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8075A -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 Google Patents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48075A
CN107348075A CN201710796312.1A CN201710796312A CN107348075A CN 107348075 A CN107348075 A CN 107348075A CN 201710796312 A CN201710796312 A CN 201710796312A CN 107348075 A CN107348075 A CN 107348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money willow
green money
herbal tea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63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li Qianhu Cyclocarya Paliurus Plan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li Qianhu Cyclocarya Paliurus Plan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li Qianhu Cyclocarya Paliurus Plan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li Qianhu Cyclocarya Paliurus Plan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63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48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48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8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属于植物饮料领域。制备方法包括:用8~10重量份的第一份水将4~6重量份的青钱柳茶润湿,第一次密封保存,得青钱柳加工料。将青钱柳加工料与2~3重量份的干红枣片及1~2重量份的大麦混合,蒸煮,得混合加工料。将混合加工料与120~150重量份的第二份水混合,熬煮,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于高压釜中第二次密封保存,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其其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产品口感佳、产品清热保健作用佳、适于工业化生产。青钱柳凉茶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为成分简单、口感佳、清热保健作用佳的植物饮料。

Description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饮料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背景技术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i.)Iljinskaja),又名青钱李、摇钱树、一串钱、山麻柳、甜茶树等,系双子叶植物纲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因其树形似柳、果实像铜钱、色青而下垂,迎风摇曳而得名。青钱柳是冰川世纪的孑遗树种,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在海拔500~2500m阴凉潮湿地带的阔叶林中才能生存的高大落叶乔木。据《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其嫩叶甘甜滋润,具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如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治疗顽癣等。青钱柳是集药用、材用和园林观赏等多种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
但是,现有技术中青钱柳的应用较单一,缺少对青钱柳深加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产品口感佳、产品清热保健作用佳、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钱柳凉茶,其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物质、口感佳、清热保健作用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用8~10重量份的第一份水将4~6重量份的青钱柳茶润湿,第一次密封保存,得青钱柳加工料;将青钱柳加工料与2~3重量份的干红枣片及1~2重量份的大麦混合,蒸煮,得混合加工料;将混合加工料与120~150重量份的第二份水混合,熬煮,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于高压釜中第二次密封保存,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
本发明提出一种青钱柳凉茶,通过上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青钱柳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青钱柳属于别样茶,其和传统茶叶相比,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等物质,保健效果更佳。青钱柳茶的润湿及第一次密封操作,以使青钱柳茶充分湿润、渗透并解吸,便于其有效物质的充分、快速溶出。蒸煮操作能够加快青钱柳加工料、干红枣片及大麦在熬煮过程中有效物质的溶解速率。由于干红枣片为疏松多孔的结构,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贮存青钱柳加工料中的有效成分,提高青钱柳茶有效成分的释放量及释放效率。同时,红枣肉在水中熬煮易软烂,在熬煮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营养物质以及贮藏的青钱柳茶的有效物质充分释放至溶液中。红枣营养丰富、味香甜、微温,大麦味甘、性凉、营养丰富,能够改善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提高其保健效果,同时红枣能避免饮用凉茶导致胃寒等症状。第二次密封保存于高压釜中进行,有利于原料中有效物质深度溶出。
本发明提供的青钱柳凉茶,通过上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制得,是一款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物质、口感佳、清热保健作用佳的绿色植物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用8~10重量份的第一份水将4~6重量份的青钱柳茶润湿,第一次密封保存,得青钱柳加工料;将青钱柳加工料与2~3重量份的干红枣片及1~2重量份的大麦混合,蒸煮,得混合加工料;将混合加工料与120~150重量份的第二份水混合,熬煮,得混合液;将混合液于高压釜中第二次密封保存,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
青钱柳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青钱柳属于别样茶,其和传统茶叶相比,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等物质,其作为茶饮的保健效果更佳。
采用第一份水对青钱柳茶的润湿操作及第一次密封操作,使青钱柳茶充分湿润、渗透并解吸,便于其有效物质的充分、快速溶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次密封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5~8h,该条件下青钱柳茶的润湿更充分。
进一步地,第一份水和青钱柳茶的质量比为9~10:4~5,进一步较佳地为9:5,其润湿效果更佳。此外,采用第一份水进行润湿之前,将青钱柳茶进行粉碎,粉碎后粒度较佳地为-50~+200目,其有效物质溶出更快速充分且便于固液分离。
红枣营养丰富、味香甜、微温,大麦味甘、性凉、营养丰富,二者与青钱柳茶调和,能够提高青钱柳凉茶的清热解毒、保健养生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善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此外,红枣的温补性能避免饮用凉茶导致胃寒等症状。
较佳地,青钱柳茶、干红枣片及大麦的质量比依次为4~5:2.5~3:1~1.5,进一步较佳地为5:2.5:1.5,其营养搭配更均衡,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更佳。
将青钱柳加工料、干红枣片及大麦混合蒸煮使其熟化,使原料的香气更加醇熟,同时能够提高其在熬煮过程中有效物质的释放速度及释放程度。
干红枣片为疏松多孔的结构,在蒸煮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贮存青钱柳加工料中的有效成分,提高青钱柳茶有效成分的释放量及释放效率。红枣肉在水中熬煮易软烂,在熬煮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营养物质以及贮藏的青钱柳茶的有效物质充分释放至溶液中,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及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蒸煮操作控制加热温度为100~150℃、时间为3~5h。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经过蒸煮操作的原料和未经蒸煮操作的原料相比,相同熬煮条件及熬煮时间下,前者有效物质释放速度为后者的1.2~1.5倍,释放量为后者的1.1~1.3倍。
