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81441U - 活检针 - Google Patents

活检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81441U
CN212281441U CN202021288456.XU CN202021288456U CN212281441U CN 212281441 U CN212281441 U CN 212281441U CN 202021288456 U CN202021288456 U CN 202021288456U CN 212281441 U CN212281441 U CN 212281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tissue
biopsy
acupunctur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84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新
汪金
隆龙
罗森
孙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angyou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angyou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angyou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angyou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84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81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81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81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检针,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该活检针包括内针体和外针管,内针体设置于外针管内并与外针管间隙配合;内针体包括第一针刺部和容纳槽部,第一针刺部位于内针体的一端且能插入病变组织;容纳槽部靠近第一针刺部设置,且用于使其插入病变组织的部分容纳部分组织;外针管靠近第一针刺部的开口处设有第二针刺部,第二针刺部用于使部分组织在运动至第二针刺部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容纳槽部与外针管之间。通过该活检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检针采用击发弹射的取样方式,该取样方式的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活检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检针。
背景技术
组织学和细胞学活检是医学界公认的临床病理学诊断依据的“金标准”。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经皮活检针产品的切割原理主要为侧方切割和末端切割两种。
其中,末端切割的工作过程为:在进行穿刺活检时,先将活检针上膛,然后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将活检针插至靶组织边缘。取材时,中间针管被迅速击发向前刺入靶组织,预定长度的组织被切断并保存在中间针管内,紧随其后外针管也被击发向前,外针管上的切片将组织样本切断。随后,活检针从靶组织内撤出,上膛活检针,内针将中间针管内的标本顶出。
在末端切割的工作过程中,靶组织的取样操作是采用活检针弹射的方式实现的。活检针击发后向前弹射,需进行针尖射程的预判,当靶组织位于器官边缘时,击发过程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检针,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检针采用击发弹射的取样方式,该取样方式的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检针,包括:内针体和外针管,所述内针体设置于所述外针管内并与所述外针管间隙配合。
所述内针体包括第一针刺部和容纳槽部,所述第一针刺部位于所述内针体的一端且能插入病变组织;所述容纳槽部靠近所述第一针刺部设置,且用于使其插入所述病变组织的部分容纳部分组织。
所述外针管靠近所述第一针刺部的开口处设有第二针刺部,所述第二针刺部用于使所述部分组织在运动至所述第二针刺部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所述容纳槽部与所述外针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部为螺旋槽状结构,所述螺旋槽状结构沿所述内针体的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内针体转动可使所述部分组织通过所述螺旋槽状结构沿所述内针体的轴向,并向远离所述第一针刺部的方向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内针体还包括圆杆部,所述圆杆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部远离所述第一针刺部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针体的长度大于所述外针管的长度,且所述圆杆部凸出于所述外针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刺部具有初始状态和插入病变组织的使用状态。
所述第一针刺部在初始状态下卡设于所述外针管的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针刺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刺部采用圆锥状结构或对称多面针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刺部靠近所述容纳槽部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雕刻图案,所述雕刻图案用于增加超声下的显影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针刺部采用平头倒角针尖结构、Cournand(库尔南德)型针尖结构或对称三面针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标示其长度尺寸的刻度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的外侧面喷砂处理,用于增强其在超声下的显影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检针,内针体包括第一针刺部和容纳槽部,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内针体设置于外针管内并与外针管间隙配合,因此可通过推动内针体的方式,使内针体的第一针刺部和容纳槽部的至少部分依次插入病变组织,该过程无需将活检针上膛并将其击发射入病变组织,因而插入病变组织的深度可由操作者掌控并预判;并且,当内针体的第一针刺部和容纳槽部的至少部分依次插入病变组织后,容纳槽部周围的部分组织将会填充进入容纳槽部,内针体运动将带动容纳槽部运动,容纳槽部内的部分组织在内针体的带动下,会运动至第二针刺部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容纳槽部与外针管之间,进而完成取样操作。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检针在能够完成取样操作的前提下,与现有技术中的对活检针进行击发弹射射入病变组织相比,取样操作可以由操作者掌控且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中的内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
100-内针体;110-第一针刺部;120-容纳槽部;130-杆部;
