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060A -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060A
CN107428060A CN201680015473.6A CN201680015473A CN107428060A CN 107428060 A CN107428060 A CN 107428060A CN 201680015473 A CN201680015473 A CN 201680015473A CN 107428060 A CN107428060 A CN 107428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ormula
width
polyester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4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060B (zh
Inventor
中居真
中居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05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7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extrusion moulding material or of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8/86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extrusion moulding material or of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at the nozzle 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及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聚酯薄膜含有白色粒子,满足式1及式2,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求出的10I+T的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为2.0以下。其中,2质量%≤T≤20质量%……式1;0.6dL/g≤I≤0.8dL/g……式2;式中,T表示白色粒子相对于每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I表示已测定T的区域中的特性粘度。

Description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 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从强度、尺寸稳定性及耐化学性等优异的观点考虑而被广泛地用作各种光学用薄膜,根据用途等,着色的聚酯薄膜的用途也在扩大。例如,近年来,被着色成白色的白色聚酯薄膜以发电效率的提高为目标而用作配设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的背面保护片(所谓的背板)的支撑体。
为了制成适合于背板的聚酯薄膜,不仅要求对热及光等的耐久性,还要求具备与用途相应的诸多性能。具体而言,例如,当在聚酯薄膜上例如涂设相邻层时,要求涂设层上不易产生例如厚度不均匀等涂布不均匀。并且,当将聚酯薄膜贴合于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密封材料时,要求贴合时不易产生褶皱、贴合后不会容易剥离的粘附性。
作为与如上所述的情况有关的技术,提出有如下层叠聚酯薄膜:若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的聚酯薄膜具有厚度不均匀,则容易产生颜色不均匀或亮度不均匀,因此通过调整接口的宽度方向的模唇厚度来减小薄膜厚度以及薄膜宽度方向的厚度相对于平均薄膜厚度的标准波动,由此抑制薄膜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匀(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10-52329号公报)。并且,在磁记录介质用途中,提出有通过将球状粗大粒子的数量设为特定的值以下来抑制薄膜表面的粗大突起的技术(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0-80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聚酯薄膜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根据用途等所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例如,有时通过涂布等将功能层层叠于聚酯薄膜或者贴附于其他部件。当聚酯薄膜被着色成白色时,薄膜中通常含有氧化钛等白色粒子。当薄膜中的白色粒子的存在状态均匀时,具有薄膜厚度也比较容易均匀化、表面凹凸也变小的倾向。然而,当使用熔融挤出机经由口模将聚酯薄膜进行制作时,在挤出机及口模等的内部流通的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式,换言之,熔融树脂中的白色粒子的流动方式不一致,从而容易产生分布。并且,树脂本身的特性粘度也容易出现分布。这种分布的产生是薄膜本身的厚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且,为了使聚酯中的白色粒子的分散状态变良好,已知有控制粒子的粒径或粒径分布、或表面摩擦等,或者改变挤出时的混炼条件来改善的方法,虽然在被分散体的厚度不均匀的产生间距在数μm~数mm的范围内有效果,但在被分散体的厚度不均匀的产生间距为数十mm以上的范围内无法期待厚度不均匀的改善效果。
上述日本特开2010-5232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发明为通过考虑薄膜厚度和薄膜厚度的标准波动来抑制薄膜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匀的技术,但由色粒子的含量及特性粘度的不均匀引起的影响不会被消除,因此对薄膜的厚度不均匀的改善效果也较小。
并且,日本特开2000-8025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发明中,通过减少粗大粒子只能减少由粗大突起产生的小于数mm的突起,但无法消除以数十mm单位以上的间距出现的厚度不均匀。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薄膜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均匀性优异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长期耐久性优异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课题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聚酯薄膜,其含有白色粒子,满足下述式1及式2,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求出的10I+T的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为2.0以下。
2质量%≤T≤20质量%……式1
0.6dL/g≤I≤0.8dL/g……式2
式中,T表示白色粒子相对于每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I表示已测定T的区域中的聚酯的特性粘度。
<2>根据<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白色粒子为氧化钛粒子。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的变动幅度ΔT为1.5质量%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特性粘度I的变动幅度ΔI为0.1dL/g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进一步地,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YT满足下述式3,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测定的YT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ΔYT满足下述式4。
3500MPa≤YT≤5000MPa………式3
0MPa<ΔYT≤500MPa……式4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所述聚酯薄膜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动幅度为5%以下。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厚度为20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
<9>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其具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
<10>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具备<9>中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
<11>一种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熔融工序,向聚酯中混合白色粒子并利用挤出机进行熔融;输送工序,将由挤出机熔融的聚酯通过配管输送至口模;制膜工序,在下述条件A及条件B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下,将输送至口模的聚酯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及冷却工序,对制作出的聚酯片材进行冷却。
条件A:满足下述式5及式6。
C0<C1……式5
C2<C1……式6
条件B:满足下述式7~式11全部。
T0<T1……式7
T2<T1……式8
270℃≤T0≤320℃……式9
270℃≤T1≤320℃……式10
270℃≤T2≤320℃……式11
式5~式6中,C0表示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C1表示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各自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C2表示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C0、C1或C2所表示的值均为毫米单位。
式7~式11中,T0表示远离口模的时刻的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T2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T1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各自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
<12>根据<11>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输送工序中,在满足下述式12的条件下将聚酯输送至口模。
0℃<T11-T10≤20℃……式12
式中,T10表示配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1个区域的径向上的中央部的树脂温度,T11表示自配管的已测定树脂温度的区域的内壁面沿径向远离5mm的配管内的位置上的树脂温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与薄膜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均匀性优异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并且,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长期耐久性优异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酯薄膜的范围的表示特性粘度I与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2是用于说明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和特性粘度I的测定方法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酯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构成图3的聚酯制造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A是说明在口模内的树脂及白色粒子的流动中中央部的流动较多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5B是说明在口模内的树脂及白色粒子的流动中使流过中央部的树脂及白色粒子向两端侧流动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用于说明口模中的各模唇间隙的概略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从口模中排出的片材的片材温度的概略图。
