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729B - 线缆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729B
CN107429729B CN201680017757.9A CN201680017757A CN107429729B CN 107429729 B CN107429729 B CN 107429729B CN 201680017757 A CN201680017757 A CN 201680017757A CN 107429729 B CN107429729 B CN 107429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sliding direction
cable
accommodating membe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9729A (zh
Inventor
直井大辅
山口裕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lu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lu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lux Corp,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lu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9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9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01Intermediate connectors for joining portions of split flexible shafts and/or sheath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易于组装滑块、与滑块连接的线缆的线缆连接机构。本发明的线缆连接机构(1)的特征在于,具备:滑块(2);以及滑块容纳构件(3),滑块(2)具有在滑动方向(D1)的两端部连接有线缆(C1、C2)的线缆连接部(22a、22b),滑块容纳构件(3)具有:主开口部(36),其在与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D2)上开口;以及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在线缆连接机构(1)中设有移动限制机构(R),其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D2)移动,移动限制机构(R)具备: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以及滑块侧接触部(R2),在对滑块(2)施加与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D2)的力时,其能与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接触。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多个线缆的线缆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5所示,公开了一种将两个控制线缆连接的连接装置100。如图5所示,该连接装置100将从一侧延伸来的第一控制线缆101与从另一侧延伸来的第二控制线缆102进行连接。连接装置100具有:壳体103;以及在壳体103内移动的滑块104。壳体103形成为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在壳体103的轴向两端处,固定有圆筒状的盖105a、105b。第一控制线缆101和第二控制线缆102的第一外部线缆101a和第二外部线缆102a的端部,分别固定于壳体103的两端所设置的盖105a、105b。第一内部线缆101b和第二内部线缆102b插通盖105a、105b,并固定于滑块104。
在该连接装置100中,当将第一内部线缆101b和第二内部线缆102b进行连接时,预先使第一内部线缆101b的端部与滑块104卡合。在将连接有第一内部线缆101b的滑块104容纳在壳体103内之后,从形成在壳体103的滑块滑动方向的端部的开口106,使第二内部线缆102b的卡合部107与滑块104卡合,并将第二内部线缆102b与滑块104连接。当将第二内部线缆102b的卡合部107向滑块104进行连接时,朝向开口106将卡合部107沿着滑块滑动方向压入。滑块104向第一内部线缆101b侧的压入被弹簧108抑制,卡合部107在滑块104上形成的倾斜面109上滑动,通过翻越倾斜面109的顶部,卡合部107与滑块104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装置100中,在滑块104上形成倾斜面109,使第二内部线缆102b的卡合部107在该倾斜面109上滑动,将第二内部线缆102b连接于滑块104。另外,为了使第二内部线缆102b的卡合部107与滑块104卡合,需要预先将第一内部线缆101b与滑块104卡合。因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装置100的构造复杂,并且组装也复杂。
对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易于组装滑块、与滑块连接的线缆的线缆连接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线缆连接机构具备:滑块;以及滑块容纳构件,容纳所述滑块,并且具有所述滑块能滑动的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在其滑动方向的两端部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所述滑块容纳构件具有:主开口部,在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以使所述滑块能插入所述空间内;以及线缆插通开口部,在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的轴上开口,以使所述线缆能插通,在所述线缆连接机构中设有移动限制机构,该移动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向与所述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具备:容纳构件侧接触部,设置为沿着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能与所述滑块接触;以及滑块侧接触部,在对所述滑块施加与所述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的力时,能与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接触。
另外,优选所述滑块容纳构件具备:一对侧壁,沿所述滑动方向轴上设置;以及底部,与所述一对侧壁相连,在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中,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是从所述侧壁向所述空间侧突出的侧壁侧突起,所述滑块侧接触部是向设置有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的侧壁侧突出的滑块侧突起。