200-外针管;210-第二针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一种活检针,如图1所示,该活检针包括内针体100和外针管200,内针体100设置于外针管200内并与外针管200间隙配合;内针体100包括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第一针刺部110位于内针体100的一端且能插入病变组织;容纳槽部120靠近第一针刺部110设置,且用于使其插入病变组织的部分容纳部分组织;外针管200靠近第一针刺部110的开口处设有第二针刺部210,第二针刺部210用于使部分组织在运动至第二针刺部210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容纳槽部120与外针管20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内针体100包括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在具体使用时,由于内针体100设置于外针管200内并与外针管200间隙配合,因此可通过推动内针体100的方式,使内针体100的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的至少部分依次插入病变组织,该过程无需将活检针上膛并将其击发射入病变组织,因而插入病变组织的深度可由操作者掌控并预判。
并且,当内针体100的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的至少部分依次插入病变组织后,容纳槽部120周围的部分组织将会填充进入容纳槽部120,内针体100运动将带动容纳槽部120运动,容纳槽部120内的部分组织在内针体100的带动下,会运动至第二针刺部210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容纳槽部120与外针管200之间,进而完成取样操作。
由前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在能够完成取样操作的前提下,与现有技术中的对活检针进行击发弹射射入病变组织相比,取样操作可以由操作者掌控且更加安全。此外,该实施例的活检针可用于端点取样,该取样方式使得穿刺路径可任意选择。
具体的,内针体100与外针管200之间留有较小的间隙,以确保内针体100能够相对外针管200转动和移动,并且,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可以储存在容纳槽部120与外针管2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容纳槽部120靠近第一针刺部110设置,且用于使其插入病变组织的部分容纳部分组织”,具体是指,由于活检针插入病变组织的深度有限,因此,在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共同插入病变组织的前提下,如果容纳槽部120沿内针体100的轴向的延伸长度较短的话,可以使容纳槽部120全部插入病变组织;如果容纳槽部120沿内针体100的轴向的延伸长度较长的话,只有最靠近第一针刺部110的部分才能够插入病变组织。
其中,容纳槽部120的设置是为了使其插入病变组织后,内针体100具有容纳样本组织的空间,以将样本组织取出。那么,只要能够满足容纳槽部120的槽口朝向内针体100的侧面且能够使部分组织进入容纳槽部120的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部120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螺旋槽状结构、燕尾槽状结构、矩形槽状结构等。
本实施例选取螺旋槽状结构的形式。如图2所示,容纳槽部120为螺旋槽状结构,螺旋槽状结构沿内针体100的轴向延伸设置;内针体100转动可使部分组织通过螺旋槽状结构沿内针体100的轴向,并向远离第一针刺部110的方向输送。
将容纳槽部120设置为螺旋槽状结构,根据螺旋槽状结构具有输送功能的特点,在具体使用时,可通过不断地转动内针体100,使内针体100带动螺旋槽状结构转动,从而使容纳槽部120内的样本组织沿螺旋槽状结构向远离第一针刺部110的方向输送;在此过程中,根据转动的时间长短或内针体100转动的圈数,可以使较多的样本组织被输送出,单次穿刺可持续不断地输出较多的样本组织,即,单次穿刺可取样多个标本,与现有技术需要多次刺入病变组织相比,本实施例的活检针可以减少刺入病变组织的次数,减少患者的痛苦。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技术中,单次穿刺所取出的样本组织有限,导致单次穿刺所制作的标本有限,因而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活检针取样时,可能需要多次刺入以获得足够的样本组织。另外,为了确保单次刺入取到足够的样本组织,螺旋槽状结构的长度要适当选择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内针体100可设置为实心圆杆状或空心圆杆状。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内针体100的长度延伸方向即为内针体100的轴向。
可选的,外针管200可采用透明材质,以使操作者清楚直观地看到样本组织的多少,实现对取样多少的可控性。
请继续参照图2,内针体100还包括杆部130,杆部130连接于容纳槽部120远离第一针刺部110的端部。
杆部13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人手转动内针体100时,便于卧持杆部130进行转动;另一方面,能够对容纳槽部120内的样本组织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该样本组织因内针体100转动次数过多,使样本组织从容纳槽部120与外针管200脱离出来。简单来说,当转动次数达到一定限制时,由于杆部130的存在,继续转动内针体100时,将使样本组织积聚在容纳槽部120与杆部130的相接处,不会脱离出来。
可选的,杆部130与外针管200两者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的杆部130和外针管2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杆部130的横截面形状略小于外针管200的横截面形状。如图1所示,内针体100的长度大于外针管200的长度,且杆部130凸出于外针管200。其中,杆部130凸出于外针管200,在人手转动内针体100时,能够进一步便于人手卧持杆部130进行转动。
请继续参照图1,第一针刺部110具有初始状态和插入病变组织的使用状态;第一针刺部110在初始状态下卡设于外针管200的开口处,且与第二针刺部210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为第一针刺部110在插入病变组织下的使用状态。第一针刺部110在初始状态下时,容纳槽部120位于外针管200内,此时第一针刺部110露在外针管200的外面,该设置的好处是,外针管200能够对内针体10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即使在使用状态下,内针体100的大部分在外针管200内,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内针体100发生弯折。
该实施例中,第一针刺部110可采用圆锥状结构或对称多面针尖结构。其中,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针刺部110均采用的是对称三面针尖结构。
该实施例中,第一针刺部110靠近容纳槽部120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雕刻图案(附图未示出),雕刻图案用于增加超声下的显影性。
该实施例中,第二针刺部210采用平头倒角针尖结构、Cournand型针尖结构或对称三面针尖结构。
具体的,图1所示的第一针刺部110采用的是平头倒角针尖结构;图3所示的第一针刺部110采用的是Cournand型针尖结构;图4所示的第一针刺部110采用的是对称三面针尖结构。
其中,平头倒角针尖结构、Cournand型针尖结构以及对称三面针尖结构均为市场已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外针管200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标示其长度尺寸的刻度标识(附图未示出)。
该实施例中,外针管200的外侧面喷砂处理,用于增强其在超声下的显影性,使得穿刺定位比较精准。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活检针的取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的至少部分依次插入病变组织,且使第二针刺部210插入病变组织或贴紧病变组织的外边缘;
