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087A -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 Google Patents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087A
CN107429087A CN201680014239.1A CN201680014239A CN107429087A CN 107429087 A CN107429087 A CN 107429087A CN 201680014239 A CN201680014239 A CN 201680014239A CN 107429087 A CN107429087 A CN 107429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portion
adhesive member
adhesion type
type adhesive
memb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9087B (zh
Inventor
谷贤辅
永田瑞穗
沟端香
曾我匡统
增田良太
佐竹正之
冈田研
冈田研一
小坂尚史
下北启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9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9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3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45Anti-settl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on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7Block-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2/00Crosslin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comprising non-adhesive protru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同时具有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这两者,并且不仅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具有:支承体、在支承体的一面设置的粘合剂层、在粘合剂层的与支承体处于相反侧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凸部各自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凸部接触被粘面的状态下的对不锈钢板的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的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

Description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尤其涉及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背景技术
粘接剂和粘合剂随着它们的性能的提高,逐渐广泛用于建筑用途、各种制品的制造、其它各种的领域。例如:在建筑的领域中,为了将墙纸、地板材料、墙壁材料、以及天花板材料等建筑用构件与墙、地板、其它建材粘接而使用粘接剂、粘合剂,在建筑以外的制造领域中,例如用于将包装粘接于车体、用于将装饰片粘接于家具、用于将光学薄膜彼此粘接或者将光学薄膜粘接于显示面板,在其它各种领域中使用粘接剂、粘合剂。
粘接剂与粘合剂相比,一般具有可以牢固地粘接这样的优点。这是因为通常使用如下的方法:在墙纸等粘接对象或者墙等被粘物的一者上涂布粘接剂,在这些粘接对象和被粘物相互贴合后等待其固化。可知由于粘接剂必须待其固化,因而操作性差,另外,具有一旦固化后贴合位置的调节极其困难这样的缺点。
另一方面,粘合剂虽然不能像粘接剂那样牢固地粘接,但即使暂时贴合后也可以剥离,另外具有贴合位置容易修正这样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粘接剂主要是指使用前为液体且贴附时变为固体的物质,另外,粘合剂主要是指具有液体和固体双方的性质的物质。
近年,也开始广泛普及对片材预先赋予这些粘接剂、粘合剂而成的粘接片或粘合片。专利文献1示出加压粘接型的粘合片的一个例子。该粘合片吸取了粘合剂的优点即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剂的优点即粘接性这两者。此处,粘合片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的至少单面上由微粘合性物质或非粘合性物质形成多个凸部,通过这些凸部,贴合时通过微粘合性物质或非粘合性物质的作用可以容易地进行粘合片的微调节,另一方面,粘接时由于压接力,微粘合性物质或非粘合性物质向粘合剂的内部移动,可以产生由粘合剂带来的粘接力。专利文献1中为了得到该功能,作为构成凸部的材料,推荐使用纱布、无纺布、织布、金属网、成形网等。
另外,专利文献2示出其它加压粘接型的粘合片的一个例子。此处,在粘接层的一个表面设置均匀分散有平均粒径为10~40μm的非粘接性固体颗粒的分散层,使固体颗粒的约半数以相当于其平均粒径的至少约1/4的高度从粘接层的表面突出,由此来形成凸部。该专利文献2中,作为这些非粘接性固体颗粒,推荐使用: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钙、硫酸铝、二硫化钼、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亚铁、氧化铁、玻璃微珠等无机固体颗粒;进而有硬化橡胶、硬质橡胶(ebonite)、木质素/酚醛树脂、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之类的树脂类等有机固体颗粒,另外还有尿素树脂空心微珠、三聚氰胺树脂空心微珠、酚醛树脂空心微珠、聚偏氯乙烯空心微珠、环氧树脂空心微珠这样的有机空心微珠;玻璃空心微珠、火山灰空心微珠、碳空心微珠、氧化铝空心微珠、硅砂空心微珠这样的无机空心微珠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6074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6579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专利文献1、2等也可知,通过设置凸部来尝试改善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这两者的粘合构件是迄今一直存在的。然而,这些现有的粘合构件中,没有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的粘合构件,尤其是不仅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的粘合构件。
例如为了得到位置调节功能,以往使用有机硅、玻璃等,进而像专利文献1、2等公开的那样使用纱布、无纺布、织布、金属网、成形网、非粘接性固体颗粒等作为凸部的材料,但根据这些构件不能得到良好的粘接性。更详细而言,对于专利文献1、2等记载的加压粘接型的粘合片,在为了粘接而施加压力使粘合剂层接触被粘接构件的位置,作为凸部的构成材料的有机硅等停留在接触被粘接构件的表面的状态,因此粘合剂层相对于被粘接构件的接触面积、即粘接面积减少,其结果,确认产生粘接力的降低。
另外,例如在使用剪切粘接力来评价粘接性,且使用摩擦力来评价位置调节功能时,对于现在市售的粘合片,假设为了改善作为粘接性的指标的剪切粘接力,牺牲位置调节功能而将摩擦力设定为大于1N/cm2的值,对于剪切粘接力,勉强得到小于45N/cm2的值也已经是极限。因此,期望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市售品是粘合剂使用丙烯酸类共聚物、凸部使用聚烯烃系网的市售品,作为支承体,具有聚乙烯系的发泡体作为成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具有支承体、在该支承体的一面设置的粘合剂层、以及在该粘合剂层的与该支承体处于相反侧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其具有如下特征:该凸部各自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
此处“聚集性颗粒”是具有规定的聚集力的颗粒的含义,可以作为颗粒的集合体把握,该集合体的形状可以在比较弱的力下变形,对其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用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微小乳液聚合(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微乳聚合(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等任何聚合方法制备的颗粒、或由在水、醇等分散液中使聚合物分散的颗粒等形成的颗粒群,还可以是具有芯壳结构的颗粒群。
根据该方式的加压粘接型构件,通过在粘合剂层上设置凸部而以接触凸部的状态在被粘物面上移动,从而可以进行位置调节,并且,通过在被粘物与粘合剂层之间夹着凸部的状态下从支承体的另一面侧朝向被粘物施加规定的压力,从而能够使该凸部向粘合剂层的内部移动,使粘合剂接触被粘物。因此,根据该构成,提供一种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且不仅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的该凸部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MPa以上。该弹性模量是表示构成凸部的多个聚集性颗粒的聚集力的指标。通过设定为5MPa以上,可以容易进行位置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弹性模量是指通过纳米压痕试验得到的复合弹性模量。另外,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凸部在500g载荷时的剪切粘接力优选为2N/cm2以上。通过设定为2N/cm2以上,即使对于具有梯度的墙面,在进行粘接前也能够将粘合构件暂时固定,另外,能够进行位置调节。
为了评价加压粘接型构件的暂时固定性,此处,利用剪切粘接力作为指标。此处的剪切粘接力的评价通过如下进行:在将对另一面赋予了粘接剂的1cm见方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夹在2片不锈钢板之间的状态下,将500g的辊往复一次进行压接,在温度23℃、湿度50%的环境下使不锈钢板垂直,测定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保持不从被粘物落下的时间。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可以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另外,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可以具有由树脂系芯材料和包裹该芯材料的树脂系壳材料形成的芯壳结构,所述树脂系壳材料具有比该芯材料高的弹性模量。另外,可以具有前述树脂系芯材料的重量相对于前述树脂系壳材料的重量的比率为80%以下的芯壳结构。
进一步,该芯壳结构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通过如此将壳材料的弹性模量设定为高于芯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而在芯壳结构的外侧减小摩擦力、提高位置调节功能,并且在与粘合剂的关系中可以得到适当的弹性模量,另外,容易使聚集性颗粒溃散,从而可以使粘接力增大。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丙烯酸烷基酯包含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1种,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1种。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凸部可以在前述主面上配置成分散状。进而,前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前述主面上配置成点状。此时,前述凸部的最大径优选为100μm以上且3mm以下。
另外,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凸部可以在前述主面上以连续状态配置。进一步,前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前述主面上配置成条纹状。此时,前述凸部的线宽优选为100μm以上。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优选前述凸部在前述主面上所占的面积的比率为15%以上。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该凸部接触被粘面的状态下的对不锈钢板的摩擦力优选为约0.4N/cm2以下。另外,前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2kg载荷时对前述不锈钢板的剪切粘接力优选为约45N/cm2以上。需要说明的是,“0.4N/cm2”或者“45N/cm2”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便利地确定的值,应当作为大约的值来把握。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具有支承体、在该支承体的一面设置的粘合剂层、以及在该粘合剂层的与该支承体处于相反侧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其具有如下特征:该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该凸部接触被粘面的状态下的对不锈钢板的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该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2kg载荷时的对前述不锈钢板的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
为了评价加压粘接型构件的位置调节功能,此处,使用摩擦力作为指标,作为表示该摩擦力的参数,将2cm见方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以接触一面的方式在不锈钢板上静置,以对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整体大致均等地施加力的方式使另一面负载50g砝码,并将砝码固定在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上,测定以该状态将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沿水平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拉伸时所施加的应力。根据本构成,该应力值为约0.4N/cm2以下。
另外,为了评价加压粘接型构件的粘接性,此处,使用剪切粘接力作为指标,作为表示该剪切粘接力的参数,以在2片不锈钢板之间夹持对另一面赋予了粘接剂的1cm见方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的状态,将2kg的辊往复一次进行压接,在温度23℃、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将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以300mm/分钟的速度向垂直方向拉伸时对一面所施加的应力。根据本构成,该应力值为约45N/cm2以上。
根据该方式的加压粘接型构件,通过在粘合剂上设置凸部而以接触凸部的状态在被粘物的面上移动,从而可以进行位置调节,并且,通过在被粘物与粘合剂之间夹着凸部的状态下从支承体的另一面侧朝向被粘物施加规定的压力,从而能够使该凸部向粘合剂的内部移动,使粘合剂接触被粘物。
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凸部优选各自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
另外,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的该凸部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MPa以上。
进一步,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凸部在500g载荷时的剪切粘接力优选为2N/cm2以上。
