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5937B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5937B
CN107405937B CN201680017872.6A CN201680017872A CN107405937B CN 107405937 B CN107405937 B CN 107405937B CN 201680017872 A CN201680017872 A CN 201680017872A CN 107405937 B CN107405937 B CN 107405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rotary body
direction side
tape drum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8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5937A (zh
Inventor
中井志真子
法塔夏
加藤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5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5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5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0Constructions of guides for th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1/00Ink ribbons; Renovating or testing ink ribbons
    • B41J31/05Ink ribbons having coatings other than impression-material coating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带盒(30)具备带卷、第一旋转体(71)、第二旋转体(72)、开口部(80)、墨带卷轴(42)及第一限制部(75)。第一旋转体(71)设置在比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开口部(80)设置在比第一旋转体(71)靠第二方向侧处。开口部(80)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板(306)。墨带卷轴(42)设置比开口部(80)靠第二方向侧处。第二旋转体(72)设置在比墨带卷轴42的卷绕中心(421)靠第一方向侧且靠第二方向侧处。第一限制部(75)位于比第二运送路径(592)靠第四方向侧且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四方向侧处。

Description

带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带的带盒。
背景技术
已知有收纳作为打印介质的带的带盒。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盒在带盒的左后部收纳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在带盒的右部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开口部。带在开口部的后侧向前方弯折,并在带盒的右前部向左方弯折。带从臂部的排出口排出。作为打印介质,例如有使用专利文献2记载的被实施了半切加工的标签带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1378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42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例如,在被实施了上述半切加工的标签带等的情况下,在带的打印面侧存在切入部。因此,粘着剂可能会附着于打印面侧。在该情况下,粘着剂可能会附着于从比开口部靠后侧处朝向前侧引导带的部位。因此,可能会因附着的粘着剂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的带盒。
本发明的带盒具备:盒壳体,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带卷,是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卷绕而成的;第一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所述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带的运送路径,且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在与所述底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墨带卷,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开口部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是使用于向所述带的打印的墨带卷绕而成的;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墨带卷的卷绕中心靠所述第一方向侧且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运送路径;及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比规定路径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侧处,且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四方向侧处,所述规定路径是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二旋转体靠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三方向侧的所述带的运送路径,所述第一假想线连结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在该情况下,从带卷抽出的带由第一旋转体在第一开口部的第三方向侧朝向第二旋转体引导。因此,与由不旋转的壁部来引导带的情况相比,带与第一旋转体之间的摩擦力变小。由此,能够降低带的粘着剂附着于第一旋转体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而且,第一限制部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四方向侧处。因此,与第一限制部位于第一假想线上的情况或者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一方向侧处的情况相比,带的第四方向侧的面难以与第一限制部接触。由此,能够降低带的粘着剂附着于第一限制部的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因粘着剂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短。在该情况下,与第一旋转体与第一开口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旋转体的直径以上的情况相比,第一旋转体与第一开口部更近,第一开口部的带的位置稳定。由此,例如,在第一开口部插入有物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物体与带接触而带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带变形而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可以是,所述带盒具备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隔着所述规定路径而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对向设置,位于比所述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一方向侧处。在该情况下,第一限制部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四方向侧处,第二限制部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一方向侧处。因此,与第二限制部位于第一假想线上的情况或者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四方向侧处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带的第一方向侧的面难以与第二限制部接触。第一限制部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第四方向侧处。因此,带沿着第一假想线从第一旋转体朝向第二旋转体呈直线状地延伸。由此,能够降低带在第二限制部处发生弯折而在带与第二限制部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盒壳体具备在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即端部壁,所述带盒具备:臂部,包括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中与所述端部壁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而向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在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排出所述带的排出口;引导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将所述带向所述排出口引导;及第二开口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相邻而向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延伸,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在将所述带从所述带卷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所述引导部及所述排出口而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排出的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上,以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弯折的部位即弯折部位仅为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及所述引导部这三个部位。在该情况下,与以靠近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为四处以上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摩擦力。由此,能够降低因摩擦力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盒壳体具备在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即端部壁,所述带盒具备:臂部,包括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中与所述端部壁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而向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在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排出所述带的排出口;引导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将所述带向所述排出口引导;及第二开口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相邻而向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延伸,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在将所述带从所述带卷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所述引导部及所述排出口而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排出的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运送路径发生弯折的多个弯折部全部以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弯折。