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6273B -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6273B
CN107276273B CN201710145122.3A CN201710145122A CN107276273B CN 107276273 B CN107276273 B CN 107276273B CN 201710145122 A CN201710145122 A CN 201710145122A CN 107276273 B CN107276273 B CN 107276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magnet
peripheral surface
cylindrical portion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51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6273A (zh
Inventor
清水保章
坂内宣
渡边裕介
古川敬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Ky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Ky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Ky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Ky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76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6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6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保持架以及磁铁,其中,该保持架配置在所述轴的径向外侧,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的毂部,所述轴被固定于该毂部,所述磁铁配置在所述保持架的径向外侧,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或者所述磁铁圆筒部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保持架或者所述磁铁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和嵌合部,在所述分离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嵌合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借助于所述突出部而嵌合。

Description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公知有在具有励磁线圈的环状的定子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具有磁铁和轴的转子的马达。在日本特开2001-128436号公报中公开了与马达有关的技术。
日本特开2001-128436号公报中记载的以往的步进马达具有:圆环状的轭,其具有励磁线圈;以及转子组件,其具有配置在该轭的径向内侧的转子磁铁和轴。转子组件具有在其径向上介于转子磁铁与轴之间的圆板状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被固定在轴的外周,对转子磁铁进行支承。支承部件在径向上的内周缘和外周缘具有向轴线方向弯曲的凸缘部。通过该结构实现了转子组件和步进马达的大幅度的轻量化。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1-128436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的步进马达的构造中,例如在通过向支承部件压入转子磁铁和轴而组装转子组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支承部件变形。由此,存在如下的课题:担心固定转子磁铁的部分变形,很难将转子磁铁高精度地固定于支承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一种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保持架的变形,能够将磁铁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转子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保持架以及磁铁。保持架配置在轴的径向外侧,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凸缘部以及毂部,其中,所述凸缘部从保持架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毂部从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所述轴被固定于所述毂部。磁铁配置在保持架的径向外侧,并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保持架圆筒部或者磁铁圆筒部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保持架或者磁铁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和嵌合部。在分离部处,保持架的外周面与磁铁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嵌合部处,保持架的外周面与磁铁的内周面借助于突出部而嵌合。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例示的马达的制造方法,该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该转子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保持架以及配置在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的磁铁,其中,该马达的制造方法包含保持架形成工序、磁铁准备工序、突出部形成工序以及插入工序。在保持架形成工序中,将保持架形成为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凸缘部以及毂部的形状,其中,所述凸缘部从保持架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毂部从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且轴被固定至所述毂部。在磁铁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的磁铁。在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和磁铁圆筒部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朝向另一方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在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的一侧的相反侧插入至磁铁的内部。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的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能够将磁铁定位于保持架,并且保持架向磁铁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抑制保持架的变形,能够将磁铁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此外,由于不需要在轴向上的整个区域中严格地管理保持架的外周面和磁铁的内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因此转子的尺寸精度的管理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转子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旋转轴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而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图1~图10中的上下方向做为马达的上下方向而对各部分的形状或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马达在使用时的朝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剖视图和端面图称为“纵剖视图”和“纵端面图”。并且,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在严格意义上表示平行、垂直,而是包含大致平行、大致垂直。
<1.第1实施方式>
<1-1.马达的概略结构>
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图1所示的马达1具有定子2和转子3。
定子2形成为圆环状。定子2具有定子壳体21。定子壳体21具有内筒部21a、外筒部21b以及连结部21c。内筒部21a形成为以旋转轴为中心的中空的圆筒状。外筒部21b形成为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筒状。内筒部21a和外筒部21b形成为同轴。外筒部21b配置在内筒部21a的径向外侧。连结部21c形成为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板状,并将内筒部21a和外筒部21b各自的图1中的下端部连结起来。定子壳体21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另外,定子壳体21也可以通过例如切削加工而成型。
定子2具有定子铁芯22、绝缘件23和线圈24。定子铁芯22、绝缘件23以及线圈24在径向上配置在定子壳体21的内筒部21a与外筒部21b之间。