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可以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另外,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可以具有由树脂系芯材料和包裹该芯材料的树脂系壳材料形成的芯壳结构,所述树脂系壳材料具有比该芯材料高的弹性模量,相对于该树脂系壳材料的重量,该树脂系芯材料的重量的比率为80%以下。进一步,该芯壳结构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至少一者可以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上述另一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该丙烯酸烷基酯包含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1种,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1种。
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粘合剂的塑性应变优选为0.07以上。
本发明的粘合构件为使凸部向粘合剂的内部移动从而使粘合剂接触被粘物的构成。因此,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弹性模量)与凸部的弹性模量的关系变得重要。通过将粘合剂的塑性应变设定为上述范围,从而在保持与凸部的弹性模量的平衡的同时,关于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得到良好的结果。
另外,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粘合剂的厚度与前述凸部的高度之比优选为60以上:100。另外,前述主面上的前述凸部的高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通过按照粘合剂的厚度和凸部的高度的关系如上所述地调节凸部的移动性,从而关于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得到良好的结果。
进一步,上述方式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
进一步,上述方式的任意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中,前述支承体可以为石膏板、木材、合成板、钢板、带、片、或薄膜中的任意者。
另外,还可以在前述支承体的另一面设置粘合剂或粘接剂。进而,在该另一面设置的粘合剂的层的主面上可以设置前述凸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且不仅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例示性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粘合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凸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聚集性颗粒的截面立体图。
图5为说明凸部的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6为说明凸部的摩擦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7为说明凸部的剪切粘接力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8为说明凸部的暂时固定性的评价方法的图。
图9为示出凸部的配置方法的详细的图。
图10为示出利用丝网印刷形成凸部的方法的图。
图11为示出塑性应变的测定使用的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12为示出塑性应变的测定原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构件进行说明。
1.基本构成
图1表示本发明的例示性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1的立体示意图。粘合构件1具有:支承体10,在支承体10的一面10’设置的粘合剂层11,进而至少在粘合剂层11的与支承体10处于相反侧的主面、即在被粘面进行定位、粘接时可以对该被粘面实质上起作用的面上设置的多个凸部12、12’。
图1的(a)表示使这些多个凸部12在粘合剂层11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成分散状,此处,作为一个例子而配置成点状,另一方面,图1的(b)表示使这些多个凸部12’在粘合剂层11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且至少一部分以连续状态配置,此处,作为一个例子而配置成条纹状。但是,凸部的配置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图所示的状态。例如作为连续状态的其它例子,也可以为如下配置等:具有三角形、四边形之类的多角形的格子状、圆形线状、波浪状、准备将多个条纹并列排列而成的集合并将这些集合相互以阶梯状错开的配置。只要是可得到目标效果的形状,则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任意配置。因此,本发明的凸部的配置方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方式。
图2为图1的粘合构件1的截面示意图。凸部12设置在粘合剂层11上。因此,各凸部12为比粘合剂层11的表面更加在粘合剂层11侧突出的状态。在以与被粘物3接触的方式来配置凸部12突出的一面10’时,可以实质上不接触粘合剂地使凸部12主要在其顶点附近与被粘物3实质上接触。“实质上接触”是指,只要不妨碍位置调节,就也可以与粘合剂层11接触。结果,用户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对粘合构件1相对于被粘物3的位置进行调节:在使凸部12接触被粘物3的表面的状态下使粘合构件1在被粘物3的面上移动;或使粘合构件1在被粘物3的表面暂时粘接后剥离,然后再贴附;或者使再贴附的粘合构件1进一步在被粘物3的面上移动。
位置调节结束后,用户可以在被粘物3与粘合剂层11之间夹着凸部12的状态下从支承体10的另一面10”侧朝向被粘物3用手、手指等对粘合构件1施加规定的压力,由此使凸部12向粘合剂层11的内部移动,使粘合剂接近被粘物3的表面并在此进行接触。其结果,不仅是凸部12,对于设置有凸部12的部分以外的部分,通过上述压力,粘合剂也接触被粘物3的表面且被压接,通过凸部12与粘合剂的作用而在粘合构件1中得到充分的粘接力。需要说明的是,附图虽未明示,但凸部12向粘合剂层11的内部移动时,凸部12与粘合剂层11之间有时会形成一些间隙,该间隙可能成为导致粘接力减少的要因,但其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这样,根据粘合构件1,可以容易地对粘合构件1进行位置调节直至最终确定粘接位置,另一方面,在位置调节结束后,能够以充分的粘接力使粘合构件1粘接在所期望的位置。
2.支承体
对于支承体10,可以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刚性的构件,例如:石膏板、木材、合成板、钢板之类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仅具有比较小的刚性的构件,例如带、片、或薄膜之类的材料。例如,如果支承体10使用带,则粘合构件可以以粘合带的形式使用,如果使用片,则可以以粘合片的形式使用,如果使用薄膜,则可以以粘合薄膜的形式使用。虽未特意图示,但也可以在支承体10的另一面10”设置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制成双面粘接的方式。通过制成双面粘接方式,在粘合带、粘合片、以及粘合薄膜以外的构件、例如墙纸、地板材料、墙壁材料、天花板材料等中也可以使用粘合构件1。此时,以将设置有粘合剂或粘接剂的另一面10”预先贴合于墙纸等的单面,将设置凸部12的一面10’贴合于作为被粘物的墙、建材等的方式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承体的另一面10”设置的粘合剂层的主面也可以设置与在支承体10的一面10’设置的凸部12同样的凸部。进一步,粘合剂层11并不一定必须直接设置在支承体10的表面,也可以在粘合剂层11与支承体10之间设置追加的层。
以下举出使支承体1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粘合片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粘合片仅为本发明的粘合构件的一个例子,并不意在将本发明限定于粘合片。
3.凸部
3-1.凸部的结构
图3中示出图1所示的凸部12、12’的横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b)中的横截面图为从与条纹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的图。这些凸部12、12’分别由多个聚集性颗粒20的集合体形成。这些聚集性颗粒20具备规定的聚集力,具有聚集力而具有规定的弹性模量。本发明中,使用这些聚集性颗粒形成凸部,由此不仅对凸部赋予所期望的摩擦力,而且赋予所期望的剪切粘接力,进而还赋予暂时固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聚集性颗粒20其自身具有聚集力,因此添加剂不一定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聚集力,在不影响凸部12的性能的范围,也可以加入例如环氧系交联剂、硅烷偶联剂等添加剂。
点状的凸部12例如像图3的(a)所示那样,可以整体具有扁平的球状。粘合剂中的凸部12的直径为“A”、高度为“B”。另一方面,条纹状的凸部12’例如像图3的(b)所示那样,可以具有截面观察呈大致长方的形状。粘合剂中的凸部12’的线宽为“A’”、高度为“B’”。其中,对于凸部12’,例如通过转印制作凸部12’时,考虑到对粘合剂埋入的部分而预先将在转印前预先准备的凸部12’的高度设定为“B’+B””。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最大径(采用最大径是因为凸部不一定为正圆。产生误差时,采用它们中的最大径)、线宽、以及高度受到聚集性颗粒20的粒径等的影响,当然,并不限定于这些值。
<聚集性颗粒>
图4表示聚集性颗粒20的截面立体图。各聚集性颗粒20具有大致球状,其平均粒径“a”为例如约160nm。其中,考虑到凸部的最大径、线宽和高度,粒径“a”可以适宜变更。例如,从水分散液的粘度的观点来看,考虑到凸部的最大径等的聚集性颗粒20的粒径优选为100nm以上,更优选为120nm以上,另一方面,从干燥后的颗粒的聚集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另外,从制成凸部形状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此时的凸部12的最大径“A”、凸部12’的线宽“A’”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250nm以上,从贴附场所的观点来看,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从位置调节功能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凸部12的高度“B”、凸部12’的高度“B’”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从自带背面的凹凸浮起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但是,这些值全部为优选值,粒径、凸部12的最大径等、或者凸部12’的线宽等的值并不限定于上述值。
<平均粒径的测定>
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用以下方法测定。对于从形成某1个凸部12的多个聚集性颗粒中随机抽取的50个聚集性颗粒,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各聚集性颗粒的粒径,采用所测定的50个聚集性颗粒的粒径中位于中央的值(即,用中值粒径进行评价),将这样的处理作为1个循环,求出通过重复数次该循环而得到的数个中值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
各聚集性颗粒20可以由芯壳结构形成,即由树脂系芯材料21和包裹该芯材料21的外部的树脂系壳材料22的组合形成。但是,并不一定必须具有芯壳结构,例如可以不构成芯层,而是仅由壳层构成。芯材料21主要以包含丙烯酸丁酯(BA)的单体乳液(A)的聚合物、换言之以水分散型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的形式构成,另一方面,壳材料22主要以包含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单体乳液(B)的聚合物、换言之以水分散型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B)的形式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芯壳结构的详细可以通过例如DSC测定、TEM(3D-TEM)法分析。不具有芯壳结构时,可以由任意成分构成。
壳材料22与芯材料21的重量比、壳材料22中的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重量比可以根据用途、所要求的性能而自由变更。以下,从方便角度,将芯材料21的重量(L)相对于芯材料21的重量(L)和壳材料22的重量(K)的总重量所占的比率(L/(K+L))称作“芯壳比率(%)”,另外,将壳材料22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重量(N)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重量(N)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A)的重量(M)的总重量所占的比率(N/(M+N))称作“MMA比率(%)”。
<芯材料>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烷基酯。作为这样的丙烯酸烷基酯,从乳液聚合的反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对水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等丙烯酸烷基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之中,优选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等烷基的碳数为3~9的丙烯酸烷基酯。另外,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的总单体,优选含有60~100重量%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含有70~99.9重量%,进一步优选含有80~99重量%,特别优含有80~98重量%。
另外,对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为了控制弹性模量,可以使用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
<壳材料>
另一方面,对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B),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这样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从乳液聚合的反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对水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物质,从容易控制弹性模量的方面出发,优选上述烷基的碳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出上述同样的物质。前述例示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
进而,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B)的总单体,优选含有30~95重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含有35~90重量%,进一步优选含有40~80重量%,特别优选含有45~70重量%。
另外,对于(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B),为了控制弹性模量,可以使用烷基的碳数为1~18的丙烯酸烷基酯。该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该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出上述同样的物质。前述例示之中,优选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等烷基的碳数为3~9的丙烯酸烷基酯。
<酸>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和(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B)为了提高粘合剂的粘接性和对乳液赋予稳定性,可以使用含羧基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例示出:具有羧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自由基聚合性的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丙烯酸羧基乙酯、丙烯酸羧基戊酯等。另外,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A)或(B)的总单体,优选含有0.1~8重量%含羧基单体,更优选含有1~7重量%,进一步优选含有2~5重量%。
