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7294B - 活检针 - Google Patents

活检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7294B
CN107427294B CN201680020476.9A CN201680020476A CN107427294B CN 107427294 B CN107427294 B CN 107427294B CN 201680020476 A CN201680020476 A CN 201680020476A CN 107427294 B CN107427294 B CN 107427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iopsy
notch
tip
inner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04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7294A (zh
Inventor
仁科研一
饭岛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7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233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 A61B10/0266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means for severing sample
    • A61B10/0275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means for severing sample with sample notch, e.g. on the side of inner styl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233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 A61B10/0241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for prost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341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guided by ultras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7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 A61B2090/378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using ultrasound
    • A61B2090/3782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using ultrasound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in catheter or minimal invasive instrument
    • A61B2090/3784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using ultrasound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in catheter or minimal invasive instrument both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being in the instrument or receiver being also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活检针(100)包括:筒状的外针(110),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针尖(111);以及内针(120),其具有顶端部、槽口部(123)以及槽(124),上述顶端部具有形成在顶端的针尖(121)和朝向顶端的针尖(121)倾斜的倾斜面(122),上述槽口部(123)在比倾斜面(122)靠基端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槽口,上述槽(124)从顶端部连通至槽口部(123),该内针(120)呈柱状,其沿所述外针(110)的长度方向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针(110)。

Description

活检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活检针。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进行病理确诊等进行这样的活检,即通过将利用超声波内窥镜得到的超声波断层图像作为引导,经由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用通道将细长的活检针引导到观察部位并穿刺病变组织,从而提取生物体组织。作为活检针,提出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在中空的外针的内部配置在顶端侧侧面形成有组织提取用的缺口(槽口)的内针,并利用移动机构使内针和外针前进或者后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活检中,以活检针的外针大致覆盖内针的槽口的状态将活检针穿刺到活检部位的组织之后,使内针从外针顶端突出到槽口暴露为止。由此,生物体组织进入到槽口内部,因此使外针前进,一边利用外针顶端切下进入到槽口内部的生物体组织,一边在槽口内部确保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用外针覆盖槽口。在该状态下,通过在从活检部位拔出了活检针之后使外针后退,从而使槽口暴露,提取槽口内部的生物体组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1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活检现今是经直肠或者经会阴来进行的,但是为了减少对于患者的侵入,期望一种经尿道从前列腺内部进行活检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只要不从内侧向外贯穿前列腺的腺囊(外侧膜),针尖就不会接触到在前列腺的外侧行走的神经,存在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的可能性。
但是,在以往的活检针中,由于能够提取检体的槽口是自针尖靠基端侧5mm左右的部分,因此,在为了提取处于前列腺的腺囊边界附近的组织而使槽口到达腺囊边界附近时,也认为有时会被针尖贯穿腺囊,不能否定针尖接触到神经的可能性。因此,要求想要使活检针的针尖几乎不会从前列腺的腺囊向腺囊外部地向外刺出,能够提取腺囊边界附近的组织。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提取组织、并且在提取组织时缩短活检针自组织的提取对象的部位突出的长度的活检针。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该活检针包括:筒状的外针,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1针尖;以及内针,其具有顶端部、槽口部以及引导部,上述顶端部具有形成在顶端的第2针尖和朝向顶端的所述第2针尖倾斜的倾斜面,上述槽口部在比所述倾斜面靠基端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槽口,上述引导部从所述顶端部连通至所述槽口部,该内针呈柱状,其沿所述外针的长度方向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针。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顶端部连通至所述槽口部的槽。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槽的深度在顶端部侧浅于在与所述槽口部的连结部侧。