定子铁芯22通过在轴向(上下方向)上层叠多张磁性钢板而形成有。定子铁芯22具有:圆环状的轭(省略图示)、以及从轭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省略图示)。绝缘件23配置在定子铁芯22与线圈24之间。绝缘件23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由合成树脂的电绝缘部件构成。线圈24是在绝缘件23的外周上缠绕电线而形成的。
定子2具有上轴承25和下轴承26。上轴承25的外周面和下轴承26的外周面与内筒部21a的内周面嵌合而被固定于内筒部21a。上轴承25和下轴承26将后述的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
定子2形成为圆环状。转子3以设置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定子2的径向内侧。转子3具有轴31、保持架32和磁铁33。
轴31是马达1的旋转轴。轴31形成为在轴向(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轴31被插入于上轴承25和下轴承26中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轴31向马达1的图1中的下方突出,其末端与从动部件(省略图示)连接。保持架32配置在轴31的径向外侧,在保持架32的径向中心处固定轴31。磁铁33配置在保持架32的径向外侧。磁铁33由保持架32支承。
<1-2.转子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转子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转子3的局部纵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转子3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保持架32具有保持架圆筒部32a、凸缘部32b、毂部32c、保持架孔32d以及弯曲部32e。保持架32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
保持架圆筒部32a形成为以轴31为中心的中空的圆筒状。保持架圆筒部32a的下端部在轴向上开口。
凸缘部32b形成为以轴31为中心的圆板状。凸缘部32b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图1中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即,凸缘部32b的径向内侧的缘部与轴31的外周面接近。
毂部32c从凸缘部32b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向下方延伸。毂部32c在轴向上整个区域与保持架圆筒部32a在径向上重叠。另外,也可以是,毂部32c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持架圆筒部32a在径向上重叠。
保持架孔32d形成于毂部32c的径向内侧。轴31被插入于保持架孔32d中从而固定于毂部32c。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与凸缘部32b的连接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同轴的圆环状。
磁铁33具有磁铁圆筒部33a。磁铁圆筒部33a形成为以轴31为中心的中空的圆筒状。磁铁圆筒部33a在轴向上开口。
磁铁圆筒部33a以设置有规定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在定子铁芯22的径向内侧。即,磁铁圆筒部33a的外周面与定子铁芯22的内周面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定子2的内筒部21a、上轴承25和下轴承26被配置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径向内侧。
保持架圆筒部32a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34形成于在轴向上远离凸缘部32b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嵌合部42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嵌合部42隔着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嵌合部42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
在分离部41处,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内周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即,在分离部41处,从旋转轴到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比从旋转轴到磁铁33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短。
在分离部41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是恒定的。分离部41处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为例如几十微米左右。
在嵌合部42处,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4而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42的外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4而与磁铁33的内周面嵌合。即,在嵌合部42中,从旋转轴到突出部34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与从旋转轴到磁铁33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大致一致。
另外,嵌合部42并不限定于严格意义上的嵌合,也可以是压入、轻压入、插入。并且,也可以在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粘接剂。
保持架32在分离部41与嵌合部42之间具有倾斜部43。分离部41与嵌合部42夹着倾斜部43在轴向上连续。倾斜部43的外径沿着轴向从分离部41侧朝向嵌合部42侧变大。
另外,设置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倾斜部43只要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上具有倾斜面即可,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上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面。即,也可以是,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的内径相同,内周面沿着轴向为一个面。
<1-3.马达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具有定子2和转子3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转子3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31、保持架32以及配置于保持架32的径向外侧的磁铁33。另外,关于马达1的制造方法中的转子3的组装方法,参照图4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马达1的制造方法包含:保持架形成工序、磁铁准备工序、突出部形成工序以及插入工序。
当开始进行转子3的组装时(图4的开始),在步骤#101中,执行保持架形成工序。在保持架形成工序中,将保持架32形成为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32a、凸缘部32b以及毂部32c的形状,该凸缘部32b从保持架圆筒部32a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该毂部32c从凸缘部32b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轴31固定于该毂部32c。保持架32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型。
在保持架形成工序和磁铁准备工序中,也可以以在沿轴向与突出部34相邻的区域中使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恒定的方式,形成保持架圆筒部32a或者准备磁铁3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形成工序中,以在沿轴向与突出部34相邻的区域(分离部41)中使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恒定的方式,进行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形成。并且,在保持架形成工序中,也可以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形成弯曲部32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形成工序中,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形成弯曲部32e。
在步骤#102中,执行磁铁准备工序。在磁铁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33a的磁铁33。
在步骤#103中,执行突出部形成工序。在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或者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沿径向朝向另一方突出的突出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轴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沿径向朝向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突出的突出部34。并且,在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沿轴向远离凸缘部32b的位置上形成突出部34。