<乳化剂>
对乳液聚合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乳液聚合中通常使用的各种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使用阴离子系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阴离子系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例示出:油酸钠等高级脂肪酸盐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烷基芳基磺酸盐类;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铵等烷基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硫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类;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硫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硫酸酯盐类;单辛基磺基琥珀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聚氧乙烯月桂基磺基琥珀酸钠等烷基磺基琥珀酸酯盐及其衍生物类;聚氧乙烯二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酯盐类等。作为非离子系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例示出: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亚乙基壬基苯基醚等聚氧亚乙基烷基苯基醚类;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等山梨糖醇酐高级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等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高级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等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类;油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甘油高级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二苯乙烯化苯基醚等。
另外,除了上述非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以外,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用具有与烯属不饱和双键相关联的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作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在前述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中导入了丙烯基、烯丙基醚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自由基反应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表面活性剂等。这些表面活性剂可适宜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从水分散液的稳定性、粘合剂层的耐久性的观点来看,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自由基聚合性表面活性剂是优选使用的。
作为阴离子系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烷基醚系(作为市售品,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AQUARON KH-05、KH-10、KH-20、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DEKA REASOAP SR-10N、SR-20N、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LATEMUL PD-104等);磺基琥珀酸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LATEMUL S-120、S-120A、S-180P、S-180A、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的ELEMINOL JS-2等);烷基苯基醚系或者烷基苯基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AQUARON H-2855A、H-3855B、H-3855C、H-3856、HS-05、HS-10、HS-20、HS-30、BC-05、BC-10、BC-20、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DEKA REASOAP SDX-222、SDX-223、SDX-232、SDX-233、SDX-259、SE-10N、SE-20N);(甲基)丙烯酸酯硫酸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日本乳化剂株式会社制造的Antox MS-60、MS-2N、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ELEMINOL RS-30等);磷酸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H-3330PL、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DEKA REASOAP PP-70等)。作为非离子系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出:烷基醚系(作为市售品,例如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DEKAREASOAP ER-10、ER-20、ER-30、ER-40、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LATEMUL PD-420、PD-430、PD-450等);烷基苯基醚系或者烷基苯基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的AQUARON RN-10、RN-20、RN-30、RN-50、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DEKA REASOAP NE-10、NE-20、NE-30、NE-40等);(甲基)丙烯酸酯硫酸酯系(作为市售品,例如日本乳化剂株式会社制造的RMA-564、RMA-568、RMA-1114等)。
<引发剂>
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乳液聚合中通常使用的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盐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等偶氮系引发剂;例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系引发剂;例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例如苯基取代乙烷等取代乙烷系引发剂;例如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等羰基系引发剂等。这些聚合引发剂可适宜地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另外,进行乳液聚合时,可以根据期望而制成与聚合引发剂一起组合使用还原剂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由此,促进乳化聚合速度、或使低温下的乳化聚合变得容易进行。作为这样的还原剂,例如可例示出: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甲醛次硫酸盐等金属盐等还原性有机化合物;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还原性无机化合物;氯化亚铁、雕白粉、二氧化硫脲等。
3-2.凸部的制作
说明凸部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
<聚集性颗粒的制作>
各凸部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各聚集性颗粒20其自身具有聚集力,因此聚集性颗粒20的集合可以由其自身形成凸部。
如前所述,聚集性颗粒20包括具有芯壳结构者和不具有芯壳结构者。具有前者的芯壳结构的聚集性颗粒20可以通过如下的多段乳液聚合而得到:在通过乳液聚合形成芯层的共聚物后,在芯层的共聚物的存在下,使壳层的共聚物进行乳液聚合。即,各乳液聚合中,通过使构成芯层或壳层的共聚物的单体成分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在水中进行聚合,可以形成芯层或壳层的共聚物。另一方面,对于后者的不具有芯壳结构的聚集性颗粒20,可以通过仅使壳层聚合而不形成芯层来制作。
前述单体成分的乳液聚合也可以通过常法进行。乳液聚合中,例如:与上述单体成分一同适宜配混乳化剂(表面活性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根据需要而添加的链转移剂等。需要说明的是,乳液聚合中,更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例如:一次性投入法(一次性聚合法)、单体滴加法、单体乳液滴加法等公知乳液的聚合法。另外,单体滴加法中,可以适宜选择连续滴加或分步滴加。这些方法可适当组合。反应条件等可适宜选择,聚合温度例如优选为40~95℃左右,聚合时间优选为30分钟~24小时左右。
作为一个例子,在以下说明芯壳比率为50%,且MMA比率为50%的聚集性颗粒20的聚合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外的MMA比率、芯壳比率的聚集性颗粒20,可利用以上述聚合方法为基准的方法来制作。
首先,为了制作聚集性颗粒20的芯材料,在容器中,作为原料,制作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100重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LATEMULE-118B(花王株式会社制造)为3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为205重量份的混合物,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在氮气气氛下进行5分钟、6000rpm的搅拌,制备单体乳液(A)。
接着,为了制作聚集性颗粒20的壳材料,在另一容器中,作为原料,制作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5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50重量份、LATEMULE-118B为1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为87.5份的混合物,使用均质混合器在氮气气氛下进行5分钟、6000rpm的搅拌,制备单体乳液(B)。
其后,在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滴加设备、以及搅拌叶片的反应容器中,将制备的单体乳液(A)全部加入,一边搅拌一边将反应容器充分地用氮气置换后,将反应液升温至60℃,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50重量份,添加作为水溶性偶氮聚合引发剂的V-50(和光株式会社制造)0.1重量份,保持在60℃并进行2小时聚合,得到作为芯层的共聚物。接着,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50重量份,进一步添加V-50仅0.5重量份,保持在60℃并用2.5小时滴加上述单体乳液(B),形成壳层,得到含有固体成分浓度40%的芯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水分散液。得到的聚合物乳液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60nm。需要说明的是,平均粒径的大小可以自由地变更。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数均分子量是将制备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用蒸馏水稀释成固体成分浓度为0.5重量%以下,用下述装置测定。
装置:激光衍射散射法粒度分布测定装置(Beckmancoulter Inc.制造的LS13320PIDS模式)
分散质的折射率:1.48(使用Poly n-BA(聚丙烯酸正丁酯))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1.33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与上述不同的芯壳比率、MMA比率的聚集性颗粒20,可以通过以上述聚合方法为基准的方法制作。
<凸部的配置>
(点状的凸部)
作为将图1的(a)所示的点状的凸部12设置于粘合剂层11的方法,例如可以适宜使用:利用分配器滴加得到的乳液的方法、利用刻有形成图案的凹版辊转印乳液的方法,此外,可以适宜使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柔性印刷等一般的印刷技术。
图1的(a)中,例示出使凸部12彼此大致均等地配置成格子状的六角紧密结构,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按照正方形结构等配置。凸部12彼此的间隔取决于凸部在粘合剂层的主面所占的面积率(以下称“凸部面积率”),优选为凸部12的俯视最大径(对应图3的(a)的“A”)的1.1倍~10倍左右,更优选为1.5倍~5倍左右。
(条纹状的凸部)
作为将图1的(b)所示的条纹状的凸部12’设置于粘合剂层11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丝网印刷、狭缝模头涂布,此外可以使用丝网印刷、胶版印刷、柔性印刷等一般的印刷技术。
例如通过丝网印刷设置凸部12’时,首先,在涂布有机硅系剥离剂的PET薄膜上使用丝网印刷机涂布乳液,将各凸部配置成条纹状并使其干燥。其后,将得到的条纹状的凸部以规定的压力贴合在粘合片上,使其转印到粘合片表面。此时,凸部的一部分(对应图3的(b)的“B””)陷入粘合片。凸部12’彼此的间隔取决于凸部在粘合剂层的主面所占的面积率(以下称“凸部面积率”),优选为凸部12’的线宽(对应图3的(a)的“A’”)的1.1倍~10倍左右,更优选为1.5倍~5倍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狭缝模头涂布时,与丝网印刷不同,是向粘合剂直接挤出凸部,因此不会有凸部的一部分陷入粘合片的情况,因此不需要与图3的(b)的“B””对应的部分。
3-3.凸部的特性
表1~3示出上述“3-2.凸部的制作”制作的凸部的特性。表1示出图1的(a)所示的点状的凸部的特性,表2和表3均为图1的(b)所示的条纹状的凸部,表2示出沿着条纹的线方向(纵方向)施加力时的特性,另一方面,表3示出沿着与条纹的线方向垂直的方向(横方向)施加力时的特性。进而,换言之,表2和表3使用的样品本身相同,表示变更施加力的方向进行测定时的测定值。
[表1]
[表2]
[表3]
各表中,纵轴表示MMA比率、横轴表示芯壳比率。对于评价项目,与各比率对应的各自的栏中,从上起包括弹性模量(MPa)、摩擦力(N/cm2)、剪切粘接力(N/cm2)、暂时固定性(N/cm2)。弹性模量为用于评价构成凸部12的聚集性颗粒20的聚集力的指标,摩擦力为用于评价粘合片1的位置调节功能的指标,剪切粘接力为用于评价粘合片1的粘接性的指标,暂时固定性为用于评价在具有梯度的墙面上将粘合片1进行粘接等时是否能够预先将粘合片1暂时固定在墙面上的指标。由这些表可知,点状、纵条纹状和横条纹的凸部的特性虽略微不同,但得到大致相同的特性。这些弹性模量(MPa)、摩擦力(N/cm2)、剪切粘接力(N/cm2)、暂时固定性(N/cm2)的测定和评价方法的详细如下。
<弹性模量的测定>
参照图5,说明凸部12的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此处所说的弹性模量是使用纳米压痕器HYSITRON公司制造的“TriboScope”,通过纳米压痕试验得到的复合弹性模量。纳米压痕试验为以下试验:由缓慢施加载荷P直至达到规定的最大载荷Pmax为止地将三角锥压头(三角锥的金刚石制压头)压入被检测材料的过程(以下称加载过程)、以最大载荷Pmax保持一定时间的过程(以下称保持过程)、保持后缓慢卸载直至载荷P为0而拔出的过程(以下称卸载过程)而得到的压头的载荷P和压入深度h的关系,测定被检测材料的弹性性质。压入深度h是指压头的前端与初始状态的被检测材料表面(压入压头前的被检测材料表面)的距离,相当于以压头最初接触被检测材料的表面的位置为基准的压头的位移量。
凸部12的弹性模量基于通过上述纳米压痕试验得到的压头的载荷P与压入深度h的关系,由以下式(1)算出。
