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986B -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7986B
CN107317986B CN201710264024.1A CN201710264024A CN107317986B CN 107317986 B CN107317986 B CN 107317986B CN 201710264024 A CN201710264024 A CN 201710264024A CN 107317986 B CN107317986 B CN 107317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nit
acquisition unit
terminal device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40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7986A (zh
Inventor
林寿一
富田晃央
龙田成示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17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7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7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66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e.g. tags, keywords, comments, manually generated location and time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7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video data
    • G06F16/7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786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e.g. tags, keywords, comments, title and artist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time, location and usage information, user ra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终端装置(10)具有:第一取得部(11),其取得第一信息;第一记录部(15),其能够记录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第一通信部(16),其能够与佩戴装置(20)进行通信,将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和包含与指示信号对应的操作内容在内的操作信息发送给佩戴装置(20);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其将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发送来的第二信息与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一记录部(15)进行记录。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被摄体并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将由多个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多个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关联起来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135394号)。在该技术中,根据动态图像文件的创建日期/时间和记录时间,计算动态图像的摄影日期/时间,然后从存储器中检索在该摄影日期/时间附近拍摄的静态图像,将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关联起来分类。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只不过是将在彼此不同的数字照相机中拍摄的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关联起来,因此在用户一人一边将多台设备协作一边同时取得图像或声音等信息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信息的丰富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一边协作一边同时取得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丰富化的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取得部,其取得信息;通信部,其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并且接收在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以及记录控制部,其将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信息取得系统具有终端装置和外部设备,该终端装置在被用户把持着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外部设备在被所述用户佩戴的状态下使用,该信息取得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具有:第一取得部,其取得第一信息;第一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将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并且接收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以及第一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一记录部进行记录,所述外部设备具有:第二取得部,其取得所述外部设备信息;第二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将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由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并且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第二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二记录部进行记录。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信息取得方法是由终端装置执行的信息取得方法,该终端装置具有能够取得信息的取得部,在该信息取得方法中,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并且接收在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将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能够更进一步理解以上所述的内容和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产业上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的第一控制信息记录部记录的控制列表信息的图。
图5使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佩戴装置的第二控制信息记录部记录的控制列表信息的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与佩戴装置一边协作一边进行摄影时的状况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的第一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佩戴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佩戴装置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与佩戴装置一边协作一边进行摄影时的状况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佩戴装置的第二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佩戴装置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佩戴装置记录的图像文件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信息取得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提供即使在一边协作一边同时取得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取得信息时的彼此的操作内容的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信息取得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图1A和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A和图1B所示的信息取得系统1具有用户把持的终端装置10和用户佩戴的作为外部设备的佩戴装置20。关于本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1,如图2和图3所示,在终端装置10是数字照相机的情况下,在佩戴装置20是头戴式显示器20a(以下,称为“HMD20a”)时,或者在佩戴装置20是具有摄像功能的可佩戴式终端或手表20b(以下,称为“手表(watch)20b”)时,通过使从终端装置10和佩戴装置20分别得到的信息、以及终端装置10和佩戴装置20各自的操作结果按照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进行双向通信,一边判断用户的意图一边进行协作。这里,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是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n、IEEE802.11g、IEEE802.11ac、bluetooth(注册商标)和红外线通信标准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使用任何无线通信标准。
