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1260A - 一种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1260A
CN107381260A CN201710634436.XA CN201710634436A CN107381260A CN 107381260 A CN107381260 A CN 107381260A CN 201710634436 A CN201710634436 A CN 201710634436A CN 107381260 A CN107381260 A CN 107381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oor
elevators
terraced cas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44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1260B (zh
Inventor
张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1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1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1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66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multiple cars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07Setting or modification of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1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 B66B2201/232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where the time needed for a passenger to arrive at the allocated elevator car from where the call is made is taken into accou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涉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井道区分为至少两个相邻的运载区间,运载区间中设置有能够在运载区间中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梯箱,梯箱设置有朝向并贴紧所述分界面的换乘门,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换乘时,将需要换乘的两个相邻梯箱运行至换乘地点,使这两个梯箱分布于分界面两侧并且换乘门相对,此时分别打开两个梯箱的换乘门即可以让乘客进行换乘。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使电梯系统能够根据相邻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的来选择相应的换乘地点,因此换乘地点能够更加充分的考虑大部分乘客的换乘需求,是乘客能够更快速的抵达目的地,也进一步提高了井道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越来越高,传统高速电梯的运载设计进入了瓶颈阶段,传统的设计方案往往存在着高占地面积、高耗能、低运载能力的现象。高层建筑物体量越大,则人流量就越大,需要配置的更多的电梯。电梯配置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电梯所占用的面积占用了大楼实际的有效使用面积,而且随着电梯速度的提升,能耗惊人增加。例:一栋单层建筑面积5000㎡的60层写字楼,以5000㎡需要配置一部电梯为例,约需要60部电梯的设计配置,即使使用面分区层管理技术,也需要25部电梯,以每部电梯每层占地2.9*2.9=8.4㎡计算,也需要占房产面积为8.4*60*25=12615㎡,且如果设计成1000KG、4m/s速度的电梯,则总消耗功率达35KW*25=875KW,而且由于电梯设计属于每层都要停靠,需要频繁的加减速停层,只是简单的提高运行速度,对提高运载效率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和帮助,所以只能更多的增加电梯数量,因而占用了大楼的楼宇面积,且需要更大的能耗,以电梯轿厢与井道位置占比计算出井道实际有效利用率。如以5层的电梯为例,一个轿厢位置为一层计算,该电梯与井道有效利用率为20%;如以60层电梯计算,其井道有效利用率骤降至1.67%。由此可见,建筑物越高,电梯占用的楼宇面积越大,而提升的垂直交通的载客效率与占用面积是不成正比的。
为此,有电梯系统提出采用换乘的方式来提高电梯井道的利用率,但是,目前的换乘方案都是需要在换乘平台进行换乘,而换乘平台的位置的固定的,无论梯箱中大部分乘客要抵达的地点离换乘平台的距离还有多远,只要改电梯不在其目的地点停靠,则乘客都需要到换乘平台换乘另一台电梯,这无疑会使的有些乘客无法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换乘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井道利用率,使大部分乘客能够尽可能快的抵达目的地的电梯系统。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包括井道,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井道区分为至少两个相邻的运载区间,所述运载区间中设置有能够在运载区间中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梯箱,所述梯箱设置有朝向并贴紧运载区间的分界面的换乘门,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
其中,所述梯箱设置有泊接门,所述泊接门在梯箱停靠于泊接楼层时可被打开。
其中,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
其中,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的梯箱能够停靠于所述井道穿过的所有泊接楼层并进行泊接。
其中,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多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沿竖直方向区分为至少两个运载区段,每个运载区段中均设置有所述梯箱。