采用第二份水对混合加工料进行熬煮,使其中的营养物质溶解并扩散至水中。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熬煮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次熬煮及第二次熬煮,第一次熬煮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次熬煮的温度。
经过先低温再高温的两步熬煮操作,第二次熬煮操作破坏了第一次熬煮后期逐渐形成的接近平衡的状态,使混合加工料中有效物质能够更加快速、充分地溶解扩散。进一步地,第一次熬煮的温度为80~85℃、时间为1~2h,第二次熬煮的温度为95~100℃、时间为2~3h,其熬煮效果更佳。
由于熬煮完成后原料中仍残余大量的有效物质,故在熬煮完成后对熬煮得到的混合液在高压釜中进行第二次密封保存,使原料在较高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释放有效物质,实现对原料中有效物质的深度溶解利用。较佳地,第二次密封的温度为120~130℃、时间为2~4h、压力为0.2~0.3MPa。
固液分离除去释放有效物质后残余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在长期的浸泡过程中软烂并分散于液体中而影响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或造成青钱柳凉茶变味。
较佳地,固液分离操作可采用离心操作,其固液分离效果更佳,避免青钱柳凉茶中残余部分固体小颗粒,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更好。
进一步地,固液分离后还可以向分离得到的液体中添加0.5~0.8重量份的麦芽浓缩液、1~2重量份的食用糖及0.1~0.2重量份的柠檬酸,为青钱柳凉茶的提供适量的香味、甜味及酸味,青钱柳凉茶的口感更佳。
一种青钱柳凉茶,通过上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制得,其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物质、口感佳、清热保健作用佳。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9kg水润湿5kg青钱柳茶,在40℃的温度条件下密封6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以130℃的加热温度蒸煮4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35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1.5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5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5℃的温度及0.25MPa的压力条件密封3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2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8kg水润湿4kg青钱柳茶,在40℃的温度条件下密封6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kg干红枣片及1kg大麦混合,以130℃的加热温度蒸煮4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20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1.5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5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5℃的温度及0.25MPa的压力条件密封3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5kg麦芽浓缩液、1kg食用糖及0.1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3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10kg水润湿6kg青钱柳茶,在40℃的温度条件下密封6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3kg干红枣片及2kg大麦混合,以130℃的加热温度蒸煮4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50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1.5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5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5℃的温度及0.25MPa的压力条件密封3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8kg麦芽浓缩液、2kg食用糖及0.2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4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9kg水润湿5kg青钱柳茶,在40℃的温度条件下密封6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以130℃的加热温度蒸煮4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35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1.5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5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5℃的温度及0.25MPa的压力条件密封3h。
S5、离心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5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9kg水润湿5kg青钱柳茶,在35℃的温度条件下密封8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以100℃的加热温度蒸煮5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35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2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0℃的温度及0.2MPa的压力条件密封4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6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9kg水润湿5kg青钱柳茶,在45℃的温度条件下密封5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以150℃的加热温度蒸煮3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35kg水混合,在80~85℃的温度条件下熬煮1h,再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3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30℃的温度及0.3MPa的压力条件密封2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实施例7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用9kg水润湿5kg青钱柳茶,在40℃的温度条件下密封6h,得青钱柳加工料。
S2、将得青钱柳加工料、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以130℃的加热温度蒸煮4h,得混合加工料。
S3、将混合加工料与135kg水混合,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4h,得混合液。
S4、将混合液在高压釜中以125℃的温度及0.25MPa的压力条件密封3h。
S5、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对比例1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5kg青钱柳茶与135kg水混合,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4h,离心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
对比例2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5kg青钱柳茶与135kg水混合,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4h,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对比例3
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5kg青钱柳茶、2.5kg干红枣片及1.5kg大麦混合,在95~100℃的温度条件下熬煮4h,离心固液分离,向液体中添加0.6kg麦芽浓缩液、1.5kg食用糖及0.15kg柠檬酸,混匀,得青钱柳凉茶。
随机邀请200位志愿者进行实施例1~7及对比例1~3制得的青钱柳凉茶的试吃,取试吃评分的平均值进行统计。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感官评价标准
表2感官评价得分结果
项目 外观得分 香气得分 口感得分 总分
