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575A -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575A
CN107429575A CN201680018278.9A CN201680018278A CN107429575A CN 107429575 A CN107429575 A CN 107429575A CN 201680018278 A CN201680018278 A CN 201680018278A CN 107429575 A CN107429575 A CN 107429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achinery
face
hole
radial
bea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8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9575B (zh
Inventor
白田明彦
尾崎太
尾崎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29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9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6Double casings; Measures against temperature strain in casings
    • F01D25/265Vertically split casings; Clamp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8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 F16B13/0858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with an expansible sleeve or dowel body driven against a tapered or spherical expander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2Bolts or sleeves for positioning of machine parts, e.g. notched taper pins, fitting pins, sleeves, eccentric position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3/00Features common to bolt and nut
    • F16B33/004Sealing;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out packing between the surfaces, e.g. with ground surfaces, with cutting ed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1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60Assembly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4Casings or housings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ith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径向销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移动且为简单的结构的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固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径向销,插入于沿外侧部件的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一部分插入于形成在内侧部件的凹部,且具有外径大于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外侧部件的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外侧孔连通且比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销支承单元,插入于比径向销更靠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形成于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外侧孔且朝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与径向销在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侧的两个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装置、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旋转机械具有蒸汽涡轮机、燃气涡轮机、压缩机等。例如,蒸汽涡轮机具有外部汽缸、设置于外部汽缸内的内部汽缸、插入于内部汽缸的转子、以多级配置于转子的多个动叶片及以多级配置于内部汽缸的多个静叶片。多级动叶片与静叶片交替地配设于转子的轴向。蒸汽进入到内部汽缸,并供给到配置有多级静叶片和动叶片的空间,由此蒸汽涡轮机经由该多级动叶片使转子旋转来驱动与该转子连结的发电机。
在此,为了固定包含外部汽缸、内部汽缸及静叶片的静止侧(固定侧)的部件(静止体)的、旋转机械的旋转方向上、轴向上、水平方向上等的相对位置,旋转机械设置有各种装置。例如,作为固定静止侧部件的旋转机械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固定支承静叶片的叶片环与支承叶片环的内汽缸的相对位置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具有径向销(偏心销),所述径向销插入于形成在内汽缸的孔,并向形成于叶片环的凹部插入末端。通过使用销固定于内汽缸,径向销相对于内汽缸被固定。并且,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中,在径向销的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盖体,并通过螺栓将盖体固定于外汽缸。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2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的固定装置中,在径向销的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配置盖体,由螺栓将盖体固定于汽缸,由此限制径向销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移动。在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从径向销相对于盖体欲将盖体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移动的力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使盖体的螺栓等紧固部件的尺寸大型化,而不得不将盖体大型化。即,很难使限制径向销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移动的部件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插入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径向销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移动且为简单的结构的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径向销,插入于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一部分插入于形成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且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销支承单元,插入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形成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
并且,优选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间隔物,配置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周面相接。
并且,优选在所述外侧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凹陷的支承单元插入槽,在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相接,并且所述支承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相接。
并且,优选所述支承轴套在所述贯穿孔的周向上具有被分割的多个分割轴套。
并且,优选所述支承轴套为形成有狭缝的圆筒形状,所述间隔物为直径随着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变小的形状。
并且,优选所述狭缝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的外侧的端面或内侧的端面沿着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而形成。
并且,优选具有盖部件,该盖部件配置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并且固定于所述外侧部件。
并且,优选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垂直。
并且,优选具有衬套,该衬套配置于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之间,与所述销支承单元相接。
并且,优选在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中形成有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相接且与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垂直的面及与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对置的面。
并且,优选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形成有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相接且随着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朝向内侧而朝向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内侧的面。
并且,优选还具有密封单元,该密封单元插入于所述贯穿孔,并在比所述销支承单元更靠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密封所述贯穿孔。
并且,优选所述密封单元具有:密封轴套,内周面的直径沿着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发生变化;及柱状的插入部件,其插入于所述密封轴套并与所述密封轴套的所述内周面相接,所述密封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贯穿孔相接,所述密封轴套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插入部件相接。
用于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蒸汽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固定装置;所述外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及旋转体,配置于比所述内侧部件更靠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
