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16888B -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16888B
CN107416888B CN201710728146.1A CN201710728146A CN107416888B CN 107416888 B CN107416888 B CN 107416888B CN 201710728146 A CN201710728146 A CN 201710728146A CN 107416888 B CN107416888 B CN 107416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ric oxide
nano cupric
black precipitate
obtain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81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16888A (zh
Inventor
陈苑明
向钦莹
何为
张岱南
何雪梅
王守绪
张怀武
周国云
王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07281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6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1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6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16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16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02Oxides; Hydr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1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one dimension, e.g. needle-like
    • C01P2004/16Nanowires or nanorods, i.e. solid nanofibres with two nearly equal dimensions between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2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wo dimensions, e.g. plate-like
    • C01P2004/22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wo dimensions, e.g. plate-like with a polygonal circumferential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Abstract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聚磷酸盐为模板添加剂的条件下,铜盐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2)步骤1)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经水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3)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离心分离,烘干,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铜。本发明以三聚磷酸盐为晶核生长的模板,控制晶核的生长方向,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制得形貌新颖的纳米氧化铜,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铜是一类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它在催化、超级电容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发射显示器、超疏水表面、除砷和有机污染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纳米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米晶体的尺寸、形貌和结构,因而,制备不同大小、形貌及维度的纳米氧化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纳米氧化铜的形貌通常有纳米片、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针以及球状、花状、梭状、蜂窝状的三维纳米自组装体等,其制备方法主要为水热法、化学沉淀法、固体热分解法、电化学法、热氧化法、超声波法和喷雾热解法等。现有大量专利、文献报道了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铜的路线,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322969.7、CN201210249138.6只提供了铜盐在碱性条件下水热合成花状氧化铜的简单路线,并未对其形貌进行有效控制;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025919.6以无水氯化铜为铜源,通过调控氢氧化钠的浓度,水热合成了由纳米片状次级结构构成的球状、菊花状及扇状的三维自组装体氧化铜,但未提及任何使用模板剂控制形貌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027887.2不采用任何表面活性剂,以乙酸铜为铜源,陶瓷管为载体,碱性条件下水热反应在陶瓷管上长出花状纳米氧化铜,但是,该方法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尺寸不可控,无法形成均一的特定形貌;文献[ChineseJournal of Catalysis,2013,34:2125~2129]提出以CTAB为添加剂,让二水合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水热反应6h,干燥后得到氧化铜纳米片,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得到的纳米片细碎、形貌不均一;文献[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12,384:1~9]采用PEG200为添加剂,三水合硝酸铜为铜源水热合成氧化铜,当OH-/Cu2+=2,加入2ml PEG200,80℃反应12h,洗净后干燥24h制得虾状氧化铜,虽然该方法反应所需温度较低,但反应和干燥时间太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以三聚磷酸盐为晶核生长的模板,控制晶核的生长方向,在碱性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制得形貌新颖的纳米氧化铜,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三聚磷酸盐为模板添加剂的条件下,铜盐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步骤2、步骤1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经水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离心分离,烘干,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铜。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铜盐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过程具体为:
(1)将铜盐、三聚磷酸盐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其中,铜盐的浓度为0.025~0.5mol/L,三聚磷酸盐的浓度为0.0025~0.05mol/L;
(2)将氢氧化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0.06~1.2mol/L的碱性溶液B;
(3)将步骤(2)得到的碱性溶液B加入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A中,搅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水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的过程具体为:将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00~200℃下反应0.5~2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进一步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依次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黑色沉淀,然后离心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烘干,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铜。
进一步地,所述铜盐为一水合乙酸铜、二水合氯化铜、三水硝酸铜、五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三聚磷酸盐为三聚磷酸钾、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铝、三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以三聚磷酸盐为模板添加剂制备纳米氧化铜,反应体系简单,成本低,易操作,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所需温度较低,对环境和设备无特殊要求,原料和产物均无污染;本发明得到了独特形貌的纳米氧化铜,尺寸均匀、形貌可控,具有高的比表面,在催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0.5mmol一水合乙酸铜、0.05mmol三聚磷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1.5mmol氢氧化钠加入2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碱性溶液B;将碱性溶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溶液;
步骤2、将步骤1反应后的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60℃下反应2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依次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超声清洗3~5次,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4h,烘干后得到树突状纳米氧化铜。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XRD图;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晶格生长,对照氧化铜卡片(JCPDS 48-1548)可知,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为单斜晶系。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由图2可知,实施例1得到的纳米氧化铜为形貌规则的树突状,其粒径均匀,长度约250nm,直径约170nm。
实施例2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10mmol一水合乙酸铜、1mmol三聚磷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30mmol氢氧化钠加入2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碱性溶液B;将碱性溶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溶液;
步骤2、将步骤1反应后的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60℃下反应0.5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依次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超声清洗3~5次,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4h,烘干后得到梭状纳米氧化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由图3可知,实施例2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呈现丝状和梭状两种形貌。因为在高浓度条件下会形成更长更大的丝状氧化铜,聚集机率更大,从而形成梭状结构,但同时由于反应时间只有半个小时,部分丝状还没来得及聚集,因此,呈现出丝状和梭状两种形貌。
实施例3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0.5mmol一水合乙酸铜、0.25mmol三聚磷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1.5mmol氢氧化钠加入2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碱性溶液B;将碱性溶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溶液;
步骤2、将步骤1反应后的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200℃下反应2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依次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超声清洗3~5次,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4h,烘干后得到片状纳米氧化铜。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由图4可知,实施例3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呈小团片状,颗粒极小,仅约100nm。
实施例4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0.5mmol五水硫酸铜、0.05mmol三聚磷酸钠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1.5mmol氢氧化钠加入2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碱性溶液B;将碱性溶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溶液;
步骤2、将步骤1反应后的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200℃下反应2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依次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超声清洗3~5次,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4h,烘干后得到棒状纳米氧化铜。
图5为实施例4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由图5可知,实施例4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呈棒状结构,长约125nm,尺寸均一,形貌规则。这表明铜盐中阴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微晶的成形和进一步取向联结,不同阴离子的作用可能不同。
实施例5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0.25mmol五水硫酸铜和0.25mmol三水硝酸铜、0.025mmol三聚磷酸钠和0.025mmol三聚磷酸钾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1.0mmol氢氧化钠和1.0mmol氢氧化钾加入25mL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碱性溶液B;将碱性溶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至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溶液;
步骤2、将步骤1反应后的氢氧化铜沉淀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在160℃下反应2h,至完全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依次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超声清洗3~5次,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4h,烘干后得到片状纳米氧化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得到的纳米氧化铜的SEM图;由图6可知,实施例5得到的纳米氧化铜呈不规则凸起的片状纳米氧化铜,颗粒比实施例3所得到的氧化铜略大,且颗粒边缘有明显的枝节形状。