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底部从所述顶端部朝向所述连结部倾斜。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是沿长度方向切削所述内针的从所述顶端部到所述槽口部的部分而成的缺口部。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的缺口面从所述顶端部朝向所述连结部倾斜。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口部设有肋。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肋的上部是沿长度方向切削的。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槽口部和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内针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2针尖相同的一侧。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槽口部和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内针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2针尖的相反侧。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外针通过倾斜地切削顶端而形成所述第1针尖,所述内针的倾斜面和所述外针的顶端的缺口大致平行。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该活检针还包括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外针和所述内针各自独立地沿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外针能够向顶端方向滑动的最大距离被设定得大于所述内针能够向顶端方向滑动的最大距离,所述外针和所述内针利用所述移动机构移动,从而在所述第2针尖位于比所述第1针尖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1状态与所述第1针尖位于比所述第2针尖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2状态之间变换。
此外,本发明的活检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针为圆柱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活检针,该活检针包括:筒状的外针,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1针尖;以及内针,其具有顶端部、槽口部以及引导部,上述顶端部具有形成在顶端的第2针尖和朝向顶端的所述第2针尖倾斜的倾斜面,上述槽口部在比所述倾斜面靠基端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槽口,上述引导部从所述顶端部连通至所述槽口部,该内针呈柱状,其沿所述外针的长度方向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针,从而借助引导部可靠地提取组织,并且引导部连通至顶端部,因此能够缩短在提取组织时活检针自组织的提取对象的部位突出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以穿过图1所示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7是图6中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以穿过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9是以穿过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0是以穿过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1是以穿过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图。
图13是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的外针和内针的突出动作的图。
图14A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4B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4C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4D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4E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4F是说明图11所示的活检针的活检动作的图。
图15是以穿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
图18是以穿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20是以穿过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1中的E-E线剖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27是图26中的F-F线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29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9中的G-G线剖视图。
图31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32是图31中的H-H线剖视图。
图33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35是图33中的I-I线剖视图。
图36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另一个内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内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38是图36中的J-J线剖视图。
图3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40是图39中的L向视图。
图41是图39中的K-K线剖视图。
图4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43是图42中的N向视图。
图44是图42中的M-M线剖视图。
图4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
图46是图45中的P向视图。
图47是图45中的O-O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和附图一同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会被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只是以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程度概略地表示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即,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穿刺至包含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生物体组织内并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活检针,但本发明不会被该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图1的(1)是本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图1的(2)是本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线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活检针10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外针110和以沿长度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外针110的实心的圆柱状的内针120。另外,活检针100像后述那样还具备操作部(未图示),该操作部在内部收纳外针110的基端和内针120的基端,并且具有使外针110和内针120各自独立地沿长度方向滑动的移动机构。