在该情况下,与存在运送路径向离开第二开口部分离的一侧弯折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摩擦力,能够降低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可以是,所述带盒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具备凹部,该凹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且向所述第三方向侧凹陷,所述凹部位于比第二假想线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该第二假想线是连结所述引导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在该情况下,在凹部处带难以弯折。由此,能够降低带在凹部处弯折而在带与凹部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盒壳体具备: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盒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板;及下壳体,具有所述底板,所述下壳体具备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三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的延伸壁部。在该情况下,在生产工序中将带配置于运送路径的情况下,由于延伸壁部而难以在第一旋转体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带。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旋转体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带而不由第一旋转体引导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延伸壁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为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第一上端部的位置比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为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第二上端部的位置靠所述上表面侧。在该情况下,与延伸壁部的第一上端部的位置比第一旋转体的第二上端部的位置靠底面侧的情况相比,在生产工序中将带配置于运送路径的情况下,由于延伸壁部而难以在第一旋转体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带。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旋转体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带而带不由第一旋转体引导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限制部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一限制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为止的第一距离为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为止的第二距离的1/3以下。在该情况下,与第一距离比第二距离的1/3大的情况相比,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带在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难以挠曲。因此,第一开口部处的带的位置稳定。因而,例如,在第一开口部插入有物体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物体与带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少带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减少带变形而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在该情况下,例如,与第二旋转体相对于带的运送方向而进行反转的情况相比,第二旋转体与带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由此,能够降低带的粘着剂附着于第二旋转体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直径短。在该情况下,与第一旋转体的直径为第二旋转体以上的情况相比,带从第一旋转体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通过第一开口部为止的距离变短。因此,带在第一开口部处的位置稳定。因而,例如,在第一开口部插入有物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物体与带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带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带变形而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旋转体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带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所述第二旋转体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带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短。
在该情况下,与第一旋转体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为带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以下的情况相比,正交方向上的带的端部容易位于比第一旋转体的端部靠正交方向内侧处。由此,能够降低正交方向上的带的端部与带盒中的位于第一旋转体的正交方向外侧的部位接触而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而且,与第二旋转体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为带在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以上的情况相比,正交方向上的带的端部容易与带盒中的位于第二旋转体72的正交方向外侧的部位接触。由此,带的运送容易稳定。第二旋转体位于比第一旋转体靠运送路径的下游侧处。因此,第二旋转体接近向带进行打印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带盒在第一旋转体处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此外,带盒在接近进行打印的位置的第二旋转体处能够使带的运送稳定。由此,能够降低因摩擦力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此外,能够使带的运送稳定而提高打印品质。
在所述带盒中,可以是,所述带具备:打印纸,具备使用于打印的打印面和在所述打印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的层的面即粘着面;剥离纸,贴合于所述粘着面;及切入部,在所述打印纸中从所述打印面形成至所述粘着面,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打印面是所述第四方向侧的面。由于在带上设有切入部,因此与未设置切入部的情况相比,粘着剂容易附着于打印面侧。然而,带由第一旋转体在第一开口部的第三方向侧朝向第二旋转体引导,因此与由不旋转的壁部来引导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粘着剂附着于第一旋转体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盒盖6打开的状态的带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带盒30及盒装配部8的立体图。
图3是装配有带盒30的盒装配部8的俯视图。
图4是半切带57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向视方向剖视图。
图6是去除了上壳体311的状态的带盒30的俯视图。
图7是去除了上壳体311的状态的带盒3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将延伸壁部85及第一旋转体71的周边的左右方向的纵剖视图和第二旋转体72的周边的左右方向的纵剖视图并列而成的图。
图9是去除了上壳体311的状态的变形例的带盒307的俯视图。
图10是去除了上壳体311的状态的变形例的带盒308的俯视图。
图11是去除了上壳体311的状态的变形例的带盒30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带打印装置1及带盒3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图1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上侧、下侧分别设为带打印装置1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将图2的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上侧、下侧分别设为带盒30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纳于带盒30的各种带(例如,打印带及后述的半切带57)统称为带。将收纳于带盒30的带的种类(例如,带宽、打印形态、带色、文字色等)统称为带种类。
参照图1~图3来说明带打印装置1。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及图3中图示出了形成盒装配部8的周围的侧壁。图2及图3只不过是示意图,因此图中所示的侧壁比实际描绘得厚。包括图2所示的齿轮91、93、94、97、98、101的齿轮组实际上被腔室811的底面覆盖遮挡。为了说明该齿轮组而在图2中未图示腔室811的底面。
对带打印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带打印装置1是能够在一台中使用热敏式、接受式、层压式及半切式等各种带盒的通用的带打印装置。热敏式的带盒具备热敏纸带。接受式的带盒具备打印带和墨带。层压式的带盒具备双面粘着带、膜带及墨带。半切式的带盒具备半切带和墨带。
如图1所示,带打印装置1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盖2。在主体盖2上表面的前部配设有键盘3。键盘3包括字符键和功能键。在键盘3的后侧设有显示器5。显示器5能够显示通过键盘3输入的字符(文字、数字及图形等)等。在显示器5的后侧设有在带盒30(参照图2)的更换时开闭的盒盖6。
盒盖6是俯视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盖部。盒盖6由主体盖2的背面上方的左右两端部进行轴支撑。盒盖6能够在未图示的封闭位置与图1所示的开放位置之间转动。在主体盖2的内部设有盒装配部8。盒装配部8是能够拆装带盒30的区域。