图8是用于说明测定在与口模连接的配管中流动的树脂的温度的方法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聚酯薄膜以及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及太阳能电池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含有白色粒子,满足下述式1及式2,且将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求出的10I+T的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设为2.0以下。通过满足式1~式2,且将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设为2.0以下(即,Δ(10I+T)≤2.0),与薄膜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以下,也称为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得到大幅改善。
本公开中,“宽度方向”是指与聚酯薄膜的长度方向(机械方向:MachineDirection,MD)正交的宽度方向(横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
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通过含有白色粒子而制成着色成无彩色的白色的白色聚酯薄膜。
2≤T≤20……式1
0.6≤I≤0.8……式2
式1~式2中,T表示白色粒子相对于每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质量%],I表示在已测定氧化钛的含有率T的区域中的特性粘度[dL/g]。
另外,上述的Δ(10I+T)为根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测定出的至少2个区域中的T及I而求出的“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波动)。
聚酯薄膜一般通过在聚酯薄膜内添加氧化钛等白色粒子并熔融挤出而进行制作,进而进行拉伸,从而有时制造成例如白色聚酯薄膜。然而,与不含白色粒子的透明的聚酯薄膜相比,白色聚酯薄膜具有容易在薄膜宽度方向上产生厚度不均匀的倾向。若产生厚度不均匀,则在后道工序中将涂布液涂布时会产生涂布不均匀,或者将聚酯薄膜贴合于太阳能电池元件而进行模块化时,有时在密封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EVA)之间导致贴合不良等。
关于在聚酯薄膜的薄膜宽度方向上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的原因未必一定明确,但推定以下2种现象发挥作用,且2种现象相结合而产生厚度不均匀。以下,以将氧化钛粒子用作白色粒子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1)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存在氧化钛粒子的含有率的分布,氧化钛粒子的含量较多的部位的拉伸应力较高,氧化钛的含量较少的部位则应力较低。即,推定在存在氧化钛粒子的部位,选择性促进聚酯的结晶化,应力容易变大。
(2)在薄膜宽度方向上还存在特性粘度(以下,有时略记为IV。)的分布,IV较高的部位的拉伸应力较高,IV较低的部位则拉伸应力较低。即,推定在IV较高的部位,分子链较长,缠结也增多,因此拉伸应力容易选择性变大。
因此,为了将聚酯薄膜的厚度均匀化,理想的是同时使氧化钛粒子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含有率的分布及IV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变得均匀。但是,实际上,薄膜宽度方向上的上述(1)及(2)的分布均具有容易产生在将熔融树脂经由口模制作成片状的制膜工序的口模中的倾向。
即,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聚酯相比密度较高的氧化钛粒子容易流向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氧化钛粒子的含有率变高。并且,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口模内的聚酯的滞留时间较短,因此与中央部周边相比,IV变高。另一方面,在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相反地氧化钛粒子的含有率变低,IV也变低。因此,与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比,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必然会形成拉伸应力较高的薄膜。
另外,上述中示出了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分布的原因,但推定不仅是口模,从挤出机向口模挤出熔融树脂时的挤出配管等中的易流动性、氧化钛粒子的含有率也成为产生氧化钛粒子及IV的分布的原因,会导致薄膜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匀。
因此,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是因如上所述的复杂的现象而产生,难以将氧化钛粒子的含有比率及树脂的特性粘度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化,进而改善薄膜宽度方向的厚度不均匀。
另一方面,从类似于上述(1)的观点考虑,为了使聚酯内的氧化钛粒子的分散变良好,已知有控制氧化钛粒子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或表面摩擦等,或者改善混炼条件。然而,虽然在厚度不均匀的产生间距为数μm~数mm的范围内有效果,但在厚度不均匀的产生间距为数十mm以上时,无法期待厚度不均匀的改善效果。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中,着眼于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及特性粘度I,关于T及I,氧化钛等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较高的区域中降低特性粘度I,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较低的区域中提高特性粘度I,且将T及I所表示的“10I+T”的变动幅度(波动)抑制在特定的范围内。即,在图1所示的菱形区域以满足式1及式2的方式选择T及I。图1中,不能说是菱形区域的整体都满足Δ(10I+T)≤2.0的关系,而是根据式1~式2的范围,菱形区域的一部分选择性满足Δ(10I+T)≤2.0的关系。
如此,通过调节T及I的关系,能够将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均匀化。
在与聚酯薄膜的长度方向(机械方向,MD)正交的宽度方向(横向,TD;也称为“薄膜宽度方向”。)上对n个部位(n≥2)进行了测定时,Δ(10I+T)表示n个“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如下述,n个“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由从n个“10I+T”的值中的最大值“max(10I+T)”减去最小值“min(10I+T)”而求出的差来表示。具体的求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Δ(10I+T)=max(10I+T)-min(10I+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Δ(10I+T)设为2.0以下的范围。通过“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为2.0以下,在聚酯薄膜的宽度方向上,厚度不均匀变得优异。
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优选Δ(10I+T)的值较小,更优选1.5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1.0以下的范围。
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测定的2个以上的区域的、白色粒子相对于各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T[质量%]设为满足式1的范围。
T为每单位体积的薄膜中所含的白色粒子的量。若T为2质量%以上,则聚酯薄膜的反射率得到提高,当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保护片而配置时,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并且,通过T为20质量%以下,即使满足Δ(10I+T)≤2.0的关系,也能够抑制导致厚度不均匀的恶化的现象。
作为T,更优选2质量%~12质量%,进一步优选3质量%~8质量%。
关于T值的求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聚酯薄膜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的变动幅度(ΔT)优选为1.5质量%以下。若ΔT为1.5质量%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改善厚度不均匀。
ΔT表示变动幅度的程度,因此值越小越优选,具体而言,更优选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0.5质量%以下。
ΔT由测定出的T中的最大值(Tmax)减去最小值(Tmin)而求出的差来表示。ΔT能够通过下述式来求出。
ΔT=Tmax-Tmin
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已测定氧化钛的含有率的至少2个区域中的特性粘度I设为满足上述式2的范围。
若I为0.6dL/g以上,则聚合度不会变得过低,因此将聚酯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保护片而配置时,能够抑制薄膜中的破裂等的发生。并且,若I为0.8dL/g以下,则即使满足Δ(10I+T)≤2.0的关系,也能够抑制导致厚度不均匀的恶化的现象。
作为I,更优选0.65dL/g~0.75dL/g。
关于I值的求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聚酯薄膜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特性粘度I的变动幅度(ΔI)优选为0.1dL/g以下。若ΔI为0.1dL/g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改善厚度不均匀。
ΔI表示变动幅度的程度,因此值越小越优选,具体而言,更优选0.05dL/g以下,进一步优选0.03dL/g以下。
ΔI由测定出的I中的最大值(Imax)减去最小值(Imin)而求出的差来表示。具体求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ΔI=Imax-Imin
上述式1~式2中的T、I及Δ(10I+T)能够参考图2,利用以下方法来求出。
首先,如图2所示,在相对于聚酯薄膜的长度方向(MD)正交的宽度方向(TD)上以均等的间隔D切出10个一边的长度A=50mm的正方形的试样S,对于所切出的10个试样S分别测定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质量%)和特性粘度(I;dL/g)。
T及I的测定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来进行。
使用对各试样S测定出的T及I,计算出各试样S的“10I+T”。
并且,从计算出的“10I+T”的值中选出最大值〔max(10I+T)〕及最小值〔min(10I+T)〕,根据下述式求出表示“10I+T”的值的变动幅度(波动)的Δ(10I+T)。
Δ(10I+T)=max(10I+T)-min(10I+T)
T为以如下方式测定的值。
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型号:XRF-1500,Shimadzu Corporation制),在下述条件下(Ti表示钛元素。),通过单片测定来求出聚酯薄膜中的元素量(例如氧化钛时为钛元素量),并计算出白色粒子的量。在层叠型聚酯薄膜的情况下,将聚酯薄膜熔融并以单层成型为盘状之后进行测定,由此作为相对于聚酯薄膜整体的含量而测定。
[表1]
I为以如下方式测定的值。
I为将溶液粘度(η)与溶剂粘度(η0)之比ηr(=η/η0;相对粘度)减去1后的比粘度(ηsp=ηr-1)除以浓度而得到的值以浓度为零的状态外插而得到的值,通过调节将原料树脂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时的条件(熔融温度、混炼速度、螺杆转速等)、通过酯化反应而聚合之后的固相聚合反应的条件等,能够调整为满足式2的范围。
具体而言,使用乌伯娄德型粘度计,将聚酯溶解于1,1,2,2-四氯乙烷与苯酚的混合溶剂(1,1,2,2-四氯乙烷/苯酚=2/3,质量比)中,根据调温成25℃的溶液的粘度求出I。另外,在测定I时,通过过滤而除去白色粒子之后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优选进一步满足下述式3及式4。
3500≤YT≤5000……式3
0<ΔYT≤500……式4
式3~式4中,YT表示聚酯薄膜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MPa],ΔYT表示聚酯薄膜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测定出的至少2个部位的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YT)的变动幅度[MPa]。
另外,聚酯薄膜的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按照JIS K 7127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以长度方向(MD)的长度10mm、与MD正交的宽度方向(TD)的长度150mm的大小切出试样片E1,使用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的STROGRAPH R2,对试样片E1进行拉伸试验。关于拉伸试验,将卡盘间距离设为100mm,将拉伸速度设为10mm/min,沿试样片E1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试验。在通过宽度方向的特定1点的长度方向上,切出5片试样片E1,使用5片试样片重复5次拉伸试验,将所得到的5个拉伸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设为YT。
