06-0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连接器
CN101478098A (zh) * 2008-12-31 2009-07-0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01859937A (zh) * 2009-03-30 2010-10-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201466409U (zh) * 2009-05-19 2010-05-12 武汉德威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0485B2 (ja) 2019-03-13
JP2017212196A (ja) 2017-11-30
CN107453135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3135B (zh) 阴阳连接器
CN106063045B (zh) 连接器组装体
CN104285343B (zh) 防水连接器
CN110021854A (zh)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JP6739793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US9022798B2 (en) Connector
CN105390856B (zh) 连接器
US8878079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ace termination structur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50333430A1 (en) Connector
CN105390865B (zh) 连接器
WO20150496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aling structure
JP675052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雄側シールド端子
CN102124613A (zh) 插头适配器
CN105932473B (zh) 连接器的嵌合结构
CN10851198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718803A (zh) 工业插座
US7909659B2 (en) Anti-mis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ing same
US2018033748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o-ring
CN103262352B (zh) 具有增强结构的连接器
CN106252940B (zh) 一种高密度密封连接器
CN110492277A (zh) 阴连接器和嵌合连接器
CN107887746B (zh) 屏蔽连接器的止水构造
JP2017111851A (ja) 端子金具
JP6710579B2 (ja) コネクタシールド及びコネクタ
US6957984B1 (en) Errorproof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modular sock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