在主体盖2的左侧面后方设有排出狭缝111。打印完毕的带经由排出狭缝111而从盒装配部8排出。在盒盖6的左侧面设有排出窗112。在盒盖6关闭的情况下,排出窗112使排出狭缝111向外部露出。
参照图2,对盒盖6下方的主体盖2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盒装配部8包括腔室811及角支撑部812。腔室811是以与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形状大致对应的方式凹陷设置的具有平面状的底面的凹部。角支撑部812是从腔室811的外缘水平延伸的平面部。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情况下,角支撑部812支撑带盒30的周缘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在盒装配部8的右部设有包括传感器201、202的传感器20。传感器201、20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对向配置。传感器201、202中的一方是发光部。传感器201、202中的另一方是接受从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受光部。传感器201位于传感器202的左侧。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情况下,传感器201配置在后述的开口部801的内侧,传感器202配置在后述的开口部802的内侧。在从带的终端起的规定的范围设有花纹。传感器20检测在通过传感器201与传感器202之间的带上设置的花纹,并向未图示的CPU传递检测信号。CPU基于检测信号来检测带的剩余量。
在盒装配部8的前部设有头支架74。头支架74搭载有具备发热体(未图示)的热敏头10。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情况下,头支架74插入头插入部39(参照图3)。在盒装配部8的外侧(在图2中为右上侧)配设有带驱动电动机23。带驱动电动机23是步进电动机。在带驱动电动机23的驱动轴的下端固定有齿轮91。齿轮91经由开口而与齿轮93啮合。齿轮93与齿轮94啮合。齿轮94与齿轮97啮合。齿轮97与齿轮98啮合。齿轮98与齿轮101啮合。
在齿轮94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墨带卷绕轴95。墨带卷绕轴95是能够相对于墨带卷绕卷轴44拆装的轴体。在齿轮101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带驱动轴100。带驱动轴100是能够相对于带驱动辊46的孔部461拆装的轴体。
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状态下,当带驱动电动机23向逆时针方向驱动齿轮91旋转时,经由齿轮93、齿轮94而驱动墨带卷绕轴95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墨带卷绕轴95驱动装配于墨带卷绕轴95的墨带卷绕卷轴44旋转。而且,齿轮94的旋转经由齿轮97、齿轮98、齿轮101向带驱动轴100传递而驱动带驱动轴10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带驱动轴100驱动装配于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旋转。
如图3所示,在头支架74的前侧设有臂状的压印支架12。压印支架12被轴支撑为能够以轴支部121为中心进行摆动。在压印支架12的顶端侧枢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压印辊15及可动运送辊14。压印辊15与热敏头10对向,能够与热敏头10接触/分离。可动运送辊14与装配于带驱动轴100的带驱动辊46对向,能够与带驱动辊46接触/分离。
压印支架12与未图示的释放杆连结。释放杆与盒盖6的开闭联动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当盒盖6开放时,释放杆向右方向移动,压印支架12朝向图3所示的等待位置移动。在图3所示的等待位置处,压印支架12与盒装配部8分离,因此使用者能够相对于盒装配部8进行带盒30的拆装。压印支架12由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始终向等待位置弹性施力。
当盒盖6封闭时,释放杆向左方向移动而压印支架12朝向打印位置(未图示)向后方向移动。在打印位置处,压印支架12接近盒装配部8。具体而言,在半切式的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情况下,压印辊15经由半切带57和墨带60而按压热敏头10。同时,可动运送辊14经由半切带57而按压带驱动辊46。在打印位置处,带打印装置1能够使用装配于盒装配部8的带盒30来进行打印。
如图3所示,在排出狭缝111(参照图1)的右侧设有切割机构17。切割机构17将打印完毕带50在规定位置处切断。切割机构17具有固定刀18和移动刀19。移动刀19与固定刀18对向,能够在前后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上移动。
参照图4及图5对半切带57进行说明。半切带57具备打印纸573和剥离纸577(参照图5)。如图5所示,打印纸573具备打印面574和粘着面576。打印面574用于打印。粘着面576是在打印面574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580的层的面。剥离纸577贴合于粘着面576。如图4及图5所示,在打印纸573设有切入部578。切入部578从打印面574形成至粘着面576。如图4所示,切入部578形成为长度方向的端部带有圆角的大致矩形形状。切入部578的内侧的部位是贴签579。在打印面574的贴签579上例如如图4所示的“ABC”那样进行打印。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打印完毕的半切带57(即,打印完毕带50)由图3所示的切割机构17切断而从排出狭缝111排出。如图4中的贴签579A所示,接受了打印的贴签579由使用者从剥离纸577剥下而贴附于其他的物体。
对带盒3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带盒30是通过适当变更收纳于内部的带的种类而能够安装成接受式及半切式等的通用盒。在图2~图8中,作为一例而示出安装成半切式的带盒30。
如图2所示,带盒30具备作为其外壳即盒壳体31。盒壳体31整体上是在俯视下具有带圆角的角部的大致长方体状(箱型)。盒壳体31包括上壳体311和下壳体312。下壳体312包括具有盒壳体31的底面302的底板306。上壳体311包括具有盒壳体31的上表面301的上板305。上壳体311固定于下壳体312的上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底板306的一端部即左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即右端部的右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与第一方向正交且与底板306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将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为第三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为第四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右方向,第二方向是前方向。第三方向是后方向,第四方向是左方向。与底面302正交的方向是上下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盒壳体31中,上板305及底板306的周缘整体由形成侧面的周壁包围。无论带盒30的带种类如何,盒壳体31都具有四个角部321~324。角部321~324形成为相同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同)。角部321~323以在俯视下呈直角的方式从盒壳体31的侧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左前的角部324未呈直角,因为排出引导部49设于角部。角部321~324的下表面是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时由角支撑部812支撑的部位。
在盒壳体31设有四个支撑孔65~68。支撑孔65~68将装配在盒壳体31内的卷轴类支撑为能够旋转。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盒壳体31的左侧后部、右侧后部、右侧前部设置的孔部分别称为第一带支撑孔65、第二带支撑孔66、墨带支撑孔67。将在俯视下设置于第一带支撑孔65与墨带支撑孔67之间的孔部称为卷绕卷轴支撑孔68。
第一带支撑孔65将第一带卷轴40(参照图3及图6)支撑为能够旋转。墨带支撑孔67将墨带卷轴42(参照图3及图6)支撑为能够旋转。卷绕卷轴支撑孔68将墨带卷绕卷轴44(参照图3及图6)支撑为能够旋转。在墨带卷绕卷轴44的下部安装有离合器弹簧340(参照图3及图6)。离合器弹簧340是防止通过墨带卷绕卷轴44反转而卷绕的墨带60松缓的螺旋弹簧。
如图2及图6所示,将在盒壳体31的第二方向的端部设置的壁部称为前面壁32。从前面壁32的右部向左方延伸的壁部是臂前面壁35。在从臂前面壁35向后方离开的位置在整个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壁部是臂背面壁37。由臂前面壁35及臂背面壁37规定前后的从带盒30的右前部向第四方向延伸的部位是臂部34。臂前面壁35的左端部朝向后方弯折。在臂前面壁35与臂背面壁37的左端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间隙是排出口341。从排出口341排出半切带57。臂部34包括前面壁32的一部分。臂部34沿着后述的第三运送路径593而向第四方向侧延伸,在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排出口341。第三运送路径593是半切带57的运送路径中的与前面壁32平行地延伸的部分。
从臂背面壁37的右端部向后方延伸并与臂背面壁37平行地延伸的周壁是头周壁36。由臂背面壁37和头周壁36规定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带盒30的俯视下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空间是头插入部39。头插入部39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板306和上板305。头插入部39与臂部34的第三方向侧相邻。头插入部39向盒壳体31的第一方向延伸并跨盒壳体31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头插入部39经由在带盒30的前面侧设置的露出部77而在带盒30的前面侧与外部相连。如图3所示,在头插入部39中插入支撑热敏头10的头支架74。
如图2及图6所示,在盒壳体31的前面壁32设有凹部84。凹部84与臂部34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连接,向第三方向侧凹陷。凹部84在盒壳体31的整个上下方向上设置。如图6所示,凹部84具备第一壁部841、第二壁部842及第三壁部843。第一壁部841从臂前面壁35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向右斜后方延伸。第二壁部842从第一壁部841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向第一方向延伸。第三壁部843从第二壁部842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向右斜前方延伸。凹部84是以在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时使压印支架12的轴支撑部121不与盒壳体31干涉的方式设置的避让部。
在盒壳体31内设有第一带区域400及第二带区域410。第一带区域400是能够收纳带的区域。第一带区域400与盒壳体31的左后部的角部321相邻。第一带区域400是大致占据盒壳体31内的左半部分的俯视呈大致圆形的区域。第二带区域410与盒壳体31的右后部的角部322相邻。第二带区域410是盒壳体31内的设置于右后部的俯视呈大致圆形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带区域410不收纳带。但是,在假设带盒30是层压盒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带区域410收纳作为打印介质的膜带。