另外,优选当设与所述滑动方向和与正交于所述滑动方向轴的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时,在向所述滑块施加使所述滑块以所述宽度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的力的情况下,所述滑块侧接触部成为通过与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接触来抑制所述滑块以所述宽度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的旋转的止动件。
另外,优选当设与所述滑动方向和与正交于所述滑动方向轴的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时,通过使所述滑块容纳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大小弹性变形至所述滑块的宽度方向的大小以上,使所述滑块能插入所述空间。
另外,优选所述滑块底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滑块容纳构件的底部接触而进行滑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缆连接机构,能易于组装滑块、与滑块连接的线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滑块容纳构件中容纳有滑块并且滑块中连接有线缆的状态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被装配在倾斜的装配对象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线缆连接机构。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终归为例示,本发明的线缆连接机构不限于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1具有:滑块2;以及滑块容纳构件3,其容纳滑块2,并且具有滑块2能沿滑动方向D1滑动的空间S。线缆连接机构1至少连接两个线缆C1、C2,将施加于一方的线缆C1的操作力向另一方的线缆C2(或者从另一方的线缆C2向一方的线缆C1)传递。一方的线缆C1的一端与线缆连接机构1的一侧(后述的滑块2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用于向线缆C1施加操作力的操作部(未图示)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另一方的线缆C2的一端与线缆连接机构1的一侧(滑块2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被操作部(未图示)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被操作部通过将施加给操作部的操作力经由线缆C1和线缆连接机构1传递至线缆C2而被操作。操作部只要能操作线缆即可,除了操作杆、手柄等的手动的操作部以外,也可以是利用电动来进行牵引线缆的操作的操作部。另外,被操作部只要可以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而被远程操作即可,而并未特别限定,例如,能作为车辆的发动机盖、后备箱、油箱盖等的开闭体的锁定机构,或者作为锁定座椅的倾倒状态的座椅锁定机构。
线缆C1、C2只要能向被操作部传递由操作部施加的操作力即可,作为线缆C1、C2,能使用例如公知的控制线缆。在图1中,仅图示了控制线缆的内部线缆(线缆C1、C2),但也可以设置插通有内部线缆的未图示的外壳。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机构1具有:滑块2;以及容纳滑块2的滑块容纳构件3。在滑块2中,线缆C1、C2的一端被分别连接,并被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滑块2具有:底部21,其具备相对于滑块容纳构件3进行滑动的滑动面,并通过线缆C1、C2任一者的牵引操作,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进行滑动。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2为了连接线缆C1、C2而具有线缆连接部22a、22b,该线缆连接部22a、22b在滑块2的滑动方向D1的两端部连接线缆C1、C2。线缆连接部22a、22b是线缆C1、C2的端部被连接的部位。在线缆连接部22a、22b处的线缆C1、C2的端部的连接方法不限于卡合连接、焊接等,例如通过使线缆C1、C2的端部中设置的线缆末端CE1、CE2与线缆连接部22a、22b卡合,能将线缆C1、C2与滑块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2具有从底部21的滑动方向D1的两端直立设置的壁部23a、23b,线缆连接部22a、22b形成在该壁部23a、23b。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连接部22a、22b将壁部23a、23b在滑动方向D1上贯通,并且形成为沿着与滑块2的滑动方向轴X(参照图2)正交的方向D2(从底部21离开的方向。参照图1)延伸的狭缝状。形成为狭缝状的线缆连接部22a、22b延伸至壁部23a、23b的端缘(底部21的相反侧的端缘),而易于装配线缆C1、C2。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C1、C2与线缆连接部22a、22b卡合,当对线缆C1、C2进行牵引操作时,使筒状(大致圆筒状)的线缆末端CE1、CE2的一方的端面与壁部23a、23b的内表面进行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2除了一对壁部23a、23b以外,形成有使一对壁部23a、23b在滑动方向D1上连接的一对侧壁24a、24b,并且形成为在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上具有开口部的箱状。但是,滑块2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只要能连接线缆C1、C2,并能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滑动,并且能设置后述的移动限制机构R即可,也可以为其他的方柱状、圆柱状、半圆柱状等其他的形状。
