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952A -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 Google Patents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952A
CN107430952A CN201680021348.6A CN201680021348A CN107430952A CN 107430952 A CN107430952 A CN 107430952A CN 201680021348 A CN201680021348 A CN 201680021348A CN 107430952 A CN107430952 A CN 107430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
knob
power adjustment
adjustment seat
rotatio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13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952B (zh
Inventor
中村武
胜部健
胜部健一
中山壮
中山壮一
高嶋武范
明神智志
田边朋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9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0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in either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 B60N2/0228Hand-activated mechanical sw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 B60N2/022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at adjus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switches having cushion or backrest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96Central command actuator to selectively switch on or engage one of several special purpose circuits or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防止因标度盘和旋钮的同时操作所引起的误动作。在标度盘操作装置(10)中,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78)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滑动。由此,设置于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配置于设置于旋钮(110)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由此,能够限制旋钮(110)的旋转操作。另一方面,在旋转操作旋钮(110)时,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中的一方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对置。由此,能够限制与滑动件(78)的滑动相连动的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

Description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的多个可动机构的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4-201267号公报所记载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具备: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动力调节座椅进行旋转操作的标度盘部。通过该标度盘部的旋转操作,而从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的多个可动机构中选择成为操作对象的可动机构。另外,在标度盘部设置有开关旋钮(旋钮),通过该旋钮的操作,使上述被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动作。此外,作为相同的技术还有日本特开2012-14642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
在上述结构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若同时进行标度盘部的旋转操作和旋钮的操作,则存在使意想不到的可动机构不小心动作的可能性,因此在防止这样的误动作的观点上尚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防止由标度盘和旋钮的同时操作所引起的误动作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具备:标度盘,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设置有多个可动机构的动力调节座椅进行旋转操作,通过该旋转操作来选择上述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旋钮,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通过该旋转操作使上述被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动作,并具有在自身的旋转方向对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以及滑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标度盘在半径方向滑动,并具有旋钮卡合部,与上述标度盘的旋转操作连动而向上述半径方向的一方侧滑动,在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之间配置上述旋钮卡合部,并在上述旋钮的旋转操作时使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中的一方相对于上述旋钮卡合部从上述一方侧对置。
在第一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若将标度盘相对于动力调节座椅进行旋转操作,则设置于动力调节座椅的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被选择。而且,若设置于标度盘的旋钮相对于标度盘被旋转操作,则使上述被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动作。
此处,在旋转操作标度盘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与标度盘的旋转操作连动而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一方侧滑动。由此,设置于滑动件的旋钮卡合部配置于设置在旋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之间。一对滑动件卡合部在旋钮的旋转方向对置,因此在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之间配置有旋钮卡合部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与旋钮卡合部的抵接来限制旋钮的旋转操作。
另一方面,在旋转操作旋钮时,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中的一方相对于旋钮卡合部从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一方侧对置。在该状态下,通过滑动件的旋钮卡合部抵接于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中的一方,而限制滑动件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一方侧的滑动。由此,能够限制随着滑动件的滑动(连动)而产生的标度盘的旋转操作。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由标度盘和旋钮的同时操作所引起的误动作。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一方式中,上述旋钮相对于上述标度盘同轴设置。