另外,也可以在磁铁准备工序之前执行突出部形成工序。并且,也可以是,保持架形成工序和磁铁准备工序中的至少一方包含突出部形成工序,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形成或者磁铁33的准备一同形成突出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形成工序包含突出部形成工序,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形成一同形成突出部34。
在步骤#104中,执行插入工序。在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4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4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3中的下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的内部。在保持架32的嵌合部42处,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4而嵌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在向磁铁33的内部插入保持架32时,能够按照分离部41、嵌合部42的顺序插入。由于在分离部41处在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并且,由于嵌合部42与磁铁33的内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4而嵌合,因此能够在径向上定位磁铁33和保持架32。
由于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在轴向上被划分出来,因此不需要在轴向上的整个区域中严格地管理保持架32的外周面和磁铁33的内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由此,转子3的尺寸精度的管理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由于保持架圆筒部32a具有突出部34,因此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一次性制造保持架32。由此,嵌合部42的形成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分离部41在轴向上被配置于比嵌合部42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即,分离部41与凸缘部32b的外缘部连结。由此,由于分离部41在径向上被凸缘部32b保持,因此能够提高分离部41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因此,能够使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更为容易。
由于在分离部41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是恒定的,因此分离部41的形成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在突出部形成工序中,也可以在沿轴向与突出部34相邻的区域与突出部34之间形成倾斜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离部41与嵌合部42之间设置有倾斜部43。在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分离部41的情况下,突出部34的形成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此外,保持架32被顺利地插入于磁铁33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并且,由于保持架32具有弯曲部32e,因此在向磁铁33内部插入保持架32的初期阶段中,弯曲部32e与磁铁33接近。由此,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由于毂部32c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持架圆筒部32a在径向上重叠,因此,在向保持架孔32d中插入轴时,能够抑制对嵌合部42处的保持架32的外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带来影响。由此,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
<1-4.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的转子3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中,磁铁33的磁铁圆筒部33a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5。突出部35在轴向上形成于远离凸缘部32b的区域。突出部35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33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51和嵌合部52。分离部51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嵌合部52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分离部51相当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嵌合部52在轴向上隔着分离部51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嵌合部52相当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
在分离部51处,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51与保持架32的外周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即,在分离部51处,从旋转轴到磁铁33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比从旋转轴到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长。在分离部51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是恒定的。
在嵌合部52处,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5而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52与保持架32的外周面借助于突出部35嵌合。即,在嵌合部52处,从旋转轴到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与从旋转轴到突出部35的内周面为止的距离大致一致。另外,嵌合部52并不限定于严格意义上的嵌合,也可以是压入、轻压入、插入。并且,在嵌合部52处,也可以在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粘接剂。
图5所示的分离部51与嵌合部52之间呈阶梯状连续,但也可以像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那样在分离部51与嵌合部52之间设置倾斜部。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的角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圆环状。另外,弯曲部32e也可以只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下侧端部。
在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5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5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5中的上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的内部。
根据本变形例的马达1的结构,在向磁铁33的内部插入保持架32时,能够按照分离部51、嵌合部52的顺序插入。由于在分离部51处,在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由于保持架32具有在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下侧端部形成的弯曲部32e,因此在向磁铁33内部插入保持架32的初期阶段中,弯曲部32e与磁铁33接近。由此,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2.第2实施方式>
<2-1.转子的详细结构>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转子3具有从保持架圆筒部32a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形成在轴向上与凸缘部32b相邻的区域。突出部34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嵌合部42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分离部41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嵌合部42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分离部41在轴向上隔着嵌合部42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