用于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来制造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向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插入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的径向销,并将所述径向销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插入于形成在配置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的步骤,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插入销支承单元,将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将形成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的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
并且,优选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间隔物,插入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所述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具有:将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配置于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相接的位置的步骤;及向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插入所述间隔物的步骤。
并且,优选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间隔物,插入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所述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具有:将所述支承轴套配置于所述外侧孔的步骤;及向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插入所述间隔物,使所述支承轴套移动到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外侧,使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移动到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相接的位置的步骤。
用于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来制造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向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插入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的径向销,并将所述径向销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插入于形成在配置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的步骤,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插入销支承单元,将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将形成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的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设置销支承单元来抑制插入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径向销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移动,并且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装置的蒸汽涡轮机的概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蒸汽涡轮机的固定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固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另一例的固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移去固定装置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内侧部件与径向销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密封单元的密封轴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多个分割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支承轴套的分割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固定装置的另一例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移去固定装置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另一例的销支承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另一例的销支承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并不通过该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并且,在具有多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包括组合各实施方式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实施方式在将旋转机械作为蒸汽涡轮机的情况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旋转机械也能够设为燃气涡轮机、压缩机等。固定装置能够用于需要将旋转机械的静止部(不旋转的部分)的零件彼此固定的各部位。固定装置能够适用于在蒸汽涡轮机的外汽缸、内汽缸、叶片环、虚设环、以及燃气涡轮机的压缩机的叶片环、汽缸等旋转机械的静止体中配置成半径向外侧与内侧的位置关系的部件。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装置的蒸汽涡轮机的概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所示的蒸汽涡轮机10从蒸汽涡轮机10的轴向的中心侧供给蒸汽,蒸汽分别朝向轴向的两端流动,并从轴向的两端向外部排出。蒸汽涡轮机10具有转子16、与转子16连结的多个动叶片30、配置于动叶片30的外周的内部汽缸34、配置于内部汽缸34的外侧的外部汽缸36、向内部汽缸34供给蒸汽的蒸汽入口部40及配置于内部汽缸34的内部的多个静叶片42。蒸汽涡轮机10交替地配置有与转子16连结的多个动叶片30及配置于内部汽缸34的内部的多个静叶片42。并且,内部汽缸34也有分离成固定于外部汽缸36的外侧部件35a和与静叶片42连结的内侧部件35b的内部汽缸。另外,也能够将外侧部件35a称为内部汽缸,将内侧部件35b称为叶片环。蒸汽涡轮机10中,在内部汽缸34与外部汽缸36的连结部及内侧部件35b与外侧部件35a的连结部分别设置有固定装置90。
蒸汽涡轮机10中,从蒸汽入口部40供给的蒸汽通过在内部汽缸34与转子16之间交替地配置有动叶片30和静叶片42的区域。蒸汽涡轮机10中,由所通过的蒸汽的力来旋转动叶片30,由此转子16旋转。
其次,利用图2,对包括固定装置90的固定单元70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蒸汽涡轮机的固定单元的剖视图。固定装置90将所固定的两个静止部的部件统称为环状部件50。环状部件50具有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为环状的部件,内侧部件51配置于外侧部件60的内侧。在此,为固定内部汽缸34和外部汽缸36的固定装置90的情况下,内侧部件51相当于内部汽缸34,外侧部件60相当于外部汽缸36。为固定内部汽缸34的内侧部件35b和外侧部件35a的固定装置90的情况下,内侧部件51相当于内侧部件35b,外侧部件60相当于外侧部件35a。
内侧部件51具有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及内侧部件下半部分54。内侧部件51中,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的周向(旋转方向)20的端面及内侧部件下半部分54的周向(旋转方向)20的端面接触,即,在内侧部件51中,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与内侧部件下半部分54的分割面接触。在此,侧面为从铅锤方向观察蒸汽涡轮机10时看到的面。外侧部件60具有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及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4。外侧部件60中,设置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侧面的凸缘和设置于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4的侧面的凸缘接触。
包括固定装置90的固定单元70固定内侧部件51和外侧部件60。即,以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的各部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固定。固定单元70具有外侧部件固定装置72及固定装置90。另外,固定单元70还可以具备固定内侧部件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装置或调整相对位置的装置。
外侧部件固定装置72固定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及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4。外侧部件固定装置72为插入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与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4所接触的凸缘的螺钉74及拧入于螺钉74的螺母76、78。外侧部件固定装置72中,通过螺母76、78对插入于凸缘的螺钉74进行夹持并紧固,由此紧固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和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4。
固定装置90固定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的、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即,抑制外侧部件60相对于内侧部件51旋转,并抑制内侧部件51相对于外侧部件60旋转。固定装置90插入于形成在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贯穿孔66及形成在从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的贯穿孔66的外侧观察时看到的位置的凹部56。凹部56形成于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固定装置90插入于贯穿孔66及凹部56,由此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沿转子16的旋转方向相对旋转的力发挥作用时,固定装置90的旋转方向上的端面与贯穿孔66及凹部56相接。由此,固定装置90抑制内侧部件51与外侧部件60沿转子16的旋转方向相对旋转。