在第二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相对于标度盘被旋转操作的旋钮相对于标度盘同轴设置。由此,能够将设置于相对于标度盘滑动的滑动件的旋钮卡合部、和设置于旋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的形状以标度盘的旋转中心为基准进行设定,因此能够使设计变得容易。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具备标度盘基体,该标度盘基体安装于上述动力调节座椅,将上述标度盘支承为能够进行上述旋转操作,并形成有凸轮部,上述滑动件通过与上述凸轮部的卡合而相对于上述标度盘滑动。
在第三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安装于动力调节座椅的标度盘基体将标度盘支承为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在该标度盘基体设置有供滑动件卡合的凸轮部。若相对于该标度盘基体对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则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通过与凸轮部的卡合而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一方侧滑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标度盘的旋转操作与滑动件的滑动连动。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三方式中,上述凸轮部在上述半径方向形成凹凸,上述滑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与上述凸轮部抵接。
在第四方式中,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标度盘基体的凸轮部抵接。该凸轮部在标度盘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在旋转操作标度盘时,滑动件沿着凸轮部的凹凸被移动。能够通过该凸轮部的凹凸对标度盘的旋转操作给予点击感。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而言,在第四方式中,上述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上述半径方向的中心侧,上述滑动件被朝向上述半径方向的外方侧施力。
在第五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中,形成于标度盘基体的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中心侧,被支承于标度盘的滑动件被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施力而抵接于上述凸轮部。由此,与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滑动件被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施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凸轮部中的凹凸设定得较大,因此使设计、制造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具备:座椅主体,其设置有上述多个可动机构;和上述标度盘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座椅主体进行上述旋转操作的第一~第五方式中任一个方式所记载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
在第六方式的动力调节座椅中,相对于设置有多个可动机构的座椅主体,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标度盘被设置为能够进行旋转操作。该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是第一~第五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所记载的装置,因此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
如以上进行说明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中,能够防止由标度盘和旋钮的同时操作所引起的误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该动力调节座椅所具备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多轴驱动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所具备的标度盘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标度盘位于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且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标度盘位于升降操作位置的状态且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多轴驱动装置取下了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表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包括作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标度盘基体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放大了图9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包括作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标度盘和滑动件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放大了图11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3A是用于对标度盘及滑动件与标度盘基体的凸轮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是表示标度盘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3B是表示将标度盘从滑动操作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进行旋转操作的中途的状态且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C是用于对将标度盘从倾斜操作位置与滑动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自动地移动时的状况进行说明且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D是表示将标度盘移动至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且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E是用于对将标度盘从倾斜操作位置与滑动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向滑动操作位置自动地移动时的状况进行说明且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3F是表示将标度盘移动至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且与图13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从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取下了标度盘主体和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4所示的结构进一步取下了旋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A是用于对旋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与滑动件的旋钮卡合部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是表示标度盘和旋钮的非操作状态的图。
图16B是表示将旋钮向一侧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C是表示将旋钮向另一侧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D是表示将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以及旋钮卡合部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A是从与图17不同的角度观察图17所示的结构时的立体图。