Er=1/β·S/2·(π/A)1/2···(1)
此处,上述式(1)中,Er为弹性模量、β为由压头形状决定的常数,使用三角锥型压头时β=1.034。S表示接触刚性率、π表示圆周率、A表示压头和被检测材料表面的接触投影面积。
(接触刚性率)
上述接触刚性率S基于通过上述纳米压痕试验得到的压头的载荷P与压入深度h的关系之中在卸荷过程中得到的关系而算出。如果更具体地说明,接触刚性率S是通过在压头的位置达到最大压入深度hmax(施加最大载荷Pmax时的压入深度)后,在保持过程之后,刚转换为卸荷过程后的卸荷曲线的斜率来定义的。换言之,接触刚性率S是指在点(hmax、Pmax)处的相对于卸荷曲线的切线L的斜率(dP/dh)的含义。
(接触投影面积)
上述接触投影面积A是指:将压头的位置达到最大压入深度hmax时的压头与被检测材料表面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在压头的压入方向进行投影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该接触部分的深度(接触深度)设为hc,则在为三角锥压头时,接触投影面积A可以通过以下式(2)来近似。
A=24.56·hc2···(2)
上述接触深度hc使用最大压入深度hmax、最大载荷Pmax和接触刚性率S,用以下式(3)表示。
hc=hmax-0.75·Pmax/S···(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纳米压痕试验中的测定和弹性模量的解析使用Hystron公司制造的测定/解析软件TriboScan Ver.8.0.0.4。
(测定条件)
测定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加载·卸载过程的压入速度200μN/sec
保持时间15秒
最大压入深度(转换为卸载过程时的压入深度)0.9~1.1μm
(试验体)
将凸部的乳液的溶液1ml使用分配器在SUS支架(厚度1.2mm、直径15mm)上直接涂布成点状,在温度23℃、湿度50%环境下使其风干1小时以上。风干后的高度调节为20μm。对于未粘接于SUS支架的样品,使用修正液Pentel公司制造的“EZL1-W”将风干后的碎片粘接在SUS支架上。
凸部12的弹性模量主要是用于评价构成凸部12的聚集性颗粒20的聚集力的指标,参照图2说明,凸部12向粘合剂层11的内部移动,从而使粘合剂接触被粘物3的表面,因此与粘合剂的弹性模量具有密接的关联,另外,影响到向粘合剂层11的内部的移动性,结果也影响到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
<摩擦力的测定>
参照图6,说明凸部12的摩擦力的测定方法。对于作为测定对象的样品1A,将点状的凸部(12)或条纹状的凸部(12’)直接配置在PET基材10A的一面10A’上,而未设置粘合剂(11),由此来制作。关于凸部的配置方法,对于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的方法(参照图9),对于条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5的方法(参照图10)。将切断成2cm见方的样品1A以接触设置有凸部(12)的PET基材10A的一面10A’的方式静置在作为被粘物的不锈钢板(SUS304BA、厚度:400μm、纵100mm、横30mm、质量9.5g)3上。接着,将2cm×10cm的PET基材15用粘合带固定在样品1A上。以对样品1A的整体大致均等地施加力的方式在PET基材10A的另一面10A”载置50g的砝码4,并将砝码4固定于样品1A,在该状态下,测定将样品1A沿水平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拉伸时所施加的应力(N/cm2),作为摩擦力。此时,对于表2所示的纵条纹,条纹的线方向设定为与拉伸方向同方向,另一方面,对于表3所示的横条纹,条纹的线方向设定为与拉伸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PET基材的重量很轻(0.45g/cm2左右),粘合剂的重量也很轻(0.40g/cm2左右),因此它们的重量对测定结果实质上没有影响。另外,将砝码4的重量设定为50g是根据经验值得到的。如上所述,摩擦力为用于评价粘合片1的位置调节功能的指标,对粘合片1进行位置调节时,用户以用规定的力将粘合片1按压在被粘物3的表面(被粘面)的状态使其在被粘物3的表面上移动,用户对粘合片1的另一面10A”侧进行操作时,将从粘合片1向被粘物3施加的压力此处假定为约12.5g/cm2左右,由该值进行逆运算,由此得到50g这样的值。但是,50g这样的重量是以样品1A的重量不会对不锈钢板3产生实质影响为前提的,例如使用PET基材以外的支承体,其重量会对不锈钢板3产生实质影响的情况下,当然要将这样的重量从50g中扣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粘合片1在被粘物3的面上自由地移动,摩擦力优选为不足0.5N/cm2,更优选为0.4N/cm2以下。这是因为摩擦力为0.5N/cm2以上时,通过滑动进行位置调节变得困难,另外,不足0.4N/cm2时,可以无应力地进行位置调节。
<剪切粘接力的测定>
剪切粘接力的测定通过以JIS K 6850为基准的方法进行。参照图7,说明凸部(12、12’)的剪切粘接力的测定方法。
作为测定对象的样品1B与样品1A同样,将点状的凸部(12)或条纹状的凸部(12’)直接配置在PET基材10B的一面10B’,而不设置粘合剂(11),由此来制作。关于凸部的配置方法,对于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进行(参照图9),对于条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5进行(参照图10)。在样品1B的另一面10B”涂布粘接剂,即Aron Alpha(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对于切断成1cm见方的样品1B,以夹在水平配置的被粘物、即2片不锈钢板(SUS304BA、厚度:400μm、纵100mm、横30mm、质量9.5g)3、3’之间的状态,在不锈钢板3上使2kg的辊5往复一次,压接一面10B’且固定另一面10B”。从压接和固定起,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以样品1B垂直的方式在tensilon上固定,测定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垂直方向拉伸时所施加的应力(N/cm2),作为剪切粘接力。需要说明的是,PET基材的重量很轻(0.45g/cm2左右),粘合剂的重量也很轻(0.40g/cm2左右),因此它们的重量对测定结果实质上没有影响。另外,2kg这样的辊5的重量是以样品1B的重量不会对不锈钢板3’产生实质影响为前提的,例如使用P ET基材以外的支承体,其重量会对不锈钢板3’产生实质影响的情况下,当然要将这样的重量从2kg中扣除。
需要说明的是,如参照图2说明的那样,在粘合片1中,成为使凸部12向粘合剂层11的内部移动从而使粘合剂接触被粘物3的表面的构成,此时,凸部12也很少完全埋入粘合剂层11的内部,其在被粘物3的表面露出,会影响粘合片1的粘接性。因此,从得到对粘合片1的充分的粘接力的观点来看,凸部12的剪切粘接力优选为更大的值。
<暂时固定性的评价>
对具有梯度的墙面,例如垂直的墙面将粘合片1进行粘接等时,理想的是可以将粘合片1预先在墙面上暂时固定。例如,如果仅通过轻轻按压墙面就可以将粘合片1保持在墙面上,则其后的位置调节、粘接操作变得容易,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性。根据凸部12,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暂时固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据申请人所知,现有的粘合构件中不存在能发挥暂时固定性的粘合构件。
参照图8,说明凸部12的暂时固定性的评价方法。为了用数值表现暂时固定性,用与图7所示方法同样的方法测定剪切粘接力。但是,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此处,与图7不同地,使用500g的辊代替2kg的辊5,另外,样品使用2cm见方的形状。
作为测定对象的样品1C通过将点状的凸部(12)或条纹状的凸部(12’)直接配置PET基材10C的一面10C’而不设置粘合剂(11)来制作。关于凸部的配置方法,对于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进行(参照图9等),对于条纹状的凸部(12’)按照后述实施例15进行(参照图10)。将切断成2cm见方的样品1C以接触设置有凸部(12)的PET基材(10)的一面10A’的方式静置在作为被粘物的不锈钢板(SUS304BA、厚度:400μm、纵100mm、横30mm、质量9.5g)3上。接着,在另一面10C””上使500g的辊5’往复一次,由此压接一面10C’。将辊5’的重量设定为500g是根据经验值得到的。如上所述,暂时固定性是用于评价对具有梯度的墙面将粘合片1进行粘接等时是否能够预先将粘合片1暂时固定在墙面上的指标,将粘合片1进行暂时固定时,用户用规定的力将粘合片1按压在被粘物3的表面(被粘面),将用户可能对粘合片1施加的压力此处假定为约0.04MPa左右,由该值进行逆运算,从而得到500g这样的值。在该压接后立刻使不锈钢板3垂直,测定粘合片1保持不从被粘物3落下的时间。此时,对于表2示出的纵条纹,条纹的线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地面为垂直,另一方面,对于表3示出的横条纹,条纹的线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地面为水平。需要说明的是,PET基材的重量很轻(0.45g/cm2左右),粘合剂的重量也很轻(0.40g/cm2左右),因此它们的重量对测定结果实质上没有影响。表1~3中,将样品1C在被粘物3上保持30分钟以上的情况记为“◎”,将保持10分钟以上且不足30分钟的情况记为“○”,将虽然不足10分钟但仍然略微保持的情况记为“△”,将贴附后立刻落下的情况记为“×”。由该结果可知,用于暂时固定所必需的剪切粘接力优选为2N/cm2以上(得到△以上的评价的情况),更优选为5N/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N/cm2以上。
表1~3可知,凸部12的弹性模量、摩擦力、以及剪切粘接力的各值、以及暂时固定性的评价全部受到构成凸部12的聚集性颗粒20的芯壳结构的影响,进而换言之,受到MMA比率和芯壳比率的影响。
大体上,弹性模量存在MMA比率越大则越变大的倾向,另外,存在芯壳比率越大则越变小的倾向。认为这是因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具有比丙烯酸丁酯(BA)大的弹性,另外,是因为如上所述,壳材料(22)主要由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构成,芯材料(21)主要由丙烯酸丁酯(BA)构成。此时,当然壳材料(22)的弹性模量为比芯材料(21)的弹性模量大的值。
另外,MMA比率大时(例如芯壳比率为0%时MMA比率为30%以上),或者芯壳比率小时(例如MMA比率为100%时芯壳比率为80%以下),摩擦力可得到0.4N/cm2以下的优选值。
另一方面,剪切粘接力与摩擦力相反,MMA比率小时(例如芯壳比率为0%时MMA比率为55%以下),或者芯壳比率大时(例如:MMA比率为100%时芯壳比率为50%以上),能够得到现有的结构不能兼顾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的、45N/cm2以上的良好的值。
进一步,对于暂时固定性,在MMA比率大(例如芯壳比率为0%时MMA比率为40%以上),且芯壳比率小时(例如:MMA比率为100%时芯壳比率为40%以下)的情况下,评价发生恶化。
4.粘合剂
对粘合片1可以使用的粘合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出:聚氨酯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粘合剂可以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可以是具有任意形态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等。
例如在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使用以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主成分的重均分子量10万以上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等丙烯酸烷基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之中,优选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等烷基的碳数为3~9的丙烯酸烷基酯。
作为其它成分,出于容易获得粘合性能的平衡的理由而使Tg为0℃以下(通常-100℃以上),可以适宜使用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类、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等内聚力/耐热性提高成分、含羧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N-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类等具有起到粘接力提高、作为交联化基点作用的官能团的成分。其它成分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含磺酸基单体,可列举出: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作为含磷酸基单体,可列举出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
作为含氰基单体,可列举出丙烯腈。作为乙烯基酯类,可列举出醋酸乙烯酯。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列举出苯乙烯。作为含羧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作为含酸酐基单体,可列举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烯醇、烯丙醇、2-羟乙基乙烯基醚、4-羟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等。
作为含酰胺基单体,可列举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作为含氨基单体,可列举出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含环氧基单体,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
另外,对于粘合片1使用的粘合剂,通过使丙烯酸聚合物适宜交联,从而得到耐热性更优异的粘合片类。作为交联方法的具体手段,有所谓的使用交联剂的方法,即,添加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杂环丙烷化合物等具有能够与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适当的交联化基点而包含的羧基、羟基、氨基、酰胺基等反应的基团的化合物,使其反应。
作为前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商品名CORONATE HX)[均为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异氰酸酯加成物等。作为环氧化合物,可列举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商品名TETRAD-X)、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商品名TETRAD-C)[均为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这些交联剂可单独使用或者以2种以上的混合体系的形式使用。交联剂的用量可以根据与应交联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平衡,进而根据作为粘合片的使用用途适宜选择。
进而,粘合片1使用的粘合剂中,还可以根据使用用途而适当添加以往公知的各种增粘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抗氧化剂、防腐蚀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硅烷偶联剂、无机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等粉体、颗粒状、箔状物等以往公知的各种添加剂。
5.粘合片的特性
5-1.评价结果
对于使用各种粘合剂和各种凸部的粘合片,评价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与凸部的特性评价同样,剪切粘接力为用于评价粘合片1的粘接性的指标、用应力表示,摩擦力为用于评价粘合片1的位置调节功能的指标、用应力表示。但是,粘合片1的摩擦力实质上由凸部带来,因此摩擦力可以为表示粘合片和凸部两者的值。
以下表4中示出测定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作为发明的对象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测定结果记载在表中右端的二栏。
[表4]
