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8656B -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8656B
CN107408656B CN201680017839.3A CN201680017839A CN107408656B CN 107408656 B CN107408656 B CN 107408656B CN 201680017839 A CN201680017839 A CN 201680017839A CN 107408656 B CN107408656 B CN 107408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ion secondary
secondary battery
lithium ion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8656A (zh
Inventor
茂出木晓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8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8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8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H01M50/491Poro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具备含有聚烯烃作为主要成分的多孔树脂层。另外,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具有与所述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

Description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隔板的实例包括主要由聚烯烃构成的多孔膜。在该多孔膜中,多孔膜上形成的微孔在产生异常电流和电池温度升高等情况下阻塞。因此,该多孔膜具有阻断电流的关闭(shut-down)功能。因此,从避免电池热失控的观点出发,所述多孔膜变得有效。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所涉及的技术的实例包括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号 2012-129115)公开了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板,其包含:包含聚烯烃的多孔衬底,所述聚烯烃具有5×105Pa﹒s~5×106Pa﹒s的特性粘度和0.15~0.4的非牛顿流动性,且其中结晶度为65%~85%;和耐热性多孔层,所述耐热性多孔层设置在所述多孔衬底的至少一个表面,且包含耐热性树脂。
专利文献1记载了所述非水电解质电池用隔板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关闭功能,且在高温下的耐短路性方面优异。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号 2012-12911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近来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或大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产生异常电流的情况下,有电池温度可能比以往大幅升高,隔板可被熔融或因增塑而断裂之虞。
因此,要求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具有更优异的耐短路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耐短路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具有更优异的耐短路性的聚烯烃系隔板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由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的聚烯烃构成的隔板在耐短路性方面更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而成。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所述隔板包含多孔树脂层,所述多孔树脂层含有聚烯烃作为主要成分。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如下部件作为容纳在容器中的部件:嵌入和脱嵌锂的正极,嵌入和脱嵌锂的负极,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和插入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为根据上述方面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短路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根据下述某些优选实施方案,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优点和特征会更明显。
图1是图解本实施方案中的叠层电池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解本实施方案中的卷绕电池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的构成元素给出相同的标记数字,不再重复其说明。另外,在图中的各个构成元素中,示意性地说明形状、尺寸和配置关系至能够理解本发明的程度,不同于真实尺度。另外,除另有说明外,数值范围中的“~”表示“等于或大于且等于或小于”。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包含多孔树脂层,所述多孔树脂层含有聚烯烃作为主要成分。另外,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所述隔板具有与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
在这里,所述多孔树脂层由为主要成分的聚烯烃形成。在这里,“主要成分”表示在多孔树脂层中任意成分的比例为50质量%以上、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上的构造,或所述比例可为100质量%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具有与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具有优异的耐短路性。
即,本发明人首次得到以下发现。具体而言,与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的有无,作为用于实现具有优异的耐短路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设计方针是有效的。
尚不清楚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为何具有优异的耐短路性的原因。但是,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在所述隔板中聚烯烃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高,将隔板的熔融或收缩抑制到最小。即,具有与聚烯烃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的构造被认为是聚烯烃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高的构造。因此,在电池温度大幅升高的情况下,将得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隔板的熔融或收缩抑制到最小,认为可有效地抑制电池热失控。
此外,本发明人证实,观察到衍射峰(A)的隔板和未观察到衍射峰(A)的隔板在孔隙率、厚度、透气度和其它的晶体结构方面没有大的差异。即,证实在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衍射峰(A)的有无是重要的。