其次,利用图3对固定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固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90具有径向销102及销支承单元105,并插入于贯穿孔66和凹部56。以下,将蒸汽涡轮机10的旋转部即转子16的径向称为转子的径向。转子的径向为蒸汽涡轮机的径向,成为表示旋转机械的旋转轴的径向的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孔66中,作为转子的径向内侧24b(转子16的径向24上的内侧)部分的第1面67的直径小于作为转子的径向外侧24a(转子16的径向24上的外侧)部分的第2面68的直径。贯穿孔66中,第1面67与第2面68的分界为高低差部69。高低差部69为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时看到的面,即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高低差部69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部分的直径大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直径。如此,贯穿孔66具有:外侧孔,为在第2面68所形成的部分;及内侧孔,为在第1面67所形成的部分,在转子的径向内侧与外侧孔相连,且直径小于外侧孔。并且,贯穿孔66在第2面68形成有螺纹槽68a。
并且,贯穿孔66在比形成有第2面68的螺纹槽68a的位置更靠第1面67侧形成有支承单元插入槽80。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为形成于第2面68的凹部,且形成于贯穿孔66的周向的整周。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开口直径大于在第2面68的转子的径向上相邻的部分。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为在转子的径向上开口直径恒定的形状。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成为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的负载承受面82。凹部56形成于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的槽部57。
其次,对固定装置90的各部进行说明。径向销102插入于贯穿孔66,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从贯穿孔66突出于转子的径向内侧。径向销102中,从贯穿孔66突出的部分插入于凹部56。径向销102为柱状形状的销,且为外周面121的直径与贯穿孔66的第1面67几乎相同或稍小的形状。并且,径向销102以插入于贯穿孔66的状态在成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大于外周面121的凸缘122。凸缘122的直径大于第1面67的直径,且小于第2面68的直径。凸缘122与高低差部69相接。
销支承单元105配置于比径向销102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销支承单元105在转子的径向上配置于形成有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位置。销支承单元105为抑制包括径向销102的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部件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而从贯穿孔66脱落的机构。
销支承单元105具有支承轴套170及间隔物172。支承轴套170为可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进行变形的部件。支承轴套170中,作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朝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的负载承受面177正对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朝向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82而配置。负载承受面177在与贯穿孔66的轴向(转子的径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负载承受面82至少一部分重叠。圆弧部174中,内周面178与间隔物172相对,外周面179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内周面相对。支承轴套170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比支承单元插入槽80更靠径向内侧而突出,与径向销102的凸缘122至少一部分重叠。
支承轴套170为配置于贯穿孔66的整周的圆环。间隔物172为柱状的部件。间隔物172配置于比支承轴套170更靠转子的径向上的外侧。间隔物172为圆柱形状,外周面180与支承轴套170的内周面178相对。间隔物172在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拧入于贯穿孔66的螺纹槽68a的螺纹槽。
销支承单元105中,使间隔物172的外周面180与支承轴套170的内周面178相对,并将支承轴套170配置于比外周面180更靠贯穿孔66的径向外侧,由此使圆弧部174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由此,成为圆弧部174的负载承受面177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82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重叠的配置。销支承单元105中,向螺纹槽68a拧入间隔物172,由此能够将间隔物172固定于贯穿孔66。
固定装置90通过径向销102固定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转子16的周向(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装置90中,将通过配置于比径向销102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销支承单元105使径向销102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时产生的力,通过支承轴套170传递至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即,固定装置90中,负载承受面177与负载承受面82接触,由此被限制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的支承轴套170与径向销102接触,从而防止径向销102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从贯穿孔66脱落。
由此,固定装置90能够固定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装置90配置有销支承单元105,使设置于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82和支承轴套170的负载承受面177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径向销102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在此,销支承单元105中,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力作用于支承轴套170时,支承轴套170由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负载承受面82支承。由此,即使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较大的力作用于径向销102,也能够由支承轴套170支承径向销102。如上所述,固定装置90为简单的结构,且能够抑制径向销102向转子的径向外侧脱落。并且,固定装置90由间隔物172限制支承轴套170的贯穿孔66的径向上的位置,能够抑制支承轴套170压曲,并能够将支承轴套170设为承受较大荷载的状态。
并且,设置于蒸汽涡轮机10的固定部件90中,径向销102被暴露于外侧部件60的内侧的高压蒸汽。因此,相对于径向销102发挥作用的、欲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而移动的力相当大。相对于此,固定装置90设为支承轴套170由形成于外侧部件60的负载承受面82支承的结构,由此可承受作用于径向销102的力,同时为了限制径向销102的移动而能够将构成零件数减少,并使装置紧凑。
其次,利用图4至图9对另一例的固定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固定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从相当于图2的A-A线截面的位置观察的图。图5是表示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移去固定装置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是表示内侧部件与径向销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密封单元的密封轴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支承轴套的分割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固定装置100具有径向销102、密封单元104、销支承单元105、盖部件106及衬套108、109,并插入于贯穿孔66及凹部56。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贯穿孔66中,作为转子的径向内侧24b(转子16的径向24上的内侧)部分的第1面67的直径小于作为转子的径向外侧24a(转子16的径向24上的外侧)部分的第2面68的直径。贯穿孔66中,第1面67与第2面68的分界为高低差部69。高低差部69为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时看到的面,即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高低差部69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部分的直径大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部分的直径。如此,贯穿孔66具有:外侧孔,为在第2面68所形成的部分;及内侧孔,为在第1面67所形成的部分,与外侧孔在转子的径向内侧相连,且直径小于外侧孔。并且,贯穿孔66在第2面68形成有螺纹槽68a。
并且,贯穿孔66中,在比形成有第2面68的螺纹槽68a的位置更靠第1面67侧形成有支承单元插入槽80。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为形成于第2面68的凹部,且形成于贯穿孔66的周向的整周。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开口直径大于在第2面68的转子的径向上相邻的部分。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内周面84为在转子的径向上开口直径恒定的形状。即,内周面84成为转子径向上的线与贯穿孔66的径向垂直的面。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成为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的负载承受面82。支承单元插入槽80中,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成为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高低差部86。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承受面82为与转子的径向正交的面。负载承受面82与比负载承受面82更靠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面(周面)所呈的角θ为90度。
凹部56形成于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的槽部57。槽部57为形成于旋转方向的整周的槽。即,槽部57形成于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2与内侧部件下半部分54的双方,各自的槽部相连而成为形成于整周的槽。槽部57插入有凸部65,所述凸部65设置于形成有外侧部件60的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贯穿孔66的部分。凸部65为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形成于与槽部57相对的位置,与槽部57相同地形成于旋转方向的整周。关于槽部57与凸部65,在轴向22上面57a与面65a相接而成为密封面,所述面57a与面65a为高压蒸汽空间25侧的接触面,即为更高压的蒸汽所流动的空间侧的接触面。固定装置100中,比面57a与面65a接触的密封面更靠蒸汽入口部40侧的空间为高压蒸汽空间25,比面57a与面65a接触的密封面更靠轴向22端部侧的空间为压力低于高压蒸汽空间25的低压蒸汽空间26。另外,关于槽部57与凸部65,只要面57a与面65a相接即可,因此在轴向22上与密封面相反一侧的面57b、65b中,周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不存在。