通过图1的(a)所示的点状的凸部12和图1的(b)所示的条纹状的凸部12’与各自的关系评价粘合片的特性。对于条纹状的凸部12’,对纵条纹和横条纹分别进行评价。由表4可知,实施例、比较例、以及参考例中,变更可以影响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要素。关于凸部,在粘合片间变更凸部的粒径和凸部面积率。作为表中的项目虽未明确记录,但实质上也包含凸部的高度作为变更要素之一。另一方面,关于粘合剂,在粘合片间变更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BA)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和官能团(包括丙烯酸羟基乙酯(HEA)或丙烯酸(AA))的聚合比率、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与醋酸乙酯的聚合比率(重均分子量)、交联剂(TETRAD C或Coronate L)的配混比率、凝胶率(%)、塑性应变(可以相当于粘合剂(层)的弹性模量)、厚度(胶厚)(μm)、剪切粘接力(N/cm2)。关于粘合剂,认为作为相当于凸部的“弹性模量”参数,使用“塑性应变”是因为“塑性应变”比弹性模量更加基于实际的机理。需要说明的是,表4中也包含凸部的剪切粘接力的值是因为该值也对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21中的凸部的剪切粘接力的值为MMA比率为100%、芯壳比率为80%时的值。将MMA比率和芯壳比率设定为这些值是基于以下理由。
机理的详细虽然并不一定明确,但可推测,尤其是作为与粘合片1的粘接性相关的特性评价的剪切粘接力因聚集性颗粒20溃散而发挥。该推测之下最理想的聚集性颗粒20是有具有薄且硬的外壳的芯壳结构即MMA比率为100%,且芯壳比率为尽可能大的值(但是,若为过大的值则不能得到充分的弹性,另外,有作为外壳的壳材料22破裂的危险)的颗粒。具有这样的理想的结构的聚集性颗粒20之中,在MMA比率为100%、芯壳比率为80%或者与其接近的比率的情况下,具有充分小的摩擦力、即约0.4N/cm2以下的优选值,且更可靠地具有充分大的粘接力、即在现有的结构中无法兼顾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的、约45N/cm2以上的剪切粘接力。因此,对于使用实施例和参考例中的各种粘合剂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使用凸部12的MMA比率为100%、芯壳比率为80%时的值进行比较。
5-2.实施例、比较例、以及参考例的详细
实施例1~14、比较例1~10、以及参考例1为针对点状的凸部的评价,实施例15~18为针对条纹状的凸部的评价。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支承体>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需要说明的是,PET薄膜的重量很轻(0.45g/cm2左右),粘合剂的重量也很轻(0.40g/cm2左右),因此它们的重量对凸部12的摩擦力、剪切粘接力等的测定结果实质上没有影响。
<凸部(聚集性颗粒)>
基于上述“3-2.凸部的制作”中说明的聚合方法,制作芯壳比率为80%、MMA比率为100%、平均粒径160nm的聚集性颗粒。
具体而言,首先,为了制作乳液颗粒的芯材料,在容器中,作为原料,制作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100重量份,作为表面活性剂的LATEMULE-118B(花王株式会社制造)为3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为162重量份的混合物,使用均质混合器(特殊机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在氮气气氛下进行5分钟、6000rpm的搅拌,制备单体乳液(A)。
接着,为了制作乳液颗粒的壳材料,在另一容器中,作为原料制作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0重量份,LATEMULE-118B为1重量份、离子交换水为81.6份的混合物,使用均质混合器在氮气气氛下进行5分钟、6000rpm的搅拌,制备单体乳液(B)。
其后,在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滴加设备、以及搅拌叶片的反应容器中,将制备的单体乳液(A)全部加入,一边搅拌一边将反应容器充分地用氮气置换后,将反应液升温至60℃,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100重量份,添加作为水溶性偶氮聚合引发剂的V-50(和光株式会社制造)0.1重量份,保持在60℃并进行2小时聚合,得到作为芯层的共聚物。接着,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0重量份,进一步添加仅0.5重量份的V-50,保持在60℃并用2.5小时滴加上述单体乳液(B),形成壳层,得到含有固体成分浓度40%的芯壳结构的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水分散液。得到的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数均粒径为160nm。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数均分子量是将制备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用蒸馏水稀释成固体成分浓度为0.5重量%以下,用下述装置测定。
装置:激光衍射散射法粒度分布测定装置(Beckmancoulter Inc.制造的LS13320PIDS模式)
分散质的折射率:1.48(使用Poly n-BA(聚丙烯酸正丁酯))
分散介质的折射率:1.333
<粘合剂的制作>
首先,在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以及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相对于丙烯酸正丁酯100重量份,将丙烯酸5重量份、以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BPO(过氧化苯甲酰)0.28重量份添加到醋酸乙酯/甲苯(=80/20重量比)的混合溶剂158重量份中。其后,在室温下进行1小时氮气回流,接着升温,作为主反应在65℃下进行6小时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结果,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重均分子量为50万、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需要说明的是,分子量是用凝胶渗透色谱(GPC)通过聚苯乙烯换算测定的。具体而言,使用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HLC8120GPC。柱使用柱尺寸6.0mmI.D.×150mm的TSKgel superHM-H/H4000/H3000/H2000。将THF作为洗脱液,在流速0.6ml/min、柱温度40℃、20μl的注入量下用折射率计(RI)作为检测器进行测定。此时注入的聚合物浓度为0.1wt%(THF溶液)。另外,,在样品注入前通过过滤器而去除杂质。根据以上方法,制作相对于丙烯酸丁酯(BA)95重量份包含5重量份丙烯酸(AA)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粘合片(无凸部)的制作>
相对于制作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丙烯酸共聚物)100重量份,作为交联剂,加入环氧系交联剂(以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基甲基)环己烷作为成分的、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TETRAD C”)0.04重量份,制成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将该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涂布在涂布了有机硅系剥离剂的PET薄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造)上,并以在130℃下进行5分钟干燥从而干燥后的厚度为10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然后,在50℃下进行48小时加热使其交联固化,得到粘合片(无凸部)。
<对粘合片的凸部的形成>
在用上述方法设置了100μm厚的粘合剂层的PET基材上,使用分配器(MUSASHIENGINEERING Inc.制造)滴加得到的乳液,将其按照9的平面图所示的大小配置成点状。此时的凸部面积率为30%。每1个凸部12的液量为0.3μL,关于与粘合剂层一起在100℃下干燥后的、粘合剂层上的凸部12的尺寸,俯视的最大径(对应图3的(a)的“A”)为1.00mm、高度(对应图3的(a)的“B”)为60μm、凸部的一个中心间距离为2.00mm、另一中心间距离为3.42mm。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的重均分子量为54万、凝胶率为50%。
制作的粘合剂单独的塑性应变为0.16、剪切粘接力为119.3N/cm2。另外,在该粘合剂上设置有凸部12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为120.1N/cm2、摩擦力为0.20N/cm2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5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的凝胶率为90%。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和粘合剂的剪切粘接力降低。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大幅降低,但摩擦力几乎未变化。粘合剂的塑性应变降低推测是因为凝胶率增高、交联密度增加,另外,推测是因为凝胶率高的粘合剂的内聚力(抵抗变形的力)大,以微小的应力也容易变形。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醋酸乙酯与甲苯的聚合比率设为100:0,即不使用甲苯。另外,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02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和粘合剂的剪切粘接力增加。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大幅降低,但摩擦力几乎未变化。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不同,单体中使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而不是丙烯酸丁酯(BA)。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未变化,但剪切粘接力(92.3N/cm2)降低。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摩擦力虽然略微降低,但仍得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5]
实施例1中,相对于单体(丙烯酸丁酯(BA))95重量份包含官能团(丙烯酸(AA))5重量份,而实施例5中,相对于单体(丙烯酸丁酯(BA))98重量份包含官能团(丙烯酸(AA))2重量份。另外,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2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增加,但剪切粘接力降低。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降低,但摩擦力几乎未变化。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降低推测是因为,粘合剂中的官能团、即丙烯酸(AA)中包含的羧酸与被粘物(SUS304)在界面形成化学键的量减少。
[实施例6]
实施例1中官能团为丙烯酸(AA),而实施例6中将官能团设为丙烯酸羟基乙酯(HEA),进而将交联剂设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以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3聚体加成物为成分的、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Coronate L”)0.5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未变化,但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推测是因为,官能团中具有羧酸的粘合剂1与作为被粘物的SUS304的化学键强。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当然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需要说明的是,粘合片的摩擦力得到良好的结果。
[实施例7]
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1不同,作为聚合溶剂,将醋酸乙酯与甲苯的聚合比率设为0:100,换言之,未使用醋酸乙酯。另外,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152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与实施例1时相比略微增加,另一方面,剪切粘接力略微减少。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增加、摩擦力也增加。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02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的凝胶率比实施例1小,为20%。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略微增加,剪切粘接力降低。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大幅降低。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降低推测是因为凝胶率降低,即使以微小的应力也容易变形。该实施例中摩擦力的值也增加。
[实施例9]
实施例9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胶厚设为200μm,而不是10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和剪切粘接力未变化。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但摩擦力几乎未变化。如上所述,本次实验中凸部12的高度设定为60μm。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推测是因为,粘合剂变厚而容易受到剪切引起的变形。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胶厚设定为7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和剪切粘接力未变化。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这是因为粘合剂变薄、不能得到充分的剪切粘接力。此时,摩擦力也降低。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凸部面积率设为25%。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略微降低,但摩擦力增加。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06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的凝胶率为71%。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减少、剪切粘接力略微变大。
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但摩擦力几乎未变化。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设为230n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使用利用该聚集性颗粒形成的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略微变大。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设为280n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对于使用利用该聚集性颗粒形成的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实施例13相比较,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略微变大。
需要说明的是,由实施例13、14的结果推测,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大时,凸部的剪切粘接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其结果,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摩擦力也增大。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中,使用线宽(对应图3的(b)的线宽“A’”)为810μm的纵条纹。