为了得到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重要的是对聚烯烃系多孔膜进行后处理。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案中,与聚烯烃的各个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可通过以下方法识别: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测定X射线衍射光谱,将衍射峰与公知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公知的数据库的实例包括ICDD数据库等。
形成多孔树脂层的聚烯烃的实例包括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等。
所述聚丙烯系树脂无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丙烯均聚物、丙烯与其它烯烃的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丙烯均聚物(均聚聚丙烯)。聚丙烯系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此外,与丙烯共聚的烯烃的实例包括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和1-癸烯等)。
所述聚乙烯系树脂无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乙烯均聚物、乙烯与其它烯烃的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乙烯均聚物(均聚聚乙烯)。聚乙烯系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此外,与乙烯共聚的烯烃的实例包括α-烯烃(例如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和1-癸烯等)。
在聚烯烃为聚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进一步具有与聚烯烃系树脂的(-13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B1)。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聚丙烯系树脂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在电池温度大幅升高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抑制得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隔板的熔融或收缩。
在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中,通常所述衍射峰(A)和所述衍射峰(B1)位于20°~23°的衍射角2θ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中,在将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的(111)晶面相对应的所述衍射峰(A)的衍射强度设为I111,将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的(150)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的衍射强度设为I150时,I111/I150的值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
在I111/I150的值等于或大于所述下限时,可进一步提高聚丙烯系树脂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在电池温度大幅升高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抑制得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隔板的熔融或收缩。
在这里,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的(150)晶面相对应的所述衍射峰为基准衍射峰,与所述聚丙烯系树脂的(111)晶面相对应的所述衍射峰(A)为受聚烯烃系树脂晶体的c轴方向强烈影响的衍射峰。
因此,I111/I150的值表示聚丙烯系树脂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的指标。当I111/I150的值大时,可理解本实施方案的隔板中的聚丙烯系树脂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高。虽然无特殊限制,但例如所述I111/I150的值的上限为5.0以下,优选为2.0以下。
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平面形状无特殊限制,可根据电极或集电器的形状适宜地选择,平面形状的实例包括矩形。
从机械强度和锂离子传导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所述多孔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5µm~50µm,更优选为10µm~40µm。
从机械强度和锂离子传导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所述多孔树脂层的孔隙率优选为30%~60%,更优选为40%~55%。
所述孔隙率可根据以下表达式求得。
ε={1-Ws/(ds·t)}×100
在这里,ε表示孔隙率(%),Ws表示单位面积(g/m2),ds表示真密度(g/cm3),t表示膜厚度(µm)。
从机械强度和锂离子传导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所述多孔树脂层的透气度优选为50秒/100cc~400秒/100cc,更优选为100秒/100cc~300秒/100cc。
在这里,所述多孔树脂层的透气度可依据JIS P8117测定。
从改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在所述多孔树脂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进一步包含陶瓷层。
在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进一步包含所述陶瓷层时,可进一步减少隔板的热收缩,因此可进一步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
例如,所述陶瓷层可通过在所述多孔树脂层上涂布陶瓷层形成材料并将涂布的材料干燥来形成。作为陶瓷层形成材料,例如可使用通过在适宜的溶剂中溶解或分散无机填充剂和粘合剂得到的材料。
在陶瓷层中使用的无机填充剂可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隔板中使用的公知的材料中适宜地选择。例如,优选具有高绝缘性的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等,更优选通过将选自氧化物系陶瓷(例如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铈和氧化钇)的无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调整为粒子状得到的材料。其中,优选氧化钛和氧化铝。
所述粘合剂无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系树脂、氟系树脂(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等。粘合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溶解或分散这些成分的溶剂无特殊限制,可从水、醇(例如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NMP)、甲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中适宜地选择。