图18B是表示将旋钮向一侧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且与图18A对应的立体图。
图18C是表示将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的中途的状态且与图18A对应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凸轮部的其他实施例(变形例)且与图10对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以及动力调节座椅12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外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调节座椅12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一致。
(动力调节座椅12的概略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力调节座椅12具备座椅主体14。该座椅主体14具备:座椅滑动机构20,其使椅垫16相对于未图示的车身地板部在座椅前后方向滑动;倾斜机构22,其使椅背18相对于椅垫16转动;以及升降机构24,其使椅垫16相对于车身地板部在上下方向移动。这些机构均是可动机构。
另外,该动力调节座椅12具备设置于椅垫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部16A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该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是用于使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选择性地动作的座椅开关,并借助配设于椅垫16的侧部16A内的多轴驱动装置26(参照图2~图5)而安装于椅垫16。
该多轴驱动装置26是通过未图示的一个马达的驱动力对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选择性地进行驱动的装置,并构成座椅主体14的一部分。该多轴驱动装置26例如为国际公开第2012/077759号所记载的技术,即构成为能够通过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操作对马达与上述各可动机构的机械连结状态选择性地进行切换。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结构)
如图2~图8所示,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是以安装于座椅主体14的标度盘基体32、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进行旋转操作的标度盘5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标度盘58的滑动件78、安装于标度盘58的微动开关94、以及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进行旋转操作的旋钮110为主要部分构成的。标度盘基体32形成为圆盘状,且以轴线方向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姿势被配置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在该标度盘基体32的中心部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4。
如图6及图8所示,在标度盘基体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多轴驱动装置26侧的面)形成有一对凹部36。这些凹部36隔着贯通孔34而彼此位于相反侧。在这些凹部36嵌合有设置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一对凸部28。由此,限制标度盘基体32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相对旋转。此外,标度盘基体32构成为利用后述的开关基体62来限制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结构,并且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进行相对移动。
在该标度盘基体3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形成有连接器部38。构成为在该连接器部38连接有未图示的连接器的结构,上述连接器安装于与上述的马达连接的配线。这样,由于在多轴驱动装置26即固定于座椅主体14的标度盘基体32设置有连接器,因此不因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而向马达的配线输入弯折力。
如图7及图9所示,在标度盘基体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半径方向一侧安装有多个(此处为四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多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形成为以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为长边的长条状,并在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排列。上述多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利用布线图案42而与设置于连接器部38的多个连接器端子38A(参照图8)电连接。在该布线图案42的中途安装有熔丝板(Fusible link plate)44。此外,在图7、图9等中标注附图标记46、48的部件是绝缘用的密封件。
另外,在标度盘基体3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半径方向一侧,形成有在从标度盘基体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扇形状的凹部50。该凹部50形成为从形成有贯通孔34的标度盘基体32的中央侧越朝向外周侧,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的尺寸越扩大,并在标度盘基体32的外周部形成凹凸状的凸轮部52。在该凸轮部52中,在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的多个(此处为三个)谷部54A、54B、54C与多个(此处为两个)山部56A、56B在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交替地排列形成。该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朝向标度盘基体32及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
谷部54A、54B、54C和山部56A、56B形成为在从标度盘基体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并构成大致呈波形状的凸轮部52。谷部54A、54B、54C朝向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外方侧(外周侧)凹陷,越朝向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的尺寸(沿着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尺寸)越小。山部56A、56B朝向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中心侧(中央侧)突出,并且越朝向标度盘基体32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的尺寸(沿着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尺寸)越小。谷部54A、54B、54C的谷底部、以及山部56A、56B的顶部在从标度盘基体3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弯曲成圆弧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谷部54A、54B、54C以标度盘基体32的中心为基准以45°的间距在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排列,并将图10所示的θ1设定为4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谷部54A、54B、54C记载为谷部54,将山部56A、56B记载为山部56的情况。针对上述结构的标度盘基体32在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配置标度盘58。