<支承体>、<凸部(聚集性颗粒)>、<粘合剂的制作>、<粘合片(无凸部)的制作>的各项目与实施例1相同。
<对粘合片的凸部的形成>
在涂布了有机硅系剥离剂的PET薄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造)上,将按照<凸部(聚集性颗粒)>准备的乳液用丝网印刷机(装置名“LS-34TVA”、NEWLONG SEIMITSU KOGYO Co.,LTD.制造)涂布成条纹状。100℃干燥后的凸部的尺寸如图10所示,线宽为810μm(对应图3的(b)的线宽“A’”)、凸部的高度为70μm(对应图3的(b)的高度“B’+B””)、相邻的凸部彼此的间隔设定为1890μm。此时的凸部面积率为30%。
用0.1MPa的压力将干燥得到的条纹状的凸部与赋予了粘合剂的片材贴合,将凸部转印到粘合剂的表面。转印时,凸部的一部分(对应图3的(b)的高度“B””)、即10μm的高度部分被埋入粘合剂。在粘合片表面上转印后的凸部的高度、即最终从粘合剂露出的凸部的高度(对应图3的(b)的高度“B’”)为60μm。此时,与实施例1同样,粘合剂的重均分子量为54万、凝胶率为50%。
<印刷机>
NEWLONG SEIMITSU KOGYO Co.,LTD.制造
装置名称:LS-34TVA
印刷速度:250mm/min.
间隙:1mm
刮头(squeegee)硬度:70°
刮头压入量:1mm
刮头印压:1MPa
刮头角度:75°
刮板(scraper)速度:20mm/min.
刮板压入量:-0.2mm
干燥条件:100℃×5min.
制成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为127.1N/cm2、摩擦力为0.22N/cm2,均比实施例1略大。推测这是因为与实施例1等示出的点状的情况不同,凸部为连续状态,因此处于容易发挥剪切粘接力等的状态。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中,与实施例15不同,使用横条纹的凸部。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对于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5相比较,剪切粘接力为略低的值。认为这是因为,由于力的施加方向和条纹的方向相互垂直,因此难以发挥耐力。
[实施例17]
实施例17中,与实施例15不同,使用线宽为370μm的纵条纹。此时的相邻的凸部彼此的间隔按照凸部面积率为30%进行调节。进一步换言之,凸部彼此的间隔由凸部面积率决定。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对于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5相比较,剪切粘接力略微变大、摩擦力也略微变大。
[实施例18]
实施例18中,与实施例15不同,使用线宽为1000μm的纵条纹。另外,此处,将凸部面积率设定为40%。凸部彼此的间隔由凸部面积率决定。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5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摩擦力略微降低。
[实施例19]
实施例19中,与实施例15不同,通过狭缝模头涂布而在粘合剂上直接形成纵条纹的凸部。关于最终得到的粘合片中的凸部的尺寸,线宽为810μm、凸部的高度为70μm、相邻的凸部彼此的间隔为189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但是,此处不存在被埋入粘合剂的部分。如上所说明的那样,为了形成凸部而采用丝网印刷、换言之采用使凸部转印到赋予了粘合剂的片材上的方法时,凸部的一部分(对应图3的(b)的“B’”)被埋入粘合剂,因此预先考虑到被埋入的部分,转印前的凸部的高度(对应图3的(b)的“B’+B””)比转印后的凸部的高度(对应图3的(b)的“B’”)略厚。与其相对,使用狭缝模头涂布等在粘合剂的表面直接形成凸部的方法时,应形成的凸部的高度和最终要得到的凸部的高度相同。因此,即使最终得到的凸部的高度、即从粘合剂露出的凸部的高度相同,使用了转印的情况与直接形成的情况下,凸部的高度也不同。实施例19和实施例21中,对这些凸部的高度的不同对最终得到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其结果可知,与实施例15相比较,虽然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为略低的值,但仍得到了与实施例15相比毫不逊色的结果。
[实施例20]
实施例20中,与实施例15不同,将胶厚设为7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5相比较,与实施例10同样,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摩擦力略微增加。
[实施例21]
实施例21中,与实施例19同样,通过狭缝涂布在粘合剂上直接形成纵条纹的凸部。另外,与实施例20同样,将胶厚设为7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5相同。
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与实施例20相比较,虽然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为略低的值,但仍得到了与实施例20相比较不逊色的结果。
由这些实施例21和实施例19的结果可知,如果(胶厚:转印前的凸部的高度:转印后的凸部的高度)之比至少为100:70:10左右,则不会对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产生影响。进一步换言之,可知如果从粘合剂露出的凸部的高度相同,则即使凸部的一部分在粘合剂中稍有埋入,也不会对最终得到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产生大的影响。
[比较例1]
比较例1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为丙烯酸类有机硅。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凸部使用实施例1的分配器配置在粘合剂层。凸部的直径为1.04mm、高度为64μm、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相同,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2]
比较例2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为自交联型有机硅。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凸部使用实施例1的分配器配置在粘合剂层。凸部的直径为1.03mm、高度为62μm、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相同,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3]
比较例3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用玻璃微珠形成。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与实施例1不同,凸部通过使用开孔的特氟龙(注册商标)片直接贴附在粘合剂层上来配置。凸部的形状为球状、凸部的直径为1.00mm、高度为60μm。另外,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同样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4]
比较例4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由玻璃空心微球形成。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与实施例1不同,凸部通过直接贴附在粘合剂层上来配置。凸部的形状为球状、凸部的直径为1.00μm、高度为60μm。另外,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同样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5]
比较例5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由网状的针织物形成。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与实施例1不同,凸部通过使用层压机直接贴附在粘合剂层上来配置。凸部的形状为格子状,形成格子的针织物的宽度为0.06mm、格子的孔为纵0.5mm、横0.5mm的大致矩形、高度为60μm。另外,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同样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6]
比较例6以实施例1为基准,凸部由网状的机织物形成。与实施例1仅凸部不同。与实施例1不同,凸部通过使用层压机直接贴附在粘合剂层上来配置。凸部的形状为格子状,形成格子的机织物的宽度为0.06mm、格子的孔为纵0.5mm、横0.5mm的大致矩形、高度为60μm。另外,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同样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7]
比较例7以实施例15为基准,凸部由丙烯酸类有机硅形成。与实施例15仅凸部不同。凸部使用实施例1的分配器配置在粘合剂层上。凸部的直径为1.04mm、高度为64μm、凸部面积率与实施例1相同,为30%。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完全无法期望凸部带来的剪切粘接力的效果,因此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与实施例1相比显著降低。
[比较例8]
比较例8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胶厚设为50μm而不是100μm。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与实施例10、20同样,粘合剂的塑性应变和剪切粘接力未变化。
对于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施加的摩擦力也大幅降低。
本次实验中凸部12的高度设定为60μm。如比较例8那样粘厚为50μm时,即粘合剂的厚度比凸部12的高度薄时,即使进行压接也无法充分粘接。因此,推测使用上述粘合剂的粘合片中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但是,粘合片的摩擦力得到良好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8的胶厚为50μm以下时,通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满足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剪切粘接力的值除胶厚之外,还可以由凝胶率、凸部面积率等各种要素决定。
[比较例9]
比较例9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凸部面积率设为20%。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该凸部的粘合片中凸部的面积率减少,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较,摩擦力变大,另一方面,剪切粘接力由于粘合剂的面积率增加而变大。
[比较例10]
比较例10中,与实施例1不同,将交联剂设为0.07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此时的凝胶率为77%。此时,粘合剂的塑性应变降低、剪切粘接力变大。
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与实施例1相比较,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摩擦力也降低。
[参考例1]
对于参考例1,在与实施例3的关系上,将交联剂(TETRAD C)设为0.3重量份。其它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此时的凝胶率为90%。此时,与实施例3相比,粘合剂的塑性应变显著降低,另外,剪切粘接力(77.6N/cm2)也大幅降低。
使用该粘合剂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摩擦力几乎未变化。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显著降低推测是因为凝胶率变高。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例1为凝胶率为90%时,通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满足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的条件。由与实施例2的关系也可明确这一点。实施例2中,尽管凝胶率为90%,但通过变更聚合溶剂而达成了上述条件。可知,摩擦力、剪切粘接力的值除凝胶率之外,还可以由胶厚、凸部面积率等各种要素决定。
5-3.测定方法
<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测定>
测定方法以“3-3.凸部的特性”中说明的凸部(12、12’)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测定方法为基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由于粘合片为测定对象,因此使用在PET基材(10)的一面(10’)不仅设置有凸部12、还设置有粘合剂层11的样品。粘合剂层11赋予到PET基材(10)的整面。
<粘合剂的剪切粘接力的测定>
测定方法以“3-3.凸部的特性”中说明的凸部(12、12’)的剪切粘接力的测定方法为基准。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由于粘合剂为测定对象,因此使用在PET基材(10)的一面(10’)仅设置有粘合剂层11的样品。粘合剂层11赋予到PET基材(10)的整面。
<凝胶率的测定>
凝胶率如下计算:采取0.1g粘合剂,精确称量(浸渍前的质量),将其在约50ml的醋酸乙酯中、室温(20~25℃)下浸渍1周后,取出不溶于溶剂(醋酸乙酯)的成分,将前述不溶于溶剂的成分在130℃下干燥2小时后,称量(浸渍·干燥后的质量),用下述式的凝胶率算出式算出。
凝胶率(质量%)=[(浸渍·干燥后的质量)/(浸渍前的质量)]×100
<胶厚的测定>
使用digital upright gauge R1-205(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造)。
<塑性应变的测定>
装置名:使用EZ Test(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图11示出装置的示意图。此处的压缩条件如下。
速度:0.1mm/min
样品厚度:2mm
样品直径:φ8mm(用冲头冲孔)
温度:23℃
夹具:上部SUS(φ12mm)、下部亚克力板(10mm厚度)
图12示出塑性应变的测定原理。测定时,在上部SUS(上侧的夹具)和下部亚克力板(下侧的夹具)之间夹入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的环境下、向着夹入的样品,使上侧的夹具朝向下侧的夹具以速度0.1mm/min压缩至0.2MPa(10N),其后,将上部SUS再以速度0.1mm/min卸载至0MPa(0N),测定此时样品复原的程度。可知例如塑性应变大时,卸载时的恢复/残留应力变小,即压缩后变得难以恢复原来的形状。
<凸部面积率的测定>
使用电子显微镜VW-9000(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观测凸部的形成面。凸部面积率使用下述式算出。
凸部面积率(%)=[(凸部整体的面积)/(显微镜视野内的面积)]×100
5-4.评价
<粘合片的摩擦力和剪切粘接力>
由比较例1~10的记载可知,即使是有机硅等现有的原材料,只要满足凸部面积率不会极小等规定的条件,摩擦力就可以得到0.2N/cm2以下的良好的值,但剪切粘接力最多只能得到21N/cm2左右的值。如此,现有的凸部之中,不存在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且不仅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的凸部。使用现有技术,对于摩擦力想要得到良好的值时,形成凸部的有机硅等的量会增加,这些有机硅等几乎没有剪切粘接力,或者即使有其值也小,因此最终得到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降低。此时,虽然也考虑了通过调节粘合剂来得到剪切粘接力的方法,但要想增加粘合剂的剪切粘接力时,在将粘合片按压于被粘面的情况下,变得难以使凸部进入粘合剂的内部,结果难以得到所期望的粘合力。因此,难以通过现有的凸部材料来对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得到良好的结果。