从机械强度、可操作性和锂离子传导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所述陶瓷层的厚度优选为1µm~20µm,更优选为1µm~12µm。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制备方法>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为了得到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重要的是对聚烯烃系多孔膜进行后处理。
例如,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可通过在高温下用紫外线照射聚烯烃系多孔膜得到。
在这里,用紫外线对聚烯烃系多孔膜的照射在相关技术中也会进行。但是,在本实施方案中,精确地控制紫外线照射温度。为了得到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重要的是精确地控制紫外线照射温度。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制备方法的实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的制备方法并不限于以下实例。
例如,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可通过包括以下工序(1)~(3)的制备方法得到。
(1) 制备聚烯烃系多孔膜。
(2) 用光引发剂浸渍聚烯烃系多孔膜。
(3) 在高温下用具有240~400nm的波长分布的紫外线进行照射。
首先,(1) 制备聚烯烃系多孔膜。作为聚烯烃系多孔膜,例如可使用由上述聚烯烃形成的膜。
聚烯烃系多孔膜的类型的实例包括膜、薄膜、无纺布等。另外,可使用市售的聚烯烃系多孔膜。
接着,(2) 用光引发剂浸渍聚烯烃系多孔膜。光引发剂无特殊限制,其实例包括二苯甲酮系引发剂(例如二苯甲酮和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烷基苯基酮系引发剂(例如安息香醚、苄基二甲基缩酮和α-羟基烷基苯基酮)、酰基氧化膦等。
光引发剂浸渍方法的实例包括将含有光引发剂的溶液涂布在聚烯烃系多孔膜上的方法、在含有光引发剂的溶液中浸没聚烯烃系多孔膜的方法等。例如,基于聚烯烃系多孔膜,添加的光引发剂的量为0.1质量%~3质量%。
另外,在制备含有光引发剂的溶液时使用的有机溶剂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丙酮、甲乙酮、甲苯、甲醇、乙醇、己烷等。
接着,(3) 在高温下用具有240~400nm的波长分布的紫外线进行照射。例如,紫外线照射温度优选为80°C~120°C。紫外线照射量根据聚烯烃系多孔膜的厚度适宜地设定,无特殊限制。关于照射量,优选将照度峰值设为20mW/cm2以上,将光量设为50mJ/cm2以上。
因此,可提高聚烯烃晶体的c轴方向的有序性。
根据上述程序,可得到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以下构造。
锂离子二次电池包含以下部件作为容纳在容器中的部件:嵌入和脱嵌锂的正极,嵌入和脱嵌锂的负极,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和插入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为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类型或种类无特殊限制,作为实例可采用以下构造。
[叠层电池]
图1示意性地图解叠层电池的构造。叠层电池100包含经由隔板20将正极1和负极6交替地多层层叠得到的电池元素。将电池元素与电解液(未图解)一同容纳在由柔性薄膜30构成的容器中。将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6与电池元素电气连接,将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6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出至柔性薄膜30的外部。
在正极1中的正极集电器3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正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2和正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在负极中的负极集电器8的正面和背面设置负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7和负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
将正极集电器3中的正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设为用于与正极端子11连接的正极极耳10,将负极集电器8中的负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设为用于与负极端子16连接的负极极耳5。
将多个正极极耳10集中在正极端子11上并通过超声焊接等将其与正极端子11一同彼此连接,将多个负极极耳5集中在负极端子16上并通过超声焊接等将其与负极端子16一同彼此连接。另外,将正极端子11的一端引出至柔性薄膜30的外部,将负极端子16的一端也引出至柔性薄膜30的外部。
可根据需要在正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2与正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之间的边界4形成绝缘构件,该绝缘构件不仅可在边界4形成,也可在正极极耳10与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的边界附近形成。
类似地,也可根据需要在负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7与负极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之间的边界9形成绝缘构件,该绝缘构件可在负极极耳5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边界附近形成。
通常,负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7的外形尺寸比正极活性物质涂布部分2的外形尺寸大,且比隔板20的外形尺寸小。
[卷绕电池]
图2示意性地图解卷绕电池的构造,未图解容器等。卷绕电池101包含其中将正极1和负极6经由隔板20层叠并卷绕的电池元素。将电池元素与电解液(未图解)一同容纳在由柔性薄膜构成的容器中。
由于其它构造(例如其中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与卷绕电池101的电池元素电气连接的构造)与叠层电池100中的那些大致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其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各构造进行说明。
(嵌入和脱嵌锂的正极)
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正极1可根据用途等从能够在公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正极中适宜地选择。作为能够在正极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优选使用能够可逆性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且具有高电子传导性使得电子传输能够容易地进行的材料。
在正极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的实例包括锂与过渡金属之间的复合氧化物(例如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锰复合氧化物和锂-锰-镍复合氧化物)、过渡金属硫化物(例如TiS2、FeS和MoS2)、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MnO、V2O5、V6O13和TiO2)、橄榄石型锂磷氧化物等。
例如,橄榄石型锂磷氧化物包含:选自Mn、Cr、Co、Cu、Ni、V、Mo、Ti、Zn、Al、Ga、Mg、B、Nb和Fe的至少一种元素,锂,磷和氧。在这些化合物中,为了改善特性,部分元素可被部分地用其它元素取代。