滑块容纳构件3可滑动地容纳滑块2。滑块容纳构件3装配在例如支架、面板或者车身等的装配对象上,与滑块2一同在规定的位置处中继连接线缆C1、C2。如图1所示,滑块容纳构件3为了容纳滑块2,具有滑块2能滑动的空间S。在操作一方的线缆C1时,滑块2在该空间S内沿滑动方向D1滑动,使另一方的线缆C2被操作来传递操作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滑块容纳构件3具有:沿滑动方向轴X上设置的一对侧壁31a、31b和连接一对侧壁31a、31b的平板状的底部32。另外,滑块容纳构件3在滑块2的滑动方向D1的两端具有从底部32直立设置的端壁33a、33b,与一对侧壁31a、31b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对侧壁31a、31b、一对端壁33a、33b和底部32划分出空间S。需要说明的是,空间S只要是滑块2能滑动的空间即可,也可以由一对侧壁31a、31b、一对端壁33a、33b和底部32以外的构造来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在滑块2被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时,与滑块2的底部21对置,构成滑块2的底部21滑动的滑动面。滑块2的底部21的构造只要能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上滑动,并未特别限定,也可以使滑块2的底部21的一部分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接触进行滑动。通过使滑块2的底部21的一部分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接触进行滑动,相比滑块2的底部21的整体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接触进行滑动的情况,能减少滑块2与滑块容纳构件3之间的滑动阻力,提高滑块2的滑动性。
作为滑块2的底部21的一部分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接触进行滑动的构成,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可列举出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形成沿着滑动方向D1延伸的一对突条32a、32b,使底部32的突条32a、32b与滑块2的底部21接触的构成。由此,能减少滑块2的底部21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的接触面积。另外,也可以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形成多个突起来代替突条32a、32b。另外,也可以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形成1个或者2个以上的沿着滑动方向D1延伸的槽。另外,也可以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不设置突条32a、32b,而是在滑块2的底部21的一侧设置突条或者突起,来减少滑块2的底部21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之间的接触面积。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形成连通孔34,该连通孔34使滑块容纳构件3内的空间S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外侧空间连通。通过形成该连通孔34,例如在水等的液体进入滑块容纳构件3内的情况下,能将液体从底部32中形成的连通孔34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32中的滑动方向D1的一端部的角处形成有2个连通孔34,但是连通孔34也可以设置在底部32的滑动方向D1的两侧,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底部32的连通孔34的位置、数量并未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底部32形成有沿着滑动方向D1延伸的一对突条32a、32b或槽,在突条32a、32b或槽的端部形成有连通孔34的情况下,进入滑块容纳构件3内的水等的液体能沿着突条32a、32b或槽导入连通孔34。因此,水等的液体难以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内部储存,能抑制水等的液体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部的残留。
在底部32的与滑块2的底部21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具有:嵌合部35,其用于将滑块容纳构件3装配在车身等的装配对象中。嵌合部35通过插入到装配对象中设置的孔等的被嵌合部中,能将线缆连接机构1装配于车身等的装配对象中。
滑块容纳构件3的侧壁31a、31b沿着滑动方向D1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侧壁31a、31b作为从沿着平板状的底部32的滑动方向D1延伸的侧缘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平板状的侧壁而被示出。侧壁31a、31b相互大致平行配置,沿着滑动方向D1在一对侧壁31a、31b之间引导滑块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滑块容纳构件3的一对侧壁31a、31b与滑块2的一对侧壁24a、24b分别对置,抑制滑块2绕滑动方向轴X旋转(滑块2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接近主开口部36的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侧壁31a、31b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平板状,但侧壁31a、31b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中的滑块2的形状适当变更,可以为曲面状等其他形状的侧壁31a、31b。
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容纳构件3具有:朝向与滑块2的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开口的主开口部36;以及朝向滑块2的滑动方向轴X的轴上开口的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主开口部36以使滑块2能插入空间S内的方式进行开口,能将滑块2从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从朝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开口的主开口部36一侧的滑块2向滑块容纳构件3的组装与从朝向滑动方向D1一侧开口的开口部(例如,图5所示的开口106)插入滑块2来组装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并能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另外,在主开口部36未被后述的盖体38封闭的情况下,向滑块2的线缆C1、C2的连接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对侧壁31a、31b和一对端壁33a、33b中的与底部32相反侧的端缘划分出主开口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是滑动方向D1和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中的与底部32对置的方向,并且是使滑动方向轴X与水平方向一致时的大致垂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将滑块2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主开口部36在滑动方向D1上的长度大于滑块2在滑动方向D1上的长度,在将分别与滑动方向D1和正交于滑动方向轴X的方向D2(在此为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D3(参照图1~图3)时,主开口部36的宽度方向D3的长度大于滑块2的宽度方向D3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容纳构件3的主开口部36在沿着空间S的滑动方向D1的整个面上开口。但是,主开口部36只要形成为能容纳滑块2的大小即可,也可以沿着空间S的滑动方向D1部分地开口,以覆盖空间S的一部分。