外针110形成为顶端尖细的筒状,在其长度方向的顶端具有针尖111(第1针尖)。外针110由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钛、铝等金属、氟树脂等树脂形成。
内针120与外针110同样由具有生物适应性的材料形成,该内针120包括:顶端部,其具有形成在顶端的针尖121(第2针尖)和朝向顶端的针尖121倾斜的倾斜面122;以及槽口部123,其在比倾斜面122靠基端侧的侧面形成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槽口。针尖121位于穿过内针1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上。在宽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通过以在与倾斜面122相反侧形成顶部的方式对内针120顶端进行切割加工,从而使针尖121尖形化。利用柳叶刀(日文:ランセット)、背切(日文:バックカット)、半柳叶刀(日文:セミランセット)、锐化(日文:平研ぎ)等加工方法形成倾斜面122。槽口部123通过在比倾斜面122靠基端侧的部分以缺口面成为平面的方式(参照图3)沿着长度方向切削圆柱部而形成槽口。在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槽口部123中的顶端面和基端面从槽口部123的底面朝向上部倾斜。另外,内针120不仅是圆柱状,也可以是棱柱状。
而且,内针120具有从顶端部连通至槽口部123的槽124(引导部)。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针120从倾斜面122的基端到槽口部123的顶端面呈字母V形地切有槽124。在图1~图3的例子中,槽124的深度被设定得浅于槽口部123的深度。槽口部123和槽124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针尖121的形成部(顶部)相反的相反侧。
图4是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121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100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向生物体组织刺入时,利用内针120射出时的能量使生物体组织自然地进入顶端侧的槽124,通过进一步使内针120射出,从而使生物体组织经由槽124被诱导至比槽124靠基端侧的槽口部123。此外,即便槽口部123未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只要槽124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就也能够在槽124内收容提取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另外,如图4所示,活检针100能够在顶端侧的槽124和基端侧的槽口部123两者中收容生物体组织2b,因此与没有形成槽124的结构相比较,能够较多地提取生物体组织。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100的活检方法的图。如图5所示,将利用超声波内窥镜得到的超声波断层图像作为引导,经由患者的尿道3使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10到达活检对象的前列腺2。使插入到插入部10的处置器具通道的活检针顶端自插入部10顶端的开口部11突出,将外针110和内针120穿刺至前列腺2。在该情况下,至少使内针120的顶端自外针110突出至使槽124暴露为止。利用该内针120的突出,使生物体组织依次经由槽124被诱导至比槽124靠基端侧的槽口部123。之后使外针110向顶端方向前进,并一边利用外针110的顶端切下进入到槽124和槽口部123的生物体组织、一边在槽124和槽口部123内部确保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用外针110覆盖槽124和槽口部123。在该状态下将活检针经由处置器具通道拔出到体外之后,提取在槽124和槽口部123内确保的生物体组织。另外,膀胱4位于前列腺2的里侧。
在此,说明以往的活检针。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图6的(1)是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图6的(2)是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图6中的C-C线剖视图。图8~图10是以穿过以往技术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以往的活检针100P中,为了提取生物体组织,仅形成有以截面为半圆形的方式切削内针120P的顶端侧的侧面而成的槽口部123P,倾斜面122P的基端与槽口部123P之间的区域成为实心的圆筒形(参照图7)。因此,在使用活检针100P的情况下,为了在槽口部123P内提取生物体组织2b,如图8所示,需要使内针120P自外针110P突出至槽口部123P暴露为止。而且,在以往的活检针100P中,为了利用外针110P可靠地包覆到槽口部123P的顶端使得在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生物体组织不从槽口部123P逃脱,如图9所示,需要将从内针120P的针尖121P到槽口部123P的长度P1延长到5mm~6mm左右的长度,具有恒定的余量。因此,在以往的活检针100P中,不得不将内针120P的针尖121P较深地穿刺到比欲提取的组织所处的部位靠里侧5mm~6mm的位置。此外,也研究了像图10所示的活检针100P’那样的结构,即为了不较深地插入到组织的里侧地进行提取组织,将槽口部123P’向顶端方向延伸到倾斜面122P’的基端附近,将内针120P’的自组织的提取对象的部位突出的长度P2缩短到2mm~3mm左右的长度。但是,在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槽口部123P’延伸到倾斜面122P’的基端附近,因此内针120P’的顶端部的强度下降,在将内针120P’穿刺入较硬的组织的情况下内针120P’有可能弯曲。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内针120中,由于槽口部123的位置原封不动且仅形成有从顶端部连通至槽口部123的槽124,因此也能够保持从顶端部到槽口部123的强度,也易于向针尖121传递穿刺的力,即便向较硬的组织穿刺内针120,内针120也不会弯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有从顶端部连通至槽口部123的槽124,只要至少槽124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就能够提取生物体组织。因而,根据实施方式1,在活检时比槽口部123靠顶端侧的槽124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即可,即便不使内针120突出至基端侧的槽口部123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也足够,因此,能够在缩短内针120的突出长度的同时、将针尖121附近的生物体组织也提取到槽124和槽口部123内。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能够在顶端侧的槽124和基端侧的槽口部123两者内收容生物体组织2b,因此能够较多地提取生物体组织。
接着,说明活检针100的整体结构。图11是将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剖切活检针100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活检针100除了包括外针110和内针120之外还包括操作部130,该操作部130在内部收纳外针110的基端和内针120的基端,并且具有使外针110和内针120各自独立地沿长度方向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移动的移动机构。