如图7及图8所示,标度盘58由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标度盘基体32侧)敞开的大致呈有底圆筒状的标度盘主体60、以及大致呈圆盘状的开关基体62构成。标度盘主体60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且将开口部朝向了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的姿势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同轴配置。标度盘基体32配置于标度盘主体60的开口部内,且在标度盘主体60的外周部安装有环状的罩64。另外,在该标度盘主体6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从标度盘58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大致呈梯形形状的凹部66。在该凹部66形成有在标度盘主体60的半径方向开口的大致呈矩形的旋钮插通孔68。
开关基体62被配置于标度盘主体60与标度盘基体32之间。该开关基体62嵌合于标度盘主体60的内侧,且形成于标度盘主体60的内周部的多个爪部勾住开关基体62的外周部。由此,开关基体62相对于标度盘主体60被安装为同轴且一体。
如图8及图11所示,在开关基体62的中央部同轴地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的连结轴72。该连结轴72的基端部配置于标度盘基体32的凹部50内。在该连结轴72的基端侧设置有形成为圆柱状的支轴部72A。该支轴部72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嵌合于标度盘基体32的贯通孔34。由此,开关基体62即标度盘58被支承为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旋转自如。另外,在连结轴72中的比支轴部72A更靠前端侧设置形成为棱柱状的棱柱部72B,并设置有从棱柱部72B的前端突出的一对爪部72C。
棱柱部72B比标度盘基体32更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突出,并且与上述的多轴驱动装置26所具备的操作轴30(参照图5)对应。在该操作轴30形成有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的连结孔30A。棱柱部72B插入上述的连结孔30A,一对爪部72C在连结孔30A的里侧勾住操作轴30。由此,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相对于多轴驱动装置26被连结为不能在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将开关基体62相对于操作轴30被连结为不能在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且能够进行一体旋转,并构成为如下结构,即手动对标度盘58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多轴驱动装置26切换马达与上述各可动机构的机械连结状态。
具体而言,标度盘5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即座椅主体14向作为多个旋转位置的滑动操作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倾斜操作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升降操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进行旋转操作。在标度盘58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座椅滑动机构20机械连结。另外,在标度盘58位于倾斜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倾斜机构22机械连结。另外,在标度盘58位于升降操作位置的状态下,马达与升降机构24机械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操作位置与倾斜操作位置之间的标度盘58的旋转角度、以及倾斜操作位置与升降操作位置之间的标度盘58的旋转角度均被设定为45°。
如图8所示,在开关基体6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标度盘基体32侧的面)中的半径方向一侧,安装有多个(此处为四个)端子74。多个端子74弯曲成与开关基体62同心的圆弧状,并被配置为在开关基体62的半径方向排列。上述多个端子74相对于上述的多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以始终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且多个端子74与多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电连接。
此外,多个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通过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槽40A(参照图9:在图9以外省略附图标记)而被分割成两股状。由此,构成为将因端子74与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之间的滑动而产生的磨损粉末从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排出,从而使端子74与标度盘基体接触子40的接触稳定的结构。
另外,在开关基体6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面(标度盘基体32侧的面)中的半径方向另一侧,形成有滑动件支承部76。滑动件支承部76具有向标度盘基体32侧突出的一对侧壁部76A(参照图11及图12)。一对侧壁部76A在开关基体62的周向对置,并在开关基体62的中央侧,与上述的连结轴72的基端部形成为一体。该滑动件支承部76配置于标度盘基体32的凹部50内,并支承滑动件78。
滑动件78具有例如由树脂形成为大致块状并嵌合于一对侧壁部76A之间的主体部80。该主体部80通过一对侧壁部76A被支承为能够在开关基体62的半径方向滑动且不能在轴线方向脱落。如图7所示,在该主体部80形成有向开关基体62侧(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突出的棱柱状的旋钮卡合部(凸部)80A。该旋钮卡合部80A被插通于形成在开关基体62的矩形的贯通孔82,并向开关基体6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突出。该贯通孔82在开关基体62的半径方向延伸,并形成为允许主体部80相对于开关基体62的滑动。
另外,在主体部80的前端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端部)安装有辊84。辊84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滑动件78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在该辊84的外周部安装有利用橡胶形成为环状的消音用的橡胶圈86(在图13A~图13F中省略附图标记)。
在一对侧壁部76A之间,在滑动件78的主体部80与连结轴72的基端部之间配设有作为弹性部件的辊弹簧88。该辊弹簧88是压缩螺旋弹簧,并将滑动件78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施力。由此,滑动件78的辊84经由橡胶圈86而弹性地抵接(推抵)于上述的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该滑动件78构成为通过嵌合于多个谷部54A、54B、54C中的一个,而将标度盘58保持在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的结构。
具体而言,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A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在滑动操作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B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在倾斜操作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C从而将标度盘58保持在升降操作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
另外,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滑动件78的辊84和橡胶圈86在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上进行转动。而且,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一边沿着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被移动。
