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84395B -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84395B
CN107284395B CN201710074235.9A CN201710074235A CN107284395B CN 107284395 B CN107284395 B CN 107284395B CN 201710074235 A CN201710074235 A CN 201710074235A CN 107284395 B CN107284395 B CN 107284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assembly
folded
recess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42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84395A (zh
Inventor
今枝宽树
堀田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8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4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84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4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构造为当展开时覆盖车辆的窗,并且在内侧以折叠状态储存至窗的上周部侧;壳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储存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完成体,以使下周部在完全膨胀状态下靠近上周部;以及卷绕带,其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使得当气囊展开时能够释放缠绕,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以防止折叠散开,并且卷绕带具有组装至壳体的组装部,在储存折叠完成体的储存部的上侧,壳体包括组装目标部,组装目标部能够组装至组装部,其特征在于:壳体和卷绕带一起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组装部包括锁定轴和能够弯曲的钩件,锁定轴在大致垂直于窗的内侧表面的方向突出,钩件形成从锁定轴的末端反转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扩张;组装目标部包括组装凹进和组装突起,组装部插入组装凹进中,组装突起形成在组装凹进的内侧,并且锁定插入的钩件,以将组装部组装至组装目标部;以及组装部包括凸缘,其形成在锁定轴的根部中,以向折叠完成体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伸出,并且当组装部组装至组装目标部时,凸缘的下表面能够由形成在组装凹进周围的支撑部支撑。

Description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气囊在展开并膨胀时覆盖车窗,气囊折叠为储存在合成树脂壳体内并安装在车辆中。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建议了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例如,JP-A-2015-105036),在该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通过折叠气囊形成的折叠完成体储存在壳体中并安装在车辆上,合成树脂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以防止折叠完成体的折叠散开,并且通过将形成在卷绕带中的接合部与形成在壳体中的接合目标凹进部接合,将折叠完成体安装在壳体中。
在该常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接合部包括锁定颈部和锁定头部,锁定头部形成为从锁定颈部的末端突出。接合部构造为锁眼形状,使锁定颈部能够插入接合目标凹进部,并且锁定头部能够与周缘接合。形成在接合目标凹进部的内周表面中的突出件以锁定方式插入形成在锁定颈部中的凹槽中,从而接合部与接合目标凹进部接合。
然而,在该常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接合目标凹进部的内侧为打开的,使锁定颈部能够插入其中,并且通过以锁定方式将突出件插入锁定颈部的凹槽,使接合部与接合目标凹进部接合。因此,即使在气囊展开时,仍然保持接合部与接合目标凹进部接合的状态,此处存在改进的空间。可以考虑使接合部的形状形成为难于从接合目标凹进部中脱出,从而增大接合力。然而,在那样的结构中,不容易执行将接合部与接合目标凹进部接合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容易进行安装在壳体中的操作,并且卷绕带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壳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其构造为当展开时覆盖车辆的窗,并且在内侧以折叠状态储存至窗的上周部侧;壳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储存折叠的气囊的折叠完成体,以使气囊的下周部靠近气囊的上周部;以及卷绕带,其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使得当气囊展开时能够释放缠绕,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以防止折叠散开,并且卷绕带具有组装至壳体的组装部,在储存折叠完成体的储存部的上侧,壳体包括组装目标部,组装目标部能够组装至组装部,其特征在于:壳体和卷绕带一起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组装部包括锁定轴和能够弯曲的钩件,锁定轴在大致垂直于窗的内侧表面的方向突出,钩件形成为从锁定轴的末端反转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扩张;组装目标部包括组装凹进和组装突起,组装部插入组装凹进中,组装突起形成在组装凹进的内侧,并且锁定插入的钩件,以将组装部组装至组装目标部;以及组装部包括凸缘,其形成在锁定轴的根部中,以向折叠完成体的纵向的至少一侧伸出,并且当组装部组装至组装目标部时,凸缘的下表面能够由形成在组装凹进周围的支撑部支撑。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形成在卷绕带中的组装部包括凸缘,在组装部组装至形成在壳体中的组装目标部的状态下,凸缘的下表面能够由设置在组装凹进周围的支撑部支撑。凸缘形成为在折叠完成体的纵向伸出,以大致垂直于用于将组装部组装至组装目标部的锁定轴的突出方向。为此,当气囊膨胀时,卷绕带的缠绕被释放,并且由于气囊的膨胀,卷绕带被向下拉,凸缘的下表面由支撑部支撑。因此,能够抵消该向下的拉力,并且能够防止拉力在锁定轴的突出方向作用在卷绕带组装至壳体的部分上,也就是,钩件和组装突起彼此锁定的部分。为此,能够防止接收到该向下的拉力,致使释放钩件和组装突起的锁定状态。通过弯曲钩件,组装部构造为锁定在组装目标部中形成的组装突起中。因此,能够易于操作钩件和组装突起以锁定。在弯曲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并锁定在组装突起中的钩件具有与钩件恢复同样大的锁定余裕,从而能够确保足够的锁定力。
因此,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易于执行安装在壳体中的操作,并且卷绕带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壳体中。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卷绕带可包括:带体,其在一个端侧设置有组装部,并且带体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锁定爪,其形成在带体中与组装部分开的远侧端中;锁定目标部,其形成在作为带体的组装部的一侧的近侧端中,并且锁定目标部具有锁定凹进部,锁定爪插入锁定凹进部中,以锁定在锁定凹进部中;以及按压部,其具有能够将锁定爪推进锁定凹进部中的按压操作表面,按压部设置在带体的远侧端,使按压操作表面大致垂直于锁定爪的推进方向;通过对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组装部能够组装至组装目标部;以及在锁定爪或锁定凹进部附近,当锁定爪被推进锁定凹进部中,邻接另一侧的隔片形成在如下区域中,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在该区域中,在锁定爪和锁定凹进部彼此锁定时,锁定轴和按压部在沿锁定轴轴向的方向交叠。
此外,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卷绕带可包括:带体,其在一个端侧设置有组装部,并且带体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锁定爪,其形成在带体中与组装部分开的远侧端中;锁定目标部,其形成在作为带体的组装部的一侧的近侧端中,并且锁定目标部具有锁定凹进部,锁定爪插入锁定凹进部中,以锁定在锁定凹进部中;以及按压部,其具有能够将锁定爪推进锁定凹进部中的按压操作表面,按压部设置在带体的远侧端,使按压操作表面大致垂直于锁定爪的推进方向;通过按压按压操作表面,组装部能够组装至组装目标部;以及在锁定爪或锁定凹进部附近,当锁定爪被推进锁定凹进部中在锁定爪和锁定凹进部彼此锁定时,邻接另一侧的隔片形成在彼此面对的至少两个位置,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锁定爪置于该两个位置之间。
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卷绕带包括用于将锁定爪推进锁定凹进部中的按压部。当卷绕带操作为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时,在带体设置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状态下,按压部的按压操作表面操作为将锁定爪推进锁定凹进部中。因此,锁定爪能够锁定在锁定凹进部中,并且卷绕带能够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当对按压部的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时,形成在卷绕带中的组装部构造为组装至形成在壳体中的组装目标部。为此,当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状态下的卷绕带安装在壳体中时,对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使组装部能够组装至组装目标部。也就是,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通过对形成在卷绕带中的按压部的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能够同时执行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操作和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状态下的卷绕带安装在壳体中的操作。因此,改进了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操作数量。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在锁定爪或锁定凹进部附近,当锁定爪被推进锁定凹进部中,在锁定爪和锁定凹进部锁定时,邻接另一侧的隔片形成在如下区域,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在该区域中,锁定轴和按压部在沿锁定轴的轴向的方向交叠。为此,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锁定爪被完全推进的位置能够由设置在如下区域中的隔片调节,在该区域中,锁定轴和按压部在沿锁定轴的轴向的方向交叠。因此,在对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时的压力能够直接作用在组装目标部或锁定凹进部而没有浪费,从而改进了操作性。