〔终端装置的结构〕
首先,对终端装置10进行说明。终端装置10使用具有通过用户进行把持而能够拍摄被摄体的摄像功能或者能够取得声音的声音输入功能的装置而实现。例如,终端装置10使用数字照相机、便携设备、智能手机以及IC记录仪而实现。另外,以下,将终端装置10作为数字照相机或者IC记录仪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终端装置10具有第一取得部11、第一位置检测部12、第一显示部13、第一操作部14、第一记录部15、第一通信部16以及第一控制部17。
第一取得部11通过拍摄被摄体而取得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给第一控制部17,或者取得声音数据并将该声音数据输出给第一控制部17。第一取得部11使用以下等部分构成:第一光学系统(未图示),其由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会聚来自规定的视野区域的光;光圈,其调节第一光学系统所会聚的光的入射量;快门,其根据释放信号的输入而进行动作;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摄像元件,其接受透过了光圈和快门的光并将该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信号处理部,其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模拟信号实施降噪处理和提高增益处理等模拟处理,再进行A/D转换并输出给第一控制部17。或者,第一取得部11使用麦克风和A/D转换部等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取得部11作为取得部发挥功能。
第一位置检测部12检测终端装置10的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给第一控制部17。第一位置检测部12使用方位传感器、GPS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等构成。
第一显示部13根据第一控制部17的控制,显示与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和关于终端装置10的各种信息。第一显示部13使用液晶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显示面板构成。
第一操作部14使用受理终端装置10的电源接通或电源切断的指示信号输入的电源开关、受理对第一取得部11指示摄像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输入的开关以及受理对终端装置10指示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指示信号输入的开关等构成。并且,第一操作部14受理指示第一取得部11取得第一信息时的第一取得部11的状态的变更的指示信号输入。例如,第一操作部14受理指示第一取得部11的摄像参数例如曝光值、ISO、光圈值、快门速度、增益以及焦点位置等的变更的指示信号输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操作部14作为输入部发挥功能。
第一记录部15记录关于终端装置10的各种信息。第一记录部15使用闪存存储器或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第一记录部15具有:第一程序记录部151,其记录终端装置10执行的各种程序;第一数据记录部152,其记录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各种数据;第一设备信息记录部153,其记录关于终端装置10的各种信息(例如设备ID和密码);以及第一控制信息记录部154,其记录关于与经由第一通信部16而协作的设备对应的控制内容的控制列表信息。
图4是示出第一控制信息记录部154记录的控制列表信息的图。在图4所示的控制列表信息T1中记载有与终端装置10的功能和佩戴装置20的功能对应地各自进行的控制内容。具体而言,如控制列表信息T1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终端装置10进行摄像(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在佩戴装置20具有摄像功能时,佩戴装置20根据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图像数据),进行控制佩戴装置20的摄影的焦点位置或者曝光的摄影控制(AF处理或AE处理),并且在佩戴装置20所显示的图像上显示关于摄影的建议,并且终端装置10将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与静态图像数据关联起来进行记录。并且,如控制列表信息T1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终端装置10进行摄像(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在佩戴装置20具有录音功能时,佩戴装置20根据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图像数据),进行强度在佩戴装置20的录音时映现在图像数据中的主要被摄体(摄影对象)的声音的声音控制,并且终端装置10将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声音数据与静态图像数据关联起来进行记录。
而且,如控制列表信息T1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终端装置10进行录音的情况下,在佩戴装置20具有摄像功能时,佩戴装置20根据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声音数据),佩戴装置20通过声音来确定摄影对象而进行摄影控制(AF处理或AE处理),并且在佩戴装置20所显示的图像上显示关于录音的针对录音的建议或者使用声音输出建议,并且终端装置10将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与声音数据关联起来进行记录。而且,如控制列表信息T1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终端装置10进行录音的情况下,在佩戴装置20具有录音功能时,佩戴装置20根据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声音数据),进行佩戴装置20的显示录音等级的控制,并且终端装置10根据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声音数据,记录进行了噪声消除后的录音数据。
返回图1A,继续进行终端装置10的结构的说明。
第一通信部16按照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与其他设备例如佩戴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将数据发送给佩戴装置20,并且,接收外部设备信息并输出给第一控制部17,其中,外部设备信息包含在第一取得部11取得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佩戴装置20中取得的第二信息和在佩戴装置20中所进行的操作信息。这里,在第二信息中包含有在佩戴装置20中取得的第二图像数据或者第二声音数据等。
第一控制部17控制构成终端装置10的各部分。第一控制部17具有第一判定部171、第一状态控制部172、第一显示控制部173、第一通信控制部174以及第一记录控制部175。
第一判定部171判定第一通信部16与佩戴装置20的通信状态。具体而言,第一判定部171判定是否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用于进行配对的密码作为配对信息,其中,配对是进行双向进行通信的配对。
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和从佩戴装置20发送来的第二信息,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状态。具体而言,在第一取得部11能够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摄影参数(例如,ISO、曝光值、快门速度以及光圈等),另一方面,在第一取得部11能够录音声音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录音参数(例如噪声消除或指向性图案)。