例如图13A所示,在滑动件78嵌合于谷部54A的状态、即标度盘58位于滑动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将标度盘58从滑动操作位置向倾斜操作位置旋转操作时,如图13B所示,通过辊84被山部56A的斜面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按压,从而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压缩变形一边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滑动。
另外,如图13C所示,若辊84越过山部56A的顶部,则滑动件78一边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滑动,一边向谷部54B的谷底侧移动。由此,滑动件78越过山部56A并嵌入谷部54B。此时,通过橡胶圈86与谷部54B的谷底部进行抵接来防止异响的产生。这点在滑动件78嵌入谷部54A或谷部54C时也相同。
另外,如上所述,在滑动件78越过山部56A时,辊弹簧88被压缩变形。因此,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的操作者在滑动操作位置与倾斜操作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中间位置)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的情况下,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嵌入接近的谷部54A或谷部54B。由此,标度盘58构成为自动地移动至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亦即倾斜操作位置或者滑动操作位置的结构。
换句话说,在例如图13C所示位置操作者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时,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嵌入接近的谷部54B(参照图13D)。由此,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倾斜操作位置。另外,例如,在图13E所示的位置操作者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时,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嵌入接近的谷部54A(参照图13F)。由此,标度盘58自动地移动至滑动操作位置。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倾斜操作位置与升降操作位置之间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压缩变形而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一边越过山部56B。在该旋转操作的中途操作者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的情况下,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嵌入接近的谷部54B或谷部54C。由此,标度盘58构成为自动地移动至多个旋转位置中的一个亦即升降操作位置或者倾斜操作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开关基体62的中央部同轴地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突出的旋钮支承轴114。该旋钮支承轴114的前端部嵌合于形成于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60A的中央部的圆筒状的支承部118内。另外,在开关基体62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面中的半径方向一侧,配设有微动开关94。
如图7、图8、图14、图15所示,微动开关94由开关罩96、开关旋钮98、推锁开关销(Switch push lock pin)102、开关弹簧104、一对开关接触子106、以及接点108构成。开关罩96形成为开关基体62侧敞开的箱状,并通过爪嵌合而安装于开关基体62。在该开关基体62的内侧收纳有开关旋钮98。
开关旋钮98形成为开关基体62侧敞开的大致箱状,并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开关基体62在开关基体62的半径方向滑动。在该开关旋钮98设置有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突出的突起98A。该突起98A被插通于形成在开关罩96的底壁的矩形的贯通孔100,并向开关罩96的座椅宽度方向外方侧突出。在该开关旋钮98与开关基体62之间配置有推锁开关销102和开关弹簧104。
推锁开关销102形成为块状,并且被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开关弹簧104向开关基体62侧施力。在该推锁开关销102与开关基体62之间配置有一对开关接触子106。一对开关接触子106与安装于开关基体62的接点108接触。而且,通过使开关旋钮98相对于开关罩96在开关基体62的半径方向滑动来切换一对开关接触子106与接点108的接触状态。该接点108与上述的端子74电连接,并构成为通过上述切换而使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动作的结构。
上述结构的微动开关94具有可靠性及通用性,能够确保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性,并且由于是单纯的构造,从而还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该微动开关94构成为通过旋钮110而被操作的结构。
如图7及图8所示,旋钮110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并被收纳于标度盘主体60的内侧。如图8所示,在旋钮110的中央部形成有向开关基体62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部112。在该突起部112的内侧旋转自如地嵌合有从开关基体62的中央部突出的圆柱状的旋钮支承轴114。另外,如图7所示,在旋钮110的中央部形成有朝向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60A侧突出的环状的旋转支承部116。在该旋转支承部116的内侧旋转自如地嵌合有形成于标度盘主体60的底壁60A的中央部的圆筒状的支承部118。由此,开关旋钮98被支承为相对于标度盘58同轴且能够进行相对旋转。
在该旋钮110与开关基体62之间架设有旋钮弹簧120。旋钮弹簧120是扭转螺旋弹簧,并且被配置为与旋钮110和开关基体62同轴。该旋钮弹簧120将旋钮110相对于开关基体62向图14及图16A所示的中立位置施力。由此,在未对旋钮110输入操作力的通常时刻,旋钮110相对于开关基体62被保持在上述的中立位置。
另外,在旋钮110的外周侧,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方侧(开关基体62侧)突出形成有一对大致棱柱状的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在旋钮110的旋转方向(周向)隔开间隙地对置。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在从旋钮1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以沿着旋钮110的旋转方向的方式弯曲。如图16A及图17所示,上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相对于上述的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而配置于旋钮110的中心侧的附近,并且构成为在旋钮110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的间隙(缝隙)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对置(参照图18A)。此外,在图16A~图16D中,为了容易识别出旋钮卡合部80A,而对旋钮卡合部80A标记了点。
在旋钮110的外周部形成有切口部124。在该切口部124内配置有开关旋钮98的突起98A。另外,在旋钮110的外周部形成有向旋钮110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突出的操作部126。该操作部126被插通于标度盘主体60的旋钮插通孔68并向标度盘主体60的外侧突出,并配置于标度盘主体60的凹部66内。构成为在该操作部126旋转操作旋钮110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16B所示,通过将操作部126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一方侧进行操作,从而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一方侧进行旋转,开关旋钮98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一方侧滑动。由此,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进行正转。在该状态下,一个滑动件卡合部122A构成为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接近并对置(参照图18B)。