操作部13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空心的柱状的操作部主体131上组装有作为移动机构发挥功能的触发按钮132、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内针滑动件134、内针旋钮135、内针用止挡件136、外针固定钩解除杆137、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外针滑动件139、外针旋钮140以及外针用止挡件141。
在操作部主体131中,在顶端设有鲁尔管头部131a,在内部基端设有弹簧组装用凸部131b,在弹簧组装用凸部131b上部设有触发按钮用孔131c,在基端侧底部设有沿长度方向掘出的内针旋钮用槽131d,在顶端侧底部设有沿长度方向掘出的外针旋钮用槽131e。外针110和内针120的顶端自鲁尔管头部131a向顶端方向突出。在弹簧组装用凸部131b组装有后述的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的基端。后述的触发按钮132的基端自触发按钮用孔131c突出。在内针旋钮用槽131d内,后述的内针旋钮135能够沿长度方向滑动。在外针旋钮用槽131e内,后述的外针旋钮140能够沿长度方向滑动。
触发按钮132成为内针120的前进操作的触发器,其两端以与操作部主体131内部相连接的支点132a为轴交替上下。在触发按钮132的顶端设有与后述的内针滑动件134的凹部勾挂的内针固定钩132b。
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的基端组装在弹簧组装用凸部131b的基端部,其顶端组装在后述的内针滑动件134的基端侧侧面,该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通过在压缩(加载)之后伸长,从而对内针滑动件134朝向顶端方向施力。
内针滑动件134与内针120的基端相连接,利用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朝向顶端方向的施力使内针滑动件134向顶端方向前进,随之使内针120向顶端方向前进。在内针滑动件134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内针固定钩132b嵌入的凹部。
内针旋钮135在内针旋钮用槽131d中沿长度方向以能够进退的方式滑动。内针旋钮135的上表面与内针滑动件134的底面相连接。内针旋钮135的下部自内针旋钮用槽131d突出。内针旋钮135随着内针滑动件134的前进而在内针旋钮用槽131d内前进。此外,活检针100的操作者通过使内针旋钮135沿内针旋钮用槽131d向基端侧后退,从而能够使内针滑动件134和内针120向基端侧后退。在内针旋钮135后退至内针旋钮用槽131d的基端的情况下,内针固定钩132b嵌入到内针滑动件134的凹部,在内针120配置于最基端侧的位置固定。
内针用止挡件136使内针滑动件134的前进动作停止,随之也使内针120的前进动作停止。
外针固定钩解除杆137的两端以与内针用止挡件136相连接的支点137a为轴线地上下。在外针固定钩解除杆137的顶端设有与后述的外针滑动件139的凹部勾挂的外针固定钩137b。
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的基端组装在内针用止挡件136的顶端侧侧面,其顶端组装在后述的外针滑动件139的基端侧侧面,该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通过在压缩(加载)之后伸长,对外针滑动件139朝向顶端方向施力。
外针滑动件139与外针110的基端相连接,利用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朝向顶端方向的施力使外针滑动件139向顶端方向前进,随之使外针110向顶端方向前进。在外针滑动件139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外针固定钩137b嵌入的凹部。
外针旋钮140在外针旋钮用槽131e中沿长度方向以能够进退的方式滑动。外针旋钮140的上表面与外针滑动件139的底面相连接。外针旋钮140的下部自外针旋钮用槽131e突出。外针旋钮140随着外针滑动件139的前进在外针旋钮用槽131e内前进。此外,活检针100的操作者通过使外针旋钮140沿外针旋钮用槽131e向基端侧后退,从而能够使外针滑动件139和外针110向基端侧后退。在外针旋钮140后退至外针旋钮用槽131e的基端的情况下,外针固定钩137b嵌入到外针滑动件139的凹部,在外针110配置于最基端侧的位置固定。
外针用止挡件141设于操作部主体131的顶端部,使外针滑动件139的前进动作停止,随之也使外针110的前进动作停止。
外针旋钮用槽131e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1、即外针110向顶端方向的冲程(能够滑动的最大距离)L1被设定得大于内针旋钮用槽131d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即内针120向顶端方向的冲程L2。冲程L2被设定为至少槽124能够自外针110的针尖111暴露至能够提取组织的程度。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100中,形成从顶端部连通至槽口部123的槽124,并且限定第1状态和第2状态,通过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变换,从而能够可靠地缩短活检时内针120自提取对象的突出长度使得前列腺2的腺囊2a不被内针120的针尖121从内侧向外贯穿,而且能够将生物体组织提取至槽124和槽口部123。活检针100通过将外针11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1设定得大于内针12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2来限定第1状态和第2状态。接着,说明活检针100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
图12是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100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图,是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121的平面剖切活检针100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图12的(a)是表示第1状态的图。第1状态是指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和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均压缩、加载了伸长用的能量的加载状态。换言之,第1状态是加载了用于使外针110和内针120突出的能量的状态,是外针110和内针120穿刺活检部位时的状态。如图12的(a)所示,在第1状态下,内针120的针尖121位于比外针110的针尖111靠顶端侧的位置。此外,在第1状态下,理想的是,外针110的针尖111在到达提取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中途位于比槽124的顶端侧靠顶端侧的位置,使得除提取对象之外的生物体组织不进入到槽124内。
图12的(b)是说明活检针100的第2状态的图,是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121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100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第2状态是内针120和外针110滑动到顶端方向的活检部位且完成了活检提取的状态。在第2状态下,外针110的针尖111位于比内针120的针尖121靠顶端侧的位置。即,外针110成为包覆内针120的槽124整体的状态。
接着,图13是说明图1所示的活检针100的外针110和内针120的突出动作的图。另外,在图13中,表示了内针120和外针110向x轴方向突出的情况。此外,图13是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121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100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3的(a)表示内针120的针尖121位于比外针110的针尖111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1状态(加载状态),即是穿刺作为活检部位的前列腺2的腺囊2a附近的部位之前的状态。