在半切式的带盒30的情况下,在第一带区域400收纳半切带57卷绕而成的带卷571。在比带卷571靠第一方向侧且比带卷571的卷绕中心572靠第二方向侧处设有第一旋转体71。第一旋转体71位于第二带区域410的前部。
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体71为具备上下方向的贯通孔711的圆筒状。在贯通孔711中插入支撑轴712及支撑轴716。底板306中的第一旋转体71的下方的部位是突出部911。突出部911以俯视呈圆形的方式向上方突出。支撑轴712为从底板306中的突出部911的上侧的面913的中心部向上方延伸的圆柱状。上板305中的第一旋转体71的上方的部位是突出部912。突出部912以俯视呈圆形的方式向下方突出。支撑轴716为从上板305中的突出部912的下侧的面914的中心部向下方延伸的圆柱状。第一旋转体71的下端通过重力而与面913接触。
如图7所示,第一旋转体71形成从带卷571抽出的半切带57的运送路径。第一旋转体71能够伴随于半切带57的运送而向俯视顺时针方向进行从动旋转。无论第一带区域400中的带卷571的收纳量如何,第一旋转体71都与半切带57接触。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体7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比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
如图7所示,在比第一旋转体71靠第二方向侧处设有开口部80。开口部80包括俯视下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的一对开口部801、802。开口部801、802相互分离而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开口部801、802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底板306和上板305(参照图2)。更详细而言,第一旋转体71在前后方向上与开口部801的右部对向。开口部802位于开口部801的第一方向。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旋转体71与开口部80之间的距离L3比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短。
在比开口部80靠第二方向侧处设有墨带卷轴42。在墨带卷轴42卷绕使用于向半切带57的打印的墨带60。墨带60在前后方向上与开口部801对向。墨带卷轴42位于比头插入部39靠第一方向侧处。在墨带卷轴42的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凸缘部423。凸缘部423向墨带卷轴42的径向外侧突出。在图7中仅图示出上侧的凸缘部423。在墨带卷轴42卷绕未使用的墨带60。卷绕的墨带60位于上下的凸缘部423之间。
在比墨带卷轴42靠第三方向侧且靠第四方向侧处设有卷绕使用于打印之后的墨带60的墨带卷绕卷轴44。墨带卷绕卷轴44设置在第一带区域400与墨带卷轴42之间。
在比墨带卷轴42靠右斜前方向处配置有第二旋转体72。第二旋转体72设置在比墨带卷轴42的卷绕中心421靠第一方向侧且靠第二方向侧处。如图8所示,第二旋转体72为具备上下方向的贯通孔721的圆筒状。在贯通孔721中插入支撑轴722及支撑轴726。底板306中的第二旋转体72的下方的部位是突出部921。突出部921以俯视呈圆形的方式向上方突出。支撑轴722为从底板306中的突出部921的上侧的面923的中心部向上方延伸的圆柱状。上板305中的第二旋转体72的上方的部位是突出部922。突出部922以俯视呈圆形的方式向下方突出。支撑轴726为从上板305中的突出部922的下侧的面924的中心部向下方延伸的圆柱状。第二旋转体72的下端通过重力而与面923接触。
如图7所示,第二旋转体72形成从带卷571抽出的半切带57的运送路径。第二旋转体72能够伴随于半切带57的运送而向俯视顺时针方向进行从动旋转。如图8所示,第二旋转体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4比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短。如图7所示,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比第二旋转体72的直径小。如图8所示,面923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比面913靠上侧。面924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比面914靠下侧。第一旋转体71和第二旋转体72的材质是例如ABS树脂。
在臂部34的第四方向侧的端部设有引导部33。引导部33将半切带57向排出口341引导。引导部3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引导部33的后端部具有圆角。引导部33的前端部与左右方向平行。在引导部33的上下方向的端部设有突出部331。突出部331向第二方向突出。在图7中仅图示出上侧的突出部331。半切带57配置在上下的突出部331之间,与引导部33抵接而接受引导。从引导部33的右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出壁部332。在壁部332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设有圆柱部333。圆柱部33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6所示的带卷571的运送路径中的从带卷571的右后部朝向右前方抽出引出并经由第一旋转体71、第二旋转体72、引导部33及排出口341将半切带57向外部运送的运送路径称为运送路径59。将运送路径59中的比带卷571靠第一方向侧且比第一旋转体71靠第四方向侧的运送路径称为第一运送路径591。将运送路径59中的比第一旋转体71靠第二方向侧且比第二旋转体72靠第三方向侧的运送路径称为第二运送路径592。将运送路径59中的比第二旋转体72靠第四方向侧且比引导部33靠第一方向侧的运送路径称为第三运送路径593。
运送路径59从带卷571朝向第一旋转体71。运送路径59在第一旋转体71处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成钝角。运送路径59在第二旋转体72处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成锐角。运送路径59在引导部33中靠近头插入部39呈钝角地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路径59以靠近头插入部39即靠近盒壳体31的内侧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仅为第一旋转体71、第二旋转体72及引导部33这三个部位。如图7所示,将由第一旋转体71实现的运送路径59的弯折部称为弯折部701。将由第二旋转体72实现的运送路径59的弯折部称为弯折部702。将由引导部33实现的运送路径59的弯折部称为弯折部703。运送路径59弯折的多个弯折部701~703全部以靠近头插入部39侧的方式弯折。
本实施方式中的运送路径59是在半切带57没有挠曲的状态下半切带57所在的路径。例如,运送路径59是从排出口341朝向后述的限制构件361、362(参照图2)而向半切带57施加了张力时的路径。
将连结第一旋转体71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714与第二旋转体72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724的假想线称为第一假想线7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运送路径592与第一假想线731处于同一线上。将连结第二旋转体72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725与引导部33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334的假想线称为第二假想线7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运送路径593与第二假想线732位于同一线上。
在第二运送路径592的第四方向侧且第一假想线731的第四方向侧设有第一限制部75。以与第一限制部75在左右方向上对向的方式设有第二限制部76。第二限制部76隔着第二运送路径592而与第一限制部75对向设置。第二限制部76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一方向侧处。
第一限制部75包括壁部751和壁部752。壁部751沿着开口部80(更详细而言是开口部801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壁部752从壁部751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向第三方向延伸。壁部752的第三方向的端部比开口部801的前后方向中央靠第二方向侧。
第二限制部76包括壁部761和壁部762。壁部761沿着开口部80(更详细而言是开口部802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壁部762从壁部761的第四方向的端部向第三方向延伸。壁部762的第三方向的端部比开口部802的前后方向中央靠第二方向侧。
将前后方向上的从开口部801的第三方向侧的端部803到第一限制部75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753为止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L5。将前后方向上的从开口部801的第三方向侧的端部803到第二旋转体72的第二方向侧的端部725为止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L6。第一距离L5为第二距离L6的1/3以下。在图7中,第一距离L5设定得比第二距离L6的1/3小。
在开口部801的整个左端部和整个左后部设有壁部78。壁部78与第一限制部75的第四方向的端部连接。在开口部802的整个右端部、整个后端部和整个左后部设有壁部79。壁部79与第二限制部76的第一方向的端部连接。
壁部78的后端部的右端连接于延伸壁部85。延伸壁部85从开口部80(更详细而言是开口部801的第三方向侧的端部803)向第一旋转体71的第四方向侧延伸。延伸壁部85沿着第一旋转体71弯曲。如图8所示,延伸壁部85的上端851的位置比第一旋转体71的上端715的位置靠上侧。
如图7所示,凹部84位于比第二假想线732靠第二方向侧处。因此,第三运送路径593中的与凹部84对向的部位不向离开头插入部39的方向弯折。而且,臂部34的圆柱部333及壁部332位于比第二假想线732靠第三方向侧处。因此,第三运送路径593中的与圆柱部333及壁部332对向的部位不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
如图6所示,在头插入部39的左侧设有分离部61。分离部61是在露出部77的带运送方向下游侧将使用于打印的半切带57与墨带60分离的部位。分离部61包括限制构件361、362(参照图2)及墨带引导壁38等。
在分离部61的左侧(即,运送路径的下游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撑有带驱动辊46(参照图2)。作为带驱动辊4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前侧的面向盒壳体31的外部露出,与半切带57接触。
在带驱动辊46的运送方向下游侧设有排出引导部49。排出引导部49从盒壳体31的左侧面的前端部稍向前方分离而设置。排出引导部49是从上表面301设置到底面302的板状构件。打印完毕带50经由带驱动辊46而运送。排出引导部49将运送来的打印完毕带50向形成在排出引导部49与盒壳体31的左侧面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的通路内引导。打印完毕带50从该通路的终端向带盒30的外部排出。
对半切带57的运送及打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半切式的带盒30装配于盒装配部8。在开口部801、802的内侧配置传感器201、202。通过带驱动辊46与可动运送辊14的协作而从带卷571抽出半切带57。伴随于半切带57的抽出,带卷571向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带卷571抽出的半切带57通过第一运送路径591而去往第一旋转体71。半切带57通过第二运送路径592而去往第二旋转体72,并向臂部34运送。