与其相对,实施例1~21的所有的粘合片中,都得到约0.4N/cm2以下的摩擦力和约45N/cm2以上的剪切粘接力。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兼具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且不仅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还可以产生充分的粘接力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需要说明的是,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从位置调节的容易程度来看是优选的。若摩擦力为0.5N/cm2以上,则通过滑动进行位置调节变得困难。进一步,从粘合片施工的容易程度等观点来看,摩擦力优选为0.05N/cm2以上,更优选为0.1N/cm2以上。另一方面,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从贴附后的粘接可靠性(不剥离)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更优选为50N/c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N/cm2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通过变更凸部面积率、凸部的剪切粘接力、以及粘合剂的成分、胶厚、塑性应变等来调节。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情况,例如当然可以包括如上记载的摩擦力和剪切粘接力值的各种组合。
与<凸部面积率的关系(针对连续状态的凸部)>
关于作为一例而列举的条纹状的凸部(12’),考察了凸部面积率与粘合片的性能的关系。以下表5中针对各种的线宽示出上述关系。
[表5]
该表包括实施例15~18的评价结果。上段表示剪切粘接力(N/cm2)、下段表示摩擦力(N/cm2)。由该表可知,对于所有的线宽,凸部面积率至少为30%以上时,满足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条件。考虑到粘合剂可以比较自由地调节等,凸部面积率为15%以上即可,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另外,凸部面积率过大时剪切粘接力变小,因此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粘合剂的粘接力可以设定得大于凸部的粘接力,因此通过如上确定凸部面积率,特别是关于粘接性可得到良好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通过变更凸部的剪切粘接力、以及粘合剂的成分、胶厚、塑性应变等来调节。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包含如上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各种组合。
进一步,由表5可知,对于满足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所期望的条件的线宽,至少包含150μm~1500μm。从凸部的制作的容易程度等的观点来看,线宽优选为100μm以上,更优选为15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μm以上,最优选为250μm以上。另外,另一方面,若线宽过大,则无法将凸部埋入粘合剂,因此优选为1600μm以下,更优选为18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0μm以下,最优选为1200μ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自由调节。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包含如上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各种组合。
与这样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使用比较例1的凸部时,无论如何调节条纹的线宽、凸部面积率,也得不到所期望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例如:条纹的线宽为150μm,凸部面积率为50、30、20%时的(剪切粘接力、摩擦力)的值分别为(13.2N/cm2、0.08N/cm2)、(23.9N/cm2、0.21N/cm2)、(24.4N/cm2、0.29N/cm2),另外,条纹的线宽为810μm,凸部面积率为50、40、30、20、10%时的(剪切粘接力、摩擦力)的值分别为(13.4N/cm2、0.09N/cm2)、(21.5N/cm2、0.13N/cm2)、(34.1N/cm2、0.22N/cm2)、(35.2N/cm2、0.42N/cm2)、(57.8N/cm2、>1N/cm2),进一步,条纹的线宽为1000μm,凸部面积率为30%时的(剪切粘接力、摩擦力)的值为(30.8N/cm2、0.38N/cm2)。由此可知,使用比较例1的凸部时,无论如何调节线宽,或如何调节凸部面积率,都不能满足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条件。
<和凸部面积率的关系(对于分散状的凸部)>
关于作为一例而列举的点状的凸部(12),考察了凸部面积率与粘合片的性能的关系。由实施例1~14和比较例9可知,凸部面积率至少为25%以上时,满足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的条件。考虑到粘合剂可以比较自由地调节等,凸部面积率为15%以上即可,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另外,凸部面积率过大时,剪切粘接力变小,因此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粘合剂的粘接力可以设定得大于凸部的粘接力,因此通过如上确定凸部面积率,特别是关于粘接性可得到良好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通过变更凸部的剪切粘接力、以及粘合剂的成分、胶厚、塑性应变等来调节。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包含如上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各种组合。
<粘合剂的塑性应变>
例如由实施例12可知,粘合剂的塑性应变至少为0.09以上时,满足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的条件。另一方面,由比较例10可知,粘合剂的塑性应变至少为0.05以下时不满足上述条件。考虑到凸部、粘合剂可以比较自由地调节等,塑性应变为0.07以上即可,优选为0.09以上,更优选为0.13以上。如果是这样的值,则可保持与凸部的弹性模量的平衡,并且关于位置调节功能和粘接性两者得到良好的结果。其中,从粘合片加工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通过变更凸部的剪切粘接力、以及粘合剂的成分、胶厚等来调节。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包含如上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各种组合。
<粘合剂的厚度和凸部的高度的关系>
关于作为一例而列举的点状的凸部(12),考察了粘合剂的厚度与粘合片的性能的关系。以下表6中,针对各种凸部面积率示出上述关系。
[表6]
该表包含实施例12、13以及比较例8、9的评价结果。上段表示剪切粘接力(N/cm2)、下段表示摩擦力(N/cm2)。表中虽未记载,但如上所述,凸部的高度设定为60μm。由该表可知,粘合剂的厚度和凸部的高度之比至少为70以上:60时,满足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的条件。进一步,此时,凸部面积率至少为20%以上时满足上述条件。考虑到粘合剂可以比较自由地调节等,粘合剂的厚度和凸部的高度之比为(60以上~2000以下):100即可,更优选为(70以上~2000以下):100,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1500以下):100,最优选为(70以上~000以下):100。
另一方面,此时的凸部面积率为15%以上即可,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另外,凸部面积率过大时,剪切粘接力变小,因此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认为与凸部面积率适合的值为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值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的、且从实用上的观点来看可方便地确定的值,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而容易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上述说明也可知,可以通过变更凸部的剪切粘接力、以及粘合剂的成分、胶厚、塑性应变等来调节。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包含如上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各种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评价实验结果时,不应将点状的实施例和条纹状的实施例完全区别地考虑。这是因为,由表1~表3的结果可知,点状的凸部的特性和条纹状的凸部的性能大致等同,实施例1~14和实施例15~21应当作为相互密切关联的情况来掌握。因此,实施例1~14、比较例、以及参考例可以认为不仅包括点状的凸部,也包括对于条纹状的凸部的评价结果,另外,应当认为实施例15~21和比较例不仅包括条纹状的凸部,也包括对于点状的凸部的评价结果。
<MMA比率为100%、芯壳比率为80%以外的测定结果>
表7~19分别示出实施例1~9、15、16、比较例8、以及参考例1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详细。需要说明的是,详细虽未特别示出,对于其它实施例和比较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与这些各表的各比率对应的各自的栏中,上段表示剪切粘接力(N/cm2)、下段表示摩擦力(N/cm2)。
表4仅示出MMA比率为100%、芯壳比率为80%的凸部12的测定结果,通过这些表7~19,关于一些实施例、比较例、以及参考例1,可明确与上述以外的MMA比率和芯壳比率的值对应的粘合片的剪切粘接力和摩擦力的测定结果的详细。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对照表7~19与表1~3可知,实施例1~9、15、16的粘合片中,对于满足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的条件的凸部的弹性模量,至少包括7.3(芯壳比率为20%,且MMA比率为40%)~377.0(芯壳比率为20%,且MMA比率为55%)MPa。其中,从位置调节的容易程度的观点来看,凸部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MPa以上,更优选为15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MPa以上,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为380MPa以下,更优选为350MPa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小于5MPa时,位置调节变得困难、进一步,为1MPa以下时,凸部贴附于被粘物,位置调节变为不可能。
另外,由表1~3可知,关于聚集性颗粒自身,至少芯壳比率为80%以下时,满足摩擦力为0.4N/cm2以下且剪切粘接力为45N/cm2以上的条件。因此,可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聚集性颗粒,容易得到上述所期望的结果。
本发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没有限定,可以进行其它各种变更。例如可以使粘合构件的支承体为具有刚性的板,而不是柔软的片材,并将粘合剂直接赋予在板上。此时,当然,测定摩擦力时的砝码的重量考虑到板的重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可以应用于需要位置调节的各种的领域的粘合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 粘合构件(粘合片等)
3 被粘物
10 支承体
11 粘合剂层
12 凸部
20 聚集性颗粒
21 芯材料
22 壳材料

Claims (40)

1.一种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具有:支承体、在所述支承体的一面设置的粘合剂层、以及在所述粘合剂层的与所述支承体处于相反侧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各自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的所述凸部的弹性模量为5MPa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500g载荷时的剪切粘接力为2N/cm2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具有由树脂系芯材料和包裹该芯材料的树脂系壳材料形成的芯壳结构,所述树脂系壳材料具有比该芯材料高的弹性模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树脂系壳材料的重量,所述树脂系芯材料的重量的比率为8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芯壳结构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至少一者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包含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1种,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1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分散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点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最大径为100μm以上且3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以连续状态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条纹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线宽为100μ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所占的面积的比率为15%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所述凸部接触被粘面的状态下的对不锈钢板的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2kg载荷时对所述不锈钢板的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
18.一种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具有:支承体、在所述支承体的一面设置的粘合剂层、以及在所述粘合剂层的与所述支承体处于相反侧的主面上相互具有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所述凸部接触被粘面的状态下的对不锈钢板的摩擦力为约0.4N/cm2以下,且所述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在2kg载荷时对所述不锈钢板的剪切粘接力为约45N/cm2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500g载荷时的剪切粘接力为2N/cm2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各自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由多个聚集性颗粒的集合体形成的所述凸部的弹性模量为5MPa以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聚集性颗粒各自具有由树脂系芯材料和包裹该芯材料的树脂系壳材料形成的芯壳结构,所述树脂系壳材料具有比该芯材料高的弹性模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树脂系壳材料的重量,所述树脂系芯材料的重量的比率为80%以下。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芯壳结构的芯材料和壳材料的至少一者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成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包含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中的至少1种,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至少1种。