在这些化合物中,优选橄榄石型磷化锂铁、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锰复合氧化物、锂-锰-镍复合氧化物。除了高动作电位以外,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大容量和大能量密度。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可在正极活性物质中适宜地添加粘合剂、导电剂等。作为导电剂,可使用碳黑、碳纤维、石墨等。另外,作为粘合剂,可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羧甲基纤维素、改性丙烯腈橡胶粒子等。
作为在正极1中使用的正极集电器3,可使用铝、不锈钢、镍、钛及它们的合金等,其中,特别优选铝。
另外,本实施方案中的正极1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采用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合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得到浆料,将该浆料涂布在正极集电器3上并干燥的方法。
(嵌入和脱嵌锂的负极)
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负极6可根据用途等从能够在公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负极中适宜地选择。在负极6中使用的活性物质,只要该活性物质能够在负极中使用,也可根据用途等适宜地设定。
能够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碳材料(例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无定形碳、金刚石样碳、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碳纳米角),锂金属材料,硅、锡等的合金系材料,氧化物系材料(例如Nb2O5和TiO2),和它们的复合材料。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另外,与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相同,可在负极活性物质中适宜地添加粘合剂、导电剂等。可使用在正极活性物质中添加的相同的粘合剂和相同的导电剂。
作为负极集电器8,可使用铜、不锈钢、镍、钛或它们的合金,其中,特别优选铜。
另外,本实施方案中的负极6可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采用将负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得到浆料,将浆料涂布在负极集电器8上并干燥的方法。
(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
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可根据活性物质的种类、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用途等从公知的非水电解液中适宜地选择。
锂盐的具体实例包括LiClO4、LiBF6、LiPF6、LiCF3SO3、LiCF3CO2、LiAsF6、LiSbF6、LiB10Cl10、LiAlCl4、LiCl、LiBr、LiB(C2H5)4、CF3SO3Li、CH3SO3Li、LiC4F9SO3、Li(CF3SO2)2N、低级脂肪酸羧酸锂等。
溶解锂盐的溶剂,只要该锂盐通常用作溶解电解质的液体,则无特殊限制,溶剂的实例包括碳酸酯(例如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MEC)和碳酸亚乙烯酯(VC))、内酯(例如γ-丁内酯和γ-戊内酯)、醚(例如三甲氧基甲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醚、四氢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氧杂环戊烷(例如1,3-二氧戊环和4-甲基-1,3-二氧戊环)、含氮溶剂(例如乙腈、硝基甲烷、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有机酸酯(例如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和丙酸乙酯)、磷酸三酯或二甘醇二甲醚、三甘醇二甲醚、环丁砜(例如环丁砜和甲基环丁砜)、噁唑烷酮(例如3-甲基-2-噁唑烷酮)、磺内酯(例如1,3-丙磺酸内酯、1,4-丁磺酸内酯和萘磺酸内酯)等。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
(容器)
作为本实施方案中的容器,可使用公知的构件,从减少电池重量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柔性薄膜30。作为柔性薄膜30,可使用其中在作为衬底的金属层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树脂层的构件。作为该金属层,可选择具有防止电解液泄露和湿气从外部侵入的阻挡性的材料,可使用铝、不锈钢等。在该金属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热熔合性树脂层(例如改性聚烯烃)。使柔性薄膜30的热熔合性树脂层的部分经由电池元素彼此相对,将容纳电池元素的部分的周围热焊接以形成外包装。可在与形成有热熔合性树脂层的表面相对的外包装表面设置树脂层(例如尼龙薄膜和聚酯薄膜)。
(端子)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将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端子用作正极端子11,可将由铜、铜合金、被覆镍的铜或被覆镍的铜合金等形成的端子用作负极端子16。将各端子引出至容器外部,可预先在位于各端子的将外包装的周围热熔合的部分的部位设置热熔合性树脂。
(绝缘构件)
在活性物质涂布部分与活性物质未涂布部分之间的边界4和9形成绝缘构件的情况下,可使用聚酰亚胺、玻璃纤维、聚酯、聚丙烯或含有这些材料的材料。可通过对绝缘构件加热来将绝缘构件焊接至边界4和9,或可将凝胶样树脂涂布在边界4和9并干燥来形成绝缘构件。
(隔板)
作为隔板,使用本实施方案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不再重复其说明。
以上基于该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该实施方案只为说明性,可采用上述构造以外的各种构造。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案,应理解的是,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括在本发明中。
实施例
下面,参照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此。
(实施例1)
<正极的制备>
将含有LiMn2O4和LiNi0.8Co0.1Al0.1O2作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将碳黑用作导电剂,将聚偏氟乙烯(PVdF)用作粘合剂。将这些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以制备浆料。将该浆料连续地涂布在作为正极集电器的具有20μm的厚度的铝箔上并干燥,以制备包含正极集电器涂布部分和正极集电器未涂布部分的正极卷。
在留下未涂布部分作为用于与正极端子连接的极耳的状态下,将该正极卷冲压成除去正极极耳为15.2mm (垂直)和10.2mm (水平)的尺寸,将经冲压的正极卷设为正极。
<负极的制备>
将人造石墨用作负极活性物质,将聚偏氟乙烯(PVdF)用作粘合剂。将这些材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以制备浆料。将该浆料连续地涂布在作为负极集电器的具有15μm的厚度的铜箔上并干燥,以制备包含负极集电器涂布部分和负极集电器未涂布部分的负极卷。
在留下未涂布部分作为用于与负极端子连接的极耳的状态下,将该负极卷冲压成除去负极极耳为15.6mm (垂直)和10.6mm (水平)的尺寸,将经冲压的负极卷设为负极。
<隔板的制备>
将具有25μm的厚度、44%的孔隙率和252秒/100cc的透气度的聚丙烯多孔膜在具有1质量%的浓度的二苯甲酮/己烷溶液中浸没1分钟,风干。
然后,通过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于100℃用紫外线照射该多孔膜的正面和背面10秒钟。作为紫外线灯,使用高压汞灯(120W/cm2)。