另一方面,墨带卷绕卷轴44伴随于墨带卷绕轴95的驱动而向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墨带60从墨带卷轴42抽出。伴随于墨带60的抽出,墨带卷轴42向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墨带卷轴42抽出的墨带60朝向臂部34运送。
在臂部34内,半切带57通过与臂前面壁35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三运送路径593。半切带57通过引导部33而向左斜后方弯折,从排出口341向露出部77排出。墨带60在臂部34内通过比圆柱部333、壁部332及引导部33靠第三方向侧的位置。墨带60与半切带57重合而从排出口341向露出部77排出。
在露出部77中,从排出口341排出的半切带57的剥离纸577(参照图5)向前方露出。在露出部77中,排出的半切带57的打印面574(参照图4及图5)与热敏头10对向。热敏头10对位于露出部77的半切带57进行使用墨带60的打印。
进行了打印后的墨带60通过分离部61而与半切带57分离。墨带60沿着墨带引导壁38移动,并卷绕于墨带卷绕卷轴44。打印后的半切带57即打印完毕带50由限制构件361、362向带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打印完毕带50经由带驱动辊46与可动运送辊14之间而朝向排出引导部49运送。打印完毕带50从排出引导部49向外部排出。由此,得到打印完毕带50。
如以上那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来进行打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从带卷571抽出的半切带57由第一旋转体71在开口部80的第三方向侧朝向第二旋转体72引导。因此,与由不旋转的壁部来引导半切带57的情况相比,半切带57与第一旋转体71之间的摩擦力变小。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的粘着剂580(参照图5)附着于第一旋转体71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580而导致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第一限制部75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四方向侧处。因此,与第一限制部75位于第一假想线731上的情况或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一方向侧处的情况相比,半切带57的第四方向侧的面即打印面574难以与第一限制部75接触。由此,能够降低带的粘着剂580附着于第一限制部75的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因粘着剂580而导致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前后方向上,第一旋转体71与开口部80之间的距离L3比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短。因此,与第一旋转体71与开口部80之间的距离L3为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以上的情况相比,第一旋转体71与开口部80更近,开口部80处的半切带57的位置稳定。由此,例如,在开口部80插入有传感器20(参照图3)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传感器20与半切带57接触而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而且,并不局限于传感器20,在开口部80插入有棒状的物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棒状的物体与半切带57接触而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而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第一限制部75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四方向侧处,第二限制部76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一方向侧处。剥离纸577在第一旋转体71与第二旋转体72之间形成半切带57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与第二限制部76位于第一假想线731上的情况或者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四方向侧处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旋转体71与第二旋转体72之间剥离纸577难以与第二限制部76接触。第一限制部75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四方向侧处。因此,半切带57沿着第一假想线731而从第一旋转体71朝向第二旋转体72呈直线状地延伸。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在第二限制部76处弯折而在半切带57与第二限制部76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运送路径59上,以靠近头插入部39即靠近盒壳体31的内侧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仅是第一旋转体71、所述第二旋转体72及引导部33这三个部位。因此,与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为四处以上的情况相比,难以摩擦力产生。由此,能够降低因摩擦力而导致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凹部84位于比第二假想线732靠第二方向侧处。因此,通过凹部84能够降低半切带57向离开头插入部39的方向弯折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在凹部84处弯折而在半切带57与凹部84之间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运送路径59上,多个弯折部701~703全部以靠近头插入部39即靠近盒壳体31的内侧的方式弯折。因此,与存在运送路径59向离开头插入部39的方向弯折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摩擦力,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下壳体312具备延伸壁部85。因此,在生产工序中将半切带57配置于运送路径59的情况下,由于延伸壁部85而难以在第一旋转体71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半切带57。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配置于第一旋转体71的第四方向侧而不由第一旋转体71引导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如图8所示,延伸壁部85的上端851的位置比第一旋转体71的上端715的位置靠上侧。因此,与延伸壁部85的上端851的位置比第一旋转体71的上端715的位置靠下侧的情况相比,在生产工序中将半切带57配置于运送路径的情况下,由于延伸壁部85而难以在第一旋转体71的第四方向侧配置半切带57。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配置于第一旋转体71的第四方向侧而不由第一旋转体71引导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如图7所示,第一距离L5为第二距离L6的1/3以下。因此,与第一距离L5比第二距离L6的1/3大的情况相比,第一旋转体71与第二旋转体72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在第一旋转体71与第二旋转体72之间半切带57难以挠曲。因此,开口部80处的半切带57的位置稳定。由此,例如,在开口部80插入有传感器20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传感器20与半切带57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而且,并不局限于传感器20,在开口部80插入有棒状的物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棒状的物体与半切带57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而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第二旋转体72能够伴随于半切带57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在该情况下,例如,与第二旋转体72相对于半切带57的运送方向进行反转的情况相比,第二旋转体72与半切带57之间的摩擦力变小。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的粘着剂580附着于第二旋转体72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580而导致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比第二旋转体72的直径小。因此,与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为第二旋转体72的直径以上的情况相比,半切带57从第一旋转体71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714通过开口部80为止的距离缩短。因此,半切带57的开口部80处的位置稳定。由此,例如,在开口部80插入有传感器20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传感器20与半切带57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而且,并不局限于传感器20,在从开口部80插入有棒状的物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棒状的物体与半切带57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形而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体7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比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长,第二旋转体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4比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短。与第一旋转体7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为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以下的情况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半切带57的端部容易位于比第一旋转体71的端部靠上下方向内侧处。由此,能够降低上下方向上的半切带57的端部与带盒30的位于第一旋转体71的上下方向外侧的面913、914接触而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而且,与第二旋转体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4为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以上的情况相比,上下方向上的半切带57的端部容易与带盒30的位于第二旋转体72的上下方向外侧的面923、924接触。由此,半切带57的运送容易稳定。第二旋转体72位于比第一旋转体71靠运送路径的下游侧处。