第一显示控制部173控制第一显示部13的显示方式。具体而言,第一显示控制部173使第一显示部13显示与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对应的图像。并且,第一显示控制部173将从佩戴装置20发送第二信息与第一信息合成并使第一显示部13进行显示,其中,该第二信息包含在佩戴装置2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具体而言,第一显示控制部173将包含于第二信息中的操作信息重叠在与第一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上并使第一显示部13进行显示。
第一通信控制部174控制第一通信部16的通信状态。具体而言,第一通信控制部174经由第一通信部16将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发送给佩戴装置20。
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将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外部设备信息与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一记录部15进行记录。
〔佩戴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对佩戴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
佩戴装置20被假定为例如HMD、IC记录仪、能够取得活体信息的手表型终端等,能够在用户佩戴着的状态下使用。另外,以下,将佩戴装置20作为HMD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将佩戴装置20作为外部设备进行了说明,但佩戴装置20也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终端装置发挥功能。
如图1B所示,佩戴装置20具有第二取得部21、第二位置检测部22、佩戴检测部23、第二显示部24、第二操作部25、第二记录部26、第二通信部27以及第二控制部28。
第二取得部21通过拍摄被摄体而取得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或者取得声音数据并将该声音数据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第二取得部21使用以下等部分构成:第二光学系统(未图示),其由一个或多个透镜构成,会聚来自规定的视野区域的光;光圈,其调节第二光学系统会聚的光的入射量;快门,其根据释放信号的输入而进行动作;CCD或者CMOS的摄像元件,其接收透过了光圈和快门的光并将该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信号处理部,其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模拟信号实施降噪处理和提高增益处理等模拟处理,进行A/D转换而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或者,第二取得部21使用麦克风和A/D转换部等构成。并且,第二取得部21的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比第一取得部11的第一光学系统短。具体而言,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是广角的(例如8mm~24mm),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是标准的(例如35mm~50mm)。
第二位置检测部22检测佩戴装置20的位置,并将该检测结果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第二位置检测部22使用方位传感器、GPS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等构成。
佩戴检测部23检测用户佩戴佩戴装置20的佩戴状态或生命体征信息(vitalinformation),并该检测结果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佩戴检测部23使用压力传感器、生命体征传感器(心率检测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构成。
第二显示部24根据第二控制部28的控制,显示与从第二控制部28输入来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和关于佩戴装置20的各种信息。第二显示部24使用液晶或有机EL构成。
第二操作部25使用受理佩戴装置20的电源接通或电源切断的指示信号输入的电源开关、受理对第二取得部21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开始指示等的指示信号输入的开关以及受理与终端装置10进行通信的指示信号输入的开关等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二操作部25作为输入部发挥功能。
第二记录部26记录关于佩戴装置20的各种信息。使用闪存存储器或DRAM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第二记录部26具有:第二程序记录部261,其记录佩戴装置20执行的各种程序;第二数据记录部262,其记录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各种数据;第二设备信息记录部263,其记录用于识别佩戴装置20的设备ID、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密码等;以及第二控制信息记录部264,其记录与经由第二通信部27而进行协作的设备对应的控制内容所相关的控制列表信息。
图5是示出第二控制信息记录部264记录的控制列表信息的图。在图5所示的控制列表信息T2中记载有与佩戴装置20的功能和终端装置10的功能相对应地各自进行的控制内容。具体而言,如控制列表信息T2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佩戴装置20进行摄像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0具有摄影功能或者录音功能时,终端装置10使第一显示部13显示HDM用的图形用户界面(以下,称为“GUI”)。并且,如控制列表信息T2所示,记载了以下内容:在佩戴装置20进行录音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0具有摄影功能或者录音功能时,终端装置10使第一显示部13显示手表(watch)用的GUI。
第二通信部27按照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与其他设备例如终端装置10进行无线通信并将数据发送给终端装置10,并且接收从终端装置10发送来的数据并输出给第二控制部28。
第二控制部28控制构成佩戴装置20的各部分。第二控制部28具有第二判定部281、检测部282、第二显示控制部283、第二通信控制部284以及第二记录控制部285。
第二判定部281判定第二通信部27与终端装置10的通信状态。具体而言,第二判定部281判定是否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用于进行配对的密码作为配对信息,其中,配对是指进行双向通信的配对。
检测部282检测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对应的第二图像上的第一图像的摄影区域。具体而言,检测部282进行第一图像和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图像各自的模式匹配或提取特征量的处理,检测第二图像上的第一图像的摄影区域。另外,检测部282也可以使用第二图像和第一图像各自的像素匹配等公知技术,检测第二图像上的第一图像的摄影区域。
第二显示控制部283控制第二显示部24的显示方式。具体而言,第二显示控制部283使第二显示部24显示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对应的第二图像。
第二通信控制部284控制第二通信部27的通信状态。具体而言,第二通信控制部284经由第二通信部27将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0。
第二记录控制部285将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发送来的第一信息、包含在终端装置10处所进行的操作内容在内的操作信息以及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二记录部26进行记录。
〔终端装置的处理〕
接下来,对终端装置10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A和图6B是示出终端装置1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终端装置10对佩戴装置20发送配对请求(步骤S101)。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终端装置10经由第一通信部16向佩戴装置20发送关于终端装置10的设备信息。
接着,第一判定部171判定是否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配对信息(步骤S102)。具体而言,第一判定部171判定是否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用于进行配对的密码作为配对信息,其中,配对是进行双向通信的配对。在第一判定部171判定为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配对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3。与此相对,在第一判定部171判定为没有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配对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终端装置10返回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03中,第一通信控制部174根据经由第一通信部16接收到的配对信息,执行与佩戴装置20进行双向通信的配对处理。由此,在终端装置10与佩戴装置20之间双向地进行数据的交换。
