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196B -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196B
CN107404196B CN201710221683.7A CN201710221683A CN107404196B CN 107404196 B CN107404196 B CN 107404196B CN 201710221683 A CN201710221683 A CN 201710221683A CN 107404196 B CN107404196 B CN 107404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otor
substrates
terminal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16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196A (zh
Inventor
山崎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4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B62D5/0463Controlling the motor calculating assisting torque from the motor based on drive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5/00Stee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15/02Steering position indicators ; Steer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teering aids
    • B62D15/021Determination of steering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驱动设备包括马达、多个基板、连接器和连接端子。基板沿马达的轴向被设置在马达的一侧。连接器沿轴向跨基板被设置在马达的相对侧。连接端子连接至基板。基板被布置成使得当基板沿轴向突出时基板的一部分交叠。交叠区域被定义为基板的一部分交叠的区域。连接端子在交叠区域中穿透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端子在交叠区域中连接至基板。

Description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电子控制单元。例如,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开第2015-116095号,两个基板设置有电力模块。电力模块通过密封封装的输入/输出侧中布置的引线被连接至输入/输出基板70,并且通过控制基板侧中布置的引线被连接至控制基板。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JP-A-2015-116095,引线和控制基板在基板不交叠的部分处被连接。因此,由于控制基板的引线的连接部分,所以主体尺寸变大。此外,由于通过使用单独的端子连接多个基板,所以由于设计误差等的影响,相同的信息不能被传送至多个基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鉴于上述情况来实现,并且提供了能够在减少布线空间的增加的同时向多个基板传送相同信息的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设备包括马达、多个基板、连接器和连接端子。马达设置有多个绕组分组。基板沿马达的轴向被设置在马达的一侧。基板包括用作绕组分组的导通开关的开关元件以及执行对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件。
连接器沿轴向跨基板被设置在马达的相对侧。连接端子连接至基板。
基板被布置成使得当基板沿轴向突出时基板的一部分交叠。交叠区域被定义为基板的该部分交叠的区域。连接端子在交叠区域中穿透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端子在交叠区域中连接至基板。
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个端子连接至多个基板,使得相同的信息可以被传送至多个基板。此外,由于连接端子和基板之间的连接部分被设置在交叠区域,所以可以使布线空间的增加最小化。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所示的线IV-IV截取的剖面;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基板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系统的布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板和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基板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系统的布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电路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的系统的布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对准的示意侧视图;
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基板的对准的示意侧视图;以及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基板和连接端子之间的对准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在下文中,在多种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应用于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驱动设备1被应用于辅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作为旋转电机的马达110和执行对马达110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器20被集成以构成驱动设备1。在图1中,控制器20被表示为“ECU”。
图1示出了设置有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的转向系统100的整体配置。转向系统100由作为转向构件的方向盘101、柱轴102、小齿轮104、齿条轴105、车轮106、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等构成。
方向盘101连接至柱轴102。柱轴102设置有检测转向转矩的转矩传感器103。小齿轮104被设置在柱轴102的梢端并与齿条轴105接合。
成对的车轮106经由拉杆等被设置在齿条轴105的两端。
当驾驶员旋转方向盘101时,与方向盘101连接的柱轴102旋转。柱轴102的旋转运动通过小齿轮104被转换成齿条轴105的线性运动,由此成对的车轮106响应于齿条轴105的变化而以一定角度转向。
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设置有驱动设备1和作为动力传递构件的减速齿轮109。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基于由转矩传感器103获取的转向转矩和通过未示出的CAN(控制器区域网络)获取的行驶速度信号从马达110输出辅助方向盘101转向的辅助转矩,该辅助转矩经由减速齿轮109被传递至柱轴102。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利用由马达110产生的转矩来辅助柱轴102的旋转,即所谓的“柱辅助”。然而,可以使用辅助齿条轴105的所谓的“齿条辅助”。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柱轴102被定义为“驱动对象”,以及齿条轴105可以被定义为“驱动对象”。
接下来,将参照图2描述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的电气配置。在图2中,以细线示出了基板21和22上的布线,并且省略了布线的一部分以消除复杂化。马达110由三相无刷马达构成,包括2个绕组分组:缠绕在定子(未示出)上的绕组11(第一绕组11)和绕组22(第二绕组12)。第一绕组11包括U1线圈111、V1线圈112和W1线圈113。第二绕组12包括U2线圈121、V2线圈122和W2线圈123。流过第一绕组11的每一相的电流被定义为相电流Iu1、Iv1和Iw1,以及流过第二绕组的每一相的电流被定义为Iu2、Iv2和Iw2。马达具有旋转轴并围绕该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轴延伸的方向被定义为轴向。
第一绕组11经由与第一绕组11连接的第一逆变器30由第一电池39供电。
第一逆变器30包括被连接以形成桥式电路的6个开关元件301至306,从而对第一绕组11的电力进行转换。在下文中,“开关元件”被简称为“SW元件”。SW元件301至306由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构成,但也可以由IGBT或晶闸管构成。稍后将描述的SW元件401至406和继电器32、33、42、43等与上述相同。
SW元件301至303被布置在高电位侧,SW元件304至306被布置在低电位侧。U1线圈111的一端连接至U相SW元件301和304之间的连接点。V1线圈112的一端连接至V相SW元件302和305之间的连接点。W1线圈113的一端连接至W相SW元件303和306之间的连接点。
第一电流传感器31被设置在SW元件304至306的低电位侧,以检测相电流Iu1、Iv1和Iw1。第一电流传感器31包括给各个相提供的电流检测器311至31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流检测器311至313是分流电阻器。然而,因此可以使用霍尔元件等。电流检测器411至413与电流检测器311至313相同。
第一电力继电器32被设置在第一电池39和第一逆变器30之间,并且将第一电池39和第一逆变器30之间的电流控制为导通或截止。第一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33被设置在第一电力继电器32和第一逆变器30之间。第一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33被连接成使得寄生二极管的方向与第一电力继电器32相反。因此,在第一电池39反向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反向电流流动。
第一扼流线圈35被设置在第一电力继电器32的第一电池39侧。
第一电容器36并联连接至第一逆变器30。扼流线圈35和电容器36构成滤波器电路,以减少从共享电池39的其他装置传播的噪声,并且也减少从驱动设备1传播到共享电池39的其他装置的噪声。电容器36存储电荷以辅助给第一逆变器30供电。
第二逆变器40连接至第二绕组12,第二绕组12经由第二逆变器40由第二电池49供电。
第二逆变器40对第二绕组12的电力进行转换,其中6个SW元件被连接为桥连接。SW元件401至403被布置在高电位侧,SW元件404至406被布置在低电位侧。U2线圈121的一端连接至U相SW元件401和404之间的连接点。V2线圈122的一端连接至V相SW元件402和405之间的连接点。W2线圈123的一端连接至W相SW元件403和406之间的连接点。
在SW元件404至406的低电位侧设置有第二电流传感器41。第二电流传感器41包括电流检测器411至413。
第二扼流线圈45、第二电力继电器42和第二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43以该顺序从第二电池49侧布置在第二电池49和第二逆变器40之间。
由于第二电力继电器42、第二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43、第二扼流线圈45和第二电容器46与第一电力继电器32、第一反向连接保护继电器33、第一扼流线圈35和第一电容器36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假设电力继电器32和42是机械继电器,则可以省略反向连接继电器33和43。
第一控制单元501控制第一绕组11的导通,其包括第一微处理器51和第一集成电路56。应当注意,集成电路在附图中被表示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
第一微处理器51基于第一电流传感器31、旋转传感器60和转矩传感器103的检测值来生成控制第一逆变器30的SW元件301至306、继电器32和继电器33的接通/关断操作的控制信号(参见图1)。
第一集成电路56包括预驱动器、信号放大器和调节器。