根据这些工序,得到隔板1。
<叠层电池的制备>
经由隔板将正极和负极层叠,分别在正极和负极上设置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以得到叠层体。然后,将得到的叠层体和通过在由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乙酯组成的溶剂中溶解具有1M浓度的LiPF6得到的电解液容纳在柔性薄膜中,以得到如图1所图解的叠层电池。
<评价>
(1) 隔板的孔隙率
根据以下表达式求得隔板的孔隙率。
ε={1-Ws/(ds·t)}×100
在这里,ε表示孔隙率(%),Ws表示单位面积(g/m2),ds表示真密度(g/cm3),t表示膜厚度(µm)。
(2) 隔板的透气度
依据JIS P8117测定隔板的透气度。
(3) X射线衍射分析
得到的隔板的X射线衍射光谱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的X射线衍射分析求得。根据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参照公知的数据库(ICDD数据库)确定各晶面的衍射峰的有无和衍射峰的强度。另外,将CuKα射线用作射线源。
在这里,根据隔板的X射线衍射光谱计算I111/I150的值。在I111/I150的值为0.2以上时,评价为“B”。另外,将与聚丙烯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的衍射强度设为I111,将与聚丙烯的(150)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的衍射强度设为I150
(4) 钉刺试验
在满充电状态下,以80mm/秒将具有3mm的直径的金属钉刺穿叠层电池的中部,使叠层电池短路。
然后,基于以下标准评价隔板的耐短路性。
A:电池温度从试验温度升高0℃以上且低于20°C
B:电池温度从试验温度升高20℃以上且低于50℃
C:电池温度从试验温度升高50℃以上
将上述评价结果阐明于表1中。
(实施例2)
除了将具有25μm的厚度、53%的孔隙率和192秒/100cc的透气度的聚丙烯多孔膜用作用于制备隔板的多孔膜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隔板和叠层电池,进行各评价。将各评价结果阐明于表1中。
(比较例1)
除了将具有25μm的厚度、43%的孔隙率和180秒/100cc的透气度的聚丙烯多孔膜用作用于制备隔板的多孔膜,且将制备隔板时的紫外线照射温度变更为40℃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隔板和叠层电池,进行各评价。将各评价结果阐明于表1中。
(比较例2)
除了将具有25μm的厚度、51%的孔隙率和149秒/100cc的透气度的聚丙烯多孔膜用作隔板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叠层电池,进行各评价。另外,作为比较例2中的隔板,原样使用未在二苯甲酮/己烷溶液中进行浸没且未进行紫外线照射的聚丙烯多孔膜。将各评价结果阐明于表1中。
[表1]
厚度[µm] 孔隙率[%] 透气度[秒/100cc] 衍射峰(A)的有无 衍射峰(B1)的有无 I<sub>111</sub>/I<sub>150</sub> [-] 钉刺试验
实施例1 25 44 252 B A
实施例2 25 53 192 B B
比较例1 25 43 180 - C
比较例2 25 51 149 - C
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 2015-059079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此处。

Claims (7)

1.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包含:仅含有聚丙烯树脂作为树脂成分的多孔树脂层,
其中,在通过使用CuKα射线作为射线源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光谱中,所述隔板具有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11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A),
其中所述隔板进一步具有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131)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B1),和
其中所述衍射峰(A)和所述衍射峰(B1)位于20°~23°的衍射角2θ内。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中,
在将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111)晶面相对应的所述衍射峰(A)的衍射强度设为I111,且将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150)晶面相对应的衍射峰的衍射强度设为I150时,I111/I150的值为0.2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多孔树脂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的陶瓷层。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中,所述多孔树脂层的厚度为5µm~50µm。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中,所述多孔树脂层的透气度为50秒/100cc~400秒/100cc。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其中,所述多孔树脂层的孔隙率为30%~60%。
7.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以下部件作为容纳在容器中的部件:
嵌入和脱嵌锂的正极,
嵌入和脱嵌锂的负极,
含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和
插入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板;
其中,所述隔板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
CN201680017839.3A 2015-03-23 2016-02-03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Active CN107408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9079 2015-03-23
JP2015059079 2015-03-23
PCT/JP2016/053201 WO2016152265A1 (ja) 2015-03-23 2016-02-03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8656A CN107408656A (zh) 2017-11-28
CN107408656B true CN107408656B (zh) 2020-08-21

Family

ID=5697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839.3A Active CN107408656B (zh) 2015-03-23 2016-02-03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7026B2 (zh)
EP (1) EP3276704B1 (zh)
JP (1) JP7004568B2 (zh)
CN (1) CN107408656B (zh)
WO (1) WO20161522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8097B2 (ja) * 2019-03-12 2023-1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電池