在分离部41与嵌合部42之间设置有倾斜部43。分离部41与嵌合部42夹着倾斜部43在轴向上连续。倾斜部43的外径沿着轴向从分离部41侧朝向嵌合部42侧变大。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的角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同轴的圆环状。另外,弯曲部32e也可以只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下侧端部。
在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4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4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6中的上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的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此外,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2-2.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的转子3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变形例中,磁铁33的磁铁圆筒部33a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5。突出部35形成于在轴向上与凸缘部32b相邻的区域。突出部35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
磁铁33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51和嵌合部52。嵌合部52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分离部51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嵌合部52相当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分离部51在轴向上隔着嵌合部52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分离部51相当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
图7所示的分离部51与嵌合部52之间呈阶梯状连续,但也可以像图6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分离部51与嵌合部52之间设置倾斜部。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的角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圆环状。
在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5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5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7中的下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的内部。
根据本变形例的马达1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此外,保持架32向磁铁33的内部的插入变得容易。
<3.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转子3具有从保持架圆筒部32a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形成于在轴向上远离凸缘部32b的区域。突出部34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嵌合部42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嵌合部42隔着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嵌合部42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
在分离部41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嵌合部42而变窄。分离部41的外周面形成为沿着轴向朝向下方而外径变大的锥状。分离部41处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最宽的部位上为例如几十微米左右。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的角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圆环状。
在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保持架形成工序中,以在沿轴向与突出部34相邻的区域(分离部41)中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突出部34而变窄的方式,形成保持架圆筒部32a。
在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4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4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8中的下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的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由于分离部41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沿轴向接近嵌合部42而外径变大的锥状,因此保持架32被顺利地插入于磁铁33的内部。由此,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另外,该结构中的突出部、分离部以及嵌合部也可以形成于磁铁33。
<4.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转子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转子3具有从保持架圆筒部32a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形成于在轴向上与凸缘部32b相邻的区域。突出部34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嵌合部42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分离部41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嵌合部42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分离部41隔着嵌合部42在轴向上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
在分离部41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嵌合部42而变窄。分离部41的外周面形成为沿着轴向朝向上方而外径变大的锥状。分离部41处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最宽的部位上为例如几十微米左右。
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弯曲部32e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上侧端部和下侧端部的角部。弯曲部32e呈以轴31为中心的圆环状。另外,弯曲部32e也可以只形成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的轴向上的下侧端部。
在马达1的制造方法的保持架形成工序中,以在沿轴向与突出部34相邻的区域(分离部41)中保持架32的外周面与磁铁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突出部34而变窄的方式,形成保持架圆筒部32a。
在插入工序中,将保持架32在轴向上从形成有突出部34的一侧的相反侧(分离部41侧)插入磁铁33的内部。即,从图9中的上方将保持架32插入磁铁33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由于分离部41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沿轴向接近嵌合部42而外径变大的锥状,因此保持架32被顺利地插入于磁铁33的内部。由此,能够提高转子3的生产性。
另外,该结构中的突出部、分离部以及嵌合部也可以形成于磁铁33。
<5.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转子3具有间隔件36。间隔件36形成为以轴31为中心而在径向上延伸的圆板状。间隔件36在其径向中心处设置有供轴31插入的间隔件孔36a。轴31被插入于间隔件孔36a中并固定于间隔件36的内周面。定子2的内筒部21a、上轴承25以及下轴承26配置在比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且比间隔件36靠下方的位置。
间隔件36的内周缘朝向上方延伸。由此,在插入轴31时能够防止在间隔件36周边所产生的毛边进入上轴承25的内部。
间隔件36具有内周部36b和外周部36c。内周部36b和外周部36c从下方观察时都呈圆环状。外周部36c相对于内周部36b朝向上侧突出。上轴承25的内圈25a与内周部36b的下表面接触。外周部36c的下表面与上轴承25的外圈25b隔着间隙对置。由此,能够使相对于轴31旋转的外圈25b与间隔件36不接触。另一方面,当间隔件36与凸缘部32b之间的距离变短时,转子3有可能在轴向上抖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间隔件36与上轴承25的外圈25b不接触并且抑制转子3的抖动。
间隔件36的外周缘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间隔件36在轴向上的与分离部41沿径向对置的位置处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间隔件36配置在分离部41的轴向上的下端部。