容纳槽部120周围的部分组织填充进入容纳槽部120;
内针体100带动容纳槽部120运动的同时,容纳槽部120拖动部分组织向靠近第二针刺部210的方向运动,并使部分组织在第二针刺部210处与病变组织分离。
具体的,推动内针体100,使第一针刺部110插入病变组织,并且使第二针刺部210贴紧病变组织的外边缘;
转动内针体100,使容纳槽部120的部分露出插入病变组织;
继续转动内针体100,容纳槽部120内的样本组织将在螺旋槽状结构的容纳槽部120的转动下,拖动样本组织向靠近第二针刺部210的方向运动,当样本组织运动到第二针刺部210处,第二针刺部210对样本组织进行切断,从而使样本组织与病变组织分离。
除上述取样方法外,在容纳槽部120采用除螺旋槽状结构的之外的其他结构时,可通过向外拉动内针体100的方式,使容纳槽部120拖动样本组织向靠近第二针刺部210的方向运动,当样本组织运动到第二针刺部210处,第二针刺部210对样本组织进行切断,从而使样本组织与病变组织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体(100)和外针管(200),所述内针体(100)设置于所述外针管(200)内并与所述外针管(200)间隙配合;
所述内针体(100)包括第一针刺部(110)和容纳槽部(120),所述第一针刺部(110)位于所述内针体(100)的一端且能插入病变组织;所述容纳槽部(120)靠近所述第一针刺部(110)设置,且用于使其插入所述病变组织的部分容纳部分组织;
所述外针管(200)靠近所述第一针刺部(110)的开口处设有第二针刺部(210),所述第二针刺部(210)用于使所述部分组织在运动至所述第二针刺部(210)处与病变组织分离,分离后的样本组织储存在所述容纳槽部(120)与所述外针管(2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部(120)为螺旋槽状结构,所述螺旋槽状结构沿所述内针体(100)的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内针体(100)转动可使所述部分组织通过所述螺旋槽状结构沿所述内针体(100)的轴向,并向远离所述第一针刺部(110)的方向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体(100)还包括杆部(130),所述杆部(130)连接于所述容纳槽部(120)远离所述第一针刺部(110)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体(100)的长度大于所述外针管(200)的长度,且所述杆部(130)凸出于所述外针管(2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刺部(110)具有初始状态和插入病变组织的使用状态;
所述第一针刺部(110)在初始状态下卡设于所述外针管(200)的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针刺部(21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刺部(110)采用圆锥状结构或对称多面针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刺部(110)靠近所述容纳槽部(120)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雕刻图案,所述雕刻图案用于增加超声下的显影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刺部(210)采用平头倒角针尖结构、Cournand型针尖结构或对称三面针尖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200)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标示其长度尺寸的刻度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200)的外侧面喷砂处理,用于增强其在超声下的显影性。
CN202021288456.XU 2020-06-30 2020-06-30 活检针 Active CN212281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456.XU CN212281441U (zh) 2020-06-30 2020-06-30 活检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8456.XU CN212281441U (zh) 2020-06-30 2020-06-30 活检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81441U true CN212281441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8456.XU Active CN212281441U (zh) 2020-06-30 2020-06-30 活检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814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231A (zh) * 2021-09-01 2021-09-2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0231A (zh) * 2021-09-01 2021-09-28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
CN113440231B (zh) * 2021-09-01 2021-12-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可以转动取样的超声穿刺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819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iopsy and collection of soft tissue
JP6078118B2 (ja) 交換可能なコア生検針
EP0841874B1 (en) Biopsy needle
EP0186256B1 (en) Biopsy needle set
US4177797A (en) Rotary biops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5823970A (en) Biopsy needle set
US10555751B2 (en) Soft tissue coring biopsy devices and methods
EP1829485A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needl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biopsy device
EP2982309A1 (en) Exchangeable core biopsy needle
US8882681B2 (en) Through-cradle soft tissue biopsy device
WO2015026979A2 (en) Soft tissue coring biopsy devices and methods
EP0556243A4 (zh)
JP2008521510A (ja) コア組織サンプリング用回転細針
JPH06507099A (ja) 操作可能なスタイレット及びカニューレを備えた試験切除器具
EP3136978B1 (en) Introducer for biopsy device
EP3045118A1 (en) Exchangable core biopsy needle
US20110137202A1 (en) Biopsy needle device
CN212281441U (zh) 活检针
JP2005073798A (ja) 内視鏡用穿刺針装置
US20100280408A1 (en) Fine needle biopsy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11658019A (zh) 活检针及其取样方法
US10092276B2 (en) Tissue acquisition device with indication system
EP3616625B1 (en) Biopsy arrangement
CN112654306B (zh) 用于在单次插入中收集多个样本的芯针活检装置
EP3292822A2 (en) Biops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