接着,第一取得部11拍摄被摄体,取得第一信息(步骤S104)。具体而言,第一取得部11拍摄被摄体,取得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作为第一信息。
然后,在从第一操作部14处输入了变更终端装置10的参数的参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第一控制部17根据从第一操作部14输入的操作信号,变更终端装置10的参数(步骤S106)。具体而言,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从第一操作部14输入的操作信号,变更第一取得部11的摄影参数(例如ISO、曝光值、光圈值、快门速度以及增益调节等)。在步骤S106后,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7。与此相对,在没有从第一操作部14处输入有变更终端装置10的参数的参数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05:否),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在终端装置10能够与佩戴装置20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第一通信控制部174经由第一通信部16将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和第一操作部14的操作信息各个发送给佩戴装置20(步骤S108)。
接着,在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0。与此相对,在没有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终端装置10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107。
在步骤S110中,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控制第一取得部11。具体而言,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包含于第一信息中的第一图像数据和包含于第二信息中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针对主要被摄体的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焦点位置或者曝光的摄影控制(AF处理或者AE处理)。例如,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使用相位差检测等公知技术来计算从终端装置10到主要被摄体的距离,由此使第一取得部11的焦点位置聚焦于主要被摄体。
接着,第一显示控制部173使关于佩戴装置20的GUI重叠在第一显示部13显示的图像上显示(步骤S111)。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一显示控制部173将图标A1作为关于佩戴装置20的GUI重叠在实时取景图像LV1上并使第一显示部13进行显示,其中,图标A1受理使由佩戴装置20进行的动态图像摄影的记录结束的指示信号的输入。由此,用户能够通过操作终端装置10的图标A1而不对佩戴装置20进行操作地进行佩戴装置20的操作。而且,用户能够一边观察终端装置10一边直观地掌握佩戴装置20的状态。在步骤S111后,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2。
在步骤S107中,在终端装置10无法与佩戴装置20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在从第一操作部14输入来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2:是),在能够与佩戴装置20通信时(步骤S113:是),第一通信控制部174将包含表示从第一操作部14输入了指示摄影或者记录的指示信号的操作内容和当前的第一取得部11的参数在内的操作信息发送给佩戴装置20(步骤S114)。
接着,在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了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15:是),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来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状态(步骤S116)。具体而言,第一状态控制部172根据包含于第一信息中的第一图像数据和包含于第二信息中的第二图像数据,进行针对主要被摄体的控制第一取得部11的焦点位置或者曝光的摄影控制(AF处理或者AE处理)。
然后,第一状态控制部172使第一取得部11执行摄影(步骤S117)。
接着,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将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第二信息与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对应起来记录于第一记录部15中(步骤S118)。
然后,第一通信控制部174经由第一通信部16向佩戴装置20发送操作信息(步骤S119)。
接着,在经由第一操作部14进行结束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20:是),终端装置10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没有经由第一操作部14进行结束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20:否),终端装置10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104。
在步骤S112中,在没有从第一操作部14输入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2:否),终端装置10转移到步骤S120。
在步骤S113中,在无法与佩戴装置20通信时(步骤S113:否),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1。
在步骤S115中,在没有经由第一通信部16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15:否),终端装置1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1。
在步骤S121中,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将第一取得部11取得的第一信息记录于第一记录部15中。在步骤S121后,终端装置10转移到步骤S120。
〔佩戴装置的处理〕
接下来,对佩戴装置2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佩戴装置2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佩戴装置20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输入来配对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第二控制部28经由第二通信部27向终端装置10发送配对信息(步骤S202)。与此相对,佩戴装置20在没有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输入配对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继续该判断。
接着,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第一信息和操作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第二控制部28根据操作信息来控制佩戴装置20(步骤S204)。具体而言,第二控制部28控制第二取得部21的参数(例如,ISO、曝光值、光圈值、快门速度、增益调节等)。
然后,第二取得部21取得被摄体的第二信息(步骤S205)。具体而言,第二取得部21拍摄被摄体,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作为第二信息。
接着,第二控制部28根据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反映佩戴装置20的参数(步骤S206)。例如,第二显示控制部283在第二取得部21取得了生命体征信息作为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将该生命体征信息反映或者显示到第二显示部24显示的图像中。并且,第二控制部28在第二取得部21取得了第二图像数据作为信息的情况下,在与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摄像区域和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摄像区域重叠时,对重叠的摄像区域进行强调显示,例如显示框,或者显示图标,或者可以使色度、明度以及对比度中的某个发生变化进行显示。
然后,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第二取得部21取得第二信息(步骤S208)。
接着,第二控制部28经由第二通信部27发送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步骤S209)。
然后,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10:是),第二记录控制部285将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以及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操作信息关联起来记录于第二记录部26中(步骤S211)。