其中,所述运载区段包括快速运载区段和泊接运载区段,所述快速运载区段中的梯箱进在快速运载区段的最高层和最低层停靠并泊接,所述泊接运载区段中的梯箱则能够停靠该区段穿过的所有泊接楼层并进行泊接。
其中,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分为高层泊接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两类,所述高层泊接运载区间的泊接运载区段设置于快速运载区段的上方,所述低层泊接运载区间的泊接运载区段设置与快速运载区段的下方。
其中,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与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相邻。
其中,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分为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层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三类,所述井道沿竖直方向分为高层区段、中高层区段、中层区段和低层区段,所述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存在梯箱仅运行于高层区段、所述低层运载区间中存在梯箱仅运行于低层区段,所述中层运载区间的梯箱中一个运行于高层区段和中高层区段,另一个运行于中层区段和低层区段。
其中,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层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呈矩阵分布。
其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在乘客进入梯箱时获取乘客的目标楼层,并综合根据当前井道中各个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计算出最佳换乘位置,然后控制要进行换乘的梯箱运行至换乘位置并打开要进行换乘的梯箱的换乘门。
其中,所述梯箱的地坎下表面设有由电磁线圈驱动的伸缩锁芯,相邻梯箱的地坎下表面设有与伸缩锁芯配合插接的锁孔座,所述锁孔座上设有光电感应探头,用以检测伸缩锁芯是否插入锁孔座内。
一种电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乘客需要换乘时,将需要换乘的两个相邻梯箱运行至相同高度,并使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在电磁线圈驱动作用下伸长插入相邻一部梯箱的锁孔座内,使两梯箱相邻高度锁止,此时,这两个梯箱分布于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相对,分别打开两个梯箱的换乘门即可以让乘客进行换乘;当乘客完成井道内换乘后,先关闭换乘门后,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在电磁线圈驱动作用下收缩,伸缩锁芯脱离相邻梯箱的锁孔座,解除了两梯箱锁死状态,接着两梯箱可各自运行升降。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井道区分为至少两个相邻的运载区间,所述运载区间中设置有能够在运载区间中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梯箱,所述梯箱设置有朝向并贴紧所述分界面的换乘门,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需要换乘时,将需要换乘的两个相邻梯箱运行至换乘地点,使这两个梯箱分布于分界面两侧并且换乘门相对,此时分别打开两个梯箱的换乘门即可以让乘客进行换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电梯系统能够根据相邻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的来选择相应的换乘地点,因此换乘地点能够更加充分的考虑大部分乘客的换乘需求,是乘客能够更快速的抵达目的地,也进一步提高了井道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创造一种电梯系统的实施例1的平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一种电梯系统的实施例1的各个运载区间展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一种电梯系统的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相邻梯箱之间锁止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相邻梯箱之间锁止装置工作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梯井道结局部构造的构造示意图;
图7是图6的K向视图;
图8为本发明缓冲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换乘门主动开门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换乘门被动开门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
1——A运载区间、 2——B运载区间、3——C运载区间、4——D运载区间、5——A电梯、6——B1电梯、7——B2电梯、8——C1电梯、9——C2电梯、10——D1电梯、11——D2电梯、12——泊接门、13——换乘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创造一种电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假设该电梯系统应用于60层高的高楼,如图1至图3所示,电梯井道沿竖直方向区分为四个运载区段,分别是:低层区段(1至15层)、中层区段(16至30层)、中高层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区段(46至60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依图3把电梯井道分为A运载区间1、B运载区间2、C运载区间3、D运载区间4这四个运载区间,分别设置A电梯5、B1电梯6、B2电梯7、C1电梯8、C2电梯9、D1电梯10、D2电梯11七部电梯,每部电梯配备一个梯箱。A电梯5为全程运行的电梯;B1、B2电梯运行在B区投影面上,B1电梯6运行范围为低层分区段,B2电梯7运行范围为中层分区段、中高层分区段和高层分区段,B1与B2电梯之间设有B2电梯底坑与B1电梯机房区;C1、C2电梯运行在C区投影面上,C1电梯8运行范围为低层区段与中层区段,C2电梯9运行范围为中高层区段及高层区段,C1与C2电梯9之间设有C1电梯机房区与C2电梯底坑;D1、D2电梯运行在D区投影面上, D1电梯10运行范围为低层分区段、中层区段及中高层分区段,D2电梯11运行范围为高层分区段,D1电梯10和D2电梯11之间设有D1电梯机房及D2电梯底坑机房。