另外,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嵌合部42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分离部41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嵌合部42隔着分离部41在轴向上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嵌合部42在径向上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对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能够提高抑制保持架32变形的作用。通过使用间隔件36,即使在例如保持架32在轴向上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
并且,间隔件36在轴向上的与分离部41沿径向对置的位置处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因此在使用间隔件36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嵌合部42处的保持架32的外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带来影响。由此,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
<6.第6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6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切断部纵端面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转子3具有间隔件37。间隔件37形成为以轴31为中心而在径向上延伸的圆板状。间隔件37在其径向中心处设置有供轴31插入的间隔件孔37a。轴31被插入于间隔件孔37a并被固定于间隔件37的内周面。上轴承25配置在比保持架32靠上方的马达1整体的上部。定子2的内筒部21a和下轴承26配置在比整个保持架32靠下方的位置。
间隔件37的外周缘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间隔件37在轴向上的与分离部41沿径向对置的位置处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间隔件37配置在分离部41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另外,保持架32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41和嵌合部42。嵌合部42在轴向上配置于比分离部41更接近凸缘部32b的一侧。嵌合部42在径向上与磁铁33的上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对置。分离部41隔着嵌合部42在轴向上配置于距离凸缘部32b较远的一侧。分离部41在径向上与磁铁33的下侧大致一半的区域对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与第5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提高抑制保持架32变形的作用。通过使用间隔件37,即使在例如保持架32在轴向上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
并且,由于间隔件37在轴向上的与分离部41沿径向对置的位置处与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内周面嵌合,因此在使用间隔件37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嵌合部42中的保持架32的外周面的径向上的尺寸精度带来影响。由此,能够将磁铁33高精度地固定于保持架32。
<7.第7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例示的第7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之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通的结构要素标注与之前相同的标号或者相同的名称而省略其说明。
定子2的定子铁芯22具有轭22a和齿22b。轭22a形成为圆环状。齿22b从磁轭22a朝向径向内侧延伸。齿22b设置有多个。关于齿22b,例如9个齿22b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
各个齿22b具有与转子3对置的端面22c。各齿22b的端面22c形成与径向交叉的平面,沿着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面22c形成与径向垂直的平面,沿着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能够降低齿槽转矩。由此,能够抑制因齿槽转矩引起的无负载时的振动、噪音、定位精度的降低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8.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例如,对于在第3和第4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保持架圆筒部32a的外周面与磁铁圆筒部33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嵌合部42而变窄的分离部41,也可以将其形成于磁铁圆筒部33a。并且,也可以将该分离部41的结构应用于具有间隔件36、37的转子3。
本发明能够在例如马达中使用。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其具有:
定子;以及
转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具有:
作为旋转轴的轴;
保持架,其配置在所述轴的径向外侧,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凸缘部以及毂部,其中,所述凸缘部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毂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所述轴被固定于所述毂部;以及
磁铁,其配置在所述保持架的径向外侧,并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
所述保持架圆筒部具有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保持架或者所述磁铁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和嵌合部,
在所述分离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在所述嵌合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借助于所述突出部而嵌合,
所述分离部在轴向上被配置于比所述嵌合部靠近所述凸缘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部处,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是恒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嵌合部之间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嵌合部夹着所述倾斜部在轴向上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部处,随着沿轴向接近所述嵌合部,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在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处形成的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具有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的间隔件,在所述间隔件上设置有供所述轴插入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在轴向上的与所述分离部沿径向对置的位置处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毂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在径向上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沿着径向朝向所述转子延伸的多个齿,各个所述齿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端面构成与径向交叉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与所述磁铁的轴向大致一半的区域在径向上对置。
11.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该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该转子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保持架以及配置在所述保持架的径向外侧的磁铁,该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保持架形成工序,将所述保持架形成为具有中空的保持架圆筒部、凸缘部以及毂部的形状,其中,所述凸缘部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毂部从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内侧的缘部在轴向上延伸,且所述轴将被固定至所述毂部;
磁铁准备工序,准备具有中空的磁铁圆筒部的所述磁铁;