在锁定爪或锁定凹进部附近,当锁定爪和锁定凹进部彼此锁定时,隔片可设置在彼此面对的至少两个位置,锁定爪置于二者之间。通过该结构,通过设置在彼此面对的至少两个位置的隔片并且锁定爪置于二者之间,能够更加稳定地限定锁定爪被完全推进的位置。在对按压操作表面进行按压时的压力能够更加稳定地作用在组装目标部或锁定凹进部上。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卷绕带可包括锁定突起,其设置在带体的内周的上部中,并且锁定在折叠完成体的气囊的上周部中;锁定突起可以包括:锁定颈部,其能够插入形成在气囊的上周部中的通孔中;以及,锁定头部,其形成为从锁定颈部的末端突出,并且锁定在通孔的周缘中;以及锁定头部可构造为使沿带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带体的宽度尺寸。
当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如上所述构造时,锁定头部设置为从带体突出。因此,在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并且锁定颈部没有插入通孔(锁定突起未锁定)的状态下,能够从卷绕带外周观察到锁定头部。为此,在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之后,易于从视觉上检查锁定突起锁定在气囊上周部中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凸缘可形成为在组装部的锁定轴的根部中向带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壳体可包括调节储存部,其从支撑部延伸,以围绕从凸缘的末端至组装部的上侧的区域,并且在钩件锁定在组装突起中之前,调节组装部的移动;以及支撑部可包括调节表面,在钩件锁定至组装突起之前,调节表面邻接组装部中的凸缘的下部的侧表面,以调节组装部的移动。
当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如上所述构造时,凸缘设置为在带体的宽度方向向两侧伸出。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当气囊展开时向下的拉力作用在彼此锁定的钩件和组装突起上。在上述构造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当折叠完成体储存在壳体中时,卷绕带设定为使组装部储存在调节储存部中。然后,尽管在钩件锁定至组装突起之前操作者放手,仍能抑制组装部的移动,以保持组装部储存在调节储存部中的状态,并且使卷绕带独立地就位(stand)。因此,当组装部储存在调节储存部中时,卷绕带易于位于壳体中,并且进一步改进了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调节储存部可设置在位于组装凹进上方的位置。因此,与调节储存部设置在组装凹进下方的情况相比,将折叠完成体储存在壳体中的储存部不需要很窄。
在本发明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组装目标部可包括具有组装凹进的组装凹进形成部;以及调节储存部可构造为阶梯形状,使外侧表面位于组装凹进形成部的外侧表面的内侧。
当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如上所述构造时,其能够抑制调节储存部在外侧向上突出。例如,虽然安装有壳体的车辆侧部件构造为在内外方向倾斜,壳体仍然能够平顺地安装在车辆侧部件中。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和仅以图示方式给出且不构成对本发明限制的附图,会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中:
图1是示意前视图,图示从内侧观察时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图2是竖向截面图,图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并且对应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部分;
图3是竖向截面图,图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并且对应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部分;
图4是轴测图,示意性图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壳体;
图5是局部放大前视图,图示图4的壳体中的组装目标部;
图6是局部放大平面图,图示图4的壳体中的组装目标部;
图7是沿图5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5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6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轴测图,图示从内侧观察时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卷绕带,并且图示锁定爪锁定至锁定目标部之前的状态和锁定之后的状态;
图11是轴测图,图示从外侧观察时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
图12是前视图,图示从前侧观察时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安装在车辆中的状态;
图13是局部放大平面图,图示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中的组装目标部;
图14是局部放大侧视图,图示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中的组装目标部;
图15是竖向截面图,图示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
图16是沿图15的线XVI-XVI截取的截面图;
图17A至图17C是前视图,图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囊以扁平方式展开时的状态,并依次图示将气囊折叠并由卷绕带缠绕的状态;
图18是用于描述图10A和图10B的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状态的视图;
图19A和图19B是局部放大的竖向截面图,图示当卷绕带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时将锁定爪锁定在锁定目标部中的过程;
图20时竖向截面图,图示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卷绕带的锁定夹锁定在壳体的锁定目标部中的过程;
图21A和图21B是竖向截面图,图示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卷绕带的锁定夹锁定在壳体的锁定目标部中的过程,以及图示图20之后的过程;
图22是横向截面图,示意性图示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卷绕带的锁定夹锁定在壳体的锁定目标部中的过程;
图23A和图23B是横向截面图,示意性图示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周围的卷绕带的锁定夹锁定在壳体的锁定目标部中的过程,以及图示图22之后的过程;
图24是前视图,图示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的气囊组件;
图25是图示气囊组件的竖向截面图,并图示沿图24的线XXV-XXV截取的部分;
图26是图示气囊组件的竖向截面图,并图示沿图24的线XXVI-XXVI截取的部分;
图27是局部放大前视图,图示壳体的组装目标部和气囊组件中的卷绕带;
图28是竖向截面图,图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气囊完全膨胀的状态;
图29是局部放大竖向截面图,图示当气囊完全膨胀时壳体的调节储存部;以及
图30A和图30B是轴测图,示意性图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中折叠完成体由卷绕带缠绕的状态,并且图示锁定突起没有锁定在通孔中的状态、和锁定突起锁定在通孔中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气囊25以折叠状态储存在窗W1和W2的上周侧的周缘中,即,在从前柱FP经顶盖纵梁RR至后柱RP上部附近的区域,并且当完全膨胀时能够覆盖车辆V的窗(侧窗)W1和W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车辆V中,大致沿竖向布置的一个中柱CP设置在前柱FP和后柱RP之间。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当完全膨胀时,气囊25构造为覆盖中柱装饰件7的部分内侧和后柱装饰件8连同窗W1和W2,中柱装饰件7设置在中柱CP中,后柱装饰件8设置在后柱RP中。
除非特别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该说明是以下述假设给出的,竖向和前后方向与安装在车辆中时车辆V的竖向和前后方向相匹配。
如图1至图3所示,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包括气囊25、向气囊25供应膨胀气体的充气器12、安装支架13、安装卡17、储存折叠气囊25(折叠完成体44)的壳体50、以及卷绕带80。当与卷绕带80一起安装在车辆V中时,折叠气囊25(折叠完成体44)、充气器12和壳体50储存为使内侧I由气囊盖10覆盖(参见图1至图3)。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气囊盖10包括覆盖前柱FP内侧的前柱装饰件5的下周部5a、和覆盖顶盖纵梁RR内侧的顶盖内衬6的下周部6a。
前柱装饰件5和顶盖内衬6连同中柱装饰件7和后柱装饰件8由合成树脂制成,并经由安装装置(未示出)安装于内板2的内侧I,内板2是前柱FP和顶盖纵梁RR中的车身1上的部件。由下周部5a和6a形成的气囊盖10构造为压靠于气囊25,使下周部5a和6a向内侧I打开,并因此使气囊25在展开时能够伸出(参见图2和图3的双点划线及图28)。
充气器12向气囊25供应膨胀气体。如图1中所示,充气器为大致筒形,并且能够排放膨胀气体的排气口(未示出)设置在充气器的末端侧。包括排气口附近的充气器12末端插入气囊25的连接口28(将在后文说明),并且通过使用设置在连接口28后端侧的外周中的夹子15,充气器12与气囊25连接。通过使用用于保持充气器12的安装支架13和用于将安装支架13固定于车身1侧的内板2的螺栓14,将充气器12安装在内板2中。
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当膨胀气体从充气器12流入内部时,气囊25构造为从折叠状态展开,以覆盖窗W1和W2、和中柱CP的中柱装饰件7的内侧和后柱RP、以及后柱装饰件8。如图2和图3的双点划线以及图17A和图28中所示,气囊25包括气体流入部26和非流入部30,气体流入部26允许膨胀气体G流入以膨胀,使内侧壁26a和外侧壁26b分开,非流入部30形成为使内侧壁26a和外侧壁26b彼此结合,不允许膨胀气体流入。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气体流入部26包括膨胀保护部27和连接口28。非流入部30包括周缘31、安装部33、板状部34和35、以及闭合部36。
如图17A所示,气体流入部26的膨胀保护部27包括前保护部27a和后保护部27b,当气囊25完全膨胀时,前保护部27a覆盖前座前侧的窗W1,后保护部27b覆盖后座侧的窗W2。连接口28在前后方向设置于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央附近。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连接口28形成为从气囊25的上周部25a向上突出,同时其后部向上倾斜,并且连接口28构造为使其后端为开放的,以与充气器12连接。前保护部27a和后保护部27b在内部区域设置有闭合部36,从而当气囊25完全膨胀时缩短扁平膨胀状态时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并且调节厚度,以保持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形形状。