具体的,这些电梯均为背包架结构布局的电梯,其梯箱设置为三面开门,其中一个门是朝向泊接楼层的泊接门12,另外两个门是用于与相邻运载区间的电梯进行换乘的换乘门13,换乘门13朝向并贴紧相邻运载区间的分界面,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13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从而确保了相邻的电梯之间各有一道换乘门13,并且每部电梯在每层有一个乘客正常通道进出电梯的出口位置。当然,根据具体的布局需要,电梯的梯箱还可以设计为仅有一个换乘门13,或者设计为三个换乘门13。
其中,A电梯5可以全程运行,因此可以把乘客送达任何目标楼层并同时泊接,当然也可以与B2电梯7泊接,从而让乘客自主转乘B2电梯7至中层区段(16至30层)、中高层区段(31至45)及高层区段(46至60层)目标楼层,或与D2电梯11完成泊接,让乘客转乘D2电梯11至高层区段(46至60层),B1电梯6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的乘客直接送达目标楼层,或者与A电梯5泊接从而让乘客自主转乘A电梯5至全区段的目标楼层;C1电梯8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与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的乘客直接送达目的楼层,也可以与B2电梯7完成泊接,将乘客中层分区段(15至30层)、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分区段(46至60层)的乘客运输至目标楼层,还可以与D1电梯10泊接从而让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与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的乘客自主转乘D1电梯10至目标楼层;D1电梯10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及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乘客直接送达目标楼层,或者和C2电梯9泊接从而让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分区段(46至60层)的乘客自主转乘C2电梯9至目标楼层。
例如,当某一乘客在一楼等候电梯,希望去到50层,故搭乘了A电梯,然而A电梯的乘客需要停泊的楼层太多,如果A乘客一直搭乘A电梯,则其到50层的耗时会非常长,A电梯的效率也会非常低。此时,如果在B2、C2或者D2中存在某个电梯比较空闲,或者有电梯能够在少停泊的情况下直接、快速地抵达50层,则系统会安排A电梯与该电梯在某个位置进行泊接,此时乘客仅仅需要按照电梯的指示换乘到相应的电梯中即可实现快速的抵达目的地的效果。
该电梯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提供触控屏供用户在候梯厅或者梯箱内选择目标楼层,从而在乘客进入梯箱时获取乘客的目标楼层,然后由电脑根据当前井道中各个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计算出最佳换乘方案,然后根据换乘控制要进行换乘的梯箱运行至换乘位置,打开相应换乘门13并发出换乘指引信息来指引乘客进行换乘,指引信息可以是提示视频或者提示音。
本电梯系统采用的一个井道运行多部电梯,且每部电梯均独立自主运行,电梯之间没有任何相互干涉,极大的节约了电梯井道在高层建筑中占地过大的问题,并且电梯与电梯之间设有转乘通道,让电梯运行效率极高,乘客在电梯内自主转乘至目标楼层,节约了转乘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运载效率,解决了高楼层建筑过程中大量直达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电梯井道空间无效空置的浪费,可以用较低速度的电梯达到高速电梯大量所能达到的效果,并节约了能源。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电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B1电梯6的运载区段作为快速运载区段,B1电梯6仅仅在第1层和第15层进行停靠泊接,对于需要到达更高楼层的乘客,则通过换乘至其他电梯的方式来让乘客抵达。
为了避免电梯换乘的安全隐患,2个换乘门被同步开启之前,所述两梯箱必须处于可靠的相互锁死状态,
上述梯箱20的地坎14下表面设有自主换乘超级电梯轿厢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锁头体19、锁孔座17、光电感应探头18、轿厢A和轿厢B;所述轿厢A和轿厢B运行路径相邻,两轿厢设有彼此相对并且可对接的换乘门;本例中的A轿厢地坎1401和B轿厢地坎1402;任一换乘门的地坎处均同时设有锁头体19和锁孔座17;所述锁头体内设锁芯16和电磁线圈15;所述锁孔座内设光电感应探头18,光电感应探头18用以检测锁芯是否插入锁孔座内,所述光电感应探头18与换乘门相连并控制其启闭;所述换乘门与锁头体19相连并对其控制;当轿厢平层对接以进行乘客换乘时,锁头体的电磁线圈15驱动锁芯16插入与锁芯相对的锁孔座17锁孔内使两轿厢相连并锁定,当光电感应探头感应至锁芯插入至锁孔内的预设位置时,光电感应探头向换乘门发出控制信号,使两换乘门能够开启并对接;当处于对接状态的换乘门中的任一扇处于开启状态时,锁头体使锁芯持续插置于锁孔座锁孔内,采用上述机构后,即会先确定轿厢锁死后,再打开换乘门,当乘客完成“井道内”换乘后,先关闭换乘门后,再解除轿厢锁死状态,进而实现快速抵达目标楼层。
在任一换乘门的地坎处,锁头体和锁孔座数量均为两个以上,锁头体和锁孔座数量相同;光电感应探头识别方向向上并与锁芯滑动方向相垂直。当光电感应探头感应至锁芯插入至锁孔内40mm时,光电感应探头向换乘门发出控制信号,使两换乘门能够开启并对接。
当轿厢A和轿厢B处于对接位置时,两个轿厢地坎间距25mm,锁芯工作总行程为65mm。
所述光电感应探头的安装位置处设有盖板,锁芯前部的上端面为斜面以便于插入配合的锁孔内;锁芯前部的下端面为平面,轿厢锁定时锁芯插入端与锁孔下表面为面接触以提升锁止可靠度。
所述锁头体处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梯控制系统相连以判断轿厢A和轿厢B是否处于待对接状态,只有当轿厢A和轿厢B处于待对接状态时,锁头体的电磁线圈、锁芯才进入作业预备流程以提升锁芯的响应速度。
所述作业预备流程包括锁芯解锁作业和电磁线圈上电作业。
自主换乘超级电梯轿厢锁止装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当轿厢A和轿厢B处于待对接状态时,锁头体的电磁线圈、锁芯才进入作业预备流程;