27.根据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分散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点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最大径为100μm以上且3mm以下。
30.根据权利要求18~2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以连续状态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主面上配置成条纹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的线宽为100μm以上。
33.根据权利要求27~3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主面上所占的面积的比率为15%以上。
34.根据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塑性应变为0.07以上。
3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的厚度和所述主面上的所述凸部的高度之比为60以上:100。
3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主面上的所述凸部的高度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3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聚集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
38.根据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所述支承体为石膏板、木材、合成板、钢板、带、片、或薄膜中的任意者。
39.根据权利要求1~3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在所述支承体的另一面设置有粘合剂或粘接剂。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其中,在所述支承体的所述另一面设置的所述粘合剂的层的主面上还设置有所述凸部。
CN201680014239.1A 2015-03-06 2016-03-07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Active CN107429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5069 2015-03-06
JP2015045069 2015-03-06
PCT/JP2016/056941 WO2016143731A1 (ja) 2015-03-06 2016-03-07 加圧接着型粘着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087A true CN107429087A (zh) 2017-12-01
CN107429087B CN107429087B (zh) 2021-03-16

Family

ID=5687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239.1A Active CN107429087B (zh) 2015-03-06 2016-03-07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0320B2 (zh)
EP (1) EP3266837B1 (zh)
JP (2) JP6042591B1 (zh)
KR (1) KR102453432B1 (zh)
CN (1) CN107429087B (zh)
RU (1) RU2709859C2 (zh)
TW (1) TWI605945B (zh)
WO (1) WO20161437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796A (zh) * 2018-07-31 2021-03-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合剂片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90086A1 (en) * 2015-12-15 2019-12-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 curable composition, 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 adhesive tape, and an adhesive article
JP6227820B1 (ja) * 2016-05-24 2017-11-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圧接着型粘着部材
JP6850092B2 (ja) * 2016-09-05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圧接着型粘着部材
JP6850093B2 (ja) * 2016-09-05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圧接着型粘着部材
JP2019031596A (ja) * 2017-08-07 2019-02-28 東レ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
CN110997846B (zh) * 2017-08-10 2022-02-25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接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21752B (zh) 2018-04-16 2022-07-08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带
JP7136657B2 (ja) * 2018-10-22 2022-09-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加圧接着型粘着テープ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162A (en) * 1975-04-04 1978-05-23 Smith & Mclaurin Limited Adhesives
US5141790A (en) * 1989-11-20 1992-08-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positionabl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CN1086837A (zh) * 1992-06-26 1994-05-18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能定位的和能改变位置的粘合剂制品
JPH09199206A (ja) * 1996-01-19 1997-07-31 Sony Chem Corp 異方性導電接着フィルム
CN1273146A (zh) * 1999-04-13 2000-11-15 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 带间断平面涂覆的活性粘合剂的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437C (zh) * 1995-11-15 2003-02-12 美国3M公司 可复位的粘合制品
US20040031057A1 (en) * 2001-04-23 2004-02-12 Waites Christopher 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edia content
CN101798490A (zh) * 2009-02-06 2010-08-1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剂组合物、粘接用片材、切割-管芯粘合膜及半导体装置
CN102762683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7706U (zh) * 1971-03-29 1972-10-30
JP2657965B2 (ja) 1987-10-31 1997-09-30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 株式会社 感圧接着剤層
JPH06172725A (ja) 1992-12-02 1994-06-2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材
US5607763A (en) 1993-04-07 1997-03-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ecorative film with PSA for easy application
JP3417596B2 (ja) * 1993-04-07 2003-06-16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弾性微小球を含有する粘着フィルム
JPH0773921A (ja) * 1993-09-06 1995-03-17 Hitachi Chem Co Ltd 接続部材
JP3660740B2 (ja) 1996-02-27 2005-06-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加圧接着型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積層装飾ボード
JP2804743B2 (ja) * 1996-05-24 1998-09-30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感圧接着シート状構造物
US6524675B1 (en) 1999-05-13 2003-0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back articles
US20010052384A1 (en) * 2000-04-24 2001-12-20 Michael Hannington Adhesive articles with improved air egres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4058431A (ja) * 2002-07-29 2004-02-26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US20070218258A1 (en) 2006-03-20 2007-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rticl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patterned substrates formed from densified, adhered metal powders
CN102271907A (zh) * 2008-11-07 2011-12-07 3M创新有限公司 导电性层合组件
JP5972564B2 (ja) * 2011-12-14 2016-08-1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続方法、接続構造体、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91162A (en) * 1975-04-04 1978-05-23 Smith & Mclaurin Limited Adhesives
US5141790A (en) * 1989-11-20 1992-08-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positionabl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CN1086837A (zh) * 1992-06-26 1994-05-18 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能定位的和能改变位置的粘合剂制品
CN1101437C (zh) * 1995-11-15 2003-02-12 美国3M公司 可复位的粘合制品
JPH09199206A (ja) * 1996-01-19 1997-07-31 Sony Chem Corp 異方性導電接着フィルム
CN1273146A (zh) * 1999-04-13 2000-11-15 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 带间断平面涂覆的活性粘合剂的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031057A1 (en) * 2001-04-23 2004-02-12 Waites Christopher 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edia content
CN101798490A (zh) * 2009-02-06 2010-08-11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剂组合物、粘接用片材、切割-管芯粘合膜及半导体装置
CN102762683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3796A (zh) * 2018-07-31 2021-03-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合剂片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2580B1 (ja) 2016-12-14
RU2017133851A (ru) 2019-04-08
TWI605945B (zh) 2017-11-21
TW201632348A (zh) 2016-09-16
JP2017014523A (ja) 2017-01-19
JPWO2016143731A1 (ja) 2017-04-27
EP3266837A1 (en) 2018-01-10
JP6042591B1 (ja) 2016-12-14
KR20170125928A (ko) 2017-11-15
WO2016143731A1 (ja) 2016-09-15
CN107429087B (zh) 2021-03-16
EP3266837A4 (en) 2018-10-10
US10570320B2 (en) 2020-02-25
KR102453432B1 (ko) 2022-10-11
EP3266837B1 (en) 2019-09-11
US20190016923A1 (en) 2019-01-17
RU2017133851A3 (zh) 2019-07-25
RU2709859C2 (ru) 201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087A (zh) 加压粘接型粘合构件
KR101181336B1 (ko) 수분산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테이프
JP4839707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KR101819529B1 (ko) 도전성 점착 시트 및 전자 기기
EP3467065A1 (en) Pressure-bond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member
CN103320046B (zh) 增粘剂、水性粘合剂及粘合片
KR102295720B1 (ko) 의료용 밀착포에 사용되는 수성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의료용 점착 시트
EP4015593A1 (en) Adhesive article
JP3838808B2 (ja) 再剥離型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JP2012126850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5555898B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JP5348875B2 (ja) 剥離型水性粘着剤組成物、剥離型粘着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養生用粘着シートまたはテープ
ES2821486T3 (es) Composiciones sensibles a la presión basadas en una dispersión acuosa polimérica de caucho modificado
EP3689991A1 (en) Adhesive article
JP2020023596A (ja) 粘着付与樹脂水性分散体、水性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5922818B2 (ja) 粘着シート
KR102497140B1 (ko) 아크릴계 에멀젼 점착제 조성물
EP3689990A1 (en) Adhesive article
JP2020125416A (ja) 粘着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