在非流入部30的周缘31中,气体流入部26的外周缘形成为在除了连接口28后端之外的整个区域上凹陷。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A所示,在周缘31的上周部31a中形成通孔32,形成在各卷绕带80中的锁定突起109(将在后文说明)插入通孔32中。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通孔32形成为以大致圆形打开。在前保护部27a和后保护部27b之间设置有板状部34,并且板状部34为大致矩形板状。在气囊25前端设置有板状部35,并且其为大致矩形板状。以大致带状向前延伸的带子35a设置在下端。
在板状部35中的带子35a前端和气囊25完全膨胀时的上周部25a中设置安装部33。安装部33是用于将气囊25的上周部25a安装在车辆V车身1的内板2中的部分。在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部33(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为六个)。安装部33形成为从带子35a前端和气囊25的上周部25a向上突出。在该实施方式的气囊25中,通过使用安装卡17,在内板2中安装有设置在前侧的五个安装部33A。通过使用安装支架22和螺栓23(没有详细说明),在内板2中安装有设置在后侧的一个安装部33B(参见图1和图24)。在通过使用安装卡17安装在内板2中的各安装部33A中,安装孔33a形成为以大致矩形形状打开,安装卡17插入安装孔33a中。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带子35a前端设置的安装部33AA和下一个与其相邻设置的安装部33AB中,没有设置壳体(参见图1和图24)。安装部33AA和33AB直接安装在内板2中,二者之间没有设置壳体的安装座(未示出)。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17A所示,气囊25包括主体38和单独的布39、40、41和42,主体38由聚酰胺、聚酯等制成的双层织物形成,单独的布39、40、41和42由聚酰胺、聚酯等制成的机织织物形成并与主体38缝合。单独的布39形成板状部34,并且单独的布40形成板状部35。单独的布41形成安装部33,并且单独的布42形成连接口28。主体38以大致矩形形状形成,并且形成前保护部27a、后保护部27b、周缘31和板状部34。在该实施方式的气囊25中,通过从双层织物制成的主体38切除板状部34获得的部分作为形成连接口28的单独的布42。板状部34形成在主体38的切除区域中,以设置单独的布39填补该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气囊25在上周部25a的部分以波纹管形式折叠(风琴形式折叠),并且通过卷筒状折叠下侧的区域折起气囊25在上周部25a的部分,以从下周部25b侧向内侧O卷绕。如图18所示,形成通过折叠气囊25形成的折叠完成体44,使得波纹管状折叠部44a放置在卷筒状折叠部44b的上侧。周缘31的上周部31a暴露于波纹管状折叠部44a的上表面,并且用于锁定卷绕带80的锁定突起109的通孔32也暴露在其上。
用于储存折叠气囊25(折叠完成体44)的壳体50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壳体50由聚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TPO)制成。壳体50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如图1和图2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使用三个储存折叠完成体44的前保护部27a的壳体50F、储存后保护部27b的壳体50R、以及储存连接口28附近的壳体50C。设置在前侧的壳体50F对应窗W1上周侧的前部区域,并且壳体50F形成为弯曲的,使其前端向下引导。壳体50C和50R对应从窗W1上周侧的后部区域至窗W2上周侧的区域,并且壳体50C和50R形成为以大致直线形状在前后方向延伸(参见图1和图24)。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实施例,通过应用设置在后侧的壳体50R给出详细说明。关于壳体50F和50C,外部形状不同于壳体50R的外部形状,但安装卷绕带80的结构和通过使用安装卡17安装气囊25的安装部33A的结构与壳体50R的相同。在运输、安装在车辆中、或者膨胀、或者膨胀时作为保护件执行展开方向的引导时,壳体50保护折叠气囊25(折叠完成体44)。壳体50设置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用于遮盖折叠完成体44,以免受到环境干扰。
如图4所示,壳体50R包括储存折叠完成体44的储存部52、组装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的组装目标部54、以及安装在车身1内板2中的安装座73。
储存部52形成为沿折叠完成体44的外周表面以大致弧形弯曲,以遮盖折叠完成体44的外侧O(参见图2和图3)。
组装目标部54(卷绕带80安装在组装目标部54中)设置在储存部52上方。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组装目标部54形成在前后方向与壳体50R的中央相比位于略微前侧的一个位置(参见图4)。如图5至图9所示,组装目标部54包括组装孔56、支撑部64F和64R、以及调节储存部66,组装孔56安装形成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中的锁定卡104,支撑部64F和64R支撑形成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的支撑凸缘101F和101R,调节储存部66储存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中的基部92和凸缘101F和101R。
将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中形成的锁定卡104插入组装孔56中。如图5和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组装孔56包括作为组装凹进的孔体57和形成在孔体57内部的组装突起58U和58D,孔体57形成为以矩形形状打开,其中纵向大致沿前后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
孔体57形成组装凹进,锁定卡104插入该组装凹进。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孔体57构造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在内外侧方向穿过,使锁定卡104能够插入其中。也就是,孔体57构造为在锁定时使锁定卡104的插入方向设定为大致垂直于窗W2的内表面(参见图2)的方向。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壳体50R的组装目标部54是设置在窗W2后侧的后柱RP上方的部分。然而,如图2和图3所示,车身1的内板2大致沿窗W2的内表面设置,并且锁定卡104的插入方向设定为大致垂直于内板2的方向,即,窗W2的内表面。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孔体57形成为以大致矩形形状打开,其在前后方向为扁宽的(参见图5)。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组装突起58U和58D形成在孔体57的内周缘中的上周部57a和下周部57b中。组装突起58U和58D设置在面对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将在后文说明)的位置,以分别与钩件106U和106D接合。组装突起58U和58D分别从孔体57内周缘中的上周部57a和下周部57b延伸。组装突起58U和58D形成为在内外方向(左右方向)倾斜,使末端58a被引导至外侧O并被引导至竖向中央侧(参见图7)。组装突起58U和58D形成为与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锁定卡104插入孔体57中的状态下,组装突起58U和58D设置在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的根部侧(内侧I),并且分别与钩件106U和106D接合。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组装突起58U和58D构造为使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沿折叠完成体44纵向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与锁定卡104(钩件106U和106D)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匹配。
组装孔56形成为从孔体57的外周缘向外侧O延伸。组装孔56包括大致倒U形盖60,在插入孔体57中的状态下,其覆盖从锁定卡104的前后两侧至上侧的区域。如图3、图21B和图26所示,在钩件106U和106D与组装突起58U和58D接合的状态下,盖60构造为覆盖锁定卡104的前后两侧和上侧的大约整个表面。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盖60形成组装凹进形成部。在盖60中,当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卷绕带80的锁定卡104被推进组装孔56(孔体57)中时,遮盖锁定卡104上侧的上壁61的内侧表面61a邻接卷绕带80中组装部91的锁定目标部94中的上壁95的外侧表面95a,并形成调节卷绕带80向外侧O运动的调节表面。
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部64F和64R形成在组装孔56位于内侧I的位置,该支撑部64F和64R支撑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中形成的凸缘101F和101R。如图9所示,支撑部64F和64R从储存部52连接至组装孔56的前后两个区域。当组装部91与组装目标部54组装时(当钩件106U和106D锁定至组装突起58U和58D时),支撑部64F和64R构造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支撑凸缘101F和101R的下表面101a(参见图29)。如图5和图9所示,当从内侧I观察组装目标部54时,支撑部64F和64R形成为分别与孔体57(组装凹进)的前侧和后侧相邻。支撑部64F和64R之间的分开距离构造为与孔体57的开口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相等。也就是,支撑部64F和64R之间的分开距离设定为这样的尺寸,卷绕带80中的锁定卡104能够插入其中,并且组装部91的基部92能够插入其中。在支撑部64F和64R中,内外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这样的尺寸,即使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插入组装目标部54并且钩件106U和106D锁定至组装突起58U和58D之前,该尺寸能够支撑凸缘101F和101R的下表面101a(参见图23A)。也就是,支撑部64F和64R构造为使末端表面64b作为调节表面。当组装部91插入组装目标部54中时,在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之前,该调节表面邻接组装部91中凸缘101F和101R下侧部分(基部92)的前表面92a和后表面92b并且能够调节组装部91的移动。