另外,如图16C所示,通过将操作部126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另一方侧进行操作,从而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另一方侧进行旋转,开关旋钮98相对于标度盘58向周向另一方侧滑动。由此,多轴驱动装置26的马达进行反转。在该状态下,另一个滑动件卡合部122B构成为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旋钮110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接近并对置。
另外,如图16D及图18C所示,在通过旋转操作标度盘58,而使滑动件78相对于标度盘58向半径方向中心侧滑动时,旋钮卡合部80A构成为配置(插入)于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的结构。
(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动力调节座椅12中,若将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标度盘58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向多个旋转位置(滑动操作位置、倾斜操作位置以及升降操作位置)中的一个进行旋转操作,则多个可动机构(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中的一个被选择为操作对象。而且,若旋转操作设置于标度盘58的旋钮110,则使上述被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动作。
此处,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使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78与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连动而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滑动。由此,设置于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配置于设置在旋钮110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由于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在旋钮110的旋转方向对置,因此在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之间配置有旋钮卡合部80A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与旋钮卡合部80A的抵接来限制旋钮110的旋转操作。
另一方面,在旋转操作旋钮110时,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中的一方相对于旋钮卡合部80A从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对置。在该状态下,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抵接于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中的一方,由此限制滑动件78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的滑动。由此,能够限制随着滑动件78的滑动(连动)而产生的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因标度盘58与旋钮110的同时操作而使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误动作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标度盘58被旋转操作的旋钮110相对于标度盘58同轴设置。由此,能够将设置于相对于标度盘58滑动的滑动件78的旋钮卡合部80A、和设置于旋钮110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122A、122B的形状以标度盘58的旋转中心为基准进行设定,因此能够使设计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动力调节座椅12的标度盘基体32将标度盘58支承为能够旋转操作。在该标度盘基体32设置有供滑动件78卡合(抵接)的凸轮部52。若相对于该标度盘基体32旋转操作标度盘58,则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78通过与凸轮部52的卡合而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滑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与滑动件78的滑动连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的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作用力而与标度盘基体32的凸轮部52抵接。该凸轮部52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滑动件78沿着凸轮部52的凹凸被移动。能够通过该凸轮部52的凹凸对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给予点击感。并且,能够通过对凸轮部52的山部56的大小、山部56的斜面的倾斜角度进行变更来容易地对上述的点击感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标度盘基体32的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朝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被支承于标度盘58的滑动件被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施力而抵接于凸轮部52。由此,与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滑动件被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施力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凸轮部52中的凹凸设定得较大,因此能够使设计、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标度盘基体32形成有凸轮部52,在标度盘58支承有滑动件78。在上述的凸轮部52中,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的多个谷部54A、54B、54C和多个山部56A、56B在标度盘58的旋转方向交替排列。另外,上述的滑动件78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在半径方向滑动,并通过辊弹簧88的作用力而与凸轮部52抵接。该滑动件78通过嵌合于凸轮部52中的54A、54B、54C中的一个而将标度盘58保持在一个旋转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标度盘58因预想不到的负载而不小心旋转。