突出部形成工序,在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磁铁圆筒部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朝向另一方沿径向突出的突出部,使得在所述保持架和所述磁铁的至少一方上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分离部和嵌合部,在所述分离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在所述嵌合部处,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借助于所述突出部而嵌合,且所述分离部在轴向上被配置于比所述嵌合部靠近所述凸缘部的一侧;以及
插入工序,将所述保持架在轴向上从形成有所述突出部的一侧的相反侧插入至所述磁铁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形成工序和所述磁铁准备工序中的至少一方中包含所述突出部形成工序,与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形成或者所述磁铁的准备一同形成所述突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沿轴向远离所述凸缘部的位置形成所述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形成工序和所述磁铁准备工序中,以在沿轴向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区域中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在轴向上恒定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或者准备所述磁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形成工序中,在沿轴向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区域同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倾斜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形成工序或者所述磁铁准备工序中,以在沿轴向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区域中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随着沿轴向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变窄的方式,形成所述保持架圆筒部或者准备所述磁铁。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形成工序中,在所述保持架圆筒部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形成弯曲部。
CN201710145122.3A 2016-03-31 2017-03-13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276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2232 2016-03-31
JP2016072232A JP2017184560A (ja) 2016-03-31 2016-03-31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6273A CN107276273A (zh) 2017-10-20
CN107276273B true CN107276273B (zh) 2019-11-22

Family

ID=6000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5122.3A Active CN107276273B (zh) 2016-03-31 2017-03-13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84560A (zh)
CN (1) CN107276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9635B2 (ja) 2018-06-22 2022-08-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
CN111987817B (zh) * 2019-05-24 2023-11-24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机的装配方法
JP2023150186A (ja) * 2022-03-31 2023-10-16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3251A (ja) * 1990-11-14 1992-06-30 Toshiba Corp ラジアルギャップ形モータ
JP2004328909A (ja) * 2003-04-25 2004-11-18 Nippon Densan Corp 円筒状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JP5630650B2 (ja) * 2010-01-12 2014-1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773133B2 (ja) * 2011-03-09 2015-09-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741826B2 (ja) * 2011-04-05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2231564A (ja) * 2011-04-25 2012-11-22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2013005565A (ja) * 2011-06-15 2013-01-07 Asmo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20130012496A (ko) * 2011-07-25 2013-02-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JP5971520B2 (ja) * 2012-08-20 2016-08-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3259351A (zh) * 2013-05-13 2013-08-21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
CN203596711U (zh) * 2013-11-20 2014-05-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外转子型马达
JP2015139329A (ja) * 2014-01-24 2015-07-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6273A (zh) 2017-10-20
JP2017184560A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6273B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US20150028710A1 (e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3348566A (zh) 电动机的定子以及电动机
WO2014208582A1 (ja) 回転電機用同期ロータと回転電機用同期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4868623B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JP4965202B2 (ja) 電機子鉄心及びこの電機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JP2013169042A5 (zh)
TWI396362B (zh) 馬達定子及其製造方法
JP6545380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20190214866A1 (en) Rotor and motor
JP6250149B2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鉄心およ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228720A (ja) コア
TW201626692A (zh)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US9479015B2 (en) Segmented motor stator with outer fixing ring
WO2016204263A1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コアの検査方法、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モータ
JP6313573B2 (ja) 電機子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023805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486930B2 (ja) 車両駆動用モータの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KR101041165B1 (ko) 모터의 스테이터 코어
US20190214890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otor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or
JP6022962B2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4204475A (ja) 回転電機の積層鉄心
KR102040127B1 (ko) 로터 코어부재의 동심도 설정방법
WO2015053071A1 (ja) ステータ
JP5907833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