调节储存部66是这样的部分,当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时(当钩件106U和106D锁定至组装突起58U和58D时),其用于储存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中的锁定目标部94的上壁95、以及在前后方向从上壁95延伸的凸缘101F和101R(参见图21B、图23B、图27和图29)。调节储存部66构造为具有大致倒U形截面,并且从支撑部64F和64R延伸。当具体描述时,调节储存部66设置在支撑部64F和64R上方,使内外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支撑部64F和64R内外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调节储存部66包括上壁67以及前壁68和后壁69,上壁67设置为分别覆盖锁定目标部94的上壁95的上表面95b,和凸缘101F和101R的上表面101b,前壁68和后壁69设置为覆盖凸缘101F和101R的末端表面101c(前表面或后表面)。与支撑部64F和64R一起,卷绕带80形成为在从凸缘101F和101R的下表面101a经凸缘101F和101R的末端表面101c和上表面101b至组装部91(锁定目标部94)中基部92(上壁95)的上表面95b的区域中凹陷。如下文所述,组装部91中的基部92形成为向插入组装孔56中的锁定卡104的上侧突出。换句话说,调节储存部66位于组装孔56内侧I,并且位于组装孔56(孔体57)上侧(参见图7)。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当在前后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观察时,调节储存部66以阶梯形状构成,使外侧表面66a作为组装凹进形成部位于盖60的外侧表面60a的内侧I。
在该实施方式中,调节储存部66设定为使内外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为这样的尺寸,即使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插入组装目标部54并且钩件106U和106D锁定至组装突起58U和58D之前,该尺寸能够覆盖从凸缘101F和101R的末端表面101c至基部92的上表面95b的区域附近。也就是,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当将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状态下的卷绕带80组装至壳体50时,插入卷绕带80的锁定卡104,直到钩件106U和106D的末端106a邻接组装突起58U和58D的内侧表面58b。然后,如图21A和图23A所示,卷绕带80的凸缘101F和101R和组装部91中基部92上侧的区域(锁定目标部94)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由调节储存部66和支撑部64F和64R调节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在前后方向和竖向的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的壳体50R中,在组装目标部54下侧的储存部52的区域中形成加强部71。加强部71形成为从储存部52的内侧表面52a突出。具体而言,当从内侧观察壳体50R时,加强部71设置在储存部52下部附近,以从组装孔56中孔体57前周部和后周部向下延伸(支撑部64F和64R的下表面),并且构造为大致U形形状(参见图5和图9)。在该实施方式的壳体50R中,当从内侧观察壳体50R时,如图5和图9所示,通过加强部71和盖60,使组装孔56中的孔体57(组装凹进)构造为使其圆周在整个圆周区域凹进。也就是,在与盖60的协作中,加强部71抑制孔体57的周缘在气囊25膨胀时变形,并且阻止组装部91与组装目标部54分离。在加强部71中,设置在储存部52下端侧的下部71a设置在大致前后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当气囊25展开时,下部71a支撑卷绕带80的带体81。
安装座73设置在与安装部33A对应的位置,安装部33A设置为从折叠完成体44突出。在该实施方式的壳体50R中,安装座73位于前端侧的一个位置中(参见图4)。在安装座73中,与安装部33A的安装孔33a相对应,安装孔73a形成为在内外方向穿过,安装孔73a以用于使安装卡17的安装腿20穿过的方式大致矩形形状打开。
如图2所示,安装卡17锁定至形成在内板2中的安装孔3中,安装卡17将安装部33A连同安装座73一起安装在内板2中。安装卡17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膨胀铆钉类型,并且包括安装基座18和设置在安装基座18中的推进销21(参见图2和图25)。安装基座18包括设置在内侧I的基部19和安装腿20,安装腿20从基部19延伸至内板2的安装孔3侧(外侧O),并且安装在安装孔3的周缘中。
基部19包括推进销储存部19a和压板19d,在安装至安装孔3的周缘中之前,推进销储存部19a将推进销21储存在其中,压板19d具有在基部19的外侧端于前后方向和竖向较宽的大致矩形板状。如图25所示,当安装卡17暂时经安装部33A固定在壳体50R的安装座73中时,压板19d是用于将安装部33A压至安装座73侧的部分。推进销储存部19a构造为在内侧I打开,以朝外侧O按压推进销21。在覆盖推进销21上侧的部分和覆盖下侧的部分中设置接合孔19b和19c,形成在推进销21中的接合突起21a的突出体21c能够接合在接合孔19b和19c中。接合孔19b和19c形成在内外方向(推进销21的推动方向)的两个位置。如图25所示,设置在内侧I的接合孔19b是其中推进销21的突出体21c在被推动之前接合的部分。如图2所示,设置在外侧O的接合孔19c是其中推进销21的突出体21c在被推动之后接合的部分。
安装腿20插入安装孔33a和73a中,其由气囊25的安装部33A和壳体50R的安装座73穿过,使安装部33A能够暂时固定在安装座中。安装腿20插入形成在车辆V的车身1的内板2中的安装孔3中,使安装座73和安装部33A能够安装在车身1中。插入凹进部20a形成在安装腿20中,以与推进销储存部19a连通。如图2所示,插入凹进部20a是推进销21的膨胀轴21d在被推动时能够插入的部分。一对悬垂钩部20b形成在安装腿20中。
如图2和图25所示,推进销21构造为,使能够接合在形成于推进销储存部19a中的接合孔19b和19c的接合突起21a设置在根部侧(内侧I),以及在被推动时设置在悬垂钩部20b之间的膨胀轴21d设置在末端侧(外侧O)。形成在根部的接合突起21a形成在竖向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接合突起21a包括弯曲件21b和突出体21c,弯曲件21b设置在内外方向并且能够竖直向内弯曲,突出体21c形成为在弯曲件21b末端侧(内侧端面)竖直向外突出。突出体21c构造为在被推动之前,插入形成在推进销储存部19a中的接合孔19b中,并且接合在接合孔19b的周缘中。当弯曲件21b在竖向向内弯曲时,接合突起21a构造为使突出体21c能够从接合孔19b释放。弯曲件21b在竖向向内弯曲,以从接合孔19b释放突出体21c,并且推动推进销21,使膨胀轴21d插进插入凹进部20a中。当突出体21c到达外侧O的接合孔19c中时,弯曲件21b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并且突出体21c插入外侧O的接合孔19c中,以接合在接合孔19c的周缘中。此时,设置在末端侧的膨胀轴21d插入悬垂钩部20b之间(参见图2)。
在安装卡17中,当通过折叠气囊25形成的折叠完成体44储存在壳体50(50F、50C和50R)中以形成气囊组件AM时,在推进销21未推进插入凹进部20a的状态下(突出体21c接合在接合孔19b周缘中的状态下),悬垂钩部20b锁定在安装座73的安装孔73a的周缘73b中,并且安装卡17经安装部33A暂时固定至安装座73(参见图25)。当安装座73安装在内板2中时,在气囊组件AM中,在从壳体50(50F、50C和50R)的安装座向外侧O突出的安装卡17的安装腿20插入内板2的安装孔3中的状态下,推进销21的弯曲件21b朝竖向中央侧弯曲,膨胀轴21d被推进插入凹进部20a中,并且突出体21c插入外侧O的接合孔19c中(参见图2),并且然后接合在接合孔19c的周缘中。因此,膨胀轴21d插入悬垂钩部20b之间,并且悬垂钩部20b锁定在外侧O的安装孔3的周缘中。安装部33A与壳体50(50F、50C和50R)的安装座73一起安装在车辆V的车身1的内板2中。
卷绕带80由诸如聚烯烃基热塑性弹性体(TPO)等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1和图24所示,卷绕带80在前后方向的多个位置(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为六个位置)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如图10A至图15中所示,卷绕带80包括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带状带体81、形成在带体81一端中并与壳体50R的组装目标部54组装的组装部91、形成在带体81另一端(与组装部91分开的远侧端81b)的锁定爪83、设置在锁定爪83中的隔片89、形成在组装部91中的锁定目标部94(作为组装部91侧的带体81的近侧端81a)、设置在锁定目标部94侧的隔片96、以及锁定在折叠完成体44中气囊上周部25a的锁定突起109。带体81具有能够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带状。
锁定爪83包括突出件84和钩件85,突出件84形成为从带体81的远侧端81b的端部在带体81的长度方向突出,钩件85形成为从突出件84末端84a的下表面(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时的内周表面)向下突出。突出件84具有大致平板状并且大致设置在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突出件84在沿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小于带体81的宽度尺寸,使突出件84能够插入锁定目标部94中的锁定凹进部97(将在后文描述)中。突出件84形成为在安装于车辆中的状态下朝外侧O突出。形成在突出件84末端84a的钩件85大致形成在突出件84的宽度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钩件85形成为相对于突出件84倾斜,将末端85a朝突出件84的根部84b引导。钩件85构造为锁定钩件99中,钩件99形成在锁定目标部94中锁定凹进部97的内周表面98中。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钩件85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略微小于突出件84的宽度尺寸。
按压部87用于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目标部94的锁定凹进部97中,按压部87形成在带体81的远侧端81b(锁定爪83)。按压部87具有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形成在带体81中远侧端81b的端部周围附近,以从锁定爪83中的突出件84根部伸出。具体而言,按压部87构造为在前后方向较宽,使宽度尺寸略微大于带体81的宽度尺寸。按压部87形成为从带体81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通过在前表面和后表面设置厚度减少凹进部(省略附图标记),减少了按压部87的重量。在按压部87中,设置为从带体81外周表面连接的外表面(安装在车辆中时内侧I上的表面)是按压操作表面87a,其能够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按压部87构造为使按压操作表面87a大致垂直于锁定爪83的突出方向(参见图12和图15)。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中所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设置为大致竖直的。在该实施方式中,锁定爪83(突出件84)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按压操作表面87a。具体而言,锁定爪83设置为略微倾斜,使突出件84的末端84a相对于按压操作表面87a向上引导(参见图3和图26)。在该实施方式中,按压部87具有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其在内外方向具有较大的宽度尺寸。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的状态下),按压操作表面87a不是完全储存在壳体50的调节储存部66中,以及设置为在很大程度地向调节储存部66的内侧表面66b的内侧I突出的位置(参见图21B和图23B)。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设置在锁定爪83上的隔片89位于突出件84的根部84b的下表面。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在突出件84的突出方向,隔片89设置在按压部87外侧O的区域中,以向外侧O突出。当锁定爪83和锁定凹进部97彼此锁定时,隔片89设置在锁定轴105与按压部87在沿锁定轴105的轴向的方向交叠的区域中。具体而言,当从内外方向观察组装部91时,隔片89设置在隔片和锁定轴105在锁定轴105的内侧I彼此交叠的区域中,当锁定爪83和锁定凹进部97彼此锁定时,隔片89位于锁定爪83下方,以面对设置在锁定目标部94侧的隔片96,锁定爪83位于二者之间。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隔片89形成为在带体81的宽度方向的几乎中央位置部分地突出。当在前后方向观察时,隔片89具有大致三角形板状,并且构造为使外侧O的末端表面89a大致沿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参见图12)。当锁定爪83锁定在锁定凹进部97中时,隔片89构造为使末端表面89a能够邻接钩件99的根部端面99c,钩件99形成在作为带体81的近侧端81a的锁定目标部94的锁定凹进部97中。当锁定爪83被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时,末端表面89a邻接钩件99的根部端面99c,使隔片89与设置在锁定爪83上方的隔片96的末端表面96a一起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参见图19B)。