图13的(b)是表示为了提取前列腺2的腺囊2a附近的组织利用移动机构使内针120移动而仅使内针120向顶端侧的x轴方向突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与第1状态相比,内针120向x轴方向突出前述的冲程L2的量。因而,内针120的针尖121从第1状态的位置B1到达与向x轴方向移动了冲程L2的量的接近腺囊2a的位置B2。由此,槽124充分暴露,前列腺2的组织进入到槽124的内部。而且,前列腺2的组织也经由槽124进入到槽口部123。
图13的(c)表示外针110也突出且活检动作结束的状态即第2状态。与第1状态相比,外针110向x轴方向突出冲程L1的量。该冲程L1大于冲程L2。因此,在第1状态位于比内针120的针尖121靠基端侧的位置B3的外针110的针尖111超过内针120的槽口部123和槽124进而到达超过内针120的针尖121的位置B4。利用该外针110的突出,能够一边利用外针110的针尖111切取进入到槽口部123和槽124的内部的前列腺2的组织,一边在槽口部123和槽124的内部确保着生物体组织2b的状态下用外针110完全覆盖槽口部123和槽12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100中,通过将外针11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1设定得大于内针12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2,能够在内针120的针尖121位于比外针110的针尖111靠顶端侧的位置的加载状态即第1状态与内针120和外针110向顶端方向滑动且外针110的针尖111位于比内针120的针尖121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2状态之间变换,能够可靠地将生物体组织2b提取至槽口部123和槽124。此外,在活检针100中,由于像前述那样与以往相比缩短了活检时内针120的突出长度,因此由内针120的针尖121从内侧向外部穿透前列腺2的腺囊2a的可能性也变得相当低。
另外,详细地说明活检针100的活检动作。图14A~图14F是对图11所示的活检针100的活检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是以穿过活检针1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和内针120的针尖的中心的平面该剖切活检针100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前述的活检针100的第1状态的图。如图14A所示,在第1状态下,内针固定钩132b勾挂于内针滑动件134的凹部,外针固定钩137b勾挂于外针滑动件139的凹部,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和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均压缩,加载了伸长用的能量。
如图14B的箭头Ya所示,在按下触发按钮132时,顶端部的内针固定钩132b以支点132a为轴上抬而自内针滑动件134的凹部脱离,如图14C所示,压缩的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向顶端方向伸长,利用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的伸长而施力,针滑动件134像箭头Yb那样向顶端方向滑动。随之,内针120也像箭头Yc那样向顶端方向滑动。
然后,如图14D所示,利用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的施力,内针滑动件134和内针旋钮135向顶端方向滑动至抵靠于内针用止挡件136为止。由此,内针120向x轴方向突出冲程L2的量。并且,利用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3的施力,内针滑动件134像箭头Yd那样从基端推压外针固定钩解除杆137时,顶端部的外针固定钩137b以支点137a为轴像箭头Ye那样抬起而自外针滑动件139的凹部脱离。由此,如图14E所示,压缩的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向顶端方向伸长,利用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8的伸长而施力,外针滑动件139和外针旋钮140像箭头Yf那样向顶端方向移动至抵靠于外针用止挡件141为止。由此,外针110一边利用针尖111切取进入到槽口部123的组织,一边像箭头Yg那样向x轴方向突出冲程L1的量,活检针100变换为图14F所示的第2状态。
活检针100的操作者以该状态从活检部位拔出活检针100。然后,通过使外针旋钮140移动到外针旋钮用槽131e的基端,从而使外针110后退(图14D),在使槽口部123暴露之后提取槽口部123内部的生物体组织。之后,通过使内针旋钮135移动到内针旋钮用槽131d的基端(图14A),从而使活检针100变换为第1状态。
这样,活检针100通过将外针11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1设定得长于内针120的长度方向的冲程L2,并且具有使外针110和内针120各自独立地沿长度方向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移动的移动机构,从而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变换。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图15是以穿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中的D-D线剖视图。如图15和图16的内针120A所示,使顶端部和槽口部123连通的槽124A也可以是切削成半圆状的形状。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图17是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图18是以穿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图18的(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第1状态的图,图18的(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第2状态的图。
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外针110B相对于内针120在径向上上下翻转。即,也可以,外针110B的顶端的缺口和倾斜面122平行。在该情况下,如图18的(1)所示,在第1状态下,外针110B也并不一定覆盖槽124整体,只要外针110B的针尖111B到达倾斜面122的一部分就足够。即,只要将与外针110B和内针120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对外针110B的针尖111B投影而得到的区域与内针120的倾斜面122重复,向生物体组织穿刺活检针就没有问题。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如图18的(2)所示,在第2状态下,也需要使外针110B的针尖111B位于比内针120的针尖121靠顶端侧的位置,利用外针110B包覆至内针120的槽124顶端,在槽口部123和槽124的内部可靠地确保生物体组织。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图19的(1)是本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图19的(2)是本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图20是以穿过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提取生物体组织之后的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9的(1)和图19的(2)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活检针具有切削了图15所示的内针120A的顶端部分D1而成的内针220。内针220具有以在内针120A的与倾斜面122的相反侧形成有倾斜面222的方式切削了内针120A的顶端部分D1的形状。以内针220的倾斜面222和外针110的倾斜面112大致平行的方式设定倾斜面222。因此,内针220的针尖从位置C1被分为两个针尖221a、221b。