预驱动器根据控制信号生成门信号。所生成的门信号被输出至SW元件301至306的栅极。因此,对SW元件301至306进行接通-关断控制。信号放大器对第一电流传感器31等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检测信号输出至第一微处理器51。调节器稳定提供给第一微处理器51等的电压。
第一控制单元502控制第二绕组12的导通,其包括第二微处理器52和第二集成电路57。
第二微处理器52基于第二电流传感器41、旋转传感器60和转矩传感器103的检测值来生成控制第二逆变器40的SW元件401至406、继电器42和继电器43的接通/关断操作的控制信号(参见图1)。
第二集成电路57包括预驱动器、信号放大器和调节器。
预驱动器根据控制信号生成门信号。所产生的门信号被输出至SW元件401至406的栅极。因此,对SW元件401至406进行接通-关断控制。信号放大器对第二电流传感器41等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检测信号输出至第二微处理器52。调节器稳定提供给第二微处理器52等的电压。
旋转传感器60包括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在附图中,将第一传感器61描述为“传感器1”,而将第二传感器62描述为“传感器2”。
传感器61和62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以下IC:该IC包括检测响应于磁体16的旋转而变化的磁通的传感器元件、将传感器元件的检测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A/D转换器以及基于进行A/D转换的检测值来计算各种计算结果的计算器。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61的输出信号被输出至第一微处理器51,而第二传感器62的输出信号被输出至微处理器52。
根据检测值,计算器具有基于检测值计算马达110的旋转角度的功能和计算马达110的旋转频率的功能,并且将关于旋转角度的信息和关于旋转频率的信息输出至微处理器51和52。即使当系统停止时,马达110的旋转频率也被计数,从而可以根据马达110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频率适当地计算方向盘101的旋转角度作为转向角。因此,可以省略检测转向角的转向传感器。
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绕组11以及对应于第一绕组11设置的第一逆变器30和第一控制单元501等被表示为第一系统901。第二绕组12以及对应于第二绕组12设置的第二逆变器40和第二控制单元502等被表示为第二系统902。在附图中,为了避免复杂化,在系统901和902中不包括旋转传感器60。然而,在第一系统901中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61,而在第二系统902中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62。此外,在附图中,第一系统901被表示为“系统1”,而第二系统902被表示为“系统2”。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一绕组11设置诸如第一逆变器30和第一控制单元501的电路部件,而对应于第二绕组12设置诸如第二转换器40和第二控制单元502的电路部件。因此,即使当诸如逆变器30和40以及第一控制单元501和第二控制单元502的电路部件中的一部分发生故障,也可以继续驱动马达110。换言之,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1中,包括控制单元501和502的电路配置被配置为冗余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第一电池39和第二电池49,并且这些电池也被配置为冗余配置。电池39和49可以使用不同的电压。当电池39和49的电压不同时,可以至少在第一电池39和第一逆变器30之间或者在第二电池49和第二逆变器40之间布置例如电压转换器等。
在电池39和49的正电极侧设置有保险丝38和48。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作为驱动部件的SW元件301至306、401至406、电流检测器311至313、411至413、继电器32、33、42和43、扼流线圈35和45以及电容器36和46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微处理器51和52以及集成电路56和57作为控制部件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驱动部件用作其中流动大量电流—类似于流经线圈111至113和121至123的电流—的电力部件。控制部件用作其中没有流动马达电流的部件。旋转传感器60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
电路图中的白色三角形表示每个端子与基板21和22之间的连接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力端子751和761、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分别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另一方面,转矩端子771和781以及车辆信号端子772和782连接至第二基板22,而不连接至第一基板21。稍后将描述端子连接的细节。
如图2所示,电力端子被表示为“电力1”,“电力2”,接地端子被表示为“GND1”和“GND2”,转矩信号端子被表示为“trq1”和“trq2”,车辆信号端子被表示为“CAN 1”,“CAN2”。此外,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注意,表示端子和基板之间的关系的分支线不一定表示实际端子是分支的。
在图3至图6中示出了驱动设备1的结构。如图4所示,马达110包括转子、轴15以及缠绕有绕组11和绕组12(参见图2)的定子。定子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7的内部。转子被设置为相对于定子可相对旋转。轴15被固定在转子的中心轴线上。因此,轴15和转子被集成和旋转。
在轴15相对于控制器20的相对尾部处设置有减速齿轮109(见图1)和未示出的输出端子。因此,通过转子和轴15的旋转而产生的转矩经由减速齿轮109被传递至柱轴102。在本说明书中,应当注意,转子和轴15的旋转被简称为“马达110旋转”
在轴15的位于控制器20侧的尾部设置有与轴15整体旋转的磁体16。
马达壳体17包括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圆筒构件171。定子、转子和轴15沿径向容纳在马达壳体17内部。
框架18被设置在定子和转子的控制器20侧,并且通过压合等沿径向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7内部。根据本实施方式,马达壳体17和框架18形成马达110的轮廓。轴15被插入到框架18中,并且磁体16暴露于控制器20侧。
基板固定部185和186被设置在控制器20侧的框架18的端面181上。第一基板21被布置在第一基板固定部185上,并由螺钉195固定。第二基板固定部186被形成,使得相对于端面181的高度大于第一基板固定部185的高度。第二基板固定部186被插入到第一基板21的孔(未示出)部分中。第二基板22被布置在第二基板固定部186上,并由螺钉196固定。基板21和22以及框架18可以由螺钉之外的构件固定。
对应于第一绕组11的各相的线圈111至113和对应于第二绕组12的各相的线圈121至123连接至未示出的马达线路。马达线路被插入到形成在框架18中的马达线路插入孔(未示出)中,并被抽出以与基板21连接。
控制器20沿轴向被设置在马达110的一侧。控制器20被设置为被容纳在马达轮廓中,马达轮廓是马达壳体17沿轴向突出的突出区域。在下文中,马达110的轴向和径向被简称为“轴向”和“径向”,作为驱动设备1的轴向和径向。
控制器20包括连接器单元70以及其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的基板21和22。
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相对于框架18的端面被布置为大致水平。根据本实施方式,从马达110侧依次布置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在此,将第一基板21的马达110侧的表面称为第一表面211,而将第一基板21的马达110的相对侧的表面称为第二表面212。类似地,将第二基板22的马达110侧的表面称为第一表面221,而将第二基板22的马达110的相对侧的表面称为第二表面222(参见图5和图6)。
如图4和图5所示,SW元件301至306、401至406、电流检测器311至313、411至413以及旋转传感器60等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扼流线圈35和45以及电容器36和46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
应当注意,图4中示出了SW元件301、302、401和402。然而,在结构图中,省略了电流检测器311至313、411至413以及扼流线圈35和45等的图示。类似地,省略了根据稍后将描述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的那些元件的图示。
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被设置为能够向框架18散热。因此,由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产生的热量从马达壳体17经由框架18被消散到驱动设备1外部。应当注意,“被设置为能够散热”不限于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直接接触框架18的情况,而是例如包括SW元件通过散热构件例如散热胶等间接地与框架18接触的情况。如图4所示,由于省略了散热构件,因此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以及框架18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框架18用作散热器。换言之,框架18提供有作为马达110的轮廓的功能和作为散热器的功能。因此,与单独设置散热器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目,并且其尺寸可以更小。此外,通过利用框架18作为散热器,可以缩短向大气的传热路径以有效地散热。
根据本实施方式,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被定义为“发热元件”。除了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之外,除了SW元件之外的电子部件诸如电流检测器311至313和411至413可以被视为发热元件,并且可以被设置到框架18,因为其能够散热。
旋转传感器60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的面向磁体16的部分。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61和第二传感器62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IC芯片,并且被容纳在单个封装69中。旋转传感器60被安装成使得从传感器61、62中所包括的磁性传感器到磁体16的中心的相应距离相同。对于每个磁性传感器,可以使用霍尔元件或磁阻(MR)元件等。
如图4和图6所示,集成电路56和57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1上,并且微处理器51和52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2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驱动部件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以允许马达电流流动,而控制部件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换言之,第一基板21被定义为电力基板,而第二基板22被定义为控制基板,以便分离电力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因此,可以作为噪声源的大量电流不会流入作为控制基板的第二基板22,从而防止噪声影响控制部件。
弹簧端子26被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弹簧端子27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2上。在图4至图6中,对于弹簧端子26和27,出于说明目的示出了剖面形状。稍后将描述弹簧端子26和27的详细配置。