另外,在旋转操作标度盘58时,该滑动件78一边使辊弹簧88弹性变形而相对于标度盘58滑动一边越过凸轮部52的山部56。在该旋转操作的中途操作者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的情况下,滑动件78通过辊弹簧88的弹性恢复力而嵌入接近的谷部54。此时能够通过标度盘58从滑动件78承受的力而使标度盘58向接近的旋转位置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标度盘58在旋转操作的中途位置保持停止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因在标度盘58的中途停止状态下操作旋钮110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可动机构动作等误动作的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形成于标度盘基体32的凸轮部52中,多个谷部54A、54B、54C和多个山部56A、56B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并且被支承于标度盘58的滑动件78能够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滑动。由此,能够将沿着标度盘58的轴线方向的装置的尺寸设定得较小。其结果是,例如使动力调节座椅12与车身侧部之间的狭小的缝隙中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10的配设空间的确保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动力调节座椅12的标度盘基体32形成有凸轮部52,并且在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基体32进行旋转操作的标度盘58支承有滑动件78。此处,由于旋转操作标度盘58的多个旋转位置由凸轮部52规定,因此能够通过在安装于动力调节座椅12的标度盘基体32形成凸轮部52来将上述多个旋转位置相对于动力调节座椅12高精度地进行规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78具有:主体部80,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标度盘58滑动;以及辊84,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部80且抵接于凸轮部52,并且在标度盘58旋转操作时旋转。由此,在标度盘58的旋转操作的中途、即滑动件78越过凸轮部52的山部56的中途操作者将手离开了标度盘58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辊84的旋转而使滑动件78向接近的谷部54顺滑地移动。其结果是,进一步赋予防止标度盘58在旋转操作的中途位置保持停止状态的效果。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座椅滑动机构20、倾斜机构22以及升降机构24形成为多个可动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可动机构,例如能够应用对椅垫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倾斜机构、对设置于椅垫或者椅背的侧面支撑部的高度进行调整的侧面支撑调整机构、使长软椅相对于椅垫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转动轴线转动的长软椅机构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部52在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形成凹凸,滑动件78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与凸轮部52抵接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凸轮部由Z字形的引导槽构成,且设置于滑动件的凸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上述引导槽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旋钮110与标度盘58同轴设置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旋钮的旋转轴与标度盘58的旋转轴偏移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部52具备三个谷部54A、54B、54C和两个山部56A、56B的结构,但谷部以及山部的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图19所示,可以将凸轮部52构成为具备四个谷部54A、54B、54C、54D和三个山部56A、56B、56C的结构。在该图19所示的例子中,将θ2设定为30°,并且谷部54A、54B、54C、54D以标度盘基体32的中心为基准以30°的间距在标度盘基体32的周向排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滑动件78具备辊8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了辊84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部52形成于标度盘基体32,且滑动件78被支承于标度盘58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凸轮部形成于标度盘,且滑动件被支承于标度盘基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凸轮部52的凹凸面52A朝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中心侧,且滑动件78被朝向标度盘58的半径方向外方侧施力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外方侧,且滑动件被朝向标度盘的半径方向中心侧施力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理所当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此外,2015年4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84189号的公开的整体以参照形式被收入本说明书。按照在具体且分别独立地记载了以参照形式被收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的情况同等程度,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以参照形式被收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6)

1.一种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中,具备:
标度盘,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设置有多个可动机构的动力调节座椅进行旋转操作,通过该旋转操作来选择所述多个可动机构中的一个;
旋钮,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标度盘进行旋转操作,通过该旋转操作使所述被选择出的可动机构动作,并具有在自身的旋转方向对置的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以及
滑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标度盘在半径方向滑动,并具有旋钮卡合部,与所述标度盘的旋转操作连动而向所述半径方向的一方侧滑动,在所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之间配置所述旋钮卡合部,并在所述旋钮的旋转操作时所述一对滑动件卡合部中的一方相对于所述旋钮卡合部从所述一方侧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旋钮相对于所述标度盘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中,
具备标度盘基体,该标度盘基体安装于所述动力调节座椅,将所述标度盘支承为能够进行所述旋转操作,并形成有凸轮部,
所述滑动件通过与所述凸轮部的卡合而相对于所述标度盘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部在所述半径方向形成凹凸,
所述滑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凸轮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部的凹凸面朝向所述半径方向的中心侧,所述滑动件被朝向所述半径方向的外方侧施力。
6.一种动力调节座椅,其中,具备:
座椅主体,其设置有所述多个可动机构;和
所述标度盘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主体进行所述旋转操作的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
CN201680021348.6A 2015-04-16 2016-03-30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0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4189 2015-04-16
JP2015084189A JP6484495B2 (ja) 2015-04-16 2015-04-16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PCT/JP2016/060558 WO2016167130A1 (ja) 2015-04-16 2016-03-30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952A true CN107430952A (zh) 2017-12-01
CN107430952B CN107430952B (zh) 2019-11-19

Family