式3中,当YT为3500MPa以上时,后道工序中的加工或涂布等处理变良好。并且,当YT为5000MPa以下时,后道工序中的加工或涂布等处理也变良好。另外,通过YT为5000MPa以下,能够将薄膜的厚度不均匀(厚度的变动幅度)抑制为较少。
作为YT,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更优选满足下述式3a的范围。
4000≤YT≤4800……式3a
YT能够通过控制白色粒子的含有率、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在MD及TD上的拉伸倍率及拉伸温度等来进行调整。
并且,式4中,通过ΔYT为500MPa以下,伸展程度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厚度不均匀。另外,为了将ΔYT设为0MPa,需将白色粒子的含有率、或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等薄膜物理性质设为非常均匀,实际上实现这些薄膜物理性质需要莫大的设备成本。因此,优选满足0MPa<ΔYT的方式。
作为ΔYT,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更优选10MPa~300MPa。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动幅度(波动;以下,也称为厚度不均匀。)优选为5%以下。
若厚度的波动为5%以下,则在后道工序中,在聚酯薄膜上涂布所希望的涂布液时涂布膜上不易产生涂布不均匀。并且,当将聚酯薄膜贴合于太阳能电池元件来进行模块化时,还能够抑制在与密封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之间容易产生的贴合不良(例如褶皱等)。
其中,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动幅度(厚度不均匀)更优选3%以下,进一步优选2%以下。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的厚度优选20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220μm以上且320μm以下的范围。若厚度为200μm以上,则对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动幅度(厚度不均匀)的改善效果较大。并且,通过确保厚度,当将聚酯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保护片而配置时,能够抑制漏电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若厚度为350μm以下,则从成本观点考虑优选。
聚酯薄膜的末端羧基的浓度(酸值:Acid value,AV)优选为1eq/ton(当量/吨;以下相同)~25eq/ton。末端羧基的浓度更优选为3eq/to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eq/ton以上。并且,末端羧基的浓度优选为25eq/ton以下,更优选为20eq/to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eq/ton以下。
另外,“当量/吨”表示每1吨的摩尔当量。
通过将聚酯薄膜的末端羧基的浓度调整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白色粒子分散于薄膜的表层区域,能够提高部分放电电压。并且,通过将末端羧基的浓度调整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将聚酯的粘度设为适当的范围,因此能够提高相邻层或太阳能电池元件对密封材料(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粘附性。
接着,对聚酯薄膜中的诸多成分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至少含有聚酯和白色粒子,根据需要可以含有聚酯的末端密封材料、催化剂等其他成分。
-聚酯-
聚酯只要是含有聚酯的材料,则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含有源自催化剂的金属元素(例如钛元素、镁元素等)。对聚酯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使用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来合成的聚酯,也可以使用市售的聚酯。
当合成聚酯时,例如能够通过一直以来公知的方法使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进行酯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中的至少一方来合成。
关于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的具体例、以及优选方式及使用量等,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97432号公报的[0036]~[0039]段的记载。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下述例子。
作为二羧酸或二羧酸的酯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二十烷二酸、庚二酸、杜鹃花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类、金刚烷二羧酸、降冰片烯二羧酸、异山梨醇、环己烷二羧酸、萘烷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苯基茚二羧酸、蒽二羧酸、菲二羧酸、9,9’-双(4-羧基苯基)芴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等二羧酸或其酯衍生物。
并且,作为二醇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等脂肪族二醇类、环己烷二甲醇、螺环二醇、异山梨醇等脂环式二醇类、双酚A、1,3-苯二甲醇、1,4-苯二甲醇、9,9’-双(4-羟基苯基)芴等芳香族二醇类等。
在进行酯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时,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反应催化剂。关于反应催化剂的具体例及酯化反应工序的详细内容等,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97432号公报的[0040]~[0042]段的记载。
优选的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一步优选含有白色粒子的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选使用选自锗(Ge)类催化剂、锑(Sb)类催化剂、铝(Al)类催化剂、镁(Mg)类催化剂及钛(Ti)类催化剂中的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更优选为使用Ti类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Ti类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高,能够降低聚合温度。因此,能够抑制在聚合反应中PET进行热分解而产生羧基,适于将聚酯薄膜的末端羧基的浓度(AV)调整为30eq/吨以下的范围。
当使用反应催化剂时,优选在聚酯聚合时加入磷化合物、镁化合物等。关于磷化合物及镁化合物的具体例及添加率等,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97432号公报的[0071]~[0077]段的记载。
关于进行聚酯的聚合时的酯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的条件、以及添加剂等,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12-197432号公报的[0078]~[0085]段的记载。
聚酯在经酯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进行聚合之后优选进行固相聚合反应。通过进行固相聚合反应,能够调整聚酯的含水率、结晶度、聚酯的酸值(即,聚酯的末端羧基的浓度)、特性粘度。
若延长固相聚合反应的时间,则具有末端羧基的浓度下降的倾向,若缩短固相聚合反应的时间,则具有末端羧基的浓度增加的倾向。
与固相聚合反应结束时的乙二醇(EG)气体浓度相比,固相聚合反应开始时的EG气体浓度优选在200ppm~1000ppm的范围内较高,更优选在250ppm~800ppm的范围内较高,进一步优选在300ppm~700ppm的范围内较高。
通过调整EG气体的平均浓度(固相聚合反应开始时与结束时的气体浓度的平均),能够调整末端羧基的浓度。即,通过EG的添加而使EG与末端羧基进行反应,由此能够降低末端羧基的浓度。
EG气体浓度优选100ppm~500ppm,更优选150ppm~450ppm,进一步优选200ppm~400ppm。
固相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80℃~230℃,更优选为190℃~215℃,进一步优选为195℃~209℃。
固相聚合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小时~40小时,更优选为14小时~35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8小时~30小时。
-白色粒子-
聚酯薄膜含有白色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白色粒子,从抑制与薄膜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的观点考虑,优选白色的无机粒子(以下,称为白色无机粒子。)。
作为白色无机粒子,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二氧化硅、云母、滑石、高岭土、粘土、玻璃粉、石棉粉、沸石及硅酸白土等中的无机粉体的至少1种粒子。其中,作为白色无机粒子,优选氧化钛粒子、硫酸钡粒子,更优选氧化钛粒子。
作为白色粒子,也可以将有机粒子与白色无机粒子组合使用。
并且,作为有机粒子的例子,可以举出具有交联结构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硅酮树脂、氟树脂、苯并胍胺树脂、酚醛树脂、尼龙树脂等。
从提高聚酯薄膜的光反射率的提高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与薄膜的折射率差较大的白色粒子。即,优选折射率较大的无机粉体。具体而言,作为折射率为1.6以上的粒子,进一步优选选自包括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及氧化锌的组中的至少1种粒子。其中,尤其优选氧化钛粒子。若含有氧化钛粒子,则能够以较少填充量对聚酯薄膜赋予较高的光反射性能。并且,氧化钛粒子即使在薄型聚酯薄膜中也能够得到较高的光反射性能。
作为氧化钛,例如可以举出锐钛矿型氧化钛及金红石型氧化钛等结晶形态的氧化钛。从加大与聚酯的折射率差的观点考虑,优选折射率为2.7以上的氧化钛,尤其优选金红石型氧化钛的结晶形态的氧化钛。
在氧化钛中,优选纯度高的氧化钛。纯度高的氧化钛是指对可见光的光吸收能较小的氧化钛,是指钒、铁、铌、铜、锰等着色元素的含量少的氧化钛(着色元素的含有率为5ppm以下的氧化钛)。氧化钛从减小光吸收能的观点考虑,优选氧化钛中所含的铁、铌、铜、锰等着色元素也较少。
白色粒子的表面可以利用硅酮类化合物、多元醇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等进行表面处理。例如,为了提高氧化钛在聚酯中的分散性且抑制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对氧化钛的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中所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举出选自包括硅氧烷化合物、硅烷偶联剂、多元醇化合物及聚乙二醇的组中的至少1种有机化合物等。
并且,白色粒子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例如可以将氧化钛和其他填充剂同时使用,也可以将纯度高的氧化钛和其他粒子同时使用。
白色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1μm~3μm,更优选0.15μm~2μm,进一步优选0.2μm~1μm。平均粒径为使用Microtrac FRA(Honeywell公司制)测定的值。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除了含有聚酯的材料及白色粒子以外,可以进一步含有末端密封材料或添加剂等其他成分。
(末端密封材料)
末端密封材料可以在熔融混炼时供给到成为原料的聚酯中。具体而言,可以配合聚酯向气缸(cylinder)的供给,例如从同一供给口供给固态的末端密封材料,并将添加了末端密封材料的聚酯原料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后,如后述,将熔融混炼时与末端密封材料进行了反应的聚酯原料从气缸的挤出口熔融挤出,进而能够利用下游的口模进行制膜。
通过将末端密封材料以固体状态添加到聚酯原料中,聚酯树脂的耐水解性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调整末端密封材料的比率、聚酯的温度及含水率、以及齿轮泵的吸入侧压力,能够减小聚酯薄膜的耐水解性(换言之AV)及物理性质的波动。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末端密封材料以固体状态混入聚酯树脂中。作为末端密封材料的形态,可以是粉状、颗粒状、粒状等任何形态。