如图4至图7所示,当将基板21和22分成两个区域时,在连接有第一电源连接器75的区域中,安装有SW元件301至306、扼流线圈35、扼流线圈35、第一微处理器51和第一集成电路56。此外,当将基板21和22分成两个区域时,在连接有第二电源连接器76的区域中,安装有SW元件401至406、扼流线圈45、扼流线圈46、第二微处理器52和第二集成电路57。换言之,在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器75的区域中,安装有与第一系统901相关的电子部件,而在设置有第二电源连接器76的区域中,安装有与第二系统902相关的电子部件。由于分开安装与第一系统901相关的电子部件和与第二系统902相关的电子部件,所以在一个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不太可能影响到另一系统。
在作为示意侧视图的图7中,省略了控制部件和连接器单元70。类似地,在图17和图22中省略了控制部件和连接器单元70。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器单元70包括盖71、电源连接器75和76、信号连接器77和78。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器75至78对应于“连接器”。
盖71形成为大致有底的筒状,包括圆筒构件711和连接器形成部715。圆筒构件的梢端部712被插入形成在马达壳体17的圆筒构件171中的凹槽部172中并通过粘合剂等固定。
电源连接器75和76以及信号连接器77和78形成在连接器形成部715上并且位于相对于马达110的相对侧。连接器75至78被布置在马达轮廓中。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5至78具有开向马达110的相对侧的开口,线束等沿轴向被插入至该开口。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电源连接器75用于连接第一电池39和接地。第一电源连接器设置有第一电力端子751和第一接地端子752。第二电源连接器76用于连接第二电池49和接地。第二电源连接器76设置有第二电力端子761和第二接地端子762。
第一信号连接器77和第二信号连接器78用于连接转矩传感器103和未示出的CAN(控制器区域网络)信号。
第一信号连接器77设置有用于接受从转矩传感器103传送的信号的第一转矩信号端子771和用于接受从CAN传送的信号的第一车辆信号端子772。第二信号连接器78设置有用于接受从转矩传感器103传送的信号的第二转矩信号端子781和用于接受从CAN传送的信号的第二车辆信号端子782。
为电源连接器75和76以及信号连接器77和78提供多个开口,由此即使部分布线断开或坏掉,马达110也能够继续被驱动。
内部信号端子717被设置在盖71的连接器形成部715的马达110侧。内部信号端子717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并用于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传送信号。内部信号端子717与连接器75至78的端子751、752、761、762、771、772、781和782分开设置。因此,内部信号端子不连接至驱动设备1外部的外部装置,例如电池39和49、转矩传感器103和CAN。
根据本实施方式,内部信号端子717用于将旋转传感器60的检测值传送至第二基板22。更详细地,内部信号端子717将旋转传感器60的第二传感器62的检测值传送至第二基板22。
对于第一电源连接器75,可以适当地改变端子的数目、其布置以及信号的分配。类似地,对于第二电源连接器76和信号连接器77和78,可以适当地改变端子的数目、其布置和信号分配。内部信号端子717可以被设置在任何位置,只要内部信号端子717不干扰连接器75至78的每一个即可。此外,内部信号端子717的数目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端子的数目。
在图2中,来自第一信号连接器77的信号被输出至第一控制单元501,而来自第二信号连接器78的信号被输出至第二控制单元502。然而,来自第一信号连接器77的信号可以被输出至第一控制单元501和第二控制单元502两者。类似地,来自第二信号连接器78的信号可以被输出至第一控制单元501和第二控制单元502两者。
电力端子751和761以及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分别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电力端子751和761、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对应于“连接端子”。具体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被设置在具有连接器75至78的连接器单元70中。作为补充,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端子”不包括转矩信号端子771、781以及车辆信号端子772和782。
参照图8,将描述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之间的连接。在图8中,示例了电源连接器751和761的电力端子751和761作为连接端子。由于电力端子751和761与基板21和22的详细连接类似,因此将主要描述电力端子751。
当基板21和基板22沿轴向突出时,电力端子751在基板21和基板22交叠的区域中朝向马达110侧延伸。电力端子751被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基板21中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15中和形成在第二基板22中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中。因此,电力端子751穿透基板21和22。应当注意,不要求电力端子751穿透离连接器形成部715较远侧的基板21。
弹簧端子26形成在第一基板21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15外部。弹簧端子27形成在第一基板21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外部。弹簧端子26和27由导电材料例如铜来形成以具有与要插入到其的端子的尺寸对应的尺寸。弹簧端子26包括插入部261和基板连接部265。弹簧部27包括插入部271和基板连接部275。
插入部261形成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沿与马达侧相反的方向垂直于第二表面212竖立。基板连接部265在第二表面212上电连接至第一基板21的与要插入的端子相关的布线图案。插入部271形成在第二基板22的第二表面222上,沿与马达侧相反的方向垂直于第二表面222竖立。基板连接部275在第二表面222上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2的与要插入的端子相关的布线图案。
电力端子751被插入到插入部261和271中。插入部261和271通过插入电力端子751与电力端子751接触而弹性变形。因此,电力端子751电连接至基板21和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力端子751被插入到弹簧端子26和27中,以相对于基板21和22垂直布置。应当注意,术语“垂直”不限于基板21和22与电力端子751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0度,而是由于弹簧端子26和27的弹性变形或设计误差而具有倾斜度公差。
单个电力端子751被插入到设置在各个基板21和22上的弹簧端子26和27中,从而连接至基板21和22。因此,连接端子通过基板21和22传送相同的信号。此外,连接端子与弹簧端子26和27通过弹簧端子26和27的弹性变形而接触,从而允许它们之间的电连接。因此,可以去除用于将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连接的制造工艺例如焊接。
类似地,除了电力端子751和761之外,未示出的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也被插入到设置在各个端子上的弹簧端子26和27中,由此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电连接至基板21和22(参见图4)。
如图4所示,转矩信号端子771和781以及插入有车辆信号端子772和782的端子插入孔(未图示)形成在第二基板22上。另外,弹簧端子27形成在第二表面222侧中,其在端子插入孔外部。信号端子771、772、781和782被插入到弹簧端子27中,从而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2。因此,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的集成电路56和57以及微处理器51和52能够利用从信号端子771、772、781和782传送的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1被设置在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中。由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其为车辆的重要功能,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具有冗余配置,使得即使在部分配置中发生故障也保持转向辅助功能。另一方面,考虑到车厢的扩展和提高燃料效率,要求驱动设备的尺寸较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产生电路的冗余配置,使得提供多个基板21和22。具体地,为了防止布线空间增加,基板21和22被卡在马达轮廓内以相对于虚线垂直交叠,该虚线为马达10的延伸轴向。术语“垂直”不一定是严格垂直,而是容许小的组装误差。连接端子在交叠区域中穿透基板21和22,从而由此电连接基板21和22。换言之,连接端子穿透基板21和22,从而实现与第一基板21而不是位于连接器75至78侧的第二基板22的电连接。
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冗余配置引起的布线空间的增加。此外,实现了以下配置,从而缩短端子:在该配置中,连接端子形成为基本上直线,穿透基板21和22。因此,可以减小布线阻抗。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1设置有多个基板21和22、连接器75至78以及用作连接端子的端子751、752和761。
马达110具有多个绕组分组,即绕组11和绕组12。
基板21和22沿轴向被设置在马达110的一侧,这些基板包括用作绕组11和12的导通开关的SW元件301至306、401至406以及其上安装的与马达110的驱动控制相关的控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件包括微处理器51和52以及集成电路56和57。
连接器75至78跨基板21和22被设置在马达110的相对侧。电力端子751和761、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被连接至基板21和22。
基板21和22被布置成使得当基板沿马达110的轴向突出时并且当从轴向观看时基板的至少一部分交叠。在此,将基板21和22突出的区域称为交叠区域。端子751、752、761、762和717穿透基板21和22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在交叠区域中连接基板21和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一个连接端子连接至基板21和22,所以能够向基板21和22传送相同的信息。除了通用信号之外,相同的信息还包括与电池39和49连接的电力线和接地线。
此外,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的连接部分被设置在交叠区域中,由此可以避免布线空间增加。因此,与在交叠区域以外的部分中设置用于布线和端子的布线空间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驱动设备的尺寸特别是驱动设备的径向尺寸增加。
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两个基板,其中马达110侧的基板被称为第一基板21,而连接器75至78侧中的基板被称为第二基板22。
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被安装在第一表面11(其是第一基板21中的马达110侧的表面)上,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向框架18散热,框架18沿轴向在其一侧形成马达110的轮廓。
微处理器51和52以及集成电路56和57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框架18用作散热器,与设置专用散热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并且能够缩短向大气的传热路径。
此外,第一基板21用作电力基板,而第二基板22用作控制基板。换言之,由于流经电力单元的大量电流而可能是噪声源的电力单元与控制单元隔离。从而,防止控制部件受到噪声的影响。
基板21和22分别包括弹簧端子26和27。根据本实施方式,弹簧端子26被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上,而弹簧端子27被设置在第二基板22上。