A2、当轿厢A和轿厢B平层后,锁头体的电磁线圈驱动锁芯插入与锁芯相对的锁孔座锁孔内使两轿厢相连并锁定,当光电感应探头感应至锁芯插入至锁孔内的预设位置时,光电感应探头向换乘门发出控制信号,使两换乘门能够开启并对接;
A3、两换乘门开启后,换乘门向锁头体发送控制信号,锁头体使锁芯持续插置于锁孔座锁孔内;
A4、当两换乘门均处于闭合状态后,锁头体收回锁芯,轿厢A和轿厢B解除连接锁定。
本例中,锁孔为通孔,锁孔背离锁芯的一端上覆有锁孔后端盖。
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如下:
在乘客需要换乘时,将需要换乘的两个相邻梯箱运行至相同高度,并使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在电磁线圈驱动作用下伸长插入相邻一部梯箱的锁孔槽内,使两梯箱相邻高度锁止,此时,这两个梯箱分布于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相对,分别打开两个梯箱的换乘门即可以让乘客进行换乘;当乘客完成井道内换乘后,先关闭换乘门后,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在电磁线圈驱动作用下收缩,伸缩锁芯脱离相邻梯箱的锁孔槽,解除了两梯箱锁死状态,接着两梯箱可各自运行升降。上述相邻梯箱如何控制运行至相同高度时可触发主动门和被动门开启(可通过两个相邻梯箱相对时,设在相邻梯箱上的感应器触发,进而触发主动门和被动门电机动作),可实现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
本发明采用轿厢背包架结构,轿厢才可能三面开门,相邻运载区间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能被同步开启或关闭,为实现井道内换乘创造必要条件。
本发明电梯系统中设有井道结构,其包括井道Q1,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井道区分为四个相邻的运载区间,其中至少三个运载区间的非端部设有一体化的钢构框架Q4,所述钢构框架均包括上方的底坑平板Q5与下方的机房平板Q6。
在发明实施例中,四个运载区间呈2×2阵列式排列,所述运载区间上均设有用于竖直往复运动的梯箱20,所述梯箱设有朝向并紧贴运载区间的分界面的换乘门13,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和关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坑平板与机房平板之间经竖直的钢吊杆Q10与倾斜的钢加强筋Q11连接为一体并固连在井道侧壁的钢立柱上。
所述梯箱均设有泊接门12,所述泊接门在梯箱停靠于泊接楼层时可被打开,所述钢构框架Q4的机房平板Q6上安装有曳引主机Q2、悬挂机构Q8(包括配重块、钢缆等)和机房部件,在A电梯5、B1电梯6、B2电梯7、C1电梯8、C2电梯9、D1电梯10、D2电梯运行区间的底部均设有缓冲器Q9,该Q9可以是多个缓冲弹簧Q901呈阵列排布,且在各缓冲弹簧表面独立设有正方形支撑板Q902,各正方形支撑板组合形成与井道截面接近的矩形,各缓冲弹簧和正方形支撑板独立设置,有利于方便个别损坏时的更换,以及较好的支撑缓冲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坑平板Q5与机房平板Q6之间经竖直的钢吊杆Q10与倾斜的钢加强筋Q11螺接为一体并螺接在井道侧壁的钢立柱Q10上,便于拆装;采用焊接时一旦损坏可以将单独零部件切割维修后再重新焊接。钢吊杆Q10和钢加强筋Q11与底坑平板Q5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对底坑平板Q5进行调节其水平或倾斜,在安装之初,可将底坑平板Q5设置具有6度倾斜,以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承载力,以及抵消梯箱20的冲击力。
传统的电梯井道内部的底坑平板与机房平板均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为一体,建造麻烦、步骤繁琐、施工难度大,当损坏时需要全部敲掉重新浇筑,十分不便。本发明电梯系统的井道结构的构造简单,底坑平板与机房平板组成用于安装缓冲器与悬挂机构的钢构框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当其中的某一平板损坏时,可以重新焊接或螺接进行维修加固,维修方便,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本发明电梯实现了乘客在井道内自主换乘,泊接换乘的梯箱间距较小,没有位置用于设置传统混凝土结构浇筑所需的承重墙或立柱,因此该钢构框架具有多种功能和多重优点。
上述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该换乘门与现有电梯的泊接门构造相同,或者可以是下面结构。
即上述梯箱换乘门上设有主动开门机构K(如图10所示),与该梯箱换乘的梯箱的换乘门上设有与所述主动开门机构配合联动的被动开门机构M(如图11所示)。
换乘门主动开门机构K包括梯箱本体K11和设在梯箱本体K11上的电机K1、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皮带轮K5,所述皮带轮K5带动环形防滑同步皮带K3转动,在梯箱本体K11上设有门导轨K14,所述门导轨K14滑动连接有门吊板K10,所述防滑同步皮带K3上连接门吊板K10,以驱动门吊板K10和换乘门门扇K9相对开启或闭合,所述门吊板K10设有门刀K8,所述门刀K8由铰接在梯箱本体K11上的门刀控制杆K7驱动移动。
图1为超级电梯井道内某一水平断面的平面投影结构分布图,1个井道分为4个运载区间,运行着4个电梯轿厢J1、J2、J3和J4,采用背包架结构布局,轿厢容积率最大,且轿厢之间两两相邻。每个轿厢都设有3个门,其中一个门与楼层泊接,称为泊接门12;另外两个门与相邻运载区间的轿厢用于进行泊接换乘,故称为换乘门13。所述换乘门朝向并贴紧相邻运载区间的分界面,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一个是主动换乘门,另一个是从动换乘门;所述主动换乘门上设有变频电机K1和门刀K8,所述从动换乘门设有门锁轮M4和自动关门重锤M13;当2个需要换乘的轿厢相对时,变频电机驱动主动换乘门开启或关闭的同时,通过门刀卡入门锁轮,带动从动换乘门开启或关闭。若2个需要换乘的轿厢不在相对位置时,门刀无法带动门锁轮,变频电机即无法驱动主动换乘门开启,当然也无法带动从动换乘门开启。换句话说,主动换乘门无法单独被开启,主动换乘门必须与从动换乘门同时被开启或关闭,这是确保超级电梯安全换乘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实施例图中,轿厢J1的2个换乘门和轿厢J3的2个换乘门为主动换乘门;轿厢J2的2个换乘门和轿厢J4的2个换乘门为从动换乘门。
主动换乘门开启或关闭所需的驱动力由变频电机提供。电机K1带动皮带轮K5,与皮带轮同轴的齿轮带动同步皮带K3,使连接在同步皮带上的左右门吊板K10,沿着门导轨K14作水平运动,左右换乘门扇门K9悬挂在门吊板上,也随之作水平运动,完成主动换乘门开启或关闭。