接着,在第二操作部25被操作以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2:是),佩戴装置20结束本处理。与此相对,在第二操作部25没有被操作而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12:否),佩戴装置20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在没有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第一信息和操作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佩戴装置20继续该判断。
在步骤S207中,在没有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第二取得部21取得第二信息(步骤S213)。在步骤S213后,佩戴装置20转移到步骤S212。
在步骤S210中,在没有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终端装置20返回到步骤S209。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由于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将第一取得部11所取得的第一信息、从佩戴装置20发送来的第二信息以及表示在佩戴装置2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对应起来记录于第一记录部15中,或者第二记录控制部285将第二取得部21所取得的第二信息、从终端装置10发送来的第一信息以及表示在终端装置1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对应起来记录于第二记录部26中,因此即使在同时取得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信息取得时的彼此的操作内容。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能够从外部设备得到终端装置操作时的协作信息以丰富信息。当然,由于只要能够得到这样的丰富化了的信息即可,因此关于将该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信息关联起来的记录用信息,可以由所述外部设备内设的控制部获得,也可以由第三设备将这些信息合并。由于第一显示控制部173将从佩戴装置20接收到的操作信息重叠在第一显示部13显示的图像上进行显示,因此能够直观地掌握佩戴装置20的操作内容。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信息取得系统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1相同的结构,佩戴装置20执行的处理不同。以下,对本实施方式2的佩戴装置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信息取得系统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佩戴装置的处理〕
图10是示出佩戴装置20执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0中,步骤S301和步骤S302与上述的图9的步骤S201和步骤S202分别对应。
在步骤S303中,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第一信息和操作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03:是),第二控制部28根据操作信息来控制佩戴装置20(步骤S304)。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通过用户对终端装置10进行操作而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操作信息操作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控制部28根据操作信息来控制佩戴装置20的参数。例如,在用户使用终端装置10来拍摄被摄体O1的情况下,在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操作信息是提高曝光值的操作时,第二控制部28进行提高第二取得部21的曝光值的参数的控制。
接着,第二控制部28使第二取得部21取得第二信息(步骤S305)。
然后,第二判定部281根据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取得信息和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取得信息,判定终端装置10是否与佩戴装置20拍摄相同方向的对象物(步骤S306)。具体而言,第二判定部281计算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一致度,判定该计算出的一致度是否在规定的阈值以上,其中,第一图像与包含于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第二图像与包含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中的图像数据对应。具体而言,第二判定部281使用与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相对于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用公知的模式匹配、被摄体检测、特征量提取以及亮度信息等公知技术来计算一致度。在该情况下,第二判定部281判定终端装置10是否与佩戴装置20拍摄相同方向的对象物,在计算出的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终端装置10与佩戴装置20拍摄相同方向的对象物。在由第二判定部281判定为终端装置10与佩戴装置20拍摄相同方向的对象物的情况下(步骤S306:是),佩戴装置2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07。与此相对,在由第二判定部281判定为终端装置10没有与佩戴装置20拍摄相同方向的对象物的情况下(步骤S306:否),佩戴装置2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09。
在步骤S307中,检测部282检测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一致的摄影区域,其中,第一图像与包含于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第二图像与包含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中的图像数据对应。例如,检测部282分别提取第二图像的特征点和第一图像的特征点,检测相同的特征点的区域作为第一图像的摄影区域。另外,检测部282也可以根据包含于第一信息中的第一取得部11的视场角和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假定第二图像上的摄影区域而进行检测。
接着,第二显示控制部283根据检测部282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将与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对应的框重叠在第二图像上并使第二显示部24进行显示(步骤S308)。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第二显示控制部283将与由检测部282检测到的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对应的框W1和表示终端装置10处于摄影中的信息A10,重叠在与第二取得部21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LV1上并使第二显示部24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在佩戴装置20的第二显示部24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LV1上确认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一边进行摄影。在步骤S308后,佩戴装置2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09。
在步骤S309中,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指示摄影或者录音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09:是),第二控制部28使第二取得部21取得第二信息(步骤S310)。
接着,第二控制部28经由第二通信部27将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0(步骤S311)。