作为末端密封材料,可以举出碳二亚胺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烯酮亚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碳酸酯化合物等。末端密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碳二亚胺化合物及烯酮亚胺化合物与聚酯的末端羧基及羟基进行反应,作为末端密封材料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抑制部分放电的下降。尤其,在部分放电电压容易下降的加热处理之后,能够维持较高的部分放电电压,能够发挥绝缘性。
碳二亚胺化合物及烯酮亚胺化合物在聚酯中的含量相对于聚酯,优选0.1质量%~10质量%,更优选0.1质量%~4质量%,进一步优选0.1质量%~2质量%。若碳二亚胺化合物及烯酮亚胺化合物的含有率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提高对聚酯薄膜表面的粘附性及聚酯薄膜的耐热性。
另外,当将碳二亚胺化合物及烯酮亚胺化合物同时使用时,优选2种化合物的含有率的总计在上述范围内。
1.碳二亚胺化合物
作为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在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的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包括聚碳二亚胺化合物),具体而言,作为单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例示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二甲基碳二亚胺、二异丁基碳二亚胺、二辛基碳二亚胺、叔丁基异丙基碳二亚胺、二苯基碳二亚胺、二-叔丁基碳二亚胺、二-β-萘基碳二亚胺、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等。作为聚碳二亚胺化合物,通常适合聚合度为2以上(优选4以上)且40以下(优选30以下)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
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举出通过美国专利第2941956号说明书、日本特公昭47-33279号公报、J.Org.Chem.28卷、第2069-2075页(1963)及Chemical Review 1981、81卷、第4号、第619-621页等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出的碳二亚胺化合物。
作为工业上可获得的聚碳二亚胺,可以例示出Carbodilight(注册商标)HMV-8CA(Nisshinbo公司制)、Carbodilight(注册商标)LA-1(Nisshinbo公司制)、Stabaxol(注册商标)P(Rhein Chemie公司制)、Stabaxol(注册商标)P100(Rhein Chemie公司制)、Stabaxol(注册商标)P400(Rhein Chemie公司制)、stabilizer9000(Raschig Chemie公司制)等。
碳二亚胺化合物能够单独使用一种,也能够将多种化合物混合使用。
2.环状碳二亚胺化合物
环状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环状结构的环状碳二亚胺化合物等,作为环状密封剂发挥功能,所述环状结构在环骨架中含有1个碳二亚胺基,且碳二亚胺基的第一氮和第二氮通过键合基而键合。环状碳二亚胺化合物能够通过国际公开第2011/093478号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制备。
以下示出环状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具体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以下具体例的限定。
[化学式1]
[化学式2]
3.烯酮亚胺化合物
烯酮亚胺化合物为具有至少1个烯酮亚胺基的化合物,例如能够参考J.Am.Chem.Soc.,1953,75(3),第657-660页中所记载的方法等进行合成。
以下示出烯酮亚胺化合物的具体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以下具体例的限定。
[化学式3]
[化学式4]
[化学式5]
(添加剂等)
聚酯薄膜能够在不明显损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范围内例如进一步含有光稳定化剂、抗氧化剂、易滑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成核剂(结晶化剂)、阻燃剂等添加剂。
<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只要是能够满足已叙述的式1~式2及Δ(10I+T)≤2.0全部的方法,则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可以通过任何方法进行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图3所示的聚酯制造装置进行制造。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聚酯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所示的聚酯制造装置具备双螺杆挤出机100、配设于双螺杆挤出机100的挤出口(图4的挤出机出口14)的熔融树脂挤出方向下游侧的齿轮泵44、对从齿轮泵44送出的熔融树脂进行过滤的过滤器42、及将通过了过滤器42的熔融树脂进行制膜的作为聚酯制膜机的口模40。双螺杆挤出机100、齿轮泵44、过滤器42及口模40分别经由配管而连接。并且,双螺杆挤出机100上连接有原料供给装置46。如图4所示,原料供给装置46具备用于向双螺杆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定量供给聚酯原料的PET定量供给机32及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
优选配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树脂流通方向的任意位置测定树脂温度的温度检测器。作为温度检测器,例如可以较佳地举出温度计、温度检测传感器(例如热电偶等)。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如图3那样与口模40直接连接的配管41上,为了测定在配管的轴芯部或壁面附近流通的树脂的温度而如图8所示那样安装温度传感器2、3。
双螺杆挤出机100可以是如图4所示那样在气缸内具备2根螺杆的双螺杆挤出机。图4中通过沿树脂挤出方向的剖面概略地示出构成图3的聚酯制造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例。双螺杆挤出机100上连接有用于向原料供给口12定量供给聚酯原料的PET定量供给机32及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挤出机并不限于双螺杆挤出机,能够使用单螺杆挤出机、班伯里混合机、布拉本德等各种混炼机。其中,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的方式。
图4中,双螺杆挤出机100具备具有供给原料树脂的原料供给口12及挤出熔融树脂的挤出口(挤出机出口)14的气缸10(料筒)、作为在气缸10内旋转的螺杆分别具有140mm以上的直径的螺杆20A及螺杆20B、以及配置于气缸10的周围且控制气缸10内的温度的温度控制机构30。
气缸10具有用于供给原料树脂的原料供给口12及挤出经加热熔融的树脂的挤出机出口14。
气缸10的内壁面需要使用耐热、耐磨性及耐腐蚀性优异且能够确保与树脂的摩擦的材料。一般使用内表面进行了氮化处理的氮化钢,但也能够对铬钼钢、镍铬钼钢、不锈钢进行氮化处理来进行使用。尤其在要求耐磨性、耐蚀性的用途中,使用通过离心铸造法将镍、钴、铬、钨等耐腐蚀性、耐磨性材料合金内衬在气缸10的内壁面的双金属气缸以及形成陶瓷的喷镀皮膜是有效的。
气缸10中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通气口16A、16B。通过通气口16A、16B进行抽真空,由此能够高效地除去气缸10内的树脂中的水分等挥发成分。通过适当配置通气口16A、16B,能够将未干燥状态的原料(颗粒、粉末、片等)或制膜途中排出的薄膜的粉碎屑(蓬松物)等直接作为原料树脂进行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通气口16A、16B这2个,但关于通气口的配置,从与脱气效率之间的关系考虑,要求适当设定其开口面积或个数。优选双螺杆挤出机100具有1处以上的通气口。另外,若通气口的数量过多,则存在熔融树脂有可能从通气口溢出及滞留劣化异物增加的忧患。因此,优选通气口为1处或2处。
并且,关于滞留在通气口附近的壁面的树脂或析出的挥发成分,有时会掉落到挤出机100(气缸10)的内部,若掉落,则有可能在产品中作为异物而出现,因此防止掉落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滞留,将通气口盖的形状适当化或适当选定上部通气口、侧面通气口是有效的,对于挥发成分的析出,一般利用通过配管等的加热而防止析出的方法。
本公开中可使用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形状的螺杆部分。作为螺杆20A、20B的形状,例如可以较佳地使用设置有等螺距的1条螺旋状刮板(flight)22的全刮板螺杆(full flight screw)。
并且,优选在气缸10的长度方向上的原料供给口12的树脂挤出方向下游配设有至少1个树脂混炼部件。树脂混炼部件例如为捏合盘或转子等赋予剪切的混炼用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那样设置有捏合盘24A、24B。通过具备混炼用部分,能够更可靠地将原料树脂熔融、混炼。混炼用部分配设于在气缸长度方向上分割的加热区(本实施方式中为图4所示的加热区C1~C7),在加热区内形成有促进原料树脂的熔融、混炼的混炼部。
并且,在该加热区,通过使用逆螺杆或密封圈,能够截住树脂而形成对通气口进行抽真空时的熔融密封。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图4的通气口16A、16B附近可以设置有逆螺杆(未图示)。
在构成双螺杆挤出机100的气缸1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树脂挤出方向下游设置用于冷却熔融树脂来调温的冷却区(调温部)是有效的。当气缸10的传热效率高于剪切发热时,通过如图4那样在冷却区(调温部)设置螺距短的螺杆28,气缸10壁面的树脂移动速度得到提高,能够提高调温效率。从提高冷却效果的观点考虑,位于冷却区(调温部)的螺杆28的螺距优选为0.5D~0.8D(D:螺杆的直径)。
在气缸10的周围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30。本实施方式的双螺杆挤出机100中,如图4所示,气缸10从原料供给口12朝向挤出机出口14沿长度方向分割成9个区域。气缸10中,在从树脂挤出方向上游侧起7个区域配设加热装置C1~C7,在从树脂挤出方向下游侧起2个区域配设冷却装置C8~C9,由此设置温度控制机构30。如此,气缸10的周围通过分割配置的加热装置C1~C7及冷却装置C8~C9而划分为加热区C1~C7和冷却区C8~C9。由此,能够将气缸10内部按每一区域(区)控制为所希望的温度。另外,图4中例示出将气缸的长度方向上分割为9个区且能够按每个区进行温度控制的结构,但区域(区)的数量并不限于此,能够根据目的等任意选择区域(区)的数量。
作为加热,一般使用带式加热器或护套(sheathing wire)铝浇铸加热器。但是,加热器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也能够适用热介质循环加热方法。另一方面,冷却一般通过鼓风机进行气冷,但也能够通过在气缸10的周围卷绕用于使制冷剂流通的冷却配管或设置于内部而使制冷剂在该冷却配管中循环等来进行冷却。制冷剂一般使用水或油。
本公开中,从较佳地制造满足已叙述的式1~式2及Δ(10I+T)≤2.0全部的聚酯薄膜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本公开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即,本公开的聚酯薄膜优选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进行制造:熔融工序,向聚酯中混合白色粒子并利用挤出机进行熔融;输送工序,将由挤出机熔融的聚酯通过配管输送至口模;制膜工序,在以下所示的条件A及条件B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下将聚酯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及冷却工序,对制作出的聚酯片材进行冷却。在制造本公开的聚酯时,还可以具有将冷却工序后的聚酯片材沿至少一方向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在进行了拉伸工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在设置了拉伸工序的方式中,能够更显著地显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效果。
另外,关于条件A及条件B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熔融工序-
在熔融工序中,向聚酯中混合白色粒子并利用挤出机进行熔融。
在本工序中,向例如图4所示的双螺杆挤出机100的原料供给口12至少投入用于对聚酯薄膜进行制作的作为原料树脂的聚酯及白色粒子。也可以与聚酯及白色粒子一同进一步投入末端密封材料。
当投入聚酯、白色粒子及末端密封材料时,如图4所示,可以使用安装于原料供给口12的PET定量供给机32及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通过PET定量供给机32投入聚酯及白色粒子,且通过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投入末端密封材料。如此,可以将碳二亚胺化合物或烯酮亚胺化合物等末端密封材料直接投入到挤出机中,但从稳定地进行挤出的观点考虑,优选预先形成聚酯和母料后投入到挤出机中的方法。