弹簧端子26包括插入部261和基板连接部265。插入部261能够通过插入端子而弹性变形并与该端子接触。基板连接部265电连接至第一基板21。
弹簧端子27包括插入部271和基板连接部275。插入部271能够通过插入端子而弹性变形并与该端子接触。基板连接部275电连接至第二基板22。
电力端子751和761、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由于被插入到设置在基板21和22上的弹簧端子26和27中而与弹簧端子接触。因此,这些端子连接至多个基板21和22。
因此,连接端子被插入到弹簧端子中,由此连接端子可以容易地连接至基板21和22。此外,可以省略用于将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电连接的制造工艺例如焊接。
设置在靠近马达110的部分中的第一基板21设置有检测马达110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60。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传感器60包括检测马达110的旋转角度的多个传感器61和62。多个传感器61和62被设置在第一表面211上,第一表面211是第一基板21的面向马达110的表面。因此,可以精确地检测马达110的旋转。
连接端子包括将电池39和49与基板21和22连接的电力端子751和761以及将接地与基板21和22连接的接地端子752和762。因此,基板21和22可以适当地被供电。连接端子包括用于在基板21和22之间传送信号的内部信号端子717。
此外,在驱动设备1中的所有连接端子都是内部信号端子717的情况下,应用“连接端子包括内部信号端子”的概念。类似地,在连接端子不是内部信号端子的情况下,应用“连接端子包括内部信号端子”的概念。根据本实施方式,内部信号端子717用于传送旋转传感器60的检测值。设置内部信号端子717使得能够实现基板21和22之间的信号传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设置有驱动设备1和减速齿轮109。减速齿轮109将马达110的动力传递至柱轴102,其中马达110输出辅助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01的转向的辅助转矩。
驱动设备1适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08,由此即使在设置有多个连接器和基板的配置中也可以避免布线空间增加。因此,可以实现缩小尺寸和冗余配置。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第二信号连接器78,并且设置了一个信号连接器77。通过信号连接器77传送的信号用于第一控制单元501和第二控制单元502。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电源连接器75和76的接地端子752和762以及电力端子751和761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对应于连接端子。各个端子与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的连接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根据该配置,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和图11,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1是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的截面图。另外,稍后将描述的图14、16和21是类似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3类似于省略了第二信号连接器78并且设置了单个信号连接器77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3中,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省略了第二信号连接器78,并且设置了单个信号连接器77。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第一电源连接器75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不连接至第二基板22。第二电源连接器76连接至第二基板22并且不连接至第一基板21。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电力连接器75和76被设置用于基板21和22。换言之,第一电池39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第二电池49连接至第二基板22。
如图11所示,第一电源连接器75的电力端子753和接地端子754插入至第二基板22的连接端子插入孔(未示出)和第二基板21的连接端子插入孔(未示出)中,并且穿透第二基板22和第一基板21。此外,在第二基板22的端子753和754被插入至其的插入孔中不设置弹簧端子,并且内侧表面绝缘。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端子753和754与第一基板21通过将端子753和754插入到弹簧端子26中而电连接。因此,端子753和754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不连接至第二基板22。
第二电力连接器76的电力端子763和接地端子764被插入到第二基板22的连接端子插入孔(未示出)中,穿透第二基板22。端子763和764的梢端部位于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换言之,端子763和764不延伸至第一基板21。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端子763和764与第二基板22通过弹簧端子27电连接。因此,端子763和764以及第二基板22与第一基板21连接和断开。
端子753和754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751和75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端子753和754未连接至第二基板22。此外,端子763和764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761和76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端子763和764未连接至第一基板21。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内部信号端子717对应于“连接端子”。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配置,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4中,省略了第二电源连接器76,并且设置了单个电源连接器75。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设置了单个信号连接器77。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电源连接器75的电力端子751和接地端子75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对应于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第一基板21以及第二基板22之间的连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是旋转传感器的修改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传感器可以与任何实施方式组合。
参照图13,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旋转传感器16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旋转传感器160中,第一传感器61容纳在第一封装168中,第二传感器62容纳在第二封装169中。换言之,传感器61和62各自形成为不同的封装。
第一封装168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第二封装169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第二封装169可以安装在第一表面211侧上,并且第一封装168可以安装在第二表面侧212上。封装168和169被布置成使得传感器61和62的磁性传感器设置在磁体16的中心线上。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传感器61安装在作为第一基板21的马达111侧的表面的第一表面211上,并且传感器62安装在作为与马达111相反的表面的第二表面2121上。
传感器61和62形成在不同的封装中并且布置在第一基板21的两个表面上,由此传感器61和62的磁性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旋转轴上或靠近旋转轴的其中预计出现小的检测误差的区域中。传感器61和62布置在两侧上,使得安装面积可以小,并且沿径向的尺寸也可以更小。此外,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内容的驱动设备5中,旋转传感器36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省略了内部信号端子717。
旋转传感器360被配置为旋转变压器,其包括旋转变压器转子361、旋转变压器定子362和作为旋转传感器端子的旋转变压器端子365。旋转变压器转子361沿径向固定至轴15的外周,并且与轴15一体旋转。旋转变压器定子362被设置在旋转变压器转子361的外侧。
旋转变压器端子365用作传送由旋转变压器转子361与旋转变压器定子362之间的电抗变化而产生的电信号的端子,该电信号作为关于马达110的旋转角度的信息而被传送。旋转变压器端子365形成在基板21和22沿轴向突出时交叠的区域中。旋转变压器端子365从马达110侧朝向盖71的连接器形成部715侧基本上直线地延伸。旋转变压器端子365插入至通过第一基板21形成的连接端子插入孔(未示出)和通过第二基板22形成的连接端子插入孔(未示出)中。因此,旋转变压器端子365穿透基板21和22。
弹簧端子29设置在第二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1上,位于第二基板22的端子插入孔的外侧,旋转变压器端子365通过该端子插入孔被插入。弹簧端子29被配置成类似于弹簧端子26等,使得旋转变压器端子365插入通过弹簧端子29,由此旋转变压器端子365和第二基板22被连接。因此,微处理器51和52以及集成电路56和57能够使用来自旋转变压器端子365的输出信号。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旋转变压器端子365和第一基板21不电连接。换言之,弹簧端子不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旋转变压器端子365插入的端子插入孔中,使得旋转变压器端子365和第一基板21隔离。在第一基板21中使用关于旋转角度的信息的情况下,弹簧端子29设置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并且旋转变压器端子365插入通过弹簧端子29,由此,旋转变压器端子365与第一基板21电连接。在旋转变压器端子365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情况下,旋转变压器端子365可以被认为是“连接端子”。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旋转传感器360设置在马达110中以检测旋转。旋转传感器360穿透交叠区域中的基板21和22的一部分。旋转传感器360包括第二基板22上的旋转变压器端子365,第二基板22是与被设置成靠近马达110侧的第一基板21不同的基板。因此,在不增加用于将旋转传感器360与第二基板22连接的布线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连接旋转传感器360和第二基板22,使得旋转传感器360的检测值可以被适当地传送至第二基板22。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第一基板21对应于马达侧基板。此外,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5至图17,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七实施方式。在图16所示的截面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散热器80的影线。类似地,在图21中省略了散热器80的影线。