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以可插通线缆C1、C2的方式开口。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只要能插通线缆C1、C2即可,也可以固定有未图示的外壳,例如在外壳的端部设置的外壳盖被固定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形成于滑块容纳构件3的端壁33a、33b。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形成为在滑动方向D1上贯通端壁33a、33b,并且沿着与滑块2的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延伸的狭缝状。形成狭缝状的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延伸至端壁33a、33b的端缘,并与主开口部36连通。在该情况下,在从主开口部36一侧将线缆C1、C2连接于滑块2时,使滑块2的组装方向与线缆C1、C2向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的组装方向变为同向(图1中从滑块2朝向滑块容纳构件3的箭头方向),因而进一步易于组装,可提高作业性。尤其,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主开口部36、滑块2的线缆连接部22a、22b以及滑块容纳构件3的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均朝同向(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D2)开口的情况下,滑块2的组装方向与线缆C1、C2向线缆连接部22a、22b和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的组装方向变为同向,从而进一步易于组装,可提高作业性。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滑块容纳构件3中也可以设置盖体38。盖体38可以封闭滑块容纳构件3的主开口部36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设置盖体38,在将滑块2、线缆C1、C2组装于滑块容纳构件3之后,能关闭主开口部36,除了提高上述作业性以外,通过仅关闭盖体38,就能抑制向滑块容纳构件3内部侵入异物,例如水等的液体、尘、埃。另外,通过使用盖体38将主开口部36关闭,能抑制线缆C1、C2的线缆末端CE1、CE2从线缆连接部22a、22b拔脱。尤其,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优选将盖体36做成封闭主开口部36的全部,则可以进一步抑制上述异物的侵入、线缆末端CE1、CE2从线缆连接部22a、22b的拔脱。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38经由铰链部38a与一方的侧壁31b的上端(侧壁31b中与底部32相反侧的主开口部36一侧的端部)一侧连接。盖体38以与滑动方向轴X大致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情况下,在组装滑块2、线缆C1、C2时,即使盖体38开放,盖体38不位于线缆C1、C2的组装方向上,因此不会影响滑块2、线缆C1、C2的组装,可以顺利地进行组装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关闭盖体38时,为了维持关闭状态,在盖体38设置有卡止爪38b。卡止爪38b被设置有铰链部38a的侧壁31b对置的另一方的侧壁31a中设置的被卡止部38c卡止,来维持滑块容纳构件3的关闭状态。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容纳构件3具有卡合突部38d,该卡合突部38d从一方的侧壁31b的上端朝向侧壁31b的宽度方向D3的外侧倾斜突出(参照图3),并沿着侧壁31b的上端在滑动方向D1上延伸。另外,盖体38上形成有卡合孔38e,当使盖体38在关闭方向上旋转时,该卡合孔38e能与卡合突部38d卡合。通过该卡合突部38d与卡合孔38e卡合,即使盖体38的铰链部38a破损,导致盖体38与侧壁31b在铰链部38a的部位分离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盖体38的关闭状态。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线缆连接机构1中设置有移动限制机构R,其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移动限制机构R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即限制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中的滑块2向主开口部36一侧的移动。如图1~图3所示,移动限制机构R具有: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其设置为沿着滑块2的滑动方向D1,能与滑块2接触;以及滑块侧接触部R2,在向滑块2施加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的力时,其能与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接触。通过使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与滑块侧接触部R2接触,在各种状况下,移动限制机构R能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
以下,针对该移动的限制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例如,如上所述,对于线缆连接机构1而言,由于从朝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开口的主开口部36能组装滑块2,因此组装变得容易。在此,在线缆连接机构1不具有移动限制机构R的情况下,由于来自线缆的张力、振动等,有可能导致滑块2朝向主开口部36移动,或者根据不同情况,作为移动的结果有可能使滑块2脱落,因此难以组装滑块、线缆。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移动限制机构R,能易于组装滑块2,并且能进一步限制滑块2向主开口部36一侧的移动、脱落,能提高线缆连接机构1的组装的作业性。另外,在滑块2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的状态下,例如在搬运线缆连接机构1时,使线缆连接机构1移动至车身等的装配对象的附近时等,会使滑块容纳构件3倾斜,导致主开口部36朝向下方的情况等,能抑制滑块2意外地从滑块容纳构件3脱落。