KR102181119B1 (ko) * 2019-04-26 2020-11-23 더블유스코프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가교 폴리올레핀 분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651366A (zh) * 2019-11-08 2022-06-21 株式会社Lg化学 交联的聚烯烃隔板、制造交联的聚烯烃隔板的方法和包括该交联的聚烯烃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US20240234944A1 (en) * 2021-05-07 2024-07-11 Lg Chem, Ltd. Crosslinked Structure-Containing Polyolefin Porous Support, Crosslinked Structure-Containing Separator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eparat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0931A (zh) * 2001-02-21 2006-08-23 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连续双轴拉伸聚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838471A (zh) * 2005-03-24 2006-09-2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组及车辆
CN102623658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094560A (zh) * 2011-11-01 2013-05-08 日立麦克赛尔能源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9852A (ja) 1998-05-26 1999-12-10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296195C (zh) * 2001-02-21 2007-01-24 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连续双轴拉伸聚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024070B2 (ja) 2001-02-21 2012-09-12 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多孔性ポリプロピレン逐次二軸延伸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348876B4 (de) * 2003-10-21 2014-04-03 Jnc Corporation Poröse Polyolefinmembran
US7303492B2 (en) * 2005-07-28 2007-12-04 Acushnet Company Golf ball dimples forming indicia
JP2008222913A (ja) 2007-03-14 2008-09-25 Nitto Denko Corp 多孔質フィルム
JP5198779B2 (ja) * 2007-03-14 2013-05-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多孔質フィルム
JP5220477B2 (ja) 2007-05-24 2013-06-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多孔質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多孔質フィルム、並びに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9070620A (ja) 2007-09-11 2009-04-02 Nitto Denko Corp 架橋微多孔質膜
JP5059643B2 (ja) * 2008-02-04 2012-10-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12129115A (ja) 2010-12-16 2012-07-05 Teijin Ltd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CN104838518B (zh) 2012-12-13 2018-01-16 应用材料公司 电池隔板上的陶瓷涂层
JP6008199B2 (ja) 2013-04-16 2016-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0931A (zh) * 2001-02-21 2006-08-23 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 连续双轴拉伸聚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838471A (zh) * 2005-03-24 2006-09-27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组及车辆
CN103094560A (zh) * 2011-11-01 2013-05-08 日立麦克赛尔能源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2623658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6704A4 (en) 2018-11-21
US10637026B2 (en) 2020-04-28
WO2016152265A1 (ja) 2016-09-29
CN107408656A (zh) 2017-11-28
EP3276704A1 (en) 2018-01-31
JPWO2016152265A1 (ja) 2018-01-11
EP3276704B1 (en) 2020-05-27
JP7004568B2 (ja) 2022-01-21
US20180053925A1 (en) 2018-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1235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KR102159364B1 (ko) 레이져 유도 그래핀 탄화층을 포함하는 분리막 및 상기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리튬-황 전지
US10396352B2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system
WO2017047280A1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08656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095605B (zh) 锂离子电池用隔离件
US2013024410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and drying device
US11239514B2 (en) Lithium ion battery
JP7256126B2 (ja) セパレータの製造方法、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0291661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2335091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US20200235361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separator, separator,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12335092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JP7244431B2 (ja) セパレータ、袋状セパレータ、袋詰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10170730A (ja) 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Vision AES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NEC Energy Component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