如图15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6,与第一系统901和旋转传感器60相关的电子部件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并且与第二系统902相关的电子部件被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具体地,SW元件301至306、电流检测器311至313、第一扼流线圈35、第一电容器36、第一微处理器51、第一集成电路56和旋转传感器60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SW元件401至406、电流检测器411至413、第二扼流线圈45、第二电容器46、第二微处理器52和第二集成电路57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换言之,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电力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不隔离,使得与从电池供应的电力相关的电力输入/输出线路和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等的信号线路混合在基板21和22中。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连接至第一绕组11的马达线路被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连接至第二绕组12的马达线路被连接至第二基板22。
如图16所示,散热器80被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散热器80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如铝形成。第一基板21通过螺钉(未示出)等固定至散热器80的马达110侧。基板22通过螺钉197固定至散热器80的马达110的相对侧。换言之,基板21和22被固定至散热器80的各个侧。散热器80在基板21和22被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散热器固定螺钉198固定至框架18。
第一扼流线圈35、第一电容器36、第一微处理器51和旋转传感器60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上。SW元件301至306、电流检测器311至313以及第一集成电路56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SW元件401至406、电流检测器411至413以及第二集成电路57安装在第二基板22的第一表面211上。第二扼流线圈45、第二电容器46和第二微处理器52安装在第二基板22的第二表面上。
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被设置为能够向散热器80散热。除了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之外,电流检测器311至313和411至413以及集成电路56和57可以设置在散热器80处以能够散热。根据第七实施方式,框架18不用作散热器。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基板21和22沿轴向设置在散热器80的两侧,从而使得由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器80消散。因此,由第一系统901和第二系统902产生的热量不太可能彼此影响。由SW元件301至306和401至406产生的热量从相同的散热器80消散,使得系统之间的散热差异可以更小。此外,由于两个系统的包括散热结构的电路配置可以与马达110分开,所以可以以与马达110分开的方式对电路配置进行各种测试。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类似,省略了第二信号连接器78,并且设置了单个信号连接器77。
在信号连接器77中,形成有接受来自转矩传感器103的信号的转矩信号端子773以及接受CAN信号的车辆信号端子774(图16中未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信号端子773和774形成为延伸至第一基板21。
在散热器80中,形成有电力端子插入部83。电力端子插入部83在散热器80的马达110侧与盖71的连接器形成部715之间连通。电力端子插入部83形成在第一电源连接器751和752以及第二电源连接器761和762的其中端子751、752、761和762被插入的相应部分处。因此,端子751、752、761和762形成为延伸至散热器80的其中第一基板21形成的部分。
散热器80包括信号端子插入部84。信号端子插入部84将散热器80的马达110侧和盖71的连接器形成部715连通。信号端子插入部84形成在信号连接器77的信号端子773和774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的其中端子773、774和717被插入的相应部分处。因此,端子773、774和717形成为延伸至散热器80的其中第一基板21形成的部分。在图16中,信号端子773和774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被插入至相同的信号端子插入部。然而,信号端子插入部84根据端子布置等设置,例如分开提供内部信号端子717被插入的信号端子插入部。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除了电源连接器75和76的端子751、752、761和762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之外,信号连接器77的端子773和774使用弹簧端子26和27被电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换言之,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端子751、752、761、762、773、774和717对应于“连接端子”。使用弹簧端子26和27的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之间的连接的详细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
因此,来自转矩传感器103的信号和经由CAN的信号可以被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的第一微处理器51和第一集成电路56以及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的第二微处理器52和第二集成电路57使用。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转矩传感器103和CAN对应于“外部构件”,并且转矩信号端子773和783以及车辆信号端子774和784对应于“外部信号端子”。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散热器80设置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第一基板21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多个SW元件301至306、第一微处理器51和第一集成电路56。第二基板22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多个SW元件401至406、第二微处理器52和第二集成电路57。
SW元件301至306、401至406安装在基板21和22上以面向散热器80。
因此,可以将由SW元件301至306、401至406产生的热量适当地辐射至散热器80。
设置有包括第一绕组11和第二绕组12的多个绕组分组。
第一基板21包括:安装在其上的与一个绕组分组(即,绕组11)的导通控制相关的SW元件301至306、第一微处理器51以及第一集成电路56。
第一基板21包括:安装在其上的与一个绕组分组(即,绕组11)的导通控制相关的SW元件301至306、第一微处理器51以及第一集成电路56。
第二基板22包括:安装在其上的与其他绕组分组(即绕组12)的导通控制相关的SW元件401至406、第一微处理器52以及第一集成电路57。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一系统901相关的部件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并且与第二系统902相关的部件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使得相应的基板21和22专用于各自系统。因此,即使在一个基板上发生异常,也可以在另一个基板上保持马达110的驱动控制。此外,基板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面向散热器80的各个侧,使得从其它系统传播的热量可以被阻挡。
连接端子包括信号端子773、774、783和784,其使得外部信号能够被传送至基板21和22。因此,外部信号可以被适当地传送至基板21和22。另外,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18,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八实施方式。
第八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7与第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第二电源连接器76,并且设置了单个电源连接器75。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电源连接器75的电力端子751和接地端子752、信号连接器77的转矩信号端子773和车辆信号端子774以及内部信号端子717。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的连接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从第八实施方式的配置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参照图19,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九实施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8类似于第三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电源连接器75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不连接至第二基板22。第二电源连接器76连接至第二基板22并且不连接至第一基板21。换言之,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电源连接器75和76被设置用于每个基板21和基板22。具体地,第一电池39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第二电池49连接至第二基板22。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由于与第一系统901相关的电子部件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并且与第二系统902相关的电子部件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所以第一电池39被设置为对应于第一系统901,并且第二电池49被设置用于第二系统902。
根据第九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类似,对第二基板22的第一电源连接器75的电力端子753和接地端子754被插入的端子插入孔不设置弹簧端子(参见图11)。此外,端子753和754与第二基板22被隔离。
如上所述,根据第九实施方式,对第一系统901设置第一电池39,并且对第二系统902设置第二电池49。因此,即使在电力系统上发生异常,亦可以防止系统901和902发生异常。
信号端子773、774和717通过弹簧端子26和27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根据第九实施方式,信号端子773、774和717对应于“连接端子”。可以从第九实施方式的配置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十实施方式)
参照图20,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9中,设置有两个信号连接器77和78。类似于第一信号连接器的信号端子773和774,第二信号连接器78的信号端子783和784通过弹簧端子26和27连接至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此外,类似于第九实施方式,第一电源连接器75连接至第一基板21,并且第二电源端子76连接至第二基板22。根据第十实施方式,信号端子773、774、783、784和717对应于“连接端子”,并且信号端子773、774、783和784对应于“外部信号端子”。