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设置于滑块容纳构件3,并且设置于能与滑块2接触的位置,尤其是能与滑块2的滑块侧接触部R2在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上接触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滑块2施加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的力时”是指,除了因线缆C1、C2、操作者等,对滑块2直接施加外力的情况以外,也包括通过重力等,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的力起作用的情况。另外,正交方向的力是指,不仅仅是严格上的正交方向的力,也可以是施加的力具有正交方向的成分。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是指,也可以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超过规定的范围(例如,滑块2移动至从主开口部36脱离,或者滑块2的一部分移动至从主开口部36突出),而不仅仅是指滑块2完全不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的意思。因此,在滑块2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的状态下,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与滑块侧接触部R2也可以在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上分离。
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和滑块侧接触部R2能互相接触,只要能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并未特别限定其构造。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是从侧壁31b向空间S一侧突出的侧壁侧突起(以下,容纳构件侧接触部和侧壁侧突起均使用附图标记R1进行说明),滑块侧接触部R2可以是向设置有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的侧壁31b一侧突出的滑块侧突起(以下,滑块侧接触部和滑块侧突起均使用附图标记R2进行说明)。在利用侧壁侧突起R1和滑块侧突起R2来限制滑块2的移动的情况下,滑块2和滑块容纳构件3的构造简单,在将滑块2组装于滑块容纳构件3时,也易于组装。但是,容纳构件侧接触部和滑块侧接触部不限于侧壁侧突起R1与滑块侧突起R2的组合,也可以设容纳构件侧接触部和滑块侧接触部的一方为突起(侧壁侧突起或者滑块侧突起),设另一方为突起进行卡合的凹部(滑块侧凹部或者侧壁侧凹部)。
如图1~图3所示,滑块容纳构件3一侧的侧壁侧突起R1可以设置在一方的侧壁31a(或者另一侧壁31b),也可以设置在侧壁31a、31b的两方。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仅在一方的侧壁31a设置侧壁侧突起R1的情况下,不会使在容纳滑块2时使一对侧壁31a、31b之间的间隔过窄,而易于组装滑块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侧突起R1被设置为在与滑动方向D1垂直的截面为大致半圆状,且沿着滑动方向D1延伸。通过使侧壁侧突起R1在与滑动方向D1垂直的截面为大致半圆状,而易于插入滑块2。但是,并未特别限定侧壁侧突起R1的形状,也可以为大致三角形等的多边形。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侧突起R1从侧壁31a的滑动方向D1的中央部,向侧壁31a的滑动方向D1的两侧延伸,在侧壁31a的滑动方向D1的两端部具有未形成侧壁侧突起R1的突起非形成部位。由此,在将滑块2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时,能减少侧壁侧突起R1与滑块侧突起R2之间的接触阻力,能易于从侧壁31a的滑动方向D1的两端侧的突起非形成部位,组装滑块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突起非形成部位在滑动方向D1方向的长度为,在滑块2的壁部23a(或者23b)与滑块容纳构件3的端壁33a(或者33b)接触时,侧壁侧突起R1与滑块侧突起R2能接触的长度。由此,无论滑块2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空间S中的任一位置,侧壁侧突起R1与滑块侧突起R2均能接触,因此能防止滑块2脱落而优选。
侧壁侧突起R1在滑动方向D1上的长度、数量等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不设置突起非形成部位,而是遍及滑块侧突起R2与滑动方向D1的整体而形成一个侧壁侧突起R1的方式、形成不连续的多个侧壁侧突起的方式。
如图1所示,滑块侧突起R2沿着滑动方向D1设置在滑块2的一方的侧壁24a。在侧壁侧突起R1设置在侧壁31a、31b两方的情况下,也能在侧壁24a、24b的两方设置滑块侧突起R2。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侧突起R2在与滑动方向D1垂直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并且滑块侧突起R2在滑块2的底部21一侧具有锥面,在将滑块2向滑块容纳构件3组装时,易于滑块侧突起R2跨越侧壁侧突起R1。需要说明的是,滑块侧突起R2的截面形状并未特别限定,可以为大致半圆形、多边形。
另外,在将滑块2向滑块容纳构件3组装时,为了易于滑块侧突起R2跨越侧壁侧突起R1,优选滑块容纳构件3的宽度方向D3的大小弹性变形为滑块2的宽度方向D3的大小以上,由此能将滑块2插入空间S。在此所述的“滑块容纳构件3的宽度方向D3的大小”是指包含容纳构件侧接触部(侧壁侧突起或者侧壁侧凹部)R1的、滑块容纳构件3的内部在宽度方向D3上的滑块容纳构件3的最小尺寸。另外,“滑块2的宽度方向D3的大小”是指包含滑块侧接触部(滑块侧突起或者滑块侧凹部)R2的滑块2的外侧在宽度方向D3上的滑块2的最大尺寸。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滑块容纳构件3的一对侧壁31a、31b在宽度方向D3上的间隔与侧壁侧突起R1在宽度方向D3上的突出长度的大小之差能弹性变形为,从滑块2的一方的侧壁24a的外表面至另一方的侧壁24b的外表面在宽度方向D3上的大小与滑块侧突起R2的突出长度之和的大小以上。在该情况下,例如,滑块容纳构件3(侧壁31a、31b)由具有柔性的树脂、金属等柔性材料构成,由此使滑块容纳构件3的侧壁31a、31b弹性变形,能易于将滑块2组装于滑块容纳构件3,可提高作业性。在将滑块2容纳于滑块容纳构件3之后,发生弹性变形的滑块容纳构件3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能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
接着,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线缆连接机构1的组装和滑块2的移动的限制。