换乘门被动开门机构M包括设在梯箱本体上的门导轨M7和防滑同步皮带M6,所述门导轨M7上滑动设有左、右门扇M11,所述左、右门扇M11上部分别设有门吊板M8,所述门吊板M8分别连接在防滑同步皮带M6上,其中一个门吊板M8上设有门锁轮M4,所述门锁轮M4与所述门刀K8在两梯箱相对拟开启时,位置相对。
当2个需要换乘的轿厢在井道内平层停下时,主动换乘门上的门刀K8就卡在从动换乘门上门锁轮M4的两边。当主动换乘门开启时,门刀首先压动上面的开锁轮使门锁M9开启,然后通过门锁带动从动换乘门的右门扇M11向右开启,同时通过传动防滑同步皮带M6,使左门扇也同步向左侧开启。从动换乘门的关闭靠自动关门重锤M13完成。
本发明申请在水平方向上将1个井道分为4个运载区间,包括1个单梯箱运载区间和3个多梯箱运载区间,多梯箱运载区间与单梯箱运载区间之间,以及多梯箱运载区间之间两两相邻。由于所有的梯箱均采用背包架结构布局,梯箱设置三面开门,其中一个门是朝向泊接目标楼层的泊接门,另外两个门是用于与相邻运载区间的梯箱进行泊接换乘的换乘门;换乘门朝向并贴紧相邻运载区间的分界面,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和关闭。电梯控制系统在乘客进入梯箱时获取乘客的目标楼层,并综合根据当前井道中各个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计算出最佳换乘位置,然后控制要进行换乘的梯箱运行至换乘位置并打开换乘门,当乘客完成“井道内”换乘后,既关闭换乘门,进而实现快速抵达目标楼层的目的。
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平台换乘的桎梏,在1个井道内设有可垂直移动的7台电梯梯厢(说明书中实施例1),各梯箱运载区间之间两两相邻,当两个需要换乘的梯厢运行至换乘位置并打开换乘门,以实现“无缝泊接”,梯箱内乘客也实现“井道内无缝”的换乘,不仅提高井道利用率,而且大幅度减少井道,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大楼的井道,以及换乘平台所占用的宝贵空间。
从换乘的时间、地点和次数来看,本发明的各梯箱运载区间之间两两相邻,各梯箱均能够在快速运载区段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之间的任意层停靠,电梯控制系统在乘客进入梯箱时获取了乘客的目标楼层,并综合根据当前井道中各个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计算出最佳换乘位置,然后控制要进行换乘的梯箱运行至换乘位置并打开换乘门,实现“智能”换乘的目的。如,有一乘客在一楼等候电梯,希望去到50层,故搭乘了A电梯,然而A电梯的乘客需要停泊的楼层太多,如果A乘客一直搭乘A电梯,可能耗时会非常长,A电梯的效率也会非常低。此时,如果在B2、C2或者D2中存在某个电梯比较空闲,则系统会安排A电梯与该电梯在某个位置进行泊接,此时该乘客可以按照电梯的指示换乘到相应的电梯中即可实现快速的抵达目的地的效果。当然,该乘客乘坐的电梯与某个电梯在某个位置进行泊接和换乘是非常灵活的,或许是因为该某个电梯能够在少停泊的情况下直接快速地抵达50层;或许是因为该某个位置恰好是其他乘客的目标楼层,此时该乘客的“及时”换乘不会耽误换乘所需时间;或许是该乘客新换乘的某个电梯上还有两拨人要去不同的目标楼层,该乘客可能还需要进行二次换乘,方可更快地抵达自己的目标楼层,而其他乘客可能不需要进行换乘,继续直达自己的目标楼层。因此,本发明换乘的时间、地点和次数都是变化的,由电梯控制系统安排。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梯系统,包括井道,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井道区分为至少两个相邻的运载区间,所述运载区间中设置有能够在运载区间中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梯箱,所述梯箱设置有朝向并贴紧运载区间的分界面的换乘门,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箱设置有泊接门,所述泊接门在梯箱停靠于泊接楼层时可被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的梯箱能够停靠于所述井道穿过的所有泊接楼层并进行泊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多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沿竖直方向区分为至少两个运载区段,每个运载区段中均设置有所述梯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区段包括快速运载区段和泊接运载区段,所述快速运载区段中的梯箱进在快速运载区段的最高层和最低层停靠并泊接,所述泊接运载区段中的梯箱能够停靠该区段穿过的所有泊接楼层并进行泊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分为高层泊接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两类,所述高层泊接运载区间的泊接运载区段设置于快速运载区段的上方,所述低层泊接运载区间的泊接运载区段设置与快速运载区段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与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相邻。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梯箱运载区间分为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层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三类,所述井道沿竖直方向分为高层区段、中高层区段、中层区段和低层区段,所述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存在梯箱仅运行于高层区段、所述低层运载区间中存在梯箱仅运行于低层区段,所述中层运载区间的梯箱中一个运行于高层区段和中高层区段,另一个运行于中层区段和低层区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区间包括单梯箱运载区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中的梯箱运行于所述井道的最低层和最高层之间,所述单梯箱运载区间、高层泊接运载区间、中层运载区间和低层泊接运载区间呈矩阵分布。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箱的地坎(14)下表面设有由电磁线圈(15)驱动的伸缩锁芯(16),相邻梯箱的地坎下表面设有与伸缩锁芯配合插接的锁孔座(17),所述锁孔座上设有光电感应探头(18),用以检测伸缩锁芯是否插入锁孔座内。