其次,对固定装置100的各部进行说明。径向销102与固定装置100的径向销102相同地插入于贯穿孔66,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从贯穿孔66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突出。径向销102中,从贯穿孔66突出的部分插入于凹部56。径向销102为柱状形状的销,且为外周面121的直径与贯穿孔66的第1面67几乎相同或稍小的形状。并且,径向销102以插入于贯穿孔66的状态在成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大于外周面121的凸缘122。凸缘122的直径大于第1面67的直径,且小于第2面68的直径。凸缘122与高低差部69相接。径向销102在形成有凸缘122的侧的面形成有螺孔124。螺孔124在径向销102的插入时或移去时被插入工具。并且,径向销102中,在外周面121的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一部分设置有缺口面126。如图6所示,径向销102为外周面121的直径宽于凹部56的旋转方向上的宽度的形状。径向销102设置有缺口面126,由此可将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插入于凹部56。并且,径向销102形成有缺口面126,由此能够将周向20上的宽度设为与凹部56的宽度几乎相同的宽度。本实施方式中,将缺口面126设置于周向20的两端,但是也可以为一端。并且,设置于旋转方向的两端的缺口面126相对于外周面121的轴也可以为非对称的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径向销102设置有缺口面126,但是作为另一例,也可以为相对于凹部56的宽度调整径向销102的宽度而嵌入的结构。
其次,密封单元104插入于贯穿孔66,并配置于径向销102的转子的径向外侧。密封单元104从转子的径向外侧支承径向销102,抑制在转子的径向上向外侧移动。并且,密封单元104对贯穿孔66进行密封即进行封闭。具体而言,密封单元104与沿贯穿孔66的转子的径向上的内周面相接,并密封贯穿孔66。
密封单元104具有密封轴套112及密封插入部件114。如图7所示,密封轴套112为沿贯穿孔66而成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筒形状的部件。密封轴套112为外周面的直径小于贯穿孔66的第2面68的形状。密封轴套112为内周面130的直径随着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而变小的圆锥形状。
密封插入部件114为柱状的部件。密封插入部件114配置于比密封轴套112更靠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密封插入部件114为外周面140的直径随着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而变小的圆锥形状。外周面140相对于转子的径向的倾斜角与密封轴套112的内周面130相对于转子的径向的倾斜角成为实质上相同的角度。实质上相同是指除了制造时所产生的误差以外没有角度之差。另外,外周面140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也可以为与密封轴套112的内周面130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不同的角度。密封插入部件114在成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螺孔142。
密封单元104为如上结构,相对于密封轴套112从转子的径向外侧插入密封插入部件114,使内周面130与外周面140接触的同时,将密封轴套112扩张到转子的径向外侧,由此使密封轴套112与贯穿孔66接触。密封单元104填充密封轴套112与密封插入部件114的间隙及密封轴套112与贯穿孔66的间隙,由此密封贯穿孔66。
销支承单元105配置于比密封单元104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销支承单元105在转子的径向上配置于形成有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位置。销支承单元105为抑制包括径向销102的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部件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而从贯穿孔66脱落的机构。
销支承单元105具有支承轴套170及间隔物172。支承轴套170具有多个分割轴套173,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六个分割轴套173。分割轴套173具有圆弧部174及突出部176。圆弧部174为沿转子的径向延伸且沿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而成的圆弧的板形状。圆弧部174中,作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的负载承受面177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82正对而配置。负载承受面177在与贯穿孔66的轴向(转子的径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负载承受面82至少一部分重叠。圆弧部174中,内周面178与间隔物172相对,外周面179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内周面相对。突出部176为与圆弧部174的转子的径向下侧的端部连结的扇形状的部件,相对于圆弧部174向贯穿孔66的中心侧突出。即,突出部176中,扇形状的直径较大侧的圆弧部分与圆弧部174相接。突出部176中,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密封单元104正对。突出部176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向比支承单元插入槽80更靠径向内侧突出,与衬套109至少一部分重叠。突出部176只要与径向销17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支承轴套170通过圆弧部174及突出部176组合沿贯穿孔66的周向而成的圆弧形状的分割轴套173成为配置于贯穿孔66的整周的圆环。支承轴套170中,将分割轴套173配置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时,贯穿孔66的周向上在分割轴套173与相邻的分割轴套173之间设置有间隙。支承轴套170在分割轴套173与相邻的分割轴套173之间设置间隙,由此能够将分割轴套173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
支承轴套170中,优选将圆弧部174的外周面179的圆弧的直径设为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内周面的直径相同的直径。支承轴套170中,优选将圆弧部174的内周面178的圆弧的直径设为与间隔物172的外周面180的直径相同的直径。如此,销支承单元105中,将所接触的面的直径设为相同的直径,由此能够使各部件彼此进一步可靠地接触。
间隔物172为柱状的部件。间隔物172配置于比支承轴套170更靠转子的径向的外侧。间隔物172为圆柱形状,外周面180与圆弧部174相对。间隔物172在内周面178形成有贯穿孔66。
销支承单元105使间隔物172的外周面180与支承轴套170的圆弧部174的内周面178相对,将支承轴套170的圆弧部174配置于比外周面180更靠贯穿孔66的径向外侧,由此使圆弧部174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由此,圆弧部174的负载承受面177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82成为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重叠的配置。
盖部件106为柱状的部件,且插入于贯穿孔66。盖部件106配置于比销支承单元105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106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配置于比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更靠转子的径向内侧,且埋入于贯穿孔66。盖部件106固定于形成有贯穿孔66的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盖部件106在外周面162形成有螺纹槽,并拧入于贯穿孔66的第2面68的螺纹槽68a。盖部件106在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形成有六角槽164。六角槽164在盖部件106的插入时或移去时被插入工具。
衬套108配置于密封轴套112与径向销102之间。衬套108为形成有圆柱状孔150的圆环形状的部件。衬套108为调整密封单元104的转子的径向上的厚度的部件。并且,衬套108为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直径即圆柱状孔150的直径小于密封轴套112的内周面130的直径的形状。即,衬套108的径向的宽度宽于密封轴套112。由此,衬套108能够在支承密封轴套112的同时,与径向销102的凸缘122相接,抑制在径向销102与贯穿孔66之间夹入密封轴套112、或者在密封轴套112上产生意外变形。衬套108只要为外径大于径向销102的外径,并且在径向销102的径向上延伸至比径向销102的外径更靠内侧的形状即可,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衬套109配置于密封插入部件114与支承轴套170之间。衬套109为形成有圆柱状孔150的圆环形状的部件。衬套109为调整密封单元104的转子的径向上的厚度的部件。固定装置100中,在密封插入部件114与支承轴套170之间配置已调整厚度的衬套109,由此能够通过衬套109来充填密封插入部件114与支承轴套170的间隙。并且,衬套109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与转子的径向正交的方向)上一部分与密封插入部件114重叠,并且一部分与支承轴套170重叠。即,衬套109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贯穿孔66时,一部分与密封插入部件114重叠,并且一部分与支承轴套170重叠。由此,衬套109能够在支承支承轴套170的同时,与密封插入部件114的凸缘相接。因此,衬套109能够将从密封插入部件114朝向支承轴套170的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力从密封插入部件114传递至支承轴套170。
固定装置100通过径向销102固定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并且,固定装置100通过配置于比径向销102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密封单元104密封贯穿孔66。并且,固定装置100通过配置于比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更靠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销支承单元105,将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时所产生的力通过支承轴套170传递至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即,固定装置100中,负载承受面177与负载承受面82接触,由此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移动受到限制的支承轴套170通过衬套109与密封单元104接触,由此防止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从贯穿孔66脱落。并且,固定装置100通过盖部件106防止销支承单元105的间隔物172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而从贯穿孔66脱落。