另外,PET定量供给机32、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为分别用于定量供给聚酯原料、末端密封材料的设备。
具体而言,优选制备混合聚酯、白色粒子及根据需要的末端密封材料等添加物而得到的母粒。母粒的制备中所使用的聚酯能够在通过常规方法使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缩聚之后加工成颗粒状而进行使用。
当制备母粒时,优选设置干燥工序。优选在真空中或热风中干燥含有聚酯、白色粒子及末端密封材料等添加物的组合物。在干燥工序中,优选将组合物中的含水率设为100ppm以下,更优选设为80ppm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60ppm以下。干燥时的干燥温度优选为80℃~200℃,更优选为100℃~180℃,进一步优选为110℃~170℃。并且,干燥时间以达到所希望的含水率的方式适当调整即可。
接着,优选将经干燥的含有聚酯、白色粒子及末端密封材料等添加物的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而制作白色粒子以高浓度分散的母粒。母粒中的白色粒子或末端密封材料的含有浓度优选为制成薄膜时的浓度的1.5倍~20倍,更优选为2倍~15倍,进一步优选为3倍~10倍。
熔融混炼时的温度优选聚酯的结晶熔解温度(Tm)以上且(Tm+80℃)以下,更优选(Tm+10℃)~(Tm+70℃),进一步优选(Tm+20℃)~(Tm+60℃)。
另外,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60,Shimadzu Corporation制)在下述条件下已测定Tm。
<条件>
·测定室内的气氛:氮(50mL/min)
·升温速度:5℃/min
·测定开始温度:25℃
·测定结束温度:300℃
·测定试样的质量:5mg
混炼气氛可以是空气中,真空中,惰性气流中的任一种,更优选真空中或惰性气流中。
熔融混炼的时间优选1分钟~20分钟,更优选2分钟~18分钟,进一步优选3分钟~15分钟。
另外,母粒以使聚酯的温度的最高到达温度成为300℃左右的方式被加热、熔融。
-输送工序-
关于在熔融工序中由挤出机熔融的聚酯,在接下来的输送工序中将经熔融的聚酯通过配管输送至口模。
如图3所示,在双螺杆挤出机100的挤出机出口通过配管而连接有齿轮泵44和过滤器42,齿轮泵44通过配管而与配设于更下游的口模40连接。通过了过滤器42的熔融聚酯在配管内流通而被输送至下一个口模40。
设置于双螺杆挤出机100的挤出机出口14的熔融树脂挤出方向下游的齿轮泵44通过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来调节熔融聚酯的流量。也可以驱动两个齿轮。通过在双螺杆挤出机100与作为聚酯制膜机的口模40之间设置齿轮泵44,熔融聚酯的挤出量的变动减少,能够向口模40供给一定量的树脂,厚度精确度得到提高。尤其,在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时,挤出机本身的升压能力较低,因此优选通过齿轮泵44实现了挤出稳定化的方式。
通过使用齿轮泵44,能够将齿轮泵44的排出侧的压力变动(出压变动)设为吸入侧的压力变动(入压变动)的1/5以下,能够将树脂压力变动幅度减小至±1%以内。
经双螺杆挤出机中的熔融混炼而挤出的聚酯通过配管内向口模40流通时,聚酯优选在满足下述式12的条件下被输送至口模40。
0<T11-T10≤20……式12
式12中,T10表示配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1处的径向中央部的树脂温度[℃],T11表示自在通过已测定树脂温度T10的测定点的径向上的内壁面远离5mm的配管内的树脂温度[℃]。
如图5A所示,流过配管的壁面附近的白色粒子具有向在配管的下游连接的口模端部方向流动的倾向。在配管的中心部流通的树脂在下游的口模中容易流过中央部。在配管的壁面附近,树脂或白色粒子原本就难以流过,通过将配管的壁面附近的温度设为高于配管的径向中央部的温度,能够使配管的壁面附近的树脂的粘度下降。由此,在配管的壁面附近,白色粒子也变得容易流过,流向口模端部的白色粒子也变多。其结果,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变良好。
因此,式12中,通过T11-T10超过0,即满足T11>T10,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被减缓。并且,通过将“T11-T10”抑制为20℃以下,相反地,配管的壁面附近的树脂的劣化难以明显进展,能够抑制流向口模端部的树脂的特性粘度下降。由此,能够将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保持为更良好。
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T11-T10”更优选满足下述式12a的情况,进一步优选满足式12b的情况。
2<T11-T10≤15……式12a
5≤T11-T10≤13……式12b
若齿轮泵44的排出侧压力(入压)与吸入侧压力(出压)之差(差压)过大,则齿轮泵44的负荷变大,从而剪切发热变大。因此,从防止树脂的劣化即特性粘度I的下降的观点考虑,运行时的差压优选设在20MPa以内,更优选设在15MPa以内,进一步优选设在10MPa以内。并且,从薄膜厚度的均匀化的观点考虑,为了使齿轮泵44的一次压力恒定,控制挤出机的螺杆旋转或者使用压力调节阀是有效的。
并且,在齿轮泵44与口模40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未熔融树脂或异物混入制膜中所使用的聚酯中的过滤器42。过滤器可以使用金属纤维过滤器等。过滤器孔径能够在1μm~100μm的范围适当选择。
-制膜工序-
如图3~图4所示,在配设于与气缸10的挤出机出口14相连的配管上的齿轮泵44及过滤器42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将从挤出机出口14挤出的熔融树脂成型为片状的口模40及用于对成型的片材进行冷却的未图示的冷却辊(chill roll)作为聚酯制膜机。熔融树脂从口模40制成片状而被输送至冷却辊,并进行冷却,由此制作成片材。如此得到未拉伸的聚酯片材。
在本工序中,通过口模40将从挤出机出口14挤出的熔融树脂(聚酯)在下述的条件A及条件B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下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口模40中,选择条件A、条件B、或、条件A及条件B这3个条件中的任一个而成型为片状。选择3个条件中的任一个并在各条件下进行制膜,由此能够将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抑制为较少。
(1)条件A:满足下述式5及式6。
C0<C1……式5
C2<C1……式6
另外,式5~式6中的C0、C1及C2如下所述。C0、C1或C2所表示的值均为毫米[mm]单位。
C0[mm]: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
C1[mm]: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各自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
C2[mm]: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
(2)条件B:满足下述式7~式11全部。
T0<T1……式7
T2<T1……式8
270℃≤T0≤320℃……式9
270℃≤T1≤320℃……式10
270℃≤T2≤320℃……式11
另外,式7~式11中的T0、T1及T2如下所述。
T0[℃]:远离口模的时刻的聚酯片材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
T1[℃]: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各自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
T2[℃]: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
在条件A下,以满足式5和式6的方式进行制膜。
式5中,如图6所示,C1为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之间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C1a[mm]和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另一端之间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C1b[mm]的平均值。
式6中,如图6所示,C2为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模唇间隙C2a[mm]和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模唇间隙C2b[mm]的平均值。
另外,图6中的箭头表示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从挤出机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聚酯)如图6那样由口模40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50。
式5所表示的“C0<C1”表示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C0小于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即,由(C1a+C1b)/2求出的模唇间隙)的情况。
并且,式6所表示的“C2<C1”表示口模4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模唇间隙(具体而言,由(C2a+C2b)/2求出的平均模唇间隙)小于口模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即,由(C1a+C1b)/2求出的模唇间隙)的情况。
模唇间隙是指用于将熔融物从口模以片状排出并成型的狭缝状的间隙(排出口)的与待成型的片材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长度[mm],其限制待成型的片材的厚度。模唇间隙通常为0.1mm以上,优选设为0.2mm~5.0mm的范围。
一般而言,如图5A所示,口模中的熔融树脂的流动中,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为最良好。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上,口模的中央部的流路宽于两端部的流路,因此密度高于聚酯密度的白色粒子容易偏向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流动。因此,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变高,而且与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相比,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聚酯的滞留时间较短,也不易引起聚酯的劣化(即特性粘度I较高)。其结果,具有拉伸应力容易变高的倾向。另一方面,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由于流路较窄,因此密度高于聚酯密度的白色粒子难以流动。因此,在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变低,而且与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口模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聚酯的滞留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聚酯的劣化(即特性粘度I较低)。其结果,具有拉伸应力容易变低的倾向。
因此,在口模内,白色粒子容易流向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端部相比,中央部的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上升,中央部的应力容易上升。其结果,当制成聚酯薄膜时,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
另一方面,在靠近口模的宽度方向两端的部位制作的聚酯片材最终由于切边而成不了产品,因此优选抑制为不使口模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白色粒子的流动变得过度良好。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中,使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窄于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来调节为C0<C1的关系。由此,如图5B所示,使在中央部大量流通的聚酯流向口模的两端侧而使其分散。并且,调节为满足C2<C1的关系,以免使最终成不了产品的两端附近的白色粒子的流动变得过度良好。
通过如此设定,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变得均匀,且聚酯的特性粘度I也变得均匀。由此,在能够成为产品的口模区域,能够有效地减少薄膜制作时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
在条件A中,作为C0与C1之间的关系,C1相对于C0的比率(=C1/C0)更优选为满足1.0<C1/C0≤2.0的范围。
接着,对条件B进行说明。
在条件B中,以满足式7~式11全部的方式进行制膜。