由于内针220的倾斜面222和外针110的倾斜面112大致平行,因此,如图20所示,仅使外针110的针尖111向内针220的针尖221a的顶端侧稍微突出,内针220的针尖221a、221b就能够收纳在外针110内。此外,由于在内针220以从针尖221a、221b之间的位置C1连通至槽口部123的方式形成有槽124,因此能够在内针220的大致顶端提取生物体组织2b,也能够在内针220的针尖221a、221b不自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区域突出的状态下提取生物体组织。对于外针110,也仅使针尖111向内针220的针尖221a的顶端侧稍稍突出,就能够在内部收纳内针220的针尖221a、221b,因此,外针110的针尖111也基本上不会自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区域突出,也不可能损伤提取对象区域之外的部分。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形成于内针的槽并不限定于字母V形的槽124,也可以是切削为半圆状的形状的槽124A(参照图16)。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在图21中,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22是图21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23是图21中的E-E线剖视图。
如图21~图23的内针220A所示,以在位置C1形成有针尖221A的方式在两个面225A上进行D切割加工,切掉图19所示的内针220的针尖221a、221b部分。在该形状的情况下,由于槽124从针尖221A(位置C1)直接连通至槽口部123,因此能够在内针220A的最顶端提取生物体组织2b,也可以使内针220A和外针110基本上不自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区域突出。此外,由于内针220A的针尖未被分为两个,因此穿刺时的阻力变小,也易于向针尖221A传递穿刺的力,能够用更轻的力进行穿刺。
另外,图24是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也可以采用像图24所示的内针220B那样在面225B上进行D切割加工、切掉图19所示的内针220的针尖221b部分而成的形状。在该形状的情况下,由于内针220B的针尖也未被分为两个,因此穿刺时时的阻力变小,也易于向针尖221a传递穿刺的力,能够用更轻的力进行穿刺。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图2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图25的(1)是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俯视图,图25的(2)是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25的内针220C的槽224C形成为与图19所示的内针220的槽124相比槽224C的底部从顶端部的位置C1朝向与槽口部123相连结的连结部的中心C2倾斜。换言之,槽224C形成为随着朝向顶端部行进而底部变浅。在该情况下,利用内针220C的突出,使生物体组织以位于针尖侧的部分比位于槽口部123侧的部分细的状态进入到槽224C内,因此易于在外针110顶端进行切取,能够可靠地在槽224C和槽口部123的内部回收生物体组织。当然与实施方式2同样能够在内针220C的大致顶端提取生物体组织。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6中,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27是图26中的F-F线剖视图。
如图26和图27的内针220D所示,也可以,以顶端部侧的槽224D-1的底部比与槽口部123相连结的连结部侧的槽224D-2的底部浅的方式在槽的底部设置台阶。在该情况下,由于使生物体组织以位于针尖侧的部分比位于槽口部123侧的部分细的状态进入到槽224D-1、224D-2内,因此也易于在外针110的顶端进行切取。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8,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也可以像图28所示的内针220E那样在槽124的中途设置突起224E。由于利用该突起224E使进入到槽124内的生物体组织在中途变细,因此也能够顺畅地在外针110的顶端进行切取。由于在该突起224E的位置易于切取生物体组织,因此为了增多向槽124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提取量,突起部224E期望处于比槽124的基端侧靠顶端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图29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在图29中,用虚线La表示形成缺口部之前的内针的顶端形状。图30是图29中的G-G线剖视图。
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实施方式3中,替代图1所示的槽124,在内针320上形成在长度方向上切削从顶端部的倾斜面122的基端至槽口部123的部分而成的缺口部324(引导部)。在形成了该缺口部324的情况下,也是在向生物体组织进行穿刺时,利用内针320射出时的能量使生物体组织自然地进入到缺口部324,通过进一步使内针320射出,从而使生物体组织经由缺口部324被诱导至槽口部123。因而,在形成了该缺口部324的情况下,也是只要缺口部324到达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的区域,缺口部324就引导生物体组织进入到槽口部123,能够在槽口部123内收容提取对象的生物体组织。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图31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活检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在图31中,用虚线Lb表示形成缺口部之前的内针的顶端形状。图32是图31中的H-H线剖视图。如图31和图32的内针320A所示,缺口部324A的缺口面也可以从作为顶端部的倾斜面122的基端326朝向与槽口部123相连结的连结部327倾斜。在该情况下,也与图25所示的内针220C的槽224C同样,内针320A与外针110之间的间隙随着朝向顶端部行进而变窄,因此易于在外针110的顶端进行切取,能够可靠地在缺口部324A和槽口部123的内部回收生物体组织。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图33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侧视图。在图33中,用虚线Lc表示形成缺口部之前的内针的顶端形状。图34是图33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图35是图33中的I-I线剖视图。
相对于图29所示的内针320的槽口部123和缺口部324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倾斜面122的顶端的针尖121不同的一侧的结构,图33~图35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内针320B的槽口部123和缺口部324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倾斜面322B的顶端的针尖321B相同的一侧。在该形状的情况下,由于缺口部324是从针尖321B直接开始的,因此能够在内针320B的顶端提取生物体组织,也可以使内针320B和外针110基本上不自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区域突出。此外,在内针320B中,通过在面325B上从两侧对针尖321B的侧面进行D切割加工并使针尖321B尖形化,也易于向针尖321B传递穿刺的力。