ID=5712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13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30952B (zh) 2015-04-16 2016-03-30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6072B2 (zh)
EP (1) EP3285274A4 (zh)
JP (1) JP6484495B2 (zh)
KR (1) KR20170137771A (zh)
CN (1) CN107430952B (zh)
WO (1) WO20161671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518A (zh) * 2015-06-16 2018-02-09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1175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Edgar Spiegel Snap-in locking device for a multistage rotary switch
CN101657871A (zh) * 2007-04-13 2010-02-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CN101673637A (zh) * 2008-09-09 2010-03-17 宝元数控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波段开关
CN102403153A (zh) * 2011-12-01 2012-04-04 珠海市敏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旋转式多档位开关
CN202339868U (zh) * 2011-12-02 2012-07-18 雅安小航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旋钮式开关
WO2014034501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64287B (sv) * 1987-10-12 1991-04-08 Haakansson Bengt E W Anordning foer att reglera objekt i foerarmiljoen i ett fordon
DE102005001560A1 (de) * 2005-01-13 2006-07-27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Drehsteller für elektrische oder elektronische Gerät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4869886B2 (ja) * 2006-11-29 2012-02-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電動操作装置
JP4917416B2 (ja) * 2006-11-29 2012-04-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電動操作装置
US8350731B2 (en) * 2009-06-22 2013-01-08 Alps Electric Co., Ltd. Complex-operation input device
EP2650561B1 (en) * 2010-12-08 2015-08-19 Nhk Spring Co., Ltd. Output member and multi-shaft drive device
JP5605907B2 (ja) 2011-01-11 2014-10-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5975673B2 (ja) * 2012-02-27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操作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201267A (ja) 2013-04-08 2014-10-27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1175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Edgar Spiegel Snap-in locking device for a multistage rotary switch
CN101657871A (zh) * 2007-04-13 2010-02-2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操作装置和操作系统
CN101673637A (zh) * 2008-09-09 2010-03-17 宝元数控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波段开关
CN102403153A (zh) * 2011-12-01 2012-04-04 珠海市敏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旋转式多档位开关
CN202339868U (zh) * 2011-12-02 2012-07-18 雅安小航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旋钮式开关
WO2014034501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518A (zh) * 2015-06-16 2018-02-09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US10192699B2 (en) 2015-06-16 2019-01-29 Nhk Spring Co., Ltd. Power seat operation device and power seat
CN107683518B (zh) * 2015-06-16 2019-11-22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66072B2 (en) 2019-04-23
EP3285274A4 (en) 2019-01-02
JP2016207301A (ja) 2016-12-08
EP3285274A1 (en) 2018-02-21
CN107430952B (zh) 2019-11-19
JP6484495B2 (ja) 2019-03-13
US20180111508A1 (en) 2018-04-26
KR20170137771A (ko) 2017-12-13
WO2016167130A1 (ja) 2016-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4018B (zh) 多方向开关装置
CN107428274A (zh)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TWI407470B (zh) power switch button
CN101276714A (zh) 开关装置
US20130299329A1 (en) Rotary electric component
JP560590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7430952A (zh)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US7427721B2 (en) Compound switch
JP2007207015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4989118B2 (ja) キャスタ
CN101471197B (zh) 开关装置
KR101423145B1 (ko) 복합 조작형 스위치 장치
WO2007136029A1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JP2008204674A (ja) ダイヤル機構
WO2016167129A1 (ja) パワーシート操作装置及びパワーシート
EP3540751B1 (en) Electrical switch
JP2003217402A (ja) 複合スイッチ
JP2009009799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2165380B (zh) 用于机械式计时开关的手动开关
JP4587359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操作装置
JP4255811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3054817U (ja) ジョグルスイッチ
JPH04210006A (ja) 可逆回転操作可能なラチェット機構
CN107683518A (zh) 动力调节座椅操作装置以及动力调节座椅
JP3635162B2 (ja) 車両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