式7中,如图7所示,T1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之间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T1a[℃]和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另一端之间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T1b[℃]的平均值。
式8中,如图7所示,T2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片材温度T2a[℃]和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片材温度T2b[℃]的平均值。
另外,图7中的箭头表示熔融树脂的流动方向。从挤出机出口挤出的熔融树脂(聚酯)如图7那样由口模40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50。
式7所表示的“T0<T1”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T0小于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即,由(T1a+T1b)/2求出的片材温度)的情况。
并且,式8所表示的“T2<T1”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片材温度(具体而言,由(T2a+T2b)/2求出的平均片材温度)小于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即,由(T1a+T1b)/2求出的片材温度)的情况。
一般而言,关于口模中的熔融树脂的流动,若T0≥T1,则由于粘度的下降,如图5A所示,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流动变得最良好。因此,在流路宽于口模两端部的流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密度高于聚酯密度的白色粒子容易偏向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流动。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聚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变高,特性粘度I也变高。其结果,具有应力也变高的倾向。
因此,在口模内,在口模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白色粒子容易流动,与端部相比,中央部的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上升,中央部的应力上升。其结果,制成聚酯薄膜时在薄膜宽度方向上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
另一方面,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最终由于切边而成不了产品,因此优选不让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温度变得过高。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中,还通过使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低于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来调节为T0<T1的关系,从而如图5B所示使在中央部大量流通的聚酯流向口模的两端侧而使其分散。并且,调节为满足T2<T1的关系,以免使最终成不了产品的两端附近的白色粒子的流动变得过度良好。
通过如此设定,在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白色粒子的含有比率变得均匀,且聚酯的特性粘度I也变得均匀。由此,在能够成为产品的口模区域,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薄膜制作时在薄膜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匀。
在上述式7~式8所表示的关系中,T0、T1及T2分别调整为270℃~320℃的温度范围(式9~式11)。若T0、T1及T2的各温度为270℃以上,则聚酯的粘度显著上升,因此容易发生排出不良或结晶化的促进所伴随的破裂等,因此能够明显显现厚度不均匀的改善效果。并且,若T0、T1及T2的各温度为320℃以下,则适于防止聚酯的劣化。
出于与上述相同的原因,T0、T1及T2的各温度的优选范围为280℃~310℃。
聚酯片材的温度(片材温度)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使热电偶与多孔基材的表面接触而进行测量的方法、或通过利用了红外线的红外线温度测定设备等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测量的方法。
本公开中,优选将上述条件A和条件B组合而成型为片状的方式。
熔融树脂的挤出优选通过赋予0.5MPa~30MPa的挤出压力来进行。挤出压力更优选2MPa以上,进一步优选5MPa以上。并且,挤出压力优选30MPa以下,更优选25MPa以下,进一步优选15MPa以下。挤出压力为0.5MPa以上,这在能够使粒子局部性地存在于聚酯片材表面的观点上是有效的。并且,若挤出压力为30MPa以下,则能够防止由熔融树脂与模唇接触而产生的伤痕的产生。通过在上述挤出压力的范围内挤出,还能够使粒子局部性地存在于聚酯片材的表层。
并且,在挤出熔融树脂时,优选对挤出压力赋予1%~10%的变动。挤出压力的变动是指测定1分钟通过模唇时赋予至熔融树脂的压力,将压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平均值并以百分率表示的值。若挤出压力的变动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防止熔融树脂在口模出口过度膨胀而熔融树脂附着于模唇从而在薄膜表面上产生伤痕或凹凸。
-冷却工序-
在冷却工序中,对制膜工序中制作出的聚酯片材进行冷却。
在上述制膜工序中,通过口模而挤出的熔融树脂制膜为片状,并供给至未图示的冷却辊(也称为流延滚筒)而被冷却。熔融树脂在冷却辊上固化而作为流延膜(未拉伸薄膜)而得到。
冷却辊的表面温度优选0℃~60℃,更优选5℃~55℃,进一步优选10℃~50℃。从提高熔融树脂对冷却辊的粘附而使流延膜的平面性变良好的观点考虑,基于冷却辊的冷却优选通过静电施加法、气刀法、对冷却辊涂覆水等来进行。
-拉伸工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片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具有将聚酯片材沿至少一方向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
制膜工序中制作出的未拉伸薄膜可以实施拉伸处理。拉伸优选沿纵向(机械方向,MD)及与MD正交的横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实施,更优选沿MD及TD进行双轴拉伸。2轴拉伸可以沿MD和TD逐次进行,也可以沿MD及TD同时实施。
拉伸优选在聚酯片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Tg+60)℃的范围进行,更优选(Tg+3℃)~(Tg+4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Tg+5℃)~(Tg+30℃)的范围。
拉伸倍率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280%~500%,更优选300%~480%。拉伸倍率由下述式求出。
拉伸倍率(%)=100×{(拉伸后的长度)/(拉伸前的长度)}
沿MD的拉伸能够通过使用在MD上配置的多个夹持辊并提高下游侧的夹持辊的驱动速度而输送来进行。并且,沿MD的拉伸也可以通过利用卡盘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把持并扩开卡盘间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来进行。
沿TD的拉伸能够通过利用卡盘把持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并沿与MD正交的方向扩开来进行。
当沿MD及TD同时拉伸时,能够通过利用卡盘把持之后组合沿MD扩开卡盘间隔的操作和沿TD扩开卡盘间隔的操作来进行。
在拉伸工序中,拉伸处理前后(优选拉伸处理后)可以对聚酯片材实施热处理。通过实施热处理,生成微晶,能够提高力学特性、耐久性。热处理适合在温度180℃~225℃下进行1秒~60秒。
在拉伸工序中,热处理后可以实施热松弛处理。热松弛处理是指对聚酯片材赋予用于应力松弛的热而使片材收缩的处理。热松弛处理优选沿MD及TD这两个方向实施。热松弛处理优选在比热处理低的温度下进行,具体而言,优选130℃~220℃。
作为基于热松弛处理的热收缩率(150℃),优选MD及TD均为1%~12%。
<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具有已叙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由于厚度不均匀得到抑制,因此容易粘附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中的密封材料,不会发生长期使用所引起的剥离。并且,即使在涂设了相邻层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相邻层的剥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的厚度,优选100μm~500μm。
<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已叙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即,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太阳光所入射的透明性基板、配置于基板的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配置于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与配置有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已叙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具有已叙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薄膜而与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粘附变良好,在具有相邻层的结构中,也难以发生通过涂布等而设置的相邻层的剥离,因此能够经长期得到稳定的发电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太阳光所入射的透明性基材(玻璃基板等前侧基材)、设置于基材上且具有太阳能电池元件及密封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密封材料的元件结构部分、以及配置于元件结构部分的与基板所存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背板),具有“透明性的前侧基材/元件结构部分/背板”的层叠结构。具体而言,成为如下结构:在配置于太阳光直接入射的一侧的透明性的前侧基材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之间配置配置有将太阳光的光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元件结构部分,在前侧基材与背面保护片之间,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类等密封材料密封并粘接包含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元件结构部分(例如太阳能电池单元)。
关于除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单元、背板以外的部件,例如详细记载于“太阳光发电系统构成材料”(杉本荣一主编,Kogyo Chosakai Publishing Co.,Ltd.,2008年发行)。
透明性基材只要具有太阳光能够透射的透光性即可,能够从使光透射的基材中适当选择。从发电效率的观点考虑,光的透射率越高越优选,作为这种基板,例如能够优选使用玻璃基板、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等。
作为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例子,能够适用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硅类、铜-铟-镓-硒、铜-铟-硒、镉-碲、镓-砷等III-V族或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类等各种公知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基板与聚酯薄膜之间例如能够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所谓的密封材料)密封而构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其宗旨,则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另外,只要没有特别指定,则“份”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聚酯薄膜的制作>
-聚酯的合成-
在混合高纯度对苯二甲酸(Mitsui Chemicals,Inc.制)100kg和乙二醇(NipponShokubai Co.,Ltd.制)45kg而制备出的浆料中预先装入双(羟基乙基)对苯二甲酸酯约123kg,历经4小时依次供给至保持为温度250℃、压力1.2×105Pa的酯化反应槽。供给结束后,进一步历经1小时进行了酯化反应。然后,将所得到的酯化反应产物123kg移动至缩聚反应槽。