由此,固定装置100能够在密封贯穿孔66的同时,固定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装置100配置有销支承单元105,使设置于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负载承受面82和支承轴套170的负载承受面177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移动。在此,销支承单元105中,向支承轴套170作用有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力时,通过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负载承受面82支承支承轴套170。由此,即使对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作用有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较大的力,也能够由支承轴套170支承径向销102及密封单元104。如上所述,固定装置100能够使施加于盖部件106的荷载变小,能够将盖部件106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固定装置100由间隔物172限制支承轴套170的贯穿孔66的径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支承轴套170的压曲,并能够将支承轴套170设为承受较大的荷载的状态。
并且,固定装置100在由密封单元104插入各部件的同时进行封闭,由此在进行密封的同时,以螺钉结构拧入盖部件106来固定到外侧部件60。由此,固定装置100能够不进行熔接而固定。并且,固定装置100能够将相对于环状部件50的安装和拆卸简单化。并且,固定装置100设为由密封插入部件114使配置于贯穿孔66的内侧的密封单元104的密封轴套112进行变形,并与沿贯穿孔66的转子的径向而成的内周面接触的密封结构,由此在无法使贯穿孔66的直径变大的狭小的部位也能够进行密封。并且,由径向销102进行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固定,由密封单元104进行密封,由此即使在凹部56与贯穿孔66的中心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密封性的同时,进行外侧部件60与内侧部件51的固定。并且,将密封单元104设为向密封轴套112压入密封插入部件114而密封的结构,由此即使在插入时各部件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相对位置也向一致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固定装置100具有密封单元104和径向销102,由此即使在密封单元104所插入的位置的贯穿孔的轴心即通过第2面68形成的圆柱状的贯穿孔的轴心与径向销102所插入的位置的贯穿孔的轴心即通过第1面67形成的圆柱状的贯穿孔的轴心偏离的情况下,密封单元104相对于径向销102在径向上也移动自如,因此能够使密封轴套112均匀地扩张。从而,贯穿孔的轴心的精确度可以较低,因此贯穿孔的制作简单。
固定装置100还配置有衬套109,由此能够减小密封单元104与销支承单元105之间的间隙,并能够将来自密封单元104的力适当地传递至销支承单元105。并且,设置有衬套109,由此能够将销支承单元105的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位置设为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销支承单元105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
固定装置100还配置有衬套108,由此能够由衬套108稳定支承密封轴套112,即使在转子的径向内侧的贯穿孔的轴心与配置有密封轴套112的转子的径向外侧的贯穿孔的轴心的位置产生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均匀地扩张密封轴套112。并且,由衬套108支承密封轴套112,由此能够防止密封轴套112进入径向销102的凸缘122与贯穿孔的间隙而产生变形。从而,贯穿孔的轴心的精确度可以较低,因此贯穿孔的制作简单。
固定装置100中,在径向销102与密封单元104之间设置衬套108并由衬套108支承密封轴套112,由此能够防止在径向销102与贯穿孔66之间夹入密封轴套112。由此,能够使密封轴套112变薄,而能够将密封轴套112设为容易变形的形状。如此使密封轴套112变薄而使其容易变形,由此能够提高密封轴套112与贯穿孔66之间及密封轴套112与密封插入部件114之间的密封性,而能够提高密封单元104的密封性。并且,固定装置100中设置衬套108,由此能够容易调整转子的径向即贯穿孔66的深度方向的位置。即能够由垫片等调整衬套108的厚度,因此能够将密封轴套112的贯穿孔66的深度方向的位置与径向销102的形状无关地设为规定的位置。
并且,固定装置100能够埋入贯穿孔66,因此即使为在外侧部件60的外周面侧存在其他部件而能够利用的空间受到限制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设置。
并且,固定装置100中,在分割轴套173的转子的径向内侧设置向比圆弧部174更靠贯穿孔66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176,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与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部件接触。因此,优选分割轴套173设置突出部176,但是也可以不具备突出部17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于径向销102、密封插入部件114、盖部件106各自的转子的径向外侧中所形成的面的孔作为螺孔,但是并不限定于形成有螺纹槽的情况。只要能够限制工具,并使其旋转的孔或能够将其勾住的孔即可。虽然会变得很难进行安装和拆卸,但是为了节省加工的费时,也可以不存在使工具与在形成于径向销102、密封插入部件114、盖部件106的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接触的孔。
在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装置100的盖部件106形成有六角槽16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将盖部件106拧入贯穿孔66的螺纹槽68a时,也可以将安装工具的位置设置于螺孔以外。例如,盖部件106中,也可以在设置有外周面的部分的转子的径向外侧设置六角形的突出部。通过设置突出部,能够由六角扳手等工具使盖部件106旋转。
并且,固定装置100也可以不设置衬套108。即,固定装置100也可以不设置衬套108而使密封单元104的密封轴套112与径向销102直接接触。并且,固定装置100也可以不设置衬套109。即,固定装置100也可以不设置衬套109而使销支承单元105的支承轴套170与密封单元104的密封插入部件114直接接触。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100中,在径向销102与销支承单元105之间设置密封单元104,由此能够通过销支承单元105来抑制密封单元104与径向销102的转子的径向的位置的偏离,而能够在维持基于密封单元104的密封性的同时,支承径向销102。因此,固定装置100中,优选在径向销102与销支承单元105之间设置密封单元104,但是设置密封机构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固定装置100中,也可以在盖部件106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接触部分设置密封圆环来作为密封机构。并且,固定装置100中,也可以通过密封机构密封径向销102与贯穿孔66的接触面。并且,也可以不在固定装置100设置密封机构,而与固定装置100分开地设置密封机构。
其次,利用图10至图12,对作为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的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1及图12是分别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能够在为了维修等而将旋转机械分解之后,组装旋转机械的情况下或在旋转机械的制造时使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来进行说明,但是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也能够适用于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工作人员利用工具和机械来进行工作,由此能够执行图10所示的处理。首先,工作人员在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贯穿孔66插入径向销102(步骤S12)。在此,工作人员确认贯穿孔66与凹部56的相对位置,并根据确认到的结果,在径向销102形成缺口面126。由此,将径向销102插入于贯穿孔66时,能够将径向销102的末端插入于凹部56,并且在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径向销102的末端嵌入到凹部56。
其次,工作人员在插入有径向销102的贯穿孔66插入衬套108(步骤S14),插入密封轴套112(步骤S16),之后插入密封插入部件114(步骤S18)。此时,工作人员在利用夹具管理插入量及压入的力(利用插入于螺纹槽的夹具时为使旋转的扭矩)的同时,将密封插入部件114压入转子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在密封单元104的密封轴套112适当地压入密封插入部件114,而能够通过密封单元104将贯穿孔66设为密封的状态。由此,成为在插入孔66中插入径向销102、衬套108及密封单元104的状态。
其次,工作人员向插入有密封单元104的贯穿孔66插入衬套109(步骤S20)。此时,工作人员插入衬套109的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面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一致的厚度的衬套109。
其次,工作人员在插入有衬套109的贯穿孔66的支承单元插入槽80配置支承轴套170(步骤S22)。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使分割轴套173如箭头194所示那样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移动,并移动至与衬套109接触的位置。之后,使分割轴套173如箭头196所示那样向贯穿孔66的径向外侧移动,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使外周面179与内周面84相对,使负载承受面177与负载承受面82相对。工作人员重复上述工作,将所有分割轴套173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使负载承受面177与负载承受面82相对。由此,在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整周配置分割轴套173。
其次,工作人员向配置有支承轴套170的贯穿孔66插入间隔物172(步骤S24)。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在分割轴套173的圆弧部174的内周面178侧插入间隔物172,使内周面178与外周面180相对。
其次,工作人员将盖部件106插入于贯穿孔66。具体而言,将盖部件106的螺纹槽拧入贯穿孔66的螺纹槽。此时,工作人员将盖部件106的压入位置和紧固扭矩设为规定的值,由此能够适当地压入销支承单元105的间隔物172。工作人员将盖部件106插入于贯穿孔66,由此将盖部件106固定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步骤S26)。
工作人员如上设置固定装置100,由此能够在环状部件50简单地安装固定装置100。由此,能够不使用熔接,而以不沿旋转方向旋转的状态简单地组装环状部件50。
并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将支承单元插入槽80的内周面84设为相对于贯穿孔66的第2面(外侧孔内周面)68以转子的径向的端部成为与转子的径向垂直的面的方式凹陷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加工性。并且,能够容易调整利用衬套109的支承轴套170的位置,能够将支承轴套170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容易进行密合且容易设置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并能够从间隔物172向支承轴套170容易传递压缩力。