由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机构1的组装前的状态起,从主开口部36向滑块容纳构件3组装滑块2。当从主开口部36侧向滑块容纳构件3的空间S内插入滑块2时,使滑块2的滑块侧突起R2跨越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侧壁31a中形成的侧壁侧突起R1,滑块2被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
如图3所示,当滑块2容纳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时,即使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移动,滑块侧突起R2与侧壁侧突起R1接触,限制滑块2向滑块容纳构件3的主开口部36方向移动。因此,在主开口部36开口的状态(盖体38打开的状态)下,在搬运线缆连接机构1,或者将线缆连接机构1移动至位于车身的装配部位时等,滑块2不会从滑块容纳构件3脱落。并且,在使线缆C1、C2的线缆末端CE1、CE2与滑块2的线缆连接部22a、22b卡合时,由于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因此不需要为了防止滑块2脱落而压制滑块2,能易于将线缆C1、C2装配在滑块2。因此,使线缆C1、C2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可提高作业性。另外,滑块容纳构件3的主开口部36开口,并且主开口部36、线缆连接部22a、22b和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均朝同向开口。因此,仅使线缆C1、C2在图1中从上方向下方移动,就能完成线缆C1、C2向滑块2的连接和对滑块容纳构件3的线缆插通开口部37a、37b的插通,因此组装作业简单且能提高作业性。
当完成线缆C1、C2向滑块2的连接时,关闭盖体38,并关闭主开口部36。由此,线缆连接机构1的组装完成,能利用嵌合部35等的固定单元,将线缆连接机构1装配于车身等的装配对象。当然,可以预先将滑块容纳构件3装配于装配对象,再进行滑块2的容纳与线缆C1、C2的卡合,也可以预先将容纳有滑块2的滑块容纳构件3装配于装配对象,之后再进行线缆C1、C2的卡合。在将线缆连接机构1装配于车身等的装配对象之后,通过线缆C1、C2的牵引操作,滑块2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滑动,能传递操作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线缆连接机构1装配在车辆前侧的基体(例如,发动机盖、发动机舱内等的装配对象)时等,线缆C1、C2弯曲且三维布设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对该线缆C1、C2进行牵引操作,使滑块2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滑动时,存在向滑块2施加以宽度方向D3的轴为中心,使滑块2旋转的力的情况。存在一方的线缆C1从滑块2向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方的线缆C2从滑块2向被操作部的延伸方向,在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上不同的情况。
作为一个例子,车辆的发动机盖的开闭机构等、位于驾驶座位的下部侧的操作杆等的操作部与经由线缆连接机构1由线缆C1、C2连接的发动机盖的锁定机构等的被操作部,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因此一方的线缆C1与另一方的线缆C2从滑块2的延伸方向不同。另外,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等的、容纳有各种构件的狭窄空间内,需要避开各种构件,并且线缆连接机构1的设置空间也有限,因此如图4所示,线缆连接机构1存在与水平方向倾斜而配置的情况。
这样,在线缆连接机构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被装配于装配对象的情况下、一方的线缆C1从滑块2的延伸方向与另一方的线缆C2从滑块2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当伴随线缆C1、C2的操作施加张力时,存在向滑块2施加以宽度方向D3(图4中,纸面进深方向)的轴为中心,使滑块2旋转的力的情况。即,在一方的线缆C1与另一方的线缆C2在拉伸方向上错位的情况下,当向线缆C1、C2施加张力时,弯曲布设的线缆C1、C2成为直线状,以使布设距离缩短。在该情况下,滑块2受到来自线缆C1的图4中右下的力,受到来自线缆C2的由于线缆C2的反作用力而向左上的力,因此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以宽度方向D3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此时,在未限制滑块2向与滑动方向轴X正交的方向D2移动的情况下,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滑块2在以宽度方向D3上延伸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向被施加力,而导致滑块2相对于滑动方向轴X倾斜。当滑块2倾斜时,线缆C1、C2的操作力由于滑块2的倾斜而导致的松动等而使一部分损失。其结果,无法良好地传递用于使滑块2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滑动的滑动方向D1的力,而降低操作力的传递性能。另外,滑块2发生倾斜而与盖体38等原本并未计划接触的滑块容纳构件3的部位接触进行滑动,而导致滑块2、滑块容纳构件3磨损,产生异响。
这样,即使在向滑块2施加使滑块2以宽度方向D3为中心旋转的力的情况下,滑块侧接触部R2作为止动件,通过与容纳构件侧接触部R1接触来抑制滑块2以宽度方向D3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通过设置滑块侧接触部(滑块侧突起)R2和容纳构件侧接触部(侧壁侧突起)R1,能抑制滑块2在滑块容纳构件3内以宽度方向D3为中心进行旋转而导致的操作力的传递性能的降低。另外,能抑制滑块2倾斜而与原本不应接触的滑块容纳构件3的部位的接触,并且能抑制滑块2、滑块容纳构件3的磨损、异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连接机构1在装配于装配对象时,以主开口部36朝大致上方开口的方式装配,但也可以使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朝水平方向来装配线缆连接机构1。例如,对于图4的线缆连接机构1,可以以X轴为中心,将其从纸面前侧向里侧旋转90°的状态下装配于装配对象。在该情况下,主开口部36的开口方向从纸面前侧朝向里侧,滑块2的侧壁24b成为滑动面,在滑块容纳构件3的侧壁31b上滑动。在该情况下,能抑制如上所述的、在线缆C1、C2弯曲且三维布设的情况下产生的滑块2朝主开口部的开口方向脱落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 线缆连接机构
2 滑块
21 底部
22a、22b 线缆连接部
23a、23b 壁部
24a、24b 侧壁
3 滑块容纳构件
31a、31b 侧壁
32 底部
32a、32b 突条
33a、33b 端壁
34 连通孔
35 嵌合部
36 主开口部
37a、37b 线缆插通开口部
38 盖体