然后,在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了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12:是),第二记录控制部285将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第二信息、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表示在终端装置1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以及作为检测部282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第二图像上的第一图像的摄影区域的坐标信息)的位置关系数据标签关联起来记录于第二记录部26中(步骤S313)。具体而言,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与第二取得部21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P1、与经由第二通信部27从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P2以及包含在图像P1上与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对应的位置和在终端装置10处所操作的操作信息在内的位置关系信息(位置关系数据标签信息)对应起来生成一个文件F1,并将该文件F1记录于第二数据记录部262中。在步骤S313后,佩戴装置20转移到步骤S314。
步骤S314和步骤S315与上述的图9的步骤S212和步骤S213分别对应。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由于第一记录控制部175将第一取得部11所取得的第一信息、从佩戴装置20发送来的第二信息以及表示在佩戴装置2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对应起来记录于第一记录部15中,或者第二记录控制部285将第二取得部21所取得的第二信息、从终端装置10发送来的第一信息、表示在终端装置10处所操作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息对应起来记录于第二记录部26中,因此即使在同时取得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信息取得时的彼此的操作内容。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第二显示控制部283将与由检测部282检测到的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对应的框W1重叠在与第二取得部21所取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实时取景图像LV1上并使第二显示部24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在佩戴装置20的第二显示部24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LV1上确认终端装置10的摄影区域一边进行摄影。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佩戴装置作为外部设备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佩戴装置替换为终端装置。即,也能够应用于将佩戴装置的功能纳入终端装置的情况。具体而言,可以将终端装置的第一状态控制部的功能纳入到佩戴装置中,或者将佩戴装置的检测部的功能纳入到终端装置中。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部设备作为终端装置发挥功能情况下,第二信息成为第一信息,在终端装置作为外部设备发挥功能情况下,第一信息成为第二信息。
并且,至此主要对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有线通信来实现本实施方式。并且,只要各装置能够独立地改变姿势、朝向、稳定性,就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并且,也可以是,通过由信息处理装置判定作为通信后补的各装置之间的姿势关系和各装置的固定情况,从而选择特定的装置。
并且,也可以是,终端装置或者佩戴装置考虑通信的信号强度和位置关系等进行所反映的控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具有判定是否是用户把持各装置的把持状态的人体通信部或者触摸传感器、和检测装置彼此的高度的关系等的气压传感器,利用它们中的某个来进行基于装置彼此的位置关系的各装置的通信或动作控制、协作控制。
并且,控制信息取得系统整体的功能只要内设于构成该信息取得系统的装置中的某个即可。
另外,在终端装置是智能手机等便携信息终端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能够通过终端装置经由网络下载应用软件来取得控制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取得系统的动作的功能。
并且,也能够使用摄像装置以外的信息取得装置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作为这样的信息取得装置,能够列举IC记录仪、体温计、体重计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使第一通信部专属于图像数据的发送接收,使其负担各种指示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通信。
并且,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几个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它们是例示,能够以发明内容中记载的方式为代表,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在实施了各种变形、改良的其他方式中实施本发明。
并且,上述的“部”能够替换为“单元”或“电路”等。例如,控制部能够替换为控制单元或控制电路。
并且,在本说明书的流程图的说明中,使用“首先”、“然后”、“接着”等表达来表明步骤之间的处理的前后关系,但为了实施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需的处理的顺序不被这些表达唯一定义。即,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流程图的处理的顺序能够在没有矛盾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流程图说明了的处理的算法能够以程序的方式描述。这样的程序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内部的保存部,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程序朝向保存部或者记录介质的记录可以在将计算机或者记录介质作为产品出厂时进行,也可以通过经由通信网络的下载来进行。
这样,本发明能够包含这里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够在由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和变形例。由此,本发明的更广范围的方式不限于以上那样表示并且描述的特定的详细内容和代表的实施方式。因此,能够不脱离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同等物定义的总体的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者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取得部,其取得信息;
输入部,该输入部受理指示信号的输入,该指示信号指示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时的所述取得部的状态的变更;
通信部,其能够与佩戴装置进行通信,接收在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佩戴装置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以及
记录控制部,其将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所述通信部还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以及包含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操作内容在内的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佩戴装置,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操作信息被所述佩戴装置用于对取得信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有: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将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一起在所述显示部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有状态控制部,该状态控制部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和所述外部设备信息来控制所述取得部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拍摄被摄体而取得该被摄体的第一图像数据作为所述信息,
所述外部设备信息包含第二图像数据,该第二图像数据包含所述被摄体,
所述状态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对所述取得部拍摄所述被摄体时的焦点位置或者曝光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具有第一光学系统,该第一光学系统形成所述被摄体的被摄体像,