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箱换乘门上设有主动开门机构K,与该梯箱换乘的梯箱的换乘门上设有与所述主动开门机构配合联动的被动开门机构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乘门主动开门机构K包括梯箱本体K11和设在梯箱本体K11上的电机K1、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皮带轮K5,所述皮带轮K5带动环形防滑同步皮带K3转动,在梯箱本体K11上设有门导轨K14,所述门导轨K14滑动连接有门吊板K10,所述防滑同步皮带K3上连接门吊板K10,以驱动门吊板K10和换乘门门扇K9相对开启或闭合,所述门吊板K10设有门刀K8,所述门刀K8由铰接在梯箱本体K11上的门刀控制杆K7驱动移动;换乘门被动开门机构M包括设在梯箱本体上的门导轨M7和防滑同步皮带M6,所述门导轨M7上滑动设有左、右门扇M11,所述左、右门扇M11上部分别设有门吊板M8,所述门吊板M8分别连接在防滑同步皮带M6上,其中一个门吊板M8上设有门锁轮M4,所述门锁轮M4与所述门刀K8在两梯箱相对拟开启时,位置相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在乘客进入梯箱时获取乘客的目标楼层,并综合根据当前井道中各个梯箱中乘客的目的地计算出最佳换乘位置,然后控制要进行换乘的梯箱运行至换乘位置并打开要进行换乘的梯箱的换乘门。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电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乘客需要换乘时,将需要换乘的两个相邻梯箱(20)运行至相同高度,并使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16)在电磁线圈(15)驱动作用下伸长插入相邻一部梯箱的锁孔座内,使两梯箱相邻高度锁止,此时,这两个梯箱分布于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相对,分别打开两个梯箱的换乘门(13)即可以让乘客进行换乘;当乘客完成井道内换乘后,先关闭换乘门后,一部梯箱上的伸缩锁芯在电磁线圈(15)驱动作用下收缩,伸缩锁芯脱离相邻梯箱的锁孔座,解除了两梯箱锁死状态,接着两梯箱可各自运行升降。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13所述一种电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应用于60层高的高楼,电梯井道沿竖直方向区分为四个运载区段,分别是:低层区段(1至15层)、中层区段(16至30层)、中高层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区段(46至60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电梯井道分为A运载区间1、B运载区间2、C运载区间3、D运载区间4这四个运载区间,该四个运载区间内分别设置A电梯5、B1电梯6、B2电梯7、C1电梯8、C2电梯9、D1电梯10、D2电梯11七部电梯,每部电梯配备一个梯箱;A电梯5为全程运行的电梯;B1、B2电梯运行在B区投影面上,B1电梯6运行范围为低层分区段,B2电梯7运行范围为中层分区段、中高层分区段和高层分区段,B1与B2电梯之间设有B2电梯底坑与B1电梯机房区;C1、C2电梯运行在C区投影面上,C1电梯8运行范围为低层区段与中层区段,C2电梯9运行范围为中高层区段及高层区段,C1与C2电梯之间设有C1电梯机房区与C2电梯底坑;D1、D2电梯运行在D区投影面上, D1电梯10运行范围为低层分区段、中层区段及中高层分区段,D2电梯11运行范围为高层分区段,D1电梯10和D2电梯11之间设有D1电梯机房及D2电梯底坑机房;所述电梯均为背包架结构布局的电梯,其梯箱设置为三面开门,其中一个门是朝向泊接楼层的泊接门12,另外两个门是用于与相邻运载区间的电梯进行换乘的换乘门13,换乘门13朝向并贴紧相邻运载区间的分界面,分布于同一个分界面两侧的换乘门13能够在相对时被同步开启,从而确保了相邻的电梯之间各有一道换乘门13,并且每部电梯在每层有一个乘客正常通道进出电梯的出口位置;其中,A电梯5可以全程运行,因此可以把乘客送达任何目标楼层并同时泊接,当然也可以与B2电梯7泊接,从而让乘客自主转乘B2电梯7至中层区段(16至30层)、中高层区段(31至45)及高层区段(46至60层)目标楼层,或与D2电梯11完成泊接,让乘客转乘D2电梯11至高层区段(46至60层),B1电梯6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的乘客直接送达目标楼层,或者与A电梯5泊接从而让乘客自主转乘A电梯5至全区段的目标楼层;C1电梯8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与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的乘客直接送达目的楼层,也可以与B2电梯7完成泊接,将乘客中层分区段(15至30层)、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分区段(46至60层)的乘客运输至目标楼层,还可以与D1电梯10泊接从而让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与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的乘客自主转乘D1电梯10至目标楼层;D1电梯10可以将低层分区段(1至15层)、中层分区段(16至30层)及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乘客直接送达目标楼层,或者和C2电梯9泊接从而让中高层分区段(31至45层)和高层分区段(46至60层)的乘客自主转乘C2电梯9至目标楼层。
CN201710634436.XA 2016-08-25 2017-07-29 一种电梯系统 Active CN107381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1723.XA CN106081758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电梯系统
CN201610721723X 2016-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1260A true CN107381260A (zh) 2017-11-24
CN107381260B CN107381260B (zh) 2023-03-24

Family

ID=5722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1723.XA Pending CN106081758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电梯系统
CN201720933427.6U Active CN207346921U (zh) 2016-08-25 2017-07-29 一种超级电梯装置