因此,第二旋转体72接近向半切带57进行打印的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能够降低在第一旋转体71处产生摩擦力的可能性。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带盒30能够在接近进行打印的位置的第二旋转体72处使半切带57的运送稳定。由此,能够降低因摩擦力而导致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此外,能够使半切带57的运送稳定而提高打印品质。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半切带57设有切入部578。因此,与未设置切入部578的情况相比,粘着剂580(参照图5)容易附着于打印面574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切带57由第一旋转体71在开口部80的第三方向侧朝向第二旋转体72引导。因此,与由未旋转的壁部来引导半切带57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粘着剂580附着于第一旋转体71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因粘着剂580而导致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是本发明的“正交方向”的一例。半切带57是本发明的“带”的一例。卷绕有墨带60的墨带卷轴42是本发明的“墨带卷”的一例。开口部80、801、802是本发明的“第一开口部”的一例。第二运送路径592是本发明的“规定路径”的一例。前面壁32是本发明的“端部壁”的一例。头插入部39是本发明的“第二开口部”的一例。上端851是本发明的“第一上端部”的一例。上端715是本发明的“第二上端部”的一例。上侧是本发明的“上表面侧”的一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盒壳体31中,上板305及底板306的周缘整体由形成侧面的周壁包围。然而,也可以不必是上板305及底板306的周缘整体由周壁包围。例如,也可以在周壁的一部分(例如背面)设置使盒壳体31内露出的开口部。例如,也可以在与设置于周壁的一部分的开口部面对的位置设置将上板305与底板306连接的凸起。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形成上板305及底板306的周缘的侧面的周壁的整体。
图8所示的第一旋转体7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也可以为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以下。第二旋转体7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4也可以为半切带5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以上。图7所示的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也可以为第二旋转体72的直径以上。
第一距离L5也可以大于第二距离L6的1/3。图8所示的延伸壁部85的上端851的位置也可以是与第一旋转体71的上端715相同的位置或比上端715靠下侧。图2所示的盒壳体31也可以不分为上壳体311和下壳体3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运送路径59发生弯折的多个弯折部701~703全部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然而,也可以除了弯折部701~703之外还设置向离开头插入部39的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运送路径59中,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仅为第一旋转体71、第二旋转体72及引导部33这三个部位。然而,在运送路径59上以靠近头插入部39的方式弯折的部位也可以为四处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84位于比第二假想线732靠第二方向侧处。然而,凹部84也可以位于第二假想线732上或者比第二假想线732靠第三方向侧处。也可以不设置臂部34。也可以不设置头插入部39。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限制部76。第一旋转体71与开口部80之间的距离L3也可以比第一旋转体71的直径短。
第一限制部75也可以不包含设置在开口部801的第二方向侧的壁部751。第二限制部76也可以不包含设置在开口部802的第二方向侧的壁部761。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后述的第一限制部756和第二限制部766设置在比开口部80(在图9中为后述的开口部805)靠第二方向侧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纳于第一带区域400的带为例如半切带57。然而,收纳于第一带区域400的带也可以不是半切带57。例如,在第一带区域400也可以配置打印带等。即使是没有切入部578(参照图5)的打印带,粘着剂也可能会附着于打印面侧。然而,即使是打印带,也能够起到与半切带57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能够降低因粘着剂而导致打印带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口部80包括开口部801和开口部80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带盒307的开口部805那样设置在左右方向上长的一个开口部。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开口部805的前端部未设置壁部,未设置图7所示的第一限制部75和第二限制部76。然而,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限制部75也可以设置在与图7所示的壁部751对应的位置。而且,第二限制部76也可以设置在与图7所示的壁部761对应的位置。作为第一限制部75和第二限制部76的变形例,如图9中虚线所示,也可以是第一限制部756和第二限制部766位于比开口部805靠第二方向侧处。第一限制部756和第二限制部766为从底板306向上方延伸的圆柱状。第一限制部756设置在第二运送路径592的第四方向侧且第一假想线731的第四方向侧。第二限制部766与第一限制部75在左右方向上对向。第二限制部766隔着第二运送路径592而与第一限制部75对向设置。第二限制部766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一方向侧处。
第二旋转体72也可以不形成为能够伴随于半切带57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例如,如图10所示的带盒308那样,半切带57也可以不是由第二旋转体72引导而是由墨带卷轴42的右前部引导。成为运送路径的墨带卷轴42的右前部设置在比墨带卷轴42的墨带60的卷绕中心421靠第一方向侧且靠第二方向侧处。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连结第一旋转体71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714和墨带卷轴42的右端部424的假想线是第一假想线731。运送路径59中的比第一旋转体71靠第二方向侧且比墨带卷轴42的右前部靠第三方向侧的半切带57的运送路径是第二运送路径592。第二运送路径592与第一假想线731位于同一线上。第一限制部75设置在第二运送路径592的第四方向侧且第一假想线731的第四方向侧。第二限制部76与第一限制部75在左右方向上对向。第二限制部76隔着第二运送路径592而与第一限制部75对向设置。第二限制部76位于比第一假想线731靠第一方向侧处。
第一旋转体71的位置只要比带卷571靠第一方向侧,比带卷571的卷绕中心572靠第二方向侧,且比开口部80靠第三方向侧即可。例如,如图11所示的带盒309那样,第一旋转体71也可以位于区域86之内。区域86是比带卷571靠第一方向侧,比带卷571的卷绕中心572靠第二方向侧,且比开口部80靠第三方向侧的矩形形状的区域。区域86的第四方向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开口部801的第四方向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区域86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开口部802的第四方向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第一旋转体71可以设置在区域86内的任意位置。在图11中,作为例子而图示出第一旋转体71位于区域86的右前部、右后部及左后部的情况。区域86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是与开口部802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相同的位置。然而,若在区域86内配置第一旋转体71,则与配置在比区域86靠第一方向侧处的情况相比,在第二限制部76处向离开头插入部39的方向弯折的弯折角度变小。因此,能够降低半切带57变得难以运送的可能性。

Claims (21)

1.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盒壳体,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
带卷,是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卷绕而成的;
第一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所述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带的运送路径,且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
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在与所述底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
墨带卷,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开口部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是使用于向所述带的打印的墨带卷绕而成的;
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墨带卷的卷绕中心靠所述第一方向侧且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运送路径;及
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比规定路径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侧处,且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四方向侧处,所述规定路径是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二旋转体靠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三方向侧的所述带的运送路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结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限制部,该第二限制部隔着所述规定路径而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对向设置,位于比所述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一方向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壳体具备在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即端部壁,
所述带盒具备:
臂部,包括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中与所述端部壁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而向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在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排出所述带的排出口;
引导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将所述带向所述排出口引导;及
第二开口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相邻而向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延伸,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
在将所述带从所述带卷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所述引导部及所述排出口而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排出的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运送路径发生弯折的多个弯折部全部以靠近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方式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制部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
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一限制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为止的第一距离为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为止的第二距离的1/3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直径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具备:
打印纸,具备使用于打印的打印面和在所述打印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的层的面即粘着面;
剥离纸,贴合于所述粘着面;及
切入部,在所述打印纸中从所述打印面形成至所述粘着面,
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打印面是所述第四方向侧的面。
8.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盒壳体,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
带卷,是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卷绕而成的;
第一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所述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带的运送路径,且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
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在与所述底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
墨带卷,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开口部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是使用于向所述带的打印的墨带卷绕而成的;
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墨带卷的卷绕中心靠所述第一方向侧且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运送路径;及
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比规定路径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侧处,且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四方向侧处,所述规定路径是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二旋转体靠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三方向侧的所述带的运送路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结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所述盒壳体具备在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设置的壁部即端部壁,
所述带盒具备:
臂部,包括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的一部分,沿着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中与所述端部壁平行地延伸的部分而向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在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排出所述带的排出口;
引导部,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第四方向侧的端部,将所述带向所述排出口引导;及
第二开口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侧相邻而向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延伸,在所述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而构成,
在将所述带从所述带卷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所述引导部及所述排出口而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排出的所述带的所述运送路径上,向所述第二开口部弯折的部位即弯折部位仅为所述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及所述引导部这三个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壳体的所述端部壁具备凹部,该凹部与所述臂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连接,且向所述第三方向侧凹陷,
所述凹部位于比第二假想线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该第二假想线是连结所述引导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直径短。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具备:
打印纸,具备使用于打印的打印面和在所述打印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的层的面即粘着面;
剥离纸,贴合于所述粘着面;及
切入部,在所述打印纸中从所述打印面形成至所述粘着面,
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打印面是所述第四方向侧的面。
13.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盒壳体,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
带卷,是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卷绕而成的;
第一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所述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带的运送路径,且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
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在与所述底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
墨带卷,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开口部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是使用于向所述带的打印的墨带卷绕而成的;
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墨带卷的卷绕中心靠所述第一方向侧且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运送路径;及
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比规定路径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侧处,且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四方向侧处,所述规定路径是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二旋转体靠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三方向侧的所述带的运送路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结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所述盒壳体具备:上壳体,具有形成所述盒壳体的上表面的上板;及下壳体,具有所述底板,
所述下壳体具备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三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四方向侧延伸的延伸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壁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为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第一上端部的位置比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为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第二上端部的位置靠所述上表面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直径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具备:
打印纸,具备使用于打印的打印面和在所述打印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的层的面即粘着面;
剥离纸,贴合于所述粘着面;及
切入部,在所述打印纸中从所述打印面形成至所述粘着面,
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打印面是所述第四方向侧的面。
18.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盒壳体,具有形成底面的底板;
带卷,是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的作为打印介质的带卷绕而成的;
第一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带卷靠第一方向侧处,位于比所述带卷的卷绕中心靠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带的运送路径,且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底板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底面平行的方向;