并且,固定装置的组装方法中,目前安装的固定装置不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时,能够加工贯穿孔而设为可安装固定装置100。例如,在第1面67形成有直径不发生变化的贯穿孔时,进行扩大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的直径的加工来形成第2面68,并形成螺纹槽68a,由此形成贯穿孔66。另外,之后在所形成的第2面68形成支承单元插入槽80。
如此,加工贯穿孔,由此能够将固定装置100改造成可安装的孔。并且,贯穿孔的改造能够在设置有环状部件的装置的检测中所载置的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进行。由此,能够不妨碍其他工作而进行改造。即,能够不影响工期而对整体进行改造。并且,即使在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未形成贯穿孔的状态,也能够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贯穿孔66。
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100中,贯穿孔66的第1面67的轴与第2面68的轴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密封单元104的密封性的同时,由盖部件106支承密封单元104,以免其脱落。由此,如图14所示,进行连接孔的加工,此时孔的轴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作为固定装置100的功能。因此,无需高精确度地进行孔的轴合,加工变得简单。
其次,利用图13至图18,对固定装置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另一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中,省略对与固定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另一例特有的方面进行重点说明。图13是表示固定装置的另一例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从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移去固定装置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17及图18是分别表示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
固定装置100a具有径向销102、密封单元104a、销支承单元105a、盖部件106a及衬套109,并插入于贯穿孔66a及凹部56。固定装置100a的径向销102和衬套109为与固定装置100的各部相同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贯穿孔66a在比形成有第2面68的螺纹槽68a的位置更靠第1面67侧形成有支承单元插入槽80a。支承单元插入槽80a为形成于第2面68的凹部,形成于贯穿孔66a的周向的整周。支承单元插入槽80a的开口直径大于在第2面68的转子的径向上相邻的部分。即,支承单元插入槽80a的内周面84a为在转子的径向上随着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形状。内周面84a成为倾斜面。支承单元插入槽80a中,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成为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的负载承受面82a。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承受面82a为与转子的径向正交的面。负载承受面82a与比负载承受面82a更靠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面(周面、圆锥面)所呈的角θ成为90度。
密封单元104a为密封圆环,并配置于径向销102的凸缘122与高低差部69之间。密封单元104a插入于形成在凸缘122的高低差部69侧的面的槽。密封单元104a密封凸缘122与高低差部69之间,由此密封贯穿孔66a的第1面67侧的空间与第2面68侧的空间之间。衬套109配置于径向销102与销支承单元105a之间。
销支承单元105a具有支承轴套170a及间隔物172a。支承轴套170a为圆筒形状,且为内周面178a及外周面179a的直径随着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变小的圆锥形状。支承轴套170a中,形成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负载承受面177a。负载承受面177a在与贯穿孔的轴向(转子的径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负载承受面82a至少一部分重叠。支承轴套170a中,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密封单元104正对。支承轴套170a在贯穿孔66的径向上向比支承单元插入槽80a更靠径向内侧突出,与衬套109至少一部分重叠。
如图15及图16所示,支承轴套170a形成有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依次配置于支承轴套170a的圆筒形状的周向。狭缝190a与狭缝190h也相邻。沿着支承轴套170a的圆筒形状的轴向、贯穿孔66a的轴向形成。狭缝190a、190c、190e、190g中,一个端部开口于负载承受面177a,另一个端部在中途闭合。狭缝190b、190d、190f、190h中,一个端部开口于与负载承受面177a相反一侧的面,另一个端部在中途闭合。即,支承轴套170a在圆筒形状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有一个端部开口于负载承受面177a的狭缝和一个端部开口于与负载承受面177a相反一侧的面的狭缝。
间隔物172a为柱状的部件。间隔物172a配置于比支承轴套170更靠转子的径向上的外侧。间隔物172a为圆柱形状,外周面180a与圆弧部174相对。间隔物172a为外周面180a的直径随着朝向转子的径向内侧变小的圆锥形状。外周面180a相对于转子的径向的倾斜角与支承轴套170a的内周面178a相对于转子的径向的倾斜角成为实质上相同的角度。实质上相同是指除了在制造时所产生的误差以外,没有角度之差。另外,外周面180a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也可以为与支承轴套170a的内周面178a相对于径向的倾斜角不同的角度。间隔物172a在成为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形成有螺孔。
在此,利用图17及图18,对设置销支承单元105a的工序进行说明。固定装置100a能够由销支承单元105a的设置工序、固定装置100a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来进行组装、制造。如图17所示,工作人员在配置有衬套109的贯穿孔66a配置支承轴套170a。在此,支承轴套170a的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中,贯穿孔66a的中心侧成为与负载承受面177a平行的平坦面250,内周面84a侧成为相对于负载承受面177a倾斜的倾斜面252。倾斜面252随着接近内周面84a向接近负载承受面177a的方向倾斜。支承轴套170a中,平坦面250与衬套109相接。
其次,工作人员向贯穿孔66a插入间隔物172a。若销支承单元105a使间隔物172a的外周面180a与支承轴套170a的内周面178a接触,并进一步压入间隔物172a,则支承轴套170a向贯穿孔66a的径向外侧扩张。若支承轴套170a被扩张,则支承轴套170a的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的间隔变宽,而向比外周面179a更靠贯穿孔66a的径向外侧进行变形。销支承单元105a中,支承轴套170a向贯穿孔66a的径向外侧进行变形,由此如图18所示,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a,支承轴套170a的外周面179a与内周面84a相接,成为负载承受面177a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a的负载承受面82a在贯穿孔66a的径向上重叠的配置。并且,支承轴套170a中,转子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也与其他部分连动而进行变形,倾斜面252成为衬套109侧的端面。由此,衬套109移动至转子的径向外侧时,与倾斜面252相接。倾斜面252以与支承轴套170a的变形之后的圆锥的倾斜角相同的角度相对于平坦面250倾斜。
其次,盖部件106a由螺栓240固定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盖部件106a具有堵塞贯穿孔66a的板部230及从板部230向贯穿孔66a突出并与间隔物172a相接的突起部232。板部230大于贯穿孔66a,并堵塞贯穿孔66a的整面。盖部件106a中,大于板部230的贯穿孔66a的部分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形成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面相接。螺栓240设置于板部230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相接的位置,并拧入于设置在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的螺孔。盖部件106a以例如围绕突起部232的周围的方式在4处设置有螺栓240。
固定装置100a中,即使将支承单元插入槽80a设为圆锥形状,也通过形成朝向转子的径向下侧的负载承受面82a,即使由销支承单元105a施加从转子的径向下侧的部件朝向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力,也能够由负载承受面82a支承负载承受面177a,而能够抑制向转子的径向外侧脱落。并且,固定装置100a中,即使由一个部件形成销支承单元105a的支承轴套170a,也通过形成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设为容易变形的结构,而能够将支承轴套170a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a。
并且,支承轴套170a中,与支承轴套170a的圆筒的轴向、贯穿孔66a的轴向平行地形成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变形。并且,支承轴套170a中,使狭缝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开口的端面(轴向上的端面)在圆筒形状的周向上交替,由此能够设为在圆筒形状的径向外侧容易变形的形状。
图19是表示另一例的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9所示的支承轴套170b形成有多个狭缝192。多个狭缝192中,相同一个端部开口于端面。优选支承轴套170b在与负载承受面82a相对的一侧开口有狭缝192。如支承轴套170b所示,也可以为狭缝在相同的端面开口的形状。
固定部件100a通过支承单元插入槽80a和间隔物172a夹持支承轴套170a。由此,能够防止支承轴套170a的压曲(鼓出)等变形。并且,能够使转子的径向的压缩力容易作用且弯曲变形也难以发生于支承轴套170a。
并且,固定装置100a能够通过衬套109调整支承轴套170a的位置。并且,固定装置100a在支承轴套170a的转子的径向内侧的面设置一部分倾斜面252,由此能够使支承轴套170a与支承单元插入槽80a密合。由此,能够使支承轴套170a与衬套109及支承单元插入槽80a进一步密合,而能够仅使压缩力容易传递。
固定装置100a中,负载承受面82a与比负载承受面82a更靠转子的径向下侧的面(周面、圆锥面)所呈的角θ设为90度,由此能够使负载承受面82a与负载承受面177a进一步可靠地接触。因此,优选所呈的角θ设为90度,但是也可以为90度以外的角度。
并且,固定装置100a中,在贯穿孔66a不设置螺孔,由螺栓240固定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也可以如此利用螺栓240将盖部件106a固定于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固定装置100a中,从转子的径向外侧观察盖部件106a时,设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状,由此在盖部件的安装空间较窄时也能够进行设置。