组装部91包括基部92、形成为从基部92的外侧表面突出的锁定卡104、设置在基部92上方的锁定目标部94、以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从基部92的前表面92a和后表面92b突出的凸缘101F和101R。
基部92的外形构造为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且基部92的下端与带体81的近侧端81a连接。当卷绕带80操作为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时,盒型基部92是由操作者握持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基部92构造为在前后方向较宽,使前后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的宽度尺寸略微大于带体81的宽度尺寸。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基部92构造为使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按压部87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几乎相等。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基部92设定为使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略微小于形成在壳体50R中的支撑部64F和64R的分开距离,并因此当卷绕带80安装在壳体50R中时,基部92插入支撑部64F和64R之间的间隙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基部92的上部区域(上壁95(将在后文描述))与凸缘101F和101R一起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基部92的下部区域(凸缘101F和101R的下部区域与锁定卡104在内侧I的区域)插在支撑部64F和64R之间。当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时,基部92构造为使上壁95的上表面95b靠近调节储存部66中的上壁67,并且前表面92a和后表面92b分别靠近支撑部64F和64R的末端表面64b(参见图29)。
锁定目标部94设置在基部92的上部区域中,并且包括锁定凹进部97,锁定爪83能够插入并锁定在锁定凹进部97中。锁定凹进部97形成为使锁定目标部94在锁定爪83的突出方向向外侧凹陷,使锁定爪83能够插入其中。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如图15所示,锁定凹进部97形成为在内外方向穿过锁定目标部94(组装部91)。锁定凹进部97的开口在竖向和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这样的尺寸,锁定爪83能够插入锁定凹进部97中。在锁定凹进部97的内周表面98中,下表面(折叠完成体44侧)的端部(在内侧I上)形成有钩件99,其能够对应锁定爪83的钩件85锁定钩件85。一般在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大致沿形成在锁定爪83中的钩件85设置钩件99。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钩件99构造为使从锁定凹进部97的内周表面98的下表面98a形成的末端99a朝外侧O向上突出,以锁定钩件85。当具体说明时,钩件99构造为使根部99b侧上的区域从锁定目标部94的内侧表面向内侧I突出一次,并且末端99a被反转以向外侧O引导。当安装在车辆中时,钩件99的根部99b构造为使根部端面99c大致沿按压部87中的按压操作表面87a。当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时,钩件99中的根部端面99c形成为邻接形成在锁定爪83侧的隔片89的末端表面89a。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钩件85和99彼此锁定,锁定爪83被锁定在锁定目标部94的锁定凹进部97中。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从锁定凹进部97延伸的钩件99和从突出件84延伸的钩件85设置在锁定凹进部97的内周表面98中折叠完成体44侧的表面(下表面98a)和锁定爪83的突出件84之间。钩件85和99的锁定力设定为当气囊25展开时使钩件弯曲以释放锁定状态,并且在折叠完成体44被缠绕之后即使用手拉动按压部87或锁定目标部94,锁定状态也不能轻易释放。
在锁定目标部94中,形成基部92上表面和锁定凹进部97上周部的上壁95形成为向内侧I伸出,使内侧的区域向钩件99的内侧I突出(参见图12和图15)。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上壁95中的伸出区域形成隔片96。当锁定爪83锁定在锁定凹进部97中时,隔片96构造为使末端表面96a能够邻接按压部87的外侧表面87b。当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时,末端表面96a邻接按压部87的外侧表面87b,使隔片96与设置在锁定爪83下方的隔片89的末端表面89a一起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
如图11至图14所示,凸缘101F和101R形成在组装部91中的锁定轴105的根部105b中,以在宽度方向伸出至带体81的两侧(折叠完成体44纵向的两侧)。具体而言,凸缘101F和101R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从基部92的上部区域(即锁定目标部94中的上壁9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突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凸缘101F和101R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其从上壁95连接并大致形成在前后方向,以在前后方向突出。如图13所示,当在竖向观察时,凸缘101F和101R构造为使外侧的表面从上壁95的外侧表面95a连接。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为了改进调节储存部66中储存操作的便利性,当将卷绕带80安装在壳体50R中时,凸缘101F和101R构造为使外侧上的表面开槽以在内外方向倾斜,从而前后方向的中央侧(锁定目标部94侧)位于外侧,并且前后方向的端侧(末端表面101c侧)位于内侧,并且当在竖向观察时,外部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凸缘101F和101R在前后方向的突出量(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这样的尺寸,凸缘与基部92中上壁95一起能够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并且当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时,末端表面101c靠近调节储存部66中的前壁68和后壁69,如图23B所示。凸缘101F和101R在内外方向的各宽度尺寸设定为,当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时(当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时),使内侧表面位于支撑部64F和64R的外侧和调节储存部66的内侧表面上,并且在插入的状态下设置在与支撑部64F和64R和调节储存部66内侧表面几乎相同的位置,直到卷绕带80的锁定卡104中钩件106U和106D的末端106a邻接组装突起58U和58D的内侧表面58b(参见图23A和图23B)。
当折叠完成体44储存在壳体50R中时,锁定卡104锁定在壳体50R的组装目标部54中。如图10A至图12所示,锁定卡104形成在基部92中,以从锁定目标部94下方区域的外侧表面(锁定凹进部97的下部区域)向外侧突出。锁定卡104包括大致平板形状的锁定轴105和钩件106U和106D,锁定轴105形成为从基部92向外侧O突出,钩件106U和106D形成为向锁定轴10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锁定轴105具有平板形状,其宽度尺寸大致沿带体81的宽度方向(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锁定轴105构造为一般在组装目标部54中的孔体57(组装凹进)的穿过方向突出,以沿着大致垂直于窗W2的内侧表面的方向。锁定轴105构造为使宽度尺寸等于锁定目标部94(基部92)的宽度尺寸。锁定轴105构造为使作为锁定目标部94侧的根部105b上的部分的厚度朝锁定目标部94增加,以确保锁定在锁定卡104的组装目标部54中组装孔56周缘中的强度。钩件106U和106D形成为从锁定轴105的末端105a在竖向突出,并且形成为倾斜以使末端106a很大程度地扩张至内侧I。也就是,钩件106U和106D形成为从锁定轴105的末端105a反转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扩张。钩件106U和106D为可以弯曲的。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钩件106U和106D形成在锁定轴105的整个区域上。当锁定卡104插入形成在壳体50R的组装目标部54中的组装孔56中时,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形成于孔体57的上周部57a和下周部57b中的组装突起58U和58D中。钩件106U和106D形成为面对组装突起58U和58D。
在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锁定卡104设置在带体81的远侧端81b中提供的按压部87的外侧表面的位置中,使突出方向(锁定轴105的推进方向和轴向)大致垂直于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参见图20至图21B)。具体而言,在锁定卡104中,在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锁定轴105设置在外侧O的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的区域中(能够由按压操作表面87a、按压部87、或者带体81中按压部87附近区域的压力推动的区域)。也就是,锁定卡104设置为,当卷绕带在缠绕于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安装至壳体50R时,使朝着组装目标部54中形成的组装孔56的按压方向大致垂直于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当对按压操作部87a进行按压时,按压部87的外侧表面87b邻接形成在锁定目标部94中的隔片96的末端表面96a,并且形成在按压部87的下部区域中的隔片89的末端表面89a邻接锁定目标部94中钩件99的根部端面99c。通过一起推动锁定卡104与锁定目标部94,锁定卡104能够插入组装孔56中。当将锁定卡104推进组装孔56直到钩件106U和106D被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时,锁定卡104能够组装于组装目标部54(参见图20)。