可以从第十实施方式的配置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21和图22,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实施方式。
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设备10,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的部件和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的部件与第七实施方式的不同。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SW元件301至306、电流检测器311至313以及第一集成电路56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第一扼流线圈35、第一电容器36和第一微处理器51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二表面212上。在散热器80中形成有容纳第一电容器36的凹部86,以避免第一电容器36与其它电路部件之间的干扰。
安装在第一表面211上的SW元件301至306被设置为能够向框架18散热。除了SW元件301至306之外,电流检测器311至313和集成电路56也可以被设置为能够向框架18散热。与第七实施方式类似,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的SW元件401至406等被设置成能够向散热器81散热。
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由于基板21和22沿轴向设置在散热器81的两侧,因此与第七实施方式类似,由第一系统901和第二系统902产生的热量不太可能彼此影响。SW元件301至306安装在第一基板21的第一表面211上,并且SW元件401至406安装在第二基板22的第一表面221上。换言之,SW元件301至306和SW元件401至406安装在基板21和22的马达110侧的表面上。在基板21和22中,需要散热的电子部件沿相同的方向布置,以便沿相同的方向散热。因此,对于基板21和22可以使用共同的布局,以便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第七实施方式的修改实施方式。然而,电路配置和连接器的数目可以与第八实施方式至第十实施方式中的相同。
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安装在第一基板21上的SW元件301至306被布置成能够向沿轴向在马达110一侧处形成马达100的轮廓的框架18散热。
安装在第二基板22上的SW元件401至406被布置成能够向散热器81散热。因此,对于基板21和22可以使用公共布局,使得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至第十四实施方式中,主要描述了对于基板21和22的对准配置。根据第十二实施方式至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对准配置,可以将电路配置、连接器数目、安装在基板21和22上的部件的布局等组合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何实施方式中。图23至图25是省略安装在基板21和22上的电子部件和弹簧端子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照图23,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二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在框架180中,除了基板固定部185和186之外,还形成有用于对准的轴套部188。轴套部188形成为从框架18向控制器20突出的柱形。
在第一基板21中形成有轴套部188被插入至其的位置对准孔218。在第二基板22中形成有位置对准孔228,以便对准轴套部188所插入的位置。通过将轴套部188插入到位置对准孔218和228中,基板21和22被对准。因此,可以将各个端子适当地插入到端子插入孔和弹簧端子中。
应当注意,基板21和22沿轴向的位置由基板固定部185和186(图23中未示出)确定。可以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配置中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十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4,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三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在散热器82中形成有对准夹具被插入至其的夹具插入孔829。在基板21和22中,夹具插入孔219和229形成在与夹具插入孔829相对应的部分处。根据第十三实施方式,由于夹具插入孔219、229和829形成在基板21和22以及散热器82中,所以使用能够插入至夹具插入孔219、229和829中的对准夹具J,以便基板21和22对准。因此,可以将各个端子适当地插入到端子插入孔和弹簧端子中。可以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配置中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第十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25,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四实施方式。
如图25所示,第二基板22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形成为具有比第一基板21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15更小的尺寸。换言之,当假设连接端子插入孔215的最大直径为d1,连接端子插入孔225的最大直径为d2,则满足关系d1>d2。第二基板22的靠近电源连接器75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形成为较小,从而当组装时电力端子751的位置被确定处于第二基板22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处。此外,第一基板21的远离电源连接器75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15形成为大于第二基板22的连接端子插入孔225,由此电力端子751可以容易地插入至其。结果,连接端子与基板21和22可以容易地组装。
参照图25,已经描述了电源连接器75的电力端子751与连接端子插入孔215和225之间的关系。类似地,对于其他端子插入至其的其他端子插入孔,第二基板22的端子插入孔形成为大于第一基板21的端子插入孔,由此其组装可以容易地实现。可以从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配置中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A)系统数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设置了两个绕组分组,其中对于每个绕组分组设置SW元件和控制部件。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绕组分组的数目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此外,可以设置三对或更多对SW元件和控制部件。
(B)基板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设置两个基板。根据其他实施方式,可以设置其中连接端子穿透基板的三个或更多个基板。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各个端子和基板通过将端子插入到弹簧端子中而电连接。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弹簧端子被设置在待被插入的端子的基部侧的表面中。根据其他实施方式,弹簧端子可以设置在基板的任一表面上,或者可以设置在待被插入每个基板中的端子的梢端表面上。此外,根据其他实施方式,将端子连接至基板的连接方法不限于使用弹簧端子的方法,而是可以使用诸如焊接的任何其它方法。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端子和基板被连接成基本垂直。根据其他实施方式,连接端子可以相对于多个基板倾斜地插入。
(C)控制部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控制部件,对于每个系统设置包括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的两个封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单个封装或三个或更多个封装,并且可以对于每个系统被设置。此外,可以省略包括在集成电路中的预驱动器、信号放大器和调节器中的任何一个。控制部件可以由多个系统共享。
(D)旋转传感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旋转传感器包括两个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包括在旋转传感器中的传感器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单个传感器包括计算旋转角度的功能和计算旋转频率的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计算旋转频率的功能。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控制器使用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第二控制器使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可以用于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换言之,除了旋转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外,内部信号端子还可以用来传送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值。
(E)连接器单元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连接器单元设置有一个或两个电源连接器和一个或两个信号连接器。根据其他实施方式,设置至连接器单元的连接器的数目不受限制。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连接器的开口部位于马达单元的相对侧,并且线束等沿轴向插入至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开口方向不限于轴向,而是开口部可以沿径向位于外侧,并且线束等可以沿径向从外侧插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连接器单元包括电力端子、接地端子、转矩信号端子、车辆信号端子和内部信号端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接地端子、转矩端子、车辆信号端子和内部信号端子以及电力端子的一部分。此外,代替转矩信号端子和车辆信号端子,来自另一传感器等的信号可以连接至连接器单元。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内部信号端子用于传送旋转传感器的检测值。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内部信号端子可以用于在基板之间传送信息,该信息不同于旋转传感器的检测值。
根据上述连接器单元,盖和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和连接器可以分开设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连接器单元中的盖的梢端插入马达壳体的凹槽部中,由此连接器单元被固定至马达壳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单元可以固定至框架。此外,连接器单元不是使用粘合剂,而是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至马达壳体。连接器单元可以固定至框架而非马达壳体。
(F)驱动设备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马达被配置为三相无刷马达。根据其它实施方式,马达不限于三相无刷马达,而是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类型的马达。此外,马达不限于马达,也可以是发电机,或者也可以是具有马达和发电机功能的所谓的电动发电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设备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驱动设备可以应用于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不同的设备。