所述佩戴装置具有第二光学系统,该第二光学系统的焦距比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第一图像上的第二图像的摄影区域,其中,该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对应,该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数据对应,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摄影区域对应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所述第一图像上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将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结果、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以及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对应起来并使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
8.一种信息取得系统,其具有终端装置和佩戴装置,该终端装置在被用户把持着的状态下使用,所述佩戴装置在被所述用户佩戴的状态下使用,该信息取得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
第一取得部,其取得第一信息;
第一输入部,该第一输入部受理指示信号的输入,该指示信号指示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时的所述第一取得部的状态的变更;
第一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佩戴装置进行通信,接收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佩戴装置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以及
第一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一记录部进行记录,
所述第一通信部还将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包含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操作内容在内的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佩戴装置,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操作信息被所述佩戴装置用于对取得信息进行控制;
所述佩戴装置具有:
第二取得部,其取得所述外部设备信息;
第二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将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由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并且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包含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操作内容在内的第一操作信息;以及
第二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操作信息与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外部设备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二记录部进行记录。
9.一种由终端装置执行的信息取得方法,该终端装置具有能够取得信息的取得部,在该信息取得方法中,
受理指示信号的输入,该指示信号指示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时的所述取得部的状态的变更;
能够与佩戴装置进行通信,接收在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佩戴装置中取得的外部设备信息,以及
将所述外部设备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信息以及包含与所述指示信号对应的操作内容在内的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佩戴装置,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操作信息被所述佩戴装置用于对取得信息进行控制。
10.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取得部,其取得第一信息;
通信部,其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在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第二信息和所述外部设备中所进行的第二操作信息;
状态控制部,该状态控制部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来控制所述取得部的状态;以及
记录控制部,其将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还将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以使得所述外部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来进行取得所述第二信息的控制。
12.一种信息取得系统,其具有终端装置和外部设备,该终端装置在被用户把持着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外部设备在被所述用户佩戴的状态下使用,该信息取得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
第一取得部,其取得第一信息;
第一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第二信息和所述外部设备中所进行的第二操作信息;
第一状态控制部,该第一状态控制部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一取得部的状态;以及
第一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一记录部进行记录,
所述外部设备具有:
第二取得部,其取得所述第二信息;
第二通信部,其能够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将在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得时由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第二状态控制部,该第二状态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来控制所述第二取得部的状态;以及
第二记录控制部,其将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二信息对应起来并使第二记录部进行记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部还将所述第一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第一操作信息发送给所述外部设备,以使得所述外部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信息来进行取得所述第二信息的控制。
14.一种由终端装置执行的信息取得方法,该终端装置具有能够取得信息的取得部,在该信息取得方法中,
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在取得部取得第一信息的取得时在所述外部设备中取得的第二信息和所述外部设备中所进行的第二操作信息,
根据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和接收到的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第二操作信息来控制所述取得部的状态;以及
将所述第二信息与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记录部中。
CN201710264024.1A 2016-04-25 2017-04-21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Active CN107317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7326A JP2017199972A (ja) 2016-04-25 2016-04-25 端末装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87326 2016-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7986A CN107317986A (zh) 2017-11-03
CN107317986B true CN107317986B (zh) 2021-12-21

Family

ID=60088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4024.1A Active CN107317986B (zh) 2016-04-25 2017-04-21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10873A1 (zh)
JP (1) JP2017199972A (zh)