此外,图36是以穿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另一个内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内针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图37是图36所示的内针的顶端部分的立体图。图38是图36中的J-J线剖视图。相对于图31所示的内针320A的槽口部123和缺口部324A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倾斜面122的顶端的针尖121的形成部(顶部)不同的一侧的结构,图36~图38所示的内针320C的槽口部123和缺口部324A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倾斜面322C的顶端的针尖321C的形成部相同的一侧。在该情况下,也是由于缺口部324A从针尖321C直接连通于槽口部123,因此能够在内针320C的顶端提取生物体组织,也可以使内针320C和外针110基本上不自生物体组织的提取对象区域突出。另外,在内针320C中,由于缺口部324A的缺口面是从针尖321C朝向基端倾斜的形状,因此内针320C的顶端未被切削,针尖321C能够保持尖锐的形状,因此不需要对顶端部侧面进行D切割加工。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4。图3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在图39中,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40是图39中的L向视图。图41是图39中的K-K线剖视图。
与图21~图23的内针220A相比,在图39~图41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内针420中,在槽口部423设置肋428,加强内针强度。由此,在内针420中,也易于向针尖221A传递穿刺的力,而且能够穿刺较硬的组织,并且与图21~图23的内针220A相比,也能够使槽口部423进一步向顶端侧延伸。
另外,图4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在图42中,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43是图42中的N向视图。图44是图42中的M-M线剖视图。相对于图33~图35所示的内针320B,也可以像图42~图44所示的内针420A那样,通过在槽口部423设置肋428而加强内针强度,使槽口部423进一步向顶端侧延伸。
图4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另一个活检针的顶端部分的图。在图45中,为了进行说明,以穿过外针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剖切该外针的状态来表示。图46是图45中的P向视图。图47是图45中的O-O线剖视图。也可以像图45~图47的内针420C那样,使图42~图44所示的内针420A的顶端的缺口部324延长,从肋428C的顶端到基端之间也形成切削肋428C的上部而成的缺口部424C。根据该结构的内针420C,由于能够与形成缺口部424C相应地增多生物体组织的提取量,并且能够利用缺口部424C使由肋428C分隔开的槽口部423连通,因此所提取的生物体组织能够利用从槽口部423的任一侧取出的方式全部取出,起到一次性完成从活检针取出生物体组织的取出作业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用活检针100提取前列腺2的组织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并不限定于前列腺2,可以应用于提取任一个部位的组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活检针100的顶端经由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10的处置器具通道到达活检部位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活检部位,也可以不经由超声波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而从体外穿刺活检针10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像以上那样,本发明的活检针可用于可靠地提取组织,并且缩短在提取组织时活检针自组织的提取对象的部位突出的长度。
附图标记说明
2、前列腺;2a、腺囊;3、尿道;4、膀胱;10、插入部;11、开口部;100、100P、100P′、活检针;110、110B、110P、外针;111、111B、111P、121、121P、221a、221b、221A、321B、321C、针尖;112、122、122P、122P′、222、322B、322C、倾斜面;120、120A、120P、120P′、220、220A、220B、220C、220D、220E、320、320A、320B、320C、420、420A、420C、内针;123、123P、123P′、423、槽口部;124、124A、224C、224D-1、224D-2、槽;130、操作部;131、操作部主体;131a、鲁尔管头部;131b、弹簧组装用凸部;131c、触发按钮用孔;131d、内针旋钮用槽;131e、外针旋钮用槽;132、触发按钮;132a、137a、支点;132b、内针固定钩;133、内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4、内针滑动件;135、内针旋钮;136、内针用止挡件;137、外针固定钩解除杆;137b、外针固定钩;138、外针加载用螺旋弹簧;139、外针滑动件;140、外针旋钮;141、外针用止挡件;224E、突起;324、324A、424C、缺口部;428、428C、肋。

Claims (14)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该活检针包括:
筒状的外针,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具有第1针尖;以及
内针,其具有顶端部、槽口部以及引导部,上述顶端部具有形成在顶端的第2针尖和朝向顶端的所述第2针尖倾斜的倾斜面,上述槽口部在比所述倾斜面靠基端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的槽口,上述引导部从所述顶端部连通至所述槽口部,该内针呈柱状,其沿所述外针的长度方向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外针,所述引导部从所述倾斜面连通至所述槽口部,并且所述引导部的深度被设定得浅于所述槽口部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从所述顶端部连通至所述槽口部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深度在顶端部侧浅于在与所述槽口部相连结的连结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底部从所述顶端部朝向所述连结部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沿长度方向切削所述内针的从所述顶端部到所述槽口部的部分而成的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的缺口面从所述顶端部朝向连结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槽口部的连结部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槽口部设有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上部沿长度方向被切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口部和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内针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2针尖相同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口部和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内针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2针尖相反的相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针通过倾斜地切削顶端而形成所述第1针尖,