锁定突起109被锁定在折叠完成体44中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锁定突起109形成在远侧端81b,在远侧端81b,锁定目标部94和锁定卡104设置在带体81中。锁定突起109形成在带体81于远侧端81b侧的一部分中,以从内周侧向内突出(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向下)。如图10A、图14和图16所示,锁定突起109包括杆状锁定颈部110和锁定头部111,杆状锁定颈部110能够插入形成在气囊25上周部25a的通孔32中,锁定头部111形成为向锁定颈部110的末端突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锁定颈部110具有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其较长的长度是带体81在长度方向的长度。锁定颈部110在横向的两个端面设置有厚度减少凹进部(省略附图标记)。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通过按压圆形通孔32以扩宽,将锁定颈部110插入通孔32(参见图18)。如图16所示,锁定头部111构造为在带体81长度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几乎等于锁定颈部110的带体在长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并且锁定头部以大致平板形状从锁定颈部110的末端向带体81宽度方向的两端延伸。锁定头部111构造为使外部形状在带体81的宽度方向较宽,并且锁定头部具有大致八边形平板形状,其中对四个角进行倒角。锁定头部111构造为锁定在形成于气囊25中通孔32的周缘中。如图14所示,锁定头部111构造为,使在沿带体81宽度方向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L1大于带体81的宽度尺寸L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锁定头部111构造为使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L1几乎等于基部92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
当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时,锁定突起109设置为从折叠完成体44的上侧插入通孔32中,并且锁定头部111锁定在通孔32的周缘中。因此,在进行将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操作时(当锁定爪83锁定在锁定目标部94中时),能够防止折叠完成体44相对于卷绕带80旋转。为此,虽然没有牢固地抓住锁定目标部94,当锁定突起109的锁定头部111锁定在通孔32的周缘中时,锁定爪83储存在锁定凹进部97中,并因此锁定爪83能够容易地锁定在锁定目标部94中,从而易于操作卷绕带80,以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设置在卷绕带80中的锁定突起109锁定在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以及因此,折叠完成体44能够安装在车辆V中,同时折叠为位于由锁定突起109穿过的通孔32下方内侧的折痕VF(参见图18)在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上为大致恒定的。
接着,将关于在车辆V中安装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7B所示,对气囊25进行折叠。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在气囊在以扁平方式展开的状态下,通过连接上周部25a中的大致平行的折痕,以波纹管方式折叠上周部25a侧的区域,从而形成波纹管状折叠部44a,以及,通过卷筒方式折叠下周部25b来折叠下部区域,以缠绕至外侧壁26b侧,从而形成卷筒状折叠部44b。因此,形成折叠完成体44。如图1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折叠完成体44中,在波纹管状折叠部44a中,在内侧I的位置中折叠的折痕VF设置在靠近上周部25a和位于通孔32下方的位置。通孔32暴露于折叠完成体44的上表面。
接着,如图18所示,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以包裹折叠完成体44。此时,首先,如图18所示,卷绕带80的锁定突起109插入通孔32中,并且锁定突起109的锁定头部111锁定在通孔32的周缘中。接着,抓住按压部87,并且带体81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使锁定爪83靠近锁定目标部94,并且对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以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目标部94的锁定凹进部97中。然后,如图19A所示,锁定爪83的钩件85锁定在形成于锁定凹进部97的内周表面98中的钩件99中,从而锁定爪83能够锁定在锁定目标部94中。因此,如图17C和图18所示,卷绕带80能够防止折叠完成体44的折叠散开。
接着,将折叠完成体44安装在壳体50(50F、50C和50R)中。此时,在安装部33A与安装座73的内侧表面73c重叠的状态下,安装卡17的安装腿20从安装座73的内侧表面73c插入安装部33A的安装孔33a和安装座73的安装孔73a中。安装腿20锁定在安装座73中的安装孔73a的周缘73b中,并且安装卡17暂时固定在安装座73中(参见图25)。如图20至图21B所示,使形成在卷绕带80中的锁定卡104靠近组装目标部54,并且对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以将锁定卡104推进组装目标部54的组装孔56中。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形成于组装孔56的孔体57的周缘中的组装突起58U和58D中,从而能够将锁定卡104锁定在组装目标部54中。此时,组装部91中的上部与凸缘101F和101R一起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参见图22至图23B)。安装支架22安装在安装部33B中,并且已安装有安装支架13的充气器12插入从折叠完成体44突出的气囊25的连接口28中。连接口28和充气器12由夹子15连接,并因此能够形成图24所示的气囊组件AM。
从气囊组件AM突出的安装卡17的安装腿20插入形成在内板2中的安装孔3中,并且推动推进销21,使安装卡17的膨胀轴21d设置在悬垂钩部20b之间。然后,如图2所示,悬垂钩部20b能够锁定在安装孔3的周缘中,并且安装部33A与壳体50的安装座73能够一起安装在车身1的内板2中。同时,通过使用螺栓14,充气器12的安装支架13固定在内板2的预定位置中,并且通过使用螺栓23,安装在安装部33B中的安装支架22固定在内板2的预定位置中,从而组件部AM能够组装至车辆V。之后,充气器12与用于操作充气器的控制装置延伸出的导线(未示出)连接,前柱装饰件5、顶盖内衬6、中柱装饰件7和后柱装饰件8安装在车身1的内板2中,并因此能够将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安装在车辆V中。
在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安装在车辆V中之后,接收到从控制装置发送的操作信号,以操作充气器12。从充气器12排出的膨胀气体流入气囊25,并且膨胀的气囊25释放卷绕带80中锁定爪83和锁定目标部94的锁定状态,并按压气囊盖10使其打开。如图1的双点划线和图28所示,气囊25在向下突出的同时展开,并且完全膨胀以覆盖窗W1和W2、中柱CP和后柱RP的内侧。
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包括凸缘101F和101R,在形成于卷绕带80中的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的状态下,凸缘101F和101R的下表面101a能够由设置在作为组装凹进的孔体57附近的支撑部64F和64R支撑,在组装目标部54中,组装部91形成在壳体50中。凸缘101F和101R形成为在折叠完成体44的纵向(前后方向)伸出,以大致垂直于用于将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的锁定轴105的突出方向。为此,如图28所示,当气囊25展开时释放卷绕带80的缠绕。当由于气囊25的膨胀使卷绕带80被向下拉时,如图29所示,凸缘101F和101R的下表面101a由支撑部64F和64R支撑。因此,能够抵消该向下的拉力F。在锁定轴105的突出方向,能够防止拉力作用在卷绕带80组装至壳体50的部分,也就是,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彼此锁定的区域。为此,能够防止接收到该向下的拉力以释放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的锁定状态。通过弯曲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组装部91构造为锁定在形成于组装目标部54中的组装突起58U和58D中。因此,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能够易于操作为锁定。在弯曲后恢复至其初始状态并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的钩件106U和106D具有与钩件恢复时同样大的锁定余裕,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锁定力。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中,组装突起58U和58D也构造为可弯曲的。当锁定卡104移动至外侧O以插入组装目标部54的孔体57(组装凹进)中时,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一起弯曲。当钩件106U和106D到达组装突起58U和58D的外侧时,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一起恢复至其初始状态,以彼此锁定。因此,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易于操作为锁定。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易于执行安装在壳体50中的操作,并且卷绕带80能够牢固地安装在壳体50中。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卷绕带80包括按压部87,其用于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当卷绕带80操作为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时,如图18所示,在带体81设置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操作为将锁定爪83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因此,锁定爪83能够锁定在锁定凹进部97中,并且卷绕带80能够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当对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时,形成在卷绕带80中的组装部91构造为组装至形成在壳体50中的组装目标部54(参见图20至图21B)。