第一开口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在与所述底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贯通所述底板;
墨带卷,设置在比所述第一开口部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是使用于向所述带的打印的墨带卷绕而成的;
第二旋转体,设置在比所述墨带卷的卷绕中心靠所述第一方向侧且靠所述第二方向侧处,形成所述运送路径;及
第一限制部,设置在比规定路径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四方向侧处,且位于比第一假想线靠所述第四方向侧处,所述规定路径是比所述第一旋转体靠所述第二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二旋转体靠作为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三方向侧的所述带的运送路径,所述第一假想线是连结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假想线,
所述第一旋转体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带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长,所述第二旋转体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带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长度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体能够伴随于所述带的运送而进行从动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体的直径比所述第二旋转体的直径短。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具备:
打印纸,具备使用于打印的打印面和在所述打印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的粘着剂的层的面即粘着面;
剥离纸,贴合于所述粘着面;及
切入部,在所述打印纸中从所述打印面形成至所述粘着面,
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所述运送路径上,所述打印面是所述第四方向侧的面。
CN201680017872.6A 2015-03-31 2016-03-10 带盒 Active CN107405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3983 2015-03-31
JP2015073983A JP6365377B2 (ja) 2015-03-31 2015-03-31 テープカセット
PCT/JP2016/057529 WO2016158284A1 (ja) 2015-03-31 2016-03-10 テープカ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5937A CN107405937A (zh) 2017-11-28
CN107405937B true CN107405937B (zh) 2019-07-12

Family

ID=5700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872.6A Active CN107405937B (zh) 2015-03-31 2016-03-10 带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9584B2 (zh)
EP (1) EP3279000B1 (zh)
JP (1) JP6365377B2 (zh)
CN (1) CN107405937B (zh)
WO (1) WO2016158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1434A1 (ja) * 2018-02-01 2019-08-0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部材接続方法及び接着テープ
JP7105688B2 (ja) * 2018-03-29 202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N111619244B (zh) * 2020-03-31 2021-10-08 德佟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一寸便携式热转印标签打印机
CN112009117B (zh) * 2020-09-04 2022-02-11 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色带盒、标签打印机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217A (zh) * 2007-06-11 2008-12-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系统
CN10185066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099196A (zh) * 2008-10-22 2011-06-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241204A (zh) * 1999-08-06 2011-1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纸带供给盒
CN102481794A (zh) * 2009-12-28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3862894A (zh) * 2008-12-25 2014-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4442042A (zh) * 2009-03-31 2015-03-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5012B2 (ja) * 1998-09-21 2006-10-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864865B2 (ja) 2002-07-12 2007-01-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用のラベル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48719A (ja) * 2002-10-31 2004-05-27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編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562228B2 (en) 2008-12-25 2013-10-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JP5200965B2 (ja) * 2009-02-03 2013-06-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KR101774190B1 (ko) 2009-03-31 2017-09-12 브라더 고오교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테이프 카세트 및 테이프 프린터
EP3106314B1 (en) 2009-03-31 2022-04-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CN104442030B (zh) 2009-03-31 2017-04-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8312723B (zh) 2009-03-31 2020-12-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5348043B2 (ja) * 2010-03-26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6507906B2 (ja) * 2015-07-24 2019-05-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1204A (zh) * 1999-08-06 2011-11-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纸带供给盒
CN101323217A (zh) * 2007-06-11 2008-12-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和带式打印系统
CN102099196A (zh) * 2008-10-22 2011-06-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3862894A (zh) * 2008-12-25 2014-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1850663A (zh) * 2009-03-31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4442042A (zh) * 2009-03-31 2015-03-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481794A (zh) * 2009-12-28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69584B2 (en) 2020-02-25
EP3279000A1 (en) 2018-02-07
JP6365377B2 (ja) 2018-08-01
WO2016158284A1 (ja) 2016-10-06
JP2016193521A (ja) 2016-11-17
US20180015757A1 (en) 2018-01-18
EP3279000A4 (en) 2019-01-23
EP3279000B1 (en) 2019-12-04
CN107405937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5937B (zh) 带盒
EP2593307B1 (e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er
US7306387B2 (en) Roll sheet holder and tape printer
EP1308298B1 (en) Printer with multifunctional lever actuated mechanism
US9884697B2 (en) Printer
US20120189365A1 (en) Tape cassette
US9550381B2 (en) Tape cassette
CN106715134A (zh) 带盒
JP2013095045A (ja) カッター付きプリンタ
CN106103114B (zh) 带盒和带打印装置
US20140186088A1 (en) Printer
JPH08118738A (ja) 印字テープ作成装置
CN107921796A (zh) 带处理装置以及带处理方法
CN101920602B (zh) 打印机
CN103935133B (zh) 带打印装置
US9211737B2 (e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6293428B2 (ja) プリンタ
KR20090084717A (ko) 프린터
JP7512819B2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本体
EP3693176B1 (en) Cassette and cassette body
JPS61500898A (ja) リボンカセツト
CN107405935B (zh) 带盒
JP2004262059A (ja) ロール紙装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タ
JPH06278733A (ja) 卓上型ラベル印刷機
JP2011121338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