CN201710634436.XA Active CN107381260B (zh) 2016-08-25 2017-07-29 一种电梯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1723.XA Pending CN106081758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一种电梯系统
CN201720933427.6U Active CN207346921U (zh) 2016-08-25 2017-07-29 一种超级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6081758A (zh)
WO (1) WO201803617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425A (zh) * 2018-12-26 2019-02-22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9368428A (zh) * 2018-12-26 2019-02-22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提高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CN109384109A (zh) * 2018-12-26 2019-02-26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调度方法
CN109534117A (zh) * 2018-12-26 2019-03-29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装置及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758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张凡 一种电梯系统
CN107458949A (zh) * 2017-07-29 2017-12-12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井道多轿厢自主换乘电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285161A (zh) * 2017-07-29 2017-10-24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自主换乘超级电梯轿厢锁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32793B (zh) * 2018-11-01 2020-07-31 浙江华夏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双子轿厢的观光电梯
CN110884983B (zh) * 2019-12-06 2024-05-28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驱动悬挂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1942998B (zh) * 2020-08-24 2024-05-03 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接力式提升方法及提升系统
CN116199075B (zh) * 2023-05-05 2023-07-21 扬州市神力吊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857A (ja) * 1992-09-30 1994-04-26 Toshiba Corp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CN1166445A (zh) * 1995-11-29 1997-12-03 奥蒂斯电梯公司 输送乘客的、带有双层隔板电梯的多电梯往复运输系统
CN1462718A (zh) * 2002-05-27 2003-12-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多个自运行的电梯轿厢和至少三个相邻设置的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
CN1605557A (zh) * 2003-10-09 2005-04-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
CN201494998U (zh) * 2009-09-02 2010-06-02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门机同步门刀
CN102180395A (zh) * 2011-05-30 2011-09-14 张凡 钢结构井道一体化观光电梯及其模块式安装方法
CN103449265A (zh) * 2013-07-30 2013-12-18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分段式电梯井道信号采集装置
CN104507844A (zh) * 2012-07-23 2015-04-08 Mu有限公司 杂货电梯系统
CN204490286U (zh) * 2015-02-10 2015-07-22 广东辛格林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上的门刀
CN204624915U (zh) * 2015-04-03 2015-09-09 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电梯门机装置
CN204917510U (zh) * 2015-08-12 2015-12-30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门脱离检测保护及警报装置
CN105236244A (zh) * 2015-11-25 2016-01-13 佛山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轿厢式电梯
CN105253743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并联运行的电梯
JP2016121021A (ja) * 2016-03-01 2016-07-07 行宏 宮川 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ベータ
CN106081758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张凡 一种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85970C (fi) * 1986-09-24 1992-06-25 Kone Oy Foerfarande foer koordinering av hissgrupper.