Claims (6)

1.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三聚磷酸盐为模板添加剂的条件下,铜盐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1将铜盐、三聚磷酸盐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A;其中,铜盐的浓度为0.025~0.5mol/L,三聚磷酸盐的浓度为0.0025~0.05mol/L;
1.2将氢氧化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浓度为0.06~1.2mol/L的碱性溶液B;
1.3将步骤1.2得到的碱性溶液B加入步骤1.1得到的混合液A中,搅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步骤2、步骤1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经水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黑色沉淀离心分离,烘干,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水热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的过程具体为:将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100~200℃下反应0.5~2h,生成黑色沉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依次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黑色沉淀,然后离心分离出黑色沉淀,将黑色沉淀在真空烘箱中烘干,得到所述纳米氧化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一水合乙酸铜、二水合氯化铜、三水硝酸铜、五水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磷酸盐为三聚磷酸钾、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铝、三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710728146.1A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416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8146.1A CN107416888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8146.1A CN107416888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6888A CN107416888A (zh) 2017-12-01
CN107416888B true CN107416888B (zh) 2019-08-13

Family

ID=6043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8146.1A Active CN107416888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168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368A (zh) * 2017-12-06 2018-04-06 宁波爱克创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7984A (zh) * 2019-12-12 2020-04-17 昆山市千灯三废净化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氧化铜生产工艺
CN111892078A (zh) * 2020-07-07 2020-11-06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微波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方法及纳米氧化铜的应用
CN114369941B (zh) * 2021-12-14 2024-04-2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米粒状纳米氧化铜包覆的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7332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新疆大学 一种氧化铜纳米棒的水热合成方法
CN105000587A (zh) * 2015-07-10 2015-10-28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星状自组装结构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05271359A (zh) * 2015-11-06 2016-01-27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7332A (zh) * 2007-10-12 2009-04-15 新疆大学 一种氧化铜纳米棒的水热合成方法
CN105000587A (zh) * 2015-07-10 2015-10-28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星状自组装结构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05271359A (zh) * 2015-11-06 2016-01-27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16888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6888B (zh) 一种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01857263B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形貌可控纳米氧化铟的方法
CN102659149B (zh) 单分散高纯α-Al2O3粉的制备方法
CN103112837B (zh) 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CN104495908B (zh) 硫化亚铜粉体的制备方法及硫化亚铜粉体
CN109942012B (zh) 一种纳米级片状勃姆石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07025A (zh) SiO2层状双氢氧化物微球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3537237A (zh) 一种Fe3O4@C@PAM核壳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03409A (zh) 一种可控单分散球形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nano-ZnO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extile on antistatic finishing
CN103071807A (zh) 一种超细球形钴粉的制备方法
CN109879312A (zh) 一种二氧化钛光触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3011215A (zh) 一种勃姆石微纳结构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5105A (zh) 一种高烧结活性氧化铝陶瓷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7863A (zh) 一种氧化镧的制备方法
CN103896323B (zh) 一种微乳液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CN102718255B (zh) 一种二氧化钛空心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6186045A (zh) 一种花状氧化锌纳米颗粒团簇的制备方法
CN109133192B (zh) 一种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8650B (zh) 一维钙钛矿相钛酸铅纳米纤维的一步水热合成方法
CN101696028B (zh) 油水两相界面间制备氧化锌纳米晶的方法
CN104108741B (zh) 一种碱式氯化锌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482672B (zh) 一种六棱柱状Sm(OH)3 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04988576A (zh)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制备方法
CN104477967A (zh) 一种以碳量子点为还原剂制备氧化亚铜微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