在此,由螺栓240紧固盖部件时的螺栓240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盖部件106a也可以以围绕突起部232的周围的方式在六处设置螺栓240。通过增加螺栓240的数量会使固定装置变大,但是能够在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2进一步可靠地固定盖部件106a。
图20是表示另一例的销支承单元的支承轴套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0所示的支承轴套170c在圆筒形状的截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194,其截面为C字形状。形成于支承轴套170c的开口从圆筒形状的轴向的端部形成至端部。如此,通过将支承轴套170c设为截面为C字形状的形状,也能够与支承轴套170a相同地由间隔物172a向圆筒形状的径向外侧扩张,而能够向圆筒形状的径向外侧进行变形。并且,设为支承轴套170c的结构时,也可以将支承轴套170c以进行压缩而使其变形的状态插入于贯穿孔66a,到达支承单元插入槽80a时,由恢复力向径向外侧进行变形。如此,销支承单元中,由恢复力支承轴套170c插入于支承单元插入槽80a时,也可以不具备间隔物。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最高位置即铅锤方向上侧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装置10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固定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转子16的旋转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在外侧部件的最低的位置即铅锤方向下侧的端部的贯穿孔设置固定装置。即,上述固定装置也可以设置于外侧部件下半部分。将固定装置设置于外侧部件下半部分时,也能够使用上述固定装置的安装方法,并能够使用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
符号说明
10-蒸汽涡轮机,16-转子,20-周向(旋转方向),30-动叶片,34-内部汽缸,36-外部汽缸,40-蒸汽入口部,42-静叶片,50-环状部件,51-内侧部件,52-内侧部件上半部分,54-内侧部件下半部分,56-凹部,57-槽部,60-外侧部件,62-外侧部件上半部分,64-外侧部件下半部分,65-凸部,66、66a-贯穿孔,67-第1面,68-第2面,68a-螺纹槽,69-高低差部,70-固定单元,72-外侧部件固定装置,80、80a-支承单元插入槽,82、82a-负载承受面,100、100a-固定装置,102-径向销,104-密封单元,105、105-销支承单元,106、106a-盖部件,108-衬套,112-密封轴套,114-密封插入部件,121-外周面,122-凸缘,124-螺孔,126-缺口面,130-内周面,140-外周面,142-螺孔,150-圆柱状孔,162-外周面,164-六角槽,170、170a-支承轴套,172、172a-间隔物,173-分割轴套,174-圆弧部,176-突出部,177、177a-负载承受面,178、178a-内周面,179、179a-外周面,180、180a-外周面,190a、190b、190c、190d、190e、190f、190g、190h-狭缝。

Claims (18)

1.一种固定装置,其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径向销,插入于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一部分插入于形成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且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销支承单元,插入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形成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
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
间隔物,配置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周面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凹陷的支承单元插入槽,
在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
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相接,并且所述支承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套在所述贯穿孔的周向上具有被分割的多个分割轴套。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套为形成有狭缝的圆筒形状,
所述间隔物为直径随着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变小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的外侧的端面或内侧的端面沿着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盖部件,配置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并且固定于所述外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衬套,配置于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之间,与所述销支承单元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形成有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相接并与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垂直的面和与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对置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单元插入槽形成有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外周面相接且随着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朝向内侧而朝向所述外侧孔的径向内侧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密封单元,插入于所述贯穿孔,并在比所述销支承单元更靠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密封所述贯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单元具有:
密封轴套,内周面的直径沿着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发生变化;及
柱状的插入部件,其插入于所述密封轴套,并与所述密封轴套的所述内周面相接,
所述密封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贯穿孔相接,所述密封轴套的所述内周面与所述插入部件相接。
14.一种蒸汽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所述外侧部件;
所述内侧部件;及
旋转体,配置于比所述内侧部件更靠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
15.一种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来制造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向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插入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的径向销,并将所述径向销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插入于形成在配置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的步骤,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插入销支承单元,将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将形成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的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间隔物,插入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
所述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具有:将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配置于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相接的位置的步骤;及
向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插入所述间隔物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支承单元具有:支承轴套,在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形成有面;及间隔物,插入于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
所述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具有:将所述支承轴套配置于所述外侧孔的步骤;及
向所述支承轴套的内侧插入所述间隔物,使所述支承轴套移动到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外侧,使形成于所述支承轴套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移动到与朝向所述外侧孔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相接的位置的步骤。
18.一种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固定旋转机械的静止体的外侧部件及内侧部件的周向上的相对位置来制造旋转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向沿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贯穿的贯穿孔插入具有外径大于所述内侧孔的直径的凸缘部的径向销,并将所述径向销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插入于形成在配置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凹部的步骤,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开口于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外侧孔及与所述外侧孔连通且比所述外侧孔的直径小并开口于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内侧孔;及
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所述外侧孔插入销支承单元,将所述销支承单元与所述径向销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并且将形成于所述销支承单元的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外侧的面与形成于所述外侧孔且朝向所述旋转机械的径向内侧的面在所述贯穿孔的径向上重叠的销支承单元设置步骤。
CN201680018278.9A 2015-03-26 2016-03-22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Active CN107429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5256A JP6527734B2 (ja) 2015-03-26 2015-03-26 固定装置、蒸気タービン、回転機械の製造方法及び組立方法
JP2015-065256 2015-03-26