为此,当卷绕带80在缠绕于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安装在壳体50中时,对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使组装部91能够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也就是,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通过按压形成在卷绕带80中的按压部87的按压操作表面87a,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操作、以及在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的状态下将卷绕带80安装在壳体50中的操作能够一起执行。因此,能够改进操作性,并且能够减少操作数量。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锁定爪83或锁定凹进部97附近,当锁定爪83被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时,邻接另一侧的隔片89形成在这样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在使锁定爪83和锁定凹进部97锁定时,锁定轴105和按压部87在沿锁定轴105轴向的方向交叠(参见图19A和图19B)。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隔片89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其位于锁定爪83侧的锁定轴105的内侧I。隔片89邻接设置在锁定目标部94中的钩件99的根部端面99c,以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为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通过隔片89能够调节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隔片89设置在这样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锁定轴105和按压部87在沿锁定轴105轴向的方向交叠(锁定轴105轴向的内侧)。因此,在对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时的压力能够直接作用在组装目标部54或锁定凹进部97上而没有浪费,从而改进了操作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除了隔片89之外,隔片96设置在面对隔片89的位置,锁定爪83置于二者之间,以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锁定凹进部97中的位置。具体而言,隔片96设置在锁定目标部94中位于锁定凹进部97上方的位置。隔片96邻接设置在锁定爪83中的按压部87的外侧表面87b,以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为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通过设置在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中的隔片89和96并且锁定爪83置于二者之间,能够更加稳定地限定锁定爪83被完全推进的位置。在对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时的压力能够更加稳定地作用在组装目标部54或锁定凹进部97上。设置隔片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并且隔片可形成在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并且锁定爪置于二者之间。设置隔片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三个或更多个隔片可设置在锁定爪附近。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按压部87具有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其在内外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大。当安装在车辆中时(在卷绕带80的组装部91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的状态下),按压操作表面87a不完全储存在壳体50中的调节储存部66中。按压操作表面87a设置在很大程度地向调节储存部66内侧表面66b的内侧I突出的位置(参见图21B和23B)。也就是,即使在插入卷绕带80的锁定卡104直到钩件106U和106D的末端106a邻接组装突起58U和58D内侧表面58b的设定状态下(参见图21A和图23A),按压操作表面87a设置为从调节储存部66很大程度地向内侧I突出,并且设置为很大程度地从折叠完成体44突出,从而改进对按压操作表面87a进行按压以推动锁定卡104的操作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卷绕带80构造为使带体81设置有锁定突起109,其锁定在折叠完成体44中的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在锁定突起109中,锁定头部111锁定在形成于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的通孔32周缘中,锁定头部111构造为,使在沿带体81宽度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尺寸设定为大于带体81的宽度尺寸。为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锁定头部111设置为从带体81突出。因此,如图30A所示,在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并且锁定颈部110没有插入通孔32(锁定突起109未锁定)的状态下,能够从卷绕带80的外周观察到锁定头部111。在锁定颈部110插入通孔32中、并且锁定头部111锁定在通孔32周缘中的状态下,如图30B所示,锁定头部111由气囊25覆盖,并且不能从卷绕带80的外周观察到锁定头部111。为此,在卷绕带80缠绕在折叠完成体44周围之后,从视觉上能够容易地检查锁定突起109锁定在气囊25的上周部25a中的状态。不考虑这一点,锁定头部可构造为比带体更窄,并且卷绕带可构造为不包括锁定突起自身。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凸缘101F和101R形成在组装部91中的锁定轴105的根部105b中,以向带体81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因此,能够进一步阻止当气囊25展开时向下的拉力作用在彼此锁定的钩件106U和106D和组装突起58U和58D上。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壳体50包括调节储存部66,其从支撑部64F和64R延伸以包围从凸缘101F和101R末端至组装部91上侧(上壁95)的区域,并且在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之前调节组装部91的移动。支撑部64F和64R包括调节表面(末端表面)64b,在钩件106U和106D锁定在组装突起58U和58D中之前,调节表面64b邻接组装部91中凸缘101F和101R下部的侧表面(基部92的前表面92a和后表面92b),以调节组装部91(基部92)的移动。为此,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在图21A和图21B中的左侧朝上侧倾斜的状态下,当折叠完成体44储存在壳体50中时,如图21A和图23A所示,卷绕带80设定为使锁定卡104的钩件106U和106D的末端106a邻接组装突起58U和58D的内侧表面58b,并且组装部91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然后,尽管在钩件106U和106D锁定于组装突起58U和58D中之前操作者放手,也能阻止组装部91的移动,以保持组装部91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的状态并使卷绕带80独立地就位(stand)。因此,当组装部91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时,卷绕带80容易地位于壳体50中。也就是,在组装部91储存在调节储存部66中的状态下,例如能够执行围绕壳体50的预定位置和折叠完成体44的预定位置缠绕可破裂带材料(未示出)的操作,并且然后,组装部91能够组装至组装目标部54。因此,进一步改进了操作性。不考虑这一点,凸缘可仅设置在折叠完成体纵向的一侧。可仅设置支持凸缘下表面的支撑部,并且可以不设置覆盖组装部(锁定目标部)附近的调节储存部。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如图7所示,调节储存部66设置在组装凹进(孔体57)上方的位置。因此,与调节储存部66设置在作为组装凹进的孔体57下方的情况相比,在壳体50中储存折叠完成体44的储存部52可以较窄。不考虑这一点,调节储存部可以设置在组装凹进下方。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组装目标部54的组装孔56包括作为组装凹进形成部的盖60,盖60从孔体57附近向外侧O突出。设置在盖60上方的调节储存部66构造为阶梯形状,使外侧表面66a位于盖60的外侧表面60a的外侧I(参见图7)。为此,能够阻止调节储存部66在外侧向上突出。例如,如图28所示,虽然安装有壳体50的车辆侧部件(内板2)包括弯曲板2A,弯曲板2A在内外方向倾斜并且弯曲为使上部靠近内侧,仍然能够将壳体50顺利地安装在内板2中。当然,不考虑这一点,调节储存部的外侧表面可构造为与盖的外侧表面几乎相同。调节储存部可构造为向盖的外侧突出。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壳体50和卷绕带80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因此,能够防止当气囊25展开时由于部分破裂、分割等产生的分开的小碎片。
在该实施方式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M中,卷绕带构造为,当气囊展开时,锁定爪和锁定目标部的锁定状态释放,以释放缠绕。然而,释放卷绕带围绕折叠完成体缠绕的方法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当气囊展开时能够破裂的预期破裂部可设置在带体中,并且通过带体自身的破裂释放该缠绕。

Claims (7)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
气囊,其构造为当展开时覆盖车辆的窗,并且在内侧以折叠状态储存至所述窗的上周部侧;
壳体,其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储存折叠的所述气囊的折叠完成体,以使所述气囊的下周部靠近所述气囊的上周部;以及
卷绕带,其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使得当所述气囊展开时能够释放缠绕,所述卷绕带缠绕在所述折叠完成体周围以防止折叠散开,并且所述卷绕带具有组装至所述壳体的组装部,在储存所述折叠完成体的储存部的上侧,所述壳体包括组装目标部,所述组装目标部能够组装至所述组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卷绕带一起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所述组装部包括锁定轴和能够弯曲的钩件,所述锁定轴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窗的内侧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钩件形成为从所述锁定轴的末端反转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扩张;