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然而,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实施方式。

Claims (15)

1.一种驱动设备,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具有关于沿其轴向延伸的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多个绕组分组;
开关元件,其用作所述绕组分组的导通开关;
控制部件,其执行对所述马达的驱动控制;
多个基板,其沿轴向被设置在所述马达的一侧,所述多个基板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开关元件和控制部件;
连接器,其沿轴向跨所述基板被设置在所述马达的相对侧;以及
连接端子,其连接至所述基板,其中,
所述基板被布置成使得当所述基板沿轴向突出时所述基板的一部分交叠,交叠区域被定义为所述基板的所述部分交叠的区域;
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交叠区域中穿透所述基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交叠区域中连接至所述基板;
所述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些形成为基本上直线,穿透所述多个基板并且到达所述连接器;以及
所述连接端子是独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驱动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在其一侧沿轴向形成所述马达的轮廓;
所述多个基板的数目为两个,包括:第一基板,其布置在靠近所述马达的马达侧;以及第二基板,其布置在靠近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侧;
所述开关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马达侧的表面上,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向所述框架散热;并且
所述控制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驱动设备包括框架和散热器,所述框架在其一侧沿轴向形成所述马达的轮廓,
所述多个基板的数目为两个,包括:第一基板,其布置在靠近所述马达的马达侧;以及第二基板,其布置在靠近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侧,
所述散热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多个开关元件和控制部件,并且
所述开关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基板的散热器侧的表面上,并且被布置成能够向所述散热器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
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开关元件被布置成能够向所述框架散热,并且
安装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开关元件被布置成能够向所述散热器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绕组分组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绕组分组包括第一绕组分组和第二绕组分组,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用作所述第一绕组分组的导通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控制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用作所述第二绕组分组的导通开关,并且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控制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基板中的每一个设置有弹簧端子,所述弹簧端子包括:插入部,其能够通过插入端子而弹性变形;以及基板连接部,其电连接至所述基板,并且
所述连接端子由于被插入到所述弹簧端子中而与所述弹簧端子接触,以便连接所述多个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设置在靠近所述马达的部分中的第一基板设置有检测所述马达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旋转传感器包括检测所述马达的旋转角度的多个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安装在马达侧的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一部分安装在马达侧的表面上,并且
所述多个传感器的其余部分安装在所述马达的相对侧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马达设置有检测所述马达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
所述旋转传感器包括旋转传感器端子,所述旋转传感器端子在所述交叠区域中穿透所述基板的一部分,所述旋转传感器端子能够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所述多个基板中的除了靠近所述马达布置的马达侧的基板之外的一个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电力端子,其连接电池与所述基板;以及接地端子,其连接接地与所述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能够传送从外部构件获取的信号的外部信号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用于在所述多个基板之间传送信号的内部信号端子。
15.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设备;以及
传动构件,其将输出辅助转矩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驱动对象,所述辅助转矩辅助驾驶员使用转向构件进行转向操作。
CN201710221683.7A 2016-04-06 2017-04-06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Active CN107404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6674 2016-04-06
JP2016076674A JP6680053B2 (ja) 2016-04-06 2016-04-06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196A CN107404196A (zh) 2017-11-28
CN107404196B true CN107404196B (zh) 2021-01-08

Family

ID=5992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1683.7A Active CN107404196B (zh) 2016-04-06 2017-04-06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214233B2 (zh)
JP (1) JP6680053B2 (zh)
CN (1) CN107404196B (zh)
DE (1) DE102017205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6685A (zh) * 2016-03-04 2018-12-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马达驱动单元、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继电器模块
DE102016204954A1 (de) * 2016-03-24 2017-09-2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6680054B2 (ja) 2016-04-06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80053B2 (ja) 2016-04-06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69285B2 (ja) * 2017-10-27 2021-11-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359213B1 (ja) * 2017-06-27 2018-07-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11108668B (zh) * 2017-09-28 2022-10-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962144B2 (ja) * 2017-11-13 2021-11-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9117119A1 (ja) * 2017-12-14 2019-06-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ケース入りインバータ、インバータ内蔵電動機及びインバータ内蔵複合装置
JP7406301B2 (ja) * 2018-12-27 2023-12-27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CN111656868B (zh) 2017-12-28 2023-09-08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电子控制装置
DE102018103082B4 (de) * 2018-02-12 2023-09-21 Thyssenkrupp Ag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Lenkkraftunterstützung für ein elektromechanisches Lenk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m redundant ausgelegten Steuergerät
US10629533B2 (en) * 2018-03-13 2020-04-21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Power island segmentation for selective bond-out
JP7124401B2 (ja) * 2018-04-10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7124400B2 (ja) * 2018-04-10 2022-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7246001B2 (ja) * 2018-05-23 2023-03-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JP7153483B2 (ja) * 2018-07-02 2022-10-1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067339B2 (ja) * 2018-07-25 2022-05-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EP3833167B1 (en) * 2018-08-02 2022-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DE102018214228A1 (de) * 2018-08-23 2020-02-2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Elektronik eines Elektromotors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210075301A1 (en) * 2018-08-24 2021-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6606780B1 (ja) * 2018-10-09 2019-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動制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67635B2 (ja) * 2018-11-02 2022-11-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172635B2 (ja) * 2019-01-18 2022-1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WO2020166344A1 (ja) * 2019-02-14 2020-08-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装置