PCT/JP2016/059019 WO2016152866A1 (ja) 2015-03-26 2016-03-22 固定装置、蒸気タービン、回転機械の製造方法及び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575A true CN107429575A (zh) 2017-12-01
CN107429575B CN107429575B (zh) 2019-05-17

Family

ID=5697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8278.9A Active CN107429575B (zh) 2015-03-26 2016-03-22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3541B2 (zh)
JP (1) JP6527734B2 (zh)
CN (1) CN107429575B (zh)
WO (1) WO20161528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7623B2 (ja) * 2015-02-19 2018-11-0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装置、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機械、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JP6671102B2 (ja) * 2015-02-20 2020-03-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定装置、回転機械、回転機械の製造方法、組立方法及び取外方法
CN110131270A (zh) * 2019-06-17 2019-08-16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轮机用可调径向销
JP7348885B2 (ja) 2020-08-26 2023-09-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シング、蒸気タービン及びケーシングの組立方法
CN114542215B (zh) * 2022-03-09 2023-09-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筒形汽缸用便捷式拆装定位结构
US20230313708A1 (en) * 2022-03-30 2023-10-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casing wall of turboma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2582A (en) * 1975-07-04 1978-09-12 Bbc Brown Boveri &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coaxial arranged machine parts
JP2010121498A (ja) * 2008-11-18 2010-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ケーシングの支持構造
US20120099990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Fretwell Richard M Torque pin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blade ring relative to roto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JP2014066174A (ja) * 2012-09-26 2014-04-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位置決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式流体機械
US20140241876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Alstom Technology Ltd. Rotary flow machine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18513A (en) * 1965-03-03 1967-05-09 Gen Motors Corp Variable vane ring
JP2524778Y2 (ja) * 1987-11-19 1997-02-05 株式会社東芝 タービンノズルダイアフラム
US5672047A (en) * 1995-04-12 1997-09-30 Dresser-Rand Company Adjustable stator vanes for turbomachinery
US6401447B1 (en) * 2000-11-08 2002-06-11 Allison Advanced Development Company Combustor apparatus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US6364606B1 (en) * 2000-11-08 2002-04-02 Allison Advanced Development Company High temperature capable flange
JP3745727B2 (ja) 2002-11-11 2006-02-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ケーシングの位置決め機構
US7637110B2 (en) * 2005-11-30 2009-12-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ssembling a gas turbine engine
US8043044B2 (en) * 2008-09-11 2011-10-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ad pin for compressor square base stator and method of use
US9494052B2 (en) * 2012-03-27 2016-11-1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ual-intent locator pin and removable plug for gas turbines
US9028210B2 (en) 2012-06-13 2015-05-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urbomachine alignment pi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2582A (en) * 1975-07-04 1978-09-12 Bbc Brown Boveri & Company Limite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coaxial arranged machine parts
JP2010121498A (ja) * 2008-11-18 2010-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ケーシングの支持構造
US20120099990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Fretwell Richard M Torque pin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blade ring relative to roto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JP2014066174A (ja) * 2012-09-26 2014-04-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位置決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回転式流体機械
US20140241876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Alstom Technology Ltd. Rotary flow machine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3650A (ja) 2016-10-20
US10563541B2 (en) 2020-02-18
CN107429575B (zh) 2019-05-17
JP6527734B2 (ja) 2019-06-05
WO2016152866A1 (ja) 2016-09-29
US20180073397A1 (en)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575A (zh) 固定装置、蒸汽涡轮机、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组装方法
KR100504052B1 (ko) 가변 용량 터빈의 조립 및 조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4727859B (zh) 具有锁定板的涡轮转子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JP6203252B2 (ja) ねじ山の疲れ寿命を改良するための、ねじ山付きシャンク、接続アセンブリ、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および組み立てる方法
JP2002061645A (ja) 動圧型空気軸受
US8342795B2 (en) Support member for optimizing dynamic load distribution and attenuating vibration
CN102767399B (zh) 涡轮导流片组件以及组装涡轮导流片组件的方法
EP3470810B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member and imbalance detector equipped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member
JPH0932771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341031B2 (ja)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そ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KR20180064052A (ko) 에어 포일 스러스트 베어링
US20080170939A1 (en) Diaphragm for Turbomachin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3933130B2 (ja) タービン動翼
JP4613442B2 (ja)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そ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組立装置
US8561299B2 (en) Gas turbine rotor assembly methods
US83371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turbine components
CN107250490A (zh) 固定装置、旋转机械、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组装方法及拆卸方法
JP2009052507A (ja) 回転式圧縮機、回転式圧縮機の製造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4270654A (ja) 回転型圧縮機
KR101803872B1 (ko) 분리식 고정스크롤을 갖는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5478911A (zh) 中心导销的设计方法、中心导销的制造方法以及旋转机械的组装方法
WO2012081287A1 (ja) 排気ポンプに適用可能な固定翼ブレード集合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排気ポンプ
CN105723053B (zh) 涡轮机的轮叶锁定组件和固定方法
US11939976B2 (en) Scroll compressor
KR101462944B1 (ko) 하부 프레임을 구비한 압축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