CN (1) CN107317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0693B2 (ja) * 2018-03-20 2019-11-2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車両用撮像記録装置、車両用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67517A (ja) * 2019-03-29 2020-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画像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311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Nikon Corp 撮像装置、3次元画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3次元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03873766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摄影系统
CN103945131A (zh) * 2010-02-19 2014-07-23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CN103945117A (zh) * 2013-01-23 2014-07-2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拍摄设备、协作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5009010A (zh) * 2013-03-07 2015-10-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6014B2 (ja) * 2009-06-3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キャプチャ画像の転送処理方法
JP2011139296A (ja) * 2009-12-28 2011-07-14 Sony Corp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US8711238B2 (en) * 2011-02-01 2014-04-29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and controlling multiple image sensors
WO2012109568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Packetvideo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appl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to transfer internet media content
JP6029292B2 (ja) * 2012-03-02 2016-1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32987B2 (ja) * 2012-07-24 2016-11-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出力装置の作動方法
JP5926645B2 (ja) * 2012-08-03 2016-05-25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パラメータ演算装置、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パラメータ演算方法
CN104349032A (zh) * 2013-07-23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相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27228B (zh) * 2013-08-22 2017-09-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协作拍摄系统及其拍摄方法
CN104113697B (zh) * 2014-08-01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协同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35348B (zh) * 2015-01-30 2016-03-2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拍照方法和系统
CN105049727B (zh) * 2015-08-13 2019-05-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全景图像拍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131A (zh) * 2010-02-19 2014-07-23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JP2012053113A (ja) * 2010-08-31 2012-03-15 Nikon Corp 撮像装置、3次元画像生成システム、及び3次元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03873766A (zh) * 2012-12-10 2014-06-18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摄影系统
CN103945117A (zh) * 2013-01-23 2014-07-23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拍摄设备、协作拍摄方法以及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5009010A (zh) * 2013-03-07 2015-10-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系统、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9972A (ja) 2017-11-02
CN107317986A (zh) 2017-11-03
US20170310873A1 (en)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6521B2 (ja) 合焦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合焦制御方法、及び合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251215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1503761B1 (ko) 오브젝트의 정보를 표시하는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US2014016012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416812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3186691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854161B2 (en) Photograp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063859B (zh) 一种自动拍照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1242591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7317986B (zh) 终端装置、信息取得系统及其信息取得方法
CN106961546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摄像装置、显示装置、控制方法
JP5993164B2 (ja)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05395A (ja)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33265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43870B2 (ja) カメラ、カメラ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48868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946914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KR101822169B1 (ko) 파노라마 영상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799931B2 (ja) 撮像装置、色候補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8532B2 (ja) 警備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警備方法
US9571717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system,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1566597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JP2018160809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95292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記録システム、装着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24913A (ja) 撮像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