组装目标部包括组装凹进和组装突起,所述组装部插入所述组装凹进中,所述组装突起形成在所述组装凹进的内侧,并且锁定插入的所述钩件,以将所述组装部组装至所述组装目标部;以及
所述组装部包括凸缘,其形成在所述锁定轴的根部中,以向所述折叠完成体纵向的至少一侧伸出,并且当所述组装部组装至所述组装目标部时,所述凸缘的下表面能够由形成在所述组装凹进周围的支撑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带包括:
带体,其在一个端侧设置有所述组装部,并且所述带体缠绕在所述折叠完成体周围;
锁定爪,其形成在所述带体中与所述组装部分开的远侧端中;
锁定目标部,其形成在作为所述带体的组装部的一侧的近侧端中,并且所述锁定目标部具有锁定凹进部,所述锁定爪插入所述锁定凹进部中,以锁定在所述锁定凹进部中;以及
按压部,其具有能够将所述锁定爪推进所述锁定凹进部中的按压操作表面,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所述远侧端,使所述按压操作表面大致垂直于所述锁定爪的推进方向;
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操作表面,所述组装部能够组装至所述组装目标部;以及
在所述锁定爪或所述锁定凹进部附近,当所述锁定爪被推进所述锁定凹进部中,在所述锁定爪和所述锁定凹进部彼此锁定时,邻接另一侧的隔片形成在如下区域中,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在该区域中,所述锁定轴和所述按压部在沿所述锁定轴的轴向的方向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带包括:
带体,其在一个端侧设置有所述组装部,并且所述带体缠绕在所述折叠完成体周围;
锁定爪,其形成在所述带体中与所述组装部分开的远侧端中;
锁定目标部,其形成在近侧端中,该近侧端作为所述带体的组装部的一侧,并且所述锁定目标部具有锁定凹进部,所述锁定爪插入所述锁定凹进部中,以锁定在所述锁定凹进部中;以及
按压部,其具有能够将所述锁定爪推进所述锁定凹进部中的按压操作表面,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带体的所述远侧端,使所述按压操作表面大致垂直于所述锁定爪的推进方向;
通过按压所述按压操作表面,所述组装部能够组装至所述组装目标部;以及
在所述锁定爪或所述锁定凹进部附近,当所述锁定爪被推进所述锁定凹进部中,在所述锁定爪和所述锁定凹进部彼此锁定时,邻接另一侧的隔片形成在彼此面对的至少两个位置,所述锁定爪置于该两个位置之间,以限定推进完成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卷绕带包括锁定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带体的内周的上部中,并且锁定在所述折叠完成体的所述气囊的上周部中;
所述锁定突起包括:锁定颈部,其能够插入形成在所述气囊的上周部中的通孔中;以及,锁定头部,其形成为从所述锁定颈部的末端突出,并且锁定在所述通孔的周缘中;以及
所述锁定头部构造为在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带体的宽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凸缘形成为在所述组装部的锁定轴的根部中向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
所述壳体包括调节储存部,其从所述支撑部延伸,以围绕从所述凸缘的末端至所述组装部的上侧的区域,并且在所述钩件锁定在所述组装突起中之前,所述调节储存部调节所述组装部的移动;以及
所述支撑部包括调节表面,在所述钩件锁定在所述组装突起中之前,所述调节表面邻接所述组装部中的凸缘的下部的侧表面,以调节所述组装部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调节储存部设置在位于所述组装凹进上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组装目标部包括具有所述组装凹进的组装凹进形成部;以及
所述调节储存部构造为阶梯形状,使外侧表面位于所述组装凹进形成部的外侧表面的内侧。
CN201710074235.9A 2016-03-31 2017-02-10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Active CN107284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0442 2016-03-31
JP2016070442A JP6520792B2 (ja) 2016-03-31 2016-03-31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4395A CN107284395A (zh) 2017-10-24
CN107284395B true CN107284395B (zh) 2019-12-31

Family

ID=5988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4235.9A Active CN107284395B (zh) 2016-03-31 2017-02-10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0792B2 (zh)
CN (1) CN107284395B (zh)
DE (1) DE1020171026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249B2 (ja) * 2018-03-30 2021-06-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4804A (ja) * 2012-01-31 2013-08-15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エアバッグ固定用熱収縮ベルト
CN103260962A (zh) * 2011-01-17 2013-08-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外壳及安全气囊装置
JP5399873B2 (ja) * 2009-11-30 2014-01-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CN104670146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9309A (ja) * 1997-06-09 1998-12-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ンドクリップ
JP4638835B2 (ja) * 2006-05-09 2011-02-23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クリップ
DE202006020661U1 (de) * 2006-09-07 2009-07-30 Volkswagen Ag Befestigungsclip, insbesondere zur Befestigung eines Airbagmoduls in einem Fahrzeug
JP5061815B2 (ja) * 2007-09-25 2012-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677595B2 (en) * 2008-01-18 2010-03-16 Autoliv Asp, Inc.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device
US7980585B2 (en) * 2009-06-30 2011-07-19 Autoliv Asp, Inc. Airbag mounting assemblies with double-locking wrappers
JP2012081808A (ja) * 2010-10-08 2012-04-26 Toyot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a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2013209011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用締結バンド
JP2014073814A (ja) * 2012-10-05 2014-04-24 Ashimori Ind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9873B2 (ja) * 2009-11-30 2014-01-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CN103260962A (zh) * 2011-01-17 2013-08-2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外壳及安全气囊装置
JP2013154804A (ja) * 2012-01-31 2013-08-15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エアバッグ固定用熱収縮ベルト
CN104670146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0792B2 (ja) 2019-05-29
DE102017102625A1 (de) 2017-10-05
JP2017178137A (ja) 2017-10-05
CN107284395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4049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03839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31602B2 (en) Head-protecting airbag
CN109591751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US20070018438A1 (en) Airbag Device
JP6107624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220100036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53423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7284395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JP2007216821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4453493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641648B2 (ja) エアバッグ
JP2010083240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567986B1 (ko) 커튼 에어백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425339B2 (ja) エアバッグ
JP6954235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19412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908005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72928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19476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8657109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JP425467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5211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91045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