接着,在移送有酯化反应产物的缩聚反应槽中,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添加了乙二醇0.3质量%。搅拌5分钟之后,将乙酸钴及乙酸锰的乙二醇溶液以相对于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钴原子换算量、锰原子换算量分别成为30ppm、15ppm的方式加入到缩聚反应槽中。进一步搅拌5分钟之后,以相对于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钛原子换算量成为5ppm的方式添加了钛醇盐化合物的2质量%乙二醇溶液。添加后经过5分钟之后,以相对于所得到的聚合物的磷原子换算量成为5ppm的方式添加了二乙基膦酰基乙酸乙酯(ethyl diethylphosphonoacetate)的10质量%乙二醇溶液。
然后,一边以转速30rpm搅拌缩聚反应槽中的反应溶液,一边将反应溶液从250℃逐渐升温至285℃,且将体系内的压力下降至40Pa。将达到最终温度及最终压力为止的时间均设为60分钟。
在成为预先设定的搅拌扭矩的时刻,对反应体系进行氮吹扫,恢复常压,停止了缩聚反应。
并且,以股线状排出至冷水中,排出后立即切割,制作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颗粒(直径:约3mm、长度:约7mm;以下称为“PET颗粒”。)。另外,从减压开始至达到预先设定的搅拌扭矩为止的时间为3小时。
另外,作为钛醇盐化合物,使用了日本特开2005-340616号公报的段落号0083中所记载的实施例1中合成的钛醇盐化合物(Ti含量=4.44质量%)。
-固相聚合-
在压力保持为40Pa的真空容器中,将上述中得到的PET颗粒以220℃的温度保持30小时而进行固相聚合反应来调整了特性粘度(I;dL/g)。
以如上方式制造出PET颗粒1。
利用以下方法已测定经固相聚合反应的PET颗粒1的特性粘度(I)。
[特性粘度(I)的测定]
使用乌伯娄德型粘度计,将PET颗粒1溶解于1,1,2,2-四氯乙烷与苯酚的混合溶剂(1,1,2,2-四氯乙烷/苯酚=2/3,质量比)中,根据调温为25℃的溶液的粘度求出了I(dL/g)。
下述表2中的特性粘度的单位为“dL/g”。
-薄膜的制造-
使用经固相聚合反应的PET颗粒1,以成为表2中所记载的添加率(单位:质量%)的方式将所需量的PET颗粒1(聚酯)及氧化钛(平均粒径:0.3μm,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制;白色粒子)〔PET颗粒1:氧化钛=95.5:4.5[质量%]〕投入到下述聚酯制造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所具备的原料供给口12。投入后,在280℃下进行熔融混炼,并在冷却辊上流延,制作出厚度约3.5mm的未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
另外,使用Microtrac FRA(Honeywell公司制)已测定氧化钛的平均粒径。
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进行制膜时,如表2所述那样设定了口模40的树脂排出口(模唇)的模唇间隙。并且,口模40上安装有用于对在口模内流通的树脂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未图示),以调节为下述表2所示的片材温度的方式变更了设定温度。
另外,如图8所示,与口模40直接连接的配管41上安装有用于测定在配管的径向中央部(轴芯部)朝向口模流动的聚酯树脂的温度T10(℃)的温度传感器2、以及用于测定流过自配管的内壁面远离5mm的位置的聚酯树脂的温度T11(℃)的温度传感器3。
[聚酯制造装置]
准备图3所示的聚酯制造装置,并且作为挤出机,准备了双通气口式同向旋转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100,如图4所示,该双通气口式同向旋转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100在设置有原料供给口12及2个通气口16A、16B的气缸10内具备下述结构的螺杆20A、20B,该原料供给口12安装有PET定量供给机32及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34,在气缸10的周围,沿气缸长度方向(螺杆的旋转轴方向)分割为9个区而具备能够进行温度控制的加热器(温度控制机构)30。
<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
(a)螺杆
·螺杆直径D:180mm
·长度L[mm]/螺杆直径D[mm]:31.5(气缸1个区的宽度(螺杆轴方向的长度):3.5D)
·螺杆形状:
第1通气口仅跟前为塑化混炼部(中性捏合机2D、逆螺杆1D)
第2通气口仅跟前为脱气促进混炼部(中性捏合机2D)
·螺杆转速:90rpm
(b)排出量:3000kg/h
(c)气缸温度
C1区:60℃,C2区:200℃,C3区:250℃,C4区:270℃,C5区:270℃,C6区:280℃,C7区:280℃,C8区:270℃,C9区:270℃
在此,C1区为原料供给口12侧的第1个区。
(d)PET定量供给机、密封材料定量供给机:螺杆式
(e)料斗:Y字型(将2种原料供给至相同的供给口)
该聚酯制造装置中,如图3所示,在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树脂挤出方向上的挤出机出口的下游侧连接有具有下述结构的齿轮泵44、金属纤维过滤器42及口模40。口模40中的树脂的平均滞留时间一律设为10分钟。
<双螺杆挤出机以外的结构>
(f)齿轮泵:2齿轮类型
(g)过滤器:金属纤维烧结过滤器(孔径:20μm)
(h)口模的模唇间隙(模唇间隙):参考表2
然后,在90℃下将所得到的未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沿MD拉伸至3.4倍之后,在105℃下沿TD拉伸至4.5倍而制成双轴拉伸薄膜。将薄膜表面的温度设为200℃而对拉伸后的薄膜进行15秒钟的热处理,进而在190℃下以MD松弛率5%、TD松弛率10%沿MD及TD进行了热松弛。
如此得到了厚度250μm的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酯薄膜)。
利用以下方法已测定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氧化钛含量(T)及弹性模量。
-T的测定-
使用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XRF-1500,Shimadzu Corporation制)在上述表1所示的条件下以单片测定方式求出聚酯薄膜中的钛元素量,并计算出氧化钛相对于每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T;质量%)。
-弹性模量的测定-
按照JIS K 7127的测定方法已测定所得到的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宽度方向(TD)上的弹性模量。具体而言,以长度方向(MD)的长度10mm、与MD正交的宽度方向(TD)的长度150mm的大小切出试样片E1,使用Toyo Seiki Seisaku-sho,Ltd.制的STROGRAPH R2对试样片E1进行了拉伸试验。关于拉伸试验,将卡盘间距离设为100mm,将拉伸速度设为10mm/min,沿试样片E1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试验。在通过宽度方向的特定1点的长度方向上,切出5片试样片E1,使用5片试样片重复5次拉伸试验,将所得到的5个拉伸弹性模量的平均值设为YT。
-评价-
对于所得到的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进行了以下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1)薄膜厚度的变动幅度(波动)
沿与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以1mm间隔规定测定点,通过FILM THICKNESS TESTER KG601B(Anritsu Corporation)已测定宽度方向的薄膜厚度。求出所得到的测定值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值,作为表示薄膜厚度的波动的指标。
<评价基准>
A:厚度的变动幅度为2%以下。
B:厚度的变动幅度超过2%且3%以下。
C:厚度的变动幅度超过3%且5%以下。
D:厚度的变动幅度超过5%。
(2)涂布不均匀
通过棒涂机,在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涂布如下述那样制备出的聚合物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在170℃下干燥2分钟而形成了干燥厚度为0.2μm的聚合物层。对于所形成的聚合物层,通过肉眼检查来计数涂布得较厚或者未被涂布的部位的个数作为涂布不均匀,并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评价基准>
A:涂布不均匀在每1m2中为1个。
B:涂布不均匀在每1m2中为2个。
C:涂布不均匀在每1m2中为3个。
D:涂布不均匀在每1m2中超过3个。
~聚合物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混合下述各成分,以成为以下组成的方式制备出用于形成聚合物层的涂布液。
<组成>
·烯烃类粘合剂……213.8份
(ARROWBASE(注册商标)SE-1013N,UNITIKA LTD.制,固体成分:20.2质量%)
·碳二亚胺化合物(交联剂)……73.5份
(Carbodilight(注册商标)V-02-L2,Nisshinbo Boseki Co.,Ltd.制,固体成分:10质量%)
·噁唑啉化合物(交联剂)……45.0份
(Epocross(注册商标)WS700,Nippon Shokubai Co.,Ltd.,固体成分:5质量%)
·下述的二氧化钛分散液……31.6份
·表面活性剂……45.0份
(NAROACTY(注册商标)CL95,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固体成分:1质量%)
·蒸馏水……591.1份
~二氧化钛分散液~
通过混合下述组成中的成分,并使用DYNO-MILL分散机以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成为0.42μm的方式进行分散而制备出二氧化钛分散液。另外,使用Microtrac FRA(Honeywell公司制)已测定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
<组成>
·二氧化钛……455.8份
(TIPAQUE(注册商标)CR-95,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制,粉体)
·聚乙烯醇(PVA)水溶液……227.9份
(PVA-105,KURARAY CO.,LTD.制,浓度:10质量%)
·分散剂……5.5份
(DEMOL(注册商标)EP,Kao Corporation制,浓度:25质量%)
·蒸馏水……310.8份
(3)发电效率
通过在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形成上述聚合物层而制成背板,并将背板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贴合之后,组装于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已测定发电效率。基于测定值,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评价基准>
A:模块的发电效率为15%以上。
B:模块的发电效率为12%以上且小于15%。
C:模块的发电效率为10%以上且小于12%。
D:模块的发电效率小于10%。
(实施例2~5、实施例8、比较例1~3)
实施例1中,将PET颗粒1代替为下述PET颗粒2~3中的任意一种或PEN颗粒,且如表2所示那样变更白色聚酯薄膜的制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出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
-PET颗粒2~3及PEN颗粒的制备-
(1)PET颗粒2的制备
在PET颗粒1的制造中,将固相聚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由220℃、30小时变更为230℃、60小时,除此以外,以与PET颗粒1的制造相同的方式制造出PET颗粒2。
(2)PET颗粒3的制备
在PET颗粒1的制造中,将固相聚合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由220℃、30小时变更为210℃、10小时,除此以外,以与PET颗粒1的制造相同的方式制造出PET颗粒3。
(3)PEN颗粒的制备
使2,6-萘二羧酸和乙二醇与原料进行聚合而制造出PEN颗粒。
(实施例6、比较例4)
实施例1中,变更氧化钛的量,且如表2所示那样变更白色聚酯薄膜的制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出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7、比较例5)
实施例4中,变更氧化钛的量,且如表2所示那样变更白色聚酯薄膜的制造条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式制作出2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3。
如表3所示,实施例中,与比较例相比,厚度不均匀的发生得到了抑制,当在下一工序中形成了涂膜时,涂布不均匀的发生被抑制为较少。并且,当粘附于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密封材料(EVA)而制作出太阳能电池模块时,认为由与EVA之间的贴合不良所引起的发电效率的下降也被抑制为较小。