所述内针的倾斜面和所述外针的顶端的缺口大致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该活检针还包括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外针和所述内针各自独立地沿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外针能够向顶端方向滑动的最大距离被设定得大于所述内针能够向顶端方向滑动的最大距离,
所述外针和所述内针利用所述移动机构移动,从而在所述第2针尖位于比所述第1针尖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1状态与所述第1针尖位于比所述第2针尖靠顶端侧的位置的第2状态之间变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针为圆柱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从所述顶端部到所述槽口部在所述内针的长度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
CN201680020476.9A 2015-06-10 2016-05-27 活检针 Active CN107427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7605 2015-06-10
JP2015117605 2015-06-10
PCT/JP2016/065761 WO2016199599A1 (ja) 2015-06-10 2016-05-27 生検針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7294A CN107427294A (zh) 2017-12-01
CN107427294B true CN107427294B (zh) 2020-09-22

Family

ID=5750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476.9A Active CN107427294B (zh) 2015-06-10 2016-05-27 活检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42587A1 (zh)
EP (1) EP3308718A4 (zh)
JP (1) JP6153697B2 (zh)
CN (1) CN107427294B (zh)
WO (1) WO2016199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78154A1 (en) * 2017-10-05 2019-04-11 Universitat Basel Core biopsy need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6588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H.S. - Hospital Service - S.P.A. Biopsy device
WO2014175698A1 (ko) * 2013-04-26 2014-10-30 서울대학교병원 생검 바늘
WO2015048545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Release Medical, Inc. Tissue incis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915U (zh) * 1987-07-02 1989-01-17
JPH0430839A (ja) * 1990-05-28 1992-02-03 Toshiba Corp 超音波プローブ
JP2001104316A (ja) * 1999-10-13 2001-04-17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組織採取具
JP3855048B2 (ja) * 2002-03-07 2006-12-06 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微量試料の採取具
US20110190660A1 (en) * 2008-05-08 2011-08-04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iopsy Devices
US20110152715A1 (en) * 2009-12-22 2011-06-23 Cook Incorporated Biopsy needle with vacuum assist
CN202198625U (zh) * 2011-08-16 2012-04-25 朱瑞 肿瘤活检穿刺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6588A1 (en) * 2005-06-22 2006-12-28 H.S. - Hospital Service - S.P.A. Biopsy device
WO2014175698A1 (ko) * 2013-04-26 2014-10-30 서울대학교병원 생검 바늘
WO2015048545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Release Medical, Inc. Tissue incis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9599A1 (ja) 2016-12-15
CN107427294A (zh) 2017-12-01
JPWO2016199599A1 (ja) 2017-08-17
EP3308718A4 (en) 2019-02-13
JP6153697B2 (ja) 2017-06-28
US20180042587A1 (en) 2018-02-15
EP3308718A1 (en) 2018-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9249B2 (ja) 組織採取装置
EP2982309A1 (en) Exchangeable core biopsy needle
EP1923003A1 (en) Tissue biopsy needle device
WO2014112518A1 (ja) 組織採取装置
JP2008528207A (ja) 生検針
US11284868B2 (en) Multi-function dermatological biopsy instrument
CN107427293B (zh) 活检针
JP2005073798A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装置
JP2000232983A (ja) 組織採取装置
CN107427294B (zh) 活检针
JP6239197B2 (ja) 生検針
US20100228147A1 (en) Puncturing cytodiagnostic device
EP2078496B1 (en) Biopsy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covery of organic material sampled therewith
JP2001070307A (ja) 組織採取装置
US20140276208A1 (en) Tissue acquisition device with indication system
CN212281441U (zh) 活检针
WO201420527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scial closure device for laparoscopic trocar port site and surgery
JP4538247B2 (ja) 内視鏡用組織採取穿刺針装置
KR101862482B1 (ko) 세포 채취용 주사바늘이 구비된 주사기
EP3292822A2 (en) Biopsy device
JP5816777B2 (ja) 内視鏡用穿刺処置具
CN213551992U (zh) 一种多功能活检针
JP7315707B2 (ja) 生検針及び組織採取装置
CN219250361U (zh) 一种穿刺针
CN111658019A (zh) 活检针及其取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