US5752585A (en) * 1996-07-25 1998-05-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huttle with auxiliary elevators at terminals
JP2003073043A (ja) * 2001-08-31 2003-03-12 Otis Elevator Co マルチスカイロビー方式の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420187B2 (ja) * 2003-10-21 2010-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免震建築物用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5170598A (ja) * 2003-12-11 2005-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961774B2 (ja) * 2006-03-03 2012-06-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ZA200710589B (en) * 2006-12-22 2008-11-26 Inventio Ag Lift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storey
JP2009012930A (ja) * 2007-07-04 2009-01-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156607B2 (ja) * 2008-12-12 2013-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358255B2 (ja) * 2009-04-08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723228B2 (ja) * 2011-06-08 2015-05-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130071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连层站组多轿厢循环电梯
JP2014172695A (ja) * 2013-03-07 2014-09-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CN205257721U (zh) * 2015-11-25 2016-05-25 佛山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轿厢式电梯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5857A (ja) * 1992-09-30 1994-04-26 Toshiba Corp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CN1166445A (zh) * 1995-11-29 1997-12-03 奥蒂斯电梯公司 输送乘客的、带有双层隔板电梯的多电梯往复运输系统
CN1462718A (zh) * 2002-05-27 2003-12-2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多个自运行的电梯轿厢和至少三个相邻设置的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
CN1605557A (zh) * 2003-10-09 2005-04-1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和方法及其技术更新的方法
CN1982192A (zh) * 2003-10-09 2007-06-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大楼内分区运行的电梯设备
CN201494998U (zh) * 2009-09-02 2010-06-02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门机同步门刀
CN102180395A (zh) * 2011-05-30 2011-09-14 张凡 钢结构井道一体化观光电梯及其模块式安装方法
CN104507844A (zh) * 2012-07-23 2015-04-08 Mu有限公司 杂货电梯系统
CN103449265A (zh) * 2013-07-30 2013-12-18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分段式电梯井道信号采集装置
CN204490286U (zh) * 2015-02-10 2015-07-22 广东辛格林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斜行电梯上的门刀
CN204624915U (zh) * 2015-04-03 2015-09-09 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电梯门机装置
CN204917510U (zh) * 2015-08-12 2015-12-30 三菱电机上海机电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门脱离检测保护及警报装置
CN105253743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并联运行的电梯
CN105236244A (zh) * 2015-11-25 2016-01-13 佛山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轿厢式电梯
JP2016121021A (ja) * 2016-03-01 2016-07-07 行宏 宮川 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ベータ
CN106081758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张凡 一种电梯系统
CN207346921U (zh) * 2016-08-25 2018-05-11 张凡 一种超级电梯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持钟: "跃层电梯Jumplift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山西建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425A (zh) * 2018-12-26 2019-02-22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9368428A (zh) * 2018-12-26 2019-02-22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提高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CN109384109A (zh) * 2018-12-26 2019-02-26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调度方法
CN109534117A (zh) * 2018-12-26 2019-03-29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9368428B (zh) * 2018-12-26 2020-10-16 福州快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提高空间立体交互式电梯呼梯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6171A1 (zh) 2018-03-01
CN106081758A (zh) 2016-11-09
CN207346921U (zh) 2018-05-11
CN107381260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1260A (zh) 一种电梯系统
CN107458949A (zh) 一井道多轿厢自主换乘电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RU2283270C2 (ru) Система лифтов
CN109422166B (zh) 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
JP6978011B2 (ja) ドローン着陸システムおよびドローン着陸ステーション
CN201144130Y (zh) 循环式多轿厢电梯
CN109422161B (zh) 一种智能多轿厢电梯
AU735064B2 (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assenger transport
KR20170118876A (ko) 복수의 통로 및 복수의 카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작동 방법
KR20150133666A (ko) 쓰리웨이 엘리베이터 순환시스템
CA2189922A1 (en) Emergency elevator cab commandeering shuttle
JPH09165146A (ja) エレベータシャト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ャトルシステムの乗客移動方法
JP2004338891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05061257U (zh) 物料垂直运输提升平台
JP4849651B1 (ja) エレベータ
CN102674112A (zh) 一种家用型别墅电梯
CN206375515U (zh) 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
US2763381A (en) bowles
CN205346551U (zh) 节能节时电梯
JPS59133188A (ja) エレベ−タ
CN211169413U (zh) 双层节能电梯
CN214610969U (zh) 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的护脚装置
JPH03147691A (ja) 複数乗りかご方式昇降設備
CN106744098A (zh) 一种一井多厢旋转避让电梯及其应用方法
RU2241812C2 (ru) Многоярусный гараж для парковки и стоянки легковых автомобил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