38a 铰链部
38b 卡止爪
38c 被卡止部
38d 卡合突部
38e 卡合孔
C1、C2 线缆
CE1、CE2 线缆末端
D1 滑块的滑动方向
D2 与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
D3 宽度方向
R 移动限制机构
R1 容纳构件侧接触部(侧壁侧突起)
R2 滑块侧接触部(滑块侧突起)
S 空间
X 滑块的滑动方向轴

Claims (4)

1.一种线缆连接机构,具备:
滑块;以及
滑块容纳构件,容纳所述滑块,并且具有所述滑块能滑动的空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有底部和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上的所述底部的两端直立设置的壁部,
所述滑块在所述壁部分别具有连接线缆的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连接部形成为沿着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且沿着从所述底部离开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壁部的端缘的狭缝状,
所述滑块容纳构件具有:
滑块容纳构件侧底部;
端壁,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上的所述滑块容纳构件侧底部的两端直立设置;
主开口部,在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以使所述滑块能插入所述空间内;以及
线缆插通开口部,在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的轴上开口,以使所述线缆能插通,
所述线缆插通开口部在所述端壁分别形成为沿着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狭缝状,延伸至所述端壁的与所述滑块容纳构件侧底部相反侧的端缘,
在所述线缆连接机构中设有移动限制机构,该移动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滑块向与所述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具备:
容纳构件侧接触部,设置为沿着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能与所述滑块接触;以及
滑块侧接触部,在对所述滑块施加与所述滑动方向轴正交的方向的力时,能与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接触,
当设与所述滑动方向和与从所述底部离开的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时,在向所述滑块施加使所述滑块以所述宽度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的力的情况下,所述滑块侧接触部成为通过与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接触来抑制所述滑块以所述宽度方向的轴为中心进行的旋转的止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容纳构件具备:
一对侧壁,沿所述滑动方向轴上设置;以及
底部,与所述一对侧壁相连,
在所述移动限制机构中
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是从所述侧壁向所述空间侧突出的侧壁侧突起,
所述滑块侧接触部是向设置有所述容纳构件侧接触部的侧壁侧突出的滑块侧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当设与所述滑动方向和与正交于所述滑动方向轴的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时,
通过使所述滑块容纳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大小弹性变形至所述滑块的宽度方向的大小以上,使所述滑块能插入所述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底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滑块容纳构件的底部接触而进行滑动。
CN201680017757.9A 2015-03-23 2016-03-17 线缆连接机构 Active CN107429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0086 2015-03-23
JP2015060086A JP6479522B2 (ja) 2015-03-23 2015-03-23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PCT/JP2016/058526 WO2016152726A1 (ja) 2015-03-23 2016-03-17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729A CN107429729A (zh) 2017-12-01
CN107429729B true CN107429729B (zh) 2020-10-27

Family

ID=5697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757.9A Active CN107429729B (zh) 2015-03-23 2016-03-17 线缆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0273B2 (zh)
JP (1) JP6479522B2 (zh)
CN (1) CN107429729B (zh)
WO (1) WO2016152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293B2 (ja) * 2015-07-23 2019-10-30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ケーブルジョイン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ケーブル操作機構
EP3364058B1 (en) * 2015-10-12 2021-08-04 HI-LEX Corporation Joint structure
JP6498136B2 (ja) * 2016-02-19 2019-04-10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CN108454483B (zh) * 2018-03-19 2020-06-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拉丝铆接头罩盖总成
JP7236602B2 (ja) * 2018-10-11 2023-03-1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連結構造
US10920820B2 (en) * 2018-10-26 2021-02-16 Leggett & Platt Canada Co. Noise reducing cable splitter
JP2022065960A (ja) * 2020-10-16 2022-04-28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ケーブル連結機構