日本专利申请2015-063013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参考而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以与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通过参考而被具体且各自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而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聚酯薄膜,该聚酯薄膜含有白色粒子,该聚酯薄膜满足下述式1及式2,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求出的10I+T的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为2.0以下,
2质量%≤T≤20质量%……式1,
0.6dL/g≤I≤0.8dL/g……式2,
式中,T表示白色粒子相对于每单位体积的薄膜质量的含有率,I表示已测定所述T的区域中的聚酯的特性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白色粒子为氧化钛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白色粒子的含有率T的变动幅度ΔT为1.5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特性粘度I的变动幅度ΔI为0.1dL/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而且,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YT满足下述式3,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区域中分别测定的YT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所表示的变动幅度ΔYT满足下述式4,
3500MPa≤YT≤5000MPa……式3,
0MPa<ΔYT≤500MPa……式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变动幅度为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200μm以上且350μm以下。
9.一种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
10.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
11.一种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熔融工序,向聚酯中混合白色粒子并利用挤出机进行熔融;
输送工序,将由挤出机熔融的聚酯通过配管输送至口模;
制膜工序,在下述条件A及条件B中的至少一个条件下,将输送至口模的聚酯成型为片状,制作出聚酯片材;及
冷却工序,对制作出的聚酯片材进行冷却,
条件A:满足下述式5及式6,
C0<C1……式5,
C2<C1……式6,
条件B:满足下述式7~式11全部,
T0<T1……式7,
T2<T1……式8,
270℃≤T0≤320℃……式9,
270℃≤T1≤320℃……式10,
270℃≤T2≤320℃……式11,
式5~式6中,C0表示所述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模唇间隙,C1表示所述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的各自中央部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C2表示所述口模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模唇间隙的平均值;
式7~式11中,T0表示脱离口模的时刻的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片材温度,T2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T1表示聚酯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一端或另一端之间的各自中央部的片材温度的平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输送工序中,在满足下述式12的条件下将聚酯输送至口模,
0℃<T11-T10≤20℃……式12,
式中,T10表示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1个区域的径向上的中央部的树脂温度,T11表示自所述配管的已测定所述树脂温度的区域的内壁面起沿径向离开5mm的配管内的位置上的树脂温度。
CN201680015473.6A 2015-03-25 2016-03-11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Active CN107428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013 2015-03-25
JP2015063013A JP6352209B2 (ja) 2015-03-25 2015-03-25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CT/JP2016/057873 WO2016152593A1 (ja) 2015-03-25 2016-03-11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060A true CN107428060A (zh) 2017-12-01
CN107428060B CN107428060B (zh) 2019-07-05

Family

ID=56977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473.6A Active CN107428060B (zh) 2015-03-25 2016-03-11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52209B2 (zh)
KR (1) KR102051724B1 (zh)
CN (1) CN107428060B (zh)
WO (1) WO20161525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9618A (zh) * 2018-04-18 2020-11-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23658A (ja) * 2021-08-05 2023-0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ケミカルリサイクルpet繊維、ゴム-繊維複合体、コンベヤベルト、ホース及びタイヤ
CN117795141A (zh) * 2021-08-05 2024-03-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化学回收的pet纤维、橡胶-纤维复合体、输送带、软管和轮胎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196A (zh) * 2008-04-07 2008-09-10 常州绝缘材料总厂有限公司 白色聚酯太阳能电池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1508A (zh) * 2008-10-27 2009-03-11 南京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WO2012102238A1 (ja) * 2011-01-27 2012-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発電モジュール
JP2014210853A (ja) * 2013-04-18 2014-11-13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8849B2 (ja) * 1993-08-17 2002-12-2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長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製造用被覆ダイ
JP3408623B2 (ja) * 1994-04-21 2003-05-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導電性シートの成形法
JP2000202903A (ja) * 1999-01-11 2000-07-25 Teijin Ltd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196A (zh) * 2008-04-07 2008-09-10 常州绝缘材料总厂有限公司 白色聚酯太阳能电池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1508A (zh) * 2008-10-27 2009-03-11 南京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WO2012102238A1 (ja) * 2011-01-27 2012-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発電モジュール
JP2014210853A (ja) * 2013-04-18 2014-11-13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9618A (zh) * 2018-04-18 2020-11-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干膜抗蚀剂用聚酯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2685A (ja) 2016-10-20
CN107428060B (zh) 2019-07-05
KR102051724B1 (ko) 2019-12-03
JP6352209B2 (ja) 2018-07-04
KR20170116149A (ko) 2017-10-18
WO2016152593A1 (ja) 2016-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9399B1 (en) Biaxially stretched polyester film,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2873954B (zh) 一种可直接热封的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
JP566138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20123292A (ko) 태양전지 이면밀봉용 이축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07428060B (zh) 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太阳能电池用背面保护片、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JP551274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3702819B (zh) 聚酯膜的制造方法、聚酯膜、太阳能电池用背板、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TW201807032A (zh) 薄膜及使用其之電絕緣片、黏著帶、旋轉機
JP2013049790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マスターペレッ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54714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81917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窓ガラス貼合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40088984A (ko) 태양광모듈 백시트용 폴리에스테르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65395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3045980A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マー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681653A (zh) 双轴取向聚酯薄膜
CN102825773A (zh) 聚酯树脂的造法、太阳能电池用保护片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JP2013043411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5236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溶融製膜方法及び太陽電池部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2907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WO2014021323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保護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56553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用モジュール
JP2012256632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7171758A (ja) 太陽電池バック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8103619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4066700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