KR102213128B1 (ko) * 2019-02-25 2021-02-05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전동기 구동장치
JP7192625B2 (ja) 2019-04-02 2022-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7160012B2 (ja) * 2019-10-03 2022-10-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7413710B2 (ja) * 2019-10-11 2024-01-1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装置
JP7415419B2 (ja) 2019-10-11 2024-0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制御装置およびモータ装置
JP2021126708A (ja) * 2020-02-10 2021-09-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動工具
JP7384709B2 (ja) * 2020-03-05 2023-11-21 ニデックモビリティ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102320181B1 (ko) * 2020-05-29 2021-11-03 영화테크(주) 수소연료 자동차용 전력변환장치
JP2022014315A (ja) * 2020-07-06 2022-01-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接続部材
JP7455033B2 (ja) 2020-09-18 2024-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DE112022002806T5 (de) 2021-05-28 2024-03-14 Hitachi Astemo, Ltd. Elektrische Bremsvor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Scheibenbremse
JP7329561B2 (ja) * 2021-06-08 2023-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装置
DE102021122176A1 (de) * 2021-08-26 2023-03-02 Edscha Engineering Gmbh Antriebseinheit mit einer Steuereinrichtung
US11601077B1 (en) * 2021-09-30 2023-03-07 Rolls-Royce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redundant shaft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electric machine systems including a resolver
US11646682B2 (en) * 2021-09-30 2023-05-09 Rolls-Royce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redundant shaft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machine drive systems with multiple resolvers
WO2023127098A1 (ja) * 2021-12-28 2023-07-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ユニット
TWI814509B (zh) * 2022-08-01 2023-09-01 城市學校財團法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具分散電池可多段驅動之永磁同步馬達系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8925A (ja) * 2008-07-16 2010-02-04 Asmo Co Ltd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CN103368335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170383A1 (ja) * 2014-05-08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5322727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包括彼此弹性接触的端子的驱动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2953B2 (ja) * 2010-05-2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5170711B2 (ja) 2010-12-28 2013-03-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トローラ
JP5552081B2 (ja) * 2011-03-23 2014-07-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27157B2 (ja) * 2012-03-21 2015-12-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端子接続構造
EP2765060B1 (en) 2013-02-06 2018-04-11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Vehicl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orl system
JP5915635B2 (ja) 2013-12-13 2016-05-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車両及び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5125235A1 (ja) * 2014-02-19 2015-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回転角度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43210B2 (ja) * 2014-09-03 2018-06-1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167012B2 (en) 2014-10-22 2019-0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6408926B2 (ja) * 2015-02-05 2018-10-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514135B2 (ja) * 2016-03-09 2019-05-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7175843A1 (ja) 2016-04-06 2017-10-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328972B2 (en) * 2016-04-06 2019-06-25 Denso Corporation Rot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680054B2 (ja) * 2016-04-06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80053B2 (ja) 2016-04-06 2020-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8925A (ja) * 2008-07-16 2010-02-04 Asmo Co Ltd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モータ
CN103368335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170383A1 (ja) * 2014-05-08 2015-1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5322727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电装 包括彼此弹性接触的端子的驱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0053B2 (ja) 2020-04-15
US20190126973A1 (en) 2019-05-02
US10214233B2 (en) 2019-02-26
US20170291635A1 (en) 2017-10-12
JP2017189033A (ja) 2017-10-12
CN107404196A (zh) 2017-11-28
US10556618B2 (en) 2020-02-11
DE102017205914A1 (de)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4196B (zh) 驱动设备以及使用该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CN107416014B (zh) 驱动设备和使用驱动设备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
CN108885097B (zh) 旋转检测装置及使用该旋转检测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8137084B (zh) 一体型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00633B2 (en) Drive apparatus having a motor, a heat sink, and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modules
US9088195B2 (en) Drive apparatus
US9590553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8796971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US10923992B2 (en) Drive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ing same
WO2016163037A1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763729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260899B2 (en) Electric drive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9586517A (zh) 电路板、马达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2039408B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20230081123A1 (en) Electric driv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11465669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12039350A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11532972B2 (en) Driving device
JP2020141499A (ja)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JP2020145856A (ja)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