CN113775633A (zh) * 2021-08-19 2021-12-10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拉索连接结构、拉索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65877A (en) 1954-02-24 1957-01-16 Truvox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upling devices for bowden type cables
JPS5985412U (ja) * 1982-11-30 1984-06-09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ワイヤケ−ブルコネクタ
SE455093B (sv) 1986-07-16 1988-06-20 Nii Farmakol Akad Med N-nikotinoylaminosyror
JP2001208036A (ja) * 2000-01-28 2001-08-03 Maruyama Mfg Co Ltd ワイヤ装置及びスロットルワイヤ装置
TW489789U (en) * 2001-05-25 2002-06-01 Jie-Yi Liou Horizontal type bracing cord brake structure
CN2643063Y (zh) 2003-08-21 2004-09-2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喷摩托车组合拉索
US7469617B2 (en) 2004-07-22 2008-12-30 Honda Motor Co., Ltd. Tension compensating assembly for mechanical control cables
JP2007118802A (ja) * 2005-10-28 2007-05-17 Tachi S Co Ltd 乗り物シートの複数の施錠装置に用いる解除機構
JP4995526B2 (ja) * 2006-09-28 2012-08-08 中央発條株式会社 ストローク増幅機構
US7609924B2 (en) * 2007-01-30 2009-10-27 Hi-Lex Corporation Two piece Bowden cable assembly with one motion connection and adjustment
ES2389886T3 (es) * 2010-06-24 2012-11-02 Dura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Dispositivo de maniobra y puerta de vehículo con un dispositivo de maniobra de esta clase
JP2014009708A (ja) 2012-06-27 2014-01-20 Nhk Spring Co Ltd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連結構造
JP5985412B2 (ja) 2013-02-19 2016-09-06 Kddi株式会社 シームレス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シームレス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3358702U (zh) 2013-07-16 2013-12-25 上海蓝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擎盖解锁的拉索可调节连接装置
CN103373398B (zh) 2013-07-16 2015-09-02 上海蓝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擎盖解锁的拉索可调节连接装置
JP6193801B2 (ja) * 2014-04-28 2017-09-06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嵌合部材および長尺部材の取り替え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9522B2 (ja) 2019-03-06
US20180119723A1 (en) 2018-05-03
JP2016180437A (ja) 2016-10-13
CN107429729A (zh) 2017-12-01
WO2016152726A1 (ja) 2016-09-29
US10830273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729B (zh) 线缆连接机构
US9228380B2 (en) Exterior door handle system in a motor vehicle
US9217453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parts
US9849840B2 (en)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WO2016038754A1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8496015B (zh) 线缆连结机构
JP4275599B2 (ja) プロテクタ
CN111064143B (zh) 盖与块部件的接合结构、电子部件模块、电气接线箱和线束
US20150218853A1 (en) Lock release apparatus
US20180029452A1 (en) Vehicle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operating device
KR20180022548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US20210270063A1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170211299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WO2016063662A1 (ja) サブカバーの仮置き構造
CN108767779B (zh) 电气接线箱
JP4609858B2 (ja) プロテクタ
US11591828B2 (en) Handle device
EP2842818A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US20150300051A1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EP2842817A1 (en) Steering lock device
JP7178879B2 (ja) コネクタ
JP2024031463A (ja) カバー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EP3319406B1 (en) Closing system for dust cover
JP4763654B2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0135614Y1 (ko) 필러도어 개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