实施例1 18 18 56 92
实施例2 19 16 55 90
实施例3 18 17 57 92
实施例4 17 15 52 84
实施例5 17 17 53 87
实施例6 16 19 57 92
实施例7 19 16 51 86
对比例1 19 7 15 41
对比例2 18 11 30 59
对比例3 17 13 38 68
由表2可知,和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7制得的青钱柳凉茶的得分较高,说明实施例1~7制得的青钱柳凉茶的外观、香气及口感更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产品口感佳、产品清热保健作用佳、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青钱柳凉茶,制备简单、不含咖啡因及磷酸物质、口感佳、清热保健作用佳。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8~10重量份的第一份水将4~6重量份的青钱柳茶润湿,第一次密封保存,得青钱柳加工料;将所述青钱柳加工料与2~3重量份的干红枣片及1~2重量份的大麦混合,蒸煮,得混合加工料;将所述混合加工料与120~150重量份的第二份水混合,熬煮,得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于高压釜中第二次密封保存,固液分离,得青钱柳凉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份水、所述青钱柳茶、所述干红枣片、所述大麦及所述第二份水的质量比为依次为9~10:4~5:2.5~3:1~1.5:130~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份水、所述青钱柳茶、所述干红枣片、所述大麦及所述第二份水的质量比为依次为9:5:2.5:1.5: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液分离后还包括:添加0.5~0.8重量份的麦芽浓缩液、1~2重量份的食用糖及0.1~0.2重量份的柠檬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熬煮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次熬煮及第二次熬煮,所述第一次熬煮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次熬煮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熬煮的温度为80~85℃、时间为1~2h,所述第二次熬煮的温度为95~100℃、时间为2~3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密封的温度为120~130℃、时间为2~4h、压力为0.2~0.3MPa。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密封的温度为35~45℃、时间为5~8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的加热温度为100~150℃、时间为3~5h。
10.一种青钱柳凉茶,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1710796312.1A 2017-09-06 2017-09-06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Pending CN107348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6312.1A CN107348075A (zh) 2017-09-06 2017-09-06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6312.1A CN107348075A (zh) 2017-09-06 2017-09-06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8075A true CN107348075A (zh) 2017-11-17

Family

ID=6029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6312.1A Pending CN107348075A (zh) 2017-09-06 2017-09-06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480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7485A (zh) * 2017-12-19 2018-05-29 徐翠然 一种青钱柳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1248A (zh) * 2012-04-12 2013-10-30 赵艳姝 一种新型苦瓜降压茶
CN104206587A (zh) * 2014-08-13 2014-12-17 刘彦宏 一种清热解毒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541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遂昌县维尔康青钱柳中草药专业合作社 一种青钱柳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5558191A (zh) * 2015-12-22 2016-05-11 桂林双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汉果青钱柳提取物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301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贵州百佳尚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1248A (zh) * 2012-04-12 2013-10-30 赵艳姝 一种新型苦瓜降压茶
CN104206587A (zh) * 2014-08-13 2014-12-17 刘彦宏 一种清热解毒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541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遂昌县维尔康青钱柳中草药专业合作社 一种青钱柳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5558191A (zh) * 2015-12-22 2016-05-11 桂林双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罗汉果青钱柳提取物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301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贵州百佳尚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青钱柳袋泡茶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7485A (zh) * 2017-12-19 2018-05-29 徐翠然 一种青钱柳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0498B (zh) 一种金银花茶的加工方法
CN104054868A (zh) 一种山楂味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04634B (zh) 普洱金花茶酒及配制法
CN106720643A (zh) 一种新型柑桔六堡茶制作工艺
KR101563802B1 (ko) 목련꽃차를 이용해 제조된 도라지정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511613A (zh) 一种春砂仁枇杷蜜饯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78836A (zh) 一种植物饮料的配方及其加工工艺
CN106666516A (zh) 一种醇香风味人心果罐头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88949A (zh) 一种速溶绿茶制备工艺
CN104054876A (zh) 一种拔丝山药南瓜饼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1176A (zh) 一种桂花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71997A (zh) 海棠果营养含片的制备方法
CN103749828A (zh) 一种蜂蜜花瓣冲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8075A (zh) 青钱柳凉茶的制备方法及青钱柳凉茶
CN107136256A (zh) 速溶菊花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7163B (zh) 一种咖啡果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9596A (zh) 一种刺梨酒的制作方法
CN109198352A (zh) 一种蜂胶固体饮料粉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82770B1 (ko) 비타민 c를 이용한 구기자와 오미자 발효액의 제조방법
CN107455640A (zh) 山药草本固体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07207A (zh) 一种枇杷果干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9711A (zh) 一种改善白酒口感风味的酒伴侣
CN104195000A (zh) 一种荔枝酒的酿制方法
CN105077193B (zh) 一种陈皮柿子酱的制备方法
CN103907717B (zh) 一种绿茶露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